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7080A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7080A
CN104417080A CN201410419329.1A CN201410419329A CN104417080A CN 104417080 A CN104417080 A CN 104417080A CN 201410419329 A CN201410419329 A CN 201410419329A CN 104417080 A CN104417080 A CN 104417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ording
image processing
record
high perme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193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7080B (zh
Inventor
柳井智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417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7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41J2/2114Ejecting specialized liquids, e.g. transparent or process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4Conversion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to a plurality of signals some of which represent particular mixed colours, e.g. for textile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k Jet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分解处理,以生成表示各记录材料的记录量的材料量数据。基于所述材料量数据进行生成针对图像记录装置中的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的半色调处理。通过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来表示在记录有色材料的第一记录扫描中的所述有色材料的排出以及在记录高透过率材料的第二记录扫描中的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排出。在所述第一记录扫描之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被以预定厚度记录在所述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上。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其用于生成用于使用有色材料以及透过率高于该有色材料的高透过率材料作为记录材料的图像记录的图像数据。
背景技术
作为在诸如记录纸或者胶片的片材状记录介质上记录诸如文字或图像的信息的记录装置中的典型示例,已知喷墨记录方法。近来,在采用喷墨记录方法的记录装置中提出了各种记录材料。典型的示例为染料墨和颜料墨。
染料墨的色材在记录材料中作为非常小的分子存在。当在喷墨记录方法中使用染料墨时,色材浸透到记录介质内部并定影。当在第一色材在记录介质中定影后短时间内施加第二色材时,第二色材被以与先前定影的第一色材混合的状态定影在记录介质中。
颜料墨的色材在记录材料中作为大约几十nm的粒子存在。色材作为粒子存在的颜料墨几乎不会发生色材的光分解以及溶解于水。在文字和图像的耐候性和耐水性上,颜料墨优于染料墨。
当在喷墨记录方法中使用颜料墨时,因为色料的粒子大小较大,因此色材难以浸透到记录介质内部并定影在记录介质的表面。当在第一色材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定影后短时间内施加第二色材时,第二色材被定影在先前定影的第一色材上。即,对于颜料墨来说,色材按照记录顺序形成记录层。因此,提出有通过控制颜料墨的记录顺序来获得图像的装饰效果的技术(日本特开2012-085123号公报:以下也称为“文献1”)。
根据文献1的技术,相对于布置在较下层并且透过率较低的色材(有色材料),透过率较高的色材(无色材料)定影在上层。定影在上层的无色材料形成光学薄膜。通过控制无色材料的厚度,再现由薄膜干涉产生的各种颜色(构造色)。文献1中的技术利用了构造色与下层的有色材料的颜色不同这一事实。通过控制上层的无色材料的厚度,形成期望的颜色图像,以获得装饰/美化效果。
文献1中的方法利用薄膜干涉以得到图像的装饰/美化效果,但是未使用薄膜干涉来提高图像的质量。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用于生成用于图像记录的图像数据,所述图像记录使用有色材料以及透过率高于所述有色材料的高透过率材料作为记录材料,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颜色分解单元,其被配置为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分解处理,以生成表示各记录材料的记录量的材料量数据;以及生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材料量数据,进行生成针对图像记录装置中的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的半色调处理,其中,通过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来表示在记录所述有色材料的第一记录扫描中的所述有色材料的排出以及在记录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第二记录扫描中的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排出,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记录扫描之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被以预定厚度记录在所述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上。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用于生成用于图像记录的图像数据,所述图像记录使用有色材料以及透过率高于所述有色材料的高透过率材料作为记录材料,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分解处理,以生成表示各记录材料的记录量的材料量数据;以及基于所述材料量数据进行生成针对图像记录装置中的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的半色调处理,其中,通过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来表示在记录所述有色材料的第一记录扫描中的所述有色材料的排出以及在记录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第二记录扫描中的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排出,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记录扫描之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被以预定厚度记录在所述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上。
根据这些方面,通过高透过率材料的光学薄膜能够扩大图像记录装置的色域。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执行图像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处理配置以及打印机的配置的框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记录头的配置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要由图像处理装置执行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使用所有记录部件的4通道打印中的记录扫描的图。
图6是示出另一4通道打印中的记录扫描的图。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存储在记录数据设定表中的表的图。
图8A和图8B是分别示出记录数据设定表的示例的图。
图9A和图9B是用于说明各记录扫描的记录数据的设定方法的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在扫描编号k=1至k=4时的断开位置的图。
图11是示出HT处理单元的配置的框图。
图12A和图12B是用于说明半色调处理的流程图。
图13A和图13B是分别示出阈值矩阵的示例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由HT处理单元生成的HT数据的图。
图15是示出在色域边界部的点配置的表。
图16A和图16B是用于说明生成黄色构造色以在黄色方向上扩大色域的理由的图。
