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2567B - 滚筒式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滚筒式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2567B
CN104562567B CN201410552957.7A CN201410552957A CN104562567B CN 104562567 B CN104562567 B CN 104562567B CN 201410552957 A CN201410552957 A CN 201410552957A CN 104562567 B CN104562567 B CN 1045625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entioned
cylinder
water jacket
was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529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62567A (zh
Inventor
山口龙之介
丰田荣治
成田博文
金子哲宪
友部克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562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2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62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2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3Liquid discharge or re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D06F39/085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显著提高洗净性能、并且能够防止循环泵马达的轴承上的电腐蚀的滚筒式洗衣机。本发明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滚筒式洗衣机)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从外槽(2)吸入水并向滚筒(3)内喷水的方式使水循环的循环泵(24),循环泵(24)具有:在向滚筒(3)内喷水时以从外槽(2)向滚筒(3)内送出水的方式旋转的叶轮(46);和使该叶轮(46)旋转的循环泵马达(47),向滚筒(3)内喷水时的循环泵(24)产生的水的循环流量设定为35L/min以上,循环泵马达(47)具备防止循环泵马达(47)的旋转轴(48)上的轴电流发生的电绝缘机构(60)。

Description

滚筒式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滚筒式洗衣机。
背景技术
滚筒式洗衣机,滚筒的旋转轴大致水平、或者以滚筒的开口部朝向斜向上方的方式使旋转轴倾斜,在向该滚筒内投入衣物后,能够实施洗涤工序、漂洗工序以及脱水工序。在洗涤工序以及漂洗工序中,通过滚筒低速旋转来提升在滚筒下方积存的衣物,然后进行从滚筒上方落下的翻滚动作。通过该翻滚动作,向衣物施加机械力进行洗净以及漂洗。在脱水工序中,滚筒高速旋转,通过该旋转将水分从衣物甩出,进行离心脱水。
另外,在洗涤工序中,用循环泵汲取洗涤槽(外槽)内的洗涤水洒到衣物上。由此,溶释了洗涤剂的洗涤水遍布浸透衣物。这样,滚筒式洗衣机与立式洗衣机相比能够节水并确保洗净性能。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滚筒式洗衣机(参照权利要求1)具备:能够贮水的水槽;具有能够通水的孔而在上述水槽内可旋转地配设的旋转槽;将上述水槽具有的水取出口和水返回口在该水槽外部连通的循环水路;在该循环水路的途中部设置的循环部;构成为包含上述循环水路和上述循环泵,使水槽内的水利用上述循环泵的泵作用通过上述循环水路吸入而从上述水返回口向上述水槽内吐出进行循环的循环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559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旋转槽的旋转轴倾斜的滚筒式洗衣机中,与旋转槽的旋转轴朝向铅垂方向的立式洗衣机相比,由于其构造上的原因而贮水量较少。因此,在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衣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中,如果为了以较少的贮水量提高洗净效果而延长洗涤时间(延长洗完之前的洗涤水与洗涤物的接触时间),则洗涤水中一时洗出的皮脂等污垢可能又沾到洗涤物上。另外,特别是白色或浅色的衣物等,产生在这种滚筒式洗衣机中洗涤次数过多时会逐渐发黑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者最新发现:通过将从外槽底部到外槽上部的循环流路中的洗涤水的循环流量设定为给定值以上,能够防止洗涤物发黑。
但是,在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显著增大循环流量提高洗净性能的这种滚筒式洗衣机中,需要与现有技术相比功率更大的循环泵马达。并且,在这种滚筒式洗衣机中,伴随着循环泵马达的大功率化,产生在轴承上发生电腐蚀这样的新课题。
为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显著提高洗净性能、并且能够防止循环泵马达的轴承上的电腐蚀的滚筒式洗衣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这种课题的本发明的滚筒式洗衣机,具备:内部贮水的外槽;旋转自如地支撑于上述外槽内、收纳衣物的滚筒;旋转驱动上述滚筒的滚筒马达;向上述外槽内供水的供水机构;以及,以从上述外槽吸入水、向上述滚筒内喷水的方式使水循环的循环泵,该滚筒式洗衣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循环泵具有:在向上述滚筒内喷水时以从上述外槽向上述滚筒内送出水的方式旋转的叶轮;以及使该叶轮旋转的循环泵马达,向上述滚筒内喷水时的上述循环泵的水的循环流量设定为35L/min以上,上述循环泵马达具备电绝缘机构,该电绝缘机构防止该循环泵马达的旋转轴上的轴电流的发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显著提高洗净性能、并且能够防止循环泵马达的轴承上的电腐蚀的滚筒式洗衣机。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滚筒式洗衣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取下图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滚筒式洗衣机)的壳体侧板概略地表示其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图3中(a)为图2的III-III剖视图,是在外槽底部形成的凹部的说明图;(b)为在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滚筒式洗衣机)的外槽底部形成的凹部的说明图。
