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4604U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14604U CN204114604U CN201390000425.1U CN201390000425U CN204114604U CN 204114604 U CN204114604 U CN 204114604U CN 201390000425 U CN201390000425 U CN 201390000425U CN 204114604 U CN204114604 U CN 2041146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mentioned
- entrance face
- guide plate
- dis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5—Assembling proce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背光源装置(12)具备:导光板(16),其至少一个端面为光入射面(16b),一方板面为光出射面(16a);第1LED(17A),其与由导光板(16)的第1端面构成的第1光入射面(16bA)相对;第2LED(17B),其是与由导光板(16)的作为与第1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的第2端面构成的第2光入射面(16bB)相对的光源,以与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比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相对大的方式配置;以及定位部(34),其将导光板(16)在第1LED(17A)、导光板(16)以及第2LED(17B)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第1LED(17A)和第2LED(17B)定位,以与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D)比与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C)相对大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电视接收装置为首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正在从以往的布劳恩管向液晶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等薄型的显示面板转变,使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成为可能。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面板自身不发光,因此另外需要背光源装置作为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根据其机理大致划分为直下型和边光型。为了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进一步的薄型化,优选使用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作为其一例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21627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中,具有如下趋势:光源和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越小,光的入射效率越高,而该距离越大,光的入射效率越低。另一方面,导光板由于来自点亮的光源的热等而热膨胀,因此在光源和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之间,需要确保不影响伴随着热膨胀伸长的导光板的程度的间隔。因此,改善从光源入射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是有限度的。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改善光的利用效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具备:导光板,其至少一个端面为光入射面,一方板面为光出射面;第1光源,其与由上述导光板的第1 端面构成的第1光入射面相对;第2光源,其是与由上述导光板的作为与上述第1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的第2端面构成的第2光入射面相对的光源,以与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的方式配置;以及定位部,其将上述导光板在上述第1光源、上述导光板以及上述第2光源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定位,以与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比与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的方式配置,当将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设为A,将上述第2光源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设为B,将上述定位部和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设为C,将上述定位部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设为D时,距离A和距离C分别满足下述式(1)、(2):
[数学式1]
A≤1/3(A+B) (1)
[数学式2]
C≤1/3(C+D) (2)。
这样,当来自第1光源的光入射到导光板的第1光入射面,来自第2光源的光入射到导光板的第2光入射面时,使光在导光板内传播后从光出射面出射。导光板利用定位部在第1光源、导光板以及第2光源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第1光源和第2光源被定位,因此抑制从各光源入射到各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意外地变动。
第1光源和导光板的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小,而第2光源和导光板的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因此从第1光源入射到导光板的第1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高,而从第2光源入射到导光板的第2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低。在此,根据本申请的发明者的研究,当各光源和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为一定值以上时,伴随着距离的增加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减缓而稳定化,因此,虽然从第2光源入射到导光板的第2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与从第1光源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相比低,但是伴随着距离的增加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减缓,因此在规定的值时下降大致停止。因此,例如以使各光源和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 况的光的入射效率为基准时,从第1光源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超过上述基准的部分的差值比从第2光源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低于上述基准的部分的差值大。由此,与使各光源和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相比,能使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提高。
另一方面,伴随着热膨胀的导光板的伸长是以定位部为基点而产生的,因此具有如下趋势:伴随着导光板的伸长的各光入射面的位移量与定位部和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成比例。由此,通过使定位部和导光板的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比定位部和导光板的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使伴随着导光板的热膨胀的第2光入射面的位移量比第1光入射面的位移量大,由此能利用在第2光源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确保的相对大的距离而容许导光板的伸长。由此,能使在各光源和各光入射面之间确保的距离的总和尽可能小,从而在实现该照明装置的小型化(窄边框化)的方面优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优选如下的构成。
(1)当将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设为A,将上述第2光源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设为B,将上述定位部和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设为C,将上述定位部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设为D时,距离A和距离C分别满足下述式(1)、(2):
[数学式1]
A≤1/3(A+B) (1)
[数学式2]
C≤1/3(C+D) (2)。
这样,第1光源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A充分小,因此能进一步提高从第1光源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与此相对,即使距离B增大,从第2光源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也不会降低太多。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使定位部和各光入射面的位置关系与上述各光源和各光入射面的位置关系相似,能适当地容许伴随着热膨胀的导光板 的伸长,并且能进一步减小在各光源和各光入射面之间确保的距离的总和。由此,在实现照明装置的小型化(窄边框化)的方面更优选。
(2)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与上述第2光源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的比率大致等于上述定位部和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与上述定位部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的比率。这样,能使在各光源和各光入射面之间确保的距离的总和为最小限度,因此在实现照明装置的小型化(窄边框化)的方面最优选。
(3)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为相同部件。这样,能降低第1光源和第2光源的制造成本,并且能降低部件管理等的成本。
(4)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均为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光源。这样,从第1光源和第2光源发出的光的配光分布分别呈朗伯型配光分布,因此具有如下趋势:随着离作为发光强度最高的光的行进方向的光轴的角度增加而发光强度曲线地降低。在这样的朗伯型配光分布中,虽然具有如下趋势:从各光源入射到各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随着各光源和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变小而增高,随着该距离增大而降低,但是当该距离大到一定值以上时,降低率减缓而稳定化。因此,使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1光源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小来提高其光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使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2光源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容许导光板的伸长并使该光的入射效率的下降停止于上述稳定化的值,从而能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5)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分别包括安装在基板上的多个LED。这样,LED一般为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光源,因此具有如下趋势:随着离作为发光强度最高的光的行进方向的光轴的角度增加而发光强度曲线地降低。在这样的朗伯型配光分布中,虽然具有如下趋势:从形成各光源的各LED入射到各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随着形成各光源的各LED和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变小而增高,随着该距离增大而降低,但是当该距离大到一定值以上时,降低率 减缓而稳定化。因此,使形成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1光源的LED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小来提高其光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使形成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2光源的LED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容许导光板的伸长并使该光的入射效率的下降停止于上述稳定化的值,从而能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6)具备收纳上述第1光源、上述导光板以及上述第2光源的底座,上述定位部设置于上述底座并且与上述导光板的一部分以凹凸方式嵌合。这样,设置于底座的定位部与导光板的一部分以凹凸方式嵌合,由此能将导光板相对于收纳第1光源、导光板以及第2光源的底座适当地定位。
