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3218B - 消耗品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消耗品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3218B
CN104423218B CN201410432627.4A CN201410432627A CN104423218B CN 104423218 B CN104423218 B CN 104423218B CN 201410432627 A CN201410432627 A CN 201410432627A CN 104423218 B CN104423218 B CN 104423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toner
recognition
image forming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326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3218A (zh
Inventor
并木隆明
岩崎贵洋
川上勋
岩月春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423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3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3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an electronic memor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7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lifetime of the cartrid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耗品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能够节约空间且能够记录信息量多的固有信息的识别部件。以覆盖构成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调色剂存储部(81)的壳体的上表面(811)以及后侧面(812)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有识别部件(85)。识别部件(85)具有用于确定所安装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固有信息的一部分的第一识别键(853)以及第二识别键(854)。第一识别键(853)在第一识别板(851)的上表面(第一识别面)向上侧突出设置。另外,第二识别键(854)从第二识别板(852)的后表面(第二识别面)朝向后方突出设置。

Description

消耗品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向显影装置适当地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补给装置、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体单元等的消耗品盒以及装填有该消耗品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单元,该感光体单元由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以及使调色剂附着于该感光鼓的显影装置构成。每当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时,由于形成于感光鼓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记录纸张,所以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减少。为了预先防止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耗尽,该图像形成装置另外设置有用于向显影装置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补给装置作为消耗品盒(参照专利文献1、2)。另外,对于感光体单元而言,为了也能够更换,还另外设置图像形成装置的消耗品盒(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503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18975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构成为在圆筒状的调色剂补给装置(调色剂盒)主体的周壁设置具有无线通信终端的机械键,从而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收纳部装填适当的调色剂补给装置。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利用机械键判别调色剂的颜色,利用无线通信终端判别发送地等。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消耗品盒的固有信息仅存储在搭载的IC芯片中。
因此,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若没有对图像形成装置通电,则无法辨别消耗品盒是否已装配在准确的装配位置的问题。另外,如专利文献1的图像形成装置那样,在同一位置具有被机械键识别的识别部件的情况下,只能一次性地进行误插入的判定,存在因识别部件破损等而无法防止误插入的情况。而且,伴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消耗品盒也小型化,另一方面,发送地、颜色等用于识别消耗品盒的信息量增多。因此,在这样小型化了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消耗品盒中,很难如专利文献1的结构那样仅在同一面机械地构成识别信息。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耗品盒以及装卸该消耗品盒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能够节约空间且能够记录信息量多的固有信息的识别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消耗品盒的特征在于,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装卸,该消耗品盒具有:识别键,其为多个,根据所述消耗品盒的固有信息被确定配置位置;识别部,其在所述消耗品盒的外表面具有彼此不同的面即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识别键分别分开配置在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上。
