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5454A - 触摸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摸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5454A
CN104685454A CN201380050252.9A CN201380050252A CN104685454A CN 104685454 A CN104685454 A CN 104685454A CN 201380050252 A CN201380050252 A CN 201380050252A CN 104685454 A CN104685454 A CN 104685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nel
distribution
floating electrode
substrat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02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5454B (zh
Inventor
木田和寿
林省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85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5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4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03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5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PCs]
    • H05K2201/052Branch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654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covering at least two types of conductors provided for in H05K2201/09218 - H05K2201/095
    • H05K2201/09781Dummy conductors, i.e. not used for normal transport of current; Dummy electrodes of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28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获得即使是一部分配线彼此的间隔大的结构,也能够利用差动方式有效地除去配线的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结构。触摸面板(2)包括:触摸面板基板(22);在触摸面板基板(22)上形成的多个Y方向电极(23);与多个Y方向电极(23)电连接的多个配线(24、34);和浮置电极(61),其配置于从所述至少一个配线和所述其他配线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使得能够将多个配线(24、34)中的至少一个配线所产生的噪声传递到与该配线相邻的其他配线。

Description

触摸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检测操作面上的触摸位置的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能够检测笔或手指等在操作面上触摸的位置即触摸位置的触摸面板。这样的触摸面板,例如日本特开2012-123850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具有在不同方向延伸的2种电极,一种电极以跨越另一种电极的方式设置。即,一种电极具有跨越另一种电极的第一部分。
此外,在上述日本特开2012-123850号公报中,公开了与一种电极的第一部分在同一层形成的屏蔽用的导电膜。该导电膜以在俯视时覆盖上述2种电极的方式形成。通过将这样的导电膜与例如基准电位的配线电连接,对该导电膜输入规定的信号,能够利用与触摸面板重叠配置的液晶显示面板来降低该触摸面板所产生的噪声。
发明内容
但是,在触摸面板上,在触摸电极的外侧,设置有与该触摸电极电连接的引出配线。该引出配线,在如上述的日本特开2012-123850号公报的结构那样具有在不同方向延伸的2种电极的情况下,由于与各电极连接,因此配线数变多。一般而言,由于触摸面板经连接配线与外部的控制基板等连接,所以引出配线被聚集于触摸面板的基板上的一处。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在引出配线聚集的部分需要用于配置所有的引出配线的地方,因此在触摸面板中在电极的周围形成的边框区域变大。因此,相应地,触摸面板的尺寸变大。
对此,考虑在触摸面板的基板上将引出配线分开聚集于多处的结构。如果这样,则在基板上引出配线聚集的部分为了配置该引出配线所需的地方变小,因此能够减小触摸面板的边框区域。但是,在这样地将引出配线的聚集部分分开为多处的情况下,一部分的引出配线彼此的间隔变大。
存在由于外部的影响,从触摸面板输出的信号中包含噪声的情况。作为除去这样的噪声的方法,例如考虑:通过求取相邻的引出配线的信号之差,来除去引出配线的信号中包含的噪声。在采用这样的差动方式的噪声除去方法的情况下,为了使引出配线产生的噪声的电平均匀,需要使引出配线与相邻的引出配线的间隔一定(固定)。但是,如上所述,当引出配线的间隔部分变大时,在该部分,利用上述的差动方式不能充分地除去噪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即使是在触摸面板中一部分的配线彼此的间隔大的结构,也能够利用差动方式有效地除去配线上传输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结构。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包括:基板;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多个电极;与上述多个电极电连接的多个配线;控制部,其求取从上述多个配线中的至少一个配线输出的信号与从上述多个配线中的与上述至少一个配线相邻的其他配线输出的信号之差;和浮置电极(浮动电极,floating electrode),其位于从上述至少一个配线和上述其他配线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并且与上述多个配线电独立(不与上述多个配线电连接),使得能够将上述至少一个配线中产生的噪声传递到上述其他配线。
