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0760B - 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0760B
CN103120760B CN201210593859.9A CN201210593859A CN103120760B CN 103120760 B CN103120760 B CN 103120760B CN 201210593859 A CN201210593859 A CN 201210593859A CN 103120760 B CN103120760 B CN 103120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s
weight portion
radix
herba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938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0760A (zh
Inventor
江安世
王秀娟
刘春华
王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ngshant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engbo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engbo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engbo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938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207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20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0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0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0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所述内服药物的原料药包括佩兰、当归、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苍耳子、金银花、鸡血藤、瞿麦、人参叶、黄芪、黄连、龙胆、枸杞子、葛根、牛蒡子、夏枯草、青葙子、山麦冬、石斛、水飞蓟、黄精、刺五加和甘草;所述外用药物的原料药包括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苍耳子、紫苏叶、薄荷、麻黄、海金沙、川芎、禹州漏芦、牛膝、王不留行、四季青、柴胡、水牛角、白蔹、黄连、预知子、陈皮、麝香、甘草。其在治疗急性鼻窦炎方面具有效率高,起效时间更快,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病痛,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势。

Description

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鼻窦炎(sinusitis)通常是指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据报告,鼻窦炎的报告发病率为14%~16%,1个月以内的鼻窦炎称之为急性鼻窦炎,1~3个月的称为亚急性鼻窦炎,超过3个月的称为慢性鼻窦炎,急性鼻窦炎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为多。学生发病率较高,直接影响学习。
急性鼻窦炎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及骨质,并可累及周围组织和临近器官,引起严重并发症,多继发于急性鼻炎、急性传染病、牙根感染、变态反应、气压性损伤、鼻腔异物、肿物、腺样体肥大、慢性疾病以及机体抵抗力差等均可诱发,致病菌多为化脓性球菌如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肿胀,中鼻道,嗅沟或鼻底可见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额,眉棱骨或颌面有压痛。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鼻塞,鼻流脓涕,嗅觉差,头痛剧烈,有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急性鼻窦炎如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愈可迁延为慢性鼻窦炎,而慢性鼻窦炎因感冒、感染、疲劳等原因又会急性发作,且慢性鼻窦炎病程长,缠绵难愈,它可引起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中耳炎,甚者还可以引起眶内并发症和颅内并发症,因此,对急性鼻窦炎的治疗至关重要。
西医学认为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是其发病的首要因素,阻塞后窦腔通气引流受阻,细菌繁殖,引起黏膜炎症,加重了窦口复合体的阻塞,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抗生素治疗作为急性鼻窦炎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首选,但是需口服或肌注、静脉使用药物,局部药物浓度低,停留时间短,疗效欠佳,不良反应多,并且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祖国医学认为鼻病为患,以鼻塞、浊涕不止、头痛头晕、不闻香臭为主症。欲治疗上述诸症,首先应明确鼻之属性,即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是清阳之窍,以通为顺。鼻为肺之窍,肺和则鼻知香臭,若肺气虚,肃降失司,则湿浊之邪停滞鼻窍,胆脉起于目内毗,布于脑后,其气上通于脑,脑之上为额,故胆热可移热于脑;胆为中精之府,其性刚烈,失于疏泄,气郁化火,或肺热壅盛,内传肝胆,胆火循经上犯,移热于脑,蕴结于鼻窍,热炼津液而为涕;胆经火热,上攻头目,清窍不利,可见头痛剧烈、耳鸣耳聋等症。
与西医相比,中药的安全性较为突出,中医药学以宏观知识为基础,治疗疾病时单味中药配合使用,各药间按“君臣佐使”关系组合,共同构成一个有效整体,依人体症候,施治于人,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依据中医治疗理论,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这两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在治疗急性鼻窦炎方面具有效率高,起效时间更快,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病痛,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可减少医疗费用,增强杀菌效能,减少耐药性,无毒副作用,病情不反复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其包括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这两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在治疗急性鼻窦炎方面具有效率高,起效时间更快,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病痛,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可减少医疗费用,增强杀菌效能,减少耐药性,无毒副作用,病情不反复的优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
所述内服药物的原料药包括佩兰、当归、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苍耳子、金银花、鸡血藤、瞿麦、人参叶、黄芪、黄连、龙胆、枸杞子、葛根、牛蒡子、夏枯草、青葙子、山麦冬、石斛、水飞蓟、黄精、刺五加和甘草;
所述外用药物的原料药包括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苍耳子、紫苏叶、薄荷、麻黄、海金沙、川芎、禹州漏芦、牛膝、王不留行、四季青、柴胡、水牛角、白蔹、黄连、预知子、陈皮、麝香、甘草。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中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佩兰13重量份~23重量份、当归36重量份~46重量份、辛夷51重量份~61重量份、细辛42重量份~52重量份、荜茇21重量份~31重量份、鹅不食草33重量份~43重量份、苍耳子37重量份~47重量份、金银花53重量份~63重量份、鸡血藤24重量份~34重量份、瞿麦30重量份~40重量份、人参叶32重量份~42重量份、黄芪39重量份~49重量份、黄连82重量份~92重量份、龙胆39重量份~49重量份、枸杞子30重量份~40重量份、葛根27重量份~37重量份、牛蒡子29重量份~39重量份、夏枯草54重量份~64重量份、青葙子33重量份~43重量份、山麦冬22重量份~32重量份、石斛36重量份~46重量份、水飞蓟34重量份~44重量份、黄精26重量份~36重量份、刺五加29重量份~39重量份和甘草25重量份~35重量份。
其中,所述外用药物中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
辛夷43重量份~53重量份、细辛30重量份~40重量份、荜茇21重量份~31重量份、鹅不食草26重量份~36重量份、苍耳子32重量份~42重量份、紫苏叶35重量份~45重量份、薄荷26重量份~36重量份、麻黄33重量份~43重量份、海金沙19重量份~29重量份、川芎31重量份~41重量份、禹州漏芦39重量份~49重量份、牛膝40重量份~50重量份、王不留行28重量份~38重量份、四季青37重量份~47重量份、柴胡33重量份~43重量份、水牛角22重量份~32重量份、白蔹47重量份~57重量份、黄连70重量份~80重量份、预知子21重量份~31重量份、陈皮22重量份~32重量份、麝香19重量份~29重量份、甘草24重量份~34重量份。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散剂、口服液、糖浆剂、颗粒剂、片剂,外用药物的剂型为滴鼻液、鼻喷剂、熏蒸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佩兰、当归、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苍耳子、金银花、鸡血藤、瞿麦、人参叶、黄芪、黄连、龙胆、枸杞子、葛根、牛蒡子、夏枯草、青葙子、山麦冬、石斛、水飞蓟、黄精、刺五加和甘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苍耳子、紫苏叶、薄荷、麻黄、海金沙、川芎、禹州漏芦、牛膝、王不留行、四季青、柴胡、水牛角、白蔹、黄连、预知子、陈皮、麝香、甘草。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或上述内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散剂时,其具体为:
第一步,将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和苍耳子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7~9倍的蒸馏水浸渍1h~2h,倒入挥发油提取器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6h,获得挥发油提取液,剩下的水提液过滤,残渣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4~6倍的蒸馏水,煎煮1~1.5h,煎煮液过滤,与前面获得的过滤后的水提液合并,获得第一过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50℃~160℃,出风温度为70℃~80℃,喷雾干燥3~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0目~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一微粉,挥发油提取液冷却用乙酸乙酯萃取1~3次,蒸馏除去乙酸乙酯获得挥发油;
