CN104696423A - 收纳架的减振构造 - Google Patents

收纳架的减振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6423A
CN104696423A CN201410737407.2A CN201410737407A CN104696423A CN 104696423 A CN104696423 A CN 104696423A CN 201410737407 A CN201410737407 A CN 201410737407A CN 104696423 A CN104696423 A CN 104696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unit
workpiece
framework
subordinate
accepting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374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6423B (zh
Inventor
浅野正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96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6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6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64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14Stack holders or 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2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fluid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收纳架的减振构造,能够使具备支承工件的一对支承部件的构架彼此在地震时产生相位不同的摇晃,并利用减振部件高效地吸收地震能量。在收纳架的减振构造中,具有被柱部件与梁部件包围的桁架面的一对构架配设为桁架面彼此平行,在一对构架之间形成有能够对工件进行收纳的构架空间,一对构架的一方具备设置为朝向构架空间的第一支承部件,一对构架的另一方具备与第一支承部件对置的第二支承部件,利用第一支承部件以及第二支承部件对工件进行支承,收纳架的减振构造具有:配备于第二支承部件并对工件与第二支承部件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进行限制的卡止片;将一方的构架与另一方的构架连结的连结部件;以及设置于连结部件的减振部件。

Description

收纳架的减振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纳架的减振构造,其具备多个构架,所述多个构架具有柱部件与梁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与收纳架的减振构造有关的现有技术,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减振架与减振方法。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减振架中,在减振架的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两根柱,这两根柱沿短边方向设置有一对。
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柱分别安装有桁架,在桁架分别设置有架支承主体。
粘弹性体作为减振部件而夹设于架支承主体与桁架之间。
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减振架与减振方法,当货物被支承于一对架支承主体时,在将减振架的振动能量转换成货物的振动能量的期间,对振动能量进行吸收并使其散失,从而对货物进行减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8818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减振架是在支承货物的一对架支承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减振部件的构造。
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减振架因地震而从脚部开始摇晃时,减振部件的变形量不得不取决于货物欲继续处于其位置的力(货物的惯性力),根据货物的质量、以及与架支承主体之间的摩擦系数则无法发挥效果。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减振架与减振方法中,在支承货物的一对架支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减振部件,因此,导致制造成本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纳架的减振构造,能够使具备对工件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件的构架彼此在地震时产生相位不同的摇晃,从而能够利用减振部件对地震能量进行高效的吸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收纳架的减振构造,分别具有被多个柱部件与多个梁部件包围的桁架面的一对构架以上述桁架面彼此平行的方式配设,在上述一对构架之间形成有能够对工件进行收纳的构架空间,上述一对构架的一方具备第一支承部件,该第一支承部件设置为朝向上述构架空间,上述一对构架的另一方具备第二支承部件,该第二支承部件设置为朝向上述构架空间、且与上述第一支承部件对置,利用上述第一支承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支承部件对上述工件进行支承,上述收纳架的减振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位移限制部件,其配备于上述第二支承部件,并对上述工件与上述第二支承部件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进行限制;以及连结部件,其将上述一方的构架与上述另一方的构架连结,上述连结部件具有减振部件。
在本发明中,当在收纳架中存在被第一支承部件与第二支承部件支承的工件时,若收纳架受到地震能量,则在一方的构架以及另一方的构架分别产生摇晃。
此时,在另一方的构架侧,工件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的位移容易被位移限制部件限制,工件容易与另一方的构架一同摇晃。
在一方的构架侧,工件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的位移未被积极地限制,因此,工件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以与另一方的构架的摇晃对应的方式进行位移。
对于容易与工件成为一体而摇晃的另一方的构架而言,由于承载的水平载荷不同,其摇晃幅度比一方的构架的摇晃幅度大,因此,一方的构架与另一方的构架产生相位不同的摇晃。
此时,在一方的构架与另一方的构架之间的连结部件设置的减振部件对地震能量进行吸收,从而使收纳架的摇晃衰减。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位移限制部件设置于第二支承部件,例如即便一方的构架以及另一方的构架的构造相同,也能够利用工件而使一方的构架与另一方的构架产生相位互不相同的摇晃,从而能够通过减振部件对地震能量高效地进行吸收。
另外,即便是现有的收纳架,只要将位移限制部件设置于第二支承部件、且设置减振部件并搭载工件,便能够对收纳架附加减振功能。
