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26201U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26201U
CN204026201U CN201290000914.2U CN201290000914U CN204026201U CN 204026201 U CN204026201 U CN 204026201U CN 201290000914 U CN201290000914 U CN 201290000914U CN 204026201 U CN204026201 U CN 204026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ght
face
lighting device
le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900009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秀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26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2620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3Details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of light sources to drivers, circuit board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in the pack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2Electric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10)具备:导光板(16),其为板状构件,具有:入射光的光入射面(16c)和出射从光入射面(16c)入射的光的光出射面(16a);反射片(21),其端部(211)比光入射面(16c)向外侧突出,并且表侧(21a)贴靠于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以及光源单元(LU),其具有:多个光源(17);连接器(19A),其中继向光源(17)供给的电力;以及光源基板(18),在其上以与光入射面(16c)相对的方式安装光源(17),以配置在反射片(21)的端部(211)的里侧(21b)的方式安装连接器(19A)。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视、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等显示装置中使用液晶面板。液晶面板为了显示图像而需要利用外部的光。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示,这种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和用于向液晶面板供给光的照明装置(所谓的背光源装置)。该照明装置配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侧并且构成为将面状地扩展的光朝向液晶面板的背面照射。 
如专利文献1所示,作为上述照明装置,已知具备包括透明的板状构件的导光板和以与该导光板的端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光源单元的所谓边光型(或者侧光型)的照明装置。近年来,在这种照明装置中,作为上述光源单元,通用将多个LED安装在长条形的LED基板上而成的装置(以下称为LED单元)。 
另外,近年来,伴随着照明装置的大型化,谋求LED单元的大型化。因此,谋求具备比以往呈更长条形的LED基板的LED单元。然而,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能生产的LED基板的长度是有限度的,另外,当重新设置用于生产大型用的LED单元的设备时,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而不优选。根据这样的情况等,现在,准备几个用现有的生产设备能生产的大小(长度)的LED基板,将它们排列组合成一列,作为大型的照明装置的LED单元使用。此外,在各LED基板上分别设置有中继从外部向安装在LED基板上的各LED供给的电力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的外观部分一般包括由塑料制成的壳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2-7503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安装在LED基板上的连接器以与来自LED的光入射的导光板的端面相对的方式配置在照明装置内。例如,在排列成一列地使用3个以上的LED基板的情况下,对于位于两端的LED基板以外的LED基板,连接器总是与导光板的端面相对。在这种情况下,从与连接器(壳体)相对的部分的上述端面入射的光的量与其它端面部分相比极端不足,因此从照明装置出射的光产生起因于上述连接器的亮度不匀,这成为问题。 
如上所述上述连接器的外观部分由塑料制成的壳体形成,因此当来自LED的光到达上述连接器时,光某程度上由上述壳体等吸收。另外,当连接器装配在LED基板上时,在其装配部分由于空间上的原因,不能安装LED。由于这样的情况等,LED基板上的连接器以与导光板的端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情况成为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起因于装配在光源基板上的连接器的亮度不匀的产生的照明装置等。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具备:导光板,其为板状构件,具有:光入射面,其包括上述板状构件的一端面,光向上述光入射面入射;以及光出射面,其包括上述板状构件的表侧的板面,从上述光入射面入射的光从上述光出射面出射;反射片,其端部比上述光入射面向外侧突出,并且表侧贴靠于上述导光板的里侧的板面;以及光源单元,其具有多个光源;连接器,其中继向上述光源供给的电力;以及光源基板,在其上以与上述光入射面相对的方式安装上述光源,并且以配置在上述反射片的上述端部的里侧的方式安装上述连接器。当上述连接器配置在上述反射片的上述端部的里侧时,抑制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到达上述连接器。因此,在上述照明装置中,抑制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到达上述连接器而产生的亮度降低。 
在上述照明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光源基板具有:安装上述多个光源的长条形的主体部;以及从上述主体部朝向外侧伸出并且安装上述连接器的伸出部。 
在上述照明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光源单元有多个,多个上述光源单元以相互排列成一列的状态相对于上述光入射面配置。 
在上述照明装置中,优选上述光源单元彼此具有相互相同的结构。 
在上述照明装置中,可以是,上述伸出部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长边方向的端部。 
在上述照明装置中,可以是,上述伸出部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 
在上述照明装置中,优选上述光源包括LED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照明装置;以及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在上述显示装置中,上述显示面板包括在一对基板间封入液晶而成的液晶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电视接收装置具备上述显示装置。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提供抑制起因于装配在光源基板上的连接器的亮度不匀的产生的照明装置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电视接收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示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一部分的部分截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LED单元和反射片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LED单元的俯视图。 
图7是LED单元的俯视图。 
图8是LED单元的俯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中使用的LED单元和反射片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0是LED单元的俯视图。 