利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时,即使一部分配线彼此的间隔大,也能够利用差动方式有效地除去配线上传输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全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触摸面板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触摸面板控制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是将FPC与Y方向触摸面板的连接部分的结构放大表示的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配线与浮置电极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6是将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中,触摸面板控制部、FPC以及Y方向触摸面板的连接部分的结构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触摸面板中,触摸面板控制部、FPC以及Y方向触摸面板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触摸面板中,触摸面板控制部、FPC以及Y方向触摸面板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将实施方式4的触摸面板中,FPC与Y方向触摸面板的连接部分的结构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触摸面板中的另外的结构的一例的图9相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包括:基板;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多个电极;与上述多个电极电连接的多个配线;控制部,其求取从上述多个配线中的至少一个配线输出的信号与从上述多个配线中的与上述至少一个配线相邻的其他配线输出的信号之差;和浮置电极,其位于从上述至少一个配线和上述其他配线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并且与上述多个配线电独立,使得能够将上述至少一个配线中产生的噪声传递到上述其他配线(第一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即使在与触摸面板的电极连接的多个配线彼此的间隔大的情况下,也能够经与配线相邻配置的浮置电极将噪声传递至相邻的配线。因此,能够使用相邻配线的输出信号之差来有效地除去这些配线传输的信号中包含的噪声。
此处,浮置电极是指,相对于配线电独立(不与配线电连接),并且未被输入任何信号的状态的电极。此外,规定距离的范围是指,能够在配线与浮置电极之间传递噪声的范围。
在上述第一结构中,触摸面板还包括将上述基板与上述控制部电连接的连接部。上述多个配线各自具有:设置于上述基板上,与上述多个电极电连接的基板侧配线;设置于上述连接部的连接配线;和设置于上述控制部的控制配线。所述基板侧配线、所述连接配线和所述控制配线电连接。所述浮置电极位于从上述基板侧配线、上述连接配线和上述控制配线中的至少一个配线以及上述多个配线中的与该至少一个配线相邻的其他配线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第二结构)。
由此,在形成有浮置电极的部分,能够将配线中产生的信号的噪声经浮置电极传递至相邻的配线。由此,能够利用差动方式除去噪声。
在上述第一或第二结构中,上述浮置电极形成为环状(第三结构)。由此,能够利用浮置电极更加可靠地在相邻的配线之间传递信号的噪声。
在上述第三结构中,上述浮置电极形成为跨越上述基板、上述连接部和上述控制部(第四结构)。由此,在基板、连接部和控制部,能够在相邻的配线间传递信号的噪声。由此,能够利用差动方式更加可靠地除去信号的噪声。
在上述第二结构中,上述浮置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基板侧配线、上述连接配线和上述控制配线中的至少一个配线以及上述多个配线中的与该至少一个配线相邻的其他配线,在上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第五结构)。
由此,与将配线和浮置电极形成在相同平面上的情况相比,在配线与浮置电极之间因电容耦合而形成的寄生电容变大。因此,能够经浮置电极更有效地将噪声传递至相邻的配线。
在上述第一结构中,优选所述浮置电极的宽度与所述至少一个配线和其他配线的宽度相同。
此外,在上述第一结构中,优选所述浮置电极和与该浮置电极相邻的所述至少一个配线的最小间隔,与所述浮置电极和与该浮置电极相邻的所述其他配线的最小间隔相同。
通过这些结构,能够使从产生噪声的配线至浮置电极的噪声的传递特性与从该浮置电极至相邻的配线的噪声的传递特性相同。
在上述第二结构中,优选所述连接配线在与所述基板的连接部分被分为至少2个配线组,所述浮置电极从配线组的分支位置分别沿着各配线组设置。
这样,通过从连接配线的配线组的分支位置沿着各配线组设置浮置电极,能够将一个配线组中产生的信号的噪声经浮置电极传递至其他配线组。由此,即使在相邻的连接配线由于属于不同的配线组而分离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在一方的连接配线中产生的信号的噪声经浮置电极传递至另一方的连接配线。
以下,参照附图,对触摸面板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各个附图中的构成部件的尺寸,并未忠实地表示实际的构成部件的尺寸以及各个构成部件的尺寸比例等。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2的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如该图1所示,在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能够检测触摸位置的触摸面板2的面板主体2a与能够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3重叠。另外,在图1中,附图标记4表示配置在触摸面板2的与液晶面板3相反一侧(操作面侧,视认侧)的盖玻璃。此外,附图标记5表示构成触摸面板2的一部分,对面板主体2a的驱动进行控制的触摸面板控制部(控制部)。在图1中,对于层叠在液晶面板3上的背光源等省略图示。
液晶面板3,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包括:呈矩阵状排列有大量的像素的有源矩阵基板;与该有源矩阵基板相对配置的对置基板;和配置在有源矩阵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面板3的结构,由于与现有技术的液晶面板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触摸面板2的面板主体2a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层叠的2个面板。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面板主体2a具有:具有多个在X方向上延伸的X方向电极13的X方向触摸面板11;和具有多个在Y方向上延伸的Y方向电极23的Y方向触摸面板21。如图1所示,这些面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X方向触摸面板11和Y方向触摸面板21的顺序从下起在厚度方向上层叠。
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2中,通过在厚度方向上层叠X方向触摸面板11和Y方向触摸面板12,如图2所示,X方向电极13和Y方向电极23交叉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X方向电极12施加规定的电压。由此,当操作者的手指等接触触摸面板2的面板主体2a时,在其接触位置,X方向电极13与Y方向电极23之间的静电电容发生变化。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通过将该静电电容的变化作为Y方向电极23的信号输出至触摸面板控制部5,能够利用该触摸面板控制部5检测触摸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厚度方向层叠2个面板而构成触摸面板2的面板主体2a,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一方式,也可以形成为在1个面板内在厚度方向上重叠X方向电极的层和Y方向电极的层。
