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9327B - 发射、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射、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9327B
CN104539327B CN201410697124.XA CN201410697124A CN104539327B CN 104539327 B CN104539327 B CN 104539327B CN 201410697124 A CN201410697124 A CN 201410697124A CN 104539327 B CN104539327 B CN 1045393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antenna port
drs
laye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971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39327A (zh
Inventor
郑载薰
高贤秀
李文一
权英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539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9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39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93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73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constraints in layer or codeword to antenna mapping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7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spreading codes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ining sequences per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3Demodulators with direct demodulation of individual sub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using a network of reference devices, e.g. beac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从发射端发射RS(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本发明涉及RS发射方法及其设备,包括步骤:确认根据每个层定义的RS资源;以及通过多个天线向接收端发射用于层的预编码的RS,其中RS资源包括指示RS资源图案组的第一索引,在该RS资源图案组中,预编码的RS被映射在资源块中,并且RS资源还包括指示在RS资源图案组中用于复用预编码的RS的码资源的第二索引。

Description

发射、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本申请是2011年10月17日提交的国际申请日为2010年4月15 日的申请号为201080017065.7(PCT/KR2010/002367)的,发明名称为“发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利用多个天线发射参考信号 (RS)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服务,诸如语音或数据服务。通常,无线通信系统是多址系统,能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带宽、发射(Tx)功率等等)与多个用户通信。可以使用各种多址系统,例如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多载波频分多址(MC-FDMA)系统等等。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UE)可经由下行链路从基站(BS)接收信息,并且可经由上行链路向基站(BS)发射信息。向UE发射以及从UE接收的信息包括数据和各种控制信息。根据UE的信息的发射(Tx) 和接收(Rx)的种类和用途来使用各种物理信道。
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案通过在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 中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发射/接收(Tx/Rx)天线在空间上同时发射多个数据流(或层),增加了系统容量。MIMO方案可包括发射(Tx)分集方案、空间复用方案以及波束形成方案。
发射分集方案通过多个发射(Tx)天线发射相同的数据,使得能够在不从接收机接收信道相关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实现可靠的数据发射。波束形成方案用于通过多个Tx天线乘以加权值来增加接收机的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通常,因为频分双工(FDD)系统具有独立的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信道,所以要求高可靠性的信道信息来获得合适的波束形成增益,因此使用从接收机接收的额外的反馈信息。
另一方面,将简单描述用于单个用户和用于多个用户的空间复用方案。用于单个用户的空间复用称为SM或单个用户MIMO (SU-MIMO),并向一个UE分配基站(BS)的若干天线资源。MIMO 信道的容量与天线的数量成比例地增加。同时,用于多个用户的空间复用被称为空分多址(SDMA)或多用户(MU)-MIMO,并向多个UE 分配基站(BS)的若干天线资源或无线空间资源。
MIMO方案包括单码字(SCW)方法和多码字(MCW)方法,SCW 方法利用一个信道编码块同时发射N个数据流(或N个层),MCW方法利用M(其中M等于或小于N(M≤N))个信道编码块发射N个数据流。每个信道编码块产生独立的码字,每个码字被设计为能够独立检测错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参考信号(RS)的方法和设备。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在MIMO系统中发射参考信号(RS)的方法和设备。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复用和发射参考信号(RS)的方法和设备。
应当理解,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下面的描述,很显然本发明要实现的技术目的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目的以及未提及的其他技术目的。
技术解决方案
通过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发射机发射参考信号(RS) 的方法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方法包括:确认根据每个层定义的参考信号(RS)资源;以及利用所述RS资源,通过多个天线向接收机发射用于层的预编码的RS,其中所述RS资源包括指示RS资源图案组的第一索引,在该RS资源图案组中,所述预编码的RS被映射在资源块中,并且所述RS资源还包括指示在所述RS资源图案组中用于复用所述预编码的RS的码资源的第二索引。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发射参考信号(RS)的基站(BS),包括:射频(RF)单元,配置为向用户设备(UE)发射/从用户设备(UE) 接收RF信号;存储器,用于存储向所述用户设备(UE)发射/从所述用户设备(UE)接收的信息以及操作所述基站(BS)所需的参数;处理器,连接到所述RF单元和所述存储器,从而控制所述RF单元和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包括:确认根据每个层定义的参考信号(RS)资源,以及利用所述RS资源,通过多个天线向接收机发射用于层的预编码的 RS,其中所述RS资源包括指示RS资源图案组的第一索引,在该RS资源图案组中,所述预编码的RS被映射在资源块中,并且所述RS资源还包括指示在所述RS资源图案组中用于复用所述预编码的RS的码资源的第二索引。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接收机处理参考信号(RS)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认根据每个层定义的参考信号(RS)资源;通过多个天线从发射机接收用于层的预编码的RS;以及利用所述RS资源检测所述预编码的RS,其中所述RS资源包括指示其中在资源块中映射所述预编码的RS的RS资源图案组的第一索引,以及指示在所述RS资源图案组中用于复用所述预编码RS的码资源的第二索引。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处理参考信号(RS)的用户设备 (UE),包括:射频(RF)单元,配置为向基站(BS)发射/从基站 (BS)接收RF信号;存储器,用于存储向所述用户设备(UE)发射/ 从所述用户设备(UE)接收的信息以及操作所述基站(BS)所需的参数;处理器,连接到所述RF单元和所述存储器,从而控制所述RF单元和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包括:确认根据每个层定义的参考信号(RS) 资源;通过多个天线从发射机接收用于层的预编码的RS;以及利用所述RS资源检测所述预编码的RS,其中所述RS资源包括指示其中在资源块中映射所述预编码的RS的RS资源图案组的第一索引,以及指示在所述RS资源图案组中用于复用所述预编码的RS的码资源的第二索引。
根据FDM(频分复用)方案,可以在位于所述资源块的每个时隙的两个相邻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定义每个RS资源图案组,并且每个RS资源图案组可以包括多个在时间上相邻的资源元素对。
由所述第一索引指示的所述资源图案可以由下表来表示:
[表]
在表中,所述资源块包括12个子载波×14个OFDM符号,l是指示 OFDM符号索引的0或更大的整数,k是指示子载波索引的0或更大的整数,1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G0指示RS资源图案组#0,G1指示RS 资源图案组#1。
所述第二索引可以指示在时域中用作用于所述预编码的RS的覆盖序列的码资源。
所述RS资源与层索引或关联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可基于第一索引优先方案。
所述RS资源与层索引或关联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当秩值小于特定值时可基于第一索引优先方案,当所述秩值等于或大于所述特定值时可基于第二索引优先方案。
所述RS包括专用参考信号(DRS),并且DRS资源与层索引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下表来表示:
[表]
[提议#1.1-G]
在表中,将所述层索引重新排序。
例如,虽然本发明的全部技术都公开了基本上定义为DRS图案组的资源与层的码的映射关系,但是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在另一示例中,如果必要的话,本发明的创造性技术也可应用于定义为 DRS图案组的资源与虚拟天线端口或RS端口的码索引而不是层的码索引的映射关系。在后一示例中,可将下面的实施例中要描述的层和层索引分别转换为虚拟天线端口或RS端口以及虚拟天线端口索引或RS端口索引。
本发明的效果
由以上描述显而易见,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以下效果。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地发射参考信号(RS)。此外,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有效地复用/发射参考信号(RS)。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到,可通过本发明实现的效果并不限于上面特别描述的效果,根据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
附图说明
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示例性地示出用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 系统的无线帧结构;
图2示例性地示出下行链路(DL)时隙的资源网格;
图3示例性地示出LTE系统中定义的参考信号(RS)图案;
图4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RS图案组;
图5和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用于在RS图案组中复用 RS信号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7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RS发射信道;
图8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RS资源与层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射机的方框图;