(7)具备以从光出射侧至少覆盖在上述第2光源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具有的空间的形式配置的反射构件。这样,虽然从第2光源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比从第1光源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低,但是利用反射构件从光出射侧至少覆盖在第2构件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具有的空间,能改善从第2构件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由此,能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8)上述反射构件以从光出射侧覆盖在上述第2光源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具有的空间的形式选择性地配置。例如,虽然利用反射构件除了覆盖在第2光源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具有的空间以外还覆盖在第1光源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具有的空间会提高光的利用效率,但是反射构件的设置的成本变高。关于这一点,以选择性地只覆盖在第2光源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具有的空间的形式配置反射构件,由此能抑制反射构件的设置的成本,并且能有效地改善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9)上述导光板为方形,上述照明装置具备:第3光源,其与由上述导光板中的与上述第1光入射面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构成的第3光入射面相对;第4光源,其是与由上述导光板中的与上述第3光入射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构成的第4光入射面相对的光源,以与上述第4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3光源和上述第3 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的方式配置;以及第2定位部,其将上述导光板在上述第3光源、上述导光板以及上述第4光源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上述第3光源和上述第4光源定位,以与上述第4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比与上述第3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的方式配置。这样,为方形的导光板的各端面为来自第1光源、第2光源、第3光源以及第4光源的光分别入射的第1光入射面、第2光入射面、第3光入射面以及第4光入射面,因此充分多地确保向导光板的入射光量,从而在该照明装置的大型化方面优选。并且,通过使第3光源和第3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小来提高其光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使第4光源和第4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来使其光的入射效率在上述稳定化的值时停止下降。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使第2定位部和导光板的第4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比第2定位部和导光板的第3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由此使伴随着导光板的热膨胀的第4光入射面的位移量比第3光入射面的位移量大,由此能利用在第4光源和第4光入射面之间确保的相对大的距离而容许导光板的伸长。由此,能使在第3光源和第3光入射面之间确保的距离与在第4光源和第4光入射面之间确保的距离的总和尽可能小,从而在实现该照明装置的小型化(窄边框化)的方面更优选。
接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记载的照明装置;以及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根据这样的显示装置,对显示面板提供光的照明装置改善了光的利用效率,因此能以高亮度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显示。
作为上述显示面板能例示液晶面板。这样的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能应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机、计算机的显示器等,特别适合作为大型画面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改善光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电视接收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示出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图,并且是切断柔性基板(固定用螺钉插通孔)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图,并且是切断导光板支撑部(散热构件用螺钉插通孔)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图5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示出拆下液晶显示装置的底座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0是示出将各种基板装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底座的里面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1是示出各LED、导光板、定位部以及被定位部的配置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图12是示出LED的配光分布的曲线。
图13是示出LED和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与相对亮度的关系的曲线。
图14是示出第1LED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A(第2LED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B)与相对亮度的关系的曲线。
图15是示出沿着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第1LED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A(第2LED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B)与相对亮度的关系的曲线。
图1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各LED、导光板、定位 部、被定位部、第2定位部以及第2被定位部的配置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各LED、导光板、定位部以及被定位部的配置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图19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示出电视接收装置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22是示出底座的各LED、导光板以及定位部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2的xxiii-xxiii线截面图。
图2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的底座中的各LED、导光板以及定位部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25是图24的xxv-xxv线截面图。
图2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的底座中的各LED、导光板以及定位部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27是图26的xxvii-xxvii线截面图。
图2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8的各LED、导光板以及定位部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29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9的各LED、导光板以及定位部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3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1)的各LED、导光板、定位部以及被定位部的配置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图3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2)的各LED、导光板、定位部、被定位部、第2定位部以及第2被定位部的配置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至图1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液晶显示装置10。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中示出了X轴、Y轴以及Z轴,以各轴方向为在各附图中示出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描述。另外,将图4中示出的上侧设为表侧,将同图下侧设为里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液晶显示单元(显示单元)LDU;装配在液晶显示单元LDU的里面侧(背面侧)的各种基板PWB、MB、CTB;以覆盖各种基板PWB、MB、CTB的形式装配在液晶显示单元LDU的里面侧的盖构件CV;以及台座ST,利用台座ST以使液晶显示单元LDU的显示面沿着竖直方向(Y轴方向)的状态支撑电视接收装置TV。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是从上述构成的电视接收装置TV至少除了用于接收电视信号的构成(主基板MB的调谐部等)以外的装置。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单元LDU作为整体呈横长的方形(矩形,长条状),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成为被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观的外观构件即框架(配置在显示面11c侧的保持部,一方保持部)13和底座(配置在与显示面11c侧相反的一侧的保持部,另一方保持部)14一体地保持的构成。可以说该框架13和底座14构成保持构件。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底座14构成外观构件和保持构件的一部分并且构成背光源装置12的一部分。
首先,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面侧的构成。如图2所示,在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侧的外观的底座14的里面,在X轴方向上分离的2个位置装配有一对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形式的台座装配构件STA。该台座装配构件STA的截面形状呈底座14侧的面开口的大致沟道型,在与底座14之间保留的空间内插入台座ST的一对支柱部STb。台座ST包括: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平行的台座部STa;以及从台座部STa沿着Y轴方向立起的一对支柱部STb。盖构件CV由合成树脂制成,以在X轴方向上横穿一对台座装配构件STA并且覆盖 底座14的里面的一部分,具体地说覆盖图2中示出的下侧约一半程度的形式装配。在该盖构件CV和底座14之间保留有能收纳下面描述的各种基板PWB、MB、CTB等部件的部件收纳空间。
如图2所示,各种基板PWB、MB、CTB包含电源基板PWB、主基板MB以及控制基板CTB。可以说电源基板PWB为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力提供源,能向其它各基板MB、CTB以及背光源装置12具有的LED17等提供驱动电力。因此,可以说电源基板PWB兼用作“驱动LED17的LED驱动基板(光源驱动基板,电源)”。主基板MB至少具有能接收电视信号的调谐部和对所接收到的电视信号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和调谐部一起都未图示),能将处理后的图像信号输出给下面描述的控制基板CTB。此外,该主基板MB在该液晶显示装置10与未图示的外部的图像播放设备连接时,输入来自该图像播放设备的图像信号,因此能将该图像信号在图像处理部处理并将其输出给控制基板CTB。控制基板CTB具有将从主基板MB输入的图像信号变换成液晶驱动用的信号并且将该变换后的液晶驱动用的信号提供给液晶面板11的功能。
如图3所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显示单元LDU的主要的构成部件收纳于在构成表侧的外观的框架(前框架)13和构成里侧的外观的底座(后底座)14之间保留的空间内。收纳在框架13和底座14内的主要的构成部件至少包含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以及LED单元(光源单元)LU。其中,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在相互层叠的状态下以被其表侧的框架13和里侧的底座14夹着的形式被保持。背光源装置12包括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LED单元LU以及底座14,为从上述液晶显示单元LDU除了液晶面板11和框架13以外的构成。形成背光源装置12的LED单元LU在框架13和底座14内以从导光板16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两侧方夹着导光板16的形式形成对,在导光板16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并排配置有2组,总计设置4个。LED单元LU包括:作为光源的LED17;安装LED17的LED基板(光源基板)18;以及装配LED基板18的散热构件(散热器,光源装配构件)19。下面说明各构成 部件。
如图3所示,液晶面板11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矩形,长条状),为透光性优异的一对玻璃制的基板11a、11b在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贴合并且在两基板11a、11b间封入液晶的构成。一对基板11a、11b中的表侧(正面侧)为CF基板11a,里侧(背面侧)为阵列基板11b。其中,在阵列基板11b上设置有连接到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的开关元件(例如TFT)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还设置有取向膜等。另一方面,在CF基板11a上设置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按规定排列配置的彩色滤光片、相对电极,还设置有取向膜等。此外,在两基板11a、11b的外侧分别配置有偏振板(省略图示)。
如图4和图5所示,构成液晶面板11的一对基板11a、11b中的阵列基板11b形成为俯视时的大小比CF基板11a大,并且以其端部比CF基板11a向外侧突出的形式配置。详细地说,阵列基板11b形成为以其外周端部涵盖整周地比CF基板11a的外周端部向外侧突出的方式比CF基板11a大一圈。在阵列基板11b的一对长边侧端部中的在Y轴方向上的控制基板CTB侧的长边侧端部(在图4中示出的左侧端部),设置有从上述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引出的多个端子部,如图2和图4所示,该各端子部连接着安装有液晶驱动用的驱动器DR的柔性基板(FPC基板)26。柔性基板26在X轴方向,即沿着阵列基板11b的长边侧端部的方向上断续地并排配置有多个,从阵列基板11b的长边侧端部沿着Y轴方向向外延伸突出。柔性基板26具备包括具有绝缘性和可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的膜状的基材,在该基材上具有多个配线图案(未图示),并且该配线图案与安装在基材的中央附近的驱动器DR连接。柔性基板26的一方端部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压接连接到阵列基板11b的端子部,另一方端部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压接连接到下面描述的印刷基板27具有的端子部。此外,该印刷基板27经由未图示的配线构件连接到上述控制基板CTB,能将从控制基板CTB输入的信号传送给柔性基板26。由此,液晶面板11基于从控制基板CTB输入 的信号在该显示面11c上显示图像。
如图4和图5所示,该液晶面板11以层叠的形式载置在下面描述的光学构件15的表侧(光出射侧),其里侧的面(里侧的偏振板的外面)几乎没有间隙地紧贴到光学构件15。由此,防止尘埃等侵入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之间。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包括:位于画面中央侧并且能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以及位于画面外周端侧并且呈包围显示区域的周围的框状(边框状)的非显示区域。此外,上述端子部和柔性基板26配置在非显示区域。
