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0231B -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0231B
CN104460231B CN201410469503.3A CN201410469503A CN104460231B CN 104460231 B CN104460231 B CN 104460231B CN 201410469503 A CN201410469503 A CN 201410469503A CN 104460231 B CN104460231 B CN 1044602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formula
compound represented
compound
antioxid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695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60231A (zh
Inventor
权凤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60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0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60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0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3Phenols; Phen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22Colour filters incorporated i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Epoxy Res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着色剂、树脂、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溶剂及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包含一次抗氧化剂(J1)和二次抗氧化剂(J2),一次抗氧化剂(J1)与二次抗氧化剂(J2)的质量比[(J1的质量)/(J2的质量)]为0.1~4.2,聚合性化合物与树脂的质量比[(聚合性化合物的质量)/(树脂的质量)]为0.7~2,着色剂包含染料。

Description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被用于制造在液晶显示装置、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等离子体显示器等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滤色器。作为这样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日本特开2010-237568号公报中记载了包含着色剂、树脂、光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溶剂及抗氧化剂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图案的显影性及耐热性优异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包括以下的发明。
[1]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着色剂、树脂、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溶剂及抗氧化剂,其中,抗氧化剂包含一次抗氧化剂(J1)和二次抗氧化剂(J2),一次抗氧化剂(J1)与二次抗氧化剂(J2)的质量比[(J1的质量)/(J2的质量)]为0.1~4.2,聚合性化合物与树脂的质量比[(聚合性化合物的质量)/(树脂的质量)]为0.7~2,着色剂包含染料。
[2]根据[1]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一次抗氧化剂(J1)为选自酚系抗氧化剂及胺系抗氧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1]或[2]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二次抗氧化剂(J2)为选自磷系抗氧化剂及硫系抗氧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一次抗氧化剂(J1)为酚系抗氧化剂,二次抗氧化剂(J2)为磷系抗氧化剂。
[5]一种滤色器,其是由[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
[6]一种显示装置,其包含[5]所述的滤色器。
发明效果
若使用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则可以提供图案的显影性良好且耐热性优异的滤色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包含着色剂(A)、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聚合引发剂(D)、溶剂(E)及抗氧化剂(J)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着色剂(A)>
着色剂(A)包含染料。作为染料,可以是直接染料,也可以是媒染染料,可列举油溶性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酸性染料的胺盐、酸性染料的磺酰胺衍生物等染料。例如可列举:在《染料索引》(The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出版)中被分类为染料的化合物;记载于《染色笔记》(色染社)中的公知的染料;在日本特开2009-235392、日本特开2010-32999、WO10/123071、日本特开2009-51896、日本特开2011-28236、日本特开2010-168531、日本特开2012-219214、日本特开2012-229400等中记载的色素。
作为上述染料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以下染料:
C.I.溶剂黄4(以下,省略C.I.溶剂黄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14、15、23、24、38、62、63、68、82、94、98、99、117、162、163、167、189;
C.I.溶剂红4(以下,省略C.I.溶剂红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45、49、111、125、130、143、145、146、150、151、155、168、169、172、175、181、207、218、222、227、230、245、247;
C.I.溶剂橙2(以下,省略C.I.溶剂橙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7、11、15、26、56、77、86;
C.I.溶剂紫11(以下,省略C.I.溶剂紫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13、14、26、31、36、37、38、45、47、48、51、59、60;
C.I.溶剂蓝4(以下,省略C.I.溶剂蓝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5、14、18、35、36、37、45、58、59、59:1、63、67、68、69、70、78、79、83、90、94、97、98、100、101、102、104、105、111、112、122、128、132、136、139;
C.I.溶剂绿(以下,省略C.I.溶剂绿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1、3、4、5、7、28、29、32、33、34、35等C.I.溶剂染料;
C.I.酸性黄1(以下,省略C.I.酸性黄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3、7、9、11、17、23、25、29、34、36、38、40、42、54、65、72、73、76、79、98、99、111、112、113、114、116、119、123、128、134、135、138、139、140、144、150、155、157、160、161、163、168、169、172、177、178、179、184、190、193、196、197、199、202、203、204、205、207、212、214、220、221、228、230、232、235、238、240、242、243、251;
C.I.酸性红1(以下,省略C.I.酸性红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4、8、14、17、18、26、27、29、31、34、35、37、42、44、50、51、52、57、66、73、80、87、88、91、92、94、97、103、111、114、129、133、134、138、143、145、150、151、158、176、182、183、195、198、206、211、215、216、217、227、228、249、252、257、258、260、261、266、268、270、274、277、280、281、289、308、312、315、316、339、341、345、346、349、382、383、388、394、401、412、417、418、422、426;
C.I.酸性橙6(以下,省略C.I.酸性橙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7、8、10、12、26、50、51、52、56、62、63、64、74、75、94、95、107、108、169、173;
C.I.酸性紫6B(以下,省略C.I.酸性紫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7、9、17、19、30、34、102;
C.I.酸性蓝1(以下,省略C.I.酸性蓝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7、9、15、18、22、25、27、29、40、42、45、59、60、62、70、72、74、78、80、82、83、86、87、90、92、93、100、102、103、104、112、113、117、120、126、130、131、142、147、151、154、158、161、166、167、168、170、171、184、187、192、199、210、229、234、236、242、243、256、259、267、285、296、315、335;
C.I.酸性绿1(以下,省略C.I.酸性绿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3、5、9、16、25、27、28、41、50、58、63、65、80、104、105、106、109等C.I.酸性染料;
C.I.直接黄2(以下,省略C.I.直接黄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33、34、35、38、39、43、47、50、54、58、68、69、70、71、86、93、94、95、98、102、108、109、129、136、138、141;
C.I.直接红79(以下,省略C.I.直接红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82、83、84、91、92、96、97、98、99、105、106、107、172、173、176、177、179、181、182、184、204、207、211、213、218、220、221、222、232、233、234、241、243、246、250;
C.I.直接橙26(以下,省略C.I.直接橙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34、39、41、46、50、52、56、57、61、64、65、68、70、96、97、106、107;
C.I.直接紫47(以下,省略C.I.直接紫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52、54、59、60、65、66、79、80、81、82、84、89、90、93、95、96、103、104;
C.I.直接蓝1(以下,省略C.I.直接蓝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2、6、8、15、22、25、40、41、57、71、76、78、80、81、84、85、86、90、93、94、95、97、98、99、100、101、106、107、108、109、113、114、115、117、119、120、137、149、150、153、155、156、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70、171、172、173、188、189、190、192、193、194、195、196、198、199、200、201、202、203、207、209、210、212、213、214、222、225、226、228、229、236、237、238、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252、256、257、259、260、268、274、275、293;
C.I.直接绿25(以下,省略C.I.直接绿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27、31、32、34、37、63、65、66、67、68、69、72、77、79、82等C.I.直接染料;
C.I.分散黄51、C.I.分散黄54、C.I.分散黄76;
C.I.分散紫26、C.I.分散紫27;
C.I.分散蓝1、C.I.分散蓝14、C.I.分散蓝56、C.I.分散蓝60等C.I.分散染料;
C.I.碱性红1、C.I.碱性红10;
C.I.碱性蓝1(以下,省略C.I.碱性蓝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3、5、7、9、19、24、25、26、28、29、40、41、54、58、59、64、65、66、67、68;
C.I.碱性绿1等C.I.碱性染料;
C.I.活性黄2、C.I.活性黄76、C.I.活性黄116;
C.I.活性橙16;
C.I.活性红36等C.I.活性染料;
C.I.媒介黄5(以下,省略C.I.媒介黄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8、10、16、20、26、30、31、33、42、43、45、56、61、62、65;
C.I.媒介红1(以下,省略C.I.媒介红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2、3、4、9、11、12、14、17、18、19、22、23、24、25、26、27、30、32、33、36、37、38、39、41、43、45、46、48、53、56、63、71、74、85、86、88、90、94、95;
C.I.媒介橙3(以下,省略C.I.媒介橙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4、5、8、12、13、14、20、21、23、24、28、29、32、34、35、36、37、42、43、47、48;
C.I.媒介紫1(以下,省略C.I.媒介紫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2、4、5、7、14、22、24、30、31、32、37、40、41、44、45、47、48、53、58;
C.I.媒介蓝1(以下,省略C.I.媒介蓝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2、3、7、8、9、12、13、15、16、19、20、21、22、26、30、31、39、40、41、43、44、49、53、61、74、77、83、84;
C.I.媒介绿1(以下,省略C.I.媒介绿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3、4、5、10、15、26、29、33、34、35、41、43、53等C.I.媒介染料;
C.I.还原绿1等C.I.还原染料等等。
作为上述染料,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可列举偶氮染料、偶氮含金染料、花青染料、三苯基甲烷染料、蒽醌染料、咕吨染料、酞菁染料、萘醌染料、醌亚胺染料、甲川型染料、甲亚胺染料、方酸菁染料、吖啶染料、苯乙烯基染料、香豆素染料、喹啉染料及硝基染料等。
作为本发明中的着色剂(A),优选包含选自具有式(A-VI)的离子的染料、蒽醌染料、咕吨染料及香豆素染料中的至少一种染料,更优选包含选自具有式(A-VI)的离子的染料、咕吨染料及香豆素染料中的至少一种染料,进一步优选包含具有式(A-VI)的离子的染料和选自咕吨染料及香豆素染料中的至少一种染料。
作为具有式(A-VI)的离子的染料,还包括式(A-VI)所示的染料、其互变异构体、以及由式(A-VI)所示的离子或其互变异构体与抗衡离子形成的盐(以下,有时将该盐称作化合物(A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061
式(A-VI)中,R1A~R8A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羟基、碳数1~20的烷基(在构成该烷基的碳原子间也可以插入氧原子)。R4A和R5A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NH-、-S-或-SO2-。
R9A~R12A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以被氨基或卤素原子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在构成该烷基的碳原子间也可以插入氧原子)、可以被取代的芳基、或者可以被取代的芳烷基。R9A和R10A可以键合而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R11A和R12A可以键合而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
A表示可以被取代的芳香族烃基或者可以被取代的杂芳香族基。
式(A-VI)中,R1A~R8A分别独立地优选为氢原子及碳数1~5的烷基。
R9A~R12A分别独立地优选为氢原子、碳数1~8的烷基或者可以被取代的芳烷基。该芳烷基优选具有碳数6~10的芳香族烃环,该芳香族烃环可以具有SO3 -、碳数1~4的烷基等取代基。
作为A,优选可以被取代的芳香族烃基,更优选可以被取代的苯基及可以被取代的萘基,进一步优选可以被取代的苯基。作为香族烃基的取代基,可列举卤素原子、羟基、碳数1~4的烷氧基、SO3 -、烷基氨基、苯基氨基、(R1n)(R2n)N基(式中,R1n表示碳数1~10的烷基,R2n表示碳数6~20的芳基。)等。R2n所示的芳基可以具有碳数1~4的烷氧基、羟基等取代基。
作为式(A-VI)所示的染料的具体例,可列举下述式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071
构成化合物(A1)的抗衡离子可以是阳离子,也可以是阴离子。
作为该阳离子,例如可列举铵离子、二烷基铵离子、三烷基铵离子、四烷基铵离子、烷基咪唑鎓离子等。这些离子具有的烷基优选为碳数1~6的烷基。
作为该阴离子,可列举:含硼阴离子;含铝阴离子;含氟阴离子;磺酸阴离子;卤化物阴离子;以及含有选自钨、钼、硅及磷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阴离子。含氟阴离子优选具有亚胺酸阴离子或含氟甲基化酸(methide acid)阴离子。
作为上述抗衡离子的具体例,可列举下述式所示的阳离子或阴离子。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081
作为化合物(A1)的具体例,可列举下述式所示的盐。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091
化合物(A1)优选为式(A-I)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作化合物(A-I)。)。式(A-I)所示的化合物还包括其互变异构体。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101
式(A-I)中,m表示自然数。X表示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Y]m-表示m价的阴离子。
R41~R4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以被氨基或卤素原子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在构成该烷基的碳原子间也可以插入氧原子)、或者可以被取代的芳基。R41和R42可以键合而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R43和R44可以键合而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R45和R46可以键合而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
R47~R5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羟基、碳数1~8的烷基(在构成该烷基的碳原子间也可以插入氧原子)。R48和R52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NH-、-S-或-SO2-。
R55表示氢原子、碳数1~20的烷基或可以被取代的芳基。
m表示自然数,优选为1~30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1分子中包含多个下式基团时,多个下式基团可以为相同结构,也可以为不同结构。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111
作为式(A-I)的阳离子,可列举下述表1中示出的式(A-I-a)所示的阳离子,即表1所示的具有取代基的阳离子1~阳离子12等。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112
【表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121
表中,“*”表示键合臂。
其中,作为式(A-I)中的阳离子,优选阳离子1~阳离子6、阳离子11及阳离子12,特别优选阳离子1、阳离子2及阳离子12。
此外,作为R48和R52相互键合而形成-NH-、-S-或-SO2-时的式(A-I)中的阳离子的具体例,可列举下述的阳离子。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131
作为[Y]m-,可列举上述的公知的阴离子,从耐热性的方面出发,优选的阴离子为:含硼阴离子;含铝阴离子;含氟阴离子;含SO3 -阴离子;以及含有氧和选自钨、钼、硅及磷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阴离子。
作为化合物(A-I),例如可列举下述式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14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15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161
式(A-I-6)中,n为自然数,通常n=5~25。
式(A-VI)所示的离子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对于式(A-VI)所示的离子而言,在式(A-I)所示的化合物的情况下,该离子可以通过例如使式(B-I)所示的化合物与式(C-I)所示的化合物反应来制造。该反应可以在有机溶剂的存在下进行,也可以在无溶剂下进行。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171
[各式中,X、R41~R55分别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该离子也可以通过使式(B-II)所示的化合物与式(C-II)所示的化合物反应来制造。该反应可以在有机溶剂的存在下进行,也可以在无溶剂下进行。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172
[式(B-II)及式(C-II)中,X、R41、R42、R45~R50及R55分别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相对于式(B-I)所示的化合物而言,式(C-I)所示的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对于式(B-I)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优选为0.5摩尔以上且8摩尔以下。
相对于式(B-II)所示的化合物而言,式(C-II)所示的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对于式(B-II)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优选为0.5摩尔以上且8摩尔以下。
反应温度优选为30℃~180℃。反应时间优选为1小时~12小时。
从收率的方面出发,任一反应均优选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作为有机溶剂,可列举:甲苯、二甲苯等烃溶剂;氯苯、二氯苯、氯仿等卤代烃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等醇溶剂;硝基苯等硝基烃溶剂;甲基异丁基酮等酮溶剂;1-甲基-2-吡咯烷酮等酰胺溶剂等。有机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B-I)或式(B-II)所示的化合物1质量份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从收率的方面出发,上述反应优选在缩合剂的存在下实施。作为缩合剂,可列举磷酸、多磷酸、磷酰氯、硫酸、亚硫酰氯等。
缩合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B-I)或式(B-II)所示的化合物1质量份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由反应混合物取得上述离子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各种方法。例如可列举将反应混合物与醇(例如甲醇等)混合在一起并过滤收集所析出的结晶的方法。优选将反应混合物添加到上述醇中。添加反应混合物时的温度优选为-100℃以上且50℃以下。此外,优选其后在该同一温度下搅拌0.5~2小时左右。对于过滤收集到的结晶,优选用水等进行洗涤、然后进行干燥。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而通过重结晶等公知的方法进一步进行精制。
