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7759A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87759A
CN104487759A CN201380037395.6A CN201380037395A CN104487759A CN 104487759 A CN104487759 A CN 104487759A CN 201380037395 A CN201380037395 A CN 201380037395A CN 104487759 A CN104487759 A CN 1044877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ligh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73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87759B (zh
Inventor
清水敬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87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7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87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77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5Means for removing heat created by the light source from the package

Abstract

背光源装置(12)具备:导光板(16);第1LED(17A),其与包括导光板(16)的第1端面(16E1)的第1光入射面(16bA)相对;第2LED(17B),其与包括导光板(16)的第2端面(16E2)的第2光入射面(16bB)相对,以与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相对地比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大的方式配置;第1支撑部(28),其通过与导光板(16)的第1端面(16E1)抵接而从第1LED(17A)侧支撑导光板(16);以及第2支撑部(29),其相对于导光板(16)空开间隔地配置在与第2LED(17B)相同的一侧,在导光板(16)热膨胀的情况下通过与第2端面(16E2)抵接而从第2LED(17B)侧支撑导光板(16),第2支撑部(29)包括比第1支撑部(28)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电视接收装置为首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正在从以往的布劳恩管向液晶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等薄型的显示面板转变,使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成为可能。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面板自身不发光,因此另外需要背光源装置作为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根据其机理大致划分为直下型和边光型。为了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进一步的薄型化,优选使用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作为其一例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2162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中,具有如下趋势:光源和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越小,光的入射效率越高,而该距离越大,光的入射效率越低。另一方面,导光板由于来自点亮的光源的热等而热膨胀,因此在光源和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之间,需要确保伴随着热膨胀伸长的导光板不产生干扰的程度的间隔。因此,改善从光源入射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是有限度的。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改善光的利用效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导光板,其至少一个端面为光入射面,一个板面为光出射面;第1光源,其与包括上述导光板的第1端面的第1光入射面相对;第2光源,其是与包括上述导光板的作为与上述第1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的第2端面的第2光入射面相对的光源,以与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地比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大的方式配置;第1支撑部,其相对于上述导光板配置在与上述第1光源相同的一侧,通过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第1端面抵接而从上述第1光源侧支撑上述导光板;以及第2支撑部,其相对于上述导光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在与上述第2光源相同的一侧,在上述导光板热膨胀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第2端面抵接而从上述第2光源侧支撑上述导光板,上述第2支撑部包括比上述第1支撑部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
这样,当来自第1光源的光入射到导光板的第1光入射面,来自第2光源的光入射到导光板的第2光入射面时,使光在导光板内传播后从光出射面出射。在此,第1光源和导光板的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小,而第2光源和导光板的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因此从第1光源入射到导光板的第1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高,而从第2光源入射到导光板的第2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低。在此,根据本申请的发明者的研究,当各光源和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为一定值以上时,伴随着距离的增加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减缓而稳定化,因此,虽然从第2光源入射到导光板的第2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比从第1光源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低,但是伴随着距离的增加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减缓,因此在规定的值时下降大致停止。因此,例如以使各光源和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的光的入射效率为基准时,从第1光源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超过上述基准的部分的差值比从第2光源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低于上述基准的部分的差值大。由此,与使各光源和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相比,能使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提高。
另外,相对于导光板配置在与第1光源相同的一侧的第1支撑部通过与第1端面抵接而从第1光源侧支撑导光板。该第1支撑部为比第2支撑部硬的材质,因此能稳定地支撑导光板,对导光板的支撑位置难以产生偏差。由此,能稳定地维持第1光源和第1光入射面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尽量缩短第1光源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能使从第1光源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极高。
而且,在导光板热膨胀的情况下,相对于导光板空开间隔地配置于与第2光源相同的一侧的第2支撑部通过与第2端面抵接而从第2光源侧支撑导光板。该第2支撑部包括比第1支撑部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因此与假设将第2支撑部设为与第1支撑部相同硬度的材质的情况相比,能缩窄与导光板的第2端面之间具有的间隔。即,在假设将第2支撑部设为与第1支撑部相同硬度的材质的情况下,在设定与导光板的第2端面之间具有的间隔时,需要考虑导光板可能产生的尺寸误差而将该间隔设为具有一定余度的大小,而如果将第2支撑部设为包括比第1支撑部柔软的材料并且是弹性材料的部件,那么当热膨胀的导光板的第2端面与第2支撑部抵接时,第2支撑部产生弹性变形,因此,即使由于尺寸误差而使导光板比标准的尺寸稍大,也能吸收该误差部分。由此,能将第2支撑部配置在进一步靠近导光板的位置,因此能更稳定地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如下的构成。
(1)上述第1光源、上述导光板以及上述第2光源的排列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1支撑部相对于上述导光板配置在上述竖直方向的下侧,而上述第2光源和上述第2支撑部相对于上述导光板配置在上述竖直方向的上侧。这样,由比第2支撑部硬的材质的第1支撑部从竖直方向的下侧支撑导光板,因此由于导光板的自重而使导光板的第1端面保持在紧贴到第1支撑部的状态。由此,能将第1光源和第1光入射面的位置关系保持在进一步稳定的状态。这样导光板利用第1支撑部在竖直方向被准确地定位,因此能成为使相对于导光板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上侧的第2支撑部更靠近导光板的配置。由此,能更稳定地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
(2)具备水平侧第2支撑部,上述水平侧第2支撑部相对于上述导光板在与上述竖直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在上述导光板沿着上述水平方向热膨胀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导光板中的与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相邻的端面抵接而在上述水平方向上从外侧支撑上述导光板,上述水平侧第2支撑部包括比上述第1支撑部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这样,在导光板伴随着热膨胀分别沿着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伸长的情况下,能由水平侧第2支撑部在水平方向上从外侧支撑导光板。该水平侧第2支撑部包括比第1支撑部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因此与假设将水平侧第2支撑部设为与第1支撑部相同硬度的材质的情况相比,能缩窄与导光板的端面之间具有的间隔。由此,能将水平侧第2支撑部配置在更靠近导光板的位置,因此能更稳定地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
(3)上述第2支撑部和上述水平侧第2支撑部包括相同的弹性材料。这样,能降低第2支撑部和水平侧第2支撑部的构件成本。另外,第2支撑部和水平侧第2支撑部的弹性系数相同,因此能容易地设定第2支撑部及水平侧第2支撑部与导光板的各端面之间的间隔。
(4)上述第1支撑部包括塑性材料。这样,与假设将第1支撑部设为包括弹性材料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由包括塑性材料的第1支撑部更稳定地支撑导光板,难以产生对导光板的支撑位置的偏差。
(5)上述第1支撑部包括作为上述塑性材料的金属材料或者热可塑性树脂材料,上述第2支撑部包括橡胶材料。这样,能由包括金属材料或者热可塑性树脂材料的第1支撑部更稳定地支撑导光板。另一方面,在导光板热膨胀的情况下,与导光板的第2端面抵接的、包括橡胶材料的第2支撑部产生弹性变形,由此,即使由于尺寸误差而使导光板变得比标准的尺寸稍大,也能良好地吸收该误差部分。
(6)上述导光板的构成上述第1光入射面的上述第1端面和构成上述第2光入射面的上述第2端面均涵盖该导光板的全长地呈一直线状。这样,与假设以在第1端面或者第2端面中的与第1支撑部或者第2支撑部抵接的部位和第1光入射面或者第2光入射面之间产生台阶的方式加工导光板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对导光板实施这样的加工,因此能使导光板的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尺寸精度较高。因此,通过使第1支撑部与导光板的第1端面抵接,能以更高的精度将导光板的第1光入射面相对于第1光源定位。另外,能将第2支撑部配置在更靠近导光板的第2端面的位置,因此能更稳定地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
(7)上述第1支撑部和上述第2支撑部均以成对的形态配置在上述导光板的两端位置。这样,能由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在两端位置更稳定地支撑导光板。
(8)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为相同部件。这样,能降低第1光源和第2光源的制造成本,并且能降低部件管理等的成本。
(9)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均为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光源。这样,从第1光源和第2光源发出的光的配光分布分别呈朗伯型配光分布,因此具有随着离作为发光强度最高的光的行进方向的光轴的角度增加而发光强度曲线地降低的趋势。在这样的朗伯型配光分布中,虽然具有从各光源入射到各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随着各光源和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变小而增高,随着该距离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但是当该距离大到一定值以上时,降低率减缓而稳定化。因此,使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1光源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小来提高其光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使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2光源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容许导光板的伸长并使该光的入射效率的下降停止于上述稳定化的值,从而能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10)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分别包括安装在基板上的多个LED。这样,LED一般为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光源,因此具有随着离作为发光强度最高的光的行进方向的光轴的角度增加而发光强度曲线地降低的趋势。在这样的朗伯型配光分布中,虽然具有从形成各光源的LED入射到各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随着形成各光源的LED和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变小而增高,随着该距离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但是当该距离大到一定值以上时,降低率减缓而稳定化。因此,使形成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1光源的LED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小来提高其光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使形成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2光源的LED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容许导光板的伸长并使该光的入射效率的下降停止于上述稳定化的值,从而能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11)上述导光板呈方形,具备:第3光源,其与包括上述导光板中的与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相邻的第3端面的第3光入射面相对;第4光源,其是与包括上述导光板中的与上述第3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第4端面的第4光入射面相对的光源,以与上述第4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地比上述第3光源和上述第3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大的方式配置;第3支撑部,其相对于上述导光板配置在与上述第3光源相同的一侧,通过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第3端面抵接而从上述第3光源侧支撑上述导光板;以及第4支撑部,其相对于上述导光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在与上述第4光源相同的一侧,在上述导光板热膨胀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第4端面抵接而从上述第4光源侧支撑上述导光板,上述第4支撑部包括比上述第3支撑部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这样,呈方形的导光板的各端面为供来自第1光源、第2光源、第3光源以及第4光源的光分别入射的第1光入射面、第2光入射面、第3光入射面以及第4光入射面,因此充分多地确保向导光板的入射光量,从而在该照明装置的大型化方面优选。并且,通过使第3光源和第3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小来提高其光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使第4光源和第4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来使其光的入射效率在上述稳定化的值时停止下降。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而且,从与第3光源相同的一侧支撑导光板的第3支撑部为比第4支撑部硬的材质,因此能与第1支撑部一起稳定地支撑导光板,对导光板的支撑位置难以产生偏差。由此,能稳定地维持第3光源和第3光入射面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尽量缩短第3光源和第3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能使从第3光源入射到第3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极高。而且,从第4光源侧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的第4支撑部包括比第3支撑部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因此与假设将第4支撑部设为与第3支撑部相同硬度的材质的情况相比,能缩窄与导光板的第4端面之间具有的间隔。由此,能将第4支撑部配置在更靠近导光板的位置,因此能更稳定地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