在这样的消耗品盒中,所述消耗品盒的外表面是构成用于存储消耗品的壳体的面。
在这样的消耗品盒中,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处于沿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插入的插入方向重叠的位置。
此时,也可以使所述识别键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突出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面与第二面是彼此交叉的面,所述第一面是与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插入的插入方向平行的面,另一方面,所述第二面位于比所述第一面更靠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里侧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使所述识别键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突出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是彼此平行、且与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插入的插入方向平行的面,所述第二面位于比所述第一面更靠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里侧的位置。
在上述消耗品盒中,也可以使所述识别部由一个部件构成。
在上述消耗品盒中,也可以使所述识别部由识别部件构成,该识别部件被设置为覆盖所述消耗品盒的外表面的不同面。
上述消耗品盒也可以在所述消耗品盒的插入方向上,多个所述识别键中的、配置于所述插入方向里侧的识别键具有朝向插入方向变细的形状,配置于所述插入方向跟前侧的识别键具有朝向插入方向变宽的形状。
在上述消耗品盒中,也可以使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识别键的配置位置根据存储于所述调色剂补给装置的调色剂的颜色种类而被确定,另一方面,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识别键的配置位置根据所述消耗品盒的发送地(仕向先)而被确定。
上述消耗品盒既可以是调色剂补给装置,也可以是感光体单元。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装卸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消耗品盒。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多个面配置识别键来构成识别部,所以能够使识别键的配置方式多样化,从而即便消耗品盒的固有信息增多,也能够应对该固有信息。因此,例如在发送地增多的情况,也能够向图像形成装置装填适当的消耗品盒,并且能够防止误插入。另外,由于识别键分别配置在多个面上,所以能够以两个阶段利用识别部检测有无误插入,提高误插入的检测精度,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消耗品盒的装填。而且,由于采用识别键配置于多个面的识别部,所以能够节约识别部向调色剂补给装置安装的安装空间,从而即便是小型的调色剂补给装置,也能够不受其固有信息的信息量影响地设定识别键的配置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补给装置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调色剂补给装置的识别部件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收纳部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调色剂收纳部的局部放大图,图5的(a)是用于说明第一识别以及第二识别的结构的图,图5的(b)是说明调色剂收纳部与调色剂补给装置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调色剂补给装置与调色剂收纳部之间的关系的从上表面观察的图,图6的(a)~(c)分别是将调色剂补给装置插入到调色剂收纳部时的状态变化图。
图7是表示调色剂补给装置与调色剂收纳部之间的关系的从上表面观察的图,图7的(a)是表示第一识别键无法通过第一识别部时的状态的图,图7的(b)是表示第二识别键无法通过第二识别部时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补给装置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调色剂补给装置的识别部件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收纳部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调色剂收纳部的局部放大图,图11的(a)是用于说明第一识别以及第二识别的结构的图,图11的(b)是用于说明调色剂收纳部与调色剂补给装置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参照附图对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要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图像读取装置3,其从原稿读取图像;供纸装置4,其收纳用于形成图像的记录纸张;成像单元5,其在制成调色剂图像后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供纸装置4供给的记录纸张上;定影装置6,其使利用成像单元5转印至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排纸托盘7,其排出被定影装置6定影而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张;调色剂补给装置8,其向成像单元5内的显影装置63供给调色剂。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其装置主体2的上部设置有图像读取装置3,并且,如图1所示,在装置主体2内部,从下侧依次分别设置有供纸装置4、成像单元5以及定影装置6。
排纸托盘7为了接受利用定影装置6记录图像后排出的记录纸张而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上侧,并且,供纸装置4构成为能够在装置主体2的成像单元5的下侧插拔。通过这样地构成,在将收纳于供纸装置4的记录纸张供给到装置主体2的内部之后被上升输送,从而在利用配置在供纸装置4的上部的成像单元5以及定影装置6形成图像之后,将其排出到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3的下侧的空间(凹陷空间)的排纸托盘7。
