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5309B - 触控电极层 - Google Patents

触控电极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5309B
CN104615309B CN201510105460.5A CN201510105460A CN104615309B CN 104615309 B CN104615309 B CN 104615309B CN 201510105460 A CN201510105460 A CN 201510105460A CN 104615309 B CN104615309 B CN 1046153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attern
touch control
touch
outline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54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5309A (zh
Inventor
林宜欣
童腾赋
陈裕菁
郭俊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15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5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5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5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个第一桥接线、多个第二桥接线以及位于第一、二桥接线之间的绝缘层。多个触控电极排列成多行以及多列。多个第一桥接线将位于同一行的触控电极电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多个第一触控串列。多个第二桥接线将位于同一列的触控电极电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多个第二触控串列。每一触控电极包括相堆叠的上电极图案与下电极图案。上电极图案的顶表面边缘与下电极图案的顶表面边缘在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完全重叠。

Description

触控电极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元件层,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电极层。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讯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作为输入装置。触控面板包括基板以及配置于基板上的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个第一桥接线、多个第二桥接线以及位于第一、二桥接线之间的绝缘层。多个触控电极排列成多行以及多列。多个第一桥接线将位于同一行的触控电极电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多个第一触控串列。多个第二桥接线将位于同一列的触控电极电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多个第二触控串列。
当使用者需要大面积的触控区域时,每一第一、二触控串列具有的触控电极数量变多,而每一第一、二触控串列的阻抗增加。具有高阻抗的每一第一、二触控串列会增加触控面板的负载,而不利于触控面板的电气特性提升。为克服此问题,有人将每一触控电极的厚度加厚(即将每一触控电极的截面积加大;每一触控电极的阻值降低),以降低每一第一、二触控串列的阻抗。然而,将每一触控电极加厚的同时,设置有触控电极的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穿透率差异也会随之变大,而使触控电极的边缘易被使用者察觉,进而影响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电极层,以改善传统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个第一桥接线、多个第二桥接线以及位于第一、二桥接线之间的绝缘层。多个触控电极排列成多行以及多列,以构成一阵列。多个第一桥接线将位于同一行的触控电极电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多个第一触控串列。多个第二桥接线将位于同一列的触控电极电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多个第二触控串列。每一触控电极包括上电极图案以及与上电极图案堆叠的下电极图案。上电极图案的顶表面边缘与下电极图案的顶表面边缘在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完全重叠。
基于上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一触控电极包括互相堆叠且电连接的上下电极图案,且上电极图案的顶表面边缘与下电极图案的顶表面边缘在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完全重叠。因此,本发明的触控感测层在保有较低阻抗前提下,同时具有不易察觉触控电极的外轮廓的优点,如此一来,具有此触控电极层的触控面板兼具优良的电气特性及良好的视觉效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的上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触控电极层的局部R1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线A-A’所绘的触控电极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剖线B-B’所绘的触控电极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的上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触控电极层的局部R2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线C-C’所绘的触控电极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6的剖线D-D’所绘的触控电极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的上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触控电极层的局部R3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剖线E-E’所绘的触控电极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剖线F-F’所绘的触控电极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0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0、2000、3000:触控电极层
