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0172A -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0172A
CN104620172A CN201380047282.4A CN201380047282A CN104620172A CN 104620172 A CN104620172 A CN 104620172A CN 201380047282 A CN201380047282 A CN 201380047282A CN 104620172 A CN104620172 A CN 104620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ming
carrier film
optical unit
detection posi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72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0172B (zh
Inventor
平田聪
梅本清司
秦和也
近藤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20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0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相对于光学单元粘贴光学膜时能稳定地实现高粘贴精度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该方法包括:输送经由粘合剂层叠有光学膜(13)的载体膜(12)的工序;将输送来的载体膜(12)以该载体膜成为内侧的方式折返而将光学膜(13)与粘合剂一起从载体膜(12)剥离的工序;输送光学单元(P)并将从载体膜(12)剥离下来的光学膜(13)经由粘合剂粘贴于该光学单元(P)的工序;通过剥离的工序剥离载体膜(12),直至光学膜(13)的前端部到达比校准用的检测位置(62)靠前方的出头位置(61)之后,将光学膜(13)的前端部拉回至检测位置(62)的工序。

Description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载体膜剥离下来的光学膜经由粘合剂粘贴到光学单元上而形成光学显示面板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将偏振膜等光学膜经由粘合剂粘贴于光学单元的方法,公知有以下的方法。在载体膜上经由粘合剂形成有光学膜的状态下,利用剥离部的前端使载体膜以该载体膜成为内侧的方式折返。由此,将光学膜与粘合剂一起从该载体膜剥离。然后,将被剥离下来的光学膜经由粘合剂粘贴于光学单元。
在此,在将光学膜粘贴于光学单元的目标位置时,进行对位是很重要的。作为对位方法,以往公开有以下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首先,使用边缘检查装置在剥离部确认被供给至粘贴位置的光学膜的前端的边缘部分,算出光学膜的输送方向及横向的相对于载体膜的长边方向的错位量(x,y,θ)。并且,基于算出的数据使光学单元转动θ而进行校准,之后将光学单元输送至粘贴位置,一边利用剥离部将光学膜从载体膜剥离一边进行粘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37796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近年来,液晶显示面板等光学显示面板的小型化、薄型化及轻量化不断发展,随之,显示区域周边的小型化、所谓的窄框化不断发展。为了实现窄框化,对于光学单元与光学膜的粘贴,要求更高的精度。
但是,根据以往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可能无法应对这样的更高的粘贴精度。
在以往的方法中,在光学膜的前端部存在于剥离部之上的时刻,进行该光学膜的前端部的位置检测。而且,在基于该位置信息补正了光学单元的位置之后,将光学膜的前端部和光学单元的前端部分别输送至粘贴位置。
在该输送的过程中,就光学膜而言,由于在剥离时施加到膜上的力、输送时的张力变动而导致输送量产生偏差。另外,就光学单元而言,由于输送时的光学单元与输送辊之间的滑动等,输送量也会产生偏差。因此,在光学膜的前端部与光学单元的前端部到达粘贴位置时,存在一方或双方的位置从本来应处的目标位置偏移的情况。此时,在进行光学膜与光学单元的粘贴时,会产生粘贴错位。目前,难以准确地调整它们的输送量,因此,在以往方法中,难以获得上述那样的高水准的粘贴精度。
因此,可以说,为了实现较高的粘贴精度,优选在尽量接近粘贴位置的位置进行光学膜与光学单元的对位。例如,可以考虑在剥离部的前端检测光学膜的前端部的方法。但是,在利用该方法的情况下,也发现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
在剥离部的前端,光学膜从载体膜剥离。在该剥离时,在剥离部的前端的圆角部分,由于粘合剂的粘合力而使光学膜发生变形。为了抑制剥离点的偏差,通常在每次粘贴时都进行光学膜的前端部的出头动作。但是,剥离部前端处的光学膜的变形状态在每次粘贴时都不同。因此,导致光学膜的前端部的位置在每次出头时都不同,相机的焦点产生偏移而无法正确地校准。关于该点,参照图5A~图5C进行说明。
图5A、图5B及图5C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光学膜与粘合剂一起从载体膜剥离的工序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C是将图5B的剥离部40的前端部40a附近放大了的示意图。
光学膜13构成为包括光学膜主体13a和粘合剂13b,光学膜13层叠于载体膜12上。通过卷取部60卷取载体膜12,从而形成于载体膜12上的光学膜13沿着剥离部40的面在D1方向上移动。剥离部40的前端部40a形成得较细,在该部位,光学膜13与粘合剂一起从载体膜12剥离。然后,该光学膜13被粘贴到在面板输送线PL上沿D2方向移动来的光学单元P上。
