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3183A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以及调色剂容器 - Google Patents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以及调色剂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3183A
CN104423183A CN201410324703.XA CN201410324703A CN104423183A CN 104423183 A CN104423183 A CN 104423183A CN 201410324703 A CN201410324703 A CN 201410324703A CN 104423183 A CN104423183 A CN 104423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particle
resin
amorphous resin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47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3183B (zh
Inventor
山中清弘
北川聪一郎
新屋智弘
高木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3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3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3Crosslinked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07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specified by the shell material
    • G03G9/093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5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specified by the core material
    • G03G9/0935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以及调色剂容器。该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包含含有非晶态树脂和结晶性树脂的调色剂颗粒,其中,当在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中测量30个点的软化温度时,这30个点处的软化温度中最大值(TH(℃))和最小值(TL(℃))的差值(TH(℃)-TL(℃))为25℃至100℃。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能够确保低温定影性能且具有调色剂流动性,并且抑制了连续输出高密度图像之后图像密度的降低。

Description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以及调色剂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以及调色剂容器。
背景技术
JP-A-2010-191115(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调色剂,该调色剂具有核部和壳部,该核部至少含有树脂,并且该壳部至少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核部所含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树脂;并且该调色剂为一种胶囊调色剂,在其壳部中形成有贯穿至核部表面的多个孔,其中核部的露出率(exposure percentage)、核部的露出表面的正交投影圆当量直径、该正交投影圆当量直径的变异系数CV在特定范围内。
JP-A-2013-11644(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用于静电荷图像显影剂的核/壳型调色剂,其中核层至少含有苯乙烯-丙烯酸改性的聚酯树脂,该核层被覆有用于壳的球形颗粒,该壳至少被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组分覆盖,并且该核层的表面覆盖率为10%至50%。
JP-A-2004-29522(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微胶囊调色剂,其中在其胶囊树脂壁中形成有多个通孔。
JP-A-2010-271606(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调色剂,其中核至少含有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壳层至少含有作为粘结剂树脂的结晶性聚酯树脂,并且使用具有内置加热器的SPM探针测量的壳层的软化温度ST和内核的软化温度CT之间具有特定的关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低温定影性能并且具有调色剂流动性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发面,提供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包含:
含有非晶态树脂和结晶性树脂的调色剂颗粒,
其中,当在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中测量30个点的软化温度时,所述30个点的软化温度中最大值(TH(℃))和最小值(TL(℃))之差(TH(℃)-TL(℃))为25℃至10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所述30个点的软化温度中的最大值(TH(℃))、中间值(TM(℃))和最小值(TL(℃))满足下面表达式(1):
表达式(1):(TH-TM)<(TM-TL)。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所述差值(TH(℃)-TL(℃))为27℃至98℃。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该调色剂含有作为非晶态树脂的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和饱和非晶态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四方面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该调色剂颗粒具有核和包覆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该非晶态树脂为聚酯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四方面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该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在表层部分处交联。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第五方面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该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在包覆层的全部非晶态树脂中的比例为30重量%至100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根据第五方面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该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在包覆层的全部非晶态树脂中的比例为50重量%至95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调色剂容器,其容纳有根据第一方面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并且可以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与差值(TH(℃)-TL(℃))小于或大于上述范围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第一和第三至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确保低温定影性能并且具有调色剂流动性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与最大值(TH(℃))、中间值(TM(℃))和最小值(TL(℃))满足(TH-TM)≥(TM-TL)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确保低温定影性能并且具有调色剂流动性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与使用了差值(TH(℃)-TL(℃))小于上述范围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情况、或者使用了差值(TH(℃)-TL(℃))大于上述范围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调色剂容器,其中实现了低温定影并且抑制了连续输出高密度图像之后图像密度的降低。
附图简要说明
以下,将基于下面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其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构造的示意图;以及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的一个例子的构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下文中有时称为“调色剂”)具有调色剂颗粒,该调色剂颗粒含有非晶态树脂和结晶性树脂,当在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中测量30个点的软化温度时,这30个点的软化温度中最大值(TH(℃))和最小值(TL(℃))之差(TH(℃)-TL(℃))为25℃至100℃。
本文中术语“表层部分”是指自调色剂颗粒的最外表面至深度达50nm的范围内的区域。
30个点处的软化温度为(例如)这样获得的值:使用微热探针,通过对调色剂颗粒的截面进行微区热机械分析,从而在自调色剂颗粒的最外表面至深度达50nm的区域范围内,沿着调色剂颗粒的截面的外周以等间隔在30个点处进行测量。
获得调色剂颗粒的截面的方法的例子包括下面的方法。具体而言,首先,用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和固化剂将调色剂颗粒包埋,从而制备切割用样品。接着,利用具有金刚石刀片的切片机(例如,LEICA Ultramicrotome,由Hitachi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株式会社制造)在-100℃的温度下切割该切割用样品,从而制备观察用样品。
通过利用(例如)这样的系统(分辨率:20nm)来进行使用微热探针的微区热机械分析:在该系统中,局部热分析系统(由AnasysInstruments公司制造,nano-TA)安装在扫描型探针显微镜(由VeecoInstruments公司制造,MMAFM型多模式SPM单元)中。具体而言,例如,使局部热分析系统的微热探针与样品的测量点(调色剂的截面)接触,并且升高温度(升温速率:5℃/s)从而观察微热探针随样品的软化而变化的倾斜度,由此获得测量点的微区中的软化温度。
在五个调色剂颗粒上进行测量。对每个调色剂颗粒的30点处的软化温度的最大值取平均值,并将其平均值作为最大值(TH(℃))。对每个调色剂颗粒的30点处的软化温度的最小值取平均值,并将其平均值作为最小值(TL(℃))。另外,最大值(TH(℃))和最小值(TL(℃))之差为差值(TH(℃)-TL(℃))。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最大值(TH(℃))和最小值(TL(℃))之差(TH(℃)-TL(℃))为25℃至100℃。因此,与差值(TH(℃)-TL(℃))小于或大于上述范围的情况相比,确保了低温定影性能并获得了调色剂流动性。其原因尚不清楚,但据推测如下。
据认为,对于在调色剂颗粒的整个表面上调色剂的软化温度变化较小(即,差值(TH(℃)-TL(℃))小于上述范围)的情况而言,当使用具有低软化温度的树脂以确保低温定影性能时,则难以获得调色剂流动性,并且当使用具有高软化温度的树脂时,则难以获得低温定影性能。
此外,还认为使用外部添加剂可以获得流动性。例如,对于向含有诸如防粘剂之类的定影助剂的调色剂颗粒中以外部添加的方式添加外部添加剂的调色剂而言,随着由于连续成像而发生的显影机器中的温度升高和湿度降低,该防粘剂等有可能渗出至表面。据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在防粘剂等渗出至表面的区域中,外部添加剂分布不均,从而其他区域中存在的外部添加剂的量降低,由此不能显示出外部添加剂的效果,并且调色剂颗粒的表面裸露出来,因此调色剂流动性劣化。据认为,当调色剂流动性劣化时,(例如)降低了调色剂与载体间的接触次数,因此连续输出高密度图像后的调色剂难以维持充电性能,因此图像密度降低。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差值(TH(℃)-TL(℃))在上述范围内。即,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软化温度存在适当的变化,并且存在软化温度高的区域以及软化温度低的区域。
因此,据认为,由于存在软化温度低的区域,因此确保了低温定影性能,并且由于存在软化温度高的区域,还获得了调色剂流动性。
