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8218A - 一种多孔碳材料在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孔碳材料在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18218A CN104518218A CN201310454424.0A CN201310454424A CN104518218A CN 104518218 A CN104518218 A CN 104518218A CN 201310454424 A CN201310454424 A CN 201310454424A CN 104518218 A CN104518218 A CN 1045182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 template
- holes
- acid
- organic solv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14—Cell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孔碳材料在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中的应用,所述碳材料所述碳材料由颗粒粒径为1-30um的碳颗粒混合组成,碳颗粒本身呈由碳片层构成的类蜂窝状多孔结构,碳材料中碳颗粒的孔容为0.5~5cm3/g;碳颗粒内部包括两种孔,一种是由碳片层作为孔壁而构成的交错贯通孔,另一种是均匀分布于碳片层孔壁内的孔;交错贯通孔主要为孔径范围为5~90nm的孔,其占贯通孔体积的80%以上;碳片层厚度为2~50nm;孔壁内的孔主要为孔径范围为1~10nm的孔,占孔壁内孔体积的90%以上。将该碳材料用于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中,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碳材料在放电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率,有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次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材料在锂-亚硫酰氯电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锂-亚硫酰氯电池除具有锂电池的电压高、能量大、放电平台稳定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外,还因其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而在某些特殊领域受到更多重视。锂-亚硫酰氯电池虽然比其他几种锂电池商品化要晚,但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生产的主要锂电系列。该电池负极为金属Li,正极采用多孔碳材料制备,电解液通常采用LiAlCl4作为溶剂,SOCl2作为溶剂,同时SOCl2作为活性物质吸附在正极中。电池表达式为:(-)Li|SOCl2-LiAlCl4|SOCl2(C)(+)。
放电过程中,负极金属锂被氧化为锂离子,而正极中,SOCl2被还原,其产物为S和LiCl。正极放电产物均不溶于电解液,沉积占据电极孔道直至放电结束。因此,作为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场所,碳材料孔结构物性参数,如: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分布对电池性能,尤其是放电容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电池放电过程中,固体产物沉积对电极孔道的占据势必影响锂离子在其中的传输,进而增大离子传输电阻,特别是在放电末期,严重制约电极反应的进行,从而成为降低电极空间利用率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避免电极孔道的过度堵塞,通常可采用富含大孔结构的碳材料,例如乙炔黑。然而,该材料比表面积较低,而材料的比表面积直接决定了其电化学反应界面的大小,因此不利于电池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同时,其孔容也较小,从而不利于获得较高的放电容量。另一方面,当采用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的碳材料,如科琴黑,此时由于其所含大孔比例较低,因此电极孔道在放电过程中极易堵塞,因此,不适宜应用于锂-亚硫酰氯电池。
由此可见,传统的颗粒型碳材料,由于其孔道空间主要由颗粒间空隙构建,较大的颗粒粒径有利于获得较大的孔径,但其比表面积和孔容却较低;另一方面,虽然较小的颗粒粒径可获得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但其大孔含量却较低。因此,采用该类型孔结构的碳材料无法在高比表面积,高孔容与大孔间实现平衡。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材料的孔形成机制方面进行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级孔分布的碳材料在锂-亚硫酰氯电池中的应用。
构成该碳材料的碳颗粒具有类蜂窝状的孔结构,其颗粒尺寸为1-30um,优选范围为1-10um,其颗粒间间隙可用作大孔锂离子传输通道;同时,其内部由碳片层构建交错贯通的产物沉积孔道,其孔径范围主要集中于5~90nm,优选范围为10-60nm,具体值可通过调控碳材料制备工艺参数实现,较小的孔径可在颗粒内部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因此,通过采用该结构的碳材料,可有效解决传统结构碳材料所面临的问题,实现高比表面积,高孔容与大孔构建间的平衡。
本发明所述碳材料孔容为0.5~5cm3/g;碳颗粒内部除了由碳片层作为孔壁而构成的交错贯通孔之外,还存在均匀分布于碳片层孔壁内的孔,其孔径范围主要集中于1~10nm,这部分孔的参数主要取决于碳材料制备过程中所采用的碳源,所述的碳片层厚度为2~50nm。碳片层其表面还可原位掺杂催化组分,包括N、B、O、Fe、Co、Ni、Cu、Ag、Pt、Pd、Au、Ir、Ru、Nb、Y、Rh、Cr、Zr、Ce、Ti、Mo、Mn、Zn、W、Sn、La及V的一种或二种以上,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检测范围内催化组分占检测范围所有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例为0.1~10%。将该材料用于制备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正极材料组成成份包括碳材料和粘结剂,其中碳材料质量含量为70%~95%;所述的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聚烯烃,丁苯橡胶,氟化橡胶,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碳材料制备主要采用模板法实现,也可与金属盐催化活化或发泡法结合。具体过程如下:
将碳前驱物和模板溶于去离子水或有机溶剂中,水浴加热40~85℃并机械搅拌,待水分或有机溶剂完全蒸发后在60~80℃干燥;干燥后的产品进行碳化,碳化气体为N2或/和Ar,碳化温度范围在500~1700℃,优选范围为600~1100℃,碳化时间控制在1~8h,得到模板/碳复合物,用酸或碱溶液去除模板,经过滤、干燥,即得多孔碳材料。
其中所述碳前驱物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1)低分子的糖类,包括蔗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木糖或糠醇;
(2)小分子的有机物,包括甲醛、苯酚、乙烯、乙炔、丙烯、苯;
(3)高分子聚合物,包括中间相沥青、聚乙二醇、苯酚甲醛树脂或间苯二酚甲醛树脂、聚苯胺、聚吡啶、三聚氰胺。
所述模板为SiO2溶胶、沸石、Al2O3、介孔SiO2、氧化镁、醋酸镁、葡萄糖酸镁、氧化铜、氧化锌、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碳酸钙、碳酸镁、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锡、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三氧化钼、三氧化二钒、氧化钛纳米粉体、金属镍氢氧化物、金属铁氢氧化物、金属镁的氢氧化物、二氧化硅微球、聚苯乙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模板粒径尺寸范围在5~8000nm,优选范围为5-500nm。
当与金属盐催化活化法结合时,其过程如下:
将碳前驱物溶于去离子水或有机溶剂中,然后添加金属盐或金属氢氧化物继续溶解分散,再加入模板溶解分散,水浴加热40~85℃并机械搅拌,待水分或有机溶剂完全蒸发后在60~80℃干燥;干燥后的产品进行碳化,碳化温度范围在500~1700℃,优选范围为600~1100℃,碳化时间控制在1~8h,得到模板/碳复合物,用酸或碱溶液去除模板和金属盐或金属氢氧化物,经过滤、干燥,即得多孔碳材料;
金属盐或金属氢氧化物前驱体含Fe、Co、Ni、Cu、Ag、Pt、Pd、Au、Ir、Ru、Nb、Y、Rh、Cr、Zr、Ce、Ti、Mo、Mn、Zn、W、Sn、La及V的一种或二种以上;金属盐为金属的硝酸盐、碳酸盐、硫酸盐、醋酸盐、卤化物、二亚硝基二胺盐、乙酰丙酮化物、或大环络合物及卟啉化物、酞箐化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其中,金属盐或金属氢氧化物与模板的质量百分比范围为1~15%。
当与发泡法结合时,其过程如下:
将碳前驱物、模板和发泡剂溶于去离子水或有机溶剂中,水浴加热40~85℃并机械搅拌,待水分或有机溶剂完全蒸发后在60~80℃干燥;干燥后的产品进行碳化,碳化气体为N2或/和Ar,碳化温度范围在500~1700℃,优选范围为600~1100℃,碳化时间控制在1~8h,得到模板/碳复合物,用酸或碱溶液去除模板,经过滤、干燥,即得多孔碳材料,其中发泡剂与碳前驱物的质量百分比范围在5~100%,优选范围为10~70%。
其中,发泡剂为柠檬酸、碳酸铵、碳酸氢铵、碳酸钙、碳酸镁、碳酸氢钠、碳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石油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碳材料制备过程中,模板与碳前驱物的质量百分比为600~10%;碳前驱物在去离子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0.05~0.4g/ml;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去除模板使用的酸溶液为0.5~3M盐酸、硫酸、硝酸或氢氟酸,碱溶液为0.5~3M氢氧化钠溶液。
将该材料用于制备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材料组成成份包括碳材料和粘结剂,其中碳材料质量含量为70%~95%;所述的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聚烯烃、丁苯橡胶、氟化橡胶、聚氨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以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为例,可按如下过程实现:
将碳材料与粘结剂(质量分数为5%的聚四氟乙烯乳液)共混于溶剂中,得到电极浆料,电极浆料中固体物质(碳材料与粘结剂)与溶剂比例为10~30mg固体/ml溶剂;采用刮涂、喷涂或辊压的方式,制备得到片状电极,于40~80摄氏度烘干制得电极,其中粘结剂含量为70%~95%。
其中溶剂为醇、水或醇水混合液,醇水混合液中醇与水质量比为1:4~4:1;其中,醇包括乙醇,异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碳材料,其结构既具有适合放电产物沉积的沉积孔,又具有大孔径的离子传输孔。两种孔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可分别对其进行最大限度的优化,实现产物沉积与离子传输的平衡。
2.产物沉积孔的调控可通过模板和碳源的选择实现,制备过程简单易行,十分有利于降低其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纳米碳酸镁粉体为模板制备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准确称量5g葡萄糖,加入15ml去离子水中搅拌至溶解完全,然后加入3g柠檬酸、5g碳酸镁,在80℃水浴条件下加热并机械搅拌,使其完全分散,待水分完全蒸发后放入80℃干燥24h。然后将干燥后的产品放入高温管式炉炭化,气氛为氮气,气体流量控制在30ml/min。800℃下经碳化2h取出得到纳米颗粒/碳复合物,再加适量2M稀盐酸去除纳米碳酸镁,经过滤后80℃真空干燥24h,即得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
将其与聚四氟乙烯乳液(质量分数为5%)共混于乙醇中,得到电极浆料,其中固体物质与溶剂比例为20mg固体/ml溶剂;采用辊压的方式,制备得到片状电极,于60摄氏度烘干制得电极,其中粘结剂含量为80%,电极碳材料面密度为7mg/cm2。
采用KB600,乙炔黑作为对比样,按照上述过程制备碳正极。
以1M的LiAlCl4/SOCl2为电解液,多孔聚丙烯作为隔膜,金属锂作为负极,对所制备碳正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备的碳正极2mA/cm2下,相较于KB600容量提高50%,相较于乙炔黑容量提高100%;10mA/cm2下,相较于KB600容量提高260%,相较于乙炔黑容量提高120%。
实施例2
