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4329A - 一种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94329A CN104694329A CN201510114856.6A CN201510114856A CN104694329A CN 104694329 A CN104694329 A CN 104694329A CN 201510114856 A CN201510114856 A CN 201510114856A CN 104694329 A CN104694329 A CN 1046943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ce
- fermentation
- wine
- tank
- dry yea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G—WINE; PREPARATION THEREOF; ALCOHOLIC BEVERAGES; PREPARATION OF ALCOHOLIC BEVERAGES NOT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12C OR C12H
- C12G3/00—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 C12G3/02—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by ferment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浸米;(2)蒸饭、冷却;(3)第一次投料发酵;(4)第二次投料发酵;(5)后发酵;(6)压榨、煎酒、灌坛。本发明采用活性干酵母和两次投料法有效防止了发酵醪的酸败。改用活性干酵母代替速酿酒母发酵,避免了酒母带入的细菌污染;采用两次投料法,第一次投料加入全部干酵母,相比一次投料法,相当于增加了接种量,接种量达1.4-1.6‰,使酵母菌数量上占优势,而第二次投料又使酵母菌获得新营养,起到扩大培养作用,生成更多新酵母细胞,防止了酵母衰老,保持了酵母旺盛的发酵力,因此能有效抑制杂菌生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属于黄酒酿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加饭酒为绍兴黄酒传统四大品种中产量最大、最受市场欢迎的品种。加饭酒实质上是以元红酒生产工艺为基础,在配料中增加了饭量,进一步提高工艺操作要求酿制而成的。
以粳米为原料生产黄酒原料价格相对便宜,酿成的酒具有口感较清爽的特点,但实际生产中存在以下问题:发酵醪成糨糊状,造成醪液输送和压榨困难,并且影响出酒率;泡沫多,需减少投料量以防发酵时溢出发酵罐,且煎酒后灌坛容量难以达到要求。
有的黄酒企业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尝试在粳米酒酿造中使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但效果不明显。黄酒生产采用长时间浸米工艺(传统工艺在自然气温条件下浸米15~20天,大罐发酵工艺在人工加温条件下浸米4~5天),以使大米酸化,达到“以酸制酸”、防止发酵醪酸败的目的。加饭酒发酵醪的pH在4.3以下,而外加的α-淀粉酶在此低pH下会失活,麦曲本身的α-淀粉酶在此低pH下活性也会受到抑制。但是,如果缩短浸米时间发酵醪酸度低,达不到抑制杂菌生产的目的,易造成发酵酸败。
本申请人曾在粳米元红酒的生产中采用短时间浸米、添加多种酶制剂及激活剂,并改用高温糖化酒母发酵,解决了发酵醪糨糊状和泡沫多的问题。但采用上述粳米元红酒生产工艺的发酵醪初始pH高,由于加饭酒发酵醪浓度比元红酒高,发酵比元红酒更难控制, 如采用上述粳米元红酒生产工艺,易导致酸败。因粳米酿制加饭酒难度大,目前尚未见用粳米酿制加饭酒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该工艺采用短时间浸米、添加酶制剂,并采用两次投料法,从而解决了发酵醪糨糊状和泡沫多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浸米:粳米经筛选除杂后,入罐加水浸渍,水面高出米层6~10公分,浸泡4~6小时,沥干;