图10、11、12、13和14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码字与层之间的映射关系;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接收机的方框图;以及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 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照附图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参考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旨在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而不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能够实施的仅有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例如CDMA、FDMA、TDMA、OFDMA、SC-FDMA、MC-FDMA 等等。CDMA可通过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或CDMA2000这样的无线通信技术来实施。TDMA可通过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SM)、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增强数据率GSM演进(EDGE) 等等无线通信技术来实施。OFDMA可通过例如IEEE 802.11(Wi-Fi)、 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E-UTRA(演进UTRA)等等无线通信技术来实施。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演进UMTS(E-UMTS)的一部分。高级LTE(LTE-A)是3GPP LTE的演进版本。
虽然本发明下面的实施例将基于3GPP系统描述创造性的技术特征,但是应当注意,只是为了说明性的目的而公开下面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不限于此。
虽然本发明下面的实施例关注于LTE-A系统,但是本发明提出的概念性参考信号设计或各种方案以及相关的实施例也可应用于其他基于OFDM的系统。
虽然本发明提出的参考信号图案关注于在LTE-A系统的下行链路中使用8个Tx天线的MIMO条件,但是提出的RS图案也可应用于波束形成或下行链路(DL)多点协作(CoMP)传输,并且还可应用于上文提及的UL发射。
为了便于描述,虽然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关注于专用参考信号 (DRS)、解调参考信号(DM-RS)或UE专用参考信号(UE专用RS),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示例性实施例不仅可以容易地应用于诸如公共参考信号(CRS)的其他参考信号,也容易应用于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
图1示例性地示出用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 系统的无线帧结构。
参考图1,无线帧长度为10ms(327200·Ts),并包括大小相同的 10个子帧。每个子帧的长度为1ms,并包括两个时隙。在这种情况下, Ts表示采样时间,用“Ts=1/(15kHz×2048)=3.2552×10-8(大约33ns)”来表示。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在频域中包括多个资源块 (RB)。在LTE系统中,一个资源块包括12个子载波×7(或6)个OFDM (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无线帧的上述结构只是示例性的,对无线帧中包含的子帧的数量或每个子帧中包含的时隙的数量,或者每个时隙中OFDM符号的数量可做出各种修改。
图2示例性地示出下行链路(DL)时隙的资源网格。
参考图2,下行链路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在频域中包括多个资源块。虽然图2示出一个下行链路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并且一个资源块(RB)包括12个子载波,但是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可将其他示例应用于本发明。例如,根据循环前缀(CP)长度可改变DL时隙中包含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将资源网格中的每个元素定义为资源元素(RE)。一个RB可包括12×7(或6)个资源元素(RE)。DL时隙中包含的RB的数量NDL取决于小区中确立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
在LTE系统中,在DL子帧中,在时分复用(TDM)中复用层1(L1) /层2(L2)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L1/L2控制区域占据DL子帧的第一至第三OFDM符号,而数据区域占据DL子帧的其余OFDM符号。L1/L2控制区域包括用于承载DL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而数据区域包括充当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DSCH)。为了接收DL信号,UE从PDCCH读取DL调度信息。然后 UE基于通过DL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分配信息接收PDSCH上的DL数据。基于RB或基于RB组分配为UE调度的资源(即PDSC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因为通过无线信道发射数据包,所以在发射期间信号可能失真。为了使接收侧能正确地接收失真的信号,应当利用信道信息校正接收的信号的失真。为了检测信道信息,主要使用一种发射在发射侧和接收侧都知道的信号并且当通过信道接收信号时利用失真度检测信道信息的方法。上述信号被称为导频信号或参考信号 (RS)。
图3示例性地示出LTE系统中定义的参考信号(RS)图案。
参考图3,传统LTE系统在下行链路中包括小区专用RS(CRS)和 UE专用RS。通过所有DL子帧发射小区专用RS(CRS)。在多播广播单频网络(MBSFN)的情况下,只通过第一OFDM符号和第二OFDM符号发射CRS。利用天线端口0至3的至少其中一个发射CRS。UE专用RS 支持PDSCH的单天线端口发射,并通过天线端口5发射。仅当PDSCH 发射与对应的天线端口有关时发射UE专用RS,且UE专用RS用于解调 PDSCH。可以只通过映射到对应PDSCH的资源块发射UE专用RS。在图 3中,分别用“0”、“3”或“5”表示映射到对应于天线端口0、3或5 的RS的RE的位置。在图3中,“1”是OFDM符号索引,并且“k”是子载波索引。
天线端口区别并非物理区别。根据各个制造公司,以不同的方式实施实际上用于将每个逻辑天线索引或每个虚拟天线索引映射到物理天线的方法。并非总是基于一对一地将天线端口映射到物理天线,并且一个天线端口可对应于一个物理天线或者多个物理天线的组合(即天线阵列)。
与LTE系统的4个发射(Tx)天线相比,LTE-A系统被设计为最多使用8个发射(Tx)天线,导致增加的吞吐量。为了减少由于增加的Tx 天线而产生的RS开销,可使用专用参考信号(DRS),可以在分配给 UE的频域中基于UE定义专用参考信号,或基于RB定义专用参考信号。可将DRS明确地定义为UE专用解调参考信号(DM-RS)。可将本发明中提出的DRS进行预编码。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与秩(层或发射流) 的数量一样多的正交图案。无需言及,可以不对本发明中提出的DRS 进行预编码。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互换地使用预编码的DRS和层参考信号(RS)。
图3所示的LTE天线端口5的参考信号(RS)可用作专用参考信号 (DRS),以便能够支持LTE系统的后向兼容性和前向兼容性,可将对标准的影响最小化,在各种类型的天线技术中定义和重复使用公共参考信号(RS)。
为了支持设计为使用8个发射(Tx)天线的LTE-A系统中的最大的秩-8,需要支持8个不同的DRS图案。但是,虽然可在一个天线端口-5RS 图案上使用预编码方案,或者可将CDM、FDM、TDM或它们的组合应用于参考信号(RS)序列,但是不一定能定义足够数量的不同的DRS 图案(例如最多8个DRS图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产生在时间-频率资源中区别的另一种RS (DRS)图案。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在时间-频率资源中区别的RS图案定义为单独的天线端口。
传统天线端口5的参考信号(RS)图案或者与该RS图案不同的另一RS模图案被称为DRS图案组#0,定义为在时间-频率资源中区别的又一RS图案被称为DRS图案组#1。在DRS图案组#1的RS图案的情况下,可以在发射符号和/或频率子载波(即RE)的级别移位与DRS图案组#0 的RS图案相同的图案。
图4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RS图案组。
参考图4,在一个资源块(RB)中可以以各种方式设计DRS图案组#0(G0)和DRS图案组#1(G1)。图4(a)示例性地示出正常CP情况下的一个DRS图案组,而图4(b)至图4(e)示例性地示出扩展CP 情况下的四个DRS图案组。表1简单示出正常CP情况下包括12个子载波×7个OFDM符号的资源块(RB)中DRS图案组的矩阵格式映射位置(见图4(a))。表2简单示出扩展CP情况下包括12个子载波×6个OFDM 符号的资源块(RB)中DRS图案组的矩阵格式映射位置(见图4(b))。可以以对应于表2所示资源块(RB)的矩阵形式显示图4(c)至图4(e) 中所示的DRS图案组。
[表1]
[表2]
在表1和表2中,l是指示OFDM符号索引的0或更大的整数,而k是指示子载波索引的0或更大的整数。在正常CP情况下,一个时隙包括7 个OFDM符号。在扩展CP情况下,一个时隙包括6个OFDM符号。G0是 DRS图案组#0,而G1是DRS图案组#1。例如,每个DRS图案组最多可复用4个层RS。
根据扩展CP的另一实施例,与示出每个资源元素(RE)包括12个 RS发射子载波的图4(b)以及表2不同,每一个都包括更多数量的RS 发射子载波的DRS图案组#0和DRS图案组#1在更多的频率选择性信道条件下可用于实施更准确的信道估计。例如,每个DRS图案组可以由16 个RS发射RE组成。
假设要响应于任意秩值而被识别的正交DRS图案的数量或者要由 LTE-A支持的虚拟天线端口的数量(等于秩值)被设定为N(N是1或更大的整数,例如1≤N≤8),则通过DRS图案组#0(G0)复用M个不同的DRS图案(其中1≤M≤N),通过DRS图案组#1(G1)复用(N-M) 个不同的DRS图案。如果根据复用条件,在任意DRS图案组中没有应用于系统的不同的DRS图案,则在M=0的情况下不在资源块(RB)中定义DRS图案组#0(G0),在M=N的情况下不在资源块(RB)中定义DRS 图案组#1(G1)。在本发明中,考虑到RS,可将虚拟天线端口称为天线RS端口。天线RS端口可具有RS资源的逻辑天线索引或虚拟天线索引。在这种情况下,可将RS资源映射到特定索引区域的天线RS端口。
例如,虽然本发明的全部技术都公开了基本上定义为DRS图案组的资源与层的码的映射关系,但是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在另一示例中,如果必要的话,本发明的创造性技术也可应用于定义为 DRS图案组的资源与虚拟天线端口或RS端口的码索引而不是层的码索引的映射关系。在后一示例中,可将下面的实施例中要描述的层和层索引分别转换为虚拟天线端口或RS端口以及虚拟天线端口索引或RS端口索引。
在图4中,假设将DRS图案组#0的RE的数量(A)和DRS图案组#1 的RE的数量(B)分别设定为12。但是,公开图4的假设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根据系统设计的目的,基本上将DRS图案组#0中包含的RE的数量(A)定义为等于DRS图案组#1中包含的RE的数量(B),但是可以认识到,基于响应于任意秩值的每个层RS模图案或层的重要性,A也可以不同于B。此外,如上所述,可以改变DRS图案组的数量,基于根据发射秩设置的特定秩值,每个DRS图案组由固定的RE组成。例如,在全部DRS图案考虑总计开销的情况下,如果将秩设置为1~2的任意值,则将一个DRS图案组应用于秩1或2,每个RB包括 12个RS RE。如果将秩设置为3~8的任意值,则将两个DRS图案组应用于该秩,使得每个RB中可包含总计24个RS RE。
可将每个DRS图案组映射到单独的(虚拟)天线端口。例如,如果DRS图案组#0在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满足天线端口5的RS图案,则将DRS图案组#0设置到天线端口5,并可以将DRS图案组#1的RS图案设置到单独的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6)。此外,可将天线端口的定义细分,使得可将属于RS图案组的各个RS资源(图案)定义为单独的天线端口。例如,在将两个RS资源(图案)映射到RS图案组#0,并将两个RS资源(图案)映射到RS图案组#1的情况下,可分别映射和定义四个(虚拟)天线端口或RS端口。
下面,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由在时域(例如基于OFDM符号)和频域(例如基于子载波)中指定的A(例如12)个RE(例如充当RE的子载波)组成的DRS图案组#0以及由B个RE(例如12个RE)组成的DRS 图案组#1,基于指定用于对应的下行链路MIMO发射的任意秩值C来映射(或复用)总计C层的正交或准正交RS图案的方法。虽然用于每个 DRS图案组的RS RE的数量A和B基本上彼此相等,以提供一致的信道估计性能,但是基于特定的DRS图案组或DRS资源或层的重要性,数量 A和B也可以彼此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层(或RS端口)的DRS资源的映射或复用方案是基于映射到各个层的RS资源(RS图案)响应于任意秩值而不变的方案设计。为了提供能够应用于单用户MIMO(SU-MIMO)、多用户MIMO (MU-MIMO)以及DL CoMP的RS图案,用于每个层的RS位置和图案应当不变化。可将上述概念表示为“与秩无关的一对一层到RS资源映射”。此外,根据上述不同的映射目标,也可将上述概念表示为“与秩无关的一对一RS端口到RS资源映射”。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对于任意的发射秩值(Z),可以根据可用的秩值,按照固定顺序从映射到由本发明所述的由层索引定义的每个发射层的RS资源(RS图案)中选择Z个RS资源(或Z个RS图案)。例如,假设将发射秩值设定为“Z”,用于Z个层索引的RS资源(图案)可以从层索引#0到层索引#(Z-1)依次应用。
可将FDM或CDM用作在每个DRS图案组的A或B个RS RE上复用一个或多个层RS资源(图案)的基本方法。如果必要的话,可根据每个DRS图案的详细设计结果进一步使用TDM。无需言及,在本发明的提议中也可以包含详细的复用方案,每个方案是上述复用方案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方案的组合。
假设将用于每个DRS图案组的A个RS RE和B个RS RE的总和设定为D,用于根据各个DRS图案组复用D个RS RE的方法是基于用于将 TDM、FDM或FDM/TDM中待区别的物理资源RE复用的方法。如果必要的话,可将CDM用于复用DRS图案组中的RS物理资源。
在每个DRS图案组#0或#1包括A(例如12)个RE或B(例如12)个 RE的条件下,下面详细描述一种示例性情况,其中在选择的DRS图案组中对根据任意秩值形成的层的RS图案进行CDM处理。
