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1290B - 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91290B CN104691290B CN201410720675.3A CN201410720675A CN104691290B CN 104691290 B CN104691290 B CN 104691290B CN 201410720675 A CN201410720675 A CN 201410720675A CN 104691290 B CN104691290 B CN 1046912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nter reinforcement
- closed cross
- section
- section part
- ce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with rigid plate-like element or elements, e.g. open roofs with harmonica-type folding rigid panels
- B60J7/043—Sunroofs e.g. sliding above the ro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2—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for movable panels in roof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1—Passenger cars; Automob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为一种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在设置在车辆的顶棚处的前玻璃和后玻璃之间联接。所述中心增强件结构可以包括框架和第一中心增强件,所述框架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具有紧密附接并固定地联接至后玻璃的下部的一端,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联接至所述框架的下部,并具有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和第一接合部分,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通过顺序地弯曲第一板以提供第一闭合空间而形成在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一侧处,所述第一接合部分通过基本上平行地重叠第一板的两端使得第一板的两端相互表面接触而形成在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另一侧处。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12月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149856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联接在前玻璃和后玻璃之间,更特别地,涉及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其包括第一中心增强件,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联接至框架的下部,并具有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和第一接合部分,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在第一中心增强件的一侧处通过顺序弯曲板以提供闭合空间而形成,所述第一接合部分通过平行或基本平行地重叠板的两端使得板的两端相互表面接触而形成在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另一侧,由此改进全景天窗的中心部分的刚度,并减少中心增强件结构的尺寸。
背景技术
为了将车辆内部的空气排放至外部并允许车辆外部的空气流入车辆中,开口部分可以形成在车辆的顶板中,开口部分通过安装在车辆的顶棚处的天窗玻璃而可打开或可闭合。
制造天窗以使车辆的内部通风并允许开放性,天窗通过热处理过程制造从而经受强烈阳光。天窗可以由有效阻挡紫外线和红外线的玻璃制得,或可以由高强度材料制得,从而防止在车祸时乘客因玻璃碎片而受伤。
特别地,最近,出于允许开放性和增加美观设计的目的,广泛使用全景天窗,其中使用玻璃制造大部分顶板,且选择性地打开和闭合部分顶板。
此全景天窗的优点允许司机当车辆驱动或停止时获得大量的自然阳光,司机可以在车辆行驶时通过打开全景天窗来享受驾驶车辆。
上述全景天窗包括前玻璃和后玻璃,所述前玻璃滑动以在车辆的顶棚的前侧处可打开和可闭合,所述后玻璃固定在车辆的顶棚的后侧处。
如图1中所示,框架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联接在前玻璃1和后玻璃2之间,从而用于密封前玻璃1和后玻璃2之间的间隙,固定后玻璃2,且连接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
由钢制得并以具有硬质泡沫和压条的板形形成的中心增强件4联接至框架3的下部,从而增加框架3的刚度,中心盖5设置在中心加强件4的下方。
然而,相关技术中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构造成开放的横截面结构使得框架的刚度不能被充分地增强,因此,中心增强件结构的厚度增加使得生产成本和车辆重量增加。
长度(亦即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中心增强件的宽度)过长使得全景天窗的中心部分的宽度整体变得更大,因此,妨碍了乘坐在车辆的后座上的乘客的开放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提供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其增加全景天窗的中心部分的刚度,通过减少包装尺寸来减少生产成本和车辆重量,并改进乘坐在车辆中的乘客的开放性。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一种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在设置在车辆的顶棚处的前玻璃和后玻璃之间联接。中心增强件结构可以包括:框架和第一中心增强件,所述框架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具有紧密附接并固定地联接至后玻璃的下部的一端;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联接至所述框架的下部,并具有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和第一接合部分,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通过顺序地弯曲第一板从而提供第一闭合空间而形成在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一侧处,所述第一接合部分通过基本上平行地重叠第一板的两端使得第一板的两端相互表面接触而形成在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另一侧处。
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上表面通过焊接或密封膏(sealer)可以接合至所述框架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的上表面通过焊接或密封膏可以接合至所述框架的下表面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一侧表面可以形成为相对于竖直方向成预定角度的倾斜表面,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可以具有基本上为梯形形状的横截面。