此外,此处言及的减振功能意味着对构造物的摇晃积极地进行抑制的功能,是区别于与摇晃对抗的耐震功能的功能。
另外,在上述的收纳架的减振构造中,上述位移限制部件可以构成为卡止片,该卡止片形成为不允许上述工件相对于上述第二支承部件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在该情况下,卡止片不允许工件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的相对位移,因此,设置有第二支持部件的另一方的构架与工件一同摇晃。
其结果,能够使一方的构架的摇晃与另一方的构架的摇晃的相位差更大,从而能够通过减振部件更加高效地进行地震能量的吸收。
另外,在上述的收纳架的减振构造中,可以构成为:上述一方的上述构架是具有被多个主柱部件与多个主梁部件包围的主桁架面的主构架,上述另一方的构架是具有被多个从属柱部件与多个从属梁部件包围的从属桁架面,并比上述主构架容易变形的从属构架。
在该情况下,不仅能够利用工件使形成构架空间的构架之间产生相位互不相同的摇晃,还能够通过构架的构造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相位互不相同的摇晃。
设置有第二支承部件的另一方的构架为从属构架,因此,从属构架容易与工件一同摇晃,从而能够使主构架的摇晃与从属构架的摇晃的相位差变得更大。
另外,本发明为一种收纳架的减振构造,分别具有被多个柱部件与多个梁部件包围的桁架面的一对构架以上述桁架面彼此平行的方式配设,在上述一对构架之间形成有能够对工件进行收纳的构架空间,上述一对构架的一方具备第一支承部件,该第一支承部件设置为朝向上述构架空间,上述一对构架的另一方具备第二支承部件,该第二支承部件设置为朝向上述构架空间、且与上述第一支承部件对置,利用上述第一支承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支承部件对上述工件进行支承,上述收纳架的减振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工件与上述第一支承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比上述工件与上述第二支承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上述收纳架的减振构造具有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将上述一方的构架与上述另一方的构架连结,上述连结部件具有减振部件。
在本发明中,当在收纳架中存在被第一支承部件与第二支承部件支承的工件时,若收纳架受到地震能量,则在一方的构架以及另一方的构架分别产生摇晃。
由于工件与第二支承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比工件与第一支承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大,因此,工件容易与第二支承部件一同摇晃,容易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进行位移。
由于一方的构架与另一方的构架所承载的水平载荷不同,另一方的构架的摇晃幅度变得大于一方的构架的摇晃幅度,从而一方的构架与另一方的构架产生相位不同的摇晃。
此时,在一方的构架与另一方的构架之间的连结部件设置的减振部件对地震能量进行吸收,从而使收纳架的摇晃衰减。
根据本发明,将工件与第二支承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设定为大于工件与第一支承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例如即便一方的构架以及另一方的构架的构造相同,也能够利用工件而使一方的构架与另一方的构架产生相位互不相同的摇晃,从而能够通过减振部件对地震能量高效地进行吸收。
另外,在上述的收纳架的减振构造中,上述一方的构架是具有被多个主柱部件与多个主梁部件包围的主桁架面的主构架,上述另一方的构架是具有被多个从属柱部件与多个从属梁部件包围的从属桁架面,且比上述主构架容易变形的从属构架。
在该情况下,不仅能够利用工件而使形成构架空间的构架之间产生相位互不相同的摇晃,还能够通过构架的构造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相位互不相同的摇晃。
由于设置有第二支承部件的另一方的构架为从属构架,因此,从属构架更容易与工件一同摇晃,从而能够使主构架的摇晃与从属构架的摇晃的相位差进一步增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收纳架的减振构造,其能够使具备对工件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件的构架彼此在地震时产生相位不同的摇晃,能够通过减振部件对地震能量高效地进行吸收。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的简要俯视图。
图2(a)是图1中的A-A线的向视图,图2(b)是图1中的B-B线的向视图。
图3是自动仓库的收纳架的侧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的收纳架的立体图。
图5是收纳架的简要俯视图。
图6是第一支承部件以及具备卡止片的第二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在发生地震时工件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朝前方进行相对位移的状态的收纳架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的收纳架的立体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的收纳架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支承部件与第二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自动仓库;11、51、61…收纳架;15…主构架;16…主柱部件;17…主梁部件;18…主桁架面;20…从属构架;21…从属柱部件;22…从属梁部件;23…从属桁架面;24…第一支承部件;25…第二支承部件;26…水平架部件;28…连结部件;29…连结部件;35…减振器;40…卡止片;62…减小摩擦薄膜;C…地上控制面板(控制装置);S…物品收纳空间;R1…第一构架空间;R2…第二构架空间;Ra、Rb…构架空间;W…工件;d…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架的减振构造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是将收纳架的减振构造应用于自动仓库的收纳架的例子。
如图1所示,自动仓库10具备:多个收纳架11;堆装起重机13,该堆装起重机13在设置于收纳架11之间的导轨12上往复行进;以及作为控制装置的地上控制面板C。
作为工件移送装置的堆装起重机13除了在收纳架11与设置于收纳架11端部的出入库台14之间对工件W进行输送之外,还为了工件W在收纳架11的再配置而对工件W进行输送。
地上控制面板C除了进行工件W的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之外,还进行收纳于收纳架11的工件W的再配置计划,将用于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工件W的再配置计划的指令向堆装起重机13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收纳架11的长度方向设为堆装起重机13的行进方向,将收纳栅11的前后方向设为工件W在堆装起重机13与收纳架11之间的出入方向。
此外,收纳于收纳架11的多个工件W的重量彼此相同。
