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4374A - 带供给器、部件安装设备和部件供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供给器、部件安装设备和部件供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4374A
CN104684374A CN201410687110.XA CN201410687110A CN104684374A CN 104684374 A CN104684374 A CN 104684374A CN 201410687110 A CN201410687110 A CN 201410687110A CN 104684374 A CN104684374 A CN 104684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feed mechanism
supply
parts
sprocke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871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4374B (zh
Inventor
清水遵惠
金井一宪
东雅之
山村达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260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21381B/zh
Priority to CN201811024265.XA priority patent/CN109152324B/zh
Priority to CN201811024293.1A priority patent/CN109121380B/zh
Priority to CN201811024847.8A priority patent/CN109152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84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4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4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4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20Advancing webs by web-penetrating means, e.g. pi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供给器、部件安装设备和部件供给方法。提供一种带供给器,所述带供给器供给载带,以将部件供应至用于部件安装设备中的安装头的部件吸拾位置。所述带供给器包括:被设置在下游侧并且将上一带供给至部件吸拾位置的第一带供给机构;和被设置在上游侧并且将下一带从带引入端口侧朝着第一带供给机构供给的第二带供给机构。带供给器也包括带滑落通知单元,所述带滑落通知单元通知部件安装设备,下一带从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例如,当检测出第二带供给机构的链轮在相反方向中旋转时,带滑落通知单元判定下一带滑落。

Description

带供给器、部件安装设备和部件供给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且要求于2013年11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245744的优先权权益,其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被整体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供给器、部件安装设备和部件供给方法,用于通过安装头将载带中容纳的部件供应至部件吸拾位置。
背景技术
作为部件安装设备中的部件的供给器,已知带供给器。带供给器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保持电子部件的载带,以通过安装头将电子部件供给至部件吸拾位置。作为在带供给器中不停止安装操作的情况下连续地供给部件的方法,常常使用带拼接方法,即将新的下一载带(下一带)连接至先前附接的上一载带(上一带)的终端部。在该拼接系统中,操作员需要在每次供应带时都执行复杂的带拼接操作。因此,期望降低其工作负荷。因此,作为新型带供应系统,使用无拼接的带供给器系统,其中在不执行带拼接操作的情况下将下一带设定至带供给器(例如,参见JP-A-2011-211169)。
在JP-A-2011-211169中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在被设置在带供给器的后端部中的带插入部和将载带供给至部件拾取位置的拾取部中,布置和使用具有下列结构的部件供给和驱动部,其中链轮分别由驱动马达驱动,以单独地移动上一带和下一带。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在不将上一带拼接至下一带的情况下供给带。
发明内容
然而,在包括JP-A-2011-211169的实例的现有技术中,当载带被连续地供给至无拼接系统中的载带供给器时,下列不便不利地发生。即,在无拼接系统中,由于上一带不被整体连接至下一带,所以当在附接了下一带后,由于操作者的不适当动作而导致向下一带施加外力时,有时发生下列不便,即所附接的下一带从链轮滑落。然后,当在其中未检测到带滑落的状态下继续执行操作时,部件耗尽,从而导致设备停车,使得设备的运用率降低。因而,这种不便频繁发生,使得降低生产率。
因而,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于下一带滑落而导致设备停车,从而提高生产率的带供给器、部件安装设备和部件供给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带供给器,该带供给器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其中容纳部件的载带,以将部件供应给用于部件安装设备中的安装头的部件吸拾位置,该部件安装设备通过安装头拾取、保持部件并且将部件安装在板上,该带供给器包括:带运行路径,该带运行路径被设置并且从带引入端口连通至部件吸拾位置,以在带运行路径上引导载带,带引入端口在以逐节距为基础的供给的带供给方向中的上游端部敞开;第一带供给机构,该第一带供给机构被设置在带运行路径中的下游侧中,并且将上一带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至部件吸拾位置,上一带是一前一后从带引入端口引入的两个载带中首先供给的一个;第二带供给机构,该第二带供给机构被设置在带运行路径中的上游侧中,并且将下一带从带引入端口一侧朝向所述第一带供给机构供给,该下一带是一前一后两个载带中随后供给的一个;和带滑落通知单元,该带滑落通知单元通知部件安装设备,下一带