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5853A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5853A
CN104395853A CN201380034392.7A CN201380034392A CN104395853A CN 104395853 A CN104395853 A CN 104395853A CN 201380034392 A CN201380034392 A CN 201380034392A CN 104395853 A CN104395853 A CN 104395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entioned
temperature sensor
temperature
storag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43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三川京弥
山下昌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Microde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EM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EMD Corp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EM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95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8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1927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us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量大于阈值时,视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是由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的变化引起的而更新占用率(α)。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量为阈值以下时,视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不是由温度传感器的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由温度环境的变化引起的,从而不更新占用率(α)而使用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的占用率来更新背景温度(TB)。在这样运算出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与背景温度(TB)的差变为离座判断用阈值以下时,判断为是离座状态。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传感器的检测信息进行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在信息处理装置中,提出了用于消除无用的电力消耗的各种技术。即,在信息处理装置中,有时用户在保持启动信息处理装置而不使用的状态下放置信息处理装置。提出了一种在信息处理装置侧检测这种状态并在信息处理装置侧使自装置转变为省电模式的信息处理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设置红外线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是否存在的传感器,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判断是否为离座状态。而且,在判断为离座状态时,例如进行关闭信息处理装置的显示部的画面电源等处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89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当在用户没有进行输入操作的期间内温度环境发生变化时,存在无法进行正确的离座检测和在座检测这种问题。
具体地说,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当在用户没有进行输入操作的期间环境温度上升时,有时尽管被检测体离座,传感器的输出值也超出基准值而判断为在座。相反,当在用户没有进行输入操作的期间环境温度下降时,有时尽管被检测体在座,传感器的输出值也低于基准值而判断为离座。
因此,本发明是关注上述以往的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温度环境的变化将作为被检测体的在/不在的判断基准的信息更新为动态且适当的值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获取部,其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相应的信号;占用信息存储部,其存储与被检测体在上述检测区域内所占比例有关的信息作为占用信息;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其存储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背景温度信息;以及信息更新部,其根据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更新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另一方的信息。
可以是,还具备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存储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相应的信息作为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
可以是,还具备被检测体温度信息存储部,该被检测体温度信息存储部存储表示上述被检测体的温度的信息作为被检测体温度信息,上述信息更新部根据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以及上述被检测体温度信息来更新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另一方的信息。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获取部,其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相应的信号;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其存储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相应的信息作为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占用信息存储部,其存储与被检测体在上述检测区域内所占比例有关的信息作为占用信息;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其存储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背景温度信息;以及信息更新部,其根据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来更新该某一方的信息。
可以是,在上述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该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是与第一时刻的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相应的信息,该第二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是与作为上述第一时刻之前的时刻的第二时刻的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相应的信息,上述信息更新部将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设为更新对象,上述信息更新部根据该更新对象的信息、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以及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来更新上述更新对象的信息。
可以是,上述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具备: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其存储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其存储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
可以是,还具备被检测体温度信息存储部,该被检测体温度信息存储部存储表示上述被检测体的温度的信息作为被检测体温度信息,上述信息更新部根据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上述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以及上述被检测体温度信息来更新该某一方的信息。
可以是,上述信息更新部根据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化量,选择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作为更新对象。
可以是,在基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化量的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上述信息更新部选择上述占用信息作为更新对象,在基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化量的值为上述阈值以下时,上述信息更新部选择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作为更新对象。
可以是,还具备判断部,该判断部根据上述占用信息来判断上述被检测体在和/或不在上述检测区域内。
可以是,还具备判断部,该判断部根据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来判断上述被检测体在和/或不在上述检测区域内。
可以是,还具备占用信息更新部,该占用信息更新部获取从外部输入装置输出的信号,与获取到的从外部输入装置输出的该信号相应地对上述占用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上述占用信息进行更新。
可以是,上述占用信息更新部在从上述外部输入装置获取到上述信号时,将上述占用信息更新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可以是,上述外部输入装置为鼠标、键盘、触摸面板以及振动检测装置中的任一个。
可以是,还具备上述温度传感器。
可以是,上述温度传感器输出与上述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绝对量相应的信号。
可以是,上述温度传感器不是输出与上述检测区域内的温度变化相应的信号而是输出与上述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绝对量相应的信号。
