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7871A - 生物体感知器以及省电模式设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物体感知器以及省电模式设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87871A CN104487871A CN201480001916.7A CN201480001916A CN104487871A CN 104487871 A CN104487871 A CN 104487871A CN 201480001916 A CN201480001916 A CN 201480001916A CN 104487871 A CN104487871 A CN 1044878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tate
- biosome
- signal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8 unit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9/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V1/00 - G01V8/00
- G01V9/005—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V1/00 - G01V8/00 by thermal methods, e.g. after generation of heat by chemical reac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2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sensing the radiation of moving bodies
- G01J5/0025—Living bodi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9/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V1/00 - G01V8/00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准确地检测物体是否存在于传感器的视场内等这种物体的状态。为此,运算作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直流成分的DC输出(Sdc)(步骤S2),根据该DC输出(Sdc)来获取表示波动是由行人引起的还是由用户引起的等的波动水平(步骤S3)。在成为DC输出(Sdc)低于DC输出阈值(THdc)的状态时(步骤S8),在并非由用户引起和由行人引起的波动时使离座判断计数器递增,在到达上限值时判断为离座状态(步骤S11~S13)。在是由行人引起、由用户引起的波动的情况下,使离座判断计数器复位(步骤S16、步骤S17),并且在是由用户引起的波动的情况下,根据此时的DC输出(Sdc)来再次设定DC输出阈值(THdc)(步骤S1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来判断有可能存在于传感器的视场内的物体的状态的生物体感知器以及省电模式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在终端装置等设备中用于消除无用的电力消耗的各种技术。例如,有时用户在不使用终端装置的状态下保持启动终端装置而置之不理。提出了以下终端装置:在终端装置侧检测这种状态并由终端装置侧将自装置转变为省电模式。
也就是说,提出了以下方法:设置红外线传感器等用于检测是否存在用户的传感器,终端装置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离座状态。而且,在判断为离座状态时,进行使终端装置的显示部的画面电源关闭等处理。
另外,例如在根据红外线传感器等的传感器值是否超出阈值来检测是否存在用户的方法的情况下,即使是实际上不存在用户的状态,在由于温度环境的变化等而传感器值超出阈值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错误地判断为存在用户。
因此,还提出了以下等方法:使用输出绝对感知信号的红外线感知元件,根据从该红外线感知元件输出的绝对感知信号和微分感知信号来进行进入室内的入场判断、退场判断,由此避免由温度环境的变化引起的错误判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67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通过使用上述红外线感知元件来进行进入室内的入场判断、退场判断的方法来判断用户是否处于从终端装置离座的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在离座过程中行人通过座位后侧的情况下等,也有可能错误地判断为用户就座中。因此,期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检测是否为离座中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是关注上述以往未解决的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地检测是否存在物体等这种有可能存在于视场内的物体的状态的生物体感知器以及省电模式设定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生物体感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传感器信号获取部,其获取从检测视场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检测与视场内的物体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传感器中的至少一方的传感器输出的传感器信号;以及状态判断部,在远距离方向被定义为上述温度下降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变长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传感器信号在与该传感器信号的直流成分相比靠上述远距离方向上具有峰时,该状态判断部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状态。
可以是,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传感器信号在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靠上述远距离方向上不具有峰时,上述状态判断部不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可以是,在近距离方向被定义为上述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传感器信号在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靠上述远距离方向上不具有峰而在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靠上述近距离方向上具有峰时,上述状态判断部不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可以是,在近距离方向被定义为上述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传感器信号从与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变化为与上述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且从与第二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变化为与上述第二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时,上述状态判断部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其中,上述第一基准值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
可以是,在近距离方向被定义为上述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传感器信号从与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变化为与上述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并从与第二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变化为与上述第二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时,上述状态判断部根据上述传感器信号来再次设定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其中,上述第一基准值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
可以是,当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上述传感器信号从与上述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变化为与上述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并从与上述第二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变化为与上述第二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时,上述状态判断部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另外,可以是,上述第二基准值与上述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且处于上述直流成分附近。
另外,可以是,上述第二基准值为与上述第一基准值相同的值。
可以是,在近距离方向被定义为上述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且在该状态之后变化为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时,上述状态判断部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可以是,在近距离方向被定义为上述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且在该状态之后变化为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时,上述状态判断部根据上述传感器信号来再次设定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
可以是,当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且在该状态之后变化为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时,上述状态判断部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可以是,当在上述规定时间内没有产生上述变化时,上述状态判断部不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可以是,当在上述规定时间内没有产生上述变化时,上述状态判断部判断为不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可以是,在近距离方向被定义为上述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直流成分向上述近距离方向变化预先设定的差幅度以上时,上述状态判断部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可以是,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为根据上述直流成分而设定的值。