根据CDM,能够应用来为任意DRS图案组的RS RE定义各个DRS 资源(图案)的码资源可包括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码、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码、基于沃尔什或基于沃尔什-哈达玛的正交码序列。此外,这种码资源可包括基于CAZAC的广义Chirp Like(GCL)序列、计算机生成的CAZAC(CG-CAZAC)或Zadoff-Chu(ZC)以及 Zadoff-Chu零相关区(ZC-ZCZ)序列的循环移位。此外,码资源可包括基于准正交的冷码序列、卡萨米(Kasami)序列、m序列二进制的循环移位。这种码资源可以仅一维地应用于与每个DRS图案组的RS RE相关联的时域或频域,也可以二维地应用于时域和频域这两者。这种码资源可用作与每个DRS图案组的RS RE相关联的时域和/或频域中的覆盖序列。
在将上述任意码序列应用于每个DRS图案组或所有DRS图案组的情况下,可将任意码序列应用于包括对应的RS RE的OFDM符号的频率的RE,或者可将任意码序列映射到所有RS RE的RS RE(在一个或多个 DRS图案组上)。
图5和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利用CDM方案将映射到 DRS图案组的DRS资源复用的示例。图5示出基于时隙使用覆盖序列的示例性情况。为此,可使用长度为2的覆盖序列(如实线所示)。对每个时隙应用长度为2的覆盖序列可解释为关于子帧应用长度为4的覆盖序列(如虚线所示)。例如,假设将[1-1]应用于时隙0和时隙1的每一个,可将[1-11-1]解释为应用于子帧。图6示出以子帧为单位使用覆盖序列的示例性情况。为了实施图6的示例,如果必要的话可以使用单独定义的长度为4的覆盖序列。表3和表4示出将长度为2的覆盖序列和长度为4的覆盖序列分别应用于DRS图案组G0和DRS图案组G1的情况。
[表3]
[表4]
在表3和表4中,l、k、时隙、G0和G1与表1、表2中的相同,且w0、 w1、w2和w3可指示覆盖序列的各个元素。[w0w1]和[w0+w1+]可分别指示应用于时隙0的覆盖序列和应用于时隙1的覆盖序列。可以从长度为2的覆盖序列集中独立地选择[w0w1]和[w0+w1+]。
从定义为任意DRS图案组的CDM的DRS资源(图案)的正交覆盖索引中,可将某些索引定义为时隙单位长度2的正交覆盖序列,将另一些索引定义为子帧单位长度4的正交覆盖序列。表5示例性示出长度为4 的正交覆盖序列和长度为2的正交覆盖序列。
[表5]
在表5中,序列索引可对应于码资源索引。但是,假设基于时隙应用覆盖序列(即长度为2的覆盖序列),可以将码资源索引独立地分配给每个时隙,并且可以分配给应用于时隙0和时隙1的序列索引的组合。例如,对于表3所示的[w0w1]与[w0+w1+]的组合,可定义一个码资源索引。
公开表5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用于基于CAZAC的GCL(广义Chirp Like)序列和CG-CAZAC或Zadoff-Chu序列的循环移位的正交码资源。此外,可将基于准正交的gold码序列、卡萨米(Kasami)序列以及m序列二进制的循环移位用作用于覆盖的码资源。
虽然图5和图6中未示出,但是除了将时域的覆盖序列应用于DRS 图案之外,还可以在频域或时-频域中将加扰应用于DRS图案组。可基于OFDM符号将加扰应用于DRS图案组,或者也可以将加扰应用于属于 DRS图案组的所有RS RE。加扰可以是UE专用、UE组专用或者小区专用地应用。可将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码、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 (DFT)的码、基于沃尔什或基于沃尔什-哈达玛的正交码序列用作加扰码序列。此外,可将基于CAZAC的GCL序列、CG-CAZAC、Zadoff-Chu (ZC)序列以及Zadoff-Chu零相关区(ZC-ZCZ)的循环移位(CS)用作加扰码序列。此外,可将基于准正交的gold码序列或卡萨米(Kasami) 序列以及m序列(二进制)的循环移位(CS)用作加扰码序列。根据使用目的,不将用于这种加扰的码序列定义为用于基于CDM方案区别任意DRS图案组的正交DRS资源的码资源。也就是说,可以单独的定义和应用用于区别CDM码资源的码序列和加扰码序列。
图7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用于DRS发射的物理信道结构。
参考图7,每个时隙包括用于数据发射的符号和用于DRS的符号 (G0/G1)。在G0/G1符号中,可根据FDM方案复用映射到DRS图案组 #0(G0)的频率资源和映射到DRS图案组#1(G1)的频率资源,如图4 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不同于在基于CDM的DRS图案组中正交码序列构成正交DRS资源(图案)的资源映射方法的另一方法。可将应用于任意DRS图案组的RS RE以便定义基于CDM的正交DRS资源(图案)的码序列的长度定义为与对应的DRS图案组中包含的RS RE的数量相同。例如,如果将DRS图案组的RE的数量设定为12,则可以响应于DRS图案组的12个RE,将用于每个RS的RE的数量设定为12。在这种情况下,可将用于RS的序列映射到DRS图案组中包含的所有RS RE。另一方面,用于RS的序列的长度可以与DRS图案组的每个OFDM符号中包含的RS RE的数量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可将一个RS序列仅映射到OFDM符号中包含的RS RE,并且可以将相同的RS序列重复映射到DRS 图案组的OFDM符号。
在每个DRS图案组中,可以在时域和/或频域中对若干DRS资源(图案)进行CDM处理。例如,可利用用于时间扩展的(准)正交码(即覆盖序列)实施CDM方案。用于CDM的码资源可包括正交码(例如 OVSF码、沃尔什码、沃尔什-哈达玛码以及DFT码)。用于CDM的码资源可包括CAZAC GCL序列、CG-CAZAC序列、ZC序列以及ZC-ZCZ 的循环移位。此外,用于CDM的码资源可包括基于准正交的gold码序列、卡萨米(Kasami)序列以及m序列二进制的循环移位(CS)。可基于时隙或子帧应用乘以RS序列的覆盖序列。如果基于时隙应用覆盖序列,则可以使用长度为2的覆盖序列(w0,w1),如图7(a)所示。如果基于子帧应用覆盖序列,则可以使用长度为4的覆盖序列(w0,w1, w2,w3),如图7(b)所示。如果DRS没有预编码,则在时域中将RS序列乘以覆盖序列,然后映射到用于每个物理天线的物理资源。另一方面,如果DRS被预编码(即层RS),则在时域中将覆盖序列乘以DRS RE,并可以通过预编码将DRS RE映射到用于每个物理天线的物理资源。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DRS资源(图案)的示例性分配。可通过包括DRS图案组和码资源索引的索引对来指定根据本发明的 DRS资源。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采取预编码的DRS(即层RS)。如果DRS没有预编码,则可以用对应于物理天线的目标(例如物理天线端口)代替图8所示的层索引。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应当注意,与上述层索引不同,可以用虚拟天线端口、虚拟天线端口索引、 RS端口或RS端口索引来代替层索引。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公开为覆盖用于描述层索引情况的所有上述情况。
参考图8,可利用层索引和关联参数(例如(虚拟)天线端口索引、天线端口或RS端口)确定用于应用预编码的DRS上的层RS的资源(例如DRS图案组索引和码资源索引)。例如,可将层索引或层RS索引映射到层RS资源。在另一示例中,可将层或层RS索引映射到(虚拟)天线端口,将(虚拟)天线端口映射到层RS资源。根据本发明的提议,层RS索引可表示指示每一层定义的RS的顺序的逻辑索引,并且可对应于层索引。(虚拟)天线端口的索引是指示本发明所定义的系统或者发射模式的逻辑顺序的索引。如果预先确定用于另一传统发射模式的 (虚拟)天线端口的索引,则可将预先确定的偏移应用于索引配置。考虑层索引到天线RS端口的顺序地映射,可将层RS与层RS资源之间的映射定义为和天线RS端口与RS资源之间的映射具有相同的顺序或格式。另一方面,假设将置换(或重新排序)应用于层索引、层RS索引以及天线RS端口,可以改变用于每个层的RS与层RS资源之间的映射顺序。此外,当在用于每个层的RS与层RS资源之间进行映射时,可使用 (例如作为循环偏移)额外的参数(例如UE专用参数)。
虽然图8中未示出,但是当额外地将加扰应用于层RS时,可将加扰码资源(索引)进一步定义为层RS资源。加扰码资源(索引)可以是 UE专用、UE组专用和小区专用地定义。
如果给定任意秩值,那么可使用DRS图案组索引预先映射方案、码资源索引优先映射方案或它们的混合将各个层或(虚拟)天线端口映射到DRS图案。DRS图案组索引优先映射方案顺序地将各个层或(虚拟)天线端口映射到DRS图案组#0和DRS图案组#1。如果待映射到DRS 图案组的层或(虚拟)天线端口的数量不足,则可以在DRS图案组中改变码资源。例如,码资源索引优先映射方案可以先将各个层或(虚拟) 天线端口映射到DRS图案组#0的DRS图案。如果待映射到DRS图案的层或(虚拟)天线端口的数量不足,则将码资源映射到DRS图案组#1的 DRS图案。此外,根据秩值,可使用DRS图案组索引优先映射方案和码资源索引优先映射方案的混合。
下面将参考表格描述将层、层RS、虚拟天线端口、虚拟天线端口索引、RS端口或RS端口索引映射到DRS资源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提议,各个层的DRS图案组是固定的和确立的,而与秩值无关。为了描述的方便,下面的表格示例性地示出映射到DRS资源的层索引。公开下面的表格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可将层或层索引转换为层RS、层RS索引、虚拟天线端口、虚拟天线端口索引、 RS端口或天线端口索引。更详细而言,虽然本实施例所示的表格示例性地公开了定义为DRS图案组的资源与层的码的映射关系,但是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还可以应用于定义为DRS图案组的资源与虚拟天线端口或RS端口的码索引而不是层的码索引的映射关系。例如,将层(或层RS)映射到DRS资源或天线RS端口以后,可将天线RS端口映射到DRS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可将重新排序或置换应用于层索引(层RS索引)和/或天线RS端口。例如,虽然按照“0→1→2→3→4→5→6→7”的顺序排列下面表格的层索引,但是执行重新排序以后,可以按照“0→3→5→7→1→2→4→6”的顺序重新排列层索引。虽然为了描述的方便,下面的表格示例性地示出直到秩8的多个秩,但是本发明提出的方案也可以等同地或类似地扩展到具有更大秩值的系统。
在下面的示例中,可将每个DRS图案组的RE的数量设定为12,并且可以将用于RS的码序列的长度也设定为12。此外,按照第一方法(方法1),可以根据各个DRS图案组以不同的方式定义总计8个码资源。按照第二方法(方法2),可定义总计4个码资源(也就是说,可确立用于每个DRS图案组的相同的码资源)。此外,所有码资源索引#0可以由“1”构成。更详细而言,没有码可应用于在任意DRS图案组中确立一个层RS图案的情况。
[表6]
提议1.1-A示例性地示出当层索引增加2时改变DRS图案组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将层索引设定为0~1,那么只使用DRS图案组#0,并将两个码资源索引用于不足的资源。类似地,如果将层索引设定为 2~3、4~5和6~7的任何一个,则顺序地应用各个DRS图案组#1、#0和#1。
提议1.1-B示例性地示出提议1.1-A的修改。也可将提议1.1-B解释为在提议1.1-A中重新排列层索引的情况。更详细而言,提议1.1-B的方法2可对应于将提议1.1-A的方法2的层索引4、5、6和7按照6→7→4→5 的顺序重新排列的情况。
[表7]
提议1.1-C示例性地示出DRS图案组索引优先映射方案。也就是说,根据提议1.1-C,将层索引顺序地映射到DRS图案组#0和DRS图案组#1。并且,如果层索引数量不足,则在DRS图案组中改变码资源。
提议1.1-D示例性地示出提议1.1-C的修改。更详细而言,提议1.1-D 示例性地示出基于层索引1与层索引2之间的边界示例性地使用不同格式的层(或天线端口)到RS资源映射方案。
在秩2或更高秩的情况下,也可将提议1.1-C和提议1.1-D应用于可将24个RE应用于DRS图案组的情况。
[表8]
相比提议1.1-A/提议1.1-B,提议1.1-E和提议1.1-F示例性地示出对更高的层RS更一致的分布方法。
[表9]
相比提议1.1-A/提议1.1-B,提议1.1-G和提议1.1-H示例性地示出对更高的层RS更一致的另一分布方法。
根据提议1.1-G和提议1.1-H,当映射或复用层(或RS端口)的DRS 资源时,如果必要的话,根据任意秩值映射到各个层的RS资源(图案) 可以不变。与秩值无关,用于每个层的DRS图案组是固定的。例如,本实施例可提供与秩无关的一对一层到RS资源映射方案或与秩无关的一对一RS端口到RS资源映射方案。因为用于各个层的RS位置和图案不变,所以与秩无关的RS资源映射方案可提供能够应用于SU-MIMO(单用户MIMO)、MU-MIMO(多用户MIMO)或DL CoMP的RS图案。
此外,虽然上述表格公开了定义为DRS图案组的资源与层的码的映射关系,但是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应当注意,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定义为DRS图案组的资源与虚拟天线端口或RS端口的码索引而不是层的码索引的映射关系的多种提议。也就是说,如果必要的话,可将上述表格中提及的层和层索引转换为虚拟天线端口或RS端口以及虚拟天线端口索引或RS端口索引。
[表10]
提议1.1-I和提议1.1-J示例性地示出在小于秩-4或秩-6的任何秩下在用于时间-频率DM-RS发射的时间-频率资源区域中限制物理资源开销的复用方案。
在提议1.1-J的情况下,时域的发射符号之间正交码覆盖的数量不足以在扩展到秩-6的范围中以一个DRS图案组的时间-频率资源产生6 个码,并且可将与对应DRS图案组的RS物理资源的所有或某些部分相关联的具有对应长度的码资源定义为CAZAC序列、DFT序列、ZC序列、 GCL(广义Chirp Like)序列或沃尔什序列。
[表11]
提议1.1-K和提议1.1-L示例性地示出用于限制较低层索引的RS中的层干扰的方法。
在提议1.1-K和提议1.1-L的情况下,DRS图案组#1提供6个层RS图案。时域的发射符号之间的正交码覆盖的数量不足以在扩展到秩-6的范围中以一个DRS图案组的时间-频率资源产生6个码,可将与对应DRS图案组的RS物理资源的所有或某些部分相关联的具有对应长度的码资源定义为CAZAC序列、DFT序列、ZC序列、GCL(广义Chirp Like)序列或沃尔什序列。
接着,在DRS图案组#0和DRS图案组#1分别由A个RE(例如12个 RE)和B个RE(例如12个RE)组成的条件下,将在下面描述对如下情况的详细提议:根据FDM、TDM或FDM/TDM方案,复用DRS图案组的 RE,在该DRS图案组中选择了响应于任意秩值而形成的层的RS图案。
根据本发明的提议,确立用于每个层的DRS图案组,而与秩值无关。虽然为了描述的方便,本实施例示例性地示出映射到DRS资源的层索引,但是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在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用层RS索引或天线RS端口代替层索引。更详细而言,将层(或层RS)映射到DRS资源或者将层(或层RS)映射到天线RS端口之后,可将天线 RS端口映射到DRS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可将重新排序或置换应用于层索引(层RS索引)和/或天线RS端口。为了描述的方便,虽然下面的表格示例性地示出直到秩8的多个秩,但是本发明的提议也可以等同地或类似地扩展到甚至更高秩的系统。
