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0450A - 吸收式冷冻机 - Google Patents
吸收式冷冻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00450A CN101900450A CN2010101496129A CN201010149612A CN101900450A CN 101900450 A CN101900450 A CN 101900450A CN 2010101496129 A CN2010101496129 A CN 2010101496129A CN 201010149612 A CN201010149612 A CN 201010149612A CN 101900450 A CN101900450 A CN 1019004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sorption liquid
- running
- regenerator
- absorption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吸收式冷冻机,即使切换了运转模式,也不会经过停止动作而能够继续运转。该吸收式冷热水机(100)构成为,具有低热源再生器(9)、高温再生器(5)、低温再生器(6)、蒸发器(1)、第一冷凝器(7)、第二冷凝器(10)和吸收器(2),通过将这些装置进行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能够进行单效运转和、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该单效运转将供给到低热源再生器的热水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该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将高温再生器具有的燃气燃烧器(4)作为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吸收器的排出侧与高温再生器之间,通过安装有供给开闭阀(66)且向该高温再生器供给被稀释的吸收液的吸收液供给管(65)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将热水等作为热源的低热源再生器的吸收式冷冻机。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有如下的吸收式冷冻机,该吸收式冷冻机构成为具有低热源再生器、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通过将这些装置进行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吸收式冷冻机中,根据经由盐水管与蒸发器连接的空调装置等热负荷的负荷量,能够切换单效运转和、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而进行运转,该单效运转将供给到低热源再生器的热水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该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将高温再生器具有的燃气燃烧器等作为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03-8465号公报
但是,近年来,为了谋求降低能耗,希望由用户自由地切换单效运转的运转模式和、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的运转模式。
但是,由于在运转中途也能够任意进行运转模式的切换,因此,例如在把运转模式从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切换到单效运转的情况下,可认为会发生高温再生器内的吸收液以高浓度的状态存在而最终导致吸收液结晶的现象。因此,在切换运转模式时需要经过停止动作,以便进行稀释高温再生器内的吸收液的运转。
由于切换如上所述的运转模式时的停止动作阻断向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热水,因此妨碍对与低热源再生器连接的热源发生装置(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热电联供装置)排出的热量进行有效利用。另外,有可能导致由蒸发器向热负荷循环供给的盐水的温度发生变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式冷冻机,例如即使切换了运转模式,也不会经过停止动作而能够继续运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吸收式冷冻机具有低热源再生器、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通过将这些装置进行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能够进行单效运转和、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该单效运转将供给到低热源再生器的热水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该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将高温再生器具有的加热机构作为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该吸收式冷冻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的排出侧与所述高温再生器之间,通过安装有开闭阀且向该高温再生器供给被稀释的吸收液的吸收液供给管来连接。