接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记载的照明装置;以及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根据这样的显示装置,对显示面板提供光的照明装置改善了光的利用效率,因此能以高亮度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显示。
作为上述显示面板能例示液晶面板。这样的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能应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机、计算机的显示器等,特别适合用于大型画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改善光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电视接收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示出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图,并且是切断柔性基板(固定用螺钉插通孔)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图,并且是切断导光板支撑部(散热构件用螺钉插通孔)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示出拆下液晶显示装置的底座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线截面图。
图10是示出各LED、导光板以及各支撑部的配置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图11是示出LED的配光分布的曲线。
图12是示出LED和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与相对亮度的关系的曲线。
图13是示出第1LED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A(第2LED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B)与相对亮度的关系的曲线。
图14是示出沿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第1LED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A(第2LED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B)与相对亮度的关系的曲线。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各LED、导光板以及各支撑部的配置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各LED、导光板以及各支撑部的配置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示出电视接收装置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21是示出底座的各LED、导光板以及各支撑部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各LED、导光板以及各支撑部的配置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至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液晶显示装置10。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中示出了X轴、Y轴以及Z轴,以各轴方向为在各附图中示出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描述。另外,除另有规定外,关于上下的记载以竖直方向(图8和图10)为基准。另外,将图4中示出的上侧设为表侧,将该图下侧设为里侧,并且将该图左侧设为竖直方向的下侧,将该图右侧设为竖直方向的上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液晶显示单元(显示单元)LDU;装配在液晶显示单元LDU的里面侧(背面侧)的各种基板PWB、MB、CTB;以覆盖各种基板PWB、MB、CTB的形式装配在液晶显示单元LDU的里面侧的盖构件CV;以及台座ST,利用台座ST以使液晶显示单元LDU的显示面大致沿着竖直方向(Y轴方向)的状态支撑电视接收装置TV。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是从上述构成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中至少除了用于接收电视信号的构成(主基板MB的调谐部等)以外的装置。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单元LDU作为整体呈横长的方形(矩形,长条状),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它们成为被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观的外观构件即框架(配置在显示面11c侧的保持部,一个保持部)13和底座(配置在与显示面11c侧相反的一侧的保持部,另一个保持部)14一体地保持的构成。可以说该框架13和底座14构成保持构件。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底座14构成外观构件和保持构件的一部分并且构成背光源装置12的一部分。
首先,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面侧的构成。如图2所示,在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侧的外观的底座14的里面,在X轴方向上分离的2个位置装配有一对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形式的台座装配构件STA。该台座装配构件STA的截面形状呈底座14侧的面开口的大致沟道型,在与底座14之间保留的空间内插入台座ST的一对支柱部STb。台座ST包括: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平行的台座部STa;以及从台座部STa沿着Y轴方向立起的一对支柱部STb。盖构件CV由合成树脂制成,以在X轴方向上横穿一对台座装配构件STA并且覆盖底座14的里面的一部分,具体地说覆盖图2中示出的下侧约一半程度的形式装配。在该盖构件CV和底座14之间保留有能收纳下面描述的各种基板PWB、MB、CTB等部件的部件收纳空间。
如图2所示,各种基板PWB、MB、CTB包含电源基板PWB、主基板MB以及控制基板CTB。可以说电源基板PWB为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力提供源,能向其它各基板MB、CTB以及背光源装置12具有的LED17等提供驱动电力。因此,可以说电源基板PWB兼作“驱动LED17的LED驱动基板(光源驱动基板,电源)”。主基板MB至少具有能接收电视信号的调谐部和对所接收到的电视信号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和调谐部一起都未图示),能将处理后的图像信号输出给下面描述的控制基板CTB。此外,该主基板MB在该液晶显示装置10与未图示的外部的图像播放设备连接时,输入来自该图像播放设备的图像信号,因此能将该图像信号在图像处理部处理并将其输出给控制基板CTB。控制基板CTB具有将从主基板MB输入的图像信号变换成液晶驱动用的信号并且将该变换后的液晶驱动用的信号提供给液晶面板11的功能。
如图3所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显示单元LDU的主要的构成部件收纳于在构成表侧的外观的框架(前框架)13和构成里侧的外观的底座(后底座)14之间保留的空间内。收纳在框架13和底座14内的主要的构成部件至少包含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以及LED单元(光源单元)LU。其中,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在相互层叠的状态下以被其表侧的框架13和里侧的底座14夹着的形式被保持。背光源装置12包括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LED单元LU以及底座14,为从上述液晶显示单元LDU中除了液晶面板11和框架13以外的构成。形成背光源装置12的LED单元LU在框架13和底座14内以从导光板16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竖直方向)的两侧方夹着导光板16的形式形成对,在导光板16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有2组,总计设置4个。LED单元LU和导光板16的排列方向与竖直方向(Y轴方向)一致。LED单元LU包括:作为光源的LED17;安装LED17的LED基板(光源基板)18;以及装配LED基板18的散热构件(散热器,光源装配构件)19。下面说明各构成部件。
如图3所示,液晶面板11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矩形,长条状),为透光性优异的一对玻璃制的基板11a、11b在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贴合并且在两基板11a、11b间封入液晶的构成。一对基板11a、11b中的表侧(正面侧)的基板为CF基板11a,里侧(背面侧)的基板为阵列基板11b。其中,在阵列基板11b上设置有连接到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的开关元件(例如TFT)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还设置有取向膜等。另一方面,在CF基板11a上设置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按规定排列配置的彩色滤光片、相对电极,还设置有取向膜等。此外,在两基板11a、11b的外侧分别配置有偏振板(省略图示)。
如图4和图5所示,构成液晶面板11的一对基板11a、11b中的阵列基板11b形成为俯视时的大小比CF基板11a大,并且以其端部比CF基板11a向外侧突出的形式配置。详细地说,阵列基板11b形成为以其外周端部涵盖整周地比CF基板11a的外周端部向外侧突出的方式比CF基板11a大一圈。在阵列基板11b的一对长边侧端部中的在Y轴方向上的控制基板CTB侧的长边侧端部(在图4中示出的左侧端部),设置有从上述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引出的多个端子部,如图2和图4所示,该各端子部连接着安装有液晶驱动用的驱动器DR的柔性基板(FPC基板)26。柔性基板26在X轴方向,即沿着阵列基板11b的长边侧端部的方向上断续地排列配置有多个,从阵列基板11b的长边侧端部沿着Y轴方向向外延伸突出。柔性基板26具备包括具有绝缘性和可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的膜状的基材,在该基材上具有多个配线图案(未图示),并且该配线图案与安装在基材的中央附近的驱动器DR连接。柔性基板26的一个端部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压接到阵列基板11b的端子部,另一个端部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压接到下面描述的印刷基板27具有的端子部。此外,该印刷基板27经由未图示的配线构件连接到上述控制基板CTB,能将从控制基板CTB输入的信号传送给柔性基板26。由此,液晶面板11基于从控制基板CTB输入的信号在其显示面11c上显示图像。
如图4和图5所示,该液晶面板11以层叠的形式载置在下面描述的光学构件15的表侧(光出射侧),其里侧的面(里侧的偏振板的外表面)几乎没有间隙地紧贴到光学构件15。由此,防止尘埃等侵入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之间。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包括:位于画面中央侧并且能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以及位于画面外周端侧并且呈包围显示区域的周围的框状(边框状)的非显示区域。此外,上述端子部和柔性基板26配置在非显示区域。
如图3所示,光学构件15与液晶面板11同样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其大小(短边尺寸和长边尺寸)与液晶面板11相同。光学构件15以层叠的形式载置在下面描述的导光板16的表侧(光出射侧),并且以夹在上述液晶面板11和导光板16之间的状态配置。光学构件15均形成片状并且3张层叠配置。作为具体的光学构件15的种类,例如有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片等,能适当地从这些中选择使用。
导光板16包括折射率充分高于空气的折射率并且大致透明的(透光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MMA等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等)。如图3所示,导光板16与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同样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并且为厚度比光学构件15大的板状,其板面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并且与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Z轴方向(液晶面板11和导光板16的重叠方向)一致。该导光板16的短边尺寸和长边尺寸的比率大致为“9:16”程度。导光板16层叠在光学构件15的里侧并且夹在光学构件15和底座14之间而配置。如图4和图5所示,导光板16的短边尺寸和长边尺寸比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各尺寸大,导光板16配置为4边的各端部比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4边的各端部向外突出(在俯视时不重叠)。由此,能充分地确保从LED17入射的光在导光板16的内部传播的距离,另外能将与导光板16中的中央侧部分相比出射光易于产生不均的各端部配置在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外。该导光板16以在Y轴方向上由在其短边方向的两侧方分开配置的一对LED单元LU夹着的形式配置,从短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导入来自LED17的光。并且,该导光板16具有使从其短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导入的来自LED17的光在内部传播并且朝向光学构件15侧(表侧)立起而出射的功能。
如图4所示,该导光板16的板面中的朝向表侧的板面(与光学构件15相对的面)成为使内部的光朝向光学构件15和液晶面板11出射的光出射面16a。与导光板16的板面相邻的外周端面中的、沿着X轴方向呈长条状的长边侧的两端面(在短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具有的两端面)以分别与LED17(LED基板18)空开规定的空间而面对的形式形成相对状,它们成为从LED17发出的光入射的一对光入射面16b。与导光板16的板面相邻的外周端面16E1~16E4中的、沿着X轴方向呈长条状的长边侧的两端面(第1端面和第2端面)16E1、16E2以分别与LED17(LED基板18)空开规定的空间而面对的形式形成相对状,它们构成从LED17发出的光入射的一对光入射面16b。该光入射面16b为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LED基板18的板面)平行的面,为相对于光出射面16a大致正交的面。构成各光入射面16b的长边侧的两端面16E1、16E2均在导光板16的长边涵盖全长地呈一直线状。光入射面16b包括导光板16的长边侧的各端面16E1、16E2中的来自各LED17的光照射的部分(照射区域)。因此,导光板16的长边侧的各端面16E1、16E2中的来自各LED17的光不照射的部分(非照射区域)不包含于光入射面16b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6的长边侧的各端面16E1、16E2中的照射区域(光入射面16b)包括其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大部分,而非照射区域包括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另一方面,导光板16的外周端面16E1~16E4中的与一对光入射面16b相邻并且沿着Y轴方向呈长条状的短边侧的两端面(与第1端面和第2端面相邻的端面)16E3、16E4为不与LED17相对的LED非相对端面(光源非相对端面)。另外,LED17和光入射面16b的排列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与光出射面16a平行。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导光板16的里侧,即与光出射面16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与底座14相对的面)16c,以覆盖其大致整个区域的形式设置有能使从该板面16c向里侧外部出射的光反射而向表侧立起的导光反射片(反射构件)20。换言之,导光反射片20以夹在底座14和导光板16之间的形式配置。该导光反射片20由合成树脂制成,表面呈光的反射性优异的白色。如图4和图5所示,导光反射片20的短边尺寸和长边尺寸比导光板16的各尺寸大,导光反射片20配置为4边的各端部比导光板16的4边的各端部向外突出。特别是,如图4所示,导光反射片20的长边侧的两端部比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靠近LED17地突出而配置,利用该突出部位(长边侧的两端部)能使从LED17朝向底座14侧倾斜行进的光高效地反射而使其朝向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在导光板16的与光出射面16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6c,形成有使导光板16内的光朝向光出射面16a反射由此促进从光出射面16a的出射的光反射部22(图10)。光反射部22介于导光板16的与光出射面16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6c和导光反射片20之间。
