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1630A - 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1630A
CN104691630A CN201410748893.8A CN201410748893A CN104691630A CN 104691630 A CN104691630 A CN 104691630A CN 201410748893 A CN201410748893 A CN 201410748893A CN 104691630 A CN104691630 A CN 104691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lanar portions
mentioned
angle
roa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488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1630B (zh
Inventor
大石浩二
河野谦
细见祐介
伊藤研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91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1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1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16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7Rear spoi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积极引起气流在后保险杠的后端部剥离,抑制产生紊乱的流动而使气流顺畅地流向车辆后方,减小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在后保险杠设有配置在车辆下端的第1平面部和与第1平面部后端连续配置且具有与第1平面部的角度不同的角度的第2平面部,第1平面部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距其车辆后端80mm以上的长度,配置成在车辆前后方向第1平面部比第2平面部长,第1平面部和第2平面部相对路面的角度彼此不同,第1平面部相对路面的角度为0°~10°,第2平面部相对路面的角度为45°~170°,大于第1平面部的角度,以第1平面部和第2平面部的角度变化较大,即处于35°~170°这样的设定条件,形成后保险杠的整个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下端部的形状。

Description

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抑制行驶时在车辆后方产生紊乱的流动而减小空气阻力的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
背景技术
在车辆后部的下表面设有燃料箱、消声器、后悬架、备胎室等各种构件等,这些构件在车辆行驶时会引起空气阻力并导致产生紊流,有可能使空气向车辆后方的流动变差。若空气向车辆后方的流动变差,则具有这样的问题,即,作用于车辆背面的负压增大,车辆整体的空气阻力增加,而导致车辆的燃油经济性等降低。
因此,在以往的车辆中构成为如下构造:在车辆后部的下表面设有倾斜面,该倾斜面越朝向车身后端其地上高度逐渐变得越高,利用该倾斜面在车身下表面产生下压力,并且促进气流在车辆后端的剥离而减小空气阻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054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车辆后部的构造中,并未考虑到位于车辆后部下端的后保险杠的后端部的形状等来对设于车辆后部下表面的倾斜面的角度进行设定,因此,在后保险杠的后端部以相对于倾斜面较小的角度变化形成的情况下,车辆后部的下表面处的气流成为在车辆后端的下部沿着倾斜面流动的气流,有可能被向车辆上方卷起。若气流被向车辆上方卷起,则在刚刚经过了车辆后部之后立即产生紊乱的流动(涡流),产生负压,由此难以减小空气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这样的实际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能够积极地引起气流在后保险杠的后端部处的剥离,抑制产生紊乱的流动而使气流顺畅地流向车辆后方,减小车辆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所具有的课题,本发明是一种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其具备配置在车辆后部的后保险杠,在该后保险杠上设有:第1平面部,配置在车辆下端;和第2平面部,连在上述第1平面部的后端并且其角度与上述第1平面部的角度不同,上述第1平面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距该第1平面部的车辆后端的距离为80mm以上,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时上述第1平面部的长度大于上述第2平面部的长度,其中,按照以下条件形成上述后保险杠的下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状:上述第1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与上述第2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不同,上述第1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较小,在0°~10°的范围之间;上述第2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在45°~170°的范围之间,大于上述第1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并且上述第1平面部和上述第2平面部之间的角度变化较大,在35°~170°的范围之间。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1平面部和上述第2平面部之间的弯折部设有棱线部,该棱线部形成为曲率为10mm以下的曲线形状或者倒角为10mm以下的倒角形状。
并且,在本发明中,形成在上述第1平面部和上述第2平面部之间的棱线部的角度是锐角。
而且,在本发明中,上述后保险杠的后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形成为相对于车辆中心线对称的圆弧形状并且使得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于车辆的最后方。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后保险杠的上述第1平面部和设于上述车辆后部的备胎室的下表面配置为大致相同的高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具备配置在车辆后部的后保险杠,在该后保险杠上设有:第1平面部,配置在车辆下端;和第2平面部,连在上述第1平面部的后端并且其角度与上述第1平面部的角度不同,上述第1平面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距该第1平面部的车辆后端的距离为80mm以上,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时上述第1平面部的长度大于上述第2平面部的长度,其中,按照以下条件形成上述后保险杠的下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状:上述第1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与上述第2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不同,上述第1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较小,在0°~10°的范围之间;上述第2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在45°~170°的范围之间,大于上述第1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并且上述第1平面部和上述第2平面部之间的角度变化较大,在35°~170°的范围之间,因此,车辆行驶时朝向车辆后方的气流易于在形成于第1平面部和第2平面部之间的分界处的弯折部处自第1平面部和第2平面部的表面剥离。
