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9988A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9988A
CN104379988A CN201380033330.4A CN201380033330A CN104379988A CN 104379988 A CN104379988 A CN 104379988A CN 201380033330 A CN201380033330 A CN 201380033330A CN 104379988 A CN104379988 A CN 104379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ace
guide plate
location division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33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利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79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99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6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73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5Means for removing heat created by the light source from the package

Abstract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LED(17);导光板(16),其具有与LED相对的端面,该端面为来自LED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16b),而一方板面为出射光的光出射面;被定位部(33),其以从导光板的与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16e)部分地突出或者使该端面部分地凹陷的形式设置;定位部(34),其与被定位部以凹凸方式嵌合,由此将导光板在LED和导光板的排列方向上定位;散热构件(19),其上装配LED;以及限制部(35),其设置于散热构件,以夹在定位部和被定位部中的在排列方向上相对的第1侧面(33a、34a)间的形式配置,由此限制LED和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电视接收装置为首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正在从以往的布劳恩管向液晶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等薄型的显示面板转变,使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成为可能。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面板自身不发光,因此另外需要背光源装置作为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根据其机理大致划分为直下型和边光型。为了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进一步的薄型化,优选使用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作为其一例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2435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这种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中,例如,有时采用将光源装配于散热构件并且将该散热构件组装于底座等,另一方面,将导光板收纳在底座内的结构。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光源和散热构件之间、在散热构件和底座之间以及在导光板和底座之间分别产生组装误差,因此光源和导光板的位置关系产生的偏差大。因此,从光源入射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有可能降低或者不一致,这样的话有可能从导光板的光出射面出射的光的亮度降低,或者产生亮度不均。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亮度并且抑制亮度不均的产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导光板,其具有与上述光源相对的端面,该端面为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而一方板面为出射光的光出射面;被定位部,其以从上述导光板的与上述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部分地突出或者使该端面部分地凹陷的形式设置;定位部,其与上述被定位部以凹凸方式嵌合,由此将上述导光板在上述光源和上述导光板的排列方向上定位;光源装配构件,其上装配上述光源;以及限制部,其设置于上述光源装配构件,以夹在上述定位部和上述被定位部中的在上述排列方向上相对的相对面间的形式配置,由此限制上述光源和上述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
这样,从光源产生的光入射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在导光板的内部传播后从光出射面出射。定位部与部分地设置于导光板的与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的被定位部以凹凸方式嵌合,由此将导光板在光源和导光板的排列方向上定位。并且,设置于光源装配构件的限制部夹在定位部和被定位部中的在排列方向上相对的相对面间,由此能限制装配于设置有限制部的光源装配构件的光源和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利用用于将导光板在排列方向上定位的定位部和被定位部,将光源在排列方向上相对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定位,因此以高精度确定光源和光入射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能使从光源入射到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变高且稳定,从光出射面的出射光的亮度变高并且难以在该出射光中产生亮度不均。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如下的构成。
(1)上述被定位部以从上述导光板的与上述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突出的形式设置,上述定位部形成为模仿上述被定位部的外形的凹状。这样,限制部夹在从导光板的与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突出的被定位部和形成为模仿被定位部的外形的凹状的定位部的在排列方向上相对的相对面间,因此限制部相对于导光板配置在与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的外侧。因此,与假设被定位部以使该端面凹陷的形式设置的情况相比,难以产生限制部遮挡在导光板内传播的光的情况。由此,能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在实现亮度的提高方面优选,并且在抑制亮度不均方面更优选。
(2)上述定位部和上述被定位部在上述排列方向上在上述光源侧和其相反侧各具有一对上述相对面,上述限制部以夹在上述定位部和上述被定位部中的上述光源侧的上述相对面间的形式配置。这样,与假设以夹在定位部和被定位部中的与光源侧相反的一侧的相对面间的形式设置限制部的情况相比,限制部从光源装配构件延伸的长度可以短些。因此,由限制部产生的尺寸误差变小,因此能利用限制部更准确地限制光源和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
(3)上述被定位部在上述导光板的与上述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中偏靠上述光源。这样,导光板在热膨胀或者热收缩时,以定位部和被定位部为基点伸缩,所以通过使被定位部在导光板的与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中偏靠光源,由此使伴随着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的光入射面的位移量变小。由此,从光源入射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的变化量变小,从而在抑制亮度不均方面更优选。而且,限制部从光源装配构件延伸的长度较短,因此由限制部产生的尺寸误差变小,从而能利用限制部更准确地限制光源和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
(4)具备定位构件,上述定位构件具有与上述导光板的和上述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相对的相对面,上述定位部以使上述定位构件的上述相对面部分地凹陷或者从该相对面部分地突出的形式设置。这样,定位构件具有与导光板的和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相对的相对面,因此能利用该相对面遮挡从导光板的该端面漏出的光。由此,能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在实现亮度的提高方面优选。并且,在定位构件的与导光板的和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相对的相对面部分地设置定位部,由此使该定位部与在导光板的该端面部分地设置的被定位部以凹凸方式嵌合,从而能将导光板在排列方向上定位。
(5)具备光源基板,上述光源基板具有与上述光入射面相对的相对面,多个上述光源以排列的状态设置于该相对面,上述光源装配构件呈以与上述光源基板的板面平行的形式延伸的板状,并且以与上述光源基板的和上述光源侧相反的一侧的板面接触的形式装配,而上述限制部以从上述光源装配构件的延伸方向的端部朝向上述导光板侧突出的形式设置。这样,光源基板装配于呈以与其板面平行的形式延伸的板状的光源装配构件,能利用从该光源装配构件的延伸方向的端部朝向导光板侧突出的形式设置的限制部限制多个光源和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
(6)上述光源基板呈长条状,并且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向多个上述光源供电的供电部,上述限制部包括:侧部,其从上述光源装配构件的端部朝向上述导光板侧突出,并且配置在上述光源基板和上述供电部的侧方;以及限制片部,其从该侧部的突出顶端部弯曲而夹在上述定位部和上述被定位部中的在上述排列方向上相对的上述相对面间。这样,利用设置在光源基板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供电部向多个光源供电。构成限制部的侧部从光源装配构件的端部朝向导光板侧突出而配置在光源基板和供电部的侧方,由此能实现供电部的保护。并且,从侧部的突出顶端部弯曲的限制片部夹在定位部和被定位部中的在排列方向上相对的相对面间,由此能限制光源和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