如图3所示,光学构件15与液晶面板11同样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其大小(短边尺寸和长边尺寸)与液晶面板11相同。光学构件15以层叠的形式载置在下面描述的导光板16的表侧(光出射侧),并且以夹在上述液晶面板11和导光板16之间的状态配置。光学构件15均形成片状并且3张层叠配置。作为具体的光学构件15的种类,例如有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片等,能适当地从这些中选择使用。
导光板16包括折射率比空气的折射率充分高并且大致透明的(透光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MMA等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等)。如图3所示,导光板16与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同样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并且为厚度比光学构件15大的板状,其板面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并且与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Z轴方向(液晶面板11和导光板16的重叠方向)一致。导光板16层叠在光学构件15的里侧并且夹在光学构件15和底座14之间而配置。如图4和图5所示,导光板16的短边尺寸和长边尺寸比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各尺寸大,导光板16配置为4边的各端部比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4边的各端部向外突出(在俯视时不重叠)。由此,能充分地确保从LED17入射的光在导光板16的内部传播的距离,另外能将与导光板16中的中央侧部分相比出射光易于产生不均的各端部配置在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外。该导光板16以在Y轴方向上由在其短边方向的两侧方分开配置的一对LED单元LU夹着的形式配置,从短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导入来自 LED17的光。并且,该导光板16具有使从其短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导入的来自LED17的光在内部传播并且朝向光学构件15侧(表侧)立起而出射的功能。
如图4所示,该导光板16的板面中的朝向表侧的板面(与光学构件15相对的面)成为使内部的光朝向光学构件15和液晶面板11出射的光出射面16a。与导光板16的板面相邻的外周端面中的、沿着X轴方向呈长条状的长边侧的两端面(在短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具有的两端面)以分别与LED17(LED基板18)空开规定的空间而面对的形式形成相对状,它们成为从LED17发出的光入射的一对光入射面16b。该光入射面16b为沿着X轴方向和Z轴方向(LED基板18的板面)平行的面,为相对于光出射面16a大致正交的面。另外,LED17和光入射面16b的排列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与光出射面16a平行。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导光板16的里侧,即与光出射面16a相反的一侧的面(与底座14相对的面)16c,以覆盖其大致整个区域的形式设置有能使从该板面16c向里侧外部出射的光反射而向表侧立起的导光反射片(反射构件)20。换言之,导光反射片20以夹在底座14和导光板16之间的形式配置。该导光反射片20由合成树脂制成,表面呈光的反射性优异的白色。如图4和图5所示,导光反射片20的短边尺寸和长边尺寸比导光板16的各尺寸大,导光反射片20配置为4边的各端部比导光板16的4边的各端部向外突出。特别是,如图4所示,导光反射片20的长边侧的两端部比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靠近LED17地突出而配置,利用该突出部位(长边侧的两端部)能使从LED17朝向底座14侧倾斜行进的光高效地反射而使其朝向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在导光板16的与光出射面16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6c,形成有使导光板16内的光朝向光出射面16a反射由此促进从光出射面16a的出射的光反射部32(图11)。光反射部32介于导光板16的与光出射面16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6c和导光反射片20之间。
如图11所示,光反射部32是通过在导光板16的与光出射面16a 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6c印刷光反射性材料而形成的,如果改变表达的话可以说是光反射印刷部。光反射部32采用例如含有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的呈白色的油墨(膏)作为光反射性材料。该光反射部32使入射到导光板16内的光中的到达与光出射面16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6c的光漫反射并使其朝向光出射面16a,并且使相对于光出射面16a的入射角与使光在上述板面16c发生全反射的情况相比发生变化,由此产生该入射角不超过临界角的值的光,从而能促进光从光出射面16a的出射。在导光板16上形成光反射部32时,例如使用丝网印刷、喷墨印刷等印刷方法。其中,如果使用丝网印刷,在大量地量产导光板16的情况下能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使用喷墨印刷,在将光反射部32设为复杂的形态的情况下也能以高的精度形成光反射部32。此外,后面详细说明光反射部32的详细的点图案。
如图5和图9所示,在导光板16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部,设置有由设置于底座14的定位部34定位的被定位部33。被定位部33是通过将导光板16的短边侧的端部部分地切削而形成凹状,具体地说,以沿着Z轴方向(板厚方向)贯通该短边侧的端部并且沿着X轴方向(长边方向)向侧方敞开的形式形成。被定位部33在俯视时呈横长的大致为方形,具有与X轴方向平行并且相互相对的一对第1侧面33a以及与Y轴方向平行并且朝向侧方外部的第2侧面33b。通过将后述的定位部34以凹凸方式嵌合于被定位部33,能使导光板16在Y轴方向,即LED17和导光板16的排列方向上定位。另外,如图9所示,在导光板16的四角的各角位置,分别切削形成有用于供设置于LED基板18的基板侧连接部22穿过的基板侧连接部插通凹部31。
下面,依次说明构成LED单元LU的LED17、LED基板18以及散热构件19的构成。如图3和图4所示,构成LED单元LU的LED17为在固定到LED基板18的基板部上用树脂材料密封LED芯片而成的构成。安装于基板部的LED芯片的主发光波长有1种,具体地说,使用发出蓝色单色光的芯片。另一方面,在密封LED芯片的树脂材料中分散混合有由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的光激发而发出规定的颜色的光的荧光体,作为整体大致发出白色光。此外,作为荧光体, 能由例如发出黄色光的黄色荧光体、发出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以及发出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适当组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任一种。该LED17的与相对于LED基板18的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与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面对的相对面)为主发光面17a,成为所谓的顶面发光型。LED17的主发光面17a从正面看时呈横长的(沿着X轴方向细长)大致为方形。
如图3和图4所示,构成LED单元LU的LED基板18呈沿着导光板16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光入射面16b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板状,使其板面以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平行的姿势,即与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平行的姿势收纳在框架13和底座14内。LED基板18的长度尺寸为导光板16的长边尺寸的大致一半程度的大小。在LED基板18的板面,即朝向内侧即导光板16侧的板面(与导光板16相对的面),表面安装有上述构成的LED17,此为安装面18a。LED17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上沿着其长度方向(X轴方向)空开规定的间隔并且一列地(直线地)并列配置有多个。即,可以说LED17在背光源装置12的长边侧的两端部分别沿着长边方向断续地并列配置有多个。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间的间隔,即LED17的排列间距大致相等。此外,LED17的排列方向与LED基板18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一致。夹着导光板16成对的LED基板18以LED17的安装面18a相互呈相对状的姿势收纳在框架13和底座14内,因此分别安装到成对的LED基板18的各LED17的主发光面17a呈相对状,并且各LED17的光轴与Y轴方向大致一致。另外,LED基板18的基材由例如铝等金属制成,在其表面隔着绝缘层形成有前文所述的配线图案(未图示)。此外,作为LED基板18的基材所用的材料,也能使用陶瓷等绝缘材料。
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上,形成有沿着其长度方向(X轴方向)即LED17的排列方向延伸并且与各LED17连接的配线图案(未图示),并且位于该配线图案的端部地安装有基板侧连接部22。配置在后述的中继配线构件28的终端的中继构件侧连接部29能沿着Z轴方向(导光板16的板厚方向)从里侧(底座14侧)以凹凸方 式嵌合于该基板侧连接部22。该中继配线构件28与前文所述的电源基板PWB连接,由此向各LED17提供驱动电力。基板侧连接部22配置在偏置于LED基板1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端部,具体地说框架13和导光板16的长边方向的外侧的(与框架13的各短边部分相邻的)端部附近的位置。因此,在框架13和导光板16的4个角部(四角位置)附近,分别配置4张LED基板18所具有的各基板侧连接部22。该基板侧连接部22在LED基板18中处于非发光部位,因此如上所述偏置地配置于LED基板18的端部侧,由此避免妨碍来自LED17的光。对于该液晶显示装置10中使用的4张LED基板18,LED17的排列数量(安装数量)、LED17的排列间隔(安装间隔,排列间距)以及基板侧连接部22的配置均大致相同,为相同部件。由此,能降低LED基板18的制造成本和部件管理的成本等。
如图3和图4所示,构成LED单元LU的散热构件19例如由铝等导热性优异的金属制成。散热构件19具备:装配LED基板18的LED装配部(光源装配部)19a;以及与底座14的板面进行面接触的散热部19b,其成为截面大致为L字型的弯曲形状。散热构件19的长度尺寸为与上述LED基板18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程度的大小。构成散热构件19的LED装配部19a呈与LED基板18的板面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平行的板状,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厚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在LED装配部19a中的内侧的板面,即朝向导光板16侧的板面,装配有LED基板18。虽然LED装配部19a的长边尺寸与LED基板18的长边尺寸大致相等,但是短边尺寸比LED基板18的短边尺寸大。而且,LED装配部19a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从LED基板18的两端部沿着Z轴方向向外突出。LED装配部19a中的外侧的板面,即与装配LED基板18的板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成为与后述的框架13具有的螺钉装配部(固定构件装配部)21呈相对状。即,LED装配部19a以介于框架13的螺钉装配部21和导光板16之间的形式配置。LED装配部19a成为从下面描述的散热部19b的内侧的端部即LED17(导光板16)侧的端部沿着Z轴方向(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的重叠方向)朝向表侧 即框架13侧立起的形式。
如图3和图4所示,散热部19b呈与底座14的板面平行的板状,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散热部19b成为从LED装配部19a的里侧的端部即底座14侧的端部沿着Y轴方向朝向外侧即与导光板16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形式。散热部19b的长边尺寸与LED装配部19a的长边尺寸大致相同。散热部19b的里侧的板面,即朝向底座14侧的板面的整个区域与底座14的板面进行面接触。而且,散热部19b中的表侧的板面,即与相对于底座14的接触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与后述的框架13具有的螺钉装配部21呈相对状并且与螺钉装配部21的突出端面接触。即,散热部19b以夹在(介于)框架13的螺钉装配部21和底座14之间的形式配置。由此,伴随着点亮从LED17产生的热经由LED基板18、LED装配部19a以及散热部19b向底座14和具有螺钉装配部21的框架13传导,由此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部高效地扩散而很难积聚在内部。并且,该散热部19b利用螺钉构件(固定构件)SM相对于螺钉装配部21保持在装配状态,具有用于供该螺钉构件SM穿过的插通孔19b1。
接着,说明形成外观构件和保持构件的框架13和底座14的构成。框架13和底座14均例如由铝等金属制成,与假设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情况相比,机械强度(刚性)和导热性均变高。如图3所示,该框架13和底座14在其短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两长边侧端部)分别收纳有成对的LED单元LU,并且以从表侧和里侧夹着的形式保持相互层叠配置的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
如图3所示,框架13包围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的显示区域,作为整体呈横长的框状。框架13包括:与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平行并且从表侧按压液晶面板11的面板按压部13a;以及从面板按压部13a的外周侧部分朝向里侧突出的侧壁部13b,截面形状呈大致L字型。其中,面板按压部13a与液晶面板11的外周侧部分(非显示区域,边框部分)相仿,呈横长的框状,并且能从表侧大致整周地按压液晶面板11的外周侧部分。面板按压部13a具有除了能从表侧 覆盖液晶面板11的外周侧部分以外,还能覆盖在辐射方向上比液晶面板11的外周侧部分配置在外侧的光学构件15和导光板16的外周侧部分和各LED单元LU的宽度。面板按压部13a中的朝向表侧的外面(与相对于液晶面板11的相对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与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同样地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侧外部露出,与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一起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正面。另一方面,侧壁部13b呈从面板按压部13a的外周侧部分(详细地说为外周端部)朝向里侧突出的大致方筒状。侧壁部13b涵盖整周地包围收纳在内部的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以及各LED单元LU,并且能涵盖大致整周地包围里侧的底座14。侧壁部13b的沿着液晶显示装置10的周方向的外面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周方向外部露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顶面、底面、两侧面。
