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9283B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9283B
CN104609283B CN201410654748.3A CN201410654748A CN104609283B CN 104609283 B CN104609283 B CN 104609283B CN 201410654748 A CN201410654748 A CN 201410654748A CN 104609283 B CN104609283 B CN 1046092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tion
por
carriage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547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9283A (zh
Inventor
P·瓦尔贾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 Corp filed Critical K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09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9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9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92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62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7Roping for counterweightless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10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equalising rope or cable ten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配重的电梯,包括电梯井(H),在电梯井(H)中竖直可动的轿厢(1),一个或多个悬挂绳索(2),接合所述悬挂绳索的可旋转的驱动构件(3),每个悬挂绳索(2)具有在驱动构件(3)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绳索部分(2a)和在驱动构件(3)的第二侧面上的第二绳索部分(2b),每个绳索部分(2a,2b)被连接到轿厢,所述第一绳索部分(2a)悬挂轿厢,以及布置为张紧第二绳索部分(2b)的张紧装置(4a,4b,4c)。每个所述绳索(2)是带状的并且包括一承载构件或多个承载构件,该承载构件由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复合材料包括嵌入在聚合物基质中的加强纤维,该加强纤维是碳纤维。

Description

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兰(toan)电梯。该电梯特别地用于输送乘客和/或货物。
背景技术
电梯通常具有驱动机,该驱动机在电梯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驱动电梯轿厢。驱动机典型地包括电机和可旋转的驱动构件,例如驱动滑轮,接合被连接到轿厢的电梯绕绳。由此,驱动力从电机经由驱动构件和绕绳传递到所述轿厢。传统地,电梯使配重由可旋转的驱动构件的一侧上的绳索部分悬挂以及使轿厢由可旋转的驱动构件的另一侧上的绳索部分悬挂。所述配重为没有悬挂轿厢的绳索部分提供张力。还存在没有配重的电梯。这些没有配重的电梯使轿厢由可旋转的驱动构件的一侧上的绳索部分悬挂,然而在相反侧上,电梯包括某种张紧配置,用于张紧可旋转的驱动构件那侧上的绳索部分。在这些张紧配置中,大规模的松散的绳索的形成典型地是通过以相同的比例将可旋转的驱动构件的两侧上的绳索连接到轿厢得以消除的。从而,在轿厢的向上定向的运动期间,没有悬挂轿厢的绳索部分也随着轿厢一起运行,从而在电梯井的任何地方没有堆起。此外,张紧度可通过张紧装置进一步增加。这对一个或若干以下原因是需要的。第一,通过增加没有悬挂轿厢的绳索部分的绳索张力,可以保证绳索在这些元件之间的接触的整个长度上牢固地倚靠在可旋转的驱动构件上,特别地以便提供适于提供这些元件之间的牢固的接合的法向力。第二,这样,没有悬挂轿厢的绳索部分的绳索张力可增加以便保证绳索从它们的沿着绳索的路线定位的导引滑轮跳开。此外,在许多电梯配置中绳索长度作为轿厢位置的函数稍微改变。由该现象引起的问题可通过张紧没有悬挂轿厢的绳索部分得以消除。存在许多不同的现有的无配重的电梯,例如如在WO2004041699A1中公开的电梯。
现有的无配重的电梯,一直存在制造这样的系统以使得绳索配置的布局以及张紧配置的整体结构是简单和紧凑的的困难。缺点是绕绳需要以复杂布局布置的大量绳索。还有,在现有技术方案中,难以以紧凑方式设计和定尺寸张紧配置以使得它能使足够的张紧能力。特别地,可动的张紧构件的运动范围已经被设计和定尺寸为长的。缺点是张紧配置以及绕绳的空间占用被弄得使它们的空间有效的定位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是要解决已知解决方案的以前所述的缺点以及稍后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论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介绍一种无配重的电梯,该电梯在简单性和空间效率方面得以改进。特别地,提升功能的空间效率和简单性,包括绕绳和影响绕绳的张紧装置,可得以改进。实施例尤其示出了其中绳索束的布局,形成绕绳,是简单且紧凑的。实施例尤其示出了,其中张紧配置的张紧能力不必尺寸被做得如以前那么大,然而根据运输能力保持良好的功能性。特别地,实施例被示出,其中这些优点仅通过在电梯的若干其他特性方面的较小的或最小的妥协,得以获得。
提出了一新的无配重的电梯,该电梯包括电梯井,在电梯井中竖直可动的轿厢,一个或多个悬挂绳索,接合所述悬挂绳索的可旋转的驱动构件,每个悬挂绳索具有在驱动构件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绳索部分和在驱动构件的第二侧面上的第二绳索部分,每个绳索部分被连接到轿厢,所述第一绳索部分悬挂轿厢;和布置为张紧第二绳索部分的张紧装置。每个所述绳索是带状的并且包括一承载构件或多个承载构件,该承载构件由复合材料制成,该复合材料包括嵌入聚合物基质中的加强纤维,该加强纤维是碳纤维。由于提升绳索的这种总体的横截面形状、结构和材料选择,包含所述提升绳索的绕绳的简单性可变得更为容易,特别地因为绳索的数目以及绳索束的截面的空间占用可减小。重要地,由于每个绳索的这种总体的横截面形状、内部结构和材料选择,张紧装置的张紧能力可减小,最重要地由于以紧凑结构提供高的纵向刚性的优秀的能力。从而,根据运输能力、空间效率和简单性,具有无配重的电梯得以获得。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构件平行于绳索的纵向。从而,承载构件在当绳索被拉动时在力的方向取向,其增加了绳索的抗拉刚性和强度。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加强纤维平行于承载构件的纵向。特别地,相同的承载构件的加强纤维优选地相对于彼此实质上未扭绞。从而,加强纤维在当所述承载构件被拉动时在所述力的方向上取向。这给予承载构件一优秀的抗拉刚性和强度。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绳索部分被连接到第二绳索部分的张紧装置的可动安装的张紧构件,该张紧构件是可动的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如限定的绳索结构,提供优秀的纵向的抗拉刚性减小了对可动的张紧构件的运动的长度的需要从而能使这类张紧装置简单且尺寸较小。从而,电梯的简单性和空间效率可改善。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张紧装置被安装在轿厢上的它的侧面处,或在轿厢的竖直投影旁边特别地在电梯轿厢的路径旁边的固定电梯井结构上。该位置通过如限定的特定的绳索结构和形状以紧凑的方式是能够的。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张紧装置被安装在轿厢上的它的侧面处,或在轿厢的竖直投影旁边特别地电梯轿厢的路径旁边的固定电梯井结构上,以及所述张紧构件沿着竖直平面是可动的,所述竖直平面平行于轿厢的侧壁平面和/或电梯井内壁平面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绳索结构既然如限定的,从而尺寸紧凑,电梯可配置为与其相同的而没有过分地减少电梯的空间效率。