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部的图像读取装置3具备:扫描仪部31,其读取来自原稿的图像;自动原稿输送部(ADF:Auto Document Feeder)32,其设置在扫描仪部31的上部并且向扫描仪部31逐张地输送原稿P1。扫描仪部31具有:原稿台33,其上表面侧具有盖板玻璃(未图示);光源装置34,其对原稿P1照射光;图像传感器35,其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光电转换为图像数据;成像透镜36,其使反射光在图像传感器35上成像;反射镜组37,其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依次反射,并入射至成像透镜36。另外,ADF32具有原稿载置托盘38和原稿排出托盘39,并且被设置为能够在扫描仪部31的上表面侧相对于原稿台33开闭。
在该图像读取装置3中,在读取原稿台33的盖板玻璃(未图示)上的原稿的情况下,从沿宽度扫描方向移动的光源装置34对原稿照射光,其反射光经由反射镜组37以及成像透镜36在图像传感器35上成像。由此,图像传感器35生成基于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的电信号,作为图像数据输出。另一方面,在读取载置于原稿载置托盘38的原稿的情况下,固定在原稿台33内部的规定位置的光源装置34以及反射镜组37被固定,并且原稿被由多个辊等构成的原稿输送机构40输送到读取位置。因此,来自光源装置34的光向被原稿输送机构40输送的原稿照射,从而使其反射光在图像传感器35上成像,输出图像数据。
成像单元5具有:成像部51,其生成Y(Yellow:黄)、M(Magenta:品红)、C(Cyan:青)、K(Key tone:黑)各色的调色剂图像;曝光装置52,其设置在各个成像部51的下方;中间转印带53,其通过与沿水平方向排列的各色的成像部51抵接而从成像部51转印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辊54,其以与成像部51夹持中间转印带53的方式设置在与各色的各个成像部51的上侧对置的位置;驱动辊55,其使中间转印带53转动;从动辊56,其利用通过中间转印带53传递的驱动辊55的旋转而进行旋转;二次转印辊57,其以夹着中间转印带53的方式设置在与驱动辊55对置的位置;清洁器58,其以夹着中间转印带53的方式设置在与从动辊56对置的位置。
成像部51具有:感光鼓61,其与中间转印带53的外周面抵接;带电装置62,其利用电晕放电使感光鼓61的外周面带电;显影装置63,其使搅拌后带电的调色剂附着在感光鼓61的外周面;清洁器64,其除去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3后残留在感光鼓61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此时,感光鼓61隔着中间转印带53配置在与一次转印辊54对置的位置,并且沿图1的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在感光鼓61的周围,沿着感光鼓61的旋转方向依次配置一次转印辊54、清洁器64、带电装置62、曝光装置52以及显影装置63。YMCK各色的成像部51分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更换(可装卸)的消耗品盒。
另外,中间转印带53例如由具有导电性的环状带部件构成,以不松弛的状态卷绕在驱动辊55以及从动辊56,从而随着驱动辊55的旋转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中间转印带53的周围,沿着中间转印带53的旋转方向依次配置有二次转印辊57、清洁器58、YMCK各色的各个成像部51。
定影装置6具有:加热辊59,其具有为了使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而进行加热的卤素灯等;加压辊60,其与加热辊59一起夹持记录纸张而对记录纸张进行加压。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在加热辊59的表面产生涡流来加热加热辊59的表面。另外,在中间转印带53的上侧配置有YMCK各色的收纳有向显影装置63补给的调色剂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调色剂补给装置8与YMCK各色对应地配置,并且经由未图示的调色剂输送部件与YMCK各色的显影装置63连接,通过该调色剂输送部件向显影装置63补给调色剂。YMCK各色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分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更换(能够装卸)的消耗品盒。
作为逐张取出收纳于供纸装置4的记录纸张的供纸机构,具有:输出辊41,其从最上层输出收纳于供纸装置4的记录纸张;分离辊对42,其将输出的记录纸张逐张分离。另外,供纸装置4内的记录纸张利用输出辊41以及分离辊对42的旋转驱动,从最上层的记录纸张逐张朝向主输送路径R0送出。在主输送路径R0中的比定影装置6更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有排出打印完的记录纸张的排纸辊对71。打印完的记录纸张利用排纸辊对71的旋转驱动被排出至排纸托盘7。
另外,在以此方式构成各部分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2内,还设置有用于使单面打印后的记录纸张正反面反转而进行双面打印的循环输送路径R1。由于排纸辊对71构成为能够正反旋转,所以能够利用排纸辊对71的正反旋转将记录纸张排出至装置主体2外的排纸托盘7,或者能够将记录纸张转向(回送)而使其返回至装置主体2内的循环输送路径R1。
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打印动作进行简单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接收开始信号、图像信号等而开始进行打印动作。当打印动作开始时,从供纸装置4输出的记录纸张沿着主输送路径R0向图像转印部5输送。在该图像转印部5中的YMCK各色的成像部51中,从曝光装置52向利用带电装置62带电的感光鼓61的表面照射激光,形成与YMCK各色的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利用显影装置63带电的调色剂移动到形成有该静电潜像的感光鼓61的表面,在感光鼓6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承载于感光鼓61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在与中间转印带53接触时,利用一次转印辊54的静电力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3,因此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形成YMCK各色重叠的调色剂图像。另一方面,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3后残留在感光鼓61上的未转印调色剂被清洁器64扫除,从感光鼓61上被除去。
利用驱动辊55及从动辊56使中间转印带53旋转,从而使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3的调色剂图像移动至与二次转印辊57抵接的转印位置,并且转印到输送至主输送路径R0上的转印位置的记录纸张。残留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张后的中间转印带53上的未转印调色剂量被清洁器58扫除,从中间转印带53上被除去。另外,在与二次转印辊57抵接的抵接位置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被输送至定影装置6。
