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9128A - 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9128A
CN104689128A CN201510141527.0A CN201510141527A CN104689128A CN 104689128 A CN104689128 A CN 104689128A CN 201510141527 A CN201510141527 A CN 201510141527A CN 104689128 A CN104689128 A CN 104689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radix
fructus
medicine
rhizo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15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宗花
冯浩
张国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Qianfosha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Qianfosha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Qianfosha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Qianfosha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5101415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891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89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912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药物以下原料药材:鸡血藤、紫花地丁、鱼腥草、牛蒡子、金银花、黄芪、手参、红参、太子参、桑螵蛸、三七、生地、赤芍药、川芎、地龙、桃仁、红花、怀牛膝、茜草、龟甲、鳖甲、知母、地骨皮、芦根、白薇、白鲜皮、仙鹤草、枸杞子、地肤子。本发明在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以活血化瘀、清透虚热为原则,兼以补气扶正、补血固督、增力防脱、清退虚热、消食健胃,增强其抵抗能力,在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具有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给药方便,疗效较好等优势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西医学对此病的认识是: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后及产褥期的生殖道感染,又称“产褥热”,发病率约为17.2%。由于产褥期发热绝大多数是由产褥感染引起,因此可将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作为产褥感染的一种征兆。具体规定为产后24小时到10天内,相隔12小时的两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而又不能证实有其他疾病(如乳腺炎、泌尿系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存在时,均应考虑为产褥感染的可能。本病的发生是由致病菌在产前、产时或产后侵入生殖道而于产褥期引起局部或全身发生炎性变化。临床以急性子宫内膜炎最为常见,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宫旁组织炎、盆腔腹膜炎、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败血症、中毒性休克而威胁生命,因此它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病因:(1)诱因:女性生殖道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和自净作用,羊水中含有抗菌物质,通常妊娠和分娩不会给产妇增加感染机会。当机体免疫力、细菌毒力和细菌数量三者之间的平衡失调时,会增加病原体侵入生殖道的机会而发生感染。产妇体质虚弱、孕期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妊娠晚期性交、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产科手术操作、产程延长、产前产后出血过多、产道异物、胎盘残留等,均可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搜集整理。(2)病原体种类:孕妇及产褥期妇女生殖道寄生大量细菌,包括需氧菌、厌氧菌、真菌、衣原体及支原体等,以厌氧菌为主。许多非致病菌在特定环境下可以致病。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有:需氧性链球菌、厌氧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杆菌属、葡萄球菌、类杆菌属、厌氧芽孢梭菌、衣原体、支原体以及淋病奈瑟菌等。
中医认为:产后感染发热是指由于产时气血骤虚,阳气浮越,感染邪毒,正邪交争,而出现产后10天内发热,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色、质、量、气味异常的疾病。产褥感染可属产后感染发热的范围。诊断依据1.产后10天内发热不解,连续3天体温在38C以上,并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色、质、量、气味等异常。2.应与血虚、外感、蒸乳所致发热相鉴别。3.必要时作检查,血、尿常规检查,宫颈分泌物培养等,以明确感染部位及致病菌。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多因分娩时失血耗气,正气亏损,或产时不洁感染邪毒;或产妇元气虚弱,卫外不固,感受风寒、风热之邪;或产后恶露不下,瘀血停滞,瘀久化热;或产后血虚,营阴不足,虚热内生等引起。
常见证型有:外感风寒型: ①证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声重,舌苔薄白,脉浮紧。②外感多因产后气血骤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四肢酸痛,无汗或咳嗽流涕等。外感风热型:证见发热,微恶寒,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血瘀发热型:证见产后发热,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血虚内热型:①证见产后低热不退或夜热早凉,眩晕,失眠,盗汗,手脚心热,面色苍白,舌淡,脉细数。②若见午后热甚,颧红,五心烦热,口渴喜冷饮,便秘、尿黄。食滞发热型:多因产后脾胃本弱,恣食肥甘,停积不化,症见胸膈饱闷,嗳腐吞酸纳呆,或脘腹胀痛。
西医常用药物为: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红霉素类:阿奇霉素、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等。西医治疗产后发热,一方面药物的毒性比较高,对于产妇的伤害比较大,尤其不适合哺乳期食用,影响喂养。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化学合成药物作用于机体,会改变体内的酸碱度、渗透压,干扰非病变部位、环节等,易造成对细胞原生质的损害,出现毒副作用。
中草药是以动物、植物、菌类和矿物等为原料,具有自然结构和活性,对机体的作用多以激活免疫细胞,提高免疫功能为主,其代谢物或加工废弃物回归自然,也可被微生物、酶等分解,重新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药物,以活血化瘀、清透虚热为原则,兼以补气扶正、补血固督、增力防脱、清退虚热、消食健胃,增强其抵抗能力,免疫力在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方面具有疗效显著、价格低廉、无毒害、无药残、纯天然性、安全方便、功能全面等优势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其中,所述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鸡血藤、紫花地丁、鱼腥草、牛蒡子、金银花、黄芪、手参、红参、太子参、桑螵蛸、三七、生地、赤芍药、川芎、地龙、桃仁、红花、怀牛膝、茜草、龟甲、鳖甲、知母、地骨皮、芦根、白薇、白鲜皮、仙鹤草、枸杞子、地肤子。