从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其中第二带供给机构包括链轮和旋转检测单元,链轮允许被设置在链轮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多个供给销适配在载带的供给孔中,以在链轮与载带接合的状态下,通过在正常方向中旋转链轮而供给载带,以便供给载带,该旋转检测单元检测链轮的旋转,并且带滑落通知单元根据通过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到在与正常方向的相反方向中的链轮的旋转,判定下一带从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并且通知部件安装设备,带从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部件安装设备,该部件安装设备通过安装头拾取、保持、取出部件并且将部件安装在板上,该部件安装设备包括:带供给器,该带供给器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其中容纳部件的载带,以将部件供应给用于安装头的部件吸拾位置,其中该带供给器包括:带运行路径,该带运行路径被设置并且从带引入端口连通至部件吸拾位置,以在带运行路径上引导载带,带引入端口在以逐节距为基础的供给的带供给方向中的上游端敞开;第一带供给机构,该第一带供给机构被设置在带运行路径中的下游侧中,并且将上一带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至部件吸拾位置,上一带是一前一后从带引入端口引入的两个载带中首先供给的一个;第二带供给机构,该第二带供给机构被设置在带运行路径中的上游侧中,并且将下一带从带引入端口一侧朝向第一带供给机构供给,该下一带是一前一后两个载带中随后供给的一个;和带滑落通知单元,该带滑落通知单元通知部件安装设备,下一带从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其中第二带供给机构包括链轮和旋转检测单元,链轮允许被设置在链轮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多个供给销适配在载带的供给孔中,以在链轮与载带接合的状态下,通过在正常方向中旋转链轮而供给载带,以便供给载带,该旋转检测单元检测链轮的旋转,并且带滑落通知单元根据通过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到在与正常方向的相反方向中的链轮的旋转,判定下一带从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并且通知部件安装设备,带从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
本发明的又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部件供给方法,该部件供给方法用于通过载带供给器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其中容纳部件的载带,以将部件供应给用于部件安装设备中的安装头的部件吸拾位置,部件安装设备通过安装头拾取、保持部件和将部件安装在板上,该部件供给方法包括:第一带供给步骤,用于通过第一带供给机构在带供给中将上一带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到部件吸拾位置,该上一带是一前一后地引入的两个载带中首先供给的一个;第二带供给步骤,用于将下一带从带引入端口一侧朝向第一带供给机构供给,该下一带是一前一后两个载带中随后供给的一个;和带滑落通知步骤,用于当判定下一带从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时,通知下一带滑落。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设备由于下一带在无拼接系统的带供给器中滑落而导致的停车,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部件安装设备的平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部件安装设备的部分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供给器的结构示意视图;
图4A、4B、4C和4D是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供给器中的带供给机构中使用的链轮功能的示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供给器中的带制动器机构的结构的示意视图;
图6A、6B、6C和6D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供给器中的带制动器机构的功能的示意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供给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8A、8B和8C是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供给器中的带滑落判定的示意视图;
图9A、9B和9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供给器中的带供给方法的过程的示意视图;和
图10A、10B和10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供给器中的带供给方法的过程的示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首先,参考图1和图2,将描述将电子部件安装在板上的部件安装设备1的结构。部件安装设备1具有用于在板上安装电子部件,诸如半导体芯片的功能。图2部分示出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在图1中,在底座1a的中心部分中,板传送机构2被布置在方向X(板传送方向)中。板传送机构2传送从上游侧传送的板3,将板定位并且保持在安装阶段装置上,以执行部件安装操作。在板传送机构2的两侧处,都布置部件供给部4。多个带供给器5分别平行地附接至部件供给部4。带供给器5在带供给方向中供给其中电子部件被容纳的载带,即以逐节距为基础,将载带从部件供给部4的外部朝着板传送机构2供给。因而,通过下文所述的部件安装设备的安装头,将电子部件供应至部件吸拾(拾取)位置。
在底座1a的上表面上的方向X中的一侧的端部中,布置具有线性驱动机构的Y轴移动台7。类似地具有线性驱动机构的两个X轴移动台8连接至Y轴移动台7,以便可在方向Y中移动。安装头9分别附接至两个X轴移动台8,以便可在方向X中移动。安装头9是具有多个安装头的多列式头部。如图2中所示,吸拾喷嘴9a分别附接至保持头部的下端部,吸拾喷嘴9a能够吸取或拾取和保持电子部件,并且能够单独升高和下降。
