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3328B - Biological sensor and power saving mode sett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Biological sensor and power saving mode sett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3328B
TWI553328B TW103120225A TW103120225A TWI553328B TW I553328 B TWI553328 B TW I553328B TW 103120225 A TW103120225 A TW 103120225A TW 103120225 A TW103120225 A TW 103120225A TW I553328 B TWI553328 B TW I5533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distance
sensor
signal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0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6436A (zh
Inventor
Kyoya Nakamikawa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Microde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Microde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Microde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06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6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3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33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9/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V1/00 - G01V8/00
    • G01V9/005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V1/00 - G01V8/00 by thermal methods, e.g. after generation of heat by chemical rea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2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sensing the radiation of moving bodies
    • G01J5/0025Living bod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9/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V1/00 - G01V8/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Description

生物體感知器及省電模式設定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基於感測器之檢測資訊對有存在於感測器之視野內之可能性的物體之狀態進行判定的生物體感知器及省電模式設定方法。
先前以來,就終端裝置等機器而言,提出有用以消除無用之功率消耗的各種技術。例如,存在如下情況:於使用者啟動終端裝置之狀態下,以未使用之狀態放置。提出有一種利用終端裝置側對此種狀態進行感測,且終端裝置側將自身裝置轉變為省電模式的終端裝置。
即,設置紅外線感測器等用以感測是否存在使用者之感測器,並基於該感測器之感測信號,由終端裝置判定使用者是否為離席狀態。並且,提出有於判定為離席狀態時,進行關閉終端裝置之顯示部之畫面電源等處理的方法。
而且,於基於例如紅外線感測器等之感測值是否超過閾值而感測是否存在使用者之方法之情形時,存在如下可能性:即便於實際上不存在使用者之狀態下,亦會於因溫度環境之變化等而導致感測值超過閾值之情形時,誤判斷為存在使用者。
因此,亦提出有如下等方法:使用輸出絕對感知信號之紅外線感知元件,並使用自該紅外線感知元件輸出之絕對感知信號及微分感知信號,進行相對於室內之進入判斷、退出判斷,藉此避免因溫度環境之變化而引起之誤判斷(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1-6764號公報
然而,於使用利用上述紅外線感知元件進行相對於室內之進入判斷、退出判斷之方法,來判斷是否為使用者自終端裝置離席之狀態之情形時,存在如下可能性:例如於在離席中有通行人通過座席之後面之情形時等,亦會誤判斷使用者為就座中。因此,期望有能進一步確實地檢測是否為離席中之方法。
因此,本發明係著眼於上述之先前未解決之問題研究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準確地檢測出物體之存在之有無等、有存在於視野內之可能性的物體之狀態的生物體感知器及省電模式設定方法。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生物體感知器之特徵在於包括:感測器信號取得部,其取得感測器信號,該感測器信號係自對視野內之溫度進行感測之溫度感測器、或對與視野內之物體之距離進行感測的距離感測器中之至少一個感測器輸出;狀態判定部,其係於遠距離方向定義為上述溫度降低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長之方向之情形時,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當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該感測器信號之直流成分在上述遠距離方向具有峰值時,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生物體可使用機器之狀態。
上述狀態判定部可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當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在上述遠距離方向不具有峰值時,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
於近距離方向定義為上述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之情形時,上述狀態判定部可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當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不具有峰值、且於上述近距離方向具有峰值時,並不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
於近距離方向定義為上述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之情形時,上述狀態判定部可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當自上述感測器信號與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第1標準值相比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變化為相較於上述第1標準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且自相較於第2標準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變化為相較於上述第2標準值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時,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
於近距離方向定義為上述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之情形時,上述狀態判定部可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當自上述感測器信號與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第1標準值相比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變化為相較於上述第1標準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且自相較於第2標準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變化為相較於上述第2標準值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時,基於上述感測器信號再次設定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
上述狀態判定部係可於在特定時間內產生如下情況時,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上述情況係指,自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第1標準值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變化為相較於上述第1標準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且自相較 於上述第2標準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變化為相較於上述第2標準值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
而且,上述第2標準值可相較於上述第1標準值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且位於上述直流成分附近。
而且,上述第2標準值可為與上述第1標準值相同之值。
於近距離方向定義為上述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之情形時,上述狀態判定部可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且在該狀態之後向上述近距離方向變化時,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
