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1776A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1776A
CN103991776A CN201410048366.6A CN201410048366A CN103991776A CN 103991776 A CN103991776 A CN 103991776A CN 201410048366 A CN201410048366 A CN 201410048366A CN 103991776 A CN103991776 A CN 103991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elevator
force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member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83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瓦尔朱斯
R.佩尔托-休伊科
R.兰皮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 Corp filed Critical K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91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17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62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包括:电梯井(S),电梯轿厢(1)和配重(2),驱动机(M),绕绳(3),该绕绳绕过驱动槽轮(5)以及悬挂电梯轿厢(1)和配重(2),其中驱动槽轮(5)位于在电梯井壁和轿厢的竖直投影之间的电梯井空间中,驱动槽轮的旋转面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电梯井壁(W),其中,绳索(4,4’)是带状的,每根绳索包括用于在绳索的纵向上传递力的力传递部件(15),该力传递部件(15)由包括在聚合物基质(m)中的加强纤维(f)的复合材料制成,以及加强纤维(f)是碳纤维,以及力传递部件(15)具有如在绳索(4,4’)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大于它的厚度(t,t')的宽度(w,w’)。

Description

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该电梯特别地是用于输送乘客和/或货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电梯通常具有在电梯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驱动电梯轿厢的驱动机。该驱动机典型地包括电机和接合连接到轿厢的电梯绕绳的驱动槽轮。因而,驱动力经由绕绳从电机被传递到轿厢。存在不具有用于容纳驱动机的专用机房的电梯。这些电梯可以是这样的类型:即,其中驱动机在电梯井中被定位到与电梯的电梯轿厢以及可能还有配重运动的空间相同的空间。在这类电梯中,问题在于提升功能,即,驱动机、配重和绕绳以及其他有关的部件必须被装配成以使得同时满足许多的不同优选方式。例举一些优选特征而言,电梯应当具有低的顶部空间和大的轿厢横截面积,然而仍小的电梯井横截面积。轿厢应当尽可能地被悬挂在中央,并且悬挂应当是安全的。特别地,在绳索和驱动槽轮之间的接合应当是可靠的。此外,每个部件和电梯整体上应当制造起来是经济的。对电梯的许多要求彼此影响并且必须进行折衷。当电梯要被制成没有机房时,尤其地,空间要求成为挑战。存在此现有技术的电梯,其中这些问题的一个或几个已经通过将驱动机和驱动槽轮放置在位于电梯井壁和轿厢的竖直投影(projection)之间的电梯井空间中得以解决。在其他优点中,这样,电梯井顶部空间可以被做得较低。然而,该解决方案具有减小轿厢的截面空间的效果(当电梯被安装在某一尺寸的电梯井中时)。尤其地,机器尺寸和在电梯井中来回穿过的绳索束的尺寸占用轿厢和电梯井壁之间的一些空间。这类电梯例如示出在文献EP0957061A1中。即使该类电梯在其最好情形下可以达到高水平的空间效率,但是会期望甚至更好的空间效率。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电梯中,使用绕绳是典型的,所述绕绳具有许多为扭绞钢丝绳索形式的金属力传递部件,用于传递在绳索的纵向上的力。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空间要求,绳索已经被制成具有这样的半径,即该半径允许空间有效的弯转绳索。为了同时具有用于电梯的合理的最大载荷,绳索数量已经被选择为是较大的。因此,径向上获得的空间效率已经增大了绳索束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考虑到以上所述的,存在对具有良好的最大载荷的甚至更空间有效的电梯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是要解决已知的解决方案的前面所述的缺点以及稍后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论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介绍一种空间有效的电梯,特别地提升功能所需的横截面积最小化的电梯。尤其地,目的是要减少电梯轿厢和电梯井壁之间所需要的空间。这导致一定尺寸的电梯井中的轿厢横截面积增加。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实现前述这些优点,且电梯的若干其他特性最小程度地折衷。这些实施例被示出,尤其是,其中空间效率的目的得以实现,具有低的顶部空间,然而驱动机的电机仍具有用于大的径向尺度的自由度并因此具有用于扭矩产生的良好的潜能。
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梯,该电梯包括:电梯井,可在电梯井中竖直运动的电梯轿厢和配重,包括驱动槽轮的驱动机,包括在电梯轿厢和配重之间的一根或多根绳索并绕过驱动槽轮和悬挂电梯轿厢和配重的绕绳,其中所述驱动槽轮位于在电梯井壁和轿厢的竖直投影之间的电梯井空间中,驱动槽轮旋转面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电梯井壁。所述绳索是带状的,每根绳索包括用于在绳索的纵向上传递力的一个力传递部件或多个力传递部件,该力传递部件由包括在聚合物基质中的加强纤维的复合材料制成,以及加强纤维是碳纤维,以及所述一个力传递部件或所述多个力传递部件中的每个都具有如在绳索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大于它的厚度的宽度。这样,非常空间有效的电梯得以实现。特别地,各绳索的横截面和由绳索束和驱动槽轮需要的整个空间被有效地利用。此外,绳索的纵向力传递能力同样是良好的。这样,电梯最大载荷是良好的,尽管非常紧凑的提升功能。