其中,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鸡血藤10-16重量份、紫花地丁11-18重量份、鱼腥草1-3重量份、牛蒡子8-14重量份、金银花10-20重量份、黄芪10-18重量份、手参7-13重量份、红参8-14重量份、太子参10-16重量份、桑螵蛸14-23重量份、三七12-20重量份、生地10-15重量份、赤芍药7-12重量份、川芎1-4重量份、地龙1-3重量份、桃仁10-18重量份、红花10-18重量份、怀牛膝14-21重量份、茜草8-13重量份、龟甲7-15重量份、鳖甲10-17重量份、知母7-13重量份、地骨皮10-18重量份、芦根10-20重量份、白薇9-13重量份、白鲜皮8-17重量份、仙鹤草1-3重量份、枸杞子11-18重量份、、地肤子10-20重量份。
其中,还包括刺梨、木姜子、破布叶,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鸡血藤10-16重量份、紫花地丁11-18重量份、鱼腥草1-3重量份、牛蒡子8-14重量份、金银花10-20重量份、黄芪10-18重量份、手参7-13重量份、红参8-14重量份、太子参10-16重量份、桑螵蛸14-23重量份、三七12-20重量份、生地10-15重量份、赤芍药7-12重量份、川芎1-4重量份、地龙1-3重量份、桃仁10-18重量份、红花10-18重量份、怀牛膝14-21重量份、茜草8-13重量份、龟甲7-15重量份、鳖甲10-17重量份、知母7-13重量份、地骨皮10-18重量份、芦根10-20重量份、白薇9-13重量份、白鲜皮8-17重量份、仙鹤草1-3重量份、枸杞子11-18重量份、地肤子10-20重量份、刺梨12-25重量份、木姜子10-20重量份、破布叶10-24重量份。
其中,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鸡血藤10重量份、紫花地丁11重量份、鱼腥草1重量份、牛蒡子8重量份、金银花10重量份、黄芪10重量份、手参7重量份、红参8重量份、太子参10重量份、桑螵蛸14重量份、三七12重量份、生地10重量份、赤芍药7重量份、川芎1重量份、地龙1重量份、桃仁10重量份、红花10重量份、怀牛膝14重量份、茜草8重量份、龟甲7重量份、鳖甲10重量份、知母7重量份、地骨皮10重量份、芦根10重量份、白薇9重量份、白鲜皮8重量份、仙鹤草1重量份、枸杞子11重量份、地肤子10重量份。
其中,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鸡血藤10重量份、紫花地丁11重量份、鱼腥草1重量份、牛蒡子8重量份、金银花10重量份、黄芪10重量份、手参7重量份、红参8重量份、太子参10重量份、桑螵蛸14重量份、三七12重量份、生地10重量份、赤芍药7重量份、川芎1重量份、地龙1重量份、桃仁10重量份、红花10重量份、怀牛膝14重量份、茜草8重量份、龟甲7重量份、鳖甲10重量份、知母7重量份、地骨皮10重量份、芦根10重量份、白薇9重量份、白鲜皮8重量份、仙鹤草1重量份、枸杞子11重量份、地肤子10重量份、刺梨20重量份、木姜子15重量份、破布叶14重量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汤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浸泡4-10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4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4cm,浸泡3-10小时;
  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5-45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蜜炼丸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手参、鳖甲蒸馏结晶后研磨成粉末;
步骤2:再取剩余原料药材加入2-5倍量的80-90%乙醇浸泡0.5-2.5小时、加热提取1-2次,每次0.5-1.0小时、过滤得提取液,合并提取液,再经截流分子量为38000-84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减压除去乙醇,浓缩为80-92℃时相对密度为1.23的浸膏,成为组分1;
步骤3:步骤2得到的药渣加2-3倍量水浸泡1.0-2.5小时,1.0-1.5小时提取1次,将提取液减压加热浓缩为80-90℃时相对密度为1.2的浸膏,作为组分2;
步骤4:将组分1、组分2与步骤1得到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1-2倍量的蜂蜜搓成蜜炼丸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中药药物,利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以活血化瘀、清透虚热为原则,兼以补气扶正、补血固督、增力防脱、清退虚热、消食健胃同时,能够益气养血,理气健脾,增强其抵抗能力,在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方面具有疗效显著、价格低廉、无毒害、无药残、纯天然性、安全方便、功能全面药效直达病灶等优势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产后的特点是“多虚多瘀”,这是因为产时用力及出血,元气受损,以及子宫在复旧过程中余血未尽,而使产后处于“正气易虚,易感病邪,易生瘀滞”的状态,此观点通过实验及临床初步证明,产后客观存在着“多虚多瘀”的生理内环境,而这正是产生邪毒易于入侵的内在因素。产后血室开放,子宫复旧不良,邪毒乘虚直人胞中,而余血未尽,邪毒余血交织缠绵,且传变迅速,若病情得不到控制,可热人营血,甚至逆传心包,出现重证、险证,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由此可见。西医学对此病的认识是:致病菌侵人生殖器官是本病的重要原因。引起产褥感染的细菌种类很多,多属混合感染。常见的细菌为厌氧链球菌、大肠杆菌,其次如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见的如肺炎双球菌、产气荚膜杆菌。若伤口局部感染多系由葡萄球菌引起。分娩后产道的创伤,如子宫腔内、子宫颈、阴道、外阴都可能留下大小不一的创面,创面被细菌感染,如接生或手术时消毒不严、产妇在妊娠晚期有过性生活等原因,使外界细菌侵入产道,造成外源性感染。二是内源性感染,即产妇的自身感染,原来存在于阴道或肠道的细菌,平时不致病,当产后机体内在环境改变或产道损伤时,细菌便可繁殖于生殖道造成感染。当然决定产褥感染的发生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与产后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尤其是分娩时的过度疲劳、滞产、胎膜残留、手术产、产道损伤、失血过多,或产前患有贫血等病,患产褥感染的机会就大大增加。对产褥期生殖道细菌感染,中医学认为主体病机是邪毒感染,瘀热不解,正邪交争。
针对患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出现的相应症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可调理脾胃功能,治疗疗程短、效果较好、残留量低的同时可增强免疫力及抵抗能力,绿色无污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其中药物包括:鸡血藤、紫花地丁、鱼腥草、牛蒡子、金银花、黄芪、手参、红参、太子参、桑螵蛸、三七、生地、赤芍药、川芎、地龙、桃仁、红花、怀牛膝、茜草、龟甲、鳖甲、知母、地骨皮、芦根、白薇、白鲜皮、仙鹤草、枸杞子、地肤子。本方剂配伍合理、严谨,以活血化瘀、清透虚热为原则,兼以补气扶正、补血固督、增力防脱、清退虚热为治疗原则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其方中鸡血藤、三七、生地、赤芍药、川芎、地龙、桃仁、红花、怀牛膝、茜草活血化瘀, 有助于孕妇排出恶露减少感染机会,知母、地骨皮、芦根、白薇、白鲜皮清退虚热, 黄芪、手参、红参、太子参、桑螵蛸、三七、地肤子补气扶正,增强孕妇抵抗力与免疫力,为哺育婴儿提供营养,紫花地丁花地丁、鱼腥草、牛蒡子、金银花清热解毒,避免孕妇在抵抗力低下之时,并发感染甲、鳖甲补血固督, 仙鹤草、枸杞子增力防脱,另外添加刺梨、木姜子、破布叶,能够消食健胃,促进营养,纵观全方,配伍严谨,是产后感染之效方。