根据该结构,由于吸收器的排出侧与所述高温再生器之间,通过安装有开闭阀且向该高温再生器供给被稀释的吸收液的吸收液供给管来连接,因此,通过打开该开闭阀,能够使已被稀释的吸收液经由吸收液供给管流入高温再生器内。因此,例如即使在把运转模式从单双效运转或者所述双效运转切换到所述单效运转的情况下,由于能够稀释高温再生器内的高浓度吸收液,因此也不会经过停止动作而能够继续进行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
在该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切换所述各运转模式的切换机构,当利用该切换机构将运转模式从所述单双效运转或者所述双效运转切换到所述单效运转时,将所述开闭阀打开。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具有检测所述高温再生器内的吸收液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当利用该温度检测机构检测的吸收液温度降低至规定温度时,将所述开闭阀关闭。根据该结构,能够适度地稀释高温再生器内的吸收液,防止该吸收液结晶,并且防止过量的吸收液被供给到高温再生器内。
根据本发明,由于吸收器的排出侧与所述高温再生器之间通过安装有开闭阀且向该高温再生器供给被稀释的吸收液的吸收液供给管来连接,因此,通过打开该开闭阀,能够使已被稀释的吸收液经由吸收液供给管流入高温再生器内。因此,例如即使在将运转模式从单双效运转或者双效运转切换到单效运转的情况下,由于能够稀释高温再生器内的高浓度的吸收液,因此也不会经过停止动作而能够继续进行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热水机的大致结构图;
图2是表示切换运转模式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蒸发器
2 吸收器
4 燃气燃烧器(加热机构)
5 高温再生器
6 低温再生器
7 第一冷凝器
9 低热源再生器
10 第二冷凝器
12 低温热交换器
13 高温热交换器
14 冷水/热水管
15 冷却水管
16 低热源供给管
21 稀吸收液管
50 控制装置
51 模式切换开关(切换机构)
60 壳体
65 吸收液供给管
66 供给开闭阀
100 吸收式冷热水机(吸收式冷冻机)
P1 稀吸收液泵
S2 第二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机构)
T 规定温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热水机(吸收式冷冻机)100的大致结构图。吸收式冷热水机100是一种具有低热源再生器的排热回收型(所谓的“热电联供链(ジェネリンク)”)吸收式冷热水机,其中,作为制冷剂使用水、作为吸收液使用溴化锂(LiBr)水溶液,该低热源再生器通过由热源发生装置(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热电联供装置)生成的较低温度(例如约80℃)的热水来加热该吸收液。
如图1所示,吸收式冷热水机100具有:蒸发器1、与该蒸发器1并排设置的吸收器2、收纳该蒸发器1和吸收器2的蒸发器-吸收器筒体3、具有燃气燃烧器4的高温再生器5、低温再生器6、与该低温再生器6并排设置的第一冷凝器7、收纳该低温再生器6和第一冷凝器7的低温再生器-冷凝器筒体8、将由其他设备供给的热水等作为热源的低热源再生器9、与该低热源再生器9并排设置的第二冷凝器10、收纳该低热源再生器9和第二冷凝器10的低热源再生器-冷凝器筒体11、低温热交换器12、高温热交换器13、制冷剂排热回收器17、稀吸收液泵P1、中间吸收液泵P2、浓吸收液泵P3和制冷剂泵P4,这些设备通过吸收液管21~25和制冷剂管31~36等进行配管连接。
附图标记14是用于向未图示的热负荷(例如空调装置)循环供给在蒸发器1内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的盐水的冷水/热水管,形成在该冷水/热水管14的一部分的传热管14A配置在蒸发器1内。另外,在冷水/热水管14的传热管14A的下游侧,设有用于测量在该冷水/热水管14内流通的盐水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S1。附图标记15是用于使冷却水依次在吸收器2、第一冷凝器7和第二冷凝器10流通的冷却水管,形成在该冷却水管15的一部分的各传热管15A,15B,15C分别配置在吸收器2、第一冷凝器7和第二冷凝器10内。另外,附图标记16是用于向低热源再生器9循环供给由未图示的热源发生装置(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热电联供装置)生成的较低温度(例如约80℃左右)的热水的低热源供给管。该低热源供给管16具有配置在低热源再生器9内的传热管16A、与该传热管16A并联连接的旁通管16B以及为了调节供给到传热管16A的热水的流量而被切换的三通阀28。附图标记50是进行吸收式冷热水机100的整体控制的控制装置,在该控制装置50上连接有模式切换开关(切换机构)51,该模式切换开关51在单效运转和、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之间对运转模式进行切换,该单效运转将循环供给到低热源再生器9的热水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该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将高温再生器5具有的燃气燃烧器4作为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该模式切换开关可由用户在远处操作。
吸收器2具有使吸收液吸收在蒸发器1蒸发的制冷剂蒸气,并将蒸发器-吸收器筒体3内的压力保持在高真空状态的功能。在该吸收器2的下部形成有稀吸收液积存部2A,该稀吸收液积存部2A用于积存因吸收制冷剂蒸气而被稀释的稀吸收液,在该稀吸收液积存部2A连接具有稀吸收液泵P1的稀吸收液管21的一端。稀吸收液管21在稀吸收液泵P1的下游侧具有配置于吸收器2内的传热管21A,并在该传热管21A的下游侧分支为第一稀吸收液管21B和第二稀吸收液管21C。