可以是,上述温度传感器是热电动势型红外线传感器、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光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光电动势型传感器中的任一个。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获取部,其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绝对量相应的信号;第一信息存储部,其存储第一信息;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其存储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背景温度信息;以及信息更新部,其根据上述第一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更新上述第一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另一方的信息。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获取部,其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绝对量相应的信号;第一信息存储部,其存储第一信息;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其存储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背景温度信息;以及信息更新部,其根据上述第一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更新该某一方的信息。
可以是,上述第一信息为与温度没有关联的信息。
可以是,在基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化量的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上述信息更新部将上述第一信息设为更新对象,在基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化量的值为上述阈值以下时,上述信息更新部将上述背景温度信息设为更新对象。
可以是,还具备判断部,该判断部根据上述第一信息来判断上述被检测体在和/或不在上述检测区域内。
可以是,还具备判断部,该判断部根据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来判断上述被检测体在和/或不在上述检测区域内。
可以是,上述温度传感器不是输出与上述检测区域内的温度变化相应的信号而是输出与上述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绝对量相应的信号。
可以是,上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动势型红外线传感器、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光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光电动势型传感器中的任一个。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获取步骤,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相应的信号;以及更新步骤,根据占用信息和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更新占用信息和背景温度信息中的另一方的信息,其中,该占用信息是占用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表示与被检测体在上述检测区域内所占比例有关的信息的信息,该背景温度信息是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信息。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获取步骤,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相应的信号;以及更新步骤,根据占用信息和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来更新该某一方的信息,其中,该占用信息是占用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表示与被检测体在上述检测区域内所占比例有关的信息的信息,该背景温度信息是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信息,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是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相应的信息。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获取步骤,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绝对量相应的信号;以及更新步骤,根据第一信息和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更新第一信息和背景温度信息中的另一方的信息,其中,该第一信息是第一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信息,该背景温度信息是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信息。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获取步骤,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绝对量相应的信号;以及更新步骤,根据第一信息和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更新该某一方的信息,其中,该第一信息是第一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信息,该背景温度信息是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信息。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信息处理程序的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各步骤。
此外,在此所指的“更新”不仅是指将存储部所存储的信息更新为其它信息,还包含向存储部新存储信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根据温度环境的变化将作为被检测体的在/不在的判断基准的信息更新为动态且适当的值。由此,能够准确地判断被检测体的在/不在。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占用率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例的概要结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离座检测时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就座检测时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供进行本发明的动作说明的时间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座检测时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概要)
在本发明中,利用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在其检测区域内是否存在被检测体。在此,说明检测在构成信息处理装置的显示部前、输入装置旁是否存在用户的情况。
温度传感器例如被配置成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内包含构成信息处理装置的显示部的上部等用户对信息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时的用户的位置。
另外,温度传感器能够应用红外线传感器等输出与温度相应的信号的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并非应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温度的变化量相应的信号的温度传感器,而是应用与温度变化无关地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检测区域内温度的绝对量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
作为这种温度传感器,考虑使用热电堆等热电动势型红外线传感器、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以及量子型传感器,该量子型传感器吸收红外线并通过光电变换来输出信号。作为量子型传感器的例子,可举出光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光电动势型的传感器等。
在此,如图1所示,在将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设为θ时,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θ内整体成为检测区域。
在本发明中,在将温度传感器1的输出信号的温度换算值(以下称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设为Tobs、将除了被检测体X以外的背景的温度(以下称为背景温度)设为TB、将与第一信息有关的值设为A、将变量设为γ时,使用使以下式(1)成立那样的与第一信息有关的值来更新背景温度TB。
Tobs=A+γ·TB……(1)
作为第一信息,例如考虑被检测体X在视场角θ内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以下称为占用率)与被检测体X的温度(以下称为被检测体温度)的积。
也就是说,在将占用率设为α、将被检测体温度设为TH时,以下式(1a)成立。此外,以后,将该式(1a)称为基本关系式。
Tobs=α·TH+(1-α)·TB……(1a)
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使用由温度传感器1始终进行观测得到的输出信号的温度换算值即可。此外,也可以将对温度传感器1的输出信号的温度换算值进行移动平均得到的值用作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
在此将用户设为被检测体X,因此被检测体温度TH为人体温度。在此将人体温度设为常数,例如设为34℃。通常,认为由温度传感器1检测出的人体的温度换算值在34℃左右比较稳定。因此,采用该34℃这种值作为人体温度。以后,将被检测体温度TH设为常数、将占用率α设为第一信息而进行说明。此外,当然,人体温度也可以是变量。
背景温度TB为在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θ内不存在被检测体X时的温度传感器1的输出信号的温度换算值。另外,在视场角θ内存在被检测体X的情况下,是表示除了被检测体X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的输出信号的温度换算值。在此,将该背景温度TB作为用于离座检测的变量,以固定周期进行运算。
关于占用率α,在能够假设为距温度传感器1某种程度的距离范围内存在用户的、外部输入装置被操作时,将从几何学考虑或者通过试验事先决定的基准值α0设定为占用率α。例如在用户使用鼠标、触摸面板时,或者在通过检测用户操作鼠标、键盘等时产生的振动的振动检测装置等检测到振动时,能够假设为在距温度传感器1某种程度的距离范围内存在用户。因而,在操作键盘、鼠标等时,并且在由振动检测装置等检测出振动时,将基准值α0设定为占用率α。
例如,处于用户操作键盘的状态时的占用率α为10%左右。因而,例如将基准值α0设定为10%左右的值。
此外,即使在没有通过外部输入装置进行输入的情况下,在根据温度传感器1的输出信号得到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也更新占用率α。
接着,说明使用基本关系式(1a)的离座检测过程。
即,以固定周期读取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而且,每次读取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时都使用基本关系式(1a)来运算背景温度TB。
如上所述,占用率α、被检测体温度TH为已知的值,因此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使用基本关系式(1a)来运算背景温度TB。
将运算出的背景温度TB与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进行比较,在满足Tobs≤TB的状态持续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以上时,判断为离座。