以SiO2溶胶为模板制备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准确称量5g葡萄糖、0.2716g六水合硝酸钴加入15ml去离子水中搅拌至溶解完全,然后加入5g SiO2溶胶,机械搅拌使其完全分散,在80℃水浴条件下加热并机械搅拌,待水分完全蒸发后放入80℃真空干燥24h。然后将干燥后的产品放入高温管式炉炭化,气氛为氮气,气体流量控制在30ml/min。900℃经碳化3h取出得到纳米SiO2/碳复合物,再加适量1M HF去除SiO2和生成的氧化钴,经过滤后80℃真空干燥24h,即得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艺和参数,制备评价碳材料,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备的碳正极2mA/cm2下,相较于KB600容量提高60%,相较于乙炔黑容量提高110%;10mA/cm2下,相较于KB600容量提高260%,相较于乙炔黑容量提高120%。
实施例3
以纳米碳酸钙粉末为模板制备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准确称量5g葡萄糖、2g氢氧化镍加入10ml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分散完全,然后加入3g碳酸钙,在80℃水浴条件下加热并机械搅拌,使其完全分散,待水分完全蒸发后放入80℃真空干燥24h。然后将干燥后的产品放入高温管式炉炭化,气氛为氮气,气体流量控制在20ml/min。在900℃经碳化2h取出得到纳米颗粒/碳复合物,再用适量2M稀盐酸去除纳米碳酸钙和氧化镍,经过滤后80℃真空干燥24h,即得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艺和参数,制备评价碳材料,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备的碳正极2mA/cm2下,相较于KB600容量提高45%,相较于乙炔黑容量提高90%;10mA/cm2下,相较于KB600容量提高210%,相较于乙炔黑容量提高90%。
实施例4
以纳米氧化铝粉末为模板制备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准确称量5g蔗糖加入10ml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分散完全,然后加入8g氧化铝,在80℃水浴条件下加热并机械搅拌,使其完全分散,待水分完全蒸发后放入80℃真空干燥24h。然后将干燥后的产品放入高温管式炉炭化,N2中800℃处理3h,换CO2800℃吹扫1h,然后换N2吹扫至室温,得到纳米颗粒/碳复合物,再用适量2M稀盐酸去除氧化铝,经过滤后80℃真空干燥24h,即得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艺和参数,制备评价碳材料,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备的碳正极2mA/cm2下,相较于KB600容量提高30%,相较于乙炔黑容量提高70%;10mA/cm2下,相较于KB600容量提高180%,相较于乙炔黑容量提高70%。
实施例5
以二氧化硅微球粉体为模板制备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准确称量5g蔗糖、0.358g50%的硝酸锰水溶液加入15ml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分散完全,然后加入6g二氧化硅微球,在60℃水浴条件下加热并机械搅拌,使其完全分散,待水分完全蒸发后放入80℃真空干燥24h。然后将干燥后的产品放入高温管式炉碳化,N2中850℃处理3h,换水蒸气850℃吹扫0.5h,然后换N2吹扫至室温,得到纳米颗粒/碳复合物,再用适量1M HF洗除二氧化硅和氧化锰,经过滤后80℃真空干燥24h,即得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艺和参数,制备评价碳材料,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备的碳正极2mA/cm2下,相较于KB600容量提高70%,相较于乙炔黑容量提高130%;10mA/cm2下,相较于KB600容量提高180%,相较于乙炔黑容量提高70%。
实施例6
以氢氧化镍粉体为模板制备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准确称量5g淀粉,1g碳酸氢铵,加入15ml去离子水中搅拌至溶解完全,在80℃水浴条件下加热并机械搅拌,使其完全分散,待水分完全蒸发后放入80℃干燥24h。然后将干燥后的产品放入高温管式炉炭化,气氛为氮气,气体流量控制在50ml/min。900℃下经碳化4h取出得到纳米颗粒/碳复合物,再加适量2M稀硝酸去除氧化镍,经过滤后80℃真空干燥24h,即得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艺和参数,制备评价碳材料,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备的碳正极2mA/cm2下,相较于KB600容量提高80%,相较于乙炔黑容量提高140%;10mA/cm2下,相较于KB600容量提高140%,相较于乙炔黑容量提高50%。
实施例7
以氢氧化镍粉体为模板制备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准确称量5g蔗糖,加入10ml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分散完全,然后加入10g氢氧化镍粉体,在80℃水浴条件下加热并机械搅拌,使其完全分散,待水分完全蒸发后放入80℃真空干燥24h。然后将干燥后的产品放入高温管式炉炭化,Ar中800℃处理3h,换CO2800℃吹扫1h,然后换Ar吹扫至室温,得到纳米颗粒/碳复合物,再用适量2M稀硝酸去除氧化镍,经过滤后80℃真空干燥24h,即得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艺和参数,制备评价碳材料,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备的碳正极2mA/cm2下,相较于KB600容量提高40%,相较于乙炔黑容量提高90%;10mA/cm2下,相较于KB600容量提高220%,相较于乙炔黑容量提高100%。
Claims (10)
1.一种多孔碳材料在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由颗粒粒径为1-30um的碳颗粒混合组成,碳颗粒本身呈由碳片层构成的类蜂窝状多孔结构,碳材料中碳颗粒的孔容为0.5~5cm3/g;碳颗粒内部包括两种孔,一种是由碳片层作为孔壁而构成的交错贯通孔,另一种是均匀分布于碳片层孔壁内的孔;