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中心增强件,所述第二中心增强件在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之间联接,并具有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和第二接合部分,所述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通过顺序地弯曲第二板从而提供第二闭合空间而形成在所述第二中心增强件的一侧处,所述第二接合部分通过基本上平行地重叠第二板的两端使得第二板的两端相互表面接触而形成在所述第二中心增强件的另一侧处,其中所述第二中心增强件和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相对于竖直轴和水平轴基本上对称地设置,所述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下表面接合至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接合部分的下表面接合至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上表面,使得第三闭合横截面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和所述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之间。
所述第二中心增强件的所述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下表面通过焊接或密封膏可以接合至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中心增强件的所述第二接合部分的下表面通过焊接或密封膏可以接合至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一侧表面可以形成为相对于竖直方向成第一预定角度的第一倾斜表面,面向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的第一倾斜表面的所述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一侧表面形成为相对于竖直方向成第二预定角度的第二倾斜表面,第一预定角度和第二预定角度相互基本相等。
第三闭合横截面部分可以由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第一接合部分、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和第二接合部分围绕,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的第一倾斜表面和所述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的第二倾斜表面可以基本上相互平行地设置,所述第一接合部分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分可以基本上相互平行地设置,使得所述第三闭合横截面部分的横截面可以形成为大致的平行四边形形状。
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中心盖,所述中心盖联接至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下部,并具有“U”型横截面,其中所述中心盖的横截面的两端向内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中心增强件具有闭合横截面部分和接合部分,所述闭合横截面部分通过顺序地弯曲板而形成在中心增强件的一侧处,所述接合部分通过平行或基本上平行地重叠板的两端使得板的两端相互表面接触而形成在中心增强件的另一侧处,由此允许中心增强件利用小的外周面积,并增加刚度。
由于中心增强件的刚度增加,可以形成中心增强件以具有小尺寸,由此减少全景天窗的整体生产成本和车辆重量。
中心增强件的刚度增加,中心增强件的尺寸减少,由此减少全景天窗的中心部分的宽度,并改进乘坐在车辆中的后座上的乘客的开放性。
全景天窗的框架的下表面可以通过焊接或密封膏以表面接触的方式接合至中心增强件的上表面的两侧,由此增加中心增强件的接合刚度。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将在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显现或更详细地阐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相关技术中全景天窗的中心部分的外观的横截面图。
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的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联接至车身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A-A所呈现的横截面图。
图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的第一中心增强件的外观的横截面图。
图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的第一中心增强件的外观的横截面图。
图6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的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的横截面图。
图7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的第一中心增强件和示例性的第二中心增强件的外观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提及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为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在设置在车辆的顶棚处的前玻璃10和后玻璃12之间联接,并包括:框架20和第一中心增强件30,所述框架20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具有紧密附接并固定地联接至后玻璃12的下部的一端;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30联接至所述框架20的下部,并具有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和第一接合部分37,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例如通过顺序地弯曲板从而提供闭合空间而形成在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30的一侧处,所述第一接合部分37通过平行或基本上平行地重叠板的两端使得板的两端相互表面接触而形成在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30的另一侧处。
如图2中所示,通过电机等滑动的前玻璃10安装在车辆的顶棚的前侧处,处于固定状态的后玻璃12在车辆的顶棚的后侧处联接。
全景天窗的中心部分10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在前玻璃10和后玻璃12之间联接,从而用于连接左侧和右侧框架22,并支撑前玻璃10和后玻璃12。
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在全景天窗的中心部分100处,支撑板14联接至前玻璃10的下部从而支撑前玻璃10,框架20紧密附接并联接至后玻璃12的下部,从而用于固定后玻璃12。
如图3中所示,框架20以这样的形状形成:在其中心或中心部分向下弯曲,并随后在水平方向上或基本上在水平方向上再次弯曲,框架20的一侧通过焊接等接合至后玻璃12的下表面。
如图3中所示,挡风条24联接至框架20的另一侧处的上表面从而阻挡从前玻璃10和框架20之间吹进的外部异物,后玻璃密封件16联接在后玻璃12的前端处从而阻挡从前玻璃10和后玻璃12之间吹进的外部异物。
如图3中所示,例如通过辊轧成型钢板的方法制得的第一中心增强件30联接至框架20的下部从而用于增强全景天窗的中心部分100的刚度。
具体地,如图4中所示,第一中心增强件30具有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这样形成:例如通过在第一弯曲部分32处向上弯曲钢板的中心部分,在第二弯曲部分33处在水平方向上或基本上在水平方向上弯曲钢板,并随后在第三弯曲部分34处向下弯曲钢板,从而形成闭合空间,所述闭合空间横截面为四边形或大致的四边形。