也就是说,在用户在键盘等外部输入装置旁的情况下,用户为发热体,因此由温度传感器1观测得到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不仅包含背景温度TB的温度分量还包含用户的温度分量。因此,在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存在用户的情况下,将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预测为大于背景温度TB(Tobs>TB)。换言之,在Tobs≤TB时,预测为用户不在外部输入装置旁。因而,在满足Tobs≤TB且该状态持续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以上时,判断为用户不在外部输入装置旁。此外,实际上,即使直接使用背景温度TB也有可能成为不满足Tobs≤TB的状态,因此使用使背景温度TB平滑化得到的值以及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来判断满足“Tobs-TB≤阈值”的状态是否持续规定时间以上。
这样,使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根据基本关系式(1a)来推测背景温度TB,通过将该背景温度TB与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进行比较,能够进行离座检测。
(第一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信息处理装置100的一例的概要结构图。
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信息处理装置100具备温度传感器1、外部输入装置2、运算处理部3、存储部4以及显示部5。
如上所述,温度传感器1例如被配置成在视场角内包含使用鼠标、键盘、触摸面板时或者由检测用户操作鼠标、键盘等时产生的振动的振动检测装置等检测出振动时的用户的存在位置,例如被配置在显示部5的上部等。
运算处理部3具备用于获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的获取部(未图示),获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而且,根据温度传感器1的检测信号,进行用于检测用户是否在外部输入装置2旁、即用户处于离座状态还是处于就座状态的运算处理。而且,根据用户的在座/就座状态,进行向显示部5的画面显示或者在降低画面亮度等的省电模式下进行动作。另外,根据通过外部输入装置2进行的输入操作来进行预先设定的处理等并进行将处理结果显示在显示部5等的处理。
具体地说,运算处理部3具备信息更新部31、判断部32以及占用信息更新部33。
信息更新部31以固定周期读取来自温度传感器1的检测信号,根据读取到的检测信号以及存储部4所存储的各种信息来进行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运算处理,并对存储部4所存储的各种信息进行更新。
判断部32根据由信息更新部31运算得到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用户是否在外部输入装置2旁、即用户处于离座状态还是处于就座状态。
在通过外部输入装置2进行了输入操作时,占用信息更新部33将后述的占用率α更新设定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α0。
存储部4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信息处理装置100中的用于检测是否存在用户的运算处理的处理程序、各种运算所需的处理程序,并且存储在上述运算处理中使用的温度传感器1的输出信号、各种信息。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存储部4具备: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41,其用于存储基于温度传感器1的输出信号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占用信息存储部42(第一信息存储部),其用于存储占用率α;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43,其用于存储背景温度TB;以及被检测体温度信息存储部44,其用于存储被检测体温度TH(例如,上述的作为一般人体温度的34℃)。
另外,在占用信息存储部42中存储有预先设定的占用率α的基准值α0。例如将该基准值α0作为处于上述用户操作键盘的状态时的占用率α而设定为从几何学考虑或者经过试验决定的值,例如10%。
接着,按照图3示出的流程图说明运算处理部3中的直到根据温度传感器1的检测信号来进行离座判断为止的处理过程的一例。
在运算处理部3中,当被输入温度传感器1的输出信号时,将该输出信号变换为温度换算值而得到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步骤S1)。另外,将读取到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作为当前采样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而存储到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41。此时,例如在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41中设置用于存储当前采样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区域(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41a)和用于存储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区域(第二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41b)。然后,在运算处理部3中,按每个采样周期来更新这些存储区域(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41a、第二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41b)的信息,由此至少存储当前采样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和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
接着,过渡到步骤S2,判断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是否大幅变化。
即,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该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不是由温度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能够视为用户的姿势发生变化而由此温度传感器1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因此温度传感器输出值发生了变化。
具体地说,判断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每单位时间(每个采样周期)的变化量是否大于用于判断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是否大幅变化的判断用阈值。即,求出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2)与当前采样周期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1)的差(Tobs2-Tobs1)的绝对值。从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41中分别获取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和当前采样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2、Tobs1。
然后,将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差(Tobs2-Tobs1)的绝对值与预先设定的判断用阈值进行比较。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阈值时,判断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大于阈值,温度传感器输出值大幅变化。
这样,在判断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大幅变化时,即预测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不是由温度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由人体在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θ内的占用率的变化引起的时,过渡到步骤S3,进行占用率α的更新处理。
具体地说,求出满足以下式(2)的占用率α1。
(Tobs1-α1·TH)/(1-α1)=(Tobs2-α2·TH)/(1-α2)……(2)
在式(2)中,Tobs1为当前采样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α1为当前采样时间点的占用率。Tobs2为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α2为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的占用率。
从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41中获取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1和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2。从占用信息存储部42中获取占用率α2。从被检测体温度信息存储部44中获取被检测体温度TH。
然后,使用式(2),根据当前采样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1来运算占用率α1。
也就是说,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幅变化的情况下,能够预测为其是由于人体活动(人体的占用率发生变化)而发生了变化。此时,与人体的占用率的变化相比背景温度TB的变化小。因此,当假设为背景温度TB没有发生变化时,根据上述基本关系式(1a),以下式(3)和(4)成立。
而且,由于假设为背景温度TB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根据(3)和(4)式导出上述(2)式。
Tobs1=α1·TH+(1-α1)·TB……(3)
Tobs2=α2·TH+(1-α2)·TB……(4)
将使用上述(2)式通过运算获取到的占用率α1设为当前时间点的占用率,将该当前时间点的占用率存储到占用信息存储部42。
如上所述,结束占用率α的更新处理。
在上述步骤S2中,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2-Tobs1的差的绝对值为阈值以下时,直接过渡到步骤S4。即,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2-Tobs1的差的绝对值为阈值以下而预测为人体在视场角θ内的占用率α没有发生变化时,不进行占用率α的更新而直接过渡到步骤S4。
在该步骤S4中,判断是否从键盘或者鼠标或者振动检测装置等外部输入装置2进行了输入。
在从外部输入装置2进行了输入的情况下,过渡到步骤S5,读出占用信息存储部42所存储的占用率的基准值α0,将该占用率的基准值α0设定为当前采样时间点的占用率α,在占用信息存储部42中,将基准值α0更新设定为当前采样时间点的占用率。然后,过渡到步骤S6。
另一方面,在没有从外部输入装置2进行输入的情况下,直接过渡到步骤S6。
在该步骤S6中,运算背景温度TB。即,根据上述基本关系式(1a)式、当前采样时间点的占用率α、被检测体温度信息存储部44所存储的被检测体温度TH以及当前采样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来运算背景温度TB。在从外部输入装置2进行了输入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5的处理将基准值α0设定为占用率α,由此当前采样时间点的占用率α成为基准值α0。另外,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幅变化时在步骤S3中更新占用率α,由此在步骤S3中更新的占用率成为当前采样时间点的占用率α。在步骤S3中没有进行占用率α的更新的情况下,将占用信息存储部42所存储的最新占用率用作当前采样时间点的占用率。