第二步,将黄连、夏枯草、青葙子、水飞蓟、金银花、龙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再次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将提取液合并,获得第二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50℃~160℃,出风温度为70℃~80℃,喷雾干燥3~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0目~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二微粉;
第三步,将余下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置于提取锅内,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7~9倍的蒸馏水,先浸泡30min~1h,再煎煮2h~3h,获得的煎煮液过滤,获得滤液,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5~7倍的蒸馏水,再煎煮1h~1.5h,获得的煎煮液再次过滤,获得滤液,将滤液合并,获得第三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50℃~160℃,出风温度为70℃~80℃,喷雾干燥3~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0目~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三微粉;
第四步,将第一步获得的挥发油用醇浓度为40%~60%的乙醇溶液溶解完全,将β-环糊精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蒸馏水,混合,加入前面用乙醇溶解的挥发油,研磨成糊状物,真空干燥,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0目~150目的粉末,获得挥发油包合物,挥发油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4~1:5;
第五步,将第一微粉至第三微粉以及挥发油包合物混合,获得散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或上述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滴鼻液时,具体为:
第一步,将各原料药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
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7~9倍的蒸馏水浸渍1h~2h,倒入挥发油提取器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6h,获得挥发油提取液,剩下的水提液过滤,残渣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4~6倍的蒸馏水,煎煮1~1.5h,煎煮液过滤,与前面获得的过滤后的水提液合并,获得第一过滤液,挥发油提取液冷却用乙酸乙酯萃取1~3次,蒸馏除去乙酸乙酯获得挥发油;
第二步,在第一滤液中加入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至乙醇体积含量占总溶液体积为40%~50%(V/V),再加入前面获得的挥发油,搅拌均匀,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0~7.5,进行静置醇沉,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尼泊金乙酯,浓缩或添加部分蒸馏水,至生药浓度为1g/ml~2g/ml,搅拌,静置,过滤,滤液,分装入瓶,消毒灭菌,每瓶100ml,所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质量之和的0.01至0.02倍,所述尼泊金乙酯的质量是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质量之和的0.01至0.02倍。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的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通过这两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在治疗急性鼻窦炎方面具有效率高,起效时间更快,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病痛,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可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儿自身免疫,增强杀菌效能,减少耐药性,无毒副作用,病情不反复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急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本病当属中医之“急鼻渊”范畴。“鼻渊”病名源于《内经》,因鼻流脓涕,量多不止而得名。继《内经》后,《普济方。卷五十六》称“脑泻”;《外科大成。卷三》称“脑崩”,“鼻渊者,鼻流出涕黄水腥稠是也,又名脑崩”,“急鼻渊”是现代医家为鼻渊急性发作所立,最早见于中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形成多则之于肺、脾、胃、胆。多由外感风寒、风热壅肺、胆腑郁热、脾胃湿热、邪热循经上犯、上蒸于脑、热郁鼻窍所致。肺开窍于鼻,一般鼻病多由肺经风热所致,而鼻渊独责于肝胆,其依据有三;一是胆脉起于目内目比,曲折布于脑后,其气上通于脑,脑又通于頞,故胆府有热,上蒸于脑,可致鼻渊;二是人之饮食,肥甘酒醴,归聚于胆,但胆力不能消化,则成湿热而内蕴,若移热于脑,乃成鼻渊;三是肝之经脉,亦有分支络于脑,肝与胆相表里,故肝胆有热,均可导致鼻渊,急鼻渊患者,鼻涕浓稠,量多,色黄惑黄绿,味腥臭,鼻塞重,嗅觉差,头痛甚。可兼有发热,烦躁,口苦咽干,耳鸣,胸闷。舌顶红,苔黄或腻,脉弦数。肝胆之火,其性炎烈,经由蒸灼窦窍,煎炼津液,壅塞气血,化腐成脓,故鼻涕成黄,绿色,量多粘稠味臭;邪壅鼻窍,则嗅觉差,头痛甚;热灼津液,故口苦咽干;热扰心神则心烦;经脉痹阻;故耳鸣,胸闷;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胆热盛之征,肝胆郁热,侵犯鼻窍,上攻头目,因此,肝胆郁热是导致急性鼻窦炎的主要病机。
中医认为,肺主鼻,鼻为肺之窍,又为肺之官,鼻与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故《灵枢·脉度篇》中说:“肺气通于鼻,肺气和则知香臭矣”。肺的功能失调极易导致鼻部疾病的发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提出肺热是鼻渊的重要病因:“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甚则入肺,咳而鼻渊。”提出因感受风热,肺经热盛而致鼻渊的病因病机。《幼幼集成,卷4》认为:“鼻流浊涕不止,名曰鼻渊,乃风热在脑故也。”认为风热之邪的侵袭是导致鼻渊的原因。《辨证录·鼻渊门》曰:“肺本清虚之府,最恶者热也。肺热则肺气必粗,而肺中之液必上沸而结为涕,热甚则涕黄,热极则涕浊,败浊之物,岂容于清虚之府,自必从鼻之门户而出矣”。
久病体弱或病后失养或疲劳思虑过度等原因,致肺脾脏腑虚弱,卫外不固,运化失健,邪毒久留,流于鼻窍而发病。《诸病源候论·卷48》:“肺主气而通于鼻,其气为阳,诸阳之气,上荣头面。若气虚受风冷,风冷客于头脑,即其气不和,令气停滞,博于津液,脓涕结聚,即不闻香臭。”这是首先从肺气虚寒的角度提出鼻渊的病因病机,认为由于肺气虚寒,再受风寒之气的侵袭,则使肺气不和,导致鼻流脓涕,不闻香臭。《秘传证治要方及类方》提出“有不因伤冷而涕多,涕或黄或白,或时带血,如脑髓状,此由肾虚所致。”《赤水玄珠·卷三》:“今鼻流浊涕者,必肾阴虚而不能纳气归元,故火无所畏,上迫肺金,由是津液之气,不得降下,并于空窍,转浊为涕,而为逆流矣”,从肾虚方面论述鼻渊之虚寒证,肺气虚弱,卫表不固,不能抵御外邪,或脾气虚弱,运化失健,气血精微生化不足,鼻窍失养,致使邪毒滞留鼻窍,腐蚀鼻窍肌膜所致,因此脾肺气虚也是导致急性鼻窦炎的一个病因。
因此,本发明以清泻肝胆,补脾益肺,养阴生津,排脓通窍为治疗原则,提供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内服药物,所述内服药物(即内服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佩兰、当归、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苍耳子、金银花、鸡血藤、瞿麦、人参叶、黄芪、黄连、龙胆、枸杞子、葛根、牛蒡子、夏枯草、青葙子、山麦冬、石斛、水飞蓟、黄精、刺五加和甘草。
所述内服药物优选仅由上述原料药构成。
方中,辛夷富含挥发油,芳香开窍,能改善鼻通气及嗅觉功能,并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改善鼻粘膜血液循环,减轻血管渗透性,且辛夷最入胆,能有效收敛和保护鼻黏膜,促进黏膜分泌物吸收,同时还有抗过敏的作用,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具有抗微生物、抗炎、镇痛、免疫抑制、抗氧化等作用,与辛夷、细辛、鹅不食草合用,发汗散热,除湿通窍,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引药贯循全身,细辛通窍排脓、辛温解表,鹅不食草祛风寒、通鼻窍,荜茇温中散寒,佩兰芳香化湿通窍,肝为藏血之脏,火郁须防损伤肝血,采用当归、鸡血藤以预护其虚,瞿麦消肿排脓,破血痛经,人参叶健脾润肺,益气固表,祛邪扶正,黄芪增强肌体免疫力,增强细胞诱导干扰素的能力,龙胆既能清肝胆郁火,又能泻肝胆湿热,葛根载药上行,直达患处,牛蒡子解毒消肿,黄连、夏枯草、青葙子、水飞蓟清可泻肝胆之郁热,又可清热解毒,金银花清肺热,山麦冬、枸杞子、石斛滋阴润肺、养阴生津,乌梅敛肺涩肠,黄精、刺五加补阴生津、扶正祛邪,甘草调和诸药。
各原料药药理如下:
佩兰:味辛,性平,归脾,胃,肺经,具有解暑化湿,辟秽和中的功效,主治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洵等证。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入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汤通便的作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等证。
辛夷: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头痛,目眩,鼻渊,鼻寒流涕,齿痛,面肿等证,辛夷功善宣肺气而通鼻窍,为治疗鼻渊之专药,药理作用表现为保护鼻黏膜,促进黏膜分泌物吸收,减轻炎症,促鼻腔通畅,抗过敏、抗多巴胺。
细辛:拉丁名Asari Radix etRhizoma,味辛,性温,归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牙痛,风寒温痹,外感风寒、内停寒饮所致肺寒咳喘,鼻塞鼻渊,风眼目翳,耳闭咽痛,口疮口臭等证,细辛具有祛风散寒、温肺通窍的作用,具有抗组胺抗变态反应的作用,能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抑制IL-2受体的表达从而抑制T细胞的激活。
荜茇: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泄泻痢疾,头痛,牙痛,鼻渊等证。
鹅不食草:拉丁名Centipedae Hebra,味辛,性温,入肺、肝经,具有祛风寒,通鼻窍,止咳祛痰,散瘀消肿的作用,用于风寒表证,鼻塞流涕及鼻渊,咳嗽痰多,百日咳,疮痈肿痛等证。
苍耳子:拉丁名Xanthii Fructus,味辛、苦,性温,归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功能,主治鼻渊;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疥癣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具有抗微生物、抗炎、镇痛、免疫抑制、抗氧化等作用。
金银花:味甘、性寒,入心、肺、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兼能凉血止痢。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温热病热毒较盛,或温病初起热邪尚在上焦而未下行时;热毒下痢、大便下血;暑温证;热毒积聚之疮痈初起、焮热肿痛者等,金银花有较好的退热作用,能抗炎,控制炎症的渗出和炎性增生,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多种化脓性球菌及肠道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包括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金银花对气血营分之热毒均有效,而且有广谱抗菌作用。