如图5B所示,在使光学膜13出头时,在剥离部40的前端部40a,光学膜13的出头角度产生变动(13,13x,13y)。这意味着在光学面板P的输送方向D2上,光学膜13的位置产生错位(δ1,δ2)。需要说明的是,可以认为这样的错位是由于如图5C所示那样粘合剂13b的粘合力F导致的光学膜主体13a的变形所引起的。
这样,由于出头了的光学膜13的前端位置产生偏差,因此,向光学单元P的粘贴用的校准需要花费时间。另外,用于检测光学膜13的前端位置的相机的焦点产生错位,校准精度变差。这暗示着可能无法稳定地获得高粘贴精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相对于光学单元粘贴光学膜时能稳定地实现高粘贴精度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其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完成的本发明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包括:
输送经由粘合剂层叠有光学膜的载体膜的工序;
将输送来的所述载体膜以该载体膜成为内侧的方式折返而将所述光学膜与所述粘合剂一起从该载体膜剥离的工序;
通过所述剥离工序将所述载体膜剥离至、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到达比校准用的检测位置靠前方的出头位置之后,将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拉回至所述检测位置的工序;
在所述拉回工序之后,在所述检测位置检测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并基于该检测结果进行所述光学膜的校准的工序;
相对于被输送的光学单元,经由所述粘合剂将校准后的所述光学膜粘贴到该光学单元上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使光学膜出头至光学膜的前端部到达比检测位置靠前方的出头位置,关于该出头部分,在暂且从载体膜强制剥离之后,使光学膜的前端部再次回到检测位置。因此,光学膜在出头动作时以大致同一部位从载体膜剥离,然后设定于检测位置。因此,不会在每次粘贴动作时剥离位置都发生变动。
因此,能缓和粘合剂的粘合力引起的光学膜的变形所导致的位置错位。因此,根据本方法,粘贴用的校准时间缩短并且其精度大幅提高。
作为将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拉回至所述检测位置的工序,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使所述载体膜的输送方向反转的反向进给动作。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为,在将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拉回至所述检测位置之后,在所述检测位置,将从所述载体膜剥离下来的所述光学膜粘贴到所述光学单元上。由此,能稳定地实现高粘贴精度。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
载体膜输送部,其输送载体膜,在该载体膜上经由粘合剂层叠有包含该粘合剂的光学膜;
剥离部,其使由所述载体膜输送部输送来的载体膜在折返部以该载体膜成为内侧的方式折返而将所述光学膜从该载体膜剥离;
光学单元输送部,其输送光学单元;
粘贴部,其将通过所述剥离部从所述载体膜剥离下来的所述光学膜经由所述粘合剂粘贴到通过所述光学单元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光学单元上;
驱动控制部,其能够控制所述载体膜的输送方向,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到达比校准用的检测位置靠前方的出头位置的阶段进行将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拉回至所述检测位置的控制,
所述粘贴部在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被拉回至所述检测位置之后,将在该检测位置被校准了的所述光学膜粘贴到所述光学单元上。
根据本系统,能缓和粘合剂的粘合力引起的光学膜的变形所导致的位置错位,粘贴用的校准时间缩短并且其精度大幅提高。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系统还可以为,在所述折返部的上游侧具备将层叠有所述光学膜的所述载体膜朝向所述剥离部输送的驱动辊,
所述驱动控制部通过进行使所述驱动辊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控制,从而使所述载体膜的输送方向反转,进行将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拉回至所述检测位置的控制。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为,所述粘贴部在所述检测位置将从所述载体膜剥离下来的所述光学膜粘贴到所述光学单元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能缓和粘合剂的粘合力引起的光学膜的变形所导致的位置错位,粘贴用的校准时间缩短并且其精度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A是表示将光学膜与粘合剂一起从载体膜剥离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2B是表示将光学膜与粘合剂一起从载体膜剥离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2C是表示将光学膜与粘合剂一起从载体膜剥离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实验方法的示意图。
图4A是表示实验结果的图。
图4B是表示实验结果的图。
