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2194A - 吸收式制冷机 - Google Patents

吸收式制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2194A
CN104422194A CN201410436953.2A CN201410436953A CN104422194A CN 104422194 A CN104422194 A CN 104422194A CN 201410436953 A CN201410436953 A CN 201410436953A CN 104422194 A CN104422194 A CN 104422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ing
temperature
regenerator
absorbing liquid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369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2194B (zh
Inventor
石崎修司
小林崇浩
池田弘树
海老泽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2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2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2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2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 F25B27/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using waste heat, e.g. from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sorpt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 Y02B30/625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combined with heat or power generation [CHP], e.g. trigene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便切换运转模式也能够不经过停止动作地继续进行运转的吸收式制冷机。吸收式冷热水机(100)构成为能够进行以向废热再生器(9)供给的热水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的单效运转、以及以高温再生器(5)所具备的气体燃烧器(4)为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的单双效运转,其中,该吸收式冷热水机(100)具备切换各运转的运转模式的模式切换开关(51),在利用该模式切换开关(51)使运转模式从单双效运转切换为单效运转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使气体燃烧器(4)停止,并且以在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的温度降低至该吸收液被充分稀释的规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使运转模式转变为单效运转的方式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吸收式制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以热水等为热源的废热再生器的吸收式制冷机。
背景技术
一般,已知有一种吸收式制冷机,该吸收式制冷机具备废热再生器、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吸收器,将这些部件用配管连接,从而分别形成吸收液的循环路径以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吸收式制冷机中,构成为能够根据经由载冷剂配管与蒸发器连接的空气调节装置等热负载的负载量,相应地在以供给至废热再生器的热水为热源而将吸收液加热再生的单效运转、以及以高温再生器所具备的气体燃烧器等为热源而将该吸收液加热再生的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之间进行切换来运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03-8465号公报
然而,近年来,为了实现消耗能量的减少,存在用户想自如地在单效运转与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的运转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期望。
但是,考虑由于即便在运转中途也能够任意地进行运转模式的切换,因此例如在将运转模式从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向单效运转切换的情况下,高温再生器内的吸收液保持着高浓度放置,产生吸收液最终结晶化的状态。因此,在切换运转模式时,需要经过进行高温再生器内的吸收液的稀释运转的停止动作。
在进行这样的运转模式切换时的停止动作中,切断朝向废热再生器的热水的供给,因此,妨碍了与低热源再生设备连接的热源产生装置(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热电联产装置)的废热的有效利用。另外,存在从蒸发器向热负载循环供给的载冷剂的温度发生变动的顾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机,该吸收式制冷机例如即便切换运转模式也能够不经过停止动作地继续运转。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吸收式制冷机具备废热再生器、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吸收器,将所述废热再生器、所述高温再生器、所述低温再生器、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吸收器用配管连接,从而分别形成吸收液的循环路径以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且该吸收式制冷机构成为能够进行以向废热再生器供给的热水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的单效运转、以及将高温再生器所具备的加热机构用作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的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特征在于,该吸收式制冷机具备切换所述各运转的运转模式的切换机构,且具备运转切换控制机构,该运转切换控制机构在利用该切换机构将运转模式从所述单双效运转或所述双效运转切换为所述单效运转的情况下,使所述加热机构停止,并且在所述高温再生器内的所述吸收液的温度降低至该吸收液被充分稀释的规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使运转模式转变为所述单效运转。