之后,第一接合部分37这样形成:通过在第四弯曲部分35处在水平方向上或基本上在水平方向上再次弯曲钢板,并将钢板的两端接合在一起使得钢板的两端相互表面接触,第一接合部分37通过点焊等接合钢板的端部而形成。
点焊是指通过如下步骤进行的电阻焊接方法:将电极的端部放置在堆叠的金属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施加电流并在比较小的部分上集中挤压力,局部加热金属板,同时,使用电极向金属板施加压力,所述点焊具有这样的优点:与其他焊接方法相比,即使经过长时期,车身上也难以发生腐蚀。
亦即,如图4中所示,第一中心增强件30的横截面包括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和第一接合部分37,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具有四边形或大致四边形形状,所述第一接合部分37通过在水平方向上或基本上在水平方向上平行或基本上平行地重叠板的端部而形成,并具有与图1中所示并且具有开放的横截面结构的相关技术中的中心增强件4不同的闭合横截面结构,由此与相关技术中的中心增强件4相比显著地改进刚度。
与图1中所示的并且为了满足刚度条件在车辆的向前和向后方向上伸长地形成的相关技术中的中心增强件4不同,图3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中心增强件30具有充足的刚度,并因此可以具有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的比相关技术中的中心增强件4更短的长度。因此,全景天窗的中心部分100的整体宽度与相关技术相比也可以显著地减少,由此改进乘坐在车辆的后座上的乘客的视界和开放性。
如图3和图4中所示,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的上表面可以接合至框架20的下表面的一侧,第一接合部分37的上表面可以接合至框架20的下表面的另一侧。
亦即,如图3和图4中所示,在第二弯曲部分33和第三弯曲部分34之间的部分接合至框架20的下表面的一侧,在第四弯曲部分35和第一接合部分37的端部之间的部分接合至框架20的下表面的另一侧。
作为接合第一中心增强件30和框架20的方法,可以使用焊接方法、使用密封膏的接合方法等等,焊接方法具有改善在第一中心增强件30和框架20之间的接合刚度的优点,而使用密封膏的接合方法具有改善在第一中心增强件30和框架20之间的密封性的优点。
如图5中所示,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的一侧表面形成为相对于竖直方向成预定角度α的倾斜表面36,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可以通过包括倾斜表面36而具有梯形或大致的梯形形状的横截面。
亦即,如图5中所示,在第一中心增强件30的第三弯曲部分34和第四弯曲部分35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倾斜表面36而不是竖直表面,此结构在设置多个中心增强件而不是单一中心增强件时提供了允许容易地设置多个中心增强件的空间,如下描述。
形成在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处的倾斜表面36的角度α可以为约30°至约60°,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倾斜表面36的角度α为约45°。
因此,倾斜表面36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α(亦即约45°)与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相同或基本上相同,此结构最大化地增加第一中心增强件30的刚度。
如图6中所示,具有与第一中心增强件30相似形状的第二中心增强件40可以联接在第一中心增强件30和框架20之间。
如图7中所示,类似于第一中心增强件30,第二中心增强件40包括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41和第二接合部分43,所述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41例如通过顺序地弯曲板而形成在第二中心增强件40的一侧处,所述第二接合部分43通过平行或基本上平行地重叠板的两端而形成在第二中心增强件40的另一侧处,所述第二中心增强件40设置成这样的形状,其通过反转第一中心增强件30的形状的顶部和底部以及左边和右边而形成。
亦即,如图7中所示,第二中心增强件40和第一中心增强件30关于竖直轴和水平轴对称或基本上对称,第二中心增强件40的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41的下表面接合至第一中心增强件30的第一接合部分37的上表面,第二中心增强件40的第二接合部分43的下表面接合至第一中心增强件30的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的上表面。
与接合第一中心增强件30和框架20的上述方法类似,可以使用焊接方法、使用密封膏的接合方法等作为接合第一中心增强件30和第二中心增强件40的方法。
如图7中所示,由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第一接合部分37、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41和第二接合部分43围绕的第三闭合横截面部分50形成在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和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41之间。
亦即,包括第一中心增强件30和第二中心增强件40两者的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具有包括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41和第三闭合横截面部分50的三个闭合横截面部分。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中心增强件结构具有包括第一中心增强件30和第二中心增强件40的两个中心增强件,但中心增强件的数目可以取决于车辆的类型、全景天窗的中心部分100所需的刚度条件等而改变,因此,闭合横截面部分的数目可以改变。
如图7中所示,如上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的一侧表面形成为相对于竖直方向成预定角度α的倾斜表面36,类似于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的倾斜表面36,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41的一侧表面也可以形成为具有成预定角度β的倾斜表面42。
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的倾斜表面36的角度α和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41的倾斜表面42的角度β可以彼此相等,形成在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的倾斜表面36的角度α和形成在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41的倾斜表面42的角度β可以为约30°至约60°。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形成在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的倾斜表面36的角度α和形成在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41的倾斜表面42的角度β为约45°,此结构最大化地增加中心增强件的刚度,如上所述。
如图7中所示,第二接合部分43和第一接合部分37可以在第三闭合横截面部分50的顶部侧和底部侧相互平行或基本上平行地设置,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41的倾斜表面42和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的倾斜表面36可以在第三闭合横截面部分50的左侧和右侧相互平行或基本上平行地设置。