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入肝、肾经,有扩张血管,补血活血,调经,舒筋活络的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促进动物肾脏及子宫总磷代谢,主要用于治疗血虚有淤之月经不调,四肢疼痛不仁,腰膝酸软、疼痛等症状。
瞿麦:味苦,性寒,归心、小肠经,具有利尿通淋,破血通经的功效,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月经闭止等证。
人参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的功效,主治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等证。
黄芪:味甘,性温,入脾、肺经,有补益脾土,升举阳气、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等作用,主要用于脾肺气虚所致之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气短,中气下陷之脏器下垂,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久泻脱肛;表虚不固之自汗盗汗,气血不足等证。
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肺、胆、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泻心经之火,心火旺之心烦不眠,及温热病之壮热神昏、心烦、口渴等症状。
龙胆:拉丁名Gentianae Radix etRhizoma,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等证。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有补益肝肾、养血补血、益精明目、润肺止咳的作用,主要用于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耳鸣、自汗乏力;肾阳不足之阳痿、不育;阴精亏损、肝血不足之眼目昏花以及阴虚劳嗽等证,枸杞子能够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葛根:拉丁名Puerariae Thomsonii Radix,味甘、辛,性凉,入脾、胃经,有鼓舞胃气,清热生津,解肌发表,生阳,渗疹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热病口渴,消渴;脾虚泄泻,清阳不升等证。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证。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入肝、胆经,具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粘等证。
青葙子: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肝泻火,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肝热目赤、目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等证。
山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证。
石斛:拉丁名Dendrobii Caulis,性微寒,味甘,归胃、肾经,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主治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等证。
水飞蓟:性凉,味苦,归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的功效,用于肝胆湿热,胁痛,黄疸等证。
黄精: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具有滋肾润肺,补脾益气的作用,用于阴虚肺燥,干咳痰少,消渴多饮,脾胃虚弱,脾气虚或脾阴不足,肾虚精亏,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证。
刺五加:拉丁名Acanthopanacis Senticosi Radix etRhizoma seuCaulis,味辛、苦、微甘,性温,入脾、肾、心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行动迟缓、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等证
甘草:味甘,性平,入十二经,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祛痰止咳的作用,并能健脾和中,缓急止痛,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之腹胀纳呆,乏力;能缓解腹中拘挛性疼痛,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和毒性,减轻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或对胃肠道的刺激,通过加入甘草能起到补气中和,调和各组分的作用。
所述内服药物中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
佩兰13重量份~23重量份、当归36重量份~46重量份、辛夷51重量份~61重量份、细辛42重量份~52重量份、荜茇21重量份~31重量份、鹅不食草33重量份~43重量份、苍耳子37重量份~47重量份、金银花53重量份~63重量份、鸡血藤24重量份~34重量份、瞿麦30重量份~40重量份、人参叶32重量份~42重量份、黄芪39重量份~49重量份、黄连82重量份~92重量份、龙胆39重量份~49重量份、枸杞子30重量份~40重量份、葛根27重量份~37重量份、牛蒡子29重量份~39重量份、夏枯草54重量份~64重量份、青葙子33重量份~43重量份、山麦冬22重量份~32重量份、石斛36重量份~46重量份、水飞蓟34重量份~44重量份、黄精26重量份~36重量份、刺五加29重量份~39重量份和甘草25重量份~35重量份。
所述内服药物中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分别为:
佩兰15重量份~21重量份、当归38重量份~44重量份、辛夷53重量份~59重量份、细辛44重量份~50重量份、荜茇23重量份~29重量份、鹅不食草35重量份~41重量份、苍耳子39重量份~45重量份、金银花55重量份~61重量份、鸡血藤26重量份~32重量份、瞿麦32重量份~38重量份、人参叶34重量份~40重量份、黄芪41重量份~47重量份、黄连84重量份~90重量份、龙胆41重量份~47重量份、枸杞子32重量份~38重量份、葛根29重量份~35重量份、牛蒡子31重量份~37重量份、夏枯草56重量份~62重量份、青葙子35重量份~41重量份、山麦冬24重量份~30重量份、石斛38重量份~44重量份、水飞蓟36重量份~42重量份、黄精28重量份~34重量份、刺五加31重量份~37重量份和甘草27重量份~33重量份。
所述内服药物中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最优选分别为:
佩兰18重量份、当归41重量份、辛夷56重量份、细辛47重量份、荜茇26重量份、鹅不食草38重量份、苍耳子42重量份、金银花58重量份、鸡血藤29重量份、瞿麦35重量份、人参叶37重量份、黄芪44重量份、黄连87重量份、龙胆44重量份、枸杞子35重量份、葛根32重量份、牛蒡子34重量份、夏枯草59重量份、青葙子38重量份、山麦冬27重量份、石斛41重量份、水飞蓟39重量份、黄精31重量份、刺五加34重量份和甘草30重量份。
本发明提供的内服药物可以制备成散剂、口服液、糖浆剂、颗粒剂、片剂等常规的内服药物剂型,可以按照各剂型的常规方法配置,优选内服药物的剂型为散剂、口服液。
当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散剂时,其制备方法具体为:
第一步,将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和苍耳子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7~9倍的蒸馏水浸渍1h~2h,倒入挥发油提取器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6h,获得挥发油提取液,剩下的水提液过滤,残渣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4~6倍的蒸馏水,煎煮1~1.5h,煎煮液过滤,与前面获得的过滤后的水提液合并,获得第一过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50℃~160℃,出风温度为70℃~80℃,喷雾干燥3~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0目~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一微粉,挥发油提取液冷却用乙酸乙酯萃取1~3次,蒸馏除去乙酸乙酯获得挥发油;
第二步,将黄连、夏枯草、青葙子、水飞蓟、金银花、龙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再次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将提取液合并,获得第二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50℃~160℃,出风温度为70℃~80℃,喷雾干燥3~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0目~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二微粉;
第三步,将余下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置于提取锅内,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7~9倍的蒸馏水,先浸泡30min~1h,再煎煮2h~3h,获得的煎煮液过滤,获得滤液,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5~7倍的蒸馏水,再煎煮1h~1.5h,获得的煎煮液再次过滤,获得滤液,将滤液合并,获得第三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50℃~160℃,出风温度为70℃~80℃,喷雾干燥3~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0目~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三微粉;
第四步,将第一步获得的挥发油用醇浓度为40%~60%的乙醇溶液溶解完全,将β-环糊精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蒸馏水,混合,加入前面用乙醇溶解的挥发油,研磨成糊状物,真空干燥,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0目~150目的粉末,获得挥发油包合物,挥发油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4~1:5;
第五步,将第一微粉至第三微粉以及挥发油包合物混合,获得散剂。
散剂1的具体制备