在单面载置有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纸张通过定影装置6的定影位置时,被实施加热辊59进行的加热以及加压辊60进行的加压,使未定影调色剂像定影在纸面上。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调色剂像定影后(单面打印后)的记录纸张利用排纸辊对71排出至排纸托盘7。另一方面,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将单面打印后的记录纸张输送至双面打印用的循环输送路径R1而反转(裏返),再次返回主输送路径R0,从而在利用图像转印部5以及定影装置6使调色剂像转印及定影在记录纸张的另一面之后,将其排出至排纸托盘7。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是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结构,另一方面,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装配于装置主体2的消耗品盒的结构不同。因此,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针对消耗品盒和装置主体2的装配位置(盒收纳部),以调色剂补给装置为例对各结构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调色剂补给装置的结构为中心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补给装置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图3是表示设置于调色剂补给装置的识别部件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的调色剂收纳部的结构的简要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包含本实施方式在内的以下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在根据需要而使用表示特定方向、位置的用语(例如“左右”、“上下”、“前后”)的情况下,以图1的纸面左侧为左,并且以纸面上侧为上,以其前后方向为主视,以此为基准。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图2所示的结构的调色剂补给装置(消耗品盒)8A在装置主体2中与YMCK各色对应地装配在左右排列的调色剂收纳部20(参照图4)内。即,YMCK各色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在装置主体2内配置在由YMCK各色确定的装配位置(调色剂收纳部20)。由此,YMCK各色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分别向按YMCK各色分配的成像部51(参照图1)的显影装置63(参照图1)补给调色剂。
调色剂补给装置8A具有由大致长方体的壳体构成的调色剂存储部81。调色剂补给装置8A在调色剂存储部81的下侧具有调色剂输送部82,该调色剂输送部82朝向与调色剂补给装置8A连结的调色剂输送部件(未图示)的供给口输送所述调色剂存储部81的调色剂。另外,在调色剂输送部82的下侧设置有补给口(未图示),该补给口将由调色剂输送部82输送的调色剂补给至未图示的调色剂输送部件。调色剂补给装置8A在调色剂输送部82的下侧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闸门83。利用该闸门83的滑动动作开闭调色剂输送部82的补给口,从而控制是否向未图示的调色剂输送部件补给调色剂。
在调色剂存储部81内轴支承有以前后方向为轴向的搅拌螺杆(攪拌スクリュー)(未图示)。利用设置在该搅拌螺杆的外周的聚酯薄片(未图示)的旋转,搅拌调色剂存储部81内的调色剂。另外,在调色剂输送部82内轴支承有以前后方向为轴向的输送螺杆(搬送スクリュー)(未图示)。利用呈螺旋状设置在该输送螺杆外周的叶片,将从调色剂存储部81供给的调色剂输送至与未图示的调色剂输送部件连通的未图示的补给口。
未图示的搅拌螺杆的搅拌用旋转轴810以及输送螺杆的输送用旋转轴820分别从调色剂输送装置8A的后方突出,并且利用由多个齿轮组构成的对接齿轮(ドッキングギア)84连结。即,对接齿轮84与装置主体2的对接齿轮27(参照图4)连接,从而来自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马达(未图示)的旋转力通过对接齿轮84传递至搅拌用旋转轴810以及输送用旋转轴820。因此,调色剂存储部81能够随着来自装置主体2的未图示的马达的旋转力,使未图示的搅拌螺杆及输送螺杆同步旋转。
如图2所示,在构成调色剂存储部81的壳体,以覆盖其上表面811及后侧面812的局部的方式安装有识别部件85。识别部件85通过使一个板部件弯曲成L形而构成,具有固定于调色剂存储部81的上表面811的左端侧(左侧面813侧)的第一识别板851、固定于调色剂存储部81的后侧面812的左端侧(左侧面813侧)的第二识别板852。即,如图3所示,识别部件85具有使左右方向相同宽度的第一识别板851和第二识别板852彼此垂直地固定在彼此的端边的结构。
识别部件85具有第一识别键853以及第二识别键854,该第一识别键853及第二识别键854用于确定所安装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发送地和储藏的调色剂颜色之类的一部分固有信息。第一识别键853(图3的第一识别键853a~853d)在第一识别板851的上表面(第一识别面)向上侧突出设置,并且沿第一识别板851的前方边缘(前方侧的端边)在第一识别板85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排成一列。第一识别键853具有后方变宽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方俯视时呈T形),使左右邻接的第一识别键853彼此的后方接近。另一方面,第二识别键854(图3的第二识别键854a~854d)从第二识别板852的后方(第二识别面)朝向后方突出设置,并且在第二识别板上配置成矩阵状。第二识别键854构成为随着朝向后方而变细的圆锥台形状。
识别部件85根据安装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发送地和调色剂的颜色,选择配置于第一识别板851的第一识别键853、以及配置于第二识别板852的第二识别键854。在图2的结构例中,在第一识别板851配置有图3的第一识别键853a~853d中的三个第一识别键853a~853c,并且在第二识别板852配置有图3的第二识别键854a~854d中的一个第二识别键854a。