因而,采用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车辆后部的下表面的气流不会在刚刚经过车辆后端之后立即被沿着车辆后部的下表面向车辆上方卷起,而是顺畅地流向车辆后方,能够防止在车辆后部产生紊乱的流动(涡流)。通过防止流动紊乱,能够抑制负压的增加,减小车辆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1平面部和上述第2平面部之间的弯折部设有棱线部,该棱线部形成为曲率为10mm以下的曲线形状或者倒角为10mm以下的倒角形状,因此,能够使棱线的形状较小,且使棱线的形状明确,能够更容易地将朝向车辆后方的气流自该平面部表面剥离,并且能够高效地抑制产生负压。
并且,在本发明中,形成在上述第1平面部和上述第2平面部之间的棱线部的角度是锐角,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气流在车辆后端部处的剥离。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后保险杠的后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形成为相对于车辆中心线对称的圆弧形状并且使得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于车辆的最后方,因此,能够局部地改变气流剥离的时机,能够控制气流。即,在后保险杠的后端部,先进行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部分处的剥离,延缓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的剥离,由此,能够使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能够有效地抑制产生紊流。
并且,在本发明中,上述后保险杠的上述第1平面部和设于上述车辆后部的备胎室的下表面配置为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能够确保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的车辆下部的平面,使得在后保险杠的后端部被剥离的气流难以发生紊乱,能够可靠地抑制产生负压。其原因在于,尽量加长车辆下侧的平面的车辆前后方向长度的话,能够有效地抑制产生紊乱的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下方观察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下端构造的车辆后部所得到的仰视图。
图2是从车辆侧方观察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下端构造的车辆后部所得到的剖面图。
图3是从车辆侧方观察应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下端构造的车辆后部的后保险杠所得到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后部;2、备胎室;3、后保险杠;21、底面部;22、纵壁面部;31、第1平面部;32、32a、第2平面部;33、33a、棱线部;34、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35、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侧部;a、第1平面部的角度;b、第2平面部的角度;c、弯折部;d、棱线部的角度;G、路面;L1、第1平面部的前后长度;L2、第2平面部的前后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和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的图。此外,在图中,箭头F方向表示车辆前方。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下端构造的车辆后部1,设有用于收纳备用轮胎(未图示)的备胎室2,在该备胎室2的车辆后方侧设有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后保险杠3。
备胎室2通过在留着后地板的周缘部的状态下使该后地板的中间部向车辆下方突出的拉深成形而形成为凹部形状,其基面具有平坦的底面部21和包围该底面部21的周围的纵壁面部22。另外,如图1所示,在车辆后部1的下表面的位于备胎室2的车辆前方侧或者左右两侧的部位,设有用于存储燃料的燃料箱11、配置在排气管12后部侧的消声器13、后悬架14以及后轮15等。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3的下端部设有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上述第1平面部31配置在车辆下端,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平缓地倾斜,上述第2平面部32与该第1平面部31的后端连续地配置,弯折成朝向车辆后方向斜上方倾斜,具有与第1平面部31的角度a不同的角度b。第1平面部31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距其车辆后端80mm以上的前后长度L1,配置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第1平面部31的前后长度L1大于第2平面部32的前后长度L2的尺寸(L1>L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1的下端构造中,按照以下的设定条件形成后保险杠3的整个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下端部的形状。即,第1平面部31相对于路面G的角度与第2平面部32相对于路面G的角度不同,第1平面部31相对于路面G的角度a是处于0°~10°的范围的较小的角度,第2平面部32相对于路面G的角度b处于45°~170°的范围,是大于第1平面部31相对于路面G的角度a的角度(a<b)。因而,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之间的角度变化较大,处于35°~170°的范围。若以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之间的角度变化为35°以上的形状形成后保险杠3的整个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下端部,则车辆行驶时朝向车辆后方的气流易于在位于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之间的交界处的弯折部c自该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的表面剥离。
另一方面,若以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之间的角度变化小于35°的形状形成后保险杠3的整个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下端部,则车辆行驶时朝向车辆后方的气流难以在位于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之间的交界处的弯折部c自该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的表面剥离,在刚刚经过车辆后端之后立即被沿着后保险杠3的下端部的下表面卷起,而在车辆后方产生紊乱的流动(涡流)。
并且,如图2所示,在位于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之间的交界处的弯折部c设有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棱线部33。该棱线部33形成为曲率为10mm(R10)以下的曲线形状或者倒角为10mm(C10)以下的倒角形状。若是这样的大小的曲线形状或者倒角形状,则棱线部33的形状较小,并且棱线部33的存在较为明确。由此,车辆行驶时朝向车辆后方的气流容易自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的表面剥离,能够抑制产生作为负压的产生原因的紊乱的流动。
