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7846A - 用于部件安装设备的卷盘和部件安装设备中的部件供应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部件安装设备的卷盘和部件安装设备中的部件供应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27846A CN104427846A CN201410453044.XA CN201410453044A CN104427846A CN 104427846 A CN104427846 A CN 104427846A CN 201410453044 A CN201410453044 A CN 201410453044A CN 104427846 A CN104427846 A CN 1044278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el
- belt carrier
- band
- supply
-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084—Containers and magazines for components, e.g. tube-like magazin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3—Assembling to base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e.g., capacitor, et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74—Means to fasten electrical component to wiring board, base, or substrate
- Y10T29/53178—Chip compon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部件安装设备的卷盘和部件安装设备中的部件供应方法。该部件安装设备通过在部件供应部中的带式供给器将载体带从卷盘拉出并节距供给和供应载体带以及通过安装头拾取供应的部件并将部件安装在基板中。卷盘包括:卷盘芯部;以及载体带,其被围绕卷盘芯部缠绕并存储,其中载体带包括:被固定到卷盘芯部的远端,以及脆弱部,其被定位在远端附近且通过在载体带上作用超出规定的强度的纵向张力而破裂,并且节距供给在脆弱部处将载体带从卷盘芯部分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载体带被缠绕并存储在其中的用于部件安装设备的卷盘以及在部件安装设备中用于将载体带拉出该卷盘并供应部件的部件供应方法。
背景技术
当保持在载体带中的部件在部件安装设备中被供应时,使用带式供给器。载体带被缠绕和存储在卷盘中且通过带式供给器被拉出并被节距供给从而由安装头在取出位置移动。当一个卷盘的载体带被消耗且带式供给器被补充部件时,执行拼接,其中存储在新的卷盘中的随后的带被拼接到在使用中附接到带式供给器的前面的带。因为拼接工作是将两个载体带连接在一起同时对节距或对齐进行检查的工作,所以工人被迫在补充部件的每一个情形中做复杂的且耗时的工作。为了减少工人的这种负担,已经推荐了在没有将两个载体带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使随后的带从前面的带的后方跟随并将随后的带供应到带式供给器的无拼接供给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是JP-A-2011-211169。
发明内容
附带地,在用于部件安装设备的卷盘中,其中载体带被缠绕并存储在卷盘中,载体带的远端通过折叠、粘合等方法固定到卷盘芯部。结果是,当存储在一个卷盘中的载体带被消耗且该卷盘被从带式供给器拆卸时,需要将载体带从远端被固定到的卷盘芯部分离。在用于部件补充的卷盘更换的情形中,需要进行复杂的工作,其中,例如,工人通过手工切割载体带的远端。因为这点,甚至当为了改进工作能力和生产率的目的而采用无拼接供给器时,切割前面的带的远端的手工在补充部件的每一个情形中仍被需要。因此,可能没有获得期望的效果。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能够容易地将载体带从远端被固定到的卷盘芯部分离的用于部件安装设备的卷盘和在部件安装设备中的部件供应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部件安装设备的卷盘,所述部件安装设备通过在部件供应部中的带式供给器将载体带从卷盘拉出并节距供给和供应载体带以及通过安装头拾取供应的部件并将部件安装在基板中,所述卷盘包括:卷盘芯部;以及载体带,其被围绕卷盘芯部缠绕并存储,其中载体带包括:被固定到卷盘芯部的远端;以及脆弱部,其被定位在远端附近且通过在载体带上作用超出规定的强度的纵向张力而破裂,并且节距供给在脆弱部处将载体带从卷盘芯部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部件安装设备中的部件供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部件供应部中,通过带式供给器将载体带从卷盘拉出并节距供给和供应载体带,所述载体带包括固定到卷盘的卷盘芯部的远端和被定位在远端附近并通过在载体带上作用超出规定的强度的纵向张力而破裂的脆弱部;通过安装头拾取供应的部件并将该部件安装在基板中;以及通过节距供给在脆弱部处将载体带从卷盘芯部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载体带中形成了定位在固定到卷盘芯部的远端附近并通过在载体带上作用超出规定的强度的纵向张力而破裂的脆弱部,并且从而载体带能够通过在节距供给载体带中作用的张力而在脆弱部处从卷盘芯部分离,并且载体带能够容易地从远端固定到的卷盘芯部分离。