如图3和图9所示,具有上述基础构成的框状的框架13为按各边(各长边部分和各短边部分)将分割的4个分割框架13S组装而成的部件。详细地说,分割框架13S包括:构成框架13(面板按压部13a和侧壁部13b)的各长边侧部分的一对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以及构成各短边侧部分的一对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包括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大致L字型的角材,而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包括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大致L字型的角材。由此,在制造各分割框架13S时,能采用例如将金属材料挤压成形这样的制造方法,因此与假设通过金属材料的切削等制造方法制造框状的框架13的情况相比,能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通过将相邻的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和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的各自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彼此连结,构成框状的框架13。作为该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和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的连结部位(框架13的接缝)的各端部在俯视时相对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两者呈倾斜状,详细地说成为与将面板按压部13a的各角部的内端位置和外端位置连结的直线相仿的形状。此外,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除了覆盖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以外还覆盖各LED单元LU(参照图6),因此与不覆盖LED单元LU的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参照图8)相比相对 大范围地形成。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比面板按压部13a的侧壁部13b靠内(靠近导光板16)的位置,一体形成有装配螺钉构件(固定构件)SM的螺钉装配部(固定构件装配部)21。螺钉装配部21呈从面板按压部13a的内面沿着Z轴方向朝向里侧突出并且沿着面板按压部13a的各边(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的大致块状。螺钉装配部21分别设置于面板按压部13a的各边并且分别具有涵盖各边的全长的长度尺寸。如图9所示,螺钉装配部21分别分开地设置于构成框架13的各分割框架13S,当各分割框架13S被组装时,作为整体形成涵盖整周地与方筒状的侧壁部13b的内面相连的框状。如图4和图5所示,在螺钉装配部21形成有朝向里侧开口并且能紧固螺钉构件SM的槽部21a。槽部21a沿着螺钉装配部21的长度方向涵盖其大致全长地形成,其宽度尺寸为比螺钉构件SM的轴部稍小的程度的大小。螺钉装配部21以在Z轴方向上介于框架13的面板按压部13a和底座14之间的形式配置。
如图4所示,长边侧的一对螺钉装配部21以在Y轴方向上介于框架13的各侧壁部13b和构成LED单元LU的各散热构件19的LED装配部19a之间的形式配置,在与LED装配部19a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隔。并且,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对散热构件19中的、处于在俯视时与柔性基板26重叠的位置关系的散热构件19和装配该散热构件19的螺钉装配部21之间,形成有能收纳印刷基板27的基板收纳空间BS。即,印刷基板27插设在螺钉装配部21和LED装配部19a之间。印刷基板27由合成树脂制成,呈沿着螺钉装配部21和LED装配部19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横长的板状,以其板面与LED装配部19a的外侧(与LED基板18侧相反的一侧)的板面平行的姿势收纳在上述基板收纳空间BS内。在印刷基板27上沿着其长边方向断续地并排配置有多个柔性基板26并且多个柔性基板26的另一方侧的端部与印刷基板27分别连接。连接该印刷基板27和液晶面板11的阵列基板11b的柔性基板26沿着Y轴方向横穿LED装配部19a、LED基板18以及LED17。另外,该印刷基板27具有供FPC的一端侧 插入、连接的连接部(与FPC一起未图示),该FPC的另一端侧穿过形成于底座14的FPC插通孔(未图示)而向底座14的里侧外部引出并且连接到控制基板CTB。
如图5和图9所示,在短边侧的一对螺钉装配部21,设置有装配用于定位导光板16的定位部34的定位部装配部21b。定位部装配部21b以从螺钉装配部21的内侧的(朝向导光板16侧的)侧面部分地向内突出的形式一体地设置。定位部34由金属制成,作为整体在俯视时呈横长的大致块状,并且外侧的端部利用螺丝固定于定位部装配部21b。如图8和图9所示,定位部34呈凸状,与导光板16中呈凹状的被定位部33以凹凸方式嵌合。定位部34具有:与X轴方向平行并且相互朝向相反侧的一对第1侧面34a;以及与Y轴方向平行的第2侧面34b。在定位部34嵌合在导光板16的被定位部33内时,一对第1侧面34a与被定位部33侧的一对第1侧面33a分别相对,由此能使导光板16在Y轴方向上定位。此外,在定位部34的第2侧面34b和被定位部33的第2侧面33b之间保留有用于容许导光板16伴随着热膨胀在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伸长的余隙。
如图4和图5所示,在面板按压部13a中的比螺钉装配部21靠内的位置,一体形成有从表侧支撑导光板16的导光板支撑部23。导光板支撑部23分别从面板按压部13a的内面沿着Z轴方向(螺钉装配部21的突出方向)朝向里侧(导光板16)突出,并且呈沿着面板按压部13a的各边延伸的细长的大致块状。导光板支撑部23分别设置于面板按压部13a的各边并且分别具有涵盖各边的全长的长度尺寸。导光板支撑部23与上述螺钉装配部21同样,分别分割地设置于构成框架13的各分割框架13S,当各分割框架13S被组装时,作为整体呈涵盖面板按压部13a(导光板16)的整周配置的框状。导光板支撑部23的突出顶端面与导光板16中的比液晶面板11向外侧突出的端侧部分的表侧的面即光出射面16a抵接。因此,导光板支撑部23能以在与后述的底座14之间夹着导光板16的状态从表侧(显示面11c侧)支撑导光板16,具有导光板支撑功能。
如图4所示,设置于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并且沿着面板按压部 13a的长边延伸的一对长边侧的导光板支撑部23支撑导光板16中的具有光入射面16b的长边侧的端部,由此能稳定的维持LED17和光入射面16b的Z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而且,一对长边侧导光板支撑部23以介于液晶面板11和LED17之间的形式配置。详细地说,一对长边侧的导光板支撑部23将存在于液晶面板11及光学构件15的LED17侧的各端面和LED17之间的空间封闭,由此防止来自LED17的光不通过导光板16而直接入射到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上述端面,可以说具有遮光功能,作为“遮光部”发挥功能。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对长边侧的导光板支撑部23中的、处于在俯视时与柔性基板26重叠的位置关系的导光板支撑部23,以沿着X轴方向断续地并列的形式切削而形成有用于供柔性基板26插通的多个柔性基板插通槽部23a,其配置与各柔性基板26的配置一致。
如图4和图5所示,面板按压部13a的内缘部与向里侧即液晶面板11侧突出的按压突起24一体形成。在按压突起24的突出顶端面装配有缓冲件24a,按压突起24能经由该缓冲件24a从表侧按压液晶面板11。该按压突起24和缓冲件24a与上述螺钉装配部21同样为在构成框架13的各分割框架13S中沿着各边延伸的形式并且按各边分别分割设置,当各分割框架13S被组装时,作为整体呈在面板按压部13a的内周缘部涵盖整周地配置的框状。
如图3所示,底座14从里侧涵盖大致整个区域地覆盖导光板16和LED单元LU等,作为整体呈横长的大致浅碟状。该底座14中的朝向里侧的外面(与相对于导光板16和LED单元LU的相对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侧外部露出而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背面。底座14具有:与导光板16同样呈横长的方形的导光板支承部14a;以及从导光板支承部14a的外周侧端部向里侧台阶状地突出而收纳LED单元LU、中继配线构件28的收纳部14b。导光板16配置为其中央侧部分在俯视时与导光板支承部14a重叠,而外周侧部分从导光板支承部14a向外侧突出并且在俯视时与收纳部14b重叠。
如图3至图5所示,导光板支承部14a呈能从里侧支承导光板16的中央侧的大部分的平板状,可以说构成对导光板16的承受部。与 此相对,收纳部14b在俯视时呈包围导光板支承部14a的横长的框状,比导光板支承部14a向里侧凹下一截,由此能收纳LED单元LU、中继配线构件28。收纳部14b中的一对长边侧部分为收纳LED单元LU的LED单元收纳部14b1,而一对短边侧部分为收纳中继配线构件28的中继构件收纳部14b2。其中,如图4所示,LED单元收纳部14b1包括:与导光板支承部14a平行的底板部14b3;以及从底板部14b3的两端部分别向表侧立起的一对侧板部14b4,一对侧板部14b4中的内侧的侧板部14b4与导光板支承部14a相连。该底板部14b3以其内面与构成LED单元LU的散热构件19的散热部19b进行面接触的状态配置。另外,在该底板部14b3从外部装配有用于将框架13和底座14固定为组装状态的螺钉构件(固定构件)SM。
如图5所示,中继构件收纳部14b2包括:与导光板支承部14a平行的底板部14b5;以及从底板部14b5的内侧的端部立起并且与导光板支承部14a相连的侧板部14b6。该底板部14b5配置为在俯视时与导光板16的短边侧端部重叠,相对于导光板16在Z轴方向上具有规定的空间并呈相对状。并且,在该底板部14b5和导光板16之间具有的空间收纳中继配线构件28。如图9所示,设置于中继配线构件28的一端侧的中继构件侧连接部29与LED基板18的基板侧连接部22连接,而中继配线构件28的另一端侧从底座14内绕过后向底座14外导出。在此,在底座14中的由盖构件CV覆盖的范围及图9和图10中示出的下侧部分,形成有供中继配线构件28穿过的中继构件插通孔30,由此能将设置于各中继配线构件28的另一端侧的中继构件侧连接部29嵌合连接到配置在底座14外的电源基板PWB具有的基板连接部PWBC。由此,避免向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观的底座14的里侧外部引出的中继配线构件28在外观上露出。因此,对与图9中示出的上侧的LED基板18连接的中继配线构件28而言,另一端侧穿过中继构件插通孔30,因此沿着导光板16的短边方向横越导光板16而收纳于上述中继构件收纳部14b2。另外,在该底板部14b5从外部装配有用于将框架13和底座14固定为组装状态的螺钉构件(固定构件)SM。
如图6至图8所示,在各收纳部14b1、14b2具有的底板部14b3、14b5,各开口形成多个供螺钉构件SM穿过的螺钉插通孔25。各底板部14b3、14b5的外侧部分配置为在俯视时与框架13的螺钉装配部21重叠,形成于各底板部14b3、14b5的各螺钉插通孔25与螺钉装配部21的槽部21a连通。因此,螺钉构件SM从底座14的里侧(与显示面11c侧相反的一侧)沿着Z轴方向(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的重叠方向)穿过螺钉插通孔25并且以夹着各底板部14b3、14b5的状态紧固到螺钉装配部21的槽部21a。当螺钉构件SM被紧固时,在槽部21a,利用形成于螺钉构件SM的轴部的螺丝牙螺刻形成螺丝槽。此外,在形成于LED收纳部14b1具有的一对底板部14b3的螺钉插通孔25有如图6所示只供螺钉构件SM的轴部穿过的大小的固定用螺钉插通孔25A和如图7所示除了供螺钉构件SM的轴部穿过以外还供头部穿过的大小的散热构件用螺钉插通孔25B,在前者中穿过的螺钉构件SM将散热部19b和底板部14b3固定并装配于螺钉装配部21,而在后者中穿过的螺钉构件SM只发挥将散热部19b装配于螺钉装配部21的功能。
在此,使用图12说明作为光源的LED17的配光分布。在图12中,将横轴设为相对于LED17的光轴(正面方向)的角度(单位为“度”),将纵轴设为发光强度(任意单位)。另外,“发光强度”的具体单位可以设为例如辐射亮度(W/sr·m2)、辐射通量(W)、辐射照度(W/m2)等,也可以设为除此以外的与辐射量相关的物理量。从LED17发出的光的配光分布具有沿着主发光面17a的正面方向即光轴行进的光的发光强度最高,伴随着相对于光轴的角度增加而发光强度曲线地降低的趋势。换言之,成为一定值以上的发光强度有角度范围,即宽度连续增减这样的曲线状的图。这样,LED17为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LED。该LED17的配光分布为近似于正态分布曲线形状,呈以光轴为中心的大致对称状。这样在朗伯型配光分布中,具有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越小,光的入射效率越高,而该距离越大,光的入射效率越低的趋势。另一方面,导光板16受到伴随着LED17发光产生的热等影响而热膨胀时 伸长,因此在LED17和光入射面16b之间,需要确保容许伴随着热膨胀的导光板16的伸长的程度的间隔。因此,改善光向导光板16的入射效率是有限度的。
与此相对,本申请的发明者在锐意研究的末了发现在具有朗伯型配光分布的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为一定值以上时,伴随着该距离的增加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减缓并稳定化。以下,使用图13说明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与光的入射效率的关系。在图13中,将横轴设为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将纵轴设为来自导光板16的光出射面16a的出射光的相对亮度。此外,在此所说的“相对亮度”是指以从LED17发出的光的总光通量作为基准的相对的亮度值。根据图13的曲线,当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大致为0时,相对亮度最大为约0.5,而随着该距离增加相对亮度缓慢地降低,但是在该距离从约1.0mm到1.5mm的过程中,相对亮度的降低更加缓慢,在该距离进一步从1.5mm到2mm的过程中,相对亮度的降低进一步缓慢。这样,相对亮度即从LED17入射到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率(相对于距离的增加量的相对亮度(入射效率)的降低量的比例)在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超过1.0mm时开始减缓,当达到2mm时,成为大致固定的值而稳定化。
基于上述的研究结果,本申请的发明者将导光板16和安装于夹着导光板16配置的一对LED基板18的各LED17设为如下的配置构成。即,当将导光板16的一对光入射面16b中的一方光入射面16b设为第1光入射面16bA,将与第1光入射面16bA相对的LED17设为第1LED17A,将与第1光入射面16bA相反的一侧的光入射面16b设为第2光入射面16bB,将与第2光入射面16bB相对的LED17设为第2LED17B时,如图11所示,第1LED17A以与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相对小,而第2LED17B配置为与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相对大的方式配置。将距离A和距离B相加得到的尺寸与导光板16伴随着热膨胀在Y轴方向(各LED17A、17B和导光板16的排列 方向)上伸长的最大伸长量大致相等。此外,以下,将配置在图11中示出的下侧的LED17设为“第1LED”,将导光板16的该图下侧的光入射面16b设为“第1光入射面”,在各自的附图标记中附加后缀A,而将配置在该图上侧的LED17设为“第2LED”,将导光板16的该图上侧的光入射面16b设为“第2光入射面”,在各自的附图标记中附加后缀B,在彼此不区別而统称LED17和光入射面16b的情况下,在附图标记中不附加后缀。另外,图11是分别概略性地表示LED17、导光板16和定位部34的俯视时的配置构成以及光反射部32的点图案的图。