可以是,上述传感器为热电动势型红外线传感器、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光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光电动势型红外线传感器以及距离传感器中的任一个。
可以是,上述传感器信号获取部获取多个上述传感器信号。
可以是,上述直流成分为通过对上述传感器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处理而得到的信号。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生物体感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温度信号获取部,其获取从检测视场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以及生物体使用信号输出部,其在上述温度信号所表示的温度变得低于温度阈值之后上述温度信号所表示的上述温度在比其直流成分低的位置处具有峰时,输出表示是上述视场内的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状态的信号。
可以是,上述生物体使用信号输出部在上述温度信号所表示的上述温度变得低于上述温度阈值之后上述温度信号所表示的上述温度在规定时间内具有上述峰时,输出表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的上述信号。
可以是,上述生物体使用信号输出部在上述温度信号所表示的上述温度在上述规定时间内不具有上述峰时,输出表示不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的信号。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生物体感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距离信号获取部,其获取从检测与视场内的物体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传感器输出的距离信号;以及生物体使用信号输出部,其在上述距离信号所表示的距离变得比距离阈值长之后上述距离信号所表示的上述距离在比其直流成分长的位置处具有峰时,输出表示是上述视场内的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状态的信号。
可以是,上述生物体使用信号输出部在上述距离信号所表示的上述距离变得比上述距离阈值长之后上述距离信号所表示的上述距离在规定时间内具有上述峰时,输出表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的上述信号。
可以是,上述生物体使用信号输出部在上述距离信号所表示的上述距离在上述规定时间内不具有上述峰时,输出表示不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的信号。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省电模式设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所表示的温度变得低于温度阈值之后上述温度信号所表示的上述温度在规定时间内在比其直流成分低的位置处具有峰时,判断为是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视场内的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状态;以及在上述温度信号所表示的上述绝对温度在上述规定时间内不具有上述峰时,将上述设备设定为省电模式。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省电模式设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距离传感器输出的距离信号所表示的距离变得比距离阈值长之后上述距离信号所表示的上述距离在规定时间内在比其直流成分长的位置处具有峰时,判断为是上述距离传感器的视场内的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状态;以及在上述距离信号所表示的上述距离在上述规定时间内不具有上述峰时,将上述设备设定为省电模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远距离方向被定义为温度下降的方向或者距离变长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传感器信号与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传感器信号在与传感器的直流成分相比靠远距离方向上具有峰时,判断为处于视场内的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状态,因此能够更准确地检测物体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于终端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变化状况的一例的波形图。
图2是表示随着就座方式的变化引起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变化状况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终端装置的一例的概要结构图。
图4是表示离座判断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由行人引起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波动图案的一例。
图6是由终端装置的用户引起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波动图案的一例。
图7是由终端装置的用户引起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波动图案的一例。
图8是用于说明判断波动原因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供本发明的动作说明的各种信号的变化状况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供本发明的动作说明的各种信号的变化状况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11是表示供本发明的动作说明的各种信号的变化状况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12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终端装置的其它例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温度传感器来检测物体的状态,具体地说,检测是否存在物体。在此,对将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体感知器(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终端装置来检测在该终端装置所包含的显示部前、外部输入装置旁是否存在用户、即用户是否处于在终端装置前就座而利用终端装置的状况的情况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体感知器判断是否处于生物体(用户)能够使用设备的状态。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体感知器并不仅限于检测生物体是否处于在视场内的终端装置前就座而利用终端装置的状况。在此,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状态例如是指生物体与设备之间的距离为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程度的距离。在设备为个人计算机等的情况下,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程度的距离例如为个人计算机与生物体就座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且在2m以内。在设备为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话设备等的情况下,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程度的距离例如为1m以内。
温度传感器例如被配置成在温度传感器的视场内包含终端装置所包含的显示部的上部等用户对终端装置进行操作时用户所存在的区域。
另外,温度传感器能够应用红外线传感器等温度传感器,只要不是在发生温度变化时将由红外线吸收引起的温度变化变换为电信号的热型传感器而是与温度变化无关地吸收红外线并通过光电变换输出信号的量子型且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根据绝对量检测视场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则均能够使用。除此以外,作为能够应用的温度传感器,例如还可举出热电动势型红外线传感器、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光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光电动势型传感器等。
另外,在此,说明使用检测温度的绝对量的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如果是能够以不是变化量而是绝对量来检测人所产生的生物体信息的传感器,则均能够使用。作为这种传感器,例如能够应用主动型红外线传感器(发出红外光,对其反射强度或者经过时间进行计测的类型的传感器),还能够应用利用了声波、电波等的距离传感器等。
在此,图1是表示在终端装置所包含的显示部的上部配置的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的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即视场内的平均温度。
温度传感器在视场内包含终端装置的显示部前、外部输入装置旁。因而,在图1中,能够将平均温度低于其它部分的区间L1、L2、L3、L4视为不存在人体的状态、即终端装置的用户离座的状态。
然而,例如图2的(a)所示,在用户就座的状态下依靠靠背等情况下,用户与温度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有可能虽然实际上是用户保持就座的状态,但是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平均温度下降。即,如图1的区间L1~L4所示,虽说是平均温度低于其它部分,然而也未必能够视为离座状态。
此外,在用户离座的情况下(图2的(b)),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减小幅度不同,但是与用户依靠靠背的情况同样地,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急剧地减小之后成为固定的波形。也就是说,仅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是否减小,无法辨别是离座还是依靠靠背等状态。