图11是LED单元的俯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照明装置中使用的LED单元和反射片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3是实施方式4的照明装置中使用的LED单元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电视接收装置TV、液晶显示装置10以及照明装置12。此外,在各附图中示出X轴、Y轴以及Z轴,以各轴方向在各附图中成为共同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描述。另外,将图4中示出的上侧设为表侧(显示面侧),将同图下侧设为里侧(背面侧)。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TV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电视接收装置TV的后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液晶显示单元LDU;装配在该液晶显示单元LDU的里侧(背面侧)的各种基板PWB、MB、CTB;在液晶显示单元LDU的里侧以覆盖各种基板PWB、MB、CTB的形式装配的盖构件CV;以及台座ST。液晶显示单元LDU以其显示面11c沿着竖直方向(Y轴方向)的方式由台座ST支撑。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从上述构成的电视接收装置TV至少除了用于接收电视信号的构成(主基板MB的调谐部等)以外的装置。液晶显示单元LDU作为整体呈横长的矩形,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照明装置12,它们是由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观的框架13和底座14一体地保持的构成。 
如图2所示,在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侧的外观的底座14的里面,在X轴方向上分离的两个位置装配有一对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形式的台座装配构件STA。这些台座装配构件STA构成为:截面 形状为底座14侧的面开口的大致通道型,在与底座14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插入台座ST的一对支柱部STb。此外,使与照明装置12具有的LED基板18连接的配线构件(电线等)穿过台座装配构件STA内的空间。台座ST包括:沿着X轴方向和Z轴方向扩展的台座部STa;以及从台座部STa沿着Y轴方向立起的一对支柱部STb。盖构件CV由合成树脂制成,以在X轴方向上横穿一对台座装配构件STA并且覆盖底座14的里面的下侧一半程度(参照图2)的形式装配。在该盖构件CV和底座14之间,形成有能收纳后述的各种基板PWB、MB、CTB等部件的空间。 
如图2所示,各种基板PWB、MB、CTB包含电源基板PWB、主基板MB以及控制基板CTB。电源基板PWB为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力供给源,向另外的各基板MB、CTB和照明装置12具有的LED17等供给驱动电力。主基板MB具有:能接收电视信号的调谐部(未图示)和对接收到的电视信号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未图示),将处理后的图像信号向控制基板CTB输出。此外,当液晶显示装置10与外部的图像播放设备(未图示)连接时,该主基板MB从该图像播放设备输入图像信号,因此将该图像信号在图像处理部中进行处理并且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控制基板CTB。控制基板CTB具有将从主基板MB输入的图像信号变换为液晶驱动用的信号并且将该变换后的液晶驱动用的信号供给到液晶面板11的功能。 
图3是示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显示单元LDU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10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一部分的部分截面图。如图3和图4所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显示单元LDU的主要构成部件为夹在配置于表侧的框架(前框架)13和配置于里侧的底座(后底座)14之间的构成。夹在框架13和底座14之间的主要构成部件至少包含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LED单元(光源单元)LU以及反射片21。其中,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以及反射片21在相互层叠的状态下以被其表侧的框架13和里侧的底座14夹着的形式保持。此外,照明装置12主要包含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LED单元LU、底座14 以及反射片21。LED单元LU在框架13和底座14之间分别沿着导光板16的长边侧的2个端面16c、16c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相对于1个端面16c以排列成一列的状态使用3个LED单元LU(LUB1、LUA1、LUB2)。 
液晶面板11整体呈横长的矩形,具备透光性优异的一对由玻璃制成的基板11a、11b在隔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贴合并且在两基板间封入液晶的构成。一对基板11a、11b中的表侧为彩色滤光片基板(以下称为CF基板)11a,里侧(背面侧)为阵列基板11b。在阵列基板11b上设置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Thin Film Transistor)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还设置有取向膜等。另一方面,在CF基板11a上设置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按规定排列配置的彩色滤光片(CF)、相对电极,还设置有取向膜等。此外,在两基板11a、11b的外侧分别配置有偏振板。 
该液晶面板11以层叠的形式载置在光学构件15的表侧,其里侧的面(里侧的偏振板的外面)几乎没有间隙地贴靠于光学构件15。由此,抑制尘埃等侵入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之间。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包括:位于画面中央侧并且能显示图像的区域(显示区域);以及位于画面外周端侧并且呈包围显示区域的周围的框状(边框状)的非显示区域。该液晶面板11经由液晶驱动用的驱动部件、柔性基板与控制基板CTB连接,基于从控制基板CTB输入的信号在其显示面11c的显示区域显示图像。 
光学构件15与液晶面板11同样作为整体呈横长的矩形。光学构件15的大小(短边尺寸和长边尺寸)设定为与液晶面板11和导光板16的表侧的板面16a大致相同。光学构件15以层叠的形式载置在导光板16的表侧(光出射侧)。另外,光学构件15以夹在液晶面板11和导光板16之间的状态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光学构件15包括3张光学片的层叠物。具体地说,包括扩散片15a、透镜片15b以及反射型偏振片15c的层叠物。如图3和图4所示,这些光学片中的扩散片15a配置在最下侧,反射型偏振片15c配置在最上侧。 
导光板16包括折射率比空气充分高并且大致透明的(透光性优异的)由合成树脂制成(例如,PMMA等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的板状构件。导光板16与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同样在俯视时呈横长的矩形并且为厚度比光学构件15大的板状。导光板16在各图中以其板面16a、16b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上述板面16a、16b的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并且与上述板面16a、16b正交的板厚方向(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描述。导光板16以重叠的方式配置在光学构件15的里侧,夹在光学构件15和底座14之间。对于导光板16,沿着其长边方向配置有LED单元LU,并且在长边方向的端面16c导入来自LED17的光。并且,导光板16具有使从上述端面16c导入的来自LED17的光在内部传播并且朝向光学构件15侧(表侧)立起而出射的功能。此外,在导光板16的短边侧的端面16d没有配置LED单元LU。 