第一稀吸收液管21B经由制冷剂排热回收器17、第二稀吸收液管21C经由低温热交换器12之后,两稀吸收液管21B、21C再次汇合成一根稀吸收液管21,在该稀吸收液管21的另一端连接分散器9B,该分散器9B设置于在低热源再生器9内形成的气层部9A的上部。
在低热源再生器9的气层部9A上,配置有在低热源供给管16的一部分上形成的传热管16A,通过使热水在该低热源供给管16中流通,从而能够将由分散器9B分散的吸收液加热而使其再生,即蒸发吸收液中的制冷剂而浓缩该吸收液。
另外,在气层部9A的下部,形成有积存由分散器9B分散的吸收液的吸收液积存部9C,在该吸收液积存部9C连接具有中间吸收液泵P2的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的一端,该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的另一端,即中间吸收液泵P2的下游侧经过高温热交换器13、设置在后述排气路径40上的废气热交换器41之后,在位于形成在高温再生器5内的热交换部5A上方的气层部5B开口。另外,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具有绕过废气热交换器41的第一旁通管22A,在该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和第一旁通管22A上分别设有开闭阀V1,V2。
高温再生器5在壳体60内收纳燃气燃烧器4而构成,在该燃气燃烧器4的上方,形成有将该燃气燃烧器4的火焰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而使其再生的热交换部5A。在该热交换部5A连接有在燃气燃烧器4中燃烧而形成的废气流通的排气路径40,在该排气路径40上依次设有废气热交换器41和空气热交换器42。另外,在燃气燃烧器4上连接有供给燃料气体的燃气管61和经过空气热交换器42供给来自鼓风机62的空气的进气管63,在该燃燃气管61和进气管63上设有控制燃料气体量和空气量的控制阀64。
在热交换部5A的侧方形成有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在该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中积存由该热交换部5A加热而再生之后从该热交换部5A流出的中间吸收液。在该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的下端连接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的一端,该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的另一端在形成于低温再生器6内的上部的气层部6A开口。另外,在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的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侧设有高温热交换器13。该高温热交换器13以自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流出的高温中间吸收液的热量加热在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流动的吸收液,谋求降低高温再生器5中的燃气燃烧器4的燃料消耗量。另外,通过安装有开闭阀V3的吸收液管24,连接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的高温热交换器13的上游侧与吸收器2。
在该结构中,用于向该高温再生器5供给被稀释的吸收液的吸收液供给管65的一端连接在高温再生器5的壳体60的底部。该吸收液供给管65的另一端与稀吸收液管21的稀吸收液泵P1的下游侧连接,更具体地讲,连接在稀吸收液泵P1与传热管21A之间。在该吸收液供给管65上依次设有供给开闭阀66和单向阀67,通过打开该供给开闭阀66,吸收器2内的稀吸收液经由吸收液供给管65供给到高温再生器5的壳体60内。另一方面,通过单向阀67防止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逆流而流入吸收器2内。另外,在高温再生器5上设有测量积存在壳体60内的吸收液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机构)S2。
低温再生器6将在高温再生器5分离的制冷剂蒸气作为热源,对积存在形成于气层部6A下方的吸收液积存部6B中的吸收液进行加热而使其再生,在吸收液积存部6B配置有传热管31A,该传热管31A形成在从高温再生器5的上端部向第一冷凝器7的底部延伸的制冷剂管31的一部分。通过使制冷剂蒸气在该制冷剂管31中流通,制冷剂蒸气的热量经由上述传热管31A传递到积存在吸收液积存部6B的吸收液,以使该吸收液进一步浓缩。
在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积存部6B的下端连接有浓吸收液管25的一端,该浓吸收液管25的另一端连接在设置于吸收器2的气层部2B上部的浓液分散器2C上。在浓吸收液管25上设有浓吸收液泵P3和低温热交换器12。该低温热交换器12以自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积存部6B流出的浓吸收液的热量加热在第二稀吸收液管21C流动的稀吸收液。
另外,通过第二旁通管26,连接浓吸收液管25的浓吸收液泵P3的上游侧与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的中间吸收液泵P2的上游侧,在浓吸收液管25上设有绕过浓吸收液泵P3和低温热交换器12的第三旁通管27。