根据该结构,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具备运转切换控制机构,该运转切换控制机构在运转模式从单双效运转或所述双效运转切换为单效运转的情况下,使加热机构停止,并且在高温再生器内的吸收液的温度降低至该吸收液被充分稀释的规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使运转模式转变为单效运转,因此,能够稀释高温再生器内的高浓度的吸收液,由此能够不经过停止动作地继续进行吸收式制冷机的运转。
在该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运转切换控制机构判别所述吸收液的温度是否在所述规定温度以下,在所述吸收液的温度超过所述规定温度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废热再生器供给热水并等待向所述单效运转的转变,直至所述吸收液的温度比该规定温度低为止。
另外,在利用所述切换机构将运转模式从所述单效运转切换为所述单双效运转或所述双效运转时,所述运转切换控制机构在切换时所述高温再生器内的所述吸收液的温度达到表示过度供热的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强制地使所述加热机构停止。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蒸发器具备用于向热负载循环供给冷水的冷水管,在通过所述单效运转进行起动时,所述运转切换控制机构在所述冷水的温度在起动后的规定时间内没有降低至设定值的情况下,使所述加热机构工作而将运转切换为所述单双效运转或所述双效运转。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单效运转下的运转中,在停止向所述废热再生器供给所述热水的情况下,所述运转切换控制机构使所述加热机构工作而将运转切换为所述单双效运转或所述双效运转。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该吸收式制冷机具备废热控制阀,该废热控制阀控制所述热水向所述废热再生器的供给量,所述蒸发器具备用于向热负载循环供给冷水的冷水管,所述运转切换控制机构在所述单效运转下的运转中,根据向所述热负载供给的冷水的温度来控制所述废热控制阀的开度。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利用所述切换机构将运转模式从所述单效运转切换为所述单双效运转或所述双效运转的情况下,所述运转切换控制机构解除所述加热机构的停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运转切换控制机构,该运转切换控制机构在运转模式从单双效运转或所述双效运转切换为单效运转的情况下,使加热机构停止,并且在高温再生器内的吸收液的温度降低至该吸收液被充分稀释的规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使运转模式转变为单效运转,因此能够稀释高温再生器内的高浓度的吸收液,由此,能够不经过停止动作地继续进行吸收式制冷机的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热水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运转模式从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向单效运转切换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运转模式从单效运转向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切换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蒸发器
2:吸收器
4:气体燃烧器(加热机构)
5:高温再生器
6:低温再生器
7:冷凝器
9:废热再生器
12:低温热交换器
13:高温热交换器
14:冷水管
15:冷却水管
16:排放热水供给管
21:稀吸收液管
50:控制装置(运转切换控制机构)
51:模式切换开关(切换机构)
100:吸收式冷热水机(吸收式制冷机)
P1:稀吸收液泵
S2:第二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热水机(吸收式制冷机)100的简要结构图。吸收式冷热水机100是使用水作为制冷剂且使用溴化锂(LiBr)水溶液作为吸收液的具备废热再生器的废热回收型(所谓的Gene-Link)的吸收式冷热水机,该废热再生器利用由热源产生装置(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热电联产装置)生成的比较低温(例如约80℃左右)的热水来加热该吸收液。
如图1所示,吸收式冷热水机100具备蒸发器1、与该蒸发器1并列设置的吸收器2、收纳上述蒸发器1以及吸收器2的蒸发器吸收器主体3、具备气体燃烧器(加热机构)4的高温再生器5、低温再生器6、与该低温再生器6并列设置的冷凝器7、收纳上述低温再生器6以及冷凝器7的低温再生器冷凝器主体8、以从其他设备供给的热水等为热源的废热再生器9、以及收纳该废热再生器9的废热再生器主体11。
在本实施方式中,低温再生器冷凝器主体8与废热再生器主体11一体地连结而形成,气体(蒸气)能够在废热再生器9以及低温再生器6之间连通。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低温再生器冷凝器主体8和废热再生器主体11为不同体。另外,也可以将蒸发器1和吸收器2收纳于不同主体,将低温再生器6和冷凝器7收纳于不同主体。
另外,吸收式冷热水机100具备低温热交换器12、高温热交换器13、制冷剂排液热回收器17、稀吸收液泵P1、中间吸收液泵P2、浓吸收液泵P3以及制冷剂泵P4,所述各设备经由吸收液管21~25以及制冷剂管31~35等配管而连接。
