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6483A - 用于连接器的平触头、用于平触头的接收块和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接器的平触头、用于平触头的接收块和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6483A
CN104466483A CN201410539511.0A CN201410539511A CN104466483A CN 104466483 A CN104466483 A CN 104466483A CN 201410539511 A CN201410539511 A CN 201410539511A CN 104466483 A CN104466483 A CN 104466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art
width
flat contact
location division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395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66483B (zh
Inventor
P·德沃斯
R·丹尼尔斯
T·莱克斯
L·多斯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TE Connectivity Nederland BV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Nederland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Nederland BV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Nederland BV
Publication of CN104466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6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66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6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插入方向(E)上插入连接器的接收构件(2)中的平触头(1)、一种用于插入所述平触头(1)的接收块(20),以及一种包括接收块(20)和/或平触头(1)的连接器。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案,其中平触头(1)相对于接收块(20)的定位简单而精确。根据本发明,这是通过用于在插入方向(E)上插入连接器的接收构件(2)中的平触头(1)而实现的,所述平触头包括夹持部(4,4a,4b)以及定位部(3,3a,3b),其中夹持部具有在宽度方向(B)上突出的夹持凸起(5),定位部在其窄边(7)处具有平行于插入方向(E)延伸的导引面(6),导引面(6)在宽度方向(B)上突出超出夹持凸起(5)。

Description

用于连接器的平触头、用于平触头的接收块和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某一插入方向插进连接器的接收构件中的平触头,一种用于插入平触头的接收块,以及一种包括接收块和/或平触头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通过平触头被插入到接收块的接收构件中来生产连接器。然而,先前的系统的缺点是,平触头相对于接收块的定位是很困难的。经常需要后续的调整,因而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触头相对于接收块的定位简单且精确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这是借助于用于在插入方向上插入连接器的接收构件中的平触头来实现,该平触头包括夹持部和定位部,其中夹持部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突出的夹持凸起,定位部在窄边处具有与插入方向平行延伸的导引面,导引面在宽度方向上超出夹持凸起而凸起。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在插入方向上插入平触头的接收块,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平触头的接收构件,所述接收构件具有相对定位部和相对夹持部,所述相对定位部具有平行于插入方向延伸的相对导引面,在相对于插入方向垂直延伸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相对定位部的内部宽度比相对夹持部的内部宽度更宽。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接收块和/或根据本发明的平触头。