如图2所示,X方向触摸面板11包括:树脂制的触摸面板基板12;和在该触摸面板基板12上以在X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大致长方形状的X方向电极13(在图2中以虚线表示)。触摸面板基板12是在X方向长的大致长方形形状。X方向电极13在触摸面板基板12上在Y方向平行地排列设置有多个。即,X方向电极13以沿触摸面板基板1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
此外,X方向触摸面板11具有设置在触摸面板基板12上,与X方向电极13电连接的多个引出配线14(配线)。这些引出配线14的一个端部与X方向电极13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连接。此外,引出配线14以另一个端部聚集于触摸面板基板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一处的方式,形成在触摸面板基板12上。
在触摸面板基板12上形成的引出配线14的另一个端部,即,在触摸面板基板12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如图1所示,连接有挠性印制基板31(以下,简称为“FPC”)。在FPC31中,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在树脂制的挠性基板上与引出配线14对应地形成有多个配线。FPC31也与后述的触摸面板控制部5电连接。
如图2所示,Y方向触摸面板21包括:树脂制的触摸面板基板22(基板);和在该触摸面板基板22上以在Y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大致长方形状的Y方向电极23。触摸面板基板22与X方向触摸面板11的触摸面板基板12同样地为在X方向长的大致长方形形状。Y方向电极23在触摸面板基板22上在X方向平行地排列设置有多个。即,Y方向电极23以朝向触摸面板基板22的一侧的长边延伸的方式设置。
此外,Y方向触摸面板21具有设置在触摸面板基板22上,与Y方向电极23电连接的多个引出配线24(基板侧配线,配线)。这些引出配线24的一个端部与Y方向电极23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连接。引出配线24以另一个端部聚集于触摸面板基板22的一个长边侧的端部的两处的方式,形成在触摸面板基板22上。
这样,通过将与触摸面板基板22的Y方向电极23连接的引出配线24的另一个端部分2处聚集,与聚集于1处的情况相比,配置引出配线24所需的地方变小。即,当要将多个引出配线24聚集于1处时,需要将多个引出配线24与触摸面板基板22的一个长边侧平行地配置,因此触摸面板基板22的短边的长度变大。如果这样,则在触摸面板基板22中,未配置Y方向电极23的区域(边框区域)变大,因此基板整体的尺寸变大。
对此,如上所述,通过将引出配线24分2处聚集,与聚集于1处的情况相比,与触摸面板基板22的一个长边侧平行地排列的引出配线24的数量变少。由此,能够减小触摸面板基板22的短边的长度,实现Y方向触摸面板21整体的小型化。但是,由于这样将引出配线24分开配置于2处,如图2所示,一部分的引出配线24a、24b的间隔变大。当引出配线24a、24b的间隔变大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偏差变大。关于这一点在后面说明。
在触摸面板基板22上形成的引出配线24的另一个端部,即,在触摸面板基板22的一个长边侧,如图1所示,连接有FPC32。FPC32具有:树脂制的挠性基板33;和与引出配线24对应地形成在该挠性基板33上的多个连接配线34。如图4所示,FPC32的一个端部形成为两股状,以分别与分2处聚集于触摸面板基板22上的引出配线24的另一个端部电连接。即,一个端部形成为两股状的FPC32中,多个连接配线34分为2个配线组35、36配置。此外,FPC32的另一个端部与后述的触摸面板控制部5电连接。另外,在FPC32中,与触摸面板控制部5连接的另一个端部,不被分为两股,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带状。
根据以上的结构,FPC32的形成为两股状的一个端部中,在另一个端部相邻的2个连接配线34a、34b大幅分离地配置(参照图4)。关于触摸面板基板22上的引出配线24和FPC32的结构,在后面详细说明。
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在触摸面板控制部5分别电连接有FPC31、32。即,触摸面板2的X方向触摸面板11和Y方向触摸面板21分别与触摸面板控制部5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引出配线24和连接配线34构成电连接的配线6。
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控制部5对X方向触摸面板11施加规定的电压,另一方面,对来自Y方向触摸面板21的输出信号进行检测。即,触摸面板控制部5检测操作者的手指等触摸触摸面板2的面板主体2a时的X方向电极13与Y方向电极23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作为Y方向触摸面板21的输出信号。由此,触摸面板控制部5能够基于Y方向触摸面板21的输出信号来检测面板主体2a上的触摸位置。
此外,触摸面板控制部5为了除去从Y方向触摸面板21输出的信号中包含的噪声,进行差动方式的噪声除去。所谓差动方式的噪声除去是指,通过求取从一个电极输出的信号与从另一个电极输出的信号之差来除去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方法。触摸面板控制部5通过求取相邻的Y方向电极23的输出信号之差来除去该输出信号中包含的噪声。
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触摸面板控制部5包括:求取从Y方向触摸面板21的相邻的Y方向电极23输出的信号之差的减法运算部51;和基于该减法运算部51的计算结果检测触摸位置的位置检测部52。
减法运算部51将从相邻的Y方向电极23输出的信号彼此相减,求取两者之差。由此,能够除去Y方向电极23所包含的噪声,并且能够求取触摸位置处的静电电容的增加量,作为Y方向电极23彼此之差。
位置检测部52基于由减法运算部51求得的差,将该差急剧变大的位置检测为触摸位置。此外,位置检测部52当检测出触摸位置时,将该触摸位置作为位置信号(检测信号)输出。
(触摸面板基板与FPC的连接结构)
上述那样的差动方式的噪声除去,在求取信号之差的2个配线上传输的信号包含相同电平的噪声的情况下有效。在2个配线上传输的信号中没有包含相同电平的噪声的情况下,即使求取信号之差,也存在不能有效地除去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可能性。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与Y方向电极23连接的引出配线24被分2处聚集,因此引出配线24的一部分以大幅分离的状态配置。即,如图2所示,相邻的与Y方向电极23连接的引出配线24a、24b中一方的引出配线24a被聚集于一侧,相邻的引出配线24b被聚集于另一侧,在此情况下,这些引出配线24a、24b的间隔变大。
