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1746A - 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及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及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1746A
CN104511746A CN201410443286.0A CN201410443286A CN104511746A CN 104511746 A CN104511746 A CN 104511746A CN 201410443286 A CN201410443286 A CN 201410443286A CN 104511746 A CN104511746 A CN 104511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ging
forge
mould
make
conquass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32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1746B (zh
Inventor
竹内浩二
今泉隆久
西畑昌亮
田中雅和
滨田宏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11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1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1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1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3/00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of machin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7/00Bending rods, profiles, or tubes
    • B21D7/06Bending rods, profiles, or tubes in press brakes or between rams and anvils or abutments; Pliers with forming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3/00Details of machines for forging, pressing, or hammering
    • B21J13/02Die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3/00Lubricating during forging or pre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5/00Methods for forging, hammering, or pressing; Special equipment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1J5/02Die forging; Trimming by making use of special dies ; Punching during for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KMAKING FORGED OR PRESSED METAL PRODUCTS, e.g. HORSE-SHOES, RIVETS, BOLTS OR WHEELS
    • B21K1/00Making machine elements
    • B21K1/06Making machine elements axles or shafts
    • B21K1/12Making machine elements axles or shafts of specially-shaped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KMAKING FORGED OR PRESSED METAL PRODUCTS, e.g. HORSE-SHOES, RIVETS, BOLTS OR WHEELS
    • B21K27/00Handling devices, e.g. for feeding, aligning, discharging, Cutting-off means; Arrangement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orging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及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其能够在不降低生产率的前提下制造具有优异品质的车辆用悬架臂。制造装置(10)的特征在于,具备:制作弯曲加工件(21)的弯曲加工装置(11A);并排设置制作压溃锻造件的压溃锻造用模具(12)及精锻造用模具(14)的锻造装置(11B);修边装置(15);将加热后的圆棒状材料(20)搬入的第一移动机构(16A);使弯曲加工件(21)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16B);使压溃锻造件(22)移动的第三移动机构(17A);将精锻造件(24)搬出的第四移动机构(17B);以及对压溃锻造用模具(12)及精锻造用模具(14)涂敷润滑剂的第一涂敷机构(18A)。

Description

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及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锻造加工而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及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使用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的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具备:锻造装置,其并排设置有弯曲加工用模具、压溃锻造用模具、粗锻造用模具及精锻造用模具,该弯曲加工用模具对圆棒状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弯曲加工件,该压溃锻造用模具对弯曲加工件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压溃锻造件,该粗锻造用模具对压溃锻造件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粗锻造件,该精锻造用模具对粗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造件;修边装置,其对由锻造装置制作出的精锻造件的毛边部进行修边;以及移动机构,其将圆棒状材料搬入弯曲加工用模具,并且使弯曲加工件向压溃锻造用模具移动,使压溃锻造件向粗锻造用模具移动,使粗锻造件向精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将精锻造件向修边装置搬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5404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中,当进行锻造加工时,预先对各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而且,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制造装置中,在移动机构处设置喷雾喷嘴并从该喷雾喷嘴涂敷润滑剂,从而进行润滑剂的涂敷。因而,润滑剂的涂敷是在由移动机构把持工件(锻造件)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根据状况还产生难以调整相对于锻造用模具的表面的涂敷角度的情况。其结果是,润滑剂向锻造用模具的表面的涂敷有时变得不均匀,锻造加工无法顺畅地进行,还可能导致通过锻造加工来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品质降低。另外,移动机构在工件的移动作业和润滑剂向锻造用模具的表面的涂敷作业中并用,因此作业效率低,还可能降低生产率。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及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其能够在不降低生产率的前提下制造具有优异品质的车辆用悬架臂。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具备:弯曲加工装置,其利用弯曲加工用模具对加热后的圆棒状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弯曲加工件;锻造装置,其并排设置压溃锻造用模具以及精锻造用模具,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对由所述所述弯曲加工装置制作出的所述弯曲加工件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压溃锻造件,所述精锻造用模具对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造件;修边装置,其对所述精锻造件的毛边部进行修边;第一移动机构,其将加热后的所述圆棒状材料搬入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第二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弯曲加工件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移动;第三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第四移动机构,其将所述精锻造件向所述修边装置搬出;以及第一涂敷机构,其对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及所述精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锻造装置中还并排设置粗锻造用模具,该粗锻造用模具对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粗锻造件,所述精锻造用模具对所述粗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造件,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还具备使所述粗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的第五移动机构,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及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的涂敷,利用在所述第五移动机构上设置的第二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涂敷。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锻造装置中还并排设置粗锻造用模具,该粗锻造用模具对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粗锻造件,所述精锻造用模具对所述粗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造件,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还具备使所述粗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的第五移动机构,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所述粗锻造用模具及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涂敷。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锻造装置中还并排设置粗锻造用模具,该粗锻造用模具对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粗锻造件,所述精锻造用模具对所述粗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造件,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所述粗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及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的涂敷,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还具备进行润滑剂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涂敷的第二涂敷机构。