图17A至图17D是分别示出测量由光学薄膜产生的正反射光的分光反射率的结果的图。
图18是示出在色域内部的点配置的表。
图19A和图19B是用于说明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正反射光的着色接近无色这一事实的图。
图20是示出另一色相的色域扩大的概要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在亮度方向上扩大色域的控制的图。
图22A至图22D是分别示出测量由光学薄膜产生的正反射光的分光反射率的结果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在亮度方向上扩大色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请注意,以下实施例中提出的配置仅为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所示的配置。
在以下描述中,将具有青色C、洋红色M、黄色Y以及黑色K(所谓的处理色)的颜色的透过率较低的色材称为:“有色材料”,而将包含有色材料的颜料墨称为“有色墨”。各有色材料被称为“C色材”、“M色材”、“Y色材”和“K色材”。各有色墨被称为“C墨”、“M墨”、“Y墨”和“K墨”。将颜色分解后的各颜色的色材量数据称为“C数据”、“M数据”、“Y数据”和“K数据”。
将透过率高于有色材料的高透过率材料称为“无色材料”。将包含无色材料的颜料墨称为“无色墨”。请注意,无色材料满足透过率高于有色材料的色材即可。即使色材略微浑浊或者有色,其也能够用作无色材料。在一些情况下,将无色墨的颜色称为“透明色T”,将无色墨称为“T墨”,将无色材料的色材量数据称为“T数据”。
[概要]
将说明如下示例:提高色饱和度,换言之,通过使用有色墨和无色墨控制颜色、强度或者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构造色的颜色和强度,在图像记录装置可再生的色域的边界部扩大色域。
更具体地说,当将无色材料定影在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上时,在色域边界部通过无色材料的记录层(以下,称为“透明层”)形成光学薄膜。控制透明层的形成,以使得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构造色的色相与下层的有色材料的色相变为相等或者近似。因此,高透过率材料可以包括色相与有色材料的相等或近似并且透过率高于有色材料的色材。
在色域的内部,控制透明层的形成,从而增加透明层的厚度的差异以抑制薄膜干涉。在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中间部,控制透明层的厚度的差异以落入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的厚度之间,从而使得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边界线不明显。
[装置配置]
在图1的框图中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执行图像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
微处理器(CPU)201使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主存储器202作为工作存储器,并执行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209或者诸如硬盘驱动器(HDD)或者固态驱动器(SSD)的存储单元中的程序,由此通过系统总线206控制配置(稍后描述)。请注意ROM 209和存储单元203存储用于实现图像处理(稍后描述)的程序以及各种数据。
诸如键盘或鼠标的指令输入单元207、数字照相机208(或者扫描器)、打印机220等连接到诸如USB(通用串行总线)或者IEEE1394的通用接口(I/F)204。监视器210与视频卡(VC)205连接。CPU 201在监视器210上显示表示用户界面(UI)、处理过程以及处理结果的信息。
例如,根据通过指令输入单元207输入的用户指令,CPU 201将存储在存储单元203中的应用程序(AP)加载到主存储器202的预定区域中。CPU 201执行AP以根据AP在监视器210上显示UI。
接着,根据用户对UI的操作,CPU 201将存储在存储单元203中的各种数据加载到主存储器202的预定区域中。根据AP,CPU 201对加载到主存储器202中的这些数据进行预定运算处理。根据用户对UI的操作,CPU 201在监视器210上显示运算处理结果,将其输出到打印机220或者将其存储在存储单元203中。
请注意,CPU 201能够通过与系统总线206连接的网络I/F(未示出)将程序、数据以及运算处理结果发送到网络上的服务器装置以及从网络上的服务器装置接收程序、数据以及运算处理结果。
在图2的框图中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处理配置以及打印机的配置。
生成图像记录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装置100通过图1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计算机)执行打印机驱动器的程序来实现。请注意,通过在打印机220中搭载安装有用于执行图像处理装置100(稍后描述)的各单元的处理的程序的单片式微控制器,也可以将图像处理装置100的功能给予打印机220。
●图像处理装置
图像处理装置100的输入图像缓冲器(buffer)102将从例如数字照相机208通过由通用I/F 204实现的输入单元101输入的、要打印的图像数据进行缓存。颜色分解单元103查看颜色分解查找表(LUT)104,并且将输入图像缓冲器102中存储的例如RGB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分解为与在打印机220中准备的墨颜色相对应的色材量数据。如上所述,实施例中的墨颜色为五种,青色C、洋红色M、黄色Y、黑色K以及透明色T。
生成单元110包括记录数据设定单元105、记录数据设定表106以及半色调(HT)处理单元107,并且根据色材量数据生成要输出到打印机220的图像数据。
基于记录数据设定表106,记录数据设定单元105根据从颜色分解单元103输出的各颜色的色材量数据,设定各记录扫描的记录数据。请注意,记录数据表示各记录扫描要记录的色材的记录量(墨量)。
HT处理单元107将通过将从记录数据设定单元105针对各记录扫描输出的记录数据量化所获得的量化数据输出作为进行了半色调处理的记录数据(以下,称为“HT数据”)。通过与输入图像缓冲器102的R、G和B通道的值(即:颜色分解前的图像数据的值)相对应的抖动处理,生成T墨的记录数据,稍后对其细节进行描述。
从生成单元110输出的各记录扫描的HT数据被存储在半色调(HT)图像缓冲器108中,并且根据记录扫描通过由通用I/F 204实现的输出单元109被输出到打印机220。
●打印机
打印机220是热转印方式、喷墨方式等的记录装置。打印机220相对记录介质222纵横移动记录头221,以在记录介质222上形成由图像处理装置100针对各带输入的HT数据表示的图像。此时,墨颜色选择单元226从在记录头221中准备的墨颜色中,选择与从图像处理装置100输入的HT数据相对应的墨颜色。
记录头221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记录部件(喷墨方式中的喷嘴)。记录头221的相对纵横移动通过头控制单元224控制移动单元223使记录头221在X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移动,通过头控制单元224控制运送单元225沿Y方向(副扫描方向)运行记录介质222来实现。
图3A和图3B示出了记录头221的配置。如上所述,实施例中的墨颜色为五种,青色C、洋红色M、黄色Y、黑色K以及透明色T。记录头221包括排出这五种颜色的墨的记录部件列。
为了便于描述,图3A和图3B示出了如下配置:记录部件沿运送记录介质222的Y方向(副扫描方向)配置成列。然而,记录部件的数量和配置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可以将具有不同墨排出量的记录部件布置为同一颜色(浓度)的记录部件,或者可以布置具有同一排出量的多个记录部件列。此外,可以按照交错方式布置记录部件。图3A示出了如下示例:各墨颜色的记录部件列被布置在同一副扫描位置。然而,例如,如图3B所示,T墨的记录部件列可以被布置在不同的副扫描位置。
[图像处理]
参照图4的流程图说明要由图像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图像处理。图4示出了一个带的处理。虽然未在图4中示出,但是针对各个带重复图4的处理,直到处理了所有要打印的图像数据。
将说明如下示例:使用Y墨和T墨来控制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构造色的颜色和强度,以提高色域边界部的黄色Y的饱和度。
更具体地说,当将无色材料叠加在Y色材上时,在色域边界部,控制透明层的形成,从而使得透明层形成光学薄膜,并且薄膜干涉产生的构造色的色相变为与下层的Y色材的色相相等或者近似。在色域的内部,控制透明层的形成,从而增加透明层的厚度的差异以抑制薄膜干涉。此外,在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中间部,控制透明层的厚度的差异以落入色域边界部的厚度与色域内部的厚度之间,从而使得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边界线不明显。
通过这些控制操作,使用由无色材料的光学薄膜产生的薄膜干涉,在饱和度方向上扩大色域。在色域内部和色域边界部,调整薄膜干涉的强度,以使得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边界线不明显。