图4中(a)为表示从图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滚筒式洗衣机)的外槽底部朝向循环泵的循环流路的俯视图;(b)为表示从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滚筒式洗衣机)的外槽底部朝向循环泵的循环流路的俯视图。
图5为图4(a)的循环泵以及过滤器壳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5的VI-VI剖视图。
图7为表示图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滚筒式洗衣机)的循环泵以及循环流路的立体图。
图8中(a)为表示在外槽罩上设置的循环流路的立体图;(b)为表示连接循环泵和在外槽罩上设置的循环流路的波纹软管的立体图。
图9为与外槽罩的循环流路连接的喷嘴附近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0为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滚筒式洗衣机)的洗涤运转的运转工序的工序图。
图11中(a)为表示循环泵的循环流量与洗净比的关系的图表;(b)为表示循环泵的旋转速度与循环流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12为表示循环泵的循环流量与衣物的亮度变化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中,2:外槽;3:滚筒;4:滚筒马达;23:过滤器壳体;24:循环泵;27:循环流路;42:泵外壳;42a:第一外壳;42b:第二外壳;42c:插入孔;46:叶轮;47:循环泵马达;48:旋转轴;49:轴承;49a:内圈;49b:外圈;49c:滚动体;50a:转子;50b:定子;51:马达外罩;60:电绝缘机构;100:滚筒式洗涤干燥机。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适当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滚筒式洗衣机)进行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对于为了抑制洗完的衣物的发硬感而降低对衣物施加的机械力导致洗净性能降低,使洗涤水的循环流量大幅增加而良好地维持洗净性能。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为了使洗涤水的循环流量大幅增加,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功率更大的循环泵马达,构成为在循环泵马达上设置防止该循环泵马达的旋转轴上的轴电流发生的电绝缘机构。
首先,主要参照图1、图2对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取下图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壳体侧板概略地表示其内部构造的侧视图。以下说明中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以图1所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为基准。
符号1表示构成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的外形的壳体。壳体1在基座1h上安装,由左右的侧板1a、1b、前表面罩1c、背面罩1d(参照图2)、上表面罩1e以及下部前表面罩1f构成。左右的侧板1a、1b,利用字形的上加固件36(参照图2)、前加固件37(参照图2)、后加固件(未图示)结合,包含基座1h而形成箱状的壳体1。
符号9表示封闭在上述前表面罩1c的大致中央设置的用于放入取出衣物的投入口的门,利用在上述加固部件37上设置的铰链9c(参照图2)可开闭地支撑。通过按压门开放按钮9d而释放打开锁定机构(未图示),通过将门9推至前表面罩1c而锁定关闭。前加固件37与后述的外槽2(参照图2)的开口部同心地,具有用于放入取出衣物的圆形的开口部。
符号6表示在壳体1的上部中央设置的操作面板,具备电源开关39、操作按钮12、13、显示器14。操作面板6与在壳体1的下部设置的控制装置38(参照图2)电连接。
符号19(参照图2)表示在壳体1内的上部左侧设置的洗涤剂容器,能够从前部开口安装拉出式的洗涤剂托盘7。在放入洗涤剂等时,如图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拉出洗涤剂托盘7。洗涤剂容器19(参照图2)在壳体1的上加固件36(参照图2)上固定。并且,在洗涤剂容器19的左侧面的略后方具有出水口19a(参照图2)。因此,洗涤剂容器19的底面形成为出水口19a的位置最低那样的研钵形状。
在洗涤剂容器19的后侧,设有供水电磁阀16、浸泡水吸水泵17(参照图2)、水位传感器34(参照图2)等供水关联部件。在洗涤剂容器19的上部开口具备供水组件15(参照图2)。在上表面罩1e上设有来自水龙头的供水软管连接口16a、剩余浸泡水的吸水软管连接口17a。
如图2所示,作为洗涤兼脱水槽的滚筒3为圆筒形状,可旋转地支撑。该滚筒3在其外周壁以及底壁上具有用于通水和通风的很多贯通孔(省略图示),在前侧端面上设有用于放入取出衣物的开口部3a。在开口部3a的外侧具备与滚筒3一体的流体平衡器(省略图示)。并且,滚筒3的旋转中心轴为水平或者以开口部侧较高的方式倾斜。
符号2表示圆筒状的外槽,在同轴上内置滚筒3,前表面开口,在后侧端面的外侧中央安装滚筒马达4。滚筒3利用该滚筒马达4向正反两方向旋转。滚筒马达4的旋转轴贯通外槽2,与滚筒3结合。在前表面的开口部上设有能够向外槽2内贮水的外槽罩2d。外槽2用在基座1h上固定的缓冲器5防振支撑下侧。符号10表示橡胶制的波纹管,通过关闭门9而水封外槽2。
在外槽2的侧面后部设有向外槽2内供给水或洗涤剂等的供水口2a。供水口2a与洗涤剂容器19的出水口19a,用橡胶制的波纹软管20连接。
在外槽2的底侧内周面上,凹状的凹部2f以在外槽2的轴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该凹部2f的底面是从前侧向后侧下降的倾斜面,在凹部2f的后侧设有排水口21。在排水口21上经由接头21a连接有波纹软管22。在凹部2f的前侧设有底部循环水的流入口18。
符号26表示排水软管,其一端与后述的循环泵24的出水口23b(参照图4(a))连接,其另一端伸出机外。符号25表示在排水软管26的机内的延伸途中设置的排水阀。
图3(a)为图2的III-III剖视图,是在外槽的底部形成的凹部的说明图,图3(b)为在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外槽底部形成的凹部的说明图。