(7)在上述导光板中的具有上述光入射面的端部,部分地形成有接纳上述供电部的切口部,上述被定位部配置在与上述切口部相邻的位置。这样,在导光板中的具有光入射面的端部,部分地形成有接纳供电部的切口部,因此与假设不设置切口部而在光入射面和光源基板之间配置供电部的情况相比,能确保光源和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较短,从而能提高光向光入射面的入射效率。而且,被定位部配置在与切口部相邻的位置,因此来自光源的光在到达被定位部前容易被供电部遮挡。由此,难以产生从被定位部的漏光,从而能更适当地缓和亮度不均。
其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记载的照明装置;以及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根据这样的显示装置,由于对显示面板提供光的照明装置的出射光的亮度变高并且难以产生亮度不均,因此能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显示。
作为上述显示面板能例示液晶面板。这样的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能应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机、计算机的显示器等,特别适合作为大型画面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高亮度并且抑制亮度不均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电视接收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示出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图,并且是切断固定用螺钉插通孔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图,并且是切断散热构件用螺钉插通孔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图5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示出拆下液晶显示装置的底座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0是示出散热构件的限制部、导光板的被定位部以及子框架的定位部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散热构件的限制部、导光板的被定位部以及子框架的定位部的平面配置的后视图。
图12是图11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图,并且是示出组装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单元的各构成部件的作业步骤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图,并且是示出组装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单元的各构成部件的作业步骤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散热构件的限制部、导光板的被定位部以及子框架的定位部的平面配置的后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散热构件的限制部、导光板的被定位部以及子框架的定位部的平面配置的后视图。
图17是示出参考例的导光板的限制部和LED基板的平面配置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至图1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液晶显示装置10。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中示出了X轴、Y轴以及Z轴,以各轴方向为在各附图中示出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描述。另外,将图4和图5中示出的上侧设为表侧,将同图下侧设为里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液晶显示单元(显示单元)LDU;装配在液晶显示单元LDU的里面侧(背面侧)的各种基板PWB、MB、CTB;以覆盖各种基板PWB、MB、CTB的形式装配在液晶显示单元LDU的里面侧的盖构件CV;以及台座ST,利用台座ST以使液晶显示单元LDU的显示面沿着竖直方向(Y轴方向)的状态支撑电视接收装置TV。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是从上述构成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中至少除了用于接收电视信号的构成(主基板MB的调谐部等)以外的装置。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单元LDU作为整体呈横长的方形(矩形,长条状),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成为被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观的外观构件即框架(配置在显示面11c侧的保持部,一方保持部)13和底座(配置在与显示面11c侧相反的一侧的保持部,另一方保持部)14一体地保持的构成。可以说该框架13和底座14构成保持构件。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底座14构成外观构件和保持构件的一部分并且构成背光源装置12的一部分。
首先,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面侧的构成。如图2所示,在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侧的外观的底座14的里面,在X轴方向上分离的2个位置装配有一对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形式的台座装配构件STA。该台座装配构件STA的截面形状呈底座14侧的面开口的大致沟道型,在与底座14之间保留的空间内插入台座ST的一对支柱部STb。台座ST包括: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平行的台座部STa;以及从台座部STa沿着Y轴方向立起的一对支柱部STb。盖构件CV由合成树脂制成,以在X轴方向上横穿一对台座装配构件STA并且覆盖底座14的里面的一部分,具体地说覆盖图2中示出的下侧约一半程度的形式装配。在该盖构件CV和底座14之间保留有能收纳下面描述的各种基板PWB、MB、CTB等部件的部件收纳空间。
如图2所示,各种基板PWB、MB、CTB包含电源基板PWB、主基板MB以及控制基板CTB。可以说电源基板PWB为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力提供源,能向其它各基板MB、CTB以及背光源装置12具有的LED17等提供驱动电力。因此,可以说电源基板PWB兼用作“驱动LED17的LED驱动基板(光源驱动基板,电源)”。主基板MB至少具有能接收电视信号的调谐部和对所接收到的电视信号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和调谐部一起都未图示),能将处理后的图像信号输出给下面描述的控制基板CTB。此外,该主基板MB在该液晶显示装置10与未图示的外部的图像播放设备连接时,输入来自该图像播放设备的图像信号,因此能将该图像信号在图像处理部处理并将其输出给控制基板CTB。控制基板CTB具有将从主基板MB输入的图像信号变换成液晶驱动用的信号并且将该变换后的液晶驱动用的信号提供给液晶面板11的功能。
如图3所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显示单元LDU的主要的构成部件收纳于在构成表侧的外观的框架(前框架)13和构成里侧的外观的底座(后底座)14之间保留的空间内。收纳在框架13和底座14内的主要的构成部件至少包含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以及LED单元(光源单元)LU。其中,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在相互层叠的状态下被其表侧的框架13和里侧的底座14以夹着的形式保持。背光源装置12包括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LED单元LU以及底座14,为从上述液晶显示单元LDU中除了液晶面板11和框架13以外的构成。形成背光源装置12的LED单元LU在框架13和底座14内在长边侧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端部具体地说在竖直方向(Y轴方向)的下侧的端部沿着水平方向(X轴方向)排列配置有一对,偏靠液晶面板11的长边侧的一端部。LED单元LU包括:作为光源的LED17;安装LED17的LED基板(光源基板)18;以及装配LED基板18的散热构件(散热器,光源装配构件)19。下面说明各构成部件。
如图3所示,液晶面板11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矩形,长条状),如图4和图5所示,为透光性优异的一对玻璃制的基板11a、11b在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贴合并且在两基板11a、11b间封入液晶的构成。一对基板11a、11b中的表侧(正面侧)为CF基板11a,里侧(背面侧)为阵列基板11b。其中,在阵列基板11b上设置有连接到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的开关元件(例如TFT)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还设置有取向膜等。另一方面,在CF基板11a上设置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按规定排列配置的彩色滤光片、相对电极,还设置有取向膜等。此外,在两基板11a、11b的外侧分别配置有偏振板(省略图示)。
如图4和图5所示,构成液晶面板11的一对基板11a、11b中的阵列基板11b形成为俯视时的大小比CF基板11a大,并且以其端部比CF基板11a向外侧突出的形式配置。详细地说,阵列基板11b形成为以其外周端部涵盖整周地比CF基板11a的外周端部向外侧突出的方式比CF基板11a大一圈。在阵列基板11b中的一方长边侧的端部,设置有从上述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引出的多个端子部,该各端子部连接着安装有液晶驱动用的驱动器的柔性基板(未图示)。经由柔性基板向各端子部提供来自上述控制基板CTB的信号,由此,在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上显示图像。
如图4和图5所示,该液晶面板11以层叠的形式载置在下面描述的光学构件15的表侧(光出射侧),其里侧的面(里侧的偏振板的外面)几乎没有间隙地紧贴到光学构件15。由此,防止尘埃等侵入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之间。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包括:位于画面中央侧并且能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以及位于画面外周端侧并且呈包围显示区域的周围的框状(边框状)的非显示区域。