输入图像缓冲器102存储通过输入单元101输入的RGB图像数据(S101)。通过查看颜色分解LUT 104,颜色分解单元103对存储在输入图像缓冲器102中的RGB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分解处理,以生成各墨颜色的色材量数据C、M、Y、K以及T(S102):
C=CLUT_3D(R,G,B);
M=MLUT_3D(R,G,B);
Y=YLUT_3D(R,G,B);
K=KLUT_3D(R,G,B);
T=TLUT_3D(R,G,B);             ...(1)
其中,XLUT_3D为颜色分解LUT 104中的X颜色的颜色分解表,并且
X为C、M、Y、K和T。
在以下描述中,颜色分解后的色材量数据具有8位的阶调(tone level)数量,但图像数据的颜色可以被分解为阶调数量更大的色材量数据。
基于步骤S106的确定,针对各颜色执行步骤S103至S105的处理。将说明Y墨和T墨的处理,而省略剩余三种颜色墨的处理。然而,与Y墨类似地处理剩余三种颜色墨。在所有颜色的处理结束之后,将各带的HT数据输出到打印机220(S107)。
●断开位置的坐标yCUT(k)的设定
记录数据设定单元105设定扫描编号k,以及指示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色材量数据的断开位置的坐标的yCUT(k)(S103)。坐标yCUT(k)指示色材量数据在扫描编号k的断开位置,并且与记录部件列的上端相当。扫描编号k的初始值为“1”,并且针对各个处理循环,将扫描编号k递增。
将以所谓的4通道打印为例说明色材量数据的断开位置的坐标yCUT(k)的设定方法。在4通道打印中,记录部件列包括16个记录部件并且通过在图像的同一主扫描记录区域中进行四次记录扫描来形成图像。
将参照图5描述使用所有记录部件的4通道打印的记录扫描。当通过使用记录部件列的所有记录部件的4通道打印来打印图像时,如图5所示,在扫描编号k=1中,使用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下端的1/4的记录部件来进行记录。在扫描编号k=2中,将记录介质222运送记录部件列的长度(以下,称为列长)的1/4,并使用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下端的1/2的记录部件来进行记录。
同样,在扫描编号k=3中,将记录介质222运送列长的1/4,并使用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中部的1/2的记录部件来进行记录。在扫描编号k=4中,将记录介质222运送列长的1/4,并使用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上端的1/2的记录部件来进行记录。在扫描编号k=5中,将记录介质222运送列长的1/4,并使用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上端的1/4的记录部件来进行记录。重复如图5所示的纸给送和记录,最终形成输出图像。
因此,与记录部件列的上端相当的色材量数据的断开位置的坐标yCUT(k)是与记录部件列中的记录部件的数量以及通道数相关联的值。在各记录扫描中的色材量数据的断开位置的坐标yCUT(k)通过下式得出:
yCUT(k)=-Nz+(Nz/Pass)×k          ...(2)
其中,Nz是记录部件列的记录部件的数量,而
Pass是通道数。
例如,在图5中,针对k=1,yCUT(1)=-16+(16/4)×1=-16+4=-12。
图5示出了使用所有记录部件的4通道打印的示例。然而,还可以增加在一次记录扫描中使用的记录部件的数量并通过与图5的示例相同的纸给送量(列长的1/4)来进行记录。图6示出了另一4通道打印中的记录扫描。图6示出了使用一半记录部件,通过相同纸给送量来形成与图5相同的图像的示例。在图6中,纸给送量相同,但是在一次记录扫描中使用的记录部件的数量为两倍,并通过实质2通道打印来形成图像。然而,在打印中使用的记录部件的数量变为图5中的所有记录部件的1/2,而各通道中的记录点的数量为两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使用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下端的1/2的记录部件来记录有色墨,而使用位于上端的1/2的记录部件来记录T墨,以将无色材料定影在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上。
●记录数据设定表
将参照图7A和图7B说明存储在记录数据设定表106中的表。图7A和图7B示出了分别表示当纸给送量为列长的1/4时墨值的分割率的记录数据设定表。在图7A和图7B中,纵轴表示与记录部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件编号,横轴表示墨值的分割率。图7A示出了Y墨的墨值的分割率。针对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下端的1/2的记录部件,设定了“0.5”,而针对位于上端的1/2的记录部件,设定了“0”。图7B示出了T墨的墨值的分割率。针对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下端的1/2的记录部件,设定了“0”,而针对位于上端的1/2的记录部件,设定了“0.5”。
针对例如每四个记录部件设定墨值的分割率。在图7A的示例中,设定了具有部件编号3、7、11的记录部件的分割率Dy(3)、Dy(7)、Dy(11)以及Dy(15)。更具体地说,部件编号0至3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y(3)。同样,部件编号4至7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y(7),部件编号8至11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y(11),而部件编号12至15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y(15)。
同样,在图7B的示例中,设定了具有部件编号3、7、11的记录部件的墨值的分割率Dt(3)、Dt(7)、Dt(11)以及Dt(15)。更具体地说,部件编号0至3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t(3)。同样,部件编号4至7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t(7),部件编号8至11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t(11),而部件编号12至15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t(15)。根据以下规则设定各墨值的分割率:
Dy(3)+Dy(7)+Dy(11)+Dy(15)=1.0;
Dt(3)+Dt(7)+Dt(11)+Dt(15)=1.0;          ...(3)
即,如图7A所示,Y墨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y(3)=Dy(7)=0.0,Dy(11)=Dy(15)=0.5。这意味着使用位于下端的1/2的记录部件进行Y墨的记录。即,基于墨值的分割率“0.5”以及打印同一区域两次的2通道打印,来记录基于色材量数据的墨量。
如图7B所示,T墨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t(3)=Dt(7)=0.5,Dt(11)=Dt(15)=0.0。这意味着使用位于上端的1/2的记录部件进行T墨的记录。剩余三种颜色C、M和K的墨值的分割率Dc、Dm、Dk与墨值的分割率Dy相等。这意味着使用位于下端的1/2的记录部件。
根据Y墨的墨值的分割率Dy和T墨的墨值的分割率Dt,通过下式得到关于记录部件位置ny的函数:
在确定公式(4)表示的墨值的分割率之后,能够决定Y墨的记录数据设定表(以下,称为“Y表”)和T墨的记录数据设定表(以下,称为“T表”)。图8A和图8B示出了记录数据设定表的示例。在图8A和图8B中,纵轴表示部件编号,而横轴表示记录数据设定表的值。图8A示出了Y表。设定两个表,即,由虚线指示的下位表(第一表)和由实线指示的上位表(第二表)。图8B示出了T表。设定两个表,即,由虚线指示的下位表(第一表)和由实线指示的上位表(第二表)。
在以下对半色调处理和点配置的描述中,将详细描述设定如图8A和图8B所示的记录数据设定表的理由。Y表的下位表YL(ny)和上位表YH(ny)根据以下规则生成:
即,Y表的下位表和上位表的值如下:
同样,T表的下位表和上位表的值如下:
●记录数据的设定(S104)
返回图4所示的处理的说明,如果设定坐标yCUT(k),则记录数据设定单元105基于记录数据设定表106通过各颜色的色材量数据,来设定各记录扫描的记录数据(S104)。
将参照图9A和图9B说明各记录扫描的记录数据的设定方法。在此,以当输入图像数据的RGB值指示色域边界部时,例如RGB值=(255,255,0),在色域边界部打印黄色Y的片(patch)图像为例,说明记录数据的设定。
在此情况下,如图9A所示,基于公式(1),Y数据为“255(100%)”,而对于所有像素,Y数据1301为“255”。相反,如图9B所示,基于公式(1),记录在Y色材上的无色材料的T数据为预定值α(例如,“128(50%)”),而对于所有像素,T数据1305为“α”。
如稍后所述,预定值α为基于预先测量而设定的使色域最大化的值。例如,当在Y色材上按照T=α形成无色材料时,无色材料的薄膜被形成为大约40nm厚,薄膜干涉产生的构造色变为黄色。结果,下层的Y色材和黄色构造色显现了相乘效果,提高了色域中的黄色方向上的饱和度。