在电梯的优选的实施例中,绕绳包括绕过驱动槽轮的在绳索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正好两根绳索,绳索的宽侧抵靠所述驱动槽轮。因而,绳索是宽的且绳索的数目较小,其使相邻绳索之间的非承载间隙最小化。相应地,各绳索的宽度和由绳索束需要的整个空间对于承载功能而言被非常有效地利用。从而,驱动槽轮的表面可被有效地利用,具有最小的不可用表面区域,驱动槽轮可被做得在它的轴向方向非常小。因而,它将非常适于前述的空间,即使当这空间非常狭小时。具有两根绳索便于电梯的安全性,因为这样它没有依靠仅一根绳索。
在电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力传递部件的所述宽度/厚度比至少为8,优选地更大。通过所述的宽度/厚度比,前述的优点被良好地呈现。
在电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绳索的宽度/厚度比至少为4,优选地更大。通过所述的宽度/厚度比,前述的优点被良好地呈现。
在电梯的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力传递部件的厚度如在绳索的厚度方向上测量的为0.8-1.5毫米,优选地1-1.2毫米。这样,如上所述的绕绳,在其中牵引槽轮被如上所述地定位的电梯的情况下将具有在紧凑性、牵引能力和抗拉特性方面的优化组合的特性。优选地,同一绳索的单一的力传递部件的宽度或两个力传递部件的总宽度是20-30毫米。优选地,两根绳索的力传递部件的整个宽度是40-60毫米。这是用于获得具有高的最大载荷和空间效率的电梯的优化组合的尺度。
在电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绳索在所述驱动槽轮的第一侧上经由安装在轿厢上的至少一个转向轮被连接到所述轿厢以及在所述驱动槽轮的第二侧上经由安装在所述配重上的至少一个转向轮被连接到所述配重。这样,绕绳容易导引以绕过如上所述地定位的驱动槽轮。另外,高的悬挂比便于驱动机的紧凑性。优选地,安装在所述轿厢上的所述至少一个转向轮导引从所述驱动槽轮向下抵达的绳索以在轿厢之下穿过并向上到绳索固定点。这样,至少稍微的中心悬挂可被实现。所述转向轮优选地安装在所述轿厢的底部处。因而,转向轮和驱动槽轮之间的距离足够长以显著减小由绳索的扭绞引起的在复合材料部件中的断裂的敏感性。
在电梯的优选实施例中,每根所述绳索包括正好一个所述力传递部件。因而,相邻的力传递部件之间的非支承面积最小化。
在电梯的优选实施例中,每根所述绳索包括在绳索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正好两个所述力传递部件。因而,相邻的力传递部件之间的非支承面积最小化,但仍无须依靠仅一个力传递部件。所述两个力传递部件在绳索的长度方向上平行并且在所述绳索的宽度方向上被放置在相同的平面上。
在优选实施例中,电梯包括在轿厢和电梯井壁之间的轿厢导轨,驱动槽轮位于电梯井壁和导轨之间。通过这种布置,驱动槽轮和绕绳的整体结构的非常紧凑的尺寸使得可以在所有方向上非常有效地利用空间。同时,为安装驱动槽轮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基础。
在优选实施例中,驱动槽轮可旋转地固定到轿厢导轨。优选地,驱动槽轮经由用于旋转驱动槽轮的电机的框架可旋转地固定到轿厢导轨。
在优选实施例中,驱动机的电机是在它的轴向上扁平的电动机,它的最大轴向尺度基本上小于它的最大径向尺度。使扁平的电机尺寸径向地延伸可增加它的扭矩潜能。因而,电梯的机器扭矩潜能可被简单地调节为合适的,而没有空间效率的问题。
在优选实施例中,驱动机包括用于旋转驱动槽轮的电机,该电机位于在电梯井壁和轿厢的竖直投影之间的所述电梯井空间中,电机的旋转面平行于驱动槽轮的旋转面。优选地,它们是共轴的。这便于非常紧凑的和简单的机械结构,尤其是如果电机具有扁平的结构。优选地,驱动槽轮是驱动机的电机的转子的延伸部。
在电梯的优选实施例中,接触圆周的驱动槽轮绳索具有250-350毫米的直径。
在优选实施例中,每根所述绳索具有至少一个起伏状的侧面,该侧面设置有在绳索的纵向上取向的导引肋和导引槽,所述起伏状的侧面适于抵靠驱动槽轮的起伏状的圆周延伸,所述圆周设置有导引肋和导引槽以使得所述起伏状的圆周形成用于绳索的所述起伏状的侧面的对应部分。因而,绳索的游动较小,这便于:相邻的绳索之间的较小距离可变得非常小以及绳索和机器的固定部件之间的运行间隙也非常小。优选地,绳索包括形成绳索的所述肋和凹槽的聚合物层。
在优选实施例中,聚合物基质的弹性模数(E)在2GPa以上,最优选地在2.5GPa以上,仍更优选地在2.5-10GPa范围内,最优选地在2.5-3.5GPa范围内。这样,实现了一种结构,其中所述基质基本上支撑加强纤维,特别地防止打结。一个优点,尤其是,长的使用寿命。
在优选实施例中,每根所述绳索具有宽且平的没有导引肋或导引槽的适于抵靠驱动槽轮的曲面圆周延伸的侧面。
在优选实施例中,绳索的力传递部件占据绳索的宽度的大部分,优选地60%或以上,更优选地65%或以上,更优选地70%或以上,更优选地75%或以上,最优选地80%或以上,最优选地85%或以上。这样,绳索的至少大部分的宽度将被有效地利用,所述绳索可形成为在弯曲方向上为轻的和薄的,用于减小抗弯曲性。
在优选实施例中,加强纤维在绳索的纵向上取向为相互之间基本上未扭绞。纤维因而在当绳索被拉动时与力成一直线,其便于在张力之下的良好的刚度。而且,在弯曲期间的性能是有利的,因为力传递部件在弯曲期间保持它们的结构。绳索的磨损寿命例如是长的,因为在绳索内部没有摩擦发生。优选地,各加强纤维均质地分布在所述聚合物基质中。优选地,承载部件的横截面平方面积的50%以上由所述加强纤维组成。优选地,承载部件占据绳索的横截面的50%以上的比例。
如以上任何地方所述的电梯优选地,而不是必需地,安装在建筑物内。轿厢优选地布置成服务两个或更多停靠楼层。轿厢优选地响应来自停靠楼层和/或来自轿厢内的目的地指令的呼叫以便为停靠楼层和/或电梯轿厢内部的人服务。优选地,轿厢具有适合于一个或多个乘客的内部空间,轿厢可设置有用于形成闭合的内部空间的门。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
图2a-2b示出了图1的沿A-A和B-B的视图;
图2c示出了图1的沿C-C的视图;
图3a和3b示出了绳索的优选的替代结构;
图4示出了用于力传递部件的优选的内部结构;以及