100、200、300:触控电极
110、210、310:下电极图案
112、122、212、222、312、322:顶表面
114、124、214、224、314、324:底表面
116、126、216、226、316、326:侧表面
120、220、320:上电极图案
112a、114a、122a、124a、212a、222a、312a、314a、322a、324a:边缘
310c、320c:缺口
A1~A3、a1~a5:区域
A-A’、B-B’、C-C’、D-D’、E-E’、F-F’:剖线
DM:拟电极
K1:距离
L1:第一桥接线
L2:第二桥接线
PV1、PV2:绝缘层
R1、R2、R3:局部
S:基板
S1、S2:表面
Sx:第二触控串列
Sy:第一触控串列
T1、T2:厚度
θ1、θ2:底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的上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触控电极层的局部R1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根据图2的剖线A-A’所绘的触控电极层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根据图2的剖线B-B’所绘的触控电极层的剖面示意图。以下关于触控电极层1000的说明,请对应地参照图1至图4中的相关图示。
请参照图1及图2,触控电极层100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00、多个第一桥接线L1(标示于图2;以一个第一桥接线L1为示例)、多个第二桥接线L2(标示于图2;以一个第二桥接线L2为示例)与绝缘层PV1(标示于图2)。多个触控电极100排列成多行与多列,以构成一阵列。多个第一桥接线L1将位于同一行的多个触控电极100电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多个第一触控串列Sy(以一个第一触控串列Sy为示例)。多个第二桥接线L2将位于同一列的多个触控电极100电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多个第二触控串列Sx(以一个第二触控串列Sx为示例)。绝缘层PV1位于第一桥接线L1与第二桥接线L2之间,以使第一触控串列Sy与第二触控串列Sx不相电性接触。需说明的是,虽然图1及图2是绘出四个触控电极100、一个第一桥接线L1、一个第二桥接线L2、一个第一触控串列Sy、一个第二触控串列Sx为示例,但根据图1及图2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知晓上述的触控电极层1000的整体结构为何,在此便不再完整地绘示包括多个第一触控串列Sy及多个第二触控串列Sx的触控电极层1000。
请参照图2、图3及图4,多个第一触控串列Sy与多个第二触控串列Sx配置于基板S(标示于图3及图4)上,以构成一触控面板(例如:电容式触控面板)。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触控串列Sy与多个第二触控串列Sx可选择性地配置于同一基板S的同一表面S1上。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多个第一触控串列Sy与多个第二触控串列Sx也可以其他适当方式配置。举例而言,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将多个第一触控串列Sy与多个第二触控串列Sx分别配置于同一基板S的上下二表面S1、S2上,而省略绝缘层PV1;在又一实施例中,也可先将多个第一触控串列Sy与多个第二触控串列Sx分别配置于不同的二基板,然后再组立所述二基板,进而构成触控面板。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层1000可选择性地包括多个拟电极DM。拟电极DM配置于第一触控串列Sy与第二触控串列Sx之间的空隙内,以使触控电极层1000各处的穿透率更为一致,进而提升具有触控电极层1000的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拟电极DM可为浮置(floating)的,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照图3及图4,本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1000可选择性地包括绝缘层PV2。绝缘层PV2覆盖多个触控电极100、多个第一桥接线L1、多个第二桥接线L2以及绝缘层PV1。绝缘层PV2能够减少触控电极100、第一桥接线L1和第二桥接线L2与水气接触的机率,进而提升触控电极层1000的信赖性。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制触控电极层一定要包括拟电极DM及/或绝缘层PV2,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层也可不包括拟电极DM及/或绝缘层PV2。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线L1与第一感测串列Sy的每一触控电极100的下电极图案110可为同一膜层。换言之,第一桥接线L1与第一感测串列Sy的每一触控电极100的下电极图案110可于同一道制作工艺中一起制作。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桥接线L2与第二感测串列Sx的每一触控电极100的上电极图案120可为同一膜层。换言之,第二桥接线L2与第二感测串列Sx的每一触控电极100的上电极图案120可于同一道制作工艺中一起制作。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PV1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岛状图案(图2中绘示出一个岛状图案为示例)。每一岛状图案配置于相对应的一条第一桥接线L1与一条第二桥接线L2之间。