具体而言,据认为,如上所述,在通过向含有防粘剂等的调色剂颗粒中以外部添加的方式添加外部添加剂而获得的调色剂中,至少在软化温度高的区域中抑制了防粘剂等的渗出。此外,例如,即使当防粘剂渗出至软化温度低的区域,并因而外部添加剂分布不均并且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中的其他区域裸露出来时,该裸露出来的表面也为软化温度高的区域,因此据推测确保了调色剂流动性。
在将调色剂定影于记录介质时,除了软化温度低的区域易于通过加热而熔融这一事实以外,调色剂颗粒中所含的防粘剂等易于从软化温度低的区域渗出,因此据推测还实现了低温定影性能。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与差值(TH(℃)-TL(℃))小于上述范围的情况相比,确保了低温定影性能,并且获得了调色剂流动性。
据认为,在调色剂的软化温度变化过大(即,差值(TH(℃)-TL(℃))大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中,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中存在软化温度过高的区域或软化温度过低的区域。据认为,当存在软化温度过高的区域时,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能劣化,因此即使在其他区域中存在软化温度低的区域也难以获得低温定影性能。此外,据认为,当存在软化温度过低的区域时,调色剂流动性劣化,因此即使在其他区域中存在软化温度高的区域也难以获得流动性。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与差值(TH(℃)-TL(℃))大于上述范围的情况相比,确保了低温定影性能,并且获得了调色剂流动性。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除了差值(TH(℃)-TL(℃))在上述范围内这一事实以外,优选的是,30个点处的软化温度中的最大值(TH(℃))、中间值(TM(℃))和最小值(TL(℃))满足下面表达式(1):
表达式(1):(TH-TM)<(TM-TL)。
此处,30个点的软化温度中的中间值是指将测量得到的30个点的软化温度按升序排列时的第15个值。对五个调色剂颗粒进行了测量。对每个调色剂颗粒的第15个值取平均值,并将其平均值设为中间值(TM(℃))。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差值(TH(℃)-TL(℃))在上述范围内,并且满足表达式(1),因而与不满足表达式(1)的情况相比,确保了低温定影性能并获得了调色剂流动性。其原因尚不清楚,但推测如下。
在满足表达式(1)的调色剂中,与最小值(TL(℃))相比,中间值(TM(℃))更接近于最大值(TH(℃))。即,满足表达式(1)的调色剂为这样的调色剂,其中30个点处的软化温度多分布于高温附近。因此,据推测,除了如上所述的软化温度高的区域和软化温度低的区域明确存在这一事实以外,还由于软化温度高的区域的数目大于软化温度低的区域的数目,所以容易获得低温定影性能与调色剂流动性间的平衡。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实现将差值(TH(℃)-TL(℃))调整为上述范围内的方法的例子包括:组合使用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非晶态树脂(下文中可称为“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和不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非晶态树脂(下文中可称为“饱和非晶态树脂”)作为非晶态树脂,从而对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进行交联处理(使用聚合引发剂的聚合)的方法。
即,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的例子包括这样的调色剂,该调色剂在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中含有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交联产物以及饱和非晶态树脂。
当调色剂颗粒具有核和包覆层(壳层)时,例如,可以组合使用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和饱和非晶态树脂作为包覆层的树脂,从而对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进行交联处理。在该情况下,作为核中的粘结剂树脂,可至少使用结晶性树脂,或者将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态树脂组合使用。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态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当调色剂颗粒不具有包覆层时,可以组合使用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和饱和非晶态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中的非晶态树脂,从而对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进行交联处理。在该情况下,对粘结剂树脂中的结晶性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
当将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和饱和非晶态树脂组合使用时,将差值(TH(℃)-TL(℃))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方法的例子包括:调节不饱和非晶态树脂中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的量的方法;以及调节表层部分中的交联度(交联处理中的温度或交联时间)的方法。
进行控制以使得中间值(TM(℃))满足表达式(1)的方法的例子包括:调节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和饱和非晶态树脂之间的混合比的方法。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差值(TH(℃)-TL(℃))优选为25℃至100℃,并更优选为27℃至98℃。
以下,将详细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包含调色剂颗粒,如果需要的话,还包含外部添加剂。
调色剂颗粒
调色剂颗粒含有(例如)粘结剂树脂,如果需要的话,还包含着色剂、防粘剂和其他添加剂。
粘结剂树脂
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由以下单体的均聚物或组合这些单体中的两种或更多种获得的共聚物形成的乙烯基树脂,所述单体包括苯乙烯类(例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烯属不饱和腈类(例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乙烯基醚类(例如乙烯基甲醚和乙烯基异丁醚)、乙烯基酮类(例如甲基乙烯基酮、乙基乙烯基酮和异丙烯基乙烯基酮)、以及烯烃类(例如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作为粘结剂树脂,还可列举非乙烯基树脂,例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醚树脂和改性松香;其与上述乙烯基树脂的混合物;或者在这些非乙烯基树脂共存的情况下使乙烯基单体聚合而获得的接枝聚合物。
这些粘结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是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组合使用非晶态树脂和结晶性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
相对于全部粘结剂树脂,结晶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2重量%至40重量%(优选为2重量%至20重量%)。
“结晶性”树脂是指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中,不存在吸热量的逐步变化,而是具有明确的吸热峰的树脂。具体而言,其是指当以10(℃/分钟)的升温速率测量时,吸热峰的半值宽度在10℃以内。
“非晶态”树脂是指吸热峰的半值宽度超过10℃,或显示出吸热量的逐步变化,或者没有明确的吸热峰。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差值(TH(℃)-TL(℃))在上述范围内,这种调色剂颗粒的例子包括这样的调色剂颗粒:其含有作为非晶态树脂的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和饱和非晶态树脂,并且其表层部分进行了交联处理(即,含有结晶性树脂、并且表层部分中还含有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交联产物和饱和非晶态树脂的调色剂颗粒)。
以下,作为包含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中的调色剂颗粒的例子,将会说明含有结晶性树脂并且在表层中含有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交联产物和饱和非晶态树脂的调色剂颗粒。然而,调色剂颗粒并不限于这种形式。
对不饱和非晶态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其是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非晶态树脂即可。对饱和非晶态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其为不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非晶态树脂即可。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非晶态聚酯树脂适合作为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和饱和非晶态树脂中的任意一者。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结晶性聚酯树脂适合作为结晶性树脂。
以下,将说明非晶态聚酯树脂以作为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和饱和非晶态树脂的例子,并且将说明结晶性聚酯树脂以作为结晶性树脂的例子。然而,不饱和非晶态树脂、饱和非晶态树脂和结晶性树脂并不限于此。
非晶态聚酯树脂
非晶态聚酯树脂的例子包括多元羧酸和多元醇的缩聚物。可将市售可得的产品或合成产品用作非晶态聚酯树脂。
多元羧酸的例子包括脂肪族二羧酸(例如草酸、丙二酸、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衣康酸、戊烯二酸、琥珀酸、烯基琥珀酸、己二酸和癸二酸)、脂环族二羧酸(例如环己烷二羧酸)、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和萘二甲酸)、它们的酸酐、或者它们的低级(例如具有1至5个碳原子)烷基酯。其中,例如,优选将芳香族二元羧酸用作多元羧酸。
作为多元羧酸,可将采用了交联结构或分支结构的三元或更多元的羧酸与二元羧酸组合使用。三元或更多元的羧酸的例子包括偏苯三酸、均苯四酸、它们的酸酐、或者它们的低级(例如具有1至5个碳原子)烷基酯。
多元羧酸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多元醇的例子包括脂肪族二醇(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和新戊二醇)、脂环族二醇(例如环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和氢化双酚A)、以及芳香族二醇(例如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合物和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合物)。其中,作为多元醇,优选使用(例如)芳香族二醇和脂环族二醇,并且更优选使用芳香族二醇。
作为多元醇,可将采用了交联结构或分支结构的三元或更多元的醇与二元醇组合使用。三元或更多元的醇的例子包括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
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非晶态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50℃至80℃,更加优选为50℃至65℃。
玻璃化转变温度是由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得到的DSC曲线获得的。更具体而言,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根据JIS K-1987的“塑料的转变温度测量方法”中的获得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方法中所描述的“外推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获得的。
非晶态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000至1,000,000,更加优选为7,000至500,000。
非晶态聚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2,000至100,000。
非晶态聚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1.5至100,更加优选为2至60。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来测定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利用GPC的分子量测量是使用由Tosoh株式会社制造的GPC HLC-8120作为测量装置,并使用由Tosoh株式会社制造的色谱柱TSK gel SuperHM-M(15cm)和THF溶剂进行的。利用由单分散聚苯乙烯标样绘制的分子量校正曲线,由上述测量结果计算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