附图标记14表示用于使在蒸发器1内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载冷剂(brine)向未图示的热负载(例如空气调节装置)循环供给的冷水管,形成于该冷水管14的局部的传热管14A配置在蒸发器1内。另外,在冷水管14的传热管14A下游侧设置有测定在该冷水管14内流通的载冷剂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S1。附图标记15表示用于使冷却水依次流通吸收器2以及冷凝器7的冷却水管,形成于该冷却水管15的局部的各传热管15A、15B分别配置在吸收器2以及冷凝器7内。另外,附图标记16表示用于使由未图示的热源产生装置(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热电联产装置)生成的比较低温(例如约80℃左右)的热水向废热再生器9循环供给的排放热水供给管。该排放热水供给管16具备配置在废热再生器9内的传热管16A、与该传热管16A并联连接的旁通管16B、以及为了调整向传热管16A供给的热水的流量而进行切换的三通阀(废热控制阀)28。附图标记50表示掌管吸收式冷热水机100整体的控制的控制装置,作为运转切换控制机构而发挥功能。在该控制装置50上连接有模式切换开关(切换机构)51,该模式切换开关51在以向废热再生器9循环供给的热水为热源而加热吸收液的单效运转、以及以高温再生器5所具备的气体燃烧器4为热源而加热吸收液的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之间切换运转模式,用户能够从远处或吸收式冷热水机100的跟前操作该模式切换开关。
吸收器2具有使吸收液吸收在蒸发器1的作用下蒸发了的制冷剂蒸气并将蒸发器吸收器主体3内的压力保持为高真空状态的功能。在该吸收器2的下部形成有供吸收制冷剂蒸气而被稀释了的稀吸收液积存的稀吸收液积存部2A,在该稀吸收液积存部2A上连接具有稀吸收液泵P1的稀吸收液管21的一端。稀吸收液管21具备在稀吸收液泵P1的下游侧分支的分支稀吸收液管21A。
该分支稀吸收液管21A经由制冷剂排液热回收器17之后在稀吸收液管21的低温热交换器12下游侧再次与稀吸收液管21合流。在该稀吸收液管21的另一端连接设于废热再生器9内的分散器9A。
在废热再生器9内配置有形成于排放热水供给管16的局部的传热管16A,通过使热水在该排放热水供给管16中流通,由此能够将通过分散器9A而分散了的吸收液加热再生,即,能够使吸收液中的制冷剂蒸发并将该吸收液浓缩。
另外,在废热再生器9的下部形成有供通过分散器9A而分散了的吸收液积存的吸收液积存部,在该吸收液积存部上连接具有中间吸收液泵P2的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的一端。该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的另一端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之后向位于形成在高温再生器5内的热交换部5A的上方的气层部5B开口。
另外,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在中间吸收液泵P2的下游侧分支出第一分支管22A以及第二分支管22B,第一分支管22A不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而是经由设于排气路径40的废气热交换器41之后向高温再生器5内的气层部5B内开口。第二分支管22B向低温再生器6内开口。
高温再生器5通过在壳体60内收纳气体燃烧器4而构成,在该气体燃烧器4的上方形成有以该气体燃烧器4的火焰为热源而将吸收液加热再生的热交换部5A。在该热交换部5A上连接有供在气体燃烧器4的作用下燃烧的废气流通的排气路径40,在该排气路径40上设置有废气热交换器41。另外,在气体燃烧器4上连接有供给燃料气体的气体管61、以及供给来自鼓风机62的空气的吸气管63,在这些气体管61以及吸气管63上设置有控制燃料气体以及空气的量的控制阀64。
另外,在高温再生器5上设置有测定积存在壳体60内的吸收液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机构)S2。
在热交换部5A的侧方形成有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该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供由该热交换部5A加热再生后从该热交换部5A流出的中间吸收液积存。在该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的下端连接有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的一端,在该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上设置有高温热交换器13。该高温热交换器13利用从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流出的高温的中间吸收液的热能对在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中流动的吸收液进行加热,实现高温再生器5中的气体燃烧器4的燃料消耗量的减少。
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的另一端与将低温再生器6和吸收器2相连的浓吸收液管25连接。另外,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的高温热交换器13上游侧与吸收器2通过夹设有开闭阀V1的吸收液管24来连接。
低温再生器6以由高温再生器5分离出的制冷剂蒸气为热源,而对积存于在低温再生器6内形成的吸收液积存部6A中的吸收液进行加热再生,在吸收液积存部6A配置有传热管31A,该传热管31A形成于从高温再生器5的上端部向冷凝器7的底部延伸的制冷剂管31的局部。通过使制冷剂蒸气在该制冷剂管31中流通,由此,经由所述传热管31A使制冷剂蒸气的热能向积存于吸收液积存部6A的吸收液传递,使该吸收液进一步浓缩。
在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积存部6A连接有浓吸收液管25的一端,该浓吸收液管25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吸收器2的气层部2B上部的浓液分散器2C连接。在浓吸收液管25上设置有浓吸收液泵P3以及低温热交换器12。该低温热交换器12利用从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积存部6B流出的浓吸收液的热能对在第二稀吸收液管21C中流动的稀吸收液进行加热。
另外,浓吸收液管25的浓吸收液泵P3上游侧与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的中间吸收液泵P2上游侧通过绕过高温再生器5的第一旁通管26来连接,在浓吸收液管25上设置有绕过浓吸收液泵P3以及低温热交换器12的第二旁通管27。
在中间吸收液泵P2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从废热再生器9的吸收液积存部流出的吸收液通过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第一旁通管26、浓吸收液泵P3、低温热交换器12以及浓吸收液管25而向吸收器2内供给。此外,在浓吸收液泵P3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从废热再生器9的吸收液积存部流出的吸收液通过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第一旁通管26、第二旁通管27以及浓吸收液管25而向吸收器2内供给。
