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1999B - 觸控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1999B
TWI471999B TW101104416A TW101104416A TWI471999B TW I471999 B TWI471999 B TW I471999B TW 101104416 A TW101104416 A TW 101104416A TW 101104416 A TW101104416 A TW 101104416A TW I471999 B TWI471999 B TW I4719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panel
strings
insulating layer
brid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4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4140A (zh
Inventor
Yi Chun Lin
Chia Chi Chen
Ming Kung Wu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1104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1999B/zh
Priority to US13/761,154 priority patent/US20130207930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334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4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1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19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觸控顯示面板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顯示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提升整體視覺效果之觸控顯示面板。
在現今之資訊社會下,許多資訊產品已由傳統之鍵盤或滑鼠等輸入裝置,轉變為使用觸控面板(touch sensing panel)作為輸入裝置,其中同時具有觸控與顯示功能的觸控顯示面板更是成為現今最流行的產品之一。
在習知之觸控面板中,其觸控電路包括多個X觸控串列(X-sensing series)及多個Y觸控串列(Y-sensing series),其中Y觸控串列及X觸控串列相互交錯。一般而言,在Y觸控串列及X觸控串列的交錯位置處,會透過金屬橋接線使與其相鄰之二觸控感測墊(touch-sensing pad)彼此電性連接。然而,習知之觸控顯示面板容易讓使用者觀看到畫素等為內部結構,尤其使用者容易在X觸控串列及Y觸控串列的交錯位置處看到如亮點般的餘影效果,影響觸控顯示面板整體的顯示品質。因此,其視覺品質仍是亟需改良之重要議題之一。
在中國專利申請公布號CN 101776969中提出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如圖1所示,觸控面板100包括第一觸控串列110、以及第二觸控串列120,其中第一觸控串列110包括第一觸控墊112與第一連接線114,而第二觸控串列120包括第二觸控墊122與第二連接線124。如圖1所示,其利用突起圖案B隨機且均勻地分佈在兩觸控串列110、120上,利用讓使用者在觀看觸控面板時的視覺效果模糊化,藉以解決使用者容易明顯地看出感測墊的輪廓的問題。然而,圖1的佈局卻無法解決使用者容易在X觸控串列及Y觸控串列的交錯位置處看到亮點的問題,並且圖1之佈局容易使觸控顯示面板全面地被霧化,造成整體穿透率下降。而且,如圖1所示,單一個突起圖案B若位於X觸控串列及Y觸控串列的交錯位置處,反而會有類似凸透鏡的放大效果,反而更容易看到如亮點般的餘影效果,這是我們所不願樂見的。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其可以避免使用者容易在兩觸控串列的交錯位置看到亮點的問題,因而具有較佳之視覺效果。
本發明提出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其包括一顯示面板以及一觸控面板。顯示面板包括多個畫素。觸控面板位於顯示面板上,觸控面板包括多條第一觸控串列、多條第二觸控串列以及一絕緣層,各第一觸控串列與各第二觸控串列相互交錯處構成一重疊區域,絕緣層正投影於顯示面板上的面積涵蓋各重疊區域的面積,且絕緣層的表面在各第一觸控串列與各第二觸控串列的各重疊區域內具有多個突起。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絕緣層可以位於各第一觸控串列與各第二觸控串列之間,且各第一觸控串列包括多個第一觸控墊以及多條第一橋接線,各第一橋接線位於兩相鄰之第一觸控墊之間,各第二觸控串列包括多個第二觸控墊以及多條第二橋接線,各第二橋接線位於兩相鄰之第二觸控墊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絕緣層包括多個島狀介電圖案,且各島狀介電圖案僅位於各第一橋接線與各第二橋接線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絕緣層包括多個開口,開口位於第一橋接線的兩端,第一觸控墊經由開口與第一橋接線串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更包含一覆蓋第一觸控串列以及第二觸控串列的保護層,上述之絕緣層也可以位於保護層上,且觸控顯示面板更包括一層間介電層,位於各第一觸控串列與各第二觸控串列之間,其中層間介電層遠離畫素的上表面呈一凸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絕緣層在顯示面板上的投影面積大於層間介電層在顯示面板上的投影面積。