根据所述结构,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具备与使锻造件移动的移动机构分开设置的、对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的第一涂敷机构,因此第一涂敷机构在涂敷润滑剂时无需像以往那样把持锻造件。为此,第一涂敷机构在涂敷润滑剂时能够根据锻造用模具的表面而自由地调整涂敷角度,因此能够对锻造用模具的表面均匀地涂敷润滑剂。其结果是,能够顺畅地进行锻造加工,品质稳定。另外,由于第一涂敷机构无需进行使锻造件移动的作业而仅进行润滑剂的涂敷作业,因此作业效率高,生产率提高。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是使用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利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将所述圆棒状材料搬入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对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之后,对搬入到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的所述圆棒状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所述弯曲加工件;第二工序,利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弯曲加工件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对所述精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之后,对移动至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弯曲加工件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压溃锻造件;第三工序,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精锻造件;以及第四工序,利用所述第四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精锻造件向所述修边装置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修边装置的所述精锻造件进行修边而制作车辆用悬架臂,与所述第三工序中的所述精锻造件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一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圆棒状材料的搬入及弯曲加工而制作下一个弯曲加工件,与所述第四工序中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二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弯曲加工件的移动及压溃锻造加工。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方法是使用了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装置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利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将所述圆棒状材料搬入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对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之后,对搬入到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的所述圆棒状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所述弯曲加工件;第二工序,利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弯曲加工件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利用在所述第五移动机构上设置的所述第二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涂敷,利用第一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的涂敷,之后,对移动至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弯曲加工件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压溃锻造件;第三工序,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粗锻造件;第四工序,利用所述第五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粗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所述粗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精锻造件;以及第五工序,利用所述第四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四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精锻造件向所述修边装置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修边装置的所述精锻造件进行修边而制作车辆用悬架臂,与所述第四工序中的所述精锻造件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一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圆棒状材料的搬入及弯曲加工而制作下一个弯曲加工件,与所述第五工序中的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二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弯曲加工件的移动及压溃锻造加工。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制造方法是使用了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制造装置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利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将所述圆棒状材料搬入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对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之后,对搬入到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的所述圆棒状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所述弯曲加工件;第二工序,利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弯曲加工件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利用第一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及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涂敷,之后,对移动至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弯曲加工件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压溃锻造件;第三工序,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粗锻造件;第四工序,利用所述第五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粗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所述粗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精锻造件;以及第五工序,利用所述第四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四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精锻造件向所述修边装置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修边装置的所述精锻造件进行修边而制作车辆用悬架臂,与所述第四工序中的所述精锻造件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一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圆棒状材料的搬入及弯曲加工而制作下一个弯曲加工件,与所述第五工序中的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二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弯曲加工件的移动及压溃锻造加工。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制造方法是使用了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制造装置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利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将所述圆棒状材料搬入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对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之后,对搬入到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的所述圆棒状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所述弯曲加工件;第二工序,利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弯曲加工件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利用所述第二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涂敷,利用第一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的涂敷,之后,对移动至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弯曲加工件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压溃锻造件;第三工序,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粗锻造件;第四工序,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粗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所述粗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精锻造件;以及第五工序,利用所述第四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四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精锻造件向所述修边装置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修边装置的所述精锻造件进行修边而制作车辆用悬架臂,与所述第四工序中的所述精锻造件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一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圆棒状材料的搬入及弯曲加工而制作下一个弯曲加工件,与所述第五工序中的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二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弯曲加工件的移动及压溃锻造加工。