具有夹持凸起的夹持部用于紧固在接收块的接收构件中。由于定位部的导引面在宽度方向上凸起超过夹持凸起,因此定位部能够实现平触头的简单而精确的定位。在该例子中,平行于插入方向延伸的导引面确保了直线引入。可省去后续的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通过附加的实施例和发展例而可被进一步改进,这些附加的实施例和发展例本身是有利的,并且可以彼此自由组合。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定位部的宽度是夹持部宽度的120%到500%之间,优选的在120%至200%之间,特别优选的方式在130%至150%之间。这样的宽度确保了足够好的定位,并且同时在宽度方向上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定位部的宽度越宽,平触头可被定位地越精确,因为距导引面处特定距离的偏斜随着导引面宽度的增加而导致在中心增加的小的偏斜。对于具有单个的平触头的连接器,可选择特别宽的定位部,从而以可能的最精确的方式定位平触头。对于具有多个平触头的连接器,会倾向于将接收构件的空间尺寸考虑在内。能够实现连接器的紧凑的结构形状和精确的定位这两者的好的折衷是在120到200%之间,连接器的平触头的数量及其尺寸自然也是重要的。在每种情况下定位部和夹持部的宽度都是在最宽的位置处测量,因此,在夹持凸起的外侧测量夹持部,且在导引面处测量定位部。
为了更进一步改善定位,平触头可具有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具有平行于插入方向延伸的导引面,夹持部被定位在第一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由于两个定位部处于夹持部的不同侧,使得它们能够实现夹持部的精确定位。由于第一定位部比夹持部宽,第一定位部优选地位于夹持部的插入方向下游处,也就是说,夹持部被引入到在第一定位部上游处的接收构件中。如果夹持部定位于第一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由此,第二定位部位于夹持部的插入方向上游处,并且优选地不宽于夹持部。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的宽度是第二定位部宽度的从150%至500%,优选地从180%至250%。在该范围内,定位性能和空间要求之间实现平衡关系。
如果存在两个定位部,那么夹持部位于两者之间,第一定位部可比夹持部宽,且夹持部可接着比第二定位部宽。这种平触头为锥形并且大致类似楔形。从而可实现平触头容易地被引入到接收构件中。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夹持部中,夹持凸起从宽度在插入方向上保持不变的基底而突出,夹持部中的基底的宽度与第二定位部的宽度相对应。在插入操作过程中,第二定位部可在相应的相对定位部上被导引。在后续的插入操作过程中,夹持部与相对定位部相接触,其中,由于基底的宽度与第二定位部的宽度相同,相对定位部现在可被用于夹持。在平触头的这样的实施例中,相对定位部实现双重功能,并被用于定位和夹持。
夹持部中的夹持凸起可不同地构造。在优选实施例中,夹持凸起以类似楔形的方式延伸,使得平触头可以容易地被引入到接收构件中并且在引入操作后牢固地接合。
为了进一步改善保持作用,平触头可以有两个夹持部,这两个夹持部在插入方向上一个位于另一个之后,并且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夹持凸起从宽度在插入方向上保持不变的基底而突出,第一夹持部的基底的宽度比第二夹持部的基底的宽度小,第二夹持部在插入方向上位于第一夹持部的下游。由于这种阶梯式的实施例,第二夹持部的夹持凸起接合进还没有变形或仅仅被第一夹持部轻微变形的接收构件的相对夹持部中。这进一步增强了夹持效果。第一夹持部在夹持凸起处测量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夹持部的基底的宽度。进一步特别有利的是,第一夹持部的基底的宽度与第二定位部的宽度相对应。
如果存在两个夹持部,第一夹持部的基底的宽度可选地可以是第二夹持部的基底的宽度的从25%至90%,优选地从70%至90%,进一步优选地从80%至85%。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可同时实现对平触头的导引功能。在此例中,与第二夹持部关联的第二相对夹持部还未产生变形。整体来说,平触头仍然充分稳固。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平触头为冲压的部件。冲压部件可用特别简单和低廉成本的方式生产,甚至是相对大产量的。接收块可以为注塑模制的部件。其可以为,例如,由热塑性材料生产。注塑模制的部件可用简单和低廉成本的方式生产。
在接收块的有利的实施例中,相对定位部的内部宽度是相对夹持部的内部宽度的120%至500%之间,优选120%至200%之间,特别优选的方式为130%至150%之间。从而确保了优良的定位,并且空间需求不会太大。同时,在注塑模制的方法中,这种接收构件可容易的从模具中移除。
为了更好地定位,接收构件可具有第二相对定位部,相对夹持部位于第一和第二相对定位部之间。相对夹持部因此将第二和第一相对定位部空间上分离,由此,与两个直接毗邻的相对定位部相比,提高了定位期间的精度。
有利的,第一相对定位部的内部净宽度是第二相对定位部的内部宽度的从150%至500%,优选地从180%至250%。这在定位性能和材料的复杂性之间表现出很好的折衷。此外,当接收块为注塑模制的部件时,以此种方式构造的接收构件可容易地生产。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第二相对定位部用作相对夹持部。当平触头被引入时,相对定位部首先用于定位,并且,当平触头被进一步引入时,相对定位部用作用于平触头夹持部的相对夹持部。在此例中,相对定位部实现双重功能,由此,接收构件可构造为在插入方向上比两个单独形成的部分来说更紧凑。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相对定位部包括两个分部,这两个分部位于接收构件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并且由在相对于宽度方向横向延伸的凹进分隔。在此例中,定位在这两个分部处实现。位于两个分部之间的凹进可有助于生产,尤其如果其涉及到注塑模制的部件时。在凹进的区域中,生产期间所需要且保持接收构件的空间空余的负部分(Negative Portion)可以被构造为更厚,因此相比于接收构件以类似槽的方式构造来说更加稳固。