将在步骤S6中运算出的背景温度TB作为当前采样时间点的背景温度而存储到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43。
接着,过渡到步骤S7,判断当前采样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与在步骤S6中运算出的背景温度TB的差为预先设定的离座判断用阈值以下的状态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与背景温度TB的差为离座判断用阈值以下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以上时,过渡到步骤S8。在该情况下,由温度传感器1检测出的视场角内的温度与作为视场角内除了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运算出的背景温度TB的差大致相等而能够预测为是在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不存在人体的状态,并且由于该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以上,由此判断为是离座状态(步骤S8)。此外,在判断为是离座状态时,也可以将占用率α更新设定为0。
在这样判断为是离座状态时,例如进行使显示部5在省电模式下进行动作等处理,由此能够削减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消耗电力。
相反,在步骤S7的处理中,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与背景温度TB的差并非离座判断用阈值以下时,另外在虽然在阈值以下但该状态没有持续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过渡到步骤S9,判断为是就座状态。也就是说,在由温度传感器1检测出的视场角内的温度大于作为除了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而运算出的背景温度TB时,判断为是在视场角内存在作为发热体的人体的状态、即就座状态。另外,即使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与背景温度TB的差变为判断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如果该状态没有持续规定时间以上,也不会判断为离座。
然后,在判断为是就座状态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继续监视温度传感器1的输出信号。然后,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量小时,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不是由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人体的占用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很难说是用户离座或者改变姿势而在步骤S3中不进行占用率α的更新,作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是由环境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而仅进行背景温度TB的更新。相反,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量大时,作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是由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人体的占用率发生变化所引起的而在步骤S3中进行占用率α的更新。通过反复进行该处理,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量大于阈值时更新占用率α并且更新背景温度TB,在阈值以下时,不进行占用率α的更新而使用占用信息存储部42所存储的最新的占用率来更新背景温度TB。
这样,在预测为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人体的占用率发生变化时更新占用率α,在预测为人体的占用率没有发生变化时不进行占用率α的更新而更新背景温度TB。因此,能够根据人体在视场角内的占用率来准确地运算占用率α和背景温度TB并进行更新。
接着,按照图4示出的流程图说明运算处理部3中的直到根据温度传感器1的检测信号来进行就座判断为止的处理过程的一例。
在运算处理部3中,当被输入温度传感器1的输出信号时,将该输出信号变换为温度换算值而得到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步骤S11)。另外,将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存储到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41。
接着,判断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是否大幅变化(步骤S12)。也就是说,判断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是否发生变化。即,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每单位时间(一个采样周期)的变化量大于用于判断温度传感器输出值大幅变化的预先设定的判断用阈值时,该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不是由温度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能够视为作为发热体的人体在视场角内活动而温度传感器输出值发生了变化。
具体地说,在运算处理部3中,判断每单位时间(每个采样周期)的变化量是否大于判断用阈值。即,求出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2)与当前采样周期中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1)的差(Tobs2-Tobs1)的绝对值。从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41中获取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2)和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1)。
然后,将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差(Tobs2-Tobs1)的绝对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阈值时,判断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大幅变化。
然后,在判断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幅变化时、即预测为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发生了变化时,过渡到步骤S13,估计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幅变化后的占用率α。
在此,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占用率α、被检测体温度TH以及背景温度TB之间,用上述式(1a)表示的基本关系式成立。另外,当假设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是由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的变化而引起的时,以下式(5)和式(6)成立。
Tobs1=α1·TH+(1-α1)·TB……(5)
Tobs2=TB……(6)
此外,式(5)和式(6)中的Tobs1和α1表示由于就座而人体进入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从而人体的占用率发生变化后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和占用率,Tobs2表示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发生变化之前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
从这些式(5)和式(6),能够根据以下式(7)运算由于就座而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发生变化后的占用率α1。
Tobs1=α1·TH+(1-α1)·Tobs2……(7)
即,当将Tobs1设为当前采样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将Tobs2设为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时,能够根据当前采样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1和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2这两个变量来运算由于就座而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发生变化后的占用率α1、即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发生变化后的人体的占用率。
将运算出的占用率α作为当前采样时间点的占用率而存储到占用信息存储部42。
如果这样根据式(7)运算占用率α则过渡到步骤S14,判断占用率α(=α1)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就座判断用阈值。该阈值为能够视为用户已就座的占用率,预先通过试验等来求出。例如,将在距温度传感器1大约70cm的位置就座的情况下的占用率的阈值设定为“0.1(10%)”。
在步骤S14中,在占用率α(=α1)大于阈值时,过渡到步骤S15,判断为用户就座。
在占用率α(=α1)为阈值以下时不判断为就座而判断为处于离座状态(步骤S16),返回到步骤S11,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大幅变化时按照式(7)来运算当前时间点的占用率α1。
然后,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幅变化而根据式(7)运算出的占用率α(=α1)超过阈值时,判断为用户已就座(步骤S15)。
如果判断为用户已就座,则在信息处理装置100中,进行使在省电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显示部5以通常模式进行动作等处理。其结果,在用户操作键盘等外部输入装置2之前,在用户已就座的阶段,能够使显示部5以通常模式进行动作。也就是说,在用户操作外部输入装置2的阶段中显示部5已经转变为通常模式,因此用户能够迅速地进行输入操作。
另外,在上述步骤S12中,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2-Tobs1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2与Tobs1的差较小,被预测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是由温度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因此,不进行就座判断,直接返回到步骤S11。
这样,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幅变化而离座的用户已就座或者用户改变姿势而例如转变为能够操作键盘、鼠标等外部输入装置2的姿态等被预测为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发生了变化的时间点,运算占用率α。相反,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小而很难说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发生变化时,不运算占用率α。因此,能够准确且高精度地运算占用率α。