如图3所示,光学构件15与液晶面板11同样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其大小(短边尺寸和长边尺寸)与液晶面板11相同。光学构件15以层叠的形式载置在下面描述的导光板16的表侧(光出射侧),并且以夹在上述液晶面板11和导光板16之间的状态配置。光学构件15均形成片状并且3张层叠配置。作为具体的光学构件15的种类,例如有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片等,能适当地从这些中选择使用。
导光板16包括折射率充分高于空气的折射率并且大致透明的(透光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MMA等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等)。如图3所示,导光板16与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同样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并且为厚度比光学构件15大的板状,其板面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并且与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Z轴方向(液晶面板11和导光板16的重叠方向)一致。导光板16层叠在光学构件15的里侧并且夹在光学构件15和底座14之间而配置。如图4和图5所示,导光板16的短边尺寸和长边尺寸比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各尺寸大,导光板16配置为4边的各端部比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4边的各端部向外突出(在俯视时不重叠)。由此,能充分地确保从LED17入射的光在导光板16的内部传播的距离,另外能将导光板16中的与中央侧部分相比出射光易于产生不均的各端部配置在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外。该导光板16以在Y轴方向上由在其短边方向的两侧方分开配置的一对LED单元LU夹着的形式配置,从短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导入来自LED17的光。并且,该导光板16具有使从其短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导入的来自LED17的光在内部传播并且朝向光学构件15侧(表侧)立起而出射的功能。
如图4所示,该导光板16的板面中的朝向表侧的面(与光学构件15相对的面)成为使内部的光朝向光学构件15和液晶面板11出射的光出射面16a。与导光板16的板面相邻的外周端面中的、沿着X轴方向呈长条状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中的竖直方向的下侧的端面与LED17(LED基板18)空开规定的空间而呈相对状,其成为从LED17发出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16b。该光入射面16b为沿着X轴方向和Z轴方向(LED基板18的板面)平行的面,为相对于光出射面16a大致正交的面。在导光板16中具有光入射面16b的长边侧的一端部的两端的各角部,以成对的形式分别形成有用于供后述的各LED基板18的基板侧连接部22穿过的切口部16d。另外,LED17和光入射面16b的排列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与光出射面16a平行。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导光板16的里侧,即与光出射面16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6c,以覆盖其大致整个区域的形式设置有能使从该板面16c向里侧外部出射的光反射而向表侧立起的导光反射片(反射构件)20。换言之,导光反射片20以夹在底座14和导光板16之间的形式配置。该导光反射片20由合成树脂制成,表面呈光的反射性优异的白色。如图4和图5所示,导光反射片20的短边尺寸和长边尺寸比导光板16的各尺寸大,导光反射片20配置为4边的各端部比导光板16的4边的各端部向外突出。特别是,如图4所示,导光反射片20中的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侧的端部比光入射面16b向外侧即LED17侧延伸突出,利用该延伸突出部分使来自LED17的光反射,由此能使光向光入射面16b的入射效率提高。此外,在导光板16的光出射面16a或者其相反侧的板面16c中的至少任一方按规定的面内分布图案化有使内部的光反射的反射部(未图示)或者使内部的光散射的散射部(未图示),由此将来自光出射面16a的出射光控制为在面内呈均匀的分布。
下面,依次说明构成LED单元LU的LED17、LED基板18以及散热构件19的构成。如图3和图4所示,构成LED单元LU的LED17为在固定到LED基板18的基板部上用树脂材料密封LED芯片而成的构成。安装于基板部的LED芯片的主发光波长有1种,具体地说,使用发出蓝色单色光的芯片。另一方面,在密封LED芯片的树脂材料中分散混合有由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的光激发而发出规定的颜色的光的荧光体,作为整体大致发出白色光。此外,作为荧光体,能从例如发出黄色光的黄色荧光体、发出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以及发出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中适当组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任一种。该LED17的与相对于LED基板18的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与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面对的相对面)为主发光面17a,成为所谓的顶面发光型(主发光面17a参照图6)。
如图3和图4所示,构成LED单元LU的LED基板18呈沿着导光板16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光入射面16b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板状,以使其板面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平行的姿势,即与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平行的姿势收纳在框架13和底座14内。LED基板18的长度尺寸为导光板16的长边尺寸的大致一半程度的大小。在LED基板18的板面,即朝向内侧即导光板16侧的面(与导光板16相对的面),表面安装有上述构成的LED17,此为安装面18a(安装面18a参照图6)。LED17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上沿着其长度方向(X轴方向)空开规定的间隔并且一列地(直线地)并列配置有多个。即,可以说LED17在背光源装置12的长边侧的一端部沿着长边方向断续地并列配置有多个。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间的间隔,即LED17的排列间距大致相等。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上形成有沿着其长度方向(X轴方向),即沿着LED17的排列方向延伸而与各LED17连接的配线图案(未图示),并且在该配线图案的端部安装有基板侧连接部22(图9和图10)。
如图9和图10所示,配置在后述的中继配线构件28的终端的中继构件侧连接部29能沿着Z轴方向(导光板16的板厚方向)从里侧(底座14侧)以凹凸方式嵌合于该基板侧连接部22。该中继配线构件28与前文所述的电源基板PWB连接,由此向各LED17提供驱动电力。基板侧连接部22配置在偏置于LED基板1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端部,具体是框架13和导光板16的长边方向的外侧的(与框架13的各短边部分相邻的)端部附近的位置。因此,在框架13和导光板16的竖直方向的下侧的2个角部附近,分别配置一对LED基板18所具有的各基板侧连接部22。该基板侧连接部22在LED基板18中处于非发光部位,因此如上所述偏置地配置于LED基板18的端部侧,由此避免妨碍来自LED17的光。对于该液晶显示装置10中使用的2张LED基板18,LED17的排列数量(安装数量)、LED17的排列间隔(安装间隔,排列间距)以及基板侧连接部22的配置均大致相同,为相同部件。由此,能降低LED基板18的制造成本和部件管理的成本等。另外,LED基板18的基材由例如铝等金属制成,在其表面隔着绝缘层形成有前文所述的配线图案(未图示)。此外,作为LED基板18的基材所用的材料,也能使用陶瓷等绝缘材料。
如图3和图4所示,构成LED单元LU的散热构件19例如由铝等导热性优异的金属制成。散热构件19具备:装配LED基板18的LED装配部(光源装配部)19a;以及与底座14的板面进行面接触的散热部19b,其成为截面大致为L字型的弯曲形状。散热构件19的长度尺寸为与上述LED基板18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程度的大小。构成散热构件19的LED装配部19a呈与LED基板18的板面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平行的板状,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厚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在LED装配部19a中的内侧的板面,即朝向导光板16侧的板面,装配有LED基板18。虽然LED装配部19a的长边尺寸与LED基板18的长边尺寸大致相等,但是短边尺寸比LED基板18的短边尺寸大。而且,LED装配部19a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从LED基板18的两端部沿着Z轴方向向外突出。LED装配部19a中的外侧的板面,即与装配LED基板18的板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与装配于后述的框架13的子框架32的侧面接触。LED装配部19a成为从下面描述的散热部19b的内侧的端部即LED17(导光板16)侧的端部沿着Z轴方向(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的重叠方向)朝向表侧即框架13侧立起的形态。
如图3和图4所示,散热部19b呈与底座14的板面平行的板状,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散热部19b成为从LED装配部19a的里侧的端部即底座14侧的端部沿着Y轴方向朝向外侧即与导光板16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形态。散热部19b的长边尺寸与LED装配部19a的长边尺寸大致相同。散热部19b中的里侧的板面,即朝向底座14侧的板面的整个区域与底座14的板面进行面接触。而且,散热部19b中的表侧的板面,即与相对于底座14的接触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与后述的框架13具有的螺钉装配部(固定构件装配部)21和装配于此的的子框架32的底面接触。即,散热部19b以夹在(介于)框架13的螺钉装配部21及子框架32和底座14之间的形式配置。由此,伴随着点亮从LED17产生的热经由LED基板18、LED装配部19a以及散热部19b主要向底座14和具有螺钉装配部21的框架13传导,由此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部高效地扩散而很难积聚在内部。并且,该散热部19b利用螺钉构件(固定构件)SM相对于螺钉装配部21保持在装配状态,具有用于供该螺钉构件SM穿过的插通孔19b 1(插通孔19b1参照图6)。