现将各味中药药理作用分述如下:
鸡血藤:性味苦、甘,温。归肝、肾经。可活血舒筋,血调经。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闭经。功用: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本品含刺芒柄花素、芒柄花甙、樱黄素、阿弗罗莫辛、卡亚宁、甘草查耳酮、异甘草素、四羟基查耳酮、大豆黄素、苜蓿酚、9-O-甲氧基香豆雌酚、3,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醇、表儿茶精、原儿茶酸、无羁萜-3b-醇、b-谷甾醇、胡萝卜甾醇和7-酮基-b-谷甾醇。药理作用:对造血系统的作用;对凝血、纤溶的作用;抑制心脏和降低血压作用;抗癌作用;对脂质代谢的调节。
紫花地丁:性寒味微苦,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 。
鱼腥草:性微寒,味苦,《纲目》记载其:“辛,微温”.归肺经、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功用,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可治疗治肺炎,肺脓疡。《滇南本草》记载其:“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润肠通便,热毒咽喉红肿疼痛,兼有热结便秘尤宜。《本草经疏》曰:“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藏器主风毒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意耳。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
金银花:又名忍冬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同时金银花茶有独特的减肥功能,还能抑制与杀灭咽喉部的病原菌,对老人和儿童有抗感染功效。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补气健脾,益卫实表,升阳举陷,托毒敛疮,利水消肿。《本草备要》:“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炙用补中,益元气,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本草正义》:“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其皮直达人之肤表肌肉,固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功用固表敛汗,利水消肿,托疮排脓,通调水道。黄芪使心脏收缩能力增强,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能扩张冠状动脉、肾血管及拳参末梢血管、使皮肤血液循环旺盛;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力,有保肝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对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芪可显著影响脾淋巴细胞信息传导,实现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胃溃疡,银屑病,糖尿病,骨质疏松。
手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微寒。 味甘,性平。功能主治:补肾益精,病后体弱,咳嗽,白带,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止咳平喘,益肾健脾,理气和血,止痛。主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肾虚腰腿酸软;阳痿;滑精;尿频;慢性肝炎;久泻;失血;带下;乳少;跌打损伤。⑴《东北药植志》:“制成粘液,用于中毒和泻下;泡酒为强壮、强精剂。”⑵《黑龙江民间中药》:“泡酒治阴痿。”⑶《中国药植图鉴》:“消瘀。治跌打损伤,积血不行。”⑷《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肾益虚,理气和血,行血。治神经衰弱,久泻,白带,慢性出血。”⑸《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久服健筋骨,强壮,强精,解毒。治性神经衰弱,阳痿,阳虚症,并治肠炎腹泻。”⑹《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助阳。”⑺《四川常用中草药》:“补血益气,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痨羸瘦,缺乳汁。”⑻《陕西中草药》:“滋补强壮,补脾润肺,安神镇惊,益气止痛。治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劳伤,咳嗽,气喘。”⑼《西藏常用中草药》:“治慢性肝炎。”⑽《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温肾壮阳。治肾虚腰腿酸软无力,阳痿,滑精,尿频。”⑾《山西中药志》:“止痛,止血。治外伤疼痛,咯血,衄血,便血。”
红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心经。功用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它的美容效用数不胜数,是护肤美容的极品。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健脾、润肺生津的功效,主治脾气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肺虚燥咳,喘促气短,温病后期,气津两伤,内热口渴等证。《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具有补气健脾、润肺生津的功效,主治脾气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肺虚燥咳,喘促气短,温病后期,气津两伤,内热口渴等证。既能益气,又可养阴生津,且药力平和,为一味清补之品,适用于脾肺亏虚、气阴不足、气津不足诸症。
桑螵蛸:咸、甘,平。入肝、肾经、膀胱经。《药性论》:"主男子肾衰漏精,精自出,患虚冷者能止之。止小便利,火炮令热,空心食之。虚而小便利,加而用之。"用于肾虚遗精,早泄,阳痿,白浊,带下。治肾气虚弱,精关不固,遗精滑泄者;肾阳不足,下元虚冷,阳痿早泄,四肢酸痛者。用于肾虚遗尿,尿频,小便失禁。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经,有止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咳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止血、活血化瘀;保肝、抗炎。
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凉血、止血活血。《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凉血、止血活血。生地性寒,功能为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
赤芍药:苦,微寒。归肝经。滋阴泻火,凉血活血。《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能去瘀,止痛,凉血,消肿。可用于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脉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川芎性温,是妇科常用药品,有活血顺气的作用,但也不能多用,尤其是身体有出血现象的人不适合服用,如女性经期。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