根据所述顺序,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使用具备与移动机构分开设置的第一涂敷机构的所述制造装置而进行所述顺序,因此能够对锻造用模具的表面均匀地涂敷润滑剂。其结果是,能够顺畅地进行锻造加工,品质稳定。另外,由于第一涂敷机构仅进行润滑剂的涂敷作业,因此作业效率高,生产率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及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能够比以往提高生产率地制造具有比以往优异的品质的车辆用悬架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图。
图3中,(a)是表示弯曲加工用模具的结构的立体图,(b)是弯曲加工时的剖视图。
图4中,(a)是表示弯曲加工用模具的结构的立体图,(b)是弯曲加工时的剖视图。
图5中,(a)~(f)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各个阶段中获得的构件的形状的图。
图6中,(a)是压溃锻造用模具的俯视图,(b)是(a)的A-A线剖视图,(c)是(a)的B-B线剖视图,(d)是由压溃锻造用模具制作出的压溃锻造件的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粗锻造用模具的俯视图。
图8是精锻造用模具的俯视图。
图9中,(a)、(b)是第一移动机构或第二移动机构(机器人手臂)的主视图。
图10中,(a)、(b)是第三移动机构至第五移动机构(机器人手臂)的主视图。
图11示意性地表示涂敷机构的结构,(a)是第一涂敷机构的俯视图,(b)是第一涂敷机构的侧视图,(c)是第一涂敷机构的其他结构的俯视图,(d)是第二涂敷机构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3中,(a)、(b)是说明图12所示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工序的图。
图14中,(a)、(b)是说明图12所示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工序的图。
图15中,(a)、(b)是说明图12所示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工序的图。
图16中,(a)、(b)是说明图12所示的制造方法的第四工序的图。
图17中,(a)、(b)是说明图12所示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工序的图。
图18中,(a)、(b)是说明图12所示的制造方法的第四工序的图。
图1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0中,(a)、(b)是说明图19所示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工序的图。
图21中,(a)、(b)是说明图19所示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工序的图。
图22中,(a)、(b)是说明图19所示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工序的图。
图23中,(a)、(b)是说明图19所示的制造方法的第四工序的图。
图24中,(a)、(b)是说明图19所示的制造方法的第五工序的图。
图25中,(a)、(b)是说明图19所示的制造方法的第四工序的图。
图26中,(a)、(b)是说明图19所示的制造方法的第五工序的图。
图27中,(a)、(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弯曲加工用模具
10   制造装置
11A  弯曲加工装置
11B  锻造装置
12   压溃锻造用模具
13   粗锻造用模具
14   精锻造用模具
15   修边装置
16A  第一移动机构
16B  第二移动机构
17A  第三移动机构
17B  第四移动机构
17C  第五移动机构
18A  第一涂敷机构
18B  第二涂敷机构
20   圆棒状材料
21   弯曲加工件
22   压溃锻造件
23   粗锻造件
24   精锻造件
25   车辆用悬架臂
31   加热装置
32   辊成形机
33   再加热装置
S101 第一工序
S102 第二工序
S103 第三工序
S104 第四工序
S201 第一工序
S202 第二工序
S203 第三工序
S204 第四工序
S205 第五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及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制造装置>
对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制造装置10具备弯曲加工装置11A、锻造装置11B、修边装置15、第一移动机构16A、第二移动机构16B、第三移动机构17A、第四移动机构17B、以及第一涂敷机构18A。
(弯曲加工装置)
弯曲加工装置11A利用弯曲加工用模具1对加热后的圆棒状材料20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弯曲加工件21。需要说明的是,圆棒状材料20的加热通过现有已知的加热装置31等来进行。
车辆用悬架臂大多是非轴对称且具有复杂的形状,在要求钢铁材料通常的高强度、疲劳强度的另一方面,也需要高冲击性。因而,圆棒状材料使用由JIS规定的6061合金、其改善材料等6000系的铝合金构成的材料。另外,根据车辆用悬架臂的形状,不仅可以使用具有圆形、椭圆形等的剖面形状的圆棒状材料,也可以将具有四边形、六边形等方形的剖面形状的方棒状材料用于弯曲加工件的制作。
如图3(a)、(b)及图4(a)、(b)所示,弯曲加工用模具1由弯曲下模具2和弯曲上模具4构成。图3(a)、(b)示出在右轮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中使用的右轮用弯曲加工用模具,图4(a)、(b)示出在左轮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中使用的左轮用弯曲加工用模具。另外,在弯曲下模具2之上载置有圆棒状材料20,通过弯曲上模具4的来自垂直方向的按压来制作弯曲加工件21。而且,使弯曲上模具4下降而对弯曲下模具2进行按压的冲压装置使用现有已知的冲压装置。
弯曲下模具2具备用于载置圆棒状材料20的载置部3,且在载置部3具备对所载置的圆棒状材料20进行支承的支承槽3a。在此,载置部3是在弯曲加工时与弯曲上模具4的按压部5面对面的面,其与按压部5处于凹凸关系,该载置部3的大小形成得比圆棒状材料20大。另外,支承槽3a沿着圆棒状材料20的轴向形成,槽形状优选为容易支承圆棒状材料20的圆槽或方槽。
而且,载置部3具备下模具接触部6,该下模具接触部6形成为沿着制作出的弯曲加工件21的弯曲形状的形状,且与弯曲加工件21接触。在此,弯曲加工件21的弯曲形状根据作为最终产品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形状而适当确定,例如是沿着轴向弯曲的形状。
具体来说,如图3(a)、(b)所示,在右轮用弯曲加工用模具1中,下模具接触部6形成为沿着弯曲加工件21的弯曲形状而向下方弯曲的形状(凹形状),如图4(a)、(b)所示,在左轮用弯曲加工用模具1中,下模具接触部6形成为沿着弯曲加工件21的弯曲形状而向上方弯曲的形状(凸形状)。
另外,下模具接触部6在其中央部具备以与弯曲加工件21的轴向正交的方式形成的槽部8。当将弯曲加工件21从弯曲加工用模具1移动时,该槽部8成为供移动机构、例如第二移动机构16B的把持部16c(参照图9)插入的空间部。因而,该槽部8形成为即便在按压弯曲加工件21时该槽部8也不与弯曲加工件21接触的大小、且是第二移动机构16B的把持部16c能够把持弯曲加工件21的大小。而且,槽部8的形状从剖面观察而如图3(b)、图4(b)所示,以成为大致四边形的方式形成,而只要是能够供把持部16c进入且把持弯曲加工件21的形状即可,也可以是半圆、三角形等,并无限定。
弯曲上模具4具备将载置于弯曲下模具2的圆棒状材料20朝向垂直方向按压的按压部5,在按压部5具备支承槽5a。在此,按压部5是在弯曲加工时与弯曲下模具2的载置部3面对面的面、与载置部3处于凹凸关系。另外,支承槽5a沿着圆棒状材料20(弯曲加工件21)的轴向形成,为了按压圆棒状材料20而使槽形状为圆槽。
而且,按压部5形成为沿着通过弯曲加工而制作出的弯曲加工件21的弯曲形状的形状,且具备与弯曲加工件21接触的上模具接触部7。在此,弯曲加工件21的弯曲形状根据作为最终产品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形状而适当确定,例如是沿着轴向而弯曲的形状。
具体来说,如图3(a)、(b)所示,在右轮用弯曲加工用模具1中,上模具接触部7形成为沿着弯曲加工件21的弯曲形状而向下方弯曲的形状(凸形状),如图4(a)、(b)所示,在左轮用弯曲加工用模具1中,上模具接触部7形成为沿着弯曲加工件21的弯曲形状而向上方弯曲的形状(凹形状)。
弯曲上模具4优选在上模具接触部7的中央部具备不与弯曲加工件21接触的非接触部9。该非接触部9通过使上模具接触部7的顶部或底部朝向上方凹陷而形成,以便在上模具接触部7与弯曲加工件21之间形成空间部。具体来说,如图3(a)、(b)所示,在右轮用弯曲加工用模具1中,非接触部9是使上模具接触部7的顶部朝向上方凹陷而形成的面,如图4(a)、(b)所示,在左轮用弯曲加工用模具1中,非接触部9是使上模具接触部7的底部朝向上方凹陷而形成的、与圆棒状材料20的轴向正交的槽部。
通过将该非接触部9形成于弯曲上模具4,在弯曲加工件21与上模具接触部7之间形成空间部,利用该空间部来吸收弯曲加工件21的加工变形,因此能够减小由右轮用弯曲加工用模具1弯曲加工出的弯曲加工件21的形状、与由左轮用弯曲加工用模具1弯曲加工出的弯曲加工件21的形状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非接触部9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
(锻造装置)
锻造装置11B按照压溃锻造用模具12及精锻造用模具14的顺序将其并排设置。
压溃锻造用模具12对由弯曲加工用模具1制作出的弯曲加工件21进行压溃锻造加工,从而制作图5(c)所示那样的平板状的压溃锻造件22。
如图6(a)、(c)所示,压溃锻造用模具12由形成有用于制作压溃锻造件22的凹部12a的压溃下模具12A和形成有与凹部12a对应的凸部的压溃上模具12B构成。而且,在压溃下模具12A之上载置弯曲加工件21,通过压溃上模具12B的按压来制作压溃锻造件22。
在压溃下模具12A的凹部12a设置有顶件杆12d。如图6(b)所示,顶件杆12d在锻造加工结束后向凹部12a内突出,按压制作出的压溃锻造件22的里面而使压溃锻造件22从凹部12a浮起。其结果是,当使压溃锻造件22向精锻造用模具14移动时,利用第三移动机构17A来把持压溃锻造件22变得容易。
如图6(a)、(c)所示,在压溃下模具12A的凹部12a,形成为圆形凹状的圆杆部12b及形成为矩形凹状的平面部12c形成于规定位置。如图6(d)所示,圆杆部12b与平面部12c通过将压溃上模具12B按压于压溃下模具12A的压溃锻造加工而在压溃锻造件22的端部形成与圆杆部12b及平面部12c对应的凹部22b、22c。在此,压溃锻造件22的端部是指,在压溃锻造件22中,在制造结束时形成于成为车辆用悬架臂25(参照图5(f))的主体部22h的外周部的毛边部22a。因而,圆杆部12b及平面部12c形成在用于形成毛边部22a的凹部12a的端部。
另外,在将压溃锻造件22向精锻造用模具14移动时,压溃锻造件22的凹部22b、22c供第三移动机构17A把持。因而,确定圆杆部12b及平面部12c的形状,以使与圆杆部12b及平面部12c对应形成的凹部22b及凹部22c和第三移动机构17A的上把持部17d及下把持部17f(参照图10)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圆杆部12b及平面部12c(凹部22b及凹部22c)也用于将压溃锻造件22载置于精锻造用模具14时的位置调整。
精锻造用模具14对由压溃锻造用模具12制作出的压溃锻造件22进行精锻造加工,从而制作图5(e)所示那样的平板状的精锻造件24。
如图8所示,精锻造用模具14由形成有用于制作精锻造件24的凹部14a的精加工下模具14A和形成有与凹部14a对应的凸部的精加工上模具(未图示)构成。而且,在精加工下模具14A之上载置压溃锻造件22,通过精加工上模具的按压来制作精锻造件24。
在精加工下模具14A的凹部14a设置有顶件杆14d。顶件杆14d在锻造加工结束后向凹部14a内突出,按压制作出的精锻造件24(参照图5(e))的里面而使精锻造件24从凹部14a浮起。其结果是,当使精锻造件24向修边装置15(参照图1)移动时,利用第四移动机构17B(参照图10)来把持精锻造件24变得容易。
在精加工下模具14A,形成为圆形凹状的圆杆部14b及形成为矩形凹状的平面部14c形成于规定位置。该圆杆部14b及平面部14c与压溃下模具12A(参照图6(a))的圆杆部12b及平面部12c以相同形状形成在相同的位置。而且,在将压溃锻造件22(参照图5(c))载置于精加工下模具14A时,该圆杆部14b及平面部14c与压溃锻造件22的凹部22b及凹部22c匹配。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形成圆杆部14b及平面部14c,在精锻造件24(参照图5(e))形成凹部24b及凹部24c。
为了与载置的压溃锻造件22的毛边部22a(参照图5(c))的外周部(壁部)接触而约束压溃锻造件22,在精加工下模具14A形成有多个凸部14e。通过形成这些凸部14e,对载置的压溃锻造件22的载置位置进行调整。