图5和6示出了驱动槽轮和绳索的优选的替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示出了根据优选实施例的电梯。该电梯包括电梯井S,可在电梯井S中竖直运动的电梯轿厢1和配重2,以及在电梯控制系统(未示出)的控制下驱动电梯轿厢的驱动机M。驱动机M位于电梯井S的顶部。它包括电机7和接合电梯绕绳3的驱动槽轮5,所述电梯绕绳被连接到轿厢1。因而,驱动力可经由驱动槽轮5和绕绳3从电机被传递到轿厢1。绕绳3绕过驱动槽轮5并悬挂电梯轿厢1和配重2,并包括连接电梯轿厢1和配重2的绳索4,4’。驱动槽轮5被定位在位于电梯井壁W和轿厢1的竖直投影之间的电梯井空间中,驱动槽轮旋转面平行于电梯井壁W。这样,驱动槽轮5位于轿厢的路径的外侧。因而,驱动槽轮5没有形成轿厢的障碍并且不会限制电梯的顶部空间。为了同样的理由,且如图1-2所示的,优选的是,电机7也位于在电梯井壁W和轿厢1的竖直投影之间的该空间中。
因为槽轮5的旋转面在该电梯中平行于电梯井壁,因此槽轮5的旋转轴正交于所述壁,并且绳索束的宽度、驱动槽轮的轴向尺寸和电机的尺寸是限定轿厢壁和电梯井壁之间的最小距离的重要因素。轿厢壁也平行于电梯井壁W。绳索4,4’是带状的,它们每根都包括用于在绳索4,4’的纵向上传递力的力传递部件15。特别地,每根绳索4,4’包括一个力传递部件15或在绳索4,4’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多个力传递部件15。这样,驱动槽轮5和绳索4,4’的空间占用减小了。绳索是带状的,它们具有大于厚度的宽度。绳索4,4’绕过驱动槽轮5,围绕在绳索4,4’及其力传送部件15的宽度方向上的轴线弯曲。在公开的电梯中,接触表面被设计得较大因此牵引可通过该较大的接触表面得以确保。这样,由于为带状形式的绳索的合理的弯转半径,故驱动槽轮半径可保持为合理的,因此电机尺寸也被保持为合理的。在优选实施例中,绳索4,4’和驱动槽轮5被放置在轿厢1和电梯井壁W之间的空间中以使得驱动槽轮旋转面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电梯井壁W。这意味着带4,4’穿过以使得它们的大的尺度处于其中空间占用需要最小化的方向上。这通过设计绕绳3以使得绳索束的支承横截面和它的每根绳索的内部结构最大化而得以补偿。所述一个力传递部件15或所述多个力传递部件15的每个都具有如在绳索4,4’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基本上大于它的厚度t,t’的宽度w,w’。这意味着每个力传递部件15被制造为宽的。由此,可使用较小数量的力传递部件,因此相邻的力传递部件15之间的非支承区域最小化。相应地,每根绳索4,4’的宽度对于承载功能而言被非常有效地利用。此外,绳索被做得宽并且绳索的数量少,其使绕绳3的相邻绳索4,4’之间的非承载间隙数最小化。相应地,绕绳内的非承载区域的总量最小化。力传递部件15优选地由复合材料制成,该复合材料包括在聚合物基质m中的加强纤维f,该加强纤维是碳纤维。这样,力传递部件15可被制成每单位面积的横截面具有很高的抗拉刚性和抗拉强度。为了实现一定的抗拉强度和刚度,支承横截面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情况下是足够的,其是金属绳索典型所需要的横截面积的一半。因而,在绳索的宽度方向上(该方向对应于驱动槽轮的轴向以及电梯井壁和轿厢之间的方向)驱动槽轮和绳索的空间占用可甚至被减小到小于50毫米,然而提升能力仍是高的。绳索的优选的内部结构优选地被构造为如将在稍后所描述的。
悬挂比优选地为2:1,在优选实施例中也是这样。高的悬挂比便于驱动机特别地它的电机的紧凑性,因为这样驱动机M的电机7可具有高的rpm(转速)。悬挂比可替代地是1:1或4:1。如图1所示,悬挂优选地布置成使得绳索4,4’在驱动槽轮5的第一侧上经由安装在轿厢1上的至少转向轮d1和d2连接到轿厢1以及在驱动槽轮5的第二侧上经由安装在配重2上的至少一个转向轮连接到配重2。在优选实施例中,提升绳索路线布置为使得安装在轿厢1上的所述至少一个转向轮导引从驱动槽轮向下抵达轿厢1下方,并向上抵达绳索固定点。这样,轿厢的悬挂可形成为位于中央或至少靠近中央。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绳索4,4’以偏斜配置方式在下方环绕轿厢。绳索4,4’从驱动槽轮5抵达的转向轮具有一旋转轴,该旋转轴相对于驱动槽轮5的旋转轴处于基本上小于90度的角度,使得每根绳索4,4’在驱动槽轮5和所述转向轮d1之间围绕它的纵轴弯转基本小于90度。这样,每个带和它的每个力传递部件15在轿厢1下方的布线对于引起复合材料力传递部件15断裂方面是温和的和不敏感的。
在配重侧上,绳索4,4’从驱动槽轮5向下通到配重2的转向滑轮并且围绕它们在与在驱动槽轮5上的弯曲方向相反的弯曲方向上弯转,并从该转向滑轮进一步向上延伸到固定点。在该实施例中,电梯是2:1且绳索的两端被固定到固定的电梯结构,在该情况下,优选地,固定到固定于导轨6上的刚性结构或者替代地固定到电梯井井顶。
如同样在之前提到的,电梯优选地包括用于导引轿厢运动的轿厢导轨6。优选地,电梯包括在前述的位于轿厢1和电梯井壁W之间的电梯井空间中的轿厢导轨6,驱动槽轮5位于电梯井壁W和导轨6之间。
电梯包括在电梯轿厢1的第一侧上的第一轿厢导轨6和在相对的第二侧上的第二轿厢导轨6,所述电梯轿厢1被布置成通过所述轿厢导轨导引而运动。为此,电梯轿厢1包括由第一导轨导引运行的导引部(例如导引靴或导辊),以及由第二导轨导引运行的导引部(例如导引靴或导辊),这些导引部可以是根据任何现有技术的。电梯包括配重,该配重布置成在电梯轿厢的第一侧上运行,在该第一侧的侧面上的是第一轿厢导轨以及驱动槽轮5。在该情况下,提升绕绳3从它的固定点运行到配重,绕过与它连接的转向滑轮并向上上升到牵引槽轮5,绕过牵引槽轮5并下降到电梯轿厢1,到达第一转向滑轮d1。绳索4,4’在轿厢的内部空间I之下向前运行到第二转向滑轮d2,从那里向前向上运行到它的在电梯轿厢1的第二侧旁边的固定点,在该第二侧的侧面上的是第二轿厢导轨。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转向滑轮d1的圆周延伸到在电梯轿厢1的第一侧上的电梯轿厢1的竖直投影的外部,所述第二转向滑轮d2的缘边延伸到在电梯轿厢1的第二侧上的电梯轿厢的竖直投影的外部。因而,绳索4,4’可在轿厢旁边运行。在优选实施例中,配置是偏斜的因此第一转向滑轮d1和第二转向滑轮d2之间的提升绳索与导轨6之间的路线相交。应当注意到,绳索4,4’还可以以替代的路线进行路线布置。
绳索4,4’的力传递部件为如上所述的复合材料的,绳索还非常适合于反向弯曲。因而,在悬挂比是2:1或者4:1的情况下,绳索4,4’也可被导引为以大的接触角绕过驱动槽轮5。这是因为所述绳索可在任一方向上弯曲因此可围绕转向轮自由地进行路线布置并且所述绳索可在其两侧上从驱动槽轮直直地向下延伸。大的接触角带来的好处有:驱动槽轮5和绳索4,4’之间的接合可基于摩擦,而正连接(positive connection)例如通过齿带进行连接可以不是必需的。
绕绳3包括绳索4,4’,该绳索4,4’在绳索4,4’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绕过驱动槽轮5,绳索4,4’的宽侧抵靠驱动槽轮5。优选的是,绕绳3包括正好两根(仅两根,不是更多根)绳索4,4’,该两根绳索4,4’在绳索4,4’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绕过驱动槽轮5,绳索4,4’的宽侧抵靠所述驱动槽轮。绳索的尺寸通过有效地利用它们的具有宽的力传递部件的宽度和使用复合材料得以最小化。这样,各根带状绳索以及它们形成的束可令人惊讶地形成为紧凑的。