附图说明
实现本发明的各种特征的一般配置将参考附图说明。提供了附图及相关的说明以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且不应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安装设备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安装设备的局部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带式供给器的配置说明图。
图4A和4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安装设备中的部件供应部的配置说明图。
图5A至5C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安装设备的部件供应部中使用的卷盘保持器的结构说明图。
图6A和6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安装设备的部件供应部中使用的卷盘的配置说明图。
图7A至7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要被部件安装设备供应的载体带的配置说明图。
图8A至8C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安装设备的部件供应部中使用的带式供给器中的带供给方法的步骤说明图。
图9A至9C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安装设备的部件供应部中使用的带式供给器中的带供给方法的步骤说明图。
图10A和10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安装设备的部件供应部中使用的卷盘的功能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将参考图1和图2描述用于将电子部件安装在基板中的部件安装设备1的配置。部件安装设备1具有将诸如半导体芯片的电子部件安装在基板中的功能,且图2局部地显示了图1的线A-A的截面。
在图1中,基板输送机构2在X方向(基板输送方向)中布置在基座1a的中心。基板输送机构2输送从上游侧承载的基板3,并将基板3定位和保持在安装平台组中以便完成部件安装工作。部件供应部4布置在基板输送机构2的两侧,且多个带式供给器5平行于部件供应部4中的每一个被附接。带式供给器5在带供给方向中(即,从部件供应部4的外侧朝向基板输送机构2的方向中)节距供给其中存储电子部件的载体带,并从而,电子部件通过下面描述的部件安装机构的安装头供应到部件吸着位置。
包括线性驱动机构的Y轴移动台7在X方向中一侧的末端布置在基座1a的上表面上,且包括线性驱动机构的两个X轴移动台8类似地在Y方向中可移动地耦合到Y轴移动台7。安装头9分别在X方向中可移动地附接到两个X轴移动台8。安装头9是包括多个保持头的多类型头,且能够吸着和保持并向上和向下单独地移动电子部件的吸着喷嘴9a附接到保持头中的每一个的下端,如图2所示。
安装头9通过驱动Y轴移动台7和X轴移动台8而在X方向和Y方向中移动。因此,两个安装头9分别对应地通过吸着喷嘴9a将电子部件取出部件供应部4的带式供给器5的部件吸着位置,且将电子部件转移并安装在定位在基板输送机构2中的基板3的安装点。Y轴移动台7、X轴移动台8和安装头9构成部件安装机构10,用于通过移动保持电子部件的安装头9而将电子部件转移并安装到基板3。
部件识别摄像机6布置在部件供应部4和基板输送机构2之间。当将电子部件从部件供应部4中取出的安装头9在部件识别摄像机6上方移动时,部件识别摄像机6成像并识别电子部件与保持在安装头9中的电子部件。定位在X轴移动台8的下表面侧中并与安装头9整体地移动的基板识别摄像机11附接到安装头9中的每一个。通过移动安装头9,基板识别摄像机11在定位在基板输送机构2中的基板3上方移动,且成像并识别基板3。在通过安装头9对基板3进行的部件安装操作中,通过将由部件识别摄像机6做出的电子部件的识别结果添加到由基板识别摄像机11做出的基板识别结果而进行安装位置校正。
如图2所示,处于其中多个带式供给器5被预先附接到供给器基座12a的状态下推车12被设置在部件供应部4中。供给器基座12a通过夹紧机构12b被夹紧到在基座1a上形成的固定基座1b,从而固定推车12在部件供应部4中的位置。用于以缠绕状态存储保持电子部件的载体带14的卷盘13保持在推车12中。从卷盘13拉出的载体带14借助于带式供给器5通过吸嘴9a被节距供给到部件吸着位置。
本实施例采用无拼接方法,其中带式供给器5在转换卷盘13以进行部件补充的情形中不执行将载体带14连接在一起的拼接。而且,设置在部件供应部4中的推车12设有能够保持卷盘13的保持机构。这里,保持机构被配置成保持卷盘保持器15,用于将两个卷盘13分别保持在垂直地布置的第一保持机构16A和第二保持机构16B中。
