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7446B -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37446B
CN104637446B CN201510059758.7A CN201510059758A CN104637446B CN 104637446 B CN104637446 B CN 104637446B CN 201510059758 A CN201510059758 A CN 201510059758A CN 104637446 B CN104637446 B CN 1046374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pole
coupled
signal
sca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97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37446A (zh
Inventor
林兴武
张盛东
孟雪
冷传利
王翠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Priority to CN2015100597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37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37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7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37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7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在初始化阶段,第三晶体管导通,初始化第二晶体管各电极电位;在编程阶段,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和数据信号存储于存储电容,该阈值电压能够表征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在发光阶段,驱动晶体管根据存储电容两端的压差驱动产生驱动电流,并驱动发光元件发光。由于第二晶体管和驱动晶体管所处像素电路中的位置临近以及栅极电压一样,源极电压在发光是一致的,第二晶体管能够镜像驱动晶体管的初始时的阈值电压及其使用后阈值电压漂移情况,并在编程阶段通过存储电容存储该阈值电压,从而能够在发光阶段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不均匀或者阈值电压漂移的问题。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因具有高亮度、高发光效率、宽视角和低功耗等优点,近年来被人们广泛研究,并迅速应用到新一代的显示当中。OLED显示的驱动方式可以为无源矩阵驱动(Passive Matrix OLED,PMOLED)和有源矩阵驱动(Active Matrix OLED,AMOLED)两种。无源矩阵驱动虽然成本低廉,但是存在交叉串扰现象不能实现高分辨率的显示,且无源矩阵驱动电流大,降低了OLED的使用寿命。相比之下,有源矩阵驱动方式在每个像素上设置数目不同的晶体管作为电流源,避免了交叉串扰,所需的驱动电流较小,功耗较低,使OLED的寿命增加,可以实现高分辨的显示,同时,有源矩阵驱动更容易满足大面积和高灰度级显示的需要。
传统AMOLED的像素电路是简单的两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电路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不能补偿驱动晶体管T1和OLED阈值电压漂移或因TFT器件采用多晶材料制成而导致面板各处TFT器件的阈值电压不均匀性。当驱动晶体管T1阈值电压、OLED阈值电压发生漂移或在面板上各处的值不一致时,驱动电流IDS就会改变,并且面板上不同的像素因偏置电压的不同漂移情况也不一样,这样就会造成面板显示的不均匀性。
因此,就目前来说,为了解决TFT器件的VTH不均匀或者漂移带来的问题,不管AMOLED的像素电路采用的工艺是多晶硅(poly-Si)技术、非晶硅(a-Si)技术还是氧化物半导体技术,其在构成像素电路时都需要提供VTH补偿机制。目前提出的在像素点内进行补偿的方法主要分为电流型和电压型两种。电流型像素电路的补偿精度比较高,但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建立时间,特别是在小电流并且数据线上具有很大的寄生电容的情况下。这一点严重地限制了电流型像素电路在大面积、高分辨率显示器中的应用。电压型像素电路补偿精度没有电流型像素电路的高,且电路结构或/和驱动信号一般相对复杂,但驱动速度快。如何更好地感应驱动晶体管T1阈值电压的不均与性或者漂移并对其进行补偿,以减少阈值电压所造成的显示不均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以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不均匀性或者阈值电压漂移。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像素电路,用于布置在按第一方向排列的用于提供扫描信号的扫描线和按第二方向排列的用于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线之间,包括:驱动晶体管、发光元件、存储电容、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其中,
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耦合至发光元件的第二端;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耦合至第一电平端,发光元件的第一端用于耦合至第二电平端;存储电容的第一端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存储电容的第二端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耦合至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耦合至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耦合至数据线,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耦合至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像素电路矩阵,所述像素电路矩阵包括排列成n行m列矩阵的上述像素电路,所述n和m为大于0的整数;栅极驱动电路,用于产生扫描脉冲信号,并通过沿第一方向形成的各行扫描线向像素电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数据驱动电路,用于产生代表灰度信息的数据电压信号,并通过沿第二方向形成的各数据线向像素电路提供数据信号;控制器,用于向栅极驱动电路和数据驱动电路提供控制时序。
根据第三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像素电路驱动方法,像素电路的每一驱动周期包括初始化阶段、编程阶段和发光阶段,驱动方法包括:
在初始化阶段,第三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导通,初始化第二晶体管各电极电位;在编程阶段,第四晶体管导通,第四晶体管传输数据信号;第二晶体管根据其阈值电压和数据信号的电位调整其控制极电位并存储于存储电容,第二晶体管控制极电位包括数据信号和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信息,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能够表征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在发光阶段,驱动晶体管根据存储电容两端的压差驱动产生驱动电流,并驱动发光元件发光。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由于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二者所处像素电路中的位置临近,第二晶体管能够镜像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又由于二者各端所受应力情况相同,所以第二晶体管能够镜像驱动阈值电压的漂移情况。存储电容可以存储该阈值电压,从而能够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继而可以缓解因驱动晶体管阈值电压不均匀或者阈值电压漂移而造成的显示装置显示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像素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像素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像素电路的一种工作时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像素电路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像素电路的一种工作时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公开的一种像素电路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像素电路的一种工作时序图;
图8为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首先对一些术语进行说明:本申请中的晶体管可以是任何结构的晶体管,比如双极型晶体管(BJT)或者场效应晶体管(FET)。当晶体管为双极型晶体管时,其控制极是指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第一极可以为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或发射极,对应的第二极可以为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或集电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射极”和“集电极”可以依据信号流向而互换;当晶体管为场效应晶体管时,其控制极是指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极可以为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或源极,对应的第二极可以为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源极”和“漏极”可以依据信号流向而互换。显示器中的晶体管通常为一种场效应晶体管:薄膜晶体管(TFT)。下面以晶体管为场效应晶体管为例对本申请做详细的说明,在其它实施例中晶体管也可以是双极型晶体管。
发光元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它发光元件。发光元件的第一端可以是阴极或阳极,相应地,则发光元件的第二端为阳极或阴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电流应从发光元件的阳极流向阴极,因此,基于电流的流向,可以确定发光元件的阳极和阴极。
交叠是指两路信号至少在某一相同时刻都处于有效电平状态,因此,不交叠为两路信号没有共同处于有效电平状态的时刻。
有效电平可以是高电平,也可以是低电平,在本实施例中,在不作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有效电平为高电平。
第一电平端和第二电平端是为像素电路工作所提供的电源两端。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电平端可以为高电平端VDD,第二电平端为低电平端VSS或地线,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作适应性地置换。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像素电路而言,第一电平端(例如高电平端VDD)和第二电平端(例如低电平端VSS)并非本申请像素电路的一部分,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特别引入第一电平端和第二电平端予以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描述方便,也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文件中引入第一节点A、第二节点B和第三节点C对电路结构相关部分进行标识,不能认定为电路中额外引入的端子。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2,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像素电路结构图,该像素电路用于布置在按第一方向排列的用于提供扫描信号的扫描线和按第二方向排列的用于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线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平端为低电平端VSS或地线,第二电平端为高电平端VDD,该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1、发光元件OLED、存储电容Cs、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其中,
驱动晶体管T1的控制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如图2所示,耦合节点为第一节点A;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耦合至发光元件OLED的第二端;发光元件OLED的第一端用于耦合至高电平端VDD,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用于耦合至低电平端VSS。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OLED的第一端为阳极,第二端为阴极。
存储电容Cs的第一端耦合至驱动晶体管T1的控制极,存储电容Cs的第二端耦合至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
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耦合至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如图2所示,耦合节点为第三节点C;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耦合至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如图2所示,耦合节点为第二节点B。
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耦合至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
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用于耦合至数据线,,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耦合至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
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
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耦合至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
在本实施例中,各晶体管优选为N沟道薄膜晶体管,各晶体管导通的有效电平为高电平。