导光板16的板面中的表侧的板面(与光学构件15相对的面)16a成为使内部的光朝向光学构件15和液晶面板11出射的光出射面16a。另外,导光板16的包围板面16a、16b的4个端面中的沿着X轴方向呈长条状的长边侧的两端面16c、16c以分别与LED17(LED基板18)保持规定间隔的状态相对,它们成为从LED17发出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16c、16c。该光入射面16c为沿着X轴方向和Z轴方向(LED基板18的板面18a)扩展的面,相对于光出射面16a大致正交。另外,LED17和光入射面16c的并排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 
此外,在导光板16的光出射面16a或者与该光出射面16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6b中的至少一方,进行图案化使得使内部的光反射的反射部(未图示)或者使内部的光散射的散射部(未图示)具有规定的面内分布,由此控制为从光出射面16a出射的光在面内具有均匀的分布。 
如图3和图4所示,反射片21以覆盖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整体的形式设置,具有使从上述板面16b向外部出射的光以返回到导光板16内的方式向光出射面16a侧(表侧的板面16a侧)反射的功能。作为反射片21,至少使用表侧21a的表面光反射性优异的白色 片状构件。反射片21例如包括发泡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片等发泡塑料片。反射片21作为整体与液晶面板11等同样呈矩形。反射片21的长边侧的两端部211、211分别从导光板16的长边侧的两端面(光入射面)16c、16c向外侧(LED单元LU侧)突出。如后所述,反射片21的端部211成为覆盖装配在LED基板18上的连接器19的部分。即,在反射片21的里侧21b配置有连接器19。此外,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反射片21整体中的紧贴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的部分特别地称为主体部210。 
LED单元LU主要具备LED(LED光源)17、连接器19以及安装LED17和连接器19的LED基板(光源基板)18。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LED单元LU和反射片21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在图5中示意性示出从表侧观看LED单元LU和反射片21的状态。如图5所示,沿着反射片21的各长边方向分别分配3个LED单元LU。并且,分配在1个长边方向上的3个LED单元LU排列成一列。这3个LED单元LU中的分配在正中间的LED单元是LED单元LUA1。并且,朝向反射片12侧(导光板16侧)分配在LED单元LUA1的左侧的LED单元是LED单元LUB1。另外,分配在上述LED单元LUA1的右侧的LED单元是LED单元LUB2。在此,首先参照图6等说明LED单元LUA1。 
图6是LED单元LUA1的俯视图。在图6中示意性示出从安装面(板面)18a侧观看到的LED单元LUA1的构成。如图6所示,LED单元LUA1具备:多个LED17;包括主体部81和伸出部82的LED基板18A1;以及安装在伸出部82上的连接器19A。 
LED(Light Emitting Diode)17包括在固定到LED基板18的基板部上用树脂材料密封LED芯片的构成。安装于基板部的LED芯片的主发光波长有1种,具体地说,使用发出蓝色单色光的芯片。在密封LED芯片的树脂材料中分散混合有由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的光激发而发出规定的颜色的光的荧光体,作为整体大致发出白色光。此外,作为荧光体,能从例如发出黄色光的黄色荧光体、发出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以及发出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中适当组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任一种。该LED17是与相对于LED基板18A1的安 装面18a相反的一侧的面为发光面的所谓的顶面型。 
如图3和图4所示,LED基板18A1作为整体呈沿着导光板16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光入射面16c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板状(长条形),以使其板面18a沿着X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姿势(即,与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c平行地并排的姿势)配置在框架13和底座14之间的空间内。在LED基板18A1的表侧的板面(即,朝向导光板16侧的板面)18a,表面安装有上述构成的LED17,该板面18a为安装面18a。LED17在LED基板18A的主体部81的安装面18a上沿着其长度方向(X轴方向)以相互保持规定间隔的状态直线状地一列地配置有多个。在LED基板18A1上相邻的LED17彼此的间隔(即,LED17的排列间距)设定为大致相等。此外,LED17的并排方向与LED基板18A1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一致。在LED基板18A的安装面18a上,形成有主要沿着X轴方向延伸并且横穿各LED17而使相邻的LED17彼此串联连接的包括金属膜(铜箔等)的图案配线(未图示)。LED基板18A1的基材由例如包括铝等的金属制成,在其表面隔着绝缘层形成有上述图案配线。并且,为了保护图案配线而在上述绝缘层上形成有阻焊层。上述图案配线使用公知的印刷配线技术形成。此外,作为LED基板18A1的基材,可以使用陶瓷等绝缘材料。 
为了便于说明,如图6所示,LED基板18A1分为长条形的主体部81和从该主体部81的一方端部朝向外侧(图6的下侧,照明装置12的里侧)伸出的伸出部82。在图6中,边界线(点划线)N1上侧的部分为主体部81,边界线N1下侧的部分为伸出部82。各LED17设置于主体部81,用于中继向各LED17供给的电力的连接器19A设置于伸出部82。另外,将上述LED17彼此串联连接的图案配线的正极侧(+侧)的端部和负极侧(-侧)的端部分别形成于伸出部82。此外,在图6的连接器19A的上侧(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侧)配置有LED17。 
连接器19A主要具备:包括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的壳体190;以及收纳在该壳体190内的2条端子金属件(未图示)。壳体190的外观 形状呈为大致长方体并且其1个面开口的箱状。在该开口的部分插入对方侧连接器(未图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沿着图6中示出的X轴方向的箭头M的方向插入对方侧连接器。该对方侧连接器设置在规定的电线的顶端部分。 
一方端子金属件在电源侧,经由上述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到供给各LED17点亮所需要的电力、控制信号的外部的驱动控制电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包含于电源基板PWB)。此外,该电源侧的上述端子金属件的后端部分连接到上述图案配线的正极侧的端部。另一方端子金属件在接地(GND)侧,经由上述对方侧连接器接地。此外,该接地侧的上述端子金属件的后端部分连接到上述图案配线的负极侧的端部。 
LED单元LUA1以固定到后述的散热构件20的状态配置在照明装置12的规定位置。如图4和图5所示,LED单元LUA1具备的连接器19A配置在反射片21的里侧21b。即,连接器19A配置在比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靠里侧(图4的下侧),连接器19A的上侧(表侧)由反射片21的端部211覆盖。另外,反射片21的端部211成为插入安装在LED基板18A1上的LED17和连接器19A之间的状态。此外,如图4所示,LED基板18A上的LED17与导光板16的端面16c相对。如图5所示,从表侧观看液晶显示装置10时,处于液晶面板11的中央部分的显示区域S1位于LED单元LUA1的前方(LED17的光出射方向)。此外,图5中由边界线(点划线)L1包围的内侧的部分为与液晶面板11(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区域S1相当的部分。并且,上述边界线L1的外侧的部分为与包围上述显示区域S1的周围的边框状的非显示区域S2相当的部分。上述边界线L1与后述的框架13的内缘部分的位置对应。 