当中间吸收液泵P2停止运转时,自低热源再生器9的吸收液积存部9B流出的吸收液经由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第二旁通管26、浓吸收液泵P3、低温热交换器12和浓吸收液管25供给到吸收器2内。进而,当浓吸收液泵P3停止运转时,自低热源再生器9的吸收液积存部9B流出的吸收液经由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第二旁通管26、第三旁通管27和浓吸收液管25供给到吸收器2内。
如上所述,由在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积存部6B中配管的传热管31A和经过制冷剂排热回收器17的制冷剂管31,连接高温再生器5的气层部5B与形成在第一冷凝器7底部的制冷液积存部7A;通过安装有开闭阀V4的制冷剂管32连接该制冷剂管31的传热管31A的上游侧与吸收器2的气层部2B。
另外,由制冷剂管33连接第一冷凝器7的制冷液积存部7A与第二冷凝器10的底部。另外,在第一冷凝器7上连接自制冷液积存部7A流出的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管34的一端,该制冷剂管34的另一端经由向下方弯曲的U型密封部34A与蒸发器1的气层部1A连接。
在蒸发器1的下方形成有积存液化的制冷剂的制冷液积存部1B,通过安装有制冷剂泵P4的制冷剂管35,连接该制冷液积存部1B与配置在蒸发器1的气层部1A上部的分散器1C。通过安装有开闭阀V5的制冷剂管36,连接该制冷剂管35的制冷剂泵P4的下游侧与吸收器2的吸收液积存部2A。另外,通过安装有开闭阀V6的连通管37连接冷却水管15的传热管15B的出口侧与冷水/热水管14的传热管14A的出口侧。
下面说明吸收式冷热水机的动作。
在制冷等的冷却运转中,通过控制装置50控制投入到吸收式冷热水机100的热量,以使经由冷水/热水管14循环供给到未图示的热负荷的盐水(例如冷水)在蒸发器1出口侧的温度(由第一温度传感器S1检测到的温度)达到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7℃。
具体地讲,例如当热负荷大且经由低热源供给管16供给到低热源再生器9的热水温度达到规定温度(例如85℃)时,控制装置50从低热源供给管16向低热源再生器9供给额定量的热水,并且起动所有的泵P1~P4,进行在燃气燃烧器4中使燃气燃烧的单双效运转,控制燃气燃烧器4的火力,以使第一温度传感器S1测量的盐水温度达到规定的7℃。
此时,利用稀吸收液泵P1从吸收器2经由稀吸收液管21输送到低热源再生器9的稀吸收液,在该低热源再生器9内的吸收液积存部9B中,隔着传热管16A的管壁被从低热源供给管16供给的热水加热,由此,稀吸收液中的制冷剂被蒸发而分离。
将制冷剂蒸发分离而形成的吸收液浓度变高的中间吸收液,利于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的中间吸收液泵P2,经过高温热交换器13和废气热交换器41被加热并输送到高温再生器5。由于输送到高温再生器5的中间吸收液,在该高温再生器5中利用燃气燃烧器4的火焰和高温的燃烧气体被加热,因此,该中间吸收液中的制冷剂被蒸发而分离。在高温再生器5中将制冷剂蒸发分离而形成的浓度上升的中间吸收液,经过高温热交换器13输送到低温再生器6。
另外,在低温再生器6中,中间吸收液利用从高温再生器5经由制冷剂管31供给并流入传热管31A的高温制冷剂蒸气被加热,进而分离制冷剂而使浓度进一步变高,由此形成的浓吸收液利用浓吸收液泵P3经过低温热交换器12输送到吸收器2,并从浓液分散器2C被分散。
另一方面,在低热源再生器9中被分离而生成的制冷剂流入第二冷凝器10中而被冷凝,并通过制冷剂管33流入第一冷凝器7的制冷液积存部7A。另外,在低温再生器6中被分离而生成的制冷剂流入第一冷凝器7中而被冷凝,并积存在制冷液积存部7A。另外,如果制冷液较多地积存在制冷液积存部7A,则该制冷液从制冷液积存部7A流出,经由制冷剂管34流入蒸发器1,利用制冷剂泵P4的运转,被抽送并从分散器1C分散在冷水/热水管14的传热管14A上。
由于分散在传热管14A上的制冷液,从流过传热管14A内部的盐水获得汽化热而蒸发,因此,在传热管14A内部流过的盐水被冷却,这样,温度下降的盐水从冷水/热水管14供给到热负荷,进行制冷等冷却运转。
另外,在蒸发器1蒸发的制冷剂流入吸收器2,被自低温再生器6供给并从上方分散的浓吸收液吸收,并积存在吸收器2的稀吸收液积存部2A,利用稀吸收液泵P1输送到低热源再生器9,由此反复进行上述循环。
在单双效运转中,通过控制装置50控制燃气燃烧器4的加热量,具体为控制供给到燃气燃烧器4的燃料气体量,以使第一温度传感器S1测量的温度达到规定的7℃。另外,即使将燃气燃烧器4的加热量控制到最小,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S1计测到低于规定的7℃的温度,则控制装置50停止燃气的燃料,使燃气燃烧器4停止加热,并转换到单效运转。
单效运转中的吸收液在低热源再生器9中被自低热源供给管16供给的热水加热,使制冷剂蒸发分离。接着,由此形成的吸收液浓度变高的吸收液经由第二旁通管26、浓吸收液泵P3和低温热交换器12返回到吸收器2。
另一方面,在低热源再生器9中被分离而生成的制冷剂蒸气流入第二冷凝器10中而被冷凝,经由制冷剂管33流入第一冷凝器7的制冷液积存部7A,并经由制冷剂管34流入蒸发器1。流入蒸发器1内的制冷液,通过制冷剂泵P4的运转,从分散器1C分散在冷水/热水管14的传热管14A上,并且,从在传热管14A内流过的盐水获得热量而蒸发,并流入吸收器2而被自上方分散的吸收液吸收,由此进行上述循环。另外,当吸收液吸收制冷剂时产生的热量,利用配置于吸收器2内的冷却水管15的传热管15A被冷却。
在单效运转中,控制装置50控制低热源再生器9中的加热量,具体地讲,控制从低热源供给管16引入传热管16A的热水量,即三通阀28的开度,以使第一温度传感器S1测量的温度达到规定的7℃。
另外,即使操作三通阀28以使在低热源供给管16流动的所有热水流过传热管16A,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S1未检测到规定温度7℃以下的温度,则如上所述那样,在燃气燃烧器4使燃气燃烧,重新开始高温再生器5中的吸收液的加热再生和制冷器蒸气的生成,并返回到单双效运转。