另外,如图1所示,在除了区间L1~L4以外的区间、即用户处于就座状态时,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平均温度并非固定而是有波动。也就是说,就座状态的用户在就座过程中并非是坐着不动,而是操作外部输入装置或者探视显示部的图像而无意识地活动手、头部等。因此,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平均温度产生波动。该情况在用户依靠靠背的情况下也相同,用户在依靠靠背的情况下也有时无意识地活动手、头部。另外,如果从依靠靠背的状态恢复至观察显示部的画面或者操作外部输入装置时通常采取的就座状态(以后还称为通常的就座状态),则平均温度增加。
因此,在如图1的区间L1~L4那样与其它部分相比平均温度下降的情况下,能够视为可能离座,但是在平均温度下降的情况下平均温度也产生波动时,能够预测为处于就座中且依靠靠背等状态。
然而,例如在其他人经过就座中的用户后面或者用户离座中的座位后面的情况下等,由于该行人的生物体温度而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平均温度有可能产生波动。
因此,通过判断是否如图1的区间L1~L4那样平均温度比其它部分低且是否除了认为由行人引起的波动以外还存在平均温度的波动即是否存在由用户引起的波动,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离座状态。
(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应用了生物体感知器的终端装置的一例的概要结构图。
如图3所示,该终端装置100具备温度传感器1、外部输入装置2、运算处理部3、存储部4以及显示部5。
如上所述,温度传感器1例如被配置在显示部5的上部等操作鼠标、键盘等外部输入装置2时的用户的存在位置,即配置成在视场内包含处于通常的就座状态时的用户。
此外,在此,说明了将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显示部5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一个,还能够设置多个。通过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更大范围的视场内的温度变化,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获取终端装置100周围的温度变化。因此,能够更准确地推测终端装置100的用户的就座/离座状态。
另外,温度传感器1的配置位置并不限定于显示部5,例如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装置主体,总之,只要是能够测量由朝向终端装置100就座的用户或者位于能够利用终端装置100的程度的距离内的用户与终端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变化所引起的温度变化的位置即可。
运算处理部3根据温度传感器1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进行运算处理来检测在显示部5前、外部输入装置2旁是否存在用户、即用户处于离座状态还是就座状态。而且,根据用户的就座/离座状态,进行向显示部5的画面显示或者进行降低画面亮度等省电模式下的动作。另外,根据外部输入装置2的输入操作来进行预先设定的处理等,进行将处理结果显示于显示部5等处理。
具体地说,运算处理部3具备:传感器输出获取部31,其获取温度传感器1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以及离座判断部32,其根据由传感器输出获取部31获取到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来进行离座判断。
传感器输出获取部31以固定周期读取来自温度传感器1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将读取到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存储到存储部4。离座判断部32根据在存储部4中存储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来运算作为每固定时间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直流成分的DC输出Sdc。离座判断部32在运算出的DC输出Sdc低于预先设定的DC输出阈值THdc时,判断为用户有可能离座,根据在此之后输入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波动来判断用户是否离座。
此外,也可以不是将DC输出Sdc与DC输出阈值THdc进行比较而是将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与其阈值进行比较来判断用户的离座可能性。
存储部4存储终端装置100中的用于检测是否存在用户的运算处理的处理程序、各种运算所需的处理程序,并且存储使用于上述运算处理的温度传感器1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用于进行离座判断的阈值等各种信息。
接着,根据图4示出的流程图来说明运算处理部3中的直到根据温度传感器1的检测信号来进行离座判断为止的处理过程的一例。
在运算处理部3中,当输入温度传感器1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时(步骤S1),对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进行低通滤波处理,将其处理结果作为当前采样时间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直流成分即DC输出Sdc而存储到存储部4。另外,也将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与当前采样时间点对应地存储到存储部4(步骤S2)。在此,期望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比由用户的动作产生的波形变化所具有的频率成分(典型地0.1Hz~1Hz左右)小一位以上。
接着,过渡到步骤S3,获取波动水平。该波动水平表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是否波动,并且表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温度变化是由行人引起产生的变化还是由存在于终端装置100前的用户引起的温度变化。
例如将10秒钟等预先设定的单位时间作为处理帧,根据该处理帧中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状况来判断该波动水平。期望处理帧的长度大于由用户的动作产生的波形变化的时间刻度(例如大于1秒钟)。
例如图5所示,仅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在大于作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直流成分的DC输出Sdc的区域内发生变化、即处理帧中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大于作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直流成分的DC输出Sdc时,判断为是由行人引起的温度变化。
通过对处理帧中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来检测作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直流成分的DC输出Sdc即可。即,在存储部4中存储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中从最新的输出值起取出与处理帧相当的量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即规定时间量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对取出的该与处理帧相当的量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进行低通滤波处理,由此运算处理帧中的DC输出Sdc。
在此,在由行人引起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内的温度在由于行人通过而临时增加之后返回至变化前的状态。也就是说,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成为大于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DC输出Sdc的值。
因而,如图5所示,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大于其DC输出Sdc时,判断为是由行人引起的温度变化。例如,能够预测为图5的(a)是一个行人经过、图5的(b)、(c)是两个行人经过,并且能够预测为在图5的(b)中两个行人以比图5的(c)短的间隔经过。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变得小于其DC输出Sdc之后恢复至接近DC输出Sdc的情况下,判断为是由终端装置100的用户引起的温度变化。
也就是说,在行人经过视场内的情况下,视场内的温度临时增加之后返回至变化前的状态。因而,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不会以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在变得小于其DC输出Sdc之后恢复至接近DC输出Sdc这种图案发生变化。另外,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表示视场内的平均温度,因此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减小意味着视场内的发热体即人远离温度传感器1。另外,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在减小之后恢复至变化前的状态意味着人远离温度传感器1之后再次接近温度传感器1。也就是说,意味着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发生变化前和变化后均存在人、即用户。
因而,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以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在变得小于其DC输出Sdc之后恢复至接近DC输出Sdc这种图案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视为是由用户引起的温度变化、即能够视为存在用户。
因而,如图6所示,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变得小于DC输出Sdc之后恢复至接近DC输出Sdc的情况下、即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变得小于DC输出Sdc的情况下,判断为是由终端装置100的用户引起的温度变化。
另外,例如图7所示,在作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直流成分的DC输出Sdc较急剧地上升或者下降的情况下,能够视为是由用户引起的温度变化。也就是说,在行人经过视场内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温度在临时增加之后返回至变化前的状态。因而,行人不会引起DC输出Sdc发生那么大变化。也就是说,在DC输出Sdc以图7示出的图案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视为是由行人引起的温度变化。