於近距離方向定義為上述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之情形時,上述狀態判定部可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且在該狀態之後向上述近距離方向變化時,基於上述感測器信號,再次設定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
上述狀態判定部可於在特定時間內產生如下情況時,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上述情況係指,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且於該狀態之後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向上述近距離方向變化。
上述狀態判定部可於在上述特定時間內未產生上述變化時,並不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
上述狀態判定部可於在上述特定時間內產生上述變化時,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
於近距離方向定義為上述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 向之情形時,上述狀態判定部可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上述直流成分向上述近距離方向變化預先設定之差分幅度以上時,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
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可基於上述直流成分而設定之值。
上述感測器可為熱電動勢型紅外線感測器、導電型紅外線感測器、光導電型紅外線感測器、光電動勢型紅外線感測器、及距離感測器中之任一者。
上述感測器信號取得部可取得複數個上述感測器信號。
上述直流成分可為藉由對上述感測器信號進行低通濾波處理而獲得之信號。
本發明之其他態樣之生物體感知器之特徵在於包括:溫度信號取得部,其取得自對視野內之溫度進行感測之溫度感測器輸出的溫度信號;生物體使用信號輸出部,其係於上述溫度信號所示之溫度低於溫度閾值後,當上述溫度信號所示之上述溫度低於其直流成分而且具有峰值時,輸出表示為上述視野內之生物體可使用機器之狀態的信號。
上述生物體使用信號輸出部可於上述溫度信號所示之上述溫度變得低於上述溫度閾值後,當上述溫度信號所示之上述溫度於特定時間內具有上述峰值時,輸出表示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的上述信號。
上述生物體使用信號輸出部可於上述溫度信號所示之上述溫度在上述特定時間內不具有上述峰值時,輸出表示並非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的信號。
本發明之其他態樣之生物體感知器之特徵在於包括:距離信號取得部,其取得自對與視野內之物體之距離進行感測之距離感測器輸 出的距離信號;及生物體使用信號輸出部,其係於上述距離信號所示之距離變得比距離閾值更長後,當上述距離信號所示之上述距離長於其直流成分而且具有峰值時,輸出表示為上述視野內之生物體可使用機器之狀態的信號。
上述生物體使用信號輸出部可於在上述距離信號所示之上述距離變得比上述距離閾值更長後,當上述距離信號所示之上述距離在特定時間內具有上述峰值時,輸出表示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的上述信號。
上述生物體使用信號輸出部可於上述距離信號所示之上述距離在上述特定時間內不具有上述峰值時,輸出表示並非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的信號。
本發明之其他態樣之省電模式設定方法之特徵在於包括:於溫度感測器輸出之溫度信號所示之溫度變得低於溫度閾值後,上述溫度信號所示之上述溫度低於其直流成分而且在特定時間內具有峰值時,判定為上述溫度感測器之視野內之生物體可使用機器之狀態;以及於上述溫度信號所示之上述絕對溫度在上述特定時間內不具有上述峰值時,將上述機器設定為省電模式。
本發明之其他態樣之省電模式設定方法之特徵在於包括:於距離感測器輸出之距離信號所示之距離變得比距離閾值更長後,當上述距離信號所示之上述距離長於其直流成分而且在特定時間內具有峰值時,判定為上述距離感測器之視野內之生物體可使用機器之狀態;以及於上述距離信號所示之上述距離在上述特定時間內不具有上述峰值時,將上述機器設定為省電模式。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由於在遠距離方向定義為溫度降低之方向或距離變長之方向之情形時,在成為感測器信號相較於感測器信號 閾值位於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於感測器信號相較於感測器信號之直流成分在遠距離方向具有峰值時,判定為視野內之生物體可使用機器之狀態,因此可更準確地檢測出物體之狀態。
1‧‧‧溫度感測器
1a‧‧‧距離感測器
2‧‧‧外部輸入裝置
3‧‧‧運算處理部
4‧‧‧記憶部
5‧‧‧顯示部
31‧‧‧感測器輸出取得部
32‧‧‧離席判定部
100、100a‧‧‧終端裝置
圖1係表示設置於終端裝置上之溫度感測器之輸出值之變化狀況之一例的波形圖。
圖2(a)、(b)係表示伴隨就座方式之變化的溫度感測器之輸出值之變化狀況的說明圖。
圖3係表示應用本發明之終端裝置之一例的概略構成圖。
圖4係表示離席判定之處理順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5(a)~(c)係因通行人引起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之波動的型式之一例。
圖6係因終端裝置之使用者引起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的波動之型式之一例。
圖7係因終端裝置之使用者引起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的波動之型式之一例。
圖8係用以對判定波動之原因之方法進行說明的說明圖。
圖9係表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動作之、各種信號之變化狀況之一例的時序圖。
圖10係表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動作之、各種信號之變化狀況之一例的時序圖。
圖11係表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動作之、各種信號之變化狀況之一例的時序圖。
圖12係表示應用本發明之終端裝置之其他例的概略構成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概要)
本實施形態係藉由溫度感測器而檢測物體之狀態,具體而言,是檢測是否存在物體。此處,對如下情形進行說明:將本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知器(資訊處理裝置)應用於終端裝置,而檢測於該終端裝置中所含之顯示部之前方或外部輸入裝置之附近是否存在使用者,即,檢測是否為使用者就座於終端裝置前並利用終端裝置之狀況。本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知器係判定是否為生物體(使用者)可使用機器之狀態者。即,本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知器係並不限定於檢測是否為生物體就座於視野內之終端裝置之前方並利用終端裝置的狀況。此處,生物體可使用機器之狀態係指,例如生物體與機器之距離為生物體可利用機器之程度的距離。於機器為個人電腦等之情形時,生物體可利用機器之程度的距離係例如個人電腦與生物體所就座之場所之距離,為2m以內。於機器為智慧型手機或行動電話設備等之情形時,生物體可利用機器之程度的距離例如為1m以內。
溫度感測器例如以如下方式配置:使終端裝置所含之顯示部之上部等、使用者相對於終端裝置進行操作時之存在使用者的區域,包含於溫度感測器之視野內。
而且,溫度感測器可應用紅外線感測器等溫度感測器,但並非於產生溫度變化時會將因吸收紅外線引起之溫度變化轉換為電信號的熱型感測器,而為與溫度變化無關地吸收紅外線並藉由光電轉換而輸出信號的量子型,且只要為能以非接觸之方式以絕對量對視野內之溫度進行感測的溫度感測器,即可應用。除此以外,作為可應用之溫度感測器,例如可列舉:熱電動勢型紅外線感測器、導電型紅外線感測器、光導電型紅外線感測器、光電動勢型感測器等。
而且,此處,對使用感測溫度之絕對量的溫度感測器之情形進行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只要為能以絕對量而非變化量來對人體所 發出之生物體資訊進行感測之感測器,即可應用。作為此種感測器,例如可應用主動式紅外線感測器(發出紅外光,對其反射強度或經過時間進行測量之類型之感測器),亦可應用利用音波、電波等之距離感測器等。
此處,圖1表示利用配置於終端裝置中所含之顯示部之上部的溫度感測器所得的測定結果。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溫度感測器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即視野內之平均溫度。
溫度感測器使終端裝置之顯示部之前方及外部輸入裝置之附近包含於視野內。因此,於圖1中,平均溫度低於其他部分之區間L1、L2、L3、L4可視為不存在人體之狀態,即終端裝置之使用者離席之狀態。
然而,例如如圖2(a)所示,由於在使用者在就座之狀態下倚靠於椅背上等之情形時,使用者與溫度感測器之間之距離變大,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即便實際上為使用者一直就座之狀態,藉由溫度感測器檢測之平均溫度亦降低。即,如圖1之區間L1~L4所示,雖然平均溫度低於其他部分,但未必可視為離席狀態。
再者,於使用者離席之情形時(於圖2(b))中,雖然溫度感測器輸出值之降低幅度不同,但與使用者倚靠於椅背上之情形相同,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急遽降低後,成為固定之波形。即,僅根據溫度感測器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是否降低,無法判別是離席還是倚靠於椅背上等之狀態。
然而,如圖1所示,除區間L1~L4以外之區間,即於使用者為就座狀態時,藉由溫度感測器檢測之平均溫度並非固定而有波動。即,就座狀態之使用者並非於就座中不活動身體一直坐著,有時會操作外部輸入裝置,有時會探頭窺視顯示部之圖像,或無意識地活動手或頭等。因此,藉由溫度感測器檢測之平均溫度會有波動。此情況亦與使 用者倚靠於椅背上之情形相同,使用者於倚靠於椅背上之情形時,有時亦會無意識地活動手或頭。而且,若自倚靠於椅背上之狀態,恢復至於觀察顯示部之畫面或者操作外部輸入裝置時通常所採取之就座狀態(以下,亦稱為通常之就座狀態),則平均溫度會增加。
因此,於如圖1之區間L1~L4般,平均溫度低於其他部分之情形時,可視為存在離席之可能性,但即便於平均溫度降低之情形下於平均溫度波動之情形時,亦可預測為在就座中且倚靠於椅背上等之狀態。