优选的是,电机7是在它的轴向上扁平的电机,它的最大轴向尺度基本上小于它的最大径向尺度。此外,电机和驱动槽轮5一起的最大轴向尺度基本上小于电机和驱动槽轮5一起的最大轴向尺度。已知不同的在它的轴向上扁平的电机。尤其地,永磁电机可被做得非常扁平。扁平的电机可以是轴向磁通电机,其中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基本上在转子的旋转轴的方向上,但是它可替代地为径向磁通电机,其中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基本上在电机的径向方向上。使扁平的电机尺寸径向地延伸可增加它的扭矩潜能。因而,它的扭矩潜力可被简单地调节为合适的,而没有空间效率的问题。在所述的其中驱动槽轮的旋转面平行于电梯井壁W的电梯的情况下,使电机尺寸径向地延伸对于空间效率而言不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在该方向上使电机径向地延伸不直接占用为轿厢1的路径保留的空间。在优选实施例中,电机7也位于所述的在电梯井W和轿厢1的竖直投影之间的电梯井空间中,驱动槽轮旋转面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电梯井壁W。在优选实施例中,它的旋转轴平行于驱动槽轮5的旋转轴,特别地,这些轴是共轴的。这被实现为以使得驱动槽轮5是驱动机M的电机7的转子的延伸部。驱动槽轮5与驱动机M的电机7的转子是一体的。在优选实施例中,驱动槽轮5被可旋转地固定到轿厢导轨6,特别地在它的后侧上。这样,固定点容易布置成独立于电梯井材料或界面。该固定点还提供了刚性的和可靠的支撑,并简单地确保准确的定位。
驱动槽轮5被可旋转地固定到它的固定点,即在该情况下经由用于旋转驱动槽轮5的电机7的框架8,固定到轿厢导轨6。替代地或额外地,驱动槽轮可以经由框架8可旋转地固定到壁W。替代地,驱动槽轮可以可旋转地固定在导轨6的顶部。
图3a和3b公开了用于绳索4,4’的优选的横截面结构以及它们的在绕绳3中相互之间的优选的配置。在这些情况下,绕绳仅包括这两根绳索4,4’。如图3a所示的绳索4包括用于在绳索4的纵向上传递力的一个力传递部件15,如图3b所示的绳索4’包括用于在绳索4’的纵向上传递力的多个力传递部件15。力传递部件15的优选的内部结构公开在该申请的其他地方,特别地与图4有关。
每根绳索的力传递部件15被包围有层p,该层p优选为聚合物,最优选地为聚氨酯,该层p形成绳索4,4’的表面。这样,它提供了用于接触驱动槽轮的表面。而且,这样,它的摩擦特性和保护特性是良好的。为了便于形成力传递部件和为了实现在纵向上的恒定特性,优选的是,力传递部件15的结构在绳索4,4’的整个长度上基本相同地延伸。由于同样的理由,绳索4,4’的结构在绳索4,4’的整个长度上优选地基本相同地延伸。
如所述的,绳索4,4’是带形状的。每根绳索的宽度/厚度比优选地至少为4,更优选地至少5或以上,仍更优选地至少6,仍更优选地至少7或以上,仍更优选地至少8或以上,最优选地大于10。这样,绳索的大的横截面积得以实现,绳索的厚度方向的弯曲能力绕宽度方向的轴线是良好的,同时具有刚性材料的力传递部件。然而,该宽度不应过大。
前述的力传递部件15或多个力传递部件15一起在绳索的基本整个长度上占据绳索的横截面宽度的大部分,优选地80%或以上。因而,绳索相对于它的总侧向尺度的支撑能力是良好的,绳索不需要形成为厚的。这可通过如上所述的复合材料简单地得以实现,并且尤其是从使用寿命和弯曲刚性的角度看,这是特别地有利的。
图3a的绳索4每根都包括前述类型的在绳索4,4’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力传递部件15。它们在纵向上是平行的且相互之间在基本上相同的平面上。因而,在它们的厚度方向上的抗弯能力较小。力传递部件15的每个在其该构型的一个适当的例子中具有如在绳索4的厚度方向上测量的1.1毫米的厚度和如在绳索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12毫米的宽度。
图3b的绳索4’每根包括前述类型的仅一个力传递部件15。力传递部件15的每个在该构型的一个适当例子中具有如在绳索4的厚度方向测量的1.1毫米的厚度以及如在绳索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25毫米的宽度。
如前述的,力传递部件15具有如在绳索4,4’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大于它的厚度(t,t’)的宽度(w,w’)。特别地,每个所述力传递部件15的宽度/厚度比至少为8,优选地更大。这样,用于力传递部件的大的横截面积得以实现,而没有减弱绕在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的弯曲能力。为了实现电梯的非常紧凑性然而仍能工作的解决方案,每个所述力传递部件的厚度t,t’是如在绳索4,4’的厚度方向上测量的0.8-1.5毫米,优选地1-1.2毫米。单个力传递部件15的宽度w’或同一绳索4,4’的两个力传递部件15的整个宽度w+w不大于30毫米,优选地20-30毫米。这样,绳索被制成在所有方向上非常小且它将适于非常小的空间以便以合理的半径弯曲。绕绳3的绳索4,4’的力传递部件15的整个宽度(w+w+w+w,w’+w’)是40-60毫米。这样,绳索束的宽度可甚至小于通过金属绳索实现的宽度,然而绕绳的抗拉强度和刚度特性处于同样的水平且弯曲半径对于以紧凑的方式产生扭矩而言并不太大。具有两根绳索,因而使得绕绳3更安全,并不仅依靠一根更大的绳索。这样,实现了更冗余的绕绳。
绳索的弯曲方向围绕在绳索的宽度方向上以及也在它的力传递部件的宽度方向上(图3a和3b中的向上或向下)的轴线。力传递部件15的内部结构更具体地如下。力传递部件15的内部结构示出在图4中。力传递部件15以及它的纤维纵向于绳索,由于此原因,绳索在当弯曲时保持它的结构。各纤维因而在绳索的纵向上取向。在该情况下,纤维在当绳索被拉动时与力成一直线。各加强纤维f通过聚合物基质m粘结成均匀的力传递部件。因而,每个力传递部件15是一个实心的细长的杆状件。加强纤维f优选是在绳索4,4’的纵向上长的连续纤维,纤维f优选地在绳索4,4’的整个长度的距离内延伸。优选地,尽可能多的纤维f,最优选地力传递部件15的基本上所有的纤维f,在绳索的纵向上取向。加强纤维f在此情况下相互之间基本上未扭绞。因而,力传递部件的结构可被制成以在它的横截面方面在绳索的整个长度内相同地延伸尽可能远。加强纤维f优选地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前述的力传递部件15中,以使得力传递部件15在绳索的横向上尽可能均质。示出的结构的优点是包围加强纤维f的基质m保持加强纤维f的相互定位基本上不变。它通过它的微小的弹性使施加在纤维上的力的分布均衡,减小了绳索的纤维-纤维接触和内部磨损,因而提高了绳索的使用寿命。加强纤维是碳纤维,故尤其是实现了良好的抗拉刚度和轻结构和良好的热特性。