另外,工件W包括托盘与搭载于托盘的货物,供货物搭载的托盘具有能够与欲使之变形的外力对抗的足够的刚性。
如图1所示,收纳架11以及堆装起重机13按收纳架11、堆装起重机13、收纳架11、收纳架11、堆装起重机13、收纳架11、收纳架11、堆装起重机13、收纳架11的顺序排列。
各收纳架11为彼此相同的结构。
如图3所示,在收纳架11的上下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对工件W进行收纳的多个工件收纳空间S。
如图2(a)、图2(b)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架11具备:成为收纳架11的主要骨架的两个主构架15;以及刚性比主构架15的刚性小的两个从属构架20。
首先,对作为构架的主构架15进行说明,主构架15具备:前后配置的作为柱部件的一对主柱部件16;以及将主柱部件16的顶部、下部以及中间部连接的作为梁部件的主梁部件17。
各主柱部件16的下端固定于地板面F。
如图2(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主构架15形成有被主柱部件16与主梁部件17包围的作为桁架面的多个主桁架面18,在各主桁架面18且在整个上下方向配设有腹杆(lattice)19。
腹杆19是用于防止主桁架面18的变形的垂直斜撑件,该腹杆19相对于主柱部件16倾斜并将前后的主柱部件16连接。
主构架15是主要负责确保收纳栅11所需的强度的要素。
主柱部件16、主梁部件17以及腹杆19由钢材形成,主柱部件16为钢管。
接下来,对作为构架的从属构架20进行说明,从属构架20具备:前后配置的作为柱部件的一对从属柱部件21;以及将从属柱部件21的顶部、下部以及中间部连接的作为梁部件的从属梁部件22。
各从属柱部件21的下端固定于地板面F。
如图2(b)所示,在从属构架20形成有被从属柱部件21与从属梁部件22包围的作为桁架面的多个从属桁架面23。
在从属桁架面23未配设腹杆19,因此,从属桁架面23与主桁架面18相比,若受到前后方向的外力,则容易发生变形。
从属构架20具有能够对工件W进行支承的程度的强度,对于收纳架11耐受地震的强度几乎毫无贡献,与主构架15相比,其刚性明显较小。
从属柱部件21以及从属梁部件22由钢材形成,从属柱部件21是直径比主柱部件16的直径小的钢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主构架15的主桁架面18与从属构架20的从属桁架面23相互平行的方式配设有多个主构架15以及从属构架20。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主构架15以及从属构架20按主构架15、从属构架20、从属构架20、主构架15的顺序连续设置。
换句话说,在收纳架11中,两个从属构架20连续配设在主构架15与主构架15之间。
因此,在主构架15以及从属构架20的配设方向上的收纳架1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主构架15。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构架15与从属构架20之间形成有第一构架空间R1,在相互连续设置的从属构架20之间形成有第二构架空间R2。
在第一构架空间R1以及第二构架空间R2呈多层状地形成有工件收纳空间S。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5层工件收纳空间S,针对工件收纳空间S,自下方起数作第一层、第二层,将最上部的工件收纳空间S设为第五层。
收纳架11具备两个第一构架空间R1与一个第二构架空间R2,在各构架空间R1、R2形成有5个工件收纳空间S,因此,最多能够对15个工件W进行收纳。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主构架15,具备固定于一对主柱部件16的近似コ字状的第一支承部件24。
在从属构架20,具备以与第一支承部件24对置的方式固定于一对从属柱部件21的近似コ字状的第二支承部件25。
第一支承部件24以及第二支承部件25是对工件W进行支承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构架空间R1的工件收纳空间S被第一支承部件24与第二支承部件25划分,第二构架空间R2的工件收纳空间S被一对第二支承部件25划分。
在第一构架空间R1中,第一支承部件24以及第二支承部件25相当于对工件W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件,在第二构架空间R2中,一对第二支承部件25相当于对工件W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件。
后文中对第一支承部件24以及第二支承部件25的详情进行叙述。
收纳架11具备将主构架15的后部侧的主柱部件16以及从属构架20的后部侧的从属柱部件21连结的水平架部件26。
水平架部件26由钢材形成,并配设于主构架15以及从属构架20的上下方向上的多处位置。
具体而言,水平架部件26除了水平地架设于主柱部件16以及从属柱部件21的最上部和第一层工件收纳空间S的下部之外,还分别水平地架设于第二层以及第四层工件收纳空间S的下部。
与后部侧的水平架部件26相同,收纳架11还具备将主构架15的前部侧的主柱部件16以及从属构架20的前部侧的从属柱部件21连结的水平架部件26。
在收纳架11的前部以及后部,隔着连续设置的两根从属柱部件21的两侧的两根主柱部件16、最上部的水平架部件26以及最下部的水平架部件26在收纳架11的前部以及后部形成垂直桁架面。
如图3、图4所示,在收纳架11的后部的垂直桁架面以两根为一组呈对角线状地配置有支撑杆(brace)27。
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架11中,三组对角线状的支撑杆27配置成位于上中下的3处位置。
对于最下方的支撑杆27的两端部而言,它们与收纳架11的两端的主柱部件16的最下端、以及主柱部件16和第二层的水平架部件26连接的位置分别连结。
对于中间位置的支撑杆27的两端部而言,它们与收纳架11的两端的主柱部件16和第二层水平架部件26连接的位置、以及收纳架11的两端的主柱部件16和第四层水平架部件26连接的位置分别连结。
对于最上方的支撑杆27的两端部而言,它们与收纳架11的两端的主柱部件16和第四层水平架部件26连接的位置、以及收纳架11的两端的主柱部件16和最上部的水平架部件26连接的位置分别连结。
此外,由于利用堆装起重机13进行工件W相对于工件收纳空间S的输出输入,因此,在收纳架11的前部的垂直桁架面不设置支撑杆27。
水平架部件26以及支撑杆27是提高收纳架11的强度的要素。
如图4所示,在第二构架空间R2中,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架11除了在从属构架20的最上部具备作为水平斜撑件的连结部件28之外,还在第二层、第四层工件收纳空间S的下部具备连结部件28。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28由钢材形成。
连结部件28水平地架设于第二构架空间R2。
在第二构架空间R2中,连结部件28将前部的从属柱部件21与后部的从属柱部件21之间连结。
换句话说,连结部件28将第二构架空间R2的从属构架20彼此连结。
连结部件28的长度方向相对于从属梁部件22的长度方向倾斜。
换句话说,连结部件28相对于从属桁架面23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架11的第一构架空间R1中,在主构架15以及从属构架20的最上部设置有连结部件29,该连结部件29具备减振器35。
另外,在成为第二层以及第四层的第一支承部件24与第二支承部件25的下部的位置,也设置有具备减振器35的连结部件29。
如图5所示,连结部件29具备:固定于从属构架20的两个第一部件30;固定于主构架15的第二部件31;以及夹设于两个第一部件30与第二部件31之间的减振器35。
第一部件30为棒状的钢材,且是与以往的水平斜撑件相同的钢材。
第一部件30的一方的端部固定于从属构架20的从属柱部件21与从属梁部件22的连接部。