当驱动Y轴移动台7和X轴移动台8时,安装头9在方向X和方向Y中移动。因而,两个安装头9通过吸拾喷嘴9a,分别从部件供给部4的带供给器5的相应部件吸拾位置拾取、保持和取出电子部件,从而移动并且将电子部件安装在被定位在板传送机构2中的板3的安装点上。Y轴移动台7、X轴移动台8和安装头9形成部件安装机构10,部件安装机构10通过移动保持电子部件的安装头9,移动和将电子部件安装在板3上。
在部件供给部4和板传送机构2之间,布置部件识别相机6。当从部件供给部4取出电子部件的安装头9在部件识别相机6之上移动时,部件识别相机6拍摄并且识别由安装头9保持的电子部件的图像。板识别相机11附接至安装头9,板识别相机11分别位于X轴移动台8的下表面侧,并且与安装头9一起移动。当安装头9移动时,板识别相机11移动至被定位在板传送机构2上的板3的上部部,从而拍摄和识别板3的图像。在通过安装头9在板3上进行部件安装操作中,添加部件识别相机6的电子部件识别结果和板识别相机11的板识别结果,从而修正安装位置。
如图2中所示,在部件供给部4中设置托架12,其中多个带供给器5先前附接至供给器底座12a。供给器底座12a被夹紧机构12b夹紧至设置在底座1a中的固定底座1b,从而固定托架12在部件供给部4中的位置。在托架12中保持供给卷轴13,供给卷轴13容纳卷绕状态下的、保持电子部件的载带14。通过吸拾喷嘴9a,通过带供给器5,将从供给卷轴13拉出的载带14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至部件吸拾位置。
现在,参考图3,下面将描述带供给器5的结构和功能。如图3中所示,带供给器5包括主体部5a,和从主体部5a的下表面突出的附接部5b。在其中带供给器5与沿供给器底座12a延伸的主体部5a的下表面附接的状态下,带供给器5被固定和附接至部件供给部4。被建造成控制带供给器5中的带供给操作的供给器控制器28被电连接至部件安装设备1的设备控制部29。
在主体部5a中,设置带运行路径5c,其引导被从卷轴13拉出并且被引入主体部5a的载带14。带运行路径5c被设置,以便允许在主体部5a中以逐节距为基础的带供给的带供给方向中的上游侧的端部敞开的带引入端口5d与部件吸拾位置连通,其中通过安装头9将电子部件从该部件吸拾位置取出。在连续地执行部件安装操作的过程中,从带引入端口5d顺序插入作为被容纳在一个供给卷轴13中的单元的多个载带14,并且将该多个载带14供给至带供给器5。
在本实施例中所示的部件安装设备1中,使用其中不执行带拼接操作的无拼接系统,在被从带引入端口5d一前一后地引入的两个载带14中,由于部件耗尽,先前附接至带供给器5并且用作通过安装头9从其中取出部件的目标的载带14(1)(下文将其缩写为上一带14(1))的终端部,被连接带拼接至新添加和附接的载带14(2)(下文将其缩写为下一带14(2))的头部。在无拼接系统中,在其中载带14彼此分别分离的状态下,将载带14(1)和14(2)顺序插入带引入端口5d,并且供给。
在带引入端口5d的上侧中布置链轮21C,另外附接的下一带14(2)接合链轮21C。链轮21C具有下列功能,即调节下一带14(2)的带供给方向,以防止下一带14(2)滑落。在带运行路径5c的下游侧和上游侧中,第一带供给机构20A和第二带供给机构20B被布置成供给上一带14(1)和下一带14(2)。
被设置在上游侧中的第二带供给机构20B具有下列功能,即将新附接的下一带14(2)连续地从带引入端口5d侧供给至第一带供给机构20A,并且具有下列结构,该结构通过第二马达M2旋转和驱动链轮21B。在第二带供给机构20B的下侧中,布置带压紧机构24和带制动器机构25(参见图5)。通过带压紧机构24将通过链轮21C引入带引入端口5d的下一带14(2)压紧至链轮21B。因而,下一带14(2)接合链轮21B,以便可通过第二带供给机构20B供给带。带制动器机构25具有下列功能,即在其中附接上一带14(1)的状态下,通过制动器构件32临时制动新插入的下一带14(2)的头部。
被设置在下游侧中的第一带供给机构20A具有下列功能,即通过安装头9将指定节距的前一带14(1)一次供给至部件吸拾位置,并且具有下列结构,该结构通过第一马达M1旋转和驱动链轮21A。压紧构件27附接至第一带供给机构20A的上部,压紧构件27从上部部压紧上一带14(1),并且暴露被容纳在上一带14(1)中的部件。通过真空吸拾,通过在压紧构件27中形成的部件取出开口27a,由安装头9的吸拾喷嘴9a拾取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的电子部件。
现在参考图4A、4B、4C和4D,下面将描述链轮21A、21B和21C的功能。如图4A中所示,在链轮21A、21B和21C的外部圆周表面上,设置多个供给销21a。在载带14中以指定节距的间隔形成部件穴窝14a和供给孔14b,在部件穴窝14a中容纳作为目标供给的电子部件,并且供给销21a适配供给孔14b。当链轮21A和21B在其中供给销21a接合供给孔14b的状态下旋转时,供给载带14。
图4B示出链轮21C的功能。在链轮21C中建立单向离合器机构22,该单向离合器机构22中允许链轮仅从上游侧旋转至下游侧在相应于带供给方向(箭头标记b)的旋转方向(箭头标记a)中旋转,并且抑制链轮在相反方向中旋转。因而,在其中下一带14(2)接合链轮21C的状态下,允许下一带14(2)仅在正常带供给方向(箭头标记b)中移动,并且抑制其在相反方向(箭头标记c)中移动。因而,即使在其中新附接下一带14(2),以供应部件的状态下,由于操作者的不适当处理而向下一带14(2)施加拉出方向的外力时,下一带14(2)也接合链轮21C,从而防止下一带14(2)从带供给器5滑落。
图4C示出第二带供给机构20B中的链轮21B的功能。如上所述,链轮21B由第二马达M2旋转和驱动,从而连续地供给下一带14(2)。在该驱动系统中,在未驱动控制马达M2的非激励状态下,允许链轮21B空闲。也允许接合链轮21B的下一带14(2)移动。
在链轮21B中,建立起旋转检测单元作用的编码器23。当下一带14(2)在下游侧的方向(箭头标记f)中和在上游侧的方向(箭头标记g)中移动时,链轮21B分别在正常方向(箭头标记d)中和相反方向(箭头标记e)中旋转,并且将相应于旋转状态的旋转检测信号发送给供给器控制器28。在本实施例中,监控被发送至供给器控制器28的旋转检测信号,以判定第二带供给机构20B中的下一带14(2)的状态。
最初,当检测到链轮21B在正常方向(箭头标记d所示的方向)中旋转时,判定插入了新载带14,从而开始第二马达M2的驱动操作,以供给带。因而,沿带运行路径5c将所插入的载带14供给至下游侧。此外,在检测到正常方向中的旋转(箭头标记d所示的方向)后,当链轮21B在相反方向(箭头标记e所示的方向)中旋转时,判定被临时插入并且接合链轮21B的载带14由于任何原因而移动至滑落方向(箭头标记g所示的方向),并且带从链轮滑落。
图4D示出第一带供给机构20A中的链轮21A的功能。如上所述,链轮21A由第一马达M1间歇性地驱动,从而以指定供给节距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前一带14(1)(箭头标记h)。因而,通过安装头9将被容纳在载带14的部件穴窝14a中的电子部件供给至部件吸拾位置。
在带运行路径5c中的第一带供给机构20A的上游侧中,设置检测载带14的第一检测位置P1。设置第二检测位置P2,第二检测位置P2类似地检测第二带供给机构20B的下游侧中以及第一检测位置P1的上游侧中的载带14。分别被布置在第一检测位置P1和第二检测位置P2中的第一传感器S1和第二传感器S2检测第一检测位置P1和第二检测位置P2中是否存在载带14。此外,在带制动器机构25中,布置第三传感器S3(参见图5),第三传感器S3检测下一带14(2)抵靠在制动器构件32上。