如图3(a)所示,在凹部2f的上部,以覆盖凹部2f的宽度的大致一半的方式,形成有从外槽2的外周壁的内周面起连续的隔壁W。隔壁W相对于滚筒3的脱水时的旋转方向R在相对的方向上沿着滚筒3的外周面延伸。排水口21和流入口18在从凹部2f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向滚筒3的旋转方向R偏移的位置上形成。由此在排水口21和流入口18的上部配置隔壁W。
凹部2f,在利用脱水时滚筒3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从滚筒3的贯通孔(省略图示)朝向外槽2的内周面侧开始出水时,接收向与滚筒3的旋转方向R同一方向流动的水,导向排水口21。隔壁W发挥拦挡的作用效果而防止进入凹部2f的水又回到外槽2内。
图3(b)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凹部2f的容积为1~1.5L左右,而图3(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的凹部2f的容积设定为2.5L以上。
即,从图3(a)所示的凹部2f、图3(b)所示的凹部2f的对比可知,本实施方式中的凹部2f在外槽2的周向上较宽地形成。该凹部2f可以设定为外槽2的内径的35%以上的宽度。
由此,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与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相比,外槽2的贮水量增大。通过该凹部2f的扩大,提高后述的循环泵的旋转速度,从而能够将大流量的洗涤水吸入循环泵,循环流量增大,结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衣物的洗净效率。
以下,参照的图4(a)为表示从图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外槽底部朝向循环泵的循环流路的俯视图,图4(b)为表示从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外槽底部朝向循环泵的循环流路的俯视图。
如图4(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排水口21的接头21a,与波纹软管22的连接部形成为从排水口21朝向左侧突出。并且,波纹软管22的一端与接头21a连接,波纹软管22的另一端与循环泵24的入水口23a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的波纹软管22构成循环流路的一部分,波纹软管22的内径为35mm以上,优选设定为37~50mm左右。另外,该波纹软管22的内径,由波纹的顶径(波纹的狭小部的内径)规定。
并且,波纹软管22的长度为400mm以下,优选设定为150~300mm左右。另外,波纹软管22的长度由在从接头21a的出口起到循环泵24的入水口23a的入口为止的长度内延伸的波纹软管22的长度规定。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波纹软管22相对于接头21a的出口,从横方向并且循环泵24侧连接,因此能够缩短从接头21a起到循环泵24的入水口23a的入口为止的长度,流路阻力减小。并且,位于循环泵24的上游侧的波纹软管22的内径为35mm以上而比通常大,因此这一点也涉及减小流路阻力。因此,虽然具体情况将在后面叙述,但是通过提高循环泵24的旋转速度,能够吸入大流量的洗涤水,在滚筒3内循环。
另外,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内的接头21a,如图4(b)所示,形成为朝向后侧突出。并且,在接头21a与入水口23a之间延伸的现有技术的波纹软管22a的长度为460mm左右,该现有技术的波纹软管22a的内径为30mm左右。
在图4(a)、(b)中,符号23b表示循环泵24的出水口,符号44表示朝向外槽罩2d的后述的循环流路27(参照图8(a))吐出水的吐出口,符号45表示从循环泵24向外槽2(凹部2f)内送入水的吐出口。
再回到图2,在外槽2的后部端面的最下部设有空气阱(air trap)2e。在空气阱2e的下部设有与外槽2(凹部2f)连通的孔2e1,将空气阱2e的上部与水位传感器34用管子35连接,检测外槽2内的水位。另外,在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中,在排水口21的后部上方设有空气阱2e。循环水从排水口21通过空气阱2e的下方向波纹软管22a(参照图4(b))流动。波纹软管22a的内径比本实施方式中的波纹软管22(参照图4(a))的内径狭小,因此当增大循环流量时则空气阱2e的孔2e1下部的流速提高,按照伯努利定理,空气阱2e内的压力降低,存在无法准确检测外槽2内的水位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循环水从排水口21朝向左侧流动(参照图4(a)),因此流通孔2e1部的流速减小,能够准确地检测外槽2内的水位。
在外槽2与基座1h之间,设有循环泵24、过滤器壳体23、排水阀25。过滤器壳体23,是在前侧具有开口部的圆筒状,内部装有可装卸的过滤器(省略图示),捕集洗涤水中的衣物或线头。过滤器壳体23开有在下部前表面罩1f上设置的门1g,通过旋转把手23d能够容易地装卸过滤器(省略图示)。该过滤器壳体23以前侧较高的方式倾斜。
关于以循环泵24为中心的洗涤水的循环系将在后面具体说明。
符号29表示干燥管道,在壳体1的背面内侧配置。该干燥管道29与在外槽2的后部设置的吸气口用橡胶制的波纹软管29a连接。在干燥管道29内,内置有水冷除湿机构(未图示)。
另外,在干燥运转时,通过未图示的加热器、送风扇等向滚筒3内吹入热风,从衣物蒸发水分。高温多湿的空气被吸入干燥管道29,经过上述水冷除湿机构进行冷却除湿成为低温空气,经过未图示的加热器加热后吹入滚筒3内。并且,也可以取代加热器、水冷除湿机构而使用热泵。
以下参照的图5是图4(a)的循环泵以及过滤器壳体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5的VI-VI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循环泵24是离心泵,如图5所示,具备泵外壳42、叶轮(也称为转子)46、循环泵马达47。
泵外壳42构成为具备与过滤器壳体23一体成型的第一外壳42a、与该第一外壳42a连结的第二外壳42b。
第一外壳42a形成为大致圆筒体,在其内侧配置有叶轮46。
在第一外壳42a上形成有吸入口43、吐出口44、吐出口45、入水口23a以及出水口23b。
吸入口43为连通过滤器壳体23和第一外壳42a的大致圆形的贯通孔,与循环泵24的叶轮46同轴地形成。
循环泵24,能够使经由吸入口43进入第一外壳42a内的洗涤水,对应在循环泵马达47的旋转轴48(参照图6)上安装的叶轮46的旋转方向,向吐出口44、45的任一方吐出。