也就是说,卷盘保持器15整体地保持用于供应已经附接到带式供给器5的载体带14(1)(参见图3和图4B,且下文简称为前面的带14(1))的第一卷盘13(1)和用于供应在部件不存在的情形中新附接的载体带14(2)(参见图3和图4B,且下文简称为随后的带14(2))的第二卷盘13(2)。
通过垂直地布置第一保持机构16A和第二保持机构16B,在平行附接的多个带式供给器5中使用的卷盘13可垂直地交错,且具有比供给器宽度宽的卷盘宽度的卷盘13可被布置,而不会引起与各自的带式供给器5对应地相互干涉。
接下来,将参考图3描述带式供给器5的配置和功能。如图3所示,带式供给器5包括本体部5a和从本体部5a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附接部5b。在其中带式供给器5附接到供给器基座12a的状态下,从而本体部5a的下表面施加到供给器基座12a且形成在附接部5b上的连接器部(未显示)被装配到供给器基座12a。因此,带式供给器5被固定并附接到部件供应部4,且此外,被并入以执行带式供给器5中的带供给控制的带供给控制部26被电连接到部件安装设备1的控制部27。
本体部5a的内部设有用于引导从卷盘13拉出并被放入本体部5a内的载体带14的带行进路径5c。带行进路径5c从开口在本体部5a的上游侧和本体部5a的下端在其中延伸到上游侧的延伸部5e之间的带入口5d到其中电子部件被安装头9取出的部件吸着位置连通地形成。在连续地进行部件安装工作的过程中,利用在一个卷盘13中存储的量作为单位批量的多个载体带14随后被从带入口5d插入并供应到带式供给器5。
带行进路径5c中的下游侧和上游侧分别设有第一带供给机构20A和第二带供给机构20B。第一带供给机构20A和第二带供给机构20B两者被配置成通过借助于供给马达旋转并驱动设有装配到形成在载体带14中的供给孔内的供给销的链轮而节距供给载体带14。
形成在带行进路径5c的下游侧中的第一带供给机构20A通过安装头9将载体带14节距供给到部件吸着位置。带按压构件23被布置在第一带供给机构20A上方,且由第一带供给机构20A节距供给的载体带14通过带按压构件23被从上侧按压并引导。然后,保持在载体带14中的电子部件通过安装头9的吸嘴9a而被穿过与部件吸着位置对应地形成在带按压构件23中的取出开口23a被取出。
同样,形成在带行进路径5c的上游侧中的第二带供给机构20B具有将从带入口5d引入的载体带14供给到下游侧的功能。第二带供给机构20B的上游侧设有带停止器机构21,其具有在载体带14的另外供应的时刻切换带进给禁止和允许随后的带的停止器功能。通过该停止器功能,在不执行带拼接的情况下可使得供应到带式供给器5的随后的带等待和停止,直到前面的带的通过完成。
用于检测载体带14的第一检测位置P1设置在带行进路径5c中的第一带供给机构20A的上游侧的部件吸着位置附近,且用于检测载体带14的第二检测位置P2类似地设置在第二带供给机构20B的下游侧和超出第一检测位置P1的上游侧。分别布置在第一检测位置P1和第二检测位置P2的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和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检测载体带14在第一检测位置P1和第二检测位置P2的存在或不存在。
将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和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检测的结果传输到带供给控制部26,并且带供给控制部26基于这些检测结果控制第一带供给机构20A和第二带供给机构20B。第二带供给机构20B包含用于允许仅在对应于带供给方向的方向中从上游侧到下游侧的滑动并禁止在相反方向中的滑动的单向离合器机构,和用于从马达断开链轮的驱动传输的断开机构。然后,允许在对应于带供给方向的方向中的滑动并停止第二带供给机构20B中的载体带14的滑动模式和由第二带供给机构20B供给载体带14的驱动模式之间的切换通过由带供给控制部26控制单向离合器机构和马达来执行。
在实施例中,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和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分别检测在一前一后供应的两个载体带14(参见图8A-C和9A-C)中的在前供应的前面的带14(1)和随后供应的随后的带14(2)的各自的尾端E和头端T。然后,带供给控制部26基于由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和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检测的尾端E和头端T的结果来控制第一带供给机构20A和第二带供给机构20B,从而按预设的距离控制模式控制带行进路径5c中的尾端E和头端T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将参考图4A和图4B描述在保持卷盘13(其中缠绕载体带14)的情形中使用的并存储在设置在部件供应部4中的推车12中的卷盘保持器15的功能。首先,图4A显示了其中推车12将单个卷盘13保持在固有地被包括以保持卷盘13的第一保持机构16A和第二保持机构16B中的每一个的状态。