在定义用于各个DRS图案的RE上的正交码资源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提议可概念性地覆盖以不同的格式不同地定义的所有RE,例如子载波划分形式、符号划分形式或频率/符号划分形式。可通过RS资源索引识别每个划分RE。
可将每个DRS图案组的所有RE的数量设定为12。用于在RE(即12 个RE)中产生的每个DRS图案组的RS资源索引被视作各个DRS图案组的不同RE图案,使得可将RS资源索引定义为不同的索引(方法1),或者可将RS资源索引定义为在相同图案之间相同的索引(方法2)。
[表12]
提议1.2-A示例性地示出当层索引增加2时改变DRS图案组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将层索引设定为0~1,那么只使用DRS图案组#0,并将两个RS图案索引用于不足的资源。类似地,如果将层索引设定为 2~3、4~5和6~7的任何一个,则顺序地将DRS图案组#1、DRS图案组#0 和DRS图案组#1应用于层索引。
提议1.2-B示例性地示出提议1.2-A的修改。也可将提议1.2-B解释为在提议1.2-A中重新排列层索引的情况。更详细而言,提议1.2-B的方法2可对应于在提议1.2-A的方法2中按照6→7→4→5的顺序重新排列层索引4、5、6和7的情况。
[表13]
提议1.2-C示例性地示出DRS图案组索引优先映射方案。也就是说,根据提议1.2-C,将层索引顺序地映射到DRS图案组#0和DRS图案组#1。如果层索引数量不足,则在DRS图案组中改变RS图案索引。提议1.2-D 示例性地示出提议1.2-C的修改。在秩2或更高秩的情况下,也可将提议 1.2-C和提议1.2-D应用于将24个RE应用于DRS图案组的情况。
[表14]
相比提议1.2-A/提议1.2-B,提议1.2-E和提议1.2-F示例性地示出对更高的层RS更一致的分布方法。
接着,在DRS图案组#0和DRS图案组#1分别由A个RE(例如12个 RE)和B个RE(例如12个RE)组成的条件下,将在下面描述对如下情况的详细提议:根据FDM、TDM或FDM/TDM方案复用的对应DRS图案组的RE,在该DRS图案组中选择了响应于任意秩值而形成的层的RS图案。
在定义用于各个DRS图案的RE上的正交码资源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提议可概念性地覆盖以不同的格式不同定义的所有RE,例如子载波划分形式、符号划分形式或频率/符号划分形式。可通过RS资源索引识别每个划分RE。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像在提议#1.2中一样划分与任意 DRS图案组的所有RE中待复用的层索引的最大数量一样多的RE,但是应当注意,考虑额外的CDM复用,可以划分比上述RE的数量少的RE。
当定义用于各个DRS图案的RE上的正交码资源时,不仅可使用频域的RE上的沃尔什码或沃尔什-哈达玛码序列,而且可使用用于OFDM 符号上的RE的沃尔什覆盖。可将基于CAZAC的GCL或ZC序列上的循环移位的正交码资源分配应用于本实施例。此外,可将准正交gold码序列、卡萨米(Kasami)序列或m序列二进制的循环移位用作码资源。此外,将上述任意码资源应用于每个DRS图案组或整个DRS图案组时,可将任意码序列应用于具有对应RE的OFDM符号上的频域的RE,或者可将任意码序列映射到所有对应RE(在一个或多个DRS图案组上)。与以上描述不同,本实施例可响应于任意DRS图案组的所有RE的FDM、TDM 或FDM/TDM方案中划分的某些RE而产生/映射序列。当应用本发明的资源分配时,将每个码资源定义为码资源索引。
可在时间优先方案、频率优先方案或码优先方案中实现将各个层映射到任意RS图案和/或码资源。如果利用复用方案在三个资源区域中实现上述映射,那么可以按照时间→频率→码(即时间-频率-码)、时间→码→频率(即时间-码-频率)、频率→时间→码(即频率-时间-码)、频率→码→时间(即频率-码-时间)、码→时间→频率(即码-时间-频率)或者码→频率→时间(即码-频率-时间)的顺序实现映射。
下面将参考表格详细描述将层映射到DRS资源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提议,确立各个层的DRS图案组,而与秩值无关。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用下面表格中的层RS索引或天线RS端口代替层索引。换言之,将层(或层RS)映射到DRS资源或天线RS端口之后,可将天线RS端口映射到DRS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可将重新排序或置换应用于层索引(层 RS索引)和/或天线RS端口。为了描述的方便,虽然下面的表格示例性地示出直到秩8的多个秩,但是本发明提出的方案也可以等同地或类似地扩展到具有甚至更高秩值的系统。
在下面的表格中,可使用方法1和方法2。根据方法1,可将每个DRS 图案组的RE的数量设定为12,并且将12个RE中产生的RE图案索引视作各个DRS图案组的不同RE图案,使得可将RS图案索引定义为不同的索引。根据方法2,可将12个RE中产生的RS图案索引定义为相同的RE图案,使得可将它们定义为相同图案之间相同的索引。
在下面的表格中,可将每个DRS图案组的RE的数量设定为12,并将码序列的长度设定为12。与以上设置不同,本实施例可响应于任意 DRS图案组的所有RE的FDM、TDM或FDM/TDM方案中划分的某些RE 而产生/映射序列。根据方法(a),可将任意数量的码资源不同地分配给相应的DRS图案组。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任意DRS图案组上请求任意码资源,或者可定义数量与可用码资源的数量一样多的码资源。根据方法(b),可定义用于每个DRS图案组的相同的码资源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图案组上请求相同的码资源设置,或者可定义数量与可用码资源的数量一样多的码资源。每个码资源索引#0可以由“1”构成。也就是说,如果将层RS图案分配给DRS图案组,那么如果必要的话,可以不使用正交码。
[表15]
提议1.3-A示例性地示出当层索引增加2时改变DRS图案组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将层索引设定为0~1或4~5,那么只使用DRS图案组#0,并将两个RS图案索引和/或两个码资源索引用于不足的资源。类似地,如果将层索引设定为2~3和6~7的任何一个,那么只应用DRS图案组#1。
提议1.3-B示例性地示出提议1.3-A的修改。也可将提议1.3-B解释为在提议1.3-A中重新排列层索引的情况。更详细而言,提议1.3-B的方法2-b可对应于将提议1.3-A的方法2-B中的层索引4、5、6和7按照 6→7→4→5的顺序重新排列的情况。
[表16]
[表17]
[表18]
在每个DRS图案组#0或#1包括A个(例如12)RE或B个(例如12) RE的条件下,将在下面详细描述一种示例性情况,其中在对应的DRS 图案组的RE中对根据任意秩值形成的层的RS图案进行二维CDM处理。更详细而言,与DRS图案组的RE相关联,可以将第一码资源应用于时域,并且将第二码资源应用于频域。如果必要的话,可以改变时域和频域的顺序,时域和频域的每一个接收码资源。例如,与DRS图案组的 RE相关联,可将第一码资源用作时域中的覆盖序列,将第二码资源用作频域中的加扰码资源,或反之亦然。同时,可以与OFDM符号索引的顺序相关联地执行前向或反向的码索引映射。在具有元素“1”的每个符号没有凿孔的映射处理中可以考虑前向或反向的码索引映射,以防止甚至在凿孔的情况下图案正交性被破坏。
用于每个DRS图案的RE的码资源可包括OVSF(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基于DFT(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码、基于沃尔什或基于沃尔什 -哈达玛的正交码序列。此外,码资源可包括基于CAZAC的GCL(广义 Chirp Like)序列、CG-CAZAC(计算机生成的CAZAC)以及ZC或 ZC-ZCZ(Zadoff-Chu零相关区)序列的循环移位。此外,码资源可包括准正交gold码序列、卡萨米(Kasami)序列、m序列二进制的循环移位。
用于2-D CDM的第一码资源包括应用于时域的正交序列覆盖(例如沃尔什覆盖),虽然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例如,在相同的图案组中沃尔什覆盖可包括应用于两个连续OFDM符号的RE对的 {1,1}或{1,-1}。如果在DRS图案组中三个OFDM符号彼此相邻,则可以使用长度为3的基于DFT的沃尔什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各自长度为3的三个沃尔什覆盖中的两个。此外,在相同的图案组中用于2-D CDM的第二码资源可包括应用于一个OFDM符号中包含的RE的循环移位序列。例如,第二码资源可包括CAZAC、ZC、ZCZ、gold码、卡萨米(Kasami)序列和m序列二进制的循环移位。
下面将参考表格详细描述将层或(虚拟)天线端口映射到DRS资源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提议,确立用于每个层的DRS图案组,而与秩值无关。为了描述的方便,虽然下面的表格示例性地示出映射到DRS 资源的层索引,但是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在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用层RS索引或天线RS端口代替层索引。更详细而言,将层(或层 RS)映射到DRS资源或者将层(或层RS)映射到天线RS端口之后,可将天线RS端口映射到DRS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可将重新排序或置换应用于层索引(层RS索引)和/或天线RS端口。为了描述的方便,虽然下面的表格示例性地示出直到秩8的多个秩,但是本发明的提议也可以等同地或类似地扩展到甚至更高秩的系统。
下面要描述的提议#2.1至#2.25的层RS图案示出扩展到秩-8的各个层Rs的资源复用方案。如果给定任意秩值,可将提议#2.1至#2.25理解为对扩展到从对应秩值得出的层RS索引的图案进行复用。换言之,与秩值无关,可将相同的层RS图案,即相同的层RS映射应用于本实施例。
在下面的表格中,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DRS图案组、沃尔什覆盖(WC)索引以及循环移位(CS)索引的顺序可以只是为了区别。可以不作改变地将这种索引顺序应用于实际的物理RE(或物理RE图案) 资源和码资源索引,或者将这种索引顺序任意地映射到实际的物理RE (或物理RE图案)资源和码资源索引。
将下面的提议#2.1~#2.25的一个或多个提议的任意提议中描述的所有层RE的复用图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图案进行组合,使得可重构整个层RS图案。从上述处理能得出的所有提议都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提议中。
提议#2.1~#2.25中示例性示出的RS资源如下。
-WC(沃尔什覆盖)索引#0,#1(例如,WC#0:{1,1},WC#1: {1,-1})
-CS(循环移位)索引#0,#1
-DRS图案组索引#0,#1
情况A示例性地示出先映射WC,后映射CS。
情况B示例性地示出先映射CS,后映射WC。
如从下表所能看出的,可将WC索引用作覆盖序列资源,可将CS 索引用作加扰码资源,或反之亦然,虽然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
[表19]
提议2.1-A示例性地示出响应于增加的层索引,按照WC索引→DRS图案组索引→CS索引的顺序映射RS资源的情况。
提议2.1-B示例性地示出响应于增加的层索引,按照CS索引→DRS 图案组索引→WC索引的顺序映射RS资源的情况。
[表20]
提议2.2-A示例性地示出提议2.1-A的修改。也可以将提议2.2-A解释为在提议2.1-A中重新排列层索引的情况。更详细而言,提议2.2-A可对应于在提议2.1-A中按照6→7→4→5的顺序重新排列层索引4、5、6和 7的情况。
提议2.2-B示例性地示出提议2.1-B的修改。也可以将提议2.2-B解释为在提议2.1-B中重新排列层索引的情况。更详细而言,提议2.2-B可对应于在提议2.1-B中按照6→7→4→5的顺序重新排列层索引4、5、6和 7的情况。
[表21]
提议2.3-A示例性地示出响应于增加的层索引,按照WC索引→CS 索引→DRS图案组索引的顺序映射RS资源的情况。
提议2.3-B示例性地示出响应于增加的层索引,按照CS索引→WC 索引→DRS图案组索引的顺序映射RS资源的情况。
[表22]
提议2.4示出在提议2.1中使用四个循环移位(CS)码资源的示例性模型(即,没有基于WC的码复用)。
提议2.5示出在提议2.2中使用四个循环移位(CS)码资源的示例性模型(即,没有基于WC的码复用)。
[表23]
提议2.6示出在提议2.1中使用四个循环移位(CS)码资源的示例性模型(即,两个基于WC的码的复用)。
提议2.7示出在提议2.1中使用四个循环移位(CS)码资源的示例性模型(即,两个基于WC的码的复用)。
[表24]
提议2.8示出在提议2.2中使用四个CS码资源的示例性模型(即,两个基于WC的码的复用)。
提议2.9示出在提议2.2中使用四个CS码资源的示例性模型(即,两个基于WC的码的复用)。
[表25]
提议2.10示出在提议2.1中使用三个沃尔什覆盖(WC)和两个CS 码资源的示例性情况。
提议2.11示出在提议2.2中使用三个沃尔什覆盖(WC)和两个CS 码资源的示例性情况。
[表26]
提议2.12示出使用映射到DRS图案组的不均匀的层RS图案、四个循环移位(CS)码资源和两个WC码资源的示例性模型。
提议2.13示出使用映射到DRS图案组的不均匀的层RS图案、四个 CS码资源和两个WC码资源的示例性模型(与提议2.12相比,在层-6或层-7RS图案中可使用不同的WC)。
[表27]
提议2.14示例性地示出使用映射到DRS图案组的不均匀的层RS图案、三个沃尔什覆盖(WC)和两个CS码资源。
提议2.15示例性地示出使用映射到DRS图案组的不均匀的层RS图案、三个沃尔什覆盖(WC)和两个CS码资源(与提议2.14相比,在层 -6或层-7RS图案中可使用不同的CS)。
[表28]
提议2.16示出使用映射到DRS图案组的不均匀的层RS图案、三个沃尔什覆盖(WC)和两个循环移位(CS)码资源的示例性模型。
提议2.17示出使用映射到DRS图案组的不均匀的层RS图案、三个WC和两个CS码资源的示例性模型。与提议2.14相比,提议2.17在层0 使用不同的循环移位和一个RS图案。
[表29]
提议2.18示出使用映射到DRS图案组的不均匀的层RS图案、三个沃尔什覆盖(WC)和两个循环移位(CS)码资源的示例性模型。
提议2.19示出使用映射到DRS图案组的不均匀的层RS图案、三个 WC和两个CS码资源的示例性模型。与提议2.18相比,提议2.19在层6 和层7RS图案使用不同的CS。
[表30]
提议2.1-C和提议2.1-D示例性地示出与提议2.1-A和提议2.1-B相比,在高层RS索引处在DRS图案组中更一致地排列DRS图案的方法。
[表31]