需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桥接线L1与触控感测电极100的下电极图案110的膜层关系、上述第二桥接线L2与触控感测电极100的上电极图案120的膜层关系以及绝缘层PV1的样态仅是用以举例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第一桥接线与触控感测电极的下电极图案的膜层关系、第二桥接线与触控感测电极的上电极图案的膜层关系以及绝缘层的样态有其他多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实际的需求适当地选用之。
在本实施例中,下电极图案110及上电极图案120可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透明导电材料可为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或其他适当的材料。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当上电极图案及/或下电极图案采用具有多个微透光网孔的图案设计时,上电极图案及/或下电极图案的材质也可选择性地采用不透光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等。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PV1、PV2的材料可为无机材料(例如: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上述至少二种材料的堆叠层)、有机材料或上述的组合。
请参照图2、图3及图4,每一触控电极100包括下电极图案110以及上电极图案120。上电极图案120堆叠于下电极图案110上且与下电极图案11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下电极图案110与上电极图案120可直接地接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下电极图案110与上电极图案120之间也可配置其他膜层。请参照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下电极图案110的厚度T1与上电极图案120的厚度T2实质上可相同。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下电极图案110的厚度T1也可大于上电极图案120的厚度T2,或者上电极图案120的厚度T2也可大于下电极图案110的厚度T1。在本实施例中,上电极图案120与下电极图案110可分别具有直线形外轮廓。更详细来说,在单位区域(例如区域R1)中的面积范围内,上电极图案120与下电极图案110的外轮廓可为不具有缺口的直线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3,上电极图案120具有背向下电极图案110的顶表面122、面向下电极图案110的底表面124以及连接顶表面122与底表面124的侧表面126。下电极图案110具有面向上电极图案120的顶表面112、背向上电极图案120的底表面114以及连接顶表面112与底表面114的侧表面116。在本实施例中,上电极图案120的顶表面122、上电极图案120的底表面124、下电极图案110的顶表面112以及下电极图案110的底表面114可彼此平行,而上电极图案120的侧表面126以及下电极图案110的侧表面116可相对于顶表面122倾斜。更进一步地说,上电极图案120的底角(tape angle)θ2(即底表面124与侧表面126的夹角)与下电极图案110的底角θ1(即底表面114与侧表面116的夹角)可选择性地相同,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上电极图案120的底角θ2与下电极图案110的底角θ1也可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上电极图案120的底角θ2可为20至80度;下电极图案110的底角θ1可为20至80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2及图3,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触控电极100中,上电极图案120的顶表面122边缘122a(即顶表面122与侧表面126的交界)与下电极图案110的顶表面112边缘112a(即顶表面112与侧表面116的交界)在XY平面(例如:图2的纸面、与图3的纸面垂直的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完全重叠。在本实施例中,上电极图案120的顶表面122的边缘122a与底表面124的边缘124a(标示于图3,即底表面124与侧表面126的交界)内缩于下电极图案110的顶表面112的边缘112a与底表面114的边缘114a(标示于图3,即底表面114与侧表面116的交界)。更进一步地说,上电极图案120的顶表面122的边缘122a可完全地位于下电极图案110的顶表面112的边缘112a以内。换言之,边缘122a内缩于边缘112a,而上电极图案120的顶表面122的边缘122a与下电极图案110的顶表面112的边缘112a可完全地不重叠。举例而言,上电极图案120的顶表面122的边缘122a与下电极图案110的顶表面112的边缘112a在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可相差距离K1(标示于图2),K1介于5至150微米,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上电极图案120暴露出下电极图案110的部分顶表面112,而下电极图案110的侧表面116、被上电极图案120暴露出的下电极图案110的部分顶表面112、上电极图案120的侧表面126以及上电极图案120的顶面122可连成一阶梯状表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中,上电极图案120的底表面124也可与下电极图案110的顶表面112刚好重合;换言之,上电极图案120的底表面124可完全地覆盖下电极图案110的顶表面112并完全地暴露出下电极图案110的侧表面116,而下电极图案110的侧表面116与上电极图案120的侧表面126可直接地连成一斜面。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每一触控电极100包括互相堆叠的下电极图案110与上电极图案120」的设计,每一触控电极100的阻抗能够降低,进而减少具有多个触控电极100的触控面板的负载并提升触控面板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在利用「每一触控电极100包括互相堆叠的下电极图案110与上电极图案120」的设计以减少上述负载的同时,通过「上电极图案120的顶表面122边缘122a与下电极图案110的顶表面112边缘112a在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完全重叠」的设计,具有多个触控电极100的触控面板更能兼具良好的视觉效果。