第一传感器S1、第二传感器S2和第三传感器S3的检测结果被发送至供给器控制器28,并且供给器控制器28根据该检测结果,以及编码器23的旋转检测结果,控制第一带供给机构20A和第二带供给机构20B。因而,在带供给器5中执行上一带14(1)和下一带14(2)的带供给操作。此外,被布置在上游侧中的带供给器5的上表面中的操作和显示面板26连接至供给器控制器28。在操作和显示面板26中设置操作按钮和显示单元,操作者通过操作按钮输入指定操作,显示单元诸如为通知操作者指定内容的LED。操作者能够识别带供给器5的操作状态,以及操作和显示面板26的指定项目的输入操作。
现在,参考图5和图6A-图6D,将在下文中描述带压紧机构24和带制动器机构25的功能和结构。在图5中,在链轮21B的下部中,布置被压缩弹簧31向上推动(箭头标记i所示的方向)的推动块30。沿推动块30的上表面上的带压紧表面30a插入链轮21B和推动块30之间的下一带14(2)被压紧至链轮21B。因而,供给销21a适配供给孔14b,以便下一带14(2)接合链轮21B。
在下游侧中的带压紧表面30a的端部中,在形成带制动器机构25的制动器构件32的下游侧中向下弯曲的抵靠部32a被布置成,通过在第一轴部35上的旋转而接合或分离。第一轴部35为带供给器5的主体部5a的位置被固定到的固定支撑点,并且同轴地保持制动器构件32和链接构件36,以便自由旋转。链接构件36具有上延伸部36b,上延伸部36b被设置在通过张力弹簧41在带供给方向(箭头标记j)中推动的其上部中。上部延伸部36b抵靠在制动销40上,以便调节垂直方向中的下限位置。
滚轴38附接至下部延伸部36a的下端,下部延伸部36a从链接构件36向下倾斜地延伸。在带制动器机构25中,滚轴38被压紧至带供给引导器42的引导表面42a,以通过张力弹簧41的推动力,引导载带14的带供给操作。通过被固定至链接构件36的压缩弹簧37,向上推动(箭头标记k)从制动器构件32延伸至下游侧的延伸突出体32b,并且通过被设置在链接构件36中的抵靠销39调节其上限位置。通过推动力,制动器构件32位移,以便在第一轴部35上旋转,并且在上游侧中向下弯曲的抵靠构件32a被从上部压紧至推动块30的带压紧表面30a。
在制动器构件32的上游侧中的抵靠部32a的上部中支持传感器设备34,传感器设备34穿过作为可移动支撑点的第二轴部33自由旋转。传感器设备34具有在上游侧中,从抵靠部32a部分突出的一端部34a。细长形的另一端部在下游侧中延伸,以形成向下弯曲的光屏蔽(lightscreen)部34b。在光屏蔽部34b抵靠在调节下限位置的制动器销43上的正常状态下,光屏蔽部34b作为光屏蔽式光电开关屏蔽第三传感器S3的检测光学轴线(箭头标记l)的光。
当作为将被检测的目标的下一带14(2)从上游侧抵靠在抵靠部32a的侧表面上时,传感器设备34被位移以在第二轴部33上逆时针旋转。因而,光屏蔽部34b向上位移,以释放第三传感器S3的光屏蔽状态,以便检测到下一带14(2)到达制动器构件32的制动位置。
图6A示出作为第一载带14的上一带14(1)被附接至第二带供给机构20B的状态。这里,如图4C中所述,最初由于上一带14(1)被插入链轮21B和带压紧机构24中的推动块30之间,所以开始链轮21B的旋转和驱动操作,以便将上一带14(1)供给至下游侧。
此时,在带压紧机构24中,向下压紧推动块30(箭头标记m),以便满足被插入链轮21B和推动块30之间的载带14的载带14的厚度t。此外,在带制动器机构25中,通过在带供给引导器42上供给的载带14,向上压紧滚轴38厚度t(箭头标记n)。因而,链接构件36在第一轴部35上旋转并且位移。然后,在该状态下,载带14被第二带供给机构20B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至下游侧,从而到达第一带供给机构20A。
图6B示出在已经附接了上一带14(1)的状态下,新附接下一带14(2)时的操作。在该情况下,经由图4B中所示的链轮21C设置下一带14(2),并且将下一带14(2)的头部插入(箭头标记o)已经位于推动块30上的上一带14(1)和链轮21B之间。同样地此时,检测到链轮21B在正常方向中的旋转,使得下一带14(2)被第二带供给机构20B供给至下游侧。
然后,当下一带14(2)的头部抵靠在抵靠部32a上并且压紧一端部34a时,传感器设备34在第二轴部33上逆时针旋转。因而,光屏蔽部34b向上位移(箭头标记p),从而释放第三传感器S3的光屏蔽状态,以便检测到下一带14(2)到达制动位置,从而停止第二带供给机构20B的带供给操作。
图6C示出在下一带14(2)临时停止并且待用的条件下的状态下,将上一带14(1)供给至下游侧。即,每次上一带14(1)用作通过安装头9从其中取出部件的目标时,上一带14(1)被第一带供给机构20A以逐节距为基础顺序供给(箭头标记q),并且终端部E与推动块30分离,以到达带供给引导器42。然后,在终端部E被向下游供给地超过滚轴38时,释放制动器构件32对下一带14(2)的临时制动。
即,如图6D中所示,当以逐节距为基础进一步供给上一带14(1)(箭头标记r)并且终端部E经过滚轴38时,滚轴38通过张力弹簧41的推动力向下位移(箭头标记s),并且链接构件36在第一轴部35上顺时针旋转。因而,抵靠销39向下压紧延伸突出体32b。制动器构件32位移,从而在抵靠部32a与推动块30分离的方向中旋转(箭头标记t)。因而,释放下一带14(2)被抵靠部32a临时制动的状态,并且传感器设备34的光屏蔽部34b向下位移(箭头标记u),从而获得第三传感器S3的光屏蔽状态。然后,当接收到第三传感器S3的信号时,能够执行第二带供给机构20B对下一带14(2)的带供给操作(箭头标记v)。
现在参考图7,下面将描述带供给器5的控制系统的构造。图7中的供给器控制部50和存储部51示出图3中所示的供给器控制器28的功能。供给器控制部50指示被设置在供给器控制器28中的处理和计算功能,从而根据存储在作为内置存储器的存储部51中的供给器数据,即示出对于每种带的供给节距或带供给速度的数据,控制第一马达M1或第二马达M2。根据来自操作和显示面板26的操作输入,或者来自第一传感器S1、第二传感器S2、第三传感器S3和建立在链轮21B中的编码器23的信号,执行该控制。
供给器控制部51包括作为内部处理功能的带滑落判定部50a和带滑落通知部50b。带滑落判定部50a根据编码器23检测的链轮21B的旋转结果,判定下一带14(2)从第二带供给机构20B的链轮21B滑落。将参考图8A-8C描述带滑落的判定。
图8A示出先前附接了前一带14(1)的条件下的状态,经由链轮21C从带引入端口5d引入新的下一带14(2),并且新的下一带14(2)接合链轮21B。此时,下一带14(2)由链轮21C保持。然而,当由操作者的不适当操作,向带施加大的外力时,可能发生下列不便,即仅通过链轮21C的保持力,不能维持该保持状态,使得下一带14(2)与链轮21B分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下文所述的方法检测带的分离,从而通知操作者带分离,并且快速和适当地处理它。