作为(B-I)及式(B-II)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可列举公知的各种方法,例如西德专利申请P3928243.0号中记载的方法。
作为式(C-I)及式(C-II)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可列举国际公开第2012/053211号中记载的方法等公知的各种方法。
对于化合物(A-VI)的抗衡离子而言,可以使用市售的产品,也可以利用日本专利第4097704号、日本专利第4341251号及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第148卷第1期、2001年、国际申请第2008/075672号、JP2010-280586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等公知的方法来制造。
化合物(A1)例如可以通过在所需的抗衡离子中混合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离子和金属盐来制备。
上述混合温度优选为0℃~150℃。混合时间优选为1小时~72小时。
在使用与水相溶的溶剂时,混合该溶液并根据需要进一步搅拌1~3小时,然后利用过滤而取得析出物,由此可获得该染料。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利用离子交换水对所得该染料进行洗涤。
在使用与水不相溶的溶剂时,将反应混合物与离子交换水混合并根据需要进一步搅拌1~3小时,然后利用分液而取得有机层,由此可获得包含该染料的溶液。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利用离子交换水对该溶液进行洗涤。通过从包含该染料的溶液中除去溶剂,从而可获得该染料。
在着色剂(A)所含的染料中,作为蒽醌染料,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例如优选包含式(1b)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作“化合物(1b)”。)的染料。在使用化合物(1b)时,蒽醌染料(Ab)中的化合物(1b)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当在着色剂(A)中包含蒽醌染料(Ab)时,优选仅使用化合物(1b)作为蒽醌染料(Ab)。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191
[式(1b)中,R56及R57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10的脂肪族烃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3~10的脂环式烃基或式(1b’)所示的基团。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192
式(1b’)中,R58表示碳数1~6的烷基、卤素原子、-SO3H、-CO2H、-CO2R59、-NHCOR59、-SO3R59或-SO2NR59R60
R59表示碳数1~10的饱和烃基,该饱和烃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卤素原子、羟基或氨基取代。
R60表示氢原子、碳数1~10的饱和烃基。
r表示0~5的整数。在r为2以上时,多个R58可以相同或不同。
X56表示单键或碳数1~6的亚烷基。]
在化合物(1b)具有-SO3H和/或-CO2H时,-SO3H和/或-CO2H也可以形成盐(例如Na盐或K盐)。
作为R56及R57所表示的碳数1~10的脂肪族烃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异丙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戊基、新戊基、2-乙基己基等。
作为这些脂肪族烃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羟基、卤素原子等。
作为R56及R57所表示的碳数3~10的脂环式烃基,可列举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三环癸基等。
作为这些脂环式烃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羟基、卤素原子等。
作为R58所表示的碳数1~6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异丙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戊基、新戊基等。
作为R59及R60所表示的碳数1~10的饱和烃基,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等直链状烷基;异丙基、异丁基、异戊基、新戊基、2-乙基己基等支链状烷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三环癸基等饱和脂环式烃基。
作为-CO2R59,可列举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己氧基羰基等。
作为-NHCOR59,可列举N-乙酰基氨基、N-丙酰基氨基、N-丁酰基氨基、N-异丁酰基氨基及N-新戊酰基氨基等。
作为-SO3R59,可列举甲氧基磺酰基、乙氧基磺酰基、丙氧基磺酰基、叔丁氧基磺酰基、己氧基磺酰基及二十烷氧基磺酰基等。
作为-SO2NR59R60,可列举:N-甲基氨磺酰基、N-乙基氨磺酰基、N-丙基氨磺酰基、N-异丙基氨磺酰基、N-丁基氨磺酰基、N-异丁基氨磺酰基、N-仲丁基氨磺酰基、N-叔丁基氨磺酰基、N-戊基氨磺酰基、N-(1-乙基丙基)氨磺酰基、N-(1,1-二甲基丙基)氨磺酰基、N-(1,2-二甲基丙基)氨磺酰基、N-(2,2-二甲基丙基)氨磺酰基、N-(1-甲基丁基)氨磺酰基、N-(2-甲基丁基)氨磺酰基、N-(3-甲基丁基)氨磺酰基、N-环戊基氨磺酰基、N-环己基氨磺酰基、N-己基氨磺酰基、N-(1,3-二甲基丁基)氨磺酰基、N-(3,3-二甲基丁基)氨磺酰基、N-庚基氨磺酰基、N-(1-甲基己基)氨磺酰基、N-(1,4-二甲基戊基)氨磺酰基、N-辛基氨磺酰基、N-(2-乙基己基)氨磺酰基、N-(1,5-二甲基)己基氨磺酰基、N-(1,1,2,2-四甲基丁基)氨磺酰基、N-(5-氨基戊基)氨磺酰基等N-一取代氨磺酰基;N,N-二甲基氨磺酰基、N,N-乙基甲基氨磺酰基、N,N-二乙基氨磺酰基、N,N-丙基甲基氨磺酰基、N,N-异丙基甲基氨磺酰基、N,N-叔丁基甲基氨磺酰基、N,N-丁基乙基氨磺酰基、N,N-双(1-甲基丙基)氨磺酰基、N,N-庚基甲基氨磺酰基等N,N-二取代氨磺酰基等。
作为X56所表示的碳数1~6的亚烷基,可列举亚甲基、亚乙基、1,3-亚丙基、1,2-亚丙基、1,4-亚丁基、1,5-亚戊基、1,6-亚己基、1,1-亚乙基、1,3-亚丁基、2-甲基-1,3-亚丙基、2-甲基-1,2-亚丙基、1,4-亚戊基、2-甲基-1,4-亚丁基等。
作为化合物(1b),可列举式(3-1)~式(3-11)所示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式(3-4)及式(3-11)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221
在着色剂(A)所含的染料中,作为咕吨染料,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例如优选式(K2)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将该化合物称作“化合物(K2)”)。式(K2)所示的化合物还包括式(K2)的互变异构体。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231
式(K2)中,R21K~R24K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R26K或碳数6~10的1价芳香族烃基。该碳数6~10的芳香族烃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卤素原子、-R26K、-OH、-OR26K、-SO3 -、-SO3Na、-CO2H、-CO2R26K、-SR26K、-SO3H、-SO3R26K或-SO2NHR28K取代。
R25K表示-SO3 -、-SO3 -Na+、-SO3 -Z、-CO2H、-CO2R26K、-SO3H或-SO2NHR28K。Z表示N(R30)4 +。R30表示氢原子、碳数1~20的1价饱和烃基或碳数7~10的芳烷基。
R26K表示碳数1~20的饱和烃基。该饱和烃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OR26K1或卤素原子取代,该饱和烃基中所含的-CH2-可以置换为-O-、-NRbK-、-C(=O)-。
-R26K1表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碳数1~20的饱和烃基。
RbK表示碳数1~3的烷基。
R28K表示氢原子、-R26K、-CO2R26K或碳数6~10的芳香族烃基,该碳数6~10的芳香族烃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R26K或-OR26K取代。
m表示0~5的整数。在m为2以上的整数时,多个R25K可以相同或不同。
X表示卤素原子。a表示0或1的整数。
式(K2)中,R21K~R24K分别独立地优选为氢原子、碳数1~8的链式饱和烃基或可以具有上述取代基的苯基。该链式饱和烃基可以具有羟基、卤素原子等取代基,该链式饱和烃基中所含的-CH2-可以置换为-O-。
R25K优选为-SO3 -、-SO3Na或-SO3H。
R26K优选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碳数1~12的烷基。该烷基中所含的-CH2-可以置换为-O-。
R28K优选为氢原子、碳数1~8的烷基、-CO2R26K、或者可以被碳数1~4的烷基或碳数1~4的烷氧基取代的苯基。
m优选为0~3的整数。
作为化合物(K2),例如可列举式(1-1)~式(1-46)及式(1-50)~式(1-65)所示的化合物,优选式(1-1)、式(1-4)、式(1-7)、式(1-13)、式(1-23)、式(1-29)、式(1-31)、式(1-33)、式(1-54)、式(1-56)、式(1-58)。需要说明的是,式中,R40表示碳数1~20的饱和烃基,优选为碳数6~12的支链状烷基,进一步优选为2-乙基己基。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24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25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26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27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28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29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30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311
化合物(K2)可以使用市售的咕吨染料(例如中外化成(株)制的“Chugai AminolFast Pink R-H/C”、田冈化学工业(株)制的“Rhodamin6G”)。此外,也可以将市售的咕吨染料作为起始原料并参考日本特开2010-32999号公报来进行合成。
在着色剂(A)所含的染料中,作为香豆素染料,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例如优选为式(CI)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321
式(CI)中,LC表示碳数1~20的2价烃基或磺酰基。
XC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
R1C表示碳数1~20的烷基或具有醚键[-O-]的碳数2~20的链式饱和烃基。
R2C~R13C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氰基、硝基、氨甲酰基、氨磺酰基、-SO3M、-CO2M、羟基、甲酰基、氨基、碳数1~20的1价烃基、或者具有碳数2~20的1价烃基且在构成该烃基的碳原子间插入有氧原子、硫原子、-N(R14C)-、磺酰基或羰基的基团,该烃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卤素原子、氰基、硝基、氨甲酰基、氨磺酰基、-SO3M、-CO2M、羟基、甲酰基或氨基取代。
R14C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20的1价烃基,在存在多个R14C时,多个R14C可以相同或不同。
M表示氢原子或碱金属原子。
LC优选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碳数1~5的2价烃基或磺酰基,更优选为2,2-亚丙基、2,2-六氟亚丙基或磺酰基。XC优选为氧原子,R7C~R13C优选为氢原子。
作为式(CI)所示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下式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33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341
化合物(CI)可以通过使式(II)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II)。)与式(III)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III)。)在碱的存在下发生反应来制造。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342
(式中,LC、XC、R1C~R9C及R11C~R13C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R15C表示碳数1~20的烷基。)
作为R15C所示的碳数1~20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等,优选碳数1~6的烷基。
作为碱,可列举三乙基胺、哌啶等有机碱,其使用量相对于化合物(II)1摩尔通常为0.1摩尔~20摩尔。
化合物(III)的使用量相对于化合物(II)1摩尔通常为2摩尔~10摩尔,优选为2摩尔~4摩尔。
化合物(II)与化合物(III)的反应通常在溶剂的存在下实施。
作为溶剂,可列举公知的有机溶剂,优选乙腈等腈溶剂、碳数1~8的醇溶剂及甲苯等芳香族烃溶剂,更优选乙腈、甲醇及甲苯。其使用量相对于化合物(II)1质量份通常为1质量份~50质量份。
反应温度通常为0℃~200℃,优选为0℃~150℃。反应时间通常为0.5小时~36小时。
反应结束后,例如将难溶解化合物(I)的溶剂与所得的反应混合物混合并过滤,由此可以取得化合物(I)。
化合物(III)可以通过使式(IV)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作化合物(IV)。)与甲酰化剂发生反应来制造。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351
(式中,R1C~R9C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作为甲酰化剂,可列举磷酰氯,其使用量相对于化合物(IV)1摩尔通常为1~5摩尔。
化合物(IV)与甲酰化剂的反应通常在溶剂的存在下实施,作为溶剂,可列举N,N-二甲基甲酰胺。其使用量相对于化合物(IV)1质量份通常为1质量份~10质量份。
反应温度通常为0℃~100℃,反应时间通常为0.5小时~24小时。
反应结束后,例如将反应混合物与水混合,使其中和后,用乙酸乙酯等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并对所得的有机层进行浓缩,由此可以取得化合物(III)。
化合物(IV)可以通过使式(V)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V)。)与三溴化硼发生反应、并接下来进行水解来制造。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361
(式中,R1C~R9C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R17C表示碳数1~4的烷基。)
作为碳数1~4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及丁基。
三溴化硼的使用量相对于化合物(V)1摩尔通常为1~5摩尔。
化合物(V)与三溴化硼的反应通常在溶剂中实施,作为溶剂,可列举二氯甲烷等卤代烃溶剂。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化合物(V)1质量份通常为1~50质量份。
反应温度通常为-78℃~5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反应结束后,例如将反应混合物与水混合,然后进行分液,并对所得的有机层进行浓缩,由此可以取得化合物(IV)。
化合物(V)可以通过例如使式(VI)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作化合物(VI)。)与式(VII)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作化合物(VII)。)在钯催化剂及碱的存在下发生反应来制造。此外,化合物(V)也可以通过例如使式(VIII)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作化合物(VIII)。)与式(IX)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作化合物(IX)。)在碱的存在下发生反应来制造。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371
(式中,R1C~R9C及R17C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X2C及X3C分别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甲烷磺酰氧基、甲苯磺酰氧基或三氟甲烷磺酰氧基。)
作为X2C及X3C所示的卤素原子,可列举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
化合物(VI)与化合物(VII)的反应可以依据公知的芳香族卤化物的氨基化方法(例如J.Org.Chem.2003,68,1163-1164等)来实施。
化合物(VIII)与化合物(IX)的反应可以依据公知的胺化合物的烷基化方法(例如J.Org.Chem.2011,76,8015-8021等)来实施。
化合物(II)可以通过使式(X)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作化合物(X)。)与式(XI)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作化合物(XI)。)在溶剂中发生反应来制造。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372
(式中,R11C~R13C、R15C、LC及XC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R20C表示碳数1~4的烷基。)
作为R20C所示的碳数1~4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及丁基。
化合物(XI)的使用量相对于化合物(X)1摩尔通常为2~5摩尔、优选为2~3摩尔。
作为溶剂,可列举甲醇等醇溶剂,其使用量相对于化合物(X)1质量份通常为1~100质量份。
反应温度通常为-20℃~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72小时。
反应结束后,例如根据需要将反应混合物与水或甲醇混合,然后进行过滤,由此可以取得化合物(II)。
化合物(XI)可以依据例如J.Med.Chem.2012,55,3398-3413中记载的方法等公知的方法来制造。
本发明中的染料的含量相对于着色剂(A)的总量通常为5~100质量%、优选为15~100质量%、更优选为25~100质量%。
着色剂(A)除含有染料外还可以含有颜料。作为颜料,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颜料,例如可列举在《染料索引》(The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出版)中被分类为颜料(pigment)的颜料。
作为颜料,例如可列举以下颜料:
C.I.颜料黄1(以下,省略C.I.颜料黄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3、12、13、14、15、16、17、20、24、31、53、83、86、93、94、109、110、117、125、128、129、137、138、139、147、148、150、153、154、166、173、185、194、214等黄色颜料;
C.I.颜料橙13(以下,省略C.I.颜料橙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31、36、38、40、42、43、51、55、59、61、64、65、71、73等橙色颜料;
C.I.颜料红9(以下,省略C.I.颜料红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97、105、122、123、144、149、166、168、176、177、180、192、209、215、216、224、242、254、255、264、265等红色颜料;
C.I.颜料蓝15(以下,省略C.I.颜料蓝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15:3、15:4、15:6、60等蓝色颜料;
C.I.颜料紫1(以下,省略C.I.颜料紫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19、23、29、32、36、38等紫色颜料;
C.I.颜料绿7、C.I.颜料绿36、C.I.颜料绿58等绿色颜料;
C.I.颜料棕23、C.I.颜料棕25等棕色颜料;
C.I.颜料黑1、C.I.颜料黑7等黑色颜料等等。
其中,优选为选自C.I.颜料黄129、C.I.颜料黄138、C.I.颜料黄139、C.I.颜料黄150、C.I.颜料黄185、C.I.颜料蓝15:6、C.I.颜料紫23、C.I.颜料红254、C.I.颜料红242、C.I.颜料红177、C.I.颜料绿7及C.I.颜料绿58中的至少一种。
在除此以外的分类中,优选酞菁颜料、二噁嗪颜料、吡咯颜料、蒽醌颜料及偶氮颜料。
在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上述颜料时,也可以包含后述的颜料分散剂。
着色剂(A)的含有率相对于固体成分的总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若着色剂(A)的含有率为上述的范围内,则可以得到所需的分光和色浓度。
本说明书中的“固体成分的总量”是指从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除去溶剂(E)后的成分的总量。固体成分的总量以及各成分相对于该固体成分的总量的含量可以利用例如液体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等公知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树脂(B)>
树脂(B)优选为碱可溶性树脂(B)。碱可溶性树脂(B)(以下,有时称作“树脂(B)”)为包含源自选自不饱和羧酸及不饱和羧酸酐中的至少一种单体(a)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作为这样的树脂(B),可列举以下的树脂[K1]~[K6]等。
树脂[K1]:选自不饱和羧酸及不饱和羧酸酐中的至少一种单体(a)(以下,有时称作“(a)”)、与具有碳数2~4的环状醚结构和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b)(以下,有时称作“(b)”)形成的共聚物;
树脂[K2]:(a)、(b)及能够与(a)共聚的单体(c)(其与(a)及(b)不同。)(以下,有时称作“(c)”)所形成的共聚物;
树脂[K3]:(a)与(c)形成的共聚物;
树脂[K4]:使(a)与(c)形成的共聚物与(b)反应而得的树脂;
树脂[K5]:使(b)与(c)形成的共聚物与(a)反应而得的树脂;
树脂[K6]:使(b)与(c)形成的共聚物与(a)反应、并进一步与羧酸酐反应而得的树脂。
作为(a),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邻乙烯基苯甲酸、间乙烯基苯甲酸、对乙烯基苯甲酸等不饱和单羧酸类;
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中康酸、衣康酸、3-乙烯基邻苯二甲酸、4-乙烯基邻苯二甲酸、3,4,5,6-四氢邻苯二甲酸、1,2,3,6-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1,4-环己烯二甲酸等不饱和二羧酸类;
甲基-5-降冰片烯-2,3-二甲酸、5-羧基双环[2.2.1]庚-2-烯、5,6-二羧基双环[2.2.1]庚-2-烯、5-羧基-5-甲基双环[2.2.1]庚-2-烯、5-羧基-5-乙基双环[2.2.1]庚-2-烯、5-羧基-6-甲基双环[2.2.1]庚-2-烯、5-羧基-6-乙基双环[2.2.1]庚-2-烯等含有羧基的双环不饱和化合物类;
马来酸酐、柠康酸酐、衣康酸酐、3-乙烯基邻苯二甲酸酐、4-乙烯基邻苯二甲酸酐、3,4,5,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1,2,3,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二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5,6-二羧基双环[2.2.1]庚-2-烯酐等不饱和二羧酸类酐;
琥珀酸单〔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邻苯二甲酸单〔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等二元以上的多元羧酸的不饱和单〔(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酯类;