由此,张紧装置可被定位为与轿厢在相同的空间中。张紧构件优选地特别地通过转动运动和/或通过沿着一平面发生的线性运动是可动的,所述平面平行于轿厢的侧壁平面和/或电梯井内壁平面。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张紧构件在轿厢的竖直侧壁平面和竖直电梯井内壁平面之间。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绳索部分,经由该第一绳索部分所述轿厢被悬挂,通过轿厢的重量被张紧,以及被导引以进一步穿过到第二绳索部分的所述张紧装置以及以力传递方式被连接到所述可动安装的张紧构件来通过第一绳索部分的绳索张力的作用拉动所述张紧构件以使得所述张紧构件移动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从而,第一绳索部分可用来提供用于张紧装置的张紧构件的力,而不需要附加的致动器。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第一绳索部分的端部以力传递方式被连接,例如固定,到可动安装的张紧构件以通过第一绳索部分的绳索张力的作用拉动所述张紧构件以使得张紧构件移动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这样,所述连接被简单地实施并且第一绳索部分的端部同时被提供。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张紧构件为第二绳索部分绕过的张紧滑轮的形式,张紧构件在张紧滑轮的径向上或围绕它的轴是可动的,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限定的结构的绳索便于形成紧凑和简单的绳索束,具有优秀的抗拉刚性。从而,滑轮类型的张紧装置可根据绳索束的空间占用、承载能力和可动的张紧滑轮的空间占用提供良好的功能性。优选地,张紧滑轮的旋转平面平行于轿厢的侧壁平面和/或电梯井内壁平面。从而,它的径向尺寸不严格地受到空间占用的限制。在第一优选的类型中,张紧构件为第二绳索部分绕过的张紧滑轮的形式,张紧构件在张紧滑轮的径向上可动的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第二绳索部分进一步延伸到绳索固定装置,第二绳索部分的端部被固定到该绳索固定装置,第一绳索部分的端部以力传递方式被连接(例如固定)到可动安装的张紧滑轮以通过第一绳索部分的绳索张力的作用拉动张紧滑轮以使得张紧滑轮径向地运动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因此,运动的长距离可简单地获得。在第二优选类型中,张紧构件为第二绳索部分绕过的张紧滑轮的形式,第二绳索部分抵靠所述张紧滑轮的缘边固定,张紧滑轮围绕它的轴是可动的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第一绳索部分的端部以力传递方式被连接到可动安装的张紧滑轮以通过第一绳索部分的绳索张力的作用拉动张紧滑轮以使得张紧滑轮转动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因此,运动的长距离可通过在径向方向上的最小的空间占用获得。在该情况下,优选地,第一绳索部分的端部以力传递方式经由包括在张紧装置中的传动滑轮被连接到可动安装的张紧滑轮,所述传动滑轮围绕它的轴是可动的且与张紧滑轮固定并同轴,第二绳索部分绕过该传动滑轮,第一绳索部分抵靠所述传动滑轮固定。然后第一和第二绳索部分被布置在它们的滑轮上以使得它们通过绳索张力的作用拉动张紧滑轮以使它在相反转动方向上转动,从而彼此逆向工作,张紧滑轮优选地直径大于传动滑轮,从而它们之间存在杠杆作用。杠杆作用具有提供希望的水平的张紧力的优点,而且具有保证运动的张紧范围是足够的作用。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绳索具有至少一个起伏状的侧面,该侧面设置有在绳索的纵向上取向的伸长的导引肋和伸长的导引槽,所述起伏状的侧面适于抵靠电梯的一个或多个绳索滑轮的起伏状的圆周穿过,所述圆周设置有伸长的导引肋和伸长的导引槽以使得所述起伏状的圆周形成用于绳索的所述起伏状的侧面的对应物。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电梯包括多个,优选地刚好两个,所述绳索,其平行地,至少大体上共面的,以及在绳索的宽度方向上相邻。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绳索具有至少一个起伏状的侧面,该侧面设置有在绳索的纵向上伸长的导引肋和伸长的导引槽,至少第一或第二绳索部分的起伏状的侧面适于抵靠电梯的绳索滑轮的起伏状的圆周穿过,该圆周设置有伸长的导引肋和伸长的导引槽以使得所述起伏状的圆周形成用于绳索的所述起伏状的侧面的对应物,以及在于所述第一或第二绳索部分从所述绳索滑轮向下或向上穿过到围绕它的纵轴转动的张紧装置,特别地到它的滑轮。从而,抵达张紧装置的绳索部分可以以最佳的姿态而没有绳索漂移的问题或危险地抵达这里。特别地,绳索可这样被导引到滑轮的缘边,该滑轮以紧凑方式定位,即它的旋转平面平行于轿厢或电梯井的壁平面。这可提供为使得所述绳索部分在所述平面之间的相同的特定空间中转动,由此其余的绳索可自由导引而大体上没有危及悬挂配置的最优性。在该情况下,绳索束的紧凑性是有益的,因为它减小了转动绳索的空间要求,而且也减少了漂移的问题。例如,转动角可以是90度。优选地,所有的绳索以限定的方式转动保持它们的相互的定位(平行,至少大体上共面的和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即由所述绳索形成的整体绳索束围绕绳索束的纵轴转弯。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电梯包括一个或多个绳索滑轮,该绳索滑轮使得它的旋转平面平行于轿厢的竖直侧壁平面和/或竖直电梯井内壁平面,所述绳索滑轮被安装在轿厢上的它的侧面处或与轿厢分开并且定位在轿厢的竖直投影旁边,绳索围绕所述绳索滑轮转动以使得绳索围绕在绳索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转弯。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第一和/或第二绳索部分延伸到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围绕它的纵轴在轿厢的竖直投影和竖直电梯井内壁平面之间的空间中转动。从而,在由轿厢和电梯井的壁平面限定的空间中的绳索具有不使它们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平面的部分。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作为对具有张紧滑轮的实施例的替代,张紧构件为经由枢轴可转动安装的张紧杆的形式,第一和第二绳索部分每个都被固定到所述张紧杆,以通过各自的绳索部分的绳索张力的作用拉动张紧杆以在相反的转动方向上转动它,第一绳索部分比第二绳索部分优选地在距离所述枢轴更小的距离处被固定,从而,杠杆作用存在于它们之间。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张紧装置被安装在轿厢上或在固定电梯井结构上。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绳索部分被布置为从驱动构件穿过以在安装于轿厢上的绳索滑轮之下转弯(turn),以及经由所述绳索滑轮悬挂轿厢,以及在于,所述第二绳索部分布置为从驱动构件穿过以在安装于轿厢上的绳索滑轮之上转弯,以及进一步到张紧装置。
在优选实施例中,绕绳包括刚好两个所述绳索。由此,绳索是宽的(因为它们是带状的)且绳索的数目是小的,其使相邻的绳索之间的非承载间隙最小化。因此,单个绳索的宽度和由绳索束需要的总体空间被非常有效地利用,用于承载功能。结果,滑轮和绳索相遇可被做得在轴向上是紧凑的,而且抵达它们的绳索束占用很少的空间。由此,它们会非常适于轿厢壁平面和电梯井壁平面之间的空间中,即使当该空间非常狭小。具有两个绳索便于电梯的安全性,因为这样它没有仅倚靠在一个绳索上。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构件被嵌入共用的弹性体的覆层中。绳索是带状的,它们提供能使有效力传递的大的表面区域,例如通过摩擦接合。这可通过弹性体的覆层变得更为方便。在优选实施例中,覆层形成用于绳索的起伏状的形状。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绳索每个包括多个平行的在带状绳索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且间隔开的承载构件。