然后,参照图7等说明LED单元LUB1。图7是LED单元LUB1的俯视图。图7中示意性示出从安装面(板面)18a侧观看到的LED单元LUB1的构成。LED单元LUB1与LED单元LUA1不同,LED基板18B1呈长条形(长条状)。并且,在该LED基板18B1上,以相互保持规定间隔(与LED单元LUA1的LED17彼此的间隔相同的间隔) 并且并排成一列的状态安装有多个LED17。各LED17与LED单元LUA1同样由规定的图案配线相互串联连接。另外,在LED基板18B1的一方端部(图7的右侧的端部),设置有中继向各LED17供给的电力的连接器19B。该连接器19B成为在LED基板18B1上与上述LED17一起并排成一列的状态。即,LED单元LUB1具备的LED17和连接器19B一起与导光板16的端面16c相对。并且,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器19B配置在反射片21的表侧。即,连接器19B与LED单元LUA1具备的连接器19A不同,不被反射片21的端部211覆盖。此外,当从表侧观看液晶显示装置10时,非显示区域S2位于LED单元LUB1具备的连接器19B的前方(LED17的光出射方向)。虽然LED基板18B1的形状和LED基板18B1上的连接器19B的配置位置等不同,但是LED单元LUB1的基本构成与LED单元LUA1相同。LED单元LUB1与LED单元LUA1同样由后述的散热构件20支撑。 
然后,参照图8等说明LED单元LUB2。图8是LED单元LUB2的俯视图。图8中示意性示出从安装面(板面)18a侧观看到的LED单元LUB2的构成。LED单元LUB2与上述LED单元LUB2同样,LED基板B2呈长条形(长条状)。并且,在该LED基板18B2上,以相互保持规定间隔(与LED单元LUA1的LED17彼此的间隔相同的间隔)并且并排成一列的状态安装有多个LED17。各LED17与LED单元LUA1同样由规定的图案配线相互串联连接。在LED基板18B2的一方端部(图8的左侧的端部),设置有中继向各LED17供给的电力的连接器19B。该连接器19B成为在LED基板18B2上与上述LED17一起并排成一列的状态。即,LED单元LUB2具备的LED17和连接器19B一起与导光板16的端面16c相对。并且,如图5所示,连接器19B配置在反射片21的表侧。即,连接器19B与LED单元LUA1具备的连接器19A不同,不被反射片21的端部211覆盖。此外,当从表侧观看液晶显示装置10时,非显示区域S2位于LED单元LUB2具备的连接器19B的前方(LED17的光出射方向)。虽然LED基板18B2的形状以及LED基板18B2上的连接器19B的配置位置等不同,但是LED单元LUB2的基本构成与LED单元LUA1相同。LED单元LUB2与LED单元 LUA1同样由后述的散热构件20支撑。 
相邻的LED单元LUA1和LED单元LUB1之间的LED17彼此的间隔设定为与LED单元LUA1的LED17彼此的间隔相同。另外,相邻的LED单元LUA1和LED单元LUB2之间的LED17彼此的间隔也设定为与LED单元LUA1的LED17彼此的间隔相同。即,与导光板16的端面16c相对的全部LED17以跨多个LED单元LU并且相互保持相同的间隔(等间隔)的状态并排成一列。 
散热构件(光源支撑构件)20一起支撑上述3个LED单元LUA1、LUB1、LUB2。散热构件20由铝等导热性优异的金属制成。散热构件20具备:装配LED基板18的细长地延伸的板状的装配部20a;以及与底座14的板面进行面接触的细长地延伸的板状的散热部20b。装配部20a和散热部20b作为整体呈截面大致为L字型的弯曲形状。装配部20a呈与LED基板18的板面和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c平行地并排的板状,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其短边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其厚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在装配部20a的内侧的板面(即,朝向导光板16侧的板面)装配有LED基板18。虽然装配部20a的长边尺寸设定为与3个LED基板18的长边尺寸大致相同,但是短边尺寸设定为比各LED基板18的短边尺寸大的程度。装配部20a的外侧的板面(即,与装配LED基板18的板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与后述的框架13具有的第1突出部31相对。即,装配部20a以介于框架13的第1突出部31和导光板16之间的形式配置。装配部20a与第1突出部31进行面接触。因此,能将伴随着点亮而从LED17产生的热经由LED基板18和装配部20a转移给具有第1突出部31的框架13而向外部释放(散热)。装配部20a呈从散热部20b的内侧的端部(即,LED17侧的端部)沿着Z轴方向朝向表侧(即,框架13侧)立起的形式。此外,各LED单元LU(LUA1、LUB1、LUB2)利用螺钉等固定装置固定到散热构件20的装配部20a。 
散热部20b呈与底座14的板面平行地并排的板状,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其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其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散热部20b的里侧的板面(即,朝向底座14侧的板面)的 整个区域与底座14的板面进行面接触。因此,能将伴随着点亮而从LED17产生的热经由LED基板18、装配部20a以及散热部20b转移给底座14而向外部释放(散热)。散热部20b的长边尺寸设定为与装配部20b大致相同。散热部20b的表侧的板面(即,与和底座14接触的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与后述的框架13具有的第1突出部31相对。即,散热部20b以介于框架13的第1突出部31和底座14之间的形式配置。该散热部20b除了与底座14接触之外还与第1突出部31进行面接触,由此能将来自LED17的热转移给框架13。并且,该散热部20b利用螺钉构件SM1装配到第1突出部31,因此具有用于供该螺钉构件SM1穿过的插通孔20b1。散热部20b呈从装配部20a的里侧的端部(即,底座14侧的端部)沿着Y轴方向朝向外侧(即,与导光板16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形状。 
框架13作为整体呈包围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的周缘部分(非显示区域)的框状(边框状),包括铝等散热性优异的金属材料。框架13包括例如利用金属模具而成型为规定形状的构件。框架13具备:配置在液晶显示单元LDU(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侧的框状的前面部13a;以及为构成液晶显示单元LDU(液晶显示装置10)的周缘部分的部分,并且从前面部13a的外周缘部朝向里侧延伸的框状(筒状)的周壁部13b。 
从表侧观看的情况下,前面部13a呈大致横长的矩形。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显示区域)从位于框状的前面部13a的内侧的开口部露出。在前面部13a的里侧,从外缘侧向内缘侧按顺序分别设置有第1突出部31、第2突出部32以及第3突出部33。另外,在前面部13a的里侧,设置有用于与散热构件20的装配部20a的顶端(端部)嵌合而将散热构件20相对于框架13定位的第1槽部35。该第1槽部35形成在第1突出部31和第2突出部32之间。 
第1突出部31为直接固定散热构件20的部分。第1突出部31呈朝向里侧(底座14侧)突出并且沿着前面部13a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形式。此外,第1突出部31与其它突出部32、33相比呈朝向最里侧突出的形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突出部31分别设置于前面 部13a的2个长边侧的部分。并且,散热构件20分别固定于各第1突出部31。在第1突出部31形成有朝向里侧开口并且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槽部34。该第2槽部34作为当将散热构件20和底座14利用螺钉构件SM1、SM2固定到第1突出部31时,螺钉构件SM1、SM2插入、拧紧的螺钉接受部使用。 
第2突出部32的顶端部分与导光板16的表侧的板面16a的周缘部分接触,成为将导光板16朝向底座14侧按压的部分。在从里侧观看框架13的情况下,第2突出部32整体上呈框状。此外,在第2突出部32的内侧(内缘侧),设置有包括具有遮光性的橡胶等弹性体的缓冲件35。由该缓冲件35缓和第2突出部32和液晶面板11的端部的接触。 
第3突出部33的顶端部分与液晶面板11的表侧(CF基板11a侧)的板面(显示面11c)的周缘部分(非显示区域)接触,成为将液晶面板11朝向底座14侧(导光板16侧)按压的部分。此外,第3突出部33与其它突出部31、32相比呈最小地突出的形式。在从里侧观看框架13的情况下,第3突出部33整体上呈框状。此外,在第3突出部的顶端,设置有包括与上述缓冲件35相同的材料的缓冲件37。第3突出部33构成为隔着该缓冲件37与液晶面板11的周缘部分接触。 
周壁部13b作为整体呈大致方筒状。周壁部13b涵盖整周地包围包括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以及反射片21的层叠物的周缘。另外,周壁部13b以其内侧的部分与底座14的周缘部分接触的状态包围底座14的周围。 