如图10所示,光反射部22是通过在导光板16的与光出射面16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6c印刷光反射性材料而形成的,如果改变表述的话可以说是光反射印刷部。光反射部22采用例如含有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的呈白色的油墨(膏)作为光反射性材料。该光反射部22使入射到导光板16内的光中的到达与光出射面16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6c的光漫反射并使其朝向光出射面16a,并且使相对于光出射面16a的入射角与使光在上述板面16c发生全反射的情况相比发生变化,由此产生该入射角不超过临界角的值的光,从而能促进光从光出射面16a的出射。在导光板16上形成光反射部22时,例如使用丝网印刷、喷墨印刷等印刷方法。其中,如果使用丝印(丝网印刷),在大量地量产导光板16的情况下能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使用喷墨印刷,在将光反射部22设为复杂的形态的情况下也能以高的精度形成光反射部22。此外,后面详细说明光反射部22的详细的点图案。
下面,依次说明构成LED单元LU的LED17、LED基板18以及散热构件19的构成。如图3和图4所示,构成LED单元LU的LED17为在固定到LED基板18的基板部上用树脂材料密封LED芯片而成的构成。安装于基板部的LED芯片的主发光波长有1种,具体地说,使用发出蓝色单色光的芯片。另一方面,在密封LED芯片的树脂材料中分散混合有由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的光激发而发出规定的颜色的光的荧光体,作为整体大致发出白色光。此外,作为荧光体,能由例如发出黄色光的黄色荧光体、发出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以及发出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适当组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任一种。该LED17的与相对于LED基板18的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与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面对的相对面)为主发光面17a,成为所谓的顶面发光型。LED17的主发光面17a从正面看时呈横长的(沿着X轴方向细长的)大致方形。
如图3和图4所示,构成LED单元LU的LED基板18呈沿着导光板16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光入射面16b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板状,使其板面以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平行的姿势,即与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平行的姿势收纳在框架13和底座14内。LED基板18的长度尺寸为比导光板16的长边尺寸的一半短的大小。因此,在使2张LED基板18以相互相邻的形式排列并且配置为与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呈相对状的状态下,导光板16的长边侧的端面16E1、16E2中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不与LED基板18相对(参照图8)。此外,LED基板18的基材由例如铝等金属制成,在其表面隔着绝缘层形成有前文所述的配线图案(未图示)。另外,作为LED基板18的基材所用的材料,也能使用陶瓷等绝缘材料。
如图4和图6所示,在LED基板18的板面,即朝向内侧即导光板16侧的板面(与导光板16相对的面),表面安装有上述构成的LED17,此为安装面18a。如图8所示,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上沿着其长度方向(X轴方向)空开规定的间隔并且一列地(直线地)并列配置有多个LED17。即,可以说在背光源装置12的长边侧的两端部分别沿着长边方向断续地并列配置有多个LED17。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间的间隔,即LED17的排列间距大致相等。另外,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并且横穿LED17群而将相邻的LED17彼此串联连接的包括金属膜(铜箔等)的配线图案(未图示),形成于该配线图案的两端部的端子部与外部的LED驱动电路连接,由此能向各LED17提供驱动电力。此外,LED17的排列方向与LED基板18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一致。夹着导光板16成对的LED基板18以LED17的安装面18a相互呈相对状的姿势收纳在框架13和底座14内,因此分别安装到成对的LED基板18的各LED17的主发光面17a呈相对状,并且各LED17的光轴与Y轴方向即导光板16和LED基板18(LED17)的排列方向大致一致。
如图3和图4所示,构成LED单元LU的散热构件19例如由铝等导热性优异的金属制成。散热构件19具备:装配LED基板18的LED装配部(光源装配部)19a;以及与底座14的板面进行面接触的散热部19b,其成为截面大致为L字型的弯曲形状。散热构件19的长度尺寸为与上述LED基板18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程度的大小。构成散热构件19的LED装配部19a呈与LED基板18的板面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平行的板状,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厚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在LED装配部19a中的内侧的板面,即朝向导光板16侧的板面,装配有LED基板18。虽然LED装配部19a的长边尺寸与LED基板18的长边尺寸大致相等,但是短边尺寸比LED基板18的短边尺寸大。而且,LED装配部19a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从LED基板18的两端部沿着Z轴方向向外突出。LED装配部19a中的外侧的板面,即与装配LED基板18的板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成为与后述的框架13具有的螺钉装配部(固定构件装配部)21呈相对状。即,LED装配部19a以介于框架13的螺钉装配部21和导光板16之间的形式配置。LED装配部19a成为从下面描述的散热部19b的内侧的端部即LED17(导光板16)侧的端部沿着Z轴方向(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的重叠方向)朝向表侧即框架13侧立起的形态。
如图3和图4所示,散热部19b呈与底座14的板面平行的板状,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散热部19b成为从LED装配部19a的里侧的端部即底座14侧的端部沿着Y轴方向朝向外侧即与导光板16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形态。散热部19b的长边尺寸与LED装配部19a的长边尺寸大致相同。散热部19b中的里侧的板面,即朝向底座14侧的板面的整个区域与底座14的板面进行面接触。而且,散热部19b中的表侧的板面,即与相对于底座14的接触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与后述的框架13具有的螺钉装配部21呈相对状并且与螺钉装配部21的突出端面接触。即,散热部19b以夹在(介于)框架13的螺钉装配部21和底座14之间的形式配置。由此,伴随着点亮从LED17产生的热经由LED基板18、LED装配部19a以及散热部19b向底座14和具有螺钉装配部21的框架13传导,由此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部高效地扩散而很难积聚在内部。并且,该散热部19b利用螺钉构件(固定构件)SM相对于螺钉装配部21保持在装配状态,具有用于供该螺钉构件SM穿过的插通孔19b1。
接着,说明形成外观构件和保持构件的框架13和底座14的构成。框架13和底座14均例如由铝等金属制成,与假设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情况相比,机械强度(刚性)和导热性均变高。如图3所示,该框架13和底座14在其短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两长边侧端部)分别收纳有成对的LED单元LU,并且以从表侧和里侧夹着的形式保持相互层叠配置的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
如图3所示,框架13包围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的显示区域,作为整体呈横长的框状。框架13包括:与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平行并且从表侧按压液晶面板11的面板按压部13a;以及从面板按压部13a的外周侧部分朝向里侧突出的侧壁部13b,截面形状呈大致L字型。其中,面板按压部13a与液晶面板11的外周侧部分(非显示区域,边框部分)相仿,呈横长的框状,并且能从表侧大致整周地按压液晶面板11的外周侧部分。面板按压部13a具有除了能从表侧覆盖液晶面板11的外周侧部分以外,还能覆盖在辐射方向上比液晶面板11的外周侧部分配置在外侧的光学构件15和导光板16的外周侧部分和各LED单元LU的宽度。面板按压部13a中的朝向表侧的外表面(与相对于液晶面板11的相对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与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同样地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侧外部露出,与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一起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正面。另一方面,侧壁部13b呈从面板按压部13a的外周侧部分(详细地说为外周端部)朝向里侧突出的大致方筒状。侧壁部13b涵盖整周地包围收纳在内部的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以及各LED单元LU,并且能涵盖大致整周地包围里侧的底座14。侧壁部13b的沿着液晶显示装置10的周方向的外表面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周方向外部露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顶面、底面、两侧面。
如图3和图8所示,具有上述基础构成的框状的框架13为将按各边(各长边部分和各短边部分)分割的4个分割框架13S组装而成的部件。详细地说,分割框架13S包括:构成框架13(面板按压部13a和侧壁部13b)的各长边侧部分的一对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以及构成各短边侧部分的一对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包括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大致L字型的角材,而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包括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大致L字型的角材。由此,在制造各分割框架13S时,能采用例如将金属材料挤压成形这样的制造方法,因此与假设通过金属材料的切削等制造方法制造框状的框架13的情况相比,能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通过将相邻的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和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各自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彼此连结,构成框状的框架13。作为该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和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的连结部位(框架13的接缝)的各端部在俯视时相对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两者呈倾斜状,详细地说成为与将面板按压部13a的各角部的内端位置和外端位置连结的直线相仿的形状。此外,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除了覆盖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以外还覆盖各LED单元LU(参照图4),因此与不覆盖LED单元LU的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参照图5)相比相对大范围地形成。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比面板按压部13a的侧壁部13b靠内(靠近导光板16)的位置,一体形成有装配螺钉构件(固定构件)SM的螺钉装配部(固定构件装配部)21。螺钉装配部21呈从面板按压部13a的内面沿着Z轴方向朝向里侧突出并且沿着面板按压部13a的各边(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的大致块状。螺钉装配部21分别设置于面板按压部13a的各边并且分别具有涵盖各边的全长的长度尺寸。如图8所示,螺钉装配部21分别分开地设置于构成框架13的各分割框架13S,当各分割框架13S被组装时,作为整体形成涵盖整周地与方筒状的侧壁部13b的内面相连的框状。如图4和图5所示,在螺钉装配部21形成有朝向里侧开口并且能紧固螺钉构件SM的槽部21a。槽部21a沿着螺钉装配部21的长度方向涵盖其大致全长地形成,其宽度尺寸为比螺钉构件SM的轴部稍小的程度的大小。螺钉装配部21以在Z轴方向上介于框架13的面板按压部13a和底座14之间的形式配置。
如图4所示,长边侧的一对螺钉装配部21以在Y轴方向上介于框架13的各侧壁部13b和构成LED单元LU的各散热构件19的LED装配部19a之间的形式配置,在与LED装配部19a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隔。并且,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对散热构件19中的、处于在俯视时与柔性基板26重叠的位置关系的散热构件19和装配该散热构件19的螺钉装配部21之间,形成有能收纳印刷基板27的基板收纳空间BS。即,印刷基板27插设在螺钉装配部21和LED装配部19a之间。印刷基板27由合成树脂制成,呈沿着螺钉装配部21和LED装配部19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横长的板状,以其板面与LED装配部19a的外侧(与LED基板18侧相反的一侧)的板面平行的姿势收纳在上述基板收纳空间BS内。在印刷基板27上沿着其长边方向断续地排列配置有多个柔性基板26并且多个柔性基板26的另一方侧的端部与印刷基板27分别连接。连接该印刷基板27和液晶面板11的阵列基板11b的柔性基板26沿着Y轴方向横穿LED装配部19a、LED基板18以及LED17。另外,该印刷基板27具有供FPC的一端侧插入、连接的连接部(与FPC一起未图示),该FPC的另一端侧穿过形成于底座14的FPC插通孔(未图示)而向底座14的里侧外部引出并且连接到控制基板CTB。
如图4和图5所示,在面板按压部13a中的比螺钉装配部21靠内的位置,一体形成有从表侧(显示面11c侧)支撑导光板16的导光板支撑部23。导光板支撑部23分别从面板按压部13a的内面沿着Z轴方向(螺钉装配部21的突出方向)朝向里侧(导光板16)突出,并且呈沿着面板按压部13a的各边延伸的细长的大致块状。导光板支撑部23分别设置于面板按压部13a的各边并且分别具有涵盖各边的全长的长度尺寸。导光板支撑部23与上述螺钉装配部21同样,分别分割地设置于构成框架13的各分割框架13S,当各分割框架13S被组装时,作为整体呈涵盖面板按压部13a(导光板16)的整周配置的框状。导光板支撑部23的突出顶端面与导光板16中的突出到比液晶面板11靠外侧的端侧部分的表侧的面即光出射面16a抵接。因此,导光板支撑部23能以在与后述的底座14之间夹着导光板16的状态从表侧(显示面11c侧)支撑导光板16,具有导光板支撑功能。
如图4所示,设置于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并且沿着面板按压部13a的长边延伸的一对长边侧的导光板支撑部23支撑导光板16中的具有光入射面16b的长边侧的端部,由此能稳定的维持LED17和光入射面16b的Z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而且,一对长边侧的导光板支撑部23以介于液晶面板11和LED17之间的形式配置。详细地说,一对长边侧的导光板支撑部23将存在于液晶面板11及光学构件15的LED17侧的各端面和LED17之间的空间封闭,由此防止来自LED17的光不通过导光板16而直接入射到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上述端面,可以说具有遮光功能,作为“遮光部”发挥功能。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对长边侧的导光板支撑部23中的、处于在俯视时与柔性基板26重叠的位置关系的导光板支撑部23,以沿着X轴方向断续地并列的形式切掉一部分而形成有用于供柔性基板26插通的多个柔性基板插通槽部23a,其配置与各柔性基板26的配置一致。