在优选实施例中,绳索的所述宽度/厚度比至少为4,优选地至少8。从而,绳索的抗弯性较小但是承载总的横截面积可被做得很大。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构件的所述宽度/厚度比至少为8,优选地更大。从而,绳索的抗弯性较小但是承载总横截面积因为最小的非承载面积是非常大的。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构件具有大于厚度的如在带状绳索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宽度。在仍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绳索包括少量的承载部分,其通过大的宽度是能够的。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绳索包括刚好一个所述承载构件。由此,非承载横截面积最小化。因此,绳索的宽度被有效地利用并且绳索束的尺寸最小化。在优选替代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绳索包括刚好两个在绳索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承载构件。由此,相邻的承载构件之间的非承载面积最小化,然而无须仅倚靠在一个承载构件上。所述两个承载构件在绳索的长度方向上是平行的并且在绳索的宽度方向上被放置在相同的平面上。
在电梯的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承载构件的厚度是从0.8毫米到1.5毫米,优选地从1毫米到1.2毫米,如在绳索的厚度方向上测量的。这样,如上所述的绳索,将具有与紧凑性有关的特性、牵引能力和抗拉特性的优化组合,其在绳索绕过一滑轮的电梯位于狭小的空间中特别地在如上所述的轿厢壁平面和电梯井内壁平面之间的情况下,尤其是重要的。优选地,单个承载构件的宽度或同一绳索的两个承载构件的总宽度是从20毫米到30毫米。优选地,两个绳索的承载构件的总宽度是从40到60毫米。这是尺寸的优化组合,用于获得具有高的最大载荷和空间效率的电梯。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绳索的承载构件盖住绳索的宽度的大部分,优选地70%或以上,更优选地75%或以上,最优选地80%或以上,最优选地85%或以上。这样,绳索的至少大部分的宽度将被有效利用并且绳索可被形成为轻的且在弯曲方向上为薄的,用于减小抗弯性。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聚合物基质的弹性模数(E)在2GPa以上,最优选地在2.5GPa以上,然而更优选地在2.5-10GPa的范围内,最优选地所有的都在2.5-3.5GPa的范围内。这样,实现了一结构,其中基质实质上支撑加强纤维,特别地防止皱缩(buckling)。尤其是一个优点是更长的使用寿命。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单个加强纤维被均质地分布在所述聚合物基质中。优选地,承载部分的横截面方形区域的50%以上由所述加强纤维组成。优选地,承载部分盖住绳索的横截面的50%以上的比例。从而,高强度刚性可变得更为容易。
优选地,所述第一绳索部分和第二绳索部分以相同的悬挂比被连接到轿厢。优选地,电梯包括驱动机,该驱动机包括所述可旋转的驱动构件和动力源,例如电动机,用于使驱动构件旋转。优选地,可旋转的驱动构件位于电梯井中。如上任何地方所述的电梯优选地,而不是必需地,被安装在建筑物内。轿厢优选地布置为服务两个或更多停靠楼层。轿厢优选地响应来自停靠楼层的呼叫和/或来自轿厢内的目的地指令以便服务于停靠楼层和/或电梯轿厢内的人。优选地,轿厢具有适合于接收一个或多个乘客的内部空间,轿厢可设置有用于形成闭合的内部空间的门。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梯;
图2a-2c示出图1的沿着A-A的视图,每个视图示出用于图1的电梯的优选替代的结构;
图3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梯;
图4示出图3的沿着B-B的视图;
图5a-5c示出图3的沿着C-C的视图,每个视图示出用于图1的电梯的优选替代的结构;
图6a和6b示出绳索的优选替代的结构;以及
图7示出用于承载部分的优选的内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3示出根据优选的实施例的无配重的电梯。该电梯包括电梯井H,在电梯井H中竖直地可动的电梯轿厢1,以及驱动机M,M’,该驱动机在电梯控制系统(未示出)的控制下驱动电梯轿厢1。驱动机M,M’在这些情况下位于电梯井H的顶部。它包括电机9,9’和接合一个或多个悬挂绳索2,2’的可旋转的驱动构件3,3’,所述一个或多个悬挂绳索绕过可旋转的驱动构件3,3’并被连接到轿厢1。由此,驱动力可从电机9,9’经由可旋转的驱动构件3,3’和悬挂绳索2,2’传递到轿厢1。可旋转的驱动构件3,3’在这些实施例中为驱动滑轮的形式。所述一个或多个悬挂绳索2,2’可仅包括一个悬挂绳索,但是优选地包括多个平行取向的悬挂绳索,如在这些附图中所示的。每个悬挂绳索2,2’具有在驱动构件3,3’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绳索部分2a,2a’和在驱动构件3,3’的第二侧面上的第二绳索部分2b,2b’,每个绳索部分2a,2b被连接到轿厢1,所述第一绳索部分2a,2a’悬挂轿厢1。电梯进一步包括布置成张紧第二绳索部分2b,2b’的张紧装置4。由此,第二绳索部分2b,2b’可保持张紧。每个所述绳索2,2’是带状的并包括一个或多个承载构件7,7’,该承载构件7,7’由复合材料制成,该复合材料包括在聚合物基质m中的加强纤维f,该加强纤维f是碳纤维。由于提升绳索2,2’的这种总的横截面形状、结构和材料选择,包含所述提升绳索2,2’的绕绳的简单性可变得更为容易,特别地因为绳索的数目以及绳索束的横截面的空间占用可减小。重要地,由于每个绳索的这种总的横截面形状、内部结构和材料选择,张紧装置4a,4b,4c;4a’,4b’,4c’的张紧能力可减小,最重要地由于给紧凑的结构提供高的纵向刚性的优秀的能力。张紧装置4a,4b,4c;4a’,4b’,4c’因此可设计为简单且紧凑的。作为材料的碳纤维给承载构件7,7’提供了良好的刚性,但是为了使绳索的纵向刚性最大化,所述承载构件7,7’优选地与所述绳索的纵向尽可能平行并且所述加强纤维f与承载构件7,7’的纵向尽可能平行。由此,一未扭绞、以及从而在纵向上的具有高强度的结构得以获得。
在图1示出的电梯中,每个绳索2的第一绳索部分2a被布置成从安装为在固定位置旋转的驱动构件3穿过到电梯轿厢1,特别地以转弯到安装于轿厢1上的绳索滑轮10之下,以及从而经由所述绳索滑轮10悬挂轿厢。绳索2被进一步导引以在安装成在固定位置旋转的绳索滑轮11之上穿过。第二绳索部分2b被布置成从驱动构件3穿过以在安装于轿厢1上的绳索滑轮12之上转弯。从而,第二绳索部分2b布置为与轿厢1一起运行从而在轿厢运动期间在电梯井H中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堆起。第二绳索部分2b进一步被导引到张紧装置4a,4b,4c,该张紧装置被布置成进一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2b。这样,没有悬挂轿厢的绳索部分2b的绳索张力得以增加,由此,它保证绳索在这些元件之间的接触的整个长度上牢固地倚靠在可旋转的驱动构件3上,特别地以使得适合于提供这些元件之间的牢固接合的法向力得以实现。这样,由绳索长度的变化引起的例如作为轿厢位置或载荷变化的函数发生的绳索张力的减小,可这样被消除。从而,绳索2从它们的导引滑轮12,13的跳开的可能性也可减小。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绳索部分2a和第二绳索部分2b以相同的(悬挂)比,在该情况下以比例2:1,被连接到轿厢1,因为绳索2的这些部分2a和2b仅由仅一组绳索滑轮10,12被连接到彼此。在驱动构件3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绳索部分2a从驱动构件3穿过到轿厢1形成第一绳索环,该第一绳索环经由安装在轿厢1上的绳索滑轮10悬挂轿厢1。驱动构件3的第二侧面上的第二绳索部分2b穿过到轿厢1形成第二绳索环,该第二绳索环经由安装在轿厢1上的绳索滑轮12由轿厢1悬挂。悬挂轿厢的第一绳索环形成在安装于轿厢1的路径的上端处的上部绳索滑轮3,11之间,第二绳索环形成在安装于轿厢1的路径的下端处的下部绳索滑轮13,14之间。在该实施例中,所有的绳索滑轮2,10,12,13,14和11的旋转平面大体上是共面的,由此每个绳索2沿着没有实质上扭曲的平面延伸。绳索绕过围绕在绳索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转弯的所有的绳索滑轮2,10,12,13,14和11。为了清楚起见,在图1中,绳索2仅作为线示出。图2a到2c示出绳索滑轮11和14之间的绳索2的优选的配置。