在精加工下模具14A,形成为圆形凹状的圆杆部14f及形成于矩形凹状的平面部14g形成于规定位置。该圆杆部14f及平面部14g与所述圆杆部14b及平面部14c以相同形状形成在不同的位置。而且,通过形成该圆杆部14f及平面部14g,在精锻造件24的端部形成凹部24d及凹部24e(参照图5(e))。在将精锻造件24向修边装置15(参照图1)搬出时,该凹部24d及凹部24e由第四移动机构17B把持,该凹部24d及凹部24e与第四移动机构17B的上把持部17d及下把持部17f(参照图10)匹配。由此,利用第四移动机构17B来把持精锻造件24变得容易。
在锻造装置11B中,作为所述以外的结构,例如,使压溃上模具12B及精加工上模具下降而对压溃下模具12A及精加工下模具14A进行按压的冲压装置使用现有已知的冲压装置。另外,可以利用一台冲压装置来使所述全部的上模具升降,也可以利用两台冲压装置来使各个上模具升降。
(修边装置)
如图1所示,修边装置15只要对精锻造件24的毛边部24a(参照图5(e))进行修边而制作车辆用悬架臂25(参照图5(f))即可,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使用具备现有已知的修边模具的修边装置(未图示)。另外,也可以使修边模具与所述锻造装置的多个模具并排设置,将锻造装置用作修边装置。
(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
如图1所示,第一移动机构16A是从加热装置31或辊成形机32将加热后的圆棒状材料20(参照图5(a))搬入弯曲加工用模具1的机构。第二移动机构16B是使由弯曲加工用模具1制作出的弯曲加工件21(参照图5(b))、或由再加热装置33再加热后的弯曲加工件21向压溃锻造用模具12移动的机构。第一移动机构16A及第二移动机构16B的结构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优选机器人手臂,例如,使用以下所示那样的第一移动机构16A及第二移动机构16B。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加热装置31、辊成形机32及再加热装置33,在后面进行说明。
如图9(a)、(b)所示,第一移动机构16A及第二移动机构16B具备:利用工作缸等使一对把持部16c开闭而把持圆棒状材料20或弯曲加工件21的主体部16b;利用工作缸等使主体部16b水平移动的臂部16a;以及使把持部16c朝向臂部16a的前后方向旋转的旋转驱动部16d。
(第三移动机构、第四移动机构)
如图1所示,第三移动机构17A是使由压溃锻造用模具12制作出的压溃锻造件22(参照图5(c))向精锻造用模具14移动的机构。第四移动机构17B是使由精锻造用模具14制作出的精锻造件24(参照图5(d))向修边装置15移动的机构。第三移动机构17A及第四移动机构17B的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定,优选机器人手臂,例如,使用以下所示那样的第三移动机构17A及第四移动机构17B。
如图10(a)、(b)所示,第三移动机构17A及第四移动机构17B具备:利用工作缸等使一个上爪部17c相对于两个下爪部17e升降而把持压溃锻造件22或精锻造件24的主体部17b;以及利用工作缸等使主体部17b水平移动的臂部17a。
第三移动机构17A及第四移动机构17B优选为,在把持压溃锻造件22或精锻造件24时,在上爪部17c的前端部具备与压溃锻造件22的凹部22c(参照图5(c)、图6(d))或精锻造件24的凹部24e(参照图5(d))的上表面抵接的上把持部17d,在下爪部17e的前端部具备与压溃锻造件22的凹部22b(参照图5(c)、图6(d))或精锻造件24的凹部24d(参照图5(d))的下表面抵接的槽状的下把持部17f。而且,上把持部17d优选为通过朝向上爪部17c的前后方向旋转而与压溃锻造件22的凹部22c或精锻造件24的凹部24e抵接。第三移动机构17A及第四移动机构17B具备上述的上把持部17d及下把持部17f,由此在把持了压溃锻造件22或精锻造件24时,压溃锻造件22或精锻造件24不会朝向前后方向摇晃,能够稳定地进行把持。
第三移动机构17A及第四移动机构17B进一步优选为,调整主体部17b的工作缸冲程量而能够使上爪部17c与下爪部17e交叉。由此,能够根据工作缸冲程量来判断无法把持压溃锻造件22或精锻造件24且上爪部17c与下爪部17e交叉的情况,能够利用自动开关使制造装置自动停止。
(第一涂敷机构)
如图1所示,第一涂敷机构18A是对压溃锻造用模具12及精锻造用模具14涂敷润滑剂的机构。涂敷方法使用现有已知的方法,优选喷雾法。涂敷机构18A的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定,如图11(a)、(b)所示,具备对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的喷雾喷嘴18c、安装有喷雾喷嘴18c的安装部18b、以及利用工作缸等使安装部18b水平移动的臂部18a。另外,第一涂敷机构18A在安装部18b的上表面侧及下表面侧这两侧安装有一对喷雾喷嘴18c、18c,以便对上模具及下模具这两个模具的锻造面高效地涂敷润滑剂。另外,如图11(c)所示,第一涂敷机构18A为了同时或者顺畅地进行润滑剂向压溃锻造用模具、精锻造用模具等多个锻造用模具的涂敷,也可以将在多处位置安装有一对喷雾喷嘴18c、18c的安装部18d安装于安装部18b。
在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0中,第一涂敷机构18A无需像以往那样进行锻造件(弯曲加工件21及压溃锻造件22)的移动作业,而仅进行润滑剂向锻造用模具(压溃锻造用模具12及精加工锻造模具14)的涂敷作业,因此在涂敷润滑剂时无需像以往那样把持锻造件。为此,在第一涂敷机构18A中,由于能够在涂敷润滑剂时根据锻造用模具的表面而自由地调整涂敷角度,因此能够对锻造用模具的表面均匀地涂敷润滑剂。其结果是,在制造装置10中,能够顺畅地进行锻造加工,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品质稳定。另外,在制造装置10中,锻造加工的作业效率高,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生产率提高。因此,在制造装置10中,能够比以往提高生产率地制造具有比以往优异的品质的车辆用悬架臂25。
接下来,对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制造装置10具备锻造装置11B、修边装置15、第一移动机构16A及第二移动机构16B、第三~第五移动机构17A~17C、第一涂敷机构18A。
(锻造装置)
如图2所示,锻造装置11B还在压溃锻造用模具12与精锻造用模具14之间并排设置粗锻造用模具13。而且,压溃锻造用模具12、精锻造用模具14与上述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其中,精锻造用模具14对粗锻造件23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造件24(参照图5(e))。
粗锻造用模具13对压溃锻造件22(参照图5(c))进行锻造加工而制作粗锻造件23(参照图5(d))。
如图7所示,粗锻造用模具13由形成有用于制作粗锻造件23的凹部13a的粗加工下模具13A、以及形成有与凹部13a对应的凸部的粗加工上模具(未图示)构成。而且,在粗加工下模具13A之上载置压溃锻造件22,通过粗加工上模具的按压来制作粗锻造件23。
在粗加工下模具13A的凹部13a埋入有顶件杆13d。顶件杆13d在锻造加工结束后向凹部13a内突出,按压制作出的粗锻造件23(参照图5(d))的里面而使粗锻造件23从凹部13a浮起。其结果是,当使粗锻造件23向精锻造用模具14(参照图1)移动时,利用第五移动机构17C来把持粗锻造件23变得容易。
在粗加工下模具13A的凹部13a,形成为圆形凹状的圆杆部13b及形成为矩形凹状的平面部13c形成于规定位置。该圆杆部13b及平面部13c与压溃下模具12A(参照图6(a))的圆杆部12b及平面部12c以相同的形状而形成在相同的位置。而且,在将压溃锻造件22(参照图5(c))载置于粗加工下模具13A时,该圆杆部13b及平面部13c与压溃锻造件22的凹部22b及凹部22c匹配。由此,压溃锻造件22的载置位置得以调整。
在粗加工下模具13A,由凹部13a来形成壁部13e,该壁部13e与载置的压溃锻造件22的毛边部22a的外周部接触而约束压溃锻造件22。因此,载置的压溃锻造件22的载置位置得以进一步调整。
另外,通过形成圆杆部13b及平面部13c,在粗锻造件23形成凹部23b及凹部23c(参照图5(d))。而且,当将粗锻造件23载置于精锻造用模具14时,精锻造用模具14的凸部14e与粗锻造件23的毛边部23a的外周部(壁部)一致,载置位置确定。由此,粗锻造件23的载置位置得以调整。
(修边装置、第一~第四移动机构、第一涂敷机构)
修边装置15、第一移动机构16A及第二移动机构16B、第三移动机构17A及第四移动机构17B、第一涂敷机构18A与上述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其中,第三移动机构17A使压溃锻造件22(参照图5(c))从压溃锻造用模具12向粗锻造用模具13移动。另外,第一涂敷机构18A对压溃锻造用模具12与粗锻造用模具13涂敷润滑剂。
(第五移动机构)
第五移动机构17C是使由粗锻造用模具13制作出的粗锻造件23(参照图5(d))向精锻造用模具14移动的机构。如图10(a)、(b)所示,第五移动机构17C使用与具备一个上爪部17c和两个下爪部17e的第三移动机构17A及第四移动机构17B相同结构的第五移动机构。
第五移动机构17C在将粗锻造件23向精锻造用模具14(参照图1)移动时其上把持部17d及下把持部17f与粗锻造件23(参照图5(d))的凹部23b及凹部23c匹配。由此,利用第五移动机构17C来把持粗锻造件23变得容易。
如图11(d)所示,为了对精锻造用模具14(参照图1)涂敷润滑剂,在第五移动机构17C设有第二涂敷机构18B。第二涂敷机构18B的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定,与第一涂敷机构18A相同地,具备对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的喷雾喷嘴18c、供喷雾喷嘴18c安装的安装部18b、以及利用工作缸等使安装部18b水平移动的臂部18a。而且,第二涂敷机构18B以与在粗锻造件23的移动中使用的机器人手臂(17a~17f)并排设置的方式安装于第五移动机构17C。另外,如后所述,当仅将第五移动机构17C用于润滑剂向精锻造用模具14的涂敷时(参照图27(b)),也可以从第五移动机构17C的臂部17a卸下爪部(17b~17f),代替爪部而将第二涂敷机构18B的涂敷部(18b、18c)安装于臂部17a。
在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装置10中,第一涂敷机构18A无需像以往那样进行锻造件(弯曲加工件21及压溃锻造件22)的移动作业,而仅进行润滑剂向锻造用模具(压溃锻造用模具12及粗加工锻造模具13)的涂敷作业,因此在涂敷润滑剂时,无需像以往那样把持锻造件。为此,在第一涂敷机构18A中,由于能够在涂敷润滑剂时根据锻造用模具的表面而自由地调整涂敷角度,因此能够对锻造用模具的表面均匀地涂敷润滑剂。其结果是,在制造装置10中,能够顺畅地进行锻造加工,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品质稳定。另外,在制造装置10中,锻造加工的作业效率高,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生产率提高。因此,在制造装置10中,能够比以往提高生产率地制造具有比以往优异的品质的车辆用悬架臂25。
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制造装置10具备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装置10(参照图2)相同的结构(弯曲加工装置11A、锻造装置11B、修边装置15、第一移动机构16A、第二移动机构16B、第三移动机构17A、第四移动机构17B、第五移动机构17C、第一涂敷机构18A、第二涂敷机构18B)。其中,如图27(a)所示,第一涂敷机构18A在润滑剂向压溃锻造用模具12和粗锻造用模具13的涂敷中使用,除此以外,还在润滑剂向精锻造用模具14的涂敷中使用。而且,第五移动机构17C仅在粗锻造件23从粗锻造用模具13向精锻造用模具14的移动中使用,而不在润滑剂向精锻造用模具14的涂敷中使用。因而,第五移动机构17C也可以不具备第二涂敷机构18B。
在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制造装置10中,第一涂敷机构18A无需像以往那样进行锻造件(弯曲加工件21、压溃锻造件22及粗锻造件23)的移动作业,而仅进行润滑剂向锻造用模具(压溃锻造用模具12、粗锻造用模具13及精锻造用模具14)的涂敷作业,因此在涂敷润滑剂时,无需像以往那样把持锻造件。为此,在第一涂敷机构18A中,由于能够在涂敷润滑剂时根据锻造用模具的表面而自由地调整涂敷角度,因此能够对锻造用模具的表面均匀地涂敷润滑剂。其结果是,在制造装置10中,能够顺畅地进行锻造加工,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品质稳定。另外,在制造装置10中,锻造加工的作业效率高,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生产率提高。因而,在制造装置10中,能够比以往提高生产率地制造具有比以往优异的品质的车辆用悬架臂25。