交错贯通孔主要为孔径范围为5~90nm的孔,其占贯通孔体积的80%以上;碳片层厚度为2~50nm;孔壁内的孔主要为孔径范围为1~10nm的孔,占孔壁内孔体积的90%以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碳颗粒中的碳片层表面原位掺杂催化组分,所述的催化组分包括N、B、O、Fe、Co、Ni、Cu、Ag、Pt、Pd、Au、Ir、Ru、Nb、Y、Rh、Cr、Zr、Ce、Ti、Mo、Mn、Zn、W、Sn、La及V的一种或二种以上,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范围为碳片层表面至碳片层表面以下10纳米范围内,检测范围内催化组分占检测范围所有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例为0.1~1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材料采用模板法按如下过程制备
将碳前驱物和模板溶于去离子水或有机溶剂中,水浴加热40~85℃并机械搅拌,待水分或有机溶剂完全蒸发后在60~80℃干燥;干燥后的产品进行碳化,碳化气体为N2或/和Ar,碳化温度范围在500~1700℃,碳化时间控制在1~8h,得到模板/碳复合物,用酸或碱溶液去除模板,经过滤、干燥,即得多孔碳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前驱物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1)低分子的糖类,包括蔗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木糖或糠醇;
(2)小分子的有机物,包括甲醛、苯酚、乙烯、乙炔、丙烯、苯;
(3)高分子聚合物,包括中间相沥青、聚乙二醇、苯酚甲醛树脂或间苯二酚甲醛树脂、聚苯胺、聚吡啶、三聚氰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为SiO2溶胶、沸石、Al2O3、介孔SiO2、氧化镁、醋酸镁、葡萄糖酸镁、氧化铜、氧化锌、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碳酸钙、碳酸镁、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锡、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三氧化钼、三氧化二钒、氧化钛纳米粉体、金属镍氢氧化物、金属铁氢氧化物、金属镁的氢氧化物、二氧化硅微球、聚苯乙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其中模板粒径尺寸范围在5~80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材料采用模板法结合催化活化法制备而成,其过程如下:
将碳前驱物溶于去离子水或有机溶剂中,然后添加金属盐或金属氢氧化物继续溶解分散,再加入模板溶解分散,水浴加热40~85℃并机械搅拌,待水分或有机溶剂完全蒸发后在60~80℃干燥;干燥后的产品进行碳化,碳化温度范围在500~1700℃,碳化时间控制在1~8h,得到模板/碳复合物,用酸或碱溶液去除模板和金属盐或金属氢氧化物,经过滤、干燥,即得多孔碳材料;
所述模板法结合催化活化法的制备过程中,将碳前驱体在溶解过程中添加前驱体含Fe、Co、Ni、Cu、Ag、Pt、Pd、Au、Ir、Ru、Nb、Y、Rh、Cr、Zr、Ce、Ti、Mo、Mn、Zn、W、Sn、La及V的一种或二种以上金属盐或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盐为金属的硝酸盐、碳酸盐、硫酸盐、醋酸盐、卤化物、二亚硝基二胺盐、乙酰丙酮化物、或大环络合物及卟啉化物、酞箐化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其中金属盐或金属氢氧化物与模板的质量百分比范围为1~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采用模板法结合发泡法按如下过程制备而成:
将碳前驱物、模板和发泡剂溶于去离子水或有机溶剂中,水浴加热40~85℃并机械搅拌,待水分或有机溶剂完全蒸发后在60~80℃干燥;干燥后的产品进行碳化,碳化气体为N2或/和Ar,碳化温度范围在500~1700℃,碳化时间控制在1~8h,得到模板/碳复合物,用酸或碱溶液去除模板,经过滤、干燥,即得多孔碳材料,其中发泡剂与碳前驱物的质量百分比范围在5~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为柠檬酸、碳酸铵、碳酸氢铵、碳酸钙、碳酸镁、碳酸氢钠、碳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石油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发泡剂。
9.根据权利要求3、6或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与碳前驱物的质量百分比为600~10%;碳前驱物在去离子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0.05~0.4g/ml;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去除模板使用的酸溶液为0.5~3M盐酸、硫酸、硝酸或氢氟酸,碱溶液为0.5~3M氢氧化钠溶液。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材料组成成份包括碳材料和粘结剂,其中碳材料质量含量为70%~95%;所述的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聚烯烃、丁苯橡胶、氟化橡胶、聚氨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54424.0A CN104518218B (zh) | 2013-09-29 | 2013-09-29 | 一种多孔碳材料在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54424.0A CN104518218B (zh) | 2013-09-29 | 2013-09-29 | 一种多孔碳材料在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18218A true CN104518218A (zh) | 2015-04-15 |
CN104518218B CN104518218B (zh) | 2017-06-09 |
Family
ID=52793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54424.0A Active CN104518218B (zh) | 2013-09-29 | 2013-09-29 | 一种多孔碳材料在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518218B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58640A (zh) * | 2017-10-27 | 2018-03-06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血红细胞状空心碳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