地龙:清热,镇痉,利尿,解毒。用于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地龙菜等症。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预先腹腔注射地龙注射液10g/kg,对蒙古沙土鼠一测预总动脉结扎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小鼠每日灌服地龙提取物l1mg/只,连续58d,对移植的肉瘤S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仅瘤体明显减少,且可延长小鼠的生存期。
桃仁:味苦、甘而性平,能入心、肝、大肠,活血祛瘀作用甚广,可用治瘀血阻滞各种敝症。用于症瘕结块,肺痈肠痈,跌仆伤痛,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症。本品水煎醇沉液可使离体兔耳静脉血管流量增加,有舒张血管作用。本品在的蛋白成分中的两个均一蛋白成分,静脉注射给药,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桃仁水提物能抑制小鼠血清中的皮肤过敏抗体及鼷鼠脾溶血性细胞的产生,其乙醇提取物口服能抑制小鼠含有皮肤过敏性抗体的抗血清引起的PCA反应(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色素渗出量。苦否仁甙,有镇咳作用。桃仁中的脂肪油(扁桃油)有驱虫作用,对蛲虫的驱虫效果为80.8%,对蛔虫效果为70%。
红花:性温,味辛,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古人常有於血在体内时,常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一天两次泡脚,适用各种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红花煎剂小剂量能使蟾蜍离体心脏及兔在体心脏轻度兴奋,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大剂量则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在兔、大鼠、犬等造成实验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动物模型上,红花及其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如先用含微量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洛氏液灌流血管,使动物离体血管平滑肌收缩保持一定的血管紧张性,造成可能类似人的血脉不通、血瘀状态。红花煎剂、红花黄色素及其他制剂对麻醉猫或犬均有不同程度的迅速降压作用,平均血压下降20毫米Hg左右,持续约30分钟后恢复。
怀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症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滇南本草》:“治疔疮、痈疽,敷患处。亦能打胎。同猪肉煨食之,能明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的功效,怀牛膝功偏滋补肝肾,壮腰膝: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酸软、腰膝疼痛。怀牛膝以活血通经,祛风湿见长:用于血瘀经闭及风湿痛。本品性善下行,专治上炎之火及上部出血,故常用于虚火上炎或血热上冲之目赤、咽肿、吐血、衄血等症。中医认为,其性味苦甘酸平,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妇科病,跌打损伤,肾虚之腰膝酸痛、下肢无力,尿血,小便不利,尿道涩痛以及火热上炎引起的头痛、眩晕、吐血、衄血等证。
茜草:性寒,味苦,归肝经,《本草经疏》:“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主痹及疸。疸有五,此其为治,盖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者也。痹者血病,行血软坚。则痹自愈。”《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疖,泄精,尿血,扑损瘀血。”功效: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肿等证。茜草的止咳作用较强,祛痰、平喘次之,并有一定的消炎作用;服药后肺部干、湿性罗音及哮鸣音多数减少或消失。
龟甲: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本草纲目》:“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观龟甲所主诸病,皆属阴虚血弱。”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煎剂高浓度时对大鼠离体子宫有一定收缩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龟甲煎剂连续灌胃6天对大鼠内分泌系统有影响。龟甲能改善动物“阴虚”证病理动物机能状态,使之恢复正常;能增强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DNA合成率的效应;对离体和在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有解热、补血、镇静作用;尚有抗凝血、增加冠脉流量和提高耐缺氧能力等作用;龟甲胶有一定提升白细胞数的作用。
鳖甲:咸、寒,归肝、肾经。滋肾潜阳,软坚散结。《药性论》:“主宿食、症块、痃癖气、冷瘕、劳瘦,下气,除骨热,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治妇人漏下五色赢瘦者。”主治骨蒸劳热、疟母、胁下坚硬、腰痛,经闭症瘕等症。鳖甲粉末口服280mg/kg对小鼠移植实质性癌MH134具有抑制作用,使肿瘤直径减小,肿瘤重量显著减轻。以0.5%或1.0%鳖多糖Renger液浸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有增加收缩高度和画纹面积、延长持续收缩时间的作用。该品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可消失结块;并具有增加血浆蛋白的作用,有谓可用于肝病所致的贫血。
知母: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肾经,有泻热除烦,滋阴润燥、 清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躁,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等症状;其苦寒质润,性沉降,既能清热,又能生津,善治温热病邪入气分,热盛伤津;也用于治疗消渴症;痰热壅肺而喘,肺燥咳嗽,痰少不利;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等症状,1.用于温病,邪在气分,高热、烦渴的气分实热证,有泻火除烦的作用。2.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有清泄肺火,滋阴润肺之效。3.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者,有滋阴降火的作用。4.既能清泄肺胃之火,又能滋养肺肾之阴,故宜用于阴虚消渴。知母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地骨皮:辛、咸,寒;归心、胃、肾经。清热泻火,凉血生津。《名医别录》:“凝水石,色如云母,可拆者良,盐精也。生常山山谷又中水县及邯郸。”《本草纲目》:“治小便白,内痹,凉血降火,止牙疼,坚牙明。”主治时行热病,壮热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闭,口舌生疮,痈疽,丹毒,烫伤。地骨皮治五脏六腑积熟,天行时气疫热,以致烦满消渴,治伤寒发狂,或弃衣奔走。治风热心躁,口干狂言,浑身壮热及中诸毒。
芦根:甘,寒;归肺经、胃经。清热泻火,滋阴生津,祛痰止咳,止呕,利尿通淋。《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日华子本草》:“治寒热时疾烦闷,好孕人心热,并泻痢人渴。”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芦根用于胃热呕吐。芦根既能清热和胃止呕,又不滋腻碍胃,故为治胃热呕哕之要药能抑制蛙神经肌肉标本的电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反应及大鼠膈肌的氧摄取和无氧糖酵解,对离体豚鼠肠管有松弛作用。