在相邻的引出配线24的间隔小的情况下,即使在其部分产生噪声,也由于相互传递信号的噪声,在2个配线上传输的信号中包含相同程度的噪声。但是,如上所述,当引出配线24a、24b彼此的间隔变大时,在这些引出配线24a、24b彼此之间难以传递噪声。如果这样,则由于相邻的引出配线24a、24b的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偏差变大,因此不能利用上述的差动方式有效地除去噪声。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FPC32与连接于Y方向电极23的引出配线24连接的部分,设置有环形的浮置电极61。该浮置电极61相对于引出配线24电独立(不与引出配线24电连接),并且也相对于FPC32的连接配线34电独立(不与FPC32的连接配线34电连接)。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浮置电极61,未被施加电压,也不接地。
浮置电极61包括:在FPC32的挠性基板33上形成的FPC浮置电极62;和在Y方向触摸面板21的触摸面板基板22上形成的面板浮置电极63。FPC浮置电极62,在挠性基板33的分为两股状的部分,以沿着分支的基板的方式设置在该挠性基板33的宽度方向内侧。即,FPC浮置电极62设置在从连接配线34a、34b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面板浮置电极63在引出配线24a、24b之间,且位于从该引出配线24a、24b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并且,在FPC32与Y方向触摸面板21连接的状态下设置成与FPC浮置电极62电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FPC32与Y方向触摸面板21连接的状态下,浮置电极61形成为大致五角形状。
此处,所述规定距离的范围是指,能够在配线与浮置电极之间传递噪声的范围。具体而言,上述规定距离优选为比配线(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配线34a、34b,引出配线24a、24b)彼此的间隔(pitch,间距)的2倍小的距离,更加优选与该间隔相同的距离。
通过设置这样的浮置电极61,能够将在引出配线24a、24b中的一方的配线产生的噪声经浮置电极61传递至另一方的配线。即,如图5中虚线箭形符号所示,在一方的配线(引出配线24a)产生的噪声,由于电感应作用,传递至浮置电极61。如上所述,由于浮置电极61为相对于其他配线(引出配线24a、24b)电独立的状态,因此通过电感应作用,将噪声传递至位于从浮置电极61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的上述另一方的配线(引出配线24b)。
因此,能够经浮置电极61,使在分离配置的引出配线24a、24b上传输的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为相同电平。因此,能够利用如上所述的差动方式有效地除去信号的噪声。
此外,通过设置上述那样的浮置电极61,在FPC32的连接配线34a、34b中的一方的配线产生的噪声,也能够与引出配线24a、24b同样地经浮置电极61传递至另一方的配线。因此,能够利用如上所述的差动方式有效地除去FPC32中产生的噪声。
浮置电极61的宽度遍及整周大致均匀。此外,浮置电极61具有与引出配线24a、24b的线宽度同等的宽度。并且,图4中,在浮置电极61的FPC浮置电极62中,从FPC32的分支部分至连接配线34a、34b成为大致平行的部分为止的长度(图中的倾斜部分的长度)左右相等。此外,浮置电极61与引出配线24a、24b和连接配线34a、34b各自的最短距离相等。
根据以上的结构,以上述分支部分为中心,在浮置电极61的左右,信号的噪声的传递特性相同。因此,能够利用浮置电极61使引出配线24a、24b之间和连接配线34a、34b之间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电平更加相等。
另外,浮置电极61的宽度也可以部分地不同,从FPC32的分支部分至引出配线24a、24b的各自的长度也可以不同。此外,浮置电极61与引出配线24a、24b和连接配线34a、34b各自的最短距离也可以不同。
(实施方式1的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浮置电极61,其在分离配置在触摸面板基板22上的引出配线24a、24b之间,位于从这些配线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且相对于该引出配线24a、24b电独立。由此,能够经浮置电极61将在一方的引出配线产生的噪声传递至另一方的引出配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浮置电极61,以在分离配置的连接配线34a、34b之间,位于从这些配线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的方式,设置在FPC32的分开为两股状的一方的端部。由此,能够将在一方的连接配线产生的噪声经浮置电极61传递至另一方的连接配线。
而且,浮置电极61以跨越Y方向触摸面板21和FPC32的方式形成为环状。由此,能够将在Y方向触摸面板21上的引出配线24a、24b和FPC32的连接配线34a、34b中的任意方产生的信号的噪声经浮置电极61输出至其他配线。
因此,能够利用差动方式有效地除去信号中包含的噪声。
(实施方式2)
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100的概略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将触摸面板控制部103通过2个FPC101、102电连接至Y方向触摸面板21上的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仅对于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触摸面板控制部103包括:树脂制的控制基板131;形成在该控制基板131上的多个控制配线132(配线);和安装在该控制基板131上的控制部件133。控制部件133与多个控制配线132电连接。控制部件133作为控制触摸面板100的驱动的控制部发挥作用。控制控制配线132,与Y方向触摸面板21的引出配线24同样,以一个端部被分2处聚集的方式形成于控制基板131上。在触摸面板控制部103的控制基板131上形成的多个控制配线132,经2个FPC101、102,与在Y方向触摸面板21上形成的多个引出配线24电连接。
FPC101、102各自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形状。FPC101、102也与实施方式1的FPC32同样地包括:树脂制的挠性基板111、112;和在该挠性基板111、112上形成的多个连接配线113、114(配线)。连接配线113、114在大致长方形形状的挠性基板111、112上形成为直线形状。经连接配线113、114,将Y方向触摸面板21的引出配线24与触摸面板控制部103的控制配线132电连接。
如图6所示,FPC101、102以相互分离的状态配置。由此,FPC101的连接配线113a与FPC102的连接配线114a以分离的状态配置。因此,在一方的连接配线产生的噪声难以被传递至另一方的连接配线。因此,由于在相邻的配线中信号的噪声的电平不同,所以存在不能通过差动方式有效地除去信号的噪声的可能性。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跨越Y方向触摸面板21、FPC101、102和触摸面板控制部103地设置有大致长方形形状的浮置电极141。即,浮置电极141形成为环状。详细而言,浮置电极141包括:在触摸面板控制部103设置的控制部浮置电极142;在FPC101、102设置的FPC浮置电极143;和在Y方向触摸面板21设置的面板浮置电极144。