它们通过小的横截面积具有良好的强度特性和刚度特性,因而便于具有一定强度或刚度要求的绕绳的空间效率。它们还耐高温,因而减少了点燃的风险。良好的导热性还有助于尤其是摩擦热的向前传递,因而减小了绳索部分中的热量蓄积。各纤维f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其中的复合材料基质m最优选地为环氧树脂,该环氧树脂具有对加强件的良好的粘合性并且是强的以通过碳纤维有利地工作。替代地,例如聚酯或乙烯基酯可被使用。替代地,其它的材料可被使用。图4示出了如在绳索4,4’的纵向上看到的示出在该图的圈内的力传递部件15的表面结构的部分截面,根据该横截面,力传递部件15的加强纤维f优选地组织在聚合物基质m中。图4示出了各加强纤维f是如何基本上均匀地分布在聚合物基质m中,所述聚合物基质围绕纤维并且固定到纤维f。聚合物基质m填充各加强纤维f之间的区域并且将在基质m内的基本上所有加强纤维f彼此粘结作为均匀的实心物质。在该情况下,加强纤维f之间的磨蚀运动和加强纤维f与基质m之间的磨蚀运动基本上得以防止。化学粘合存在于优选所有的各加强纤维f和基质m之间,其一个优点尤其是结构的均匀性。为了加强化学粘合,可在加强纤维和聚合物基质m之间存在实际的纤维的包覆层(未示出),但不是必需地。聚合物基质m是在该申请的其他地方描述的类型的并且因而可包括用于微调基质的特性的添加剂,作为到基础聚合物中的添加物。聚合物基质m优选地为硬的非弹性体。加强纤维f在聚合物基质中在此意味着在本发明中,各加强纤维通过聚合物基质m例如在制造阶段在聚合物基质的熔料中将它们包埋在一起而被粘结到彼此。在该情况下,通过聚合物基质粘结到彼此的各加强纤维的间隙包括基质的聚合物。这样,在绳索的纵向上粘结到彼此的大量加强纤维被分布在聚合物基质中。加强纤维优选地基本上均匀地分布在聚合物基质中以使得当在绳索的横截面方向看时所述力传递部件尽可能均质。换句话说,在力传递部件的横截面中的纤维密度因此变化不大。加强纤维f与基质m一起形成均匀的力传递部件,在其内,磨蚀相对运动在当绳索弯曲时没有发生。力传递部件15的各加强纤维主要由聚合物基质m围绕,但是纤维-纤维接触可发生一些地方,因为在纤维同时与聚合物灌注时控制纤维相互之间的位置是困难的,另一方面,随机的纤维-纤维接触的完美的消除从本发明的功能的视角看是不必的。然而,如果期望减少它们的随机发生,各加强纤维可被预先涂覆以使得聚合物涂层早已在各加强纤维彼此粘合之前围绕它们。在本发明中,力传递部件的各加强纤维可包括围绕它们的聚合物基质的材料以使得聚合物基质直接紧靠加强纤维,但是替代地,一薄涂层,例如在制造阶段中布置在加强纤维表面上以改进到基质材料的化学粘附的底胶,可位于它们之间。各加强纤维均匀地分布在力传递部件15中以使得各加强纤维f的间隙充填有基质m的聚合物。最优选地,在力传递部件中的各加强纤维f的大多数的,优选地基本上所有的,间隙充填有基质的聚合物。力传递部件15的基质m最优选地它的材料特性是硬的。硬的基质m有助于支撑加强纤维f,尤其地当绳索弯曲时,防止弯曲绳索的加强纤维f的打结,因为硬质材料支撑纤维f。尤其是,为了减少打结和便于绳索的较小的弯曲半径,因此优选聚合物基质是硬的,因此优选地不是弹性体(弹性体的例子:橡胶)或其他非常有弹性地工作或屈服的材料的材料。最优选的材料是环氧树脂,聚酯,酚醛塑料或乙烯基酯。聚合物基质优选地如此硬以使得它的弹性模数(E)在2GPa以上,最优选地2.5GPa以上。在该情况下,弹性模数(E)优选地在2.5-10GPa的范围内,最优选地在2.5-3.5GPa的范围内。优选力传递部件的横截面的50%以上的表面区域具有前述的加强纤维,优选地使得50%-80%具有前述的加强纤维,更优选地使得55%-70%具有前述的加强纤维,和基本上所有的其余表面区域具有聚合物基质。最优选地使得大约60%的表面区域具有加强纤维,大约40%具有基质材料(优选环氧树脂)。这样,绳索的良好的纵向强度得以实现。
图5和6示出了用于驱动槽轮5和绳索4,4’的替代的优选的详细的表面结构。这些图示出了在驱动槽轮5的旋转轴位置的竖直截面。图5和6中的每个的绳索的内部结构可为在该申请的其它地方解释的任何形式。
在图5的实施例中,两根绳索4在绳索4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地绕过驱动槽轮5,绳索4的宽侧抵靠驱动槽轮5。在该情况下,该宽侧是平的且没有导引肋或导引槽并且它适于抵靠驱动槽轮5的曲面的圆周延伸。这样,牵引可基于驱动槽轮5和绳索之间的摩擦接触,绳索在它的宽度方向通过曲面的形状进行导引。绳索的内部结构可替代地如图3b所示。
在图6的实施例中,两根绳索4在绳索4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地绕过驱动槽轮5,绳索4的宽侧抵靠驱动槽轮5。在该情况下,宽侧是起伏状的且设置有在绳索4’的纵向上取向的导引肋10和导引槽11,所述起伏状的侧面适于抵靠驱动槽轮5的起伏状的圆周12延伸,所述起伏状的圆周12设置有导引肋14和导引槽13以使得所述起伏状的圆周12形成用于绳索4’的所述起伏状的侧面的对应部分。这提供的效果是:绳索4’在驱动槽轮5的轴向上被非常准确地导引。因而,绳索的游动较小,其便于相邻的绳索之间较小的距离可变得非常小以及绳索和机器M的固定部件之间的运行间隙也非常小。而且,绳索和导轨6之间的非常小的运行间隙可在驱动槽轮5被固定到导轨6的实施例中获得。这样,用于驱动槽轮5和绕绳3的非常紧凑的轴向结构得以实现。特别地,绳索包括多个肋10,驱动槽轮5的圆周包括多个凹槽13,绳索的肋10延伸到该凹槽中。绳索的层p形成绳索的所述肋10和凹槽11。每个凹槽11,13和每个肋10,14具有面对绳索的宽度方向的(优选地以向着所述对应部分定位所在的侧面倾斜的角度)相对的侧面。肋10,14的侧面适配在凹槽11,13的侧面之间。绳索的内部结构可替代地如图3a所示。
配重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位于轿厢的与驱动槽轮5相同的侧面上。配重2可替代地位于轿厢的后侧上(与门口相对的侧)。在那种情况下,在驱动槽轮的第二侧上的绳索4,4’会由另外的转向轮导引以延伸到配重。悬挂不必位于中心,因为电梯还可以以背包式(ruck-sack)配置得以实现。在那种情况下,绳索4,4’不会与轿厢的竖直投影交叉而是将从第一转向轮在轿厢1的与驱动槽轮5所在的一侧相同的侧面上向后向上上升。
驱动槽轮5的直径(接触圆周的绳索的直径)优选250-350毫米。
绕绳3和它的绳索为如所述的,驱动槽轮可被做得非常紧凑。如在驱动槽轮的轴向上测量的绳索接收表面部分的宽度可被做得小于80毫米,或甚至更小。
在该申请中,术语“力传递部件”指的是在绳索4,4’的纵向上细长的部件,该部件能够无损地承受在绳索的纵向上施加在所述绳索上的载荷的大部分。前述的载荷引起在绳索的纵向上在力传递部件上的张力,该张力可在所述力传递部件内分别一直从驱动槽轮5传递到电梯轿厢1,以及从驱动槽轮传递到配重2。
优选的是,电梯仅包括所述驱动机,因为不需要别的驱动机。相应地,电梯仅包括绕过驱动槽轮的所述绕绳,因为不需要其他的绕过驱动槽轮的绕绳。