在图3示出的电梯中,每个绳索2’的第一绳索部分2a’被布置成从安装为在固定位置旋转的驱动构件3’穿过到电梯轿厢1,特别地以转弯到安装于轿厢1上的绳索滑轮10’之下,以及从而经由所述绳索滑轮10’悬挂轿厢1。绳索2被进一步向上导引以在安装成在固定位置旋转的绳索滑轮11’之上穿过。第二绳索部分2b’被布置成从驱动构件3’穿过以在安装于轿厢1上的绳索滑轮12’之上转弯。从而,第二绳索部分2b’布置为与轿厢1一起运行从而在轿厢运动期间在电梯井H中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堆起。第二绳索部分2b’进一步被导引到张紧装置4a’,4b’,4c’,该张紧装置被布置成进一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2b’。这样,没有悬挂轿厢的绳索部分2b’的绳索张力得以增加,由此,它保证绳索2’在这些元件之间接触的整个长度上牢固地倚靠在可旋转的驱动构件3’上,特别地以使得适于提供这些元件之间的牢固接合的法向力得以实现。这样,由绳索长度的变化引起的例如作为轿厢位置或载荷变化的函数发生的绳索张力的减小,可这样被消除。从而,绳索2’从它们的导引滑轮12’,13’跳开的可能性也可减小。
在示出实施例中,第一绳索部分2a’和第二绳索部分2b’以相同的(悬挂)比,在该情况下以比例2:1,被连接到轿厢1,因为绳索2’的绳索部分2a’和2b’经由仅一组绳索滑轮10’,12’每个都被连接到轿厢1。在驱动构件3’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绳索部分2a’从驱动构件3’穿过到轿厢1形成第一绳索环,该第一绳索环经由安装在轿厢1上的绳索滑轮10’悬挂轿厢1。在驱动构件3’的第二侧面上的第二绳索部分2b’穿过到轿厢1形成第二绳索环,该第二绳索环经由安装在轿厢1上的绳索滑轮12’由轿厢1悬挂。悬挂轿厢的第一绳索环形成在安装于轿厢1的路径的上端处的上部绳索滑轮3’,11’之间,第二绳索环在安装于轿厢1的路径的下端处的下部绳索滑轮13’,14’之间。
在这个实施例中,可旋转的驱动构件3’,以及电源9’,位于轿厢1的竖直投影的旁边,以便能使轿厢1的路径朝向井端以空间有效的方式尽可能远的延伸。特别优选地,可旋转的驱动构件3’位于电梯井空间中的电梯井壁和轿厢的竖直投影之间。为了这个目的,可旋转的驱动构件3’,以及电源9’(例如电动机),具有旋转平面,该旋转平面平行于轿厢1的侧壁平面(即该平面与轿厢1的平面的侧壁共面)和/或电梯井内壁平面。绳索2从可旋转的驱动构件3’被导引的绳索滑轮10’,13’每个都具有一旋转轴,该旋转轴正交于可旋转的驱动构件3’的旋转轴。因此,绳索2向下穿过到这些绳索滑轮,每个绳索2围绕它的纵轴转动90度角。
图2a到2c示出如在图1中示出的电梯情况下的替代的张紧装置。图5a到5c示出替代的张紧装置,其具有如在图2a到2c中的相应的张紧原理,但是是在如图3所示的电梯情况下。在每种情况下,第二绳索部分2b,2b’被连接到第二绳索部分2b,2b’的张紧装置4a,4b,4c;4a’,4b’,4c’的可动安装的张紧构件5a,5b,5c;5a’,5b’,5c’,该张紧构件是可动的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2b,2b’。该运动是张紧第二绳索部分2b,2b’所需要的。该运动的范围在当绳索2,2’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时尺寸可被定得较短/较小,从而在它的纵向方向上是刚性的。该运动范围与张紧装置的尺寸以及系统的简单性是相关的。由此,张紧装置可由于绳索2,2’在它们的纵向方向上的刚性被做得更简单且更小。从而它还可以保证运动范围是足够的,其特别是在提升高度是大的的电梯中是困难的,这些电梯从而具有由载荷变化和/或轿厢位置引起的结实的绳索伸长。
在每种情况下,如果张紧装置4a,4b,4c;4a’,4b’,4c’被安装在轿厢1上的侧面处,或者与轿厢分开(例如,在固定的电梯井结构上)以定位在轿厢1的竖直投影旁边(在示出的情况下,特别地在电梯轿厢1的路径旁边),电梯工作正常。在每种示出的情况下,张紧构件5a,5b,5c;5a’,5b’,5c’沿着一平面是可动的,所述平面平行于轿厢的侧壁平面和/或电梯井内壁平面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2b,2b’,由此张紧运动不需要在电梯轿厢1的路径旁边的大的电梯井空间。
在优选实施例中,可动的张紧构件5a,5b,5c;5a’,5b’,5c’以力传递方式将第一绳索部分2a,2a’和第二绳索部分2b,2b’连接到彼此。特别地,悬挂轿厢的所述第一绳索部分2a,2a’通过轿厢1的重量被张紧,并且被导引以进一步延伸到第二绳索部分2b,2b’的所述张紧装置4a,4b,4c;4a’,4b’,4c’并且以力传递方式被连接到所述可动安装的张紧构件以通过第一绳索部分2a,2a’的绳索张力的作用来拉动张紧构件5a,5b,5c;5a’,5b’,5c’以使得张紧构件5a,5b,5c;5a’,5b’,5c’移动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2b。从而,由轿厢1引起的张力可被利用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2b,2b’,即来为它提供更大张力。这在优选实施例中被实施为以使得第一绳索部分2a,2a’的端部以力传递方式被连接,例如固定到可动安装的张紧构件5a,5b,5c;5a’,5b’,5c’来通过第一绳索部分2a,2a’的绳索张力的作用来拉动张紧构件5a,5b,5c;5a’,5b’,5c’以使得张紧构件5a,5b,5c;5a’,5b’,5c’移动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2b,2b’。
在如示出的实施例中,张紧构件5a,5b,5c;5a’,5b’,5c’是可动的以沿着竖直平面张紧第二绳索部分2b,2b’,所述竖直平面平行于轿厢的竖直侧壁平面和/或竖直电梯井内壁平面W,特别地在轿厢的竖直侧壁平面和/或竖直电梯井内壁平面W之间。为此原因,重要的是,绳索束在这两个平面之间的水平距离的方向上是紧凑的。前述的沿着所述平面发生的运动特别地是转动运动和/或线性运动,所述平面平行于轿厢的侧壁平面和/或电梯井内壁平面。
图2a,2b,5a,5b每个都公开了一优选实施例,其中张紧构件5a,5b;5a’,5b’为第二绳索部分2b,2b’绕过的张紧滑轮的形式。张紧滑轮5a,5b;5a’,5b’的旋转平面优选地平行于轿厢1的侧壁平面和/或电梯井内壁平面W,如所示的。这是因为张紧滑轮可被做成在它的轴向上比径向上更紧凑。这当张紧滑轮5a,5b;5a’,5b’位于轿厢的竖直侧壁平面和/或竖直电梯井内壁平面W之间时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这样它的结构在绳索抵达或离开它时都不形成电梯轿厢的阻碍。
如图2a和5a示出的实施例共享张紧原理。张紧构件5a;5a’在这些实施例中是第二绳索部分2b,2b’绕过的张紧滑轮,该张紧滑轮在张紧滑轮的径向上是可动的,如箭头所示的,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2b。滑轮特别地是惰滑轮,因此它可此外围绕它的轴转动,除了所述径向运动之外,从而适于绳索沿着它的圆周的运动。第二绳索部分2b,2b’进一步延伸到绳索固定装置,第二绳索部分2b,2b’的端部被固定到那里。悬挂轿厢1的所述第一绳索部分2a,2a’以力传递方式被连接到可动安装的张紧滑轮以通过第一绳索部分的绳索张力的作用来拉动张紧滑轮以使得张紧滑轮径向地运动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即以使得第二绳索部分是张紧的)。这是通过将第一绳索部分2a,2a’的端部固定到可动安装的张紧滑轮5a;5a’得以实施的。
同样地,如图2b和5b所示的实施例共享张紧原理。张紧构件5b;5b’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围绕它的轴转动是可动的,如箭头所示的,以张紧第二绳索部分2b,2b’。张紧构件5b,5b’为张紧滑轮的形式,第二绳索部分2b,2b’绕过该张紧滑轮并且第二绳索部分抵靠所述张紧滑轮的缘边固定(固定点用黑点标记),张紧构件5b,5b’围绕它的轴是可动的以张紧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第一绳索部分2a,2a’的端部以力传递方式被连接到可动安装的张紧滑轮5b,5b’以通过第一绳索部分的绳索张力的作用拉动所述张紧滑轮以使得所述张紧滑轮转动以张紧所述第二绳索部分以使得第二绳索部分被张紧。特别地,第一绳索部分2a,2a’的端部以力传递方式经由包括在张紧装置4c中的传动滑轮6,6’被连接到可动安装的张紧滑轮,所述传动滑轮6,6’与张紧滑轮5b,5b'固定地和同轴地围绕它的轴是可动的,第二绳索部分2b,2b’绕过所述传动滑轮6,6’,第一绳索部分2a,2a’抵靠所述传动滑轮6,6’的缘边固定(固定点用黑点标记)。第一和第二绳索部分2a,2a’,2b,2b’被布置成绕过它们的滑轮以使得它们通过绳索张力的作用拉动所述张紧滑轮5b,5b’以在相反的转动方向上转动它。张紧滑轮5b,5b’优选地直径比传动滑轮6,6’的大,由此(不是1的比率)的杠杆作用存在于它们之间。从而(第一绳索部分2a,2a’的)张力T1/(第二绳索部分2b,2b’的)的张力T2的比率可被设定为比1大或小,最优选地从1.5到2.5。