叶轮46,从正面(图5的吸入口43侧)看进行左旋转(以后有时也称为正旋转),从而经由吐出口44将洗涤水向后述的循环流路27(参照图8(a))送出。更具体进行说明的话,则当叶轮46正旋转时,从吸入口43流入的洗涤水,由于叶轮46的离心力的泵作用,被向第一外壳42a的内周壁推出。并且,洗涤水一边在第一外壳42a内左旋转一边流动,与第一外壳42a的内周壁和叶轮46的径向间隙变窄的隔壁(省略图示)碰撞而改变流向,从吐出口44流出。
叶轮46右旋转(以后有时也称为反旋转)时,则与第一外壳42a的内周壁和叶轮46的径向间隙变窄的隔壁(省略图示)碰撞而改变流向,洗涤水从吐出口45流出。这样,通过改变循环泵24的旋转方向,能够不使用特别的流路切换机构而改变循环泵24的吐出方向。
图6为图5的VI-VI剖视图。
如图6所示,第二外壳42b形成为直径比第一外壳42a大的有底的大致圆筒体。该第二外壳42b的底侧朝向第一外壳42a配置。第二外壳42b在第一外壳42a与循环泵马达47之间介入设置,从而在第一外壳42a的内侧水密地配置叶轮46。在图6中符号S1表示在第一外壳42a与第二外壳42b之间水密地密封的O形圈。
并且,在第二外壳42b的底的中心,形成有能够插入以下说明的循环泵马达47的旋转轴48的插入孔42c。在图6中符号S2表示将在插入孔42c中插入的旋转轴48、和第二外壳42b水密地密封的密封件。在图6中符号23表示过滤器壳体,符号23a表示循环泵24的入水口,符号23b表示循环泵24的出水口,符号23c表示过滤器。
循环泵马达47如图6所示构成为,在马达外罩51内主要具备绕旋转轴48设置的转子50a、在该转子50a的外周侧设置的定子50b。本实施方式中的循环泵47为无刷马达,其旋转轴48能够向正旋转、反旋转的两方向旋转。
马达外罩51形成为将一对有底圆筒51a、51a的开口侧彼此连接。
旋转轴48以通过马达外罩51的中心轴的方式配置,并且安装叶轮46的一端侧从马达外罩51的内侧向外侧突出。
另外,朝向马达外罩51的外侧突出的旋转轴48的直径,比在马达外罩51的内侧配置的旋转轴48的直径细。并且,旋转轴48的直径较细的部分,经由密封件S2贯通第二外壳42b的插入孔42c,并且在贯通的其顶端部如上所述安装有叶轮46。
轴承49在形成马达外罩51的有底圆筒51a、51a的底部中心分别以支承旋转轴48的方式成对配置。
本实施方式中的轴承49为滚动轴承,具备内圈49a、外圈49b、在这些内圈49a和外圈49b之间装入的多个滚动体49c。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循环泵马达47,为了确保后述的给定的循环流量,能够以2300~4200rpm的旋转速度旋转。并且,循环泵马达47的输出优选为30W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W以上。
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循环泵马达47,如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衣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中使用的循环泵马达相比,使用其输出显著较大者。因此通过根据转子50a以及定子50b的静电容量的增加量进行激励,在旋转轴48上形成数V左右的电位。即,形成在旋转轴48、轴承49以及马达外罩51之间循环的循环电流,从而在旋转轴48上产生轴电流。其结果是,在支承旋转轴48的轴承49的内部发生放电而在轴承49上发上电腐蚀。
对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循环泵马达47,为了防止旋转轴48上的轴电流的发生而具有电绝缘机构60。具体而言,电绝缘机构60构成为具有实施了电绝缘处理的旋转轴48。这里的“实施了电绝缘处理的旋转轴”,至少意味着在与轴承49相接的旋转轴48的表面上具有绝缘性的被膜,也包含旋转轴48自身由绝缘性材料形成、以及在轴承49、49之间延伸的旋转轴48的途中设置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联轴器部分。并且,作为绝缘性被膜的材料以及绝缘性材料,例如可以举出CrN、TiN、TiAlN、TiCN、TiC、WC/C、AlTiC等硬质陶瓷。另外,这些材料所构成的绝缘性被膜,可以通过溅镀法等形成。
这种电绝缘机构60,电气地截断流过上述循环电流的路径,因此防止旋转轴48上的轴电流的发生。因此,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能够防止循环泵马达47的轴承49上的电腐蚀。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绝缘机构60,如上所述,假想构成为具有实施了电绝缘处理的旋转轴48,但是本发明只要能够防止旋转轴48上的轴电流的发生则不限于此。
即,虽然没有图示,但是电绝缘机构可以构成为具有:具备实施了电绝缘处理的滚动体49c的轴承49。这里的“实施了电绝缘处理的滚动体”,是指在滚动体49c的表面具有绝缘性被膜,也包含滚动体49c自身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情况。绝缘性被膜的材料以及绝缘性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上述的硬质陶瓷。
并且,虽然没有图示,电绝缘机构可以构成为具有对内圈49a以及外圈49b中至少一方实施了电绝缘处理的轴承49。
并且,虽然没有图示,但电绝缘机构可以构成为具有将有底圆筒51a、51a彼此经由环状的绝缘性材料连接的马达外罩51。
图7为表示图1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构成循环机构的循环泵以及循环流路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吐出口44经由波纹软管41与在外槽罩2d的内侧周壁上设置的后述的循环流路27(参照图8(a))相连。并且,该波纹软管41以及循环流路27,与波纹软管22一起,构成从外槽2的底部起到外槽2的上部的循环流路。循环流路27与在外槽罩2d的上方内侧设置的后述喷嘴27a(参照图8(a))连接。
吐出口45经由波纹软管40与接头18a连接。该接头18a在与外槽2的底部的凹部2f(参照图3(a))相对地形成的流入口18上设置。
在关闭上述排水阀25(参照图2)的状态下,循环泵24的循环泵马达47正旋转时,则外槽2内的洗涤水从排水口21(参照图3(a))通过波纹软管22,利用过滤器壳体23内的过滤器(省略图示)除去异物。然后,洗涤水从上述吸入口43(参照图5)进入泵外壳42(图5的箭头F),从吐出口44吐出。然后,洗涤水如上所述被送入图8(a)所示的循环流路27,从喷嘴27a向滚筒3(参照图2)内喷水。
循环泵24的循环泵马达47反旋转时,则外槽2内的洗涤水从排水口21(参照图3(a))通过波纹软管22,利用过滤器壳体23内的过滤器(省略图示)除去异物。然后,洗涤水从上述吸入口43(参照图5)进入泵外壳42,从吐出口45吐出,经由波纹软管40以及接头18a回到外槽2内。并且,上述排水阀25(参照图2)打开时,则外槽2内的洗涤水,通过过滤器壳体23内过滤器(省略图示),从排水软管26向机外排水。
以下参照的图8(a)为表示在外槽罩上设置的循环流路的立体图,图8(b)为表示连接循环泵和在外槽罩上设置的循环流路的波纹软管的立体图。