提议2.2-C和提议2.2-D示例性地示出与提议2.2-A和提议2.2-B相比,在高层RS索引处在DRS图案组中更一致地排列DRS图案的方法。
[表32]
提议2.2-E和提议2.2-F示例性地示出与提议2.2-A和提议2.2-B相比,在高层RS索引处在DRS图案组中更一致地排列DRS图案的方法。
[表33]
提议2.2-G和提议2.2-H示例性地示出与提议2.2-A和提议2.2-B相比,在高层RS索引处在DRS图案组中更一致地排列DRS图案的方法。
[表34]
提议2.2-I和提议2.2-J示例性地示出与提议2.2-A和提议2.2-B相比,在高层RS索引处在DRS图案组中更一致地排列DRS图案的方法。
[表35]
提议2.4-A和提议2.5-A示例性地示出与提议2.4和提议2.5相比,在高层RS索引处在DRS图案组中更一致地排列DRS图案的方法。
[表36]
提议2.6-A和提议2.7-A示例性地示出与提议2.6和提议2.7相比,在高层RS索引处在DRS图案组中更一致地排列DRS图案的方法。
[表37]
提议2.8-A和提议2.9-A示例性地示出与提议2.8和提议2.9相比,在高层RS索引处在DRS图案组中更一致地排列DRS图案的方法。
[表38]
提议2.10-A和提议2.11-A示例性地示出与提议2.10和提议2.11相比,在高层RS索引处在DRS图案组中更一致地排列DRS图案的方法。
[表39]
提议2.20示例性地示出将不均匀的层RS图案映射到DRS图案组的方法。下面是其详述。
–DRS图案组#0:2个循环移位(CS);DRS图案组#1:6个循环移位 (CS)
–可与各个DRS图案组#0和#1相关联地置换(循环移位、WC)到层索引的映射。
提议21示例性地示出将不均匀的层RS图案映射到DRS图案组的方法。下面是其详述。
–DRS图案组#0:2个循环移位(CS);DRS图案组#1:3个循环移位 (CS)和2个WC
–可与各个DRS图案组#0和#1相关联地置换(循环移位、WC)到层索引的映射。
[表40]
提议2.22示例性地示出将不均匀的层RS图案映射到DRS图案组的方法。下面是其详述。
–DRS图案组#0:2个WC;DRS图案组#1:2个WC和3个循环移位 (CS)
–可与各个DRS图案组#0和#1相关联地置换(循环移位、WC)到层索引的映射。
提议2.23示例性地示出将不均匀的层RS图案映射到DRS图案组的方法。下面是其详述。
–DRS图案组#0:2个WC;DRS图案组#1:6个循环移位(CS)
–可与各个DRS图案组#0和#1相关联地置换(循环移位、WC)到层索引的映射。
[表41]
提议2.24示例性地示出将相同的层分配到DRS图案组#0和#1的方法。下面是其详述。
–DRS图案组#0和#1:2个循环移位(CS)和2个WC
–可与各个DRS图案组#0和#1相关联地置换(组、循环移位、WC) 到层索引的映射。
提议25示例性地示出将相同的层分配到DRS图案组#0和#1的方法。下面是其详述。
–DRS图案组#0和#1:4个循环移位(CS)或4个WC
–可与各个DRS图案组#0和#1相关联地置换(组、循环移位、WC) 到层索引的映射。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功率增强。如果将CDM复用应用于本发明中提出的DRS图案,则波束形成增益与更高秩的发射成比例地逐渐减少,且在相同资源中进行CDM处理的层RS的数量增加。因此,可能要求用于提供适合于高秩的信道估计性能的功率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分配给用于PDSCH数据发射的相应层的功率(或功率谱密度(PSD))不同于对应层的RS物理资源元素(PRE)的功率(或 PSD),则可以通过小区专用或UE(或RN)专用RRC信令可发射,或者可以通过L1/L2PDCCH控制信令发射RS的功率(或PSD)、数据PRE的功率(或PSD)以及RS PRE的层RS中确立的功率(或PSD)的绝对值之间的相对差值或比率。下面将描述在用于每个层的RS的PRE之间确立功率(或PSD)的详细方法。虽然下面的提议将公开向物理资源施加功率(或PSD)时向RS物理资源应用功率增强的操作,但是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并且本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在一般情况下对数据物理资源与RS物理功率(或PSD)确立/发信令的方案。
方法1:同一层RS&数据功率(或PSD)的分配
为了对每个发射层提供平均的信道估计性能,可以为每个发射层的RS确立相同的功率(或PSD)。因此,响应于特定DRS图案组中经过CDM处理的层RS图案的数量,可根据DRS图案组以不同的方式确立对应的DRS图案组的PRE中确立的总功率(或PSD)。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使用RS的功率增强。总体PDSCH和RS发射资源和/或发射层的功率(或PSD)可以被确立和发信令,其详细描述如下。
方法1:可配置全部子帧的数据发射PRE的功率(或PSD)与RS发射PRE的功率(或PSD)之间的差值或相对比率。特别地,当执行功率增强时,可配置数据发射PRE的功率(或PSD)与向其发射RS的发射符号中的RS发射PRE的功率(或PSD)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或相对比率,并且可配置在没有向其发射RS的发射符号上的数据发射PRE的功率 (或PSD)与RS发射PRE的功率(或PSD)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或相对比率。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在各个发射层中确立相同的功率,可以计算对于每个发射层的数据发射层的功率(或PSD)与对应层RS的功率 (或PSD)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考虑数据发射PRE与RS发射PRE 中相应层的不同信号重叠情况,可以以所有PRE或每个层为单位确立数据与RS之间的功率(或PSD)。例如,在秩-5发射过程中,在数据发射 PRE中,将5个发射层信息(或信号或能量)或者任意数量的发射层信息(或信号或能量)根据预编码码本进行编码,然后重叠。与之相比,在RS PRE中,基于对应PRE所属的DRS图案组中复用的RS图案的数量,将对应指定的层RS信息(或信号或能量)编码并重叠。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反映缩放因子,以便配置结果数据。可通过小区专用或UE(或 RN)专用RRC信令发射上述的配置、关于在配置的数据与RS之间每个 PRE或层的功率(或PSD)的绝对差值的信息或者关于考虑到相对比率配置的数据与RS之间的差值的信息,或者可以通过L1/L2PDCCH控制信令发射。
方法2:与方法1不同,可配置全部子帧的数据发射层的功率(或 PSD)与RS发射层的功率(或PSD)之间的差值或相对比率。特别地,当执行功率增强时,可配置数据发射层的功率(或PSD)与向其发射 RS的发射符号中的RS发射层的功率(或PSD)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或相对比率,并且可配置在没有向其发射RS的发射符号上的数据发射层的功率(或PSD)与RS发射层的功率(或PSD)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或相对比率。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数据发射PRE与RS发射PRE中相应层的信号重叠,可以以所有PRE或每个层为单位确立数据与RS之间的功率(或PSD)。例如,在秩-5发射过程中,在数据发射PRE中,将5个发射层信息(或信号或能量)部分或者任意数量的发射层信息(或信号或能量)部分根据预编码码本进行编码,然后重叠。与之相比,在 RS PRE中,基于对应PRE所属的DRS图案组中复用的RS图案的数量,将对应指定的层RS信息(或信号或能量)编码并重叠。如果必要的话,在上述结果中还可以反映缩放因子。可通过小区专用或UE(或RN)专用RRC信令发射关于配置的数据或RS之间各个发射层的功率的差值的绝对值的信息或者关于数据或RS之间的功率在相对比率下的差值的信息,或者可以通过L1/L2PDCCH控制信令发射。
方案2:不同层RS&数据功率(或PSD)的分配
为了考虑到对于每个发射层的信道估计性能和/或解码性能来分配权重,可以向各个发射层分配用于RS的不同的功率值(或不同PSD 值)。因此,根据特定DRS图案组中经过CDM处理的层RS图案的数量,可以在各个DRS图案组中不同地确立待确立的用于对应的DRS图案组的PRE的总功率(或总PSD)。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使用用于RS(或 DRS)的功率增强。可以对总体PDSCH和RS发射资源和/或发射层的功率(或PSD)进行确立和发信令,其详细描述如下。
方法1:可配置全部子帧的数据发射PRE的功率(或PSD)与RS发射PRE的功率(或PSD)之间的差值或相对比率。特别地,当执行功率增强时,可配置数据发射PRE的功率(或PSD)与向其发射RS的发射符号中的RS发射PRE的功率(或PSD)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或相对比率,并且可配置没有向其发射RS的发射符号上的数据发射PRE的功率(或 PSD)与RS发射PRE的功率(或PSD)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或相对比率。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向各个发射层分配不同的功率,可以计算对于每个发射层的数据发射层的功率(或PSD)与对应的层RS的功率(或PSD) 之间的关系。更详细而言,按照与上述相同的假设,可以明确地对关于各个或特定层类型的功率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或相对比率的信息发信令,或者还可以以能够识别不同的功率分配的方式,响应于隐式应用的秩值,根据具体规则将关于差值的信息不同地分配给相应的发射层。在这种情况下,考虑数据发射PRE与RS发射PRE中相应层的不同信号重叠的情况,可以以所有PRE或每个层为单位确立数据与RS之间的功率(或PSD)。例如,在秩-5发射过程中,在数据发射PRE中,将5 个发射层信息(或信号或能量)部分或者任意数量的发射层信息(或信号或能量)部分根据预编码码本进行编码,然后重叠。与之相比,在RS PRE中,基于对应PRE所属的DRS图案组中复用的RS图案的数量,将对应指定的层RS信息(或信号或能量)编码并重叠。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反映缩放因子,以便配置结果数据。可通过小区专用或UE(或 RN)专用RRC信令发射关于配置的数据、RS PRE和发射层中的功率(或 PSD)的差值的绝对值的信息或者关于配置的数据、RS PRE和发射层中的功率(或PSD)在相对比率下的差值的信息,或者还可以通过L1/L2 PDCCH控制信令发射。无需言及,如果对以发射层的组为单位或者以每个层为单位不同地确立的RS和/或数据的功率(或PSD)设定值或者与该功率设定值相关联的间接指示信息被明确地发信令,则可以通过小区专用信令、UE(或RN)专用RRC信令或L1/L2PDCCH控制信令来发射该信息。
方法2:可配置全部子帧的数据发射层的功率(或PSD)与RS发射层的功率(或PSD)之间的差值或相对比率。特别地,当执行功率增强时,可配置数据发射层的功率(或PSD)与向其发射RS的发射符号中的RS发射层的功率(或PSD)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或相对比率,并且可配置没有向其发射RS的发射符号上的数据发射层的功率(或PSD) 与RS发射层的功率(或PSD)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或相对比率。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向各个发射层分配不同的功率,可以计算对于每个发射层的数据发射层的功率(或PSD)与对应的层RS的功率(或PSD)之间的关系。更详细而言,按照与上述相同的假设,可以对关于各个或特定层类型的功率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或相对比率的信息明确地发信令,或者还可以以能够识别不同的功率分配的方式,响应于隐式应用的秩值,根据具体规则将关于差值的信息不同地分配给相应的发射层。在这种情况下,考虑数据发射PRE与RS发射PRE中相应层的不同信号重叠的情况,可以以所有PRE或每个层为单位确立数据与RS之间的功率 (或PSD)。例如,在秩-5发射过程中,在数据发射PRE中,将5个发射层信息(或信号或能量)部分或者任意数量的发射层信息(或信号或能量)部分根据预编码码本进行编码,然后重叠。与之相比,在RS PRE 中,基于对应PRE所属的DRS图案组中复用的RS图案的数量,将对应指定的层RS信息(或信号或能量)编码并重叠。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反映缩放因子,以便配置结果数据。可通过小区专用或UE(或RN) 专用RRC信令发射关于配置的数据、RS PRE和发射层中的功率(或 PSD)的差值的绝对值的信息或者关于配置的数据、RS PRE和发射层中的功率(或PSD)在相对比率下的差值的信息,或者还可以通过L1/L2 PDCCH控制信令发射。无需言及,如果对以发射层的组为单位或者以每个层为单位不同地确立的RS和/或数据的功率(或PSD)设定值或者与该功率设定值相关联的间接指示信息明确地发信令,则可以通过小区专用信令、UE(或RN)专用RRC信令或L1/L2PDCCH控制信令发射该信息。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射机的方框图。图9示出 MIMO模式中发射机的示例性下行链路发射。在MIMO系统中,基站 (BS)可经由下行链路发射一个或多个码字。码字可以从更高的层映射到发射块。图9采取发射两个码字的示例性情况。
参考图9,接收机包括加扰模块801、调制映射器802、层映射器803、层RS插入模块804、预编码器805、资源元素映射器806以及OFDM信号发生器807。如果必要的话,也可以将层RS插入模块804实施为层映射器803的功能块。加扰模块801和调制映射器802被配置为将一个或多个码字(CW)处理为复数符号。之后,层映射器803将一个或多个码字 (CW)的复数符号映射到多个层。在这种情况下,层的数量等于秩值。层RS插入模块804将发明的层RS插入到层(或(虚拟)天线端口)。由 DRS图案组和码资源索引定义层RS。如果必要的话,可通过额外的用于2-D CDM的码资源索引来定义层RS。此外,还可以利用加扰的码资源索引定义层RS。预编码器805利用预定的预编码矩阵将层分配/分派到各个发射天线。可以用(Nt×v)的矩阵表示预编码器805(其中 Nt是发射天线的数量,v是空间复用率)。预编码器805可以根据信道情况(例如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自适应地使用预编码矩阵。通过发射机/接收机预定的预编码矩阵的集合或聚合称为码本。资源元素映射器806将预编码的复数序列映射到用于对应天线的时间-频率资源元素。OFDM信号发生器807通过将IFFT应用于映射到时间-频率资源元素的每一个复数符号来产生OFDM符号。OFDM符号通过天线端口发射到每个天线。
图10至图14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码字与层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将码字-层映射关系等同地或类似地应用于将RS序列被映射到层的其他情况。为了描述的方便,图10至图14示例性地示出将两个码字(CW1和CW2)映射到一个层的情况。但是,在Nt个发射天线的条件下,最多可使用Nt个秩,并且可以独立发射Nt个码字 (CW)。在图10至图14中,输入到预编码器的每个编号可指示一个层索引(或(虚拟)天线端口)。