如图4和图5所示,面板按压部13a的内缘部与向里侧即液晶面板11侧突出的按压突起24一体形成。在按压突起24的突出顶端面装配有缓冲件24a,按压突起24能经由该缓冲件24a从表侧按压液晶面板11。该按压突起24和缓冲件24a与上述螺钉装配部21同样为在构成框架13的各分割框架13S中沿着各边延伸的形态并且按各边分别分割设置,当各分割框架13S被组装时,作为整体呈在面板按压部13a的内周缘部涵盖整周地配置的框状。
如图3所示,底座14从里侧涵盖大致整个区域地覆盖导光板16和LED单元LU等,作为整体呈横长的大致浅碟状。该底座14中的朝向里侧的外表面(与相对于导光板16和LED单元LU的相对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侧外部露出而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背面。底座14具有:与导光板16同样呈横长的方形的导光板支承部14a;以及分别从导光板支承部14a的长边侧的两端部向里侧台阶状地突出而收纳LED单元LU的一对收纳部14b。
如图3至图5所示,导光板支承部14a呈能从里侧支承导光板16的中央侧的大部分的平板状。与此相对,收纳部14b比导光板支承部14a的长边侧的端部向里侧凹下一截,由此能收纳LED单元LU。如图4所示,收纳部14b包括:与导光板支承部14a平行的底板部14b1;以及从底板部14b1的两端部分别向表侧立起的一对侧板部14b2、14b3,一对侧板部14b2、14b3中的内侧的侧板部14b2与导光板支承部14a相连。该底板部14b1以其内面与构成LED单元LU的散热构件19的散热部19b进行面接触的状态配置。另外,在该底板部14b1从外部装配有用于将框架13和底座14固定为组装状态的螺钉构件(固定构件)SM。
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在导光板支承部14a和收纳部14b的底板部14b1,各开口形成多个供用于固定框架13和底座14的螺钉构件SM穿过的螺钉插通孔25。螺钉插通孔25配置在导光板支承部14a和收纳部14b的底板部14b1中的俯视时与框架13的各螺钉装配部21重叠的位置,与各螺钉装配部21的槽部21a连通。因此,各螺钉构件SM从底座14的里侧(与显示面11c侧相反的一侧)沿着Z轴方向(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的重叠方向)穿过螺钉插通孔25并且以夹着导光板支承部14a或者底板部14b1的状态紧固到螺钉装配部21的槽部21a。当螺钉构件SM被紧固时,在槽部21a,利用形成于螺钉构件SM的轴部的螺丝牙螺刻形成螺丝槽。此外,在形成于收纳部14b具有的底板部14b1的螺钉插通孔25有如图6所示只供螺钉构件SM的轴部穿过的大小的固定用螺钉插通孔25A和如图7所示除了供螺钉构件SM的轴部穿过以外还供头部穿过的大小的散热构件用螺钉插通孔25B,在前者中穿过的螺钉构件SM将散热部19b和底板部14b1固定并装配于螺钉装配部21,而在后者中穿过的螺钉构件SM只发挥将散热部19b装配于螺钉装配部21的功能。
在此,利用图11说明作为光源的LED17的配光分布。在图11中,将横轴设为相对于LED17的光轴(正面方向)的角度(单位为“度”),将纵轴设为发光强度(任意单位)。另外,“发光强度”的具体单位可以设为例如辐射亮度(W/sr·m2)、辐射通量(W)、辐射照度(W/m2)等,也可以设为除此以外的与辐射量相关的物理量。从LED17发出的光的配光分布具有沿着主发光面17a的正面方向即光轴行进的光的发光强度最高,伴随着相对于光轴的角度增加而发光强度曲线地降低的趋势。换言之,成为一定值以上的发光强度的角度范围,即宽度连续增减这样的曲线状的图。这样,LED17为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LED。该LED17的配光分布为近似于正态分布曲线形状,呈以光轴为中心的大致对称状。这样在朗伯型配光分布中,具有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越小,光的入射效率越高,而该距离越大,光的入射效率越低的趋势。另一方面,导光板16受到伴随着LED17发光产生的热等影响而热膨胀时伸长,因此在LED17和光入射面16b之间,需要确保容许伴随着热膨胀的导光板16的伸长的程度的间隔。因此,改善光向导光板16的入射效率是有限度的。
与此相对,本申请的发明者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在具有朗伯型配光分布的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为一定值以上时,伴随着该距离的增加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减缓并稳定化。以下,利用图12说明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与光的入射效率的关系。在图12中,将横轴设为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将纵轴设为来自导光板16的光出射面16a的出射光的相对亮度。此外,在此所说的“相对亮度”是指以从LED17发出的光的总光通量作为基准的相对的亮度值。根据图12的曲线,当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大致为0时,相对亮度最大为约0.5,而随着该距离增加相对亮度缓慢地降低,但是在该距离从约1.0mm到1.5mm的过程中,相对亮度的降低更加缓慢,在该距离进一步从1.5mm到2mm的过程中,相对亮度的降低进一步缓慢。这样,相对亮度即从LED17入射到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率(相对于距离的增加量的相对亮度(入射效率)的降低量的比例)在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超过1.0mm时开始减缓,当达到2mm时,成为大致固定的值而稳定化。
基于上述的研究结果,本申请的发明者将导光板16和安装于夹着导光板16配置的一对LED基板18的各LED17设为如下的配置构成。即,当将导光板16的一对光入射面16b中的一个光入射面16b设为第1光入射面16bA,将与第1光入射面16bA相对的LED17设为第1LED17A,将与第1光入射面16bA相反的一侧的光入射面16b设为第2光入射面16bB,将与第2光入射面16bB相对的LED17设为第2LED17B时,如图10所示,第1LED17A以与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相对小的方式配置,而第2LED17B以与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相对大的方式配置。将距离A和距离B相加得到的尺寸与导光板16伴随着热膨胀在竖直方向(Y轴方向,各LED17A、17B和导光板16的排列方向)上伸长的最大伸长量大致相等。第1LED17A相对于导光板16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下侧并且第1光入射面16bA包括导光板16的竖直方向的下侧的长边侧的端面16E1。第2LED17B相对于导光板16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上侧并且第2光入射面16bB包括导光板16的竖直方向的上侧的长边侧的端面16E2。此外,以下,将配置在图10中示出的下侧的LED17设为“第1LED”,将导光板16的该图下侧的光入射面16b设为“第1光入射面”,在各自的附图标记中附加后缀A,而将配置在该图上侧的LED17设为“第2LED”,将导光板16的该图上侧的光入射面16b设为“第2光入射面”,在各自的附图标记中附加后缀B,在彼此不区別而统称LED17和光入射面16b的情况下,在附图标记中不附加后缀。另外,图10是分别概略性地表示LED17、导光板16和定位部34的俯视时的配置构成以及光反射部22的点图案的图。
如果使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位置关系如上所述那样,虽然从第1LED17A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较高,而从第2LED17B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较低,但是伴随着距离的增加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减缓,因此在规定的值下降停止。以下,利用图13说明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的距离A、B与来自导光板16的出射光的亮度的关系。在图13中,将横轴设为第1LED17A和导光板16的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第2LED17B和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将纵轴设为来自导光板16的光出射面16a的出射光的相对亮度。此外,在此所说的“相对亮度”是指以从第1LED17A和第2LED17B发出的光的总光通量作为基准的相对的亮度值。另外,在图13中,示出了将上述距离A和距离B相加得到的大小为约3.2mm的情况,距离A为从3.2mm减去距离B后的值,而距离B为从3.2mm减去距离A后的值。根据图13的曲线可知,具有如下趋势:当距离A和距离B为相同的值,均为约1.6mm程度时,相对亮度最低,距离A和距离B的差越大,相对亮度越增加。这是因为当距离A和距离B相同时,从各LED17入射到各光入射面16b的光的入射效率均低,作为整体光的利用效率不佳。关于这一点,如果使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位置关系如上所述那样,则当以上述距离A和距离B相同的情况的光的入射效率为基准值时,从第1LED17A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超过上述基准值的部分的差值比从第2LED17B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低于上述基准值部分的差值大。由此,通过设为使距离A和距离B不同的配置构成,与使距离A和距离B相同的情况相比,能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为距离A和距离B的总和(在竖直方向上的导光板16的最大伸长量)的1/3以下,具体地说为1.067mm以下的方式配置各LED17A、17B和导光板16。根据这种配置,如图13所示,第1LED17A和导光板16的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充分小,因此能进一步提高从第1LED17A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与此相对,从第2LED17B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为已经充分降低的值,因此即使距离B增大,也不会再降低太多。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维持上述各LED17A、17B和导光板16的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位置关系而具备支撑导光板16的支撑部28~30。如图8所示,支撑部28~30包含:相对于导光板16在竖直方向上配置在与第1LED17A相同的一侧的第1支撑部28;相对于导光板16在竖直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在与第2LED17B相同的一侧的第2支撑部29;以及相对于导光板16在水平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的水平侧第2支撑部30。该各支撑部28~30均装配到在与里侧的底座14之间夹着而保持导光板16和液晶面板11的框架13。以下,分别详细说明各支撑部28~30的构成。
如图8和图9所示,第1支撑部28相对于导光板16配置在与第1LED17A相同的一侧,即竖直方向的下侧。第1支撑部28装配于构成框架13的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下侧的长边侧的螺钉装配部21,以在竖直方向上介于该螺钉装配部21和导光板16之间的形式配置。第1支撑部28经由双面胶带、粘接剂等固定构件31一体地装配于上述螺钉装配部21的朝向竖直方向的上侧(导光板16侧)的侧面。第1支撑部28在上述螺钉装配部21的长度方向(水平方向)上的两端部附近装配有一对。换言之,一对第1支撑部28以在水平方向上从两侧夹着并列配置在中央侧的第1LED17A群的形式配置。第1支撑部28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沿着水平方向细长的)大致块状。并且,第1支撑部28抵接到与螺钉装配部21呈相对状的导光板16中的竖直方向的下侧的长边侧的端面16E1。具体地说,一对第1支撑部28与导光板16的上述长边侧的端面16E1的长度方向(水平方向)上的两端部抵接。导光板16的上述长边侧的端面16E1中的与第1支撑部28抵接的部位为来自第1LED17A的光几乎不照射的非照射区域,处于避开作为照射区域的第1光入射面16bA的位置。X轴方向上的第1支撑部28的形成范围与上述非照射区域的范围大致一致。
如图8和图10所示,第1支撑部28包括作为比下面描述的第2支撑部29硬的材质的材料的塑性材料(非弹性材料)。第1支撑部28包括作为塑性材料的金属材料或者热可塑性树脂材料(硬质树脂材料),作为具体的金属材料能使用Fe(铁)、Al(铝)等,作为具体的热可塑性树脂材料能使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C(聚碳酸酯)等。而且,相对于第1支撑部28从竖直方向的上侧载置有导光板16,导光板16中的竖直方向的下侧的长边侧的端面16E1由于导光板16的自重而保持在紧贴到第1支撑部28的状态。该第1支撑部28如上所述包括硬质的塑性材料,因此即使导光板16的重量作用于其上也几乎不产生变形。由此,能将导光板16中的竖直方向的下侧的长边侧的端面16E1即第1光入射面16bA和第1LED17A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该位置关系几乎没有产生变动的余地。换言之,第1光入射面16bA和第1LED17A之间的距离总是保持大致固定。因此,当设定第1光入射面16bA和第1LED17A之间的距离(间隔)时,能设定为接近0的极小的数值。如上所述,能使从第1LED17A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极高,并且能按每个产品无偏差地稳定地维持该高的入射效率。
如图8和图9所示,第2支撑部29相对于导光板16配置在与第2LED17B相同的一侧,即竖直方向的上侧。第2支撑部29装配于构成框架13的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上侧的长边侧的螺钉装配部21,以在竖直方向上介于该螺钉装配部21和导光板16之间的形式配置。第2支撑部29经由双面胶带、粘接剂等固定构件31一体地装配于上述螺钉装配部21的朝向竖直方向的下侧(导光板16侧)的侧面。第2支撑部29在上述螺钉装配部21的长度方向(水平方向)上的两端部附近装配有一对。换言之,一对第2支撑部29以在水平方向上从两侧夹着并列配置在中央侧的第2LED17B群的形式配置。第2支撑部29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沿着水平方向细长的)大致块状。并且,第2支撑部29配置为与和螺钉装配部21呈相对状的导光板16中的竖直方向的上侧的长边侧的端面16E2空开规定的间隔而呈相对状。具体地说,一对第2支撑部29与导光板16的上述长边侧的端面16E2的长度方向(水平方向)上的两端部空开规定的间隔而相对。导光板16的上述长边侧的端面16E2中的与第2支撑部29相对的部位为来自第2LED17B的光几乎不照射的非照射区域,处于避开作为照射区域的第2光入射面16bB的位置。X轴方向上的第2支撑部29的形成范围与上述非照射区域的范围大致一致。
如图8和图10所示,第2支撑部29包括作为比上述第1支撑部28柔软的材料的弹性材料。第2支撑部29包括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材料,具体地说,包括天然橡胶或者合成橡胶(丁基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等)。并且,在常温环境下(例如5℃~35℃),第2支撑部29和导光板16的竖直方向的上侧的长边侧的端面16E2之间空开规定的间隔,两者保持在相互不接触的状态。当从该状态向高温环境下(例如35℃以上)转变时,与由金属制成的框架13相比热膨胀率高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导光板16伴随着热膨胀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伸长而相对于框架13进行相对位移。在此,第2支撑部29和导光板16的上述端面16E2之间具有的间隔设定为与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0的使用环境估计的导光板16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伸长量大致相等的值。该导光板16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伸长量以导光板16的短边的设计尺寸为基准算出。因此,在批量生产的导光板16在公差的范围内产生正的尺寸误差的情况下,即导光板16的短边尺寸为超过设定尺寸的值的情况下,该导光板16伴随着热膨胀在竖直方向上最大限度地伸长时,以从竖直方向的上侧的长边侧的端面16E2与第2支撑部29抵接的状态进一步接近第2LED17B的方式位移。在该情况下,由于第2支撑部29包括弹性材料,即使导光板16进一步伸长,由于第2支撑部29产生弹性变形,因而能从竖直方向的上侧稳定地支撑导光板16。即,在导光板16产生正的尺寸误差的情况下,由于与导光板16的上述端面16E2抵接的第2支撑部29产生弹性变形,因而能吸收误差部分。因此,与在假设将第2支撑部设为与第1支撑部28相同的材质的情况下,考虑导光板16可能产生的尺寸误差而需要在充分远离导光板16的位置配置第2支撑部的情况相比,能将第2支撑部29配置在更靠近导光板16的位置。由此,能更稳定地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16。
如图5和图8所示,水平侧第2支撑部30配置在相对于导光板16在水平方向上空开间隔的位置。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分别装配于构成框架13的配置在水平方向的左右的一对短边侧的螺钉装配部21,以在水平方向上介于该螺钉装配部21和导光板16之间的形式配置。水平侧第2支撑部30经由双面胶带、粘接剂等固定构件31一体地装配于上述螺钉装配部21的朝向水平方向的内侧(导光板16侧)的侧面。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在上述螺钉装配部21的长度方向(竖直方向)上的两端部附近各配置有一对,总计装配有4个。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在俯视时呈纵长的(沿着竖直方向细长的)大致块状。并且,水平侧第2支撑部30配置为与和螺钉装配部21呈相对状的导光板16中的水平方向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16E3、16E4空开规定的间隔而呈相对状。具体地说,各一对水平侧第2支撑部30与导光板16的上述短边侧的端面16E3、16E4的长度方向(竖直方向)上的两端部空开规定的间隔而相对。