图5A是表示将光学膜与粘合剂一起从载体膜剥离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5B是表示将光学膜与粘合剂一起从载体膜剥离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5C是表示将光学膜与粘合剂一起从载体膜剥离的工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的实施方式。以下,适当简记为“本方法”、“本系统”。
[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本系统100具备载体膜输送部101、剥离部40、第一光学单元输送部102、粘贴部103、第二光学单元输送部104及驱动控制部110等。
载体膜输送部101输送在载体膜12上层叠包含粘合剂的光学膜13而成的层叠光学膜11。第一光学单元输送部102输送光学单元P。剥离部40将包含粘合剂的光学膜13从层叠光学膜11剥离。粘贴部103将光学膜13经由粘合剂粘贴于由第一光学单元输送部102输送来的光学单元P的一方的面上。第二光学单元输送部104将在一方的表面上粘贴有光学膜13的光学单元P进一步向下游输送。
在图1中,关于第二光学单元输送部104的下游侧的装置情况省略图示,但本系统100中,也可以为能在光学单元P的两面粘贴光学膜13来制造光学显示面板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本系统100在第二光学单元输送部104的下游侧还具备另外的载体膜输送部、粘贴部、剥离部及光学显示面板输送部。在此,以下为了区分构成本系统100的要素在第二光学单元输送部104的上游侧还是下游侧,对前者附加“第一”这样的前缀表述,对后者附加“第二”这样的前缀表述。使用该表述方法进行说明时,利用第一粘贴部103在一方的面上粘贴光学膜13后的光学单元P在第二光学单元输送部104的下游侧翻转(表背翻转、根据需要旋转90°)之后,利用第二粘贴部相对于未粘贴光学膜13的另一方的面粘贴另外的光学膜。由此,生成在光学单元P的两面上粘贴有光学膜的光学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光学单元P粘贴光学膜时的方法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作为一例,与水平面平行地配置光学单元P,第一粘贴部103相对于光学单元P的上表面从其上方粘贴光学膜。然后,将光学单元P的表背翻转后再次将未粘贴光学膜的面朝向上方,并利用第二粘贴部从其上方粘贴另外的光学膜。
当然,也可以为从光学单元P的下方粘贴光学膜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第一粘贴部103、第二粘贴部这双方都从下方粘贴光学膜,也可以使两者的粘贴方向不同。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第一粘贴部103从光学单元P的上方粘贴光学膜之后,不将光学单元P表背翻转而利用第二粘贴部从光学单元P的下方粘贴光学膜。当然,也可以使第一粘贴部103及第二粘贴部的粘贴方向颠倒。
特别是在光学单元P为液晶单元、光学膜为偏振膜的情况下,需要使粘贴于液晶单元P的两面的偏振膜的偏振方向相互正交。因此,第一粘贴部103在第一粘贴方向上将(第一)光学膜粘贴于光学单元P的第一面,第二粘贴部在作为与第一粘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第二粘贴方向上将(第二)光学膜粘贴于光学单元的第二面。
以下,详细地说明构成本系统100的各要素。
[膜及辊卷物]
如前所述,载体膜输送部101输送在载体膜12上层叠包含粘合剂的光学膜13而成的层叠光学膜11。如图1放大所示,层叠光学膜11通过在载体膜12上层叠光学膜13而形成。该光学膜13为包含光学膜主体13a和粘合剂13b的结构。
在图1中图示出载体膜输送部101输送从辊卷物1放出的层叠光学膜11的形态。辊卷物1是将层叠光学膜11卷绕成辊状而成的,更具体而言,可能为以下这样的形态。
辊卷物1可以构成为将具有载体膜12及经由粘合剂形成于该载体膜12上的带状(长条状)的光学膜13的层叠光学膜11卷绕成辊状而成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本系统100具备切断部20,该切断部20从带状的光学膜以保留载体膜12的方式以规定间隔对该带状的光学膜及粘合剂进行切断。也就是说,利用切断部20对层叠光学膜11进行半切割。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切断部20例如也可以以基于连续制造系统内的缺陷检查装置的检查结果对合格品的光学膜和不合格品的光学膜进行区分的方式进行切断。
作为另一形态,辊卷物1可以构成为将具有载体膜12及经由粘合剂形成于该载体膜12上的光学膜13的层叠光学膜11卷绕成辊状而成的结构。也就是说,在该情况下,在层叠光学膜11上,在载体膜12的上层部分,以成为相对于光学单元P粘贴的对象的光学膜(膜片状)为单位形成有切痕。在该情况下,本系统100也可以不必具备切断部20。
作为光学膜13的例子,可以使用偏振膜。偏振膜例如具有偏振片(厚度1.5~80μm左右)和经由粘接剂或不经由粘接剂形成于偏振片的一面或两面上的偏振片保护膜(厚度一般为1~500μm左右)。
作为光学膜13的另一例,可以使用λ/4板或λ/2板等相位差膜(厚度一般为10~200μm)、视角补偿膜、亮度提升膜、表面保护膜等。另外,光学膜13也可以构成为将包含偏振膜的这些膜层叠两层以上而成的层叠膜。
层叠光学膜11的厚度的一例可以为10μm~500μm的范围内。介于光学膜主体13a与载体膜12之间的粘合剂13b例如可以利用丙烯酸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或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等各种材料。粘合剂13b的厚度可以为10~50μm的范围内。作为一例,粘合剂13b与载体膜12之间的剥离力可以设定为0.15(N/50mm宽度样品),但并不限定于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剥离力按照JIS Z0237标准测定。