接着,说明形成外观构件和保持构件的框架13和底座14的构成。框架13和底座14均例如由铝等金属制成,与假设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情况相比,机械强度(刚性)和导热性均变高。如图3所示,该框架13和底座14在其短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两长边侧端部)分别收纳有成对的LED单元LU,并且以从表侧和里侧夹着的形式保持相互层叠配置的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
如图3所示,框架13包围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的显示区域,作为整体呈横长的框状。框架13包括:与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平行并且从表侧按压液晶面板11的面板按压部13a;以及从面板按压部13a的外周侧部分朝向里侧突出的侧壁部13b,截面形状呈大致L字型。其中,面板按压部13a与液晶面板11的外周侧部分(非显示区域,边框部分)相仿,呈横长的框状,并且能从表侧大致整周地按压液晶面板11的外周侧部分。面板按压部13a具有除了能从表侧覆盖液晶面板11的外周侧部分以外,还能覆盖在辐射方向上配置在液晶面板11的外周侧部分的外侧的光学构件15和导光板16的外周侧部分和各LED单元LU的宽度。面板按压部13a中的朝向表侧的外面(与相对于液晶面板11的相对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与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同样地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侧外部露出,与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一起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正面。另一方面,侧壁部13b呈从面板按压部13a的外周侧部分(详细地说为外周端部)朝向里侧突出的大致方筒状。侧壁部13b涵盖整周地包围收纳在内部的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以及各LED单元LU,并且能涵盖大致整周地包围里侧的底座14。侧壁部13b的沿着液晶显示装置10的周方向的外面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周方向外部露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顶面、底面、两侧面。
如图3和图9所示,具有上述基础构成的框状的框架13为按各边(各长边部分和各短边部分)将分割的4个分割框架13S组装而成的部件。详细地说,分割框架13S包括:构成框架13(面板按压部13a和侧壁部13b)的各长边侧部分的一对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以及构成各短边侧部分的一对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包括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大致L字型的角材,而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包括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大致L字型的角材。由此,在制造各分割框架13S时,能采用例如将金属材料挤压成形这样的制造方法,因此与假设通过金属材料的切削等制造方法制造框状的框架13的情况相比,能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通过将相邻的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和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的各自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彼此连结,构成框状的框架13。作为该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和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的连结部位(框架13的接缝)的各端部在俯视时相对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两者呈倾斜状,详细地说,成为与将面板按压部13a的各角部的内端位置和外端位置连结的直线相仿的形状。此外,长边侧分割框架13SL除了覆盖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以外还覆盖各LED单元LU(参照图6),因此与不覆盖LED单元LU的短边侧分割框架13SS(参照图8)相比相对大范围地形成。
如图4和图5所示,构成框架13的面板按压部13a的内缘部与向里侧即液晶面板11侧突出的按压突起24一体形成。在按压突起24的突出顶端面装配有缓冲件24a,按压突起24能经由该缓冲件24a从表侧按压液晶面板11(缓冲件24a参照图6和图8)。该按压突起24和缓冲件24a与上述螺钉装配部21同样为在构成框架13的各分割框架13S中沿着各边延伸的形态并且按各边分别分割设置,当各分割框架13S被组装时,作为整体呈在面板按压部13a的内周缘部涵盖整周地配置的框状。
如图4和图9所示,在比面板按压部13a的侧壁部13b靠内(靠近导光板16)的位置,一体形成有装配螺钉构件(固定构件)SM的螺钉装配部(固定构件装配部)21。螺钉装配部21呈从面板按压部13a的内面沿着Z轴方向朝向里侧突出的大致圆柱状,以沿着各边的延伸方向(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断续地并列的形式在面板按压部13a的各边各配置多个。如图6所示,在螺钉装配部21形成有朝向里侧开口并且能紧固螺钉构件SM的孔部21a。孔部21a配置在螺钉装配部21中同心的位置,其直径尺寸为比螺钉构件SM的轴部稍小的程度的大小。螺钉装配部21以在Z轴方向上介于框架13的面板按压部13a和底座14之间的形式配置。
在此,如图4和图9所示,在框架13的面板按压部13a以嵌入上述螺钉装配部21的形式装配有子框架(定位构件)32。子框架32由合成树脂制成,作为整体呈横长的框状,并且嵌入各螺钉装配部21,由此装配成与面板按压部13a的内面(朝向里侧的面)接触的状态。子框架32与框架13同样按各边(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分割为4个,包括沿着各边延伸的细长的大致块状的分割子框架32S。如图6和图9所示,在各分割子框架32S中的俯视时与各螺钉装配部21重叠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能供各螺钉装配部21插入的插入孔32a。插入孔32a沿着形成子框架32的各分割子框架32S的延伸方向断续地排列配置有多个。如图4和图5所示,呈框状的子框架32的宽度尺寸涵盖整周地比框架13的宽度尺寸小,子框架32的外端位置比侧壁部13b靠内,内端位置比面板按压部24靠外。该子框架32的内周面为大致涵盖整周地与导光板16的外周端面呈相对状的相对周面。能利用该子框架32的内周面反射或者吸收从导光板16的外周端面漏出的光,因此能防止光漏到子框架32外侧的空间中。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子框架32一体形成有从表侧(显示面11c侧)支撑导光板16的导光板支撑部23。导光板支撑部23呈从各分割子框架32S的内缘向内即向导光板16侧延伸突出后弯曲,沿着Z轴方向(螺钉装配部21的突出方向)向里侧(导光板16)突出的截面为大致L字型。导光板支撑部23沿着各分割子框架32S延伸,作为整体与子框架32同样呈大致框状。导光板支撑部23的突出顶端面与导光板16中的比液晶面板11向外侧突出的端侧部分的表侧的面即光出射面16a抵接。因此,导光板支撑部23能以在与后述的底座14之间夹着导光板16的状态从表侧(显示面11c侧)支撑导光板16,具有导光板支撑功能。如图4所示,导光板支撑部23中的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下侧即LED单元LU侧的导光板支撑部23支撑导光板16中的具有光入射面16b的长边侧的端部,由此能稳定的维持LED17和光入射面16b的Z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而且,该导光板支撑部23以介于液晶面板11和LED17之间的形式配置。详细地说,该导光板支撑部23将存在于液晶面板11及光学构件15的LED17侧的端面和LED17之间的空间封闭,由此防止来自LED17的光不通过导光板16而直接入射到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上述端面,可以说具有遮光功能,作为“遮光部”发挥功能。另外,除了配置在LED单元LU侧的导光板支撑部23以外的3个导光板支撑部23介于导光板16的除了光入射面16b以外的各端面和液晶面板11及光学构件15的各端面之间,由此能防止从导光板16的该各端面漏出的光直接入射到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各端面。
如图3和图4所示,底座14从里侧涵盖大致整个区域地覆盖导光板16和LED单元LU等,作为整体呈横长的大致浅碟状。该底座14中的朝向里侧的外面(与相对于导光板16和LED单元LU的相对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侧外部露出而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背面。底座14具有:与导光板16同样呈横长的方形的导光板支承部14a;以及从导光板支承部14a中的竖直方向的下侧的长边侧的端部向里侧台阶状地突出而收纳LED单元LU的收纳部14b。导光板16配置为其大部分在俯视时与导光板支承部14a重叠,而具有光入射面16b的长边侧的端部从导光板支承部14a向外侧突出并且在俯视时与收纳部14b重叠。
如图3至图5所示,导光板支承部14a呈能从里侧支承导光板16中的除了具有光入射面16b的长边侧的端部以外的大部分的平板状。与此相对,收纳部14b比导光板支承部14a的长边侧的端部向里侧凹下一截,由此能收纳LED单元LU。如图4所示,收纳部14b包括:与导光板支承部14a平行的底板部14b1;以及从底板部14b1的两端部分别向表侧立起的一对侧板部14b2、14b3,一对侧板部14b2、14b3中的内侧的侧板部14b2与导光板支承部14a相连。该底板部14b1以其内面与构成LED单元LU的散热构件19的散热部19b进行面接触的状态配置。另外,在该底板部14b1从外部装配有用于将框架13和底座14固定为组装状态的螺钉构件(固定构件)SM。
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在导光板支承部14a和收纳部14b的底板部14b1,各开口形成有多个供用于固定框架13和底座14的螺钉构件SM穿过的螺钉插通孔25。螺钉插通孔25配置在导光板支承部14a和收纳部14b的底板部14b1中的俯视时与框架13的各螺钉装配部21重叠的位置,与各螺钉装配部21的孔部21a连通。因此,各螺钉构件SM从底座14的里侧(与显示面11c侧相反的一侧)沿着Z轴方向(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以及导光板16的重叠方向)穿过螺钉插通孔25并且以夹着导光板支承部14a或者底板部14b1的状态紧固到螺钉装配部21的孔部21a。当螺钉构件SM被紧固时,在孔部21a,利用形成于螺钉构件SM的轴部的螺丝牙螺刻形成螺丝槽。此外,在形成于收纳部14b具有的底板部14b1的螺钉插通孔25中有如图6所示只供螺钉构件SM的轴部穿过的大小的固定用螺钉插通孔25A和如图7所示除了供螺钉构件SM的轴部穿过以外还供头部穿过的大小的散热构件用螺钉插通孔25B,在前者中穿过的螺钉构件SM将散热部19b和底板部14b1固定并装配于螺钉装配部21,而在后者中穿过的螺钉构件SM只发挥将散热部19b装配于螺钉装配部21的功能。