在具体实施例中,数据线用于提供数据信号VDATA。扫描线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三扫描线和第四扫描线。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三扫描线和第四扫描线分别传输第一信号Pre、发光控制信号EM、扫描信号Scan和初始化信号Ini。请参考图2,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第一扫描线,用于输入第一信号Pre;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第二扫描线,用于输入发光控制信号EM;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第三扫描线,用于输入扫描信号Scan;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第四扫描线,用于输入初始化信号Ini。第一扫描线所传输的信号与第二扫描线所传输的信号反相,即第一信号Pre和发光控制信号EM反相;第三扫描线所传输的信号和第四扫描线所传输的信号反相,即扫描信号Scan和初始化信号Ini反相。
本实施例中,第三扫描线所传输信号的有效电平的到来时间滞后于第一扫描线所传输信号的有效电平的到来时间,即初始化信号Ini的有效电平、扫描信号Scan的有效电平和发光控制信号EM的有效电平依次到来。
本实施例的像素电路驱动过程分为初始化阶段、编程阶段和发光阶段,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信号时序,结合图2和图3具体描述本实施例的驱动过程。本实施例中,有效电平为高电平。
在初始化阶段:高电平端VDD提供高电平VH,第一信号Pre和初始化信号Ini为高电平,扫描信号Scan和发光控制信号EM为低电平。此时,第三晶体管T3和第五晶体管T5处于导通状态,第四晶体管T4和第六晶体管T6处于截止状态。导通的第五晶体管T5将第二晶体管T2连接成二极管形式,连通第一节点A和第三节点C,连通的第一节点A和第三节点C通过导通的第三晶体管T3被高电平端VDD充电至VH-VOLED,其中,VOLED为发光元件OLED两端压降。完成了各节点电位的初始化,即完成了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第一极和第二极的电位的初始化。
在编程阶段:第一信号Pre继续维持高电平,发光控制信号EM继续维持低电平,扫描信号Scan变为高电平,初始化信号Ini变为低电平。此时,第三晶体管T3和第六晶体管T6处于截止状态,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处于导通状态。第二晶体管T2通过第五晶体管T5连接成二极管形式;数据信号VDATA通过导通的第四晶体管T4写入到第二节点B,使得第二节点B的电压变为VDATA,与此同时,二极管连接形式的第二晶体管T2尚处于导通状态,其根据自身的阈值电压以及第二节点B的电位来调整第二晶体管T2控制极(栅极)的电位(即第一节点A的电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晶体管T2控制极(栅极)通过向数据线放电来调整第一节点A的电位,即从导通的第二晶体管T2和第四晶体管T4进行放电,第一节点A的电位慢慢降低,直到该节点的电位降低到VDATA+VTH2时,第二晶体管T2会进入截止状态,此时,第一节点A的电位维持在VDATA+VTH2,其中VTH2为第二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编程阶段结束后,第二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信息和数据信号VDATA就被存储在电容CS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编程阶段结束时,第三节点C的电位与第一节点A的电位大致相同。
在发光阶段:第一信号Pre和扫描信号Scan变为低电平,初始化信号Ini和发光控制信号EM变为高电平。此时,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被置于截止状态,第三晶体管T3和第六晶体管T6被置于导通状态,第二节点B通过导通的第六晶体管T6耦合至低电平端VSS,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和第二节点B的电位被置为零,流过发光元件OLED的电流为:
其中,IDS为流经发光元件OLED的电流,VGS_T1为驱动晶体管T1控制极和第一极之间的电位差,VTH1和VTH2分别表示驱动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μn、Cox、W、L分别为驱动晶体管T1的有效迁移率、单位面积栅电容、沟道宽度和沟道长度。由于驱动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在像素电路中的位置是临近的,并且,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差在发光时一样,优选地,还采用了相同的工艺,因此,可以认为两者的阈值电压是相等的,即VTH2=VTH1,于是,式(1-1)可化简为:
式(1-2)表明,流过发光元件OLED的电流与驱动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VTH无关,因为发光元件OLED放置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例如漏极)和高电平端VDD之间,所以流过发光元件OLED的电流与发光元件OLED的阈值电压也无关,从而可以很好的补偿因为阈值电压漂移造成的显示不均匀性。
本实施例的像素电路利用镜像管(第二晶体管T2)提取阈值电压,一方面通过设计像素电路结构使镜像管处于相同偏置条件下,从而更准确的实现阈值电压的等值替换;另一方面避免了驱动晶体管T1和发光元件OLED组成的发光支路上存在过多晶体管,影响驱动能力;再一方面,发光元件OLED放置于靠近高电平端VDD,所需的数据电压更小。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像素电路中存储电容CS的一端连接到驱动晶体管T1的控制极,另一端可以连接到低电平端VSS,也可连接到高电平端VDD,发光元件OLED可以放置于驱动晶体管的漏端,也可放置于源端,驱动过程也和本实施例的驱动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公开的像素电路中,各晶体管为P沟道薄膜晶体管,各晶体管导通的有效电平为低电平。请参考图4,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像素电路结构图。
驱动晶体管T1的控制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耦合节点为第一节点A;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耦合至发光元件OLED的第二端;发光元件OLED的第一端用于耦合至低电平端VSS,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用于耦合至高电平端VDD。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OLED的第一端为阴极,第二端为阳极。
存储电容Cs的第一端耦合至驱动晶体管T1的控制极,存储电容Cs的第二端耦合至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
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耦合至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耦合节点为第三节点C;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耦合至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耦合节点为第二节点B。
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耦合至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