控制部浮置电极142,在控制基板131上,以在控制配线132a、132b之间且位于从该控制配线132a、132b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的方式设置。在经FPC101、102将触摸面板控制部103与Y方向触摸面板21连接的状态下,FPC浮置电极143以在连接配线113a、114a之间且位于从该连接配线113a、114a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的方式,设置于挠性基板111、112。面板浮置电极144以在引出配线24a、24b之间且位于从该引出配线24a、24b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的方式设置在触摸面板基板22上。另外,上述规定距离与实施方式1中的定义相同。
在经FPC101、102将触摸面板控制部103与Y方向触摸面板21连接的状态下,控制部浮置电极142、FPC浮置电极143和面板浮置电极144相互电连接地设置。通过将控制部浮置电极142、FPC浮置电极143和面板浮置电极144电连接,形成环状的浮置电极141。
由此,在Y方向触摸面板21、FPC101、102和触摸面板控制部103中,能够将在相邻的配线中的一方的配线产生的噪声经浮置电极141传递至另一方的配线。由此,在Y方向触摸面板21、FPC101、102和触摸面板控制部103中,能够在相邻的配线中使噪声的电平更加相同。由此,能够利用差动方式有效地除去信号的噪声。
(实施方式2的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中,经大致长方形形状的2个FPC101、102将Y方向触摸面板21与触摸面板控制部103电连接。而且,以跨越Y方向触摸面板21、FPC101、102和触摸面板控制部103,在相邻的配线之间且位于从这些配线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的方式,设置大致长方形形状的浮置电极141。
由此,在Y方向触摸面板21、FPC101、102和触摸面板控制部103中,能够使相邻的配线的信号的噪声相同。因此,能够利用差动读取方式有效地除去信号的噪声。
而且,通过跨越Y方向触摸面板21、FPC101、102和触摸面板控制部103地设置浮置电极141,即使在Y方向触摸面板21、FPC101、102和触摸面板控制部103中的任意者产生了噪声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浮置电极141使相邻的配线的噪声电平相等。因此,能够利用差动方式除去触摸面板100的配线上产生的噪声。
此外,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利用2个FPC101、102将Y方向触摸面板21与触摸面板控制部103连接,没有必要如实施方式1那样将FPC分支为两股状。由此,由于使用单纯的形状的FPC,所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实施方式3)
图7和图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触摸面板200的概略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于FPC202、203的连接配线224、234和触摸面板控制部201的控制配线213,分别在挠性基板221、222、231、232和控制基板211、212的厚度方向设置浮置电极204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2同样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仅对与实施方式1、2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2同样,Y方向触摸面板21与触摸面板控制部201经2个FPC202、203电连接。此外,在Y方向触摸面板21,与实施方式2同样,以在触摸面板基板22上位于引出配线24a、24b之间的方式形成有面板浮置电极144。
如图8所示,触摸面板控制部201,通过在厚度方向重叠2个控制基板211、212而形成。在2个控制基板211、212中位于上侧的控制基板211的上表面,形成有控制配线213(配线),并且安装有控制部件214(参照图7和图8)。
此外,在控制基板211,在FPC202、203连接的部分设置有浮置电极连接部215。浮置电极连接部215设置在由控制配线213包围的区域的内侧且设置在该控制配线213的附近。此外,浮置电极连接部215,经通孔(图8中以细虚线示意地表示)与2个控制基板211、212中位于下侧的控制基板212上设置的控制部浮置电极216电连接。即,浮置电极连接部215将FPC202、203与控制基板212电连接。
如图8所示,在2个控制基板211、212中位于下侧的控制基板212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部浮置电极216。在将2个控制基板211、21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该控制部浮置电极216设置于与在位于上侧的控制基板211设置的控制配线213重叠的位置(参照图7)。即,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部浮置电极216相对于控制配线213位于控制基板211、212的厚度方向上。如图7所示,控制部浮置电极216从控制基板211、212的厚度方向看时形成为大致C字状(参照图7中的粗的虚线)。
如图8所示,控制部浮置电极216具有经通孔与上述的浮置电极连接部215电连接的通孔连接部216a。在将2个控制基板211、212在厚度方向重叠的状态下,通孔连接部216a以一部分与浮置电极连接部215重叠的方式设置。
另外,控制基板212具有使控制配线213与控制部浮置电极216的距离为规定距离的范围内的厚度。该规定距离的范围与实施方式1、2同样,是指能够在配线与电极之间传递噪声的范围。
FPC202、203也与触摸面板控制部201同样,分别通过使2个挠性基板在厚度方向重叠而形成。FPC202、203除左右对称以外还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仅对FPC202进行说明。
FPC202通过将树脂制的2个挠性基板221、222在厚度方向上层叠而构成。在2个挠性基板221、222中位于上侧的挠性基板221的下表面设置有FPC浮置电极223。该FPC浮置电极223以在FPC202的长边方向(将Y方向触摸面板21与触摸面板控制部201连接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大致直线形状。
FPC浮置电极223具有经通孔与在2个挠性基板221、222中位于下侧的挠性基板222设置的后述的浮置电极连接部225电连接的通孔连接部223a。该通孔连接部223a分别设置在FPC202与Y方向触摸面板21和触摸面板控制部201连接的位置。
在2个挠性基板221、222中位于下侧的挠性基板222,在下表面设置有大致直线形状的连接配线224(配线)。在将2个挠性基板221、222在厚度方向重叠的状态下,连接配线224设置在与FPC浮置电极223重叠的位置。此外,在将FPC202连接至Y方向触摸面板21和触摸面板控制部201的状态下,连接配线224设置在与FPC202的控制配线213和Y方向触摸面板21的引出配线24接触的位置(参照图7)。
