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7104B - 墨带盒和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墨带盒和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7104B
CN104417104B CN201410447041.5A CN201410447041A CN104417104B CN 104417104 B CN104417104 B CN 104417104B CN 201410447041 A CN201410447041 A CN 201410447041A CN 104417104 B CN104417104 B CN 1044171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ribbon
bobbin
engagement member
supply bobbin
ribbon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70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7104A (zh
Inventor
铃木胜基
矢野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839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8426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839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8426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839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386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839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3412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417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7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墨带盒和打印设备。该墨带盒包括弹性接合部,弹性接合部被构造成与供给线轴的转动限制部或卷绕线轴的转动限制部接合,以限制供给线轴或卷绕线轴的转动。弹性接合部能在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和卷绕线轴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墨带盒和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到打印机的墨带盒(ink ribbon cassette)和能够安装墨带盒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热升华型打印机(dye sublimation printer)通过利用热头和压辊(platenroller)使诸如片材等的记录介质与墨带压接、然后使热头通电以使热头上的加热元件产生热从而使涂布到墨带的染料升华而转印至片材来打印图像。
为了方便墨带安装到打印机主体或从打印机主体拆卸,在墨带盒中收纳筒状卷绕线轴和卷绕有墨带的筒状供给线轴。在墨带盒中可转动地保持供给线轴和卷绕线轴。当墨带盒安装到打印机主体时,热头定位于供给线轴和卷绕线轴之间。在墨带与片材重叠的状态下,使热头与压辊压接并且驱动热头以打印图像。
在墨带盒被安装到打印机主体用于使用之前,由于搬运等导致外部振动可能施加到墨带盒。施加到墨带盒的振动可能使卷绕于供给线轴或卷绕线轴的墨带松动并且被拉出墨带盒。这需要在墨带盒未被安装到打印机主体时防止墨带盒中的供给线轴和卷绕线轴转动。
日本特开2001-205881号公报论述了通过使墨带盒的内壁的凸部与供给线轴和卷绕线轴的端面部的凹部接合来限制供给线轴和卷绕线轴的转动的墨带盒。在日本特开2001-205881号公报中,设置于墨带盒的模具片(mold piece)沿轴向对供给线轴和卷绕线轴施力,使得凹部与凸部接合以限制供给线轴和卷绕线轴的转动。当使用墨带盒时,沿轴向对供给线轴和卷绕线轴加压,以解除转动限制。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1-205881号公报所论述的传统技术中,由于供给线轴和卷绕线轴通过诸如模具片等的树脂弹簧而滑动,因此,如果卷绕于线轴的墨带的容量增加而增加墨带的重量,则施加到树脂弹簧的载荷增加。这可能容易使树脂弹簧损坏或变形,并且需要具有更高强度的模具。
此外,由于卷绕有墨带的供给线轴和卷绕线轴滑动移动,所以墨带可能产生折皱,并且折皱可能影响打印。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一种墨带盒,其包括:供给线轴,墨带卷绕于所述供给线轴;卷绕线轴,其被构造成卷绕由所述供给线轴供给的墨带;外壳,其被构造成以使所述供给线轴和所述卷绕线轴彼此大致平行并且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供给线轴和所述卷绕线轴;和接合构件,其被构造成与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限制部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限制部接合,以限制所述供给线轴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并且所述接合构件能够在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和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一种打印设备,其能安装上述墨带盒,其中,待与所述接合构件的前端接触的接触部被设置到待插入所述墨带盒的插入口。
一种打印机,其能安装墨带盒,所述打印机包括:所述墨带盒,其包括:供给线轴,墨带卷绕于所述供给线轴;卷绕线轴,其被构造成卷绕由所述供给线轴供给的墨带;外壳,其被构造成以使所述供给线轴和所述卷绕线轴彼此大致平行并且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供给线轴和所述卷绕线轴;和接合构件,其能在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和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并且被构造成与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限制部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限制部接合以限制所述供给线轴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插入口,其允许沿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安装或拆卸所述墨带盒;和接触部,其被构造成当所述墨带盒安装到所述打印机时与所述接合构件接触,使得所述接合构件弹性变形,以与所述供给线轴或所述卷绕线轴断开接合,并且解除所述供给线轴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限制,所述接合构件从所述外壳的与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大致平行的面突出,并且作为所述外壳的与所述供给线轴大致正交的面的侧壁部突出超过所述接合构件。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打印机主体和墨带盒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墨带盒的立体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墨带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供给线轴(卷绕线轴)的立体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安装有供给线轴和卷绕线轴的上壳体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打印机主体的侧视图。