将56g辛夷、47g细辛、26g荜茇、38g鹅不食草和42g苍耳子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获得混合物,随后加入1.7kg的蒸馏水浸渍2h,倒入挥发油提取器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h,获得挥发油提取液,剩下的水提液过滤,残渣中加入0.5kg的蒸馏水,煎煮1.5h,煎煮液过滤,与前面获得的过滤后的水提液合并,获得第一过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喷雾干燥4h,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一微粉,挥发油提取液冷却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蒸馏除去乙酸乙酯获得挥发油,将87g黄连、59g夏枯草、38g青葙子、39g水飞蓟、58g金银花、44g龙胆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获得混合物,加入1.3kg醇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0.7kg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再次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将提取液合并,获得第二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喷雾干燥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二微粉,将佩兰18重量份、当归41重量份、鸡血藤29g、瞿麦35g、人参叶37g、黄芪44g、枸杞子35g、葛根32g、牛蒡子34g、山麦冬27g、石斛41g、黄精31g、刺五加34g和甘草30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置于提取锅内,加入3.8kg的蒸馏水,先浸泡1h,再煎煮3h,获得的煎煮液过滤,获得滤液,在滤渣中再次加入2kg的蒸馏水,再煎煮1.5h,获得的煎煮液再次过滤,获得滤液,将滤液合并,获得第三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喷雾干燥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三微粉,将前面获得的挥发油用醇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溶解完全,将4倍于挥发油质量的β-环糊精加入相对于β-环糊精质量3倍的蒸馏水,混合,加入前面用乙醇溶解的挥发油,研磨成糊状物,真空干燥,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50目的粉末,获得挥发油包合物,将第一微粉至第三微粉以及挥发油包合物混合,获得散剂1。
散剂2的具体制备
将53g辛夷、44g细辛、23g荜茇、35g鹅不食草和39g苍耳子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获得混合物,随后加入1.7kg的蒸馏水浸渍2h,倒入挥发油提取器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h,获得挥发油提取液,剩下的水提液过滤,残渣中加入0.6kg的蒸馏水,煎煮1.5h,煎煮液过滤,与前面获得的过滤后的水提液合并,获得第一过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喷雾干燥4h,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一微粉,挥发油提取液冷却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蒸馏除去乙酸乙酯获得挥发油,将84g黄连、56g夏枯草、35g青葙子、36g水飞蓟、56g金银花、41g龙胆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获得混合物,加入1.2kg醇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0.7kg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再次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将提取液合并,获得第二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喷雾干燥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二微粉,将佩兰15重量份、当归38重量份、鸡血藤26g、瞿麦32g、人参叶34g、黄芪41g、枸杞子32g、葛根29g、牛蒡子31g、山麦冬24g、石斛38g、黄精28g、刺五加31g和甘草27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置于提取锅内,加入3.5kg的蒸馏水,先浸泡1h,再煎煮3h,获得的煎煮液过滤,获得滤液,在滤渣中再次加入2kg的蒸馏水,再煎煮1.5h,获得的煎煮液再次过滤,获得滤液,将滤液合并,获得第三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喷雾干燥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三微粉,将前面获得的挥发油用醇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溶解完全,将4倍于挥发油质量的β-环糊精加入相对于β-环糊精质量3倍的蒸馏水,混合,加入前面用乙醇溶解的挥发油,研磨成糊状物,真空干燥,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50目的粉末,获得挥发油包合物,将第一微粉至第三微粉以及挥发油包合物混合,获得散剂2。
散剂3的具体制备
将59g辛夷、50g细辛、29g荜茇、41g鹅不食草和45g苍耳子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获得混合物,随后加入2kg的蒸馏水浸渍2h,倒入挥发油提取器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h,获得挥发油提取液,剩下的水提液过滤,残渣中加入0.8kg的蒸馏水,煎煮1.5h,煎煮液过滤,与前面获得的过滤后的水提液合并,获得第一过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喷雾干燥4h,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一微粉,挥发油提取液冷却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蒸馏除去乙酸乙酯获得挥发油,将90g黄连、62g夏枯草、41g青葙子、42g水飞蓟、62g金银花、47g龙胆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获得混合物,加入1.5kg醇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0.7kg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再次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将提取液合并,获得第二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喷雾干燥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二微粉,将佩兰21重量份、当归44重量份、鸡血藤32g、瞿麦38g、人参叶40g、黄芪47g、枸杞子38g、葛根35g、牛蒡子37g、山麦冬30g、石斛44g、黄精34g、刺五加37g和甘草33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置于提取锅内,加入4.2kg的蒸馏水,先浸泡1h,再煎煮3h,获得的煎煮液过滤,获得滤液,在滤渣中再次加入2kg的蒸馏水,再煎煮1.5h,获得的煎煮液再次过滤,获得滤液,将滤液合并,获得第三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喷雾干燥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三微粉,将前面获得的挥发油用醇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溶解完全,将4倍于挥发油质量的β-环糊精加入相对于β-环糊精质量3倍的蒸馏水,混合,加入前面用乙醇溶解的挥发油,研磨成糊状物,真空干燥,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50目的粉末,获得挥发油包合物,将第一微粉至第三微粉以及挥发油包合物混合,获得散剂3。
急性毒性实验
取昆明小鼠40只(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性各半,体重18~22g,在人工照明12h、通风良好情况下饲养观察3d,随机分成40组,10只/组,其中1组小白鼠为空白对照组,另外三组分别灌服本发明制备的散剂1至散剂3,灌服方法均为将散剂溶解在蒸馏水中,加热至30℃~40℃,搅拌完全溶解,灌服量均为12000mg/kg,给药前18h和给药后4h内禁食,但不禁水,观察动物的中毒症状,剖解,观察各组织器官的变化并取心、肝、脾、肾、肺及肠做病理切片,计算半数致死量,连续观察7d,并作记录。
用灌胃针口服灌入中药组合物散剂后,个别小鼠蜷缩在角落,活动减少,但第2d观察,30只小鼠活动、饮水和采食均正常。连续观察7d后,30只小鼠均健活。全部小鼠的精神、食欲、肤色、分泌物、眼、呼吸、肌肉运动等方面,均未观察到异常变化,试验结束时捕杀小鼠,肉眼观察脏器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眼观不同。按照毒理学评价标准,LD50>10000mg/kg,属无毒性物质,而本试验口服剂量增加到了12000mg/kg,30只小鼠仍健活,说明中药组合物合剂对小鼠安全无毒。
长期毒性实验
选取豚鼠40只(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为250g~300g,分为四组,每组10只,其中1组小白鼠为空白对照组,剩余3组分别灌服本发明制备的散剂1至散剂3,灌服量为400mg(生药)·kg-1,每日灌服2次,灌服方法同前,连续给药90日,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行为活动,进食进水,呼吸,体温,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其他反应,末次给药后,取血化验,处死动物后肉眼尸检并对心、肝、脾、肺、肾等主要器官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用药90日未见实验动物以上各项观察指标没有出现异常改变,或动物死亡,与对照组无明显眼观不同,动物进行解剖并作各脏器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病理学改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散剂的使用方法,具体为:将散剂放入蒸馏水中,加热至30℃~40℃,搅拌完全溶解,获得生药浓度为1g/ml~2g/ml,供患者服用,每日口服150ml~200ml,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当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口服液时,其制备方法具体为:
第一步,将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和苍耳子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7~9倍的蒸馏水浸渍1h~2h,倒入挥发油提取器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6h,获得挥发油提取液,剩下的水提液过滤,残渣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4~6倍的蒸馏水,煎煮1~1.5h,煎煮液过滤,与前面获得的过滤后的水提液合并,获得第一过滤液,挥发油提取液冷却用乙酸乙酯萃取1~3次,蒸馏除去乙酸乙酯获得挥发油;
第二步,将黄连、夏枯草、青葙子、水飞蓟、金银花、龙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再次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将提取液合并,获得第二滤液;
第三步,将余下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置于提取锅内,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7~9倍的蒸馏水,先浸泡30min~1h,再煎煮2h~3h,获得的煎煮液过滤,获得滤液,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5~7倍的蒸馏水,再煎煮1h~1.5h,获得的煎煮液再次过滤,获得滤液,将滤液合并,获得第三滤液;
第四步,将第一步获得的第一滤液、第二步获得的第二滤液、第三步获得的第三滤液合并,再加入前面获得的挥发油,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0~7.5,静置过夜,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溶液,加入蔗糖,尼泊金乙酯,浓缩或添加部分蒸馏水,至生药浓度为3g/ml~4g/ml,搅拌,静置,过滤,滤液,分装入瓶,消毒灭菌,每瓶10ml,所加入的蔗糖的质量是所述内服药物中各原料药质量之和的0.1至0.2倍,所述尼泊金乙酯的质量是所述内服药物中各原料药质量之和的0.01至0.02倍。