此外,如图8所示,在挠性基板222,在下表面设置有浮置电极连接部225。浮置电极连接部225分别设置在挠性基板222的上述长边方向的两端部。浮置电极连接部225分别经通孔与挠性基板221的通孔连接部223a电连接。在将FPC202连接至触摸面板控制部201的状态下,一方的浮置电极连接部225与该触摸面板控制部201的浮置电极连接部215接触。在将FPC202连接至Y方向触摸面板21的状态下,另一方的浮置电极连接部225与该Y方向触摸面板21的浮置电极144接触。
另外,挠性基板222具有使连接配线224与FPC浮置电极223的距离为规定距离的范围内的厚度。该规定距离的范围也与控制基板212的情况相同,是指能够在配线与电极之间传递噪声的范围。
如上所述,用FPC202连接Y方向触摸面板21与触摸面板控制部201,由此,用FPC202的连接配线224将Y方向触摸面板21的引出配线24与触摸面板控制部201的控制配线213电连接。此外,利用FPC202的浮置电极连接部225和FPC浮置电极223、触摸面板控制部201的浮置电极连接部215,将Y方向触摸面板21的浮置电极144与触摸面板控制部201的控制部浮置电极216电连接。
另外,在图7和图8中,附图标记231、232分别表示构成FPC203的2个挠性基板。此外,附图标记233表示FPC浮置电极,附图标记233a表示通孔连接部,附图标记235表示浮置电极连接部,附图标记234表示连接配线。
由控制部浮置电极216、浮置电极连接部215、FPC浮置电极223、233和面板浮置电极144构成浮置电极204。
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摸面板控制部201和FPC202、203为2层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Y方向触摸面板21也可以采用2层结构,也可以将浮置电极144相对于引出配线24配置在触摸面板基板22的厚度方向上。
(实施方式3的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触摸面板控制部201和FPC202、203中,相对于控制配线213和连接配线224,在控制基板211、212和挠性基板221、222、231、232的厚度方向上设置控制部浮置电极216和FPC浮置电极223、233。由此,在各个配线与浮置电极之间由于电容耦合而形成的寄生电容,大于将配线和浮置电极配置在平面上的情况下形成的寄生电容。即,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相对于配线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配置浮置电极的情况下,由于在配线与浮置电极之间形成的平板状的区域中产生电容耦合,因此在配线与浮置电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大于在平面上在配线与浮置电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在各个配线与浮置电极之间有效地传递信号的噪声。因此,能够在相邻的配线中使信号的噪声为更加相等的电平。
(实施方式4)
图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触摸面板300的概略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在FPC32与Y方向触摸面板21之间分断浮置电极301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仅对于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FPC32与Y方向触摸面板21的连接部分设置有浮置电极301。与实施方式1同样,该浮置电极301以位于Y方向触摸面板21的引出配线24a、24b之间和FPC32的连接配线34a、34b之间的方式,跨越FPC32和Y方向触摸面板21地设置。
详细而言,浮置电极301包括:设置在FPC32侧的FPC浮置电极302;和设置在Y方向触摸面板21侧的面板浮置电极303。FPC浮置电极302,以在从连接配线34a、34b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沿着该连接配线34a、34b的方式,设置在FPC32的挠性基板33上。即,FPC浮置电极302,在FPC32的分支为两股状的部分,沿着分支的挠性基板33设置在该挠性基板33的宽度方向内侧。
面板浮置电极303,以在引出配线24a、24b之间且位于从这些配线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的方式设置在触摸面板基板22上。由此,面板浮置电极303形成为大致C字状。
在该实施方式中,FPC浮置电极302不与面板浮置电极303电连接。即,FPC浮置电极302和面板浮置电极303各自电独立。
另外,FPC浮置电极和面板浮置电极,除了图9所示的结构以外,也可以采用图10所示的结构。即,在FPC32上,仅在分支为两股的部分,设置沿2个方向延伸的FPC浮置电极312,另一方面,在Y方向触摸面板21上,以延伸至触摸面板基板22的外周端的方式设置大致C字状的面板浮置电极313。利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FPC浮置电极312和面板浮置电极313的浮置电极311,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图9的结构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4的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中,浮置电极301具有分断为FPC32侧和Y方向触摸面板21侧的结构。由此,在FPC32和Y方向触摸面板21分别形成浮置电极,并且在将FPC32与Y方向触摸面板21连接时不需要形成电连接的环状的浮置电极。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具有浮置电极的触摸面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缩短FPC32的与Y方向触摸面板21的连接部分(在图9和图10中分支为两股的直线部分)的长度。由此,由于能够使FPC32小型化,因此能够相应地减少制造成本。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例示。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趣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改变并实施上述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以跨越FPC32和Y方向触摸面板21的方式,或者,以跨越触摸面板控制部103、210、FPC101、102、202、203和Y方向触摸面板21的方式,设置有浮置电极61、141、204、301、311。但是,也可以在触摸面板控制部、FPC和Y方向触摸面板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浮置电极。在设置有浮置电极的部分被输入噪声的情况下,通过浮置电极能够将噪声传递至相邻的配线,使噪声的电平同等。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在将Y方向触摸面板21的引出配线24聚集于2处的结构中,设置有浮置电极。但是,不限于此,如果是将求取输出信号之差的配线聚集于2处以上的结构,则也可以将浮置电极设置于任意结构。例如,在求取X方向触摸面板的引出配线的输出信号之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引出配线聚集于2处以上,并且对于这样的结构设置浮置电极。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触摸面板2的面板主体2a的X方向电极13和Y方向电极23各自为大致长方形形状。但是,X方向电极和Y方向电极也可以是菱形形状等其他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在触摸面板控制部103、210、FPC32、101、102、202、203、和Y方向触摸面板21,分别设置有连续的浮置电极61、141、204。但是,也可以在途中分断浮置电极,或者也可以将浮置电极形成为岛形状。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触摸面板,能够利用于具备与在基板上形成的多个电极连接的多个配线的触摸面板。