然而,在DC输出Sdc以某种程度的变化幅度上升的情况下,能够视为存在用户,但是DC输出Sdc以某种程度的变化幅度减小,并不限定于必然存在用户,还有可能已离座。因而,在此,仅在DC输出Sdc上升时视为是由用户引起的温度变化,在DC输出Sdc减小时,不视为是由用户引起的温度变化。
此外,考虑在行人不就座而长时间停步的情况下等DC输出Sdc也上升。在该情况下,对于用户未就座但是在终端装置100旁停步,能够预测为要使用终端装置100或者正在探视画面,因此即使判断为是由用户引起的温度变化、即存在用户也没问题。
另外,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是否如图5~图7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判断按每个上述处理帧来进行。例如图8所示,如下那样判断是否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小于DC输出Sdc且之后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恢复至接近DC输出Sdc。
即,将规定的单位时间(例如10秒钟左右)设为处理帧,将比该处理帧中的DC输出Sdc小预先设定的差温度的值设为第一阈值th1,将比该第一阈值th1小预先设定的差温度的值设为第二阈值th2。此外,对于用于设定第一阈值th1的差温度以及用于设定第二阈值th2的差温度,根据基于这些差温度设定的第一阈值th1和第二阈值th2并根据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变化图案,来将它们设定为能够视为就座中的用户将身体明显地向前后活动的值。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阈值th1设定为大于第二阈值th2且接近DC输出Sdc的值,但是第一阈值th1也可以是小于第二阈值th2的值。另外,第一阈值th1也可以是与第二阈值th2相同的值。
然后,计算处理帧中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并且通过低通滤波处理将处理帧中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直流成分计算为DC输出Sdc,根据上下峰值与第一阈值th1和第二阈值th2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即可。
此外,在获取波动水平时,可以在每次获取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时按处理帧单位获取,或者也可以按每规定的单位时间来获取。
然后,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变化状况如图5所示那样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大于DC输出Sdc而判断为是由行人引起的温度变化时,将波动水平设定为“1”。另外,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状况如图6所示那样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小于DC输出Sdc后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恢复至接近DC输出Sdc时,并且如图7所示那样DC输出Sdc增加预先设定的增加幅度以上时,判断为是由用户引起的温度变化,将波动水平设定为“2”。
而且,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没有波动时或者虽然存在波动但与图5、图6中的任一个均不对应的情况下,并且在如图7所示那样DC输出Sdc减小的情况下,即并未判断为是由用户引起的温度变化和由行人引起的温度变化中的任一个时,将波动水平设定为“0”。
这样,如果获取到波动水平,则从步骤S3过渡到步骤S4,接着判断状态变量“状态”是否被设定为“启动”。此外,在启动终端装置100时该状态变量“状态”被设定为“未启动”。
而且,在不是“状态=启动”的情况下,从步骤S4过渡到步骤S5,判断在步骤S3中判断得到的波动水平是否为“2”。
而且,在波动水平为“0”或者“1”时、即温度传感器输出值没有波动时或者判断为是由行人引起的温度变化时,返回至步骤S1,在下一采样定时获取新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
另一方面,在步骤S3中判断得到的波动水平被设定为“2”的情况下,从步骤S5过渡到步骤S6,将状态变量“状态”设定为“状态=启动”。然后,返回至步骤S1,在下一采样定时获取新传感器输出。
也就是说,在即使接通终端装置100的电源到终端装置100启动为止也需要时间的情况下或者通过上级装置来接通终端装置100的电源的情况下等,在终端装置100启动时有可能用户并未就座。在用户未就座的状态下不需要进行离座判断。因此,在接通终端装置100的电源之后,到波动水平被设定为“2”为止的期间、即没有判断为在终端装置100前存在用户的期间,不进行步骤S7以后的离座判断处理。然后,在波动水平被设定为“2”而检测出在终端装置100前存在用户时,在此之后进行步骤S7以后的离座判断处理。
然后,在步骤S4中判断为“状态=启动”时,从步骤S4过渡到步骤S7,接着判断模式变量“模式”是否被设定为“模式=波动判断”。然后,在“模式=DC输出减小”的情况下,从步骤S7过渡到步骤S8,判断在步骤S2中获取到的DC输出Sdc是否小于用于判断是否进行波动判断的DC输出阈值THdc,在DC输出Sdc为DC输出阈值THdc以上时,直接返回至步骤S1,在DC输出Sdc小于DC输出阈值THdc时,过渡到步骤S9,进行低通复位。
也就是说,通过进行低通复位,作为用于运算DC输出Sdc的与处理帧相当的量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设定为不是使用存储部4中存储的最新的输出值中的与处理帧相当的量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而是使用当前时间点以后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不将在当前时间点前获取到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使用于运算DC输出Sdc。
然后,过渡到步骤S10,将模式变量“模式”设定为“模式=波动判断”。然后返回至步骤S1,获取新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步骤S2)。
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9中进行低通复位,因此在进行低通滤波处理的情况下,根据DC输出Sdc低于DC输出阈值THdc的时间点以后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来进行低通滤波处理。
在此,DC输出阈值THdc为用于判断在终端装置100前是否存在用户的基准值。DC输出阈值THdc被预先设定初始值,在后述的步骤S18的处理中进行更新。例如根据DC输出Sdc,将DC输出阈值THdc的初始值设定为能够视为用户在终端装置100前明显存在并就座的值。例如,根据用户在终端装置100前以一般坐姿就座的状态下的DC输出Sdc来设定。
此外,DC输出Sdc的初始值并不限定于设为预先设定的固定值的情况,例如也可以根据终端装置100的周围温度来设定。也就是说,预先设定用户朝向终端装置100就座时的DC输出Sdc的一般值与终端装置100的温度环境的对应。然后,在启动终端装置100之后,检测周围温度,求出与该周围温度对应的DC输出Sdc的一般值,也可以将比该DC输出Sdc的一般值低预先设定的差值的值设定为DC输出阈值THdc的初始值。
也就是说,在步骤S7~步骤S10的处理中进行以下动作。
即,在DC输出Sdc为DC输出阈值THdc以上的情况下,能够视为用户在终端装置100前就座中,在存在用户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离座判断。另一方面,在DC输出Sdc小于DC输出阈值THdc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终端装置100前不存在用户,因此需要进行离座判断。因此,在DC输出Sdc小于DC输出阈值THdc时将模式变量“模式”设为“模式=波动判断”,进行步骤S11以后的离座判断。
在步骤S10的处理中设定为“模式=波动判断”时,从步骤S7过渡到步骤S11,如果作为波动水平而被设定“0”,则过渡到步骤S12,使离座判断计数器递增。此外,该离座判断计数器在终端装置100启动时被设定为零。另外,将离座判断计数器的上限值设定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没有波动的状态持续而能够视为用户离座的值(例如100秒钟左右)。
接着,过渡到步骤S13,如果离座判断计数器未满、即其计数值未到达预先设定的上限值,则直接返回至步骤S1,如果到达上限值则过渡到步骤S14,判断为离座。然后,例如进行使显示部的亮度降低等离座判断时的处理。
如果作为波动水平而被设定“1”,则从步骤S11经由步骤S15而过渡到步骤S16,将离座判断计数器复位至零。然后,返回至步骤S1。
在作为波动水平而被设定“2”的情况下,从步骤S15过渡到步骤S17,将离座判断计数器复位至零。另外,将模式变量变更为“模式≠波动判断”(即,“模式=DC输出减小”)。然后,过渡到步骤S18,在再次设定DC输出阈值THdc之后,返回至步骤S1。
也就是说,在该时间点,处于DC输出Sdc低于DC输出阈值THdc的状态,因此有可能处于用户离座状态,但是波动水平被设定为“2”,因此能够估计为在终端装置100前存在用户。也就是说,如图2的(a)所示,在就座过程中依靠靠背的状态等下,与通常的就座状态相比温度传感器1位于远离用户的位置,因此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成为比通常低的值,从而有时DC输出Sdc低于DC输出阈值THdc。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此次需要以用户依靠靠背而就座的状态下的DC输出Sdc的值为基准来判断是就座状态还是离座状态。因此,根据判断为用户存在之后的DC输出Sdc来再次设定DC输出阈值THdc。此外,关于再次设定后的DC输出阈值THdc,可以根据判断为用户存在时的DC输出Sdc,例如将减去预先设定的差值而得到的值设定为DC输出阈值THdc,或者也可以设定为判断为用户存在之后的依次运算出的DC输出Sdc的函数。
然后,以后根据DC输出阈值THdc的再设定值来进行离座判断。
接着,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动作。
图9是表示随着温度传感器1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变化状况的图,是表示从就座状态离座的情况下的变化状况的图。
当用户在终端装置100前就座并在时间点t0接通电源时,在终端装置100启动的时间点,开始进行图4示出的运算处理,根据温度传感器1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来进行低通滤波处理并运算DC输出Sdc。另外,根据DC输出Sdc与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的大小关系等来设定波动水平。
如图2所示,在用户处于通常的就座状态而温度传感器1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比较固定的情况下,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与DC输出Sdc大致一致,因此波动水平被设定为“0”,但是当在用户就座的状态下例如将身体前后活动时,如图9所示,随着温度传感器1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变化而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临时减少之后恢复,因此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变得小于DC输出Sdc。
因此,在该时间点t1将波动水平设定为“2”,判断为在终端装置100前可能存在用户,因此将状态变量设定为“状态=启动”(步骤S6)。