将公知的制备方法用于制造非晶态聚酯树脂。其具体例子包括:将聚合温度设为180℃至230℃,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在减压的反应体系中,在除去在缩合过程中产生的水或乙醇的同时进行反应的方法。
当原料单体在反应温度下未溶解或不相容时,可以添加高沸点溶剂作为增溶剂来溶解单体。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增溶剂蒸去的同时进行缩聚反应。当共聚反应中存在相容性较差的单体时,可将相容性较差的单体和将与该单体缩聚的酸或醇预先缩合,然后再与主要成分缩聚。
不饱和非晶态聚酯树脂
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非晶态聚酯树脂(不饱和非晶态聚酯树脂)的例子包括多元羧酸和多元醇的缩聚物,其为这样的单体的缩聚物,其中,多元羧酸和多元醇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含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例如,乙烯基、亚乙烯基和具有C=C键的可交联官能团)。
从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不饱和非晶态聚酯树脂可以是具有含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的多元羧酸与多元醇的缩聚物,并优选为具有含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的二元羧酸与二元醇的缩聚物,即线型聚酯树脂。
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二元羧酸的例子包括富马酸、马来酸、马来酸酐、柠康酸、中康酸、衣康酸、戊烯二酸、烯丙基丙二酸、异亚丙基琥珀酸、丁炔二酸,以及它们的低级(具有1至4个碳原子)烷基酯。
除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二元羧酸以外的多元羧酸的例子包括乌头酸、3-丁烯-1,2,3-三羧酸、4-戊烯-1,2,4-三羧酸、1-戊烯-1,1,4,4-四羧酸,以及它们的低级(具有1至4个碳原子)烷基酯。
这些多元羧酸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在这些为多元羧酸与多元醇的缩聚物的不饱和非晶态聚酯树脂中,特别优选使用选自富马酸、马来酸和马来酸酐的至少一种二元羧酸与二元醇的缩聚物。即,非晶态聚酯树脂的烯属不饱和双键位点优选衍生自选自富马酸、马来酸和马来酸酐的至少一种二元羧酸。优选包含衍生自选自富马酸、马来酸、和马来酸酐的至少一种二元羧酸的位点的原因是:该不饱和非晶态聚酯树脂是部分交联的,并且形成了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
不饱和非晶态聚酯树脂的交联产物
不饱和非晶态聚酯树脂的交联产物是这样的交联产物,其中不饱和非晶态聚酯树脂的烯属不饱和双键部分是通过利用聚合引发剂的聚合反应的成键而形成的。
饱和非晶态聚酯树脂
不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非晶态树脂(饱和非晶态聚酯树脂)的例子包括除不饱和非晶态聚酯树脂以外的其他聚酯树脂,其例子包括不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多元羧酸与多元醇的缩聚物。
不饱和非晶态聚酯树脂与饱和非晶态聚酯树脂的混合比
如上所述,将差值(TH(℃)-TL(℃))控制在上述范围内的方法的例子包括:调节不饱和非晶态树脂中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的量的方法;以及调节表层部分中的交联度(交联处理的温度和交联时间)的方法。不饱和非晶态树脂中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的量和表层部分中的交联度的适当的值根据调色剂颗粒的形态、树脂的种类等而变化。
此外,进行控制以使得中间值(TM(℃))满足表达式(1)的方法的例子包括调节不饱和非晶态树脂与饱和非晶态树脂之间的混合比的方法。不饱和非晶态树脂与饱和非晶态树脂之间的混合比的适当的值根据调色剂颗粒的形态、树脂的种类等而变化。
具体而言,例如,当调色剂颗粒具有核以及包覆层,并且当将聚酯树脂用作包覆层中的不饱和非晶态树脂以及饱和非晶态树脂时,关于不饱和非晶态树脂中的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的量,在全部羧酸组分中,具有含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的多元羧酸的比例为(例如)5摩尔%至100摩尔%,并优选为10摩尔%至100摩尔%。
包覆层的全部非晶态树脂中的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比例为(例如)5重量%至95重量%,优选为10重量%至90重量%。
当混合比过低时,中间值(TM(℃))降低,因此粉末流动性可能降低。从该观点出发,混合比(包覆层的全部非晶态树脂中的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比例)优选为30重量%至100重量%,更优选为50重量%至95重量%。
此外,例如,当调色剂颗粒不具有包覆层并且将聚酯树脂用作不饱和非晶态树脂与饱和非晶态树脂时,全部非晶态树脂中的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比例优选为与调色剂颗粒具有包覆层时调色剂表层部分中的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比例相同。
结晶性聚酯树脂
结晶性聚酯树脂的例子包括多元羧酸和多元醇的缩聚物。可将市售可得的产品或合成产品用作结晶性聚酯树脂。
此处,作为结晶性聚酯树脂,为了便于形成晶体结构,优选使用利用具有直链脂肪族基团的聚合性单体而不是具有芳香族基团的聚合性单体而获得的缩聚物。
所述多元羧酸的例子包括脂肪族二元羧酸(例如,草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9-壬烷二酸、1,10-癸烷二酸、1,12-十二烷二羧酸、1,14-十四烷二羧酸、和1,18-十八烷二羧酸)、芳香族二元羧酸(例如,诸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以及2,6-萘二羧酸、丙二酸和中康酸的二元酸)、它们的酸酐或它们的低级(例如碳数为1至5)烷基酯。
作为所述多元羧酸,可以将具有交联结构或分支结构的三元或更多元的羧酸与二元羧酸一起组合使用。所述三元羧酸的例子包括芳香族羧酸(例如,1,2,3-苯三甲酸、1,2,4-苯三甲酸和1,2,4-萘三甲酸)、它们的酸酐或它们的低级(例如碳数为1至5)烷基酯。
作为多元羧酸,可以将含有磺酸基的二元羧酸或含有烯属双键的二元羧酸与这些二元羧酸一起组合使用。
这些多元羧酸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多元醇的例子包括脂肪族二醇(例如,在主链部分中含有7至20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族二醇)。所述脂肪族二醇的例子包括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1-十一烷二醇、1,12-十二烷二醇、1,13-十三烷二醇、1,14-十四烷二醇、1,18-十八烷二醇、以及1,14-二十烷癸二醇(1,14-eicosanedecanediol)。这其中,优选将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用作脂肪族二醇。
作为多元醇,可以将具有交联结构或分支结构的三元或更多元的多元醇与二元醇一起组合使用。三元或更多元的多元醇的例子包括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
这些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此处,多元醇中脂肪族二醇的含量可以为80摩尔%以上,并优选为90摩尔%以上。
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融温度优选为50℃至100℃,更优选为55℃至90℃,还更优选为60℃至85℃。
熔融温度是通过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得到的DSC曲线,由JIS K7121-1987“塑料的转变温度的测量方法”中的熔融温度的获得方法中描述的“熔融峰值温度”而获得的。
结晶性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6,000至35,000。
例如,与非晶态聚酯树脂的情况相同,通过已知的制备方法制造该结晶性聚酯树脂。
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粘结剂树脂的含量优选为(例如)40重量%至95重量%,更优选为50重量%至90重量%,还更优选为60重量%至85重量%。
着色剂
着色剂的例子包括各种颜料,如炭黑、铬黄、汉撒黄(Hansayellow)、联苯胺黄、士林黄(threne yellow)、喹啉黄、颜料黄、永固橙GTR、吡唑啉酮橙、耐硫化橙(Vulcan Orange)、万赤洋红(watchung red)、永固红、亮胭脂红3B(brilliant carmine3B)、亮胭脂红6B(brilliant carmine6B)、杜邦油红(DuPont oil red)、吡唑啉酮红、立索红、若丹明B色淀、色淀红C、颜料红(pigment red)、玫瑰红、苯胺蓝、群青蓝、铜油蓝(calco oil blue)、氯化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chloride)、酞菁蓝、颜料蓝(pigment blue)、酞菁绿和孔雀石绿草酸盐;以及各种染料,例如吖啶染料、呫吨染料、偶氮染料、苯醌染料、吖嗪染料、蒽醌染料、硫靛染料、二噁嗪染料(dioxadine dyes)、噻嗪染料、偶氮加碱染料、靛青染料(indigo dyes)、酞菁染料、苯胺黑染料、甲川染料、三苯甲烷染料、二苯甲烷染料以及噻唑染料。
着色剂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如果需要的话,可对着色剂进行表面处理,或者将着色剂与分散剂组合使用。还可组合使用多种着色剂。
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着色剂的含量优选为(例如)1重量%至30重量%,并更加优选为3重量%至15重量%。
防粘剂
防粘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烃蜡;天然蜡,如巴西棕榈蜡、米糠蜡(rice wax)和小烛树蜡(candelilla wax);合成蜡或矿物/石油蜡,如褐煤蜡;以及酯蜡,如脂肪酸酯和褐煤酸酯(montanic acidesters)。
防粘剂的熔融温度优选为50℃至110℃,更加优选为60℃至100℃。
熔融温度是通过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得到的DSC曲线,由JIS K-1987的“塑料的转变温度的测量方法”中的获得熔融温度的方法中所描述的“融化峰值温度”获得的。
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防粘剂的含量优选为(例如)从1重量%至20重量%,且更加优选为5重量%至15重量%。
其他添加剂
其他添加剂的例子包括公知的添加剂,如磁性材料、电荷控制剂和无机粉末等。调色剂颗粒含有这些添加剂作为内部添加剂。
调色剂颗粒的特性
调色剂颗粒可以是具有单层结构的调色剂颗粒,或者是具有所谓的核/壳结构的调色剂颗粒,该核/壳结构包括核(核颗粒)和包覆在所述核上的包覆层(壳层)。
此处,优选的是,具有核/壳结构的调色剂颗粒包括(例如)这样的核以及包覆层:所述核含有粘结剂树脂,并且如果需要的话还包含其他添加剂(例如着色剂和防粘剂);所述包覆层含有粘结剂树脂。
调色剂颗粒的体均粒径(D50v)优选为2μm至10μm,更加优选为4μm至8μm。
使用Coulter Multisizer II(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和作为电解液的ISOTON-II(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来测量调色剂颗粒的各种平均粒径和各种粒径分布指数。
在测量中,将0.5mg至50mg的测量样品添加到2ml5%的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优选烷基苯磺酸钠)的水溶液中。将所得材料添加到100ml至150ml的电解液中。
利用超声波分散器中将其中悬浮有样品的电解液进行1分钟分散处理,并通过Coulter Multisizer II、利用孔径为100μm的孔,对粒径为2μm至60μm的颗粒的粒径分布进行测量。取50,000个颗粒作为样品。
对于根据所测得的粒径分布而划分的粒径范围(通道),从最小直径一侧开始绘制基于体积和数量的累积分布。将累积百分数为16%时的粒径定义为相当于体均粒径D16v和数均粒径D16p的粒径,同时将累积百分数为50%时的粒径定义为相当于体均粒径D50v和数均粒径D50p的粒径,此外,将累积百分数为84%时的粒径定义为相当于体均粒径D84v和数均粒径D84p的粒径。
利用这些值,将体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计算为(D84v/D16v)1/2,同时将数均粒径分布指数(GSDp)计算为(D84p/D16p)1/2
调色剂颗粒的形状因子SF1优选为110至150,更加优选为120至140。
形状因子SF1可以通过以下表达式求得。
表达式:SF1=(ML2/A)×(π/4)×100
在上述表达式中,ML表示调色剂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并且A表示调色剂颗粒的投影面积。
具体而言,形状因子SF1主要是通过利用图像分析仪对显微镜图像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进行分析从而数字转化而来的,并计算如下。即,通过摄像机将分散在载玻片表面上的颗粒的光学显微镜图像输入Luzex图像分析仪,从而获得100个颗粒的最大长度和投影面积,利用上述表达式计算SF1的值,并求得其平均值。
外部添加剂
