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47211A - 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47211A
CN104447211A CN201410767012.7A CN201410767012A CN104447211A CN 104447211 A CN104447211 A CN 104447211A CN 201410767012 A CN201410767012 A CN 201410767012A CN 104447211 A CN104447211 A CN 104447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silane
butyldimethylsilane
tert
molecular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670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朝军
朱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uapont Phar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uapont Phar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uapont Phar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uapont Phar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670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472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47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72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5/00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ring other than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5/22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ring other than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polycyclic, at least one hydroxy group bound to a condensed ring system
    • C07C35/23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ring other than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polycyclic, at least one hydroxy group bound to a condensed ring system with hydroxy on a condensed ring system having two rings
    • C07C35/32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ring other than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polycyclic, at least one hydroxy group bound to a condensed ring system with hydroxy on a condensed ring system having two rings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 being a (4.3.0) system, e.g. inden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13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 C07C29/13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of >C=O containing groups, e.g. —COOH
    • C07C29/1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of >C=O containing groups, e.g. —COOH of a —CHO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1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as well as one or more C—O—Si linkages
    • C07F7/1804Compounds having Si-O-C linka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1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as well as one or more C—O—Si linkages
    • C07F7/1804Compounds having Si-O-C linkages
    • C07F7/1872Preparation; Treat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C07F7/20
    • C07F7/188Preparation; Treat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C07F7/20 by reactions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Si-O linka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1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as well as one or more C—O—Si linkages
    • C07F7/1804Compounds having Si-O-C linkages
    • C07F7/1872Preparation; Treat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C07F7/20