然后,由于波动水平为“2”,因此从步骤S7过渡到步骤S8,但是DC输出Sdc不低于DC输出阈值THdc(初始值),因此不需要进行离座判断。因此,反复进行步骤S1至步骤S5的处理。
此外,根据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和DC输出Sdc来设定波动水平。因此,也可以在时间点t1判断为存在用户的时间点,使低通滤波器复位,根据判断为存在用户的时间点以后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来运算DC输出Sdc。
当用户从这种状态如图2所示那样转变为依靠靠背的状态时,用户与温度传感器1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当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减小并在时间点t2处DC输出Sdc低于DC输出阈值THdc(初始值)时,从步骤S8过渡到步骤S9而进行低通复位,将模式变量设定为“模式=波动判断”。另外,根据时间点t2以后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来进行新低通处理并开始运算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DC输出Sdc。
在DC输出Sdc低于DC输出阈值THdc(初始值)的时间点t2,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减小,因此可知视场内的用户与温度传感器1之间的距离变远,但是无法获知用户是否离座。
因而,在该时间点不判断为用户已离座。
然后,在用户依靠靠背不动的状态下,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缓慢地发生变化而将波动水平设定为“0”,因此从步骤S11过渡到步骤S12,离座判断计数器递增。然后,在用户相对一动不动而将波动水平设定为“0”的期间,离座判断计数器递增而计数值上升。
用户从该状态进行身体前后活动等动作,在随着该动作而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在变得小于DC输出Sdc之后恢复至接近DC输出Sdc时,在时间点t3将波动水平判断为“2”。因此,从步骤S17过渡到步骤S18,使离座判断计数器复位并将模式变量设定为“模式≠波动判断”,并且例如根据时间点t3的DC输出Sdc来再次设定DC输出阈值THdc。因此,此次将该DC输出阈值THdc的再设定值与DC输出Sdc进行比较。
也就是说,在DC输出Sdc低于DC输出阈值THdc的时间点t2无法获知用户是否离座、即在视场内是否存在用户。然而,在时间点t3,在用户进行身体前后活动等动作的时间点能够判断为用户存在。而且,用户与温度传感器1之间的距离大于时间点t1的用户与温度传感器1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时间点t3,根据确定为存在用户的时间点的DC输出Sdc来再次设定DC输出阈值THdc,此后,根据该DC输出阈值THdc的再设定值来进行离座判断。也就是说,通过判断在时间点t3判断为用户存在的时间点以后的DC输出Sdc是否减小某种程度、即用户与温度传感器1之间的距离是否变大,能够估计是否有可能已离座。
此外,也可以在时间点t3判断为波动水平为“2”时,在该时间点进行低通滤波器复位。
然后,如图2所示,当用户在依靠靠背的状态下离座时,随着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减小而DC输出Sdc减小。然后,当在时间点t4处DC输出Sdc低于DC输出阈值THdc的再设定值时,将模式变量设定为“模式=波动判断”。然后,由于用户已离座,因此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不产生波动而逐渐减小,将波动水平设定为“0”,因此从步骤S11过渡到步骤S12,离座判断计数器递增。然后,在时间点t5离座判断计数器到达上限值时,从步骤S13过渡到步骤S14,判断为处于离座状态。然后,进行调整显示部5的亮度等判断为离座状态时的处理。
也就是说,在时间点t4检测出在时间点t3判断为存在用户时的用户与温度传感器1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变大且在时间点t4以后波动水平为“0”的状态持续而无法判断为存在用户的状况持续某种程度(相当于离座判断计数器的上限值)的时间的情况下,能够视为用户已离座,因此在该时间点判断为离座。
图10是表示随着温度传感器1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变化状况的图,是表示在就座状态下行人经过用户的后面的情况下的变化状况的图。
如图10所示,当在时间点t0用户接通终端装置100的电源并在时间点t11检测出在终端装置100前存在用户时,将DC输出Sdc与DC输出阈值THdc(初始值)进行比较。然后,当用户例如处于依靠靠背的状态时,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减小,随之DC输出Sdc也减小。然后,在DC输出Sdc低于DC输出阈值THdc(初始值)的时间点t12将模式变量设定为模式=波动判断,根据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与DC输出Sdc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波动水平。
在用户依靠靠背而不动的情况下,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较缓慢地发生变化,因此将波动水平设定为“0”,使离座判断计数器递增。
当在该状态下行人经过时,由于行人经过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内而引起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临时增加。
因此,当被判断为是由行人引起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产生温度变化并在时间点t13将波动水平设定为“1”时,从图4的步骤S15过渡到步骤S16,离座判断计数器复位至零。然后,当行人再次经过并基于该经过在时间点t14将波动水平设定为“1”时,在该时间点再次将离座判断计数器复位至零。
然后,在该状态下用户在依靠靠背的状态下前后移动而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小于DC输出阈值THdc且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恢复至接近DC输出阈值THdc时,在该时间点t15判断为用户存在并将波动水平设定为“2”,使离座判断计数器复位。并且再次设定DC输出阈值THdc(步骤S17、S18)。
在此,如时间点t13、t14所示,在产生波动且判断为是由行人引起的波动时,使离座判断计数器复位。也就是说,即使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产生波动的情况下,在是由行人引起的波动的情况下,用户是否在席是不确定的。因而,在判断为是由行人引起的波动时,使离座判断计数器复位,不判断为用户处于就座中。然后,仅在时间点t15判断为是由用户引起的波动时,判断为用户存在,在该时间点再次设定DC输出阈值THdc。
在图10中,假设在时间点t12用户已离座的情况下,如果在时间点t13、时间点t14检测行人之后没有行人,则在时间点t14以后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中几乎不产生波动,因此波动水平维持“0”,随之离座判断计数器持续递增,在离座判断计数器到达上限值时,判断为用户处于离座状态。
图11是表示随着温度传感器1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变化状况的图,是表示在用户依靠靠背之后恢复至通常的就座状态的情况下的变化状况的图。
如图11所示,在时间点t0用户接通终端装置100的电源并在时间点t21判断为在终端装置100前存在用户时,将DC输出Sdc与DC输出阈值THdc(初始值)进行比较。然后,当用户例如处于依靠靠背的状态时,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减小,随之DC输出Sdc也减小。然后,在DC输出Sdc低于DC输出阈值THdc(初始值)的时间点t22将模式变量设定为模式=波动判断,根据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与DC输出Sdc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波动水平。
在该情况下,不存在被判断为由用户引起的波动或者由行人引起的波动的波动,因此波动水平维持“0”。因此,离座判断计数器递增。然后,当用户恢复至通常的就座状态而随之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增加、DC输出Sdc增加时,例如在与DC输出Sdc的最低值之间的差ΔS超出预先设定的差值的时间点t23,判断为存在使DC输出Sdc增加的用户而将波动水平设定为“2”,随之使离座判断计数器复位,以该时间点t23的DC输出Sdc为基准来设定DC输出阈值THdc(步骤S17、S18),此后,根据该DC输出阈值THdc的再设定值来进行离座判断。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判断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是否低于DC输出阈值THdc,还根据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变化图案来判断温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动是由用户引起的还是由行人引起的。即使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低于DC输出阈值THdc的情况下,在产生波动时也不判断为离座状态,仅在没有波动时判断为离座状态,并且在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低于DC输出阈值THdc的状态下产生由用户引起的波动时,根据此时的DC输出Sdc来再次设定DC输出阈值THdc,之后将DC输出阈值THdc的再设定值与DC输出Sdc进行比较来进行离座判断。因此,例如在用户从通常的就座状态转变为依靠靠背的状态的情况下等,能够避免虽然实际上就座但错误地判断为已离座,并且使用DC输出阈值THdc的再设定值来进行离座判断,因此即使在依靠靠背的状态下离座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检测离座。
此外,在此,说明了用户依靠靠背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用户在通常的就座状态下不进行使用外部输入装置2的输入操作而仅观察显示部5的画面从而成为稍远离终端装置100的状态时等DC输出Sdc也减小。因此,在DC输出Sdc低于DC输出阈值THdc(初始值)的阶段不判断为离座状态,根据处于稍远离终端装置100的状态时的DC输出Sdc来再次设定DC输出阈值THdc。
例如当在该状态下用户依靠靠背而随之DC输出Sdc低于DC输出阈值THdc(再设定值1)时,在该阶段不判断为离座状态,根据该用户处于依靠靠背的状态时的DC输出Sdc来再次设定DC输出阈值THdc。也就是说,此后根据基于用户处于依靠靠背的状态时的DC输出Sdc而设定的DC输出阈值THdc(再设定值2)来进行离座判断。
并且,当在该状态下用户离座时,在DC输出Sdc低于DC输出阈值THdc的再设定值(再设定值2)且不产生由用户引起或者由行人引起等的波动的状态持续某种程度的时间点判断为离座。
这样,根据判断为存在用户时的DC输出Sdc来依次再次设定DC输出阈值THdc,因此能够设定适合于就座中的用户与温度传感器1之间的当前位置关系的DC输出阈值THdc。