同样地,如图2c和5c所示的实施例共享张紧原理。在这些实施例中,张紧构件5c,5c’为经由枢轴可转动地安装的张紧杆的形式,第一和第二绳索部分2a,2b;2a’,2b’每个都被固定在张紧杆5c’上,以通过相应的绳索部分的绳索张力的作用拉动所述张紧杆5c’以在相反的转动方向上转动。第一绳索部分2a,2a’比第二绳索部分2b,2b’在距离枢轴f更小的距离处被固定,从而(不是1的比率)的杠杆作用存在于它们之间。从而,(第一绳索部分2a,2a’的)张力T1/(第二绳索部分2b,2b’的)张力T2的比率可被设定为比1更低或更高,最优选从1.5到2.5。
电梯优选地包括多个,最优选地刚好两个(不多也不少)的所述绳索2,2’。这些绳索2,2’平行地且至少基本上共面地绕过在绳索2,2’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电梯的许多滑轮3,5a,5b,10,11,12,13,14,3’,5a’,5b’,10’,11’,12’,13’,14’,所述带状绳索2,2’的宽侧抵靠所述滑轮,所述滑轮3,5a,5b,10,11,12,13,14,3’,5a’,5b’,10’,11’,12’,13’,14’优选地在可旋转的驱动构件处为滑轮3,3’的形式的。
图6a和6b公开了用于绳索2,2’的优选的横截面结构以及在绕绳中它们的相对于彼此的优选的配置。所述附图进一步示出了用于绳索的优选的表面形状以及电梯的滑轮3,5a,5b,10,11,12,13,14,3’,5a’,5b’,10’,11’,12’,13’,14’,绳索2,2’绕过所述滑轮。在图6a和6b中,电梯仅包括这两个绳索2,2’。如图3a中所示的每个绳索2包括一个承载构件15,用于在绳索2的纵向上传递力,如图3b中所示的绳索2’包括多个,特别地两个,承载构件7,7’,用于在绳索2’的纵向上传递力。用于承载构件7,7’的优选的内部结构公开在该申请的其他地方,特别地与图2有关。
每个绳索的承载构件7,7’被嵌入到共用的弹性覆层p中,弹性覆层优选地是聚合物的,最优选地是聚氨酯的,覆层p形成绳索2,2’的表面。这样,它提供用于接触所述滑轮的表面,所述滑轮例如为驱动滑轮3,3’,绳索2,2’绕过该滑轮。覆层p提供绳索保护和经由驱动滑轮3,3’的用于力传递的良好的摩擦性能。覆层p还可被用于为绳索提供起伏状的形状。为了促进承载构件7,7’的形成和为了实现在纵向上的恒定性能,优选的是,承载构件7,7’的结构在绳索2,2’的整个长度上继续基本上相同的。为了同样的理由,绳索2,2’的结构优选地在绳索2,2’的整个长度上继续基本上相同的。
如所提到的,绳索2,2’是带状的。每个绳索2,2’的宽度/厚度比优选地是至少4,但是优选地至少8或以上。这样,用于绳索2,2’的大的横截面面积得以实现,以使得围绕在绳索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的弯曲能力是良好的,还具有刚性材料的承载构件7,7’。在绳索的基本上整个长度内,承载构件7’或多个承载构件7一起盖住绳索2,2’的横截面的总宽度的大部份,优选地80%或以上。因而,绳索2,2’相对于它的总侧向尺寸的支撑能力是良好的,绳索不需要形成为厚的。这优选地是通过如在该申请的其他地方说明的复合材料实施的并且这从尤其是绳索束的紧凑度、总承载能力、使用寿命和弯曲刚性的视角看是特别有利的。
图6a的两个相邻的绳索2每个都包括上述的在绳索2,2’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类型的两个承载构件7。它们在纵向上是平行的,在带状绳索2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并且相对于彼此在基本相同的平面上。因而,围绕在绳索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的抗弯能力较小。承载构件7在该配置的一个适当的例子中每个为如在绳索2的厚度方向上测量的1.1毫米厚,以及如在绳索2的宽度方向测量的12毫米宽。
图6b的绳索2’每个仅包括上述类型的一个承载构件7’。承载构件7’在该配置的一个合适的例子中每个为如在绳索2的厚度方向测量的1.1毫米厚,以及如在绳索2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25毫米宽。
如早前所述的,优选的是,承载构件7,7’具有大于它的厚度(t,t’)的如在绳索2,2’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宽度(w,w’)。特别地,每个承载构件7,7’的宽度/厚度比至少为8,优选地更大。这样,用于一个/多个承载构件的大的横截面面积得以实现,而没有削弱围绕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的弯曲能力。为了实现用于电梯的非常紧凑且仍工作的解决方案,每个承载构件7,7’的厚度t,t’为从0.8毫米到1.5毫米,优选地从1毫米到1.2毫米,如在绳索2,2’的厚度方向上测量的。单个承载构件7’的宽度w’或同一绳索2,2’的两个承载构件7的总宽度w+w不超过30毫米,优选地从20毫米到30毫米。这样,绳索2,2’被制作得在所有方向上都非常小并且它会适于非常小的空间以便以合理的半径弯曲。绳索束的所有绳索2,2’的承载构件7,7’的总宽度(w+w,w’)是40-60毫米。这样,绳索束的总宽度甚至可以小于通过金属绳索所实现的,然而绕绳的抗拉强度和刚度性能在相同的水平并且弯曲半径不是太大,用于以紧凑的方式产生扭矩。存在两个绳索,由此,使得绕绳更安全,不仅倚靠于一个更大的绳索。这样,多余的绕绳得以获得。
图6a和6b所示的每个绳索2,2’包括一个承载构件7’或在绳索2,2’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多个承载构件7。这样,绳索2,2’的总束的空间占用减小。绳索是带状的,它们具有大于厚度的宽度。在优选实施例中,绳索2,2’被放置为在轿厢1的竖直侧壁平面和竖直电梯井内壁平面W之间的空间中穿过。而且,存在滑轮3’,5a,5b,5a’,5b’,6,6’,11’,该滑轮被放置为在轿厢1的竖直侧壁平面和竖直电梯井内壁平面W之间的空间中穿过以使得该滑轮的旋转平面至少大体上平行于轿厢1的竖直侧壁平面和竖直电梯井内壁平面W。从而,带子2,2’穿过以使得它们的大的尺寸在其中空间占用需要最小化的方向上,即在轿厢1的竖直侧壁平面和竖直电梯井内壁平面W之间的距离的方向上。这是这样被补偿的:通过设计绕绳以使得绳索束的承载横截面和它的每个绳索2,2’的内部结构最大化。所述一个承载构件7’或所述多个承载构件7的每个具有大体上大于它的厚度t,t’的如在绳索2,2’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宽度w,w’。这意味着每个承载构件15被构造为宽的。由此,小数量的承载构件可被使用,由此最小化相邻的承载构件7,7’之间的非承载面积。因此,每个绳索2,2’的宽度被非常有效地用于承载功能。此外,绳索2,2’被制造为宽的且绳索数目较小,其使绕绳的相邻的绳索2,2’之间的非承载间隙的数目最小化。因此,绕绳内的非承载面积的总量最小化。承载构件7,7’优选地由复合材料制成,该复合材料包括在聚合物基质m中的加强纤维f,加强纤维是碳纤维。这样,承载构件7,7’被制造得在每个横截面单位面积具有很高的抗拉刚性和抗拉强度。为了实现某一抗拉强度和刚度,承载横截面面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情况下是足够的,其是典型地通过金属绳索所需要的横截面面积的一半。由此,所述滑轮(在它的轴向上)和绕过它的绳索(在它们的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可甚至减小到小于50毫米,然而保持提升能力较高。绳索的优选的内部结构优选地被构造为将在后面描述的。
在图6a和6b的实施例中,两个绳索2,2’在绳索2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绕过一滑轮,绳索2的宽侧抵靠所述滑轮。在该情况下,所述宽侧是起伏状的且设置有在绳索2,2’的纵向上取向的导引肋15和导引槽16,以及所述起伏状的侧面适于抵靠所述滑轮的起伏状的圆周穿过,所述起伏状的圆周设置有导引肋17和导引槽18以使得所述起伏状的圆周形成用于绳索2,2’的所述起伏状的侧面的对应物。这提供了这样的效果:绳索2,2’在所述滑轮的轴向上被非常精确地导引。由此,绳索2,2’的漂移较小,其便于相邻的绳索2,2’之间的小的距离可以非常小以及绳索2,2’之间的运行间隙也非常小。特别地,由绳索扭绞引起的漂移在图2a,2b,5a和5b的实施例中被有效消除,其中第一或第二绳索部分2a,2b;2a’,2b’从绳索滑轮11,14;11’,14’(向下或向上)穿过到张紧装置4a,4b;4a’,4b’,特别地到它的滑轮,围绕它的纵轴转动一角度。该角度在这些情况下大体上为90度。