如果使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位置关系如上所述那样,虽然从第1LED17A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较高,而从第2LED17B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较低,但是伴随着距离的增加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减缓,因此在规定的值下降停止。以下,使用图14说明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的距离A、B与来自导光板16的出射光的亮度的关系,在图14中,将横轴设为第1LED17A和导光板16的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第2LED17B和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将纵轴设为来自导光板16的光出射面16a的出射光的相对亮度。此外,在此所说的“相对亮度”是指以从第1LED17A和第2LED17B发出的光的总光通量作为基准的相对的亮度值。另外,在图14中,示出了将上述距离A和距离B相加得到的大小为约3.2mm的情况,距离A为从3.2mm减去距离B后的值,而距离B为从3.2mm减去距离A后的值。根据图14的曲线可知,具有如下趋势:当距离A和距离B均以约1.6mm程度为相同的值时,相对亮度最低,距离A和距离B的差越大,相对亮度越增加。这是因为当距离A和距离B相同时,从各LED17入射到各光入射面16b的光的入射效率均低,作为整体光的利用效率不佳。关于这一点,如果使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位置关系如上所述那样,当以上述距离A和距离B相同的情况的光的入射效率为基准值时,从第1LED17A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 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超过上述基准值的部分的差值比从第2LED17B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低于上述基准值部分的差值大。由此,通过设为使距离A和距离B不同的配置构成,与使距离A和距离B相同的情况相比,能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导光板16在由于来自点亮的LED17的热等影响而热膨胀时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上伸长。该导光板16的伸长以相对于底座14的定位部位即定位部34和被定位部33为基点而产生。因此,具有伴随着导光板16的伸长的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在Y轴方向上的位移量与从定位部34和被定位部33到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距离成比例的趋势。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定位部34和被定位部33以到第1光入射面16bA的距离C相对小,到第2光入射面16bB的距离D相对大的方式配置。即,定位部34和被定位部33在导光板16上以在Y轴方向上偏在于第1LED17A(第1光入射面16bA)侧的形式配置。由此,伴随着导光板16的热膨胀的第2光入射面16bB的位移量比第1光入射面16bA的位移量大,因此利用在第2LED17B和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确保的相对大的距离B而容许导光板16的伸长,并且能防止各光入射面16bA、16bB碰到各LED17A、17B。从而,能使在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确保的距离A和距离B的总和尽可能小。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距离A和距离B相加得到的尺寸与导光板16伴随着热膨胀在Y轴方向上伸长的最大伸长量大致相等,成为最小限度的大小,因此能充分地实现背光源装置12和液晶显示装置10的小型化(窄边框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LED17A、17B、导光板16、定位部34以及被定位部33配置为满足下面示出的式(3)、(4)。如式(3)那样,如果配置为距离A是距离A和距离B的总和(在Y轴方向上的导光板16的最大伸长量)的1/3以下,具体地说,为1.067mm以下,如图14所示,则第1LED17A和导光板16的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充分小,因此能进一步提高从第1LED17A入射到第1光入射 面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与此相对,从第2LED17B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为已经充分降低的值,因此即使距离B增大,也不会再降低太多。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如式(4)那样,如果是距离C为距离C和距离D的总和(导光板16的短边尺寸)的1/3以下的配置,如图11所示,则定位部34及被定位部33与导光板16的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位置关系与上述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位置关系相似,因此能适当地容许伴随着热膨胀的导光板16的伸长,并且能进一步减小在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确保的距离A和距离B的总和。由此,在实现背光源装置12和液晶显示装置10的小型化(窄边框化)的方面更优选。
[数学式3]
A≤1/3(A+B) (3)
[数学式4]
C≤1/3(C+D) (4)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LED17A、17B、导光板16、定位部34以及被定位部33配置为满足下面示出的式(5)。如式(5)那样,如果为距离A和距离B的比率与距离C和距离D的比率大致相等的配置,能使在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确保的距离A和距离B的总和为最小限度,因此在实现背光源装置12和液晶显示装置10的小型化(窄边框化)的方面最优选。
[数学式5]
A:B=C:D (5)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使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与第2LED17B和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不同的配置构成,因此从第1LED17A向第1光入射面16bA入射的光的入射光量相对多,从第2LED17B向第2光入射面16bB入射的光的入射光量相对少。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导光板16中用于促进光的出射的光反射部32构成为在导光板16的板面的面内的面积的分布是分别向远离第1LED17A和第2LED17B的方向 变大,并且最大的位置偏在于第2LED17B侧。这样,在导光板19的板面的面内,来自入射光量相对多的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由光反射部32引起的反射被抑制,而来自入射光量相对少的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由光反射部32引起的反射被促进。由此,从导光板16的光出射面16a出射的光量在面内被平均化,从而抑制亮度不均的产生。具体地说,光反射部32是通过将包括油墨的多个点32a以规定的分布分散配置在导光板16的与光出射面16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6c内而构成的,各点32a的面积为向远离第1LED17A和第2LED17B的方向变大并且其峰值的位置与第1LED17A相比偏集于第2LED17B侧的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具备:导光板16,其至少一个端面为光入射面16b,一方板面为光出射面16a;第1LED(第1光源)17A,其与由导光板16的第1端面构成的第1光入射面16bA相对;第2LED(第2光源)17B,其是与由导光板16的作为与第1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的第2端面构成的第2光入射面16bB相对的光源,以与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比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相对大的方式配置;以及定位部34,其将导光板16在第1LED17A、导光板16以及第2LED17B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第1LED17A和第2LED17B定位,以与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D比与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C相对大的方式配置。
这样,当来自第1LED17A的光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1光入射面16bA,来自第2LED17B的光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时,使光在导光板16内传播后从光出射面16a出射。导光板16利用定位部34在第1LED17A、导光板16以及第2LED17B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第1LED17A和第2LED17B被定位,因此抑制从各LED17A、17B入射到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意外地变动。
第1LED17A和导光板16的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相对小,而第2LED17B和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相对大,因此从第1LED17A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 的入射效率相对高,而从第2LED17B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低。在此,根据本申请的发明者的研究,当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的距离为一定值以上时,伴随着距离的增加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减缓而稳定化,因此,虽然从第2LED17B入射到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与从第1LED17A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相比低,但是伴随着距离的增加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减缓,因此在规定的值时下降大致停止。因此,例如以使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的光的入射效率为基准时,从第1LED17A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超过上述基准的部分的差值比从第2LED17B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低于上述基准的部分的差值大。由此,与使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相比,能使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提高。
另一方面,伴随着热膨胀的导光板16的伸长是以定位部34为基点而产生的,因此具有如下趋势:伴随着导光板16的伸长的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位移量与定位部34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的距离成比例。由此,通过使定位部34和导光板16的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D比定位部34和导光板16的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C大,从而使伴随着导光板16的热膨胀的第2光入射面16bB的位移量比第1光入射面16bA的位移量大,由此能利用在第2LED17B和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确保的相对大的距离B而容许导光板16的伸长。由此,能使在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确保的距离A、B的总和尽可能小,从而在实现该背光源装置12的小型化(窄边框化)的方面优选。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改善光的利用效率。
另外,当将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设为A,将第2LED17B和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设为B,将定位部34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设为C,将定位部34和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设为D时,距离A和距离C分别满足上述式(3)、(4)。 这样,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充分小,因此能进一步提高从第1LED17A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与此相对,即使距离B增大,从第2LED17B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也不会降低太多。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使定位部34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位置关系与上述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位置关系相似,能适当地容许伴随着热膨胀的导光板16的伸长,并且能进一步减小在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确保的距离A、B的总和。由此,在实现背光源装置12的小型化(窄边框化)的方面更优选。
另外,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与第2LED17B和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的比率大致等于定位部34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C与定位部34和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D的比率。这样,能使在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确保的距离A、B的总和为最小限度,因此在实现背光源装置12的小型化(窄边框化)的方面最优选。
另外,第1LED17A和第2LED17B为相同部件。这样,能降低第1LED17A和第2LED17B的制造成本,并且能降低部件管理等的成本。