如图8(a)、(b)所示,一端与循环泵24的吐出口44连接的波纹软管41,其另一端与循环流路27的入口端2g连接。该入口端2g如图8(b)所示,在外槽罩2d的外周面上形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循环流路27,如图8(a)所示,由在树脂制的外槽罩2d的内侧周壁上一体成型的管状通路构成。该循环流路27沿着外槽罩2d的开口形成,与在外槽罩2d的上部形成的喷嘴27a连接。该循环流路27的剖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循环流路27的截面积换算为圆形时优选直径为25mm以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循环流路27,在外槽罩2d的内侧周壁上设置,因此与现有技术由例如在外槽罩2d的外侧周壁上设置的氯乙烯管等形成不同,破损的可能性显著降低,并且即使万一发生破损,洗涤水也不会泄漏到外槽2的外侧。并且,循环流路27与外槽罩2d一体成型,因此只需比现有技术少的零件数即可。
喷嘴27a用于将从循环泵24的吐出口44吐出的洗涤水从外槽罩2d的上部向滚筒3(参照图2)喷射。
图9为与在外槽罩上设置的循环流路连接的喷嘴附近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如图9所示,喷嘴27a的开口形成为缝隙状,能够将洗涤水扩展为薄膜状喷射,在滚筒3(参照图2)内的较大范围内喷水。并且,洗涤水的循环流量比现有技术有所增加,因此即使该喷嘴27a的缝隙宽度(间隙宽度)比现有技术宽也不会削弱喷射的强度。因此,能够使该缝隙宽度(间隙宽度)为3mm以上,更加可靠地防止线头等引起的喷嘴27a的堵塞。
并且,在外槽罩2d上以与喷嘴27a邻接的方式形成与循环流路27(参照图8(a))连通的小孔H。在洗涤水通过循环流路27从喷嘴27a喷射时,从该小孔H向波纹管10的背侧喷射洗涤水。从该小孔H喷射的洗涤水,在波纹管10的里侧从上部向下部流动时,能够冲洗波纹管10的里侧附着的线头等。
下面对控制装置38(参照图2)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38具备微型计算机、驱动电路等,并且也具备图1所示的操作按钮12、13的开关信号或来自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输入电路等。并且,微型计算机接收用户的操作、或洗涤工序、干燥工序中的各种信息信号。微型计算机经由驱动电路,与图2所示的滚筒马达4、供水电磁阀16(参照图1)、排水阀25、送风扇(省略图示)等连接,控制它们的开闭、旋转、通电。并且,为了向用户通知与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有关的信息,也对显示器14(参照图1)或蜂鸣器(省略图示)等进行控制。
接着,使用图10适当地参照图1、图2所示各部的符号对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运转工序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0为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洗涤运转(洗涤~漂洗~脱水)的运转工序的工序图。
在步骤S1中,控制装置38接收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的运转工序的过程选择的输入(过程选择)。这里,用户打开门9,向滚筒3的内部投入洗涤的衣物,关闭门9。然后,用户通过对操作按钮12、13进行操作,选择输入运转工序的过程。通过对操作按钮12、13进行操作,将所选的运转工序的过程输入控制装置38。控制装置38基于输入的运转工序的过程,从运转模式数据库读入对应的运转模式,进入步骤S2。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选择标准过程(洗涤~漂洗2次~脱水)进行说明。
在步骤S2中,控制装置38执行检测投入滚筒3的衣物的重量(布量)的工序(洗衣量感应)。具体而言,控制装置38驱动滚筒马达4使滚筒3旋转,并且衣物重量计算部计算注水前的衣物重量(布量)。
在步骤S3中,控制装置38执行计算洗涤剂量/运转时间的工序(洗涤剂量运转时间计算)。具体而言,控制装置38对供水电磁阀16进行控制,直接向外槽2的供水口2a供水。控制装置38的电导度测定部,经由在外槽2的内底部配置的电气传导度传感器(省略图示),对供给的水的电导度(硬度)进行检测。并且,用传感器对供给的水的温度进行检测。然后,控制供水电磁阀16,结束向外槽2的供水。
控制装置38的洗涤剂量/洗涤时间决定部,基于在步骤S2中检出的布量、水的电导度(硬度)、水的温度,通过图表检索,决定投入的洗涤剂量和运转时间。并且,控制装置38将决定的洗涤剂量/运转时间在显示器14上显示。并且,虽然说明了向外槽2供水并对水的电导度(硬度)以及水温进行检测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前次运转时的水的电导度(硬度)以及水温在微型计算机的存储部(未图示)中预先存储,以备使用。
在步骤S4中,控制装置38执行洗涤剂投入等待工序(洗涤剂投入等待工序)。例如,控制装置38以给定时间待机,进入步骤S5。用户在待机中参考在显示器14上显示的洗涤剂量,向洗涤剂托盘7内放入洗涤剂等。并且可以构成为,控制装置38通过检测洗涤剂托盘7的开闭的机构(未图示),洗涤剂托盘7打开后关闭的情况下,投入洗涤剂等,进入步骤S5。
在步骤S5中,控制装置38执行洗涤剂溶解工序(洗涤剂溶解工序)。例如,控制装置38控制供水电磁阀16,经由供水管向粉末洗涤剂投入室以及液体洗涤剂投入室供水。粉末洗涤剂投入室以及液体洗涤剂投入室的洗涤剂和水,经由洗涤剂送出管、波纹软管20、位于外槽2的后侧上部的供水口2a、在外槽2的底壁内面上形成的供水路径,从其出口流入外槽2的凹部2f。
供水达到给定水量时,控制装置38控制供水电磁阀16,使供水停止。并且,控制装置38执行洗涤剂溶解动作(洗涤剂溶解动作)。具体而言,控制装置38控制循环泵24,使从排水口21经由波纹软管22吸入的水和洗涤剂,经由波纹软管40从凹部2f的流入口18吐出。
从流入口18吐出的水和洗涤剂,流过凹部2f,朝向排水口21,构成循环。由此,对水和洗涤剂进行搅拌,能够将洗涤剂溶解于水。当经过给定时间(例如10秒)时,则控制装置38使循环泵24停止,进入步骤S6。
在步骤S6中,控制装置38执行旋转供水工序(旋转供水工序)。具体而言,控制装置38控制供水电磁阀16,使外槽2内的洗涤水的水位上升。然后控制装置38控制滚筒马达4使滚筒3以给定的旋转速度(例如40rpm)旋转,进行衣物的交换。并且,控制装置38控制循环泵24为给定的旋转速度(例如3000rpm),使从排水口21吸入的洗涤剂浓度较高的洗涤水从在外槽2的开口部设置的喷嘴27a向滚筒3的内部吐出,从而渗透滚筒3内部的衣物。
并且,当外槽2内的洗涤水的水位,上升至给定的水位时,则使供水停止。开始旋转供水工序而当经过给定时间时则结束旋转供水工序,进入步骤S7。