那么,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中,具备用于定位上述构成的导光板16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导光板16的被定位部33和设置于子框架32的定位部34,使该被定位部33和定位部34以凹凸方式嵌合,由此能将导光板16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上定位。被定位部33和定位部34分别以在导光板16和子框架32中在Y轴方向(LED17和导光板16的排列方向)上偏靠LED17的形式配置。
如图5和图9所示,被定位部33以从导光板16的外周端面中的与光入射面16b相邻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光源非相对端面)16e部分地突出的形式设置有一对。如图10和图11所示,各被定位部33在俯视时呈纵长的大致方形,具有与X轴方向平行并且相互朝向相反侧的一对第1侧面33a以及与Y轴方向平行的第2侧面33b。在被定位部33中第1侧面33a为短边,第2侧面33b为长边。被定位部33配置在导光板16的短边侧的端面16e中的靠光入射面16b的端部附近,与切口部(具有光入射面16b的长边侧的一端部的两端的各角部)16d相邻。
与此相对,如图5和图9所示,在子框架32的内周面中的与导光板16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16e相对的一对短边侧的内侧面32b,使该内侧面32b部分地凹陷,由此设置有一对接纳上述被定位部33的凹状的定位部34。如图10和图11所示,定位部34呈模仿被定位部33的外形的凹状并且在俯视时呈纵长的大致方形,具有:与X轴方向平行并且相互相对的一对第1侧面34a;以及与Y轴方向平行并且朝向侧方外部的第2侧面34b。在定位部34中第1侧面34a为短边,第2侧面34b为长边。并且,如图11所示,当导光板16的被定位部33以凹凸方式嵌合到子框架32的定位部34内时,一对第1侧面33a、34a彼此相对,由此能将导光板16在Y轴方向即LED17和导光板16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子框架32(框架13)定位。此外,在定位部34的第2侧面34b和被定位部33的第2侧面33b之间保留有用于容许导光板16伴随着热膨胀在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伸长的余隙。
而且,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装配有LED基板18的散热构件19中,设置有利用上述定位结构限制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的限制部35。限制部35以从构成散热构件19的LED装配部19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端部延伸突出,该延伸突出顶端部分夹在被定位部33和定位部34中的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第1侧面(相对面)33a、34a间的形式配置。限制部35与被定位部33和定位部34的第1侧面33a、34a分别接触,由此能限制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具有的在Y轴方向上的距离。在此,LED17安装于LED基板18,该LED基板18装配于散热构件19,而且散热构件19装配于子框架32,因此产生的组装误差往往变大,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位置容易产生偏差。但是,如上所述设置于散热构件19的限制部35与作为导光板16的定位结构的被定位部33和定位部34直接接触,由此能高精度地将LED17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定位。由此,从LED17入射到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的光的入射效率高且稳定,从而来自导光板16的光出射面16a的出射光的亮度变高,并且难以在出射光中产生亮度不均。以下,详细说明限制部35的具体构成。
如图10至图12所示,限制部35作为整体在俯视时呈大致L字型,包括:从散热构件19的LED装配部19a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沿着Y轴方向向导光板16侧突出的侧部35a;以及从侧部35a的突出顶端部弯曲而沿着X轴方向向外突出的限制片部35b。侧部35a具有与LED装配部19a大致相同的高度尺寸(Z轴方向上的尺寸)并且从LED装配部19a的长度方向上的基板侧连接部22侧的端部沿着Y轴方向向内突出,配置在LED基板18和基板侧连接部22的侧方。换言之,LED基板18和基板侧连接部22配置为由侧部35a盖住外侧的侧方,由此避免向侧方外部露出,由此实现保护。另外,侧部35a的朝向内侧的板面与LED基板18的端面和基板侧连接部22的侧面呈相对状,而朝向外侧的板面与短边侧的分割子框架32S的内侧面32b呈相对状。侧部35a的突出顶端部与基板侧连接部22相比在突出方向上的里侧并且到达定位部34的跟前侧的位置,在此处与限制片部35b相连。
如图10至图12所示,限制片部35b呈从侧部35a的突出顶端部大致呈直角地弯曲而沿着X轴方向向外突出的板片状。限制片部35b以夹在被定位部33的一对第1侧面33a中的靠近光入射面16b和LED17的一侧(侧部35a的突出方向的跟前侧)的第1侧面33a与和该第1侧面33a相对的定位部34的第1侧面34a(靠近光入射面16b和LED17的一侧的第1侧面34a)之间的形式配置,能与两第1侧面33a、34a接触。限制片部35b的板面与两第1侧面33a、34a(X轴方向和Z轴方向)平行,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上侧的板面与定位部34的第1侧面34a相对并且接触,该图跟前侧的板面与被定位部33的第1侧面33a相对并且接触。换言之,在呈凹状的子框架32的定位部34中除了嵌入有呈凸状的导光板16的被定位部33以外,还嵌入有散热构件19的限制片部35b,利用定位部34将被定位部33和限制片部35b一起在Y轴方向上定位。这样定位部34兼有导光板16的定位功能和散热构件19的定位功能,因此能高精度地规定导光板16和LED17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
本实施方式为以上的结构,接着说明其作用。为了制造液晶显示装置10,将分别另外制造的各构成部件(框架13、底座14、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LED单元LU等)相互进行组装。在组装时,各构成部件全部以将图6至图8中示出的姿势在Z轴方向上下颠倒后的姿势进行组装。首先,如图13和图14所示,将构成部件中的框架13按其里侧的面朝向竖直方向的上侧的姿势设定在未图示的作业台上。此外,框架13是通过预先将4个分割框架13S相互连结,作为整体形成框状,在其上装配子框架32。
如图13和图14所示,将液晶面板11以其CF基板11a位于竖直方向的下侧,阵列基板11b位于竖直方向的上侧的姿势组装到以上述姿势设定的框架13和子框架32上。此时,液晶面板11的表侧的面由装配于框架13的按压突起24的缓冲件24a支承,由此实现缓冲。接着,将各光学构件15依次直接层叠配置在液晶面板11的里侧的面上。之后,将导光板16直接层叠配置在配置于最里侧的光学构件15的里侧的面上。此时,如图14所示,使以从导光板16中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16e部分地突出的形式设置的一对被定位部33与使子框架32的一对短边部分的内侧面32b部分地凹陷而形成的一对定位部34以凹凸方式嵌合(参照图10至图12)。在此,在被定位部33和定位部34之间,确保了限制部35的厚度程度的余隙,因此能容易地进行嵌合作业,作业性优异。在嵌合状态下,被定位部33和定位部34的第1侧面33a、34a彼此配置为相对状并且第2侧面33b、34b彼此配置为相对状,由此将导光板16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定位。另外,导光板16中的比液晶面板11的端部向外侧突出的端侧部分由子框架32的框状的导光板支撑部23从表侧即组装时的竖直方向的下侧支撑。一旦导光板16的组装结束,就接着进行将导光反射片20直接层叠配置在导光板16的与光出射面16a相反的一侧的面16c上的作业。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在框架13和子框架32上组装预先将LED17、LED基板18以及散热构件19一体化而成的LED单元LU。LED单元LU装配为LED17朝向框架13的中央侧(内侧),并且使散热构件19沿着子框架32中的一长边侧部分。在组装该LED单元LU时,将设置于散热构件19的限制部35夹在被定位部33和定位部34的光入射面16b和LED17侧的第1侧面33a、34a间(参照图10至图12)。详细地说,限制部35中的设置于侧部35a的突出顶端部的限制片部35b进入(介于)被定位部33和定位部34的光入射面16b和LED17侧的第1侧面33a、34a间并且与相对的第1侧面33a、34a接触,由此将导光板16和LED17一起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子框架32定位。此时,嵌合在定位部34内的被定位部33利用限制片部35b被定位在Y轴方向上偏置于远离LED17的一侧的位置,同样导光板16也被定位。与此相对,限制片部35b夹在被定位部33和定位部34之间,由此限制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以高精度确定两者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另外,在导光板16的切口部16d中收纳LED基板18的基板侧连接部22。在将LED单元LU固定于框架13和子框架32时,使散热部19b具有的各插通孔19b1与各螺钉装配部21的孔部21a连通,并且使螺钉构件SM穿过两孔19b1、21a进行紧固。另外,使设置于中继配线构件28的端部的中继构件侧连接部29嵌合连接于基板侧连接部22(参照图11)。此外,导光板16和LED单元LU的组装步骤能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先组装LED单元LU后再组装导光板16。
如上所述一旦将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LED单元LU以及中继配线构件28组装到框架13和子框架32上,就接着进行组装底座14的作业。如图13和图14所示,将底座14以其表侧的面为朝向竖直方向的下侧的姿势的状态组装到框架13和子框架32上。此时,使底座14中的配置在长边侧的两端部的各侧部14b3插入框架13的两长边侧的侧壁部13b和子框架32之间的间隙,由此将底座14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框架13定位。在该组装过程中,预先使装配于散热构件19和螺钉装配部21的螺钉构件SM的头部穿过底座14的收纳部14b的各散热构件用螺钉插通孔25B(参照图7)。并且,底座14中的导光板支承部14a与导光板16(导光反射片20)抵接,收纳部14b的底板部14b1与散热构件19的散热部19b抵接,由此使螺钉构件SM从里侧穿过收纳部14b的底板部14b1具有的各固定用螺钉插通孔25A,使该螺钉构件SM与螺钉装配部21的孔部21a螺合。利用该螺钉构件SM将LED单元LU和底座14相对于螺钉装配部21保持在装配状态(参照图6)。这样装配的各螺钉构件SM配置在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侧的外观的底座14的里面侧,因此难以从表侧,即从使用液晶显示装置10的使用者侧被直接视觉识别,从而使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观简洁,提高设计性。