如图9A所示,通过将Y数据1301与图8A所示的下位表YL(ny)相乘,将Y数据1301转换为下位记录数据(第一记录数据)YL1303。通过将Y数据1301与上位表YH(ny)相乘,将Y数据1301转换为上位记录数据(第二记录数据)YH1304。此外,如图9B所示,通过将T数据1305与图8B所示的下位表TL(ny)相乘,将T数据1305转换为下位记录数据TL1307。通过将T数据1305与上位表TH(ny)相乘,将T数据1305转换为上位记录数据TH1308。
Y数据1301与Y表相乘以及T数据1305与T表相乘的详情如下:
YL(x,ny)=Y(x,ny+yCUT(k))×YL(ny);
YH(x,ny)=Y(x,ny+yCUT(k))×YH(ny);
TL(x,ny)=T(x,ny+yCUT(k))×TL(ny);
TH(x,ny)=T(x,ny+yCUT(k))×TH(ny);...(6)
其中,Y(x,ny+yCUT(k))是通过公式(1)获得的坐标(x,ny+yCUT(k))的Y数据,而
T(x,ny+yCUT(k))是通过公式(1)获得的坐标(x,ny+yCUT(k))的T数据。
当坐标(x,ny+yCUT(k))位于图像的区域以外时,将记录数据设定为0。例如,在扫描编号k=1中,与记录部件列位于上端的3/4的部件编号ny=0至10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Y坐标为负,而将0代入上位记录数据和下位记录数据。另一方面,不将0代入与记录部件列位于下端的1/4的部件编号ny=11至15相对应的记录数据,而维持公式(6)的计算结果。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扫描编号k=1到k=4的断开位置。通过扫描编号k来确定色材量数据的断开位置yCUT(k)。图10A示出了通过公式(6)确定的、与在各扫描编号中使用的记录部件的位置相对应的下位记录数据YL和上位记录数据YH。图10B示出了通过公式(6)确定的、与在各扫描编号中使用的记录部件的位置相对应的下位记录数据TL和上位记录数据TH
●半色调处理(S105)
在记录数据设定单元105对记录数据的设定结束(S104)之后,HT处理单元107通过半色调处理对记录数据进行量化,来生成HT数据。根据输入图像缓冲器102的R、G和B通道的值对T墨的记录数据进行半色调处理,稍后对其详情进行描述。
根据实施例的半色调处理在有色墨与T墨之间不同。尤其,根据输入图像数据表示的颜色,控制透明层的厚度以及厚度的差异。更具体地说,在色域边界部,控制透明层的厚度,从而通过提高半色调图像的点的分散,减少透明层的厚度的差异,并且使得由无色材料的薄膜干涉产生的构造色的色相与下层的色材的色相相等或者近似。因此,在色域边界部,获得色相与下层色材的色相相等或者近似的构造色,以在饱和度方向上扩大色域。
反之,在色域内部,通过提高记录扫描中的半色调图像的点的集中,来增加透明层的厚度的差异。由此降低透明层的薄膜干涉的强度,并抑制观察图像时造成负面效果的正反射光的着色。换言之,通过HT数据中的点集中度,控制透明层的厚度的差异度,由此控制薄膜干涉的强度。
在图11的框图中示出了HT处理单元107的配置。参照图12A和图12B的流程图,说明半色调处理(S105)。为了简化说明,将说明作为量化进行二值化的示例。
<有色墨的半色调处理>
首先,参照图11和图12A说明有色墨的半色调处理(S105)。
比较器1502将阈值矩阵1501中的阈值YTh与Y墨的上位记录数据YH进行比较,以量化上位记录数据YH(S201)。图13A和图13B示出了阈值矩阵的示例。图13A所示的阈值矩阵1501中的各个阈值与图像数据中的像素相对应。更具体地说,比较器1502将阈值YTh与各像素的上位记录数据YH相比较。作为比较的结果,获得二值化结果Y'H如下:
if(YH<YTh)
     Y'H=0;
else
     Y'H=255;                      ...(7)
比较器1503将阈值矩阵1501中的阈值YTh与Y墨的下位记录数据YL进行比较,以量化下位记录数据YL(S202)。作为比较的结果,获得二值化结果Y'L如下:
图13B示出了针对各个像素具有一个阈值的阈值矩阵1501的示例。然而,可以将多个阈值给予各个像素。如果各个像素的阈值数量为N-1(N≥2),则将记录数据转换为N值数据。阈值矩阵1501优选具有点配置容易分散的蓝色噪点(noise)特性。图13A所示的阈值矩阵1501还用于对Y墨以外的有色墨的记录数据进行量化。然而,针对各个颜色或者各个扫描编号可以使用不同的阈值矩阵。
减法器1504从二值化结果Y'H中减去二值化结果Y'L,将结果设定为Y墨的HT数据Y'(S203),并将HT数据Y'存储在HT图像缓冲器108中(S204):
Y'=Y'H-Y'L;                ...(9)
接着,确定是否针对一次记录扫描的带数据(从地址(0,0)到(W-1,Nz-1))进行了步骤S201至S204的处理(S205)。如果还未对带数据进行这些处理,则处理返回步骤S201。即,通过针对一次记录扫描的带数据重复步骤S201至S204的处理,决定一次记录扫描的Y墨的HT数据Y',以确定Y色材的点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使用记录部件列位于下端的1/2的记录部件,来记录有色墨。因此,在扫描编号k=1、2的处理中,输出形成有色材料的点的HT数据,而在扫描编号k=3、4的处理中,不输出形成有色材料的点的HT数据。
<无色墨的半色调处理>
接着,参照图11和图12B说明T墨的半色调处理(S105)。
通过查看转换LUT 1506,颜色转换单元1505将从输入图像缓冲器102获取的关注像素的RGB数据转换为适当颜色空间(例如,CIELAB空间)的颜色值,以表示打印机220的颜色再生范围(色域)。即,获取关注像素的颜色值(S301):
L=LLUT_3D(R,G,B);
a=aLUT_3D(R,G,B);
b=bLUT_3D(R,G,B);...(10)
其中,XLUT_3D为转换LUT 1506中的X分量的颜色转换表,而X为Lab。
基于从颜色转换单元1505输出的颜色值L、a和b和色域边界表1508,色域边界评价单元1507计算表示关注像素的颜色所在的打印机220的色域的区域的评价值E(S302)。如果Lab值中的b值为负,则关注像素的颜色接近蓝色;如果其为正,则关注像素的颜色接近黄色。由此,色域边界表1508构成为例如用于输出通过下式计算的评价值E的一维表:
即,如果评价值E有意义(E>0.0),则关注像素的颜色包含在色域边界部中。当评价值E接近1.0时,关注像素的颜色接近色域边界。如果评价值E=0.0,则关注像素的颜色位于色域内部。
在公式(11)中,与色域边界部和色域内部之间的边界线相对应的边界值bB为实验获得的值,并且例如bB=80。例如,假定在色域边界部的黄色Y的RGB值=(255,255,0)被转换为Lab=(90,0,100),b=100并且评价值E=1.0。已经说明了在色域边界表1508中存储了基于b值的一维表的示例。然而,在色域边界表1508中可以存储三维Lab表,以计算与Lab值相对应的评价值E。在此情况下,能够控制与亮度值L、饱和度S以及色相H相对应的点集中度。
矩阵生成单元1509根据评价值E通过阈值矩阵1510中存储的多个阈值矩阵生成用于控制点集中度的阈值矩阵(S303)。在图13B所示的示例中,阈值矩阵1510存储例如两个阈值矩阵,并且这些阈值矩阵具有不同的点集中度。阈值矩阵1510a为点分散型,阈值矩阵1510b为指示2×2点的集中的点集中型。请注意,对阈值矩阵1510a和1510b中的阈值进行布置,以使得点阵的相位尽可能地相互匹配。
矩阵生成单元1509根据评价值E将阈值矩阵1510a和1510b线性耦合,生成用于控制点集中度的阈值矩阵TTh
TTh(i,j)=E×th1(i,j)+(1-E)×th2(i,j);
                                                 ...(12)
其中,(i,j)为阈值矩阵的单元格(cell)位置,
th1(i,j)为阈值矩阵1510a的阈值,而
th2(i,j)为阈值矩阵1510b的阈值。
即,针对大评价值E生成点分散阈值矩阵TTh,而针对小评价值E生成点集中阈值矩阵TTh
比较器1511将由阈值矩阵1509生成的阈值矩阵中的阈值TTh与T墨的上位记录数据TH进行比较,以量化上位记录数据TH(S304)。更具体地说,比较器1511将阈值TH与各像素的上位记录数据TH相比较。作为比较的结果,获得二值化结果T'H
比较器1512将阈值TTh与T墨的下位记录数据TL进行比较,以量化下位记录数据TL(S305)。作为比较的结果,获得二值化结果T'L如下:
减法器1513从二值化结果T'H中减去二值化结果T'L,将结果设定为T墨的HT数据T'(S306),并将HT数据T'存储在HT图像缓冲器108中(S307):
T'=T'H-T'L;                   ...(15)
之后,确定是否针对一次记录扫描的带数据(从地址(0,0)到(W-1,Nz-1))进行了步骤S301至S307的处理(S308)。如果还未对带数据进行这些处理,则处理返回步骤S301。即,通过针对一次记录扫描的带数据重复步骤S301至S307的处理,决定一次记录扫描的T墨的HT数据T',以确定无色材料的点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使用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下端的1/2的记录部件来记录有色墨,而使用位于上端的1/2的记录部件来记录T墨,由此将无色材料定影在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上。因此,在扫描编号k=1、2的处理中,不输出形成无色材料的点的HT数据,而在扫描编号k=3、4的处理中,输出形成无色材料的点的HT数据。
请注意,已经说明了如下示例:通过计算上位记录数据的HT数据与下位记录数据的HT数据之间的差,来生成HT数据。然而,该计算不是必须的。例如,可以在上位记录数据与下位记录数据之间设定用于确定是否形成点的阈值,并且可以基于阈值确定,形成HT数据。
为了简化说明,说明了作为量化进行二值化的示例。然而,当生成多值HT数据时,可以在阈值矩阵1501和1510中的各单元格中设定多个阈值,并且可以用量化器替代比较器1502、1503、1511以及1512。