即,在图3的结构的情况下,识别部件85根据是否物理性地存在第一识别键853a~853d以及第二识别键854a~854d,分配确定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发送地和调色剂的颜色的8bit的信息。此时,也可以根据所选择的第一识别键853以及第二识别键854的组合来分别确定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发送地和调色剂的颜色。另外,也可以仅利用第一识别键853的组合来确定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发送地以及调色剂颜色中的一者,并且仅利用第二识别键854的组合来确定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发送地以及调色剂颜色中的另一者。
这样,在识别部件85中,由于第一识别键853以及第二识别键854分别配置在构成不同面的第一识别板851以及第二识别板852上,所以能够使识别部件85的宽度变窄。因此,由于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识别部件85的设置区域变小,所以即使在使调色剂补给装置8A小型化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抑制第一识别键853以及第二识别键854所产生的识别信息的信息量。由此,即使图像形成装置1是发送地多的小型装置,也能够通过采用识别部件85,分别确定发送地以及调色剂的颜色,能够防止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误装配。
另外,识别部件85在第一识别板851的前方边缘配置第一识别键853,并且在后方的第二识别板852配置第二识别键854,将第一识别键853以及第二识别键854配置在前后不同的位置。由此,在将调色剂补给装置8A插入装置主体2的调色剂收纳部20(参照图4)时,能够在第一识别键853及第二识别键854的识别上付与相位差。即,以在进行第一识别键853的识别之后进行第二识别键854的识别的方式,以两个阶段进行识别,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误装填。
如上所述,调色剂存储部81的上表面811在其左侧后方配置有识别部件85,另一方面,在右侧后方具有使后侧面812侧降低了的台阶部814,并且在该台阶部814的底部搭载有IC(集成电路)芯片86。该IC芯片86存储有序列号、与调色剂余量相关的印刷张数信息、表示是新品的新品信息等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固有信息。另外,IC芯片86在基板862的上侧表面具有金属端子861。该金属端子861与装置主体2的芯片连接部26(参照图4的金属端子261(参照图4)接触而电连接,从而装置主体2的未图示的控制器与IC芯片86进行通信,确认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固有信息。
接下来,以下,对所述调色剂补给装置8A在装置主体2的装配位置即调色剂收纳部2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调色剂收纳部20通过使侧壁21以及顶壁22从里侧壁23向前方突出设置而构成,并且构成为利用侧壁21分隔左右邻接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即,在侧壁21的左右构成调色剂收纳部20,装配在左侧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右侧面与侧壁21的左侧面对置,另一方面,装配在右侧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左侧面与侧壁21的右侧面对置。另外,相对于调色剂收纳部20拆卸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被配置在其左右以及上方的侧壁21以及顶壁22引导。
另外,在顶壁22左方的里侧壁23侧具有芯片连接部26,该芯片连接部26使与IC芯片86的金属端子861接触的金属端子261朝向下方突出设置。芯片连接部26构成为,以与未图示的控制器电连接的金属端子261为弹性部件,与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装卸配合地使金属端子261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由此,在将调色剂补给装置8A插入调色剂收纳部20时,能够使IC芯片86的金属端子861可靠地与芯片连接部26的金属端子261接触,能够防止未导通的情况。
而且,在里侧壁23具有对接齿轮27,该对接齿轮27作为传递来自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马达(未图示)的旋转力的动力传递部件。即,通过使调色剂输送装置8A的对接齿轮84与该对接齿轮27卡合,将来自未图示的马达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调色剂输送装置8A的对接齿轮84,从而使未图示的搅拌螺杆以及输送螺杆同步旋转。
该调色剂收纳部20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中针对YMCK各色而构成。即,相对于沿左右方向延伸配置的顶壁22,从该顶壁22朝向下侧延伸设置五个侧壁,从而构成与YMCK各色对应的调色剂收纳部20。YMCK各色的调色剂收纳部20为了仅装配对应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而分别与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识别部件85的形状匹配地在各自的顶壁22以及里侧壁23的右侧具有第一识别部24以及第二识别部25。
第一识别部24由从顶壁22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突状片241构成,第二识别部25由贯穿里侧壁23的孔部251构成。即,如图5的(a)所示,第一识别部24通过组合沿左右方向排成一列的突状片241a~241d而构成,另一方面,第二识别部25通过组合上下左右的排列成矩阵状的孔部251而构成。另外,第二识别部25相对于第一识别部24配置在下侧。
因此,如图5的(b)所示,供图2的结构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插入的调色剂收纳部20仅利用设置在与第一识别键853d(参照图3)对应的位置的突状片241d构成第一识别部24,另一方面,利用设置在与第二识别键854a(参照图3)对应的位置的孔部251a构成第二识别部25。即,第一识别部24为了仅使图2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第一识别键853a~853c(参照图3)通过而采用省略突状片241a~241c的结构,另一方面,第二识别部25为了仅使第二识别键854a(参照图3)通过而采用不具有孔部251b~251d的结构。
在向装置主体2装填调色剂补给装置8A时,如图6的(a)所示,从前侧向调色剂收纳部20插入调色剂补给装置8A。在朝向调色剂收纳部20的里侧壁23插入调色剂补给装置8A时,首先,基于能否利用第一识别部24使第一识别键853通过来判定是否能够向调色剂收纳部20装填。即,如图6的(b)所示,在识别部件85的第一识别键853没有与第一识别部24的突状片241抵接的情况下,第一识别部24允许向调色剂收纳部20内进行装填。因此,能够将调色剂补给装置8A插入到调色剂收纳部20的更深处。另一方面,如图7的(a)所示,在识别部件85的第一识别键853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识别部24的突状片241抵接的情况下,利用第一识别部24禁止向调色剂收纳部20的装填,能够防止不适合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误插入。