载体膜12作为一例可以使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膜、聚烯烃系膜等为代表的公知的塑料膜。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利用由硅酮系、长链烷基系、氟系或硫化钼等形成的剥离剂对以往的膜进行了适当涂敷处理而成的膜。
[载体膜输送部]
载体膜输送部101用于将载体膜12向下游侧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载体膜输送部101具有切断部20。切断部20将从辊卷物1放出的层叠光学膜11以保留载体膜12的方式以规定间隔切断。由此,在载体膜12上形成与光学单元P的大小对应的光学膜13。该光学膜13通过剥离部40从载体膜12剥离后供给至粘贴部103。在本实施方式中,载体膜输送部101具有切断部20、松紧调节辊30、卷取部60及上游侧膜供给部90。
切断部20一边利用吸附部21从载体膜12侧固定层叠光学膜11一边将带状的光学膜13切断为与光学单元P对应的大小,从而在载体膜12上形成膜片形状的光学膜13。作为切断部20,例如可以举出切刀、激光装置等。
上游侧膜供给部90配置于剥离部40的输送上游侧。更详细而言,上游侧膜供给部90具有由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旋转的驱动辊90a和与该驱动辊90a对置配置且被未图示的施力机构(例如压缩弹簧、板簧等)朝向驱动辊90a按压的从动辊90b。通过在驱动辊90a与从动辊90b之间夹持有层叠光学膜11的状态下使驱动辊90a旋转,从而从动辊90b从动而进行旋转,将层叠光学膜11向下游的剥离部40输送。
作为构成上游侧膜供给部90的驱动辊90a和从动辊90b所使用的材质,例如可以举出金属、橡胶、树脂。这些材质可以在辊的整体上使用,也可以至少构成在辊的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上游侧膜供给部90的驱动辊90a为通过驱动控制部110进行旋转控制的结构。更详细而言,驱动控制部110例如对驱动驱动辊90a的旋转的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利用驱动控制部110进行该电动机的旋转方向、转速、旋转开始、旋转停止的各控制。
松紧调节辊30具有在输送过程、粘贴过程等各过程中保持载体膜12的张力的功能。利用该松紧调节辊30,能够从粘贴初期开始对光学膜13更可靠地赋予张力。如图1所示,载体膜输送部101经由松紧调节辊30将载体膜12向下游的粘贴部103输送。
卷取部60具有用于卷取由剥离部40剥离了光学膜13后的载体膜12的卷取辊60a。
[剥离部]
剥离部40设于比粘贴部103靠上游的位置,通过利用前端部40a将载体膜12以该载体膜成为内侧的方式折返而将包含粘合剂的光学膜13从载体膜12剥离。前端部40a相当于折返部,以下有时适当记载为“折返部40a”。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示出剥离部40在其前端具有尖锐刀刃部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
[第一光学单元输送部]
第一光学单元输送部102向粘贴部103供给并输送光学单元P。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单元输送部102具有输送辊80及吸附板等,通过输送辊80的旋转或吸附板的移送,而将光学单元P向制造线下游侧输送。在利用第一光学单元输送部102将光学单元P输送至粘贴部103的粘贴位置后,进行光学膜13的粘贴处理。
[粘贴部]
粘贴部103将从载体膜12剥离下来的光学膜13经由粘合剂粘贴于光学单元P而形成光学显示面板。粘贴部103由粘贴辊50a、驱动辊(支承辊)50b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粘贴部103的粘贴动作通过以下的步骤进行。
首先,在剥离部40的折返部40a,使从载体膜12剥离下来的光学膜13出头。该出头动作一直进行至前端部到达后述的出头位置。然后,反向进给光学膜13,将光学膜13的前端部拉回至比出头位置靠剥离部40侧的检测位置。
在该检测位置,当利用由CCD相机等构成的检测部70检测到光学膜13的前端部时,基于该检测结果进行对光学膜13的校准。然后,光学膜13与光学单元P的粘贴面接触。接触后,利用粘贴部103所具备的两辊50a及50b进行按压,从而将光学膜13粘贴于光学单元P。
粘贴动作优选在检测位置进行,但也可以在从检测位置向输送方向的前后偏移了的位置进行。
驱动辊50b由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旋转。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是粘贴辊50a基于驱动辊50b的驱动而从动的机构,但并不限制于此,可以是驱动和从动相反的机构,也可以两方都是驱动机构。
[第二光学单元输送部及其下游侧]
第二光学单元输送部104将利用第一粘贴部103在一方的面上粘贴有光学膜13的光学单元P向下游侧输送。在该下游侧,具备使该光学单元P表背翻转的翻转机构及根据需要使该光学单元P水平旋转90°的旋转机构。在借助翻转机构、旋转机构调整了光学单元P的朝向之后,利用第二粘贴部粘贴另外的光学膜。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在第二光学单元输送部104的下游侧向光学单元P的另一方的面粘贴光学膜的各种机构可以使用与上述说明过的各种机构、装置相同的机构、装置。即,第二载体膜输送部可以由与第一载体膜输送部同样的装置构成,第二粘贴部可以由与第一粘贴部同样的装置构成。
光学显示面板输送部(未图示)由输送辊、吸附板等构成,用于将经由第二粘贴部制作成的光学显示面板向其下游输送。另外,在输送下游侧也可以设置有用于检查光学显示面板的检查装置。该检查装置的检查目的、检查方法没有特别限制。