要理解到的是,以上描述和附图仅用来示出本发明。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明显的是,本发明构思可以以各种方式得以实现。本发明和它的实施例不限于如上所述的例子而是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变化。

Claims (16)

1.一种电梯,包括:
电梯井(S),
能够在所述电梯井(S)中竖直运动的电梯轿厢(1)和配重(2),
包括驱动槽轮(5)的驱动机(M),
绕绳(3),该绕绳包括在电梯轿厢(1)和配重(2)之间的一根或多根绳索(4,4’)并绕过所述驱动槽轮(5)以及悬挂所述电梯轿厢(1)和配重(2),
其中所述驱动槽轮(5)位于在电梯井壁和所述轿厢的竖直投影之间的电梯井空间中,所述驱动槽轮的旋转面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电梯井壁(W),
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4,4’)是带状的,每根绳索包括用于在绳索(4,4’)的纵向上传递力的一个力传递部件(15)或多个力传递部件(15),该力传递部件(15)由包括在聚合物基质(m)中的加强纤维(f)的复合材料制成,以及所述加强纤维(f)是碳纤维,以及所述一个力传递部件(15)或所述多个力传递部件(15)中的每个具有如在绳索(4,4’)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大于它的厚度(t,t')的宽度(w,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绳(3)包括绕过所述驱动槽轮(5)的在绳索(4,4’)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正好两根所述绳索(4,4’),所述绳索(4,4’)的宽侧抵靠所述驱动槽轮。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部件(15)的宽度/厚度比至少为8,优选更大。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4,4’)在所述驱动槽轮(5)的第一侧上经由安装在所述轿厢(1)上的至少一个转向轮被连接到所述轿厢(1)以及在所述驱动槽轮(5)的第二侧上经由安装在所述配重(2)上的至少一个转向轮被连接到所述配重(2)。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绳索(4,4’)包括正好一个所述力传递部件(15)或在绳索(4,4’)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正好两个所述力传递部件(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单个力传递部件(15)的宽度(w’)或同一绳索(4,4’)的两个力传递部件(15)的总宽度(w+w)是20-30毫米。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两根绳索(4,4’)的力传递部件(15)的总宽度(w+w+w+w,w’+w’)是40-60毫米。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部件(15)中的每个的厚度(t,t’)是如在绳索(4,4’)的厚度方向上测量的0.8-1.5毫米,优选1-1.2毫米。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包括在所述轿厢(1)和所述电梯井壁(W)之间的轿厢导轨(6),所述驱动槽轮(5)位于所述电梯井壁(W)和所述轿厢导轨(6)之间。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槽轮(5)是驱动机(M)的电机(7)的转子的延伸部。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是在它的轴向上扁平的电机,它的最大的轴向尺度基本上小于它的最大的径向尺度。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M)包括用于旋转所述驱动槽轮(5)的电机(7),该电机(7)位于在电梯井壁(W)和轿厢(1)的竖直投影之间的所述电梯井空间中,所述电机(7)的旋转面平行于所述驱动槽轮的旋转面。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槽轮(5)可旋转地固定到所述轿厢导轨(6)。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绳索(4,4’)都具有至少一个设置有在绳索(4,4’)的纵向上取向的导引肋(10)和导引槽(11)的起伏状的侧面,所述起伏状的侧面适于抵靠所述驱动槽轮(5)的起伏状的圆周通过,所述圆周设置有导引肋(14)和导引槽(13)以使得所述起伏状的圆周形成用于所述绳索(4,4’)的所述起伏状的侧面的对应部分。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绳索(4,4’)都具有宽且平的侧面,该宽且平的侧面没有导引肋或导引槽以适于抵靠所述驱动槽轮(5)的曲面圆周通过。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4,4’)的力传递部件(15)占据所述绳索(4,4’)的宽度的大部分,优选地70%或以上,更优选地75%或以上,最优选地80%或以上,最优选地85%或以上。
CN201410048366.6A 2013-02-14 2014-02-12 电梯 Pending CN1039917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55228.3A EP2767496B1 (en) 2013-02-14 2013-02-14 An elevator
EP13155228.3 2013-02-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1776A true CN103991776A (zh) 2014-08-20

Family

ID=47710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8366.6A Pending CN103991776A (zh) 2013-02-14 2014-02-12 电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5642B2 (zh)
EP (1) EP2767496B1 (zh)
CN (1) CN103991776A (zh)
ES (1) ES2624221T3 (zh)
HK (1) HK120042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4036A (zh) * 2014-09-01 2016-03-09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