如所述那样,高温再生器5的气层部5B与形成在冷凝器7的底部的制冷剂液体积存部7A通过制冷剂管31来连接。该制冷剂管31具备配置在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积存部6A上的传热管31A以及制冷剂排液热回收器17,该制冷剂管31的传热管31A上游侧与吸收器2的气层部2B通过夹设有开闭阀V2的制冷剂管32来连接。
另外,在冷凝器7的制冷剂液体积存部7A上连接有供从该制冷剂液体积存部7A流出的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管34的一端,该制冷剂管34的另一端经由向下方弯曲的U形密封部34A而与蒸发器1的气层部1A连接。
在蒸发器1的下方形成有供液化后的制冷剂积存的制冷剂液体积存部1B,该制冷剂液体积存部1B与配置在蒸发器1的气层部1A上部的分散器1C通过夹设有制冷剂泵P4的制冷剂管35来连接。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
在进行制冷等冷却运转时,载冷剂(例如冷水)经由冷水管14向未图示的热负载循环供给。控制装置50以使载冷剂的蒸发器1的出口侧温度(由第一温度传感器S1检测出的温度)达到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7℃的方式来控制向吸收式冷热水机100投入的热量。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50例如在热负载大且经由排放热水供给管16向废热再生器9供给的热水的温度达到规定温度(例如85℃)时,进行从排放热水供给管16向废热再生器9供给额定量的热水并使全部的泵P1~P4起动、且在气体燃烧器4中使气体燃烧这样的单双效运转,以使第一温度传感器S1所计测的载冷剂的温度达到规定的7℃的方式控制气体燃烧器4的火力。
在该情况下,在稀吸收液泵P1的作用下从吸收器2经由稀吸收液管21而向废热再生器9运送的稀吸收液在该废热再生器9内的吸收液积存部中被从排放热水供给管16供给的热水隔着传热管16A的管壁而加热,由此,稀吸收液中的制冷剂蒸发而被分离出来。
将制冷剂蒸发并分离而吸收液浓度增高的中间吸收液的一部分在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的中间吸收液泵P2的作用下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或废气热交换器41而被加热,并向高温再生器5输送。另外,中间吸收液的剩余部分通过第二分支管22B而向低温再生器6输送。
向高温再生器5输送的中间吸收液在该高温再生器5中被气体燃烧器4所产生的火焰以及高温的燃烧气体加热,因此,该中间吸收液中的制冷剂蒸发并分离。由高温再生器5将制冷剂蒸发并分离而浓度上升了的中间吸收液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向浓吸收液管25输送,与经由低温再生器6后的吸收液合流。
另一方面,向低温再生器6输送的中间吸收液被从高温再生器5经由制冷剂管31供给而向传热管31A流入的高温的制冷剂蒸气加热,制冷剂进一步分离而浓度显著增高,该浓吸收液与经由高温再生器5后的上述吸收液合流,在浓吸收液泵P3的作用下经由低温热交换器12而向吸收器2输送,从浓液分散器2C分散。
由低温再生器6分离而生成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7而发生冷凝,并积存于制冷剂液体积存部7A。并且,当制冷剂液体大量积存于制冷剂液体积存部7A时,该制冷剂液体从制冷剂液体积存部7A流出,经由制冷剂管34而进入蒸发器1,在制冷剂泵P4的运转下被扬起而从分散器1C向冷水管14的传热管14A上分散。
向传热管14A上分散的制冷剂液体从通过传热管14A的内部的载冷剂带走气化热而蒸发,因此,通过传热管14A的内部的载冷剂被冷却,这样,将降低温度后的载冷剂从冷水管14向热负载供给来进行制冷等冷却运转。
并且,反复进行如下循环:在蒸发器1中蒸发的制冷剂进入吸收器2,被由低温再生器6供给而从上方分散的浓吸收液吸收,并积存于吸收器2的稀吸收液积存部2A,在稀吸收液泵P1的作用下向废热再生器9运送。
在单双效运转时,利用控制装置50来控制基于气体燃烧器4的加热量、具体而言是向气体燃烧器4供给的燃料气体量,以使第一温度传感器S1所计测的温度达到规定的7℃。并且,即便使基于气体燃烧器4的加热量最小,若第一温度传感器S1计测到比规定的7℃低的温度,则控制装置50也停止气体的燃烧,停止气体燃烧器4所进行的加热,而向单效运转转变。
单效运转中的吸收液由从排放热水供给管16供给的热水在废热再生器9中加热,将制冷剂蒸发并分离。并且,吸收液浓度增高了的吸收液经由第一旁通管26、浓吸收液泵P3以及低温热交换器12而向吸收器2返回。
另一方面,由废热再生器9分离而生成的制冷剂蒸气经由低温再生器6而进入冷凝器7的制冷剂液体积存部7A,经由制冷剂管34向蒸发器1流入。
向蒸发器1内流入的制冷剂液体进行如下循环:在制冷剂泵P4的运转下从分散器1C向冷水管14的传热管14A上分散,从通过传热管14A内的载冷剂带走热量而蒸发,进入吸收器2并被从上方分散的吸收液吸收。需要说明的是,吸收液吸收制冷剂时产生的热量由配置在吸收器2内的冷却水管15的传热管15A来冷却。
在单效运转时,利用控制装置50来控制废热再生器9的加热量、具体而言是从排放热水供给管16向传热管16A取入的热水的量、即三通阀28的开度,以使第一温度传感器S1所计测的温度达到规定的7℃。
并且,即使操作三通阀28使得在排放热水供给管16中流动的热水的全部量在传热管16A中流动,在第一温度传感器S1没有计测到规定温度7℃以下的温度时,也如上所述那样利用气体燃烧器4使气体燃烧,再次开始高温再生器5中的吸收液的加热再生和制冷剂蒸气的生成,返回单双效运转。
另外,在单效运转时,在热负载大但是经由排放热水供给管16向废热再生器9供给的热水的温度降低至规定的85℃以下时(例如,因气候不正常等导致从太阳能热水器供给的热水温度不稳定等时),进行以不从排放热水供给管16向废热再生器9供给热水的方式切换三通阀28并且使全部的泵P1~P4起动、且在气体燃烧器4中使气体燃烧这样的双效运转。在该情况下,也利用控制装置50控制气体燃烧器4的火力,以使第一温度传感器S1所计测的载冷剂的温度达到规定温度的7℃。
在该双效运转中,虽然位于吸收器2的稀吸收液积存部2A的稀吸收液在稀吸收液泵P1的作用下向废热再生器9运送并贮存于吸收液积存部9B,但不向传热管16A供给作为热源的热水。因此,向废热再生器9运送的稀吸收液不被加热而通过中间吸收液泵P2的运转分别向高温再生器5以及低温再生器6运送,之后以与单双效运转相同的方式循环并被加热,完成吸收液的浓缩再生与制冷剂的分离生成。在该双效运转时,在向废热再生器9供给的热水的温度达到规定的85℃时,与冷却负载的大小相应地进行单双效运转或者单效运转。
然而,本结构的吸收式冷热水机100具备切换运转模式的模式切换开关51,因此,通过操作该模式切换开关51,由此能够与冷却负载的大小无关地任意进行运转模式的切换。