图8A、图8B和图8C是示出打印机主体的侧视图。
图9A、图9B和图9C是示出将墨带盒安装到打印机主体的操作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墨带盒的截面图。
图11A和图11B分别是示出置于地板面的墨带盒的侧视图和截面图。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打印机主体的打印操作的截面图。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打印机主体的打印操作的截面图。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打印机主体的打印操作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墨带盒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墨带盒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至图15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主体和墨带盒。
图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主体和墨带盒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1包括打印机主体100、墨带盒200和片材托盘300。打印机主体100的侧面包括墨带盒插入口101,经由该墨带盒插入口101能够安装墨带盒200。墨带盒200能够沿箭头A的方向安装或拆卸。箭头A是指与收纳在墨带盒200中的供给线轴205和卷绕线轴207的转动轴线平行的方向。墨带盒插入口101用的盖105可转动地安装使得盖105能够自由开闭。
打印机主体100的正面包括片材托盘插入口102,经由该片材托盘插入口102能够安装片材托盘300。片材托盘300能够沿箭头B的方向安装或拆卸。
打印机主体100的顶面包括显示单元103和操作单元104。显示单元103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的显示部件。显示单元103显示待打印的图像、图像处理信息等,使用者操作操作单元104来选择图像、适当地处理图像并且打印图像。
图2A和图2B是示出墨带盒200的立体图。图2A是示出从顶面观察的墨带盒200的立体图。图2B是示出从底面观察的墨带盒200的立体图。图3A是示出墨带盒200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示出第一下壳体202和第二下壳体203的立体图。图4A和图4B是示出供给线轴205(卷绕线轴207)的立体图。
如图2A、图2B、图3A和图3B所示,墨带盒200的外壳部包括上壳体201、第一下壳体202和第二下壳体203。上壳体201、第一下壳体202和第二下壳体203由树脂制成。
如图2B和图3B所示,第一下壳体202包括第一底面202a和第一侧壁202b。第一侧壁202b具有凸形状并且形成墨带盒200的与供给线轴205和卷绕线轴207的转动轴线大致正交的侧面的一部分。与第一侧壁202b所在侧相反的一侧包括第一角部202c。
类似地,第二下壳体203包括第二底面203a和第二侧壁203b。第二侧壁203b具有凸形状并且形成墨带盒200的与供给线轴205和卷绕线轴207的转动轴线大致正交的侧面的一部分。与第二侧壁203b所在侧相反的一侧包括第二角部203c。
墨带盒200包括供给线轴收纳单元206和卷绕线轴收纳单元208。供给线轴收纳单元206收纳供给墨带204的供给线轴205。卷绕线轴收纳单元208收纳卷绕墨带204的卷绕线轴207。供给线轴收纳单元206和卷绕线轴收纳单元208的两端部通过连接部209连接在一起,并且供给线轴收纳单元206和卷绕线轴收纳单元208被布置成使得供给线轴收纳单元206的转动轴线和卷绕线轴收纳单元208的转动轴线在供给线轴收纳单元206和卷绕线轴收纳单元208之间具有预定空间的状态下彼此平行。
第一下壳体202的第一底面202a和第二下壳体203的第二底面203a分别是与供给线轴205的转动轴线和卷绕线轴207的转动轴线大致平行的面。此外,第一下壳体202的第一侧壁202b和第二下壳体203的第二侧壁203b分别是与供给线轴205的转动轴线和卷绕线轴207的转动轴线大致正交的面。
如图3A所示,第一下壳体202包括供给线轴收纳单元206。供给线轴轴承部210设置在供给线轴收纳单元206的内部。供给线轴轴承部210可转动地支撑供给线轴205。第一下壳体202的两端部分别包括一对接合爪部211a和一对接合爪部211b,用于与上壳体201接合。第二下壳体203包括卷绕线轴收纳单元208。卷绕线轴轴承部212设置在卷绕线轴收纳单元208的内部。卷绕线轴轴承部212可转动地支撑卷绕线轴207。第二下壳体203的两端部分别包括一对接合爪部213a和一对接合爪部213b,用于与上壳体201接合。
如图3A、图4A和图4B所示,供给线轴205和卷绕线轴207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由树脂制成。供给线轴205包括设置于中央的筒状基部205a、设置于基部205a的一端的小径部205b和设置于基部205a的另一端的大径部205c。卷绕线轴207包括设置于中央的筒状基部207a、设置于基部207a的一端的小径部207b和设置于基部207a的另一端的大径部207c。小径部205b和207b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分别由第一下壳体202的供给线轴轴承部210和第二下壳体203的卷绕线轴轴承部212支撑,从而可自由转动地支撑供给线轴205和卷绕线轴207。
第一凸缘部205d和207d分别设置于小径部205b和基部205a之间的交界以及小径部207b和基部207a之间的交界。第二凸缘部205e和207e分别设置于大径部205c和基部205a之间的交界以及大径部207c和基部207a之间的交界。第一凸缘部205d和207d的外表面分别包括多个转动限制部205f和207f。多个转动限制部205f和207f均具有凸形状。多个转动限制部205f和207f分别在轴线的周向上均匀地间隔开。
如图3A所示,墨带204卷绕在第一凸缘部205d和第二凸缘部205e之间。
大径部205c和207c的内壁面分别包括凸部205g和207g。凸部205g和207g与打印机主体100的线轴转动驱动部(未示出)接合,以转动地驱动供给线轴205和卷绕线轴207。
图5A是示出上壳体201的立体图。图5B是上壳体201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示出安装有供给线轴205和卷绕线轴207的上壳体201的俯视图。
如图5A所示,弹性接合元件214a和214b与上壳体201的内壁部一体地形成。弹性接合元件214a和214b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图5B示出了弹性接合元件214a,由于具有大致相同形状的弹性接合元件214b具有同样的形状,所以括号内也记载了弹性接合元件214b的对应部分的附图标记。
如图5B所示,弹性接合元件214a(214b)包括可弹性变形臂部215a(215b)、中间部216a(216b)、接合部217a(217b)和前端接触部218a(218b)。臂部215a(215b)具有两股形状(two-pronged shape),在臂部215a(215b)中形成中央空间部219a(219b)。臂部215a(215b)包括第一弯折部226a(226b)和第二弯折部227a(227b)。这样,设置了多个弯折点,使得由于弹性变形而施加的应力能够分散于多个弯折点,从而防止塑性变形成由弯折形成的形状。此外,形成弯折部使得形成托架(joist)的臂的长度增大,以产生不容易发生蠕变的优点。