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用于耦合至数据线,,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耦合至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
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
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耦合至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平端为高电平端VDD,第二电平端为低电平端VSS。像素电路驱动过程分为初始化阶段、编程阶段和发光阶段,请参考图5,为本实施例的信号时序,结合图4和图5具体描述本实施例的驱动过程。本实施例中,有效电平为低电平。
在初始化阶段:第一信号Pre和初始化信号Ini为低电平,扫描信号Scan和发光控制信号EM为高电平。此时,第三晶体管T3和第五晶体管T5处于导通状态,第四晶体管T4和第六晶体管T6处于截止状态。导通的第五晶体管T5将第二晶体管T2连接成二极管形式,连通第一节点A和第三节点C,连通的第一节点A和第三节点C通过导通的第三晶体管T3放电至VOLED,其中,VOLED为发光元件OLED两端压降。完成各节点电位的初始化,即完成了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第一极和第二极的电位的初始化。
在编程阶段:第一信号Pre继续维持低电平,发光控制信号EM继续维持高电平,扫描信号Scan变为低电平,初始化信号Ini变为高电平。此时,第三晶体管T3和第六晶体管T6处于截止状态,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处于导通状态。第二晶体管T2通过第五晶体管T5连接成二极管形式;数据信号VDATA通过导通的第四晶体管T4写入到第二节点B,使得第二节点B的电压变为VDATA,与此同时,二极管连接形式的第二晶体管T2尚处于导通状态,其根据第二节点B的电位来调整第二晶体管T2控制极(栅极)的电位(即第一节点A的电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晶体管T2控制极(栅极)通过自身的阈值电压和数据线提供的数据信号VDATA充电来调整第一节点A的电位,第一节点A的电位慢慢升高,直到该节点的电位升高到VDATA+VTH2时,第二晶体管T2会进入截止状态,此时,第一节点A的电位维持在VDATA+VTH2,其中VTH2为第二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编程阶段结束后,第二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信息和数据信号VDATA就被存储在电容CS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编程阶段结束时,第三节点C的电位与第一节点A的电位大致相同。
在发光阶段:第一信号Pre和扫描信号Scan变为高电平,初始化信号Ini和发光控制信号EM变为低电平。此时,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被置于截止状态,第三晶体管T3和第六晶体管T6被置于导通状态,第二节点B通过导通的第六晶体管T6耦合至高电平端VDD,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和第二节点B的电位被置为高电平VH,流过发光元件OLED的电流为:
其中,IDS为流经发光元件OLED的电流,VGS_T1为驱动晶体管T1控制极和第一极之间的电位差,VTH1和VTH2分别表示驱动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μn、Cox、W、L分别为驱动晶体管T1的有效迁移率、单位面积栅电容、沟道宽度和沟道长度。由于驱动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在像素电路中的位置是临近的,并且,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差在发光时一样,优选地,还采用了相同的工艺,因此,可以认为两者的阈值电压是相等的,即VTH2=VTH1,于是,式(2-1)可化简为:
式(2-2)表明,流过发光元件OLED的电流与驱动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VTH无关,因为发光元件OLED放置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和低电平端VSS之间,所以流过发光元件OLED的电流与发光元件OLED的阈值电压也无关,从而可以很好的补偿因为阈值电压漂移造成的显示不均匀性。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6,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像素电路结构图,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为P沟道薄膜晶体管,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均为N沟道薄膜晶体管。驱动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导通的有效电平为低电平;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导通的有效电平为高电平。
驱动晶体管T1的控制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耦合节点为第一节点A;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耦合至发光元件OLED的第二端;发光元件OLED的第一端用于耦合至高电平端VDD,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用于耦合至低电平端VSS。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OLED的第一端为阳极,第二端为阴极。
存储电容Cs的第一端耦合至驱动晶体管T1的控制极,存储电容Cs的第二端耦合至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
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耦合至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耦合节点为第三节点C;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耦合至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耦合节点为第二节点B。
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耦合至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
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用于耦合至数据线,,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耦合至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
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
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耦合至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平端为高电平端VDD,第一电平端为低电平端VSS
像素电路驱动过程分为初始化阶段、编程阶段和发光阶段,请参考图7,为本实施例的信号时序,该像素电路的驱动过程和实施例二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导通的有效电平为高电平。