即,当附接了下一带14(2)时,带滑落判定部50a监控来自作为旋转检测单元的编码器23的旋转检测信号。如图8B中所示,当检测到链轮21B在正常方向中的旋转(箭头标记d)时,带滑落判定部50a判定从带引入端口5d引入了下一带14(2)(箭头标记f)。然后,在该判定之后,如图8C中所示,当编码器23检测到链轮21B在相反方向中的旋转(箭头标记e)时,带滑落判定部50a判定临时引入并且接合链轮21B的载带14(2)与链轮21B分离,在相反方向(箭头标记g)中移动,并且滑落。
然后,带滑落通知部50b通知部件安装设备1的设备控制部29,带滑落判定部50a判定了带滑落。设备控制部29通过通知部48,诸如被设置在部件安装设备1中的显示装置或信号塔通知操作者,载带14(2)滑落。因此,被设置在供给器控制部50中的带滑落判定部50a和带滑落通知部50b形成带滑落通知单元,带滑落通知单元根据编码器23对链轮21B处于与正常方向相反的方向中的检测,判定下一带14(2)从第二带供给机构20B滑落,并且通知部件安装设备1带的滑落状态。
现在,将在下文中通过参考图9A-图10C,描述部件安装设备1中的部件供给方法。以下列方式供给部件,即通过无拼接系统在带供给器5中顺序供给多个载带14。图9A-图10C示出下列过程,即沿带运行路径5c顺序传送的首先供给的前一带14(1)和一前一后供给的两个载带14中顺序供给的下一载带14(2)。
最初,图9A示出下列状态,即在沿带运行路径5c传送上一带14(1)的同时,执行部件安装操作。即,通过带引入端口5d将上一带14(1)引入带供给器5,并且通过第一带供给机构20A,以逐节距为基础将上一带14(1)(箭头标记w)供给至部件吸拾位置(第一带供给过程)。在部件吸拾位置中,通过安装头9将电子部件从上一带14(1)中取出。
然后,在连续执行部件安装操作的过程中,如图9B中所示,当来自上一带14(1)的部件供应靠近末端时,下一带14(2)被另外设置为供应部件。即,在其中通过带压紧机构24,使上一带14(1)接合第二带供给机构20B的链轮21B的状态下,经由布置在带引入端口5d中并且插入链轮21B和上一带14(1)之间的链轮21C,引入下一带14(2)的第一部(箭头标记x)。
因而,下一带14(2)接合链轮21B并且被供给至下游侧。当下一带14(2)的头部T抵靠在带制动器机构25的制动器构件32上时,下一带14(2)停止(参见图6B)。然后,在该状态下,下一带14(2)等待并且由第一带供给机构20A以逐节距为基础连续地供给上一带14(1)并且由安装头9连续地取出电子部件。
之后,在供给前一带14(1)的过程中,如图9C中所示,由第二传感器S2检测到前一带14(1)的终端部E。检测结果被发送至供给器控制部50(参见图7)。然后,供给器控制部50根据先前设置的控制模式,控制第一带供给机构20A和第二带供给机构20B。
即,当由第二传感器S2检测到前一带14(1)的终端部E时,驱动第二带供给机构20B,以移动下一带14(2),已经释放了制动器构件32对下一带14(2)的临时制动,使得头部T到达第二检测位置P2。然后,如图10A中所示,当由第二传感器S2检测到下一带14(2)的头部T时,制动第二带供给机构20B,以允许下一带14(2)在该位置处等待。然后,在该状态下,第一带供给机构20A以逐节距为基础连续地供给上一带14(1),并且由安装头9连续地取出电子部件。
此外,在第一带供给机构20A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上一带14(1)的过程中,如图10B中所示,当由第一传感器S1检测到前一带14(1)的终端部E时,如图10C中所示,驱动第二带供给机构20B,以供给下一带14(2),使得下一带14(2)的头部T从第二检测位置P2移动至第一检测位置P1。因而,从带供给器5排出其中部件供应结束的上一带14(1)。
在上述带供给操作中,图9B和图9C和图10A-10C形成第二带供给过程,其中下一带14(2)被第二带供给机构20B从带引入端口5d侧朝着第一带供给机构20A传送。然后,在第二带供给过程中,供给器控制部50始终通过带滑落判定部50a的处理功能,监控第二带供给机构20B的编码器23的旋转检测信号,以通过图4C(1)中所示的方法监控下一带14(2)是否从第二带供给机构20B滑落。
这里,当供给器控制部50判定下一带14(2)从第二带供给机构20B滑落时,供给器控制部50通过带滑落通知部50b的处理功能,通知部件安装设备1的设备控制部29带从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接收信息的部件安装设备1通过通知部48通知操作者,带从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带滑落通知过程)。然后,接收信息的操作者快速执行处理,诸如再次附接已滑落的下一带14(2)的过程。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下一带14(2)供应中断导致的设备停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当在无拼接系统的带供给器5中一前一后供给的两个载带14中顺序供给的下一带14(2)被第二带供给机构20B的链轮21B,从带引入端口5d侧朝着下游侧中的第一带供给机构传送时,如果根据链轮21B中包含的编码器23的旋转检测信号,判定下一带14(2)从第二带供给机构20B滑落,则通知部件安装设备,带从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因而,防止由于下一带14(2)滑落导致的设备停车,使得提高生产率。
本发明的带供给器、部件安装设备和部件供给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下一带滑落导致的设备停车,从而提高生产率,并且可用于从带供给器取出电子部件并且安装在板上的部件安装领域。
附图标记列表:
1:部件安装设备
3:板
4:部件供给部
5:带供给器
5c:带运行路径
5d:带引入端口
9:安装头
14:载带
14(1):上一带
14(2):下一带
20A:第一带供给机构
20B:第二带供给机构
21A,21B,21C:链轮
S1:第一传感器
S2:第二传感器
S3:第三传感器

Claims (5)

1.一种带供给器,所述带供给器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其中容纳部件的载带,以将所述部件供应给用于部件安装设备中的安装头的部件吸拾位置,所述部件安装设备通过所述安装头拾取、保持所述部件并将所述部件安装在板上,所述带供给器包括:
带运行路径,所述带运行路径被设置并且从带引入端口连通至所述部件吸拾位置,以在所述带运行路径上引导所述载带,所述带引入端口在以逐节距为基础的供给的带供给方向中的上游端部敞开;
第一带供给机构,所述第一带供给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带运行路径中的下游侧中,并且将上一带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至所述部件吸拾位置,所述上一带是一前一后从所述带引入端口引入的两个载带中首先供给的一个;
第二带供给机构,所述第二带供给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带运行路径中的上游侧中,并且将下一带从所述带引入端口一侧朝向所述第一带供给机构供给,所述下一带是一前一后两个载带中随后供给的一个;和
带滑落通知单元,所述带滑落通知单元通知所述部件安装设备,所述下一带从所述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其中