图10和图11示例性地示出基本的码字-层映射关系。从图10和图11 所示的码字-层映射关系可以看出,层索引的顺序要求这样的逻辑索引,即顺序地排列(安排)要响应于增加的秩而添加的层。图10示例性地示出秩1~4的情况,并且图11示例性地示出秩5~8的情况。参考图10和图11,如果将一个码字(CW)映射到一个层,则可以将该码字(CW) 直接输入预编码器,或者在通过串/并(S/P)转换器之后将该码字输入预编码器。与之相比,如果将一个码字(CW)映射到两个或更多个层,则通过S/P转换器将码字(CW)映射到两个或更多个层,以便然后将映射结果输入预编码器。S/P转换器的功能可对应于图9的层映射器803。可将图9所示的层RS插入模块805功能性地设置在S/P转换器与预编码器之间。表42数值上示出了图10和图11的码字-层映射关系。
[表42]
在表42中,x(a)(i)是层“a”的第i个符号,d(n)(i)是码字“n”的第i 个符号。Mlayer symb是映射到层的复数符号的数量,并且M(n) symb是码字“n”中包含的复数符号的数量。
图12示出扩展的码字-层映射关系。图12的示例可以用于对应于任意码字的缓冲器为空的情况,或者用于秩重写的情况。对应于码字的缓冲器为空的情况可包括HARQ(混合自动重传要求)传输。图12的基本项目与图10、图11的基本项目相同。表43数值上示出图12的码字-层映射关系。
[表43]
在表43中,x(a)(i)是层“a”的第i个符号,d(n)(i)是码字“n”的第i 个符号。Mlayer symb是映射到层的复数符号的数量,M(n) symb是码字“n”中包含的复数符号的数量。
图13和图14示例性地示出将层索引重新排序的情况中的码字-层映射关系。图13和图14示例性地示出基于秩-2和秩-3之间的边界来应用不同格式的层-RS端口映射的情况,而不使用与秩无关的层到RS端口映射。下面将参考表44和表45描述以上情况。表44示例性地示出在秩-1 和秩-2的情况中的层到RS端口映射(或层-RS端口映射)方案。表45示例性地示出从秩-3到秩-8的情况中的层到RS端口映射(或层-RS端口映射)方案。表44示出提议#1.1-B的某些部分,表45示出提议#1.1-D的某些部分。
[表44]
层索引 DRS图案组索引 码资源索引(选择2)
0 0 0
1 0 1
[表45]
层索引 DRS图案组索引 码资源索引(选择2)
0 0 0
1 1 0
2 1 1
3 0 1
4 1 2
5 0 2
6 1 3
7 0 3
在表44和表45中,层索引的顺序可以要求这样的逻辑索引,即顺序地排列(安排)要响应于增加的秩而添加的层。如果必要的话,可以根据特定目的重新排列层索引的顺序。图13和图14示出层排序的示例。
层索引的重新排序可通过一系列预处理模块来执行,或者可以被理解为层索引与(虚拟)天线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的逻辑改变。例如,层索引的重新排序也可以通过将图12的层索引映射到(虚拟)天线端口时顺序地索引响应于增加的秩值而新添加/定义的层的方法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是基于层索引或(虚拟)天线端口来映射层RS资源。基本项目与图10、图11、图12中的基本项目相同。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接收机的方框图。图15示出在MIMO模式下使得用户设备(UE)能够从基站(BS)接收信号的方法。
参考图15,接收机包括天线、射频(RF)模块1201、CP移除模块 1202、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模块1203、信道估计器1204以及MIMO 解码模块1205。RF模块1201可以对输入到M(M≥1)个物理接收天线的每个下行链路发射信号放大和滤波。CP移除模块1202将对应于CP的时间采样部分从接收OFDM符号间隔中移除。FFT模块1203对经过CP 移除的采样执行FFT。信道估计器1204可连接到FFT模块的输出端。在对应于用于DL信道分配的通过PDCCH预调度的PRB单位频率资源区域的子载波信号采样区域中,以执行信道估计的方式从映射到RS的RE中检测/提取信号(例如解调参考信号(DM-RS))。基站(BS)的发射机可将与数据RE中相同的预编码应用于DM-RS RE,并且在UE接收机的信道估计处理过程中对应的预编码器与RF信道组合,使得它能形成等价的信道系数。MIMO解码模块1205基于利用信道估计器1204从 DM-RS RE提取的信号,构建(N×M)信道矩阵,用于频率资源域中包含的数据RE,执行MIMO解码,以及形成和输出N个接收层或N个接收流。之后,可在UE接收处理中将解码处理和信道解码处理应用于N个接收层或N个接收流。
图16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BS)和用户设备 (UE)的方框图。
参考图16,无线通信系统包括BS 110和UE 120。在下行链路中,发射机可以是BS110的一部分,并且接收机可以是UE 120的一部分。在上行链路中,发射机可以是UE 120的一部分,并且接收机可以是BS 110的一部分。BS 110包括处理器112、存储器114以及射频(RF)单元 116。处理器112可以被构建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公开的程序和/或方法。存储器114可连接到处理器112,并存储与处理器112的操作有关的各种信息。RF单元116连接到处理器112,并发射和/或接收RF信号。 UE 120包括处理器122、存储器124以及RF单元126。处理器122可以被构建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公开的程序和/或方法。存储器124可连接到处理器122,并存储与处理器122的操作有关的各种信息。RF单元126 连接到处理器112,并发射和/或接收RF信号。BS 110和/或UE 120可包括单个天线或多个天线。
按照预定的类型,通过本发明的结构元件和特征的组合实现上述实施例。除非单独指定,否则每个结构元件或特征都应视作选择性的。可以在不与其他结构元件或特征组合的情况下实施每个结构元件或特征。此外,某些结构元件和/或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的顺序可以改变。一个实施例的某些结构元件或特征可以包括在另一实施例中,或者用另一实施例的对应的结构元件或特征代替。此外显然,引用特定权利要求的某些权利要求可以与引用除了该特定权利要求之外的其他权利要求的别的权利要求组合,以构成实施例,或者通过提交申请以后的修改增加新的权利要求。
基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发射和接收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具体情况,被描述为由基站执行的特定操作可以由基站的上位节点执行。换言之,显然,在包括多个网络节点以及基站的网络中,为了与用户设备通信所执行的各种操作可由基站或除了基站之外的网络节点来执行。可以用诸如固定站、节点B、e节点B(eNB)以及接入点这样的术语代替基站。此外,可以用诸如移动站(MS)、移动用户站(MSS)这样的术语代替用户设备。
可通过各种手段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如果通过硬件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则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等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果通过固件或软件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则可以通过一类执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模块、程序或函数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将软件代码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然后由处理器驱动。可将存储单元设置在处理器内部或外部,以通过公知的各种手段向处理器发射数据以及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本质特征的情况下以其他特定形式实施本发明。因此,在所有方面都应将上述实施例视作说明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应当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合理解释来确定本发明的范围,并且所有落入本发明等同范围的变化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更详细而言,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应用于利用多个天线发射参考信号(RS)的方法和设备。

Claims (16)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基站发射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基站将专用参考信号映射到资源块;以及
在第一组天线端口和第二组天线端口的相应的天线端口上通过所述基站向用户设备发射所述被映射的专用参考信号,
其中通过使用对应的正交序列,在所述第一组天线端口上发射的专用参考信号被码分复用到在所述资源块中的第一资源元素组,
其中通过使用对应的正交序列,在所述第二组天线端口上发射的专用参考信号被码分复用到在所述资源块中的第二资源元素组,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组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N,N+1,N+4,N+6},以及所述第二组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N+2,N+3,N+5,N+7},N表示天线端口索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或者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的三对资源元素,所述三对的每一对中的两个资源元素在时域上连续,并且所述三对的两个相邻对在频域中被4个子载波分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或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按照如下所示的表分组:
其中k表示资源块中的子载波索引,I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索引,M表示0到5的整数,G0表示第一资源元素组,并且G1表示第二资源元素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专用参考信号是用于物理下行链接共享信道(PDSCH)的解调的用户设备特定参考信号。
5.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用户设备接收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组天线端口和第二组天线端口的相应的天线端口上通过所述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资源块中的专用参考信号,
其中通过使用对应的正交序列,在所述第一组天线端口上接收的专用参考信号从在所述资源块中的第一资源元素组被码分解复用,
其中通过使用对应的正交序列,在所述第二组天线端口上接收的专用参考信号从在所述资源块中的第二资源元素组被码分解复用,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组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N,N+1,N+4,N+6},以及所述第二组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N+2,N+3,N+5,N+7},N表示天线端口索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或者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的三对资源元素,所述三对的每一对中的两个资源元素在时域上连续,并且所述三对的两个相邻对在频域中被4个子载波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或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按照如下所示的表分组:
其中k表示资源块中的子载波索引,I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索引,M表示0到5的整数,G0表示第一资源元素组,并且G1表示第二资源元素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专用参考信号是用于物理下行链接共享信道(PDSCH)的解调的用户设备特定参考信号。
9.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信号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用于将多个参考信号映射到资源块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第一组天线端口和第二组天线端口的相应的天线端口上向用户设备发射所述被映射的专用参考信号的装置,
其中通过使用对应的正交序列,在所述第一组天线端口上发射的专用参考信号被码分复用到在所述资源块中的第一资源元素组,
其中通过使用对应的正交序列,在所述第二组天线端口上发射的专用参考信号被码分复用到在所述资源块中的第二资源元素组,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组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N,N+1,N+4,N+6},以及所述第二组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N+2,N+3,N+5,N+7},N表示天线端口索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或者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的三对资源元素,所述三对的每一对中的两个资源元素在时域上连续,并且所述三对的两个相邻对在频域中被4个子载波分开。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或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按照如下所示的表分组:
其中k表示资源块中的子载波索引,I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索引,M表示0到5的整数,G0表示第一资源元素组,并且G1表示第二资源元素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专用参考信号是用于物理下行链接共享信道(PDSCH)的解调的用户设备特定参考信号。
13.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信号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用于在第一组天线端口和第二组天线端口的相应的天线端口上从基站接收资源块中的专用参考信号的装置,
其中通过使用对应的正交序列,在所述第一组天线端口上接收的专用参考信号从在所述资源块中的第一资源元素组被码分解复用,
其中通过使用对应的正交序列,在所述第二组天线端口上接收的专用参考信号从在所述资源块中的第二资源元素组被码分解复用,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组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N,N+1,N+4,N+6},以及所述第二组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N+2,N+3,N+5,N+7},N表示天线端口索引。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或者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的三对资源元素,所述三对的每一对中的两个资源元素在时域上连续,并且所述三对的两个相邻对在频域中被4个子载波分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或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按照如下所示的表分组:
其中k表示资源块中的子载波索引,I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索引,M表示0到5的整数,G0表示第一资源元素组,并且G1表示第二资源元素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专用参考信号是用于物理下行链接共享信道(PDSCH)的解调的用户设备特定参考信号。
CN201410697124.XA 2009-04-15 2010-04-15 发射、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45393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969709P 2009-04-15 2009-04-15
US61/169,697 2009-04-15
US17319909P 2009-04-27 2009-04-27
US61/173,199 2009-04-27
US17322009P 2009-04-28 2009-04-28
US61/173,220 2009-04-28
US22306309P 2009-07-06 2009-07-06
US61/223,063 2009-07-06
US23312409P 2009-08-11 2009-08-11
US61/233,124 2009-08-11
CN201080017065.7A CN102396165B (zh) 2009-04-15 2010-04-15 发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7065.7A Division CN102396165B (zh) 2009-04-15 2010-04-15 发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9327A CN104539327A (zh) 2015-04-22
CN104539327B true CN104539327B (zh) 2019-11-22

Family

ID=429830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97124.XA Active CN104539327B (zh) 2009-04-15 2010-04-15 发射、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201080017065.7A Active CN102396165B (zh) 2009-04-15 2010-04-15 发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7065.7A Active CN102396165B (zh) 2009-04-15 2010-04-15 发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4) US8743807B2 (zh)
JP (3) JP2012524453A (zh)
KR (1) KR101276859B1 (zh)
CN (2) CN104539327B (zh)
WO (1) WO201012014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7206B (zh) 2009-01-05 2014-10-08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mimo通信系统的预编码码本
JP2012524453A (ja) * 2009-04-15 2012-10-1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参照信号を伝送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1931485B (zh) * 2009-06-19 2014-02-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参考信号生成方法和装置
US9065617B2 (en) * 2009-08-17 2015-06-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related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U2010290233B2 (en) * 2009-09-07 2014-08-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75794B1 (en) 2009-10-13 2014-03-1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fficient estimation of feedback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 selection
US8917796B1 (en) * 2009-10-19 2014-12-2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Transmission-mode-aware rate matching in MIMO signal generation
CN102056309A (zh) * 2009-11-02 2011-05-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专用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50079B (zh) 2009-11-09 2015-10-21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经协调的发射系统的非对称反馈
WO2011073876A2 (en) 2009-12-17 2011-06-23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imo feedback schemes for cross-polarized antennas
KR101757452B1 (ko) * 2010-01-08 2017-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매핑 및 디매핑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082543A1 (zh) * 2010-01-08 2011-07-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正交掩码生成装置、解调参考信号生成装置和方法
WO2011085509A1 (en) * 2010-01-12 2011-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ayer-to dm rs port mapping for lte-advanced
RU2548899C2 (ru) 2010-01-20 2015-04-20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Способ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антенных порт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емодуляции опорных сигналов
WO2011089993A1 (ja) * 2010-01-22 2011-07-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258002B2 (ja) 2010-02-10 2013-08-07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Mimo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装置、移動通信端末、チップセット、およびその方法
KR20110111962A (ko) * 2010-04-06 2011-10-12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전송장치, 수신장치, 정보 전송방법, 정보 수신방법 및 기록매체
CN102143096B (zh) * 2010-07-16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物理资源块、及信道估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20120018266A (ko) 2010-08-20 2012-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법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전력 증폭기 소모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9270359B2 (en) 2010-10-05 2016-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olarization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2100254A (ja) 2010-10-06 2012-05-2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ucchフィードバックのためのコードブックサブサンプリング
WO2012093449A1 (ja) * 2011-01-07 2012-07-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US9048970B1 (en) 2011-01-14 2015-06-0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Feedback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ystems
US9124327B2 (en) 2011-03-31 2015-09-0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hannel feedback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4901788B (zh) * 2011-08-05 2018-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频信号发送方法和设备
US9020058B2 (en) 2011-11-07 2015-04-28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recoding feedback for cross-polarized antennas based on signal-component magnitude difference
US8923427B2 (en) 2011-11-07 2014-12-30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debook sub-sampling for frequency-selective precoding feedback
US9031597B2 (en) 2011-11-10 2015-05-12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Differential CQI encoding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feedback
US9220087B1 (en) 2011-12-08 2015-12-2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ynamic point selection with combined PUCCH/PUSCH feedback
US8902842B1 (en) 2012-01-11 2014-12-0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ontrol signaling and resource mapping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WO2013111523A1 (ja) * 2012-01-27 2013-08-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US9154205B2 (en) 2012-04-20 2015-10-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ownlink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3160795A1 (en) 2012-04-27 2013-10-3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communication between base-station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US9397738B2 (en) * 2012-05-17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book and feedback design for high order MIMO