绳索2,2’的弯曲方向是围绕在绳索2,2’的宽度方向上以及在它的承载构件7,7’的宽度方向上(图6a和6b中向上或向下)的轴。承载构件7,7’的内部结构更具体地如下。承载构件7,7’的内部结构示出在图7中。承载构件7,7’以及它的纤维f尽可能地平行于绳索的纵向。单根纤维由此在绳索的纵向取向。在该情况下,纤维在当绳索被拉动时与力的方向成一直线。从而,承载构件的抗拉刚性被最大化。单个加强纤维f通过聚合物基质m被粘合成均匀的承载构件。由此,每个承载构件7,7’是一个实心伸长的杆状件。加强纤维f优选地在绳索2,2’的纵向是长的连续纤维,和优选地它们在绳索2,2’的整个长度上的距离内继续。优选地,尽可能多的纤维f,最优选地承载构件7,7’的实质上所有的纤维f在绳索的纵向上取向。加强纤维f在此情况下实质上相对于彼此,特别地与扭绞结构的绳索相比,未扭绞。由此,承载构件的结构被做成在绳索的整个长度上根据它的横截面尽可能相同的延伸。加强纤维f优选地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前述的承载构件7,7’中,以使得承载构件7,7’在绳索2,2’的横向上尽可能均质。所示出的结构的优点是围绕加强纤维f的基质m保持加强纤维f的相互定位实质上不变。它通过它的稍微弹性使得施加在纤维上的力的分布相等,减小了绳索的纤维-纤维接触和内部磨损,由此改善了绳索的使用寿命。加强纤维是碳纤维,尤其是实现了良好的抗拉刚度和轻结构和良好的热特性。它们通过小的横截面积拥有良好的强度特性和刚度特性,由此便于具有某些强度或刚度要求的绕绳的空间效率。它们还容忍高温,由此减少点火的危险。良好的导热性尤其是还有助于摩擦热的向前传递,由此减少绳索部分中的热量蓄积。复合材料基质m,单根纤维f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其中,最优选地是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对加强件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并且是结实的以因碳纤维表现为有利的。替代地,例如聚酯或乙烯基酯可被使用。替代地,其它的材料可被使用。图7示出如在绳索2,2’的纵向上看到的承载构件7,7’的表面结构的部分横截面,示出在图中的圈内,根据该横截面,承载构件7,7’的加强纤维f优选地在所述承载构件7,7’的范围内被组织在所述聚合物基质m中。如图7所示的,单个加强纤维f实质上均匀地分布在聚合物基质m中,该聚合物基质围绕纤维并被固定到纤维f。聚合物基质m填充单个加强纤维f之间的区域并实质上将在该基质内的实质上所有的加强纤维f粘合到彼此作为均匀的实心物质。在该情况下,加强纤维f之间的磨蚀运动和加强纤维f和基质m之间的磨蚀运动实质上被防止。化学粘合存在于单个加强纤维f和基质m之间,优选地所有单个加强纤维f和基质m之间,其一个优点尤其是结构的均匀性。为了加强化学粘合,可存在,但不是必需地,加强纤维和聚合物基质m之间的实际纤维的覆层(未示出)。聚合物基质m是在该申请中其他地方所述的类型并且由此可包括用于微调基质的特性的添加剂,作为到基体聚合物的增加物。聚合物基质m优选地是硬的非弹性体。在聚合物基质中的加强纤维f在此意味着在本发明中所述单个加强纤维是通过聚合物基质m例如在制造阶段通过在聚合物基质的熔融材料中将它们一起嵌入而被粘合到彼此的。在该情况下,通过聚合物基质粘合到彼此的单个加强纤维的间隙包括基质的聚合物。这样,在绳索的纵向上粘合到彼此的大量加强纤维被分布在所述聚合物基质中。加强纤维优选地实质上均匀地分布在聚合物基质中以使得承载构件当在绳索的横截面的方向上看时尽可能均质。换句话说,承载构件的横截面中的纤维密度因此变化不大。加强纤维f与基质m一起形成均匀的承载构件,在该承载构件内,当绳索弯曲时没有发生磨蚀相对运动。承载构件7,7’的单个加强纤维主要由聚合物基质m围绕,但是纤维-纤维接触可发生在其他地方,因为在纤维同时用聚合物浸渍时控制纤维相对于彼此的位置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完美的消除任意的纤维-纤维接触从本发明的功能的视角看不是必需的。然而,如果希望减小它们的随机发生,单个加强纤维f可被预先涂覆以使得聚合物覆层早已在单个加强纤维粘合到彼此之前围绕它们了。在本发明中,承载构件的单个加强纤维可包括围绕它们的聚合物基质的材料以使得聚合物基质紧挨着抵靠所述加强纤维但是替代地薄覆层,例如在制造阶段布置在加强纤维的表面上来改善到基质材料的化学粘合的底漆,可位于其间。单个加强纤维均匀地分布在承载构件7,7’中以使得单个加强纤维f的间隙充满基质m的聚合物。最优选地,在承载构件中的单个加强纤维f的间隙的大部分的,优选地实质上所有的,都充满基质聚合物。承载构件15的基质m最优选地它的材料特性是硬的。硬的基质m有助于支撑加强纤维f,尤其当绳索弯曲时,防止弯曲绳索的加强纤维f的皱缩,因为硬质材料支撑纤维f。尤其是,为了减小皱缩和便于绳索的小的弯曲半径,因此建议聚合物基质是硬的,因此优选地不是弹性体(弹性体的例子∶橡胶)或不是表现为非常弹性或屈服的其他物质的物质。最优选的材料是环氧树脂,聚酯,酚醛塑料或乙烯基酯。聚合物基质优选地是如此硬的以致于它的弹性模数(E)在2GPa以上,最优选地在2.5GPa以上。在该情况下,弹性模数(E)优选地在2.5-10GPa的范围内,最优选地在2.5-3.5GPa的范围内。优选地,承载构件的横截面的表面区域的50%以上是前述的加强纤维,优选地以使得50%-80%是前述的加强纤维,更优选地以使得55%-70%是前述的加强纤维,以及实质上所有的其余表面区域是聚合物基质。最优选地以使得近似60%的表面区域是加强纤维以及近似40%是基质材料(优选地环氧)。这样,绳索的良好的纵向强度得以实现。
在图2a,2b,3,4,5a到5c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梯包括一个或多个绳索滑轮3’,5a,5b,5a’,5b’,6,6’,11’,该绳索滑轮使它的旋转平面平行于轿厢1的竖直侧壁平面和/或竖直电梯井内壁平面W,绳索2,2’围绕该绳索滑轮3’,5a,5b,5a’,5b’,6,6’,11’转动,它的宽侧抵靠所述滑轮的圆周以使得绳索2,2’围绕在绳索2,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转弯。所述绳索滑轮3’,5a,5b,5a’,5b’,6,6’,11’被安装在轿厢1上的它的侧面处或者与轿厢1分开并且位于轿厢1的竖直投影的旁边,由此,绳索束的宽度和所述滑轮的轴向尺寸是限定轿厢壁和电梯井内壁平面W之间的最小距离的重要因素。最小化绳索束的宽度减少了对在轴向上大的绳索滑轮的需要,以及减少了绳索束的空间占用。绳索2,2’此外抵达绳索滑轮3’,5a,5b,5a’,5b’,6,6’,11’和/或从该绳索滑轮离开以使得它/它们在轿厢1旁边穿过,其进一步增加了绳索束的宽度的所述作用的意义。
对于张紧装置,可以使用不同于在所述例子中公开的结构,其中用于张紧第二绳索部分的第一绳索部分的张力被利用。这样的替代解决方案可包括例如重量张紧器,或弹簧张紧器。在弹簧张紧器的情况下,弹簧被布置为将张紧力定向到第二绳索部分上,或者经由绳索滑轮作用在第二绳索部分的侧面上或者是所述媒介,经由该媒介,第二绳索部分的端部被固定到固定式结构或到轿厢,取决于优选用于电梯的提升比。在这些情况下,第一绳索部分不必被连接到张紧装置但是例如可被固定到固定式结构或到轿厢,取决于优选用于电梯的提升比。
在该应用中,术语“承载构件”指的是绳索的在绳索2,2’的纵向上伸长的延伸它的所有的长度的部分,以及该部分能够毫无中断地承受在所述绳索的纵向上施加在所述绳索上的相当大的部分的载荷。这样的载荷引起在绳索的纵向上的承载构件上的张力,该张力可在所述承载构件内部从绳索的一端一直传递到绳索的另一端。
如所述的,绳索优选地是起伏状的,但是这不是必需的。特别地,可以替代地形成没有槽和肋的所述绳索。
要理解到,以上描述和附图仅用来示出本发明。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构思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施。本发明和它的实施例不限于如上所述的例子而是可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变化。

Claims (14)

1.一种无配重的电梯,包括:
电梯井(H);
在所述电梯井(H)中竖直可动的轿厢(1);
一个或多个悬挂绳索(2,2’);
接合所述悬挂绳索的可旋转的驱动构件(3,3’),每个所述悬挂绳索(2,2’)都是带状的且具有在所述驱动构件(3,3’)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绳索部分(2a,2a’)和在所述驱动构件(3,3’)的第二侧面上的第二绳索部分(2b,2b’),每个绳索部分(2a,2b;2a’,2b’)被连接到所述轿厢,所述第一绳索部分(2a,2a’)悬挂所述轿厢;以及
布置为张紧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的张紧装置(4a,4b,4c;4a’,4b’,4c’);