像α-(羟基甲基)丙烯酸那样的在同一分子中含有羟基及羧基的不饱和丙烯酸类等。
其中,从共聚反应性的方面、所得树脂在碱水溶液中的溶解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等。
(b)是指例如具有碳数2~4的环状醚结构(例如选自环氧乙烷环、氧杂环丁烷环及四氢呋喃环中的至少一种)和烯属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化合物。
(b)优选为具有碳数2~4的环状醚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单体。
作为(b),例如可列举:具有环氧乙基和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具有氧杂环丁基和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具有四氢呋喃基和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等。
作为(b),从能够进一步提高所得滤色器的耐热性、耐化学试剂性等可靠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具有环氧乙基和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
作为(c),例如可列举: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三环[5.2.1.02,6]癸烷-8-基酯(在本技术领域中,被称为作为其惯用名的“(甲基)丙烯酸双环戊酯”。此外,有时被称作“(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三环[5.2.1.02,6]癸烯-8-基酯(在本技术领域中,被称为作为其惯用名的“(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酯”。)、(甲基)丙烯酸双环戊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炔丙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等含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类;
马来酸二乙酯、富马酸二乙酯、衣康酸二乙酯等二羧酸二酯;
双环[2.2.1]庚-2-烯、5-甲基双环[2.2.1]庚-2-烯、5-乙基双环[2.2.1]庚-2-烯、5-羟基双环[2.2.1]庚-2-烯、5-羟基甲基双环[2.2.1]庚-2-烯、5-(2’-羟基乙基)双环[2.2.1]庚-2-烯、5-甲氧基双环[2.2.1]庚-2-烯、5-乙氧基双环[2.2.1]庚-2-烯、5,6-二羟基双环[2.2.1]庚-2-烯、5,6-二(羟基甲基)双环[2.2.1]庚-2-烯、5,6-二(2’-羟基乙基)双环[2.2.1]庚-2-烯、5,6-二甲氧基双环[2.2.1]庚-2-烯、5,6-二乙氧基双环[2.2.1]庚-2-烯、5-羟基-5-甲基双环[2.2.1]庚-2-烯、5-羟基-5-乙基双环[2.2.1]庚-2-烯、5-羟基甲基-5-甲基双环[2.2.1]庚-2-烯、5-叔丁氧基羰基双环[2.2.1]庚-2-烯、5-环己氧基羰基双环[2.2.1]庚-2-烯、5-苯氧基羰基双环[2.2.1]庚-2-烯、5,6-双(叔丁氧基羰基)双环[2.2.1]庚-2-烯、5,6-双(环己氧基羰基)双环[2.2.1]庚-2-烯等双环不饱和化合物类;
N-苯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苄基马来酰亚胺、N-琥珀酰亚胺基-3-马来酰亚胺苯甲酸酯、N-琥珀酰亚胺基-4-马来酰亚胺丁酸酯、N-琥珀酰亚胺基-6-马来酰亚胺己酸酯、N-琥珀酰亚胺基-3-马来酰亚胺丙酸酯、N-(9-吖啶基)马来酰亚胺等二羰基酰亚胺衍生物类;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对甲氧基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氯乙烯、偏氯乙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乙酸乙烯酯、1,3-丁二烯、异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等。
其中,从共聚反应性及耐热性的方面出发,优选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三环[5.2.1.02,6]癸烷-8-基酯、N-苯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苄基马来酰亚胺、双环[2.2.1]庚-2-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表示选自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甲基)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酸酯”等的表述也具有同样的含义。
作为树脂(B),具体可列举:(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3,4-环氧三环[5.2.1.02.6]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树脂[K1];(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3,4-环氧三环[5.2.1.02.6]癸酯/(甲基)丙烯酸/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甲基)丙烯酸3,4-环氧三环[5.2.1.02.6]癸酯/(甲基)丙烯酸/乙烯基甲苯共聚物、3-甲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等树脂[K2];(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树脂[K3];在(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上加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而得的树脂、在(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上加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而得的树脂、在(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上加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而得的树脂等树脂[K4];使(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与(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的树脂、使(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与(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的树脂等树脂[K5];使(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与(甲基)丙烯酸反应,并使所得的树脂进一步与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反应而得到的树脂等树脂[K6]等等。
例如,树脂[K1]可参考文献“高分子合成的实验法”(大津隆行著发行所(株)化学同人第1版第1次印刷1972年3月1日发行)中记载的方法以及该文献中记载的引用文献进行制造。
树脂(B)优选为选自树脂[K1]、树脂[K2]及树脂[K3]中的一种,更优选为选自树脂[K2]及树脂[K3]中的一种。在树脂(B)为这些树脂时,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显影性优异。从着色图案与基板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树脂[K2]。
树脂(B)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00~100,000、更优选为5,000~50,000、进一步优选为5,000~30,000。若分子量为上述的范围,则存在如下倾向:涂膜硬度提高,残膜率也高,未曝光部对显影液的溶解性良好,着色图案的分辨率提高。
树脂(B)的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1~6、更优选为1.2~4。
树脂(B)的酸值优选为50~170mg-KOH/g、更优选为60~150mg-KOH/g、进一步优选为70~135mg-KOH/g。这里所述的“酸值”是作为中和1g树脂(B)所需的氢氧化钾的量(mg)而测定的值,可通过例如使用氢氧化钾水溶液进行滴定而求出。
树脂(B)的含量相对于固体成分的总量优选为7~65质量%、更优选为13~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7~55质量%。若树脂(B)的含量处于上述范围,则存在能够形成着色图案、并且着色图案的分辨率及残膜率提高的倾向。
<聚合性化合物(C)>
聚合性化合物(C)是能够通过由聚合引发剂(D)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和/或酸而发生聚合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具有聚合性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等,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作为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壬基苯基卡必醇丙烯酸酯、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2-乙基己基卡必醇丙烯酸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以及上述的(a)、(b)及(c)。
作为具有2个烯属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列举: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的双(丙烯酰氧基乙基)醚、3-甲基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其中,聚合性化合物(C)优选为具有3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化合物。作为这样的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列举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八(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七(甲基)丙烯酸酯、四季戊四醇十(甲基)丙烯酸酯、四季戊四醇九(甲基)丙烯酸酯、三(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乙二醇改性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改性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中,优选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
聚合性化合物(C)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50以上且2,900以下、更优选为250以上且1,500以下。
聚合性化合物(C)的含量相对于固体成分的总量优选为7~65质量%、更优选为13~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7~55质量%。
若聚合性化合物(C)的含量处于上述的范围内,则存在使着色图案形成时的残膜率及滤色器的耐化学试剂性提高的倾向。
此外,聚合性化合物(C)与树脂(B)的质量比(C的质量/B的质量)为0.7~2、优选为0.7~1.5。若该质量比为上述范围内,则存在使制造着色图案时的显影性和所得滤色器的耐热性优异的倾向。
<聚合引发剂(D)>
聚合引发剂(D)只要是能够在光或热的作用下产生活性自由基、酸等而引发聚合的化合物,则并无特别限定,可使用公知的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D),可列举:O-酰基肟化合物、烷基苯酮化合物、联咪唑化合物、三嗪化合物及酰基氧化膦化合物等。
作为上述O-酰基肟化合物,例如可列举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丁烷-1-酮-2-亚胺、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3-环戊基丙烷-1-酮-2-亚胺、N-乙酰氧基-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9H-咔唑-3-基]乙烷-1-亚胺、N-乙酰氧基-1-[9-乙基-6-{2-甲基-4-(3,3-二甲基-2,4-二氧杂环戊基甲氧基)苯甲酰}-9H-咔唑-3-基]乙烷-1-亚胺、N-乙酰氧基-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9H-咔唑-3-基]-3-环戊基丙烷-1-亚胺、N-苯甲酰氧基-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9H-咔唑-3-基]-3-环戊基丙烷-1-酮-2-亚胺等。此外,也可以使用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OXE02(以上为BASF公司制)、N-1919(ADEKA公司制)等市售品。
其中,O-酰基肟化合物优选为选自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丁烷-1-酮-2-亚胺、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及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3-环戊基丙烷-1-酮-2-亚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在使用这些O-酰基肟化合物时,存在可得到高亮度的滤色器的倾向。
作为上述烷基苯酮化合物,例如可列举2-甲基-2-吗啉代-1-(4-甲硫基苯基)丙烷-1-酮、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2-苄基丁烷-1-酮、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吗啉基)苯基]丁烷-1-酮等。此外,也可列举:IRGACURE(注册商标)369、907、379(以上为BASF公司制)等市售品;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4-异丙烯基苯基)丙烷-1-酮的低聚物、α,α-二乙氧基苯乙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等。
作为联咪唑化合物,例如可列举2,2’-双(2-氯苯基)-4,4’,5,5’-四苯基联咪唑、2,2’-双(2,3-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联咪唑(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6-7537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75373号公报等。)、2,2’-双(2-氯苯基)-4,4’,5,5’-四苯基联咪唑、2,2’-双(2-氯苯基)-4,4’,5,5’-四(烷氧基苯基)联咪唑、2,2’-双(2-氯苯基)-4,4’,5,5’-四(二烷氧基苯基)联咪唑、2,2’-双(2-氯苯基)-4,4’,5,5’-四(三烷氧基苯基)联咪唑(例如参照日本特公昭48-38403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2-174204号公报等。)、4,4’,5,5’-位的苯基被烷氧羰基取代的咪唑化合物(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7-10913号公报等)等。
作为上述三嗪化合物,例如可列举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萘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胡椒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5-甲基呋喃-2-基)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呋喃-2-基)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4-二乙基氨基-2-甲基苯基)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1,3,5-三嗪等。
作为上述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可列举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等。
此外,作为聚合引发剂(D),可列举: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等苯偶姻化合物;二苯甲酮、邻苯甲酰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4-苯甲酰-4’-甲基二苯基硫醚、3,3’,4,4’-四(叔丁基过氧化羰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化合物;9,10-菲醌、2-乙基蒽醌、樟脑醌等醌化合物;10-丁基-2-氯吖啶酮、苯偶酰、苯基乙醛酸甲酯、二茂钛化合物等。
聚合引发剂(D)优选为包含选自O-酰基肟化合物、烷基苯酮化合物、三嗪化合物、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及联咪唑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聚合引发剂,更优选为包含O-酰基肟化合物的聚合引发剂。
聚合引发剂(D)的含量相对于树脂(B)及聚合性化合物(C)的总量100质量份优选为0.1~40质量份、更优选为1~30质量份。
<溶剂(E)>
作为溶剂(E),可列举在本技术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溶剂,即酯溶剂(分子内包含-COO-且不含-O-的溶剂)、醚溶剂(分子内包含-O-且不含-COO-的溶剂)、醚酯溶剂(分子内包含-COO-和-O-的溶剂)、酮溶剂(分子内包含-CO-且不包含-COO-的溶剂)、醇溶剂(分子内包含OH且不包含-O-、-CO-及-COO-的溶剂)、芳香族烃溶剂、酰胺溶剂、二甲基亚砜等。
作为酯溶剂,可列举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丁酯、2-羟基异丁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甲酸戊酯、乙酸异戊酯、丙酸丁酯、丁酸异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丙酮酸丙酯、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环己醇乙酸酯、γ-丁内酯等。
作为醚溶剂,可列举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乙二醇单丙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二乙二醇单丁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单乙基醚、丙二醇单丙基醚、丙二醇单丁基醚、3-甲氧基-1-丁醇、3-甲氧基-3-甲基丁醇、四氢呋喃、四氢吡喃、1,4-二噁烷、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乙二醇甲基乙基醚、二乙二醇二丙基醚、二乙二醇二丁基醚、苯甲醚、苯乙醚、甲基苯甲醚等。
作为醚酯溶剂,可列举:甲氧基乙酸甲酯、甲氧基乙酸乙酯、甲氧基乙酸丁酯、乙氧基乙酸甲酯、乙氧基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丙酯、2-乙氧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乙酸3-甲基-3-甲氧基丁酯、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丁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等。
作为酮溶剂,可列举4-羟基-4-甲基-2-戊酮、丙酮、2-丁酮、2-庚酮、3-庚酮、4-庚酮、4-甲基-2-戊酮、环戊酮、环己酮、异佛尔酮等。
作为醇溶剂,可列举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己醇、环己醇、乙二醇、丙二醇、甘油等。
作为芳香族烃溶剂,可列举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
作为酰胺溶剂,可列举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
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其中,优选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乳酸乙酯、丙二醇单甲基醚、3-乙氧基丙酸乙酯、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3-甲氧基丁酯、3-甲氧基-1-丁醇、4-羟基-4-甲基-2-戊酮、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更优选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二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乳酸乙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3-甲氧基-1-丁醇、4-羟基-4-甲基-2-戊酮、3-乙氧基丙酸乙酯。
溶剂(E)的含量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优选为70~95质量%、更优选为75~92质量%。换言之,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优选为5~30质量%、更优选为8~25质量%。若溶剂(E)的含量为上述的范围,则存在如下倾向:使涂布时的平坦性变得良好,并且由于在形成滤色器时不会发生色浓度不足而使显示特性变得良好。
<抗氧化剂(J)>
本发明中的抗氧化剂包含一次抗氧化剂和二次抗氧化剂这两种。
一次抗氧化剂是指具有捕捉氢过氧化物等的自由基的作用的抗氧化剂,通常可列举酚系抗氧化剂、胺系抗氧化剂。
二次抗氧化剂是指具有使氢过氧化物分解的作用的抗氧化剂,通常可列举磷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
酚系抗氧化剂是指分子内具有酚性羟基的抗氧化剂,优选为具有在该酚性羟基的-OH基的邻位分支出的烷基的抗氧化剂。在本说明书中,将同时具有酚性羟基和磷酸酯结构或亚磷酸酯结构的抗氧化剂分类为磷系抗氧化剂。
作为酚系抗氧化剂,可列举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4,4’-丁叉-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丙烯酸2-叔丁基-6-(3-叔丁基-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酯、(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3,3’,3”,5,5’,5”-六叔丁基-a,a’,a”-(均三甲苯-2,4,6-三基)三对甲酚、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1,3,5-三((4-叔丁基-3-羟基-2,6-二甲苯基)甲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硫代二亚乙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丙酸C7-C9侧链烷基酯、4,6-双(辛硫基甲基)邻甲酚、Irganox(注册商标)3125(BASF公司制)、2,4-双(正辛硫基)-6-(4-羟基3’,5’-二叔丁基苯胺基)-1,3,5-三嗪、3,9-双(2-(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Sumilizer(注册商标)BHT(住友化学(株)制)、Sumilizer(注册商标)GA-80(住友化学(株)制)、Sumilizer(注册商标)GS(住友化学(株)制)、Cyanox(注册商标)1790(Cytec公司制)及Vitamin E(Eisai Co.,Ltd.制)等。
作为酚系抗氧化剂,优选(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丙烯酸2-叔丁基-6-(3-叔丁基-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4,4’-丁叉-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Sumilizer(注册商标)BHT(住友化学(株)制)、Sumilizer(注册商标)GA-80(住友化学(株)制)、Sumilizer(注册商标)GS(住友化学(株)制)等。
更优选(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丙烯酸2-叔丁基-6-(3-叔丁基-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4,4’-丁叉-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等。
胺系抗氧化剂是指分子内具有氨基的抗氧化剂。