弹性接合元件214a(214b)关于中央空间部219a(219b)对称。
弹性接合元件214a(214b)是上壳体201的一部分并且采用树脂一体地成型为上壳体201的一部分。弹性接合元件214a(214b)形成为从顶面206a(208a)朝向供给线轴收纳单元206(线轴收纳单元208)的内侧以大致直角立起,该顶面206a(208a)形成供给线轴收纳单元206(线轴收纳单元208)并且是与供给线轴205(卷绕线轴207)的轴线平行的面。因此,当弹性接合元件214a(214b)弹性变形时,前端接触部218a(218b)移动以绘出以臂部215a(215b)的基部215a’(215b’)为中心的圆弧。基部215a’(215b’)是从顶面206a(208a)立起的立起部。
图2B示出了安装有第一下壳体202和第二下壳体203的上壳体201。在该状态下,弹性接合元件214a和214b的前端接触部218a和218b分别通过第一下壳体202和第二下壳体203的开口部222和223突出。开口部222和223形成于墨带盒200的一端的侧面。
如图6所示,当供给线轴205安装到上壳体201时,作为供给线轴205的转动轴的小径部205b与中央空间部219a接触。类似地,当卷绕线轴207安装到上壳体201时,作为卷绕线轴207的转动轴的小径部207b与中央空间部219b接触。上壳体201的接合部217a和217b分别与供给线轴205和卷绕线轴207的转动限制部205f和207f接合,以限制供给线轴205和卷绕线轴207的转动。
如图5A、图5B和图6所示,弹性接合元件214a具有两股形状,使得弹性接合元件214a的长度能够增加。此外,供给线轴205的转动轴被配置成定位在臂部215a的两股之间的中央空间部219a中,使得不管供给线轴205的转动方向如何,都能够确保弹性接合元件214相对于供给线轴205的转动的强度。
图7是打印机主体100的墨带盒插入口101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墨带盒插入口101包括当墨带盒200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时与墨带盒200的前端接触部218a和218b接触的接触面110a和110b。
图8A、图8B和图8C是示出打印机主体100的侧视图。图8A是示出未安装墨带盒200的打印机主体100的侧视图。图8B是示出正要将墨带盒200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的打印机主体100的侧视图。图8C是示出已经安装了墨带盒200的打印机主体100的侧视图。
图8A、图8B和图8C包括盒锁定件107以及接触面110a和110b。盒锁定件107以使得盒锁定件107能够从图8A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8B所示的位置的方式布置在墨带盒插入口101处。盒锁定件107总是被向下施力、即总是朝向第一侧壁202b和前端接触部218a被施力。
如图8B所示,当墨带盒200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时,墨带盒200向上推盒锁定件107。然后,当墨带盒200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时,如图8C所示,盒锁定件107与墨带盒200的主体接合部201a接合,并且墨带盒200保持在墨带盒200被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的状态。
为了从打印机主体100拆卸墨带盒200,将盒锁定件107从图8C所示的锁定位置向上推到图8B所示的解除位置,使得能够从打印机主体100拆卸墨带盒200。
接触面110a和110b是当墨带盒200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时与墨带盒200的前端接触部218a和218b接触的面。
图9A、图9B和图9C是示出将墨带盒200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的操作的截面图。图9A是示出正要将墨带盒200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的打印机主体100的截面图。图9B是示出安装有墨带盒200的打印机主体100的截面图。图9C是示出外力施加至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的墨带盒200的弹性接合元件214a的情况的截面图。
如图9A所示,在墨带盒200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之前,供给线轴205的转动限制部205f与上壳体201的接合部217a接合,以限制供给线轴205的转动。
然后,如图9B所示,当墨带盒200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时,通过第一下壳体202的开口部222突出的前端接触部218a与打印机主体100的接触面110a接触。因此,弹性接合元件214a朝向图9B所示的箭头C的方向(推力方向)弹性变形,以使接合部217a与供给线轴205的转动限制部205f断开接合,使得供给线轴205变得能自由转动。当墨带盒200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时,也解除了卷绕线轴207的转动限制。
换句话说,当墨带盒200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时,供给线轴205的转动限制和卷绕线轴207的转动限制被解除,使得能够运送墨带盒200中的墨带204。箭头C的方向是指供给线轴205的推力方向,即供给线轴205的转动轴线方向。
当供给线轴205的转动限制和卷绕线轴207的转动限制被解除时,弹性接合元件214a沿图9A至图9C所示的箭头C的方向弹性变形,使得如图9B所示的箭头D的方向的反作用力施加至墨带盒200,以向上推墨带盒200。为了便于将墨带盒200顺利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如图8C所示,使墨带盒200的外形小于墨带盒插入口101。由此,墨带盒200和墨带盒插入口101之间具有空间。此外,接触面110a和110b设置于插入口101的下侧,而墨带盒200设置于插入口101的上侧。也就是说,接触面110a和110b与墨带盒200设置于插入口101的相反两侧。因此,当向上(朝向打印机主体100的盒锁定件107)推墨带盒200时,墨带盒200的主体接合部201a靠近打印机主体100的盒锁定件107。由此,能够防止主体接合部201a与盒锁定件107断开接合。
为了增大弹性接合元件214a的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在主体接合部201a的方向上的分量,彼此接触的弹性接合元件214a和主体接合部201a的接触部分具有倾斜形状。由此,前端接触部218a以朝向侧壁202b倾斜的方式从面202d突出。反作用力在主体接合部201a的方向上的分量增大使得主体接合部201a能够更容易靠近盒锁定件107,使得主体接合部201a和盒锁定件107不容易彼此断开接合,从而稳定地锁定墨带盒200。
图9C示出了外力施加至弹性接合元件214a以使弹性接合元件214a从图9B所示的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时的位置朝向图9C所示的箭头C的方向弯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弹性接合元件214a与形成第一下壳体202的开口部222的外周的一部分的第一侧壁202b接触。第一侧壁202b限制弹性接合元件214a的过度变形以防止弹性接合元件214a损坏或变形。此外,由于第一侧壁202b突出超过第一下壳体202的具有开口部222的面202d,所以第一侧壁202b确实与也突出超过面202d的前端接触部218a接触。由于第一侧壁202b比前端接触部218a更为突出,所以前端接触部218a不能移动到第一侧壁202b的外侧。该配置防止了在将墨带盒200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然后关闭盖105时前端接触部218a与盖105接触使得不能关闭盖105的情况。