然而,例如於有其他人通過就座中之使用者之後方或使用者離席中之座席之後方之情形時等,亦存在因該通行人之生物體溫度而導致藉由溫度感測器檢測出之平均溫度波動的可能性。
因此,如圖1之區間L1~L4般,平均溫度低於其他部分,且排除認為是通行人引起之波動,可藉由判定平均溫度是否有波動,即判定是否為因使用者引起之波動,而更準確地判定使用者是否為離席狀態。
(實施形態)
繼而,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3係表示應用本發明中之生物體感知器之終端裝置之一例的概略構成圖。
如圖3所示,該終端裝置100包括:溫度感測器1、外部輸入裝置2、運算處理部3、記憶部4及顯示部5。
如上所述,溫度感測器1係例如以如下方式配置:使顯示部5之上部等、操作滑鼠或鍵盤等外部輸入裝置2時使用者之存在位置,即為通常之就座狀態時之使用者包含於視野內。
再者,此處對將1個溫度感測器設置於顯示部5之情形進行說明,但並不限定於1個,亦可設置複數個。由於可藉由設置複數個, 而對更廣範圍之視野內之溫度變化進行檢測,因此可進一步精度良好地取得終端裝置100之周圍之溫度變化。因此,可更準確地推測終端裝置100之使用者之就座/離席狀態。
而且,溫度感測器1之配置位置並不限定於顯示部5,例如亦可設置於終端裝置本體,重要的是只要為如下位置即可:可對因朝向終端裝置100就座之使用者或位於可利用終端裝置100之程度的距離的使用者與終端裝置100之間之距離的變化而引起之溫度變化進行測定。
運算處理部3係基於溫度感測器1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進行運算處理,該運算處理係用以檢測於顯示部5之前方或外部輸入裝置2之附近是否存在使用者,即檢測使用者是離席狀態還是就座狀態。繼而,根據使用者之就座/離席狀態,進行顯示部5中之畫面顯示,或者進行降低畫面亮度等省電模式下之動作。而且,根據利用外部輸入裝置2之輸入操作,進行預先設定之處理等,並進行將處理結果顯示於顯示部5等處理。
具體而言,運算處理部3包括:感測器輸出取得部31,其取得溫度感測器1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及離席判定部32,其係基於藉由感測器輸出取得部31取得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進行離席判定。
感測器輸出取得部31係以固定週期讀入來自溫度感測器1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並將所讀入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儲存於記憶部4。離席判定部32係基於記憶部4中所記憶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對作為每段固定時間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直流成分的DC(direct current,直流)輸出Sdc進行運算。離席判定部32係於所運算之DC輸出Sdc低於預先設定之DC輸出閾值THdc時,判定存在使用者離席之可能性,並基於在此之後所輸入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波動,判定使用者是否離席。
再者,亦可藉由不比較DC輸出Sdc與DC輸出閾值THdc,而對溫 度感測器輸出值S及其閾值進行比較,來判定使用者之離席可能性。
記憶部4係記憶終端裝置100中之用以檢測使用者之有無之運算處理的處理程式、及各種運算所需之處理程式,並且記憶上述運算處理中使用之、溫度感測器1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及用以進行離席判定之閾值等各種資訊。
繼而,伴隨圖4所示之流程圖,對運算處理部3中之基於溫度感測器1之檢測信號進行離席判定為止之處理順序之一例進行說明。
運算處理部3中,若輸入溫度感測器1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步驟S1),則對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進行低通濾波處理,並將其處理結果作為為當前取樣時間點下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直流成分的DC輸出Sdc而記憶於記憶部4。而且,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亦與當前取樣時間點對應地儲存於記憶部4(步驟S2)。此處,較理想的是低通濾波器之截止頻率與因使用者之動作而產生之具有波形變化的頻率成分(典型而言,為0.1~1Hz左右)相比小一位數以上。
繼而,移行至步驟S3,取得波動位準。該波動位準表示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是否波動,而且,表示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溫度變化是因通行人而產生之變化、還是因存在於終端裝置100之前方之使用者而產生之溫度變化。
該波動位準係將例如10秒等預先設定之單位時間作為處理框,並基於該處理框中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之變化狀況進行判定。較理想的是處理框之長度大於因使用者之動作而產生之波形變化之時間標度(例如大於1秒)。
例如,如圖5所示,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僅於大於作為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直流成分之DC輸出Sdc之區域變化,即於處理框中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大於作為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直流成分之DC輸出Sdc時,判定為因通行人而引起之溫度變化。
作為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直流成分之DC輸出Sdc只要藉由對處理框中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進行低通濾波處理即可檢測出。即,自記憶於記憶部4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中之最新值提取相當於處理框之量,即提取特定時間程度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對該所提取之相當於處理框之量的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進行低通濾波處理,藉此對處理框中之DC輸出Sdc進行運算。
此處,於因通行人引起溫度變化之情形時,溫度感測器1之視野內之溫度係於因通行人之通過而暫時增加後,會恢復至變化前之狀態。即,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係大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DC輸出Sdc之值。
因此,如圖5所示,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大於其DC輸出Sdc時,判定為因通行人引起之溫度變化。例如,可預測出圖5(a)中通行人為1人,圖5(b)、(c)中2個通行人通過,進而可預測出圖5(b)中2個通行人以比圖5(c)更短之間隔通過。
另一方面,如圖6所示,於在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變得小於其DC輸出Sdc後,恢復至DC輸出Sdc附近之情形時,判定為因終端裝置100之使用者引起之溫度變化。
即,於通行人通過視野內之情形時,視野內之溫度係於暫時增加後,會恢復至變化前之狀態。因此,於在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變得小於其DC輸出Sdc後,恢復至DC輸出Sdc附近的型式中,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不會變化。而且,由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係表示視野內之平均溫度者,因此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降低之情況係意指視野內之發熱體,即人遠離溫度感測器1。而且,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降低後恢復至變化前之狀態之情況係意指人遠離溫度感測器1之後再次接近。即,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變化之前及變化之後均意指存在人,即使用者。
因此,於在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變得小於其DC輸出Sdc後,恢復至DC輸出Sdc附近的型式中,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變化之情形時,可視為因使用者引起之溫度變化,即可視為存在使用者。
因此,如圖6所示,於在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變得小於DC輸出Sdc後,恢復至DC輸出Sdc附近之情形時,即,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小於DC輸出Sdc之情形時,判定為因終端裝置100之使用者引起之溫度變化。
而且,例如,如圖7所示,於作為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直流成分之DC輸出Sdc相對較急遽地上升或下降之情形時,可視為因使用者引起之溫度變化。即,於通行人通過視野內之情形時,如上所述,溫度暫時增加之後,會恢復至變化前之狀態。因此,DC輸出Sdc不會因通行人而那樣程度地變化。即,於圖7所示之型式中,於DC輸出Sdc變化之情形時,不視為因通行人引起之溫度變化。
然而,於DC輸出Sdc以某種程度之變化幅度上升之情形時,可視為存在使用者,但即便DC輸出Sdc以某種程度之變化幅度下降,亦未必存在使用者,亦有離席之可能性。因此,此處,僅於DC輸出Sdc上升時,視為因使用者引起之溫度變化,於DC輸出Sdc下降時,不視為因使用者引起之溫度變化。
再者,於通行人未就座而長時間站立之情形等時,亦認為DC輸出Sdc上升。於該情形時,雖然使用者未就座但站立於終端裝置100之附近之情況下,可預測為正在使用終端裝置100或者正在探頭窺視畫面,因此即便判定為因使用者引起之溫度變化,即存在使用者,亦不會有問題。
而且,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是否如圖5~圖7所示地進行變化之判定係對應於上述處理框進行判定。例如,如圖8所示,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是否小於DC輸出Sdc且其後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是否恢復 至DC輸出Sdc附近之判定係以如下方式進行。