详言之,如图3所示,通过「上电极图案120的顶表面122的边缘122a与下电极图案110的顶表面112的边缘112a在XY平面(例如:与图3的纸面垂直的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完全重叠」的设计,具有触控感测层1000的触控面板可划分为多个区域A1、A2、A3。在区域A1中,下电极图案110与上电极图案120重叠。在区域A2中,下电极图案110被对应上电极图案120暴露出。在区域A3中,基板S同时被上电极图案120与下电极图案110暴露出。具有触控电极层1000的触控面板的穿透率可由穿透率最高的区域A3变化至穿透率居中的区域A2,然后再变化至穿透率最低的区域A1。换言之,通过「上电极图案120的顶表面122边缘122a与下电极图案110的顶表面112边缘112a在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完全重叠」的设计,具有触控电极层1000的触控面板的穿透率在不同区域上是逐渐地变化而非急骤地变化。由此,使用者便不易察觉触控电极100的外轮廓,从而提升具有触控电极层1000的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的上视示意图。图6为图5的触控电极层的局部R2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根据图6的剖线C-C’所绘的触控电极层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根据图6的剖线D-D’所绘的触控电极层的剖面示意图。以下关于触控电极层2000的说明,请对应地参照图5至图8中的相关图示。
请参照图5及图6,触控电极层200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200、多个第一桥接线L1(标示于图6;以一个第一桥接线L1为示例)、多个第二桥接线L2(标示于图6;以一个第二桥接线L2为示例)与绝缘层PV1。多个触控电极200排列成多行与多列,以构成一阵列。多个第一桥接线L1将位于同一行的多个触控电极200电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多个第一触控串列Sy(以一个第一触控串列Sy为示例)。多个第二桥接线L2将位于同一列的多个触控电极200电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多个第二触控串列Sx(以一个第二触控串列Sx为示例)。绝缘层PV1位于第一桥接线L1与第二桥接线L2之间,以使第一触控串列Sy与第二触控串列Sx不相电性接触。需说明的是,虽然图5及图6是绘出四个触控电极200、一个第一桥接线L1、一个第二桥接线L2、一个第一触控串列Sy、一个第二触控串列Sx为示例,但根据图5及图6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知晓上述的触控电极层2000的整体结构为何,在此便不再完整地绘示包括多个第一触控串列Sy及多个第二触控串列Sx的触控电极层2000。
请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层2000可选择性地包括多个拟电极DM。拟电极DM配置于多个第一触控串列Sy与多个第二触控串列Sx之间的空隙内,以使触控电极层2000各处的穿透率更为一致。请参照图7及图8,本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2000可进一步包括绝缘层PV2。绝缘层PV2覆盖多个触控电极200、多个第一桥接线L1、多个第二桥接线L2以及绝缘层PV1。绝缘层PV2能够减少触控电极200、第一桥接线L1和第二桥接线L2与水气接触的机率,进而提升触控电极层2000的信赖性。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制触控电极层一定要包括拟电极DM及/或绝缘层PV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择不设置拟电极DM及/或绝缘层PV2。
请参照图6及图7,每一触控电极200包括下电极图案210以及上电极图案220。上电极图案220堆叠于下电极图案210上且与下电极图案210电连接。请参照图7,上电极图案220具有背向下电极图案210的顶表面222、面向下电极图案210的底表面224以及连接顶表面222与底表面224的侧表面226。下电极图案210具有面向上电极图案220的顶表面212、背向上电极图案220的底表面214以及连接顶表面212与底表面214的侧表面216。在本实施例中,上电极图案220的顶表面222、上电极图案220的底表面224、下电极图案210的顶表面212以及下电极图案210的底表面214可彼此平行,而上电极图案220的侧表面226以及下电极图案210的侧表面216可相对于顶表面222倾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6及图7,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触控电极200中,上电极图案220的顶表面222边缘222a(即顶表面222与侧表面226的交界)与下电极图案210的顶表面212边缘212a(即顶表面212与侧表面216的交界)在XY平面(例如:图6的纸面、与图7的纸面垂直的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完全重叠。触控电极层2000与触控电极层1000不同的是,上电极图案220的顶表面222边缘222a的部分可与下电极图案210的顶表面212边缘212a重叠,而上电极图案220的顶表面222边缘222a的另一部分可与下电极图案210的顶表面212的边缘212a不重叠。
请参照图5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上电极图案220与下电极图案210其中之一(例如:下电极图案210)可具有直线形外轮廓。更详细来说,在单位区域(例如区域R2)中的面积范围内,上电极图案220与下电极图案210其中之一的外轮廓(例如:下电极图案210的外轮廓)可为不具有缺口的直线形。上电极图案220与下电极图案210的另一(例如:上电极图案220的外轮廓)可具有非直线形外轮廓。更详细来说,在单位区域(例如区域R2)中的面积范围内,上电极图案220与下电极图案210其中之一的外轮廓(例如:上电极图案220的外轮廓)为具有缺口的非直线形。请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上电极图案220的非直线形外轮廓可为锯齿状外轮廓、堡垒状外轮廓、波浪状外轮廓或其组合。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上电极图案220的外轮廓的形状可视实际的需求设计为其他适当形状。