    • C07F7/1892Preparation; Treat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C07F7/20 by reac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C07F7/1876 - C07F7/1888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2/00Systems containing two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2/02Systems containing two condensed rings the rings having only two atoms in common
    • C07C2602/04One of the condensed rings being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602/08One of the condensed rings being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the other ring being five-membered, e.g. ind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特别涉及到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工艺;具体为系列中间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全新的合成工艺,合成步骤短,有易得原料维生素D2经九步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式Ⅰ化合物;整个工艺不存在异构体分离纯化问题,整个路线都不需要太高或者太低的温度进行,适合工业产业化。由于减少合成步骤,后续反应不存在异构体分离的问题,使总收率提高15~25%,大大减少原材料成本。

Description

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特别涉及到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卡泊三醇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分化的作用,同时有一定的免疫抗炎调节作用。并且对体内钙代谢的影响比骨化三醇低很多。因此卡泊三醇具有治疗以表皮增生异常和分化不全为特征的皮肤病如银屑病的潜力。
日本专利JP 08325226公开了一种合成方法,路线如下:
以式(Ⅱ)化合物为原料与溴代甲基三苯基膦氢溴酸盐在碱的环境下进行Wittig反应再脱保护得到式(Ⅴ)化合物,再与式(Ⅵ)化合物进行取代环合反应生成式(Ⅳ)化合物,最后脱保护得到式(Ⅰ)化合物,该方法保护的C25为消旋体而本申请保护的是R构型,同时该路线比较长,式(Ⅵ)化合物价格昂贵不易的,不适合工业产业化。
另外,文献“Tetrahedron.1987,43(20),4609~4619”报道合成路线如下:
上述文献中,以维生素D2为原料通过SO2双键保护及TBS保护,用碳酸氢钠脱二氧化硫,在进行1α-羟基化,在进行SO2双键保护,然后进行氧化及碳酸氢钠脱二氧化硫得到中间体,再进行Wittig反应、手性还原,最后光照转型及脱保护得到式(Ⅰ)化合物,该方法的缺点是收率低,中间体和产物分离纯化繁琐,无法实现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如Ⅱ所示的中间体A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间体A可以作为制备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所述制备方法合成条件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中间体A,所述分子式如Ⅱ所示:
所述的中间体A的制备方法,以维生素D、硼氢化钠和臭氧为原料,在有机溶剂体系中反应(比如二氯甲烷和甲醇为溶剂的反应体系中),得所述中间体A,如Ⅱ所示:
本篇申请中的有机溶剂可以为四氢呋喃、甲基四氢呋喃、乙醚、甲苯、正己烷、异丙醚和甲基叔丁基醚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的中间体A的制备方法中,维生素D2与NaHCO3的质量比为10:0.3~1.0,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液中,二氯甲烷与甲醇的体积比为5:3~8,反应温度为0±5℃。
更详尽的制备方法,可以参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1。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如分子式如Ⅲ所示的中间体B及中间体B的制备方法,所述中间体B可以作为制备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所述制备方法合成条件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为:
基于所述的中间体A制备中间体B的方法,将所述中间体A、咪唑及三乙基氯硅烷在有机溶剂的反应体系中(如二氯甲烷为溶剂的体系中)反应,得所述中间体B,其分子式如Ⅲ所示。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所述TESCI是三乙基氯硅烷的缩写。
优选的所述中间体B的制备方法中,中间体A与咪唑的质量比5:5~7,溶剂为二氯甲烷,反应温度为0±5℃,并加入过量的三乙基氯硅烷及不超过上次添加的二氯甲烷溶剂的用量(以滴加的方式最佳)。在二氯甲烷滴加完毕后,优选反应体系为搅拌状态。
更详尽的制备方法,可以参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2,这样可以使产率增至92%。
所述的方法得到的中间体B,所述中间体B的分子式如Ⅲ: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一种如分子式如Ⅳ所示的中间体C及中间体C的制备方法,所述中间体C可以作为制备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所述制备方法合成条件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基于所述中间体B制备中间体C的方法,以所述中间体C和四丁基氟化铵为原料,在有机溶剂的反应体系中(如四氢呋喃为溶剂的体系中)反应,得所述中间体C,其分子式如Ⅳ所示: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上述方案中,优选为以四氢呋喃为反应体系的溶剂。
比如,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操作:将中间体B置于四氢呋喃中,四丁基氟化铵置于四氢呋喃中,再将四丁基氟化铵滴加至中间体B中进行反应。优选的反应温度为0±5℃,更优选的方案为搅拌状态下进行。
更详细的技术方案,详见实施例3,按照实施例3的方式可以保证收率为90%以上。