口服液的制备
将56g辛夷、47g细辛、26g荜茇、38g鹅不食草和42g苍耳子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获得混合物,随后加入1.7kg的蒸馏水浸渍2h,倒入挥发油提取器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h,获得挥发油提取液,剩下的水提液过滤,残渣中加入0.5kg的蒸馏水,煎煮1.5h,煎煮液过滤,与前面获得的过滤后的水提液合并,获得第一过滤液,挥发油提取液冷却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蒸馏除去乙酸乙酯获得挥发油,将87g黄连、59g夏枯草、38g青葙子、39g水飞蓟、58g金银花、44g龙胆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获得混合物,加入1.3kg醇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0.7kg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再次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将提取液合并,获得第二滤液,将佩兰18重量份、当归41重量份、鸡血藤29g、瞿麦35g、人参叶37g、黄芪44g、枸杞子35g、葛根32g、牛蒡子34g、山麦冬27g、石斛41g、黄精31g、刺五加34g和甘草30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置于提取锅内,加入3.8kg的蒸馏水,先浸泡1h,再煎煮3h,获得的煎煮液过滤,获得滤液,在滤渣中再次加入2kg的蒸馏水,再煎煮1.5h,获得的煎煮液再次过滤,获得滤液,将滤液合并,获得第三滤液,将前面获得的第一滤液、第二滤液、第三滤液合并,再加入前面获得的挥发油,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0,静置过夜,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溶液,加入90g蔗糖,8g尼泊金乙酯,浓缩或添加部分蒸馏水,至生药浓度为3g/ml,搅拌,静置,过滤,滤液,分装入瓶,消毒灭菌,每瓶10ml。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内服药物口服液的使用方法,具体为,患者口服所述中药组合物口服液,20mL/次,3次/天,7天为1疗程,连续1~2疗程。
本发明以内服药物治本,以外用药物辅助治标,在采用内服药物对患者清泻肝胆,补脾益肺,养阴生津,排脓通窍的同时,需要采用外用中药组合物进行辅助治疗,虽然内服药物能够从整体上对患者机体进行整体调节,但是由于急性鼻窦炎容易造成鼻塞、流鼻涕、局部痛及头痛,而单纯采用内服药物,不能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的病痛,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因此,本发明采用内外兼治的方法,以内服药物治本,辅之以外用药物治标,从而能够在短期缓解患者病痛,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能够对患者从整体上进行调节,从而从根本上治疗急性鼻窦炎。
细菌感染在急性鼻窦炎中有重要地位,感染与变态反应造成的黏膜水肿是急性鼻窦炎的主要原因。黏膜水肿可以导致狭窄的窦口和引流通道迅速受阻,局部组织缺氧,纤毛活动能力下降,为病原体进一步繁殖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抗炎抗水肿、通畅引流成为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一个关键,另外,急性鼻窦炎往往会由于充血造成粘膜肿胀,从而引起鼻塞和窦口阻塞,本发明提供的外用药物以清热胆肺、解毒利水消肿、活血通窍为治疗原则,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杀菌及抑制病毒繁殖作用,控制炎症和水肿,缓解粘膜肿胀,最终达到短期内改善鼻塞、减少鼻腔分泌物、消除鼻甲肿胀、改善或恢复嗅觉功能、缓解头痛、头昏等症状。
鼻窦的的引流障碍和鼻腔的通气障碍是导致鼻窦炎的重要机制,因此改善鼻窦的引流和鼻腔的通气障碍,西医药物治疗多采用减充血剂(常用麻黄碱类滴鼻剂)局部治疗,起效快,能够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的病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但长期使用可引起药物性鼻炎,而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痛苦的外用药物,以清热杀菌、排脓消肿、活血祛瘀、行气通窍为治疗原则,其具有化解分泌物、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支气管痉挛、改善纤毛的清除功能等多重药理学作用,可以针对鼻窦炎病因,控制感染等因素导致的鼻腔鼻窦黏膜炎症,有效影响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免疫学参数(免疫调节),增加稀薄分泌物的产生,改善纤毛的清除功能,同时可减轻鼻腔鼻窦黏膜充血肿胀,恢复鼻腔鼻窦引流,快速缓解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
所述外用药物(即外用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苍耳子、紫苏叶、薄荷、麻黄、海金沙、川芎、禹州漏芦、牛膝、王不留行、四季青、柴胡、水牛角、白蔹、黄连、预知子、陈皮、麝香、甘草。
优选,所述外用药物仅由上述原料药构成。
辛夷富含挥发油,芳香开窍,能改善鼻通气及嗅觉功能,并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改善鼻粘膜血液循环,减轻血管渗透性,且辛夷最入胆,能有效收敛和保护鼻黏膜,促进黏膜分泌物吸收,同时还有抗过敏的作用,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具有抗微生物、抗炎、镇痛、免疫抑制、抗氧化等作用,与辛夷、细辛、鹅不食草合用,发汗散热,除湿通窍,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引药贯循全身,细辛通窍排脓、辛温解表,鹅不食草祛风寒、通鼻窍,荜茇温中散寒,薄荷能促进分泌而除去黏膜上的黏液,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紫苏叶、麻黄对血管具有收缩作用,并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海金沙、禹州漏芦消肿排脓、清热利湿,牛膝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四季青、黄连泻肝胆之郁热,又可清热解毒,清热解毒、祛瘀消肿,柴胡疏肝解表,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止血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水牛角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起到祛腐生肌的功能,白蔹清热解毒、敛疮生肌,川芎、王不留行活血调经,消肿止痛,预知子疏肝理气、消肿杀虫,陈皮行气通窍,麝香活血消肿、开窍醒神,甘草调和诸药,通过使用所述外用药物,可以扩张鼻腔黏膜毛细血管,增进血液循环,改善病损组织抑菌,抗炎作用。
各原料药药理如下:
辛夷: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头痛,目眩,鼻渊,鼻寒流涕,齿痛,面肿等证,辛夷功善宣肺气而通鼻窍,为治疗鼻渊之专药,药理作用表现为保护鼻黏膜,促进黏膜分泌物吸收,减轻炎症,促鼻腔通畅,抗过敏、抗多巴胺。
细辛:拉丁名Asari Radix et Rhizoma,味辛,性温,归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牙痛,风寒温痹,外感风寒、内停寒饮所致肺寒咳喘,鼻塞鼻渊,风眼目翳,耳闭咽痛,口疮口臭等证,细辛具有祛风散寒、温肺通窍的作用,具有抗组胺抗变态反应的作用,能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抑制IL-2受体的表达从而抑制T细胞的激活。
荜茇: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泄泻痢疾,头痛,牙痛,鼻渊等证。
鹅不食草:拉丁名Centipedae Hebra,味辛,性温,入肺、肝经,具有祛风寒,通鼻窍,止咳祛痰,散瘀消肿的作用,用于风寒表证,鼻塞流涕及鼻渊,咳嗽痰多,百日咳,疮痈肿痛等证。
苍耳子:拉丁名Xanthii Fructus,味辛、苦,性温,归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功能,主治鼻渊;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疥癣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具有抗微生物、抗炎、镇痛、免疫抑制、抗氧化等作用。
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脾、肺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安胎,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气滞,气逆,脘腹满闷,胎动不安等证。
薄荷:味辛、性凉,入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风热头痛,赤木多泪,咽喉肿痛,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肝气郁滞,胸闷不舒等证。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具有发寒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之发热无汗等表实证;风湿性痹痛;寒邪犯肺或热邪壅肺至咳喘气逆,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海金沙:性寒,味甘,归膀胱,小肠经,具有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的功效,主治热淋、砂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等证。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症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证。
禹州漏芦:拉丁名Echinopsis Radix,味苦、性寒,归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止血,消痈下乳的功效,主治诸疮痈风,乳痈肿痛,乳汁不通,瘰疬疮毒等证。
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症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等证。
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入肝,胃经,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的作用,主治血瘀经闭,痛经,难产;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热淋,血淋,石淋等证。
四季青:拉丁名Ilicis Chinensis Folium,味苦,性寒,归肺、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慢性气管炎,肾盂肾炎,细菌性痢疾;外用治烧烫伤,下肢溃疡,麻风溃疡,创收出血,冻伤,乳腺炎,皮肤皲裂等证。
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等证。
水牛角:味苦、咸,性寒,归心、肝、脾、胃四经,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头痛,壮热神昏,斑疹,吐衄,小儿惊风,喉痹咽肿等证,水牛角具有良好的凉血解毒、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起到祛腐生肌的功能。
白蔹:拉丁名Ampelopsis Radix,味苦、性微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的功效,主治痈疽发背、疔疮、烧烫伤等证。