请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上电极图案220的非直线形外轮廓的一部分与下电极图案210的直线形外轮廓的一部分在XY平面(例如图6的纸面)上的垂直投影可相互重叠,且上电极图案220的非直线形外轮廓的另一部分与下电极图案210的直线形外轮廓的另一部分在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可不重叠。换言之,上电极图案220的非直线形外轮廓具有多个缺口,该些缺口由下电极图案210的直线形外轮廓朝上电极图案220的内部凹入,缺口举例是暴露出下电极图案210的一部分。这些缺口可选择性地呈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触控电极层2000具有与触控电极层1000类似的功效及优点,在此便不再重述。
图9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的上视示意图。图10为图9的触控电极层的局部R3的放大示意图。图11为根据图10的剖线E-E’所绘的触控电极层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为根据图11的剖线F-F’所绘的触控电极层的剖面示意图。以下关于触控电极层3000的说明,请对应地参照图9至图12中的相关图示。
请参照图9及图10,触控电极层300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300、多个第一桥接线L1(标示于图10;以一个第一桥接线L1为示例)、多个第二桥接线L2(标示于图10;以一个第二桥接线L2为示例)与绝缘层PV1(标示于图10)。多个触控电极300排列成多行与多列,以构成一阵列。多个第一桥接线L1将位于同一行的多个触控电极300电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多个第一触控串列Sy(以一个第一触控串列Sy为示例)。多个第二桥接线L2将位于同一列的多个触控电极300电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多个第二触控串列Sx(以一个第二触控串列Sx为示例)。绝缘层PV1位于第一桥接线L1与第二桥接线L2之间,以使第一触控串列Sy与第二触控串列Sx不相电性接触。需说明的是,虽然图9及图10是绘出四个触控电极300、一个第一桥接线L1、一个第二桥接线L2、一个第一触控串列Sy、一个第二触控串列Sx为示例,但根据图9及图10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知晓上述的触控电极层3000的整体结构为何,在此便不再完整地绘示包括多个第一触控串列Sy及多个第二触控串列Sx的触控电极层3000。
请参照图9,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层3000可选择性地包括多个拟电极DM。拟电极DM配置于多个第一触控串列Sy与多个第二触控串列Sx之间的空隙内,以使触控电极层3000各处的穿透率更为一致。请参照图11及图12,本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3000可进一步包括绝缘层PV2。绝缘层PV2覆盖多个触控电极300、多个第一桥接线L1、多个第二桥接线L2以及绝缘层PV1。绝缘层PV2能够减少触控电极300、第一桥接线L1和第二桥接线L2与水气接触的机率,进而提升触控电极层3000的信赖性。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制触控电极层一定要包括拟电极DM及/或绝缘层PV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择不设置拟电极DM及/或绝缘层PV2。
请参照图10及图11,每一触控电极300包括下电极图案310以及上电极图案320。上电极图案320堆叠于下电极图案310上且与下电极图案310电连接。请参照图11,上电极图案320具有背向下电极图案310的顶表面322、面向下电极图案310的底表面324以及连接顶表面322与底表面324的侧表面326。下电极图案310具有面向上电极图案320的顶表面312、背向上电极图案320的底表面314以及连接顶表面312与底表面314的侧表面316。在本实施例中,上电极图案320的顶表面322、上电极图案320的底表面324、下电极图案310的顶表面312以及下电极图案310的底表面314可彼此平行,而上电极图案320的侧表面326以及下电极图案310的侧表面316可相对于顶表面322倾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10及图11,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触控电极300中,上电极图案320的顶表面322边缘322a(即顶表面322与侧表面326的交界)与下电极图案310的顶表面312边缘312a(即顶表面312与侧表面316的交界)在XY平面(例如:图10的纸面、与图11的纸面垂直的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完全重叠。触控电极层3000与触控电极层1000不同的是,如图10所示,上电极图案320与下电极图案310均具有非直线形外轮廓。更详细来说,在单位区域(例如区域R3)中的面积范围内,上电极图案320的外轮廓与下电极图案310的外轮廓可为具有缺口的非直线形。如图10所示,上电极图案320与下电极图案310的非直线形外轮廓可为堡垒状外轮廓、锯齿状外轮廓、波浪状外轮廓或其组合,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上电极图案320的外轮廓的形状与下电极图案310的外轮廓的形状可视实际的需求设计为其他适当形状。请参照图10,上电极图案320的非直线形外轮廓与下电极图案310的非直线形外轮廓在XY平面(例如:图10的纸面)上的垂直投影完全可不重叠。换言之,请参照图11,下电极图案310的顶表面312边缘312a与底表面314边缘314a内缩于上电极图案320的顶表面322边缘322a与底表面324边缘324a。