所述中间体C的分子式如Ⅳ所示: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一种如分子式如Ⅴ所示的中间体D及中间体D的制备方法,所述中间体D可以作为制备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所述制备方法合成条件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所述的中间体C制备中间体D的方法,以所述中间体C和草酰氯为原料,在有机溶剂反应体系中(如二甲基亚砜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液为溶剂的体系)反应,得中间体D,其分子式如Ⅴ所示,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作为优选的方案:将草酰氯溶于溶剂中(比如万能溶剂二甲基亚砜和/或二氯甲烷),在惰性环境下与所述的中间体C反应。
作为优选的方案,反应前,惰性环境条件下的温度为-10℃±5℃。
作为优选的方案,反应前,干燥且通氩气。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中间体C也溶于二氯甲烷溶剂中。
作为优选的方案,体系的反应温度为0~10℃。优选为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反应。
作为优先的方案,三乙胺作为淬灭剂,三乙胺可促使氧化反应。
更详细的技术方案,详见实施例4,按照实施例4的方式可以保证收率为85%以上。
所述中间体D分子式如Ⅴ所示,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本发明的目的之五在于一种如分子式如Ⅶ所示的中间体E及中间体E的制备方法,所述中间体E可以作为制备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所述制备方法合成条件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所述的中间体D制备中间体E的方法,以所述中间体E、如分子式Ⅵ所示的化合物为原料,在溶剂中反应(比如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得所述中间体E,其分子式如Ⅶ所示,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将所述中间体D,Ⅵ所示的化合物溶于溶剂中(比如二甲基亚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反应的温度为100~11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反应时间为3小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反应在惰性环境下进行,比如在氮气保护下进行。
更详细的技术方案,详见实施例5,按照实施例5的方式可以保证收率为70%以上。
所述中间体E的分子式如Ⅶ所示,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本发明的目的之六在于一种如分子式如Ⅷ所示的中间体F及中间体F的制备方法,所述中间体F可以作为制备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所述制备方法合成条件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所述的中间体E制备中间体F的方法,将所述中间体E进行氢化反应,得如Ⅷ所示的中间体E:
作为优选的方案,将所述中间体E与BH3-THF(硼烷液体)反应。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中间体E与BH3-THF为反应原料,反应体系为四氢呋喃与CBS-甲苯溶液,CBS是N-环已基-2-本并噻唑次磺酰胺。
作为优选的方案,反应的温度为-15~-5℃。
作为优选的方案,反应的时间为3~4小时。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搅拌状态下进行。
更详细的技术方案,详见实施例6,按照实施例6的方式可以保证收率为65%以上。
所述中间体F的分子式如Ⅷ所示,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本发明的目的之七在于一种如分子式如Ⅸ所示的中间体G及中间体G的制备方法,所述中间体G可以作为制备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所述制备方法合成条件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所述的中间体F制备中间体G的方法,以所述中间体F和三乙基氯硅烷为原料在有机溶剂的反应体系中(如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的体系中)反应,得所述中间体G,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作为优选的方案,将所述中间体F置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溶解,将三乙基氯硅烷置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溶解,将两种溶解进行反应。
作为优选的方案,反应在搅拌下进行。
更详细的技术方案,详见实施例7,按照实施例7的方式可以保证收率为92%以上。
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中间体G,所述中间体G的分子式如Ⅸ所示,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本发明的目的之八在于一种如分子式如Ⅹ所示的中间体H及中间体H的制备方法,所述中间体H可以作为制备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所述制备方法合成条件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所述的中间体G制备中间体H的方法,以所述中间体G、吡啶对甲苯磺酸盐(PPTS)在有机溶剂中(比如丙酮的水溶液中)反应,得所述中间体H,其分子式如Ⅹ所示,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反应通过加热回流的方式进行。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反应时间为2小时。
更详细的技术方案,详见实施例8,按照实施例8的方式可以保证收率为85%以上。
所述的方法所得的中间体H,其分子式如Ⅹ所示,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本发明的目的之九在于一种如分子式如Ⅰ所示的中间体H的制备方法,所述中间体I可以作为制备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所述制备方法合成条件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所述的中间体H制备中间体I的方法,将所述中间体H、三氧化铬吡啶盐酸盐(PCC)为原料在有机溶剂(比如二氯甲烷为溶剂的反应体系)中反应,得分子式如Ⅰ所示的化合物,式中的稀丙位-OR基团为S构型: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反应在室温(室温的定义参见中国药典)下进行。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反应时间为2小时。