[点配置]
参照图14描述由HT处理单元107生成的HT数据。在图14中,用“1”表示量化后的值“255”,用“0”表示值“0”。
在图14的左上部示出了在扫描编号k=1中输出的HT数据。如图10A所示,在扫描编号k=1中的Y数据为YH=128,YL=0。在量化之后,Y'H为“1”或者“0”,针对所有像素Y'L为“0”。因此,将“1”或者“0”输出作为HT数据Y'。
相反,如图10B所示,在扫描编号k=1中的T数据针对TH和TL两者均变为“0”,在量化后,T'H和T'L两者针对所有像素均变为“0”。因此,针对所有像素,将“0”输出作为HT数据T'。
在图14的右上部示出了在扫描编号k=2中输出的HT数据。如图10A所示,在扫描编号k=2中的Y数据为YH=255,YL=128。在量化之后,针对所有像素,Y'H为“1”,而Y'L为“1”或者“0”。因此,将“0”或者“1”输出作为HT数据Y'。然而,“0”像素和“1”像素的配置与k=1的不同。
相反,如图10B所示,在扫描编号k=2中的T数据针对TH和TL两者均变为“0”,在量化后,T'H和T'L两者针对所有像素均变为“0”。针对所有像素,将“0”输出作为HT数据T'。
在图14的左下部示出了在扫描编号k=3中输出的HT数据。如图10A所示,在扫描编号k=3中的Y数据针对YH和YL两者均为“255”。在量化之后,Y'H和Y'L两者针对所有像素均为“1”。结果,针对所有像素,将“0”输出作为HT数据T'。
相反,如图10B所示,在扫描编号k=3中的T数据为TH=0,TL=α/2。假定α/2=64并且使用阈值矩阵1510a,则在量化之后,T'H变为“1”或者“0”,而T'L针对所有像素均变为“0”。因此,将“1”或者“0”输出作为HT数据T'。
在图14的右下部示出了在扫描编号k=4中输出的HT数据。如图10A所示,在扫描编号k=4中的Y数据针对YH和YL两者均为“255”。在量化之后,Y'H和Y'L两者针对所有像素均变为“1”。因此,针对所有像素,将“0”输出作为HT数据Y'。
相反,在扫描编号k=4中的T数据为TH=α/2 and TL=α。假定α=128并且使用阈值矩阵1510a,则在量化之后,T'H变为“0”或者“1”,而T'L变为“1”或者“0”。因此,将“0”或者“1”输出作为HT数据T'。然而,“0”像素和“1”像素的配置与k=3的部分不同。
图15示出了在色域边界部的点配置。图15示出了当输出图14所示的HT数据时的点配置。更具体地说,在扫描编号k=1中,形成Y点的一半,而在k=2中形成Y点的全部。在k=3中,在一些Y点上叠加T点,在k=4中,在其他Y点上叠加T点。在图14和图15的示例中,控制无色材料的T点的配置,以具有高分散性。
请注意,图14和图15示出了在Y点上叠加所有T点的示例。然而,可以将T点布置在不存在Y点的位置,或者可以将T点布置在所有Y点上。图14和图15示出了基于用于将T点以50%的面积率分散在Lab=(90,0,100)的色域边界部的点图案,来形成光学薄膜(在本示例中,厚度为大约40nm)的示例。因此,通过薄膜干涉生成黄色构造色,以在黄色方向上扩大色域。
[构造色]
将参照图16A和图16B说明生成黄色构造色以在黄色方向上扩大色域的理由。
图16A和图16B示出了在无色材料叠加在下层1601的Y有色材料的层叠状态下,正反射光的颜色通过无色材料形成的光学薄膜(透明层)1602的薄膜干涉,根据透明层的厚度而改变的状态。图16B的图表的轴指示色度a*和b*,而图表中的曲线表示由薄膜干涉影响的正反射光的颜色。为了将正反射光的颜色与色域区分,向正反射光的颜色添加“*”。
正反射光的颜色通过薄膜干涉变为黄色的区域,即构造色变为黄色的区域位于b*>0并且在a*=0附近。这在40nm的透明层厚度附近变得最明显。换言之,为了通过薄膜干涉使正反射光为黄色,只需要将透明层的厚度(无色材料的厚度)设定在40nm附近。以这种方式,通过薄膜干涉控制正反射光的颜色为黄色。通过下层的Y色材与正反射光的颜色的相乘效果,能够在黄色方向上扩大色域。
图17A至图17D分别示出测量通过图16A所示的层叠产生的正反射光的分光反射率的结果。无色材料的厚度d在图17A中为20nm,在图17B中为40nm,在图17C中为60nm,在图17D中为80nm。本来,光学薄膜的分光反射率与厚度d无关为恒定。然而,获得了正反射光的分光反射率随厚度d改变而改变的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指示分光反射率通过薄膜干涉明显改变。
在色域内部,薄膜干涉未对扩大色域起作用并且是不必要的。反而,期望抑制薄膜干涉并且使构造色无色化。此外,在色域内部的各种颜色的构造色可能对图像品质有负面效果。因此,在色域内部,需要使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正反射光的着色最小化。
●在色域内部的薄膜干涉的抑制
以下,将说明在RGB=(255,255,128)的情况下对薄膜干涉光的抑制。假定颜色转换单元1505将RGB=(255,255,128)转换为色域中的Lab=(90,0,50)(S301)。
基于从颜色转换单元1505输出的颜色值Lab和色域边界表1508,色域边界评价单元1507评价关注像素的颜色包含在色域边界部中的程度(S302)。在此情况下,由于b值小于边界值bB(例如,b<80),因此评价值E=0.0。
在“无色墨的半色调处理”的描述中,说明了如下示例:基于用于评价关注像素的颜色的色度b的边界值bB通过E=(b-bB)/(100-bB)来计算评价值。当颜色更接近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边界线时,评价值E满足更接近E=0.0,而当颜色更接近色域边界时,评价值E更接近E=1.0。考虑到这一点,也可以将在色域边界评价单元1507中使用的色域边界表1508设定如下:
C=√(a2+b2);
E=f(C);(0.0≤E≤1.0)        ...(16)
其中,C为色度值。
作为选择,
D=√{(100-L)2+(0-a)2+(0-b)2};
E=f(D);(0.0≤E≤1.0)            ...(17)
其中,Lab=(100,0,0)为白色点,而
D为白色点与关注像素的颜色之间的欧几里德距离。
矩阵生成单元1509根据公式(12)生成与评价值E相对应的阈值矩阵(S303)。在此情况下,由于E=0.0,生成作为图13B所示的阈值矩阵1510b的点集中阈值矩阵。因此,点被集中为类(cluster)。
图18示出了在色域内部的点配置。在扫描编号k=1中,形成Y点的一半,而在k=2中形成Y点的全部。在k=3中集中形成T点,并且T点被集中形成在与在k=3中的区域不同的区域中的k=4中。在图18的示例中,控制无色材料的T点的配置,以具有高集中。图18示出了在Lab=(90,0,50)的黄色上的无色材料的T点的配置的示例。因此,T点的50%被集中并被形成为类。结果,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正反射光的着色接近无色。
将参照图19A和图19B说明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正反射光的着色接近无色这一情况。图19A示出了点被分散以形成无色材料的光学薄膜的状态。图19B示出了点被集中以增加无色材料的光学薄膜的差异的状态。在图19A的状态下,通过薄膜干涉对正反射光进行着色。在图19B的状态下,光学薄膜的厚度的差异大,并且在通过薄膜干涉的正反射光局部地产生各种颜色的着色。当从视觉上感知到局部产生各种颜色的着色的正反射光时,由于眼的空间低通特性(所谓的面积积分效果)未感知到局部的着色,而感知正反射光为无色。即,如果无色材料的光学薄膜的厚度的差异增加,则通过薄膜干涉产生的正反射光的着色被无色化并从视觉上被感知,并且能够减少图像负面效果。
在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中间部,生成点集中阈值矩阵与点分散阈值矩阵之间的中间阈值矩阵,并且薄膜干涉的强度的平滑控制成为可能。
●其他色相的色域的扩大
以上说明了黄色Y的色域的扩大。然而,即使针对其他色相(红色R、洋红色M、绿色G、蓝色B、青色C以及绿色G),同样能够通过薄膜干涉扩大色域。图20是示出其他色相的色域扩大的概要。
如图16A和图16B以及图17A至图17D所示,由于通过光学薄膜产生的构造色根据厚度而改变,因此需要控制无色材料的光学薄膜的厚度d以获得期望的色相的着色。基于公式(1)表示的T墨的颜色分解表TLUT_3D能够控制厚度。更具体地说,通过实验决定构造色的色相等于或者接近下层的色材的色相的T墨的色材量,并且基于实验结果设定颜色分解表TLUT_3D
实施例的变型
已经描述了如下示例:通过针对各记录扫描的抖动处理以及在记录有色墨之后记录无色墨的控制,控制点集中度,将无色材料叠加在有色材料上。然而,通过针对各记录扫描进行误差扩散处理,能够实现与上述示例相当的控制。在此情况下,对点集中度的控制是在误差扩散方法中的点集中控制,其满足使用所谓的输出反馈误差扩散方法即可。
此外,通过使用在记录有色墨之后记录无色墨的掩膜分解(所谓的通道掩模),能够将无色材料叠加在有色材料上。此外,甚至通过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信息Lab将掩模分解的点图案集中的控制(通道掩模的聚类(clustering)),也能够进行点集中度的上述控制。优选通过例如日本特开第2011-025658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掩模分解的点图案控制的点图案聚类控制。
以这种方式,将无色材料定影在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上。此时,在色域边界部,控制无色材料的厚度,以获得与下层的有色材料的色相相等或者近似的、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构造色的色相。在色域内部,进行控制以增加无色材料的厚度的差异,并对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正反射光的着色进行无色化。在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中间部,将无色材料的厚度的差异控制在中间厚度,以使得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边界线不明显。