即,將特定之單位時間(例如10秒程度)作為處理框,將該處理框中之以根據DC輸出Sdc預先設定之差分溫度程度較小之值設為第1閾值th1,將以預先設定之差分溫度程度小於該第1閾值th1之值設為第2閾值th2。再者,用以設定第1閾值th1之差分溫度及用以設定第2閾值th2之差分溫度係基於根據該等差分溫度而設定之第1閾值th1及第2閾值th2,根據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變化型式,設定為可視為就座中之使用者的身體明顯地向前後活動之值。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閾值th1係設定為大於第2閾值th2且為DC輸出Sdc之附近之值,但第1閾值th1亦可為小於第2閾值th2之值。而且,第1閾值th1亦可為與第2閾值th2相同之值。
繼而,算出處理框中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並且藉由低通濾波處理而算出處理框中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直流成分作為DC輸出Sdc,從而根據上下之峰值與第1閾值th1及第2閾值th2之大小關係進行判定即可。
再者,波動位準之取得係既可每當取得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時以處理框單位取得,或者亦可每隔特定之單位時間而取得。
繼而,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變化狀況如圖5所示,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大於DC輸出Sdc、且判定為因通行人引起之溫度變化時,將波動位準設定為「1」。又,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之變化狀況如圖6所示,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小於DC輸出Sdc、且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恢復至DC輸出Sdc附近時,又,如圖7所示,於DC輸出Sdc增加預先設定之增加幅度以上時,判定為因使用者引起之溫度變化,將波動位準設定為「2」。
並且,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無波動時,或者於雖然有波動但不符合圖5、圖6中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又,如圖7所示,於DC輸出Sdc 降低之情形時,即於判定為因使用者引起之溫度變化或因通行人引起之溫度變化中之任一者時,將波動位準設定為「0」。
如此,若取得波動位準,則自步驟S3移行至步驟S4,繼而判定狀態變數「state」是否設定為「started」。再者,該狀態變數「state」係於啟動終端裝置100時設定為「not start」。
繼而,於並非「state=started」之情形時,自步驟S4移行至步驟S5,判定藉由步驟S3判定之波動位準是否為「2」。
繼而,於波動位準為「0」或「1」時,即溫度感測器輸出值無波動時,或者於判定為因通行人引起之溫度變化時,返回至步驟S1,於下一取樣時點取得新的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
另一方面,於藉由步驟S3判定之波動位準設定為「2」之情形時,自步驟S5移行至步驟S6,將狀態變數「state」設定為「state=started」。繼而,返回至步驟S1,於下一取樣時點取得新的感測器輸出。
即,於即便投入終端裝置100之電源,至終端裝置100啟動為止亦花費時間之情形、或者於藉由上位裝置而接通終端裝置100之電源之情形時等,於終端裝置100啟動時,存在使用者未必就座之可能性。於使用者未就座之狀態下無需進行離席判定。因此,於接通終端裝置100之電源投入後,至波動位準設定為「2」為止之期間,即,於未判定為於終端裝置100之前方存在使用者之期間,不進行步驟S7以後之離席判定處理。繼而,於波動位準設定為「2」,且檢測出於終端裝置100之前方存在使用者時,在此之後進行步驟S7以後之離席判定處理。
繼而,於在步驟S4中判定為「state=started」時,自步驟S4移行至步驟S7,繼而判定模式變數「mode」是否設定為「mode=波動判定」。繼而,於「mode=DC輸出下降」之情形時,自步驟S7移行至步 驟S8,判定步驟S2中所取得之DC輸出Sdc是否小於用以判定是否進行波動判定之DC輸出閾值THdc,於DC輸出Sdc為DC輸出閾值THdc以上時,直接返回至步驟S1,於DC輸出Sdc小於DC輸出閾值THdc時,移行至步驟S9,重設低通濾波器。
即,藉由重設低通濾波器,而以如下方式進行設定:作為DC輸出Sdc之運算中使用之處理框程度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並非自記憶於記憶部4之最新值中使用相當於處理框之量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而使用當前時間點以後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從而不會將先於當前時間點取得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用於DC輸出Sdc之運算。
繼而,移行至步驟S10,將模式變數「mode」設定為「mode=波動判定」。繼而,返回至步驟S1,重新取得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進行低通濾波處理(步驟S2)。
於該情形時,由於在步驟S9中重設低通濾波器,因此於進行低通濾波處理之情形時,基於DC輸出Sdc低於DC輸出閾值THdc之時間點以後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進行低通濾波處理。
此處,DC輸出閾值THdc係用以判定於終端裝置100之前方是否存在使用者之標準值。就DC輸出閾值THdc而言,預先設定初始值,並於下述之步驟S18之處理中得以更新。DC輸出閾值THdc之初始值係例如設定為如下值:可基於DC輸出Sdc,視為使用者明顯地存在於終端裝置100之前方並就座。例如,基於使用者以普通之就座方式就座於終端裝置100之前方之狀態下之DC輸出Sdc而設定。
再者,於DC輸出Sdc之初始值並不限定於為預先設定之固定值之情形,例如,亦可根據終端裝置100之周圍溫度進行設定。即,預先設定使用者朝向終端裝置100就座時之DC輸出Sdc之一般值與終端裝置100之溫度環境的對應關係。繼而,亦可於啟動終端裝置100後,檢測周圍溫度,求出與該周圍溫度對應之DC輸出Sdc之一般值,並根據 該DC輸出Sdc之一般值,將以預先設定之差分值程度較低之值設定為DC輸出閾值THdc之初始值。
即,於步驟S7~步驟S10之處理中,進行下一動作。
即,於DC輸出Sdc為DC輸出閾值THdc以上之情形時,可視為使用者就座於終端裝置100之前方,於存在使用者之情形時,無需進行離席判定。另一方面,由於在DC輸出Sdc小於DC輸出閾值THdc之情形時,有使用者未存在於終端裝置100之前方之可能性,因此必須進行離席判定。因此,於DC輸出Sdc小於DC輸出閾值THdc時,將模式變數「mode」設為「mode=波動判定」,進行步驟S11以後之離席判定。
若於步驟S10之處理中設定為「mode=波動判定」,則自步驟S7移行至步驟S11,若波動位準設定為「0」,則移行至步驟S12,使離席判定計數器增量。再者,該離席判定計數器係於啟動終端裝置100時設定為零。而且,離席判定計數器之上限值係設定為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無波動之狀態持續而可視為使用者離席之值(例如100秒左右)。
繼而,移行至步驟S13,若離席判定計數器已滿,即,若其計數值未到達預先設定之上限值,則直接返回至步驟S1,若到達上限值,則移行至步驟S14,判定為離席。繼而,進行例如降低顯示部之亮度等離席判定時之處理。
若波動位準設定為「1」,則自步驟S11經由步驟S15移行至步驟S16,將離席判定計數器重設為零。繼而,返回至步驟S1。
於波動位準設定為「2」之情形時,自步驟S15移行至步驟S17,將離席判定計數器重設為零。而且,將模式變數變更為「mode≠波動判定」(即,「mode=DC輸出下降」)。繼而,移行至步驟S18,再次設定DC輸出閾值THdc後,返回至步驟S1。
即,由於在該時間點為DC輸出Sdc低於DC輸出閾值THdc之狀態 下,因此存在使用者為離席狀態之可能性,但由於波動位準設定為「2」,因此可推斷使用者存在於終端裝置100之前方。即,如圖2(a)所示,存在如下情況:於就座中倚靠於椅背之狀態等下,相較於通常之就座狀態,溫度感測器1位於遠離使用者之位置,因此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與通常相比為較低之值,DC輸出Sdc低於DC輸出閾值THdc。
因此,於此種之情形時,接下來必須將使用者倚靠於椅背上而就座之狀態下之DC輸出Sdc之值作為基準,而判定是就座狀態還是離席狀態。因此,基於判定存在使用者後之DC輸出Sdc,再次設定DC輸出閾值THdc。再者,作為再次設定後之DC輸出閾值THdc,既可將基於判定存在使用者時之DC輸出Sdc減去例如預先設定之差分值而得之值設定為DC輸出閾值THdc,或者亦可設定為判定存在使用者後之逐次運算之DC輸出Sdc之函數。
繼而,以後,基於DC輸出閾值THdc之再次設定值進行離席判定。
繼而,對上述實施形態之動作進行說明。
圖9係表示伴隨溫度感測器1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之變化的各種信號之變化狀況,且表示自就座狀態離席之情形時之變化狀況。
若使用者就座於終端裝置100之前方,且於時間點t0接通電源,則於終端裝置100啟動之時間點,開始進行圖4所示之運算處理,基於溫度感測器1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進行低通濾波處理,從而運算出DC輸出Sdc。而且,根據DC輸出Sdc與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之大小關係等,設定波動位準。
如圖2所示,於使用者為通常之就座狀態,且溫度感測器1與使用者之距離相對保持為固定之情形時,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與DC輸出Sdc大致一致,因此波動位準設定為「0」,但若使用者在就座之狀態下身體例如向前後活動,則如圖9所示,伴隨溫度感測器1與使用者之 間之距離之變化,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於暫時減小後恢復,因此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小於DC輸出Sdc。
因此,由於在該時間點t1波動位準設定為「2」,且判定有於終端裝置100之前方存在使用者之可能性,因此狀態變數係設定為「state=started」(步驟S6)。