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离座判断的判断精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下结构:仅在DC输出Sdc大于DC输出阈值THdc的区域内发生变化时,即处理帧中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峰值大于作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的直流成分的DC输出Sdc时,判断为是由行人引起的温度变化,使离座判断计数器复位,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以下结构:在产生由行人引起的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与用户活动无关,因此忽视由该温度变化引起的波动,不使离座判断计数器复位而保持使离座判断计数器持续递增。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的生物体感知器搭载于终端装置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搭载于个人计算机等。特别是,如果是终端装置等用户在设备前就座来对设备进行处理的设备、装置并且是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话设备等用户在相对于设备、装置存在于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对设备、装置进行处理的设备、装置,则能够进行应用。
另外,并不限定于搭载于终端装置的情况,例如也可以构成具备温度传感器1、传感器输出获取部31、离座判断部32以及存储部4的状态判断装置,例如进行离座判断等判断在温度传感器1的视场内是否存在用户,由此进行离座判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生物体感知的情况,但是,如上所述,还能够使用距离传感器来进行生物体感知。
图12示出应用了使用距离传感器的生物体感知器的终端装置100a的概要结构图的一例。如图12所示,应用了使用距离传感器的生物体感知器的终端装置100a具备距离传感器1a、外部输入装置2、运算处理部3、存储部4以及显示部5。与温度传感器1同样地,距离传感器1a例如被配置在显示部5的上部等操作鼠标、键盘等外部输入装置2时的用户的存在位置,即配置成处于通常的就座状态时的用户包含在视场内。而且,检测用户与距离传感器1a之间的距离,将距离传感器输出值输出到运算处理部3。
而且,在终端装置100a中,将距离传感器输出值替换为温度传感器输出值,以与上述终端装置100相同的过程进行生物体感知即可。
此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图示并记载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还包含起到与作为本发明的目的的效果均等的效果的所有实施方式。并且,本发明的范围能够由所有公开的各特征中的特定的特征的所有期望组合来划定。
在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1与状态量检测部对应,传感器输出获取部31与传感器信号获取部、状态量信号获取部、温度信号获取部以及距离信号获取部对应,离座判断部32与状态判断部、生物体使用信号输出部对应。
另外,温度传感器输出值S与状态量信号对应,DC输出Sdc与状态量信号的直流成分对应,DC输出阈值THdc与状态量信号阈值、传感器信号阈值对应,第二阈值th2与第一基准值对应,第一阈值th1与第二基准值对应。
另外,DC输出Sdc与增减阈值对应。
以下,说明上述说明的生物体检测器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状态量信号获取部,其获取从状态量检测部输出的状态量信号,该状态量检测部输出与视场内的绝对温度有关的信息和同该状态量检测部与存在于视场内的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状态判断部,其根据由该状态量信号获取部获取到的上述状态量信号来判断有可能存在于上述视场内的物体的状态,
其中,将上述绝对温度下降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变长的方向设为远距离方向,
上述状态判断部在上述状态量信号成为与预先设定的状态量信号阈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根据与上述状态量信号阈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的上述状态量信号的直流成分与该状态量信号的增减方向的位移状态的关系,来判断有可能存在于上述视场内的物体的状态。
[实施方式2]
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绝对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设为近距离方向,
上述状态判断部将上述状态量信号成为与上述状态量信号阈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的、与上述状态量信号的直流成分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基准值设为第一基准值,将规定的基准值设为第二基准值,
在上述状态量信号成为与上述状态量信号阈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
在上述状态量信号从与上述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变化为与上述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状态量信号从与上述第二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变化为与上述第二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时,判断为在上述视场内存在上述物体,或者根据上述状态量信号来再次设定上述状态量信号阈值。
[实施方式3]
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绝对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设为近距离方向,
在上述状态量信号成为与上述状态量信号阈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在上述状态量信号同该状态量信号成为与上述状态量信号阈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的上述状态量信号的直流成分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且紧接在该状态之后上述状态量信号向上述近距离方向变化时,上述状态判断部判断为在上述视场内存在上述物体,或者根据上述状态量信号来再次设定上述状态量信号阈值。
[实施方式4]
根据实施方式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绝对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设为近距离方向,
上述状态判断部在上述状态量信号与上述状态量信号阈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也仅根据上述状态量信号的直流成分的位移状态判断有可能存在于上述视场内的物体的状态,
仅在上述状态量信号的直流成分向上述近距离方向变化预先设定的差幅度以上时,判断为在上述视场内存在上述物体。
[实施方式5]
根据实施方式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状态量信号阈值为根据上述状态量信号的直流成分而设定的值。
[实施方式6]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状态量信号获取部,其获取从状态量检测部输出的状态量信号,该状态量检测部输出与视场内的绝对温度有关的信息和同该状态量检测部与存在于视场内的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状态判断部,其将上述绝对温度下降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变长的方向设为远距离方向,将上述绝对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设为近距离方向,在由上述状态量信号获取部获取到的上述状态量信号成为与预先设定的状态量信号阈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且该状态持续规定时间时,判断为在上述视场内不存在上述物体,
上述状态判断部在上述状态量信号在上述规定时间内的增减方向的位移状态是随着该位移状态而上述状态量信号仅在与预先设定的增减阈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下发生变化而不包含在与上述增减阈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的变化的位移状态时,将随着该位移状态发生变化的上述状态量信号作为与上述状态量信号阈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量信号而进行处理。
[实施方式7]
根据实施方式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增减阈值为根据上述状态量信号成为与上述状态量信号阈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的上述状态量信号的直流成分而设定的值。
[实施方式8]
一种状态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状态量检测部,其输出与视场内的绝对温度有关的信息和同状态量检测部与存在于视场内的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实施方式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实施方式9]
根据实施方式8所述的状态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状态量检测部为热电动势型红外线传感器、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光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光电动势型红外线传感器以及距离传感器中的任一个。
[实施方式10]
根据实施方式8或者9所述的状态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上述状态量检测部。
附图标记说明
1:温度传感器;1a:距离传感器;2:外部输入装置;3:运算处理部;4:存储部;5:显示部;31:传感器输出获取部;32:离座判断部;100、100a:终端装置。
Claims (26)
1.一种生物体感知器,具备:
传感器信号获取部,其获取从检测视场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检测与视场内的物体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传感器中的至少一方的传感器输出的传感器信号;以及