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3的后端部具有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区域的中央部34和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区域的左右两侧部35,形成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34位于最靠车辆后方的位置。因此,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34构成为朝向车辆后方突出地描画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车辆中心线(C-C线)左右对称的1个圆弧形状的部分。在具有这样形状的中央部34的后保险杠3的后端部,会局部地改变车辆行驶时朝向车辆后方的气流自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的表面剥离的时机,先进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部35处的剥离,延缓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34处的剥离,由此,气流的流动变得顺畅,能够抑制产生紊乱的流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1的下端构造中,后保险杠3的第1平面部31和备胎室2的底面部21的下表面以大致相同的高度连续地配置。因此,备胎室2的底面部21的下表面形成为以与后保险杠3的第1平面部31同样的角度朝向车辆后方平缓地向车辆上方倾斜。由此,车辆下部的平面的前后长度成为将备胎室2的底面部21的前后长度和后保险杠3的第1平面部31的前后长度L1相加而得到的长度,能够在车辆后部1的下端确保具有抑制产生紊乱的流动的效果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平面,因此,在后保险杠3的后端部被剥离的气流不会发生紊乱,能够抑制产生负压。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1的下端构造中,在配置于车辆后部的后保险杠3上设有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上述第1平面部31配置在车辆下端,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距其车辆后端80mm以上的前后长度L1,上述第2平面部32与第1平面部31的后端连续地配置,具有与第1平面部31的角度a不同的角度b,配置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第1平面部31的前后长度L1大于第2平面部32的前后长度L2,第1平面部31相对于路面G的角度与第2平面部32相对于路面G的角度不同,第1平面部31相对于路面G的角度a是0°~10°这样较小的角度,第2平面部32相对于路面G的角度为45°~170°,是大于第1平面部31的角度a的角度b,以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之间的角度变化处于35°~170°这样的设定条件形成后保险杠3的整个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下端部的形状,因此,能够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车辆行驶时朝向车辆后方的气流易于在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之间的弯折部c处自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的表面剥离。由此,不会发生车辆后部1的下表面的气流在刚刚经过车辆后端的后保险杠3之后立即被沿着车辆后部1的下表面向车辆上方卷起的状况,而是顺畅地流向车辆后方,能够抑制产生紊乱的流动(涡流)。由于不产生紊乱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产生负压,能够实现减小车辆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的图。在该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3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棱线部33不同,形成在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a之间的棱线部33a具有作为小于直角的锐角的角度d。因此,第2平面部32a通过将后保险杠3的后端侧下部的位于第1平面部31后端的部分向车辆前方的第1平面部31侧折回而形成,其朝向车辆前方向斜上方倾斜并且与第1平面部31的后端连续地配置。另外,第2平面部32a的上部经过通过反复弯折而形成的弯折形状部分形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3的下部后端面同样的形状。其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1的下端构造中,形成在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a之间的棱线部33a的角度d被设定为锐角,因此,能够可靠地将车辆行驶时朝向车辆后方的气流在车辆后端部的后保险杠3自第1平面部31和第2平面部32a剥离,能够使气流顺畅地流向车辆后方而防止产生紊乱的流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已述的实施方式,能够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Claims (5)

1.一种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其具备配置在车辆后部的后保险杠,在该后保险杠上设有:
第1平面部,配置在车辆下端;和
第2平面部,连在上述第1平面部的后端并且其角度与上述第1平面部的角度不同,
上述第1平面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距该第1平面部的车辆后端的距离为80mm以上,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时上述第1平面部的长度大于上述第2平面部的长度,该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的特征在于,
按照以下条件形成上述后保险杠的下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状:
上述第1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与上述第2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不同,上述第1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较小,在0°~10°的范围之间,
上述第2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在45°~170°的范围之间,大于上述第1平面部相对于路面的角度,并且
上述第1平面部和上述第2平面部之间的角度变化较大,在35°~170°的范围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平面部和上述第2平面部之间的弯折部设有棱线部,该棱线部形成为曲率为10mm以下的曲线形状或者倒角为10mm以下的倒角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上述第1平面部和上述第2平面部之间的棱线部的角度是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保险杠的后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形成为相对于车辆中心线对称的圆弧形状并且使得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于车辆的最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保险杠的上述第1平面部和设于上述车辆后部的备胎室的下表面配置为大致相同的高度。