接下来,对通过模式切换开关51的操作来切换运转模式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运转模式从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向单效运转切换时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控制装置50检测通过模式切换开关51的操作使吸收式冷热水机100从以Multi模式运转的状态(步骤S1)向Single模式切换运转模式的信号(步骤S2)。这里,Multi模式指的是气体燃烧器4工作的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Single模式指的是以向废热再生器9供给的热水为热源而加热吸收液的单效运转。
控制装置50在运转模式切换为Single模式的情况下,使气体燃烧器4熄灭(步骤S3),并且将排放热水供给管16的三通阀28的开度M1固定为使在排放热水供给管16中流动的热水全部在旁通管16B中流动(即、不在传热管16A中流动)这样的开度(步骤S4)。
由此,朝向传热管16A的废热的供给被切断,因此,抑制了在稀吸收液泵P1的作用下从吸收器2经由稀吸收液管21向废热再生器9运送的稀吸收液的加热。因此,稀吸收液在废热再生器9中未被浓缩,而是直接通过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向高温再生器5供给。
在高温再生器5中,由于气体燃烧器4熄灭,因此不进行吸收液的加热、浓缩。在该状态下,从废热再生器9向高温再生器5运送稀吸收液,因此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浓度被稀释,并且吸收液温度降低。
接着,控制装置50判别由第二温度传感器S2检测到的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温度T1是否在规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20℃)以下(步骤S5)。该规定温度是与能在向高温再生器5内的高温、高浓度的吸收液混入了从稀吸收液泵P1喷出的低温、低浓度的吸收液的情况下防止混入后的吸收液的结晶化的浓度对应的温度,通过实验等求出。该规定温度能够酌情改变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设定为100℃~160℃。
在该判定中,在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温度T1不在规定温度以下(步骤S5: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处理直至该吸收液温度T1成为规定温度以下。这里,中间吸收液泵P2的动作根据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量来控制。当由未图示的液面传感器检测到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量时,停止中间吸收液泵P2,因此防止了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溢出。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运转模式切换为Single模式的情况下,由于使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温度T1降低至吸收液被充分稀释的规定温度以下,因此避免了吸收液在高温再生器5内结晶化的事态。因此,即使在切换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不经过停止动作而继续运转。
接着,控制装置50在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温度T1为规定温度以下(步骤S5:是)的情况下,执行Single模式(单效运转模式)下的运转。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50判别由第一温度传感器S1检测到的冷水出口温度T2是否比规定的第一设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5℃)高(步骤S6)。在该判别中,在冷水出口温度T2比6.5℃高的情况下(步骤S6:是),打开排放热水供给管16的三通阀28的开度M1(步骤S7),使热水在排放热水供给管16的传热管16A中流动。由此,利用在排放热水供给管16中流动的热水的热量来执行吸收式冷热水机100的单效运转。
另外,在冷水出口温度T2不高于6.5℃的情况下(步骤S6:否),使处理移至步骤S8。
接着,控制装置50判别冷水出口温度T2是否比低于上述第一设定温度的第二设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0℃)低(步骤S8)。在该判别中,在冷水出口温度T2比6.0℃低(步骤S8:是)的情况下,由于热负载小,因此关闭排放热水供给管16的三通阀28的开度M1(步骤S9)。另一方面,在冷水出口温度T2不低于6.0℃(步骤S8:否)的情况下,保持原样地固定排放热水供给管16的三通阀28的开度M1(步骤S10),使处理返回步骤S6,反复执行步骤S6~步骤S10。
由此,能够不经过停止动作而继续进行运转模式变更为单效运转后的运转。
接下来,图3是示出运转模式从单效运转向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切换时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控制装置50检测通过模式切换开关51的操作使吸收式冷热水机100从以Single模式运转的状态(步骤S21)向Multi模式切换运转模式的信号(步骤S22)。
控制装置50在运转模式切换为Multi模式的情况下,解除气体燃烧器4的强制停止(步骤S23)。由此,气体燃烧器4根据热负载(冷水出口温度T2)来控制动作。
接着,控制装置50判别冷水出口温度T2是否比通常设定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高(步骤S24)。在该判别中,在冷水出口温度T2比7℃高(步骤S24:是)的情况下,仅靠排放热水供给管16的热水无法应对热负载,因此,打开燃料气体的控制阀64的阀开度M2(步骤S25),并且点燃气体燃烧器4,进行高温再生器5中的加热。
通过点燃气体燃烧器4,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温度上升,因此,吸收液在高温再生器5与吸收器2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吸收器2流动,执行单双效运转。另外,在冷水出口温度T2不高于7℃(步骤S24:否)的情况下,使处理移至步骤S26。