为了更进一步改善平触头的定位性能,相对定位部和/或相对夹持部可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支撑面,并且所述支撑面在厚度方向上的间距与平触头在夹持部或者定位部的厚度相适应。相对的支撑面优选地彼此平行延伸。支撑面优选地在相对于厚度方向上垂直的平面内延伸。相对定位部的支撑面的间距可基本与相对夹持部的支撑面的间距相对应。
为了以简单的方式构造平触头的引入,接收构件可以在引入开口的区域中以类似漏斗的方式而构造。此外,接收构件可具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以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在以直线方式延伸的两个部分之间引导平触头。
为了接收变形的材料,并且实现更好的保持,可在夹持部的下方设置横截面减小的颈部。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参考有利实施例和图借由示例的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依照本申请所期望的,在此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如上所阐述地彼此自由地组合和/或省略。
在图中:
图1是平触头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接收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示出了在插入操作的第一步骤中平触头与接收块的一部分的两个示意性侧视图;
图4示出了在插入操作的第二步骤中平触头与接收块的一部分的两个示意性侧视图;
图5示出了在插入操作的第三步骤中平触头与接收块的一部分的两个示意性侧视图;
图6是平触头在接收构件内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是在接收构件内具有平触头的连接器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8是接收构件中的平触头的第一变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9是接收构件中的平触头的第二变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0是接收构件中的平触头的第三变型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平触头1。它可从插入方向E被引入到接收构件2中(参见图2)。平触头1是由金属板冲压形成的冲压部件。
所示的平触头1具有两个定位部3,这两个定位部确保在接收构件2内的自动定位。在两个定位部3之间具有两个夹持部4,每个夹持部具有在宽度方向B上突出的夹持凸起5。宽度方向B在平触头1的平面内相对于插入方向E垂直地延伸。每个定位部3具有导引面6,导引面6平行于插入方向E延伸,并且布置在平触头1的窄侧6处。第一定位部3a的导引面6在宽度方向B上凸起超出夹持部4的夹持凸起5。该第一定位部3a沿插入方向E布置在两个夹持部4和第二定位部3b的下游处。在导引面6的区域中测量的第一定位部的宽度BP1是在夹持凸起5的区域中测量的第二夹持部4b的宽度BK2的约145%,其中第二夹持部4b沿插入方向E位于第一夹持部4a的下游。接着在夹持凸起5的最宽的位置处测量的第一夹持部的宽度BK1大约是第二夹持部的宽度BK2的85%。
两个夹持部的每一个具有基底8,该基底8在插入方向E上其宽度保持相同。夹持凸起5在宽度方向B上从基底8突出。在夹持凸起5的区域中测量的第一夹持部的宽度BK1基本与第二夹持部4b的基底8的宽度BB2相对应。在引入操作期间,第一夹持部4a的夹持凸起5从而不会使得接收构件2的相应的相对部分变形,并且第二夹持部4b的夹持凸起5接合在未损坏的材料中,从而提高保持效果。
第二定位部3b的宽度BP2也与第一夹持部4a的基底8的宽度BB1相对应。在接收构件2内的相应的相对部分可因此与第二定位部3b一起用于第一步骤,以定位平触头。在后续的步骤中,该相对部分用于夹持第一夹持部4a。
第一定位部3a比第二夹持部4b宽。这依次地比第二定位部3b宽。通过该实施例,平触头1可以很容易地引入接收构件2中。
第一定位部3a的宽度BP1大约是第二定位部的宽度BP2的200%。这是宽度方向B上的空间需求与好的定位性能的折衷。第一定位部3a越宽,定位操作越精确。然而,在连接器中,平触头1通常是与其他的平触头1一起使用,从而由于连接器的尺寸,宽度受到限制。第一定位部3a和第二定位部3b之间在插入方向E上的间距也决定了定位的精确性。该间距受到接收构件2在插入方向E上的尺寸的限制。
两个夹持部4在插入方向E上位于第一定位部3a和第二定位部3b之间。不同于两个直接毗邻的定位部3,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实现更精确的定位,因为在定位部3中的一个处的偏斜仅导致夹持部4的位置的偏斜,而夹持部4的偏斜比定位部3处的偏斜要小。
图2示出了用于平触头1的接收构件2。这是示意性图解,示出了接收块20的剪切图。
接收构件2具有两个相对定位部13,该相对定位部与平触头1的定位部相关联。每个相对定位部13具有平行于插入方向E延伸的相对导引面16。在两个相对定位部13之间有与平触头1的第二夹持部4相关联的相对夹持部14。进一步远离引入开口9的第二相对定位部13b还用作用于平触头1的第一夹持部4a的相对夹持部14。