此外,当解除转动限制时,弹性接合元件214a主要从总共三个弯折点,即从上壳体201延伸的基部215a’、第一弯折部226a和第二弯折部227a变形。
如果弹性接合元件214a在不设置第一弯折部226a和第二弯折部227a的情况下仅从上壳体201竖直地延伸,则当弹性接合元件214a如图9B和图9C所示变形时,变形所产生的应力集中在基部。相反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施加至弹性接合元件214a的应力分散于三个弯折点,从而防止塑性变形为弯折所形成的形状。
如图9A、图9B和图9C所示,开口部222形成在隔着供给线轴205与供给线轴收纳单元206的设置有基部215a’的面相对的面中。由此,能够增大形成弹性接合元件214a的托架的臂的长度。此外,由于多个弯折部设置成比弹性接合元件214a的接合部217a靠近基部215a’,所以形成托架的臂的长度能够进一步增大,以产生不容易发生蠕变的优点。
虽然图9A、图9B和图9C示出了供给线轴205侧的转动限制机构,但是卷绕线轴207侧也设置有同样的机构。
图10是示出墨带盒200的截面图。
如图10所示,当外部转动力施加至供给线轴205时,由于供给线轴205的转动限制部205f与上壳体201的接合部217a接合,所以弹性接合元件214a沿图10所示的箭头E的方向(供给线轴205的转动方向)摇动。此时,中间部216a的侧面与第一下壳体202的开口部222内侧的开口部侧壁224接触,以限制弹性接合元件214a的摇动。由此,即使强的外部转动力施加至供给线轴205,也能限制供给线轴205的转动,以防止弹性接合元件214a损坏等。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虽然开口部侧壁224用作限制弹性接合元件214a朝向线轴的转动方向变形的弹性接合元件限制单元,但是任何其他构件也可以限制弹性接合元件214a朝向线轴的转动方向移动。
类似地,当外部转动力施加至卷绕线轴207时,由于卷绕线轴207的转动限制部207f与上壳体201的接合部217b接合,所以弹性接合元件214b沿图10所示的箭头F的方向(卷绕线轴207的转动方向)摇动。此时,中间部216b的侧面与第二下壳体203的开口部223内侧的开口部侧壁225接触,以限制弹性接合元件214b的摇动。由此,即使强的外部转动力施加至卷绕线轴207,也能限制卷绕线轴207的转动。
上壳体201包括设置于弹性接合元件214a的侧面的外侧的被接合部220。被接合部220将与第一下壳体202的接合爪部211b接合。上壳体201还包括设置于弹性接合元件214b的侧面的外侧的被接合部221。被接合部221将与第二下壳体203的接合爪部213b接合。第一下壳体202与上壳体201的接合部分以及第二下壳体203与上壳体201的接合部分是通过接合而增强的部分。由此,即使当弹性接合元件214a弹性变形时,上壳体201、第一下壳体202和第二下壳体203也不容易变形。换句话说,接合爪部211b和被接合部220以及接合爪部213b和被接合部221被布置成分别靠近弹性接合元件214a和214b,以防止当弹性接合元件214a和214b弹性变形时除了弹性接合元件214a和214b之外的部分变形。
图11A是示出置于地板面400的墨带盒200的侧视图。图11B是示出置于地板面400的墨带盒200的截面图。
如图11A所示,当墨带盒200置于作为平面的地板面400时,第一下壳体202的第一侧壁202b和第一角部202c与地板面400接触。虽然第一下壳体202的第一侧壁202b与地板面400接触,但是,由于第一下壳体202的第一侧壁202b在箭头I的方向(与供给线轴205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突出超过前端接触部218a,所以前端接触部218a不与地板面400接触。
如果第一侧壁202b不从第一下壳体202的与供给线轴205的转动轴线平行的面突出,则当墨带盒200置于诸如地板面400等的平面时,前端接触部218a与地板面400接触。当前端接触部218a与地板面400接触时,上壳体201的接合部217a由于墨带盒200的重量而弹性变形,从而与供给线轴205的转动限制部205f断开接合,导致解除供给线轴205的转动限制。当解除供给线轴205的转动限制时,供给线轴205变得能自由转动,使得卷绕的墨带松动。如果松动的墨带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的墨带盒插入口101,则墨带可能损坏,或者在打印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错误。由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墨带盒200包括第一侧壁202b,以防止前端接触部218a与地板面400接触并且还防止供给线轴205的转动限制的解除。
此外,由于墨带盒200由第一侧壁202b和第一角部202c支撑,所以能够防止第一底面202a与地板面400接触。这能够防止积聚在地板面400上的诸如灰尘等的异物附着到第一底面202a。
类似地,第二下壳体203的第二侧壁203b和第二角部203c与地板面400接触,使得前端接触部218b不与地板面400接触。由此,不会解除卷绕线轴207的转动限制。此外,由于墨带盒200在两点处、即在第二侧壁203a和第二角部203c处被支撑,所以能够防止第二底面203a与地板面400接触。这能够防止附着到地板面400的诸如灰尘等的异物附着到第二底面203a。虽然图11示出了墨带盒200置于地板面400的情况作为示例,但是也适用于墨带盒200置于诸如桌面等的任何其他的平面的情况。
图12A、图12B、图13A、图13B、图14A和图14B是示出打印机主体100的打印操作的截面图。
图12A是示出待机状态的截面图。图12B是示出进给片材301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3A是示出片材301被定位在打印开始位置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3B是示出开始打印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4A是示出正在执行打印操作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4B是示出完成打印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A包括热头120、热头支撑臂121、散热片122和压辊130。热头支撑臂121以绕枢轴(未示出)枢转的方式被支撑。热头120由热头支撑臂121支撑,能从图12A所示的位置枢转到图13B所示的位置,并且能够在热头120和压辊130之间产生压力接触。散热片122安装到热头120,热头120处产生的热能够移动到散热片122。压辊130被可转动地设置到打印机主体100并且被构造成根据片材301的输送而转动。
还设置有输送辊131和从动辊132。输送辊131被片材输送马达(未示出)驱动而转动。从动辊132是与输送辊131相对的从动辊并且被构造成随着输送辊131的转动而转动。
还设置有片材进给辊133和片材排出辊134。片材进给辊133被片材进给驱动马达(未示出)驱动而转动。片材排出辊134是与片材进给辊133相对的从动辊并且被构造成随着片材进给辊133转动。
还设置有片材引导件150。当进给片材301时片材301向上推片材引导件150。片材引导件150以能从图12A所示的位置枢转到图12B所示的位置的方式被支撑。片材引导件150总是被向下施力并且位于图12A所示的位置。加压板151被驱动源(未示出)可枢转地驱动并且可从图12A所示的位置枢转到图12B所示的位置。
下面将说明打印机主体100的打印操作。