接着,控制装置50判别冷水出口温度T2是否在规定的第一设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5℃)以下(步骤S26)。在该判别中,在冷水出口温度T2为6.5℃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26:是),略微关闭燃料气体的控制阀64的阀开度M2(步骤S27),使处理移至步骤S28。
另外,在冷水出口温度T2不在6.5℃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26:否),将当前时刻的阀开度M2存储为M2’(步骤S28)。
接下来,控制装置50调整三通阀28的开度M1。
控制装置50判别冷水出口温度T2是否比规定的第一设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5℃)高(步骤S29)。在该判别中,在冷水出口温度T2比6.5℃高的情况下(步骤S29:是),打开排放热水供给管16的三通阀28的开度M1(步骤S30),使热水在排放热水供给管16的传热管16A中流动。由此,利用在排放热水供给管16中流动的热水的热量来执行吸收式冷热水机100的单双效运转。
另外,在冷水出口温度T2不高于6.5℃的情况下(步骤S29:否),使处理移至步骤S31。
接着,控制装置50判别冷水出口温度T2是否比低于上述第一设定温度的第二设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0℃)低(步骤831)。在该判别中,在冷水出口温度T2比6.0℃低(步骤S31:是)的情况下,由于热负载小,因此关闭排放热水供给管16的三通阀28的开度M1(步骤S32)。另一方面,在冷水出口温度T2不低于6.0℃(步骤S31:否)的情况下,保持原样地固定排放热水供给管16的三通阀28的开度M1(步骤S33)。
控制装置50判别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温度T1是否在规定的上限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55℃)以上(步骤S34)。该上限温度是表示基于气体燃烧器4的加热过度供给这一情况的温度,能够酌情变更。
在该判别中,在吸收液温度T1为155℃以上(步骤S34: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使燃料气体的控制阀64的阀开度M2为零、即全闭,而使气体燃烧器4熄灭(步骤S35)。由此,能够防止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的过度加热,因此能够执行暂时成为过度供热的情况下的安全控制,能够提高运转动作的安全性。
另外,在吸收液温度T1不在155℃以上(步骤S34: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判别该吸收液温度T1是否在规定的解除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50℃)以下(步骤S36)。该解除温度设定为比上述的上限温度低且设定出能够稳定地执行燃料气体的控制阀64的阀开度M2的控制这种程度的差。
在该判别中,在吸收液温度T1为150℃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36:是),控制装置50将所存储的控制阀64的阀开度M2’作为新的阀开度,从步骤S24开始反复进行(步骤S37)。由此,转变为通常的单双效运转的运转控制。
这样,在本结构中,在运转模式从单效运转向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切换时,在吸收液温度T1为155℃以上的情况下,使燃料气体的控制阀64的阀开度M2为零、即全闭,而使气体燃烧器4熄灭。由此,能够防止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的过度加热,因此能够执行暂时成为过度供热的情况下的安全控制,能够提高运转动作的安全性。
接下来,对以单效运转起动吸收式冷热水机100时的起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结构的吸收式冷热水机100中,若在使模式切换开关51处于Single模式(单效运转模式)的状态下进行起动(运转开始),则执行不使用高温再生器5的单效运转。
在该情况下,根据热负载的大小不同,还假定仅靠在排放热水供给管16中流动的热水无法使冷水温度降至设定温度(7℃)这样的情况。
因此,在本结构中,控制装置50在通过单效运转进行起动的情况下,定期(例如每隔30秒)地检测冷水出口温度T2,若从起动经过规定时间(例如30分钟)后的冷水出口温度T2比高于设定温度的基准温度(例如7+1=8℃)高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例如10分钟),则判断为仅靠在排放热水供给管16中流动的热水无法应对热负载,使气体燃烧器4自动点火,强制地执行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
由此,能够迅速地消除制冷能力的不足,例如,能够减少模式切换开关51的设定失误等产生的影响。
另外,在本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在Single模式(单效运转模式)下的运转中,在停止了朝向废热再生器9的热水的供给的情况下,使气体燃烧器4自动点火,强制地执行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
在该结构中,例如在因气候不正常等导致从太阳能热水器供给的热水温度不稳定等时,迅速地使气体燃烧器4自动点火,强制地执行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因此能够迅速应对突然的气候变化。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吸收式冷热水机100具备废热再生器9、高温再生器5、低温再生器6、蒸发器1、冷凝器7以及吸收器2,将这些部件用配管连接,从而分别形成吸收液的循环路径以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且吸收式冷热水机100构成为能够进行以向废热再生器9供给的热水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的单效运转、以及以高温再生器5所具备的气体燃烧器4为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的单双效运转、双效运转,其中,该吸收式冷热水机100具备切换所述各运转的运转模式的模式切换开关51,在利用该模式切换开关51将运转模式从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切换为单效运转的情况下,使气体燃烧器4停止,并且以在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的温度降低至该吸收液被充分稀释的规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使运转模式转变为单效运转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不需要使吸收式冷热水机100的运转停止来进行高温再生器5内的稀释动作,能够继续进行从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模式向单效运转模式的运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判别吸收液的温度是否在规定温度以下,在吸收液的温度超过规定温度的情况下,停止向废热再生器9供给热水并等待向单效运转的转变,直至吸收液的温度比该规定温度低为止,因此,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被适度地稀释,能够可靠地防止该吸收液的结晶化。