第一保持机构16A被配置成形成支撑销17b、17c,该支撑销17b、17c用于邻接在卷盘13的外周边边缘上并将卷盘13支撑在保持构件17的两端,该保持构件17被配置成平行地布置一对板构件并形成卷盘13可被装配到的装配部17a。在保持目标卷盘13时,卷盘13被装配到装配部17a中并由支撑销17b、17c支撑,从而将卷盘13保持在第一保持机构16A中。
第二保持机构16B包括以在推车12的底部12c上在Y方向中倾斜的形状在X方向(垂直于纸平面的方向)中连通地形成的壁构件18,以及在壁构件18的外侧支撑卷盘13并布置在预定位置中的一对支撑构件18b、18c。在保持目标卷盘13时,卷盘13邻接在壁构件18的倾斜的保持表面18a上且同样卷盘13由支撑构件18b、18c支撑,从而将卷盘13保持在第二保持机构16B中。也就是说,在实施例所针对的部件安装设备1中,第一保持机构16A和第二保持机构16B中的每一个被形成使得单个卷盘13可被保持在部件组成部4中。
图4B显示了其中两个卷盘13通过卷盘保持器15分别保持在如上所述配置的第一保持机构16A和第二保持机构16B中的配置。也就是说,卷盘保持器15被配置成附接到部件安装设备1的部件供应部4且保持其中载体带14被缠绕并存储的第一卷盘13(1)和第二卷盘13(2)两个卷盘并整体地附接到第一保持机构16A和第二保持机构16B和从第一保持机构16A和第二保持机构16B整体地拆卸。第一卷盘13(1)是用于供应已经附接到带式供给器5的前面的带14(1)的目前使用的卷盘,且第二卷盘13(2)是在存储在第一卷盘13(1)中的载体带14被用完之后使用的空闲卷盘。
实施例采用了用于在没有将从第一卷盘13(1)拉出的前面的带14(1)和从第二卷盘13(2)拉出的随后的带14(2)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执行部件补充的无拼接方法,且与前面的带14(1)的尾端重叠的随后的带14(2)的开始端被插入到带式供给器5内从而连续地供应带。
这里,将参考图5A至5C描述卷盘保持器15的详细配置。如图5A和图5B所示,卷盘保持器15具有用于保持上述的第一卷盘13(1)的第一卷盘保持部19A和用于保持第二卷盘13(2)的第二卷盘保持部19B。第一卷盘保持部19A主要地具有存储空间19C,其中形成在平行地相对地布置的一对大体上五边形侧板部15a内的空间的下部被封闭并由三个底部表面构成的底部包围。这些底部表面被形成为以下形状,即具有朝下游端侧较高的形状的倾斜的底部板部15b、具有水平形状的水平底部板部15d和具有垂直形状的垂直底部板部15e从下游侧顺序地耦合,且侧板部15a的两端通过耦合支撑销15g、15h耦合。
第一卷盘13(1)存储在第一卷盘保持部19A的存储空间19C中(箭头a)且第一卷盘13(1)的外周边边缘邻接在耦合支撑销15h和倾斜的底部板部15b的内表面的邻接表面15c上,从而由第一卷盘保持部19A保持第一卷盘13(1)。而且,定位在侧板部15a的前端和后端并在设置在第一保持机构16A中的状态下分别邻接支撑销17c、17b的邻接表面15l和邻接表面15m形成在第一卷盘保持部19A中。而且,在设置在第二保持机构16B中的状态下锁定在支撑构件18c中的锁定突出部15f在水平底部板部15d的下表面上突出。
同样,第二卷盘保持部19B被配置成通过平行布置一对板构件15i而形成卷盘13可被装配到的装配空间并通过耦合支撑销15j、15k耦合板构件15i的两端。第二卷盘13(2)存储在第二卷盘保持部19B的装配空间中(箭头b)且第二卷盘13(2)的外周边边缘邻接在耦合支撑销15j、15k上,从而由第二卷盘保持部19B保持第二卷盘13(2)。
在该保持状态下,保持在卷盘保持器15,即第一卷盘保持部19A和第二卷盘保持部19B中的第一卷盘13(1)和第二卷盘13(2)利用作为图5C中显示的布置方向的载体带14的节距供给方向串联地布置。因此,甚至在每一个带式供给器5布置多个卷盘13的情形中,确保了在其中空间有限的X方向中的占据宽度可在部件供应部4中被最小化且装备尺寸缩小。
以该方式,保持第一卷盘13(1)和第二卷盘13(2)的卷盘保持器15被可拆卸地整体地保持到图4B中显示的推车12的第一保持机构16A和第二保持机构16B。也就是说,当卷盘保持器15被保持在第一保持机构16A中时,第一卷盘保持部19A被装配到装配部17a中且同样卷盘保持器15的邻接表面15l、15m(参见图5A)由支撑销17b、17c支撑。
也就是说,其构成为使得第一卷盘保持部19A可装配到形成以便在第一保持机构16A中保持第一卷盘13(1)的装配部17a内。而且,当卷盘保持器15保持在第二保持机构16B中时,第一卷盘保持部19A的倾斜的底部板部15b邻接在倾斜的保持表面18a上且同样锁定突出部15f被锁定到支撑构件18c中且进一步卷盘保持器15的邻接表面15m由支撑构件18b(参见图4A和图4B)支撑。
在上述的配置中,第一卷盘保持部19A被配置成从第一保持机构16A和第二保持机构16B中的每一个可拆卸。因此,卷盘保持器15可以附接到第一保持机构16A和第二保持机构16B两者。因为其构造成在该时刻不引起上述的相互卷盘13之间的干涉,所以可以布置多个卷盘13同时节省空间。
接下来,将参考图6A和图6B描述在实施例中其中缠绕和存储载体带14的用于部件安装设备的卷盘13的配置。如图6A所示,配置成使一对圆形卷盘侧板13a相对的卷盘13的中心设有卷盘芯部13b。卷盘芯部13b的中心设有用于轴向支撑的轴向支撑孔13c,并且用于固定载体带14的远端14E的固定狭槽13d被形成在卷盘芯部13b的外周边部中。用于保持指定用于供应的电子部件的载体带14的预定量被缠绕和存储在卷盘13中,且在该状态下保持在部件安装设备1的部件供应部4中。