如图8和图10所示,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包括作为比上述第1支撑部28柔软的材料的弹性材料。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包括与上述第2支撑部29相同的材料。这样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和第2支撑部29的材料能共用,能降低相关构件成本。并且,在常温环境下,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和导光板16的短边侧的端面16E3、16E4之间空开规定的间隔,两者保持在相互不接触的状态。在此,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和导光板16的上述端面16E3、16E4之间具有的间隔设定为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0的使用环境估计的导光板16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伸长量的大约一半的值。此外,当将第2支撑部29和导光板16的竖直方向的上侧的端面16E2之间具有的间隔设为“9(导光板16的短边尺寸的比率)”时,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和导光板16的上述端面16E3、16E4之间具有的间隔分别为“8(导光板16的长边尺寸的比率的一半)”程度。该导光板16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伸长量以导光板16的长边的设计尺寸为基准算出。因此,在批量生产的导光板16在公差的范围内产生正的尺寸误差的情况下,即导光板16的长边尺寸为超过设定尺寸的值的情况下,该导光板16伴随着热膨胀在水平方向上最大限度地伸长时,从短边侧的端面16E3、16E4与水平侧第2支撑部30抵接的状态进一步沿着水平方向向外位移。在该情况下,由于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包括弹性材料,导光板16的进一步伸长使水平侧第2支撑部30产生弹性变形,因而能从水平方向的两侧稳定地支撑导光板16。即,在导光板16产生正的尺寸误差的情况下,由于与导光板16的上述端面16E3、16E4抵接的水平侧第2支撑部30产生弹性变形,因而能吸收误差部分。因此,与在假设将水平侧第2支撑部设为与第1支撑部28相同的材质的情况下,考虑导光板16可能产生的尺寸误差而需要在充分远离导光板16的位置配置水平侧第2支撑部的情况相比,能将水平侧第2支撑部30配置在更靠近导光板16的位置。由此,能更稳定地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16。而且,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包括与第2支撑部29相同的材料,其弹性系数也相同,因此能一起容易地设定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和导光板16之间的间隔以及第2支撑部29和导光板16之间的间隔。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使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与第2LED17B和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不同的配置构成,因此使从第1LED17A向第1光入射面16bA入射的光的入射光量相对多,从第2LED17B向第2光入射面16bB入射的光的入射光量相对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导光板16中用于促进光的出射的光反射部22构成为在导光板16的板面的面内的面积的分布是分别向远离第1LED17A和第2LED17B的方向变大,并且最大的位置偏在于第2LED17B侧。这样,在导光板16的板面的面内,抑制由光反射部22反射到入射光量相对多的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而促进由光反射部22反射到入射光量相对少的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由此,从导光板16的光出射面16a出射的光量在面内被平均化,从而抑制亮度不均的产生。具体地说,光反射部22是通过将包括油墨的多个点22a以规定的分布分散配置在导光板16的与光出射面16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6c内而构成的,各点22a的面积为向远离第1LED17A和第2LED17B的方向变大并且其峰值的位置与第1LED17A相比偏靠于第2LED17B侧的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具备:导光板16,其至少一个端面为光入射面16b,一个板面为光出射面16a;第1LED(第1光源)17A,其与包括导光板16的第1端面16E1的第1光入射面16bA相对;第2LED(第2光源)17B,其是与包括导光板16的作为与第1端面16E1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的第2端面16E2的第2光入射面16bB相对的光源,以与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相对地比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大的方式配置;第1支撑部28,其相对于导光板16配置在与第1LED17A相同的一侧,通过与导光板16的第1端面16E1抵接而从第1LED17A侧支撑导光板16;以及第2支撑部29,其相对于导光板16空开间隔地配置在与第2LED17B相同的一侧,在导光板16热膨胀的情况下通过与第2端面16E2抵接而从第2LED17B侧支撑导光板16,另外,第2支撑部29包括比第1支撑部28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
这样,当来自第1LED17A的光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1光入射面16bA,来自第2LED17B的光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时,使光在导光板16内传播后从光出射面16a出射。在此,第1LED17A和导光板16的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相对小,而第2LED17B和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相对大,因此从第1LED17A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高,而从第2LED17B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低。在此,根据本申请的发明者的研究,当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的距离A、B为一定值以上时,伴随着距离的增加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减缓而稳定化,因此,虽然从第2LED17B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比从第1LED17A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低,但是伴随着距离的增加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减缓,因此在规定的值时下降大致停止。因此,例如以使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的光的入射效率为基准时,从第1LED17A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超过上述基准的部分的差值比从第2LED17B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低于上述基准的部分的差值大。由此,与使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相比,能使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提高。
另外,相对于导光板16配置在与第1LED17A相同的一侧的第1支撑部28通过与第1端面16E1抵接而从第1LED17A侧支撑导光板16。该第1支撑部28为比第2支撑部29硬的材质,因此能稳定地支撑导光板16,对导光板16的支撑位置难以产生偏差。由此,能稳定地维持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尽量缩短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从而能使从第1LED17A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极高。
而且,在导光板16热膨胀的情况下,相对于导光板16空开间隔地配置在与第2LED17B相同的一侧的第2支撑部29通过与第2端面16E2抵接而从第2LED17B侧支撑导光板16。该第2支撑部29包括比第1支撑部28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因此与假设将第2支撑部设为与第1支撑部28相同硬度的材质的情况相比,能缩窄与导光板16的第2端面16E2之间具有的间隔。即,在假设将第2支撑部设为与第1支撑部28相同硬度的材质的情况下,在设定与导光板16的第2端面16E2之间具有的间隔时,需要考虑导光板16可能产生的尺寸误差而将该间隔设为具有一定余度的大小,而如果将第2支撑部29设为包括比第1支撑部28柔软的材料并且是弹性材料的部件,那么当热膨胀的导光板16的第2端面16E2与第2支撑部29抵接时,第2支撑部29产生弹性变形,因此,即使由于尺寸误差而使导光板16变得比标准的尺寸稍大,也能吸收该误差部分。由此,能将第2支撑部29配置在进一步靠近导光板16的位置,因此能更稳定地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16。
另外,第1LED17A、导光板16以及第2LED17B的排列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第1LED17A和第1支撑部28相对于导光板16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下侧,而第2LED17B和第2支撑部29相对于导光板16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上侧。这样,由比第2支撑部29硬的材质的第1支撑部28从竖直方向的下侧支撑导光板16,因此由于导光板16的自重而使导光板16的第1端面16E1保持在紧贴到第1支撑部28的状态。由此,能将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的位置关系保持在进一步稳定的状态。这样导光板16利用第1支撑部28在竖直方向被准确地定位,因此能成为使相对于导光板16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上侧的第2支撑部29更靠近导光板16的配置。由此,能更稳定地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16。
另外,具备水平侧第2支撑部30,上述水平侧第2支撑部30相对于导光板16在与竖直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在导光板16沿着水平方向热膨胀的情况下,通过与导光板16中的与第1端面16E1和第2端面16E2相邻的端面16E3、16E4抵接而在水平方向上从外侧支撑导光板16,该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包括比第1支撑部28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这样,在导光板16伴随着热膨胀分别沿着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伸长的情况下,能由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在水平方向上从外侧支撑导光板16。该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包括比第1支撑部28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因此与假设将水平侧第2支撑部设为与第1支撑部28相同硬度的材质的情况相比,能缩窄与导光板16的端面16E3、16E4之间具有的间隔。由此,能将水平侧第2支撑部30配置在更靠近导光板16的位置,因此能更稳定地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16。
另外,第2支撑部29和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包括相同的弹性材料。这样,能降低第2支撑部29和水平侧第2支撑部30的构件成本。另外,第2支撑部29和水平侧第2支撑部30的弹性系数相同,因此能容易地设定第2支撑部29及水平侧第2支撑部30与导光板16的各端面之间的间隔。
另外,第1支撑部28包括塑性材料。这样,与假设将第1支撑部设为包括弹性材料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由包括塑性材料的第1支撑部28更稳定地支撑导光板16,难以产生对导光板16的支撑位置的偏差。
另外,第1支撑部28包括作为塑性材料的金属材料或者热可塑性树脂材料,第2支撑部29包括橡胶材料。这样,能由包括金属材料或者热可塑性树脂材料的第1支撑部28更稳定地支撑导光板16。另一方面,在导光板16热膨胀的情况下,与导光板16的第2端面16E2抵接的、包括橡胶材料的第2支撑部29产生弹性变形,由此,即使由于尺寸误差而使导光板16变得比标准的尺寸稍大,也能良好地吸收该误差部分。
另外,导光板16的构成第1光入射面16bA的第1端面16E1和构成第2光入射面16bB的第2端面16E2均涵盖该导光板16的全长地呈一直线状。这样,与假设以在第1端面或者第2端面中的与第1支撑部28或者第2支撑部29抵接的部位和第1光入射面16bA或者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产生台阶的方式加工导光板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对导光板16施行这样的加工,因此能使导光板16的第1端面16E1和第2端面16E2的尺寸精度较高。因此,通过使第1支撑部28与导光板16的第1端面16E1抵接,能以更高的精度将导光板16的第1光入射面16bA相对于第1LED17A定位。另外,能将第2支撑部29配置在更靠近导光板16的第2端面16E2的位置,因此能更稳定地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16。
另外,第1支撑部28和第2支撑部29均以成对的形态配置在导光板16的两端位置。这样,能由第1支撑部28和第2支撑部29在两端位置更稳定地支撑导光板16。
另外,第1LED17A和第2LED17B为相同部件。这样,能降低第1LED17A和第2LED17B的制造成本,并且能降低部件管理等的成本。
另外,第1LED17A和第2LED17B均为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光源。这样,从第1LED17A和第2LED17B发出的光的配光分布均为朗伯型配光分布,因此具有随着离作为发光强度最高的光的行进方向的光轴的角度增加而发光强度曲线地降低的趋势。在这样的朗伯型配光分布中,虽然具有从各LED17A、17B入射到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随着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的距离变小而增高,随着该距离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但是当该距离大到一定值以上时,降低率减缓而稳定化。因此,使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相对小来提高其光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使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2LED17B和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相对大,容许导光板16的伸长并使其光的入射效率的下降停止于上述稳定化的值,从而能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另外,第1光源和第2光源分别包括安装在LED基板(基板)18上的多个LED17A、17B。这样,LED17为一般地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光源,因此具有随着离作为发光强度最高的光的行进方向的光轴的角度增加而发光强度曲线地降低的趋势。在这样的朗伯型配光分布中,虽然具有从形成各LED17A、17B的LED入射到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随着形成各LED17A、17B的LED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的距离变小而增高,随着该距离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但是当该距离大到一定值以上时,降低率减缓而稳定化。因此,使形成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1LED17A的LED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相对小来提高其光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使形成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2LED17B的LED和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相对大,容许导光板16的伸长并使其光的入射效率的下降停止于上述稳定化的值,从而能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实施方式2>