在步骤S7中,控制装置38,执行预洗涤搅拌工序。这里所说的预洗涤搅拌工序,是将在洗涤剂溶解工序中生成的洗涤剂浓度高的洗涤水浸入衣物的工序。使洗涤剂浓度较高的洗涤水浸入衣物,从而洗净力提高。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38控制循环泵24为给定的旋转速度(例如3000rpm),使从排水口21吸入的洗涤水,从在外槽2的开口部上设置的喷嘴27a向滚筒3的内部吐出,并且控制滚筒马达4使滚筒3以给定的旋转速度(例如80rpm)旋转,从而通过离心力使滚筒3内部的衣物贴附在滚筒外周壁内面上,防止施加在从滚筒的上方落下时产生的机械力。
并且,在外槽2的圆筒面(例如外槽2右侧的圆筒面)上具备用于异常溢水的溢水口(未图示)时,通过使滚筒3正旋转而能够防止洗涤水从用于异常溢水的排水口(未图示)流出的情况而比较理想。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滚筒3向正方向旋转,但是也可以向反方向或正反两方向旋转。当经过给定时间(例如3分钟)时,则控制装置38结束预洗涤搅拌工序,进入步骤S8。
在步骤S8中,控制装置38执行正式洗涤搅拌工序。这里,正式洗涤工序是通过滚筒3的旋转提升在滚筒3内的下方积存的衣物,并从滚筒3内的上方落下,从而对衣物施加机械力进行击打洗涤的工序。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38控制循环泵24为给定的流量(例如3800rpm),使从排水口21吸入的洗涤水,从在外槽2的开口部上设置的喷嘴27a向滚筒3内部吐出,并且控制滚筒马达4使滚筒3以给定的旋转速度(例如40rpm)旋转,从而对滚筒3内部的衣物进行击打洗涤。当经过给定的时间(例如6分钟)时,则控制装置38结束正式洗涤搅拌工序,进入步骤S9。
在步骤S9中,控制装置38执行排水工序。控制装置38使滚筒马达4以及循环泵24停止,开启排水阀25排放外槽2内的洗涤水。水位传感器34对排水中的外槽2内的洗涤水的水位持续进行监视。当水位传感器34的检测值低于给定的水位时,则控制装置38结束排水工序,进入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控制装置38执行脱水1工序。控制装置38在维持排水阀25开阀的状态下,使滚筒3向反方向高速旋转(例如1250rpm),对衣物所含洗涤水进行脱水。当经过给定的时间时,则控制装置38结束脱水1工序,进入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控制装置38执行旋转喷淋工序。控制装置38使滚筒3向反方向以中速旋转(例如260rpm),并关闭排水阀25,控制供水电磁阀16,向衣物上散布水。此时的供水电磁阀16的控制时间,基于在步骤S2中检出的布量来决定。当给定的时间经过时,则使供水停止。控制循环泵24为给定的流量(例如3800rpm),使从排水口21吸入的洗涤水,从在外槽2的开口部上设置的喷嘴27a向滚筒3内部吐出。当经过给定的时间时,则使循环泵24停止,开启排水阀25排放外槽2内的漂洗水。
在步骤S12中,控制装置38执行脱水2工序。控制装置38在维持排水阀25开阀的状态下,使滚筒3向反方向高速旋转(例如1250rpm),对衣物所含洗涤水进行脱水。当经过给定的时间时,则控制装置38结束脱水2工序,进入步骤13。
在步骤S13中,控制装置38执行供水工序。控制装置38开启排水阀25,控制供水电磁阀16,向外槽2内供给漂洗水。当上升到给定的水位时,则使供水停止,控制装置38结束供水工序,进入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控制装置38执行软化剂供水工序。控制装置38控制供水电磁阀16,向外槽2内供给含有柔软加工剂的漂洗水,并且使滚筒3向正反两方向旋转搅拌,使在步骤S13中向外槽2内供给的漂洗水和柔软加工剂混合。
在步骤S15中,控制装置38执行旋转供水/补给水工序。控制装置38控制供水电磁阀16,向外槽2供水至给定的水位。并且,控制装置38控制滚筒马达4使滚筒3旋转,控制循环泵24为给定的流量(例如3000rpm),使从排水口21吸入的漂洗水,从在外槽2的开口部上设置的喷嘴27a向滚筒3内部吐出,使柔软加工剂渗透衣物。
在步骤S16中,控制装置38执行漂洗搅拌工序。控制装置38控制滚筒马达4使滚筒3旋转,控制循环泵24为给定的流量(例如3800rpm),使从排水口21吸入的漂洗水,从在外槽2的开口部上设置的喷嘴27a向滚筒3内部吐出,漂洗衣物。并且,当经过给定的时间时,则控制装置38结束漂洗搅拌工序,进入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控制装置38执行排水工序。控制装置38使滚筒马达4以及循环泵24停止,开启排水阀25排放外槽2内的漂洗水。水位传感器34对排水中的外槽2内的洗涤水的水位持续进行监视。当水位传感器34的检测值低于给定的水位时,则控制装置38结束排水工序,进入步骤S18。
在步骤S18中,控制装置38执行脱水工序。具体而言,控制装置38使排水阀25开启,并且控制滚筒马达4使滚筒3高速旋转,对衣物进行离心脱水。并且,当经过给定的时间时,则控制装置38使滚筒马达4停止,关闭排水阀25,结束洗涤过程(洗涤~漂洗~脱水)。
正式洗涤搅拌工序(S8)的滚筒3的旋转速度小于60rpm。通过使滚筒3的旋转速度小于60rpm,进行提起在滚筒3内下方积存的衣物后从滚筒3内上方落下的击打洗涤。在击打洗涤中通过对衣物施加的落下冲击(机械力)获得洗净性能。
并且,预洗涤搅拌工序(S7)的滚筒3的旋转速度为60rpm以上。通过使滚筒3的旋转速度为60rpm以上,滚筒3内的衣物通过离心力贴附于滚筒3的壁面方向。即,能够抑制衣物从滚筒3内上方落下时施加的落下冲击(机械力),抑制“衣物的发硬”。通常滚筒式洗涤干燥机进行使衣物落下的击打洗涤,因此与立式洗衣机相比衣物容易发硬,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预洗涤搅拌工序中的落下冲击而使衣物不易发硬。
另一方面,由于抑制机械力,洗净性能可能降低。对此,预洗涤搅拌工序的循环泵24的旋转速度为2300rpm以上,循环流量比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大。由此,能够使洗涤剂浓度较高的洗涤水充分渗透衣物,污垢因洗涤剂所含界面活性剂或辅助剂的作用而容易从衣物脱落。并且,滚筒3以60rpm以上的旋转速度旋转,浸入衣物的洗涤水受到该离心力而通过衣物,而一部分污垢则受到在洗涤水通过衣物时的流体力被从衣物除去。
这样,在预洗涤搅拌工序中,洗涤剂浓度较高的洗涤水充分浸透衣物,并且作用基于离心力的流体力,因此即使缩短正式洗涤搅拌工序的时间(减小机械力)也能够确保洗净性能。
接着,对循环泵24的循环流量、与洗净性能的关系,使用图11(a)、(b)进行说明。
图11(a)为表示循环泵的循环流量与洗净比的关系的图表。另外,洗净比为供试洗衣机的洗净度与标准洗衣机的洗净度之比,由日本工业标准“家用电动洗衣机性能测定方法(JISC9811)”规定。即,洗净比越高则洗净性能越高。
并且,在图11(a)中实线为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的图表,虚线表示使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以与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相同的搅拌时间运转时的洗净比的值(洗净比=1.11)。
图11(b)为表示循环泵的旋转速度与循环流量的关系的图表。