第一部件30的另一方的端部朝向主构架15的主梁部件17的中心,两个第一部件30的另一方的端部固定于连接部件32。
连接部件32为金属制的部件,在连接部件32形成有与第二部件31对置的第一对置面33。
第二部件31为金属制的部件,并固定于主梁部件17的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在第二部件31形成有与连接部件32对置的一对第二对置面34。
设置于第一部件30的连接部件32与第二部件31之间夹设有橡胶制的减振器35,减振器35固定于第一对置面33以及第二对置面34。
减振器35是使振动衰减的减振部件,并能够通过作为材料的橡胶的粘弹性而发生变形。
在振动时的剪切力作用于减振器35而使减振器35变形时,减振器35对振动能量进行吸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产生从属构架20相对于主构架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的前后方向的振动(与主桁架面18以及从属桁架面23平行的摇晃)时,连接部件32与第二部件31进行相对移动。
如图5所示,减振器35以与连接部件32和第二部件31的相对移动对应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变形。
因此,收纳架11的振动方向与减振器35的变形方向一致,从而,使得前后方向的振动高效地衰减,振动能量被减振器35吸收。
接下来,对第一支承部件24以及第二支承部件25详细地进行说明。
首先,从第一支承部件24开始进行说明,在主构架15具备与一层~五层的工件收纳空间S对应的第一支承部件24。
如图6所示,第一支承部件24是近似コ字状的部件,并具有:臂部36,该臂部36分别固定于前后的主柱部件16,该臂部36的末端朝第一构架空间R1水平地突出;以及连接部37,该连接部37将臂部36的末端连接。
臂部36以及连接部37的上表面成为对工件W的底部(托盘)的一部分进行支承的支承面。
在第一支承部件24与工件W之间,由第一支承部件24与工件W规定摩擦系数。
而且,在第一支承部件24与工件W之间产生摩擦系数设为常量、且与作用于第一支承部件24的支承面的载荷成比例的摩擦力。
第一支承部件24与工件W之间的摩擦力成为针对地震时作用于工件W的水平方向的载荷(以下记为“水平载荷”)的阻力。
接下来,对第二支承部件25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第二支承部件25是近似コ字状的部件,并具有:臂部38,该臂部38分别固定于前后的从属柱部件21,该臂部38的末端朝第一构架空间R1(或者第二构架空间R2)水平地突出;以及连接部39,该连接部39将臂部38的末端连接。
第二支承部件25的臂部38是与第一支承部件24的臂部36相同的结构,另外,第二支承部件25的连接部39是与第一支承部件24的连接部37相同的结构。
在从属构架20具备与一层~五层的工件收纳空间S对应的第二支承部件25。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支承部件24对置的所有第二支承部件25都具备作为对工件W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制的位移限制部件的卡止片40。
本实施方式的卡止片40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切而形成。
如图6所示,卡止片40的一部分安装于第二支承部件25的连接部39的前后的端部,并从连接部39朝上方突出。
卡止片40相当于对工件W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25在前后方向(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制的位移限制部件。
特别地,本实施方式的卡止片40具有不允许工件W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25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移的功能。
此外,卡止片40具备倾斜面41,该倾斜面41以越从连接部39趋向上方便越趋向连接部39的外侧的方式倾斜。
从连接部37至倾斜面41的上端的高度被设定为,不会对基于堆装起重机13的工件W的输出输入产生妨碍的高度以下。
卡止片40具备倾斜面41,从而,在将工件W向工件收纳空间S收纳时,当使工件W下降时,倾斜面41作为对工件W的底部朝第二支承部件25引导的引导部发挥功能。
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架11采用如下减振构造,在该减震构造中使用:第一支承部件24,该第一支承部件24设置于主构架15;第二支承部件25,该第二支承部件25具有卡止片40并设置于从属构架20;工件W,该工件W被第一支承部件24与第二支承部件25支承;以及减振器35。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架11的减振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设为将工件W收纳于工件收纳空间S。
在第一构架空间R1中,工件W被第一支承部件24以及第二支承部件25支承,在第二构架空间R2中,工件W被一对第二支承部件25、25支承。
若发生大地震从而产生主构架15以及从属构架20的前后方向上的振动(与主桁架面18以及从属桁架面23平行的摇晃),则在主构架15与从属构架20产生相位互不相同的摇晃,其中,针对主构架15而设定有足够的强度,与主构架15相比,从属构架20更容易变形。
在刚性较大的主构架15产生变形程度较小的摇晃,由于从属构架20容易因外力而变形,因此,在从属构架20则产生变形程度较大的摇晃。
特别地,呈现如下趋势:与收纳架11的下部相比,收纳架11的上部的摇晃幅度更大。
多个工件收纳空间S在上下方向上存在于水平架部件26与水平架部件26之间,在这些工件收纳空间S中,对于主柱部件16的在上侧的水平架部件26与下侧的水平架部件26之间的部位、以及从属柱部件21的在上侧的水平架部件26与下侧的水平架部件26之间的部位而言,它们的变形互不相同。
例如,与从属柱部件21的对应于第二层、第三层的工件收纳空间S的部相位比,主柱部件16的对应于第二层、第三层的工件收纳空间S的部位的变形较小。
同样地,与从属柱部件21的对应于第四层、第五层的工件收纳空间S对应的部相位比,主柱部件16的对应于第四层、第五层的工件收纳空间S对应的部位的变形较小。
在具有卡止片40的第二支承部件25中,对于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25的位移被卡止片40限制的工件W而言,其与从属柱部件21的第二支承部件25成为一体而在前后方向上摇晃。
当工件W在前后方向上摇晃时,在工件W所产生的水平方向的载荷被第一支承部件24以及第二支承部件25分别承载,然而,第一支承部件24所承载的水平载荷与第二支承部件25所承载的水平载荷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卡止片40的第二支承部件25所承载的水平载荷比第一支持部件24所承载的水平载荷大。
因此,对于主柱部件16的与具有卡止片40的第二支承部件25对置的第一支持部件24附近的部位而言,其以与从属柱部件21的第二支承部件25附近的部位不同的相位摇晃,其摇晃幅度小于该从属柱部件21的摇晃幅度。
第二支承部件25与工件W成为一体而大幅地摇晃,并且,在第一支承部件24中,在第一支承部件24与工件W之间的摩擦力以上的水平载荷作用于工件W的情况下,工件W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24在前后方向上进行相对位移。
图7示出了工件W与从属柱部件21成为一体而以距离d朝前方进行位移,并且工件W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24以距离d朝前方进行相对位移的状态。
工件W与从属柱部件21不仅成为一体而朝前方进行位移,还朝后方进行位移。