[驱动控制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该上游侧膜供给部90的驱动辊90a的旋转控制。由此,驱动控制部110能进行载体膜12的朝向剥离部40的输送速度/输送方向的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剥离部40进行了从载体膜12剥离的光学膜13的出头的状态下,驱动控制部110暂时驱动驱动辊90a反向旋转,进行使位于折返部40a的上游的载体膜12反向进给的控制。这是为了防止粘合剂13b的粘合力导致的光学膜主体13a的变形而进行的控制。
利用来自驱动控制部110的控制进行的载体膜12的反向进给优选在向各光学单元P的粘贴处理的前阶段逐次进行。此时,反复下述的一连串的动作:在使光学膜13出头了的状态下,进行微小时间的所述反向进给动作,之后将剥离下来的光学膜13粘贴于光学单元P。
[机理说明]
参照图2A~图2C说明通过使位于折返部40a的上游的载体膜12反向进给而能防止光学膜主体13a的变形的理由。
图2A~图2C是表示将光学膜13与粘合剂一起从载体膜12剥离的工序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如图2A所示,在剥离部40的折返部40a使光学膜13出头。此时,使光学膜13出头至在光学单元P的输送方向D2上比粘贴的校准用的检测位置62靠前方的位置(出头位置61)。也就是说,进行出头直至光学膜13的前端部到达出头位置61。
接着,如图2B所示,将折返部40a的上游侧的载体膜12沿D1r方向反向进给,从而在输送方向D2上,将光学膜13的前端部拉回至检测位置62。
通过实施这样的处理,在图2A的时刻出头了的光学膜13在暂且被从载体膜12强制剥离之后再次返回检测位置62。也就是说,根据本方法,光学膜13在出头动作时以大致同一部位从载体膜12剥离,然后设定于检测位置62,因此,不会每次粘贴动作时剥离位置发生变动。因此,如图2C所示,在前端部被再设定于检测位置62的时刻,能很大程度上缓和由粘合剂13b的粘合力引起的变形。
因此,在该反向进给动作之后,在该检测位置62进行对光学膜13的校准,从而光学膜13的前端部的偏差减小,校准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另外,为了检测光学膜13的前端部的位置而相机的焦点产生错位的情况变得极少。而且,通过之后进行粘贴动作,能抑制粘贴位置的错位的程度,粘贴精度大幅提高。
[连续制造方法]
通过以上说明的本系统100连续地制造光学显示面板的方法(本方法)通过具备以下的各工序能实现。
(1)本方法具有利用载体膜输送部101输送经由粘合剂13b层叠有光学膜13的载体膜12的工序。
(2)本方法具有利用剥离部40将输送来的载体膜12在折返部40a以该载体膜成为内侧的方式折返而将光学膜13与粘合剂一起从该载体膜12剥离的工序。
(3)本方法具有利用光学单元输送部102输送光学单元P的工序。另外,具有利用粘贴部103将从载体膜12剥离下来的光学膜13经由粘合剂粘贴于输送来的光学单元P而形成光学显示面板的工序。
(4)本方法具有利用剥离部40将载体膜12剥离,直至光学膜13的前端部到达比校准用的检测位置62靠前方的出头位置61之后,利用驱动控制部110进行将光学膜13的前端部拉回至检测位置62的控制的工序(反向进给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该反向进给工序,作为一例,举出如上所述那样通过由驱动控制部110进行的上游侧膜供给部90的驱动辊90a的旋转控制,从而在折返部40a的上游侧将载体膜12反向进给的情况。另外,作为另一例,也可以采用在松紧调节辊30与剥离部40之间具备输送用辊,利用该辊的旋转控制进行反向进给动作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反向进给工序中,也可以为,在将光学膜13输送至前端部到达出头位置61后,在将前端部拉回至检测位置62之前,组合一次或多次朝向输送方向的进给动作和朝向相反方向的反向进给动作。
另外,优选为,在将光学膜13的前端部拉回至检测位置62之后,在该位置进行向光学单元P的粘贴。这样,能在保持高对位精度的状态下进行粘贴动作,因此减小粘贴错位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为,通过控制位于折返部40a的下游侧的卷取辊60a或下游侧膜供给部的驱动辊95a使其反向旋转,来使载体膜12反向进给。
【实施例】
[实验方法]
参照图3说明实验方法。
将粘贴前进行反向进给动作的情况作为实施例,将不进行反向进给动作的情况作为比较例。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比较例均使被剥离的一侧的膜(相当于光学膜13)的厚度为75μm、38μm这两种规格。
在比较例中,使光学膜13从剥离部40的折返部40a的前端出头20mm,测定该前端的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θ(设该角度为θ1)。此时,θ1与不进行反向进给动作、将光学膜13的前端部13t输送至检测位置62时的光学膜13的出头角度对应。然后,进行相对于光学单元P的粘贴,测定粘贴位置。
在实施例中,在使光学膜13从剥离部40的折返部40a的前端出头30mm之后,进行10mm的反向进给动作,从而使出头长度为与比较例同样的20mm。然后,在该状况下测定角度θ(设该角度为θ2)。此时,θ2与输送至比检测位置62靠前方的出头位置61之后进行反向进给动作而再次将前端部13t拉回至检测位置62时的、光学膜13的出头角度对应。然后,进行相对于光学单元P的粘贴,利用与比较例同样的方法测定粘贴位置。
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如以下所述。
(1)作为被剥离的一侧的膜(以下称为“膜A”,相当于光学膜13),使用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的MRF75CK(厚度75μm)、MRF38CK(厚度38μm)。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1及比较例1中,使用厚度75μm的膜,在实施例2及比较例2中,使用厚度38μm的膜。
(2)作为输送用膜(以下称为“膜B”,相当于载体膜12),使用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的MRF38CK(厚度38μm)。