底座14包括整体上与液晶面板11等同样呈横长的矩形的板状构件,以覆盖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的形式配置在液晶显示单元LDU(液晶显示装置10)的背面侧(里侧)。底座14具备:呈矩形的板状的底座主体部14a;以及沿着该底座主体部14a的长边侧的端部延设的侧缘部14b。底座主体部14a为隔着反射片21贴靠于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的部分,占底座14的大部分。另外,底座主体部14a隔着反射片21贴靠于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另一方面,侧缘部14b为比底座主体部14a朝向里侧隆起的形式,作为整体 呈沿着上述长边方向延伸的浅底的容器状。如图4所示,在该侧缘部14b收纳有固定到第1突出部31的状态的散热构件20和LED单元LU。 
在底座14的长边侧的端部(即,侧缘部14b)分别设置有大小2种插通孔14b1、14b2。一方大的插通孔14b1用于露出将散热构件20固定到第1突出部31时使用的螺钉构件SM1的端部(头部),设定为比螺钉构件SM1的端部(头部)大。另一方面,另一方小的插通孔14b2是供为了将底座14固定到框架13而使用的螺钉构件SM2插通的孔。将螺钉构件SM2插通在该插通孔14b2中并且将上述螺钉构件SM2插通在设置于散热构件20(散热部20b)的规定的插通孔20b2中,在此状态下再将上述螺钉构件SM2插入第2槽部34并且拧紧,从而将底座14固定到框架13。这样通过将底座14固定到框架13,包括液晶面板11、光学构件15、导光板16以及反射片21的层叠物和配置在其周缘的LED单元LU以由框架13和底座14夹着的状态被保持。底座14与框架13同样包括铝等金属材料,例如利用金属模具成型为规定形状。 
具备以上的各构成部件的液晶显示装置10(液晶显示单元LDU)根据以下示出的作业步骤进行拼装。作为作业步骤,首先,进行将框架13设置在规定的作业台(未图示)上的步骤。作业台上的框架13成为其表侧朝向下侧并且其里侧朝向上侧的状态。然后,将液晶面板11组装到设置在作业台上的框架13的上侧(即,框架13的里侧)。此时,液晶面板11成为CF基板11a配置在下侧并且阵列基板11b配置在上侧的状态。此外,液晶面板11的CF基板11a侧隔着缓冲件37载置在框架13的第3突出部33上。液晶面板11组装到框架13后,将光学构件15载置在液晶面板11的里侧(阵列基板11侧)。 
然后,将装配有LED单元LU的散热构件20利用螺钉构件SM1固定在框架13的第1突出部31上。散热构件20以其装配部20a配置在下侧并且散热部20b配置在上侧的状态载置在第1突起部31上。此时,装配部20a的端部(顶端)与第1槽部35嵌合,散热构件20相对于框架13大致定位。并且,利用螺钉构件SM1将散热构件20以载置 在第1突起部31上的状态相对于第1突起部31完全固定。 
然后,在光学构件15上载置导光板16。此时,导光板16成为作为光出射面16a的表侧的板面16a配置在下侧并且里侧的板面16b配置在上侧的状态。并且,导光板16以其表侧的板面16a的周缘部分与框架13的第2突出部32接触的状态载置在框架13上。此外,导光板16以其端面(光入射面)16c和LED单元LU的间隔(距离)为规定间隔的方式相对于框架13定位。此时,LED单元LUA1具备的连接器19A成为比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另外,LED单元LUB1和LED单元LUB2具备的各连接器19B与导光板16的端面16c相对。 
然后,在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上组装反射片21。此时,反射片21以其表侧21a与板面16b接触的状态载置在导光板16上。此外,反射片21的长边侧的两端部211成为从板面16b向外侧突出并且插入LED单元LUA1具备的连接器19A和各LED17之间的状态。即,在组装作业中,使LED单元LUA1具备的连接器19A配置在反射片21上侧。然后,底座14以隔着反射片21载置在导光板16的板面16b上的状态组装到框架13。如上所述,利用螺钉构件SM2将底座14固定到框架13的第1突出部31。通过以上的作业步骤,液晶显示单元LDU的各构成部件被拼装。 
之后,将台座装配构件STA和各种基板PWB、MB、CTB组装到液晶显示单元LDU的里面侧,而且,通过组装台座ST和盖构件CV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和电视接收装置TV。 
当接通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源时,从电源基板PWB接受电力供给,各种信号从控制基板CTB供给到液晶面板11而控制其驱动,并且构成照明装置12的各LED17被驱动。当驱动各LED17,从各LED17产生光时,光从导光板16的光入射面16c入射到其内部。入射的光由铺设在导光板16的里侧的反射片21反射等而进入导光板16内,并且从其表侧的板面(光出射面)16a朝向光学构件15出射。出射的光穿过光学构件15,由此成为面状地大致均匀地扩展的光而照射液晶面板11的背面。液晶面板11利用该面状地扩展的光在 显示面11c上显示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中,如图4和图5所示,以与导光板16的各端面16c、16c的大致中央部分相对的方式分别配置有LED单元LUA1。并且,在LED单元LUA1具备的连接器19A的前方(LED17的光出射方向),配置有发射对液晶显示装置10(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S1供给的光的部分的光出射面16a(光出射面16a中的由框架13的内缘部分包围的部分)。从表侧观看照明装置12(液晶显示装置10)时,该连接器19A由反射片21的端部211覆盖。因此,抑制从各LED单元LU的各LED17发出的光到达连接器19A(壳体190)而被吸收,并且抑制从端面(光入射面)16c入射的光的量降低。即,抑制从照明装置12产生的面状的光产生起因于连接器19A的亮度不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LED单元LU(LUA1、LUB1、LUB2)中的仅LED单元LUA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光源单元”。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LED单元LUB1、LUB2具备的各连接器19B分别与导光板16的端面16c相对。在各连接器19B的前方(LED17的光出射方向),配置有相当于位于上述显示区域S1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S1的部分,因此即使各连接器19B不被反射片21的端部211覆盖,各连接器19B实质上不会成为照明装置12的亮度不匀的原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中,在LED单元LUA1具备的连接器19A的正上方(即,照明装置12的表侧)配置有LED17。即,连接器19A设置在比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朝向下侧(里侧)突出的伸出部82上,因此在位于伸出部82上方的主体部81上确保设置LED17的空间。因此,能将相邻的LED单元LUA1和LED单元LUB1之间的LED17彼此的间隔设定为与LED单元LUA1中设置的LED17彼此的间隔相同,而且,能设定得比连接器19A的大小(宽度)小。因此,在照明装置12中,能使从各LED17产生的光全部入射到导光板16的端面16c,能防止起因于连接器19A的配置位置的亮度降低。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9至图11等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此外,在以后的实施方式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赋予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详细说明。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中使用的LED单元LU和反射片21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10是LED单元LUA2的俯视图,图11是LED单元LUA3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基本构成大致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使用的LED单元LU的结构(种类)与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以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LED单元LU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相对于导光板16的长边侧的各端面16c、16c(参照实施方式1)分别分配3个LED单元LU。并且,3个LED单元LU以并排成一列的状态分别与端面16c相对。在这3个LED单元LU中的正中间配置有LED单元LUA2。如图9所示,在LED单元LUA2的左侧,朝向反射片21(导光板16)配置有与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LED单元相同的结构的LED单元LUA1。另一方面,在LED单元LUA2的右侧配置有LED单元LUA3。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3种LED单元LUA1、LUA2、LUA3的连接器19A都配置在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下侧并且由反射片21的端部211覆盖。 