本实施方式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方式,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利用高温再生器5加热吸收液的加热机构,说明了具备使燃料气体燃烧来进行加热的气体燃烧器4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具备使煤油或A重油燃烧的燃烧器的结构、使用蒸气或废气等的热能来进行加热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水作为制冷剂,使用溴化锂作为吸收液,但制冷剂以及吸收液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太阳能热水器、热电联产装置作为热源产生装置进行了说明,但热源产生装置不限定为太阳能热水器、热电联产装置,热负载不限定为空气调节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三通阀作为废热控制阀进行了说明,但废热控制阀也能够使用各种控制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种温度以及时间能够适当地变更。

Claims (7)

1.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具备废热再生器、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吸收器,将所述废热再生器、所述高温再生器、所述低温再生器、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吸收器用配管连接,从而分别形成吸收液的循环路径以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且该吸收式制冷机构成为能够进行以向废热再生器供给的热水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的单效运转、以及将高温再生器所具备的加热机构用作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的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特征在于,
该吸收式制冷机具备切换所述各运转的运转模式的切换机构,且具备运转切换控制机构,该运转切换控制机构在利用该切换机构将运转模式从所述单双效运转或所述双效运转切换为所述单效运转的情况下,使所述加热机构停止,并且在所述高温再生器内的所述吸收液的温度降低至该吸收液被充分稀释的规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使运转模式转变为所述单效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切换控制机构判别所述吸收液的温度是否在所述规定温度以下,在所述吸收液的温度超过所述规定温度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废热再生器供给热水并等待向所述单效运转的转变,直至所述吸收液的温度比该规定温度低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所述切换机构将运转模式从所述单效运转切换为所述单双效运转或所述双效运转时,所述运转切换控制机构在切换时所述高温再生器内的所述吸收液的温度达到表示过度供热的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强制地使所述加热机构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具备用于向热负载循环供给冷水的冷水管,
在通过所述单效运转进行起动时,所述运转切换控制机构在所述冷水的温度在起动后的规定时间内没有降低至设定值的情况下,使所述加热机构工作而将运转切换为所述单双效运转或所述双效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效运转下的运转中,在停止向所述废热再生器供给所述热水的情况下,所述运转切换控制机构使所述加热机构工作而将运转切换为所述单双效运转或所述双效运转。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式制冷机具备废热控制阀,该废热控制阀控制所述热水向所述废热再生器的供给量,
所述蒸发器具备用于向热负载循环供给冷水的冷水管,
所述运转切换控制机构在所述单效运转下的运转中,根据向所述热负载供给的冷水的温度来控制所述废热控制阀的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所述切换机构将运转模式从所述单效运转切换为所述单双效运转或所述双效运转的情况下,所述运转切换控制机构解除所述加热机构的停止。
CN201410436953.2A 2013-08-30 2014-08-29 吸收式制冷机 Active CN104422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9304 2013-08-30
JP2013179304A JP6264636B2 (ja) 2013-08-30 2013-08-30 吸収式冷凍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2194A true CN104422194A (zh) 2015-03-18
CN104422194B CN104422194B (zh) 2018-09-11

Family

ID=52699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36953.2A Active CN104422194B (zh) 2013-08-30 2014-08-29 吸收式制冷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64636B2 (zh)