繼而,由於波動位準為「2」,因此自步驟S7移行至步驟S8,但由於DC輸出Sdc不低於DC輸出閾值THdc(初始值),因此無需進行離席判定。因此,重複進行步驟S1至步驟S5之處理。
再者,波動位準係基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及DC輸出Sdc而設定。因此,於判定在時間點t1存在使用者之時間點,重設低通濾波器,並基於判定存在使用者之時間點以後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運算DC輸出Sdc。
由於若使用者自此種狀態變為如圖2所示倚靠於椅背上之狀態,則使用者與溫度感測器1之間之距離變大,因此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降低,若於時間點t2、DC輸出Sdc低於DC輸出閾值THdc(初始值),則自步驟S8移行至步驟S9,重設低通濾波器,且模式變數設定為「mode=波動判定」。而且,基於時間點t2以後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重新進行低通濾波處理,並開始進行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DC輸出Sdc之運算。
可知:由於在DC輸出Sdc低於DC輸出閾值THdc(初始值)之時間點t2,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降低,因此視野內之使用者與溫度感測器1之間之距離變遠,但無法知曉使用者是否離席。
因此,於該時間點並不判定為使用者已離席。
繼而,由於在使用者倚靠於椅背上並靜止之狀態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緩慢地變化且波動位準設定為「0」,因此自步驟S11移行至步驟S12,離席判定計數器增量。並且,於使用者相對保持不動且波 動位準設定為「0」之期間,離席判定計數器增量,計數值上升。
若使用者自該狀態作出身體向前後活動等動作,伴隨該情況,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變得小於DC輸出Sdc後,恢復至DC輸出Sdc附近,則於時間點t3判定波動位準為「2」。因此,自步驟S17移行至步驟S18,重設離席判定計數器,模式變數設定為「mode≠波動判定」,並且基於例如時間點t3下之DC輸出Sdc,再次設定DC輸出閾值THdc。因此,接下來比較該DC輸出閾值THdc之再次設定值與DC輸出Sdc。
即,無法知曉於DC輸出Sdc低於DC輸出閾值THdc之時間點t2,使用者是否離席,即使用者是否存在於視野內。然而,於時間點t3,可判定於使用者作出身體向前後活動等動作之時間點存在使用者。並且,由於使用者與溫度感測器1之間之距離大於時間點t1下之使用者與溫度感測器1之間之距離,因此若於時間點t3存在使用者,則基於在特定之時間點下之DC輸出Sdc,再次設定DC輸出閾值THdc,接下來根據該DC輸出閾值THdc之再次設定值進行離席判定。即,對判定於時間點t3存在使用者之時間點以後之DC輸出Sdc是否以某種程度降低進行判定,即,判定使用者與溫度感測器1之間之距離是否變大,藉此推測是否存在離席之可能性。
再者,於在時間點t3判定波動位準為「2」時,亦可於該時間點重設低通濾波器。
繼而,如圖2所示,若使用者自倚靠於椅背上之狀態離席,則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降低,並且DC輸出Sdc降低。繼而,若於時間點t4DC輸出Sdc低於DC輸出閾值THdc之再次設定值,則模式變數設定為「mode=波動判定」。繼而,由於使用者離席,因此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不產生波動而緩慢降低,波動位準設定為「0」,故而自步驟S11移行至步驟S12,離席判定計數器增量。繼而,於在時間點t5離席判 定計數器到達上限值時,自步驟S13移行至步驟S14,判定為離席狀態。繼而,進行調整顯示部5之亮度等判定為離席狀態時之處理。
即,於檢測出判定於時間點t3存在使用者時之使用者與溫度感測器1之間的距離在時間點t4進而變大,且於時間點t4以後,波動位準為「0」之狀態持續,於無法判定存在使用者的情況持續某種程度(相當於離席判定計數器之上限值)之時間的狀況時,可視為使用者離席,故而判定於該時間點離席。
圖10係表示伴隨溫度感測器1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之變化的各種信號之變化狀況,且表示於就座狀態下通行人通過使用者之後方之情形時的變化狀況。
如圖10所示,若使用者於時間點t0接通終端裝置100之電源投入,於時間點t11檢測出於終端裝置100之前方存在使用者,則比較DC輸出Sdc與DC輸出閾值THdc(初始值)。繼而,若成為使用者倚靠於例如椅背上之狀態,則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降低,伴隨該情況,DC輸出Sdc亦降低。繼而,於DC輸出Sdc低於DC輸出閾值THdc(初始值)之時間點t12,模式變數設定為mode=波動判定,基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與DC輸出Sdc之大小關係,判定波動位準。
由於在使用者倚靠於椅背上並保持靜止之情形時,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相對較和緩地變化,因此波動位準設定為「0」,且使離席判定計數器增量。
若自該狀態起通行人通過,則因通行人通過溫度感測器1之視野內而導致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暫時增加。
因此,若判定產生因通行人引起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溫度變化,且於時間點t13波動位準設定為「1」,則自圖4之步驟S15移行至步驟S16,離席判定計數器重設為零。繼而,若通行人再次通過,基於此情況,於時間點t14波動位準設定為「1」,則於該時間點離席判 定計數器再次重設為零。
繼而,於使用者自該狀態以倚靠於椅背上之狀態向前後移動,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小於DC輸出閾值THdc,且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恢復至DC輸出閾值THdc附近時,判定於該時間點t15存在使用者,且波動位準設定為「2」,重設離席判定計數器。進而再次設定DC輸出閾值THdc(步驟S17、S18)。
此處,如時間點t13、t14所示,於產生波動,並判定為因通行人引起之波動時,重設離席判定計數器。即,即便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產生波動之情形時,亦不確定於為因通行人引起之波動之情形時使用者是否在席。因此,於判定為因通行人引起之波動時,重設離席判定計數器,不判定為使用者為就座中。繼而,僅於在時間點t15判定為因使用者引起之波動時,判定存在使用者,並於該時間點再次設定DC輸出閾值THdc。
於圖10中,假設於在時間點t12使用者離席之情形時,於在時間點t13、時間點t14檢測出通行人後,若無通行人,則於時間點t14以後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大致不會產生波動,故而波動位準維持為「0」,伴隨該情況,離席判定計數器繼續增量,於離席判定計數器到達上限值時,判定使用者為離席狀態。
圖11係表示伴隨溫度感測器1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變化的各種信號之變化狀況,且表示於在使用者倚靠於椅背上後恢復至通常之就座狀態之情形時的變化狀況。
如圖11所示,若使用者於時間點t0接通終端裝置100之電源,於時間點t21判定於終端裝置100之前方存在使用者,則比較DC輸出Sdc與DC輸出閾值THdc(初始值)。繼而,若成為使用者倚靠於例如椅背上之狀態,則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降低,伴隨該情況,DC輸出Sdc亦降低。繼而,於DC輸出Sdc低於DC輸出閾值THdc(初始值)之時間點 t22,模式變數設定為mode=波動判定,並基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與DC輸出Sdc之大小關係來判定波動位準。
於該情形時,由於不存在可判定為因使用者引起之波動或因通行人引起之波動的波動,因此波動位準維持為「0」。因此,離席判定計數器增量。並且,若使用者恢復至通常之就座狀態,伴隨該情況,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增加,DC輸出Sdc增加,則例如於DC輸出Sdc之與最低值之差△S超過預先設定之差分值之時間點t23,判定存在造成DC輸出Sdc之增加之使用者,並將波動位準設定為「2」,伴隨該情況,重設離席判定計數器,將該時間點t23下之DC輸出Sdc作為基準而設定DC輸出閾值THdc(步驟S17、S18),接下來基於該DC輸出閾值THdc之再次設定值進行離席判定。
如以上所說明般,於本實施形態中,不僅判定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是否低於DC輸出閾值THdc,而且根據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變化型式,判定溫度感測器輸出值之變動是因使用者而引起,還是因通行人而引起。即便於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低於DC輸出閾值THdc之情形時,於產生波動時亦不判定為離席狀態,而僅於無波動時判定為離席狀態,進而於在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低於DC輸出閾值THdc之狀態下產生因使用者引起之波動時,基於此時之DC輸出Sdc,再次設定DC輸出閾值THdc,之後藉由比較DC輸出閾值THdc之再次設定值與DC輸出Sdc,而進行離席判定。因此,例如於使用者自通常之就座狀態變為倚靠於椅背上之狀態之情形等時,可避免儘管實際上一直就座而誤判定為離席之情況,而且,由於使用DC輸出閾值THdc之再次設定值進行離席判定,因此即便於自倚靠於椅背上之狀態離席之情形時,亦可確實地檢測出離席。
再者,此處對使用者倚靠於椅背上之情形時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由於使用者自通常之就座狀態,不進行使用外部 輸入裝置2之輸入操作而僅觀察顯示部5之畫面,因此於成為稍微遠離終端裝置100之狀態時等,DC輸出Sdc亦降低。因此,於DC輸出Sdc低於DC輸出閾值THdc(初始值)之階段,不判定為離席狀態,而基於為稍微遠離終端裝置100之狀態時之DC輸出Sdc,再次設定DC輸出閾值THdc。
例如,若使用者自該狀態倚靠於椅背上,伴隨該情況,DC輸出Sdc低於DC輸出閾值THdc(再次設定值1),則於該階段中不判定為離席狀態,而基於為該使用者倚靠於椅背上之狀態時之DC輸出Sdc,再次設定DC輸出閾值THdc。即,接下來基於根據為使用者倚靠於椅背上之狀態時之DC輸出Sdc設定的DC輸出閾值THdc(再次設定值2),而進行離席判定。
進而,若使用者自該狀態離席,則DC輸出Sdc低於DC輸出閾值THdc之再次設定值(再次設定值2),且於不產生因使用者或通行人引起等波動之狀態持續某種程度之時間點,判定為離席。