其中,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被连接到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的张紧装置(4a,4b,4c;4a’,4b’,4c’)的可动安装的张紧构件(5a,5b,5c;5a’,5b’,5c’),该张紧构件是可动的以张紧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并且悬挂所述轿厢的所述第一绳索部分(2a,2a’)由轿厢(1)的重量张紧,并且被导引以进一步延伸到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的所述张紧装置(4a,4b,4c;4a’,4b’,4c’)并且以力传递方式被连接到所述可动安装的张紧构件以通过所述第一绳索部分(2a)的绳索张力的作用拉动所述张紧构件(5a,5b,5c;5a’,5b’,5c’)以使得该张紧构件(5a,5b,5c;5a’,5b’,5c’)移动来张紧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绳索中的每个包括一承载构件(7,7’)或多个承载构件(7,7’),该承载构件(7,7’)由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复合材料包括嵌入到聚合物基质(m)中的加强纤维(f),该加强纤维(f)是碳纤维,并且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绳索部分(2b,2b’)穿过到张紧装置(4a,4b,4c;4a’,4b’,4c’),该张紧装置在所述轿厢(1)的竖直投影和竖直电梯井内壁平面(W)之间的空间中围绕它的纵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构件(7,7’)平行于所述绳索(2,2’)的纵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纤维(f)平行于所述承载构件(7,7’)的纵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4a,4b,4c;4a’,4b’,4c’)被安装在所述轿厢(1)上的它的侧面处,或在所述轿厢(1)的竖直投影旁边的固定电梯井结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被安装在电梯轿厢(1)的路径旁边的固定电梯井结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4a,4b,4c;4a’,4b’,4c’)被安装在所述轿厢(1)上的它的侧面处,或在所述轿厢(1)的竖直投影旁边的固定电梯井结构上,以及所述张紧构件(5a,5b,5c;5a’,5b’,5c’)沿着一竖直平面是可动的,所述竖直平面平行于轿厢(1)的侧壁平面和/或电梯井内壁平面(W)以张紧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构件(5a,5b,5c;5a’,5b’,5c’)在轿厢(1)的竖直侧壁平面和竖直电梯井内壁平面(W)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构件(5a,5b;5a’,5b’)为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绕过的张紧滑轮的形式,所述张紧构件(5a,5b;5a’,5b’)在所述张紧滑轮的径向上和/或围绕它的轴是可动的,以张紧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滑轮(5a,5b;5a’,5b’)的旋转平面平行于所述轿厢(1)的侧壁平面和/或电梯井内壁平面(W)。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构件(5a;5a’)为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绕过的张紧滑轮的形式,所述张紧构件(5a;5a’)在所述张紧滑轮的径向上是可动的以张紧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所述第一绳索部分(2a,2a’)的端部以力传递方式被连接到所述可动安装的张紧滑轮以通过所述第一绳索部分的绳索张力的作用拉动所述张紧滑轮以使得该张紧滑轮径向地运动来张紧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构件(5b,5b’)为张紧滑轮的形式,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绕过所述张紧滑轮并且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抵靠所述张紧滑轮的缘边固定,所述张紧构件(5b,5b’)围绕它的轴是可动的以张紧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所述第一绳索部分(2a,2a’)的端部以力传递方式被连接到可动安装的张紧滑轮(5b,5b’)以通过所述第一绳索部分(2a,2a’)的绳索张力的作用拉动所述张紧滑轮(5b,5b’)以使得该张紧滑轮(5b,5b’)转动来张紧所述第二绳索部分(2b,2b’)。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的每个都具有至少一个起伏状的侧面,该侧面设置有在所述绳索(2,2’)的纵向上取向的伸长的导引肋(15)和伸长的导引槽(16),所述起伏状的侧面适于抵靠所述电梯的一个或多个绳索滑轮(3,5a,5b,10,11,12,13,14,3’,5a’,5b’,10’,11’,12’,13’,14’)的起伏状的圆周穿过,所述圆周设置有伸长的导引肋(17)和伸长的导引槽(18)以使得所述起伏状的圆周形成用于所述绳索(2,2’)的所述起伏状的侧面的对应物。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2,2’)的每个都具有至少一个起伏状的侧面,该侧面设置有在所述绳索(2,2’)的纵向上取向的伸长的导引肋(15)和伸长的导引槽(16),至少所述第一或第二绳索部分(2a,2b;2a’,2b’)的起伏状的侧面适于抵靠所述电梯的绳索滑轮(11,14;11’,14’)的起伏状的圆周穿过,所述圆周设置有伸长的导引肋(17)和伸长的导引槽(18)以使得所述起伏状的圆周形成用于所述绳索(2,2’)的所述起伏状的侧面的对应物,以及在于,所述第一或第二绳索部分(2a,2b;2a’,2b’)从所述绳索滑轮(11,14;11’,14’)向下或向上延伸到围绕它的纵轴转动的张紧装置(4a,4b,4c)。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或第二绳索部分从所述绳索滑轮向下或向上延伸到围绕它的纵轴转动的它的滑轮(5a,5b;5a’,5b’)。
CN201410654748.3A 2013-11-05 2014-11-05 电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092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91600.9 2013-11-05
EP13191600.9A EP2868613B1 (en) 2013-11-05 2013-11-05 An eleva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9283A CN104609283A (zh) 2015-05-13
CN104609283B true CN104609283B (zh) 2019-06-14

Family

ID=49518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474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09283B (zh) 2013-11-05 2014-11-05 电梯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873594B2 (zh)
EP (1) EP2868613B1 (zh)
JP (1) JP6490398B2 (zh)
CN (1) CN104609283B (zh)
AU (1) AU2014246610B2 (zh)
BR (1) BR102014027553B1 (zh)
HK (1) HK1206319A1 (zh)
MY (1) MY173724A (zh)
SG (1) SG10201406498V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58001B (en) 2008-01-18 2010-12-08 Kone Corp An elevator hoist rope, an elevator and method
US20130056304A1 (en) * 2011-09-07 2013-03-07 Jose Luis Blanco Sanchez Elevator Without Counterweight With a Cogged Belt and Pulley
CN105110140B (zh) * 2015-08-18 2017-07-0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荷载变化自适应的钢丝绳牵引提升系统
AU2018202655B2 (en) * 2017-04-20 2023-12-07 Otis Elevator Company Tension member for elevator system belt