当墨带盒200经由墨带盒插入口101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00时,如图9B所示,打印机主体100的接触面110a和110b分别与墨带盒200的前端接触部218a和218b接触。弹性接合元件214a和214b被弯折到图9B所示的位置以使墨带盒200的接合部217a和217b与供给线轴205的转动限制部205f和卷绕线轴207的转动限制部207f断开接合。结果,供给线轴205和卷绕线轴207变得能够转动,使得供给线轴205和卷绕线轴207能够被设置于打印机主体100的转动驱动机构(未示出)可转动地驱动。
如果使用者操作操作单元104以给出打印指令,则如图12B所示,加压板151被驱动源(未示出)可转动地驱动,使得收纳在片材托盘300中的片材301与片材进给辊133接触。然后,片材进给辊133被片材进给驱动源(未示出)可转动地驱动,使得从片材托盘300进给片材301。此时,片材301的前端与片材分离单元302接触,使得仅能够分离和进给最上面的片材301。然后,在向上推片材引导件150的状态下输送片材301。
当片材301被输送到图12B所示的输送辊131和从动辊132的辊隙部时,片材输送马达(未示出)转动以驱动输送辊131。输送辊131朝向图12B所示的箭头G的方向输送片材301,使得片材301在热头120和压辊130之间通过。
接着,如图13A所示,片材301在与墨带盒200的第一底面202a接触并被第一底面202a引导的状态下被输送到打印开始位置。当片材301到达打印开始位置时,首先开始黄色打印以执行打印。
首先,驱动源(未示出)使热头支撑臂121枢转以使热头120从图13A所示的退避位置移动到图13B所示的打印位置,将热头120停在打印位置,并且利用热头120和压辊130按压片材301。然后,输送辊131朝向图13B所示的箭头H的方向输送片材301,热头120的加热元件响应于来自控制装置(未示出)的打印信号产生热以将墨带204上的黄色染料热转印到片材301上,由此执行黄色打印。
在打印操作过程中,如图14A所示,在片材301的打印面与墨带盒200的第一底面202a和第二底面203a接触并被第一底面202a和第二底面203a引导的状态下输送片材301。
在打印操作过程中,驱动源(未示出)转动地驱动卷绕线轴207,以朝向图14A所示的箭头H的方向以相同的输送速度输送墨带204和片材301。墨带204在与可被墨带盒200可自由转动地保持的轴230接触的状态下被输送,使得能够减小墨带204的输送阻力,以防止由于墨带204的不良输送导致的诸如折皱等的打印缺陷。
当完成黄色打印时,执行回位操作以执行接下来的品红色打印。首先,热头支撑臂121枢转,以解除热头120和压辊130的按压,并且使热头120和压辊130分别停在图14B所示的退避位置。使热头120与压辊130分离,使得片材301和墨带204能够分别被输送。输送辊131在使片材301与墨带盒200的第一底面202a接触并引导片材301的状态下朝向箭头G的方向将片材301输送到图13A所示的打印开始位置。
同时,为了开始接下来的品红色打印,使卷绕线轴207转动,使得将墨带204的品红色打印开始位置调整到与热头120相对的位置,然后从供给线轴205抽取墨带204。
当片材301输送到打印开始位置并且墨带204的头部位于品红色打印开始位置时,回位操作结束,并且开始品红色打印。
在品红色打印中,如在黄色打印中那样,驱动源(未示出)使热头支撑臂121枢转以使热头120停在图13B所示的位置,并且利用热头120和压辊130按压片材301和墨带204。然后,输送辊131朝向图13B所示的箭头H的方向输送片材301,同时热头120的加热元件响应于来自控制装置(未示出)的打印信号产生热以将墨带204上的品红色染料热转印到片材301上,由此执行品红色打印。
其后,如在黄色打印中那样执行回位操作。随后进行与黄色打印和品红色打印类似的青色打印,由此在片材301上打印彩色图像。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主体100在三色打印之后执行涂覆打印,以防止打印在片材301上的图像由于外部因素而劣化。
在涂覆打印中,如在黄色打印中那样,首先执行回位操作以将片材301输送到打印开始位置。当墨带204的头部位于涂覆打印开始位置时,回位操作结束并且开始涂覆打印。
与黄色打印类似地进行涂覆打印。首先,驱动源使热头支撑臂121枢转以使热头120停在图13B所示的位置,并且利用热头120和压辊130按压片材301和墨带204。然后,在输送辊131朝向图13B所示的箭头H的方向输送片材301的同时,热头120的加热元件响应于来自控制装置(未示出)的打印信号产生热以将墨带204上的涂覆层热转印到片材301上。
当完成涂覆打印(转印)时,为了排出片材301,打印机主体100转动地驱动片材进给辊133以利用片材进给辊133和片材排出辊134夹持片材301,朝向箭头H的方向输送片材301并且将片材301排出到打印机主体100的外侧。
这样,在打印机主体100的打印操作中,墨带盒200的第一底面202a和第二底面203a形成片材301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由此,如果诸如灰尘等的异物附着到第一底面202a或第二底面203a,则在打印操作过程中诸如灰尘等的异物可能附着到片材301的打印面,使得染料不能转印到片材301上,导致颜色的缺失等。
然而,如上所述,当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墨带盒200置于地板面400时,第一底面202a和第二底面203a不与地板面400接触,使得能够防止诸如灰尘等的异物的附着。
将参照图15至图17说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基本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类似,所以下面将仅说明不同点。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墨带盒200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壳体201的立体图。图17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墨带盒200的截面图。为了简化说明,图16和图17中省略了弹性接合元件214a和214b。
为了简化说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的元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5所示,墨带盒200的上壳体201的侧壁包括第一凸部201b和第二凸部201c。如图16和图17所示,上壳体201包括枢转地支撑供给线轴205和卷绕线轴207的轴承部231和232。轴承部231和232分别支撑供给线轴205和卷绕线轴207的第一凸部201b侧和第二凸部201c侧。
此外,在上壳体201的第一凸部201b、第二凸部201c、轴承部231和232、以及接合爪部211b和213b附近设置被接合部220和221。被接合部220和221分别与第一下壳体202的接合爪部211b和第二下壳体203的接合爪部213b接合,由此形成墨带盒200。
将说明墨带盒200掉落的情况。
如果墨带盒200沿图15所示的箭头I的方向掉落,则大载荷施加到承受墨带204的重量的轴承部231和232以及与地板面400接触的凸部201b和201c。由此,当墨带盒200掉落时,载荷更容易施加到接合爪部211b和213b、设置于轴承部231和232附近的被接合部220和221、以及凸部201b和201c。特别地,接合爪部211b和213b容易变形,使得如果大载荷施加到接合爪部211b和213b时,则接合爪部211b和213b容易断开接合。鉴于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墨带盒200被配置成当墨带盒200掉落时减小施加到接合爪部211b和213b的载荷,使得接合爪部211b和213b不容易断开接合。
将参照图17说明用于在墨带盒200掉落时减小施加到接合爪部211b和213b的载荷的配置。
当墨带盒200掉落时,上壳体201的第一凸部201b和第二凸部201c与地板面400接触。此时,墨带204的载荷沿图15所示的箭头I的方向施加到支撑供给线轴205和卷绕线轴207的轴的凸部201b和201c侧的轴承部231和232。墨带204所施加的载荷还经由设置有轴承部231和232的部件传递到第一凸部201b和第二凸部201c。由于轴承部231和232设置于上壳体201,所以能够减小施加到第一下壳体202的接合爪部211b和第二下壳体203的接合爪部213b的载荷。