作为胺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1-萘基胺、苯基-1-萘基胺、对辛基苯基-1-萘基胺、对壬基苯基-1-萘基胺、对十二烷基苯基-1-萘基胺、苯基-2-萘基胺等萘基胺系抗氧化剂;N,N’-二异丙基对苯二胺、N,N’-二异丁基对苯二胺、N,N’-二苯基对苯二胺、N,N’-二-β-萘基对苯二胺、N-苯基-N’-异丙基对苯二胺、N-环己基-N’-苯基对苯二胺、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二辛基对苯二胺、苯基己基对苯二胺、苯基辛基对苯二胺等苯二胺系抗氧化剂;二吡啶基胺、二苯基胺、4,4’-二正丁基二苯基胺、4,4’-二叔丁基二苯基胺、4,4’-二-叔戊基二苯基胺、4,4’-二辛基二苯基胺、4,4’-二壬基二苯基胺、4,4’-二癸基二苯基胺、4,4’-二(十二烷基)二苯基胺、4,4’-二苯乙烯基二苯基胺、4,4’-二甲氧基二苯基胺、4,4’-双(4-α,α-二甲基苯甲酰)二苯基胺、对异丙氧基二苯基胺、二吡啶基胺等二苯基胺系抗氧化剂;吩噻嗪、N-甲基吩噻嗪、N-乙基吩噻嗪、3,7-二辛基吩噻嗪、吩噻嗪甲酸酯、吩硒嗪(phenoselenazine)等吩噻嗪系抗氧化剂。
作为胺系抗氧化剂,优选1-萘基胺、苯基-1-萘基胺、对辛基苯基-1-萘基胺、对壬基苯基-1-萘基胺等。
磷系抗氧化剂是指具有磷酸酯结构或亚磷酸酯结构的抗氧化剂。
作为磷系抗氧化剂,可列举6-[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氧基]-2,4,8,10-四叔丁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膦(dioxaphosphepin)、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二苯基异辛基亚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亚磷酸酯、二苯基异癸基亚磷酸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丁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环新戊烷四基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亚磷酸酯、6-[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氧基]-2,4,8,10-四叔丁基苯并[d,f][1,3,2]二氧杂膦、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亚磷酸三(单壬基苯和二壬基苯混合酯)、二苯基单(十三烷基)亚磷酸酯、2,2’-乙叉双(4,6-二叔丁基苯酚)氟代亚磷酸酯、苯基二异癸基亚磷酸酯、亚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亚磷酸三(异癸基)酯、亚磷酸三(十三烷基)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亚联苯基二膦酸酯(phosphonate)、4,4’-异丙叉二苯基四烷基(C12-C15)二亚磷酸酯、4,4’-丁叉双(3-甲基-6-叔丁基苯基)二(十三烷基)亚磷酸酯、双(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环新戊烷四基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亚磷酸酯)、1,1,3-三(2-甲基-4-二(十三烷基)亚磷酸酯-5-叔丁基苯基)丁烷、四(2,4-二叔丁基-5-甲基苯基)-4,4’-亚联苯基二膦酸酯、亚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亚磷酸三异癸酯、亚磷酸三硬脂酯、苯基二异癸基亚磷酸酯、三硫代亚磷酸三月桂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亚磷酸三(壬基化苯基)酯、三[2-[[2,4,8,10-四叔丁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膦-6-基]氧基]乙基]胺、双(2,4-双(1,1-二甲基乙基)-6-甲基苯基)乙基亚磷酸酯、ADK STAB(注册商标)329K((株)ADEKA制)、ADK STAB(注册商标)PEP36((株)ADEKA制)、ADK STAB(注册商标)PEP-8((株)ADEKA制)、Sandstab(注册商标)P-EPQ(Clariant公司制)、Weston(注册商标)618(GE公司制)、Weston(注册商标)619G(GE公司制)、Ultranox(注册商标)626(GE公司制)、6-[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氧基]-2,4,8,10-四叔丁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膦)等。
作为磷系抗氧化剂,优选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二苯基异辛基亚磷酸酯、二苯基异癸基亚磷酸酯、亚磷酸三异癸酯、磷酸三苯酯等,更优选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磷酸三苯酯等。
硫系抗氧化剂是指分子内具有硫原子的抗氧化剂。
作为硫系抗氧化剂,可列举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代二丙酸二肉豆蔻酯或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酯等硫代二丙酸二烷基酯化合物及四[亚甲基(3-十二烷硫基)丙酸酯]甲烷等多元醇的β-烷基巯基丙酸酯化合物等。
作为硫系抗氧化剂,优选3,3’-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3,3’-硫代二丙酸二肉豆蔻酯、3,3’-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酯、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等。
作为上述硫系抗氧化剂,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市售的硫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Sumilizer(注册商标)TPL-R、TP-D(以上均为住友化学(株)制)等。
作为一次抗氧化剂与二次抗氧化剂的组合,可列举酚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酚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胺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胺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的组合。
作为一次抗氧化剂与二次抗氧化剂的组合,具体而言,优选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磷酸三苯酯、(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磷酸三苯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磷酸三苯酯、丙烯酸2-叔丁基-6-(3-叔丁基-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酯/磷酸三苯酯、4,4’-丁叉-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磷酸三苯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磷酸三苯酯、1-萘基胺/磷酸三苯酯、苯基-1-萘基胺/磷酸三苯酯、对辛基苯基-1-萘基胺/磷酸三苯酯、对壬基苯基-1-萘基胺/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磷酸三苯酯,更优选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磷酸三苯酯、(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磷酸三苯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磷酸三苯酯、丙烯酸2-叔丁基-6-(3-叔丁基-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酯/磷酸三苯酯、4,4’-丁叉-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磷酸三苯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磷酸三苯酯、1-萘基胺/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磷酸三苯酯,进一步优选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磷酸三苯酯、(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磷酸三苯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磷酸三苯酯、丙烯酸2-叔丁基-6-(3-叔丁基-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酯/磷酸三苯酯、4,4’-丁叉-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磷酸三苯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磷酸三苯酯。
从耐热性、高亮度、显影性的方面出发,优选的是使用酚系抗氧化剂作为一次抗氧化剂并同时使用磷系抗氧化剂或硫系抗氧化剂作为二次抗氧化剂,更优选使用酚系抗氧化剂作为一次抗氧化剂并同时使用磷系抗氧化剂作为二次抗氧化剂。
本发明中的抗氧化剂(J)的含量相对于固体成分的总量通常为0.1~10质量%、优选为0.5~8质量%、更优选为1~6质量%。若抗氧化剂(J)的含量为上述范围内,则可以在着色树脂组合物中良好地分散,使不需要的成分的析出较少,不易给所得的滤色器的色特性造成影响,在这一点上是优选的。
本发明中的一次抗氧化剂(J1)与二次抗氧化剂(J2)的质量比(J1的质量/J2的质量)为0.1~4.2、优选为0.2~4、更优选为0.3~3.5。若该质量比为上述范围内,则可以得到耐热性高且高亮度的滤色器。
<其他成分>
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还可以根据需要包含聚合引发助剂、流平剂、无色的金属络合物、填充剂、其他高分子化合物、密合促进剂、光稳定剂、链转移剂、颜料分散剂等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添加剂。
作为上述颜料分散剂,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颜料分散剂。作为上述颜料分散剂的具体例,可列举以商品名计的KP(信越化学工业(株)制)、Floren(共荣社化学(株)制)、Solsperse(Zeneca(株)制)、EFKA(BASF公司制)、Ajisper(Ajinomoto Fine-TechnoCo.Int.制)、Disperbyk(Bye Chemie公司制)等。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例如将着色剂(A)、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聚合引发剂(D)、溶剂(E)、抗氧化剂(J)以及根据需要使用的流平剂(H)、聚合引发助剂、无色的金属络合物等其他成分混合来制备。
优选的是:将包含颜料时的颜料预先与溶剂(E)的一部分或全部混合,使用珠磨机等将其分散至颜料的平均粒径为0.2μm以下左右。此时,也可以根据需要配合上述颜料分散剂、树脂(B)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如此得到的颜料分散液中按照规定的浓度混合剩余的成分,由此可以制备目标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优选的是将着色剂(A)的染料预先溶解于溶剂(E)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制备成溶液。此外,优选将该溶液用孔径0.01~1μm左右的膜滤器进行过滤。
此外,优选将混合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用孔径0.01~10μm左右的膜滤器进行过滤。
<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作为由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制造着色图案的方法,可列举光刻法、喷墨法、印刷法等。其中,优选光刻法。光刻法为下述方法:将上述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于基板,使其干燥而形成着色组合物层,并隔着光掩模对该着色组合物层进行曝光、显影。在光刻法中,也可以在曝光时不使用光掩模和/或不进行显影,由此形成上述着色组合物层的固化物即着色涂膜。这样形成的着色图案或着色涂膜为本发明的滤色器。
所制作的滤色器的膜厚并无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用途等进行适当调整,例如为0.1~30μm、优选为0.1~20μm、进一步优选为0.5~6μm。
作为基板,可使用:石英玻璃、硼硅酸玻璃、铝硅酸盐玻璃、表面涂敷有二氧化硅的钠钙玻璃等的玻璃板;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树脂板;硅基板;在上述基板上形成有铝、银、银/铜/钯合金薄膜等的基板。在这些基板上还可以形成其他的滤色器层、树脂层、晶体管、电路等。
利用光刻法的各色像素的形成可以利用公知或惯用的装置和条件来进行。例如,可以如下所述地进行制作。
首先,在基板上涂布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并通过进行加热干燥(预烘烤)和/或减压干燥来除去溶剂等挥发成分而使其干燥,得到平滑的着色组合物层。
作为涂布方法,可列举:旋涂法、狭缝涂布法、狭缝旋涂法等。
进行加热干燥时的温度优选为30~120℃、更优选为50~110℃。此外,作为加热时间,优选为10秒钟~60分钟,更优选为30秒钟~30分钟。
在进行减压干燥时,优选在50~150Pa的压力下且于20~25℃的温度范围进行。
着色组合物层的膜厚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根据目标滤色器的膜厚进行适当选择即可。
接着,隔着用于形成目标着色图案的光掩模对着色组合物层进行曝光。该光掩模上的图案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相应于目标用途的图案。
作为用于曝光的光源,优选发射250~450nm波长的光的光源。例如,可以对小于350nm的光使用拦截该波长范围的滤波器来进行阻断,或者可以对436nm附近、408nm附近、365nm附近的光使用将这些波长范围导出的带通滤波器进行选择性导出。具体而言,作为光源,可列举汞灯、发光二极管、金属卤化物灯、卤素灯等。
为了能够对曝光面整体均匀地照射平行光线、或使光掩模与形成有着色组合物层的基板准确地进行对位,优选使用掩模对准器及步进机等曝光装置。
使曝光后的着色组合物层与显影液接触而进行显影,由此可以在基板上形成着色图案。通过进行显影而使着色组合物层的未曝光部溶解于显影液而被除去。作为显影液,优选例如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碳酸钠、四甲基氢氧化铵等碱性化合物的水溶液。这些碱性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浓度优选为0.01~10质量%、更优选为0.03~5质量%。进而,显影液也可以包含表面活性剂。
显影方法可以是搅拌法(paddle method)、浸渍法及喷雾法等中的任意方法。此外,还可以在显影时使基板倾斜至任意角度。
优选在显影后进行水洗。
进而,优选对所得着色图案进行后烘烤。后烘烤温度优选为150~250℃、更优选160~235℃。后烘烤时间优选为1~120分钟、更优选10~60分钟。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能够制造出尤为高亮度的滤色器。该滤色器作为用于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装置、电子纸等)及固体摄像元件的滤色器是有用的。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例中,在没有特殊限定的情况下,表示含量或使用量的“%”及“份”为质量基准。
以下,化合物的结构通过质谱分析(LC;Agilent制1200型、MASS;Agilent制LC/MSD型或NMR(JMM-ECA-500;日本电子(株)制)进行了确认。
在实施例中使用了下述的抗氧化剂。
(J-1):(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ADK STAB(注册商标)AO-60、(株)ADEKA制)
(J-2):丙烯酸2-叔丁基-6-(3-叔丁基-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酯(Sumilizer(注册商标)GM、住友化学(株)制)
(J-3):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ADK STAB(注册商标)AO-20、(株)ADEKA制)
(J-4):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ADK STAB(注册商标)AO-30、(株)ADEKA公司制)
(J-5):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ADK STAB(注册商标)AO-330、(株)ADEKA制)
(J-6):4,4’-丁叉-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Sumilizer(注册商标)BBM-S、住友化学(株)制)
(J-7):磷酸三苯酯(ADK STAB(注册商标)TPP、(株)ADEKA制)
(J-8):6-叔丁基-4-[3-[(2,4,8,10-四叔丁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膦-6-基)氧基]丙基]-2-甲基苯酚(Sumilizer(注册商标)GP、住友化学(株)制)
合成例1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硫氰酸钾36.3份及丙酮160.0份,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用10分钟滴加苯甲酰氯(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0.0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N-乙基邻甲苯胺(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45.7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30%氢氧化钠水溶液34.2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在室温下滴加氯乙酸35.3份。滴加结束后,在加热回流下搅拌7小时。接着,使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溶液注入到自来水12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200份并进行了30分钟搅拌。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1当量浓度的盐酸200份进行洗涤,然后用自来水200份进行洗涤,最后用饱和食盐水2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淡黄色液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淡黄色液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淡黄色液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B-I-1)所示的化合物52.0份。收率50%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571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1)所示的化合物9.3份、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10.0份及甲苯20.0份,然后加入磷酰氯14.8份并在95~10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用异丙醇170.0份进行了稀释。接着,将稀释后的反应溶液注入到饱和食盐水30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100份并搅拌了30分钟。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3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蓝紫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对蓝紫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A-II-1)所示的化合物19.8份。收率100%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581
式(A-II-1)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601.3[M-Cl]+
Exact Mass(精确质量):636.3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4.5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100.0份,然后在50~6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20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1)所示的化合物11.3份。收率82%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582
将式(A-I-1)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28nm下显示吸光度2.9(任意单位)。
合成例2
在具备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及搅拌机的烧瓶内通入适量氮气而置换成氮气氛围,加入乙酸1-甲氧基-2-丙酯371份,边搅拌边加热至85℃。接着,用4小时向该烧瓶内滴加丙烯酸54份、丙烯酸酯3,4-环氧三环[5.2.1.02,6]癸烷-8-基酯和丙烯酸酯3,4-环氧三环[5.2.1.02,6]癸烷-9-基酯的混合物(商品名“E-DCPA”、大赛璐株式会社制)225份、乙烯基甲苯(异构体混合物)81份、乙酸1-甲氧基-2-丙酯80份的混合溶液。另一方面,用5小时滴加将聚合引发剂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30份溶解于乙酸1-甲氧基-2-丙酯160份而成的溶液。聚合引发剂溶液的滴加结束后,在该温度保持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以B型粘度(23℃)测得的粘度为246mPa·s。树脂(B-1)溶液的固体成分为37.5重量%、固体成分换算的酸值为115mg-KOH/g。生成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600、分子量分布[Mw/Mn]为2.01。树脂(B-1)具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591
树脂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及数均分子量(Mn)的测定利用GPC法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592
校正用标准物质:TSK STANDARD POLYSTYRENE F-40、F-4、F-288、A-2500、A-500(东曹(株)制)
将上述得到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之比(Mw/Mn)作为分子量分布。
合成例3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软(soft)型)(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5.1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100.0份,然后在50~60度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物质(mass)冷却到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20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2)所示的化合物12.7份。收率87%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601
将式(A-I-2)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29nm下显示吸光度2.2(任意单位)。
合成例4
在氢氧化钠(和光纯药工业(株)制)2.00份中加入甲醇50份并使其溶解。然后,加入2,6-二羟基苯甲酸(东京化成工业(株)制)15.41份和硼酸(和光纯药工业(株)制)3.09份,在65℃下搅拌8.5小时。将该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利用抽滤取得析出物,并利用离子交换水237份对其进行洗涤,得到了式(BC-1-Na)所示的化合物10.90份。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602