US9059753B2 (en) * 2012-09-27 2015-06-16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Non-codebook 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US20140169409A1 (en) * 2012-12-14 2014-06-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n-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 Schemes for Radio Access Virtualization
CN103944662B (zh) * 2013-01-18 2018-10-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US9871565B2 (en) * 2013-03-01 2018-01-16 Sony Corporation MIMO communication method,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KR20140122530A (ko) * 2013-04-10 2014-10-20 주식회사 팬택 소형 셀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의 구성 장치 및 방법
US9252856B2 (en) 2013-05-16 2016-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k override
KR102155090B1 (ko) * 2013-08-09 2020-09-11 팬텍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581835B (zh) * 2013-10-29 2018-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映射下行参考信号的装置及方法
US20160028451A1 (en) * 2014-07-22 2016-01-28 Alcatel-Lucent Usa Inc. Active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With Full Antenna Ports Dimension
US20160029225A1 (en) * 2014-07-22 2016-01-28 Alcatel-Lucent Usa Inc. Active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With Full Antenna Ports Dimension
US10680771B2 (en) 2014-08-28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averag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6027637B2 (ja) * 2015-01-22 2016-11-16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復調参照信号のためのアンテナポートマッピ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6141585A1 (zh) * 2015-03-12 2016-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6201700A1 (zh) * 2015-06-19 2016-12-22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集群业务的同频组网方法和装置
KR102095894B1 (ko) * 2015-07-14 2020-04-01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기준 신호
CN106534001B (zh) * 2015-09-10 2019-07-0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延迟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6685863B (zh) 2015-11-05 2021-02-2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DE102015122564B4 (de) * 2015-12-22 2021-06-10 Intel IP Corporation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arbeiten eines signals
US10326572B2 (en) * 2016-03-14 2019-06-18 Lg Electronics Enhance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performing the same
JP6679764B2 (ja) * 2016-06-17 2020-04-1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下りリンク信号受信方法及び使用者器機と、下りリンク信号送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CN107733617B (zh) 2016-08-12 2020-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7888249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域参考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159707A1 (en) * 2016-12-01 2018-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tream transmission
WO2018137516A1 (en) * 2017-01-27 2018-08-0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US11076410B2 (en) * 2017-02-03 2021-07-27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2366009B1 (ko) * 2017-05-16 2022-02-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정보 이용 방법 및 장치
CN109327292B (zh) * 2017-07-31 2021-08-0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072287B (zh) * 2018-01-24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加扰的数据传输方法
US11381293B2 (en) 2019-04-26 2022-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high rank CSI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3092016A1 (en) * 2021-11-19 2023-05-25 Hubbell Incorporated Electromechanical sens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2115B2 (en) * 2006-04-28 2011-03-22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OFDM systems us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groupings
US8213943B2 (en) * 2007-05-02 2012-07-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strained hopping of DL reference signals
KR101376233B1 (ko) * 2007-10-02 2014-03-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의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EP3073665B1 (en) * 2008-06-23 2018-05-02 Sun Patent Trust Method of arranging reference signal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N101340228B (zh) * 2008-08-07 2014-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CN101340227B (zh) * 2008-08-15 2012-10-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US8340199B2 (en) * 2008-10-27 2012-1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8-transmit antenna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system
US20100195748A1 (en) * 2009-02-02 2010-08-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 design in resource blocks
WO2010117251A2 (ko) * 2009-04-10 2010-10-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참조신호의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JP2012524453A (ja) * 2009-04-15 2012-10-1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参照信号を伝送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20140A9 (ko) 2011-01-27
WO2010120140A3 (ko) 2011-03-17
JP2015029280A (ja) 2015-02-12
KR101276859B1 (ko) 2013-06-18
US9014127B2 (en) 2015-04-21
JP2014064280A (ja) 2014-04-10
CN102396165B (zh) 2014-12-17
KR20120004438A (ko) 2012-01-12
JP5607807B2 (ja) 2014-10-15
US20120033630A1 (en) 2012-02-09
US20150162964A1 (en) 2015-06-11
US8743807B2 (en) 2014-06-03
US20160337019A1 (en) 2016-11-17
US9438326B2 (en) 2016-09-06
JP5849133B2 (ja) 2016-01-27
WO2010120140A2 (ko) 2010-10-21
US9838098B2 (en) 2017-12-05
US20140226617A1 (en) 2014-08-14
JP2012524453A (ja) 2012-10-11
CN104539327A (zh) 2015-04-22
CN102396165A (zh) 201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9327B (zh) 发射、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98077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relay station
CN10266848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harq的方法和装置
JP5731544B2 (ja) 復調参照信号のためのアンテナポートマッピ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754357B (zh) 在支持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基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656914B (zh) 多层波束赋形的方法和系统
KR101783165B1 (ko) 기준 신호를 전송 및 디코딩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2583530B1 (en) Low latency channel estimation for downlink mimo
US9048914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23539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US858816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56532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88644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1062384A2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096646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1662443A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序列产生和映射方法及发送装置
CN101626620A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JP6027637B2 (ja) 復調参照信号のためのアンテナポートマッピ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