在宽度方向B上测量的内部宽度对应于定位部3的宽度或者夹持部4的基底8的宽度。与引入开口9相毗邻的第一相对定位部13a的内部宽度WP1与第一定位部3a的宽度BP1相对应。第二相对定位部13b(同时用作第一夹持部14a)的内部宽度WP2与第二定位部3b的宽度BP2或者第一夹持部4a的基底8的宽度BB1相对应,该宽度WP2并且可同时被认为是第一相对夹持部14a的内部宽度。第二相对夹持部14b的内部宽度WK2与第二夹持部4b的基底8的宽度BB2相对应。
在引入开口9处,存在侧向倾斜的引入构件21,该引入构件有助于平触头1的引入。引入开口9以漏斗形状的方式而构造。在第二夹持部14b和第一夹持部14a之间,具有多个斜面22,该斜面22将平触头1引入第一夹持部14a中。在第一相对定位部13a和第二夹持部14b之间也具有导引平触头1的斜面22。
第一相对定位部13a被分隔为两个分部130,这两个分部130位于沿宽度方向B设置的接收构件2的两个端部处,并且这两个分部由相对于宽度方向B横向延伸的凹进25分隔。凹进25在厚度方向D上相对于宽度方向B垂直地扩展了由相对定位部13a形成的槽。这种实施例的优势在于,在采用注塑模制的方式成形期间,生产接收构件2所需的嵌丝反向部(filigreenegative portion)更少。在相对于宽度方向B垂直的方向上,这样的反向形状可以比槽状形式的实施例中更厚。生产复杂程度降低,从而生产成本更低。因此在引入开口9的区域中,接收构件2的横截面基本形成为交叉形状或加号形状。接收构件25持续在第二相对夹持部14b的区域中,以使得第二相对夹持部14b具有这样的内部宽度,该内部宽度相对于宽度方向B垂直地测量,而且大于接收平触头1所需的宽度。在本例中,横截面为矩形。在第一相对夹持部14a(其同时是第二相对定位部13b)的区域中,相对于宽度方向B垂直地测量的内部宽度减小到平触头1的材料厚度,以确保在厚度方向D上的定位,厚度方向D相对于宽度方向B垂直地延伸并且相对于插入方向E垂直地延伸。这里在厚度方向D上测量的内部宽度与第一相对定位部13a的分部130区域中的内部宽度相对应。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对定位部13和相对夹持部14具有在厚度方向D上彼此相对的支撑面23、24,而且所述支撑面23、24在厚度方向D上的间距d23、d24适合于平触头1在夹持部4或定位部3中的厚度d。在此例中,间距d23、d24的尺寸设置为基本对应于平触头1的厚度d,也就是说,一方面存在将平触头1压入的充分的作用,该作用也足够紧密以在厚度方向D上以紧固的方式定位平触头1。相对的支撑面23和24平行地延伸,并且在相对于厚度方向D垂直的平面上延伸。相对定位部13的支撑面23的间距d23基本与相对夹持部14的支撑面24的间距d24相对应。以这种方式,平触头1在宽度方向B和厚度方向D上都能够实现精确定位。
图3,4和5示出了平触头1被引入接收块20的接收构件2的引入操作的各个步骤。在每一情况下都能看到两个不同的侧视图。两个图都是截面图。
在图3中,平触头1仅部分被引入,并且平触头1上的一部分刚刚接触到接收构件2中的相应的相对部分。
在图4中,平触头1和接收构件2上的相应部分已经部分重叠。例如,平触头1的第一定位部3a由此已经部分地被引入到接收构件2的相对定位部13a中。第二定位部3b在第二相对定位部13b内并在该区域中导引平触头1。第二夹持部4b仍然部分地位于相对定位部13a的区域中,并且已经部分地位于第二相对夹持部14b的区域中。第一夹持部4a仍然部分地位于第二相对夹持部14b中,但由于第一夹持部4a的宽度小,不会损坏第二相对夹持部14b。
在图5中,平触头1完全引入接收构件2内。在此例中,第二相对定位部13b实现了作为第一相对夹持部14a的用于平触头1的第一夹持部4a的作用。为了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例如,连接到印刷电路板,平触头1从接收块20突出并且具有弹性元件。
图6为被引进接收构件2的平触头1的示意图。可以看到,平触头1的第一定位部3a略微从接收构件2突出。在替代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部3a也可完全地被接收在接收构件2中。
图7示出了包括平触头1的连接器的一部分,其中平触头1被引入接收块的接收构件2内。配合连接器的相对接触元件可被装配到平触头1从表面突出的部分。
图8、9和10是处于接收在接收构件2中的状态下的不同构造的平触头1的截面图。图8和9的实施例在夹持凸起5的高度方面是不同的。在图8中,从基底8突出的夹持凸起5比图9的实施例突出得更远。图10的实施例额外具有两个颈部26,该颈部可以用于接收由夹持部4的夹持凸起5引起变形的材料,并且因此能够实现更好的正锁定(positive-locking)连接。
附图标记
1    平触头
2    接收构件
3    定位部
3a   第一定位部
3b   第二定位部
4    夹持部
4a   第一夹持部
4b   第二夹持部
5    夹持凸起
6    导引面
7    窄边
8    基底
9    引入开口
13   相对定位部
13a  第一相对定位部
13b  第二相对定位部
14   相对夹持部
14a  第一相对夹持部
14b  第二相对夹持部
16   相对导引面
20   接收块
21   倾斜插入元件
22   倾斜面
23   相对定位部的支撑面
24   相对加持部分的支撑面
25   凹进
26   颈部
130  相对定位部的分部
D    厚度方向
E    插入方向
B    宽度方向
BP1  第一定位部的宽度
BP2  第二定位部的宽度
BK1  第一夹持部的宽度
BK2  第二夹持部的宽度
BB1  第一夹持部的基底的宽度
BB2  第二夹持部的基底的宽度
WP1  第一相对定位部的内部宽度
WP2  第二相对定位部的内部宽度