(2)蒸饭、冷却:所述蒸米饭要求达到内无白心,疏松不糊,熟而不烂且均匀一致,将蒸好的米饭迅速鼓风冷却至所需温度,使得落罐后品温为25~27℃;
(3)第一次投料发酵:将活性干酵母活化,然后将米饭、水、生麦曲、熟麦曲、35000U的α-淀粉酶和活化后的活性干酵母混合均匀,其中米饭、水、生麦曲、熟麦曲、α-淀粉酶的投料量为总投料量的二分之一,活性干酵母全部加入,落罐品温控制在25~27℃,落罐后7-9小时可开头耙,以后每隔3-4小时开耙一次,控制最高品温不超过32℃,并在第二次投前将品温冷却至26-28℃;
(4)第二次投料发酵:在第一次投料发酵后23-25小时,投入剩余的二分之一米饭、水、生麦曲、熟麦曲、α-淀粉酶和全部50000U的酸性蛋白酶,搅拌均匀,落罐品温控制在26~28℃,落罐后6-8小时可开头耙,以后每隔3-4小时开耙一次,最高品温控制不超过33℃;主发酵结束,品温逐渐下降至18~20℃,第二次投料后在前发酵罐中再发酵3天,进入后发酵罐发酵;
(5)后发酵:后发酵品温控制在14~17℃,前期每天开耙1~2次,经19~21天后发酵,酒精度达到19.0%vol以上即可压榨;
(6)压榨、煎酒、灌坛:醪液用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榨,得到的滤液经勾兑、澄清、薄板换热器煎酒后趁热灌入酒坛,封好坛口;
所述步骤(3)中干酵母的活化方法为:每千克干酵母加35-38℃水10-15kg,搅拌均匀,10-15分钟后,加入28-31℃浓度为1.5-2%的糖水,控制活化后的总重量为50-60kg,温度保持在28-33℃,1小时内用完。
作为优选的,按粳米100kg计算配料用量:粳米100kg,水90~100kg,活性干酵母70~80g,生麦曲10~11kg,熟麦曲5~6kg,35000U的α-淀粉酶6~10g,50000U的酸性蛋白酶10~20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活性干酵母和两次投料法有效防止了发酵醪的酸败。改用活性干酵母代替速酿酒母发酵,避免了酒母带入的细菌污染;采用两次投料法,第一次投料加入全部干酵母,相比一次投料法,相当于增加了接种量,接种量达1.4-1.6‰,使酵母菌数量上占优势,而第二次投料又使酵母菌获得新营养,起到扩大培养作用,生成更多新酵母细胞,防止了酵母衰老,保持了酵母旺盛的发酵力,因此能有效抑制杂菌生长。
2、采用短时间浸米工艺,使发酵醪的pH更适于α-淀粉酶的作用,从而解决了发酵醪糨糊状的问题,并添加酸性蛋白酶,解决了粳米酿酒泡沫多的问题。
3、增加了熟麦曲的使用比例,因熟麦曲中的α-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比生麦曲高得多,有利于解决发酵醪糨糊状和泡沫多的问题。
4、相比于原一次投料法,节省了活性干酵母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人试验了用活性干酵代替速酿酒母酿制加饭酒,活性干酵母用量需糯米投料量的1.1‰左右,而本发明仅需0.7-0.8‰,年产2万吨黄酒车间可节省活性干酵母的用量3-4吨。按黄酒活性干酵母每吨价格3.5万元计,可节省成本10万元以上。
5、无需增加任何设备投资。在大罐发酵黄酒生产中,一般前酵每天投料4罐,在室内罐中发酵4天(96小时),后酵并成1罐,在容积为前酵罐4倍的室外露天罐中发酵,本发明除生产第一天投料4罐投料量减半外,以后每天总投料量不变,改每天前酵投料4罐为8罐,其中4罐为新投料即第一次投料,4罐为第二次投料,依次循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发明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浸米;(2)蒸饭、冷却;(3)第一次投料发酵;(4)第二次投料发酵;(5)后发酵;(6)压榨、煎酒、灌坛。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浸米:10000kg粳米经筛选除杂后,分成两天浸泡,每天浸米量为5000kg,水面高出米层10公分,浸泡6小时,沥干;
(2)蒸饭、冷却:蒸米饭要求达到内无白心,疏松不糊,熟而不烂且均匀一致,将蒸好的米饭迅速鼓风冷却至所需温度,使得落罐后品温为27℃;
(3)第一次投料发酵:将8kg活性干酵母活化,然后将米饭(5000kg粳米)、5000kg水、550kg生麦曲、300kg熟麦曲、300g35000U的α-淀粉酶和活化后的活性干酵母混合均匀,落罐品温控制在27℃,落罐后9小时可开头耙,以后每隔4小时开耙一次,控制最高品温不超过32℃,并在第二次投前将品温冷却至28℃;