合成例5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式(BC-1-Na)所示的化合物5.3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100.0份,然后在50~6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20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3)所示的化合物12.0份。收率83%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611
将式(A-I-3)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28nm下显示吸光度2.6(任意单位)。
合成例6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所示的化合物10.0份、钨硅酸水合物(SIGMA-ALDRICH公司制)14.1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100.0份,然后在50~6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20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4)所示的化合物17.3份。收率83%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621
将式(A-I-4)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38nm下显示吸光度1.5(任意单位)。
合成例7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所示的化合物10.0份、COOMASSIE BLUE B(ICI公司制)5.3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100.0份,然后,在50~60度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物质冷却到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20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5)所示的化合物11.4份。收率79%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622
将式(A-I-5)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32nm下显示吸光度2.4(任意单位)。
合成例8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所示的化合物10.0份、DEMOL N(花王株式会社制)3.8份及二甲基亚砜100.0份,然后在50~60度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物质冷却到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20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6)所示的化合物11.1份。收率86%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631
将式(A-I-6)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36nm下显示吸光度2.6(任意单位)。
合成例9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硫氰酸钾32.2份及丙酮160.0份,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用10分钟滴加2-氟苯甲酰氯(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0.0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N-乙基邻甲苯胺(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40.5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30%氢氧化钠水溶液34.2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在室温下滴加氯乙酸31.3份。滴加结束后,在加热回流下搅拌7小时。接着,使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溶液注入到自来水12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200份并进行了30分钟搅拌。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1当量浓度的盐酸200份进行洗涤,然后用自来水200份进行洗涤,最后用饱和食盐水2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淡黄色液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淡黄色液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淡黄色液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B-I-7)所示的化合物49.9份。收率5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641
合成例10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7)所示的化合物9.9份、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10.0份及甲苯20.0份,然后加入磷酰氯14.8份并在95~10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用异丙醇170.0份进行了稀释。接着,将稀释后的反应溶液注入到饱和食盐水30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100份并搅拌了30分钟。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3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蓝紫色固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蓝紫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蓝紫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A-II-7)所示的化合物17.2份。收率85%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651
式(A-II-7)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619.3[M-Cl]+
Exact Mass:654.3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7)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7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份,然后在4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5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7)所示的化合物11.9份。收率86%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652
将式(A-I-7)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30nm下显示吸光度3.1(任意单位)。
合成例11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硫氰酸钾23.3份及丙酮160.0份,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用10分钟滴加2-溴苯甲酰氯(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0.0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N-乙基邻甲苯胺(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29.3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30%氢氧化钠水溶液34.2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在室温下滴加氯乙酸22.6份。滴加结束后,在加热回流下搅拌7小时。接着,使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溶液注入到自来水12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200份并进行了30分钟搅拌。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1当量浓度的盐酸200份进行洗涤,然后用自来水200份进行洗涤,最后用饱和食盐水2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淡黄色液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淡黄色液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淡黄色液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B-I-8)所示的化合物41.6份。收率45%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661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8)所示的化合物12.9份、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10.0份及甲苯20.0份,然后加入磷酰氯14.8份并在95~10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用异丙醇170.0份进行了稀释。接着,将稀释后的反应溶液注入到饱和食盐水30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100份并搅拌了30分钟。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3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蓝紫色固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蓝紫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蓝紫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A-II-8)所示的化合物17.6份。收率80%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671
式(A-II-8)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679.3[M-Cl]+
Exact Mass:714.2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8)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2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份,然后在4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5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8)所示的化合物12.9份。收率96%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672
将式(A-I-8)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32nm下显示吸光度2.6(任意单位)。
合成例12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硫氰酸钾33.0份及丙酮160.0份,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用10分钟滴加2-甲基苯甲酰氯(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0.0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N-乙基邻甲苯胺(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41.6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30%氢氧化钠水溶液34.2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在室温下滴加氯乙酸32.1份。滴加结束后,在加热回流下搅拌7小时。接着,使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溶液注入到自来水12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200份并进行了30分钟搅拌。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1当量浓度的盐酸200份进行洗涤,然后用自来水200份进行洗涤,最后用饱和食盐水2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淡黄色液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淡黄色液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淡黄色液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B-I-9)所示的化合物40.5份。收率4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681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9)所示的化合物9.7份、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10.0份及甲苯20.0份,然后加入磷酰氯14.8份并在95~10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用异丙醇170.0份进行了稀释。接着,将稀释后的反应溶液注入到饱和食盐水30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100份并搅拌了30分钟。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3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蓝紫色固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蓝紫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蓝紫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A-II-9)所示的化合物15.1份。收率75%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691
式(A-II-9)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615.4[M-Cl]+
Exact Mass:650.3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9)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7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份,然后在4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5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8)所示的化合物13.2份。收率96%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701
将式(A-I-9)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27nm下显示吸光度2.7(任意单位)。
合成例13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硫氰酸钾24.5份及丙酮160.0份,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用10分钟滴加2-三氟甲基苯甲酰氯(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0.0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N-乙基邻甲苯胺(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30.8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30%氢氧化钠水溶液34.2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在室温下滴加氯乙酸23.8份。滴加结束后,在加热回流下搅拌7小时。接着,使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溶液注入到自来水12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200份并进行了30分钟搅拌。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1当量浓度的盐酸200份进行洗涤,然后用自来水200份进行洗涤,最后用饱和食盐水2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淡黄色液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淡黄色液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淡黄色液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B-I-10)所示的化合物31.1份。收率36%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711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10)所示的化合物11.4份、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10.0份及甲苯20.0份,然后加入磷酰氯14.8份并在95~10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用异丙醇170.0份进行了稀释。接着,将稀释后的反应溶液注入到饱和食盐水30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100份并搅拌了30分钟。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3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蓝紫色固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蓝紫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蓝紫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A-II-10)所示的化合物15.2份。收率70%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712
式(A-II-10)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669.3[M-Cl]+
Exact Mass:704.3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0)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4.1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份,然后在4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5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10)所示的化合物11.4份。收率85%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721
将式(A-I-10)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31nm下显示吸光度1.9(任意单位)。
合成例14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硫氰酸钾33.0份及丙酮160.0份,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用10分钟滴加2-甲基苯甲酰氯(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0.0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二丁基胺(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39.7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30%氢氧化钠水溶液34.2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在室温下滴加氯乙酸32.1份。滴加结束后,在加热回流下搅拌7小时。接着,使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溶液注入到自来水12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200份并进行了30分钟搅拌。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1当量浓度的盐酸200份进行洗涤,然后用自来水200份进行洗涤,最后用饱和食盐水2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淡黄色液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淡黄色液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淡黄色液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B-I-11)所示的化合物70.0份。收率72%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731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11)所示的化合物9.6份、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10.0份及甲苯20.0份,然后加入磷酰氯14.8份并在95~10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用异丙醇170.0份进行了稀释。接着,将稀释后的反应溶液注入到饱和食盐水30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100份并搅拌了30分钟。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3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蓝紫色固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蓝紫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蓝紫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A-II-11)所示的化合物19.7份。收率98%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741
式(A-II-11)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6094[M-Cl]+
Exact Mass:644.4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1)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4.4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份,然后在4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5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11)所示的化合物11.7份。收率85%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742
将式(A-I-11)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13nm下显示吸光度3.0(任意单位)。