接着,根据图5的时间图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
图5是表示用户处于在座状态并操作键盘的情况下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背景温度TB、占用率α的变化状况的一例的图。
在图5中,(a)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b)为背景温度TB,(c)为占用率α,(d)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背景温度TB[℃]、占用率α[%]的具体例。此外,在(d)中,“※”标记表示按每个采样时机进行更新并发生变化。另外,阴影部分表示值未发生变化。
如图5所示,用户处于在座状态,当用户在时间点t0操作键盘时,在该时间点,执行图3示出的离座检测时的处理,占用率α被更新设定为基准值α0(在图5的情况下10%)。
在从用户维持操作键盘的时间点的姿势的时间点t0至时间点t1(状态1),以固定周期得到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成为反映了温度环境的变化的值,在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周围温度缓慢上升的期间,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也缓慢上升。因此,不进行占用率α的更新而占用率α维持时间点t0时的值,根据基本关系式(1a)运算出的背景温度TB与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相应地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周围温度缓慢地上升的期间,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也缓慢地上升,根据基本关系式(1a)运算出的背景温度TB也缓慢地上升。
在从时间点t1至t2的期间(状态2),当用户改变姿势而虽处于在座状态但是就座的位置变得更靠前时,用户更接近温度传感器1,因此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用户的占用率发生变化。
其结果,当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幅增加且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每单位时间(一个采样周期)的变化量超出阈值时,判断为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用户的占用率发生了变化,根据上述式(2)运算出当前时间点的占用率α。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幅增加的期间,占用率α也随之增加。此时,根据上述式(1a)、用式(2)求出的占用率α以及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而求得的背景温度TB变得大致固定。即,在上述式(2)中的占用率α的运算过程中假设为背景温度TB为固定,因此根据式(1a)计算出的背景温度TB变得大致固定。
另外,此时,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于背景温度TB,它们的差大于离座状态判断用阈值,因此在该时间点,判断为处于在座状态。
然后,如从时间点t2至时间点t3的期间(状态3)所示,在用户维持姿势不变的状态下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周围温度缓慢地上升的情况下,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也缓慢地增加,此时,不更新占用率α而维持为固定,因此背景温度TB也缓慢地增加。
当在该状态下在时间点t3处于在座状态的用户离座时,随着离座而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用户的占用率减少,由此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幅减少。因此,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幅减少的期间,进行占用率α的更新,随着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减少而计算出的占用率α也减少(时间点t3至时间点t4(状态4))。
然后,“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背景温度TB”变为离座判断用阈值以下,在该状态持续规定时间的时间点,判断为处于离座状态并例如将占用率α设定为0。
处于离座状态的期间(时间点t4至时间点t5(状态5)),“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背景温度TB”维持判断阈值以下,因此继续被判断为离座状态,占用率α维持0。
从检测出该用户离座的时间点起,在运算处理部3中代替上述图3的离座检测时的处理而执行图4的就座检测时的处理。
然后,当在离座状态下用户在时间点t5就座时,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随之上升。当随着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增加而每单位时间(一个采样周期)的变化量超出阈值时,更新占用率α(时间点t5至时间点t6(状态6))。
然后,在占用率α超出就座判断用阈值的时间点、即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大到某种程度时,判断为用户处于就座状态。
在判断为该用户处于就座状态的时间点,在信息处理装置100中例如将在省电模式等下进行动作的显示部5切换为通常模式的动作,由此能够在用户操作外部输入装置2之前的阶段使显示部5以通常模式进行动作。
从检测出该用户就座的时间点起,在运算处理部3中代替上述图4的就座检测时的处理而执行上述图3的离座检测时的处理。
在用户保持就座的状态并维持该姿势的时间点t6至时间点t7(状态7)的期间,随着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周围温度缓慢上升,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也缓慢地上升。因此,不进行占用率α的更新,占用率α变得固定,背景温度TB与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相应地缓慢地上升。
在时间点t7至时间点t8(状态8),当由于用户在在座的状态下改变姿势等而接近温度传感器1时,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较迅速地增加。然后,当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量超出阈值时,进行占用率α的更新,随着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增加而占用率α也增加。此时,计算出的背景温度TB维持为大致固定。
接着,在用户维持固定姿势的期间(时间点t8至时间点t9(状态9)),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随着周围温度的变化而缓慢地变化,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变化量小,因此不进行占用率α的更新而维持为固定。
然后,当在时间点t9用户操作键盘等外部输入装置2时,占用率α被更新设定为基准值α0,计算出与基准值α0相应的背景温度TB。
此外,在时间点t5,在用户已就座的时间点检测出用户已就座,在该时间点将显示部5从省电模式切换为通常模式。因此,在时间点t9用户操作外部输入装置2的阶段中显示部5为通常模式。因此,不会产生例如进行使在省电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显示部5以通常模式进行动作的操作等等待时间,在操作外部输入装置2的阶段中能够迅速地进行通常模式的操作。
这样,设为以下结构:根据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来运算占用率α并且运算背景温度TB,根据运算出的背景温度TB、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以及背景温度TB来检测离座。
根据背景温度TB与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差同判断阈值的大小关系来检测离座,因此即使由于温度环境的变化而周围温度发生变化也不会给离座检测的判断带来影响。其结果,不受温度环境的变化的影响而能够准确地进行离座检测。
在此,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不仅根据用户的人体温度而变动,还根据温度环境的变化而变动。因此,例如在将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与离座判断用阈值进行比较来进行离座判断的结构的情况下,在与温度环境的变化相应地周围温度上升的情况下,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也随之上升,因此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变得不容易低于离座判断用阈值,有可能在实际上离座的情况下也错误地判断为还在就座。
然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以下结构:在视场角内预测除了作为被检测体的用户以外的背景的温度即背景温度TB,根据该背景温度TB与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的差,即根据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并基于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除了由被检测体(用户)引起的温度分量以外的温度来进行离座判断。也就是说,设为避免在作为离座判断的判断值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与背景温度TB的差中包含随着温度环境的变化产生的分量的结构。因此,即使在由于温度环境的变化而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不受该温度环境的变化的影响而能够准确地进行离座判断,即能够提高离座判断的精度。
另外,能够根据一个温度传感器1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来进行判断,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准确地进行离座判断。
另外,仅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幅变化而预测为用户的姿势发生变化时、即预测为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发生变化时,基于温度环境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假设,根据上述式(2)来运算占用率α。因此,占用率α有可能包含误差。然而,占用率α使用于离座判断,在离座判断中,占用率α并不那么要求精度。另外,在操作键盘等外部输入装置2的时间点,将占用率α更新设定为基准值α0。而且,该基准值α0为根据用户就座时的占用率α来预先求出的值。因此,每次操作外部输入装置2时,能够去除占用率α内包含的误差,能够更准确地设定占用率α。其结果,能够提高背景温度TB的估计精度,即能够提高离座的检测精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以下结构: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幅变化时,作为该温度变化是由人体的占用率的变化所引起的而更新占用率α,根据该占用率α来检测就座。
该占用率α表示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因此通过根据该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来推测占用率α,根据占用率α来进行就座判断,即使在温度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不受该温度环境的变化的影响而能够准确地进行就座判断。