(3)膜A、膜B的宽度均为100mm。
其他的实验条件如以下所述。
(1)膜A的出头速度为2m/秒。
(2)剥离部40的前端部40a的曲率半径R为1mm。
(3)样品数量为3。
[实验结果]
关于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结果,参照图4A及图4B说明实验结果。
图4A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各实验下的出头角度θ的平均值及偏差程度的图。在图4A中,在比较例1中,出头角度θ的平均值为18.2°,偏差区间为17.6°~19.4°。相对于此,在实施例1中,出头角度θ的平均值为17.6°,偏差区间为17.4°~18.1°。由此可知,相对于比较例1而言,实施例1中的偏差较少。同样可知,将比较例2和实施例2对比,也是实施例2中的偏差较少。也就是说,在光学膜13的厚度为75μm、38μm的任一情况下,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的中偏差均变少。
图4B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各实验下的粘贴位置的平均值及偏差程度的图。在该实验中,也仍然是在光学膜13的厚度为75μm、38μm的任一情况下,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中的偏差均变少。
可以料想光学膜13的厚度越薄,越容易受粘合剂的粘合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出头角度越容易产生偏差。但是,根据本实验结果,即使在将厚度减薄至38μm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减小偏差的效果。
而且,通过在粘贴前进行反向进给动作,能缓和出头角度的偏差,结果能获得减小粘贴位置的偏差的效果。
符号说明
1     :  辊卷物
11    :  层叠光学膜
12    :  载体膜
13、13x、13y    :  光学膜
13a   :  光学膜主体
13b   :  粘合剂
20    :  切断部
21    :  吸附部
30    :  松紧调节辊
40    :  剥离部
40a   :  剥离部的前端部(折返部)
50a   :  驱动辊
50b   :  支承辊
60    :  卷取部
60a   :  卷取辊
61    :  出头位置
62    :  检测位置
70    :  检测部
80    :  目标粘贴位置
90    :  上游侧膜供给部
90a   :  上游侧膜供给部的驱动辊
90b   :  上游侧膜供给部的从动辊
95    :  下游侧膜供给部
95a   :  下游侧膜供给部的驱动辊
95b   :  下游侧膜供给部的从动辊
100、100a、100b、100c    :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101   :  载体膜输送部
102   :  第一光学单元输送部
103   :  粘贴部
104   :  第二光学单元输送部
110   :  驱动控制部
F     :  粘合力
P     :  光学单元
PL    :  面板输送线

Claims (6)

1.一种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其中,包括:
输送经由粘合剂层叠有光学膜的载体膜的工序;
将输送来的所述载体膜以该载体膜成为内侧的方式折返而将所述光学膜与所述粘合剂一起从该载体膜剥离的工序;
通过所述剥离的工序将所述载体膜剥离,直至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到达比校准用的检测位置靠前方的出头位置之后,将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拉回至所述检测位置的工序;
在所述拉回的工序之后,在所述检测位置检测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并基于该检测结果进行所述光学膜的校准的工序;
相对于被输送的光学单元,经由所述粘合剂将校准后的所述光学膜粘贴到该光学单元上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一次或多次进行使所述载体膜的输送方向反转的反向进给动作,从而将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拉回至所述检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拉回至所述检测位置之后,在所述检测位置,将从所述载体膜剥离下来的所述光学膜粘贴到所述光学单元上。
4.一种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载体膜输送部,其输送载体膜,在该载体膜上经由粘合剂层叠有包含该粘合剂的光学膜;
剥离部,其使由所述载体膜输送部输送来的载体膜在折返部以该载体膜成为内侧的方式折返而将所述光学膜从该载体膜剥离;
光学单元输送部,其输送光学单元;
粘贴部,其将通过所述剥离部从所述载体膜剥离下来的所述光学膜经由所述粘合剂粘贴到通过所述光学单元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光学单元上;
驱动控制部,其能够控制所述载体膜的输送方向,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到达比校准用的检测位置靠前方的出头位置的阶段进行将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拉回至所述检测位置的控制,
所述粘贴部在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被拉回至所述检测位置之后,将在该检测位置被校准了的所述光学膜粘贴到所述光学单元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其中,