外部添加剂的例子包括无机颗粒。无机颗粒的例子包括SiO2、TiO2、Al2O3、CuO、ZnO、SnO2、CeO2、Fe2O3、MgO、BaO、CaO、K2O、Na2O、ZrO2、CaO·SiO2、K2O·(TiO2)n、Al2O3·2SiO2、CaCO3、MgCO3、BaSO4、MgSO4
优选对作为外部添加剂的无机颗粒的表面进行疏水化处理。该疏水化处理通过(例如)将无机颗粒浸渍在疏水化剂中进行。对疏水化剂没有特别限定,并且其例子包括硅烷偶联剂、硅油、钛酸酯偶联剂、以及铝偶联剂。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一般而言,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无机颗粒,疏水化剂的量为(例如)1重量份至10重量份。
外部添加剂的例子还包括树脂颗粒(诸如聚苯乙烯、PMMA、三聚氰胺树脂颗粒之类的树脂颗粒)以及清洁活化剂(例如,以硬脂酸锌为代表的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以及氟类聚合物颗粒)。
相对于调色剂颗粒,所述以外部方式添加的外部添加剂的的量优选为(例如)0.01重量%至5重量%,更优选为0.01重量%至2.0重量%。
调色剂制造方法
接下来,将对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是在制造调色剂颗粒后,通过将外部添加剂以外部添加的方式添加至调色剂颗粒而获得的。
调色剂颗粒可以利用干法(例如,捏合粉碎法)和湿法(例如,聚集凝结法、悬浮聚合法和溶解悬浮法)中的任意一种来制造。调色剂颗粒制造方法并不限于这些制造方法,并可采用已知的方法。
其中,调色剂颗粒优选通过聚集凝结法获得。
具体而言,例如,当通过聚集凝结法制造调色剂颗粒时,调色剂颗粒是通过如下工序制造的: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在该树脂颗粒分散液中分散有作为粘结剂树脂的树脂颗粒(树脂颗粒分散液制备工序);使树脂颗粒分散液(如果需要的话,使与其他颗粒分散液混合之后的分散液)中的树脂颗粒聚集(如果需要的话,使其他颗粒聚集),从而形成聚集颗粒(聚集颗粒形成工序);以及对分散有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液进行加热,使聚集颗粒凝结,由此形成调色剂颗粒(凝结工序)。
例如,当通过聚集凝结法制造如上所述的不具有包覆层、含有结晶性树脂、并且在表层部分中含有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交联产物和饱和非晶态树脂调色剂颗粒时,通过如下工序制造这种不具有包覆层的调色剂颗粒: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该树脂颗粒分散液中分散有这样的树脂颗粒,该树脂颗粒包含结晶性树脂、不饱和非晶态树脂以及饱和非晶态树脂(树脂颗粒作为粘结剂树脂)(树脂颗粒分散液制备工序);使树脂颗粒分散液(如果需要的话,使与其他颗粒分散液混合之后的分散液)中的树脂颗粒聚集(如果需要的话,使其他颗粒聚集),从而形成聚集颗粒(聚集颗粒形成工序);以及对分散有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液进行加热,使聚集颗粒凝结,由此形成未交联调色剂颗粒(凝结工序);以及向分散有未交联调色剂颗粒的未交联调色剂颗粒分散液中加入聚合引发剂,从而在未交联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中形成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交联产物(交联产物形成工序)。
例如,当通过聚集凝结法制造具有核和包覆层、含有结晶性树脂、并且在表层部分中含有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交联产物和饱和非晶态树脂的调色剂颗粒时,通过如下工序制造这种具有核和包覆层的调色剂颗粒:制备其中分散有第一树脂颗粒的第一树脂颗粒分散液,该第一树脂颗粒至少含有结晶性树脂(树脂颗粒作为核的粘结剂树脂)(第一树脂颗粒分散液制备工序);使第一树脂颗粒分散液(如果需要的话,使与其他颗粒分散液混合之后的分散液)中的第一树脂颗粒聚集(如果需要的话,使其他颗粒聚集),从而形成第一聚集颗粒(第一聚集颗粒形成工序);将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的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与分散有第一聚集颗粒的第一聚集颗粒分散液混合,进行聚集以使得第二树脂颗粒粘附于第一聚集颗粒的表面,由此形成第二聚集颗粒,其中该第二树脂颗粒含有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和饱和非晶态树脂(该树脂颗粒作为包覆层)(第二聚集颗粒形成工序);对分散有第二聚集颗粒的第二聚集颗粒分散液加热以使第二聚集颗粒凝结,由此形成未交联调色剂颗粒(凝结工序);以及向分散有未交联调色剂颗粒的未交联调色剂颗粒分散液中加入聚合引发剂,从而在未交联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中形成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交联产物(交联产物形成工序)。
以下,将详细说明各工序。
在以下说明中,将说明获得含有着色剂和防粘剂的调色剂颗粒的方法,但着色剂和防粘剂为可根据需要而使用的添加剂。也可以使用除着色剂和防粘剂以外的其他添加剂。
首先,将说明一般的调色剂颗粒制造方法。
树脂颗粒分散液制备工序
首先,制备分散有作为粘结剂树脂的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液,同时制备(例如)分散有着色剂颗粒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以及分散有防粘剂颗粒的防粘剂颗粒分散液。
此处,通过(例如)表面活性剂将树脂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从而制备了树脂颗粒分散液。
用于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分散介质的例子包括水性介质。
水性介质的例子包括水,如蒸馏水和离子交换水,以及醇类。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硫酸酯盐类、磺酸盐类、磷酸酯类和皂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铵盐类和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乙二醇类、烷基苯酚环氧乙烷加合物类和多元醇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特别优选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与阴离子活性剂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或是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关于树脂颗粒分散液,作为将树脂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方法,可列举(例如)使用旋转剪切型均质机、或者使用球磨机、砂磨机或具有介质的Dyno磨的一般分散方法。取决于树脂颗粒的种类,可以采用(例如)转相乳化法将树脂颗粒分散到树脂颗粒分散液中。
转相乳化法包括:将待分散的树脂溶解在可溶解该树脂的疏水性有机溶剂中;向有机连续相(O相)中加入碱以进行中和;然后加入水性介质(W相)从而使树脂从W/O转化为O/W(所谓的转相)以形成非连续相,由此使树脂以颗粒状分散在水性介质中。
分散在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树脂颗粒的体均粒径优选为(例如)0.01μm至1μm,更优选为0.08μm至0.8μm,还更优选为0.1μm至0.6μm。
关于树脂颗粒的体均粒径,对于利用粒径分布(其是通过使用激光衍射型粒径分布测量装置(例如,由Horiba有限公司制造的LA-700)而获得的)而划分的粒径范围(通道),从小粒径的一侧开始绘制基于体积的累积分布,并且将累积值达全部颗粒的50%的粒径定义为体均粒径D50v。其他分散液中的颗粒的体均粒径也以同样方式测定。
树脂颗粒分散液中包含的树脂颗粒的含量优选为(例如)5重量%至50重量%,更优选为10重量%至40重量%。
按与树脂颗粒分散液相同的方式,还制备了(例如)着色剂颗粒分散液以及防粘剂颗粒分散液。即,就体均粒径、分散介质、分散方法和颗粒含量而言,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颗粒与分散在着色剂颗粒分散液中的着色剂颗粒以及分散在防粘剂颗粒分散液中的防粘剂颗粒相同。
聚集颗粒形成工序
接下来,将着色剂颗粒分散液、防粘剂分散液与树脂颗粒分散液一起混合。
树脂颗粒、着色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在混合分散液中异质聚集(heterogeneously aggregated)以形成聚集颗粒,该聚集颗粒的直径与目标调色剂粒径接近,并且含有树脂颗粒、着色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
具体而言,例如,向混合分散液中添加聚集剂并且将混合分散液的pH调节为酸性(例如,pH为2至5)。如果需要的话,添加分散稳定剂。然后,将该混合分散液加热至等于或低于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具体而言,(例如)为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30℃至该玻璃化转变温度-10℃)的温度,以使分散在混合分散液中的颗粒聚集,由此形成聚集颗粒。
在聚集颗粒形成工序中,例如,可以在用旋转剪切型均质机搅拌混合分散液的同时,在室温(例如25℃)下添加聚集剂,可将混合分散液的pH调节到酸性(例如,pH为2至5),并且可根据需要添加分散稳定剂,之后可以进行上述加热。
聚集剂的例子包括这样的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的极性与作为分散剂加入到混合分散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极性相反,如无机金属盐和二价或更高价的金属络合物。具体而言,当将金属络合物用作聚集剂时,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减少,充电特性提高。
可根据需要使用添加剂从而与聚集剂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或类似的键。优选将螯合剂用作该添加剂。
无机金属盐的例子包括:金属盐,如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铝和硫酸铝;以及无机金属盐聚合物,如聚氯化铝、聚氢氧化铝和多硫化钙。
可以将水溶性螯合剂用作该螯合剂。这种螯合剂的例子包括:羟基羧酸(oxycarboxylic acids),如酒石酸、柠檬酸和葡萄糖酸;亚氨基二乙酸(IDA);次氮基三乙酸(NTA);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
相对于每100重量份的树脂颗粒,螯合剂的添加量优选为(例如)0.01重量份至5.0重量份,更优选为0.1重量份至小于3.0重量份。
凝结工序
接下来,将分散有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液在(例如)等于或高于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例如,比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0℃至30℃的温度)加热,以使聚集颗粒凝结并形成调色剂颗粒。
经过上述工序得到调色剂颗粒。
在得到分散有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液后,可以通过以下工序制造调色剂颗粒:进一步将分散有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液与该聚集颗粒分散液混合并进行聚集,以使得树脂颗粒进一步粘附在聚集颗粒的表面上,从而形成第二聚集颗粒;以及,通过加热分散有第二聚集颗粒的第二聚集颗粒分散液,使得第二聚集颗粒凝结,从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调色剂颗粒。
此外,当制造如上所述的不具有包覆层、含有结晶性树脂、并且在表层部分中含有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交联产物和饱和非晶态树脂的调色剂颗粒时,将含有结晶性树脂、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和饱和非晶态树脂的树脂颗粒用作作为粘结剂树脂的树脂颗粒。
在凝结工序中获得未交联调色剂颗粒之后,通过以下工序制造不具有包覆层的调色剂颗粒:向分散有未交联调色剂颗粒的未交联调色剂颗粒分散液中添加聚合引发剂,从而在未交联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中形成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交联产物(交联产物形成工序)。
此外,当制造具有核和包覆层、含有结晶性树脂、并且在表层部分中含有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交联产物和饱和非晶态树脂的调色剂颗粒时,将至少含有结晶性树脂的第一树脂颗粒用作作为粘结剂树脂的树脂颗粒。
在获得分散有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液之后,通过以下工序制造具有核和包覆层的调色剂颗粒:进一步将分散有作为包覆层的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液与聚集颗粒分散液混合从而进行聚集,以使得树脂颗粒进一步粘附于聚集颗粒的表面,由此形成第二聚集颗粒(第二聚集颗粒形成工序);对分散有第二聚集颗粒的第二聚集颗粒分散液加热从而使第二聚集颗粒凝结,由此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未交联调色剂颗粒(凝结工序);以及向分散有未交联调色剂颗粒的未交联调色剂颗粒分散液中加入聚合引发剂,从而在未交联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中形成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交联产物(交联产物形成工序)。