利用图14或者图1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示出追加了反射片32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介于导光板116中的具有第2光入射面116bB的端部和框架113的导光板支撑部123之间的形式配置有反射片32。该反射片32以覆盖导光板116的具有第2光入射面116bB的端部,并且从第2光入射面116bB朝向第2LED117B侧檐状地突出的形式配置。该反射片32的突出部分以从表侧覆盖在第2光入射面116bB和第2LED117B之间具有的空间的形式配置。另一方面,沿着导光板116的里侧的板面116c配置的导光反射片120从第2光入射面116bB朝向第2LED117B侧突出,该突出部分与上述反射片32呈相对状。即,在第2光入射面116bB和第2LED117B之间具有的空间夹在反射片32和导光反射片120之间。这样,来自第2LED117B的光在与第2光入射面116bB之间具有的空间中在两反射片32、120间反复反射后向第2光入射面116bB入射,因此难以向上述空间外漏出。由此,能提高从第2LED117B向第2光入射面116bB入射的光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在具有第1光入射面116bA的端部和框架113的导光板支撑部123之间,不存在上述反射片32。
在此,使用图15说明各LED117A、117B和各光入射面116bA、116bB之间的距离A、B与来自导光板116的出射光的亮度的关系。在图15中,将横轴设为第1LED117A和导光板116的第1光入射面116bA之间的距离A(第2LED117B和导光板116的第2光入射面116bB之间的距离B),将纵轴设为来自导光板116的光出射面116a的出射光的相对亮度。此外,在此所说的“相对亮度”是指以从第1LED117A和第2LED117B发出的光的总光通量为基准的相对的亮度值。另外,在图15中,用实线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追加反射片32的构成)的曲线,用双点划线表示基于上述实施方式1的构成(不存在反射片32的构成)的曲线。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可以说,如果设置第2反射片32,则随着第1LED117A和第1光入射面116bA之间的距离A减小并且第2LED117B和第2光入射面116bB之间的距离B增大,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提高。这是因为使用反射片32带来的光的入射效率的改善效果随着第2LED117B和第2光入射面116bB之间的距离B增大而显著。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将距离A、B设为上述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关系,能使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极高。
<实施方式3>
根据图1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LED217以与导光板216的4边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LED217以与在俯视时呈方形的导光板216的4边的各端面216E1~216E4分别相对的形式配置。详细地说,导光板216的长边侧的一对端面216E1、216E2为第1光入射面216bA和第2光入射面216bB,以与第1光入射面216bA和第2光入射面216bB相对的形式分别配置有第1LED217A和第2LED217B,而导光板216的短边侧的一对端面216E3、216E4为第3光入射面216bC和第4光入射面216bD,以与第3光入射面216bC和第4光入射面216bD相对的形式分别配置有第3LED217C和第4LED217D。第3LED217C相对于导光板216在水平方向上配置在图16中示出的左侧,并且第3光入射面216bC包括导光板216中水平方向上该图左侧的短边侧的端面(第3端面)216E3。第4LED217D相对于导光板216在水平方向上配置在图16中示出的右侧,并且第4光入射面216bD包括导光板216中水平方向上该图右侧的短边侧的端面(第4端面)216E4。此外,以下将配置在图16中示出的左侧的LED217设为“第3LED”,将导光板216的该图左侧的光入射面216b设为“第3光入射面”,在各自的附图标记中附加后缀C,而将配置在该图右侧的LED217设为“第4LED”,将导光板216的该图右侧的光入射面216b设为“第4光入射面”,在各自的附图标记中附加后缀D,在彼此不区別而统称LED217和光入射面216b的情况下,在附图标记中不附加后缀。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LED217C以与第3光入射面216bC之间的距离C相对小的方式配置,而第4LED217D以与第4光入射面216bD之间的距离D相对大的方式配置。将距离C和距离D相加得到的尺寸与导光板216伴随着热膨胀在水平方向(第3LED217C、第4LED217D以及导光板216的排列方向)上伸长的最大伸长量大致相等。这样,虽然从第3LED217C入射到导光板216的第3光入射面216bC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高,而从第4LED217D入射到导光板216的第4光入射面216bD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低,但是伴随着距离的增加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减缓,因此在规定的值时下降停止。并且,假设以使上述距离C和距离D相同的情况的光的入射效率为基准值时,从第3LED217C入射到第3光入射面216bC的光的入射效率超过上述基准值的部分的差值比从第4LED217D入射到第4光入射面216bD的光的入射效率低于上述基准值的部分的差值大。由此,通过设为使距离C和距离D不同的配置构成,与使距离C和距离D相同的情况相比,能使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提高。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水平方向上支撑导光板216,具备:相对于导光板216在水平方向上配置在与第3LED217C相同的一侧的第3支撑部33;以及相对于导光板216在水平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在与第4LED217D相同的一侧的第4支撑部34。其中,如图16所示,第3支撑部33相对于导光板216配置在与第3LED217C相同的一侧,即水平方向上图16中示出的左侧。第3支撑部33装配于构成未图示的框架的配置在水平方向上的该图左侧的短边侧的螺钉装配部,以在水平方向上介于该螺钉装配部和导光板216之间的形式配置。第3支撑部33经由双面胶带、粘接剂等固定构件一体地装配于上述螺钉装配部的朝向水平方向上的该图右侧(导光板216侧)的侧面。第3支撑部33在上述螺钉装配部的长度方向(竖直方向)上的两端部附近装配有一对。换言之,一对第3支撑部33以在竖直方向上从两侧夹着并列配置在中央侧的第3LED217C群的形式配置。第3支撑部33在俯视时呈纵长的(沿着竖直方向细长的)大致块状。并且,第3支撑部33与导光板216中的水平方向上的该图左侧的短边侧的端面216E3抵接。具体地说,一对第3支撑部33与导光板216的上述短边侧的端面216E3的长度方向(竖直方向)上的两端部抵接。导光板216的上述短边侧的端面216E3中的与第3支撑部33抵接的部位为来自第3LED217C的光几乎不照射的非照射区域,处于避开作为照射区域的第3光入射面216bC的位置。X轴方向上的第3支撑部33的形成范围与上述非照射区域的范围大致一致。
第3支撑部33包括作为比下面描述的第4支撑部34硬的材质的材料的塑性材料(非弹性材料)。第3支撑部33包括与第1支撑部228相同的材料。而且,第3支撑部33成为从水平方向上的图16中示出的右侧与导光板216的端面216E3抵接的状态。该第3支撑部33如上所述包括硬质的塑性材料,因此即使从导光板216侧有应力作用也几乎不会产生变形。由此,能将导光板216中的水平方向上的该图左侧的短边侧的端面216E3即第3光入射面216bC和第3LED217C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关系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该位置关系几乎没有产生变动的余地。换言之,第3光入射面216bC和第3LED217C之间的距离总是保持大致固定。因此,当设定第3光入射面216bC和第3LED217C之间的距离(间隔)时,能设定为接近0的极小的数值。如上所述,能使从第3LED217C入射到第3光入射面216bC的光的入射效率极高,并且能按每个产品无偏差地稳定地维持该高的入射效率。
第4支撑部34相对于导光板216配置在与第4LED217D相同的一侧,即水平方向上图16中示出的右侧。第4支撑部34装配于构成框架的配置在水平方向上的该图右侧的短边侧的螺钉装配部,以在水平方向上介于该螺钉装配部和导光板216之间的形式配置。第4支撑部34经由双面胶带、粘接剂等固定构件一体地装配于上述螺钉装配部的朝向水平方向上的该图左侧(导光板216侧)的侧面。第4支撑部34在上述螺钉装配部的长度方向(竖直方向)上的两端部附近装配有一对。换言之,一对第4支撑部34以在竖直方向上从两侧夹着并列配置在中央侧的第4LED217D群的形式配置。第4支撑部34在俯视时呈纵长的(沿着竖直方向细长的)大致块状。并且,第4支撑部34配置为与和螺钉装配部呈相对状的导光板216中的水平方向的该图右侧的短边侧的端面216E4空开规定的间隔而呈相对状。具体地说,一对第4支撑部34与导光板216的上述短边侧的端面216E4的长度方向(竖直方向)上的两端部空开规定的间隔而相对。导光板216的上述短边侧的端面216E4中的与第4支撑部34相对的部位为来自第4LED217D的光照射几乎不照射的非照射区域,处于避开作为照射区域的第4光入射面216bD的位置。X轴方向上的第4支撑部34的形成范围与上述非照射区域的范围大致一致。
第4支撑部34包括作为比上述第3支撑部33柔软的材料的弹性材料。第4支撑部34包括与第2支撑部229相同的材料。并且,在常温环境下(例如5℃~35℃),第4支撑部34和导光板216的水平方向上的图16中示出的右侧的短边侧的端面216E4之间空开规定的间隔,两者保持在相互不接触的状态。当从该状态向高温环境下(例如35℃以上)转变时,与由金属制成的框架相比热膨胀率高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导光板216伴随着热膨胀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伸长而相对于框架进行相对位移。在此,第4支撑部34和导光板216的上述端面216E4之间具有的间隔设定为与根据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环境估计的导光板216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伸长量大致相等的值。该导光板216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伸长量以导光板216的长边的设计尺寸为基准算出。因此,在批量生产的导光板216在公差的范围内产生正的尺寸误差的情况下,即导光板216的长边尺寸为超过设定尺寸的值的情况下,该导光板216伴随着热膨胀在水平方向上最大限度地伸长时,以从水平方向的该图右侧的短边侧的端面216E4与第4支撑部34抵接的状态进一步接近第4LED217D的方式位移。在该情况下,由于第4支撑部34包括弹性材料,即使导光板216进一步伸长,由于第4支撑部34产生弹性变形,因而能从水平方向的该图右侧稳定地支撑导光板216。即,在导光板216产生正的尺寸误差的情况下,由于与导光板216的上述端面216E4抵接的第4支撑部34产生弹性变形,因而能吸收误差部分。因此,与在假设将第4支撑部设为与第3支撑部33相同的材质的情况下,考虑导光板216可能产生的尺寸误差而需要在充分远离导光板216的位置配置第4支撑部的情况相比,能将第4支撑部34配置在更靠近导光板216的位置。由此,能更稳定地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216。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4支撑部34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水平侧第2支撑部30大致相同的功能。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导光板216呈方形,具备:第3LED(第3光源)217C,其与包括导光板216中的与第1端面216E1和第2端面216E2相邻的第3端面216E3的第3光入射面216bC相对;第4LED(第4光源)217D,其是与包括导光板216中的与第3端面216E3相反的一侧的第4端面216E4的第4光入射面216bD相对的光源,以与第4光入射面216bD之间的距离D相对地比第3LED217C和第3光入射面216bC之间的距离C大的方式配置;第3支撑部33,其相对于导光板216配置在与第3LED217C相同的一侧,通过与导光板216的第3端面216E3抵接而从第3LED217C侧支撑导光板216;以及第4支撑部34,其相对于导光板216空开间隔地配置在与第4LED217D相同的一侧,在导光板216热膨胀的情况下通过与第4端面216E4抵接而从第4LED217D侧支撑导光板216,另外,第4支撑部34包括比第3支撑部33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这样,呈方形的导光板216的各端面216E1~216E4为供来自第1LED217A、第2LED217B、第3LED217C以及第4LED217D的光分别入射的第1光入射面216bA、第2光入射面216bB、第3光入射面216bC以及第4光入射面216bD,因此充分多地确保向导光板216的入射光量,从而在该背光源装置212的大型化方面优选。并且,通过使第3LED217C和第3光入射面216bC之间的距离C相对小来提高其光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使第4LED217D和第4光入射面216bD之间的距离D相对大来使其光的入射效率在上述稳定化的值时停止下降。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而且,从与第3LED217C相同的一侧支撑导光板216的第3支撑部33为比第4支撑部34硬的材质,因此能与第1支撑部228一起稳定地支撑导光板216,对导光板216的支撑位置难以产生偏差。由此,能稳定地维持第3LED217C和第3光入射面216bC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尽量缩短第3LED217C和第3光入射面216bC之间的距离C,从而能使从第3LED217C入射到第3光入射面216bC的光的入射效率极高。而且,从第4LED217D侧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216的第4支撑部34包括比第3支撑部33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因此与假设将第4支撑部设为与第3支撑部33相同硬度的材质的情况相比,能缩窄与导光板216的第4端面216E4之间具有的间隔。由此,能将第4支撑部34配置在更靠近导光板216的位置,因此能更稳定地支撑热膨胀的导光板216。
<实施方式4>
根据图1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在该实施方式4中,示出了从上述实施方式3变更导光板316的姿势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316为长边与竖直方向一致,短边与水平方向一致的姿势。具体地说,该导光板316为将上述实施方式3中记载的导光板216(参照图16)在逆时针方向转动大约90度后的姿势。因此,沿着导光板316的短边配置的第3LED317C和第3支撑部333相对于导光板316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下侧,而第4LED317D和第4支撑部334相对于导光板316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上侧。另一方面,沿着导光板316的短边配置的第1LED317A和第1支撑部328相对于导光板316配置在水平方向的图17中示出的右侧,而第2LED317B和第2支撑部329相对于导光板316配置在水平方向的该图左侧。在这样的构成中,能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3记载的构成相同的作用和效果。此外,如上述那样将导光板316纵置配置的构成在将液晶显示装置用作电子看板(数字标牌)等电子设备方面是特别优选的。
<实施方式5>
根据图18至图2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在该实施方式5中,示出追加了从表里夹着液晶显示装置410的机箱Ca、Cb等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液晶显示装置410、夹着而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410的表里两机箱Ca、Cb、电源P、调谐器T以及台座S而构成。液晶显示装置410以纵置的状态收纳在机箱Ca、Cb内。如图19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410具备液晶面板4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412,它们被包围液晶面板411的显示区域的框状的外框35等一体地保持。此外,液晶面板411为与上述实施方式1记载的构成相同的构成。
如图19和图20所示,背光源装置412具备:具有朝向表侧开口的光出射部414c的呈大致箱型的底座414;以及覆盖底座414的光出射部414c而配置的光学构件415。而且,在底座414内具备:安装有多个LED417的一对LED基板418;导光板416;以及从表侧按压导光板416和光学构件415并且从里侧支承液晶面板411的框状构件36。
如图19和图20所示,底座414包括:与液晶面板411同样呈横长的方形的导光板支承部414a;以及从导光板支承部414a的长边侧和短边侧的各外端分别立起的各一对侧板37。导光板支承部414a沿着收纳在底座414内的导光板416和导光反射片420延伸,并且从里侧对其进行支撑。在长边侧的一对侧板37的内侧的板面,分别装配有LED基板418。另外,框状构件36和外框35能利用螺丝固定于各侧板37的外侧的板面。
如图19和图20所示,框状构件36由合成树脂制成,包括:与光学构件415和导光板416平行并且在俯视时呈大致框状的框状部396a;以及从框状部36a的外周缘部朝向里侧突出并且呈大致短筒状的筒状部36b。框状部36a沿着光学构件415和导光板416的外周缘部延伸,能涵盖大致整周地从表侧按压光学构件415和导光板416的外周缘部。筒状部36b以仿形的状态装配到底座414的侧板37的外面。另外,框状部36a能从里侧支承液晶面板411的外周缘部。
如图20和图21所示,一对LED基板418分别装配到底座414的一对长边侧的侧板37。安装于各LED基板418的各LED417与导光板416的各光入射面416b呈相对状地配置。并且,LED417中的相对于导光板416配置在图21中示出的下侧(图20中示出的左侧)的LED为第1LED417A,另一方面,相对于导光板416配置在图21中示出的上侧(图20中示出的右侧)的LED为第2LED417B。即,第1LED417A和呈相对状的第1光入射面416bA之间的距离A相对小,而第2LED417B和呈相对状的第2光入射面416bB之间的距离B相对大。