如此,由於基於判定存在使用者時之DC輸出Sdc,依次再次設定DC輸出閾值THdc,因此可設定適於就座中之使用者與溫度感測器1之間的當前之位置關係的DC輸出閾值THdc。
因此,可進一步提高離席判定之判定精度。
再者,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以如下方式構成之情形進行了說明:於DC輸出Sdc僅在大於DC輸出閾值THdc之區域變化,即處理框中之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峰值大於作為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之直流成分之DC輸出Sdc時,判定為因通行人引起之溫度變化,並重設離席判定計數器;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能夠以如下方式構成:於產生因通行人引起之溫度變化之情形時,由於與使用者之活動無關,因此忽視因該溫度變化而引起之波動,不重設離席判定計數器,直接繼續增量。
而且,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將本發明之生物體感知器搭載於終端裝置上之情形時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搭載於個人電腦等上。尤其是只要為終端裝置等、使用者就座於機器之前方對機器進行處理之機器或裝置,或者為智慧型手機或行動電話設備等、使用者以相對於機器或裝置存在於特定之位置之狀態對機器或裝置進行處理的機器或裝置,即可應用。
而且,並不限定於搭載於終端裝置上之情形,例如亦可藉由如下方式而進行離席判定:構成包括溫度感測器1、感測器輸出取得部31、離席判定部32及記憶部4之狀態判定裝置,進行例如離席判定等、判定於溫度感測器1之視野內是否存在使用者。
而且,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使用溫度感測器進行生物體感知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如上所述,亦可使用距離感測器進行生物體感知。
圖12係表示應用使用有距離感測器之生物體感知器之終端裝置100a之概略構成圖的一例。如圖12所示,應用使用有距離感測器之生物體感知器之終端裝置100a包括距離感測器1a、外部輸入裝置2、運算處理部3、記憶部4及顯示部5。距離感測器1a係與溫度感測器1相同地,例如以如下方式配置:使顯示部5之上部等、操作滑鼠或鍵盤等外部輸入裝置2時之使用者之存在位置,即,為通常之就座狀態時之使用者,包含於視野內。並且,檢測使用者與距離感測器1a之間之距離,並將距離感測器輸出值輸出至運算處理部3。
繼而,於終端裝置100a中,將距離感測器輸出值置換為溫度感測器輸出值,以與上述終端裝置100相同之順序進行生物體感知即可。
再者,本發明之範圍並不限定於圖示、記載之例示之實施形態,亦包括具有與本發明之目的同等之效果的全部實施形態。進而,本發明之範圍係藉由所有已揭示之各個特徵中的特定之特徵之全部所 需之組合而劃分。
此處,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溫度感測器1與狀態量檢測部對應,感測器輸出取得部31與感測器信號取得部、狀態量信號取得部、溫度信號取得部、距離信號取得部對應,離席判定部32與狀態判定部、生物體使用信號輸出部對應。
而且,溫度感測器輸出值S與狀態量信號對應,DC輸出Sdc與狀態量信號之直流成分對應,DC輸出閾值THdc與狀態量信號閾值、感測器信號閾值對應,第2閾值th2與第1標準值對應,第1閾值th1與第2標準值對應。
而且,DC輸出Sdc與增減閾值對應。
以下,敍述以上說明之生物體感測器之實施態樣。
[實施態樣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狀態量信號取得部,其取得自狀態量檢測部輸出的狀態量信號,該狀態量檢測部係輸出關於視野內之絕對溫度之資訊、或關於與存在於視野內之物體之間之距離的資訊中之至少任一者;及狀態判定部,其基於藉由該狀態量信號取得部取得之上述狀態量信號,對有存在於上述視野內之可能性的物體之狀態進行判定;且將上述絕對溫度降低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長之方向設為遠距離方向,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成為上述狀態量信號相較於預先設定之狀態量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基於成為相較於上述狀態量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之上述狀態量信號的直流成分、與該狀態量信號之增減方向之移位狀態的關係,對有存在於上述視野內之可能性之物體的狀態進行判 定。
[實施態樣2]
如實施態樣1之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將上述絕對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設為近距離方向,上述狀態判定部係將相較於成為上述狀態量信號相較於上述狀態量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的上述狀態量信號之直流成分、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標準值設為第1標準值,將特定之標準值設為第2標準值,於成為上述狀態量信號相較於上述狀態量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當自上述狀態量信號相較於上述第1標準值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變化為相較於上述第1標準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其後,自相較於上述第2標準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變化為相較於上述第2標準值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時,判定於上述視野內存在上述物體,或者基於上述狀態量信號,再次設定上述狀態量信號閾值。
[實施態樣3]
如實施態樣1之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將上述絕對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設為近距離方向,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成為上述狀態量信號相較於上述狀態量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變為上述狀態量信號相較於成為該狀態量信號相較於上述狀態量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之上述狀態量信號的直流成 分、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且在該狀態後上述狀態量信號立即向上述近距離方向變化時,判定於上述視野內存在上述物體,或者基於上述狀態量信號,再次設定上述狀態量信號閾值。
[實施態樣4]
如實施態樣1至實施態樣3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將上述絕對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設為近距離方向,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成為上述狀態量信號相較於上述狀態量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亦僅基於上述狀態量信號之直流成分之移位狀態,對有存在於上述視野內之可能性之物體的狀態進行判定,僅於上述狀態量信號之直流成分向上述近距離方向變化預先設定之差分幅度以上時,判定於上述視野內存在上述物體。
[實施態樣5]
如實施態樣1至實施態樣4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狀態量信號閾值係基於上述狀態量信號之直流成分而設定之值。
[實施態樣6]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狀態量信號取得部,其取得自狀態量檢測部輸出的狀態量信號,該狀態量檢測部係輸出關於視野內之絕對溫度之資訊、或關於與存在於視野內之物體之間的距離之資訊中之至少任一者;及狀態判定部,其係於將上述絕對溫度降低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長之方向設為遠距離方向,將上述絕對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設為近距離 方向,成為藉由上述狀態量信號取得部取得之上述狀態量信號相較於預先設定之狀態量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的狀態,且該狀態持續特定時間時,判定於上述視野內未存在上述物體;且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為上述特定時間內之上述狀態量信號之增減方向的移位狀態中之、伴隨該移位狀態而僅於上述狀態量信號相較於預先設定之增減閾值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下進行變化且不包括相較於上述增減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下之變化的移位狀態時,將伴隨該移位狀態變化之上述狀態量信號作為相較於上述狀態量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量信號而進行操作。
[實施態樣7]
如實施態樣6之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增減閾值係基於成為上述狀態量信號相較於上述狀態量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的上述狀態量信號的直流成分而設定之值。
[實施態樣8]
一種狀態判定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狀態量檢測部,其輸出關於視野內之絕對溫度之資訊、或關於與存在於視野內之物體之間之距離的資訊中之至少任一者;及如實施態樣1至實施態樣7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
[實施態樣9]
如實施態樣8之狀態判定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狀態量檢測部係熱電動勢型紅外線感測器、導電型紅外線感測器、光導電型紅外線感測器、光電動勢型紅外線感測器、及距離感測器中之任一者。
[實施態樣10]