白薇: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主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白蔹煎剂本身无镇痛作用,但可显著增强黑附片和炙川乌的镇痛作用,拮抗黑附片、炙川乌和炙草乌时对离体蛙心的收缩作用。体外试验对人子宫颈癌细胞培养系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白鲜皮:苦,咸,寒;入脾经,肺经,小肠经,胃经,膀胱经。《名医别录》:“白鲜。生上谷及宛朐。四月、五月采根、阴干。”《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本品所含白藓碱于小量时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可使心肌张力增加,分钟输出量及博出量均增加。白藓碱对家兔和豚鼠子宫平滑肌有强力的收缩作用,伊红染色法结果表明本品非极性溶剂提取物及挥发油有体外抗癌活性,根皮有解热作用,给发热(温刺法)之家兔口服其煎剂,能使体温下降。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心、肝经。补虚,收敛止血,止痢,杀虫。《滇南本草》:“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带下,面寒腹痛,日久赤白血痢。”《百草镜》:“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打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收敛止血,止痢,杀虫。广泛用于各种出血之证,例如: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咯血、衄血,赤白痢疾,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等证。
枸杞子:甘,平。枸杞叶:苦、甘;性凉。入肝、肾、肺经。治肝肾阴亏,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食疗本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枸杞多糖具有促进免疫、抗衰老、抗肿瘤、清除自由基、抗疲劳、抗辐射、保肝、生殖功能保护和改善等作用。胡萝卜素是枸杞色素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作为维生素A的合成前体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小鼠灌服枸杞子水提取物或肌注醇提取物和枸杞多糖,均有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血清溶菌酶的作用,提高血清中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的效价。枸杞提取物可显著而持久降低大鼠血糖,增加糖耐量,且毒性较小。
地肤子:性味甘苦,寒。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无毒。"③《纲目》:"甘,寒。"归经入肾、膀胱经。①卢复:"入膀胱。"②《要药分剂》:"入肾、膀胱二经。"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湿热。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①《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②《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③《药性论》:"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④《日华子本草》:"治客热丹肿。"⑤《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⑥《本草原始》:"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⑦《本草备要》:"益精强阴,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⑧《玉楸药解》:"疗头目肿痛,狐疝阴颓,腰疼胁痛,血痢,恶疮。"
刺梨:生长于中山及低山地区的沟旁、路边或灌木林旁。分布江苏、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等地。性味《宦游笔记》:"味甘而酸涩。"功能主治 健胃,消食。治食积饱胀。①《贵州民间方药集》:"健胃,消食积饱胀,并滋补强壮。"②《四川中药志》:"解暑,消食。"
木姜子: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功能主治健脾,燥湿,调气,消食。治胃寒腹痛,泄泻,食滞饱胀。①《贵州民间药物》:"健脾燥湿,助消化,外治疮毒。"②《重庆草药》:"逐寒、镇痛,健胃、消饱胀。治心胃冷气痛,冷骨风,寒食摆子,痛经。"③《湖南药物志》:"祛风,散寒。"
破布叶:性味酸,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酸,性平,无毒。"②《本草求原》:"酸甘,平。"③《岭南草药志》:"味微酸涩,性平。"功能主治消热解毒,消食积。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胀,黄疸,蜈蚣咬伤。①《本草求原》:"解一切蛊胀药毒,清热,消积食,黄疸。"②《陆川本草》:"收敛去腐。治小儿盗汗;溃疡,煎汤外洗。"
其中,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鸡血藤10-16重量份、紫花地丁11-18重量份、鱼腥草1-3重量份、牛蒡子8-14重量份、金银花10-20重量份、黄芪10-18重量份、手参7-13重量份、红参8-14重量份、太子参10-16重量份、桑螵蛸14-23重量份、三七12-20重量份、生地10-15重量份、赤芍药7-12重量份、川芎1-4重量份、地龙1-3重量份、桃仁10-18重量份、红花10-18重量份、怀牛膝14-21重量份、茜草8-13重量份、龟甲7-15重量份、鳖甲10-17重量份、知母7-13重量份、地骨皮10-18重量份、芦根10-20重量份、白薇9-13重量份、白鲜皮8-17重量份、仙鹤草1-3重量份、枸杞子11-18重量份、地肤子10-20重量份。
其中,还包括刺梨、木姜子、破布叶,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鸡血藤10-16重量份、紫花地丁11-18重量份、鱼腥草1-3重量份、牛蒡子8-14重量份、金银花10-20重量份、黄芪10-18重量份、手参7-13重量份、红参8-14重量份、太子参10-16重量份、桑螵蛸14-23重量份、三七12-20重量份、生地10-15重量份、赤芍药7-12重量份、川芎1-4重量份、地龙1-3重量份、桃仁10-18重量份、红花10-18重量份、怀牛膝14-21重量份、茜草8-13重量份、龟甲7-15重量份、鳖甲10-17重量份、知母7-13重量份、地骨皮10-18重量份、芦根10-20重量份、白薇9-13重量份、白鲜皮8-17重量份、仙鹤草1-3重量份、枸杞子11-18重量份、地肤子10-20重量份、刺梨12-25重量份、木姜子10-20重量份、破布叶10-24重量份。
其中,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鸡血藤10重量份、紫花地丁11重量份、鱼腥草1重量份、牛蒡子8重量份、金银花10重量份、黄芪10重量份、手参7重量份、红参8重量份、太子参10重量份、桑螵蛸14重量份、三七12重量份、生地10重量份、赤芍药7重量份、川芎1重量份、地龙1重量份、桃仁10重量份、红花10重量份、怀牛膝14重量份、茜草8重量份、龟甲7重量份、鳖甲10重量份、知母7重量份、地骨皮10重量份、芦根10重量份、白薇9重量份、白鲜皮8重量份、仙鹤草1重量份、枸杞子11重量份、地肤子10重量份。
其中,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鸡血藤10重量份、紫花地丁11重量份、鱼腥草1重量份、牛蒡子8重量份、金银花10重量份、黄芪10重量份、手参7重量份、红参8重量份、太子参10重量份、桑螵蛸14重量份、三七12重量份、生地10重量份、赤芍药7重量份、川芎1重量份、地龙1重量份、桃仁10重量份、红花10重量份、怀牛膝14重量份、茜草8重量份、龟甲7重量份、鳖甲10重量份、知母7重量份、地骨皮10重量份、芦根10重量份、白薇9重量份、白鲜皮8重量份、仙鹤草1重量份、枸杞子11重量份、地肤子10重量份、刺梨20重量份、木姜子15重量份、破布叶14重量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汤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浸泡4-10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4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4cm,浸泡3-10小时;