CN108584915A (zh) * | 2018-06-03 | 2018-09-28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规整六边形的蜂窝状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584951A (zh) * | 2018-06-27 | 2018-09-28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氮磷共掺杂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378473A (zh) * | 2018-08-20 | 2019-02-22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氮改性的碳担载铜催化剂及其在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的应用 |
CN109449388A (zh) * | 2018-09-29 | 2019-03-08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0482523A (zh) * | 2019-08-16 | 2019-11-22 | 中山大学 | 一种氮掺杂分级多孔碳材料及其超级电容器制备中的应用 |
CN110746602A (zh) * | 2019-10-29 | 2020-02-04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金属钴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0759327A (zh) * | 2019-10-12 | 2020-02-07 | 宁波海秀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碳晶体的制备方法 |
CN111554890A (zh) * | 2020-04-20 | 2020-08-18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一种模板法制备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三维多级孔碳的方法 |
CN111841579A (zh) * | 2019-04-28 | 2020-10-30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三维多级孔结构二硫化钼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2299393A (zh) * | 2019-07-26 | 2021-02-02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维氮掺杂碳囊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
CN112531160A (zh) * | 2019-09-19 | 2021-03-19 |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定形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027078A1 (de) * | 2006-05-31 | 2009-02-25 | Merck Patent Gmb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poröser kohlenstoff-formkörper |
CN100577281C (zh) * | 2007-04-13 | 2010-01-06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一种磁性多孔炭吸附剂 |
CN103050702A (zh) * | 2011-10-17 | 2013-04-17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原位掺杂有催化活性组分的碳材料在锂-空气电池中应用 |
-
2013
- 2013-09-29 CN CN201310454424.0A patent/CN104518218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58640A (zh) * | 2017-10-27 | 2018-03-06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血红细胞状空心碳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
CN108584915A (zh) * | 2018-06-03 | 2018-09-28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规整六边形的蜂窝状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584915B (zh) * | 2018-06-03 | 2021-09-14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规整六边形的蜂窝状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584951A (zh) * | 2018-06-27 | 2018-09-28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氮磷共掺杂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378473A (zh) * | 2018-08-20 | 2019-02-22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氮改性的碳担载铜催化剂及其在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的应用 |
CN109449388A (zh) * | 2018-09-29 | 2019-03-08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1841579B (zh) * | 2019-04-28 | 2022-03-11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三维多级孔结构二硫化钼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1841579A (zh) * | 2019-04-28 | 2020-10-30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三维多级孔结构二硫化钼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2299393A (zh) * | 2019-07-26 | 2021-02-02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维氮掺杂碳囊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