WO2017049784A1 (zh) * 2015-09-24 2017-03-30 南通兴华达高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轿厢平衡补偿链系统
CN107531458A (zh) * 2015-04-17 2018-01-02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58001B (en) 2008-01-18 2010-12-08 Kone Corp An elevator hoist rope, an elevator and method
WO2017174509A1 (en) * 2016-04-04 2017-10-12 Inventio Ag Belt and sheave arrangement with linear guidance for an elevator
EP3243785B1 (en) * 2016-05-11 2021-04-07 KONE Corporation Rope,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elevator
US10556776B2 (en) 2017-05-23 2020-02-11 Otis Elevator Company Lightweight elevator traveling cabl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31967A2 (en) * 1993-06-28 1995-01-04 Kone Oy Traction sheave elevator
CN1233583A (zh) * 1998-04-28 1999-11-03 株式会社东芝 牵引型电梯设备
CN1324322A (zh) * 1998-11-05 2001-11-28 通力股份公司 牵引绳轮电梯
WO2003062117A1 (en) * 2002-01-16 2003-07-31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design including a belt assembly with a vibration and noise reducing groove configuration
US20050217943A1 (en) * 2004-03-15 2005-10-06 Mario Heggli Elevator for large loads
US20110000746A1 (en) * 2008-01-18 2011-01-06 Kone Corporation Rope for a hoisting device, elevator and use
WO2011148033A1 (en) * 2010-05-28 2011-12-01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elevator arran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07013A (en) * 1936-02-21 1938-02-01 Nucord Company Belt
US2526324A (en) * 1944-08-08 1950-10-17 Lockheed Aircraft Corp Power transmitting belt
FI119237B (fi) * 2003-01-31 2008-09-15 Kone Corp Hissi, menetelmä hissin muodostamiseksi ja tasauslaitteiston käyttö
US5899301A (en) * 1993-12-30 1999-05-04 Kone Oy Elevator machinery mounted on a guide rail and its installation
US6401871B2 (en) * 1998-02-26 2002-06-11 Otis Elevator Company Tension member for an elevator
US7874404B1 (en) * 1998-09-29 2011-01-25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rive motor located between elevator car and hoistway sidewall
US6397974B1 (en) * 1998-10-09 2002-06-04 Otis Elevator Company Traction elevator system using flexible, flat rope and a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US6742769B2 (en) * 1999-04-01 2004-06-01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heave for use with flat ropes
JP2000304103A (ja) * 1999-04-21 2000-11-02 Bando Chem Ind Ltd Vリブドベルト
US6776263B2 (en) * 2000-05-19 2004-08-17 Esw-Extel Systems Wedel Gesellschaft Fuer Austruestung Mbh Elevator system for the vertical transport of loads in an aircraft
JP2005509578A (ja) * 2001-11-23 2005-04-14 インベンテイオ・アクテイ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ベルト状動力伝達手段、特に支持および/または駆動手段としてのくさび形リブ付きベルト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
IL180964A (en) * 2002-09-05 2010-11-30 Inventio Ag Drive engine for a lift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of mounting a drive engine
DE10240988B4 (de) * 2002-09-05 2014-02-27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mit einer aus Riemen und Scheiben bestehenden Antriebsübertragungsanordnung
EP1555233B1 (en) * 2002-10-25 2018-06-0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ope for elevator