在所述折返部的上游侧,具备将层叠有所述光学膜的所述载体膜朝向所述剥离部输送的驱动辊,
所述驱动控制部通过进行使所述驱动辊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控制,从而使所述载体膜的输送方向反转,进行将所述光学膜的前端部拉回至所述检测位置的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其中,
所述粘贴部在所述检测位置将从所述载体膜剥离下来的所述光学膜粘贴到所述光学单元上。
CN201380047282.4A 2012-09-26 2013-09-26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Active CN1046201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2735 2012-09-26
JP2012212735A JP6088187B2 (ja) 2012-09-26 2012-09-26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及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
PCT/JP2013/075976 WO2014050925A1 (ja) 2012-09-26 2013-09-26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及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0172A true CN104620172A (zh) 2015-05-13
CN104620172B CN104620172B (zh) 2017-07-21

Family

ID=50388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7282.4A Active CN104620172B (zh) 2012-09-26 2013-09-26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088187B2 (zh)
KR (1) KR101649083B1 (zh)
CN (1) CN104620172B (zh)
TW (1) TWI519419B (zh)
WO (1) WO201405092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8877A (zh) * 2016-04-06 2017-12-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9690849A (zh) * 2016-09-09 2019-04-26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涂敷装置和膜回收方法
CN110998419A (zh) * 2017-09-28 2020-04-1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层叠体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5256539A (zh) * 2021-03-31 2022-11-01 苏州壬和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膜的零损伤式加工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20686B1 (en) 2009-12-29 2021-04-07 Posco Hot-pressed parts with zinc-plating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JP6234499B2 (ja) * 2016-03-16 2017-11-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
JP6697109B1 (ja) * 2019-04-22 2020-05-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1709B2 (ja) * 2003-06-05 2009-11-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貼付装置及び方法
CN102419490A (zh) * 2011-01-14 2012-04-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7799B2 (ja) 1989-08-21 1997-02-05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乾式二成分系現像剤
JP2004338408A (ja) * 2003-04-24 2004-12-02 Mitsui Chemicals Inc フィルムのラミネート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628488B1 (ja) * 2009-05-15 2011-02-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製造方法
WO2011078253A1 (ja) * 2009-12-25 2011-06-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の連続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4568374B1 (ja) * 2010-03-15 2010-10-27 大宮工業株式会社 貼付装置及び貼付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1709B2 (ja) * 2003-06-05 2009-11-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貼付装置及び方法