如图10所示,LED单元LUA2主要具备多个LED17、LED基板18A2以及连接器19A。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0所示,LED基板18A2分为长条形的主体部181和从该主体部181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分朝向外侧(图10的下侧,照明装置的里侧)伸出的伸出部182。在图10中,边界线(点划线)N2上侧的部分为主体部181,边界线N2下侧的部分为伸出部182。各LED17设置于主体部181,用于中继向各LED17供给的电力的连接器19A设置于伸出部182。另外,LED基板18A2上的LED17彼此由包括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材料(铜箔等)的图案配线(未图示)相互串联连接。此外,上述图案配线的正极侧(+侧)的端部和负极侧(-侧)的端部分别形成于伸出部182,并且与收纳在连接器19A内的2条端子金属件分别连接。LED单元 LUA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光源单元”。 
如图11所示,LED单元LUA3主要具备多个LED17、LED基板18A3以及连接器19A。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1所示,LED基板18A3分为长条形的主体部281和从该主体部281的一方端部朝向外侧(图11的下侧,照明装置的里侧)伸出的伸出部282。在图11中,边界线(点划线)N3上侧的部分为主体部281,边界线N3下侧的部分为伸出部282。各LED17设置于主体部281,用于中继向各LED17供给的电力的连接器19A设置于伸出部282。另外,LED基板18A3上的LED17彼此由包括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材料(铜箔等)的图案配线(未图示)相互串联连接。此外,上述图案配线的正极侧(+侧)的端部和负极侧(-侧)的端部分别形成于伸出部282,并且与收纳在连接器19A内的2条端子金属件分别连接。LED单元LUA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光源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全部的LED单元LU具备的各连接器19A由反射片21的端部211覆盖。即,沿着端面16c排列成一列的3个LED单元LU(LUA1、LUA2、LUA3)具备的各连接器19A成为隐藏在反射片21的里侧21b的状态。这样,通过将全部的连接器19A用反射片21的端部211覆盖,可以抑制起因于连接器的照明装置的亮度不匀。 
此外,从表侧观看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时,位于液晶面板的中央部分的显示区域S11位于LED单元LUA2的前方(LED17的光出射方向)。在图9中,由边界线(点划线)L11包围的内侧的部分为相当于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S11的部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显示区域S11在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上的部分分别设定得比实施方式1的显示区域S1大。并且,上述边界线L11的外侧的部分为相当于包围显示区域S11的周围的边框状的非显示区域S12的部分。另外,从表侧观看上述液晶显示装置时,显示区域S11的一部分分别位于LED单元LUA1、LUA2的前方(LED17的光出射方向)。 
如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那样,将全部的LED单元LU具备的 各连接器19A配置在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外侧(液晶显示装置的里侧),由此能将导光板16的端面16c和各LED单元LU具备的各LED17的间隔设定得狭小。即,能将来自各LED17的光效率良好地入射到导光板16的端面16c。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可以设定为将全部的LED单元LU具备的各连接器19A配置在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外侧(即,导光板的里侧)。 
<实施方式3> 
然后,参照图1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照明装置中使用的LED单元LU和反射片21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基本构成大致与实施方式1和2相同。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使用的LED单元LU的结构(种类)为全部相同的结构(种类)。以下,以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LED单元LU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对导光板16的长边侧的各端面16c、16c(参照实施方式1)分别分配3个LED单元LU。并且,3个LED单元LU以并排成一列的状态分别与端面16c相对。该并排成一列的3个LED单元LU包括全部相同的LED单元LUA2(参照实施方式2)。在本实施方式使用的6个LED单元LUA2的连接器19A都配置在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下侧并且由反射片21的端部211覆盖。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使用的LED单元LU(LUA2)为全部相同的结构。因此,即使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将多个LED单元LU组合使用,也只要准备1种LED单元LU即可,能抑制照明装置(LED单元)的生产成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照明装置的拼装效率也提高。其原因是,与导光板16的端面16c相对而排列配置多个LED单元LU时不需要考虑LED单元LU的并排顺序(配置顺序)。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全部的LED单元LU(LUA2)具备的各连接器19A由反射片21的端部211覆盖。即,全部的连接器19A成为隐藏在反射片21的里侧21b的状态。这样, 通过将全部的连接器19A用反射片21的端部211覆盖,可以抑制起因于连接器的照明装置的亮度不匀。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那样,通过将全部的LED单元LU(LUA2)具备的各连接器19A配置在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外侧(液晶显示装置的里侧),能将导光板16的端面16c和各LED单元LU具备的各LED17的间隔设定得狭小。即,能将来自各LED17的光效率良好地入射到导光板16的端面16c。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可以设定为将全部的LED单元LU具备的各连接器19A配置在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外侧(即,导光板的里侧)。 
<实施方式4> 
然后,参照图1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图13是实施方式4的照明装置中使用的LED单元LUA4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基本构成大致与实施方式1和2相同。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使用的LED单元LU的结构(种类)与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以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LED单元LU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导光板16的长边侧的各端面16c、16c(参照实施方式1)分别分配3个LED单元LU。并且,3个LED单元LU以并排成一列的状态分别与端面16c相对。在这3个LED单元LU中的正中间配置有LED单元LUA4。总之,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包括将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12的LED单元LUA1替换成LED单元LUA4的LED单元。 