所述第二带供给机构包括链轮和旋转检测单元,所述链轮允许被设置在所述链轮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多个供给销适配在所述载带的供给孔中,以在所述链轮与所述载带接合的状态下,通过在正常方向中旋转所述链轮而供给所述载带,以便供给所述载带,所述旋转检测单元检测所述链轮的旋转,并且
所述带滑落通知单元根据通过所述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到在与正常方向的相反方向中的所述链轮的旋转,判定所述下一带从所述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并且通知所述部件安装设备,所述带从所述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供给器,其中
所述带滑落通知单元根据通过所述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到在所述正常方向中的所述链轮的旋转,判定从所述带引入端口引入所述下一带,和
所述带滑落通知单元根据通过所述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到在所述相反方向中的所述链轮的旋转,在所述判定后,通知所述带从所述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
3.一种部件安装设备,所述部件安装设备通过安装头拾取、保持、取出部件并且将部件安装在板上,所述部件安装设备包括:
带供给器,所述带供给器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其中容纳所述部件的载带,以将所述部件供应给用于所述安装头的部件吸拾位置,
其中,所述带供给器包括:
带运行路径,所述带运行路径被设置并且从带引入端口连通至所述部件吸拾位置,以在所述带运行路径上引导所述载带,所述带引入端口在以逐节距为基础的供给的带供给方向中的上游端部敞开;
第一带供给机构,所述第一带供给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带运行路径中的下游侧中,并且将上一带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至所述部件吸拾位置,所述上一带是一前一后从所述带引入端口引入的两个载带中首先供给的一个;
第二带供给机构,所述第二带供给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带运行路径中的上游侧中,并且将下一带从所述带引入端口一侧朝向所述第一带供给机构供给,所述下一带是一前一后两个载带中随后供给的一个;和
带滑落通知单元,所述带滑落通知单元通知所述部件安装设备,所述下一带从所述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其中
所述第二带供给机构包括链轮和旋转检测单元,所述链轮允许被设置在所述链轮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多个供给销适配在所述载带的供给孔中,以在所述链轮与所述载带接合的状态下,通过在正常方向中旋转所述链轮而供给所述载带,以便供给所述载带,所述旋转检测单元检测所述链轮的旋转,并且
所述带滑落通知单元根据通过所述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到在与正常方向的相反方向中的所述链轮的旋转,判定所述下一带从所述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并且通知所述部件安装设备,所述带从所述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
4.一种部件供给方法,所述部件供给方法用于通过载带供给器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其中容纳部件的载带,以将所述部件供应给用于部件安装设备中的安装头的部件吸拾位置,所述部件安装设备通过所述安装头拾取、保持所述部件并且将所述部件安装在板上,所述部件供给方法包括:
第一带供给步骤,用于通过第一带供给机构在带供给中将上一带以逐节距为基础供给到所述部件吸拾位置,所述上一带是一前一后地引入的两个载带中首先供给的一个;
第二带供给步骤,用于将下一带从所述带引入端口一侧朝向所述第一带供给机构供给,所述下一带是一前一后两个载带中随后供给的一个;和
带滑落通知步骤,用于当判定所述下一带从所述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时,通知所述下一带滑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供给方法,其中
根据在所述第二带供给机构中的所述第二带供给步骤中检测到在与正常方向的相反方向中的旋转,判定所述下一带从所述第二带供给机构滑落。
CN201410687110.XA 2013-11-28 2014-11-25 带供给器、部件安装设备和部件供给方法 Active CN104684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26032.3A CN109121381B (zh) 2013-11-28 2014-11-25 带供给器和部件安装设备
CN201811024265.XA CN109152324B (zh) 2013-11-28 2014-11-25 带供给器
CN201811024293.1A CN109121380B (zh) 2013-11-28 2014-11-25 部件安装设备
CN201811024847.8A CN109152325B (zh) 2013-11-28 2014-11-25 带供给器和部件安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5744 2013-11-28
JP2013245744A JP5919481B2 (ja) 2013-11-28 2013-11-28 テープフィーダ、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24265.XA Division CN109152324B (zh) 2013-11-28 2014-11-25 带供给器
CN201811024293.1A Division CN109121380B (zh) 2013-11-28 2014-11-25 部件安装设备
CN201811026032.3A Division CN109121381B (zh) 2013-11-28 2014-11-25 带供给器和部件安装设备
CN201811024847.8A Division CN109152325B (zh) 2013-11-28 2014-11-25 带供给器和部件安装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4374A true CN104684374A (zh) 2015-06-03