并且,在图11(b)中实线为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的图表,虚线为作为比较例的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图表。另外,如图1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图表。另外,如图1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与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相比,使用循环流量的最大值大的循环泵。
如图11(a)所示,循环流量越大则洗净比(洗净性能)越高。在循环流量35L/min附近能够获得与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同等的洗净比(洗净性能)。并且,在循环流量60L/min附近洗净比(洗净性能)的上升饱和。
因此,循环流量优选为35L/min以上、60L/min以下。当循环流量比35L/min小时,则与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衣机相比洗净比低而不理想。并且,即使循环流量比60L/min大,洗净比的上升也很小,但是循环泵24的耗电增大,因此循环流量增加至必要以上是不理想的。以上,对循环流量进行了说明,而在本实施方式例的循环泵24中,参照图11(b)时,则循环泵的旋转速度为2300rpm以上3800rpm以下。
循环泵24的旋转速度,在各步骤中可以并非始终恒定,上述2300rpm以上3800rpm以下的该循环泵旋转速度的范围,意味着各步骤的循环泵24的旋转速度的平均值包含于该范围内。例如,在步骤S7(参照图10)的预洗涤搅拌工序中,即使循环泵24的旋转速度在2000rpm到3400rpm之间变化,只要平均值为2300rpm以上即可。并且,使循环泵24的旋转速度变化时,则从喷水器喷出的洗涤水的散布范围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将洗涤水向衣物均匀地散布。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的运转工序,将现有技术的20L/min左右的循环流量大幅提高为35L/min以上60L/min以下,从缝隙状的喷嘴向滚筒内的大范围喷洒洗涤水。增大循环流量时则洗净比提高是由于:在通过滚筒3的旋转提升的衣物整体浸透充足的洗涤水的状态下,衣物落下,因此衣物所含的洗涤水由于落下的冲击而与污垢一起被从衣物甩出(击打洗涤)。
并且,如图11所示,循环流量超过60L/min时则洗净比的上升基本饱和,这是由于:衣物能够包含的水的量是有上限的,即使增大流量至必要以上,洗涤水也只是流过衣物的外侧而无助于洗净。并且,在衣物整体上浸透洗涤水,因此即使在漂洗中也能够高效地进行洗涤剂成分的稀释,提高洗净性能。
通常,立式洗衣机由于槽的开口部位于上表面侧,因此通过高水位的浸洗进行洗涤,因此少发硬。但是,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开口部位于前表面侧,因此很难防止漏水并提高水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大幅增加循环流量,使充足的洗涤水包含于衣物,从而即使缩短击打洗涤的时间也能够确保洗净力,结果是能够减少衣物的发硬。即,能够避免作为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特征的节水性恶化,实现高洗净力而少发硬的洗衣。
并且,发黑主要是由于从衣物除去的污垢的一部分再次附着于衣物(再污染现象)而发生。滚筒式洗涤干燥机与立式洗衣机相比以使用水量少为特征。但是,衣物的污垢量与洗净力相当时,则洗涤水的污垢的浓度是滚筒式洗涤干燥机更高,因此容易发黑。通常,滚筒式洗涤干燥机与立式洗衣机相比用水量为一半左右,污垢的浓度约为2倍。并且,洗衣时间越长则越容易发黑。
根据本发明者等的研究,滚筒式洗涤干燥机与立式洗衣机的洗衣时间大致相同时,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在水量的差(洗涤水的污垢浓度的差)以上发黑的情况较多。这是考虑到洗涤方法差异的因素。立式洗衣机,以在洗涤水中浸没衣物的状态下进行洗涤,而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洗涤,则是通过滚筒的旋转将水中的衣物从水中提起至空中再落下到水面反复进行来实现的。从衣物除去的疏水性的污垢,容易集聚于水面。该污垢当衣物出入水面时会再次附着于衣物,导致发黑。
在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中,由于洗涤水的循环流量大,因此向抛出至空中的衣物上喷洒大量的洗涤水。因此,衣物在被洗涤水的膜覆盖的状态下落下到水中,水面的污垢不易再次附着,具有能够抑制发黑的效果。并且如上所述,也具有提高洗净力的效果,因此能够缩短洗涤工序的时间,进一步抑制发黑。
图12为表示循环流量与亮度变化(发黑)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一例。实验对附着人造皮脂污垢或碳等无机质污垢的衣物、白色衣物同时进行洗涤来反复进行(布量3kg)。图12为洗涤5个循环后的数据。亮度变化是从白色衣物洗涤后的亮度减去新品亮度的值,值越大则发黑程度越大。由图12可知,循环流量越大则亮度变化越小,不易发黑。不仅考虑洗净力也考虑发黑时,则循环流量增大至68L/min左右(循环泵旋转速度4200rpm)是理想的,在本实验条件下基本能够抑制发黑的发生。即,考虑上述循环流量的优选下限值时,本实施方式的循环泵24的水的循环流量,优选为35L/min以上、68L/min以下。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循环泵马达47,为了如上所述确保该循环流量,能够以2300~4200rpm的旋转速度旋转。其结果是,当可能在循环泵马达47上产生轴电流时,在循环泵马达47中,如上所述通过电绝缘机构60防止轴电流的发生。
因此,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能够防止循环泵马达47的轴承49上的电腐蚀。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滚筒式洗涤干燥机100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没有干燥功能的滚筒式洗衣机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Claims (4)

1.一种滚筒式洗衣机,具备:
内部贮水的外槽;
旋转自如地支撑于上述外槽内、收纳衣物的滚筒;
旋转驱动上述滚筒的滚筒马达;
向上述外槽内供水的供水机构;以及
以从上述外槽吸入水、向上述滚筒内喷水的方式使水循环的循环泵,
该滚筒式洗衣机的特征在于,
上述循环泵,具有:
在向上述滚筒内喷水时以从上述外槽向上述滚筒内送出水的方式旋转的叶轮;以及
使该叶轮旋转的循环泵马达,
其中,通过将向上述滚筒内喷水时从外槽底部到外槽上部的循环流路中的洗涤水的循环流量设定为35L/min以上,来防止洗涤物发黑,