  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5-45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蜜炼丸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手参、鳖甲蒸馏结晶后研磨成粉末;
步骤2:再取剩余原料药材加入2-5倍量的80-90%乙醇浸泡0.5-2.5小时、加热提取1-2次,每次0.5-1.0小时、过滤得提取液,合并提取液,再经截流分子量为38000-84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减压除去乙醇,浓缩为80-92℃时相对密度为1.23的浸膏,成为组分1;
步骤3:步骤2得到的药渣加2-3倍量水浸泡1.0-2.5小时,1.0-1.5小时提取1次,将提取液减压加热浓缩为80-90℃时相对密度为1.2的浸膏,作为组分2;
步骤4:将组分1、组分2与步骤1得到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1-2倍量的蜂蜜搓成蜜炼丸剂。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汤剂
鸡血藤10重量份、紫花地丁11重量份、鱼腥草1重量份、牛蒡子8重量份、金银花10重量份、黄芪10重量份、手参7重量份、红参8重量份、太子参10重量份、桑螵蛸14重量份、三七12重量份、生地10重量份、赤芍药7重量份、川芎1重量份、地龙1重量份、桃仁10重量份、红花10重量份、怀牛膝14重量份、茜草8重量份、龟甲7重量份、鳖甲10重量份、知母7重量份、地骨皮10重量份、芦根10重量份、白薇9重量份、白鲜皮8重量份、仙鹤草1重量份、枸杞子11重量份、地肤子10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5cm,浸泡10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4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4cm,浸泡10小时;
  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5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3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实施例2  蜜炼丸剂
鸡血藤10重量份、紫花地丁11重量份、鱼腥草1重量份、牛蒡子8重量份、金银花10重量份、黄芪10重量份、手参7重量份、红参8重量份、太子参10重量份、桑螵蛸14重量份、三七12重量份、生地10重量份、赤芍药7重量份、川芎1重量份、地龙1重量份、桃仁10重量份、红花10重量份、怀牛膝14重量份、茜草8重量份、龟甲7重量份、鳖甲10重量份、知母7重量份、地骨皮10重量份、芦根10重量份、白薇9重量份、白鲜皮8重量份、仙鹤草1重量份、枸杞子11重量份、地肤子10重量份、刺梨20重量份、木姜子15重量份、破布叶14重量份。
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手参、鳖甲蒸馏结晶后研磨成粉末;
步骤2:再取剩余原料药材加入5倍量的90%乙醇浸泡2.5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0小时、过滤得提取液,合并提取液,再经截流分子量为38000-84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减压除去乙醇,浓缩为92℃时相对密度为1.23的浸膏,成为组分1;
步骤3:步骤2得到的药渣加2-3倍量水浸泡2.5小时,1.5小时提取1次,将提取液减压加热浓缩为90℃时相对密度为1.2的浸膏,作为组分2;
步骤4:将组分1、组分2与步骤1得到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2倍量的蜂蜜搓成蜜炼丸剂。
实施例3 注射剂
鸡血藤10g、紫花地丁11g、鱼腥草1g、牛蒡子8g、金银花10g、黄芪10g、手参7g、红参8g、太子参10g、桑螵蛸14g、三七12g、生地10g、赤芍药7g、川芎1g、地龙1g、桃仁10g、红花10g、怀牛膝14g、茜草8g、龟甲7g、鳖甲10g、知母7g、地骨皮10g、芦根10g、白薇9g、白鲜皮8g、仙鹤草1g、枸杞子11g、地肤子10g、刺梨20g、木姜子15g、破布叶14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5倍的醇浓度为8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10℃的条件下静置24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0g,加入丙二醇3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药物的毒性试验
①急性毒性试验:以本发明实施例1的汤剂为对象,临床日用量的150倍给白鼠大肠内投药,观察7日。结果所有动物健存,其活动、饮食、毛发、排泄物未发现异常,未见毒性反应。对白鼠阴道和破损皮肤进行刺激性试验,未见有刺激性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毒性试验证明,该药物未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②长期毒性试验:将本发明实施例2的蜜炼丸剂对小鼠按7.5、15和37.5g生药/kg连续用药12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2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药物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临床资料
从2012年5月-2013年1月,我院接诊的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患者为400例,症状表现为:产后发热,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年龄在20-28岁之间的有210人,28以上的患者有190人。先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一组、治疗二组、治疗三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四组患者在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并根据病情的轻重门诊治疗。
诊断标准
(1) 产后10d 内发热不解,或连续3d 体温在38℃以上,并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色、质、量、气味异常变化。作妇科检查血、尿常规检查、宫腔分泌物培养等,以明确感染部位及致病菌。
(2)产后发热,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治疗方法
治疗一组:本组100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汤剂进行治疗。每日2次, 2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3个疗程。
治疗二组:本组100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蜜炼丸剂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一丸,每丸2g,2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3个疗程。
治疗三组:本组100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注射剂进行治疗。每日1次, 2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3个疗程。