状态判断部,在远距离方向被定义为上述温度下降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变长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传感器信号在与该传感器信号的直流成分相比靠上述远距离方向上具有峰时,该状态判断部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传感器信号在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靠上述远距离方向上不具有峰时,上述状态判断部不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在近距离方向被定义为上述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传感器信号在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靠上述远距离方向上不具有峰而在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靠上述近距离方向上具有峰时,上述状态判断部不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在近距离方向被定义为上述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传感器信号从与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变化为与上述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且从与第二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变化为与上述第二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时,上述状态判断部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其中,上述第一基准值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在近距离方向被定义为上述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传感器信号从与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变化为与上述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并从与第二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变化为与上述第二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时,上述状态判断部根据上述传感器信号来再次设定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其中,上述第一基准值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当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上述传感器信号从与上述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变化为与上述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并从与上述第二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变化为与上述第二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的状态时,上述状态判断部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基准值与上述第一基准值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且处于上述直流成分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基准值为与上述第一基准值相同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在近距离方向被定义为上述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且在该状态之后变化为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时,上述状态判断部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2、3以及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在近距离方向被定义为上述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且在该状态之后变化为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时,上述状态判断部根据上述传感器信号来再次设定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当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且在该状态之后变化为与上述直流成分相比处于上述近距离方向时,上述状态判断部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11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当在上述规定时间内没有产生上述变化时,上述状态判断部不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当在上述规定时间内没有产生上述变化时,上述状态判断部判断为不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在近距离方向被定义为上述温度增加的方向或者上述距离缩短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传感器信号与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相比成为处于上述远距离方向的状态之后上述直流成分向上述近距离方向变化预先设定的差幅度以上时,上述状态判断部判断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感器信号阈值为根据上述直流成分而设定的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感器为热电动势型红外线传感器、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光导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光电动势型红外线传感器以及距离传感器中的任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感器信号获取部获取多个上述传感器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直流成分为通过对上述传感器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处理而得到的信号。
19.一种生物体感知器,具备:
温度信号获取部,其获取从检测视场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以及
生物体使用信号输出部,其在上述温度信号所表示的温度变得低于温度阈值之后上述温度信号所表示的上述温度在比其直流成分低的位置处具有峰时,输出表示是上述视场内的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状态的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物体使用信号输出部在上述温度信号所表示的上述温度变得低于上述温度阈值之后上述温度信号所表示的上述温度在规定时间内具有上述峰时,输出表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的上述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物体使用信号输出部在上述温度信号所表示的上述温度在上述规定时间内不具有上述峰时,输出表示不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的信号。
22.一种生物体感知器,具备:
距离信号获取部,其获取从检测与视场内的物体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传感器输出的距离信号;以及
生物体使用信号输出部,其在上述距离信号所表示的距离变得比距离阈值长之后上述距离信号所表示的上述距离在比其直流成分长的位置处具有峰时,输出表示是上述视场内的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状态的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物体使用信号输出部在上述距离信号所表示的上述距离变得比上述距离阈值长之后上述距离信号所表示的上述距离在规定时间内具有上述峰时,输出表示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的上述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生物体感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物体使用信号输出部在上述距离信号所表示的上述距离在上述规定时间内不具有上述峰时,输出表示不是上述视场内的上述生物体能够使用上述设备的状态的信号。
25.一种省电模式设定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在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所表示的温度变得低于温度阈值之后上述温度信号所表示的上述温度在规定时间内在比其直流成分低的位置处具有峰时,判断为是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视场内的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状态;以及
在上述温度信号所表示的上述温度在上述规定时间内不具有上述峰时,将上述设备设定为省电模式。
26.一种省电模式设定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在距离传感器输出的距离信号所表示的距离变得比距离阈值长之后上述距离信号所表示的上述距离在规定时间内在比其直流成分长的位置处具有峰时,判断为是上述距离传感器的视场内的生物体能够使用设备的状态;以及
在上述距离信号所表示的上述距离在上述规定时间内不具有上述峰时,将上述设备设定为省电模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24019 | 2013-06-12 | ||
JP2013124019 | 2013-06-12 | ||
PCT/JP2014/002956 WO2014199594A1 (ja) | 2013-06-12 | 2014-06-03 | 生体感知器および省電力モード設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87871A true CN104487871A (zh) | 2015-04-01 |
CN104487871B CN104487871B (zh) | 2017-03-29 |
Family
ID=5202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1916.7A Active CN104487871B (zh) | 2013-06-12 | 2014-06-03 | 生物体感知器以及省电模式设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26463B2 (zh) |
JP (1) | JP5838271B2 (zh) |
CN (1) | CN104487871B (zh) |
TW (1) | TWI553328B (zh) |