如實施態樣8或實施態樣9之狀態判定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複 數個上述狀態量檢測部。

Claims (26)

  1. 一種生物體感知器,其包括:感測器信號取得部,其取得感測器信號,該感測器信號係自對視野內之溫度進行感測之溫度感測器、或對與視野內之物體之距離進行感測的距離感測器中之至少一個感測器輸出;及狀態判定部,其係於遠距離方向定義為上述溫度降低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長之方向之情形時,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當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該感測器信號之直流成分在上述遠距離方向具有峰值時,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生物體可使用機器之狀態。
  2. 如請求項1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在上述遠距離方向不具有峰值時,並不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
  3.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於近距離方向定義為上述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之情形時,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當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在上述遠距離方向不具有峰值且於上述近距離方向具有峰值時,並不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
  4.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於近距離方向定義為上述 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之情形時,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當自上述感測器信號與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第1標準值相比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變化為相較於上述第1標準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且自相較於第2標準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變化為相較於上述第2標準值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時,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
  5.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於近距離方向定義為上述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之情形時,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當自上述感測器信號與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第1標準值相比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變化為相較於上述第1標準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且自相較於第2標準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變化為相較於上述第2標準值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時,基於上述感測器信號再次設定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
  6. 如請求項4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在特定時間內產生如下情況時,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上述情況係指,自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第1標準值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變化為相較於上述第1標準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且自相較於上述第 2標準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變化為相較於上述第2標準值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之狀態。
  7. 如請求項4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第2標準值係相較於上述第1標準值位於上述近距離方向,且位於上述直流成分附近。
  8. 如請求項4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第2標準值係與上述第1標準值相同之值。
  9.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於近距離方向定義為上述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之情形時,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當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且在該狀態之後向上述近距離方向變化時,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
  10.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於近距離方向定義為上述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之情形時,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當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且在該狀態之後向上述近距離方向變化時,基於上述感測器信號再次設定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
  11. 如請求項9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在特定時間內產生如下情況時,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上述情況係指,成為上述感測 器信號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且在該狀態之後相較於上述直流成分向上述近距離方向變化。
  12. 如請求項6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在上述特定時間內未產生上述變化時,並不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
  13. 如請求項12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在上述特定時間內未產生上述變化時,判定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並非為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
  14.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於近距離方向定義為上述溫度增加之方向或上述距離變短之方向之情形時,上述狀態判定部係於成為上述感測器信號相較於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位於上述遠距離方向之狀態後,上述直流成分向上述近距離方向變化預先設定之差分幅度以上時,判定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
  15.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感測器信號閾值係基於上述直流成分而設定之值。
  16.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感測器係熱電動勢型紅外線感測器、導電型紅外線感測器、光導電型紅外線感測器、光電動勢型紅外線感測器及距離感測器中之任一者。
  17.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感測器信號取得部係取得複數個上述感測器信號。
  18.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直流成分係藉由對上述感測器信號進行低通濾波處理而獲得之信號。
  19. 一種生物體感知器,其包括: 溫度信號取得部,其取得自對視野內之溫度進行感測之溫度感測器輸出的溫度信號;及生物體使用信號輸出部,其於上述溫度信號所示之溫度變得低於溫度閾值後,當上述溫度信號所示之上述溫度低於其直流成分而且具有峰值時,輸出表示為上述視野內之生物體可使用機器之狀態的信號。
  20. 如請求項19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生物體使用信號輸出部係於上述溫度信號所示之上述溫度變得低於上述溫度閾值後,當上述溫度信號所示之上述溫度在特定時間內具有上述峰值時,輸出表示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的上述信號。
  21. 如請求項20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生物體使用信號輸出部係於上述溫度信號所示之上述溫度在上述特定時間內不具有上述峰值時,輸出表示並非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的信號。
  22. 一種生物體感知器,其包括:距離信號取得部,其取得自對與視野內之物體之距離進行感測之距離感測器輸出的距離信號;及生物體使用信號輸出部,其係於上述距離信號所示之距離變得比距離閾值更長後,當上述距離信號所示之上述距離在比其直流成分更長的情況下具有峰值時,輸出表示為上述視野內之生物體可使用機器之狀態的信號。