WK1  第一相对夹持部的内部宽度
WK2  第二相对夹持部的内部宽度
d    平触头的厚度
d23  相对定位部的支撑面的间距
d24  相对夹持部的支撑面的间距

Claims (16)

1.一种平触头(1),用于在插入方向(E)上插入连接器的接收构件(2)中,包括夹持部(4)和定位部(3),所述夹持部具有在宽度方向(B)上突出的夹持凸起(5),所述定位部在其窄边(7)处具有平行于所述插入方向(E)延伸的导引面(6),其中所述导引面(6)在所述宽度方向(B)上凸起超过所述夹持凸起(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触头(1),其中所述定位部(3a)的宽度(BP1)是所述夹持部(4b)的宽度(BK2)的120%至500%之间,优选是120%至200%之间,特别优选是130%至15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触头(1),包括第二定位部(3b),所述第二定位部具有平行于所述插入方向(E)延伸的导引面(6),其中所述夹持部(4)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定位部(3a,3b)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触头(1),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3a)的宽度(BP1)是所述第二定位部(3b)的宽度(BP2)的从150%至500%之间,优选为从180%至25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平触头(1),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3a)比所述夹持部(4b)宽,并且所述夹持部(4b)比所述第二定位部(3b)宽。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触头(1),其中在所述夹持部(4a)中,所述夹持凸起(5)从基底(8)突出,所述基底具有在插入方向(E)上保持不变的宽度(BB1),并且在所述夹持部(4a)中的基底(8)的宽度(BB1)与所述第二定位部(3b)的宽度(BP2)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触头(1),其中所述平触头(1)具有两个夹持部(4),所述两个夹持部在插入方向(E)上一个在另一个的后方,并且在每种情况下夹持凸起(5)从基底(8)突出,所述基底具有在插入方向(E)上保持不变的宽度(BB1,BB2),其中第一夹持部(4a)的基底(8)的宽度(BB1)比第二夹持部(4b)的基底(8)的宽度小,所述第二夹持部(4b)在插入方向(E)上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4a)的下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触头(1),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4a)的宽度(BB1)是所述第二夹持部(4b)的基底(8)的宽度(BB2)的25%至90%,优选是70%至90%,特别优选的是80%至85%。
9.接收块,用于在插入方向(E)插入平触头(1),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所述平触头(1)的接收构件(2),其中所述接收构件(2)具有相对定位部(13)和相对夹持部(14),所述相对定位部(13)具有平行于插入方向(E)延伸的相对导引面(16),在相对于插入方向(E)垂直延伸的宽度方向(B)上测量的所述相对定位部(13a)的内部宽度(WP1)比所述相对夹持部(14b)的内部宽度(WK2)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块(20),其中所述相对定位部(13a)的内部宽度(WP1)是所述相对夹持部(14b)的内部宽度(WK2)的120%至500%之间,优选是120%至200%之间,特别优选的是130%至150%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接收块(20),其中所述接收构件(20)具有第二相对定位部(13b),并且所述相对夹持部(14)位于所述第一相对定位部(13a)和所述第二相对定位部(13b)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块(20),其中所述第一相对定位部(13a)的内部净宽度(WP1)是所述第二相对定位部(13b)的内部宽度(WP2)的150%至500%之间,优选地在180%至25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接收块(20),其中所述第二相对定位部(13b)用作相对夹持部(14)。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块(20),其中所述相对定位部(13)包括两个分部(130),这两个分部沿宽度方向(B)位于所述接收构件的两个端部处,并且这两个分部由相对于宽度方向(B)横向延伸的凹进(25)分隔。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块(20),其中所述相对定位部(13)和/或所述相对夹持部(14)具有在厚度方向(D)上彼此相对的支撑面(23,24),并且所述支撑面在厚度方向(D)上的间距(d23,d24)适合于所述平触头(1)在所述夹持部(4)或者所述定位部(3)中的厚度(d)。