CN112299393B (zh) * | 2019-07-26 | 2022-08-12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维氮掺杂碳囊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
CN110482523B (zh) * | 2019-08-16 | 2021-09-10 | 中山大学 | 一种氮掺杂分级多孔碳材料及其超级电容器制备中的应用 |
CN110482523A (zh) * | 2019-08-16 | 2019-11-22 | 中山大学 | 一种氮掺杂分级多孔碳材料及其超级电容器制备中的应用 |
CN112531160A (zh) * | 2019-09-19 | 2021-03-19 |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定形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0759327A (zh) * | 2019-10-12 | 2020-02-07 | 宁波海秀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碳晶体的制备方法 |
CN110746602A (zh) * | 2019-10-29 | 2020-02-04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金属钴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1554890A (zh) * | 2020-04-20 | 2020-08-18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一种模板法制备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三维多级孔碳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18218B (zh) | 2017-06-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18218A (zh) | 一种多孔碳材料在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 |
CN104518219B (zh) | 多孔碳材料在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 |
CN103855366B (zh) | 一种锂-空气电池正极用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 | |
CN103855413B (zh) | 一种锂-空气电池正极用多孔碳材料 | |
CN104518226B (zh) | 一种锂·空气或锂氧电池正极用多孔碳材料 | |
Gao et al. | Outstanding long-cycling lithium− sulfur batteries by core-shell structure of S@ Pt composite with ultrahigh sulfur content | |
Wu et al. | Fabricating three-dimensional hierarchical porous N-doped graphene by a tunable assembly method for interlayer assiste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 |
Wang et al. | Synthesis of Fe/Fe3C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in nitrogen-doped carbon with single-source molecular precursor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 |
CN103855367B (zh) | 锂-空气电池正极用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 | |
CN1781843B (zh) | 碳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及燃料电池 | |
EP2510569B1 (en) | Carbon materials comprising an electrochemical modifier | |
CN104882594B (zh) | 三维石墨烯‑空心碳球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55412B (zh) | 锂-空气电池正极用多孔碳材料 | |
CN104916828B (zh) | 三维石墨烯‑空心碳球/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 |
WO2020164353A1 (zh) | 一种金属原子掺杂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855365B (zh) | 锂-空气电池正极使用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 | |
CN107841764B (zh) | 一种二氧化碳电还原阴极及其制备方法 | |
Li et al. | Co–TiO2 nanoparticles anchored in porous carbon matrix as an efficient sulfur host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 |
CN103855394B (zh) | 锂-空气电池正极使用多孔碳材料 | |
Liang et al. | CNT threaded porous carbon nitride nanoflakes as bifunctional hosts for lithium sulfide cathode | |
CN103031771B (zh) | 碳纳米管/活性碳核壳结构碳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488650B (zh) | 一种Cu3P@掺P介孔碳复合骨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1446439B (zh) | S@MxSnSy@C复合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 |
CN111261877B (zh) | 一种担载型空心球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电催化中的应用 | |
CN114335555A (zh) |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