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各第一觸控串列包括多個第一觸控墊以及多條第一橋接線,各第一橋接線位於兩相鄰之第一觸控墊之間,各第二觸控串列包括多個第二觸控墊以及多條第二橋接線,各第二橋接線位於兩相鄰之第二觸控墊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層間介電層包括多個島狀介電圖案,且各島狀介電圖案僅位於各第一橋接線與各第二橋接線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層間介電層包括多個開口,開口位於第一橋接線的兩端,第一觸控墊經由開口與第一橋接線串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突起的高度大於0微米且小於20微米。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突起的間距大於零0微米且小於15微米。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突起的尺寸大於0微米且小於30微米。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之觸控顯示面板中,藉由在各第一觸控串列與各第二觸控串列相互交錯的重疊區域上設置表面具有多個突起的絕緣層,由於絕緣層在顯示面板的投影面積涵蓋了兩觸控串列交錯的重疊區域,並且緣層的表面在單一的重疊區域上具有多個突起,因此可以使顯示面板所顯示影像光線在通過絕緣層時產生適度的散射效應,有效解決畫素被放大造成內部結構易被目視可見等問題,避免使用者容易在兩觸控串列的交錯位置看到亮點的問題。因此,觸控顯示面板具有較佳之視覺效果。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一般而言,顯示面板中的彩色濾光片包括具有週期性結構的畫素,且觸控面板中在兩相交錯的觸控串列間設置有絕緣層。然而,由於絕緣層在成品中的形狀具有類似凸透鏡的聚光效應,容易放大位於其下方之顯示面板的畫素,使得使用者容易由目視即可見非預期的亮點。如此一來,導致觸控顯示面板容易會有視覺效果不佳的問題。因此本發明之絕緣層的設計是基於前述考量而經過適當設計的。
簡言之,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為清楚說明,在圖2中僅標示出觸控墊、橋接線以及絕緣層,並省略了其他構件。具體而言,第一觸控串列220例如是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且各第一觸控串列220包括多個彼此串接的第一觸控墊222以及多條位於兩相鄰之第一觸控墊222之間的第一橋接線224。第二觸控串列230例如是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且各第二觸控串列230包括多個彼此串接的第二觸控墊232以及多條位於兩相鄰之第二觸控墊232之間的第二橋接線234。
如圖2所示,本發明主要在觸控顯示面板200相互交錯的兩觸控串列220、230之間設置一表面具有多個突起BP的絕緣層240,藉此可以有效地使位於其底層的顯示面板所發出的光線在通過具有多個突起BP的絕緣層240時,適當地產生光散射效應,使得影像光線在到達使用者前可被適度地散射,因此可解決在兩觸控串列的交錯位置看到亮點的問題。
此外,本發明之具有多個突起BP的絕緣層240可與現有製程相容。詳言之,在一實施例中,多個突起BP的絕緣層240可以取代位於兩觸控串列之間的層間介電層,而使交錯之兩觸控串列彼此電性絕緣。在另一實施例中,多個突起BP的絕緣層240亦可以設置在覆蓋兩觸控串列上之保護層之上。並可應用於島狀橋接型(bridge island)、通孔橋接型(bridge via)等不同的設計上,以下將列舉幾個實施例來說明,然,以下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
第一實施例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顯示面板之兩觸控串列交錯處的剖面示意圖。如圖3所示,觸控顯示面板200A包括一顯示面板202以及一觸控面板210。顯示面板202例如是液晶顯示面板,在其他實施例中,顯示面板202亦可以是有機發光顯示面板、電濕潤顯示面板或是電泳顯示面板。顯示面板202上具有多個陣列排列的畫素P,而畫素P可以是由多個紅色畫素PR、多個綠色畫素PG以及多個藍色畫素PB所構成的。
觸控面板210位於顯示面板202上,觸控面板210包括多條第一觸控串列220、多條第二觸控串列230、一絕緣層240以及一保護層250。各第一觸控串列220與各第二觸控串列230相互交錯處構成一重疊區域OR。如圖2與圖3所示,絕緣層240正投影於顯示面板202上的面積涵蓋了各重疊區域OR正投影於顯示面板202上的面積。在膜層的堆疊關係上,本實施例之絕緣層240例如是位於各第一觸控串列220與各第二觸控串列230之間,以作為使兩觸控串列220、230電性絕緣的介電材料,其材質例如是有機材料所製成。本實施例之保護層250則例如是覆蓋第一觸控串列220、第二觸控串列230以及絕緣層240上。