Claims (5)

1.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的多个电极;
与所述多个电极电连接的多个配线;
控制部,其求取从所述多个配线中的至少一个配线输出的信号与从所述多个配线中的与所述至少一个配线相邻的其他配线输出的信号之差;和
浮置电极,其位于从所述至少一个配线和所述其他配线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并且与所述多个配线电独立,使得能够将所述至少一个配线中产生的噪声传递到所述其他配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面板还包括将所述基板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多个配线各自具有: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与所述多个电极电连接的基板侧配线;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配线;和设置于所述控制部的控制配线,
所述基板侧配线、所述连接配线和所述控制配线电连接,
所述浮置电极位于从所述基板侧配线、所述连接配线和所述控制配线中的至少一个配线以及所述多个配线中的与该至少一个配线相邻的其他配线离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置电极形成为环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置电极形成为跨越所述基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控制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置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基板侧配线、所述连接配线和所述控制配线中的至少一个配线以及所述多个配线中的与该至少一个配线相邻的其他配线,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重叠。
CN201380050252.9A 2012-09-27 2013-05-17 触摸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854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4307 2012-09-27
JP2012214307 2012-09-27
PCT/JP2013/063812 WO2014050202A1 (ja) 2012-09-27 2013-05-17 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5454A true CN104685454A (zh) 2015-06-03
CN104685454B CN104685454B (zh) 2017-08-08

Family

ID=50387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025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85454B (zh) 2012-09-27 2013-05-17 触摸面板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690439B2 (zh)
EP (1) EP2891960A4 (zh)
JP (1) JP5819003B2 (zh)
KR (1) KR101613049B1 (zh)
CN (1) CN104685454B (zh)
SG (1) SG11201502396SA (zh)
WO (1) WO20140502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37801B (zh) * 2014-03-20 2016-06-11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雜訊抵銷功能的電容式觸控顯示裝置
WO2016112727A1 (zh) 2015-01-13 2016-07-2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摸屏和指纹识别实现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201126B (zh) * 2015-01-13 2019-08-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摸屏和指纹识别实现装置及终端设备
JP6541418B2 (ja) * 2015-05-13 2019-07-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1073958B2 (en) * 2016-01-29 2021-07-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ntenna device
US10725576B2 (en) * 2016-03-31 2020-07-28 Japan Display Inc. Detec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detection method
JP6903476B2 (ja) * 2017-04-20 2021-07-1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16540891A (zh) * 2017-08-01 2023-08-04 株式会社和冠 用于检测笔发送出的笔信号的传感器
CN108617075B (zh) * 2018-04-04 2020-07-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柔性电路板组件
JP7142755B1 (ja) * 2021-08-27 2022-09-27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センサパネ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7299A (zh) * 2009-06-29 2011-01-05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装置