另外,工件W不仅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24朝前方进行相对位移,还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24朝后方进行相对位移。
由于工件W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24的相对位移、以及工件W与从属柱部件21成为一体后的位移,如图5所示,使得设置于连结部件29的减振器35发生变形。
由于减振器35发生变形,从而使得地震能量被减振器35吸收,并在减振器35转换成热能。
由于承载的工件W的水平载荷不同,工件W的与从属柱部件21成为一体后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移越大,工件W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24的相对位移变得越大。
工件W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24的相对位移越大,减振器35的变形程度也变得越大,从而通过减振器35吸收的地震能量也变得越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架空间R2中,仅被第二支承部件25支承的工件W受到卡止片40的限制,与形成构架空间R2的从属构架20成为一体而摇晃。
因此,相对于在构架空间R1中承载的工件W的水平载荷又被加上构架空间R2中的工件W的水平载荷,从而能够使得第二支承部件25侧的从属构架20以更大的幅度摇晃。
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架11的减振构造起到以下作用效果。
(1)当存在被第一支承部件24与第二支承部件25支承的工件W时,若收纳架11受到了地震能量,则在主构架15以及从属构架20分别产生摇晃。此时,在从属构架20中,工件W由于卡止片40而与第二支承部件25成为一体,从而与从属构架20一同摇晃。在与工件W成为一体而摇晃的从属构架20中,由于承载的工件W的水平载荷不同,其摇晃幅度大于主构架15的摇晃幅度,因此,主构架15与从属构架20产生相位不同的摇晃。因此,在主构架15中,工件W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24以与从属构架20的摇晃对应的方式进行位移。此时,设置于连结部件29的减振器35发生变形而对地震能量进行吸收,从而使得收纳架11的摇晃衰减。通过在主构架15与从属构架20之间的连结部件29设置减振器35,并在第二支承部件25设置卡止片40,能够利用工件W使主构架15与从属构架20产生相位互不相同的摇晃,并能够利用减振器35对地震能量进行高效的吸收。
(2)收纳架11通过主构架15与从属构架20的组合而构成,因此,不仅能够利用工件W使多个构架产生相位互不相同的摇晃,还能够利用主构架15与从属构架20在构造方面的不同使主构架15与从属构架20产生相位互不相同的摇晃。因此,能够使主构架15与从属构架20的摇晃的相位差变得更大。
(3)第二支承部件25与工件W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移被卡止片40限制,因此,工件W与第一支承部件24的相对位移被减振器35可靠地吸收,能够使减振器35发生变形。因此,能够利用减振器35的变形而可靠且高效地吸收地震能量。另外,卡止片40可靠地对第二支承部件25与工件W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移进行限制,因此,能够使第二支承部件25所承载的工件W的水平载荷比第一支承部件24所承载的工件W的水平载荷大,从而能够利用工件W而可靠地使主构架15与从属构架20产生相位互不相同的摇晃。
(4)能够使工件W相对于主构架15的第一支承部件24进行相对位移,并且,通过在比主构架15容易变形的从属构架20的第二支承部件25设置卡止片40,使得工件W与从属构架20成为一体而摇晃。因此,能够使从属构架20产生与主构架15相比更大的摇晃,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地使减振器35吸收地震能量。
(5)只要确保在被第一支承部件24与具备卡止片40的第二支承部件25划分而成、且设置有减振器35的工件收纳空间S必定收纳有工件W,则能够最大限度地灵活运用收纳架11的减振功能。因此,只要在具有第一支承部件24以及具备卡止片40的第二支承部件25的工件收纳空间S优先收纳有工件W,即便在能够收纳的工件W的个数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收纳架11的减振功能。
(6)工件W具有货物以及托盘,但也可以设成仅为托盘的工件W。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具有第一支承部件24以及具备卡止片40的第二支承部件25的工件收纳空间S收纳仅为托盘的工件W,也能够发挥收纳架11的减振功能。
(7)即便在所有工件收纳空间S都收纳有工件W的状态下,也能够使收纳架11发挥减振功能,因此,无需积极地设定不存在工件W的空的工件收纳空间S,从而无需为了设定空的工件收纳空间S而对堆装起重机13进行控制、且无需用于该控制的程序。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架的减振构造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架不具备从属构架,具备第一支承部件的主构架与具备第二支承部件的主构架以交替配设的方式构成,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架的主构架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借用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并采用通用的附图标记。
另外,第一支承部件以及第二支承部件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借用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并采用通用的附图标记。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架51具有对主构架15进行配设而成的结构,该主构架15具备主柱部件16、主梁部件17以及腹杆19。
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主构架15以主桁架面18彼此平行的方式按顺序依次配设。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架51具备3个构架空间Ra、Rb、Ra,在各构架空间Ra、Rb、Ra分别形成有5层工件收纳空间S,因此,最多能够对15个工件W进行收纳。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构架空间Ra的彼此相邻的主构架15中,在一方的主构架15设置有第一支承部件24,在另一方的主构架15设置有第二支承部件25。
换句话说,如图8所示,位于收纳架51的最端部且形成构架空间Ra的主构架15具有第一支承部件24,与具有第一支承部件24的主构架15相邻的主构架15具有第二支承部件25,该第二支承部件25具备卡止片40。
在构架空间Ra中,工件W被第一支承部件24以及第二支承部件25支承。
因此,构架空间Ra中的第一支承部件24以及第二支承部件25相当于对工件W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件。
另一方面,在构架空间Rb中,在彼此相邻的主构架15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承部件25。
在构架空间Rb中,工件W被相互对置的第二支承部件25支承。
在收纳架51的前部以及后部,连续设置的4个主柱部件16与上下的水平架部件26在收纳架51的前部以及后部形成垂直桁架面。