CN104684374B CN104684374B (zh) 2018-10-12

Family

ID=53182807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24265.XA Active CN109152324B (zh) 2013-11-28 2014-11-25 带供给器
CN201811024293.1A Active CN109121380B (zh) 2013-11-28 2014-11-25 部件安装设备
CN201811024847.8A Active CN109152325B (zh) 2013-11-28 2014-11-25 带供给器和部件安装设备
CN201410687110.XA Active CN104684374B (zh) 2013-11-28 2014-11-25 带供给器、部件安装设备和部件供给方法
CN201811026032.3A Active CN109121381B (zh) 2013-11-28 2014-11-25 带供给器和部件安装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24265.XA Active CN109152324B (zh) 2013-11-28 2014-11-25 带供给器
CN201811024293.1A Active CN109121380B (zh) 2013-11-28 2014-11-25 部件安装设备
CN201811024847.8A Active CN109152325B (zh) 2013-11-28 2014-11-25 带供给器和部件安装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26032.3A Active CN109121381B (zh) 2013-11-28 2014-11-25 带供给器和部件安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11114B2 (zh)
JP (1) JP5919481B2 (zh)
CN (5) CN10915232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2112A (zh) * 2015-12-03 2017-06-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方法及部件安装系统
CN107135642A (zh) * 2016-02-26 2017-09-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
CN109429475A (zh) * 2017-08-21 2019-03-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带剥离方法
CN113508650A (zh) * 2019-03-11 2021-10-1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供给装置的动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9164B2 (ja) * 2014-02-21 2017-12-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JP5919481B2 (ja) * 2013-11-28 2016-05-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DE102015120016B4 (de) * 2015-11-18 2018-01-04 Asm Assembly Systems Gmbh & Co. Kg Detektion von Position und Bewegung eines Bauelement-Gurtes in einer Bauelement-Zuführvorrichtung
WO2017085826A1 (ja) * 2015-11-19 2017-05-26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部品実装機
WO2018087857A1 (ja) * 2016-11-10 2018-05-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表面実装機、及び部品供給方法
JP7257630B2 (ja) * 2017-09-25 2023-04-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部品供給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部品供給作業支援方法
JP7394279B2 (ja) 2019-03-22 2023-12-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JP7130013B2 (ja) * 2020-03-17 2022-09-02 株式会社Fuji フィーダ
US20230171934A1 (en) * 2020-04-06 2023-06-01 Fuji Corporation Tape feeder
JP2020113803A (ja) * 2020-04-29 2020-07-27 株式会社Fuji フィーダ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9446A1 (en) * 2001-10-31 2003-05-01 Robotic Vision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nsioning cover tape
JP2011171664A (ja) * 2010-02-22 2011-09-01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フィーダ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CN102209462A (zh) * 2010-03-30 2011-10-05 Sts株式会社 载带送料器
CN102783266A (zh) * 2011-02-08 2012-11-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和在带式供料器上安装带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06222C1 (de) * 1999-02-15 2000-07-20 Siemens Ag Zuführeinrichtung für gegurtete SMD-Bauelemente
JP2001341894A (ja) * 2000-05-30 2001-12-11 Canon Inc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723070B2 (ja) * 2000-11-10 2005-12-07 株式会社 東京ウエルズ ワーク搬送装置