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肺、胆、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泻心经之火,心火旺之心烦不眠,及温热病之壮热神昏、心烦、口渴等症状。
预知子:味苦,性寒,归肝、胆、胃、膀胱经,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散结利尿的功效,主治脘胁胀痛,痛经闭经,痰核痞块,小便不利等证。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气滞,湿浊中阻所致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少纳呆,胃寒气逆或胃有虚热之呕逆少食等证。
麝香:拉丁名Moschus,味辛,性温,归心、脾经,。
甘草:味甘,性平,入十二经,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祛痰止咳的作用,并能健脾和中,缓急止痛,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之腹胀纳呆,乏力;能缓解腹中拘挛性疼痛,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和毒性,减轻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或对胃肠道的刺激,通过加入甘草能起到补气中和,调和各组分的作用。
所述外用药物中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
辛夷43重量份~53重量份、细辛30重量份~40重量份、荜茇21重量份~31重量份、鹅不食草26重量份~36重量份、苍耳子32重量份~42重量份、紫苏叶35重量份~45重量份、薄荷26重量份~36重量份、麻黄33重量份~43重量份、海金沙19重量份~29重量份、川芎31重量份~41重量份、禹州漏芦39重量份~49重量份、牛膝40重量份~50重量份、王不留行28重量份~38重量份、四季青37重量份~47重量份、柴胡33重量份~43重量份、水牛角22重量份~32重量份、白蔹47重量份~57重量份、黄连70重量份~80重量份、预知子21重量份~31重量份、陈皮22重量份~32重量份、麝香19重量份~29重量份、甘草24重量份~34重量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分别为:
辛夷45重量份~51重量份、细辛32重量份~38重量份、荜茇23重量份~29重量份、鹅不食草28重量份~34重量份、苍耳子34重量份~40重量份、紫苏叶37重量份~43重量份、薄荷28重量份~34重量份、麻黄35重量份~41重量份、海金沙21重量份~27重量份、川芎33重量份~39重量份、禹州漏芦41重量份~47重量份、牛膝42重量份~48重量份、王不留行30重量份~36重量份、四季青39重量份~45重量份、柴胡35重量份~41重量份、水牛角24重量份~30重量份、白蔹49重量份~55重量份、黄连72重量份~78重量份、预知子23重量份~29重量份、陈皮24重量份~30重量份、麝香21重量份~27重量份、甘草26重量份~32重量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最优选分别为:
辛夷48重量份、细辛35重量份、荜茇26重量份、鹅不食草31重量份、苍耳子37重量份、紫苏叶40重量份、薄荷31重量份、麻黄38重量份、海金沙24重量份、川芎36重量份、禹州漏芦44重量份、牛膝45重量份、王不留行33重量份、四季青42重量份、柴胡38重量份、水牛角27重量份、白蔹52重量份、黄连75重量份、预知子26重量份、陈皮27重量份、麝香24重量份、甘草29重量份。
本发明外用药物的剂型可以为滴鼻液、鼻喷剂、熏蒸液等任何常规剂型,可以按照常规方法制备而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滴鼻液时,具体为:
第一步,将各原料药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7~9倍的蒸馏水浸渍1h~2h,倒入挥发油提取器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6h,获得挥发油提取液,剩下的水提液过滤,残渣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4~6倍的蒸馏水,煎煮1~1.5h,煎煮液过滤,与前面获得的过滤后的水提液合并,获得第一过滤液,挥发油提取液冷却用乙酸乙酯萃取1~3次,蒸馏除去乙酸乙酯获得挥发油;
第二步,在第一滤液中加入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至乙醇体积含量占总溶液体积为40%~50%(V/V),再加入前面获得的挥发油,搅拌均匀,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0~7.5,进行静置醇沉,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尼泊金乙酯,浓缩或添加部分蒸馏水,至生药浓度为1g/ml~2g/ml,搅拌,静置,过滤,滤液,分装入瓶,消毒灭菌,每瓶10ml,所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质量之和的0.01至0.02倍,所述尼泊金乙酯的质量是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质量之和的0.01至0.02倍。
滴鼻液1的具体制备
将辛夷48g、细辛35g、荜茇26g、鹅不食草31g、苍耳子37g、紫苏叶40g、薄荷31g、麻黄38g、海金沙24g、川芎36g、禹州漏芦44g、牛膝45g、王不留行33g、四季青42g、柴胡38g、水牛角27g、白蔹52g、黄连75g、预知子26g、陈皮27g、麝香24g、甘草29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获得混合物,随后加入6.5kg的蒸馏水浸渍2h,倒入挥发油提取器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5h,获得挥发油提取液,剩下的水提液过滤,残渣中加入4kg的蒸馏水,煎煮1.5h,煎煮液过滤,与前面获得的过滤后的水提液合并,获得第一过滤液,挥发油提取液冷却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蒸馏除去乙酸乙酯获得挥发油,在第一滤液中加入醇浓度为95%的乙醇至乙醇体积含量占总溶液体积为50%(V/V),再加入前面获得的挥发油,搅拌均匀,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0,进行静置醇沉,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溶液,加入8g氢氧化钠,8g尼泊金乙酯,浓缩或添加部分蒸馏水,至生药浓度为1g/ml,搅拌,静置,过滤,滤液,分装入瓶,消毒灭菌,每瓶10ml。
滴鼻液2的具体制备
将辛夷45g、细辛32g、荜茇23g、鹅不食草28g、苍耳子34g、紫苏叶37g、薄荷28g、麻黄35g、海金沙21g、川芎33g、禹州漏芦41g、牛膝42g、王不留行30g、四季青39g、柴胡35g、水牛角24g、白蔹49g、黄连72g、预知子23g、陈皮24g、麝香21g、甘草26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获得混合物,随后加入6kg的蒸馏水浸渍2h,倒入挥发油提取器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5h,获得挥发油提取液,剩下的水提液过滤,残渣中加入3.5kg的蒸馏水,煎煮1.5h,煎煮液过滤,与前面获得的过滤后的水提液合并,获得第一过滤液,挥发油提取液冷却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蒸馏除去乙酸乙酯获得挥发油,在第一滤液中加入醇浓度为95%的乙醇至乙醇体积含量占总溶液体积为50%(V/V),再加入前面获得的挥发油,搅拌均匀,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0,进行静置醇沉,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溶液,加入8g氢氧化钠,8g尼泊金乙酯,浓缩或添加部分蒸馏水,至生药浓度为1g/ml,搅拌,静置,过滤,滤液,分装入瓶,消毒灭菌,每瓶10ml。
滴鼻液3的具体制备
将辛夷51g、细辛38g、荜茇29g、鹅不食草34g、苍耳子40g、紫苏叶43g、薄荷34g、麻黄41g、海金沙27g、川芎39g、禹州漏芦47g、牛膝48g、王不留行36g、四季青45g、柴胡41g、水牛角30g、白蔹55g、黄连78g、预知子29g、陈皮30g、麝香27g、甘草32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获得混合物,随后加入7kg的蒸馏水浸渍2h,倒入挥发油提取器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5h,获得挥发油提取液,剩下的水提液过滤,残渣中加入4.5kg的蒸馏水,煎煮1.5h,煎煮液过滤,与前面获得的过滤后的水提液合并,获得第一过滤液,挥发油提取液冷却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蒸馏除去乙酸乙酯获得挥发油,在第一滤液中加入醇浓度为95%的乙醇至乙醇体积含量占总溶液体积为50%(V/V),再加入前面获得的挥发油,搅拌均匀,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0,进行静置醇沉,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溶液,加入9g氢氧化钠,9g尼泊金乙酯,浓缩或添加部分蒸馏水,至生药浓度为1g/ml,搅拌,静置,过滤,滤液,分装入瓶,消毒灭菌,每瓶10ml。
急性毒性实验
取昆明小鼠40只(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性各半,体重18~22g,在人工照明12h、通风良好情况下饲养观察3d,随机分成40组,10只/组,其中1组小白鼠为空白对照组,另外三组分别灌服本发明制备的滴鼻液1至滴鼻液3,灌服量均为12000mg/kg,给药前18h和给药后4h内禁食,但不禁水,观察动物的中毒症状,剖解,观察各组织器官的变化并取心、肝、脾、肾、肺及肠做病理切片,计算半数致死量,连续观察7d,并作记录。
用灌胃针口服灌入中药组合物滴鼻液后,个别小鼠蜷缩在角落,活动减少,但第2d观察,30只小鼠活动、饮水和采食均正常。连续观察7d后,30只小鼠均健活。全部小鼠的精神、食欲、肤色、分泌物、眼、呼吸、肌肉运动等方面,均未观察到异常变化,试验结束时捕杀小鼠,肉眼观察脏器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眼观不同。按照毒理学评价标准,LD50>10000mg/kg,属无毒性物质,而本试验口服剂量增加到了12000mg/kg,30只小鼠仍健活,说明中药组合物滴鼻液对小鼠安全无毒。
长期毒性实验
选取豚鼠40只(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为250g~300g,分为四组,每组10只,其中1组小白鼠为空白对照组,剩余3组分别灌服本发明制备的滴鼻液1至滴鼻液3,灌服量为400mg(生药)·kg-1,每日灌服2次,连续给药90日,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行为活动,进食进水,呼吸,体温,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其他反应,末次给药后,取血化验,处死动物后肉眼尸检并对心、肝、脾、肺、肾等主要器官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用药90日未见实验动物以上各项观察指标没有出现异常改变,或动物死亡,与对照组无明显眼观不同,动物进行解剖并作各脏器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病理学改变。
刺激性实验
取昆明小鼠20只(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性各半,体重18~22g,分为四组,其中,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余三组分别在鼻腔中滴入本发明制备的滴鼻液1至滴鼻液3,各0.1ml,使药液与动物的鼻黏膜接触至少4h,然后于24h后处死动物,取出局部黏膜组织观察。结果表明,该组实验动物的鼻黏膜无红肿、充血现象,与空白组动物相比,无明显差异,从而证明本发明制备的滴鼻液无刺激作用。
皮肤过敏实验
选取豚鼠30只(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为250g~300g,将豚鼠固定,剔除体表3×3cm的被毛,分别外涂本发明制备的滴鼻液1至滴鼻液3,每日3次,连续使用7日,时间结果表明,皮肤过敏实验为阴性,证明本发明的滴鼻液不会产生过敏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滴鼻液的使用方法,向鼻腔中滴入所述外用药物滴鼻液,每次3~5滴,7天1个疗程。