CN102419490A (zh) * 2011-01-14 2012-04-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8877A (zh) * 2016-04-06 2017-12-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7438877B (zh) * 2016-04-06 2019-11-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9690849A (zh) * 2016-09-09 2019-04-26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涂敷装置和膜回收方法
CN109690849B (zh) * 2016-09-09 2022-03-18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涂敷装置和膜回收方法
CN110998419A (zh) * 2017-09-28 2020-04-1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层叠体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0998419B (zh) * 2017-09-28 2021-02-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层叠体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5256539A (zh) * 2021-03-31 2022-11-01 苏州壬和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膜的零损伤式加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0172B (zh) 2017-07-21
WO2014050925A1 (ja) 2014-04-03
TW201416232A (zh) 2014-05-01
KR20150041083A (ko) 2015-04-15
KR101649083B1 (ko) 2016-08-17
TWI519419B (zh) 2016-02-01
JP6088187B2 (ja) 2017-03-01
JP2014066909A (ja) 201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0172A (zh)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JP4415126B2 (ja) 積層フィルム貼合せ装置
CN102419490B (zh) 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TWI477385B (z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display device
WO2013129235A1 (ja)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WO2013151035A1 (ja)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
CN101404241A (zh) 保护带剥离方法及采用该保护带剥离方法的装置
CN109844623B (zh) 光学显示单元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TW201420321A (zh) 製造光學顯示裝置之方法及裝置
KR102209634B1 (ko) 접합 장치, 접합 방법, 광학 표시 장치의 생산 시스템 및 광학 표시 장치의 생산 방법
CN103796814A (zh)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CN103999142A (zh)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WO2014185105A1 (ja)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TWI675232B (zh) 製造光學顯示裝置的方法
JP2008191438A (ja) 光学フィルム貼付け方法、光学フィルム貼付け装置、及び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10998419B (zh)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层叠体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9891481B (zh)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
JPWO2013129219A1 (ja)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KR20160016593A (ko) 가요성 박막 구조의 표시 셀의 광학 검사 방법 및 그 방법으로 사용되는 의사 단자 유닛
JP6634360B2 (ja) 光学的表示装置の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システム
KR20180127163A (ko) 광학적 표시 장치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10770641A (zh) 偏光板粘贴装置和偏光板粘贴方法
CN110226191B (zh) 输送具有切缝的长条的光学薄膜的输送装置和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