图13为图10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示意图。请参照图13,在区域a1中不设有上电极图案320与下电极图案310。堆叠在一起的上电极图案320与下电极图案310具有边缘区域a2、边缘区域a3、边缘区域a4及区域a5。边缘区域a2中仅设置有上电极图案320,且上电极图案320的非直线形外轮廓位于边缘区域a2内。换言之,上电极图案320的多个缺口320c位于边缘区域a2中,而下电极图案310不位于边缘区域a2中。在边缘区域a3中仅设置有上电极图案320,且上电极图案320的多个缺口320c不位于边缘区域a3中。在边缘区域a4中设置有上电极图案320以及下电极图案310,且下电极图案310的非直线形外轮廓位于边缘区域a4内。换言之,在边缘区域a4中设置有上电极图案320以及下电极图案310,且下电极图案310的缺口310c位于边缘区域a4中而上电极图案320的缺口320c不位于边缘区域a4中。在边缘区域a5中设置有上电极图案320以及下电极图案310,且下电极图案310的缺口310c及上电极图案320的缺口320c均不位于边缘区域a5中。从另一角度而言,上电极图案320的部分外轮廓与下电极图案310的部分外轮廓完全隔开而不重叠,上电极图案320的此部分外轮廓具有多个缺口320c,下电极图案310的此部分外轮廓具有多个缺口310c,而缺口320c与缺口310c是互相错开的。通过上述设计,由区域a1、边缘区域a2、a3、4到区域a5,具有触控电极层3000的触控面板的穿透率在各区域上能够更加和缓地变化,而让使用者更不易察觉触控电极300的边缘,而进一步地提升具有触控感测层3000的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一触控电极包括互相堆叠的下电极图案与上电极图案。上电极图案的顶表面边缘与下电极图案的顶表面边缘在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完全重叠。换言之,具有触控感测层的触控面板可划分为不设置上下电极图案的区域、设置下电极图案与上电极图案之一而不设置下电极图案与上电极图案的另一的区域以及同时设置下电极图案与上电极图案的区域。不设置下电极图案与上电极图案的区域具有高穿透率,设置下电极图案与上电极图案之一而不设置下电极图案与上电极图案的另一的区域具有居中的穿透率,而同时设置下电极图案与上电极图案的区域具有低穿透率。由此,从无配置触控电极处到触控电极内部,触控面板的穿透率能够逐渐地变化而非急骤地变化。如此一来,使用者便不易察觉触控电极的外轮廓,进而提升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7)

1.一种触控电极层,包括:
多个触控电极,排列成多行以及多列以构成一阵列,其中每一触控电极包括:
下电极图案;以及
上电极图案,与该下电极图案堆叠,其中该上电极图案的一顶表面边缘与该下电极图案的一顶表面边缘在一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完全重叠;
多个第一桥接线,将位于同一行的该些触控电极电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多个第一触控串列;
多个第二桥接线,将位于同一列的该些触控电极电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多个第二触控串列;以及
绝缘层,位于该些第一桥接线以及该些第二桥接线之间,
其中该上电极图案以及该下电极图案包括一透明导电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上电极图案的该顶表面边缘与该下电极图案的该顶表面边缘在该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完全不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上电极图案的该顶表面边缘与该下电极图案的该顶表面边缘在该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相差5至150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上电极图案与该下电极图案其中之一具有一直线形外轮廓且另一具有一非直线形外轮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非直线形外轮廓的一部分与该直线形外轮廓的一部分在该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相互重叠,且该非直线形外轮廓的另一部分与该直线形外轮廓的另一部分在该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重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非直线形外轮廓包括一波浪状外轮廓或一锯齿状外轮廓。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非直线形外轮廓与该直线形外轮廓在该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完全不重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上电极图案与该下电极图案分别具有一非直线形外轮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非直线形外轮廓包括一堡垒状外轮廓、一波浪状外轮廓或一锯齿状外轮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上电极图案的该非直线形外轮廓与该下电极图案的该非直线形外轮廓在该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部分不重叠。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上电极图案的该非直线形外轮廓与该下电极图案的该非直线形外轮廓在该XY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完全不重叠。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上电极图案以及该下电极图案的厚度实质上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上电极图案的该顶表面边缘与一底表面边缘内缩于该下电极图案的该顶表面边缘与一底表面边缘。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下电极图案的该顶表面边缘与一底表面边缘内缩于该上电极图案的该顶表面边缘与一底表面边缘。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上电极图案的一底角为20至80度,而该下电极图案的一底角为20至80度。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上电极图案与该下电极图案分别具有一直线形外轮廓。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该上电极图案的厚度以及该下电极图案的厚度实质上不相同。
CN201510105460.5A 2015-01-16 2015-03-11 触控电极层 Active CN1046153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1490 2015-01-16
TW104101490A TWI564761B (zh) 2015-01-16 2015-01-16 觸控電極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5309A CN104615309A (zh) 2015-05-13
CN104615309B true CN104615309B (zh) 2017-09-22