在初始化阶段:第一信号Pre和初始化信号Ini为高电平,扫描信号Scan和发光控制信号EM为低电平。此时,第三晶体管T3和第五晶体管T5处于导通状态,第四晶体管T4和第六晶体管T6处于截止状态。导通的第五晶体管T5将第二晶体管T2连接成二极管形式,连通第一节点A和第三节点C,连通的第一节点A和第三节点C通过导通的第三晶体管T3放电至VOLED,其中,VOLED为发光元件OLED两端压降。完成各节点电位的初始化,即完成了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第一极和第二极的电位的初始化。
在编程阶段:第一信号Pre继续维持高电平,发光控制信号EM继续维持低电平,扫描信号Scan变为高电平,初始化信号Ini变为低电平。此时,第三晶体管T3和第六晶体管T6处于截止状态,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处于导通状态。第二晶体管T2通过第五晶体管T5连接成二极管形式;数据信号VDATA通过导通的第四晶体管T4写入到第二节点B,使得第二节点B的电压变为VDATA,与此同时,二极管连接形式的第二晶体管T2尚处于导通状态,其根据第二节点B的电位来调整第二晶体管T2控制极(栅极)的电位(即第一节点A的电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晶体管T2控制极(栅极)通过自身的阈值电压和数据线提供的数据信号VDATA充电来调整第一节点A的电位,第一节点A的电位慢慢升高,直到该节点的电位升高到VDATA+VTH2时,第二晶体管T2会进入截止状态,此时,第一节点A的电位维持在VDATA+VTH2,其中VTH2为第二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编程阶段结束后,第二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信息和数据信号VDATA就被存储在电容CS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编程阶段结束时,第三节点C的电位与第一节点A的电位大致相同。
在发光阶段:第一信号Pre和扫描信号Scan变为低电平,初始化信号Ini和发光控制信号EM变为高电平。此时,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被置于截止状态,第三晶体管T3和第六晶体管T6被置于导通状态,第二节点B通过导通的第六晶体管T6耦合至高电平端VDD,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和第二节点B的电位被置为高电平VH,流过发光元件OLED的电流为:
其中,IDS为流经发光元件OLED的电流,VGS_T1为驱动晶体管T1控制极和第一极之间的电位差,VTH1和VTH2分别表示驱动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μn、Cox、W、L分别为驱动晶体管T1的有效迁移率、单位面积栅电容、沟道宽度和沟道长度。由于驱动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在像素电路中的位置是临近的,并且,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差在发光时一样,优选地,还采用了相同的工艺,因此,可以认为两者的阈值电压是相等的,即VTH2=VTH1,于是,式(3-1)可化简为:
式(3-2)表明,流过发光元件OLED的电流与驱动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VTH无关,因为发光元件OLED放置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和低电平端VSS之间,所以流过发光元件OLED的电流与发光元件OLED的阈值电压也无关,从而可以很好的补偿因为阈值电压漂移造成的显示不均匀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请参考图8,为本实施例还公开的显示装置结构原理图,该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排列成n行m列矩阵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Pixel[1][1]……Pixel[n][m],其中,n和m为大于0的整数,Pixel[n][m]表征第n行m列的像素电路;与每个像素相连的第一方向(例如横向)的多条扫描线Gate[1]……Gate[n],其中,Gate[n]表示第n行像素电路对应的扫描线,用于向提供向本行像素电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例如扫描信号Scan、发光控制信号EM、初始化信号Ini和第一信号Pre;和第二方向(例如纵向)的多条数据线Data[1]……Data[m],其中,Data[m]表示第m列像素电路对应的数据线,用于提供各像素电路的数据信号VDATA。显示面板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电子纸显示面板等,而对应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显示器、电子纸显示器等。
栅极驱动电路200,用于产生扫描脉冲信号,并通过沿第一方向形成的各行扫描线Gate[1]……Gate[n]向像素电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栅极驱动电路200可以通过焊接与显示面板100相连或者集成于显示面板100内。
数据驱动电路300,数据驱动电路300的信号输出端耦合到显示面板100中与其对应的数据线Data[1]……Data[m]上,数据驱动电路300产生的数据电压信号VDATA通过数据线Data[1]……Data[m]传输到对应的像素单元内以实现图像灰度。数据驱动电路300可以通过焊接与显示面板100相连或者集成于显示面板100内。
控制器400,控制器400用于向栅极驱动电路和数据驱动电路提供控制时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有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Pre和发光控制信号EM以及扫描信号Scan和初始化信号Ini分别为两组反相信号,因此,可以通过栅极驱动电路的同一信号输出端提供一组中的两路信号,将该组中的另一路信号进行反相。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例中,虽然在发光阶段初始化信号Ini需要维持与初始化阶段同样的电平(例如高电平),在编程阶段的开始与结束时,初始化信号Ini发生跳变,但是,在发光阶段初期,初始化信号Ini的电平(高或低)对像素电路的发光影响不大,并且,像素电路的初始化时间很短,而初始化信号Ini和发光控制信号EM的电平存在类似的波形。因此,在有些实施例中,初始化信号Ini和发光控制信号EM也可以由同一信号源(如栅极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提供,此时需要增加延迟环节,例如,将栅极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信号用于提供发光控制信号EM,并同时对该输出信号增加适当的延迟环节,并将延迟后的信号用于提供初始化信号Ini。
需要说明的是,在有些实施例中,初始化信号Ini超前于扫描信号Scan,且该两路信号的有效电平不交叠,因此,本行像素电路的初始化信号Ini与上一行像素电路的扫描信号Scan由同一信号源提供,从而能够节省信号线。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8)

1.一种像素电路,用于布置在按第一方向排列的用于提供扫描信号的扫描线和按第二方向排列的用于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发光元件、存储电容、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
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耦合至发光元件的第二端;
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耦合至第一电平端,发光元件的第一端用于耦合至第二电平端;