动物实验
造模方法
选取SD大鼠(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鼻背部剃毛,用肥皂水彻底清洁剃毛处皮肤,碘酒无菌操作,酒精脱碘,2%盐酸利多卡因0.1ml注入鼻中线部位皮下作浸润麻醉,沿鼻中线切开皮肤,切口长约1.5cm,分离左右骨黏膜,暴露双上颌窦前壁区,切开左侧上颌窦前壁骨膜,暴露上颌窦骨壁,以直径2mm钻头的齿科钻小心钻开上颌窦前壁,将预先剪好的一小块无菌生物止血棉从钻孔处塞入窦腔,取0.2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1018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ml)缓慢注入窦腔,肠线缝合骨膜,丝线缝合切口皮肤,急性造模组1周后开始给药。
分组及给药
豚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为250g~300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急性造模组组和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上述方法造模。急性各组造模1周后开始给药,将本发明制备的散剂1溶解在蒸馏水中,加热至30℃~40℃,搅拌完全溶解,获得生药浓度为1g/ml的溶液,治疗组灌服该溶液,连续灌胃7日,每日灌胃的量为5ml/kg,同时,往大鼠鼻中滴本发明制备的滴鼻液1,每日3次,每次3~5滴,连续治疗7日,每日急性模型组及空白组每日以与用药组等容的生理盐水灌胃。
饲养管理
饲养条件:40±2℃,相对湿度60%±5%,自由饮水,单笼饲养,适应性饲养1周开始正式实验。
造模结果
造模后第3天,部分豚鼠出现喷嚏、鼻腔有脓性分泌物溢出,鼻前庭皮肤水肿或潮红,搔抓鼻部皮肤频繁。造模7d后,所有造模豚鼠均出现以上症状并伴有精神稍差,饮水、饮食量稍有减少,各组均造模成功。
测试指标
从造模第2天开始,观察动物的行为、状态、体征、饮水量、摄食情况、大小便性状、体温和体质量,着重观察鼻部症状,鼻分泌物有无及量、色、质情况等。用药结束后,耳缘静脉取血,离心,取血清,酶联法测各组兔血清中IL-6、CRP浓度。
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
结果
各组豚鼠血清IL-6(白细胞介素-6),CRP(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各组豚鼠血清IL-6,CRP浓度的影响单位ρ/pg·L-1
组别 n IL-6 CRP
空白组 10 35.294±1.853 6.071±1.210
模型组 10 74.496±2.008 29.871±1.572
治疗组 10 40.227±2.071 6.594±1.621
空白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出现鼻溢液症状,经药物治疗后,模型组豚鼠鼻腔溢脓症状较前无明显变化,而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的豚鼠的鼻腔溢脓症状变化显著,经过治疗后,与对照组鼻腔溢脓情况相近,从而证明,本发明的中药在治疗急性鼻窦炎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试验
一般资料
将确诊为急性鼻窦炎的21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29例,女88例,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28±2.3)岁,病程2~13d,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5例,其中,男68例,女47例,对照组102例,其中,男61例,女41例,两组年龄、病程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经χ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鼻流多量稠浊涕、鼻塞、嗅觉下降、头痛等为主要症状,急性发病,局部检查见:鼻甲红肿,鼻道有粘或脓涕引流,或鼻窦局部有叩压痛,必要时行鼻窦X线摄片。
治疗方法
治疗组:将本发明制备的散剂1溶解在水中,加热至30℃,搅拌完全溶解,获得生药浓度为1g/ml,供患者服用,每日口服150ml~200ml,7天为1疗程,连续2疗程,同时,鼻腔局部滴入本发明制备的滴鼻液1,3次/d,每次3~5滴。
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0.15g,2次/d+开瑞坦片l0mg,4次/d,7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同时,鼻腔局部给予1%呋麻滴鼻液滴鼻,3次/d。
观察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和2个疗程结束后分别采血查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
疗效评价
痊愈:症状消失,鼻腔黏膜水肿消退,中鼻道脓液消失,或鼻窦X线摄片未见异常。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腔检查见黏膜充血肿胀表现减轻,中鼻道分泌物减少或消失,或鼻窦X线摄片有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X线均无改善。
鼻黏液纤毛传输速率(MTR)
测定方法
取直径约0.5mm糖精颗粒,放置于受试者下鼻甲下段的前端,记录从放入糖精至受试者感到甜味时所需的时间,即为鼻黏液纤毛摆动时间。用细卷棉子由前鼻孔轻插直至咽后壁,测量放置糖精处至咽后壁的距离,以此计算MTR。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MTR值,判断治疗效果,当MTR中、重度下降时,其鼻黏膜出现上皮组织转化、短纤毛增多,因此MTR能客观反应鼻黏膜结构的变化。
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11.39±1.08 7.71±1.36
对照组 10.95±1.24 9.70±0.76
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能够对白细胞计数改善明显。
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比较,结果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比较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7±8.1 7.2±2.9
对照组 28.5±9.6 13.5±2.3
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能够对C-反应蛋白改善明显。
治疗组与对照组MTR比较,结果见表4。
表4治疗组与对照组MTR比较
表4可知,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显著改善鼻黏液纤毛传输速率。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5。
表5两组疗效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总有效率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西药治疗,而在复发率方面又显著低于对照组,证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急性鼻窦炎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
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构成;
所述内服药物的原料药仅由佩兰、当归、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苍耳子、金银花、鸡血藤、瞿麦、人参叶、黄芪、黄连、龙胆、枸杞子、葛根、牛蒡子、夏枯草、青葙子、山麦冬、石斛、水飞蓟、黄精、刺五加和甘草构成;
所述外用药物的原料药仅由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苍耳子、紫苏叶、薄荷、麻黄、海金沙、川芎、禹州漏芦、牛膝、王不留行、四季青、柴胡、水牛角、白蔹、黄连、预知子、陈皮、麝香、甘草构成;
所述内服药物中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佩兰13重量份~23重量份、当归36重量份~46重量份、辛夷51重量份~61重量份、细辛42重量份~52重量份、荜茇21重量份~31重量份、鹅不食草33重量份~43重量份、苍耳子37重量份~47重量份、金银花53重量份~63重量份、鸡血藤24重量份~34重量份、瞿麦30重量份~40重量份、人参叶32重量份~42重量份、黄芪39重量份~49重量份、黄连82重量份~92重量份、龙胆39重量份~49重量份、枸杞子30重量份~40重量份、葛根27重量份~37重量份、牛蒡子29重量份~39重量份、夏枯草54重量份~64重量份、青葙子33重量份~43重量份、山麦冬22重量份~32重量份、石斛36重量份~46重量份、水飞蓟34重量份~44重量份、黄精26重量份~36重量份、刺五加29重量份~39重量份和甘草25重量份~35重量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辛夷43重量份~53重量份、细辛30重量份~40重量份、荜茇21重量份~31重量份、鹅不食草26重量份~36重量份、苍耳子32重量份~42重量份、紫苏叶35重量份~45重量份、薄荷26重量份~36重量份、麻黄33重量份~43重量份、海金沙19重量份~29重量份、川芎31重量份~41重量份、禹州漏芦39重量份~49重量份、牛膝40重量份~50重量份、王不留行28重量份~38重量份、四季青37重量份~47重量份、柴胡33重量份~43重量份、水牛角22重量份~32重量份、白蔹47重量份~57重量份、黄连70重量份~80重量份、预知子21重量份~31重量份、陈皮22重量份~32重量份、麝香19重量份~29重量份、甘草24重量份~34重量份。
2.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散剂、口服液、糖浆剂、颗粒剂、片剂,外用药物的剂型为滴鼻液、鼻喷剂。
3.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散剂时,其具体为,
第一步,将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和苍耳子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7~9倍的蒸馏水浸渍1h~2h,倒入挥发油提取器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6h,获得挥发油提取液,剩下的水提液过滤,残渣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4~6倍的蒸馏水,煎煮1~1.5h,煎煮液过滤,与前面获得的过滤后的水提液合并,获得第一过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50℃~160℃,出风温度为70℃~80℃,喷雾干燥3~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0目~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一微粉,挥发油提取液冷却用乙酸乙酯萃取1~3次,蒸馏除去乙酸乙酯获得挥发油;
第二步,将黄连、夏枯草、青葙子、水飞蓟、金银花、龙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再次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将提取液合并,获得第二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50℃~160℃,出风温度为70℃~80℃,喷雾干燥3~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0目~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二微粉;