(4)第二次投料发酵:在第一次投料发酵后25小时,投入米饭(5000kg粳米)、5000kg水、550kg生麦曲、300kg熟麦曲、300g35000U的α-淀粉酶和1kg50000U的酸性蛋白酶,搅拌均匀,落罐品温控制在28℃,落罐后8小时可开头耙,以后每隔4小时开耙一次,最高品温控制不超过33℃;主发酵结束,品温逐渐下降至20℃,第二次投料后在前发酵罐中再发酵3天,进入后发酵罐发酵;
(5)后发酵:后发酵品温控制在17℃,前期每天开耙2次,经19~21天后发酵,酒精度达到19.0%vol以上即可压榨;
(6)压榨、煎酒、灌坛:醪液用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榨,得到的滤液经勾兑、澄清、薄板换热器煎酒后趁热灌入酒坛,封好坛口;
本实施例1中干酵母的活化方法为:每千克干酵母加38℃水15kg,搅拌均匀,15分钟后,加入31℃浓度为2%的糖水,控制活化后的总重量为50~60kg,温度保持在28-33℃,1小时内用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浸米:10000kg粳米经筛选除杂后,分成两天浸泡,每天浸米量为5000kg,水面高出米层6公分,浸泡4小时,沥干;
(2)蒸饭、冷却:蒸米饭要求达到内无白心,疏松不糊,熟而不烂且均匀一致,将蒸好的米饭迅速鼓风冷却至所需温度,使得落罐后品温为25℃;
(3)第一次投料发酵:将7kg活性干酵母活化,然后将米饭(5000kg粳米)、4500kg水、500kg生麦曲、250kg熟麦曲、500g35000U的α-淀粉酶和活化后的活性干酵母混合均匀,落罐品温控制在25℃,落罐后7小时可开头耙,以后每隔3小时开耙一次,控制最高品温不超过32℃,并在第二次投前将品温冷却至26℃;
(4)第二次投料发酵:在第一次投料发酵后23小时,投入米饭(5000kg粳米)、4500kg水、500kg生麦曲、250kg熟麦曲、500g35000U的α-淀粉酶和2kg50000U的酸性蛋白酶,搅拌均匀,落罐品温控制在26℃,落罐后6小时可开头耙,以后每隔3小时开耙一次,最高品温控制不超过33℃;主发酵结束,品温逐渐下降至18℃,第二次投料后在前发酵罐中再发酵3天,进入后发酵罐发酵;
(5)后发酵:后发酵品温控制在14℃,前期每天开耙1次,经19~21天后发酵,酒精度达到19.0%vol以上即可压榨;
(6)压榨、煎酒、灌坛:醪液用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榨,得到的滤液经勾兑、澄清、薄板换热器煎酒后趁热灌入酒坛,封好坛口;
本实施例2中干酵母的活化方法为:每千克干酵母加35℃水10kg,搅拌均匀,10分钟后,加入28℃浓度为1.5%的糖水,控制活化后的总重量为50~60kg,温度保持在28-33℃,1小时内用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浸米:10000kg粳米经筛选除杂后,分成两天浸泡,每天浸米量为5000kg,水面高出米层8公分,浸泡5小时,沥干;
(2)蒸饭、冷却:蒸米饭要求达到内无白心,疏松不糊,熟而不烂且均匀一致,将蒸好的米饭迅速鼓风冷却至所需温度,使得落罐后品温为26℃;
(3)第一次投料发酵:将7.5kg活性干酵母活化,然后将米饭(5000kg粳米)、4750kg水、525kg生麦曲、275kg熟麦曲、400g35000U的α-淀粉酶和活化后的活性干酵母混合均匀,落罐品温控制在26℃,落罐后8小时可开头耙,以后每隔3.5小时开耙一次,控制最高品温不超过32℃,并在第二次投前将品温冷却至27℃;
(4)第二次投料发酵:在第一次投料发酵后24小时,投入米饭(5000kg粳米)、4750kg水、525kg生麦曲、275kg熟麦曲、400g35000U的α-淀粉酶和1.5kg50000U的酸性蛋白酶,搅拌均匀,落罐品温控制在27℃,落罐后7小时可开头耙,以后每隔3.5小时开耙一次,最高品温控制不超过33℃;主发酵结束,品温逐渐下降至19℃,第二次投料后在前发酵罐中再发酵3天,进入后发酵罐发酵;
(5)后发酵:后发酵品温控制在15.5℃,前期每天开耙1.5次,经19~21天后发酵,酒精度达到19.0%vol以上即可压榨;
(6)压榨、煎酒、灌坛:醪液用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榨,得到的滤液经勾兑、澄清、薄板换热器煎酒后趁热灌入酒坛,封好坛口;