另外,在单效运转中,虽然热负荷大,但是在经由低热源供给管16供给到低热源再生器9的热水温度下降至规定的85℃以下时(例如,由于天气不正常等而导致由太阳能热水器供给的热水温度不稳定时),通过切换三通阀28,停止从低热源供给管16向低热源再生器9供给热水,并且起动所有的泵P1~P4,进行在燃气燃烧器4中使燃气燃烧的双效运转。在该情况下,也由控制装置50控制燃气燃烧器4的火力,以使第一温度传感器S1测量的盐水温度达到规定温度7℃。
在该双效运转中,虽然存在于吸收器2的稀吸收液积存部2A的稀吸收液,通过稀吸收液泵P1输送到低热源再生器9而贮存在吸收液积存部9B,但是,不向传热管16A供给作为热源的热水。因此,输送到低热源再生器9的稀吸收液不会被加热,而是通过中间吸收液泵P2的运转,经过高温热交换器13输送到高温再生器5,之后,与单双效运转同样地,边循环边被加热,在高温再生器5和低温再生器6进行吸收液的浓缩再生和制冷剂的分离生成。在进行该双效运转时,如果供给到低热源再生器9的热水的温度达到规定的85℃,则根据冷却负荷的大小,进行单双效运转或者单效运转。
但是,由于本结构的吸收式冷热水机100具有切换运转模式的模式切换开关51,因此,通过操作该模式切换开关51,与冷却负荷的大小无关,能够任意进行运转模式的切换。
接着,说明通过操作模式切换开关51来切换运转模式时的动作。图2是表示切换运转模式时的动作的流程图。该处理每隔规定时间(例如一分钟)而被执行。
控制装置50判断吸收式冷热水机100是否在单效运转模式下运转(步骤S1)。在该判断中,如果吸收式冷热水机100在单效运转模式下运转(步骤S1:是),则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吸收式冷热水机100不在单效运转模式下运转,即吸收式冷热水机100在单双效运转模式或双效运转模式下运转(步骤S1:否),则控制装置50判断是否通过操作模式切换开关51将运转模式从单双效运转模式或双效运转模式切换到单效运转模式(步骤S2)。
在该判断中,如果运转模式未从单双效运转模式或双效运转模式切换到单效运转模式(步骤S2:否),则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运转模式从单双效运转模式或双效运转模式已切换到单效运转模式(步骤S2:是),则控制装置50打开供给开闭阀66(步骤S3),关闭燃气燃烧器4,将运转模式从单双效运转模式或双效运转模式切换到单效运转模式(步骤S4)。
此时,通过打开供给开闭阀66,从稀吸收液泵P1排出的一部分吸收液通过吸收液供给管65流入高温再生器5内,因此,能够使被稀释的吸收液流入该高温再生器5内。由此,由于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浓度变稀,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停止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而进行高温再生器5内的稀释动作,能够继续在单效运转模式下进行运转。
接着,控制装置50判断第二温度传感器S2检测到的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温度是否在规定温度T(例如100℃)以下(步骤S5)。该规定温度T是如下温度,即在高温再生器5内的高温高浓度的吸收液中混入从稀吸收液泵P1排出的低温低浓度的吸收液时,与防止混入后的吸收液结晶的浓度相对应的温度,该规定温度T通过实验等求出。
在该判断中,如果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温度未达到规定温度T(例如100℃)以下(步骤S5:否),控制装置50保持打开供给开闭阀66的状态(步骤S6)并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温度达到规定温度T(例如100℃)以下(步骤S5:是),控制装置50关闭供给开闭阀66(步骤S7)并结束处理。此时,通过在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温度达到规定温度T以下的时刻关闭供给开闭阀66,以防止被稀释的吸收液过多地供给到高温再生器5内,因此,即使在从单效运转模式切换到单双效运转模式或双效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地着手该模式下的处理。
如以上的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吸收式冷热水机100构成为具有低热源再生器9、高温再生器5、低温再生器6、蒸发器1、第一冷凝器7、第二冷凝器10和吸收器2,通过将这些装置进行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能够进行单效运转和、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该单效运转将供给到低热源再生器9的热水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该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将高温再生器5具有的燃气燃烧器4作为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由于吸收器2的排出侧与高温再生器5之间,通过安装有供给开闭阀66且向该高温再生器5供给被稀释的吸收液的吸收液供给管65连接,因此,通过打开该供给开闭阀66,能够使被稀释的吸收液经由吸收液供给管65流入高温再生器5内。因此,即使在通过操作模式切换开关51,例如将运转模式从单双效运转模式或双效运转模式切换到单效运转模式的情况下,由于能够稀释高温再生器5内的高浓度的吸收液,因此无需停止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来进行高温再生器5内的高浓度吸收液的稀释动作,能够继续进行单效运转模式下的运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检测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S2,当该第二温度传感器S2检测的吸收液温度下降至规定温度T时,关闭供给开闭阀66,因此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适度地被稀释,防止该吸收液结晶,并且,防止过量的吸收液被供给到高温再生器5内,从而即使在从单效运转模式切换到单双效运转模式或双效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地着手该模式下的处理。。