如上那样完成液晶显示单元LDU的组装。之后,对液晶显示单元LDU在其里面侧组装台座装配构件STA和各种基板PWB、MB、CTB。其中,将设置于引出到底座14的外部的中继配线构件28的端部的中继构件侧连接部(未图示)嵌合连接到电源基板PWB具有的基板侧连接部PWBC。由此,能经由中继配线构件28向LED基板18的各LED17提供来自配置在底座14的外部的电源基板PWB的驱动电力。之后,组装台座ST和盖构件CV,由此制造液晶显示装置10和电视接收装置TV。在这样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除了从显示面11c侧按压液晶面板11的框架13和构成背光源装置12的底座14分别构成外观以外,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还直接层叠,因此与以往那样在框架13和底座14之外还具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机箱、具有介于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之间将两者保持为非接触的面板支承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部件件数和组装工时消减,由此实现制造成本低廉化、薄型化以及轻量化。
如图4所示,当接通如上述那样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源时,接受来自电源基板PWB的电力提供,各种信号从控制基板CTB经由未图示的柔性基板提供给液晶面板11而控制其驱动,并且经由中继配线构件28向各LED17提供电力而进行其驱动。来自各LED17的光由导光板16引导后透过光学构件15,由此变换成均匀的面状的光后照射到液晶面板11,从而在液晶面板11上显示规定的图像。详细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作用:如果点亮各LED17,如图6所示,从各LED17出射的光入射到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此时,入射到光入射面16b的光的入射效率根据LED17和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变动,该距离越大,入射效率越低,而该距离越小,入射效率越高。在此,如图11和图12所示,LED17和前文所述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由限制部35限制,该距离难以产生偏差,所以光向光入射面16b的入射效率高且稳定。如图6所示,入射到光入射面16b的光在导光板16的与外部的空气层的界面发生全反射,或者由导光反射片20反射等而在导光板16内传播的过程中,由未图示的反射部或者散射部反射或者散射,由此从光出射面16a出射而照射到光学构件15。该出射光的亮度依赖于光向光入射面16b的入射效率,因此该亮度高且在光出射面16a的面内难以产生不均。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具备:LED(光源)17;导光板16,其具有与LED17相对的端面,该端面为来自LED17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16b,而一方板面为出射光的光出射面16a;被定位部33,其以从导光板16的与光入射面16b相邻的端面16e部分地突出或者使该端面16e部分地凹陷的形式设置;定位部34,其与被定位部33以凹凸方式嵌合,由此将导光板16在LED17和导光板16的排列方向上定位;散热构件(光源装配构件)19,其上间接地装配LED17;以及限制部35,其设置于散热构件19,以夹在定位部34和被定位部33中的作为在排列方向上相对的相对面的第1侧面33a、34a间的形式配置,由此限制LED17和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
这样,从LED17产生的光入射到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在导光板16的内部传播后从光出射面16a出射。定位部34与部分地设置于导光板16的与光入射面16b相邻的端面16e的被定位部33以凹凸方式嵌合,由此将导光板16在LED17和导光板16的排列方向上定位。并且,设置于散热构件19的限制部35夹在定位部34和被定位部33中的作为在排列方向上相对的相对面的第1侧面33a、34a间,由此能限制装配于设置有限制部35的散热构件19的LED17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这样,利用用于将导光板16在排列方向上定位的定位部34和被定位部33,将LED17在排列方向上相对于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定位,因此以高精度确定LED17和光入射面16b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能使从LED17入射到光入射面16b的光的入射效率变高且稳定,从光出射面16a的出射光的亮度变高并且难以在该出射光中产生亮度不均。
另外,被定位部33以从导光板16的与光入射面16b相邻的端面16e突出的形式设置,定位部34形成为模仿被定位部33的外形的凹状。这样,限制部35夹在从导光板16的与光入射面16b相邻的端面16e突出的被定位部33和形成为模仿被定位部33的外形的凹状的定位部34的作为在排列方向上相对的相对面的第1侧面33a、34a间,因此限制部35相对于导光板16配置在与光入射面16b相邻的端面16e的外侧。因此,与假设被定位部以使该端面16e凹陷的形式设置的情况相比,难以产生限制部35遮挡在导光板16内传播的光的情况。由此,能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在实现亮度的提高方面优选,并且在抑制亮度不均方面更优选。
另外,定位部34和被定位部33在排列方向上在LED17侧和其相反侧各具有一对作为相对面的第1侧面33a、34a,限制部35以夹在定位部34和被定位部33中的作为LED17侧的相对面的第1侧面33a、34a间的形式配置。这样,与假设以夹在定位部34和被定位部33中的作为与LED17侧相反的一侧的相对面的第1侧面33a、34a间的形式设置限制部的情况相比,限制部35从散热构件19延伸的长度可以短些。因此,由限制部35产生的尺寸误差变小,因此能利用限制部35更准确地限制LED17和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
另外,被定位部33在导光板16的与光入射面16b相邻的端面16e中偏靠LED17。这样,导光板16在热膨胀或者热收缩时,以定位部34和被定位部33为基点伸缩,所以通过使被定位部33在导光板16的与光入射面16b相邻的端面16e中偏靠LED17,由此使伴随着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的光入射面16b的位移量变小。由此,从LED17入射到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的光的入射效率的变化量变小,从而在抑制亮度不均方面更优选。而且,限制部35从散热构件19延伸的长度较短,因此由限制部35产生的尺寸误差变小,从而能利用限制部35更准确地限制LED17和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
另外,具备子框架(定位构件)32,上述子框架(定位构件)32具有作为与导光板16的和光入射面16b相邻的端面16e相对的相对面的内侧面32b,定位部34以使子框架32的相对面即内侧面32b部分地凹陷或者从该相对面即内侧面32b部分地突出的形式设置。这样,子框架32具有与导光板16的和光入射面16b相邻的端面16e相对的相对面即内侧面32b,因此能利用该相对面即内侧面32b遮挡从导光板16的该端面16e漏出的光。由此,能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在实现亮度的提高方面优选。并且,在子框架32的与导光板16的和光入射面16b相邻的端面16e相对的相对面即内侧面32b部分地设置定位部34,由此使该定位部34与在导光板16的该端面16e部分地设置的被定位部33以凹凸方式嵌合,从而能将导光板16在排列方向上定位。
另外,具备LED基板(光源基板)18,上述LED基板(光源基板)18具有与光入射面16b相对的相对面,多个LED17以排列的状态设置于该相对面,散热构件19呈以与LED基板18的板面平行的形式延伸的板状,并且以与LED基板18的和LED17侧相反的一侧的板面接触的形式装配,而限制部35以从散热构件19的延伸方向的端部朝向导光板16侧突出的形式设置。这样,LED基板18装配于呈以与其板面平行的形式延伸的板状的散热构件19,能利用从该散热构件19的延伸方向的端部朝向导光板16侧突出的形式设置的限制部35限制多个LED17和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
另外,LED基板18呈长条状,并且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向多个LED17供电的基板侧连接部(供电部)22,限制部35包括:侧部35a,其从散热构件19的端部朝向导光板16侧突出,并且配置在LED基板18和基板侧连接部22的侧方;以及限制片部35b,其从该侧部35a的突出顶端部弯曲而夹在定位部34和被定位部33中的作为在排列方向上相对的相对面的第1侧面33a、34a间。这样,利用设置在LED基板1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基板侧连接部22向多个LED17供电。构成限制部35的侧部35a从散热构件19的端部朝向导光板16侧突出而配置在LED基板18和基板侧连接部22的侧方,由此能实现基板侧连接部22的保护。并且,从侧部35a的突出顶端部弯曲的限制片部35b夹在定位部34和被定位部33中的作为在排列方向上相对的相对面的第1侧面33a、34a间,由此能限制LED17和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导光板16中的具有光入射面16b的端部,部分地形成有接纳基板侧连接部22的切口部16d,被定位部33配置在与切口部16d相邻的位置。这样,在导光板16中的具有光入射面16b的端部,部分地形成有接纳基板侧连接部22的切口部16d,因此与假设不设置切口部而在光入射面16b和LED基板18之间配置基板侧连接部22的情况相比,能确保LED17和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较短,从而能提高光向光入射面16b的入射效率。而且,被定位部33配置在与切口部16d相邻的位置,因此来自LED17的光在到达被定位部33前容易被基板侧连接部22遮挡。由此,难以产生从被定位部33的漏光,从而能更适当地缓和亮度不均。
<实施方式2>
根据图1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变更LED基板118和基板侧连接部122等的设置数量后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LED单元LU包括1个LED基板118和1个散热构件119。LED基板118和散热构件119的长度尺寸为与导光板116的长边尺寸大致相同的程度。基板侧连接部122在LED基板118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图15中示出的右侧端部)只设置有1个。因此,在导光板116的具有光入射面116b的长边侧的端部,只在一方角部设置有切口部116d。另一方面,被定位部133在导光板116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116e中的LED单元LU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一对。在散热构件119的LED装配部119a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限制部135。在图15中示出的右侧的限制部135为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限制部35相同的构成。与此相对,该图左侧的限制部135的侧部135a配置在LED基板118的端部和最靠近端的LED117的侧方。