上述反应中,原料与溶剂的用量不同,所得收率差别很大。比如,在实施例9中,当每50mL的二氯甲烷中含有2g所述中间体H及6gPCC时,收率92%。在实施例10中,当每50mL的二氯甲烷中含有3g所述中间体H及9gPCC时,收率95%。
本篇申请中的有机溶剂可以为四氢呋喃、甲基四氢呋喃、乙醚、甲苯、正己烷、异丙醚和甲基叔丁基醚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全新的合成工艺,合成步骤短,有易得原料维生素D2经九步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式Ⅰ化合物(R为硅醚保护基,C16为S构型),再经过两步反应得到该种治疗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分化的作用,具有治疗以表皮增生异常和分化不全为特征的皮肤病的药物,比专利JP 08325226合成工艺减少两步,总收率要高5%。反应步骤中,由于采用全新的合成技术,在合成化合物式Ⅶ中采用定向手性合成,故整个工艺不存在异构体分离纯化问题,整个路线都不需要太高或者太低的温度进行,适合工业产业化。由于减少合成步骤,后续反应不存在异构体分离的问题,使总收率提高15~25%,大大减少原材料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化合物式(Ⅱ)的制备
将10g维生素D2加入单口瓶中,加入0.6g的NaHCO3,加入二氯甲烷50ml与甲醇60ml,将反应液冷却至0℃,通入臭氧。TLC监控反应进程(乙酸乙酯:正己烷=1:10),原料消失停止通入臭氧。向反应液中通入氩气除去反应体系中残留的臭氧。在0℃低温下,缓慢加入3.5g硼氢化钠。TLC监控,反应完后用少量冰醋酸淬灭反应,并用5N HCl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酸碱度,使其PH=7。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分别用水、饱和食盐水洗涤,干燥浓缩得如式Ⅱ所示的产物,收率88%。(MS:M+1=213.4)。
实施例2化合物式(Ⅲ)的制备
将5g如式Ⅱ所示的产物、6.5g咪唑及50ml二氯甲烷加入到干燥的单口瓶中,冷却至0℃,缓慢加入8.8g三乙基氯硅烷与20ml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完毕,体系在室温搅拌反应。TLC监控,反应完后用少量水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分别用水、饱和食盐水洗涤,干燥浓缩,得如式Ⅲ所示的产物,收率为92%。(MS:M+1=441.9)
实施例3化合物式(Ⅳ)的制备
将6g如式Ⅲ所示的产物及10ml干燥的四氢呋喃加入到干燥的单口瓶中,冷却至0℃,缓慢滴加入3.1g四丁基氟化铵溶于20ml四氢呋喃溶液。加完后在0℃条件下搅拌反应。TLC监控,反应完后用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分别用水、饱和食盐水洗涤,干燥浓缩及得如式Ⅳ所示的产物,收率为90%。(MS:M+1=327.7)
实施例4化合物式(Ⅴ)的制备
在干燥氩气条件下,将5ml二甲亚砜及25ml二氯甲烷加入干燥的反应瓶中,冷却至-10℃,缓慢滴加入1.3ml草酰氯溶液,滴加完毕后再加入如Ⅳ所示的产物3.6g溶解于15ml二氯甲烷的溶液,加完后升温至0~10℃搅拌反应5小时,降温到-10~0℃加入0.8ml三乙胺。TLC监控(乙酸乙酯:石油醚=1:5),反应完后,加入2ml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分液,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分别用水、饱和食盐水洗涤,干燥浓缩,得如式Ⅴ所示的产物收率为85%(MS:M+1=325.7)。
实施例5化合物式(Ⅶ)的制备
在洁净氮气保护的反应瓶中加入2.3g如式Ⅴ所示的产物,44ml二甲基亚砜、4.50化合物式(Ⅳ)g。搅拌下升温至100~110℃。反应3小时,TLC(石油醚︰乙酸乙酯=10︰1,磷钼酸显色)监控,反应完成后降温到室温加入60ml水,用乙酸乙酯提取,合并有机层用水洗涤,干燥浓缩,向残留物中加入40ml石油醚并搅拌10分钟。过滤,滤液浓缩。再向残留物中加入甲醇,加热溶解后,冷却到0℃以下,放置析出固体。过滤,用甲醇洗涤滤饼,室温真空(-0.09~-0.1MPa)干燥,得到1.5g白色如式Ⅶ所示的产物固体,收率为70%。(MS:M+1=391.5)
实施例6化合物式(Ⅷ)的制备
在洁净氮气保护的反应瓶中加入11mL干燥的四氢呋喃,搅拌下冷却到-15~-5℃以下,加入2mL CBS-甲苯溶液,缓慢滴加1.5g化合物式(Ⅶ)的产物和10mL BH3-THF混合液,保持温度反应3~4小时,TLC(石油醚︰乙酸乙酯=10︰1,磷钼酸显色)监控,反应结束后,加入20mL水中,用盐酸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到约为7,用异丙醚提取。合并有机层用5%-NaHCO3溶液和水各洗涤一次。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色油状物,即如式Ⅷ所示的产物,收率为65%(MS:M+1=392.3)。
实施例7化合物式(Ⅸ)的制备
将5g如式Ⅷ所示的产物及25ml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到干燥的单口瓶中,冷却至0℃,缓慢加入1.9g三乙基氯硅烷与10ml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室温搅拌反应。TLC(石油醚︰乙酸乙酯=6︰1,磷钼酸显色)监控,反应完后倒入冰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分别用水、饱和食盐水洗涤,干燥浓缩,得如式Ⅸ所示的产物,收率为92%,(MS:M+1=507.6)。
实施例8化合物式(Ⅹ)的制备
将5g化合物式(如式Ⅸ所示)、10g吡啶对甲苯磺酸盐、100ml丙酮及5ml水加入到反应瓶中,加热回流反应2小时,TLC(石油醚︰乙酸乙酯=6︰1,磷钼酸显色)监控。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水、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到浅黄色油状物,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固体(如式Ⅹ所示),收率85%,纯度为98.9%(MS:M+1=393.7)。
实施例9化合物式(Ⅰ)的制备