CN201410748893.8A 2013-12-10 2014-12-09 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916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5124A JP2015112951A (ja) 2013-12-10 2013-12-10 車両後部の下端構造
JP2013-255124 2013-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1630A true CN104691630A (zh) 2015-06-10
CN104691630B CN104691630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185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4889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91630B (zh) 2013-12-10 2014-12-09 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12951A (zh)
CN (1) CN104691630B (zh)
DE (1) DE102014115219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4574A (zh) * 2015-06-24 2017-01-11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空气动力学减阻保险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0543A (ja) * 1999-06-24 2001-01-16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の後部床下構造
CN101121381A (zh) * 2006-08-10 2008-02-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后部结构
JP2011102079A (ja) * 2009-11-10 2011-05-26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ディフューザ構造
CN102476656A (zh) * 2010-11-24 2012-05-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构造
CN103180198A (zh) * 2010-11-29 2013-06-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54956U (zh) * 1984-09-14 1986-04-12
IT1320417B1 (it) * 2000-06-09 2003-11-26 Italdesign Giugiaro Spa Paraurti posteriore abbassabile per autoveicolo.
JP3585228B2 (ja) 2001-08-29 2004-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07008371A (ja) * 2005-07-01 2007-01-18 Toyota Motor Corp スペアタイヤ保持構造
JP4843567B2 (ja) * 2007-06-22 2011-12-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ンパー取付け構造
DE102012006818B4 (de) 2012-04-04 2015-05-21 Audi Ag Endschalldämpf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0543A (ja) * 1999-06-24 2001-01-16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の後部床下構造
CN101121381A (zh) * 2006-08-10 2008-02-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后部结构
JP2011102079A (ja) * 2009-11-10 2011-05-26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ディフューザ構造
CN102476656A (zh) * 2010-11-24 2012-05-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构造
CN103180198A (zh) * 2010-11-29 2013-06-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115219A1 (de) 2015-06-11
CN104691630B (zh) 2017-04-12
JP2015112951A (ja) 2015-06-22
DE102014115219B4 (de) 2018-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2041B (zh) 车辆的地板下构造
CN105102313B (zh) 车轮罩后部结构
US9950755B2 (en) Vehicle having an air-guiding arrangement
US9926021B2 (en) Underbody strake design for an aerodynamic drag reduction without a front air dam
US20090146453A1 (en) Vehicle Underbody Fairing
EP2537742A2 (en) The method of reducing resistance of streamlined body of a vehicle and its applications
EP3204284B1 (en) Aerodynamic device to be fastened under a vehicle, and vehicle equipped with such an aerodynamic device
CN104619575A (zh) 车辆下部结构
CN101378950A (zh) 涡流发生器
JP6534717B2 (ja) 車体構造
CN204775553U (zh) 用于车辆的扰流器装置
EP2765065A2 (en) Rear axle beam cover
US20150015026A1 (en) Vehicle body sub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4691630A (zh) 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
EP3224123B1 (en) Aerodynamic device for reducing the drag of terrestrial vehicles
JP5523276B2 (ja) ルーフスポイラ
US9821863B2 (en) Bluff body adaptive wake reduction system
PH12015502458B1 (en) Vehicular straightening device
CN112768868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天线
JP2008247146A (ja) 車両用インナーフェンダ
KR101794256B1 (ko) 차량의 공기 저항 감소 장치
CN109204582B (zh) 车架侧空气导流板
CN205113226U (zh) 后保险杠
CN108290441A (zh) 包括具有选定的曲率、定向及横向位置的叶片的空气动力学车轮轮毂盖
JP2008247144A (ja) 車両の床下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