更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絕緣層240包括多個島狀介電圖案242,且各島狀介電圖案242僅位於各第一橋接線224以及與其交錯之第二橋接線234之間,以使交錯的第一觸控串列220與第二觸控串列230彼此電性絕緣,而裸露出第一觸控墊222。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橋接線224與第二橋接線234分別位於島狀介電圖案242的下方與上方,且第一橋接線224及第二橋接線234之材質例如為透明導電材料。當然,第一橋接線224與第二橋接線234的位置亦可以對調,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特別的是,於各第一觸控串列220與各第二觸控串列230的各重疊區域OR內,本實施例之絕緣層240中的各島狀介電圖案242的表面在各重疊區域內具有多個突起BP,藉此可以有效地使通過的光線產生散射現象。這裡要說明的是,為了解決兩觸控串列的交錯處容易產生亮點的問題,本發明藉由在兩觸控串列交錯處的重疊區域OR內,設置了正投影方向與該重疊區域OR重合的絕緣層240,並且刻意地讓絕緣層240的表面在重疊區域OR的範圍內設置了多個突起BP,藉由多個突起BP來改變光路徑,使得因多個突起所改變後的光路徑彼此干涉,進而產生適當地散射光線的效果,避免使用者容易在兩觸控串列的交錯位置看到亮點的問題。並且,由於本實施例之絕緣層240僅分佈於兩觸控串列的交錯處,並沒有擴及至第一觸控墊222以及第二觸控墊232的上方,因此並不會使顯示效果過度地被霧化,因此可以有效地全面提升整體的視覺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中突起BP可為規則型態,如圖4A所示,例如為規則的六角形,突起的尺寸為d,而突起之間的間距為S。考量到突起對光學散射產生的作用與兼具原觸控元件的電性表現,突起BP的高度較佳是大於0微米且小於20微米,且突起BP的間距S大於零0微米且小於15微米,突起BP的尺寸d是大於0微米且小於30微米。當突起BP的高度超過20微米時,容易影響第一觸控串列220、第二觸控串列230等線路的搭接,產生斷線之虞,或是會導致後續膜層圖案的變形,進而影響電性表現,因此突起BP的高度與間距較佳是滿足上述的條件。當然,突起BP的型態亦可如圖4B所示般,呈現不規則的型態,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如圖1所示之習知技術,由於本發明是利用於兩觸控串列220、230之間設置具有多個突起BP圖案的絕緣層240來避免亮點容易可見的問題。而習知技術中,主要是讓突起圖案隨機地分散在觸控墊112、122上,藉此來整面地模糊化觸控墊的輪廓,因此,圖1之習知技術中即使於兩觸控串列之間非刻意地畫出了突起圖案B,其數量亦僅為單一的突起圖案。然而,如圖1之習知技術般,若在兩觸控墊間形成單一的突起,不但不具有散射光線的效果,反而會因為突起圖案產生凸透鏡的聚光效應,將更凸顯位於兩觸控串列交錯位置的亮點。因此,如圖1般之習知技術並無法解決本案所欲解決的亮點可見的問題。
第二實施例
圖5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顯示面板之兩觸控串列交錯處的剖面示意圖。如圖5所示,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200B與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200A類似,相同構件以相同標號表示。惟,在本實施例中,絕緣層240具有多個開口H,各開口H位於第一橋接線224的兩端,且第一觸控墊222經由開口H與第一橋接線224串接。換言之,本實施例屬於通孔橋接型(bridge via)的設計。
當然,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200B同樣可於第一橋接線224與第二橋接線234之間的絕緣層240表面上設置多個突起BP,使顯示面板202所顯示的影像光線在通過此具有多個突起BP的絕緣層240時產生適當地散射光線的效果,避免使用者容易在兩觸控串列的交錯位置看到亮點的問題,進而提供較佳的視覺效果。
第三實施例
圖6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顯示面板之兩觸控串列交錯處的剖面示意圖。如圖6所示,第三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200C與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200A類似,相同構件以相同標號表示。惟,膜層堆疊位置與前述實施例有所不同。
詳言之,在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中,第一橋接線224位於保護層240的下方。然而,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一橋接線224跨越絕緣層240而串接兩相鄰之第一觸控墊222。換言之,本實施例屬於島狀橋接型(bridge island)的設計。
當然,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200C同樣可於第一橋接線224與第二橋接線234之間的絕緣層240表面上設置多個突起BP,使顯示面板202所顯示的影像光線在通過此具有多個突起BP的絕緣層240時產生適當地散射光線的效果,避免使用者容易在兩觸控串列的交錯位置看到亮點的問題,進而提供較佳的視覺效果。
第四實施例
圖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顯示面板之兩觸控串列交錯處的剖面示意圖。如圖7所示,前述各實施例的絕緣層240是位於保護層250與第一橋接線224之間,然而,在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200D中,絕緣層240是位於保護層250上方,且在本實施例中,將位於第一觸控串列220與第二觸控串列230之間藉以使兩觸控串列220、230電性絕緣的膜層稱之為層間介電層260。換言之,本實施例之用以散射光線的絕緣層240是設置於有別於兩觸控串列220、230之間的層間介電層260,以及有別於全面覆蓋兩觸控串列220、230的保護層250。
如圖7所示,層間介電層260遠離畫素P的上表面呈一凸面。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是將具有多個突起BP的絕緣層240額外地覆蓋在一組包含第一觸控串列220、第二觸控串列230以及層間介電層260的觸控元件上,且由於具有突起BP的絕緣層240在顯示面板202的投影上同樣覆蓋了第一觸控串列220與第二觸控串列230的重疊區域OR、並覆蓋了具凸面的層間介電層260,因此,即使具凸面的層間介電層260可能因凸透鏡的聚光效應而放大了兩觸控串列交錯位置的亮點,如前述圖1之習知技術般,但在本實施例中,當光線進一步行經至本實施例之具有多個突起BP的絕緣層240時,藉由多個突起BP可以再度地改變光線的行徑路徑,藉此產生適當地散射光線的效果,避免使用者容易在兩觸控串列的交錯位置看到亮點的問題。