JP2011053864A (ja) * 2009-09-01 2011-03-17 Seiko Epson Corp センシング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339189A (zh) * 2008-06-30 2012-02-0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触摸屏
US20120038573A1 (en) * 2010-08-13 2012-02-16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Touch Input Device and Scanning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7752A (ja) * 1993-05-28 1994-12-06 Pentel Kk 座標検出装置
JP3624596B2 (ja) * 1996-12-09 2005-03-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1102755A (ja) * 1999-09-29 2001-04-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多層配線基板
JP2001356708A (ja) * 2000-06-14 2001-12-26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表示パネルの電極構造及びその電極形成方法
TW200715176A (en) * 2005-10-07 2007-04-16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sensitivity of sensor of touch panel
JP2009098834A (ja) 2007-10-16 2009-05-0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889533B1 (ko) * 2008-03-13 2009-03-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295090B2 (ja) * 2009-12-18 2013-09-18 株式会社ワコム 指示体検出装置
JP5715393B2 (ja) 2010-12-06 2015-05-07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車載機器
JP4955116B1 (ja) * 2010-12-28 2012-06-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711570B2 (en) * 2011-06-21 2014-04-29 Apple Inc. Flexible circuit routing
JP5231668B2 (ja) 2012-03-29 2013-07-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静電容量結合方式のタッチパネ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9189A (zh) * 2008-06-30 2012-02-0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触摸屏
CN101937299A (zh) * 2009-06-29 2011-01-05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装置
JP2011053864A (ja) * 2009-09-01 2011-03-17 Seiko Epson Corp センシング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20038573A1 (en) * 2010-08-13 2012-02-16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Touch Input Device and Scanning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50202A1 (ja) 2014-04-03
SG11201502396SA (en) 2015-05-28
KR20150046299A (ko) 2015-04-29
CN104685454B (zh) 2017-08-08
EP2891960A1 (en) 2015-07-08
KR101613049B1 (ko) 2016-04-15
JP5819003B2 (ja) 2015-11-18
EP2891960A4 (en) 2015-09-02
JPWO2014050202A1 (ja) 2016-08-22
US9690439B2 (en) 2017-06-27
US20150242027A1 (en) 2015-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5454A (zh) 触摸面板
KR101224419B1 (ko) 터치패널센서
EP3229111B1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083344B2 (en) Touch sensor with integrated signal bus extensions
CN104571655B (zh) 触控显示装置
JP6042382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3765355A (zh) 柔性电路路由
CN105022537B (zh) 位置检测装置
US20150253897A1 (en) Bonding pad structure and touch panel
CN103576998A (zh) 电容式触摸屏及单层布线电极阵列
CN104063100B (zh) 静电电容式触摸板
CN101923419A (zh) 设置一维电极的自电容触摸屏及其坐标数据处理方法
TWI408584B (zh) 觸控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5765509B (zh) 透明导电性层叠体、触摸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6662942A (zh) 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KR101506512B1 (ko) 정전 용량성 터치 센서 패널
TWI447627B (zh) 觸控感測器
CN103235663A (zh) 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
CN103105990A (zh) 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及触控终端
CN103631418A (zh)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2214030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3631416A (zh)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246384A (zh) 触摸面板
CN203786712U (zh) 触控输入装置及其感应线圈
TW201514795A (zh) 觸控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