上述循环泵马达具备电绝缘机构,该电绝缘机构防止该循环泵马达的旋转轴上的轴电流的发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循环泵马达的上述旋转轴的旋转速度为2300rpm以上、4200rp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绝缘机构构成为具有实施了电绝缘处理的上述旋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绝缘机构构成为具有:具备实施了电绝缘处理的滚动体的上述旋转轴的轴承。
CN201410552957.7A 2013-10-18 2014-10-17 滚筒式洗衣机 Active CN1045625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7686 2013-10-18
JP2013217686A JP6153843B2 (ja) 2013-10-18 2013-10-18 ドラム式洗濯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2567A CN104562567A (zh) 2015-04-29
CN104562567B true CN104562567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009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52957.7A Active CN104562567B (zh) 2013-10-18 2014-10-17 滚筒式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53843B2 (zh)
CN (1) CN104562567B (zh)
TW (1) TWI54412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4964Y (zh) * 1995-06-16 1996-09-11 刘贤春 泵水波轮洗衣机
CN101177861A (zh) * 2006-11-08 2008-05-1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洗衣机
CN201386209Y (zh) * 2009-04-15 2010-01-20 陈际军 一种洗衣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53494A (ja) * 1984-08-24 1986-03-17 Hitachi Ltd 排水ポンプ
DE102007037883A1 (de) * 2007-08-10 2009-02-12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Mehrfachzugabeventil für eine Anlage zum Dosieren flüssigen oder pastösen Waschhilfsmitteln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s Mehrfachzugabeventils
JP5622373B2 (ja) * 2009-09-25 2014-11-1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器機器
JP2011206140A (ja) * 2010-03-29 2011-10-20 Panasonic Corp ドラム式洗濯機
KR20120129004A (ko) * 2011-05-18 2012-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배수호스와 이를 가지는 세탁기
JP2013052054A (ja) * 2011-09-02 2013-03-21 Panasonic Corp ドラム式洗濯機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4964Y (zh) * 1995-06-16 1996-09-11 刘贤春 泵水波轮洗衣机
CN101177861A (zh) * 2006-11-08 2008-05-1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洗衣机
CN201386209Y (zh) * 2009-04-15 2010-01-20 陈际军 一种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3292A (zh) 2015-09-01
CN104562567A (zh) 2015-04-29
JP2015077353A (ja) 2015-04-23
JP6153843B2 (ja) 2017-06-28
TWI544122B (zh) 2016-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23764B2 (ja) 洗濯機および洗濯機の制御方法
JP6505395B2 (ja) 洗濯機
CN109750443B (zh) 洗衣干燥机
JP5053723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及び洗濯方法
CN104109963A (zh) 滚筒式洗衣机
JP5982342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CN104452170B (zh) 滚筒式洗衣机
JP2006000188A (ja) 洗濯乾燥機
JP6111175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CN104562567B (zh) 滚筒式洗衣机
JP2004230063A (ja) 洗濯機
JP3689001B2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JP2005021601A (ja) 洗濯乾燥機
JP6076862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5589135B1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2017047050A (ja) 洗濯機
JP2012085774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CN106048964B (zh) 洗涤干燥机
JP2011062551A (ja) 洗濯機
JP6408418B2 (ja) 洗濯乾燥機
JP2003320194A (ja) 洗濯乾燥機
JP6208092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KR100413432B1 (ko) 펄세이터방식 건조세탁기
JP2017158650A (ja) 洗濯機
JP6670711B2 (ja) 洗濯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