图6B显示了其中缠绕和存储的载体带14的远端14E被固定到卷盘芯部13b的状态。也就是说,存储在卷盘13中的载体带14的远端14E被弯曲并插入到在卷盘芯部13b中以狭槽形状径向地切割的固定狭槽13d内并根据载体带14所需要的固定程度通过粘合剂31进一步粘到和固定在卷盘芯部13b的外周边表面上。而且,作为卷盘13的卷盘芯部13b的固定方法,除了插入到固定狭槽13d的方法和通过粘合剂31粘合的方法之外还可以使用各种固定手段。
在实施例中显示的卷盘13中,在载体带14中形成了定位在远端14E附近的脆弱部30。脆弱部30具有通过作用超过载体带14上规定的强度的纵向张力而破裂的强度特征。该强度特性具体地是满足通过在由带式供给器5的带供给机构节距供给的时刻必定地由作用在载体带14上的张力破裂和分离的条件的特性,且上述规定的强度通过实际上节距供给和检查断裂的存在或不存在来确定。
图7A至7D显示了形成在载体带14中的脆弱部30的示例。图示的载体带14被配置成粘附用于覆盖基体带14a上的凹处14b的覆盖带14e,在基体带14a中形成了用于容纳要被供应的电子部件的凹处14b和要与构造带供给机构的链轮的供给卡爪接合的供给孔14c。图7A至图7D中显示的凹处14d显示了具有容纳的电子部件的凹处14b(有效凹处)。载体带14的末端设有具有预定数量的连续凹处14b(空凹处)的空凹处部,在空凹处部中没有容纳电子部件。
图7A和7B显示了在载体带14中上述的空凹处和有效凹处之间的边界处形成脆弱部30的示例。在图7A中,通过在基体带14a(覆盖带14e粘在其上)中由穿孔过程等线性地形成多个孔部获得的连续孔30a被形成为脆弱部30。而且,在图7B中显示的示例中,形成在基体带14a(覆盖带14e粘在其上)的两侧中的V形槽口部30b被形成为脆弱部30。在两个示例中,脆弱部30具有在拉伸方向中的强度比在载体带14的法向部的强度低的强度,且载体带14通过在带供给时刻在载体带14上作用超出规定强度的张力而在脆弱部30中破裂。
同样,图7C和图7D显示了在提供具有单独地在纵向方向延伸超过基体带14a的末端的覆盖带14e的载体带14的情形中的脆弱部30的示例。在该情形中,覆盖带14e的远端在载体带14被固定到卷盘13的情形中直接地固定到卷盘芯部13b。在图7C中,类似图7A在延伸到基体带14a之外的单个覆盖带14e中形成的连续孔30a被形成为脆弱部30。同样,在图7D中显示的示例中,在单个覆盖带14e的两侧形成的V型槽口部30b被形成为脆弱部30。
在图7C和7D中显示的示例中,因为脆弱部30仅形成在延伸到载体带14中的基体带14a之外的覆盖带14e中,所以脆弱部30的强度较低且脆弱部30可以通过较低的张力而破裂。因此,载体带14可以在带节距供给中更容易且确定地被分离。
在两个示例中,脆弱部30被定位并形成在覆盖带14e的远端附近,且载体带14通过在如在图7A和7B中显示的示例中的在带供给时刻在载体带14上作用超出规定的强度的张力而在脆弱部30中破裂。此外,脆弱部30的形式不限于连续孔30a和槽口部30b,并且可以采用提供在作用超出规定的强度的张力的情况下破裂的强度特性的各种机械和化学处理方法。
接下来,将参考图8A至8C和图9A至9C描述用于通过在部件供应部4中的带式供给器5将载体带14拉出卷盘13以及节距供给和供应载体带14并通过安装头9拾取供应的电子部件和将电子部件安装在基板中的部件安装设备中的部件供应方法。图8A至8C和图9A至9C显示了其中在没有拼接的情况下在从卷盘13中拉出并一个接一个供给的两个载体带14中在先供给的前面的带14(1)和随后供应的随后的带14(2)沿带行进路径5c顺序地供给的过程。
首先,图8A显示了其中在前面的带14(1)沿带行进路径5c供给的同时部件安装工作完成的状态。也就是说,前面的带14(1)通过带入口5d引入到带式供给器5内并通过第一带供给机构20A供给(箭头g),且在部件吸着位置通过安装头9从前面的带14(1)取出电子部件。
随后,在连续地进行部件安装工作的过程中,当从前面的带14(1)的部件供应接近结束时,随后的带14(2)被添加并设置成用于部件补充,如图8B中显示的。也就是说,在其中前面的带14(1)与第二带供给机构20B接合的状态下,随后的带14(2)的头从带入口5d引入(箭头h),且随后的带14(2)通过第二带供给机构20B供给到带停止器机构21。此时,带停止器机构21允许仅前面的带14(1)的带供给且禁止随后的带14(2)的带供给。
然后,在该状态下,由第一带供给机构20A进行的前面的带14(1)的带供给(箭头i)和由安装头9取出电子部件连续地执行。在该过程中前面的带14(1)在第一卷盘13(1)中的缠绕和存储量的结束处,前面的带14(1)自动地从第一卷盘13(1)分离。
也就是说,如图10A中显示的,载体带14首先被拉出卷盘13,并且从而载体带14的远端14E被固定到其的卷盘芯部13b变得在卷盘13中露出。当载体带14的节距供给进一步重复时,因为载体带14的缠绕裕量在卷盘13中耗尽,由节距供给施加的张力TF作用于载体带14,如图10B所示。
因为图6B和图7A至7D中显示的脆弱部30此处形成在载体带14的远端14E附近,所以载体带14在卷盘芯部13b处分离。因此,不需要进行在用于在卷盘更换以进行部件补充的情形中需要的复杂的工作,其中,例如,工人通过手工切割载体带14的远端14E的附近。