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制造装置10具备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装置10(参照图2)相同的结构(弯曲加工装置11A、锻造装置11B、修边装置15、第一移动机构16A、第二移动机构16B、第三移动机构17A、第四移动机构17B、第一涂敷机构18A、第二涂敷机构18B)。其中,如图27(b)所示,第三移动机构17A在压溃锻造件22从压溃锻造用模具12向粗锻造用模具13的移动中使用,除此之外,还在粗锻造件23从粗锻造用模具13向精锻造用模具14的移动中使用。而且,对精锻造用模具14涂敷润滑剂的第二涂敷机构18B优选组装于第一制造装置10(参照图2)的第五移动机构17C。
在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制造装置10中,第一涂敷机构18A无需像以往那样进行锻造件(弯曲加工件21及压溃锻造件22)的移动作业,而仅进行润滑剂向锻造用模具(压溃锻造用模具12及粗加工锻造模具13)的涂敷作业,因此在涂敷润滑剂时无需像以往那样把持锻造件。为此,在第一涂敷机构18A中,由于能够在涂敷润滑剂时根据锻造用模具的表面而自由地调整涂敷角度,因此能够对锻造用模具的表面均匀地涂敷润滑剂。其结果是,在制造装置10中,能够顺畅地进行锻造加工,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品质稳定。另外,在制造装置10中,锻造加工的作业效率高,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生产率提高。因此,在制造装置10中,能够比以往提高生产率地制造具有比以往优异的品质的车辆用悬架臂25。
在所述的本发明的制造装置10中,图1所示的第三移动机构17A与第一涂敷机构18A的配置和图2、图27(a)、(b)所示的第三移动机构17A、第五移动机构17C(第二涂敷机构18B)与第一涂敷机构18A的配置并不局限于图示的配置,例如,也可以是相对于锻造装置11B而上下颠倒的配置(相对于锻造件的移动方向而左右颠倒的配置)。
另外,本发明的制造装置10也可以不具备弯曲加工装置11A。在上述那样的制造装置10中,借助第二移动机构16B向压溃锻造用模具12搬入加热后的圆棒状材料。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制造装置10为了减少由锻造装置11B中的锻造加工产生的毛边、并且为了提高车辆用悬架臂的性能,除所述结构以外优选具备加热装置31、辊成形机32、再加热装置33。加热装置31用于预先准备向辊成形机32或弯曲加工装置11A搬入的加热后的圆棒状材料,使用现有已知的加热炉等。辊成形机32用于预先准备使加热后的圆棒状材料的外径沿着轴向阶段性变化而成的带有阶梯差的材料,使用现有已知的辊成形机。再加热装置33用于预先准备在对由弯曲加工装置11A制作出的弯曲加工件进行压溃锻造加工之前再次加热后的弯曲加工件,使用现有已知的加热炉等。另外,制造装置10优选具备对弯曲加工装置11A及锻造装置11B中的按压、各个移动机构的移动等进行控制的现有已知的控制装置(未图示)。
<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是使用所述制造装置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
首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使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而进行,且包括第一~第四工序。以下,对各个工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制造装置的结构,适当地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第一工序)
如图13(a)、(b)所示,第一工序S101是对从加热装置31等搬入到弯曲加工用模具1的圆棒状材料20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弯曲加工件21的工序。
在第一工序S101中,如图1、图13(a)所示,利用第一移动机构16A将在加热装置31等中预先准备的圆棒状材料20搬入弯曲加工用模具1,并且利用第一涂敷机构18A对压溃锻造用模具12涂敷(喷雾)润滑剂。之后,如图13(b)所示,对搬入到弯曲加工用模具1的圆棒状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弯曲加工件2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与(A作业)一并进行(B作业)”是指,同时进行A作业与B作业、或带有时间差地进行A作业与B作业。而且,在以下说明的工序中也是相同的。
如图3、图4所示,弯曲加工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首先,使用第一移动机构16A将通过挤出加工或铸造来制作且被切割为规定长度的圆棒状材料20载置于弯曲下模具2。通过使用弯曲上模具4从垂直方向按压载置的圆棒状材料20来制作弯曲加工件21。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按压条件(弯曲加工条件),考虑圆棒状材料20的材质、弯曲形状等而适当设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弯曲上模具4的按压方向为垂直方向,因此能够减小弯曲加工用模具1的横向宽度(水平方向的宽度)。
(第二工序)
如图14(a)、(b)所示,第二工序S102是对在所述第一工序S101中制作出的弯曲加工件21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压溃锻造件22的工序。
在第二工序S102中,如图14(a)所示,利用第二移动机构16B使由第一工序S101制作出的弯曲加工件21向压溃锻造用模具12移动,并且利用第一涂敷机构18A对精锻造用模具14涂敷(喷雾)润滑剂。之后,如图14(b)所示,对移动至压溃锻造用模具12的弯曲加工件21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压溃锻造件22。
在弯曲加工件21的移动中,如图3、图4、图6、图9所示,向弯曲下模具2的槽部8插入第二移动机构16B,利用第二移动机构16B来把持弯曲加工件21。然后,利用第二移动机构16B的旋转驱动部16d的驱动使弯曲加工件21绕轴旋转90度,在该状态下将弯曲加工件21载置于压溃锻造用模具12(压溃下模具12A)。
在压溃锻造加工中,利用压溃上模具来按压载置于压溃下模具12A的弯曲加工件21,由此制作压溃锻造件22。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按压条件(锻造加工条件),考虑圆棒状材料20的材质、压溃锻造形状等而适当设定。
(第三工序)
如图15(a)、(b)所示,第三工序S103是利用精锻造用模具14对由所述第二工序S102制作出的压溃锻造件22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造件24的工序。
在第三工序S103中,如图15(a)所示,利用第三移动机构17A使在第二工序S102中制作出的压溃锻造件22向精锻造用模具14移动。之后,如图15(b)所示,利用精锻造用模具14对移动来的压溃锻造件22进行精加工锻造而制作精锻造件24。
在压溃锻造件22的移动中,如图6、图15(a)所示,在解除了压溃上模具的按压之后(使压溃上模具上升之后),通过顶件杆12d向凹部12a的突出而使压溃下模具12A上的压溃锻造件22从压溃下模具12A浮起,浮起的压溃锻造件22(凹部22b及凹部22c)由第三移动机构17A把持。然后,使用第三移动机构17A而将压溃锻造件22载置于精锻造用模具14(精加工下模具14A)。
在精锻造加工中,如图8所示,利用精加工上模具来按压载置于精加工下模具14A的压溃锻造件22,由此制作精锻造件24。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按压条件(锻造加工条件),考虑圆棒状材料20的材质、精加工锻造形状等而适当设定。
(第四工序)
如图16(a)、(b)所示,第四工序S106是利用修边装置15对由第三工序S103制作出的精锻造件24进行修边而制作车辆用悬架臂25的工序。
在第四工序S104中,如图16(a)所示,利用第四移动机构17B使在第三工序S103中制作出的精锻造件24向修边装置15移动。之后,如图16(b)所示,利用修边装置15对移动来的精锻造件24进行修边而制作车辆用悬架臂25。
在精锻造件24的移动中,如图8所示,在解除了精加工上模具的按压之后(使精加工上模具上升了之后),通过顶件杆14d向凹部14a的突出而使精加工下模具14A上的精锻造件24从精加工下模具14A浮起,将浮起的精锻造件24(凹部24d及凹部24e)由第四移动机构17B把持。然后,使用第四移动机构17B而将精锻造件24向修边装置15搬出。
在修边中,例如使用由一对修边上模具和修边下模具构成的修边装置15。然后,利用修边上模具来按压载置于修边下模具的精锻造件24,由此对毛边部24a进行修边而制作车辆用悬架臂25(参照图5(e)、(f))。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按压条件(修边条件),考虑圆棒状材料20的材质、车辆用悬架臂形状等而适当地设定。需要说明的是,修边结束后,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轴套的穿孔、在轴套上安装轴衬等附加工序。另外,压溃锻造加工与第二工序S10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润滑剂向锻造用模具(压溃锻造用模具12及精锻造用模具14)的涂敷不是通过一边把持锻造件(弯曲加工件21及压溃锻造件22)一边进行涂敷的现有的涂敷机构来进行,而是由不把持锻造件地进行涂敷的第一涂敷机构18A来进行,因此能够对锻造用模具的表面均匀地涂敷润滑剂。其结果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能够顺畅地进行锻造加工,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品质稳定。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锻造加工的作业效率高,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生产率提高。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能够比以往提高生产率地制造具有比以往优异的品质的车辆用悬架臂25。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一个车辆用悬架臂(第一个材料)的制造工序结束之前开始下一个(第二个)车辆用悬架臂(第二个材料)的制造工序。具体来说,如图17所示,与第一个材料的第三工序(S103)中的精锻造件24的制作一并地、与第一工序(S101)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圆棒状材料20的搬入及弯曲加工而制作下一弯曲加工件21。然后,如图18所示,与第一个材料的第四工序(S104)中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制作一并地、与第二工序(S102)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弯曲加工件21的移动及压溃锻造加工。由此,实现制造时间的缩短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在第一个材料的制造结束后开始第二个材料的制造。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使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装置(参照图2)来进行,包括第一~第五工序。以下,对各个工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制造装置的结构,适当地参照附图而进行说明。
(第一工序)
如图20(a)、(b)所示,第一工序S201是对从加热装置31等搬入到弯曲加工用模具1的圆棒状材料20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弯曲加工件21的工序。
在第一工序S201中,如图20(a)所示,利用第一移动机构16A将在加热装置31等中预先准备的圆棒状材料20搬入弯曲加工用模具1,并且利用第一涂敷机构18A对压溃锻造用模具12涂敷(喷雾)润滑剂。之后,如图20(b)所示,对搬入到弯曲加工用模具1的圆棒状材料20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弯曲加工件21。然后,关于弯曲加工,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工序S10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与(A作业)一并进行(B作业)”是指,同时进行A作业与B作业、或带有时间差地进行A作业与B作业。而且,在以下说明的工序中也是相同的。
(第二工序)
如图21(a)、(b)所示,第二工序S202是对由所述第一工序S201制作出的弯曲加工件21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压溃锻造件22的工序。