对照组:本组100人使用选用氨苄青霉素、阿米卡星、甲硝唑静滴。根据药物的实际用量使用,2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3个疗程。
疗效标准
治愈: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体温下降,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好转;未愈:症状无变化,甚至病情恶化。
治疗结果
表1为各组的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治愈 好转 未愈
治疗一组 97(97%) 3(3%) 0(0%)
治疗二组 98(98%) 2(2%) 0(0%)
治疗三组 98(97%) 2(2%) 0(0%)
对照组 60(60%) 5(5%) 35(35%)
由表1可以看出,三个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都要好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本发明的药物,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疗效好,疗效确切。
表2为各组的副作用对比
组别 副作用出现人数 副作用出现率
治疗一组 0 0
治疗二组 0 0
治疗三组 0 0
对照组 20 20%
由表2可以看出,三个治疗组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副作用,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由此可知,本发明的药物,在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上,治疗不会产生副作用,安全有效。
表3为各组的治愈人数治疗的时间对比
组别 治愈人数 第1个疗程 第2个疗程 第3个疗程
治疗一组 97 50(51.55%) 30(30.93%) 17(17.53%)
治疗二组 98 56(57.14%) 34(34.69%) 8(8.16%)
治疗三组 98 52(53.06%) 37(37.76%) 9(9.18%)
对照组 60 18(30%) 20(33.33%) 22(36.67%)
由表3可以看出,三个治疗组的治疗时间,在短时间的治疗效果就比对照组要好。由此可知,本发明的药物,在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治疗效果好,疗效快。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药物,在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上,治疗效果好,疗效快,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无复发,并且无副作用。
典型:王某,女,年龄30岁,剖腹产生有一胎女婴,产后第11天开始出现产后发热,已持续10天,症状表现为:发热,恶露不下,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经诊断为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蜜炼丸剂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一丸,每丸2g,2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3个疗程。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病情就得到治愈,继续治疗1个疗程巩固疗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副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鸡血藤、紫花地丁、鱼腥草、牛蒡子、金银花、黄芪、手参、红参、太子参、桑螵蛸、三七、生地、赤芍药、川芎、地龙、桃仁、红花、怀牛膝、茜草、龟甲、鳖甲、知母、地骨皮、芦根、白薇、白鲜皮、仙鹤草、枸杞子、地肤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鸡血藤10-16重量份、紫花地丁11-18重量份、鱼腥草1-3重量份、牛蒡子8-14重量份、金银花10-20重量份、黄芪10-18重量份、手参7-13重量份、红参8-14重量份、太子参10-16重量份、桑螵蛸14-23重量份、三七12-20重量份、生地10-15重量份、赤芍药7-12重量份、川芎1-4重量份、地龙1-3重量份、桃仁10-18重量份、红花10-18重量份、怀牛膝14-21重量份、茜草8-13重量份、龟甲7-15重量份、鳖甲10-17重量份、知母7-13重量份、地骨皮10-18重量份、芦根10-20重量份、白薇9-13重量份、白鲜皮8-17重量份、仙鹤草1-3重量份、枸杞子11-18重量份、地肤子10-2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刺梨、木姜子、破布叶,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鸡血藤10-16重量份、紫花地丁11-18重量份、鱼腥草1-3重量份、牛蒡子8-14重量份、金银花10-20重量份、黄芪10-18重量份、手参7-13重量份、红参8-14重量份、太子参10-16重量份、桑螵蛸14-23重量份、三七12-20重量份、生地10-15重量份、赤芍药7-12重量份、川芎1-4重量份、地龙1-3重量份、桃仁10-18重量份、红花10-18重量份、怀牛膝14-21重量份、茜草8-13重量份、龟甲7-15重量份、鳖甲10-17重量份、知母7-13重量份、地骨皮10-18重量份、芦根10-20重量份、白薇9-13重量份、白鲜皮8-17重量份、仙鹤草1-3重量份、枸杞子11-18重量份、地肤子10-20重量份、刺梨12-25重量份、木姜子10-20重量份、破布叶10-24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鸡血藤10重量份、紫花地丁11重量份、鱼腥草1重量份、牛蒡子8重量份、金银花10重量份、黄芪10重量份、手参7重量份、红参8重量份、太子参10重量份、桑螵蛸14重量份、三七12重量份、生地10重量份、赤芍药7重量份、川芎1重量份、地龙1重量份、桃仁10重量份、红花10重量份、怀牛膝14重量份、茜草8重量份、龟甲7重量份、鳖甲10重量份、知母7重量份、地骨皮10重量份、芦根10重量份、白薇9重量份、白鲜皮8重量份、仙鹤草1重量份、枸杞子11重量份、地肤子10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鸡血藤10重量份、紫花地丁11重量份、鱼腥草1重量份、牛蒡子8重量份、金银花10重量份、黄芪10重量份、手参7重量份、红参8重量份、太子参10重量份、桑螵蛸14重量份、三七12重量份、生地10重量份、赤芍药7重量份、川芎1重量份、地龙1重量份、桃仁10重量份、红花10重量份、怀牛膝14重量份、茜草8重量份、龟甲7重量份、鳖甲10重量份、知母7重量份、地骨皮10重量份、芦根10重量份、白薇9重量份、白鲜皮8重量份、仙鹤草1重量份、枸杞子11重量份、地肤子10重量份、刺梨20重量份、木姜子15重量份、破布叶14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汤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浸泡4-10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4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4cm,浸泡3-10小时;
  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5-45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蜜炼丸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手参、鳖甲蒸馏结晶后研磨成粉末;
步骤2:再取剩余原料药材加入2-5倍量的80-90%乙醇浸泡0.5-2.5小时、加热提取1-2次,每次0.5-1.0小时、过滤得提取液,合并提取液,再经截流分子量为38000-84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减压除去乙醇,浓缩为80-92℃时相对密度为1.23的浸膏,成为组分1;