本实施例2中干酵母的活化方法为:每千克干酵母加36.5℃水12.5kg,搅拌均匀,12.5分钟后,加入29.5℃浓度为1.75%的糖水,控制活化后的总重量为50~60kg,温度保持在28-33℃,1小时内用完。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发明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浸米:粳米经筛选除杂后,入罐加水浸渍,水面高出米层6~10公分,浸泡4~6小时,沥干;
(2)蒸饭、冷却:所述蒸米饭要求达到内无白心,疏松不糊,熟而不烂且均匀一致,将蒸好的米饭迅速鼓风冷却至所需温度,使得落罐后品温为25~27℃;
(3)第一次投料发酵:将活性干酵母活化,然后将米饭、水、生麦曲、熟麦曲、35000Uα-淀粉酶和活化后的活性干酵母混合均匀,其中米饭、水、生麦曲、熟麦曲、α-淀粉酶的投料量为总投料量的二分之一,活性干酵母全部加入,落罐品温控制在25~27℃,落罐后7-9小时可开头耙,以后每隔3-4小时开耙一次,控制最高品温不超过32℃,并在第二次投前将品温冷却至26-28℃;
(4)第二次投料发酵:在第一次投料发酵后23-25小时,投入剩余的二分之一米饭、水、生麦曲、熟麦曲、α-淀粉酶和全部50000U酸性蛋白酶,搅拌均匀,落罐品温控制在26~28℃,落罐后6-8小时可开头耙,以后每隔3-4小时开耙一次,最高品温控制不超过33℃;主发酵结束,品温逐渐下降至18~20℃,第二次投料后在前发酵罐中再发酵3天,进入后发酵罐发酵;
(5)后发酵:后发酵品温控制在14~17℃,前期每天开耙1~2次,经19~21天后发酵,酒精度达到19.0%vol以上即可压榨;
(6)压榨、煎酒、灌坛:醪液用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榨,得到的滤液经勾兑、澄清、薄板换热器煎酒后趁热灌入酒坛,封好坛口;
所述步骤(3)中干酵母的活化方法为:每千克干酵母加35-38℃水10-15kg,搅拌均匀,10-15分钟后,加入28-31℃浓度为1.5-2%的糖水,控制活化后的总重量为50-60kg,温度保持在28-33℃,1小时内用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按粳米100kg计算配料用量:粳米100kg,水90~100kg,活性干酵母70~80g,生麦曲10~11kg,熟麦曲5~6kg,35000U的α-淀粉酶6~10g,50000U的酸性蛋白酶10~20g。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14856.6A CN104694329A (zh) | 2015-03-17 | 2015-03-17 | 一种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14856.6A CN104694329A (zh) | 2015-03-17 | 2015-03-17 | 一种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94329A true CN104694329A (zh) | 2015-06-10 |
Family
ID=53341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14856.6A Pending CN104694329A (zh) | 2015-03-17 | 2015-03-17 | 一种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9432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54120A (zh) * | 2016-11-30 | 2017-05-31 | 绍兴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液化法苦荞黄酒的生产工艺 |
CN113122418A (zh) * | 2020-01-16 | 2021-07-16 | 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树人大学) | 一种低高级醇高度黄酒的生产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6504A (zh) * | 2006-06-27 | 2007-08-15 | 王家祥 | 糯米红枣酒的酿造方法 |
CN104293590A (zh) * | 2014-10-11 | 2015-01-21 | 绍兴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大罐发酵粳米元红酒的生产工艺 |
-
2015