亦即,形成第三闭合横截面部分50以具有平行四边形或大致平行四边形的横截面,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在第三闭合横截面部分50的彼此相对的顶点的角度分别为45°和135°。
如图3和图6中所示,具有“U”型横截面的中心盖60联接至第一中心增强件30的下部,中心盖60的横截面的两端可以向内弯曲以形成中心盖的弯曲部分62。在中心盖60形成的弯曲部分62用于防止组装全景天窗的工人或乘坐在车辆中的乘客因中心盖60的两端而受伤。
如图3和图6中所示,中心盖60的前侧的高度可以小于中心盖60的后侧的高度,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心盖60的前侧的高度可以等于第一接合部分37的高度,而中心盖60的后侧的高度可以等于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31的高度。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或“下”、“前”或“后”、“左”或“右”等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它们并不会毫无遗漏,也不会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修改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它们的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的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方案加以限定。
Claims (8)
1.一种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在设置在车辆的顶棚处的前玻璃和后玻璃之间联接,所述中心增强件结构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中,并具有紧密附接并固定地联接至所述后玻璃的下部的一端;以及
第一中心增强件,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联接至所述框架的下部,并具有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和第一接合部分,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通过顺序地弯曲第一板从而提供第一闭合空间而形成在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一侧处,所述第一接合部分通过基本上平行地重叠所述第一板的两端使得所述第一板的两端相互表面接触而形成在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另一侧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上表面通过焊接或密封膏接合至所述框架的下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第一接合部分的上表面通过焊接或密封膏接合至所述框架的下表面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一侧表面形成为相对于竖直方向成预定角度的倾斜表面,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具有基本上为梯形形状的横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其还包括:
第二中心增强件,所述第二中心增强件在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之间联接,并具有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和第二接合部分,所述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通过顺序地弯曲第二板从而提供第二闭合空间而形成在所述第二中心增强件的一侧处,所述第二接合部分通过基本上平行地重叠所述第二板的两端使得所述第二板的两端相互表面接触而形成在所述第二中心增强件的另一侧处,
其中所述第二中心增强件和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相对于竖直轴和水平轴基本上对称地设置,所述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下表面接合至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接合部分的下表面接合至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上表面,使得第三闭合横截面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和所述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中心增强件的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下表面通过焊接或密封膏接合至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第一接合部分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中心增强件的第二接合部分的下表面通过焊接或密封膏接合至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一侧表面形成为相对于竖直方向成第一预定角度的第一倾斜表面,面向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的第一倾斜表面的所述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的一侧表面形成为相对于竖直方向成第二预定角度的第二倾斜表面,所述第一预定角度和所述第二预定角度基本上相互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其中所述第三闭合横截面部分被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所述第一接合部分、所述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分围绕,所述第一闭合横截面部分的第一倾斜表面和所述第二闭合横截面部分的第二倾斜表面基本上相互平行地设置,所述第一接合部分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分基本上相互平行地设置,使得所述第三闭合横截面部分的横截面形成为大致的平行四边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其还包括:
中心盖,所述中心盖联接至所述第一中心增强件的下部,并具有“U”型横截面,
其中所述中心盖的横截面的两端向内弯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130149856A KR101511556B1 (ko) | 2013-12-04 | 2013-12-04 | 파노라마 선루프의 센터레인포스 구조 |
KR10-2013-0149856 | 2013-12-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91290A CN104691290A (zh) | 2015-06-10 |
CN104691290B true CN104691290B (zh) | 2018-10-09 |
Family
ID=53034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20675.3A Active CN104691290B (zh) | 2013-12-04 | 2014-12-02 | 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59997B2 (zh) |
KR (1) | KR101511556B1 (zh) |
CN (1) | CN10469129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62549B1 (ko) * | 2015-07-02 | 2016-10-0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선루프의 전기전달장치 |