在第二工序S202中,如图21(a)所示,利用第二移动机构16B使由第一工序S201制作出的弯曲加工件21向压溃锻造用模具12移动,并且利用设于第五移动机构17C的第二涂敷机构18B来进行润滑剂向精锻造用模具14的涂敷(喷雾),利用第一涂敷机构18A来进行润滑剂向粗锻造用模具13的涂敷(喷雾)。之后,如图21(b)所示,对移动至压溃锻造用模具12的弯曲加工件21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压溃锻造件22。另外,由第二涂敷机构18B进行的涂敷和由第一涂敷机构18A进行的涂敷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使任一方先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弯曲加工件21的移动及压溃锻造加工,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工序S10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三工序)
如图22(a)、(b)所示,第三工序S203是对由所述第二工序S202制作出的压溃锻造件22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粗锻造件23的工序。
在第三工序S203中,如图22(a)所示,利用第三移动机构17A使由第二工序S202制作出的压溃锻造件22向粗锻造用模具13移动。之后,如图22(b)所示,对移动至粗锻造用模具13的压溃锻造件22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粗锻造件23。
在粗锻造加工中,如图7所示,利用粗加工上模具来按压载置于粗加工下模具13A的压溃锻造件22,由此制作粗锻造件23。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按压条件(锻造加工条件),考虑圆棒状材料20的材质、粗加工锻造形状等而适当设定。需要说明的是,压溃锻造件22的移动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工序S10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四工序)
如图23(a)、(b)所示,第四工序S204是利用精锻造用模具14对由所述第三工序S203制作出的粗锻造件23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造件24的工序。
在第四工序S204中,如图23(a)所示,利用第五移动机构17C使在第三工序S203中制作出的粗锻造件23向精锻造用模具14移动。之后,如图23(b)所示,对移动至精锻造用模具14的粗锻造件23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造件24。
在粗锻造件23的移动中,如图7所示,在解除了粗加工上模具的按压之后(使粗加工上模具上升之后),通过粗加工下模具13A的顶件杆13d的突出而使粗锻造件23从粗加工下模具13A浮起,将浮起的粗锻造件23(凹部23b及凹部23c)由第五移动机构17C把持。然后,使用第五移动机构17C而将粗锻造件23载置于精锻造用模具14(精加工下模具14A)。需要说明的是,在精锻造加工中,除对粗锻造件23进行精锻造加工以外,其余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工序S10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五工序)
如图24(a)、(b)所示,第五工序S205是利用修边装置15对在第四工序S204中制作出的精锻造件24进行修边而制作车辆用悬架臂25的工序。
在第五工序S205中,如图24(a)所示,利用第四移动机构17B使在第四工序S204中制作出的精锻造件24向修边装置15移动。之后,如图24(b)所示,利用修边装置15对移动来的精锻造件24进行修边而制作车辆用悬架臂25。需要说明的是,精锻造件24的移动及修边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工序S104)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方法中,润滑剂向锻造用模具(压溃锻造用模具12及粗锻造用模具13)的涂敷不是通过像以往那样一边把持锻造件(弯曲加工件21及压溃锻造件22)一边进行涂敷的现有的涂敷机构来进行,而是通过不把持锻造件地进行涂敷的第一涂敷机构18A来进行,因此能够对锻造用模具的表面均匀地涂敷润滑剂。其结果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方法中,能够顺畅地进行锻造加工,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品质稳定。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方法中,锻造加工的作业效率高,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生产率提高。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方法中,能够比以往提高生产率地制造具有比以往优异的品质的车辆用悬架臂25。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方法在第一个车辆用悬架臂(第一个材料)的制造工序结束之前开始下一个(第二个)车辆用悬架臂(第二个材料)材料的制造工序。具体来说,如图25所示,与第一个材料的第四工序(S204)中的精锻造件24的制作一并地、与第一工序(S201)同样地进行下一个圆棒状材料20的搬入及弯曲加工而制作下一个弯曲加工件。然后,如图26所示,与第一个材料的第五工序(S205)中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制作一并地、与第二工序(S202)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弯曲加工件21的移动及压溃锻造加工。由此,实现制造时间的缩短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在第一个材料的制造结束后开始第二个材料的制造。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制造方法包括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方法相同的工序(第一工序S201~第五工序S205,参照图19)。然而,如图26(a)所示,在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压溃锻造件23的第二工序S202中,润滑剂向粗锻造用模具13及精锻造用模具14的涂敷通过第一涂敷机构18A来进行。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制造方法中,润滑剂向锻造用模具(压溃锻造用模具12、粗锻造用模具13及精锻造用模具14)的涂敷不是通过像以往那样一边把持锻造件(弯曲加工件21、压溃锻造件22及粗锻造件23)一边进行涂敷的现有的涂敷机构来进行,而是通过不把持锻造件地进行涂敷的第一涂敷机构18A来进行,因此能够对锻造用模具的表面均匀地涂敷润滑剂。其结果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制造方法中,能够顺畅地进行锻造加工,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品质稳定。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制造方法中,锻造加工的作业效率高,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生产率提高。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制造方法中,能够比以往提高生产率地制造具有比以往优异的品质的车辆用悬架臂25。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制造方法包括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方法相同的工序(第一工序S201~第五工序S205,参照图19)。然而,如图27(b)所示,在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造件24的第四工序S204中,从粗锻造件23的粗锻造用模具13向精锻造用模具14的移动通过第三移动机构17A来进行。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悬架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制造方法中,润滑剂向锻造用模具(压溃锻造用模具12及粗锻造用模具13)的涂敷不是通过像以往那样一边把持锻造件(弯曲加工件21及压溃锻造件22)一边进行涂敷的现有的涂敷机构来进行,而是通过不把持锻造件地进行涂敷的第一涂敷机构18A来进行,因此能够对锻造用模具的表面均匀地涂敷润滑剂。其结果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制造方法中,能够顺畅地进行锻造加工,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品质稳定。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制造方法中,锻造加工的作业效率高,制造的车辆用悬架臂25的生产率提高。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制造方法中,能够比以往提高生产率地制造具有比以往优异的品质的车辆用悬架臂25。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为了减少锻造加工时的毛边的产生、并且为了提高车辆用悬架臂的性能,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包括加热工序、辊成形工序、再加热工序。
加热工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工序S101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工序S201中、利用加热装置31对向辊成形机32或弯曲加工装置11A(弯曲加工用模具1)搬入的圆棒状材料20进行加热处理的工序(参照图1、图12或图2、图19)。
辊成形工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工序S101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工序S201中、作为向弯曲加工装置11A(弯曲加工用模具1)搬入的加热后的圆棒状材料20而为了供给外径带有阶梯差的材料对由加热装置31加热处理后的圆棒状材料20实施辊成形的工序(参照图1、图12或图2、图19)。
再加热工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工序S102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工序S202中、利用再加热装置33对向压溃锻造用模具12移动的弯曲加工件21进行再加热处理的工序(参照图1、图12或图2、图19)。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省略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弯曲加工件21的第一工序S101、S201,从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压溃锻造件22的第二工序S102、S202开始。在第二工序S101、S202中,利用第二移动机构16B将加热后的圆棒状材料20向压溃锻造用模具12搬入。另外,在第二工序S102、S202中,在搬入圆棒状材料20之前,利用第一涂敷机构18A对压溃锻造用模具12涂敷润滑剂。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具备:
弯曲加工装置,其利用弯曲加工用模具对加热后的圆棒状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弯曲加工件;
锻造装置,其并排设置压溃锻造用模具及精锻造用模具,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对由所述弯曲加工装置制作出的所述弯曲加工件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压溃锻造件,所述精锻造用模具对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造件;
修边装置,其对所述精锻造件的毛边部进行修边;
第一移动机构,其将加热后的所述圆棒状材料搬入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
第二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弯曲加工件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移动;
第三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
第四移动机构,其将所述精锻造件向所述修边装置搬出;以及
第一涂敷机构,其对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及所述精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锻造装置中还并排设置粗锻造用模具,该粗锻造用模具对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粗锻造件,