此外,当墨带盒200掉落时,第一凸部201b和第二凸部201c与地板面400接触从而经受墨带盒200的载荷。第一凸部201b和第二凸部201c也设置于上壳体201,使得也能够减小施加到第一下壳体202的接合爪部211b和第二下壳体203的接合爪部213b的载荷。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被施加载荷的凸部201b和201c以及轴承部231和232被设置成与设置有接合爪部211b和213b的壳体不同的壳体。这减小了施加到接合爪部211b和213b的载荷,使得能够防止第一下壳体202和第二下壳体203与上壳体201断开接合。
(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
虽然已经说明了上述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精神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变型和改变。
虽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上壳体201与第一下壳体202和第二下壳体203接合来形成墨带盒200,但是墨带盒200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墨带盒200可以由上壳体201和使第一下壳体202与第二下壳体203一体形成的下壳体形成。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这些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28)

1.一种墨带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给线轴,墨带卷绕于所述供给线轴;
卷绕线轴,其被构造成卷绕由所述供给线轴供给的墨带;
外壳,其被构造成以使所述供给线轴和所述卷绕线轴彼此大致平行并且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供给线轴和所述卷绕线轴;
接合构件,其被构造成与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限制部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限制部接合,以限制所述供给线轴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并且所述接合构件能够在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和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和
侧壁部,其作为所述外壳的与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大致正交的面,所述侧壁部被构造成当所述接合构件在所述转动轴线的方向上弹性变形时限制所述接合构件的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带盒,其中,所述墨带盒还包括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被构造成限制所述接合构件在所述供给线轴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方向上的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带盒,其中,
所述外壳包括开口部,并且
所述接合构件的前端经由所述开口部从所述外壳向外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带盒,其中,
当所述墨带盒安装到打印设备时,所述接合构件的前端与所述打印设备的一部分接触以解除所述供给线轴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带盒,其中,
所述墨带盒的外壳通过接合多个壳体而形成,并且
包括所述接合构件的壳体与包括所述开口部的壳体是不同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带盒,其中,所述接合构件被设置在构造成与所述多个壳体接合的接合部的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带盒,其中,
所述接合构件从所述外壳的与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大致平行的面突出,并且
作为所述外壳的与所述供给线轴大致正交的面的侧壁部突出超过所述接合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带盒,其中,
所述外壳的与所述供给线轴大致平行的面包括开口部,并且
所述接合构件经由所述开口部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带盒,其中,所述侧壁部从包括所述开口部的面突出超过所述接合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带盒,其中,所述开口部形成在所述侧壁部的附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带盒,其中,所述接合构件的前端具有倾斜形状并且从所述外壳的与所述供给线轴大致平行的面倾斜地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带盒,其中,
所述墨带盒能安装到打印机并且能从所述打印机拆卸,所述打印机包括盒锁定件,所述盒锁定件被构造成与所述墨带盒的侧壁接合以保持安装到所述打印机的所述墨带盒,并且
所述接合构件具有倾斜形状,以便当所述墨带盒安装到所述打印机时由所述接合构件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反作用力使所述接合构件的前端与所述打印机的朝向所述盒锁定件的接触面接触。
13.一种墨带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给线轴,墨带卷绕于所述供给线轴;
卷绕线轴,其被构造成卷绕由所述供给线轴供给的墨带;
外壳,其被构造成以使所述供给线轴和所述卷绕线轴彼此大致平行并且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供给线轴和所述卷绕线轴;和
接合构件,其被构造成与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限制部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限制部接合,以限制所述供给线轴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并且所述接合构件能够在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和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轴承部,所述轴承部被构造成支撑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轴,
所述接合构件的前端被构造成从所述外壳的与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大致平行的面突出,并且
作为所述外壳的与所述供给线轴大致正交的面的侧壁包括突出超过所述接合构件的前端的凸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墨带盒,其中,所述外壳至少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并且通过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被接合部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接合爪部接合而形成,并且