Family

ID=53149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5460.5A Active CN104615309B (zh) 2015-01-16 2015-03-11 触控电极层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04423B2 (zh)
CN (1) CN104615309B (zh)
TW (1) TWI5647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9624B (zh) * 2015-10-09 2020-09-2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与触控装置
CN205068345U (zh) * 2015-10-29 2016-03-0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KR102555153B1 (ko) * 2015-12-03 2023-07-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KR102464277B1 (ko) * 2016-02-29 2022-11-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CN107025027A (zh) * 2016-08-12 2017-08-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622915B (zh) * 2017-08-10 2018-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感測基板
CN109426373A (zh) * 2017-08-21 2019-03-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9426389B (zh) * 2017-09-05 2021-03-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07515698B (zh) * 2017-09-11 2020-04-07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US20190179444A1 (en) * 2017-12-12 2019-06-13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touch device
CN108710447A (zh) * 2018-05-14 2018-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结构及显示屏
CN108762571B (zh) * 2018-05-31 2021-10-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TWI683245B (zh) * 2018-10-04 2020-0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CN110471568B (zh) * 2019-08-15 2023-06-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KR20210032615A (ko) * 2019-09-16 2021-03-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3641249B (zh) * 2020-05-11 2024-04-02 重庆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键盘及其键盘触控电极模块
US11740706B2 (en) 2020-05-11 2023-08-29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touch electrode module and touch keyboard therewith
US11327620B1 (en) * 2020-11-06 2022-05-10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Touch sensing layer and touch panel
CN112506381B (zh) * 2020-12-25 2022-05-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4721554B (zh) * 2022-06-09 2023-03-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组件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9251A (zh) * 2013-04-24 2013-09-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203950288U (zh) * 2013-05-08 2014-11-19 郡是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98919B2 (ja) 2007-06-14 2012-08-15 ソニー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
JP4506785B2 (ja) * 2007-06-14 2010-07-21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
TWM366714U (en) 2009-05-13 2009-10-11 Emerging Display Tech Corp Touch panel with multi-layered conductive wirings
US9836167B2 (en) * 2009-08-03 2017-12-05 Atmel Corporation Electrode layout for touch screens
KR101726623B1 (ko) * 2010-03-16 2017-04-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CN103080876A (zh) * 2010-07-05 2013-05-01 Dic株式会社 带透明导电层的基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触控面板用透明导电膜层叠体、触控面板
TWI459253B (zh) * 2011-01-25 2014-11-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觸控面板