16.一种连接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块(20)和/或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触头(1)。
CN201410539511.0A 2013-08-02 2014-08-01 用于连接器的平触头、用于平触头的接收块和连接器 Active CN1044664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15302.3A DE102013215302A1 (de) 2013-08-02 2013-08-02 Flachkontakt für einen Stecker, Aufnahmeblock für einen Flachkontakt und Stecker
DE102013215302.3 2013-08-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6483A true CN104466483A (zh) 2015-03-25
CN104466483B CN104466483B (zh) 2018-11-09

Family

ID=51257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39511.0A Active CN104466483B (zh) 2013-08-02 2014-08-01 用于连接器的平触头、用于平触头的接收块和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19364B2 (zh)
EP (1) EP2866307B1 (zh)
JP (1) JP6395182B2 (zh)
CN (1) CN104466483B (zh)
DE (1) DE102013215302A1 (zh)
HU (1) HUE039191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0185A1 (de) * 2014-05-28 2015-12-03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Elektrisches Flachkontaktelement
JP6550890B2 (ja) * 2015-04-22 2019-07-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
CN107690736B (zh) * 2015-06-03 2020-03-10 莫列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DE102015222374A1 (de) * 2015-11-13 2017-05-18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eckergehäuse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Steckerverbindung
USD851044S1 (en) * 2016-09-30 2019-06-11 Samtec, Inc. Vertical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JP6906322B2 (ja) * 2017-02-17 2021-07-21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気部品組立体および車両用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JP6725744B2 (ja) * 2017-03-06 2020-07-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レスフィット構造を有する制御ユニット
JP7219018B2 (ja) * 2018-05-18 2023-02-07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回路装置
JP7253354B2 (ja) * 2018-10-31 2023-04-0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22A (zh) * 1993-12-21 1995-09-27 惠特克公司 改进了触头保持的电连接器
CN1700521A (zh) * 2004-04-23 2005-11-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路板用连接器端子
CN101340034A (zh) * 2007-07-04 2009-01-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20090117755A1 (en) * 2007-11-02 2009-05-0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WO2009077819A1 (en) * 2007-12-19 2009-06-25 Fci Sealed pin header, pin header contact pin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0865Y2 (ja) * 1993-04-09 1998-09-17 日本エー・エム・ピー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295384B2 (ja) * 1999-03-08 