以下,将说明交联产物形成工序。
交联产物形成工序
接着,向分散有未交联调色剂颗粒的未交联调色剂颗粒分散液中加入聚合引发剂,以使得该聚合引发剂粘附于未交联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从而通过聚合反应使存在于未交联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中的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烯属不饱和双键部分进行交联,由此通过交联在表层部分中形成交联产物。即,当使用聚合引发剂在未交联调色剂颗粒上进行自由基聚合时,获得了在表层部分中具有不饱和非晶态树脂的交联产物的调色剂颗粒。
优选地,在上述凝结工序之后作为后续工序进行交联产物形成工序。这是因为,当预先使聚集颗粒凝结时,易于对调色剂颗粒的整个表面进行交联处理,而当在凝结之前进行交联处理时,所形成的交联产物可能会阻碍凝结。尤其是,在具有核和包覆层的调色剂颗粒中,在预先将包覆层和核凝结的情况下,易于对调色剂颗粒的整个表面进行交联处理,然而当在凝结之前进行交联处理时,据认为,所形成的交联产物阻碍了包覆层与核之间通过热量进行凝结。
形成交联产物的反应温度可以为(例如)50℃至100℃,并优选为60℃至90℃。形成交联产物的反应时间可以为(例如)30分钟至7小时,并优选为1小时至5小时。
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水溶性聚合引发剂和油溶性聚合引发剂。
水溶性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过氧化乙酰、过氧化异丙苯、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丙酰、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氯苯甲酰、过氧化二氯苯甲酰、溴甲基苯甲酰基过氧化物、月桂酰过氧化物、过硫酸铵(APS)、过硫酸钠、过硫酸钾(KPS)、过氧化碳酸二异丙酯、氢过氧化四氢萘、1-苯基-2-甲基丙基-1-氢过氧化物、叔丁基氢过氧化物过三苯基乙酸酯、叔丁基过甲酸酯、叔丁基过乙酸酯、叔丁基过甲酸苯酯、叔丁基过乙酸苯酯、叔丁基过甲氧乙酸酯、叔丁基过-N-(3-甲苯酰基)氨基甲酸酯,硫酸氢铵以及硫酸氢纳。这些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油溶性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偶氮聚合引发剂,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1,1'-偶氮二(环己烷-1-腈)和2,2'-偶氮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
在这些聚合引发剂中,优选使用能够溶解于交联之前的调色剂颗粒分散液的溶剂(该溶剂优选为水)中的聚合引发剂。
此外,当使用水溶性聚合引发剂时,仅位于调色剂颗粒的包覆层的最外层中的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非晶态聚酯树脂易于进行交联,因此易于获得调色剂颗粒的低温定影性能以及调色剂颗粒的机械强度。
在凝结工序结束后(如果需要的话,在交联产物形成工序结束后),对在溶液中形成的调色剂颗粒进行公知的清洗工序、固液分离工序以及干燥工序,从而获得干燥的调色剂颗粒。
在清洗工序中,从充电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用离子交换水充分地进行置换清洗。此外,对固液分离工序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从生产率的观点来看,优选进行抽滤、压滤等。对用于干燥工序的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从生产率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冷冻干燥、闪喷干燥、流化干燥、振动型流化干燥等。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通过(例如)向获得的干燥调色剂颗粒中添加并混合外部添加剂而制造。优选用(例如)V型搅拌机、Henschel混合器、或Loedige混合器等进行混合。另外,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用振动筛分机、风力筛分机等除去粗调色剂颗粒。
静电荷图像显影剂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至少包含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调色剂。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可以是仅包含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的单组分显影剂,或者是通过将所述调色剂与载体混合而获得的双组分显影剂。
对载体没有特别的限定,并且可列举公知的载体。载体的例子包括:包覆载体,其中,由磁性粉末形成的核的表面被包覆树脂包覆;磁性粉末分散型载体,其中,磁性粉末分散并混入基体树脂中;树脂浸渍型载体,其中,多孔磁性粉末浸渍有树脂;以及树脂分散型载体,其中,导电颗粒分散并混入基体树脂中。
磁性粉末分散型载体、树脂浸渍型载体和导电颗粒分散型载体可以是这样的载体:其中载体的构成颗粒为核并且被包覆树脂包覆。
磁性粉末的例子包括:磁性金属,如氧化铁、镍和钴;以及磁性氧化物,如铁氧体和磁铁矿。
导电颗粒的例子包括:金、银和铜等金属的颗粒;炭黑颗粒;氧化钛颗粒、氧化锌颗粒、氧化锡颗粒、硫酸钡颗粒、硼酸铝颗粒和钛酸钾颗粒。
包覆树脂和基体树脂的例子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基醚、聚乙烯基酮、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构造为包含有机硅氧烷键的直链有机硅树脂或其改性产物、氟树脂、聚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以及环氧树脂。
包覆树脂和基体树脂可含有其他添加剂,如导电材料。
此处,利用这样的包覆方法用包覆树脂包覆核表面,其中所述包覆方法利用了包覆层形成溶液,在该包覆层形成溶液中,包覆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各种添加剂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对于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并且可以考虑要使用的包覆树脂、涂布适应性等进行选择。
树脂包覆方法的具体例子包括:浸渍法,其中将核浸渍在包覆层形成用溶液中;喷雾法,其中将包覆层形成用溶液喷洒至核的表面上;流化床法,其中在通过流动空气使核漂浮的状态下喷洒包覆层形成用溶液;以及捏合机涂布法,其中在捏合涂布机中将载体的核与包覆层形成用溶液混合并除去溶剂。
在双组分显影剂中,调色剂与载体之间的混合比(重量比)优选为1:100至30:100,更优选为3:100至20:100(调色剂:载体)。
成像装置/成像方法
下面将对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进行说明。
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设置有:图像保持部件;充电单元,其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荷图像形成单元,其在图像保持部件的充电表面上形成静电荷图像;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容纳有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且通过该静电荷图像显影剂使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静电荷图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以及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使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作为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应用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中实施了这样的成像方法(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方法),该成像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工序;在图像保持部件的充电表面上形成静电荷图像的静电荷图像形成工序;利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使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静电荷图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工序;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转印工序;以及使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工序。
作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应用了公知的成像装置,例如,直接转印式装置,其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中间转印式装置,其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并且将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设置有清洁单元的装置,该清洁单元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且充电之前清洁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以及设置有除电单元的装置,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且充电之前,该除电单元向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照射用于除电的除电光。
在中间转印式装置的情况下,转印单元具有(例如):中间转印部件,调色剂图像将转印至该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一次转印单元,其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以及二次转印单元,其将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中,例如,包括显影单元的部分可以具有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的盒结构(处理盒)。作为处理盒,例如,优选使用这样的处理盒:其容纳有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设置有显影单元。
以下,将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例子。但成像装置并不限于此。将对附图所示的主要部件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其他部件的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在图1中示出的成像装置设置有第一至第四电子照相成像单元10Y、10M、10C和10K(成像单元),它们根据分色的图像数据分别输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这些成像单元(在下文中也简称为“单元”)10Y、10M、10C和10K在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并排布置。这些单元10Y、10M、10C和10K可以是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的处理盒。
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20安装在图中的这些单元10Y、10M、10C和10K的上方并延伸穿过这些单元。中间转印带20缠绕在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的驱动辊22和支撑辊24上,并且沿着从第一单元10Y至第四单元10K的方向运行,其中所述驱动辊22和支撑辊24位于图中左侧和右侧从而彼此分开。通过弹簧等(未示出)在远离驱动辊22的方向上挤压支撑辊24,由此向缠绕在这两个辊上的中间转印带20施加张力。此外,在中间转印带20的面向图像保持部件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与驱动辊22相对的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装置30。
可以将容纳在调色剂盒8Y、8M、8C和8K中的包括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这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分别供应给单元10Y、10M、10C和10K的显影装置(显影单元)4Y、4M、4C和4K。
第一至第四单元10Y、10M、10C和10K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这里将仅以被布置在中间转印带的运行方向的上游侧以用于形成黄色图像的第一单元10Y为代表进行描述。用附有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而不是黄色(Y)的参考符号表示与第一单元10Y相同的部件,而省略对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的描述。