所述精锻造用模具对所述粗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造件,
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还具备使所述粗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的第五移动机构,
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及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的涂敷,利用在所述第五移动机构设置的第二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涂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锻造装置中还并排设置粗锻造用模具,该粗锻造用模具对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粗锻造件,
所述精锻造用模具对所述粗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造件,
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还具备使所述粗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的第五移动机构,
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所述粗锻造用模具及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涂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锻造装置中还并排设置粗锻造用模具,该粗锻造用模具对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粗锻造件,
所述精锻造用模具对所述粗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造件,
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所述粗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
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及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的涂敷,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还具备进行润滑剂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涂敷的第二涂敷机构。
5.一种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该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使用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利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将所述圆棒状材料搬入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对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之后,对搬入到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的所述圆棒状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所述弯曲加工件;
第二工序,利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弯曲加工件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对所述精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之后,对移动至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弯曲加工件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压溃锻造件;
第三工序,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精锻造件;以及
第四工序,利用所述第四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精锻造件向所述修边装置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修边装置的所述精锻造件进行修边而制作车辆用悬架臂,
与所述第三工序中的所述精锻造件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一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圆棒状材料的搬入及弯曲加工而制作下一个弯曲加工件,
与所述第四工序中的车辆用悬架臂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二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弯曲加工件的移动及压溃锻造加工。
6.一种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该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使用了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利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将所述圆棒状材料搬入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对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之后,对搬入到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的所述圆棒状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所述弯曲加工件;
第二工序,利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弯曲加工件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利用在所述第五移动机构上设置的所述第二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涂敷,利用第一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的涂敷,之后,对移动至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弯曲加工件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压溃锻造件;
第三工序,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粗锻造件;
第四工序,利用所述第五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粗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所述粗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精锻造件;以及
第五工序,利用所述第四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四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精锻造件向所述修边装置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修边装置的所述精锻造件进行修边而制作车辆用悬架臂,
与所述第四工序中的所述精锻造件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一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圆棒状材料的搬入及弯曲加工而制作下一个弯曲加工件,
与所述第五工序中的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二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弯曲加工件的移动及压溃锻造加工。
7.一种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该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使用了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利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将所述圆棒状材料搬入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对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之后,对搬入到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的所述圆棒状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所述弯曲加工件;
第二工序,利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弯曲加工件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利用第一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及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涂敷,之后,对移动至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弯曲加工件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压溃锻造件;
第三工序,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粗锻造件;
第四工序,利用所述第五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粗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所述粗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精锻造件;以及
第五工序,利用所述第四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四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精锻造件向所述修边装置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修边装置的所述精锻造件进行修边而制作车辆用悬架臂,
与所述第四工序中的所述精锻造件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一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圆棒状材料的搬入及弯曲加工而制作下一个弯曲加工件,
与所述第五工序中的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二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弯曲加工件的移动及压溃锻造加工。
8.一种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该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使用了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利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将所述圆棒状材料搬入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涂敷机构对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涂敷润滑剂,之后,对搬入到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的所述圆棒状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所述弯曲加工件;