如图13所示,LED单元LUA4主要具备多个LED17、LED基板18A4以及连接器19A。LED基板18A4与实施方式1不同,虽然作为整体呈长条形,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3所示,分为长条形的主体部381和从该主体部381的长边侧的端部朝向外侧(图13的下侧,照明装置的里侧)伸出的伸出部382。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伸出部382作为整体也呈长条形。在图13中,边界线(点划线)N4上侧的部分为主体部381,边界线N4下侧的部分为伸出部382。各LED17设置于主体部381,用于中继向各LED17供给的电力的连接器19A设置于呈长条形的伸出部382的一端。另外,LED基板 18A4上的LED17彼此由包括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材料(铜箔等)的图案配线(未图示)相互串联连接。此外,上述图案配线的正极侧(+侧)的端部和负极侧(-侧)的端部分别形成于伸出部382,并且与收纳在连接器19A内的2条端子金属件分别连接。连接器19A与实施方式1同样配置在反射片21的端部211的里侧并且配置在导光板16的里侧的板面16b下侧。LED单元LUA4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光源单元”。 
如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使用的LED单元LUA4那样,可以使伸出部382与主体部381同样呈长条形。即,伸出部的形状不限于实施方式1等那样从主体部部分地朝向外侧(下侧)伸出的形状,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可以是从主体部的端部整体地朝向外侧(下侧)伸出的形状。 
<其它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通过上述记载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中。 
(1)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导光板16的1个端面16c分配3个LED单元LU,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不限与此。例如,可以对1个端面16c分配4个以上的LED单元LU。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对导光板的1个端面分配1个LED单元LU。 
(2)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连接器19A经由对方侧的连接器直接连接到外部的驱动控制电路(电源基板PWB),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可以用于将LED单元彼此电连接。即,LED基板彼此可以利用设置在LED单元的LED基板上的连接器而相互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相邻的LED单元之间,在一方LED单元上,例如,设置雄型的连接器,在另一方LED单元上,设置与上述雄型的连接器嵌合的雌型的连接器。 
(3)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反射片21的端部211整体上覆盖连接器19A的上侧,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在不产生照明装置12的亮度不匀的前提条件下,上述端部211部分地覆盖连接器19A的上侧。 
(4)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相对于导光板16具有的2个端面16c、16c分别设置有LED单元LU,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为仅对一方端面16c分配LED单元LU的构成。 
(5)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如图4所示,在反射片21的端部211和连接器19A之间设置有一些间隙,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例如,端部211可以直接载置在连接器19A的上侧。这样,当反射片21的端部211被LED单元LU的连接器19A从里侧21B支撑时,能抑制反射片21的端部211的挠曲等变形。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LED17彼此的间隔设定得比连接器19A的宽度(图6等中示出的横方向(X轴方向)的宽度)小,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不限于此,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设定。 
(7)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作为显示装置,例示了电视接收装置TV,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液晶显示装置使用到例如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等中。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为不具备调谐部的显示装置。 
(8)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液晶面板11具有的彩色滤光片的着色部例示了R、G、B3色,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着色部设为4色以上。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为进行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9)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使用TFT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 
(10)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使用LED17作为光源,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冷阴极管等其它光源。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2…照明装置;13…框架;14…底座;15…光学构件;16…导光板;16a…光出射面(表侧的板面);16b…里侧的板面;16c…光入射面;17…LED(光源,LED光源);18…LED基板(光源基板);19…连接器;20…散热构件(光源支撑构件);21…反射片;211…反射片 的端部;LDU…液晶显示单元;LU…LED单元(光源单元);LUA1、LUA2、LUA3、LUA4…LED单元(本实用新型的光源单元);LUB1、LUB2…LED单元(其它光源单元)。 

Claims (10)

1.一种照明装置,具备: 
导光板,其为板状构件,具有:光入射面,其包括上述板状构件的一端面,光向上述光入射面入射;以及光出射面,其包括上述板状构件的表侧的板面,从上述光入射面入射的光从上述光出射面出射; 
反射片,其端部比上述光入射面向外侧突出,并且表侧贴靠于上述导光板的里侧的板面;以及 
光源单元,其具有:多个光源;连接器,其中继向上述光源供给的电力;以及光源基板,在其上以与上述光入射面相对的方式安装上述光源,并且以配置在上述反射片的上述端部的里侧的方式安装上述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基板具有:安装上述多个光源的长条形的主体部;以及从上述主体部朝向外侧伸出并且安装上述连接器的伸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单元有多个, 
多个上述光源单元以相互排列成一列的状态相对于上述光入射面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单元彼此具有相互相同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伸出部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长边方向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伸出部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 
7.根据权利要求1、2、5、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包括LED光源。 