<实施方式3>
根据图1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将被定位部233和定位部234的凹凸关系颠倒后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被定位部233通过使导光板216的短边侧的端面216e部分地凹陷而形成。与此相对,定位部234通过使子框架232的短边侧的内侧面232b部分地朝向内侧即导光板216侧突出而形成。限制部235包括:从散热构件219的LED装配部219a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朝向导光板216侧突出的侧部235a;以及从侧部235a的突出顶端部弯曲而沿着X轴方向向内突出的限制片部235b。该限制片部235b与呈凸状的定位部234一起嵌合在呈凹状的被定位部233内,该限制片部235b夹在被定位部233和定位部234的LED217侧的第1侧面233a、234a间,由此能限制LED217和导光板216的光入射面216b之间的距离。
<参考例>
根据图17说明参考例。如图17所示,在该参考例的导光板16′中一体形成有限制光入射面16b′和LED基板18′的LED17′之间的距离的限制部36。该限制部36呈从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b′朝向LED基板18′侧突出的大致块状,其突出顶端面与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抵接。由此,LED17′和光入射面16b′之间的距离难以产生偏差,光向光入射面16b′的入射效率高且稳定。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记载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限制部的限制片部夹在被定位部和定位部的LED侧的第1侧面间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是变更限制部的长度、形状,由此将限制片部夹在被定位部和定位部的与LED侧相反的一侧的第1侧面间的构成。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被定位部和定位部在Y轴方向上偏靠LED配置的构成,但是也可以适当地变更被定位部和定位部的Y轴方向上的配置,例如能将被定位部和定位部的配置变更为位于导光板和子框架的Y轴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靠近与LED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等。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被定位部和定位部在俯视时呈纵长的方形的构成,但是被定位部和定位部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的构成、呈正方形的构成、呈三角形的构成、呈梯形的构成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伴随着变更被定位部和定位部的形状,也可以适当地变更限制部(特别是限制片部)的形状。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备一对被定位部和一对定位部的构成,但是也可以将被定位部和定位部的设置数量各设为3个以上或者各设为1个。
(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定位部与子框架一体形成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使定位部与框架一体形成。除此以外,也可以使定位部与底座一体形成。当使定位部与框架、底座一体形成时,能只在其短边部分的一部分(与导光板侧的被定位部相对的部分)设置定位部。
(6)除了上述(5)以外,也可以将定位部设为与子框架、框架以及底座分体的部件,使用螺钉构件、固定构件等将定位部固定于该子框架、框架以及底座中的任一种。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子框架组装到由金属制成的框架的构成,但是也可以省略子框架。在该情况下,优选将子框架的结构(导光板支撑部、定位部)设置于框架。另外,作为框架使用的材料,从确保足够的强度的观点来说优选由金属制成。
(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LED单元中各具备2个或者各具备1个LED基板和散热构件的构成,但是各具备3个以上LED基板和散热构件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LED单元具有散热构件的构成,但是也可以省略散热构件。在该情况下,只要将限制部设置于LED基板即可。
(1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导光板中设置有收纳基板侧连接部的切口部的构成,但是在能在光入射面和LED基板之间确保足够的间隔的情况下,或者在基板侧连接部配置在导光板的侧方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切口部。
(1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框架和底座均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外观的外观构件的构成,但是例如在底座的里面侧装配另外准备的外观部件来覆盖底座,由此使底座不露出到外部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中。除此以外,利用另外准备的外观部件一起覆盖框架和底座,由此使框架和底座不露出到外部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1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构成外观构件的底座和框架由金属制成的构成,但是使底座和框架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中。优选该构成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要求的机械强度不那么高的中小型机型。
(1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电源基板具有向LED提供电力的功能的构成,但是使向LED提供电力的LED驱动基板从电源基板独立出来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1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主基板上设置调谐部的构成,但是将具有调谐部的调谐器基板从主基板独立出来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1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液晶面板所具有的彩色滤光片的着色部设为R、G、B这3种颜色,但是也可以将着色部设为4种颜色以上。
(1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LED作为光源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使用有机EL等其它光源。
(1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TFT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但是也可以应用于使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应用于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也可以应用于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1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使用其它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1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调谐器的电视接收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不具备调谐器的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6、116、216…导光板;16a…光出射面;16b、116b、216b…光入射面;16d、116d…切口部;16e、116e、216e…端面;17、117、217…LED(光源);18、118…LED基板(光源基板);19、119、219…散热构件(光源装配构件);22、122…基板侧连接部(供电部);32…子框架(定位构件);32b…内侧面(相对面);33、133、233…被定位部;34、134、234…定位部;35、135、235…限制部;35a、135a、235a…侧部;35b、235b…限制片部;TV…电视接收装置。

Claims (11)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导光板,其具有与上述光源相对的端面,该端面为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而一方板面为出射光的光出射面;
被定位部,其以从上述导光板的与上述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部分地突出或者使该端面部分地凹陷的形式设置;
定位部,其与上述被定位部以凹凸方式嵌合,由此将上述导光板在上述光源和上述导光板的排列方向上定位;
光源装配构件,其上装配上述光源;以及
限制部,其设置于上述光源装配构件,以夹在上述定位部和上述被定位部中的在上述排列方向上相对的相对面间的形式配置,由此限制上述光源和上述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被定位部以从上述导光板的与上述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突出的形式设置,
上述定位部形成为模仿上述被定位部的外形的凹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定位部和上述被定位部在上述排列方向上在上述光源侧和其相反侧各具有一对上述相对面,
上述限制部以夹在上述定位部和上述被定位部中的上述光源侧的上述相对面间的形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被定位部在上述导光板的与上述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中偏靠上述光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具备定位构件,上述定位构件具有与上述导光板的和上述光入射面相邻的端面相对的相对面,