另外,第1LED17A和第2LED17B均为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光源。这样,从第1LED17A和第2LED17B发出的光的配光分布均为朗伯型配光分布,因此具有如下趋势:随着离作为发光强度最高的光的行进方向的光轴的角度增加而发光强度曲线地降低。在这样的朗伯型配光分布中,虽然具有如下趋势:从各LED17A、17B入射到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随着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的距离变小而增高,随着该距离增大而降低,但是当该距离大到一定值以上时,降低率减缓而稳定化。因此,使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相对小来提高其光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使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2LED17B和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相对大, 容许导光板16的伸长并使其光的入射效率得下降停止于上述稳定化的值,从而能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另外,第1光源和第2光源分别包括安装在LED基板(基板)18上的多个LED17A、17B。这样,LED17为一般地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光源,因此具有如下趋势:随着离作为发光强度最高的光的行进方向的光轴的角度增加而发光强度曲线地降低。在这样的朗伯型配光分布中,虽然具有如下趋势:从形成各光源的各LED17A、17B入射到各光入射面16bA、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随着形成各光源的各LED17A、17B和各光入射面16bA、16bB之间的距离变小而增高,随着该距离增大而降低,但是当该距离大到一定值以上时,降低率减缓而稳定化。因此,使形成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1光源的第1LED17A和第1光入射面16bA之间的距离A相对小来提高其光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使形成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第2光源的第2LED17B和第2光入射面16bB之间的距离B相对大,容许导光板16的伸长并使其光的入射效率的下降停止于上述稳定化的值,从而能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另外,具备收纳第1LED17A、导光板16以及第2LED17B的底座14,定位部34设置于底座14且与导光板16的一部分以凹凸方式嵌合。这样,设置于底座14的定位部34与导光板16的一部分以凹凸方式嵌合,由此能将导光板16相对于收纳第1LED17A、导光板16以及第2LED17B的底座14适当地定位。
<实施方式2>
利用图15或者图16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示出追加了反射片35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16中的具有第2光入射面116bB的端部和框架113的导光板支撑部123之间,以介在的形式配置有反射片35。该反射片35以覆盖导光板116的具有第2光入射面116bB的端部,并且从第2光入射面116bB朝向第2LED117B侧檐状地突出的形式配置。该反射片35的突出部分以从表侧覆盖在第2光 入射面116bB和第2LED117B之间具有的空间的形式配置。另一方面,沿着导光板116的里侧的板面116c配置的导光反射片120从第2光入射面116bB朝向第2LED117B侧突出,该突出部分与上述反射片35呈相对状。即,在第2光入射面116bB和第2LED117B之间具有的空间夹在反射片35和导光反射片120之间。这样,来自第2LED117B的光在与第2光入射面116bB之间具有的空间中在两反射片35、120间反复反射后向第2光入射面116bB入射,因此难以向上述空间外漏出。由此,能提高从第2LED117B向第2光入射面116bB入射的光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在具有第1光入射面116bA的端部和框架113的导光板支撑部123之间,不存在上述的反射片35。
在此,使用图16说明各LED117A、117B和各光入射面116bA、116bB之间的距离A、B与来自导光板116的出射光的亮度的关系。在图16中,将横轴设为第1LED117A和导光板116的第1光入射面116bA之间的距离A(第2LED117B和导光板116的第2光入射面116bB之间的距离B),将纵轴设为来自导光板116的光出射面116a的出射光的相对亮度。此外,在此所说的“相对亮度”是指以从第1LED117A和第2LED117B发出的光的总光通量为基准的相对的亮度值。另外,在图16中,用实线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追加反射片35的构成)的曲线,用双点划线表示基于上述实施方式1的构成(不存在反射片35的构成)的曲线。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可以说,如果设置第2反射片35,则随着第1LED117A和第1光入射面116bA之间的距离A减小并且第2LED117B和第2光入射面116bB之间的距离B增大,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提高。这是因为使用反射片35带来的光的入射效率的改善效果随着第2LED117B和第2光入射面116bB之间的距离B增大而显著。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采用距离A~D满足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式(3)~(5)的配置构成,能极大地提高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以从光出射侧覆盖至少在第2LED117B和第2光入射面116bB之间具有的空间的形式配置的反射片(反射构件)35。这样,虽然从第2LED117B入射到第2 光入射面1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比从第1LED117A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1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低,但是利用反射片35从光出射侧至少覆盖在第2LED117B和第2光入射面116bB之间具有的空间,能改善从第2LED117B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1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由此,能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另外,反射片35以从光出射侧覆盖在第2LED117B和第2光入射面116bB之间具有的空间的形式选择性地配置。例如,虽然利用反射片35除了覆盖在第2LED117B和第2光入射面116bB之间具有的空间以外还覆盖在第1LED117A和第1光入射面116bA之间具有的空间会提高光的利用效率,但是反射片35的设置的成本变高。关于这一点,以选择性地只覆盖在第2LED117B和第2光入射面116bB之间具有的空间的形式配置反射片35,由此能抑制反射片35的设置的成本,并且能有效地改善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
<实施方式3>
根据图17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LED217以与导光板216的4边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LED217以与在俯视时为方形的导光板216的4边的各端面分别相对的形式配置。详细地说,导光板216的长边侧的一对端面为第1光入射面216bA和第2光入射面216bB,以与第1光入射面216bA和第2光入射面216bB相对的形式分别配置有第1LED217A和第2LED217B,而导光板216的短边侧的一对端面为第3光入射面216bC和第2光入射面216bD,以与第3光入射面216bC和第2光入射面216bD相对的形式分别配置有第3LED217C和第4LED217D。此外,以下将配置在图17中示出的左侧的LED217设为“第3LED”,将导光板216的该图左侧的光入射面216b设为“第3光入射面”,在各自的附图标记中附加后缀C,而将配置在该图右侧的LED217设为“第4LED”,将导光板216的该图右侧的光入射面216b设为“第4光入射面”,在各自的附图标记中附加后缀D,在彼此不区別而统称LED217和光入射面216b的情况下,在附图标记中 不附加后缀。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LED217C以与第3光入射面216bC之间的距离E相对小的方式配置,而第4LED217D以与第4光入射面216bD之间的距离F相对大的方式配置。将距离E和距离F相加得到的尺寸与导光板216伴随着热膨胀在X轴方向(第3LED217C、第4LED217D以及导光板216的排列方向)上伸长的最大伸长量大致相等。这样,虽然从第3LED217C入射到导光板216的第3光入射面216bC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高,而从第4LED217D入射到导光板216的第4光入射面216bD的光的入射效率相对低,但是伴随着距离的增加的光的入射效率的降低减缓,因此在规定的值时下降停止。并且,假设以使上述距离E和距离F相同的情况的光的入射效率为基准值时,从第3LED217C入射到第3光入射面216bC的光的入射效率超过上述基准值的部分的差值比从第4LED217D入射到第4光入射面216bD的光的入射效率低于上述基准值的部分的差值大。由此,通过设为使距离E和距离F不同的配置构成,与使距离E和距离F相同的情况相比,能使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提高。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导光板216在X轴方向上定位,分别设置有第2定位部36和第2被定位部37。第2被定位部37是通过将导光板216的长边侧的端部部分地切削而形成凹状,具体地说,以沿着Z轴方向(板厚方向)贯通该长边侧的端部并且沿着Y轴方向(短边方向)向侧方敞开的形式形成。另一方面,第2定位部36装配于未图示的框架的长边侧的一对螺钉装配部,其装配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定位部34相同(参照图8)。通过将该第2定位部36以凹凸方式嵌合在第2被定位部37内,能将导光板216在X轴方向上定位。并且,该第2定位部36和第2被定位部37以到第3光入射面216bC的距离G相对小,到第4光入射面216bD的距离H相对大的方式配置。即,第2定位部36和第2被定位部37以在导光板216中在X轴方向上偏在于第3LED217C(第3光入射面216bC)侧的形式配置。由此,伴随着导光板216的热膨胀的第4光入射面216bD的位移量比第3光入射面216bC的位移量大,因此利用在第4LED217D 和第4光入射面216bD之间确保的相对大的距离F而容许导光板216的伸长,并且能防止各光入射面216bC、216bD碰到各LED217C、217D。从而,能使在各LED217C、217D和各光入射面216bC、216bD之间确保的距离E和距离F的总和尽可能小。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LED217C、217D、导光板216、第2定位部36以及第2被定位部37配置为满足下面示出的式(6)、(7)。如式(6)那样,如果是距离E为距离E和距离F的总和(在X轴方向上的导光板216的最大伸长量)的1/3以下的配置,则第3LED217C和导光板216的第3光入射面216bC之间的距离E充分小,因此能进一步提高从第3LED217C入射到第3光入射面216bC的光的入射效率。与此相对,从第4LED217D入射到导光板216的第4光入射面216bD的光的入射效率为已经充分降低的值,因此即使距离F增大也不会再降低太多。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如式(7)那样,如果是距离G为距离G和距离H的总和(导光板216的长边尺寸)的1/3以下的配置,则第2定位部36及第2被定位部37与导光板216的各光入射面216bC、216bD的位置关系与上述各LED217C、217D和各光入射面216bC、216bD的位置关系相似,因此能适当地容许伴随着热膨胀的导光板216的伸长,并且能进一步减小在各LED217C、217D和各光入射面216bC、216bD之间确保的距离E和距离F的总和。由此,在实现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小型化(窄边框化)的方面更优选。
[数学式6]
E≤1/3(E+F) (6)
[数学式7]
G≤1/3(G+H) (7)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LED217C、217D、导光板216、第2定位部36以及第2被定位部37配置为满足下面示出的式(8)。如式(8)那样,如果为距离E和距离F的比率与距离G和距离H的比率大致相等的配置,则能使在各LED217C、217D和各光入射面216bC、216bD之间确保的距离E和距离F的总和为最小限度,因此在实现背 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小型化(窄边框化)的方面最优选。此外,导光板216具有的光反射部(未图示)构成为在导光板216的板面的面内的面积的分布是向远离各LED217A~217D的方向分别增大,并且最大的位置在第2LED217B侧并且偏在于第4LED217D侧,在使来自导光板216的出射光在面内均匀化的方面优选。
[数学式8]
E:F=G:H (8)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导光板216为方形,具备:第3LED(第3光源)217C,其与由导光板216中的与第1光入射面216bA和第2光入射面216bB相邻的端面构成的第3光入射面216bC相对;第4LED(第4光源)217D,其是与由导光板216中的与第3光入射面216bC相反的一侧的端面构成的第4光入射面216bD相对的光源,以与第4光入射面216bD之间的距离F比第3LED217C和第3光入射面216bC之间的距离E相对大的方式配置;以及第2定位部36,其将导光板216在第3LED217C、导光板216以及第4LED217D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第3LED217C和第4LED217D定位,以与第4光入射面216bD之间的距离H比与第3光入射面216bC之间的距离G相对大的方式配置。这样,为方形的导光板216的各端面为来自第1LED217A、第2LED217B、第3LED217C以及第4LED217D的光分别入射的第1光入射面216bA、第2光入射面216bB、第3光入射面216bC以及第4光入射面216bD,因此充分多地确保向导光板216的入射光量,从而在该背光源装置的大型化方面优选。并且,通过使第3LED217C和第3光入射面216bC之间的距离E相对小来提高其光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使第4LED217D和第4光入射面216bD之间的距离F相对大来使其光的入射效率在上述稳定化的值时停止下降。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作为整体的光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使第2定位部36和导光板216的第4光入射面216bD之间的距离H比第2定位部36和导光板216的第3光入射面216bC之间的距离G大,由此使伴随着导光板216的热膨胀的第4光入射面216bD的位移量比第3光入射面216bC的位移量大,从而能利用在第4LED217D和 第4光入射面216bD之间确保的相对大的距离F容许导光板216的伸长。由此,能使在第3LED217C和第3光入射面216bC之间确保的距离E与在第4LED217D和第4光入射面216bD之间确保的距离F的总和尽可能小,从而在实现该背光源装置的小型化(窄边框化)的方面更优选。
<实施方式4>
根据图1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在该实施方式4中,示出了从上述实施方式3省略第2定位部和第2被定位部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LED317以分别与在俯视时为方形的导光板316的4边的各端面相对的形式配置,而一对定位部334与形成于导光板316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部的被定位部333以凹凸方式嵌合,由此实现导光板316的定位。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从上述实施方式3省略第2定位部和第2被定位部的构成。一对定位部334中的图18中示出的左侧的定位部334配置为其第2侧面334b与被定位部333的第2侧面333b接近或者抵接。与此相对,该图右侧的定位部334配置为其第2侧面334b在与被定位部333的第2侧面333b之间空开规定的间隔,利用该间隔容许导光板316以该图左侧的定位部334为基点在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伸长。并且,图18中示出的左侧的被定位部333和定位部334以从其第2侧面333b、334b到第3光入射面316bC的距离G相对小,从第2侧面333b、334b到第4光入射面316bD的距离H相对大的方式配置。此外,优选地,距离G、H为满足上述实施方式3中示出的式(7)、(8)的大小。
<实施方式5>