第二工序,利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弯曲加工件向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移动,并且利用所述第二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涂敷,利用第一涂敷机构来进行润滑剂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的涂敷,之后,对移动至所述压溃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弯曲加工件进行压溃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压溃锻造件;
第三工序,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压溃锻造件向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粗锻造用模具的所述压溃锻造件进行粗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粗锻造件;
第四工序,利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粗锻造件向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精锻造用模具的所述粗锻造件进行精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精锻造件;以及
第五工序,利用所述第四移动机构使在所述第四工序中制作出的所述精锻造件向所述修边装置移动,之后,对移动至所述修边装置的所述精锻造件进行修边而制作车辆用悬架臂,
与所述第四工序中的所述精锻造件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一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圆棒状材料的搬入及弯曲加工而制作下一个弯曲加工件,
与所述第五工序中的所述车辆用悬架臂的制作一并地、与所述第二工序相同地进行下一个弯曲加工件的移动及压溃锻造加工。
CN201410443286.0A 2013-09-27 2014-09-02 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及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511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2345A JP2015066572A (ja) 2013-09-27 2013-09-27 自動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自動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の製造方法
JP2013-202345 2013-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1746A true CN104511746A (zh) 2015-04-15
CN104511746B CN104511746B (zh) 2018-01-09

Family

ID=523260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03741.7U Active CN204108650U (zh) 2013-09-27 2014-09-02 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
CN201410443286.0A Active CN104511746B (zh) 2013-09-27 2014-09-02 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及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03741.7U Active CN204108650U (zh) 2013-09-27 2014-09-02 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66572A (zh)
CN (2) CN2041086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0624A (zh) * 2019-09-29 2019-12-13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摇臂轴自动化锻造生产单元
CN111957877A (zh) * 2020-07-14 2020-11-20 沈阳和世泰通用钛业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横臂的锻造成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66572A (ja) * 2013-09-27 2015-04-1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自動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自動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の製造方法
CN105035171B (zh) * 2015-05-07 2017-08-11 丹阳市联创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一体成型的汽车空气悬架用c形梁及其加工方法
CN111151970A (zh) * 2019-12-25 2020-05-15 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转向节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DE102020109098A1 (de) * 2020-04-01 2021-10-07 Leiber Group Gmbh & Co Kg Schmiedeverfahren, insbesondere Leichtbaulegierungsschmiedeverfahren
CN113369430A (zh) * 2021-06-30 2021-09-10 重庆凯斯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高强度下横臂锻造工艺
CN113427494A (zh) * 2021-07-02 2021-09-24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仿生水蛇形机器人
CN113926888A (zh) * 2021-10-25 2022-01-14 辽宁金天马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变截面仿形辊压冷弯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114082875A (zh) * 2021-11-19 2022-02-25 金马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工位模锻生产线及其使用方法
CN114310179B (zh) * 2021-12-30 2023-03-03 吉安大禾工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臂一体成型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00042A (ja) * 1991-03-27 1992-10-23 Fuji Oozx Kk プレス成形用ダイへの離型剤供給方法
JP3511015B2 (ja) * 2001-02-22 2004-03-29 西研グラフィックス株式会社 鍛造プレス装置
DE102005054352B4 (de) * 2005-11-15 2007-10-04 Sms Eumuco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blasen und/oder Besprühen von Gesenken von Schmiedepressen
JP2009274077A (ja) * 2008-05-12 2009-11-26 Nippon Steel Corp 異形断面筒状部材のプレス成形方法とその方法により成形した異形断面筒状部材
JP2010201462A (ja) * 2009-03-03 2010-09-16 Honda Motor Co Ltd 鍛造方法
JP5431251B2 (ja) * 2010-06-10 2014-03-0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曲げ加工用金型、こ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43783A (ja) * 2011-01-12 2012-08-02 Kurimoto Ltd 鍛造プレス用潤滑剤スプレー装置
CN103302226B (zh) * 2012-03-16 2015-07-15 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底盘悬架系统前上臂零件的精密锻造工艺
JP2015066572A (ja) * 2013-09-27 2015-04-1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自動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自動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0624A (zh) * 2019-09-29 2019-12-13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摇臂轴自动化锻造生产单元
CN110560624B (zh) * 2019-09-29 2024-04-26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摇臂轴自动化锻造生产单元
CN111957877A (zh) * 2020-07-14 2020-11-20 沈阳和世泰通用钛业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横臂的锻造成型方法
CN111957877B (zh) * 2020-07-14 2022-05-03 沈阳和世泰通用钛业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横臂的锻造成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66572A (ja) 2015-04-13
CN104511746B (zh) 2018-01-09
CN204108650U (zh) 2015-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08650U (zh) 车辆用悬架臂的制造装置
CN102274890B (zh) 弯曲加工用模具、汽车用悬臂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13445B (zh) 一种修翻边复合冲压模具
CN106424355B (zh) 薄壁环形件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
CN113926973B (zh) 一种锻造大型曲拐的组合砧模及工艺
US3650143A (en) Apparatus for forging crankshafts and the like
CN102527890A (zh) 多功能卧式辗环机
CN107626883B (zh) 一种自动化链条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5478644A (zh) 一种y型锻件的自由锻造方法
CN108435918B (zh) 一种用于试制汽车顶盖的通用侧整形工装
CN111745101B (zh) 一种饼类锻件滚圆成型锻造方法
CN110153288A (zh) 一种钣金u形件折弯成形的模具
CN106694789A (zh) 汽车传动轴用外星轮、内星轮坯件模锻工艺及设备
CN106345966B (zh) 一种汽车下摆臂生产工艺
CN105537341B (zh) D字形截面高强钢保险杠弯曲成形方法
CN206550284U (zh) 汽车传动轴用外星轮、内星轮坯件模锻设备
CN213195474U (zh) 汽车的钛合金下横臂的预锻模和锻造装置
CN214442740U (zh) 一种纺织机械用凸轮摆臂毛坯的多工位锻造模具
CN205702026U (zh) 一种硬质合金与灰铁组成的修边模具
CN112275979B (zh) 一种多凹槽异型锻件自由锻制坯成形控制方法
CN211413310U (zh) 一种可调节的热锻阀门切边模具
CN106670364A (zh) 变截面薄壁不锈钢半球封头成形方法
CN208083318U (zh) 一种高效的爪极热锻设备
CN1981951A (zh) 一种横梁类零件的成型方法
CN208131898U (zh) 方向机螺栓的精锻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