合成例15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硫氰酸钾29.2份及丙酮160.0份,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用10分钟滴加2-氯苯甲酰氯(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0.0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双(2-乙氧基乙基)胺(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43.8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30%氢氧化钠水溶液34.2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在室温下滴加氯乙酸28.4份。滴加结束后,在加热回流下搅拌7小时。接着,使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溶液注入到自来水12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200份并进行了30分钟搅拌。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1当量浓度的盐酸200份进行洗涤,然后用自来水200份进行洗涤,最后用饱和食盐水2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淡黄色液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淡黄色液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淡黄色液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B-I-12)所示的化合物45.0份。收率44%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751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12)所示的化合物10.6份、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10.0份及甲苯20.0份,然后加入磷酰氯14.8份并在95~10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用异丙醇170.0份进行了稀释。接着,将稀释后的反应溶液注入到饱和食盐水30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100份并搅拌了30分钟。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3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蓝紫色固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蓝紫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蓝紫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A-II-12)所示的化合物21.3份。收率99%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761
式(A-II-12)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661.3[M-Cl]+
Exact Mass:696.3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2)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4.1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份,然后在4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5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12)所示的化合物11.4份。收率85%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771
将式(A-I-12)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25nm下显示吸光度2.5(任意单位)。
合成例16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2-溴-4’-(甲基磺酰)苯乙酮(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0份及50%异丙醇水溶液50.0份,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用10分钟添加硫氰酸钾2.6份。添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接着,滴加自来水50.0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过滤收集所析出的黄色固体后,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黄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黄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B-II-13)所示的化合物1.0份。收率22%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772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I-13)所示的化合物5.0份及乙醇50.0份,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分别用10分钟滴加哌啶(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2.5份及冰醋酸1.2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加热回流下搅拌2小时。将反应用液放置冷却至室温后,滴加自来水70.0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过滤收集所析出的黄色固体后,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黄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黄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B-I-13)所示的化合物3.8份。收率61%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781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13)所示的化合物10.2份、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10.0份及甲苯20.0份,然后加入磷酰氯14.8份并在95~10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用异丙醇170.0份进行了稀释。接着,将稀释后的反应溶液注入到饱和食盐水30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100份并搅拌了30分钟。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3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蓝紫色固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蓝紫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蓝紫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A-II-13)所示的化合物6.8份。收率33%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782
式(A-II-13)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629.3[M-Cl]+
Exact Mass:664.3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3)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4.7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份,然后在4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5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13)所示的化合物11.4份。收率80%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791
将式(A-I-13)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36nm下显示吸光度2.5(任意单位)。
合成例17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4-氯苯甲酰甲基溴(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0份及50%异丙醇水溶液50.0份,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用10分钟添加硫氰酸钾3.1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接着,滴加自来水50.0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过滤收集所析出的黄色固体后,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黄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黄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B-II-14)所示的化合物4.0份。收率89%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01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I-14)所示的化合物5.0份及乙醇50.0份,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分别用10分钟滴加哌啶(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3.0份及冰醋酸1.4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加热回流下搅拌2小时。将反应用液放置冷却至室温后,滴加自来水70.0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过滤收集所析出的黄色固体后,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黄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黄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B-I-14)所示的化合物3.7份。收率57%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02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14)所示的化合物8.8份、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10.0份及甲苯20.0份,然后加入磷酰氯14.8份并在95~10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用异丙醇170.0份进行了稀释。接着,将稀释后的反应溶液注入到饱和食盐水30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100份并搅拌了30分钟。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3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蓝紫色固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蓝紫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蓝紫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A-II-14)所示的化合物5.3份。收率26%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11
式(A-II-14)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585.3[M-Cl]+
Exact Mass:620.3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4)所示的化合物10.0份、三(三氟甲烷磺酰)甲基钾(Central Glass Co.,Ltd.制)8.0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份,然后在4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5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14)所示的化合物13.6份。收率85%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12
将式(A-I-14)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23nm下显示吸光度2.7(任意单位)。
合成例18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硫氰酸钾33.0份及丙酮160.0份,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用10分钟滴加苯甲酰氯(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0.0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N-异丙基苯胺(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41.6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30%氢氧化钠水溶液34.2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在室温下滴加氯乙酸32.1份。滴加结束后,在加热回流下搅拌7小时。接着,使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溶液注入到自来水12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200份并进行了30分钟搅拌。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1当量浓度的盐酸200份进行洗涤,然后用自来水200份进行洗涤,最后用饱和食盐水2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淡黄色液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淡黄色液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淡黄色液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B-I-15)所示的化合物44.8份。收率47%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21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15)所示的化合物9.3份、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10.0份及甲苯20.0份,然后加入磷酰氯14.8份并在95~10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用异丙醇170.0份进行了稀释。接着,将稀释后的反应溶液注入到饱和食盐水30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100份并搅拌了30分钟。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3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蓝紫色固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蓝紫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蓝紫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A-II-15)所示的化合物20.5份。收率100%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31
式(A-II-15)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601.3[M-Cl]+
Exact Mass:636.3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5)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9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份,然后在4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5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15)所示的化合物11.7份。收率85%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32
将式(A-I-15)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26nm下显示吸光度2.8(任意单位)。
合成例19
在冰浴中冷却4,4’-二氯二苯甲酮(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10g、90mmo1)的N,N-二甲基甲酰胺(100m1)溶液,加入氢化钠(60%、4.3g、90mmo1),搅拌片刻后,少量多次地添加N-乙基苯胺(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6.5g、30mmo1)。在室温下搅拌5小时后,加入水,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并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其进行精制,得到了式(BP2)所示的化合物(3.1g、收率24%)。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41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7)所示的化合物7.6份、式(BP2)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及甲苯20.0份,然后加入磷酰氯11.4份并在95~10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用异丙醇170.0份进行了稀释。接着,将稀释后的反应溶液注入到饱和食盐水30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100份并搅拌了30分钟。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3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蓝紫色固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蓝紫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蓝紫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A-II-16)所示的化合物17.8份。收率100%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51
式(A-II-16)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715.3[M-Cl]+
Exact Mass:750.3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6)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0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份,然后在4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5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16)所示的化合物11.9份。收率90%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52
将式(A-I-16)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22nm下显示吸光度2.9(任意单位)。
合成例20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硫氰酸钾28.9份及丙酮160.0份,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用10分钟滴加2,6-二氟苯甲酰氯(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50.0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N-乙基邻甲苯胺(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36.4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冰冷却后,滴加30%氢氧化钠水溶液34.2份。滴加结束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在室温下滴加氯乙酸28.1份。滴加结束后,在加热回流下搅拌7小时。接着,使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溶液注入到自来水12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200份并进行了30分钟搅拌。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1当量浓度的盐酸200份进行洗涤,然后用自来水200份进行洗涤,最后用饱和食盐水2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淡黄色液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淡黄色液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淡黄色液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B-I-17)所示的化合物25.2份。收率27%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61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17)所示的化合物8.1份、式(BP2)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及甲苯20.0份,然后加入磷酰氯11.4份并在95~10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用异丙醇170.0份进行了稀释。接着,将稀释后的反应溶液注入到饱和食盐水300.0份中,然后加入甲苯100份并搅拌了30分钟。接下来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后,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利用分液操作废弃水层后,对于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300份进行了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芒硝并搅拌30分钟,由此从有机层中除去水后,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有机层。利用蒸发器将所得有机层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得到了蓝紫色固体。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蓝紫色固体进行了精制。在减压下以60℃对精制后的蓝紫色固体进行干燥,得到了式(A-II-17)所示的化合物18.3份。收率100%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71
式(A-II-17)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733.3[M-Cl]+