第一单元10Y具有作为图像保持部件的感光体1Y。在感光体1Y周围依次布置有下列部件:充电辊(充电单元的例子)2Y,其将感光体1Y的表面充电至预定电位;曝光装置(静电荷图像形成单元的例子)3,其基于分色的图像信号,使用激光束3Y将带电的表面曝光,从而形成静电荷图像;显影装置(显影单元的例子)4Y,其将带电的调色剂供应到静电荷图像上从而使该静电荷图像显影;一次转印辊(一次转印单元的例子)5Y,其将被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上;以及在一次转印之后除去残留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感光体清洁装置(清洁单元的例子)6Y。
将一次转印辊5Y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内侧,从而位于与感光体1Y相对的位置。此外,将用于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的偏置电源(未示出)分别连接至一次转印辊5Y、5M、5C和5K。在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各偏置电源改变施加至各一次转印辊的转印偏压。
下文将说明在第一单元10Y中形成黄色图像的操作。
首先,在操作之前,使用充电辊2Y将感光体1Y的表面充电至-600V至-800V的电位。
感光体1Y是通过在导电基体(例如,在2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10-6Ωcm以下)上层叠感光层而形成的。感光层通常具有高电阻(大约与普通树脂的电阻相同),但具有这样的性质:其中,当施加激光束3Y时,被激光束照射的部分的比电阻将发生变化。因此,根据从控制器(未示出)发送出的黄色图像数据,通过曝光装置3将激光束3Y输出至感光体1Y的带电表面上。激光束3Y被施加至位于感光体1Y的表面上的感光层上,由此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形成黄色图案的静电荷图像。
静电荷图像是通过充电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形成的图像,并且其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所谓的负潜像(negative latent image):将激光束3Y施加至感光层,使得被照射部分的比电阻降低,从而使电荷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流动,同时电荷停留在未被激光束3Y照射的部分上。
随着感光体1Y的运转,在感光体1Y上形成的静电荷图像被旋转至预定的显影位置。在该显影位置处,感光体1Y上的静电荷图像被显影装置4Y可视化(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显影装置4Y容纳有(例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该显影剂至少含有黄色调色剂和载体。通过在显影装置4Y中搅拌该黄色调色剂从而使之摩擦带电,由此使之具有与位于感光体1Y上的电荷相同极性(负极性)的电荷,这样,所述黄色调色剂就可以保持在显影剂辊(显影剂保持部件的例子)上。通过使感光体1Y的表面经过显影装置4Y,黄色调色剂静电地粘附在位于感光体1Y表面上的经过除电的潜像部分上,从而使用黄色调色剂使潜像显影。接下来,在其上形成有黄色调色剂图像的感光体1Y以预定的速度连续运行,在感光体1Y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因此被传送至预定的一次转印位置。
当感光体1Y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被传送至一次转印位置时,将一次转印偏压施加至一次转印辊5Y,从感光体1Y朝向一次转印辊5Y的静电力作用于调色剂图像,由此感光体1Y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上。此时施加的转印偏压具有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极性(+),并且所述转印偏压通过控制器(未示出)被控制为在第一单元10Y中为(例如)+10μA。
另一方面,通过感光体清洁装置6Y除去并收集残留在感光体1Y上的调色剂。
以与第一单元相似的方式控制施加至第二单元10M以及后续单元的一次转印辊5M、5C和5K的一次转印偏压。
以此方式,中间转印带20(在第一单元10Y中,黄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其上)被依次传送经过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由此,具有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叠加的方式被多次转印。
中间转印带20(通过第一至第四单元已使四色调色剂图像多次转印至其上)到达二次转印部分,该二次转印部分由中间转印带20、与中间转印带内表面接触的支撑辊24和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面一侧上的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单元的例子)26构成。同时,通过供给机构,在预定的时间将记录纸(记录介质的例子)P供入二次转印辊26与中间转印带20彼此接触的间隙处,并且将二次转印偏压施加至支撑辊24。此时所施加的转印偏压具有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极性(-),并且从中间转印带20朝向记录纸P的静电力作用于调色剂图像,从而将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在此情况下,根据通过电阻检测器(未示出)(其用于检测二次转印部分的电阻)检测到的电阻来确定二次转印偏压,并且控制所述二次转印偏压的电压。
之后,将记录纸P供应到定影装置(定影单元的例子)28中的定影辊对之间的压接部分(辊隙部分)处,使得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纸P上,由此形成定影图像。
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其上的记录纸P的例子包括用于电子照相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的普通纸,并且除了记录纸P之外,作为记录介质,还可列举OHP纸。
为了进一步提高定影后图像表面的平滑性,记录纸P的表面优选是光滑的。例如,优选使用通过用树脂等涂覆普通纸的表面而获得的涂覆纸和印刷用铜板纸等。
将完成彩色图像定影的记录纸P向排出部排出,由此完成一系列的彩色图像形成操作。
处理盒/调色剂盒
将要对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进行说明。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设置有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容纳有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且所述显影单元能够利用所述静电荷图像显影剂使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静电荷图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所述处理盒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并不限于上述构造,其可以构造为包括显影装置,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可包括选自图像保持部件、充电单元、静电荷图像形成单元和转印单元等其他单元中的至少一者。
以下,将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的例子。然而,处理盒并不限于此。将对图中示出的主要部件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其他部件的说明。
图2为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所示出的处理盒200形成为具有这样构造的盒,在所述构造中,通过利用(例如)设置有安装导轨116和曝光用开口118的壳体117,从而在感光体107的周围一体地组合并保持有:感光体107(图像保持部件的例子)、设置在感光体107周围的充电辊108(充电单元的例子)、显影装置111(显影单元的例子)、以及感光体清洁装置113(清洁单元的例子)。
在图2中,参考数字109表示曝光装置(静电荷图像形成单元的例子),参考数字112表示转印装置(转印单元的例子),参考数字115表示定影装置(定影单元的例子),并且参考数字300表示记录纸(记录介质的例子)。
接下来,将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盒(调色剂容器)。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盒容纳有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并且其能够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调色剂盒容纳有补给用调色剂,以供应给设置在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单元。
图1所示出的成像装置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调色剂盒8Y、8M、8C和8K能从其上拆卸下来,并且显影装置4Y、4M、4C和4K通过调色剂供应管(未示出)而分别与对应于各显影装置(颜色)的调色剂盒相连接。另外,当容纳在各调色剂盒中的调色剂变少时,可更换调色剂盒。
实施例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述说明中,除非具体说明,否则“份”和“%”以重量计。
树脂的合成
结晶性树脂的制备
将45摩尔份的1,9-壬二醇、55摩尔份的癸二酸和0.05摩尔份的二丁基氧化锡加入已加热干燥的三颈烧瓶中。然后,向该容器中提供氮气从而将容器中的气体保持在惰性气氛中并升高温度。然后,在150℃至230℃下进行2小时共缩聚反应,接下来,在缓慢升温至230℃的同时,将所得材料搅拌10小时。当所得材料粘稠时,将其空气冷却以停止反应,由此合成了分子量为10,000、熔融温度为75℃的结晶性聚酯树脂(结晶性树脂)。
饱和非晶态树脂A的制备
将50摩尔份的双酚A环氧乙烷(BPO-EO)、50摩尔份的双酚A环氧丙烷(BPA-PO)、75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TPA)、25摩尔份的正十二烷基琥珀酸(DSA)以及0.1摩尔份的二丁基氧化锡加入已加热干燥的双颈烧瓶中。然后,向该容器中提供氮气从而将容器中的气体保持在惰性气氛中并升高温度。然后,在150℃至230℃下进行12小时至20小时的共缩聚反应,然后在210℃至250℃下缓慢降压。由此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25,000、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9℃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饱和非晶态树脂A)。
不饱和非晶态树脂B的制备
将50摩尔份的双酚A环氧丙烷、50摩尔份的双酚A环氧乙烷、56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25摩尔份的富马酸、19摩尔份的正十二烷基琥珀酸以及0.1摩尔份的二丁基氧化锡加入已加热干燥的反应容器中。向该容器中提供氮气从而将容器中的气体保持在惰性气氛中并升高温度。然后,在150℃至230℃下进行12小时至20小时共缩聚反应,然后在210℃至250℃下缓慢降压。由此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25,000、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9℃的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非晶态聚酯树脂(不饱和非晶态树脂B)。
不饱和非晶态树脂C的制备
将50摩尔份的双酚A环氧丙烷、50摩尔份的双酚A环氧乙烷、38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50摩尔份的富马酸、12摩尔份的正十二烷基琥珀酸以及0.1摩尔份的二丁基氧化锡加入已加热干燥的反应容器中。向该容器中提供氮气从而将容器中的气体保持在惰性气氛中并升高温度。然后,在150℃至230℃下进行12小时至20小时共缩聚反应,然后在210℃至250℃下缓慢降压。由此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25,000、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8℃的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非晶态聚酯树脂(不饱和非晶态树脂C)。
不饱和非晶态树脂D的制备
将50摩尔份的双酚A环氧丙烷、50摩尔份的双酚A环氧乙烷、19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75摩尔份的富马酸、6摩尔份的正十二烷基琥珀酸以及0.1摩尔份的二丁基氧化锡加入已加热干燥的反应容器中。向该容器中提供氮气从而将容器中的气体保持在惰性气氛中并升高温度。然后,在150℃至230℃下进行12小时至20小时共缩聚反应,然后在210℃至250℃下缓慢降压。由此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25,000、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8℃的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非晶态聚酯树脂(不饱和非晶态树脂D)。