DE102016218310A1 (de) * | 2016-09-23 | 2018-03-29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Befestigungsanordnung für ein Dichtprofil, Fahrzeug mit einer derartigen Befestigungs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Befestigungsanordnung |
JP6575015B2 (ja) * | 2017-07-07 | 2019-09-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構造 |
DE102017118397B3 (de) | 2017-08-11 | 2018-11-08 | Webasto SE | Dach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dach und Fahrzeugdach mit einer Dachöffnung |
EP4023472B1 (en) * | 2019-08-27 | 2023-11-15 |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 Sunroof unit |
CN112172483B (zh) * | 2020-10-12 | 2022-03-29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天窗顶盖总成 |
DE102021102605A1 (de) * | 2020-11-06 | 2022-05-12 | Webasto SE | Anordnung und Deckelsystem für ein Fahrzeugdach, Fahrzeugdach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dach |
DE102021117708B3 (de) * | 2021-07-08 | 2022-08-25 | Webasto SE | Öffenbares Fahrzeugdach mit Dachausschnitt und Dichtungsanordnung |
DE102023109892A1 (de) | 2023-04-19 | 2024-10-24 | Webasto SE | Fahrzeugdach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Fahrzeugdachsystem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158285Y1 (ko) * | 1995-12-06 | 1999-10-15 | 정몽규 | 차량의 루프 패널 |
JP2007055289A (ja) * | 2005-08-22 | 2007-03-08 | Kanto Auto Works Ltd | 自動車 |
CN101580007A (zh) * | 2008-05-13 | 2009-11-18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天窗安装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PO200196A0 (en) * | 1996-08-30 | 1996-09-19 | Bhp Steel (Jla) Pty Limited | Stackable box stud |
DE102005044283A1 (de) | 2005-09-16 | 2007-04-05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einem Adapterträger für ein Dachmodul, Adapterträger hierfür,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
US20100045075A1 (en) * | 2008-08-20 | 2010-02-25 | Webasto Ag | Fixed transparent module roof for a motor vehicle |
-
2013
- 2013-12-04 KR KR20130149856A patent/KR10151155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
- 2014-10-08 US US14/509,982 patent/US9259997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2-02 CN CN201410720675.3A patent/CN1046912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158285Y1 (ko) * | 1995-12-06 | 1999-10-15 | 정몽규 | 차량의 루프 패널 |
JP2007055289A (ja) * | 2005-08-22 | 2007-03-08 | Kanto Auto Works Ltd | 自動車 |
CN101580007A (zh) * | 2008-05-13 | 2009-11-18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天窗安装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511556B1 (ko) | 2015-04-13 |
CN104691290A (zh) | 2015-06-10 |
US9259997B2 (en) | 2016-02-16 |
US20150151617A1 (en) | 2015-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91290B (zh) | 全景天窗的中心增强件结构 | |
JP5141834B2 (ja) | 車体構造 | |
JP5556633B2 (ja) |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 |
KR101269016B1 (ko) | 적어도 2개의 인접한 유리 성분으로 구성된 복합 칸막이 유리와, 상기 복합 칸막이 유리를 제조하는 방법 | |
US9586638B2 (en) | Producing a vehicle body | |
CA2596910A1 (en) | Composite body for a vehicle | |
CN105984505A (zh) | 车身结构 | |
JP2012519620A (ja) | 自動車用の全ガラスルーフ | |
JP2019084886A (ja) | 自動車用ピラー構造 | |
WO2010001685A1 (ja) | 車両用ドアサッシュ | |
US8491045B2 (en) |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 |
JPH0611890Y2 (ja) | 自動車のカウル部構造 | |
CN206049804U (zh) | 一种驾驶室顶盖结构 | |
JP2008524062A (ja) | 自動車用のパノラマ式の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 |
CN218229147U (zh) | 汽车门环结构及汽车 | |
CN104108424B (zh) | 车身构造 | |
JP6073280B2 (ja) | 車体上部構造 | |
JP2005132214A (ja) | 自動車のルーフ構造 | |
JP2010012892A (ja) | 車両用ドアサッシュ | |
TW200418667A (en) | Vehicle framework structure | |
ITTO20010377A1 (it) | Procedimento per l'assemblaggio di una parte di carrozzeria di un autoveicolo quale una porta, un portellone o un cofano. | |
CN205524482U (zh) | 一种顶盖边梁及使用其的汽车 | |
CN105492303A (zh) | 接合构造 | |
JPH0351267Y2 (zh) | ||
US12071176B2 (en) | Passenger ca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