Exact Mass:768.3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及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7)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4.9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份,然后在40℃下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的同时滴加至自来水500.0份中,得到了深蓝色悬浮液。过滤所得悬浮液,得到了蓝绿色固体。然后,在减压下以60℃干燥蓝绿色固体,得到了式(A-I-17)所示的化合物11.5份。收率87%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81
将式(A-I-17)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解于氯仿中,使体积达到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使体积达到100cm3(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λmax=626nm下显示吸光度2.6(任意单位)。
合成例21
在室温下将式(K1)所示的化合物50.0份及异丙醇(和光纯药工业(株)制)350份混合,在不超过20℃的温度下向混合物中滴加二乙基胺(东京化成工业(株)制)18.1份,在20℃下搅拌3小时。将反应液投入10%盐酸2100份中。以抽滤残渣的形式取得所得析出物,将其用离子交换水373份洗涤后进行干燥,得到式(K3)所示的化合物23.6份。收率43%。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82
式(K3)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83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M+H]+442.1
Exact Mass:441.1
合成例22
在室温下将式(K3)所示的化合物5.0份、N-甲基吡咯烷酮(和光纯药工业(株)制)35份混合,在不超过20℃的温度下向混合物中滴加二丙基胺(东京化成工业(株)制)3.4份,升温至80℃并搅拌了3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浓盐酸3.4份,将所得的混合物投入到饱和食盐水315份中。以抽滤残渣的形式取得所得析出物,将其用离子交换水630份洗涤后进行干燥,得到了式(1-31)所示的化合物3.9份。收率69%。
式(1-31)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91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M+H]+507.7
Exact Mass:506.7
合成例23
将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砜4.98份和甲醇28.1份混合。边搅拌边在10℃以下的温度向所得的混合物中缓缓加入3-乙氧基-3-亚氨基丙酸乙酯盐酸盐8.18份。将所得的混合物在10℃以下搅拌7小时、在室温下搅拌24小时、在60℃下搅拌24小时。将所得的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利用过滤取得所析出的结晶。将取得的结晶用甲醇进行洗涤,并在60℃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了式(pt1)所示的化合物6.77份。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892
式(pt1)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M+H]+473.1
Exact Mass:472.1
合成例24
将2,4-二甲基苯胺42.4份、三乙基胺35.4份及N,N-二甲基甲酰胺132份混合并在50℃下进行搅拌。边将该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50~60℃,边加入1-溴辛烷70.2份,然后在60℃下搅拌65小时。将该混合物放置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水1000份和甲苯433份,对甲苯层进行了分离。将甲苯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1000份洗涤3次后,利用旋转蒸发器将溶剂蒸馏除去。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残渣进行精制,得到了式(pt2-2)所示的化合物50.6份。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901
式(pt2-2)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M+H]+234.2
Exact Mass:233.2
合成例25
在氮气气氛下,将式(pt2-2)所示的化合物46.7份、3-溴苯甲醚37.4份、乙酸钯(II)1.35份、叔丁氧基钾33.7份、2,8,9-三异丙基-2,5,8,9-四氮杂-1-磷杂双环[3.3.3]十一烷(1.0M甲苯溶液)3.42份及甲苯520份混合,在100℃下搅拌6小时。将所得的混合物放置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到水1000份中。对所得的混合物进行过滤,然后对甲苯层进行了分离。将甲苯层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进行洗涤,并用硫酸镁进行干燥后,对其进行了过滤。利用旋转蒸发器将滤液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残渣进行精制,得到了式(pt3-2)所示的化合物30.9份。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902
式(pt3-2)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M+H]+340.3
Exact Mass:339.3
合成例26
在氮气气氛下,将式(pt3-2)所示的化合物17.0份和二氯甲烷199份混合。边将该混合液保持在15~23℃,边按照与式(pt3-2)所示的化合物等摩尔数的量加入三溴化硼(1.0M二氯甲烷溶液)。然后,将该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8小时。将所得的混合物加入到冰水250份中,对二氯甲烷层进行了分离。将二氯甲烷层用水250份进行洗涤,并用硫酸镁使其干燥后,对其进行了过滤。利用旋转蒸发器将所得滤液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残渣进行精制,得到了式(pt4-2)所示的化合物13.9份。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911
式(pt4-2)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M+H]+326.3
Exact Mass:325.2
合成例27
将式(pt4-2)所示的化合物13.9份和N,N-二甲基甲酰胺26.4份混合。边将该混合物保持在23~55℃,边加入磷酰氯13.1份。然后,将该混合物在60℃下搅拌6小时。将该混合物放置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到冰水150份中,利用48%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了中和。向该混合物中加入乙酸乙酯300份,对其进行过滤,并从所得的滤液中分离了乙酸乙酯层。将该乙酸乙酯溶液用水300份进行洗涤,并利用硫酸镁使其干燥后,对其进行了过滤。利用旋转蒸发器将所得滤液中的溶剂蒸馏除去。利用柱色谱法对所得的残渣进行精制,得到了式(pt5-2)所示的化合物11.6份。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912
<式(pt5-2)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质谱分析)电离模式=ESI+:m/z=[M+H]+354.2
Exact Mass:353.2
合成例28
在氮气气氛下,将式(pt5-2)所示的化合物9.65份、式(pt1)所示的化合物6.14份、哌啶0.553份及甲苯51.1份混合。将该混合物在100℃下搅拌19小时。将该混合液加入到甲醇231份中。除去上清液,由此取得所产生的沉淀物。向沉淀物中加入甲醇231份并进行搅拌后,对该混合液进行了抽滤。将所得的残渣用甲醇20份进行洗涤,得到抽滤残渣。利用柱色谱法对该残渣进行精制,得到了式(I-17)所示的化合物9.10份。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0921
式(I-17)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1H-NMR(CDCl3,270 MHz)δ0.88(6H),1.28-1.32(20H),1.72(4H),2.07(6H),2.38(6H),3.44(2H),3.77(2H),6.39(4H),6.99(2H),7.12(2H),7.17(2H),7.34(2H),7.66(2H),7.96(2H),8.39(2H),8.62(2H)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实施例1
将下述组分混合,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着色剂(A):式(A-I-1)所示的染料20.7份;
着色剂(A):式(3-11)所示的染料5.2份;
碱可溶性树脂(B):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50份;
聚合性化合物(C):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50份;
聚合引发剂(D):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O-酰基肟化合物)10份;
溶剂(E):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344份;
溶剂(E):4-羟基-4-甲基-2-戊酮327份;
流平剂(H):聚醚改性硅油(Toray Silicone 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0.14份;
抗氧化剂(J-1):(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4份;以及
抗氧化剂(J-7):磷酸三苯酯4份。
比较例1
将下述组分混合,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着色剂(A):碱性蓝7(东京化成工业(株))12份;
碱可溶性树脂(B):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37.6份;
聚合性化合物(C):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37.6份;
聚合引发剂(D):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O-酰基肟化合物)11.3份;
溶剂(E):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369份;
溶剂(E):4-羟基-4-甲基-2-戊酮246份;
流平剂(H):聚醚改性硅油(Toray Silicone 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0.1份;以及
抗氧化剂(J-8):Sumilizer(注册商标)GP 1.5份。
比较例2
将下述组分混合,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着色剂(A):式(A-I-1)所示的染料20.8份;
着色剂(A):式(3-11)所示的染料5.2份;
碱可溶性树脂(B):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50份;
聚合性化合物(C):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50份;
聚合引发剂(D):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O-酰基肟化合物)10份;
溶剂(E):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346份;
溶剂(E):4-羟基-4-甲基-2-戊酮328份;
流平剂(H):聚醚改性硅油(Toray Silicone 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0.14份;
抗氧化剂(J-1):(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0.5份;以及
抗氧化剂(J-7):磷酸三苯酯8份。
比较例3
将下述组分混合,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着色剂(A):式(A-I-1)所示的染料20.7份;
着色剂(A):式(3-11)所示的染料5.2份;
碱可溶性树脂(B):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30份;
聚合性化合物(C):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70份;
聚合引发剂(D):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O-酰基肟化合物)10份;
溶剂(E):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357份;
溶剂(E):4-羟基-4-甲基-2-戊酮327份;
流平剂(H):聚醚改性硅油(Toray Silicone 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0.14份;
抗氧化剂(J-1):(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4份;以及
抗氧化剂(J-7):磷酸三苯酯4份。
比较例4
除了将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7)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比较例5
除了将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7)以外,与比较例3同样地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比较例6
将下述组分混合,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着色剂(A):式(A-I-7)所示的染料20.4份;
着色剂(A):式(3-11)所示的染料5.1份;
碱可溶性树脂(B):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50份;
聚合性化合物(C):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50份;
聚合引发剂(D):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O-酰基肟化合物)10份;
溶剂(E):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334份;
溶剂(E):4-羟基-4-甲基-2-戊酮321份;
流平剂(H):聚醚改性硅油(Toray Silicone 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0.14份;
抗氧化剂(J-1):(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6份;以及
抗氧化剂(J-7):磷酸三苯酯0.1份
比较例7
将下述组分混合,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着色剂(A):式(A-I-7)所示的染料20.7份;
着色剂(A):式(3-11)所示的染料5.2份;
碱可溶性树脂(B):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80份;
聚合性化合物(C):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20份;
聚合引发剂(D):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O-酰基肟化合物)10份;
溶剂(E):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322份;
溶剂(E):4-羟基-4-甲基-2-戊酮327份;
流平剂(H):聚醚改性硅油(Toray Silicone 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0.14份;
抗氧化剂(J-1):(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4份;以及
抗氧化剂(J-7):磷酸三苯酯4份。
比较例8
将下述组分混合,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着色剂(A):式(A-I-7)所示的染料20.8份;
着色剂(A):式(3-11)所示的染料5.2份;
碱可溶性树脂(B):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80份;
聚合性化合物(C):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20份;
聚合引发剂(D):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O-酰基肟化合物)10份;
溶剂(E):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322份;
溶剂(E):4-羟基-4-甲基-2-戊酮327份;
流平剂(H):聚醚改性硅油(Toray Silicone 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0.14份;
抗氧化剂(J-1):(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0.1份;以及
抗氧化剂(J-7):磷酸三苯酯8份。
比较例9
将下述组分混合,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着色剂(A):式(A-I-7)所示的染料20.8份;
着色剂(A):式(3-11)所示的染料5.2份;
碱可溶性树脂(B):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20份;
聚合性化合物(C):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80份;
聚合引发剂(D):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O-酰基肟化合物)10份;
溶剂(E):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363份;
溶剂(E):4-羟基-4-甲基-2-戊酮327份;
流平剂(H):聚醚改性硅油(Toray Silicone 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0.14份;
抗氧化剂(J-1):(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0.1份;以及
抗氧化剂(J-7):磷酸三苯酯8份。
比较例10
将下述组分混合,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着色剂(A):式(A-I-7)所示的染料20.4份;
着色剂(A):式(3-11)所示的染料5.1份;
碱可溶性树脂(B):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80份;
聚合性化合物(C):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20份;
聚合引发剂(D):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O-酰基肟化合物)10份;
溶剂(E):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314份;
溶剂(E):4-羟基-4-甲基-2-戊酮321份;
流平剂(H):聚醚改性硅油(Toray Silicone 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0.14份;
抗氧化剂(J-1):(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6份;以及
抗氧化剂(J-7):磷酸三苯酯0.1份。
比较例11
将下述组分混合,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着色剂(A):式(A-I-7)所示的染料20.4份;
着色剂(A):式(3-11)所示的染料5.1份;
碱可溶性树脂(B):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20份;
聚合性化合物(C):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80份;
聚合引发剂(D):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O-酰基肟化合物)10份;
溶剂(E):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354份;
溶剂(E):4-羟基-4-甲基-2-戊酮321份;
流平剂(H):聚醚改性硅油(Toray Silicone 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0.14份;
抗氧化剂(J-1):(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6份;以及
抗氧化剂(J-7):磷酸三苯酯0.1份。
〔滤色器的制作〕
利用旋涂法将该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于2英寸见方的玻璃基板(#1737;Corning公司制)上,然后以100℃进行3分钟预烘烤,形成了着色组合物层。冷却后,使用曝光机(TME-150RSK;拓普康株式会社制)在大气气氛下以150mJ/cm2的曝光量(365nm基准)进行了曝光。需要说明的是,未使用光掩模。将曝光后的着色组合物层在烘箱中以230℃进行20分钟后烘烤,由此制作了滤色器(膜厚2.5μm)。
〔耐热性评价〕
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膜在230℃下加热20分钟,使用测色机(OSP-SP-200;OLYMPUS公司制)对涂布膜在加热前后的色差(ΔEab*)进行了测定。ΔEab值越小,耐热性越佳。
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例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10.5。
实施例3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3)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8.0。
实施例4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4)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12.1。
实施例5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5)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8.3。
实施例6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6)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11.7。
实施例7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7)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8.1。
实施例8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8)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6.7。
实施例9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9)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8.3。
实施例10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1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12.9。
实施例11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8.1。
实施例12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1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7.1。
实施例13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13)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7.6。
实施例14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14)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9.4。
实施例15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15)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7.0。