根据图19至图2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在该实施方式5中,示出追加了从表里夹着液晶显示装置410的机箱Ca、Cb等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液晶显示装置410、夹着而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410的表里两机箱Ca、Cb、电 源P、调谐器T以及台座S而构成。液晶显示装置410以纵置的状态收纳在机箱Ca、Cb内。如图20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410具备液晶面板4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412,它们被包围液晶面板411的显示区域的框状的外框38等一体地保持。此外,液晶面板411为与上述实施方式1记载的构成相同的构成。
如图20和图21所示,背光源装置412具备:具有朝向表侧开口的光出射部414c的呈大致箱型的底座414;以及覆盖底座414的光出射部414c而配置的光学构件415。而且,在底座414内具备:安装有多个LED417的一对LED基板418;导光板416;以及从表侧按压导光板416和光学构件415并且从里侧支承液晶面板411的框状构件39。而且,如图22和图23所示,在底座414中装配有一对用于定位导光板416的定位构件40。
如图20和图21所示,底座414包括:与液晶面板411同样呈横长的方形的导光板支承部414a;以及从导光板支承部414a的长边侧和短边侧的各外端分别立起的一对侧板41。导光板支承部414a沿着收纳在底座414内的导光板416和导光反射片420延伸,并且从里侧对其进行支撑。在长边侧的一对侧板41的内侧的板面,分别装配有LED基板418。另外,框状构件39和外框38能利用螺丝固定于各侧板41的外侧的板面。
如图20和图21所示,框状构件39由合成树脂制成,包括:与光学构件415和导光板416平行并且在俯视时呈大致框状的框状部39a;以及从框状部39a的外周缘部朝向里侧突出并且呈大致短筒状的筒状部39b。框状部39a沿着光学构件415和导光板416的外周缘部延伸,能涵盖大致整周地从表侧按压光学构件415和导光板416的外周缘部。筒状部39b以仿形的状态装配到底座414的侧板41的外面。另外,框状部39a能从里侧支承液晶面板411的外周缘部。
如图21和图22所示,一对LED基板418分别装配到底座414的一对长边侧的侧板41。安装于各LED基板418的各LED417与导光板416的各光入射面416b呈相对状地配置。并且,LED417中的相对于导光板416配置在图22中示出的下侧(图21中示出的左侧)的LED 为第1LED417A,另一方面,相对于导光板416配置在图22中示出的上侧(图21中示出的右侧)的LED为第2LED417B。即,第1LED417A和呈相对状的第1光入射面416bA之间的距离A相对小,而第2LED417B和呈相对状的第2光入射面416bB之间的距离B相对大。
如图22和图23所示,一对定位构件40分别装配到底座414的一对短边侧的侧板41。定位构件40包括:沿着侧板41延伸的基部40a;以从基部40a的内面朝向导光板416侧部分地突出的形式设置的定位部434。其中,基部40a仿形于底座414的短边侧的侧板41的内侧的板面和表侧的端面并且利用螺钉构件固定到侧板4。定位部434与在导光板416的短边侧的端部凹陷形成的被定位部433以凹凸方式嵌合,由此能将导光板416在Y轴方向,即LED417和导光板416的排列方向上定位。并且,定位部434和被定位部433配置在到第1光入射面416bA的距离C相对小,而到第2光入射面416bB的距离D相对大的位置。
综上所述,即使具备从表里夹着液晶显示装置410的机箱Ca、Cb、介于导光板416和液晶面板411之间的框状构件39以及装配到底座414的侧板41的定位构件40,通过如上所述那样设定第1LED417A、第2LED417B、定位部434以及被定位部433的配置构成,也能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实施方式6>
根据图24或者图25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在该实施方式6中,示出了在上述实施方式5记载的构成中使定位部534和底座514一体形成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5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4和图2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定位部534与底座514的导光板支承部514a一体形成。导光板支承部514a中的在俯视时与导光板516的被定位部533重叠的部分以朝向表侧突出的方式部分地鼓出,由该鼓出的部分构成与被定位部533以凹凸方式嵌合的定位部534。
<实施方式7>
根据图26或者图27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在该实施方 式7中,示出了在上述实施方式5记载的构成中将定位部634装配到底座614的导光板支承部614a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5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6和图2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定位部634形成为圆柱状,并且嵌入而装配到形成于底座614的导光板支承部614a的装配孔42。在导光板616的短边侧的端部凹陷形成的被定位部633中,第2侧面633b为仿形于定位部634的外周面的圆弧状面(曲面)。
<实施方式8>
根据图2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8。在该实施方式8中,示出了在上述实施方式6或者实施方式7记载的构成中使定位部734和被定位部733的凹凸关系反过来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6、7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被定位部733以从导光板716的短边侧的端面(侧面)沿着X轴方向向侧方突出的形式设置。被定位部733在俯视时呈纵长的大致为方形。与此相对,定位部734以包围被定位部733的3个外侧面的方式在俯视时呈大致门形。呈凸状的被定位部733与定位部734的凹状部分以凹凸方式嵌合。
<实施方式9>
根据图29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9。在该实施方式9中,示出了在上述实施方式6或者实施方式7记载的构成中省略被定位部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6、7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定位部834以介于导光板816的第1光入射面816bA和安装有第1LED817A的LED基板818之间的形式配置。定位部834相对于导光板816与第1光入射面816bA抵接,由此能将导光板816在Y轴方向(第1LED817A、导光板816以及第2LED817B的排列方向)上定位。因此,在导光板816上不设置上述实施方式1~8中记载的被定位部。
在这样的构成中,定位部834和第1光入射面816bA之间的距离C大致为“0”,并且定位部834和第2光入射面816bB之间的距离D与 导光板816的短边尺寸(Y轴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等。与此相对,第1LED817A以与第1光入射面816bA之间的距离A大致为“0”的方式配置,而第2LED817B和第2光入射面816bB之间的距离B与伴随着热膨胀的导光板816的Y轴方向上的最大伸长量大致相等。由此,从第1LED817A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8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最大限度地高,而从第2LED817B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8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充分降低而成为稳定化的值(参照图13的曲线)。因此,当以使上述距离A和距离B相同的情况的光的入射效率为基准值时,从第1LED817A入射到第1光入射面816bA的光的入射效率超过上述基准值的部分的差值比从第2LED817B入射到第2光入射面816bB的光的入射效率低于上述基准值的部分的差值大,该值为最大值(参照图14的曲线)。如上所述,能使光的利用效率最高。
<实施方式10>
根据图30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0。在该实施方式10中,示出了在上述实施方式5记载的构成中将光源变更为冷阴极管43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5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3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源为冷阴极管43,与反射器44一起收纳在底座914内。冷阴极管43呈细长的管状,以其长度方向(轴方向)与底座91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姿势分别收纳于底座914内的沿着长边方向的各端部。反射器44呈包围冷阴极管43并且朝向导光板916侧开口的大致门形,通过表面呈白色等而具有优异的光反射性。从冷阴极管43发出的光直接入射到导光板916的光入射面916b,或者通过由反射器44反射而间接地入射到光入射面916b。这样在将反射器44与冷阴极管43组合的构成中,从反射器44的开口端朝向光入射面916b发出的光的配光分布大致为朗伯型。一对冷阴极管43中的图30中示出的左侧的第1冷阴极管43A与相对的第1光入射面916bA之间的距离相对小,该图右侧的第2冷阴极管43B与相对的第2光入射面916bB之间的距离相对大。
<其它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根据上述记载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中。
(1)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可以变更为使各LED、定位部以及被定位部的配置颠倒。具体地说,如图31所示,构成为第1LED17A-1和第1光入射面16bA-1配置在该图上侧,而第2LED17B-1和第2光入射面16bB-1配置在该图下侧,并且构成为定位部34-1和被定位部33-1配置在该图上侧,即第1LED17A-1(第1光入射面16bA-1)侧。另外,优选地,构成为光反射部32-1的点图案在导光板16-1的板面的面内的面积的分布的最大的位置偏在于图30中示出的下侧即第2LED17B-1侧。
(2)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可以变更为使各LED、定位部、被定位部、第2定位部以及第2被定位部的配置颠倒。具体地说,如图32所示,构成为第1LED17A-2和第1光入射面16bA-2配置在该图上侧,而第2LED17B-2和第2光入射面16bB-2配置在该图下侧,并且构成为定位部34-2和被定位部33-2配置在该图上侧即第1LED17A-2(第1光入射面16bA-2)侧。而且,构成为第3LED217C-2和第3光入射面16bC-2配置在图32中示出的右侧,而第4LED17D-2和第4光入射面16bD-2配置在该图左侧,并且构成为第2定位部36-2和第2被定位部37-2配置在该图右侧即第3LED217C-2(第3光入射面16bC-2)侧。
(3)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第1LED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A与第2LED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B的关系为上述式(3)中示出的范围的构成,但是具体的数值可以优选地在式(3)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根据情况,也可以为超出式(3)的范围,即距离A为距离A和距离B的总和的1/3以上的配置构成。
(4)上述(3)同样可以适用于实施方式3。即,第3LED和第3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E与第4LED和第4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F的关系不拘于上述式(6),也可以是距离E为距离E和距离F的总和的1/3以上的配置构成。
(5)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定位部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 的距离C与定位部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D的关系为上述式(4)中示出的范围的构成,但是具体的数值可以优选地在式(4)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根据情况,也可以为超出式(4)的范围,即距离C为距离C和距离D的总和的1/3以上的配置构成。
(6)上述(5)同样可以适用于实施方式3。即,第2定位部和第3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G与第2定位部和第4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G的关系不拘于上述式(7),也可以是距离G为距离G和距离H的总和的1/3以上的配置构成。
(7)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第1LED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A与第2LED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B的比率等于定位部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C与定位部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D的比率的关系(满足上述式(5)的关系)的构成,但是上述2个比率为相互不同的值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8)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第3LED和第3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E与第4LED和第4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F的比率等于第2定位部和第3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G与第2定位部和第4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H的比率的关系(满足上述式(8)的关系)的构成,但是上述2个比率为相互不同的值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9)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以覆盖在第2LED和第2光入射面之间具有的空间的形式设置反射片的构成,但是除了设置配置在第2LED侧的反射片以外,还可以以覆盖在第1LED和第1光入射面之间具有的空间的形式设置反射片。
(10)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将定位部(被定位部)和第2定位部(第2被定位部)各设置一对的构成,但是也可以将定位部(被定位部)和第2定位部(第2被定位部)各设置1个。
(11)在上述实施方式1、5中,示出了LED与导光板的长边侧的一对端面呈相对状地配置的构成,但是LED与导光板的短边侧的一对端面呈相对状地配置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该情况下,导光板的短边侧的一对端面分别为第1光入射面和第2光入射面,并且将被定位部设置在导光板的长边侧的端部,只要使定位部 与该被定位部以凹凸方式嵌合即可。
(1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LED(冷阴极管)与导光板的一对端面或者4个端面呈相对状地配置的构成,但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LED与导光板的任意3个端面呈相对状地配置的构成。
(13)当然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2~4记载的构成应用于实施方式6~10的构成。
(14)当然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6~10记载的构成应用于实施方式1的构成。
(1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第1LED的LED基板(第1冷阴极管)和具有第2LED的LED基板(第2冷阴极管)为相同部件的构成,但是具有第1LED的LED基板和具有第2LED的LED基板可以为不同的部件。