步骤3:步骤2得到的药渣加2-3倍量水浸泡1.0-2.5小时,1.0-1.5小时提取1次,将提取液减压加热浓缩为80-90℃时相对密度为1.2的浸膏,作为组分2;
步骤4:将组分1、组分2与步骤1得到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1-2倍量的蜂蜜搓成蜜炼丸剂。
8.一种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汤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浸泡4-10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4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4cm,浸泡3-10小时;
  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5-45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9.一种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蜜炼丸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手参、鳖甲蒸馏结晶后研磨成粉末;
步骤2:再取剩余原料药材加入2-5倍量的80-90%乙醇浸泡0.5-2.5小时、加热提取1-2次,每次0.5-1.0小时、过滤得提取液,合并提取液,再经截流分子量为38000-84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减压除去乙醇,浓缩为80-92℃时相对密度为1.23的浸膏,成为组分1;
步骤3:步骤2得到的药渣加2-3倍量水浸泡1.0-2.5小时,1.0-1.5小时提取1次,将提取液减压加热浓缩为80-90℃时相对密度为1.2的浸膏,作为组分2;
步骤4:将组分1、组分2与步骤1得到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1-2倍量的蜂蜜搓成蜜炼丸剂。
CN201510141527.0A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046891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41527.0A CN104689128A (zh)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41527.0A CN104689128A (zh)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9128A true CN104689128A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36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1527.0A Withdrawn CN104689128A (zh)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8912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1083A (zh) * 2016-01-13 2016-05-11 济南思拓新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0643A (zh) * 2013-10-18 2014-01-22 李佃场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白内障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654A (zh) * 2013-10-25 2014-01-22 梁轶聪 一种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0643A (zh) * 2013-10-18 2014-01-22 李佃场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白内障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654A (zh) * 2013-10-25 2014-01-22 梁轶聪 一种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玉山,等编著: "《内科专家卷 第2版》", 31 July 2014,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1083A (zh) * 2016-01-13 2016-05-11 济南思拓新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3610B (zh) 一种有效治疗痛经的药酒
CN103405728B (zh) 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633A (zh) 一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8609A (zh) 一种治疗胃火炽盛型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716B (zh) 一种治疗肾结石和胆结石的药物组合物
CN103638250B (zh)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3941A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69474A (zh) 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655A (zh) 一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0760B (zh) 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538A (zh) 一种治疗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85867B (zh) 一种治疗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6824A (zh) 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9571B (zh) 一种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药物
CN104324330A (zh) 一种治疗淤血蓄结型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460A (zh)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9117A (zh) 用于经络发疱拔罐排毒的中药膏贴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3520643B (zh)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白内障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9128A (zh) 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1614A (zh) 一种治疗心胆气虚型神经衰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0610A (zh)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0948A (zh) 用于治疗气滞热壅证急性乳腺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67895A (zh) 用于治疗牛产后血瘀型胞衣不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6604A (zh) 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益气养血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343394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