实施例16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16)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7.2。
实施例17
除了将实施例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17)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7.7。
实施例18
除了将实施例1的抗氧化剂(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丙烯酸2-叔丁基-6-(3-叔丁基-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酯(J-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7.7。
实施例19
除了将实施例1的抗氧化剂(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J-3)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7.9。
实施例20
除了将实施例1的抗氧化剂(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J-4)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7.5。
实施例21
除了将实施例1的抗氧化剂(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J-5)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7.5。
实施例22
除了将实施例1的抗氧化剂(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4,4’-丁叉-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J-6)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7.9。
实施例23
除了将实施例18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7)以外,与实施例18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9.8。
实施例24
除了将实施例19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7)以外,与实施例19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9.8。
实施例25
除了将实施例20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7)以外,与实施例20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8.7。
实施例26
除了将实施例21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7)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8.8。
实施例27
除了将实施例22的着色剂(A-I-1)变更为着色剂(A-I-7)以外,与实施例22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10.7。
实施例28
将下述组分混合,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着色剂(A):式(1-31)所示的染料41.1份;
碱可溶性树脂(B):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50份;
聚合性化合物(C):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50份;
聚合引发剂(D):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O-酰基肟化合物)10份;
溶剂(E):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509份;
溶剂(E):4-羟基-4-甲基-2-戊酮265.5份;
流平剂(H):聚醚改性硅油(Toray Silicone 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0.1份;
抗氧化剂(J-1):(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3份;
抗氧化剂(J-7):磷酸三苯酯2份;以及
152.9份的颜料组合物1。
此外,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1.3。
实施例29
除了将实施例28的(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丙烯酸2-叔丁基-6-(3-叔丁基-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酯(J-2)以外,与实施例28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1.6。
实施例30
除了将实施例28的(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J-3)以外,与实施例28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1.6。
实施例31
除了将实施例28的(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J-4)以外,与实施例28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1.5。
实施例32
除了将实施例28的(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J-5)以外,与实施例28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1.6。
实施例33
除了将实施例28的(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4,4’-丁叉-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J-6)以外,与实施例28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1.4。
实施例34
将下述组分混合,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着色剂(A):式(I-17)所示的染料77.5份;
碱可溶性树脂(B):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50份;
聚合性化合物(C):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50份;
聚合引发剂(D):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O-酰基肟化合物)10份;
溶剂(E):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685份;
溶剂(E):4-羟基-4-甲基-2-戊酮306份;
流平剂(H):聚醚改性硅油(Toray Silicone 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0.22份;
抗氧化剂(J-1):(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4份;
抗氧化剂(J-7):磷酸三苯酯4份;以及
192.1份的颜料组合物2。
此外,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4.1。
实施例35
除了将实施例34的(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丙烯酸2-叔丁基-6-(3-叔丁基-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酯(J-2)以外,与实施例34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5.2。
实施例36
除了将实施例34的(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J-3)以外,与实施例34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5.1。
实施例37
除了将实施例34的(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J-4)以外,与实施例34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4.5。
实施例38
除了将实施例34的(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J-5)以外,与实施例34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4.6。
实施例39
除了将实施例34的(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J-1)变更为4,4’-丁叉-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J-6)以外,与实施例34同样地制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并实施了耐热性评价,结果着色组合物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5.5。
其中,颜料组合物1按照以下方式来制备。
(颜料组合物1的制备)
将下述组分混合,并使用珠磨机使颜料充分分散,由此得到颜料组合物1。
颜料:17.8份的C.I.颜料红254;
树脂(B):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7.7份;
颜料分散剂(D):丙烯酸系颜料分散剂5.0份;以及
溶剂(E):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122.3份。
其中,颜料组合物2按照以下方式来制备。
(颜料组合物2的制备)
将下述组分混合,并使用珠磨机使颜料充分分散,由此得到颜料组合物2.
颜料:21.1份的C.I.颜料绿7;
树脂(B):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8.5份;
颜料分散剂(D):丙烯酸系颜料分散剂6.3份;以及
溶剂(E):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156.2份。
〔着色图案的制作〕
利用旋涂法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于5cm见方的玻璃基板(EAGLE 2000;Corning公司制)上,然后以100℃进行3分钟预烘烤,形成了着色组合物层。放置冷却后,将形成有着色组合物层的基板与石英玻璃制光掩模的间隔设定为100μm,并使用曝光机(TME-150RSK;拓普康株式会社制)在大气气氛下以150mJ/cm2的曝光量(365nm基准)进行了光照射。作为光掩模,使用了形成有线宽和线距为100μm的图案的光掩模。在24℃下将光照射后的着色组合物层在包含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0.12%和氢氧化钾0.04%的水系显影液中浸渍60秒钟,用流水冲洗20秒钟后,在烘箱中以230℃进行20分钟后烘烤,得到了着色图案。
<形成图案的观察>
使用显微镜(倍率500倍;VF-7510;KEYENCE CORPORATION制)对显影后经过水洗的基板观察了相当于着色组合物层的曝光部和未曝光部的部分。将所得的着色图案形成得完好且未观察到剥离、并且未观察到源自剥离片的异物的情况设定为“○”;将虽然形成所得着色图案且未观察到剥离但观察到源自剥离片的异物的情况设定为“△”;将在所得的着色图案中观察到剥离且观察到源自剥离片的异物的情况设定为“×”,并将结果示于表2及表3中。
【表2】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1071
【表3】
Figure BDA0000570390200001072
对实施例1中得到的涂布膜实施了上述的耐热性评价,结果色差(ΔEab*)为7.6。比较例2的色差(ΔEab*)为16.5,比较例3的色差ΔEab*)为11.9。
此外,实施例7中得到的涂布膜的色差ΔEab*)为8.1,与此相对,比较例4的色差ΔEab*为59.2,比较例5的色差ΔEab*为20.2,比较例6的色差ΔEab*为24.6,比较例7的色差ΔEab*为43.3,比较例8的色差ΔEab*为58.8,比较例9的色差ΔEab*为42.2,比较例10的色差ΔEab*为46.6,比较例11的色差ΔEab*为23.8。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耐热性优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使用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制成的图案的显影性优异,并且使用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时,可以提供耐热性优异的滤色器。

Claims (5)

1.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着色剂、树脂、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溶剂及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包含一次抗氧化剂(J1)和二次抗氧化剂(J2),
所述二次抗氧化剂(J2)为磷酸三苯酯,
一次抗氧化剂(J1)与二次抗氧化剂(J2)的质量比即(J1)的质量/(J2)的质量为0.1~4.2,
聚合性化合物与树脂的质量比即聚合性化合物的质量/树脂的质量为0.7~2,
着色剂包含染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一次抗氧化剂(J1)为选自酚系抗氧化剂及胺系抗氧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一次抗氧化剂(J1)为酚系抗氧化剂。
4.一种滤色器,其是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
5.一种显示装置,其包含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色器。
CN201410469503.3A 2013-09-18 2014-09-15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Active CN104460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2637 2013-09-18
JP2013192637 2013-09-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0231A CN104460231A (zh) 2015-03-25
CN104460231B true CN104460231B (zh) 2020-03-13

Family

ID=52906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69503.3A Active CN104460231B (zh) 2013-09-18 2014-09-15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60377B2 (zh)
KR (1) KR102176644B1 (zh)
CN (1) CN104460231B (zh)
TW (1) TWI6282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6116B2 (ja) * 2013-10-09 2019-04-03 東友ファインケム株式会社Dongwoo Fine−Chem Co., Ltd.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6699999B2 (ja) * 2015-02-26 2020-05-27 東友ファインケム株式会社Dongwoo Fine−Chem Co., Ltd.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表示装置
TWI696889B (zh) * 2015-06-30 2020-06-21 南韓商東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著色固化性樹脂組合物、濾色器和液晶顯示裝置
KR102402746B1 (ko) * 2015-06-30 2022-05-26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로부터 형성된 광경화 패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170077966A (ko) * 2015-12-28 2017-07-07 이리도스 주식회사 착색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착색제 물질
KR102425914B1 (ko) * 2016-01-12 2022-07-2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색변환층 및 화상표시장치
JP6943558B2 (ja) * 2016-01-20 2021-10-06 東友ファインケム株式会社Dongwoo Fine−Chem Co., Ltd.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表示装置
JP6750283B2 (ja) * 2016-04-01 2020-09-02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KR101809063B1 (ko) * 2016-09-27 2017-12-1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청색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컬러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표시장치
JP6971021B2 (ja) * 2016-11-16 2021-11-24 東友ファインケム株式会社Dongwoo Fine−Chem Co., Ltd.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表示装置
JP6917950B2 (ja) * 2017-08-23 2021-08-11 東友ファインケム株式会社Dongwoo Fine−Chem Co., Ltd.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表示装置
WO2020149205A1 (ja) * 2019-01-17 2020-07-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位相差板、楕円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7384600B2 (ja) * 2019-01-17 2023-11-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位相差板、楕円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8332A (ja) * 2003-09-17 2005-04-07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感熱転写記録材料、感熱転写記録方法、カラートナー、光記録媒体、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CN1281652C (zh) * 2004-03-16 2006-10-25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热可塑性聚氨酯软质树脂胶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77997B (zh) * 2005-10-07 2011-11-09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纤维素酯膜的制造方法、纤维素酯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JP5267920B2 (ja) * 2008-08-06 2013-08-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5422983B2 (ja) 2008-12-05 2014-02-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当該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当該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208166A (ja) 2011-03-29 2012-10-25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緑色感光性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5673297B2 (ja) * 2011-03-31 2015-02-18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
TWI507819B (zh) * 2011-03-31 2015-11-11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著色組成物及用此之彩色濾光片
JP2013134321A (ja) 2011-12-26 2013-07-08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感光性着色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13156499A (ja) * 2012-01-31 2013-08-15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60377B2 (ja) 2019-01-30
KR20150032632A (ko) 2015-03-27
CN104460231A (zh) 2015-03-25
TWI628218B (zh) 2018-07-01
JP2015083671A (ja) 2015-04-30
KR102176644B1 (ko) 2020-11-10
TW201522452A (zh) 2015-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0231B (zh)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JP6455830B2 (ja)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CN105278245B (zh)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KR20140026284A (ko) 색소용 화합물
KR102215069B1 (ko) 착색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KR102094243B1 (ko) 염료 화합물 및 착색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TW201326317A (zh) 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6672725B2 (ja)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201625745A (zh) 化合物及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WO2020105346A1 (ja) 着色組成物、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表示装置
CN107918246B (zh)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TW201319735A (zh) 著色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TWI732037B (zh) 紅色固化性樹脂組合物、由紅色固化性樹脂組合物形成的濾色器、包含濾色器的顯示裝置
CN107861336B (zh) 红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由红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滤色器、包含滤色器的显示装置
CN107918247B (zh)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KR20210114872A (ko) 착색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TW202336166A (zh) 化合物、著色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顯示裝置
KR20220051808A (ko) 화합물
TW202012393A (zh) 著色組成物、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以及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ONGWOO FINE CHEMICAL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10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Jeonbuk drug Village Road

Applicant after: Tongwoo Fine Chemic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