所述轴承部被设置到所述第一壳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墨带盒,其中,
所述凸部被设置到所述第一壳体,并且
所述轴承部支撑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的凸部侧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轴的凸部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墨带盒,其中,包括所述被接合部和所述接合爪部的接合部被设置在所述轴承部的附近。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墨带盒,其中,包括所述被接合部和所述接合爪部的接合部被设置在所述凸部的附近。
18.一种墨带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给线轴,墨带卷绕于所述供给线轴;
卷绕线轴,其被构造成卷绕由所述供给线轴供给的墨带;
外壳,其被构造成以使所述供给线轴和所述卷绕线轴彼此大致平行并且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供给线轴和所述卷绕线轴;和
接合构件,其被构造成与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限制部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限制部接合,以限制所述供给线轴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并且所述接合构件能够在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和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其中,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外壳一体地形成,
所述接合构件形成为从所述外壳的形成收纳单元的面朝向所述收纳单元的内侧立起,所述收纳单元被构造成收纳所述供给线轴或所述卷绕线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墨带盒,其中,所述收纳单元的隔着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轴线与从形成所述收纳单元的面立起的所述接合构件的基部相对的面包括开口,所述接合构件的前端经由该开口从所述外壳向外突出。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墨带盒,其中,所述接合构件包括多个弯折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墨带盒,其中,
所述接合构件包括多个弯折部,并且
所述多个弯折部被设置成比被构造成与所述转动限制部接合的接合部靠近所述基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墨带盒,其中,
所述接合构件包括具有两股形状的臂部,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轴被布置在所述臂部的两股形状的空间部中,并且
所述臂部包括所述多个弯折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墨带盒,其中,所述接合构件包括具有两股形状的臂部,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轴被定位在所述臂部的两股形状之间的空间部中。
24.一种打印设备,其能安装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带盒,其特征在于,
待与所述接合构件的前端接触的接触部被设置到待插入所述墨带盒的插入口。
25.一种打印机,其能安装墨带盒,所述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墨带盒,其包括:供给线轴,墨带卷绕于所述供给线轴;卷绕线轴,其被构造成卷绕由所述供给线轴供给的墨带;外壳,其被构造成以使所述供给线轴和所述卷绕线轴彼此大致平行并且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供给线轴和所述卷绕线轴;和接合构件,其能在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和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并且被构造成与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限制部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限制部接合以限制所述供给线轴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
插入口,其允许沿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安装或拆卸所述墨带盒;和
接触部,其被构造成当所述墨带盒安装到所述打印机时与所述接合构件接触,使得所述接合构件弹性变形,以与所述供给线轴或所述卷绕线轴断开接合,并且解除所述供给线轴或所述卷绕线轴的转动限制,
所述接合构件从所述外壳的与所述供给线轴的转动轴线大致平行的面突出,并且
作为所述外壳的与所述供给线轴大致正交的面的侧壁部突出超过所述接合构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打印机还包括盒锁定件,所述盒锁定件被构造成与所述侧壁部接合以保持安装到所述打印机的所述墨带盒,
从所述外壳突出的所述接合构件的前端具有倾斜形状,
所述盒锁定件被设置在当安装所述墨带盒时由弹性变形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盒锁定件设置于所述插入口,并且所述盒锁定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所在侧的相反侧。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盒锁定件被朝向所述接合构件的前端施力。
CN201410447041.5A 2013-09-05 2014-09-03 墨带盒和打印设备 Active CN104417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3963 2013-09-05
JP2013183966A JP6184261B2 (ja) 2013-09-05 2013-09-05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
JP2013183965A JP6184260B2 (ja) 2013-09-05 2013-09-05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
JP2013-183965 2013-09-05
JP2013183963A JP6238652B2 (ja) 2013-09-05 2013-09-05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
JP2013183964A JP6234123B2 (ja) 2013-09-05 2013-09-05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装置
JP2013-183966 2013-09-05
JP2013-183964 2013-09-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7104A CN104417104A (zh) 2015-03-18
CN104417104B true CN104417104B (zh) 2017-05-24

Family