CN (1) CN1044221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9535A (zh) * 2016-01-14 2017-07-2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吸收式制冷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9695A (zh) * 2001-05-31 2003-01-0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冻机的控制方法
JP2005121332A (ja) * 2003-10-20 2005-05-12 Kawasaki Thermal Engineering Co Ltd 排熱回収器を有する二重効用形吸収式冷温水機
CN1877223A (zh) * 2005-06-09 2006-12-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单重双重效用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方法
CN101893345A (zh) * 2009-05-18 2010-11-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冻机
CN101900450A (zh) * 2009-05-28 2010-12-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冻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6550A (ja) * 1983-03-25 1984-10-05 川重冷熱工業株式会社 一重二重効用組合せ吸収式冷凍機
JPH0621730B2 (ja) * 1985-06-25 1994-03-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一重二重効用吸収冷凍機
JPS62272068A (ja) * 1987-02-06 1987-11-26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吸収冷凍装置
US5295371A (en) * 1992-08-06 1994-03-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Single-and double-effect absorption refrigerator
JP3732877B2 (ja) * 1995-09-29 2006-01-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吸収式冷凍機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KR100732228B1 (ko) * 2006-03-06 2007-06-27 학교법인 포항공과대학교 하이브리드 흡수식 냉동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9695A (zh) * 2001-05-31 2003-01-0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冻机的控制方法
JP2005121332A (ja) * 2003-10-20 2005-05-12 Kawasaki Thermal Engineering Co Ltd 排熱回収器を有する二重効用形吸収式冷温水機
CN1877223A (zh) * 2005-06-09 2006-12-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单重双重效用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方法
CN101893345A (zh) * 2009-05-18 2010-11-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冻机
CN101900450A (zh) * 2009-05-28 2010-12-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冻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9535A (zh) * 2016-01-14 2017-07-2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吸收式制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64636B2 (ja) 2018-01-24
JP2015048958A (ja) 2015-03-16
CN104422194B (zh) 2018-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2706B (zh) 吸收式制冷机
US20020112503A1 (en) Absorption refrigerator
JP5384072B2 (ja) 吸収式冷温水機
CN104422194A (zh) 吸收式制冷机
KR101961170B1 (ko) 공기열원 축냉운전 또는 축열운전과 수열원 축냉축열 동시운전 또는 축열축냉 동시운전을 갖는 다중열원 멀티 히트펌프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CN101900450B (zh) 吸收式冷冻机
KR101171596B1 (ko) 흡수식 냉동기
KR101167800B1 (ko) 흡수식 냉동기
JP2000121196A (ja) 排熱利用冷暖房システム
JP6754981B2 (ja) 吸収式冷凍機
CN101893345B (zh) 吸收式冷冻机
JP2018169075A (ja) 吸収式冷凍機
KR100512827B1 (ko) 흡수식 냉동기
KR101255955B1 (ko) 배기 가스열 회수기 및 흡수식 냉동기
JP4315855B2 (ja) 吸収冷凍機
JP6364238B2 (ja) 吸収式冷温水機
JP2018138848A (ja) 吸収式冷凍機
JP3754206B2 (ja) 一重二重効用吸収冷温水機
JP2010276244A (ja) 吸収式冷温水機
CN106969535A (zh) 吸收式制冷机
KR20100019422A (ko) 흡수 냉각기의 부하조정비를 확장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JP6765056B2 (ja) 吸収式冷凍機
JP2000274861A (ja) 排熱利用吸収冷温水機の運転方法
KR100219910B1 (ko) 흡수식 공조장치
JP6653444B2 (ja) 吸収式冷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