在收纳架51的后部的垂直桁架面,以两个为一组呈对角线状地配置有支撑杆27。
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架1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3组对角线状的支撑杆27配置为位于上中下的3处位置。
此外,利用堆装起重机13进行工件W相对于工件收纳空间S的输入输出,因此,在收纳架51的前部的垂直桁架面不设置支撑杆27。
如图8所示,在构架空间Rb中,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架51除了在主构架15的最上部具备作为水平斜撑件的连结部件28之外,还在第二层、第四层的工件收纳空间S的下部具备连结部件28。
连结部件28水平地架设于第一构架空间Rb。
在构架空间Rb中,连结部件28将前部的主柱部件16与后部的主柱部件16之间连结。
换句话说,连结部件28将构架空间Rb中的主构架15彼此连结。
连结部件28的长度方向相对于主梁部件17的长度方向倾斜,因此,连结部件28相对于主桁架面18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架11的构架空间Ra中,在主构架15的最上部设置有具备减振器35的连结部件29。
另外,在成为第二层以及第四层的第一支承部件24以及第二支承部件25的下部的位置,设置有具备减振器35的连结部件29。
连结部件29具备的第一部件30、第二部件31、连接部件32以及减振器35虽然在图8中并未图示,但它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而且,第一部件30的一方的端部固定于供第二支承部件25设置的主构架15的主柱部件16与主梁部件17的连接部。
第一部件30的另一方的端部朝向供第一支承部件24设置的主构架15的主梁部件17的中心,两个第一部件30的另一方的端部固定于连接部件32。
第二部件31固定于供第一支承部件24设置的主构架15的主梁部件17的中心,在第二部件31与连接部件32之间夹设有减振器35。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架51的减振作用进行说明。
若在工件W未完全收纳于收纳架51的状态下发生大地震,则收纳架51的各主构架15产生相位大致相同的摇晃。
另一方面,若在工件W收纳于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工件收纳空间S的状态下发生大地震,则在构架空间Ra收纳有工件W的工件收纳空间S中,第二支持部件25侧的主构架15比第一支承部件24侧的主构架15更大幅度地摇晃。
换句话说,第一支承部件24侧的主构架15与具备卡止片40的第二支承部件25侧的主构架15产生相位互不相同的摇晃。
其原因在于,由于承载的工件W的水平载荷不同,具备卡止片40的第二支承部件25侧的主构架15借助卡止片40与工件W成为一体而摇晃,在第一支承部件24侧的主构架15中,工件W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24进行相对位移。
因此,在构架空间Ra具备卡止片40的第二支承部件25侧的主构架15比第一支承部件24侧的主构架15更大幅度地摇晃。
第二支承部件25侧的主构架15与第一支承部件24侧的主构架15产生相位互不相同的摇晃,因此,在构架空间Ra中配设的连结部件29的减振器35以与摇晃对应的方式变形,与变形对应地对地震能量进行吸收,并将吸收的地震能量转换成热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在构架空间Rb中仅被第二支承部件25支承的工件W而言,其受到卡止片40的限制,与形成构架空间Rb的主构架15成为一体而摇晃。
因此,相对于在构架空间Ra中所承载的工件W的水平载荷又被加上构架空间Rb的工件W的水平载荷,从而,第二支承部件25侧的主构架15能够以更大的幅度摇晃。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是由主构架15构成、且不具备从属构架的收纳架51,由于承载的工件W的水平载荷不同,从而也能够使彼此相邻的主构架15产生相位不同的摇晃,能够利用连结部件29所具备的减振器35来实现对地震能量的吸收。
另外,只要现有的收纳架构成为具备第一支承部件24与第二支承部件25,则通过对第二支承部件25追加设置卡止片40,并在构架空间Ra配设具备减振器35的连结部件29,便能够提高现有的收纳架的减振性能。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架的减振构造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架中,从属构架所具备的第二支承部件不具备位移限制部件,主构架所具备的第一支承部件与工件之间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比第二支承部件与工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小,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架的主构架以及从属构架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借用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并采用通用的附图标记。
在图9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架6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主构架15设置有第一支承部件24,在从属构架20设置有第二支承部件25。
工件W与第一支承部件24之间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比工件W与第二支承部件25之间的摩擦系数小。
如图10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承部件24具有臂部36以及连接部37。
在成为对工件W进行支承的臂部36以及连接部37的支承面的上表面,分别粘贴有使工件W与第一支承部件的摩擦系数的摩擦系数减小的减小摩擦薄膜62。
另一方面,虽然第二支承部件25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臂部38以及连接部39,但却不具备卡止片40。
工件W被第一支承部件24以及第二支承部件25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工件W与第一支承部件24之间的摩擦系数而言,通过减小摩擦薄膜62而将其设定为比工件W与第二支承部件25之间的摩擦系数小。
因此,工件W与第一支承部件24之间的摩擦力比工件W与第二支承部件25之间的摩擦力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发生大地震从而产生前后方向上的摇晃,则在与工件W之间的摩擦力比该工件W与第二支承部件25之间的摩擦力小的第一支承部件24侧,工件W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24的位移比工件W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25的位移大。
因此,第一构架空间R1中的工件W与从属柱部件21的第二支承部件25容易成为一体而在前后方向上摇晃。
当工件W在前后方向上摇晃时,在工件W产生的水平方向的载荷分别被第一支承部件24以及第二支承部件25承载。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工件W与第一支承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不同于工件W与第二支承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因此,第一支承部件24所承载的水平载荷与第二支承部件25所承载的水平载荷不同。