如图21所示,第1支撑部428、第2支撑部429以及水平侧第2支撑部430均装配于在与框状构件36之间夹持导光板416并且在与外框35之间夹持导光板416和液晶面板411的底座414。详细地说,第1支撑部428经由固定构件装配于构成底座414的4张侧板37中的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下侧的侧板37的内侧面。第1支撑部428配置为在竖直方向的下侧的侧板37的长度方向(水平方向)的两端部附近装配有一对,在水平方向上从两侧夹着配置在中央侧的LED基板418。第2支撑部429经由固定构件装配于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上侧的侧板37的内侧面。第2支撑部429配置为在竖直方向的上侧的侧板37的长度方向(水平方向)的两端部附近装配有一对,在水平方向上从两侧夹着配置在中央侧的LED基板418。水平侧第2支撑部430经由固定构件分别装配于在水平方向上的两侧的侧板37的内侧面。水平侧第2支撑部430在水平方向上的两侧的各侧板37的长度方向(竖直方向)的两端部附近各装配有一对。第1支撑部428与导光板416中的竖直方向的下侧的端面416E1抵接,而第2支撑部429和水平侧第2支撑部430均配置在与导光板中的竖直方向的上侧的端面416E2和水平方向上的两侧的端面416E3、416E4之间分别空开规定的间隔的位置而呈相对状。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方式6>
根据图2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在该实施方式6中,示出了变更导光板516的形状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516的四角的角部分别设置有切口部38。具体地说,切口部38是通过使导光板516中的竖直方向的上下的各端面516E1、516E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部分地凹陷而各形成有一对,相对于第1光入射面516bA和第2光入射面516bB台阶状地凹陷。各端面516E1、516E2的切口部38的形成范围与来自第1LED517A和第2LED517B的光几乎不照射的非照射区域大致一致。并且,第1支撑部528与形成于竖直方向的下侧的端面516E1的切口部38中的与第1光入射面516bA平行的里端面抵接,而第2支撑部529配置在与形成于竖直方向的上侧的端面516E2的切口部38中的与第2光入射面516bB平行的里端面之间空开规定的间隔的位置而呈相对状。这样通过设置切口部38,导光板516的与各支撑部528、529的相对面比各光入射面516bA、516bB向内侧凹入,相应地第1支撑部528和第2支撑部529能在竖直方向上配置在内侧(导光板516的中央侧)。这样,在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方面是优选的。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记载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第1LED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A以及第2LED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B的具体比率(相对值)、数值(绝对值)也可以适当地变更。
(2)上述(1)的具体例的一种如下所述。即,第1支撑部通过与第1光入射面抵接而支撑导光板,导光板以该抵接部位(第1端面)为基点进行热膨胀和热收缩,因此能将第1LED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A的数值大致设为“0”。此时,第2LED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B与导光板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伸长量大致相等。这样,使从第1LED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最大限度地高,而从第2LED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充分地降低而成为稳定化的值(参照图12的曲线)。因此,当以使上述距离A和距离B相同的情况下的光的入射效率为基准值时,从第1LED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超过上述基准值的部分的差值比从第2LED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低于上述基准值的部分的差值大,该值最大(参照图13的曲线)。如上所述,能最高程度地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3)除了上述(2)以外,例如将第1LED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A设为等于距离A和距离B的总和(竖直方向上的导光板的最大伸长量)的1/3的数值,或者设为上述距离A和距离B的总和的1/3以上且1/2以下的数值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4)上述(1)~(3)中记载的技术事项同样也可以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3、4中记载的第3LED和第3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C与第4LED和第4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D的关系。
(5)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1支撑部也可以一体形成于框架、底座。具体地说,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框架的螺钉装配部设置部分地突出的凸部,将该凸部设为第1支撑部。另外,也可以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5中记载的底座的侧板或者底板部分地敲打出来设置凸部,将该凸部设为第1支撑部。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第1支撑部的塑性材料例示了Fe、Al、PET、PC等,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金属材料、其他热可塑性树脂材料。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塑性材料(金属材料或者热可塑性树脂材料)作为第1支撑部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使用弹性材料。在该情况下,作为形成第1支撑部的弹性材料,优选使用比形成第2支撑部的弹性材料硬的材质的弹性材料(例如,计示硬度、弹性率相对高的弹性材料)。
(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天然橡胶或者合成橡胶(丁基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等)作为形成第2支撑部的弹性材料的情况,但是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例如聚氨酯泡沫、凝胶等弹性材料。
(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弹性材料作为第2支撑部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使用塑性材料(金属材料或者热可塑性树脂材料)。在该情况下,作为形成第2支撑部的塑性材料,优选使用比形成第1支撑部的塑性材料柔软的材质的塑性材料(例如,洛氏硬度相对低的塑性材料)。
(1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装配于框架或者底座的构成,但是也可以将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装配于LED基板。在该情况下,只要使LED基板延伸到与导光板中的沿着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的端面的两端部相对的位置,在该延伸顶端部附近(与端面的两端部相对的部位)装配第1支撑部、第2支撑部即可。
(11)在上述(10)中,在LED基板中安装有用于向LED供电的连接部的情况下,可以将连接部用作第1支撑部。在该情况下,第2支撑部可以以装配到连接部中的与导光板的端面相对的面的形式设置。
(1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导光板的端面中的能与各支撑部(第1支撑部、第2支撑部、第3支撑部、第4支撑部、水平侧第2支撑部)抵接的部位成为与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平行的形态的情况,但是能与该各支撑部抵接的端面成为相对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呈倾斜状的形态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13)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各支撑部(第1支撑部、第2支撑部、第3支撑部、第4支撑部、水平侧第2支撑部)相对于框架、底座的具体装配方法也可以适当变更。作为各支撑部的装配方法,例如可列举使用螺钉构件的螺钉固定、使用铆钉构件的铆钉固定、使用夹子构件的夹子固定等方法。
(14)在上述实施方式1、2、5、6中,示出了将导光板横置的情况,但是如上述实施方式4中记载的那样,也可以将导光板纵置。在该情况下,只要以能与导光板的短边侧的端面抵接的方式配置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即可。
(15)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以覆盖第2LED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具有的空间的形式设置反射片的构成,但是除了设置配置于第2LED侧的反射片以外,还可以以覆盖第1LED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具有的空间的形式设置反射片。
(1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以使液晶面板的显示面与竖直方向大致平行的姿势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以使液晶面板的显示面与水平方向大致平行的姿势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该情况下,为各LED和导光板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一致的配置构成。
(17)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各支撑部(第1支撑部、第2支撑部、第3支撑部、第4支撑部、水平侧第2支撑部)的平面形状、截面形状、设置数量、平面配置等也可以适当地变更。
(18)在上述实施方式1、5中,示出了LED与导光板的长边侧的一对端面呈相对状地配置的构成,但是LED与导光板的短边侧的一对端面呈相对状地配置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在该情况下,导光板的短边侧的一对端面分别为第1光入射面和第2光入射面,并且只要将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配置为与该短边侧的一对端面呈相对状即可。
(1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LED与导光板的一对端面或者4个端面呈相对状地配置的构成,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LED与导光板的任意3个端面呈相对状地配置的构成。
(2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第1LED的LED基板和具有第2LED的LED基板为相同部件的构成,但是具有第1LED的LED基板和具有第2LED的LED基板可以为不同的部件。
(21)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LED基板的设置数量、安装于LED基板的LED的具体数量、LED基板的LED的排列间隔等也可以适当地变更。
(22)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形成于导光板的与光出射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的光反射部的点图案的具体配置构成也可以适当地变更。
(2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LED作为光源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使用有机EL、冷阴极管、热阴极管等其它光源。
(2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液晶面板具有的彩色滤光片的着色部为R、G、B这3色的构成,也可以使着色部为4色以上。
(2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TFT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但是也可以应用于使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应用于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也可以应用于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2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使用其它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2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调谐器的电视接收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不具备调谐器的显示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作为电子黑板等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4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4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2、212、4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6、116、216、316、416、516…导光板;16a、116a…光出射面;16b、216b、416b…光入射面;16bA、116bA、216bA、416bA、516bA…第1光入射面;16bB、116bB、216bB、416bB、516bB…第2光入射面;16E1、416E1、516E1…端面(第1端面);16E2、416E2、516E2…端面(第2端面);16E3、16E4、416E3、416E4…端面(相邻的端面);17A、117A、217A、317A、417A、517A…第1LED(第1光源);17B、117B、217B、317B、417B、517B…第2LED(第2光源);28、228、328、428、528…第1支撑部;29、229、329、429、529…第2支撑部;30、430…水平侧第2支撑部;33、333…第3支撑部;34、334…第4支撑部;216bC…第3光入射面;216bD…第4光入射面;216E3…端面(第3端面);216E4…端面(第4端面);217C、317C…第3LED(第3光源);217D、317D…第4LED(第4光源);A~D…距离;TV…电视接收装置。

Claims (15)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光板,其至少一个端面为光入射面,一个板面为光出射面;
第1光源,其与包括上述导光板的第1端面的第1光入射面相对;
第2光源,其是与包括上述导光板的作为与上述第1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的第2端面的第2光入射面相对的光源,以与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地比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大的方式配置;
第1支撑部,其相对于上述导光板配置在与上述第1光源相同的一侧,通过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第1端面抵接而从上述第1光源侧支撑上述导光板;以及
第2支撑部,其相对于上述导光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在与上述第2光源相同的一侧,在上述导光板热膨胀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第2端面抵接而从上述第2光源侧支撑上述导光板,上述第2支撑部包括比上述第1支撑部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第1光源、上述导光板以及上述第2光源的排列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
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1支撑部相对于上述导光板配置在上述竖直方向的下侧,而上述第2光源和上述第2支撑部相对于上述导光板配置在上述竖直方向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具备水平侧第2支撑部,上述水平侧第2支撑部相对于上述导光板在与上述竖直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在上述导光板沿着上述水平方向热膨胀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导光板中的与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相邻的端面抵接而在上述水平方向上从外侧支撑上述导光板,上述水平侧第2支撑部包括比上述第1支撑部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第2支撑部和上述水平侧第2支撑部包括相同的弹性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第1支撑部包括塑性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第1支撑部包括作为上述塑性材料的金属材料或者热可塑性树脂材料,上述第2支撑部包括橡胶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导光板的构成上述第1光入射面的上述第1端面和构成上述第2光入射面的上述第2端面均涵盖该导光板的全长地呈一直线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第1支撑部和上述第2支撑部均以成对的形态配置在上述导光板的两端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为相同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均为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光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分别包括安装在基板上的多个LED。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1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导光板呈方形,