  23. 如請求項22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生物體使用信號輸出部係於上述距離信號所示之上述距離變得比上述距離閾值更長後,當上述距離信號所示之上述距離在特定時間內具有上述峰值時,輸出表示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 狀態的上述信號。
  24. 如請求項23之生物體感知器,其中上述生物體使用信號輸出部係於上述距離信號所示之上述距離在上述特定時間內不具有上述峰值時,輸出表示並非為上述視野內之上述生物體可使用上述機器之狀態的信號。
  25. 一種省電模式設定方法,其包括:於溫度感測器所輸出之溫度信號所示之溫度變得低於溫度閾值後,當上述溫度信號所示之上述溫度在低於其直流成分的情況下在特定時間內具有峰值時,判定處於上述溫度感測器之視野內之生物體可使用機器之狀態;以及於上述溫度信號所示之上述溫度在上述特定時間內不具有上述峰值時,將上述機器設定為省電模式。
  26. 一種省電模式設定方法,其包括:於距離感測器輸出之距離信號所表示之距離變得比距離閾值更長後,當上述距離信號所示之上述距離在比其直流成分更長的情況下於特定時間內具有峰值時,判定為上述距離感測器之視野內之生物體可使用機器之狀態;以及於上述距離信號所示之上述距離在上述特定時間內不具有上述峰值時,將上述機器設定為省電模式。
TW103120225A 2013-06-12 2014-06-11 Biological sensor and power saving mode setting method TWI5533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4019 2013-06-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6436A TW201506436A (zh) 2015-02-16
TWI553328B true TWI553328B (zh) 2016-10-11

Family

ID=5202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0225A TWI553328B (zh) 2013-06-12 2014-06-11 Biological sensor and power saving mode sett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26463B2 (zh)
JP (1) JP5838271B2 (zh)
CN (1) CN104487871B (zh)
TW (1) TWI553328B (zh)
WO (1) WO20141995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87576B2 (en) 2014-11-14 2017-06-27 Echostar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infecting a remote control using ultraviolet light
JP6754629B2 (ja) * 2016-06-24 2020-09-16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端末装置、推定装置および推定方法
CN108873100A (zh) * 2018-08-15 2018-11-23 深圳市枫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位占用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9933185A (zh) * 2019-04-02 2019-06-25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系统的节能方法
JP7345604B1 (ja) 2022-06-17 2023-09-15 三菱電機It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在席管理装置、在席管理方法及び在席管理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5551A (zh) * 2011-06-13 2013-02-01 Nippon Steel Chemical Co 感測器元件、結露感測器、濕度感測器、結露檢測方法及露點測量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764A (ja) 1997-04-23 1999-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赤外線感知器
US6650322B2 (en) * 2000-12-27 2003-11-18 Intel Corporation Computer screen power management through detection of user presence
US7016705B2 (en) * 2002-04-17 2006-03-21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networked battery-operated device using sensors
EP1672460B1 (en) * 2004-12-15 2009-11-25 STMicroelectronics (Research & Development) Limited Computer user detection apparatus
JP5107613B2 (ja) * 2007-05-31 2012-12-26 セコム株式会社 人体検知器
JP4782209B2 (ja) 2009-01-27 2011-09-28 株式会社ナナオ 省電力モニタ装置
CN102135791A (zh) * 2009-09-18 2011-07-27 郑巍 显示器节能控制方法及电路设计
JP2011175440A (ja) * 2010-02-24 2011-09-08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02253707B (zh) * 2011-07-04 2016-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显示屏功耗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JP5526100B2 (ja) * 2011-10-18 2014-06-18 Eizo株式会社 動体判別装置、表示装置及び動体判別方法
CN102591467A (zh) * 2012-02-15 2012-07-18 张群 一种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键盘及其管理方法
CN202548753U (zh) * 2012-03-12 2012-11-21 安凯(广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及其屏幕保护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5551A (zh) * 2011-06-13 2013-02-01 Nippon Steel Chemical Co 感測器元件、結露感測器、濕度感測器、結露檢測方法及露點測量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68595A1 (en) 2015-06-18
CN104487871A (zh) 2015-04-01
US10126463B2 (en) 2018-11-13
CN104487871B (zh) 2017-03-29
TW201506436A (zh) 2015-02-16
JP5838271B2 (ja) 2016-01-06
JPWO2014199594A1 (ja) 2017-02-23
WO2014199594A1 (ja) 2014-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3328B (zh) Biological sensor and power saving mode setting method
US9207862B2 (en) Motion sensor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face and method thereof
JP5620928B2 (ja) 装置をアクティブモードにするシステム、方法及び装置
WO2016199749A1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8501531A5 (zh)
WO201205206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a gaze detector system
König et al. A new context: Screen to face distance
WO2019075914A1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TWI519940B (zh)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dures
US9933469B1 (en) Non-contact, capacitive, portable presence sensing
US10332369B2 (en) System for setting non-warning area of people detector and method thereof
JP2016506518A5 (zh)
US2019018690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direction of face of driver in vehicle
JP2010273935A (ja) 住宅設備
TWI493310B (zh) 溫度感測系統與溫度感測方法
KR101328462B1 (ko) 무게센서를 구비한 알람침대 및 이를 이용한 알람발생방법
KR20180114396A (ko) 움직임 감지를 이용한 집중력 측정 장치
JP5458052B2 (ja) 赤外線検知方法及び赤外線センサ
MX2018009512A (es) Deteccion capacitiva para muebles automatizados.
CN113631084A (zh) 包括温度的自动测量的用于测量振动触觉感知的设备及其准备方法
JP2021179712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95444B2 (ja) 漏液検知器及び漏液検知方法
JP2020092924A5 (zh)
KR101643744B1 (ko) 시선고정 눈 반응 감지장치 및 방법
KR101719553B1 (ko) 피부 맞춤형 태닝 타임 관리 기능과 이동 통신 기능을 연동한 피부 관리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