对于与工件W之间的摩擦力比该工件W与第一支承部件24之间的摩擦力大的第二支承部件25而言,其承载的水平载荷比第一支承部件24所承载的水平载荷大。
因此,具备第一支承部件24的主构架15以与具备第二支承部件25的从属构架20不同的相位摇晃,主构架15的摇晃幅度比从属构架20的摇晃幅度小。
在承载的工件W的水平载荷的较大的第二支承部件25侧,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24侧以与工件W成为一体的方式摇晃。
由于主构架15与从属构架20的相对位移,使得设置于连结部件29的减振器35发生变形,通过减振器35发生变形,地震能量被减振器35吸收,且所述地震能量在减振器35中被转换成热能。
由于承载的工件W的水平载荷不同,工件W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24的相对位移增大,但是,工件W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24的相对位移越大,减振器35的变形幅度也变得越大,由减振器35吸收的地震能量也变得越多。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发明的主旨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可以进行如下变更。
〇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将本发明的收纳架的减振构造应用于自动仓库的收纳架的例子,但也可以是自动仓库以外的收纳架。
〇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减振部件而采用了基于作为粘弹性材料的橡胶类材料的减振器,但是,可以取代粘弹性材料的减振器,例如可以将在前后方向上伸缩的油压减振器用作减振部件。在减振部件为油压减振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油的阻力使振动衰减。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粘弹性材料的减振器相同的作用效果。
〇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将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切而形成的卡止片设为位移限制部件,但是,位移限制单元只要构成为能够限制工件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移即可,并未对位移限制部件的具体结构进行特殊限制。另外,位移限制部件不仅可以如卡止片那样将工件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的相对移动完全限制,也可以不完全限制工件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的相对移动,只要以至少能够使第二支承部件承载的工件的水平载荷比第一支承部件承载的工件的水平载荷大的方式实现相对移动的限制即可。
〇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为不具备从属构架而具备主构架的收纳架,并形成了设置有卡止片的第二支承部件彼此相邻的构架空间Rb,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形成为如下收纳架:对具备第一支承部件的主构架15与具备第二支承部件的主构架15进行交替配设,其中,所述第二支承部件具备卡止片40,进而,取代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连结部件28而具备带减振器35的连结部件29,以便仅形成构架空间Ra,工件W在该构架空间Ra被第一支承部件24以及第二支承部件25支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构成对工件W进行收纳的构架空间Ra的一对主构架15产生相位互不相同的摇晃。
〇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第一支承部件与工件之间的摩擦系数设定为比第二支承部件与该工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小,将减小摩擦薄膜粘贴于第一支承部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将第一支承部件与工件之间的摩擦系数设定为相对地小于第二支承部件与工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即可。例如,可以在第一支承部件不设置任何部件,为了使工件与第二支承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比该工件与第一支承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使第二支承部件的对工件的支承面形成为粗糙面,由此将第一支承部件与工件之间的摩擦系数设定为相对地小于第二支承部件与工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另外,也可以在第一支承部件设置减小摩擦薄膜,并且,与此同时,还使用用于增大工件与第二支承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的薄膜。另外,除了使用用于使摩擦系数减小或者增大的薄膜之外,还可以通过对第一支承部件进行镜面加工或者对第二支承部件进行粗糙面加工而实现摩擦系数的减小或增大。

Claims (5)

1.一种收纳架的减振构造,分别具有被多个柱部件与多个梁部件包围的桁架面的一对构架以所述桁架面彼此平行的方式配设,
在所述一对构架之间形成有能够对工件进行收纳的构架空间,
所述一对构架的一方具备第一支承部件,该第一支承部件设置为朝向所述构架空间,
所述一对构架的另一方具备第二支承部件,该第二支承部件设置为朝向所述构架空间、且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对置,
利用所述第一支承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部件对所述工件进行支承,
所述收纳架的减振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
位移限制部件,其配备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并对所述工件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进行限制;以及
连结部件,其将所述一方的构架与所述另一方的构架连结,
所述连结部件具有减振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架的减振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限制部件形成为卡止片,该卡止片不允许所述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纳架的减振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方的构架是具有被多个主柱部件与多个主梁部件包围的主桁架面的主构架,
所述另一方的构架是具有被多个从属柱部件与多个从属梁部件包围的从属桁架面,且比所述主构架容易变形的从属构架。
4.一种收纳架的减振构造,分别具有被多个柱部件与多个梁部件包围的桁架面的一对构架以所述桁架面彼此平行的方式配设,
在所述一对构架之间形成有能够对工件进行收纳的构架空间,
所述一对构架的一方具备第一支承部件,该第一支承部件设置为朝向所述构架空间,