上述照明装置具备:
第3光源,其与包括上述导光板中的与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相邻的第3端面的第3光入射面相对;
第4光源,其是与包括上述导光板中的与上述第3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第4端面的第4光入射面相对的光源,以与上述第4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地比上述第3光源和上述第3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大的方式配置;
第3支撑部,其相对于上述导光板配置在与上述第3光源相同的一侧,通过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第3端面抵接而从上述第3光源侧支撑上述导光板;以及
第4支撑部,其相对于上述导光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在与上述第4光源相同的一侧,在上述导光板热膨胀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第4端面抵接而从上述第4光源侧支撑上述导光板,上述第4支撑部包括比上述第3支撑部柔软的材料,并且该材料是弹性材料。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面板为在一对基板间封入液晶而成的液晶面板。
15.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3或者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380037395.6A 2012-07-27 2013-07-19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877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6583 2012-07-27
JP2012166583 2012-07-27
PCT/JP2013/069612 WO2014017391A1 (ja) 2012-07-27 2013-07-19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7759A true CN104487759A (zh) 2015-04-01
CN104487759B CN104487759B (zh) 2016-08-24

Family

ID=49997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739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87759B (zh) 2012-07-27 2013-07-19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83046B2 (zh)
JP (1) JP5823617B2 (zh)
CN (1) CN104487759B (zh)
WO (1) WO201401739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2484A (zh) * 2018-06-07 2018-09-25 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双边进光的车载背光源
CN109491006A (zh) * 2018-12-05 2019-03-19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14175131A (zh) * 2019-08-08 2022-03-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公差吸收连结部件
TWI796792B (zh) * 2021-09-16 2023-03-21 香港商冠捷投資有限公司 背板單元及顯示器的背光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11702B1 (ko) * 2014-01-06 2021-02-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17016015A (ja) * 2015-07-03 2017-01-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CN105093683A (zh) * 2015-09-22 2015-11-25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背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432110B (zh) 2015-11-23 2022-08-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模组及航拍飞行器
WO2018051855A1 (ja) * 2016-09-13 2018-03-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2594498B1 (ko) * 2016-09-30 2023-10-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447968B1 (ko) * 2017-10-19 2022-09-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991696B (zh) * 2017-12-29 2020-10-0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10572597B (zh) * 2018-06-06 2022-03-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卡合结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2985A (zh) * 2011-06-01 2012-02-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2472453A (zh) * 2009-07-30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边光式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202253135U (zh) * 2011-08-05 2012-05-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WO2012081395A1 (ja) * 2010-12-15 2012-06-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12086509A1 (ja) * 2010-12-22 2012-06-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2093595A1 (ja) * 2011-01-07 2012-07-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202338806U (zh) * 2011-10-07 2012-07-18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42822A (ja) * 2002-02-20 2003-08-29 Enplas Corp 面光源装置,面光源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面光源装置の反射部材
JP2006269079A (ja) * 2005-03-22 2006-10-05 Hitachi Lighting Ltd 光源モジュール、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光源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8305713A (ja) * 2007-06-08 2008-12-18 Fujifilm Corp 面状照明装置
JP4909866B2 (ja) * 2007-10-10 2012-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JP2009098310A (ja) * 2007-10-15 2009-05-07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8411228B2 (en) * 2008-03-07 2013-04-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emitting module,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794779B2 (en) * 2009-01-13 2014-08-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5177099B2 (ja) * 2009-09-09 2013-04-03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
EP3258167A3 (en) * 2009-12-08 2018-04-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ptical constructions incorporating a light guide and low refractive index films
WO2011080954A1 (ja) * 2009-12-28 2011-07-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5573184B2 (ja) * 2010-01-19 2014-08-20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線状光源装置
JP2011175752A (ja) * 2010-02-23 2011-09-08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サイドエッジ型面状発光装置
KR101725931B1 (ko) * 2010-03-24 2017-04-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JP5434744B2 (ja) * 2010-03-30 2014-03-05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線状光源装置
JP2011216270A (ja) 2010-03-31 2011-10-27 Panasonic Corp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446071B (zh) * 2011-06-27 2014-07-21 Au Optronics Corp 光源模組以及具有此光源模組之顯示裝置
CN102322601A (zh) * 2011-10-12 2012-01-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9151465B2 (en) * 2012-02-07 2015-10-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Light-source device and reflector-support structure
CN104520633B (zh) * 2012-08-28 2016-08-31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2453A (zh) * 2009-07-30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边光式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WO2012081395A1 (ja) * 2010-12-15 2012-06-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12086509A1 (ja) * 2010-12-22 2012-06-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2093595A1 (ja) * 2011-01-07 2012-07-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2352985A (zh) * 2011-06-01 2012-02-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202253135U (zh) * 2011-08-05 2012-05-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2338806U (zh) * 2011-10-07 2012-07-18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2484A (zh) * 2018-06-07 2018-09-25 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双边进光的车载背光源
CN109491006A (zh) * 2018-12-05 2019-03-19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9491006B (zh) * 2018-12-05 2020-09-04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14175131A (zh) * 2019-08-08 2022-03-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公差吸收连结部件
CN114175131B (zh) * 2019-08-08 2022-11-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公差吸收连结部件
TWI796792B (zh) * 2021-09-16 2023-03-21 香港商冠捷投資有限公司 背板單元及顯示器的背光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83046B2 (en) 2017-02-28
JPWO2014017391A1 (ja) 2016-07-11
CN104487759B (zh) 2016-08-24
US20150170582A1 (en) 2015-06-18
WO2014017391A1 (ja) 2014-01-30
JP5823617B2 (ja)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7759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3827738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8100573B2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1684908B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US9202395B2 (en) Curved frame and curve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4520633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471305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185811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4081113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520759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4603681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WO2013118616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4412030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204114604U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541101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040413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WO2012073750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3958957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10190758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bstrate un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source device
WO2013191051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1964160A (zh) 显示装置
CN103988120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1012022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apparatus
CN104272177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4379988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