从而,能够使用由光学薄膜产生的薄膜干涉扩大色域(颜色再现范围),并且能够提高图像浓度和饱和度。此外,在色域内部与色域边界部,能够控制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构造色的颜色和浓度。在色域内部、以及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中间部,能够灵活地控制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正反射光的着色度。
[亮度方向上的色域的扩大]
以上描述了对薄膜干涉的控制以在饱和度方向上扩大色域。然而,也可以控制以向颜色浓度(亮度方向)扩大色域。
当将无色材料叠加在黑色色材上时,在黑色区域的色域边界部控制无色材料的厚度,以使发光度函数(luminosity function)高的波长500至600nm的正反射光的光量最小。毋庸置疑,在色域内部,增加无色材料的厚度的差异,以对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正反射光的着色进行抑制(无色化)。因此使用由无色材料的光学薄膜产生的薄膜干涉,能够扩大浓度方向(亮度方向)上的色域。在色材内部与色域边界部之间控制薄膜干涉的强度,以使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边界线不明显。
将参照图21说明进行控制以扩大亮度方向上的色域。图21示出在无色材料被叠加在下层的K色材上的层叠状态下正反射光的亮度根据透明层的厚度d变化的状态。请注意,黑玻璃的反射亮度被定义为1。
如图21所示,在60nm的厚度附近使反射亮度最小。这表明了为降低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正反射光的亮度,将无色材料的厚度设定在60nm附近。通过降低正反射光的亮度,通过与下层K色材的黑色的相乘效果,能够扩大浓度方向(亮度方向)上的色域。
图22A和图22D分别示出了测量由图21所示的层叠产生的正反射光的分光反射率的结果。无色材料的厚度d在图22A中为20nm,在图22B中为40nm,在图22C中为60nm,在图22D中为80nm。本来,光学薄膜的分光反射率与厚度d无关为恒定。然而,获得了正反射光的分光反射率随厚度d改变而改变的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指示分光反射率通过薄膜干涉明显改变。测量结果指示发光度函数高的500至600nm的波长的分光反射率尤其在厚度d=60nm附近变为最小。
将参照图23说明针对RGB=(0,0,0)的亮度方向上的色域的扩大。假定颜色转换单元1505将RGB=(0,0,0)转换为色域内部的Lab=(5,0,0)(S301)。如图23所示,当将无色材料以大约60nm的厚度叠加在K色材上时,能够通过薄膜干涉降低发光度函数高的500至600nm的波长的正反射光的强度,并且能够扩大亮度方向上的色域。
在黑色的色域内部(灰线),无需对由光学薄膜产生的薄膜干涉进行控制。与在饱和度方向上扩大色域的情况相同,优选通过抑制薄膜干涉对正反射光的着色进行无色化。
[厚度控制]
以上描述了如下示例:控制点图案的集中度,以控制无色材料的光学薄膜的厚度的差异以及控制薄膜干涉的强度。然而,可以通过点图案集中度以外的方法,控制厚度的差异。
例如,在打印机220中准备排出无色墨S的记录部件列Ts和排出无色墨H的记录部件列Th,其中,使用无色墨S,厚度的差异相对小并且容易形成薄膜,而使用无色墨H,厚度的差异小而难以形成薄膜。HT处理单元107通过使用例如点分散阈值矩阵1510a,来量化T数据,并向T墨的HT数据添加表示根据评价值E使用记录部件列Ts和记录部件列Th中的哪一个的1位数据。墨颜色选择单元226通过参照添加的位来控制记录部件列Ts和Th的使用。
在色域边界部,使用无色墨S来获得期望的构造色。在色域内部,大量使用无色墨H以抑制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正反射光的着色。此外,在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中间部,以对应于评价值E的比率使用无色墨S和T,并使用无色墨S和H两者来形成透明层。即使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在色域边界部扩大色域,并且能够对在色域内部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正反射光的着色进行无色化。
上述描述旨在针对与喷墨记录方式的打印机相对应的图像处理装置,在该喷墨记录方式中,具有沿预定方向排布的多个记录部件的记录头在与记录部件排布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多次记录扫描,并将墨排出到记录介质上以形成图像。
然而,本发明可应用到与喷墨记录方式以外的其他方式(例如,热转印方式或者电子照像方式)的记录装置的打印机相对应的图像处理装置。在此情况下,用于熔解墨的加热部件或者用于形成点的潜像的激光发射部件与用于排出墨滴的喷嘴(记录部件)相对应。
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到例如包括长度与记录介质的记录宽度相对应的记录头并且通过使记录介质相对记录头移动来记录的所谓的全幅(full-line)记录装置,在全幅记录装置中,记录头被布置为在记录有色墨之后记录无色墨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能够由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例如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用于执行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一个或者更多个功能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以及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存储介质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一个或者更多个功能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执行的方法来实现。计算机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或者其他电路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并且可以包括独立的计算机的网络或者独立的计算机处理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从例如网络或者存储介质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光盘(例如光盘(CD)、数字通用盘(DVD)或者蓝光盘(BD)TM)、闪存设备、存储器卡等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8)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用于生成用于图像记录的图像数据,所述图像记录使用有色材料以及透过率高于所述有色材料的高透过率材料作为记录材料,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颜色分解单元,其被配置为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分解处理,以生成表示各记录材料的记录量的材料量数据;以及
生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材料量数据,进行生成针对图像记录装置中的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的半色调处理,
其中,通过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来表示在记录所述有色材料的第一记录扫描中的所述有色材料的排出以及在记录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第二记录扫描中的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排出,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记录扫描之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被以预定厚度记录在所述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生成单元包括:
设定单元,其被配置为针对各记录材料,基于所述材料量数据设定各记录扫描的记录数据;以及