第五實施例
圖8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顯示面板之兩觸控串列交錯處的剖面示意圖。如圖8所示,第五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200E與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200D類似,相同構件以相同標號表示。惟,在本實施例中,層間介電層260具有多個開口H,各開口H位於第一橋接線224的兩端,且第一觸控墊222經由開口H與第一橋接線224串接。換言之,本實施例屬於通孔橋接型(bridge via)的設計。
當然,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200E同樣可藉由具有多個突起BP且位於保護層250之上的絕緣層240,使顯示面板202所顯示的影像光線在通過此具有多個突起BP的絕緣層240時產生適當地散射光線的效果,避免使用者容易在兩觸控串列的交錯位置看到亮點的問題,進而提供較佳的視覺效果。
第六實施例
圖9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顯示面板之兩觸控串列交錯處的剖面示意圖。如圖9所示,第六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200F與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200D類似,相同構件以相同標號表示。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一橋接線224跨越絕緣層240而串接兩相鄰之第一觸控墊222。換言之,本實施例屬於島狀橋接型(bridge island)的設計。
當然,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200F同樣可藉由具有多個突起BP且位於保護層250之上的絕緣層240,使顯示面板202所顯示的影像光線在通過此具有多個突起BP的絕緣層240時產生適當地散射光線的效果,避免使用者容易在兩觸控串列的交錯位置看到亮點的問題,進而提供較佳的視覺效果。
為清楚說明本發明之觸控顯示面板可發揮解決亮點之效果,以下輔以圖10A-10B以及圖11A-11B來說明。
圖10A為未設置具有多個突起之絕緣層的習知觸控顯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照片,而圖10B為依據圖10A之配置關係所獲得之觸控顯示面板的上視圖。圖11A為設置了具有多個突起之絕緣層的習知觸控顯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照片,而圖11B為依據圖11A之配置關係所獲得之觸控顯示面板的上視圖。
請同時參照圖10A與圖10B、圖11A與圖11B可知,當觸控顯示面板中未設置多個突起之絕緣層時,由上視圖10B中的M處可清晰地辨識出該處具有一如亮點的餘影,且該圖案在橫方向上等距離地出現,而兩點之間的距離等於兩觸控串列間的間距。另一方面,當觸控顯示面板中設置了具有多個突起之絕緣層時,在圖11A中與圖11B相同位置的M處,原本於圖10A與圖10B中可清晰地辨識出的規律之亮點已被散射而無法被辨認。相較於比較例圖10A與圖10B,本實施例之圖11A與圖11B之觸控顯示面板的視覺效果具有優異的視覺品質。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觸控顯示面板藉由使絕緣層於顯示面板的投影面積涵蓋各第一觸控串列與各第二觸控串列相互交錯的重疊區域,並於絕緣層的表面在兩觸控串列的重疊區域內設置多個突起,藉此可以使顯示面板所顯示影像光線產生散射效應,有效解決畫素被放大造成內部結構易被目視可見等問題,避免使用者容易在兩觸控串列的交錯位置看到亮點的問題。因此,本發明之觸控顯示面板具有較佳之視覺效果。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例如觸控墊的形狀可以有各種的變形,觸控串列不一定是相互正交,也可以有其他角度的交錯,相鄰兩個觸控墊的橋接線可以不只有一條,也可以有兩條以上。諸如此類衍生發明無法一一列舉,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00、200A、200B、200C、200D、200E、200F...觸控顯示面板
202...顯示面板
210...觸控面板
110、220...第一觸控串列
112、222...第一觸控墊
114、224...第一橋接線
120、230...第二觸控串列
122、232...第二觸控墊
124、234...第二橋接線
240...絕緣層
242...島狀介電圖案
250...保護層
260...層間介電層
B...突起圖案
BP...突起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尺寸
H...開口
P...畫素
PR...紅色畫素
PG...綠色畫素
PB...藍色畫素
OR...重疊區域
S...間距
圖1為習知一種觸控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面板之兩觸控串列交錯處的剖面示意圖。
圖4A與圖4B分別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絕緣層上之突起的分佈型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面板之兩觸控串列交錯處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面板之兩觸控串列交錯處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面板之兩觸控串列交錯處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面板之兩觸控串列交錯處的剖面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中一種觸控面板之兩觸控串列交錯處的剖面示意圖。