8.一种显示装置, 
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 
上述显示面板包括在一对基板间封入液晶而成的液晶面板。 
10.一种电视接收装置, 
具备权利要求8或者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290000914.2U 2011-11-22 2012-11-15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2620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5248 2011-11-22
JP2011-255248 2011-11-22
PCT/JP2012/079620 WO2013077243A1 (ja) 2011-11-22 2012-11-15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26201U true CN204026201U (zh) 2014-12-17

Family

ID=48469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9000091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26201U (zh) 2011-11-22 2012-11-15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07175A1 (zh)
CN (1) CN204026201U (zh)
WO (1) WO201307724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2937A (zh) * 2015-11-30 2017-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8700763A (zh) * 2016-04-29 2018-10-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9988A1 (ja) * 2013-06-13 2014-12-18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像機
JP5750140B2 (ja) * 2013-06-28 2015-07-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9189428B2 (en) 2013-08-19 2015-11-17 Wacom Co., Ltd. Pen/touch tablet computer having multiple operation mode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operation modes
US11016338B1 (en) * 2019-11-26 2021-05-25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LED substrate, and backlight unit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3394A (ja) * 1997-10-24 1999-05-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EP2431653A4 (en) * 2009-07-23 2013-10-30 Sharp Kk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8721159B2 (en) * 2010-01-13 2014-05-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120320623A1 (en) * 2010-04-15 2012-12-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8888308B2 (en) * 2010-05-26 2014-11-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KR101903673B1 (ko) * 2010-12-08 2018-10-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원 모듈용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US9777897B2 (en) * 2012-02-07 2017-10-03 Cree, Inc. Multiple panel troffer-style fixture
TWM437472U (en) * 2012-05-29 2012-09-1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Backlight modul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2937A (zh) * 2015-11-30 2017-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8700763A (zh) * 2016-04-29 2018-10-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8700763B (zh) * 2016-04-29 2022-02-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07175A1 (en) 2014-10-16
WO2013077243A1 (ja) 201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1608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3827738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204026201U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487759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8888308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CN104520759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929802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CN104081113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620040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583675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412030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4094336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9274268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20120287352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15004289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ption device
CN104040413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4541101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285093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4081122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JP2013174705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8752996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3988120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20190303085A1 (en) Coupled display device
WO2014010522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4141882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