半色调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对各记录扫描的所述记录数据进行所述半色调处理,以生成各记录扫描的所述二值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颜色分解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RGB值,确定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材料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以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材料量数据相对应的厚度记录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层,并且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层上的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构造色的色相与记录在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层下方的所述有色材料的色相相等或者近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以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材料量数据相对应的厚度记录在用于再现黑色的所述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上记录的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层,并且由所述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层的层叠而反射的光的量在发光度函数高的波长下变为最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半色调处理单元使用点分散阈值矩阵对所述有色材料的记录数据进行半色调处理,并且使用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的阈值矩阵对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数据进行半色调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与所述图像记录装置的色域的边界部相对应的情况下,所述半色调处理单元针对对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数据进行的所述半色调处理使用点分散阈值矩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与所述图像记录装置的色域的内部相对应的情况下,所述半色调处理单元针对对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数据进行的所述半色调处理使用点集中阈值矩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半色调处理单元包括:
评价单元,其被配置为计算表示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所属的、所述图像记录装置的色域的区域的评价值;以及
矩阵生成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基于所述评价值将点分散阈值矩阵与点集中阈值矩阵线性耦合,来生成阈值矩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半色调处理单元还包括量化单元,所述量化单元被配置为使用所生成的阈值矩阵,对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数据进行量化。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评价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的色度,计算所述评价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评价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的色度值,计算所述评价值。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评价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与白色点的距离,计算所述评价值。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通过查看表,设定第一记录数据和第二记录数据作为所述记录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半色调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一记录数据和所述第二记录数据进行半色调处理,并将从进行了所述半色调处理的所述第二记录数据中减去进行了所述半色调处理的所述第一记录数据的结果,设定为各记录扫描的所述二值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输出单元,所述输出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图像记录装置输出各记录扫描的所述二值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高透过率材料包括色相与有色材料的色相相等或近似并且透过率高于所述有色材料的透过率的记录材料。
18.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用于生成用于图像记录的图像数据,所述图像记录使用有色材料以及透过率高于所述有色材料的高透过率材料作为记录材料,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分解处理,以生成表示各记录材料的记录量的材料量数据;以及
基于所述材料量数据进行生成针对图像记录装置中的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的半色调处理,
其中,通过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来表示在记录所述有色材料的第一记录扫描中的所述有色材料的排出以及在记录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第二记录扫描中的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排出,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记录扫描之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被以预定厚度记录在所述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上。
CN201410419329.1A 2013-08-22 2014-08-22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Active CN1044170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2665 2013-08-22
JP2013172665 2013-08-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7080A true CN104417080A (zh) 2015-03-18
CN104417080B CN104417080B (zh) 2016-08-24

Family

ID=52479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19329.1A Active CN104417080B (zh) 2013-08-22 2014-08-22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68757B2 (zh)
JP (2) JP6378578B2 (zh)
CN (1) CN1044170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8899A (zh) * 2016-10-19 2018-04-2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13365B2 (en) * 2014-04-07 2016-04-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10326912B2 (en) * 2014-11-05 2019-06-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ation with thickness variation of high transmittance color material applied on medium generating interference fringes
JP6660127B2 (ja) * 2015-09-15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516717B2 (ja) * 2016-03-31 2019-05-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758947B2 (ja) 2016-06-24 2020-09-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色分解処理装置、色分解処理方法、色分解lutの作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46114B2 (ja) * 2019-07-12 2023-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画像処理装置、記録物、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129159A (ja) * 2021-02-24 202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8634A (en) * 1989-04-24 1995-08-01 Ezel Inc. Dither processing method