本实施方式是适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高温再生器5中加热吸收液的加热机构,说明了具有通过使燃料气体燃烧来进行加热的燃气燃烧器4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具有使煤油或A重油燃烧的燃烧器的结构,或者还可以是利用蒸气或废气等的热量进行加热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将吸收液供给管65的一端连接在高温再生器5的壳体60,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向高温再生器5内供给被稀释的吸收液,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吸收液供给管65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
Claims (3)
1.一种吸收式冷冻机,具有低热源再生器、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通过将这些装置进行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能够进行单效运转和、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该单效运转将供给到低热源再生器的热水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该单双效运转或双效运转将高温再生器具有的加热机构作为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该吸收式冷冻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器的排出侧与所述高温再生器之间,通过安装有开闭阀且向该高温再生器供给被稀释的吸收液的吸收液供给管来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冷冻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切换所述各运转模式的切换机构,当利用该切换机构将运转模式从所述单双效运转或者所述双效运转切换到所述单效运转时,将所述开闭阀打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式冷冻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所述高温再生器内的吸收液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当利用该温度检测机构检测的吸收液温度下降至规定温度时,将所述开闭阀关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28446A JP2010276252A (ja) | 2009-05-28 | 2009-05-28 | 吸収式冷凍機 |
JP128446/09 | 2009-05-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00450A true CN101900450A (zh) | 2010-12-01 |
CN101900450B CN101900450B (zh) | 2012-11-28 |
Family
ID=43226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4961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0450B (zh) | 2009-05-28 | 2010-03-26 | 吸收式冷冻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0276252A (zh) |
CN (1) | CN10190045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2194A (zh) * | 2013-08-30 | 2015-03-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吸收式制冷机 |
CN106225299A (zh) * | 2016-09-13 | 2016-12-14 |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吸收式冷温水机组防结晶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38424B2 (ja) * | 1991-02-14 | 1996-09-2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一重二重効用吸収冷凍機 |
US20020178739A1 (en) * | 2001-05-31 | 2002-12-05 | Toshiyuki Hoshino | Absorption refrigerator control method |