在利用第一识别部24允许向调色剂收纳部20插入的情况下,调色剂补给装置8A被插入到更深处,从而第一识别键853通过第一识别部24,接下来,基于能否利用第二识别部25使第二识别键854插入来判断能否向调色剂收纳部20装填。即,如图6的(c)所示,在向第二识别部25的孔部251插入识别部件85的第二识别键854的情况下,利用第二识别部25允许向调色剂收纳部20的装填。因此,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后侧面812与调色剂收纳部20的里侧壁23抵接,调色剂补给装置8A被装配于调色剂收纳部20。另一方面,如图7的(b)所示,在第二识别键854的至少一个与里侧壁23抵接的情况下,利用第二识别部25禁止向调色剂收纳部20的装填,能够防止不适合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的误插入。
此时,如图6的(c)所示,以使识别部件85的从第一识别键853的后端到后侧面812之间的距离La比从构成第一识别部24的突状片241的前端到调色剂收纳部20的里侧壁23之间的距离Lb短的方式,将突状片241配置于调色剂收纳部20。另外,第二识别键85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Lc被设为Lc<Lb-La。这样,通过设定第一识别键853、第二识别键854以及突状片241的配置、大小,能够以两个阶段判定能否供插入调色剂收纳部20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A插入,能够可靠地防止误插入。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调色剂补给装置的结构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补给装置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图9是表示设置于调色剂补给装置的识别部件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的调色剂收纳部的结构的简要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补给装置及调色剂收纳部的部分以及部件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图8所示的结构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B装配在图10所示的结构的调色剂收纳装置20A内。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图8所示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B在调色剂存储部81的上表面811的后方左侧设置有台阶部815,并且设置覆盖该台阶部815的阶梯状的识别部件85A。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图10所示的调色剂收纳装置20A利用从里侧壁23向前方突出设置的突状片252构成第二识别部25A。该调色剂补给装置8B以及调色剂收纳部20A的其他结构均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如图8及图9所示,调色剂补给装置8B的识别部件85A由弯曲成阶梯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具有配置有第一识别键853(图9的第一识别键853a~853d)的第一识别板851、配置有与第一识别键853的结构相同的第二识别键857(图9的第二识别键857a~857d)的第二识别板856、以及连结第一识别板851以及第二识别板856的连结板855。即,识别部件85A构成为,使上方前侧的第一识别板851与下方后侧的第二识别板856平行地配置,并且将连结板855的上方端边固定于第一识别板851的后方端边,另一方面,将连结板855的下方端边固定于第二识别板856的前方端边。
第一识别键853(图9的第一识别键853a~853d)在第一识别板851的上表面(第一识别面)向上侧突出设置,并且沿着第一识别板851的前方边缘(前方侧的端边)在第一识别板85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排成一列。另一方面,第二识别键857(图9的第二识别键857a~857d)在第二识别板856的上表面(第二识别面)向上侧突出设置,并且沿着第二识别板856的前方边缘(前方侧的端边)在第二识别板856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排成一列。
即,在图8的结构例中,在第一识别板851上配置有图9的第一识别键853a~853d中的两个第一识别键853b、853d,并且在第二识别板856上配置有图3的第二识别键857a~857d中的一个第二识别键857c。
如图10所示,在调色剂收纳部20A中,第一识别部24由从顶壁22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突状片241构成,第二识别部25A由从里侧壁23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突状片252构成。即,如图11的(a)所示,第一识别部24通过组合沿左右方向排成一列的突状片241a~241d而构成,另一方面,第二识别部25A通过组合沿左右方向排成一列的突状片252a~252d而构成。另外,第二识别部25A相对于第一识别部24配置在下侧。
因此,如图11的(b)所示,供图8的结构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B插入的调色剂收纳部20A利用设置在与第一识别键853a、853c(参照图9)对应的位置的两个突状片241a、241c构成第一识别部24,另一方面,利用设置在与第二识别键857a、857b、857d(参照图9)对应的位置的突状片252a、252b、252d构成第二识别部25A。即,第一识别部24为了仅使图8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B的第一识别键853b、853d(参照图3)通过而采用省略突状片241b、241d的结构,另一方面,第二识别部25为了仅使第二识别键857c(参照图3)通过而采用省略突状片252c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识别键853及第二识别键857与第一识别部24及第二识别部25A之间的位置关系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优选采用在判定第一识别键853与第一识别部24能否插入之后,判定第二识别键857与第二识别部25A能否插入的位置关系。另外,第二识别键857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被设定得比第二识别板85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短,并且被设定得比从第二识别键857的后端到后侧面812之间的距离长。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装置主体2中,虽然物理性地识别是否存在识别部件85、85A各自的第一识别键853及第二识别键854、857,但也可以进行电识别。例如,可以在装置主体2的调色剂收纳部20、20A配置光敏器件等非接触式传感器或者限位开关等接触式传感器,检测是否存在识别部件85、85A各自的第一识别键853及第二识别键854、857。另外,第一识别键853及第二识别键854、857分别通过最多四个键的组合而构成,但并不局限于四个,也能够通过最多N(N是2以上的整数)个键的组合而构成。