第三步,将余下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置于提取锅内,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7~9倍的蒸馏水,先浸泡30min~1h,再煎煮2h~3h,获得的煎煮液过滤,获得滤液,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5~7倍的蒸馏水,再煎煮1h~1.5h,获得的煎煮液再次过滤,获得滤液,将滤液合并,获得第三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干膏再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进风温度为150℃~160℃,出风温度为70℃~80℃,喷雾干燥3~4小时,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0目~150目的粉末,过筛,获得第三微粉;
第四步,将第一步获得的挥发油用醇浓度为40%~60%的乙醇溶液溶解完全,将β-环糊精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蒸馏水,混合,加入前面用乙醇溶解的挥发油,研磨成糊状物,真空干燥,再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0目~150目的粉末,获得挥发油包合物,挥发油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4~1:5;
第五步,将第一微粉至第三微粉以及挥发油包合物混合,获得散剂。
4.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滴鼻液时,具体为,
第一步,将各原料药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7~9倍的蒸馏水浸渍1h~2h,倒入挥发油提取器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6小时,获得挥发油提取液,剩下的水提液过滤,残渣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4~6倍的蒸馏水,煎煮1~1.5h,煎煮液过滤,与前面获得的过滤后的水提液合并,获得第一过滤液,挥发油提取液冷却用乙酸乙酯萃取1~3次,蒸馏除去乙酸乙酯获得挥发油;
第二步,在第一滤液中加入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至乙醇体积含量占总溶液体积为40%~50%(V/V),再加入前面获得的挥发油,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0~7.5,进行静置醇沉,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尼泊金乙酯,浓缩或添加部分蒸馏水,至生药浓度为1g/ml~2g/ml,搅拌,静置,过滤,滤液分装入瓶,消毒灭菌,每瓶10ml,所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质量之和的0.01至0.02倍,所述尼泊金乙酯的质量是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质量之和的0.01至0.02倍。
CN201210593859.9A 2012-12-29 2012-12-29 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120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3859.9A CN103120760B (zh) 2012-12-29 2012-12-29 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3859.9A CN103120760B (zh) 2012-12-29 2012-12-29 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0760A CN103120760A (zh) 2013-05-29
CN103120760B true CN103120760B (zh) 2014-09-10

Family

ID=48452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93859.9A Active CN103120760B (zh) 2012-12-29 2012-12-29 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207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5767B (zh) * 2013-11-25 2016-04-20 苏建忠 治疗鼻窦炎的内服外用组合性中药制剂
CN103920049A (zh) * 2014-04-28 2014-07-16 朱新华 一种快速治疗鼻窦炎的制剂
CN104997915A (zh) * 2015-07-22 2015-10-28 陈�峰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8694A (zh) * 2015-09-30 2015-12-23 吴淑芬 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组合物
CN116570080A (zh) * 2023-05-04 2023-08-11 北京医令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芳香抗病毒功能的中药药包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8383A (zh) * 2007-04-04 2007-09-05 李怀臣 一种内服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1468139A (zh) * 2007-12-25 2009-07-01 李亮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0760A (zh) 2013-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5026B (zh) 一种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694B (zh)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0529A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20760B (zh) 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3941A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07011B (zh) 一种治疗胆囊炎术后并发症的中药药物
CN104474104A (zh) 一种防治鸡传染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2696A (zh) 治疗肝郁脾虚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
CN104784549A (zh) 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内服中药
CN105343490A (zh) 一种治疗痔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718A (zh) 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8040B (zh) 用于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8041B (zh) 用于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0817A (zh) 用于治疗狗鼻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1578A (zh) 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
CN103028046B (zh) 用于治疗萎缩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07076B (zh) 一种治疗尿毒症的中药药物
CN103041172B (zh) 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0902A (zh) 一种治疗卵巢肿瘤的中药制剂
CN104257871B (zh) 用于治疗湿热毒蕴型急性网状淋巴管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8054A (zh) 治疗脾肾阳虚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
CN104474253A (zh) 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5055896A (zh) 用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药物
CN103800886A (zh) 用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药物制剂
CN104887933A (zh) 用于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药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ang Anshi

Inventor after: Wang Xiujuan

Inventor after: Liu Chunhua

Inventor after: Wang Rongrong

Inventor before: The inventor has waived the right to be mentione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REQUEST NOT TO RELEASE THE NAME TO: JIANG ANSHI WANG XIUJUAN LIU CHUNHUA WANG RONGRO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0

Address after: 401147 Chongqing city Yubei District Longxi street new irrigation Road No. 18 building 11 24-11 City Ambassador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view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City Road No. 19 east red room unit 7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engbo Instrument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07

Address after: 650000 Room 501, Unit 1, Building 162 Yongan Road, Taihe Street Office, Guandu District,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ng Ruihao

Address before: 401147 Guobin City, No. 18 Xinji Avenue, Longxi Street,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City, 11 blocks, 24-11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view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8

Address after: B1406, Nanshan Software Park, No. 10128, Shennan Avenue, Liancheng community, Nantou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engshant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650000 Room 501, Unit 1, Building 162 Yongan Road, Taihe Street Office, Guandu District,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Ruiha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