在此之后,如图8C所示,当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检测到前面的带14(1)的尾端E时,如图9A所示,第二带供给机构20B被驱动且随后的带14(2)被供给以便将随后的带14(2)的头端T移动到第二检测位置P2(箭头j)且此后使随后的带14(2)在该位置等待。然后,在该状态下,由第一带供给机构20A进行的前面的带14(1)的带供给(箭头k)和由安装头9进行的电子部件的取出被连续地执行。
然后,当在由第一带供给机构20A进一步供给前面的带14(1)的过程(箭头l)中如图9B所示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检测到前面的带14(1)的尾端E时,如图9C所示,第二带供给机构20B被驱动且随后的带14(2)被供给以便将随后的带14(2)的头端T从第二检测位置P2移动到第一检测位置P1(箭头m)。在该过程中在第二卷盘13(2)中随后的带14(2)的缠绕和存储量的结束处,随后的带14(2)自动地从第二卷盘13(2)分离,如同图10A和10B中显示的示例。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中显示的用于部件安装设备和在部件安装设备中的部件供应方法的卷盘13被构造成使得定位在固定到卷盘13的卷盘芯部13b的远端14E的附近且通过在载体带14上作用超出规定的强度的纵向张力而破裂的脆弱部30形成在载体带14中。因此,载体带14可以通过在节距供给载体带14的情形中作用的张力而在脆弱部30处从卷盘芯部13b分离,且载体带14可以容易地从远端14E被固定到的卷盘芯部13b分离。因此,不需要进行在卷盘更换的情形中需要的复杂的工作,其中,例如,工人切割载体带的远端,且在采用无拼接供给器的情形中获得了期望的效果,用于改进工作能力和生产率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部件安装设备和在部件安装设备中的部件供应方法的卷盘具有能够容易地将载体带从远端被固定到的卷盘芯部分离的效果,且在其中电子部件被从带式供给器取出且安装在基板中的部件安装领域中是有用的。
Claims (3)
1.一种用于部件安装设备的卷盘,所述部件安装设备通过在部件供应部中的带式供给器将载体带从所述卷盘拉出并节距供给和供应所述载体带以及通过安装头拾取供应的部件并将所述部件安装在基板中,所述卷盘包括:
卷盘芯部;以及
载体带,所述载体带被围绕所述卷盘芯部缠绕并存储,
其中,所述载体带包括:
被固定到所述卷盘芯部的远端;以及
脆弱部,所述脆弱部被定位在所述远端附近且通过在所述载体带上作用超出规定的强度的纵向张力而破裂,并且
所述节距供给在所述脆弱部处将所述载体带从所述卷盘芯部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部件安装设备的卷盘,
其中,所述载体带包括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部件的凹处的基体带和覆盖所述凹处并粘在所述基体带上的覆盖带,
单独地在纵向方向上延伸超出所述基体带的末端的所述覆盖带的远端被固定到所述卷盘芯部,以及
所述脆弱部被定位并形成在所述覆盖带的远端附近。
3.一种部件安装设备中的部件供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部件供应部中,通过带式供给器将载体带从卷盘拉出并节距供给和供应所述载体带,所述载体带包括被固定到所述卷盘的卷盘芯部的远端和被定位在所述远端附近并通过在所述载体带上作用超出规定的强度的纵向张力而破裂的脆弱部;
通过安装头拾取供应的部件并将所述部件安装在基板中;以及
通过所述节距供给在所述脆弱部处将所述载体带从所述卷盘芯部分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83826A JP6007411B2 (ja) | 2013-09-05 | 2013-09-05 | 部品実装装置用のリール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部品供給方法 |
JP2013-183826 | 2013-09-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27846A true CN104427846A (zh) | 2015-03-18 |
CN104427846B CN104427846B (zh) | 2018-11-30 |
Family
ID=52581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53044.XA Active CN104427846B (zh) | 2013-09-05 | 2014-09-05 | 用于部件安装设备的卷盘和部件安装设备中的部件供应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43568B2 (zh) |
JP (1) | JP6007411B2 (zh) |
CN (1) | CN10442784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5026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部件卷盘的配置决定方法以及部件卷盘的配置决定装置 |