作为本申请的图像形成装置,列举了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具有所述各实施方式的调色剂补给装置即可,可以是直接转印式、旋转配置型等基于其他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作为本申请的图像形成装置,只要具有所述各实施方式的各个调色剂补给装置即可,可以是具有复印功能、扫描仪功能、打印机功能、传真机功能的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多功能复合一体机),也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消耗品盒,列举调色剂补给装置8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相同地,也可以在作为消耗品盒的成像部51安装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识别部件85、85A。而且,作为本申请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列举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喷墨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是该喷墨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在作为消耗品盒的墨盒安装识别部件85、85A来确定其发送地和墨的颜色。
此外,各部分的结构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申请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 图像形成装置
2 装置主体
3 图像读取装置
4 供纸装置
5 成像单元
6 定影装置
7 排纸托盘
8、8A、8B 调色剂补给装置
20、20A 调色剂收纳部
21 侧壁
22 顶壁
23 里侧壁
24 第一识别部
25、25A 第二识别部
26 芯片连接部
27 对接齿轮
80 壳体
81 调色剂存储部
82 调色剂输送部
83 闸门
84 对接齿轮
85、85A 识别部件
86 IC芯片
241 突状片
251 孔部
252 突状片
261 金属端子
810 搅拌用旋转轴
811 上表面
812 后侧面
813 左侧面
814 台阶部
820 输送用旋转轴
851 第一识别板
852 第二识别板
853 第一识别键
854 第二识别键
855 连结板
856 第二识别板
857 第二识别键
861 金属端子

Claims (9)

1.一种消耗品盒,其特征在于,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装卸,该消耗品盒具有:第一识别键和第二识别键,其配置位置根据所述消耗品盒的固有信息而被确定;
所述第一识别键配置在与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插入的插入方向平行的上表面即第一面,
所述第二识别键配置在与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插入的插入方向垂直的后侧面即第二面,
所述消耗品盒具有配置有所述第一识别键的第一识别板和配置有所述第二识别键的第二识别板,
所述第一识别板及所述第二识别板是以使一个板部件弯曲成L形而构成的,
作为一个部件的所述第一识别板及所述第二识别板作为与所述消耗品盒的主体不同的部件安装于所述消耗品盒的主体,
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第一识别键的配置位置根据存储于所述消耗品盒的调色剂的颜色种类而被确定,另一方面,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第二识别键的配置位置根据所述消耗品盒的发送地而被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耗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识别板及所述第二识别板在与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插入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为相同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耗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耗品盒的外表面是构成用于存储消耗品的壳体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消耗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处于沿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插入的插入方向重叠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消耗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识别键从所述第一面突出设置,所述第二识别键从所述第二面突出设置,并且,
所述第一面与第二面是彼此交叉的面,所述第二面位于比所述第一面更靠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里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消耗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识别板及所述第二识别板被设置为覆盖所述消耗品盒的外表面的不同面。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消耗品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消耗品盒的插入方向上,所述第二识别键具有朝向插入方向变细的形状,所述第一识别键具有朝向插入方向变宽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消耗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耗品盒是调色剂补给装置。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装卸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消耗品盒。