圖10A為未設置具有多個突起之絕緣層的習知觸控顯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照片,而圖10B為依據圖10A之配置關係所獲得之觸控顯示面板的上視圖。
圖11A為設置了具有多個突起之絕緣層的習知觸控顯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照片,而圖11B為依據圖11A之配置關係所獲得之觸控顯示面板的上視圖。
200...觸控顯示面板
220...第一觸控串列
222...第一觸控墊
224...第一橋接線
230...第二觸控串列
232...第二觸控墊
234...第二橋接線
240...絕緣層
BP...突起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OR...重疊區域

Claims (12)

  1. 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包括:一顯示面板,包括多個畫素;以及一觸控面板,位於該顯示面板上,該觸控面板包括多條第一觸控串列、多條第二觸控串列以及一絕緣層,各該第一觸控串列與各該第二觸控串列相互交錯處構成一重疊區域,該絕緣層正投影於該顯示面板上的面積涵蓋各該重疊區域的面積,且該絕緣層的表面在各該第一觸控串列與各該第二觸控串列的各該重疊區域內具有多個突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絕緣層位於各該第一觸控串列與各該第二觸控串列之間,且各該第一觸控串列包括多個第一觸控墊以及多條第一橋接線,各該第一橋接線位於兩相鄰之第一觸控墊之間,各該第二觸控串列包括多個第二觸控墊以及多條第二橋接線,各該第二橋接線位於兩相鄰之第二觸控墊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絕緣層包括多個島狀介電圖案,且各該島狀介電圖案僅位於各該第一橋接線與各該第二橋接線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絕緣層包括多個開口,該些開口位於該些第一橋接線的兩端,該些第一觸控墊經由該些開口與該些第一橋接線串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更包含一保護層,該保護層覆蓋該些第一觸控串列以及該些第二觸控串列,其中該絕緣層位於該保護層上,且該觸控顯示面板更包括一層間介電層,位於各該第一觸控串列與各該第二觸控串列之間,其中該層間介電層遠離該些畫素的上表面呈一凸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絕緣層在該顯示面板上的投影面積大於該層間介電層在該顯示面板上的投影面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中,各該第一觸控串列包括多個第一觸控墊以及多條第一橋接線,各該第一橋接線位於兩相鄰之第一觸控墊之間,各該第二觸控串列包括多個第二觸控墊以及多條第二橋接線,各該第二橋接線位於兩相鄰之第二觸控墊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層間介電層包括多個島狀介電圖案,且各該島狀介電圖案僅位於各該第一橋接線與各該第二橋接線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層間介電層包括多個開口,該些開口位於該些第一橋接線的兩端,該些第一觸控墊經由該些開口與該些第一橋接線串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突起的高度大於0微米且小於20微米。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突起的間距大於零0微米且小於15微米。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突起的尺寸大於0微米且小於30微米。
TW101104416A 2012-02-10 2012-02-10 觸控顯示面板 TWI471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4416A TWI471999B (zh) 2012-02-10 2012-02-10 觸控顯示面板
US13/761,154 US20130207930A1 (en) 2012-02-10 2013-02-07 Touch display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4416A TWI471999B (zh) 2012-02-10 2012-02-10 觸控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4140A TW201334140A (zh) 2013-08-16
TWI471999B true TWI471999B (zh) 2015-02-01

Family

ID=48945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4416A TWI471999B (zh) 2012-02-10 2012-02-10 觸控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07930A1 (zh)
TW (1) TWI4719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17521B1 (ko) * 2013-06-18 2016-05-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절연층 형성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터치 스크린