存储电容的第一端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存储电容的第二端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耦合至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耦合至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
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
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耦合至数据线,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耦合至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
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耦合至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
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扫描线,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所述扫描线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三扫描线和第四扫描线;
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第一扫描线;
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第二扫描线;
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第三扫描线;
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耦合至第四扫描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第一扫描线所传输的信号与第二扫描线所传输的信号反相;
第三扫描线所传输的信号和第四扫描线所传输的信号反相;
第三扫描线所传输信号的有效电平的到来时间滞后于第一扫描线所传输信号的有效电平的到来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初始化阶段,第四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分别由各自扫描线控制在截止状态;第三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分别响应各自扫描线提供的有效电平导通,初始化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第一极和第二极的电位;
在编程阶段,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分别响应各自扫描线提供的有效电平导通,第三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分别由各自扫描线控制在截止状态;第二晶体管基于数据线的电位调整其控制极的电位,并将第二晶体管控制极的电位存储于存储电容,第二晶体管控制极的电位能够表征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和数据线所传输的数据信号;
在发光阶段,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分别由各自扫描线控制在截止状态;第三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响应其扫描线提供的有效电平导通,驱动晶体管根据存储电容两端的压差驱动产生驱动电流,并驱动发光元件发光。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各晶体管为薄膜晶体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有机发光元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驱动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为N沟道薄膜晶体管,各晶体管导通的有效电平为高电平;第一电平端为低电平端或地线,第二电平端为高电平端;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为阳极,发光元件的第二端为阴极;或者,
驱动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为P沟道薄膜晶体管,各晶体管导通的有效电平为低电平;第一电平端为高电平端,第二电平端为低电平端或地线;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为阴极,发光元件的第二端为阳极;或者,
驱动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为P沟道薄膜晶体管,导通的有效电平为低电平;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为N沟道薄膜晶体管,导通的有效电平为高电平;第一电平端为高电平端,第二电平端为低电平端或地线;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为阴极,发光元件的第二端为阳极。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素电路矩阵,所述像素电路矩阵包括排列成n行m列矩阵的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像素电路,所述n和m为大于0的整数;
栅极驱动电路,用于产生扫描脉冲信号,并通过沿第一方向形成的各行扫描线向像素电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
数据驱动电路,用于产生代表灰度信息的数据电压信号,并通过沿第二方向形成的各数据线向像素电路提供数据信号;
控制器,用于向栅极驱动电路和数据驱动电路提供控制时序。
8.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像素电路的像素电路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的每一驱动周期包括初始化阶段、编程阶段和发光阶段,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初始化阶段,第三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导通,初始化第二晶体管各电极电位;
在所述编程阶段,第四晶体管导通,第四晶体管传输数据信号;第二晶体管根据其阈值电压和数据信号的电位调整其控制极电位并存储于存储电容,第二晶体管控制极电位包括数据信号和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信息,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能够表征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在所述发光阶段,驱动晶体管根据存储电容两端的压差驱动产生驱动电流,并驱动发光元件发光。
CN201510059758.7A 2015-02-03 2015-02-03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104637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9758.7A CN104637446B (zh) 2015-02-03 2015-02-03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9758.7A CN104637446B (zh) 2015-02-03 2015-02-03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7446A CN104637446A (zh) 2015-05-20