所述一对构架的另一方具备第二支承部件,该第二支承部件设置为朝向所述构架空间、且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对置,
利用所述第一支承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部件对所述工件进行支承,
所述收纳架的减振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工件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比所述工件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小,
所述收纳架的减振构造具有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将所述一方的构架与所述另一方的构架连结,
所述连结部件具有减振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架的减振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方的构架是具有被多个主柱部件与多个主梁部件包围的主桁架面的主构架,
所述另一方的构架是具有被多个从属柱部件与多个从属梁部件包围的从属桁架面,且比所述主构架容易变形的从属构架。
CN201410737407.2A 2013-12-06 2014-12-05 收纳架的减振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964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2595A JP5939239B2 (ja) 2013-12-06 2013-12-06 収容棚の制震構造
JP2013-252595 2013-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6423A true CN104696423A (zh) 2015-06-10
CN104696423B CN104696423B (zh) 2017-06-20

Family

ID=53343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3740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96423B (zh) 2013-12-06 2014-12-05 收纳架的减振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39239B2 (zh)
KR (1) KR101639658B1 (zh)
CN (1) CN104696423B (zh)
TW (1) TWI5683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79007B1 (ko) 2017-02-24 2020-04-03 (주)세진알앤에스 일체화 되어진 천정-바닥-내진랙 구조를 이용한 데이터센터의 내진 시스템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58809A (ja) * 1995-06-16 1997-03-04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格納物落下防止柵
JPH11208830A (ja) * 1998-01-20 1999-08-03 Murata Mach Ltd 自動倉庫のラック
CN101511710A (zh) * 2006-09-28 2009-08-19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自动仓库
CN202594242U (zh) * 2012-05-24 2012-12-12 湖南普照爱伯乐平板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晶片盒存放架
CN103373575A (zh) * 2012-04-13 2013-10-3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收纳架的减震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8818A (ja) 2001-10-11 2003-04-23 Murata Mach Ltd 制振ラックとラックの制振方法
JP4716111B2 (ja) * 2006-01-24 2011-07-0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収納棚
JP5835184B2 (ja) * 2012-04-13 2015-12-2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収容棚の制震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58809A (ja) * 1995-06-16 1997-03-04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格納物落下防止柵
JPH11208830A (ja) * 1998-01-20 1999-08-03 Murata Mach Ltd 自動倉庫のラック
CN101511710A (zh) * 2006-09-28 2009-08-19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自动仓库
CN103373575A (zh) * 2012-04-13 2013-10-3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收纳架的减震构造
CN202594242U (zh) * 2012-05-24 2012-12-12 湖南普照爱伯乐平板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晶片盒存放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8383B (zh) 2017-02-01
KR20150066460A (ko) 2015-06-16
CN104696423B (zh) 2017-06-20
JP2015107876A (ja) 2015-06-11
KR101639658B1 (ko) 2016-07-14
TW201532564A (zh) 2015-09-01
JP5939239B2 (ja)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5713B (zh) 接合金属器件及具备该接合金属器件的建筑物
CN100449096C (zh) 用于稳定支承结构的装置
CN104245542B (zh) 自动仓库的货架
CN104555210A (zh) 收纳架的减振构造
CN103158981B (zh) 物品收纳架
TWI551527B (zh) 收容棚架的防震構造
CN104696423A (zh) 收纳架的减振构造
CN103708162B (zh) 物品收纳架
JP5773228B2 (ja) 自動倉庫とそのラックの制振方法
CN203238802U (zh) 建筑物的减震结构
CN103373575B (zh) 收纳架的减震构造
JP7225511B2 (ja) 制振構造
Ackroyd Design of flexibility-connected unbraced steel building frames
JP5664330B2 (ja) 連結構造体
JP2019085786A (ja) 構造物及び構造物の設計方法
JP5447974B2 (ja) 制振床梁
JP5348860B2 (ja) 制震構造物
JP2023069177A (ja) 建物構造
CN109518990A (zh) 一种减震连体建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