另外,仅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幅变化而预测为由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的变化引起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发生变化时,基于温度环境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假设来运算就座判断时的占用率α。因此,占用率α有可能包含误差,但是即使温度环境发生变化,对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带来的影响与由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的变化引起的影响相比小很多。因此,对占用率α带来的影响较小,并且在就座检测之后,代替图4示出的就座检测时的处理而执行图3示出的离座检测时的处理,在操作外部输入装置2的时间点,将占用率α更新为基准值α0,因此在该时间点能够去除占用率α内包含的误差。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除了离座检测时的处理过程不同以外其它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运算处理部3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是表示直到根据温度传感器1的检测信号来进行离座判断为止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图。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运算处理部3中,当被输入温度传感器1的输出信号时,将该输出信号变换为温度换算值而得到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步骤S21)。另外,将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存储到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41。
接着,过渡到步骤S22,判断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量是否小,即是否处于在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没有发生人体的占用率的变化的状态。
具体地说,求出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2)与当前采样周期中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1)的差(Tobs2-Tobs1)的绝对值。从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41中获取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1、Tobs2。
然后,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差(Tobs2-Tobs1)的绝对值小于阈值时,判断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量小。也就是说,判断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不是由用户的姿势变化引起的,而是由温度环境变化而引起的。
然后,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量小时,从步骤S22过渡到步骤S23,更新背景温度TB。即,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量小时用户的姿势不发生变化,预测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是由温度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因此运算背景温度TB,将运算结果存储到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43。根据以下式(8)运算该背景温度TB。
(Tobs1-TB1)/(TH-TB1)=(Tobs2-TB2)/(TH-TB2)……(8)
此外,式(8)中的TB2为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的背景温度,从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43中获取。此外,在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没有更新背景温度TB的情况下,在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最新的背景温度成为一个采样周期前的背景温度。
另一方面,在步骤S22中,在判断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量不小时过渡到步骤S24,更新占用率α。即,在无法视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量小时,预测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不是由温度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由用户的姿势变化引起的,即预测为是由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的变化引起的,因此运算占用率α。然后,将运算出的占用率存储到占用信息存储部42。
根据以下式(9)运算占用率α。
(Tobs1-α1·TH)/(1-α1)=(Tobs2-α2·TH)/(1-β2)……(9)
此外,式(9)中的α2为一个采样周期前的时间点的占用率,从占用信息存储部42中获取。
这样,如果在步骤S23中更新背景温度TB或者在步骤S24中更新占用率α,则过渡到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判断是否通过键盘或者鼠标等外部输入装置2进行了输入。
在通过外部输入装置2进行了输入的情况下,过渡到步骤S26,读出占用信息存储部42内存储的占用率的基准值α0,将该基准值α0设定为当前采样时间点的占用率α。另外,在占用信息存储部42中,将基准值α0更新设定为当前采样时间点的占用率。然后,过渡到步骤S27。
另一方面,在未通过外部输入装置2进行输入的情况下,直接过渡到步骤S27。
在该步骤S27中,判断当前采样时间点的占用率α是否小于离座判断用阈值。在此,在步骤S25中对外部输入装置2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占用率α成为基准值α0。另外,在步骤S25中未对外部输入装置2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将在步骤S24中运算并存储到占用信息存储部42的占用率或者占用信息存储部42内存储的最新占用率用作占用率α。
然后,在占用率α小于阈值时过渡到步骤S28,判断为在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不存在用户、即用户处于离座状态。此外,在该时间点,也可以将占用率α更新设定为0。
另外,在这样判断为是离座状态时,例如进行使显示部5以省电模式进行动作等处理,由此也可以削减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消耗电力。
另一方面,在占用率α为阈值以上时过渡到步骤S29,判断为在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存在用户、即用户处于就座状态。然后,返回到步骤S21。
这样,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在根据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量的大小而预测为在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人体的占用率发生变化时更新占用率α,在预测为人体的占用率没有发生变化时不更新占用率α而更新背景温度TB,因此能够根据视场角内的人体的占用率来准确且高精度地更新占用率α和背景温度TB。
另外,这样运算出的占用率α为以用户操作外部输入装置2为时机且预测为用户进行了姿势变化的时间点推测出的值。即,设为以下结构:表现出在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用户所占的占用率,根据该占用率来进行离座检测,因此即使温度环境发生变化,离座检测判断也不受温度环境的变化的影响。因此,不受温度环境的变动的影响而能够准确地进行离座检测。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仅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Tobs大幅变化而预测为用户的姿势发生变化时、即预测为在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角内占用率发生了变化时,基于温度环境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假设,根据上述式(9)来运算占用率α。因此,占用率α有可能包含误差。然而,在操作键盘等外部输入装置2的时间点,将占用率α更新设定为基准值α0,因此每次操作外部输入装置2时都能够去除占用率α内包含的误差,其结果,能够提高背景温度TB的估计精度、即能够提高离座的检测精度。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第一信息为占用率α的情况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信息并不限定于占用率α,如果是使式(1)成立的值则并不特别进行限定。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人作为检测对象并在人朝向显示部5且通过外部输入装置2进行操作的状况下检测就座或者离座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还能够应用于由对行人提供信息的较大的监视器等构成、在行人进行按钮操作时提供与所操作的按钮相应的信息的信息提供用显示装置等。
附图标记说明
1:温度传感器;2:外部输入装置;3:运算处理部;31:信息更新部;32:判断部;33:占用信息更新部;4:存储部;41: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42:占用信息存储部(第一信息存储部);43:背景温度存储部;44:被检测体温度信息存储部;5:显示部;100:信息处理装置。

Claims (31)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获取部,其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相应的信号;
占用信息存储部,其存储与被检测体在上述检测区域内所占比例有关的信息作为占用信息;
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其存储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背景温度信息;以及
信息更新部,其根据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更新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另一方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存储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相应的信息作为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被检测体温度信息存储部,该被检测体温度信息存储部存储表示上述被检测体的温度的信息作为被检测体温度信息,
上述信息更新部根据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以及上述被检测体温度信息来更新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另一方的信息。
4.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获取部,其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相应的信号;
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其存储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相应的信息作为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