WO (1) | WO201419959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73100A (zh) * | 2018-08-15 | 2018-11-23 | 深圳市枫芒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座位占用检测装置及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87576B2 (en) | 2014-11-14 | 2017-06-27 | Echostar Technologie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infecting a remote control using ultraviolet light |
JP6754629B2 (ja) * | 2016-06-24 | 2020-09-16 |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端末装置、推定装置および推定方法 |
CN109933185A (zh) * | 2019-04-02 | 2019-06-25 |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 一种计算机系统的节能方法 |
JP7345604B1 (ja) | 2022-06-17 | 2023-09-15 | 三菱電機It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在席管理装置、在席管理方法及び在席管理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80132A1 (en) * | 2000-12-27 | 2002-06-27 | Xia Dai | Computer screen power management through detection of user presence |
CN102135791A (zh) * | 2009-09-18 | 2011-07-27 | 郑巍 | 显示器节能控制方法及电路设计 |
US20110205182A1 (en) * | 2010-02-24 | 2011-08-25 | Miyazawa Yusuke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
CN102591467A (zh) * | 2012-02-15 | 2012-07-18 | 张群 | 一种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键盘及其管理方法 |
CN202548753U (zh) * | 2012-03-12 | 2012-11-21 | 安凯(广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计算机及其屏幕保护系统 |
WO2012155661A1 (zh) * | 2011-07-04 | 2012-11-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显示屏功耗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6764A (ja) | 1997-04-23 | 1999-01-12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赤外線感知器 |
US7016705B2 (en) * | 2002-04-17 | 2006-03-2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networked battery-operated device using sensors |
DE602004024322D1 (de) * | 2004-12-15 | 2010-01-07 | St Microelectronics Res & Dev | Vorrichtung zur Detektion von Computerbenutzern |
JP5107613B2 (ja) * | 2007-05-31 | 2012-12-26 | セコム株式会社 | 人体検知器 |
JP4782209B2 (ja) | 2009-01-27 | 2011-09-28 | 株式会社ナナオ | 省電力モニタ装置 |
JP5917512B2 (ja) | 2011-06-13 | 2016-05-18 | 新日鉄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 センサー素子、結露センサー、湿度センサー、結露検知方法及び露点計測装置 |
JP5526100B2 (ja) * | 2011-10-18 | 2014-06-18 | Eizo株式会社 | 動体判別装置、表示装置及び動体判別方法 |
-
2014
- 2014-06-03 JP JP2014546210A patent/JP5838271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6-03 WO PCT/JP2014/002956 patent/WO201419959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6-03 US US14/415,831 patent/US1012646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6-03 CN CN201480001916.7A patent/CN104487871B/zh active Active
- 2014-06-11 TW TW103120225A patent/TWI55332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80132A1 (en) * | 2000-12-27 | 2002-06-27 | Xia Dai | Computer screen power management through detection of user presence |
CN102135791A (zh) * | 2009-09-18 | 2011-07-27 | 郑巍 | 显示器节能控制方法及电路设计 |
US20110205182A1 (en) * | 2010-02-24 | 2011-08-25 | Miyazawa Yusuke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
WO2012155661A1 (zh) * | 2011-07-04 | 2012-11-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显示屏功耗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CN102591467A (zh) * | 2012-02-15 | 2012-07-18 | 张群 | 一种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键盘及其管理方法 |
CN202548753U (zh) * | 2012-03-12 | 2012-11-21 | 安凯(广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计算机及其屏幕保护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73100A (zh) * | 2018-08-15 | 2018-11-23 | 深圳市枫芒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座位占用检测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87871B (zh) | 2017-03-29 |
TW201506436A (zh) | 2015-02-16 |
JP5838271B2 (ja) | 2016-01-06 |
US20150168595A1 (en) | 2015-06-18 |
WO2014199594A1 (ja) | 2014-12-18 |
JPWO2014199594A1 (ja) | 2017-02-23 |
TWI553328B (zh) | 2016-10-11 |
US10126463B2 (en) | 2018-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87871A (zh) | 生物体感知器以及省电模式设定方法 | |
CN102326133B (zh) | 用于使得设备进入活动模式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 |
CN105260105B (zh) | 基于指纹传感器的显示屏唤醒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3815896B (zh) | 一种精神疲劳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移动处理终端 | |
US9778095B2 (en) | Multipurpose weighing device | |
KR102635868B1 (ko) |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 |
CN103445783B (zh) | 一种适用于家用体重秤的使用者身份识别方法 | |
JP6671268B2 (ja) | 呼気アルコール検知のための認証システム及び認証方法 | |
CN106308752A (zh) |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睡眠监测方法和系统 | |
US20150029030A1 (en) | Sleep state management device, sleep state management method, and sleep state management program | |
CN104027109A (zh) | 心房颤动解析装置以及程序 | |
KR102253100B1 (ko) | 저비용 힘-감지 디바이스를 위한 초 저전력 모드 | |
US9261566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edance analysis | |
CN108732502B (zh) | 设备可使用的剩余时长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
CN103654798A (zh) | 一种情绪监测与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 |
JP6393984B2 (ja) | 脈拍計測装置、脈拍計測方法及び脈拍計測プログラム | |
KR102470617B1 (ko) | 바이오 프로세서, 생체 신호 감지 시스템, 및 바이오 프로세서의 동작 방법 | |
US10987002B2 (en) |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an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operating method | |
CN104395853A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 |
KR101659798B1 (ko) | 가속도센서를 이용한 무구속 비접촉 방식의 의자용 심박수 측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CN104460469B (zh) | 一种环境传感器和一种环境参数测量和预测方法 | |
CN116784852A (zh) | 一种疲劳状态确定方法、装置、智能床垫及介质 | |
CN116839764A (zh) | 压电布床垫使用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 |
CN114533010A (zh) | 心率检测方法和装置 | |
CN108225611A (zh) | 一种体温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