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将13,000重量份的所得结晶性树脂、10,00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和90重量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高温高压乳化装置(CavitronCD1010)的乳化罐中,然后在130℃下加热并熔融。然后,将所获材料在110℃下以10,000rpm和3L/m的流速分散30分钟,并使之通过冷却罐,从而制备了固体含量为30%并且体均粒径D50v为150nm的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分散液(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
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按与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A、不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B、不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C和不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D,不同之处在于:分别使用了饱和非晶态树脂A、不饱和非晶态树脂B、不饱和非晶态树脂C和不饱和非晶态树脂D来代替结晶性树脂。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用均质机(IKA Ultra Turrax)将45重量份的炭黑(Regal330,由Cabot公司生产)、5重量份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R(由Dai-ichiKogyo Seiyaku株式会社生产)以及20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混合并溶解,然后分散10分钟。使用ULTIMIZER对所得材料进行分散处理,由此获得固体含量为20%、中心粒径为245nm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
防粘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将45重量份的石蜡(HNP0190,由Nippon Seiro株式会社生产)、5重量份的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由Dai-ichi Kogyo Seiyaku株式会社生产)、以及20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加热至120℃,使用压力排出型Gaulin均质机进行分散处理,由此获得固体含量为20%、中心粒径为219nm的防粘剂颗粒分散液。
实施例1:调色剂颗粒1的制备
将420重量份的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750重量份的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A、125重量份的着色剂分散液、250重量份的防粘剂分散液、2.5重量份的硫酸铝(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公司生产)、0.5重量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0质量份的0.3M硝酸水溶液和50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容纳于不锈钢圆底烧瓶中,并使用均质机分散(Ultra Turrax T-50,由Ika-Werke Gmbh&Co.Kg生产)。然后,在搅拌下将所得材料在加热用油浴中加热至50℃。保持为50℃,并确认形成了体均粒径为约5.5μm的聚集颗粒(第一聚集颗粒)。
接着,额外添加63重量份的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A和188重量份的不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B,然后将所得混合物继续保持30分钟。然后,向其中加入1N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直至pH达到9.0。然后在连续搅拌下将所得材料加热至80℃,随后保持1小时以进行凝结,由此形成未交联调色剂颗粒1。
在形成未交联调色剂颗粒1后,添加通过向20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中溶解25重量份的过硫酸钾(KPS)所获得的溶液,从而在80℃下反应3小时,由此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形成交联产物。
将分散有表面上具有交联产物的调色剂颗粒的分散液过滤。通过与50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搅拌以将残留在滤纸上的树脂颗粒再次分散,并将所得材料进一步过滤以进行清洗。通过冷冻干燥器将所得颗粒干燥,由此获得调色剂颗粒1。
通过上述方法,测量所得调色剂颗粒1的30个点处的软化温度。最大值(TH(℃))、中间值(TM(℃))和最小值(TL(℃))以及差值(TH(℃)-TL(℃))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2:调色剂颗粒2的制备
按与未交联调色剂颗粒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未交联调色剂颗粒2,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额外添加的不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B改为不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D。
按与调色剂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了未交联调色剂颗粒2代替未交联调色剂颗粒1。
通过上述方法,测量所得调色剂颗粒2的30个点处的软化温度。最大值(TH(℃))、中间值(TM(℃))和最小值(TL(℃))以及差值(TH(℃)-TL(℃))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3:调色剂颗粒3的制备
按与未交联调色剂颗粒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未交联调色剂颗粒3,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额外添加的不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B改为不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C。
按与调色剂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了未交联调色剂颗粒3代替未交联调色剂颗粒1。
通过上述方法,测量所得调色剂颗粒3的30个点处的软化温度。最大值(TH(℃))、中间值(TM(℃))和最小值(TL(℃))以及差值(TH(℃)-TL(℃))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4:调色剂颗粒4的制备
按与调色剂颗粒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颗粒4,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1中形成未交联调色剂颗粒1后,添加通过向30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中溶解37.5重量份的过硫酸钾(KPS)所获得的溶液,从而在85℃下反应5小时,由此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形成交联产物。
通过上述方法,测量所得调色剂颗粒4的30个点处的软化温度。最大值(TH(℃))、中间值(TM(℃))和最小值(TL(℃))以及差值(TH(℃)-TL(℃))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5:调色剂颗粒5的制备
按与调色剂颗粒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颗粒5,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额外添加的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A的量改为225重量份,并且将实施例1中添加的不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B的量改为25重量份。
通过上述方法,测量所得调色剂颗粒5的30个点处的软化温度。最大值(TH(℃))、中间值(TM(℃))和最小值(TL(℃))以及差值(TH(℃)-TL(℃))在表1中示出。
比较例1:调色剂颗粒11的制备
按与未交联调色剂颗粒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未交联调色剂颗粒11,不同之处在于:将在实施例2中额外添加的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A的量改为25重量份,并且将实施例2中添加的不饱和非晶态树脂颗粒分散液D的量改为225重量份。
按与调色剂颗粒4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颗粒11,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了未交联调色剂颗粒11代替未交联调色剂颗粒4。
通过上述方法,测量所得调色剂颗粒11的30个点处的软化温度。最大值(TH(℃))、中间值(TM(℃))和最小值(TL(℃))以及差值(TH(℃)-TL(℃))在表1中示出。
比较例2:调色剂颗粒12的制备
按与调色剂颗粒5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颗粒12,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5中形成未交联调色剂颗粒后,未添加通过向20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中溶解25重量份的过硫酸钾(KPS)所获得的溶液以在80℃下反应3小时,取而代之的是,添加通过向10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中溶解10重量份的过硫酸钾(KPS)所获得的溶液,从而在75℃下反应1小时,由此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形成交联产物。
通过上述方法,测量所得调色剂颗粒12的30个点处的软化温度。最大值(TH(℃))、中间值(TM(℃))和最小值(TL(℃))以及差值(TH(℃)-TL(℃))在表1中示出。
比较例3:调色剂颗粒13
直接将实施例1中的未交联调色剂颗粒1用作调色剂颗粒13。
通过上述方法,测量调色剂颗粒13的30个点处的软化温度。最大值(TH(℃))、中间值(TM(℃))和最小值(TL(℃))以及差值(TH(℃)-TL(℃))在表1中示出。
调色剂的制备
调色剂1至5以及11至13的制备
向50重量份的各调色剂颗粒(调色剂颗粒1至5以及11至13)中添加1.5重量份的疏水二氧化硅(RY50,由Aerosil Nippon株式会社生产)和1.0重量份的疏水氧化钛(T805,由Aerosil Nippon株式会社生产),并且用样品磨进行混合从而获得添加有外部添加剂的调色剂(调色剂1至5以及11至13)。
显影剂的制备
将100份的铁氧体颗粒(由Powdertech公司生产,平均粒径:50μm)和1.5份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树脂(分子量:80,000)与500份的甲苯一起加入加压捏合机,并在室温下搅拌15分钟以混合。接下来,在减压下进行混合,同时升温至70℃以蒸除甲苯,然后将混合物冷却并用105μm的筛网进行分级以获得树脂包覆的铁氧体载体。
将此树脂包覆的铁氧体载体分别与上述添加有外部添加剂的各调色剂(调色剂1至5以及11至13)混合,由此制备了调色剂密度为8.5重量%的双组份静电荷图像显影剂(显影剂1至5以及11至13)。
评价
对所得各调色剂和显影剂评价如下。表1示出了其结果。
粉末流动性
用粉末流变仪评价所得各调色剂的粉末流动性。具体而言,将Freeman Technology公司制造的FT4用作粉末流变仪。
将所得各显影剂设置在由Fuji Xerox公司制造的DocuCentreColor500的改装机中(仅显影机运转),并在温度为28℃、湿度为85%的环境下运转该显影机3小时。然后,在温度22℃、湿度为50%的环境下用弯头喷嘴筛分机(elbow-jet classifier)将调色剂的载体分离,并将该分离后的调色剂设为显影机运转后调色剂,并测量显影机运转前后的总能量差。总能量差测量如下。
首先,将调色剂加入内径为50nm、高度为140nm的200ml容器中。在使空气以50ml/分钟的空气流速流入的同时,并且当旋转翼以100mm/秒的端速旋转,并且在距底面110mm至10mm的高度范围内以-5°的挺进角在容器内移动的同时,测量旋转扭矩以及垂直负荷。
接着,由相对于距底面的高度为H的旋转扭矩或者垂直载荷,获得相对于高度H的能量梯度(mJ/mm),并将对能量梯度积分而获得的面积设为总能量(mJ)。在实施例中,通过对距底面10mm至110mm的高度范围内的部分进行积分从而获得总能量。
此外,为了减小误差的影响,将所述条件和能量测量操作进行5此,并对其结果取平均值。
将由Freeman Technology公司制造的呈双翼螺旋桨状的直径为 的叶片用作旋转翼。
评价标准如下。
G1:总能量差(mJ)小于10mJ.
G2:总能量差(mJ)为10mJ至小于20mJ.
G3:总能量差(mJ)为20mJ至小于30mJ.
G4:总能量差(mJ)为30mJ至小于50mJ.
G5:总能量差(mJ)为50mJ以上
低温定影性能(最低定影温度)
将各显影剂1至5以及11至13分别装入由Fuji Xerox株式会社制造的DocuCentre Color500的改装机的显影机中(经改装从而通过外部定影机以不同定影温度进行定影)。使用该装置,在由Fuji Xerox株式会社生产的色纸(J纸)上形成调色剂量调节至13.5g/m2的实心(solid)调色剂图像。在形成调色剂图像之后,使用外部定影机在Nip为6.5mm下以150mm/秒的定影速率将调色剂图像定影。