CN1624400A (zh) * | 2003-06-18 | 2005-06-08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单双效吸收式制冷机及其运转控制方法 |
CN1877223A (zh) * | 2005-06-09 | 2006-12-13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单重双重效用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方法 |
CN2916522Y (zh) * | 2006-03-23 | 2007-06-27 |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 | 低温水直燃单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 |
-
2009
- 2009-05-28 JP JP2009128446A patent/JP2010276252A/ja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3-26 CN CN2010101496129A patent/CN10190045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38424B2 (ja) * | 1991-02-14 | 1996-09-2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一重二重効用吸収冷凍機 |
US20020178739A1 (en) * | 2001-05-31 | 2002-12-05 | Toshiyuki Hoshino | Absorption refrigerator control method |
CN1624400A (zh) * | 2003-06-18 | 2005-06-08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单双效吸收式制冷机及其运转控制方法 |
CN1877223A (zh) * | 2005-06-09 | 2006-12-13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单重双重效用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方法 |
CN2916522Y (zh) * | 2006-03-23 | 2007-06-27 |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 | 低温水直燃单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2194A (zh) * | 2013-08-30 | 2015-03-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吸收式制冷机 |
CN106225299A (zh) * | 2016-09-13 | 2016-12-14 |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吸收式冷温水机组防结晶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00450B (zh) | 2012-11-28 |
JP2010276252A (ja) | 2010-1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32706B (zh) | 吸收式制冷机 | |
JP2003130487A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
CN101900450B (zh) | 吸收式冷冻机 | |
CN101893345B (zh) | 吸收式冷冻机 | |
KR101171596B1 (ko) | 흡수식 냉동기 | |
KR101690303B1 (ko) | 3중 효용 흡수식 냉동기 | |
JP5575519B2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
CN104422194B (zh) | 吸收式制冷机 | |
KR100512827B1 (ko) | 흡수식 냉동기 | |
JP4315854B2 (ja) | 吸収冷凍機 | |
KR101137582B1 (ko) | 단일 및 이중 효과 흡수형 냉각기와 그 동작 제어 방법 | |
KR101255955B1 (ko) | 배기 가스열 회수기 및 흡수식 냉동기 | |
KR100493598B1 (ko) | 흡수식 냉동기 | |
JP6364238B2 (ja) | 吸収式冷温水機 | |
KR20030011673A (ko) | 흡수 냉동기 | |
CN101900456A (zh) | 吸收式冷热水机 | |
JP3754206B2 (ja) | 一重二重効用吸収冷温水機 | |
JPH11304273A (ja) | 多熱源利用吸収式冷温水機・冷凍機 | |
JP4326478B2 (ja) | 一重二重効用吸収式冷凍機 | |
JP3434279B2 (ja) | 吸収冷凍機とその起動方法 | |
JP6653444B2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
JPH0621730B2 (ja) | 一重二重効用吸収冷凍機 | |
JP2005326088A (ja) | 吸収冷凍機 | |
JP2017125653A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
JP2018077013A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6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