CN104637446B true CN104637446B (zh) 2017-10-24

Family

ID=53216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9758.7A Active CN104637446B (zh) 2015-02-03 2015-02-03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374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7667B (zh) * 2016-09-26 2017-1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7886897B (zh) * 2017-11-29 2020-06-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8806607B (zh) * 2018-04-26 2020-04-28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像素装置以及显示设备
CN109767724A (zh) * 2019-03-11 2019-05-17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像素驱动方法
CN110926508B (zh) * 2019-11-28 2021-11-19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主动驱动式光电传感器、前端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11028767B (zh) 2019-12-06 2021-03-1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10930944B (zh) * 2019-12-13 2021-04-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5244609A (zh) * 2020-11-30 2022-10-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837654A (zh) * 2021-03-22 2021-05-2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70286B1 (ko) * 2000-12-29 2003-01-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압구동 유기발광소자의 픽셀회로
JP2004191752A (ja) * 2002-12-12 2004-07-08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497247B1 (ko) * 2003-04-01 2005-06-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표시 패널과 구동 방법
KR100560468B1 (ko) * 2003-09-16 2006-03-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화상 표시 장치와 그 표시 패널
TWI272570B (en) * 2005-12-08 2007-02-01 Chi Mei El Corp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pixel with voltage compensation technique thereof
CN102270425B (zh) * 2010-06-01 2013-07-03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设备
CN102280085B (zh) * 2010-06-10 2013-09-11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的方法以及发光显示器
CN102290027B (zh) * 2010-06-21 2013-10-30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设备
CN102915703B (zh) * 2012-10-30 2014-12-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7446A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7446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CN104715723B (zh) 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电路和驱动方法
CN104867442B (zh) 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4575378B (zh) 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方法
CN104821150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4715724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CN103440840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电路
CN107170408B (zh) 像素电路、驱动方法、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096819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电路
CN103700342B (zh) Oled像素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4465715B (zh) 像素电路、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096817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CN104850270B (zh) 触控模组的驱动方法、驱动电路、触控模组、面板和装置
CN104867441B (zh) 一种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方法
CN108597450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CN107170407A (zh) 像素单元电路、像素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087610A (zh) Amoled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09523956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9215582A (zh) 显示面板、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3400548B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9599062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0010072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5096818B (zh) 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电路、驱动方法
CN109979394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185321B (zh) Amoled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