将2g化合物式(如式Ⅹ所示)、6g三氧化铬吡啶盐酸盐、50ml二氯甲烷加入到反应瓶中,室温反应2小时,TLC(石油醚︰乙酸乙酯=6︰1,磷钼酸显色)监控。过滤,浓缩滤液,浓缩得到浅黄色油状物,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固体,收率92%,纯度为99%(MS:M+1=391.4)。
实施例10化合物式(Ⅰ)的制备
将30g化合物式(Ⅹ)、90g三氧化铬吡啶盐酸盐、500ml二氯甲烷加入到反应瓶中,室温反应2小时,TLC(石油醚︰乙酸乙酯=6︰1,磷钼酸显色)监控。过滤,浓缩滤液,浓缩得到浅黄色油状物,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固体,收率95%,纯度为99.1%。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7)

1.中间体A,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式如Ⅱ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体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维生素D、硼氢化钠和臭氧为原料,在有机溶剂反应体系中反应,得所述中间体A,如Ⅱ所示:
3.基于权1所述的中间体A制备中间体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间体A、咪唑及三乙基氯硅烷在有机溶剂的体系中反应,得所述中间体B,其分子式如Ⅲ所示: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得到的中间体B,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B的分子式如Ⅲ: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5.基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体B制备中间体C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中间体C和四丁基氟化铵为原料,在有机溶剂的体系中反应,得所述中间体C,其分子式如Ⅳ所示: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6.权利要求5方法所得的中间体C,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C的分子式如Ⅳ所示: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7.基于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间体C制备中间体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中间体C和草酰氯为原料,在有机溶剂的反应体系反应,得中间体D,其分子式如Ⅴ所示: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得到的中间体D,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D分子式如Ⅴ所示: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9.基于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体D制备中间体E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中间体E、如分子式Ⅵ所示的化合物为原料,在反应体系中反应,得所述中间体E,其分子式如Ⅶ所示: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得到的中间体E,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E的分子式如Ⅶ所示: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11.基于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体E制备中间体F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间体E进行氢化反应,得如Ⅷ所示的中间体E: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制备的中间体F,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F的分子式如Ⅷ所示: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13.基于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间体F制备中间体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中间体F和三乙基氯硅烷为原料在有机溶剂的体系中反应,得所述中间体G: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中间体G,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G的分子式如Ⅸ所示: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15.基于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间体G制备中间体H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中间体G、所述吡啶对甲苯磺酸盐在有机溶剂的体系中反应,得所述中间体H,其分子式如Ⅹ所示: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所得的中间体H,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H的分子式如Ⅹ,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
17.基于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间体H制备中间体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间体H、三氧化铬吡啶盐酸盐为原料在所述二氯甲烷为溶剂的反应体系中反应,得分子式如Ⅰ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R基团为硅醚保护基团,包括:二甲基叔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叔丁基二异丙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和三甲基硅烷任一种,式中的稀丙位-OR基团为S构型。