2009-07-1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9151939A (ja) * 2007-12-18 2009-07-09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端子圧入構造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JP5494381B2 (ja) * 2010-09-14 2014-05-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01435B2 (ja) * 2012-05-10 2017-03-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22A (zh) * 1993-12-21 1995-09-27 惠特克公司 改进了触头保持的电连接器
CN1700521A (zh) * 2004-04-23 2005-11-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路板用连接器端子
CN101340034A (zh) * 2007-07-04 2009-01-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20090117755A1 (en) * 2007-11-02 2009-05-0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WO2009077819A1 (en) * 2007-12-19 2009-06-25 Fci Sealed pin header, pin header contact pin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95182B2 (ja) 2018-09-26
US9419364B2 (en) 2016-08-16
CN104466483B (zh) 2018-11-09
JP2015046394A (ja) 2015-03-12
EP2866307B1 (en) 2018-02-28
EP2866307A1 (en) 2015-04-29
HUE039191T2 (hu) 2018-12-28
US20150038023A1 (en) 2015-02-05
DE102013215302A1 (de) 2015-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6483A (zh) 用于连接器的平触头、用于平触头的接收块和连接器
KR102246397B1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210877B2 (en) Modular connector
US10637169B2 (en) Miniaturized high-speed plug-in card type connector
US7690946B2 (en) Contact organizer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196991Y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KR101788863B1 (ko) 커넥터 및 전자기기
CN107210561B (zh) 紧凑型高速连接器
CN101527409A (zh) 电连接器
US9160087B2 (en) Board connecting terminal
US2016007970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wo guiding posts
CN104779474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5990760B (zh) 连接器
KR200488349Y1 (ko) 버스바조립체
US2019026773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circuit boards
US7104811B2 (en) Angled terminal with flange for cooperation with press-fit jig
US10516226B2 (en) Intermediat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US20090104810A1 (en) Connector having coupling guides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with memory connector at right position
CN102403592A (zh) 电连接器
EP3579345A1 (en) Receptor connector
CN105655778A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组织器
US1055397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CN107046200B (zh) 基板用连接器和基板用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220233538U (zh) 一种改良型插排盖
US9496663B2 (en) Transmission module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