占用信息存储部,其存储与被检测体在上述检测区域内所占比例有关的信息作为占用信息;
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其存储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背景温度信息;以及
信息更新部,其根据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来更新该某一方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该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是与第一时刻的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相应的信息,该第二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是与作为上述第一时刻之前的时刻的第二时刻的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相应的信息,
上述信息更新部将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设为更新对象,
上述信息更新部根据该更新对象的信息、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以及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来更新上述更新对象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具备:
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其存储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以及
第二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其存储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被检测体温度信息存储部,该被检测体温度信息存储部存储表示上述被检测体的温度的信息作为被检测体温度信息,
上述信息更新部根据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上述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以及上述被检测体温度信息来更新该某一方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更新部根据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化量,选择上述占用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作为更新对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基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化量的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上述信息更新部选择上述占用信息作为更新对象,在基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化量的值为上述阈值以下时,上述信息更新部选择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作为更新对象。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判断部,该判断部根据上述占用信息来判断上述被检测体在和/或不在上述检测区域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判断部,该判断部根据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来判断上述被检测体在和/或不在上述检测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占用信息更新部,该占用信息更新部获取从外部输入装置输出的信号,与获取到的从外部输入装置输出的该信号相应地对上述占用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上述占用信息进行更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占用信息更新部在从上述外部输入装置获取到上述信号时,将上述占用信息更新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1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部输入装置为鼠标、键盘、触摸面板以及振动检测装置中的任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上述温度传感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温度传感器输出与上述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绝对量相应的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温度传感器不是输出与上述检测区域内的温度变化相应的信号而是输出与上述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绝对量相应的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者1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温度传感器是热电动势型红外线传感器、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光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光电动势型传感器中的任一个。
19.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获取部,其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绝对量相应的信号;
第一信息存储部,其存储第一信息;
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其存储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背景温度信息;以及
信息更新部,其根据上述第一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更新上述第一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另一方的信息。
20.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获取部,其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绝对量相应的信号;
第一信息存储部,其存储第一信息;
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其存储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背景温度信息;以及
信息更新部,其根据上述第一信息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更新该某一方的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者2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信息为与温度没有关联的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基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化量的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上述信息更新部将上述第一信息设为更新对象,在基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化量的值为上述阈值以下时,上述信息更新部将上述背景温度信息设为更新对象。
23.根据权利要求19~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判断部,该判断部根据上述第一信息来判断上述被检测体在和/或不在上述检测区域内。
24.根据权利要求19~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判断部,该判断部根据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和上述背景温度信息来判断上述被检测体在和/或不在上述检测区域内。
25.根据权利要求19~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温度传感器不是输出与上述检测区域内的温度变化相应的信号而是输出与上述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绝对量相应的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动势型红外线传感器、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光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光电动势型传感器中的任一个。
27.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
获取步骤,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相应的信号;以及
更新步骤,根据占用信息和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更新占用信息和背景温度信息中的另一方的信息,其中,该占用信息是占用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表示与被检测体在上述检测区域内所占比例有关的信息的信息,该背景温度信息是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信息。
28.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
获取步骤,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相应的信号;以及
更新步骤,根据占用信息和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来更新该某一方的信息,其中,该占用信息是占用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表示与被检测体在上述检测区域内所占比例有关的信息的信息,该背景温度信息是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信息,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是温度传感器输出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相应的信息。
2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
获取步骤,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绝对量相应的信号;以及
更新步骤,根据第一信息和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更新第一信息和背景温度信息中的另一方的信息,其中,该第一信息是第一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信息,该背景温度信息是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信息。
30.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