CN201410767012.7A 2014-12-12 2014-12-12 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4472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67012.7A CN104447211A (zh) 2014-12-12 2014-12-12 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67012.7A CN104447211A (zh) 2014-12-12 2014-12-12 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7211A true CN104447211A (zh) 2015-03-25

Family

ID=52894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67012.7A Pending CN104447211A (zh) 2014-12-12 2014-12-12 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472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6181A (zh) * 2015-12-24 2017-07-04 重庆华邦胜凯制药有限公司 维生素d类药物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9242A1 (en) * 2003-11-25 2005-06-02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Vitamin D analogs for obesit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N1938268A (zh) * 2004-04-02 2007-03-28 科奥制药有限公司 用于合成维生素d类似物的中间体的新颖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9242A1 (en) * 2003-11-25 2005-06-02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Vitamin D analogs for obesit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N1938268A (zh) * 2004-04-02 2007-03-28 科奥制药有限公司 用于合成维生素d类似物的中间体的新颖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RBARA CHEN ET AL: "Synthesis of VS-105: A novel and potent vitamin D receptor agonist with reduced hypercalcemic effects",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vol. 22, 24 August 2013 (2013-08-24), pages 5949 - 5952 *
姚其正等: "《药物合成反应》", 30 September 2012, article "用铬的化合物氧化" *
西奥多拉 W.格林: "《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 31 October 1985, article "硅烷基醚"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6181A (zh) * 2015-12-24 2017-07-04 重庆华邦胜凯制药有限公司 维生素d类药物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6916181B (zh) * 2015-12-24 2020-10-13 重庆华邦胜凯制药有限公司 维生素d类药物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4139B (zh) 一种2β-三唑甲基青霉烷酸二苯甲酯二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7001294B (zh) 一种用于制备钆布醇的方法
CN104558031A (zh) 一种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的制备方法
CN104017001B (zh) 一种化学合成莫西克汀的方法
CN105968023A (zh) 一种盐酸安非他酮的制备方法
CN106188190A (zh) 一种托格列净一水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5985303B (zh) 抗凝血剂的制备方法、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7211A (zh) 维生素d类药物的中间体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6905254B (zh) 一种5-苯基-1h-四氮唑的制备方法
CN104402922A (zh) 一种维生素d类药物的新制备方法
EP3360861A1 (en)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bipyridine compoun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yridine compound
CN104926900B (zh) 一种制备式i所示的卡培他滨中间体的方法
CN106554333B (zh) 一种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5348159B (zh) 一种先导化合物硫代灭多威及其合成方法
CN110872225B (zh) 一种巴洛沙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11763222B (zh) 用于制备依度沙班游离碱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32381B (zh) 9-([1,1′-联苯]-3-基)-2′-溴-2,9′-联咔唑及其合成方法
CN109134204B (zh) 中间体2-溴-4-氟-5-氯苯酚的合成法
CN106749098A (zh) 一种以氧气为氧化剂制备盐酸二氧丙嗪的绿色工艺
CN101597226B (zh) 6-羟基-1-茚酮的合成方法
CN107200770B (zh) 特拉司酮合成中环氧异构体的高效分离和循环利用方法
CN105985275B (zh) 一种依泽替米贝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6916181A (zh) 维生素d类药物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10294715B (zh) 一种2,4,6,-三氯-5-甲氧基嘧啶的合成方法
CN111056962B (zh) 一种诺司普托及其醋酸盐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