US5526445A (en) * 1993-08-23 1996-06-11 Prepress Solutions, Inc. Spot function endtone noise and growth
US5867607A (en) * 1995-03-20 1999-02-02 Hitachi, Ltd. Digital halft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20218337A1 (en) * 2011-02-24 2012-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lor processing method
US20120287190A1 (en) * 2011-05-12 2012-11-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120313992A1 (en) * 2011-06-10 2012-12-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3774A (en) * 1996-05-08 1999-07-13 Canon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Matrix-based gray component replacement for color halftoning
US6318852B1 (en) * 1998-12-30 2001-11-20 Xerox Corporation Color gamut extension of an ink composition
JP2004042325A (ja) * 2002-07-09 2004-02-12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及びその画像処理装置
JP2005067054A (ja) * 2003-08-26 2005-03-17 Seiko Epson Corp 改善インクの吐出制御
JP4701988B2 (ja) * 2005-10-17 2011-06-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6822B2 (ja) * 2009-05-18 2014-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491073B2 (ja) 2009-05-22 2014-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268875B2 (ja) 2009-06-23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59114B2 (ja) 2009-07-23 2015-08-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5620702B2 (ja) * 2010-04-02 2014-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014475B2 (ja) * 2010-07-28 2012-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539118B2 (ja) * 2010-08-31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539122B2 (ja) * 2010-08-31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12085123A (ja) 2010-10-12 2012-04-26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5943698B2 (ja) * 2012-05-08 2016-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5458166B2 (ja) * 2012-12-07 2014-04-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8634A (en) * 1989-04-24 1995-08-01 Ezel Inc. Dither processing method
US5526445A (en) * 1993-08-23 1996-06-11 Prepress Solutions, Inc. Spot function endtone noise and growth
US5867607A (en) * 1995-03-20 1999-02-02 Hitachi, Ltd. Digital halft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20218337A1 (en) * 2011-02-24 2012-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lor processing method
US20120287190A1 (en) * 2011-05-12 2012-11-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120313992A1 (en) * 2011-06-10 2012-12-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8899A (zh) * 2016-10-19 2018-04-2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96996A (ja) 2018-12-13
JP6378578B2 (ja) 2018-08-22
US20150054874A1 (en) 2015-02-26
US9168757B2 (en) 2015-10-27
JP6581698B2 (ja) 2019-09-25
CN104417080B (zh) 2016-08-24
JP2015062280A (ja)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7080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JP639155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431288B (zh) 喷墨打印装置和喷墨打印方法
JP5458336B2 (ja) 印刷装置、ルックアップテーブルの作成方法、ルックアップテーブル、印刷方法
US8651609B2 (en) Color processing device for determining colorless material recording amount data
JP501447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2080450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US888821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63415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9832349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10511740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determine a dot arrangement of printing material by halftone processing
JP3963444B2 (ja)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10036479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56341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86030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18516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736236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0096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110315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2050987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223608A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197817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印刷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