定影温度自130℃起以5℃的间隔升高,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将纸在大约定影图像的实心部分的中央处向内折叠,然后用纸巾擦拭定影图像被破坏的部分,测量白线的宽度从而按下面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将白线宽度为0.4mm以下的温度设为最低定影温度。最低定影温度优选为150℃以下,并特别优选为145℃以下。
图像密度的评价
将所得各显影剂装入由Fuji Xerox株式会社制造的DocuCentreColor500的改装机中(经改装以使得显影处理速度可以调节),并且以200mm/秒的显影处理速度形成50,000张40mm x50mm的实心图像,并使用图像密度计(X-Rite404A,由X-Rite公司制造)测量第一张和第50,000张图像的图像密度。由图像密度测量结果,根据下面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G1:第50,000张图像的图像密度不小于第一张图像的图像密度的95%。
G2:第50,000张图像的图像密度为第一张图像的图像密度的85%至小于95%。
G3:第50,000张图像的图像密度为第一张图像的图像密度的70%至小于85%。
G4:第50,000张图像的图像密度小于第一张图像的图像密度的70%。
表1
从上述结果发现,在实施例中确保了低温定影性能,并且获得了调色剂流动性,因此与比较例相比,抑制了连续输出高密度图像之后图像密度的降低。
提供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上述描述是为了举例说明的目的。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具体形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许多变型和改变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案是为了最佳地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并且所述多种变型适用于所预期的特定用途。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包含:
含有非晶态树脂和结晶性树脂的调色剂颗粒,
其中,当在所述调色剂颗粒的表层部分中测量30个点的软化温度时,所述30个点的软化温度中最大值(TH(℃))和最小值(TL(℃))的差值(TH(℃)-TL(℃))为25℃至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其中,所述30个点的软化温度中的最大值(TH(℃))、中间值(TM(℃))和最小值(TL(℃))满足下面表达式(1):
表达式(1):(TH-TM)<(TM-T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差值(TH(℃)-TL(℃))为27℃至9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含有作为所述非晶态树脂的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和饱和非晶态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颗粒具有核和包覆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非晶态树脂为聚酯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在表层部分处交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在所述包覆层的全部非晶态树脂中的比例为30重量%至100重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不饱和非晶态树脂在所述包覆层的全部非晶态树脂中的比例为50重量%至95重量%。
10.一种调色剂容器,其容纳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并且可以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CN201410324703.XA 2013-08-19 2014-07-09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以及调色剂容器 Active CN1044231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9962A JP5527468B1 (ja) 2013-08-19 2013-08-19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3-169962 2013-08-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183A true CN104423183A (zh) 2015-03-18
CN104423183B CN104423183B (zh) 2019-11-29

Family

ID=51175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4703.XA Active CN104423183B (zh) 2013-08-19 2014-07-09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以及调色剂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29511B2 (zh)
JP (1) JP5527468B1 (zh)
CN (1) CN1044231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7087A1 (ja) * 2017-11-28 2019-06-06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粒子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1498A1 (en) * 2005-08-01 2007-06-21 Ken Umehara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75100A (zh) * 2006-05-17 2007-11-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01650538A (zh) * 2007-12-17 2010-02-1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及使用它们的装置和设备
JP2012098684A (ja) * 2010-11-04 2012-05-24 Xerox Corp トナープロセス
CN103076726A (zh) * 2011-10-26 2013-05-0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6171A (ja) * 1994-10-06 1996-04-23 Toshiba Corp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587816B2 (ja) * 2001-12-17 2004-11-10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異形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4084964B2 (ja) 2002-06-27 2008-04-30 トッパン・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7065620A (ja) * 2005-08-01 2007-03-15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450054B (zh) * 2005-09-20 2014-08-21 Mitsubishi Rayon Co 碳粉用聚酯樹脂、其製造方法以及碳粉
JP5135251B2 (ja) 2009-02-17 2013-02-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現像剤、現像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521393B2 (ja) 2009-05-25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79772B2 (ja) 2011-06-28 2016-03-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現像剤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03899B2 (ja) * 2012-01-13 2016-04-13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1498A1 (en) * 2005-08-01 2007-06-21 Ken Umehara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75100A (zh) * 2006-05-17 2007-11-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01650538A (zh) * 2007-12-17 2010-02-1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及使用它们的装置和设备
JP2012098684A (ja) * 2010-11-04 2012-05-24 Xerox Corp トナープロセス
CN103076726A (zh) * 2011-10-26 2013-05-0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27468B1 (ja) 2014-06-18
CN104423183B (zh) 2019-11-29
US9329511B2 (en) 2016-05-03
US20150050590A1 (en) 2015-02-19
JP2015038585A (ja) 2015-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2215B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以及处理盒
US9134636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US20150268576A1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develop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287153A (ja)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CN104834189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以及处理盒
JP2007121462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6051048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160091811A1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989871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JP6229566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150044602A1 (en) Electrostatic image-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10082742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JP2014178626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067437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938303B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CN103926810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CN104423183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以及调色剂容器
JP5304144B2 (ja) 結晶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分散液、結晶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分散液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694235A (zh) 静电荷像显影用色粉、静电荷像显影剂及色粉盒
US9612542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EP4092484B1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10866532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JP2023047963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5034924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15390381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色调剂、色调剂的制造方法、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