AU2018202595B2 (en) * 2017-04-20 2020-01-30 Otis Elevator Company Fire-resistant synthetic tension members
CN108928716A (zh) * 2017-05-23 2018-12-04 奥的斯电梯公司 曳引机组件及电梯
KR102077124B1 (ko) * 2019-07-04 2020-02-13 정증자 균형추 로핑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엘리베이터 로핑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19237B (fi) * 2003-01-31 2008-09-15 Kone Corp Hissi, menetelmä hissin muodostamiseksi ja tasauslaitteiston käyttö
FI20021959A (fi) * 2002-11-04 2004-05-05 Kone Corp Hissi
DE19632850C2 (de) * 1996-08-14 1998-09-10 Regina Koester Treibscheibenaufzug ohne Gegengewicht
ES2189986T3 (es) * 1996-12-30 2003-07-16 Kone Corp Disposicion de cable de ascensor.
US6401871B2 (en) * 1998-02-26 2002-06-11 Otis Elevator Company Tension member for an elevator
DE20122517U1 (de) 2001-01-04 2006-01-26 Wittur Ag Getriebeloser Seilaufzug
US20030155185A1 (en) * 2001-03-08 2003-08-21 Masami Nomura Elevator
JP2004067365A (ja) * 2002-08-09 2004-03-04 Otis Elevator Co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60329213D1 (de) 2002-11-04 2009-10-22 Kone Corp Antriebsscheibenaufzug ohne gegengewicht
FI115211B (fi) * 2003-11-17 2005-03-31 Kone Corp Hissi ja järjestelmä
FI119020B (fi) * 2003-11-24 2008-06-30 Kone Corp Hissi ja menetelmä nostoköysistön hallitsemattoman löystymisen ja/tai tasauslaitteen hallitsemattoman liikkeen estämiseksi
FI119056B (fi) * 2004-03-22 2008-07-15 Kone Corp Hissi, menetelmä hissin muodostamiseksi ja hissin tasauslaitteessa aikaansaadun lisävoiman käyttö
US7156209B2 (en) 2004-05-28 2007-01-02 Inventio Ag Elevator roping arrangement
FI118335B (fi) * 2004-07-30 2007-10-15 Kone Corp Hissi
NO20063896L (no) * 2005-09-20 2007-03-21 Inventio Ag Heisanlegg med drivremskive og flatremformet baereorgan
FI20060627L (fi) * 2006-06-28 2007-12-29 Kone Corp Järjestely vastapainottomassa hississä
FI120091B (fi) * 2006-11-10 2009-06-30 Kone Corp Vastapainoton vetopyörähissi
FI20090273A (fi) * 2009-01-15 2010-07-16 Kone Corp Hissi
GB2458001B (en) 2008-01-18 2010-12-08 Kone Corp An elevator hoist rope, an elevator and method
JP5303266B2 (ja) * 2008-12-26 2013-10-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用巻上機
FI20090028A (fi) 2009-01-30 2010-07-31 Kone Corp Menetelmä hissin köysityksen järjestämiseksi, menetelmä hissin modernisoimiseksi ja menetelmällä toteutettu hissi
FI125113B (fi) * 2010-04-30 2015-06-15 Kone Corp Hissi
FI124486B (fi) * 2012-01-24 2014-09-30 Kone Corp Nostolaitteen köysi, köysijärjestely, hissi ja nostolaitteen köyden kunnonvalvontamenetelm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68613A1 (en) 2015-05-06
JP6490398B2 (ja) 2019-03-27
SG10201406498VA (en) 2015-08-28
US9873594B2 (en) 2018-01-23
AU2014246610A1 (en) 2015-05-21
US20150122587A1 (en) 2015-05-07
BR102014027553B1 (pt) 2022-06-07
JP2015089853A (ja) 2015-05-11
EP2868613B1 (en) 2019-05-15
BR102014027553A2 (pt) 2015-09-15
MY173724A (en) 2020-02-18
AU2014246610B2 (en) 2019-07-18
HK1206319A1 (zh) 2016-01-08
CN104609283A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9283B (zh) 电梯
CN103896130A (zh) 电梯
US6868661B2 (en) Elevator rope arrangement
CN103608280B (zh) 用于电梯的牵引装置的张紧配置
CN102939256B (zh) 电梯
KR102623964B1 (ko) 직물 인장 부재를 구비한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벨트
JP2011509899A (ja) 巻上げ機のロープ、エレベータおよび用途
TWI272239B (en) Sheave for elevator
CN103991776A (zh) 电梯
JP2016050118A (ja) エレベータ
CN1741952A (zh) 电梯
CN104709801B (zh) 电梯
CN101142132A (zh) 电梯设备
CN1882496A (zh) 电梯装设方法
CN103803383A (zh)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US20200002132A1 (en) Hybrid compensation member
WO1999043600A1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rive motor located at the bottom portion of the hoistway
CA2524138A1 (en) Support means and lift for transporting a load by a support means
JP6511232B2 (ja) エレベータ
AU2015258338B2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EP1911715B1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rive motor located at the bottom portion of the hoistway
FI120090B (fi) Järjestely vetopyörähissin köysivoiman tasaamiseks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63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