CN112868277A (zh) * | 2018-10-22 | 2021-05-28 | 株式会社富士 | 电气元件供给装置以及电气元件供给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42901A1 (ja) * | 2015-09-09 | 2017-03-16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追加形リール保持装置 |
CN107950085B (zh) * | 2015-09-09 | 2020-05-26 | 株式会社富士 | 另置式带盘保持装置 |
JP6906089B2 (ja) * | 2015-09-09 | 2021-07-21 | 株式会社Fuji | 部品実装機 |
US10993357B2 (en) * | 2015-10-09 | 2021-04-27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Component mounter, reel holding device |
US10015919B2 (en) * | 2016-02-26 | 2018-07-03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
JP7306799B2 (ja) * | 2018-06-11 | 2023-07-1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テーピングリール |
JP6806743B2 (ja) * | 2018-08-24 | 2021-01-06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リールホルダ、テープ供給装置、ロボットハンド、ロボットおよ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JP7234433B2 (ja) * | 2020-06-29 | 2023-03-07 | 株式会社Fuji | 追加形リール保持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1259A (ja) * | 1990-05-25 | 1992-02-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ンボスタイプキャビティテープ |
US6157870A (en) * | 1997-02-18 | 2000-12-05 | Zevatech Trading Ag | Apparatus supplying components to a placement machine with splice sensor |
CN101272677A (zh) * | 2007-03-07 | 2008-09-24 |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 带供给器 |
CN101501155A (zh) * | 2006-08-09 | 2009-08-05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具有撕开引发盖带的载带及其制作方法 |
CN102783265A (zh) * | 2011-02-08 | 2012-11-1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带式供料器和在带式供料器上安装带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2799A (ja) * | 1983-07-01 | 1985-01-23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チップ状電子部品の自動装着装置 |
DE19808041A1 (de) * | 1998-02-26 | 1999-09-09 | Voith Sulzer Papiertech Patent | Verfahren zum Überleiten einer Materialbahn von einer Wickelrolle zu einer Wickelhülse und Wickelvorrichtung |
US8678065B2 (en) | 2010-03-30 | 2014-03-25 | Sts Co., Ltd. | Carrier tape feeder |
-
2013
- 2013-09-05 JP JP2013183826A patent/JP6007411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9-02 US US14/474,473 patent/US9743568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9-05 CN CN201410453044.XA patent/CN10442784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1259A (ja) * | 1990-05-25 | 1992-02-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ンボスタイプキャビティテープ |