获取步骤,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该温度传感器输出与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绝对量相应的信号;以及
更新步骤,根据第一信息和背景温度信息中的某一方的信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更新该某一方的信息,其中,该第一信息是第一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信息,该背景温度信息是背景温度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表示上述检测区域内的除了上述被检测体以外的背景的温度的信息。
31.一种信息处理程序,其特征在于,
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7~3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各步骤。
CN201380034392.7A 2012-07-18 2013-07-12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Pending CN1043958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9285 2012-07-18
JP2012159285 2012-07-18
PCT/JP2013/004316 WO2014013710A1 (ja) 2012-07-18 2013-07-12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5853A true CN104395853A (zh) 2015-03-04

Family

ID=49948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4392.7A Pending CN104395853A (zh) 2012-07-18 2013-07-12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43145A1 (zh)
JP (1) JP5820074B2 (zh)
CN (1) CN104395853A (zh)
TW (1) TWI519940B (zh)
WO (1) WO201401371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3100A (zh) * 2018-08-15 2018-11-23 深圳市枫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位占用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2101512A (zh) * 2019-06-18 2020-12-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采样装置和采样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29821B1 (ko) * 2012-11-20 2014-08-18 주식회사 엘지씨엔에스 이벤트 처리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이벤트 처리 장치
EP3553747B1 (en) * 2018-04-09 2021-09-01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edictive coding of point clouds
JP6548792B2 (ja) * 2018-07-23 2019-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SE544484C2 (en) * 2019-02-18 2022-06-14 Jondetech Sensors Ab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presence of a pers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5887A (ja) * 1994-07-22 1996-02-06 Sharp Corp 人体検知装置
JP3453870B2 (ja) * 1994-09-21 2003-10-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装置を用いた応用機器
JPH08146150A (ja) * 1994-11-24 1996-06-07 Murata Mfg Co Ltd 熱放射体の検知装置
JPH0933662A (ja) * 1995-07-21 1997-02-07 Murata Mfg Co Ltd 赤外線発生物体検知装置
US5739746A (en) * 1996-11-12 1998-04-14 Siemen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user presence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H1195878A (ja) * 1997-09-25 1999-04-09 Casio Comput Co Ltd データ処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JP3346245B2 (ja) * 1997-10-22 2002-1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乗員検知システム及び乗員検知方法
US6546096B1 (en) * 1999-08-25 2003-04-08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Proximity detector for initiating automatic callback
US6650322B2 (en) * 2000-12-27 2003-11-18 Intel Corporation Computer screen power management through detection of user presence
US7835853B2 (en) * 2003-02-19 2010-11-16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Vehicle detection system
US8139112B2 (en) * 2006-08-07 2012-03-20 Sightlogix,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improved surveillance
JP5396234B2 (ja) * 2009-10-23 2014-01-2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排便検出装置
JP5627908B2 (ja) * 2010-03-24 2014-11-19 Nec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閾値調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10198B2 (ja) * 2010-09-30 2015-04-30 Nec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872432B2 (en) * 2012-03-15 2014-10-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olution for dynamic lighting control
CN103854438B (zh) * 2014-03-26 2017-05-03 珠海全擎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红外线探测器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3100A (zh) * 2018-08-15 2018-11-23 深圳市枫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位占用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2101512A (zh) * 2019-06-18 2020-12-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采样装置和采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43145A1 (en) 2015-05-21
WO2014013710A1 (ja) 2014-01-23
JP5820074B2 (ja) 2015-11-24
JPWO2014013710A1 (ja) 2016-06-30
TWI519940B (zh) 2016-02-01
TW201413439A (zh) 201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5853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CN104571605B (zh) 一种智能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US9129511B2 (en) Presence deciding apparatus,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00174674A1 (en) Action recognition apparatus, action recognition system, and action recognition method
US20150029030A1 (en) Sleep state management device, sleep state management method, and sleep state management program
US8594774B2 (en) Sleep determination device and sleep determination method
US20210232666A1 (en) Authentication Session Extension Using Ephemeral Behavior Detection
CN102981612B (zh) 方向检测方法与手持装置
CN105829832A (zh) 用于确定物体绕旋转轴线的旋转角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03680063A (zh) 基于手机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老年人异常情况判定方法
US20130341104A1 (en) Biometric apparatus
JP2007010530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加速度センサのオフセット値補正方法
TWI493334B (zh) 降低耗電之方法及執行該方法之感測器管理系統
US10048087B2 (en) Measurement apparatus, measurement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with program stored thereon
CN106456060B (zh) 活动量测定装置和活动量测定方法
CN104460469B (zh) 一种环境传感器和一种环境参数测量和预测方法
CN104487871A (zh) 生物体感知器以及省电模式设定方法
CN113137976A (zh) 惯导系统定位性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55740B (zh) 用于测量车辆中的驾驶员的面部的方向的系统和方法
AU2020240738A1 (en) Monitor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monitoring method and monitoring program
JP5928036B2 (ja) タグ位置推定システム、タグ位置推定方法、及びタグ位置推定プログラム
TWI484369B (zh) 感測操作系統及其方法
KR20150101144A (ko) 절전 기능을 갖는 냉온 정수기
JP2007078626A (ja) センサ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センサシステム
JP2006250744A (ja) 無線セン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