(16)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LED基板的设置数量、安装于LED基板的LED的具体数量、LED基板的LED的排列间隔等也可以适当地变更。
(17)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定位部和被定位部的平面形状、截面形状、设置数量等也可以适当地变更。
(18)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形成于导光板的与光出射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的光反射部的点图案的具体配置构成也可以适当地变更。
(19)在上述实施方式1~9中,示出了使用LED作为光源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使用有机EL等其它光源。
(20)在上述实施方式10中,示出了使用冷阴极管作为光源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使用热阴极管等其它线状光源。
(2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液晶面板具有的彩色滤光片的着色部为R、G、B这3色的构成,也可以使着色部为4色以上。
(2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TFT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但是也可以应用于使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应用于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 装置以外,也可以应用于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2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使用其它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2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调谐器的电视接收装置,但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不具备调谐器的显示装置。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作为数字标牌、电子黑板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4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4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a…CF基板(基板);11b…阵列基板(基板);12、4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4、414、514、614、914…底座;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6…导光板;16a…光出射面;16b…光入射面;16bA、116bA、216bA、416bA、816bA、916bA…第1光入射面;16bB、116bB、216bB、416bB、816bB、916bB…第2光入射面;17A、117A、217A、417A、817A…第1LED(第1光源);17B、117B、217B、417B、817B…第2LED(第2光源);18、418…LED基板(基板);34、334、434、534、634、734、834…定位部;35…反射片;36…第2定位部;43A…第1冷阴极管(第1光源);43B…第2冷阴极管(第2光源);216bC、316bC…第3光入射面;216bD、316bD…第4光入射面;217C…第3LED(第3光源);217D…第4LED(第4光源);A~H…距离;TV…电视接收装置。
Claims (12)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光板,其至少一个端面为光入射面,一方板面为光出射面;
第1光源,其与由上述导光板的第1端面构成的第1光入射面相对;
第2光源,其是与由上述导光板的作为与上述第1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的第2端面构成的第2光入射面相对的光源,以与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的方式配置;以及
定位部,其将上述导光板在上述第1光源、上述导光板以及上述第2光源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定位,以与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比与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的方式配置,
当将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设为A,将上述第2光源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设为B,将上述定位部和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设为C,将上述定位部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设为D时,距离A和距离C分别满足下述式(1)、(2):
[数学式1]
A≤1/3(A+B) (1)
[数学式2]
C≤1/3(C+D) (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与上述第2光源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的比率等于上述定位部和上述第1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与上述定位部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的比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为相同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均为呈朗伯型配光分布的光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分别包括安装在基板上的多个LED。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具备收纳上述第1光源、上述导光板以及上述第2光源的底座,
上述定位部设置于上述底座并且与上述导光板的一部分以凹凸方式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具备以从光出射侧至少覆盖在上述第2光源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具有的空间的形式配置的反射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反射构件以从光出射侧覆盖在上述第2光源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之间具有的空间的形式选择性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导光板为方形,
上述照明装置具备:
第3光源,其与由上述导光板中的与上述第1光入射面和上述第2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构成的第3光入射面相对;
第4光源,其是与由上述导光板中的与上述第3光入射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构成的第4光入射面相对的光源,以与上述第4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3光源和上述第3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的方式配置;以及
第2定位部,其将上述导光板在上述第3光源、上述导光板以及上述第4光源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上述第3光源和上述第4光源定位,以与上述第4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比与上述第3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的方式配置。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面板是在一对基板间封入液晶而成的液晶面板。
12.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25226 | 2012-05-31 | ||
JP2012125226 | 2012-05-31 | ||
PCT/JP2013/062205 WO2013179831A1 (ja) | 2012-05-31 | 2013-04-25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14604U true CN204114604U (zh) | 2015-01-21 |
Family
ID=49673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9000042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14604U (zh) | 2012-05-31 | 2013-04-25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41768B2 (zh) |
CN (1) | CN204114604U (zh) |
WO (1) | WO201317983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21303A1 (ja) * | 2012-08-03 | 2014-02-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WO2014199669A1 (ja) * | 2013-06-12 | 2014-12-1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JP6607146B2 (ja) * | 2016-06-13 | 2019-11-20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発光エンブレム |
KR102705238B1 (ko) | 2019-02-19 | 2024-09-10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복수의 윈도우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96193A (ja) * | 2003-03-26 | 2004-10-21 | Sharp Corp |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4877048B2 (ja) * | 2007-04-25 | 2012-02-15 |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 導光体および線状光源装置 |
JP2009277641A (ja) | 2007-12-27 | 2009-11-26 | Fujifilm Corp | 面状照明装置 |
JP2010251027A (ja) * | 2009-04-13 | 2010-11-04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
JP2011216270A (ja) | 2010-03-31 | 2011-10-27 | Panasonic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12028142A (ja) * | 2010-07-22 | 2012-02-09 | Sharp Corp | 光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
2013
- 2013-04-25 WO PCT/JP2013/062205 patent/WO201317983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4-25 CN CN201390000425.1U patent/CN20411460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4-25 US US14/395,554 patent/US934176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341768B2 (en) | 2016-05-17 |
US20150070593A1 (en) | 2015-03-12 |
WO2013179831A1 (ja) | 2013-1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87759B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US8100573B2 (en) |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CN103827738B (zh) |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
KR101308752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2667310B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KR101035502B1 (ko) | 발광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 |
US8115897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04520633B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1684908A (zh) |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 |
CN104081113A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4520759A (zh) |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
CN204114604U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4412030B (zh) |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4246349A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4412314A (zh) |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
JP5736420B2 (ja) | 光学部材保持構造、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CN104487761A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US20150098025A1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 |
CN104541101B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1964160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4285093A (zh) |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4321582A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JP2014029813A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KR101785340B1 (ko) | 커버버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4380183A (zh) |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