- 2015-03-17 CN CN201510114856.6A patent/CN10469432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6504A (zh) * | 2006-06-27 | 2007-08-15 | 王家祥 | 糯米红枣酒的酿造方法 |
CN104293590A (zh) * | 2014-10-11 | 2015-01-21 | 绍兴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大罐发酵粳米元红酒的生产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汪建国: "日本清酒与我国喂饭黄酒酿造工艺的比较分析", 《中国酿造》 * |
胡普信: "《黄酒酿造技术-高等职业教育酿酒技术专业系列教材》", 30 April 2014,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54120A (zh) * | 2016-11-30 | 2017-05-31 | 绍兴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液化法苦荞黄酒的生产工艺 |
CN106754120B (zh) * | 2016-11-30 | 2020-07-28 | 浙江树人学院 | 一种液化法苦荞黄酒的生产工艺 |
CN113122418A (zh) * | 2020-01-16 | 2021-07-16 | 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树人大学) | 一种低高级醇高度黄酒的生产方法 |
CN113122418B (zh) * | 2020-01-16 | 2022-08-16 | 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树人大学) | 一种低高级醇高度黄酒的生产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33255B (zh) | 两步醋酸发酵法生产食醋的方法 | |
CN101984037B (zh) | 一种小米醋的生产方法 | |
CN105754794A (zh) | 一种黄酒的酿造方法 | |
CN101531965B (zh) | 一种菠萝皮渣果醋的制作方法 | |
CN107557214B (zh) | 一种米浆水全回用的手工绍兴黄酒生产工艺 | |
CN106350432A (zh) | 一种高浓度优质米醋的生产方法 | |
CN103074192A (zh) | 一种清爽型黄酒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245414B (zh) | 一种低温主发酵制作半干黄酒的方法 | |
CN107475008B (zh) | 一种低温主发酵制作半甜黄酒的方法 | |
CN102787041A (zh) | 一种添加浆水酿造黄酒的工艺 | |
CN104293590B (zh) | 一种大罐发酵粳米元红酒的生产工艺 | |
CN103074193B (zh) | 一种干黄酒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1475890B (zh) | 善酿酒及其生产工艺 | |
CN104987972B (zh) | 一种酿造用液体红曲的制备方法 | |
CN104513781A (zh) | 醋酸发酵法生产食醋的方法 | |
CN101906372A (zh) | 一种改进的黄酒生产工艺 | |
CN104694329A (zh) | 一种粳米加饭酒的生产工艺 | |
CN105087287B (zh) | 新型固态发酵生产浓香型白酒的方法 | |
CN102559431A (zh) | 一种糯小麦糖化和发酵生产食用酒的方法 | |
CN107475007B (zh) | 一种低温主发酵制作特型干黄酒的方法 | |
CN109880731A (zh) | 一种富硒红曲醋的制备方法 | |
CN101948875A (zh) | 淀粉原料低温蒸煮浓醪发酵制备乙醇的方法 | |
CN1107113C (zh) | 全液化法生产红曲酒的酿酒工艺 | |
CN103484352A (zh) | 一种采用稀固结合工艺生产食醋酒醅的方法 | |
CN110804519A (zh) | 一种免浸米的新型黄酒生产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