JP4922014B2 (ja) * 2007-02-28 2012-04-25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5544058B2 (ja) * 2009-08-24 2014-07-09 Juki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US20110211169A1 (en) * 2010-03-01 2011-09-01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 Gmbh Projection System
JP5510420B2 (ja) * 2011-09-07 2014-06-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5779067B2 (ja) * 2011-09-30 2015-09-16 Juki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5919481B2 (ja) * 2013-11-28 2016-05-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9446A1 (en) * 2001-10-31 2003-05-01 Robotic Vision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nsioning cover tape
JP2011171664A (ja) * 2010-02-22 2011-09-01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フィーダ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CN102209462A (zh) * 2010-03-30 2011-10-05 Sts株式会社 载带送料器
CN102783266A (zh) * 2011-02-08 2012-11-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和在带式供料器上安装带的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2112A (zh) * 2015-12-03 2017-06-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方法及部件安装系统
CN106852112B (zh) * 2015-12-03 2020-03-3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方法及部件安装系统
CN107135642A (zh) * 2016-02-26 2017-09-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
CN109429475A (zh) * 2017-08-21 2019-03-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带剥离方法
CN113508650A (zh) * 2019-03-11 2021-10-1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供给装置的动作方法
CN113508650B (zh) * 2019-03-11 2023-06-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供给装置的动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47143A1 (en) 2015-05-28
CN109152324B (zh) 2020-11-17
CN109121380B (zh) 2021-03-30
CN109152325B (zh) 2021-06-18
CN109152325A (zh) 2019-01-04
US9611114B2 (en) 2017-04-04
CN104684374B (zh) 2018-10-12
CN109152324A (zh) 2019-01-04
JP5919481B2 (ja) 2016-05-18
CN109121381A (zh) 2019-01-01
CN109121381B (zh) 2021-03-23
CN109121380A (zh) 2019-01-01
JP2015103773A (ja) 2015-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4374A (zh) 带供给器、部件安装设备和部件供给方法
CN104812230B (zh) 部件核对方法和部件核对系统
US11683922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US9522801B2 (en) Tape feeder and tape feeding method
US20100180435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feeder and chip mounter having the same
US9723770B2 (en) Tape feeder
KR20150027243A (ko) 피더와 피더 제어 방법 및 전자 부품 장착 장치
US11188062B2 (en) Work management device
WO2017085865A1 (ja) 部品実装機の制御装置
US10888041B2 (en) Substrate working system and component mounter
KR101489703B1 (ko) 전자 부품의 실장 방법, 및 표면 실장기
CN104509234A (zh) 带馈送器及设定带的方法
US10856461B2 (en) Work system
CN202565665U (zh) 带式送料器及零件安装装置
US20170257991A1 (en) Component mounter and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CN112154718B (zh) 元件安装系统
CN104620690A (zh) 对基板作业系统、作业顺序最佳化程序、作业台数决定程序
JP6620306B2 (ja) 部品実装方法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KR101450191B1 (ko) 핀 헤더 피더
US11310949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KR20180038646A (ko) Fpcb 부착용 부재플레이트 공급장치
CN114513947A (zh) 无人续料方法、存储介质及其应用
JP2012186261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テープフィーダによる部品供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