CN201410432627.4A 2013-08-28 2014-08-28 消耗品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4232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7249 2013-08-28
JP2013177249A JP6020827B2 (ja) 2013-08-28 2013-08-28 消耗品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218A CN104423218A (zh) 2015-03-18
CN104423218B true CN104423218B (zh) 2020-02-21

Family

ID=52671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32627.4A Active CN104423218B (zh) 2013-08-28 2014-08-28 消耗品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20827B2 (zh)
CN (1) CN10442321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0090A (ja) * 1999-09-13 2001-03-27 Ricoh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06084A (ja) * 2005-10-17 2007-04-26 Ricoh Co Ltd 記録液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10145A (ja) * 2006-05-18 2007-11-29 Toshiba Corp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009003A (ja) * 2007-06-29 2009-01-15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現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MX2012010362A (es) * 2010-03-10 2012-10-15 Ricoh Co Ltd Recipiente de pigmento organico y dispositivo de formacion de imagenes.
JP5772004B2 (ja) * 2010-03-10 2015-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45760A (ja) 2015-03-12
JP6020827B2 (ja) 2016-11-02
CN104423218A (zh)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26989B1 (ko) 인쇄 장치, 인쇄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및 카트리지
US73697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orming at least one input image on at least one sheet surface and also of forming a selected prestored image on an otherwise blank surface of the sheet
JP20092107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632837B (zh) 处理盒、以及具备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KR101385693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JP53931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99658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plurality of developer container each having an engagement portion
US11226583B2 (en) Coupler holder based toner locking system
CN110275407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423218B (zh) 消耗品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790943B2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20095459A1 (en) Circuit board unit, detachable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610682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tachable unit, and plural detachable units
US110613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79740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061573B2 (ja) 複合機
JP20210893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842876B (zh) 处理单元和具有该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10119664U (zh) 调色剂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2766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484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81692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ontroller to control stabilization process depending on toner amount
JP20231501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857758B2 (en) Positioning structure, component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888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