CN106687896A (zh) * 2014-09-12 2017-05-17 保力马科技(日本)株式会社 传感片及传感面板
TWI564761B (zh) * 2015-01-16 2017-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電極層
CN106201103B (zh) * 2016-07-25 2019-09-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30415A (en) * 2009-02-10 2010-08-16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10096018A1 (en) * 2009-10-23 2011-04-28 Hsin-Hung Le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ensing unit thereof
TW201128504A (en) * 2010-02-03 2011-08-16 Wintek Corp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an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TW201133061A (en) * 2010-03-17 2011-10-01 Century Display Shenzhen Co Touch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97298B2 (en) * 2009-01-23 2014-08-05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navigation device with light guide fil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30415A (en) * 2009-02-10 2010-08-16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10096018A1 (en) * 2009-10-23 2011-04-28 Hsin-Hung Le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ensing unit thereof
TW201128504A (en) * 2010-02-03 2011-08-16 Wintek Corp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an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TW201133061A (en) * 2010-03-17 2011-10-01 Century Display Shenzhen Co Touch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4140A (zh) 2013-08-16
US20130207930A1 (en) 201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13604B1 (ko) 도전성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TWI483157B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面板
TWI528239B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I465986B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TWI576736B (zh) 觸控裝置
TWI471999B (zh) 觸控顯示面板
JP6002047B2 (ja) 入力装置
TW201411443A (zh) 觸控面板
TWI493423B (zh) 觸控顯示裝置以及觸控感測結構
TW201219904A (en)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JP3185436U (ja) タッチ電極装置
KR102296737B1 (ko) 터치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US10120510B2 (en) Touch screen
TWI519880B (zh) 顯示面板
JP5896886B2 (ja) 表示装置用タッチスクリーン付き基板、表示装置用タッチスクリーン付き基板の設計方法およびタッチスクリーン付き表示装置
CN102360260A (zh) 一种用于投射式电容触摸屏的感测电极
TWI398809B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
US20170177124A1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US11042254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s
TW201441737A (zh) 觸控彩色濾光片及其製造方法以及觸控顯示面板
CN106055142A (zh) 显示装置
TW201704951A (zh) 觸控面板
JP6498578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3309480A (zh) 触控显示面板
TWI545479B (zh) 觸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