ID=52582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7041.5A Active CN104417104B (zh) 2013-09-05 2014-09-03 墨带盒和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067447B2 (zh)
CN (1) CN1044171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48526S1 (en) 2017-06-05 2019-05-14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ibbon cartridge
JP6894336B2 (ja) 2017-09-27 2021-06-30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CN107776218A (zh) * 2017-10-26 2018-03-09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碳带盒及其打印设备
WO2020012672A1 (ja) 2018-07-13 2020-01-16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US11279143B2 (en) * 2018-07-13 2022-03-22 Sato Holdings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JP7029472B2 (ja) * 2018-07-13 2022-03-03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7414560B2 (ja) * 2020-01-31 2024-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セ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
EP3868564B1 (en) * 2020-01-31 2024-04-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assette and print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8523A (zh) * 1998-09-23 2000-03-29 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机用的色带匣
CN101077661A (zh) * 2006-05-23 2007-11-28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仓盒
CN103124640A (zh) * 2010-07-29 2013-05-29 勃来迪环球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墨带锁定件的盒组件
CN203004553U (zh) * 2012-12-30 2013-06-1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5881A (ja) 2000-01-28 2001-07-31 Alps Electric Co Ltd リボンカセット
DE60105719T2 (de) * 2000-03-31 2005-10-06 Brother Kogyo K.K., Nagoya Farbbandkassette und austauschbares, in die Farbbandkassette montiertes Schreibbandset
ES2316210B1 (es) * 2005-12-30 2010-01-11 I.T.W. España, S.A. Dispositivo de impresion por transferencia de calor.
BRPI0923680B1 (pt) * 2008-12-25 2020-01-28 Brother Ind Ltd fita casset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8523A (zh) * 1998-09-23 2000-03-29 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机用的色带匣
CN101077661A (zh) * 2006-05-23 2007-11-28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仓盒
CN103124640A (zh) * 2010-07-29 2013-05-29 勃来迪环球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墨带锁定件的盒组件
CN203004553U (zh) * 2012-12-30 2013-06-1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62278A1 (en) 2015-03-05
US9067447B2 (en) 2015-06-30
CN104417104A (zh)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7104B (zh) 墨带盒和打印设备
CN101870207B (zh) 墨带盒
US7973816B2 (en) Mobil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S62282958A (ja) 熱転写記録装置
JP2008044180A (ja) インクカセット、ボビン保持構造、及びプリンタ
JP2007290865A (ja) ロール状媒体支持機構及び記録装置
JP6238652B2 (ja)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
RU2370374C1 (ru) Кассета для печатающе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WO2015147001A1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システム
US9950543B2 (en) Cartridge for recording mediu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6184261B2 (ja)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
JP5936115B2 (ja) 印字装置
CN104647911B (zh) 墨带盒和打印装置
JP5063725B2 (ja) プリンタ
JP6234123B2 (ja)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装置
JP6184260B2 (ja)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
US20050068409A1 (en) Ink sheet cartridge and exchangeable ink sheet set
JP2006123190A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WO2011131108A1 (zh) 具有双容纸模式的容纸机构及具有该容纸机构的打印装置
KR100907312B1 (ko) 모바일 기기용 프린터
JP3782275B2 (ja) リボンカセット
KR101496826B1 (ko) 프린터의 미디어 카트리지
KR100976723B1 (ko) 인쇄용지 수납장치
JP7414560B2 (ja) インクカセ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
JP4512568B2 (ja) 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