US7377366B2 (en) * 2002-11-25 2008-05-27 Otis Elevator Company Sheave assembly for an elevator system
SG138444A1 (en) * 2002-12-04 2008-01-28 Inventio Ag Reinforced synthetic cable for lifts
ES2264105T3 (es) * 2004-01-06 2006-12-16 Inventio Ag Instalacion de ascensor.
ATE411966T1 (de) * 2004-07-12 2008-11-15 Inventio Ag Aufzug und rollenanordnung zur verwendung in einem aufzug
US7165653B2 (en) * 2004-11-19 2007-01-23 Magil Corporation Elevator gearless traction machine construction
WO2009026730A1 (de) * 2007-08-31 2009-03-05 Brugg Kabel Ag Zugorgan für statische und dynamische lasten
DE102008037541A1 (de) * 2008-04-10 2009-10-15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Zugmittel
CN108046083B (zh) * 2010-04-22 2020-02-21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机悬架和传输条带
FI125113B (fi) * 2010-04-30 2015-06-15 Kone Corp Hissi
FI20105661A (fi) * 2010-06-10 2011-12-11 Kone Corp Nostokoneiston kiinnitysjärjestely sekä hissikokoonpano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31967A2 (en) * 1993-06-28 1995-01-04 Kone Oy Traction sheave elevator
CN1233583A (zh) * 1998-04-28 1999-11-03 株式会社东芝 牵引型电梯设备
CN1324322A (zh) * 1998-11-05 2001-11-28 通力股份公司 牵引绳轮电梯
WO2003062117A1 (en) * 2002-01-16 2003-07-31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design including a belt assembly with a vibration and noise reducing groove configuration
US20050217943A1 (en) * 2004-03-15 2005-10-06 Mario Heggli Elevator for large loads
US20110000746A1 (en) * 2008-01-18 2011-01-06 Kone Corporation Rope for a hoisting device, elevator and use
WO2011148033A1 (en) * 2010-05-28 2011-12-01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elevator arrangemen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4036A (zh) * 2014-09-01 2016-03-09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
CN107531458A (zh) * 2015-04-17 2018-01-02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系统
WO2017049784A1 (zh) * 2015-09-24 2017-03-30 南通兴华达高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轿厢平衡补偿链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00427A1 (zh) 2015-08-07
US10005642B2 (en) 2018-06-26
ES2624221T3 (es) 2017-07-13
EP2767496B1 (en) 2017-03-29
EP2767496A1 (en) 2014-08-20
US20140224592A1 (en) 2014-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1776A (zh) 电梯
JP6109804B2 (ja) 巻上げ機のロープ、エレベータおよび用途
JP5944888B2 (ja) エレベータ
US9828215B2 (en) Rope for a hoisting device and elevator
JP2013529163A5 (zh)
JP7187168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用のベルト、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3896130A (zh) 电梯
JP2003221176A (ja) エレベータ
JP2016050118A (ja) エレベータ
US9873594B2 (en) Elevator
EP2821357B1 (en) An elevator system
EP3243785B1 (en) Rope,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elevator
CN109311633B (zh) 电梯绳索、电梯装置以及电梯
JP6511232B2 (ja) エレベータ
EP3293135A1 (en) Jacketed suspension traction member for an elevator with different cords for load suspension and for traction provi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04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004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