US6157870A (en) * | 1997-02-18 | 2000-12-05 | Zevatech Trading Ag | Apparatus supplying components to a placement machine with splice sensor |
CN101501155A (zh) * | 2006-08-09 | 2009-08-05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具有撕开引发盖带的载带及其制作方法 |
CN101272677A (zh) * | 2007-03-07 | 2008-09-24 |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 带供给器 |
CN102783265A (zh) * | 2011-02-08 | 2012-11-1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带式供料器和在带式供料器上安装带的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5026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部件卷盘的配置决定方法以及部件卷盘的配置决定装置 |
CN112868277A (zh) * | 2018-10-22 | 2021-05-28 | 株式会社富士 | 电气元件供给装置以及电气元件供给方法 |
CN112868277B (zh) * | 2018-10-22 | 2022-06-14 | 株式会社富士 | 电气元件供给装置以及电气元件供给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007411B2 (ja) | 2016-10-12 |
CN104427846B (zh) | 2018-11-30 |
US20150059171A1 (en) | 2015-03-05 |
JP2015053310A (ja) | 2015-03-19 |
US9743568B2 (en) | 2017-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27846A (zh) | 用于部件安装设备的卷盘和部件安装设备中的部件供应方法 | |
US20210015012A1 (en) |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 |
CN104509233B (zh) | 带馈送器 | |
CN104509232A (zh) | 带馈送器及馈送带的方法 | |
US10015919B2 (en) |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 |
KR100646909B1 (ko) | 부품 장착 머신의 테잎 가이드 및 테잎 매거진 | |
JP5857191B2 (ja) | テープフィーダ | |
EP3809810B1 (en) | Exchange device | |
EP2066165B1 (en) | Component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surface mounting machine | |
JP4852383B2 (ja) | 部品供給装置、表面実装機、及び部品供給装置におけるリールの保持方法 | |
US11683922B2 (en) |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 |
CN104509234B (zh) | 带馈送器及设定带的方法 | |
JP2004047553A (ja) | 電子回路部品の打ち抜き装置及びその供給リール交換方法 | |
CN104684374A (zh) | 带供给器、部件安装设备和部件供给方法 | |
US8220141B2 (en) | Component supply apparatus and surface mounter | |
WO2013179532A1 (ja) | フィーダ装着用のアタッチメントおよびフィーダ装着方法 | |
US11991832B2 (en) | Unit exchanging device | |
CN212876200U (zh) | 一种贴片装置 | |
WO2022190202A1 (ja) | フィーダ運搬装置及びフィーダ管理システム | |
EP3809809B1 (en) | Exchange device | |
KR102724263B1 (ko) | 릴 머징 시스템을 위한 자재 릴 와인딩 장치 | |
KR102724259B1 (ko) | 표면실장기용 릴 머징 시스템을 위한 릴 머징 유닛 | |
US20240314993A1 (en) | Feeder setup device and feeder setup system | |
JP2007221169A (ja) | 電子回路部品の打ち抜き装置、電子回路部品の打ち抜き装置の供給リール交換方法及び電子回路部品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9 Address after: Osak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