上述定位部以使上述定位构件的上述相对面部分地凹陷或者从该相对面部分地突出的形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具备光源基板,上述光源基板具有与上述光入射面相对的相对面,多个上述光源以排列的状态设置于该相对面,
上述光源装配构件呈以与上述光源基板的板面平行的形式延伸的板状,并且以与上述光源基板的和上述光源侧相反的一侧的板面接触的形式装配,而上述限制部以从上述光源装配构件的延伸方向的端部朝向上述导光板侧突出的形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光源基板呈长条状,并且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向多个上述光源供电的供电部,
上述限制部包括:侧部,其从上述光源装配构件的端部朝向上述导光板侧突出,并且配置在上述光源基板和上述供电部的侧方;以及限制片部,其从该侧部的突出顶端部弯曲而夹在上述定位部和上述被定位部中的在上述排列方向上相对的上述相对面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在上述导光板中的具有上述光入射面的端部,部分地形成有接纳上述供电部的切口部,
上述被定位部配置在与上述切口部相邻的位置。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面板为在一对基板间封入液晶而成的液晶面板。
11.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9或者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380033330.4A 2012-07-03 2013-06-27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Pending CN1043799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9758 2012-07-03
JP2012149758 2012-07-03
PCT/JP2013/067647 WO2014007136A1 (ja) 2012-07-03 2013-06-27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9988A true CN104379988A (zh) 2015-02-25

Family

ID=49881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3330.4A Pending CN104379988A (zh) 2012-07-03 2013-06-27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38447A1 (zh)
CN (1) CN104379988A (zh)
WO (1) WO201400713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9774A (zh) * 2017-11-24 2019-06-0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JP2020119727A (ja) * 2019-01-23 2020-08-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表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53505A (ja) * 2018-03-05 2019-09-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34718A (ja) * 1997-06-03 1998-12-18 Nichia Chem Ind Ltd 面状発光装置
JP2007035481A (ja) * 2005-07-28 2007-02-08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面光源装置
CN201138411Y (zh) * 2008-01-04 2008-10-22 扬昕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CN101424376A (zh) * 2008-11-26 2009-05-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夹持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及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US20090316063A1 (en) * 2008-06-20 2009-12-24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287627A (zh) * 2010-06-21 2011-12-21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面光源装置及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5523B2 (ja) * 2007-05-30 2013-09-1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BRPI0923942A2 (pt) * 2009-01-13 2016-01-12 Sharp Kk dispositivo de iluminação, dispositivo de exibição e receptor televisivo
JP5729581B2 (ja) * 2009-11-12 2015-06-03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面発光装置
JP2012156092A (ja) * 2011-01-28 2012-08-16 Fujifilm Corp 面状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34718A (ja) * 1997-06-03 1998-12-18 Nichia Chem Ind Ltd 面状発光装置
JP2007035481A (ja) * 2005-07-28 2007-02-08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面光源装置
CN201138411Y (zh) * 2008-01-04 2008-10-22 扬昕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US20090316063A1 (en) * 2008-06-20 2009-12-24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424376A (zh) * 2008-11-26 2009-05-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夹持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及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CN102287627A (zh) * 2010-06-21 2011-12-21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面光源装置及显示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9774A (zh) * 2017-11-24 2019-06-0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9839774B (zh) * 2017-11-24 2022-01-1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JP2020119727A (ja) * 2019-01-23 2020-08-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表示装置
JP7251990B2 (ja) 2019-01-23 2023-04-04 トライベイ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エルエルシー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07136A1 (ja) 2014-01-09
US20150138447A1 (en) 2015-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7738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2236180B (zh) 显示装置
CN104487759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WO2015141368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4620040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205485155U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WO2013137096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4603681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4520759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4412314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4583675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WO2013115086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4412030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4508355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204026201U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487761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3958957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541101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379988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040413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KR10200185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4285093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204114604U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3988120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9116277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