EP2718792A4 (en) * 2011-06-09 2015-06-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TOUCH-SENSITIVE DEVICE WITH A MULTILAYER ELECTRODE AND A SUB-LAYER
TWI472965B (zh) 2011-08-26 2015-02-11 Chimei Innolux Corp 影像顯示系統
TWI471999B (zh) * 2012-02-10 2015-02-01 Wintek Corp 觸控顯示面板
WO2013146372A1 (ja) * 2012-03-30 2013-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黒色樹脂膜、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KR102012417B1 (ko) * 2012-07-24 2019-08-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489361B (zh) * 2013-02-08 2015-06-2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JP6180174B2 (ja) * 2013-05-08 2017-08-16 グン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5148953A (ja) * 2014-02-06 2015-08-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静電容量結合方式のタッチパネル
JP2015153297A (ja) * 2014-02-18 2015-08-24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ー基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センサー基板の製造方法
TWI687143B (zh) * 2014-04-25 2020-03-0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US9958973B2 (en) * 2014-10-24 2018-05-01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touch panel-integrat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4317465B (zh) * 2014-10-27 2017-05-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9251A (zh) * 2013-04-24 2013-09-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203950288U (zh) * 2013-05-08 2014-11-19 郡是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7830A (zh) 2016-08-01
US9904423B2 (en) 2018-02-27
TWI564761B (zh) 2017-01-01
CN104615309A (zh) 2015-05-13
US20160209952A1 (en)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5309B (zh) 触控电极层
CN103713789B (zh) 包括具有突起的感测电极的触摸面板
CN102566838B (zh) 电容式触摸感应装置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2253752B (zh) 触摸面板以及触摸显示面板
TWI679570B (zh) 導電性薄膜及具備該導電性薄膜之觸控面板感測器
CN104461189B (zh) 触控面板
CN103092442B (zh) 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及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6201145B (zh) 一种触摸屏、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150060254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6449712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以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WO2015161612A1 (zh) 触摸基板及触摸屏
CN105159506A (zh)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及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
CN206322134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KR102029106B1 (ko) 터치 패널, 터치 패널 제조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4111755B (zh)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
CN106371649A (zh) 内嵌式触控面板
CN104951132B (zh) 触控显示面板结构
CN106201094A (zh)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器
US20200285347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6775129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7025028A (zh) 自电容触摸屏以及具有该自电容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TW201122687A (en) Pixel array
CN106249975A (zh) 一种触控屏、显示装置及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TW201445409A (zh) 單層多點式觸控導電膜及其製備方法
US20150000962A1 (en) Capacitiv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