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5837A - 盒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5837A
CN104395837A CN201280074321.5A CN201280074321A CN104395837A CN 104395837 A CN104395837 A CN 104395837A CN 201280074321 A CN201280074321 A CN 201280074321A CN 104395837 A CN104395837 A CN 104395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d
locking pawl
axis direction
rotary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43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5837B (zh
Inventor
藤井康雅
高木猛行
森启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95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5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框体高精度地定位,并且具备能够切实地保护旋转体的盖体的盒。在显影盒(1)中,在显影框架(2)上设有承载调色剂的显影辊(41),显影辊(41)的橡胶辊(48)的周面的一部分从开口部(29)露出。盖体(80)具备第一卡定爪(104)和第二卡定爪(108),在安装于显影盒(1)时保护显影辊(41)的橡胶辊(48)的周面,并且第一卡定爪(104)卡定于与显影框架(2)一体形成的第一被卡定部(16),第二卡定爪(108)卡定于与显影框架(2)一体形成的第二被卡定部(2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具有盖体的盒。
背景技术
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公知有一种具备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自由装卸地安装的盒的打印机。
作为这种打印机所具备的盒,公知有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具备容纳调色剂的框体以及在其周面承载调色剂的显影辊。
在这种显影盒中,显影辊由框体的两侧壁保持为能够旋转,其周面的一部分从框体向外侧露出,并且以覆盖露出的显影辊的方式安装有显影辊盖。
并且,这种显影辊盖通过将向着显影盒突出的卡定爪卡定于显影盒的被卡定部而安装于显影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033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形成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显影辊盖的多个卡定爪不仅卡定于显影盒,还卡定于形成于层厚限制刮板的被卡定部,其中上述层厚限制刮板通过螺纹紧固固定于显影盒。
这样一来,由于层厚限制刮板组装到框体时产生的公差,存在显影辊盖的定位精度降低、显影辊盖相对于框体产生晃动、显影辊盖容易脱离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框体高精度地定位,并且具备能够切实地保护旋转体的盖体的盒。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盒具备:旋转体,该旋转体构成为能够承载显影剂,并且构成为以轴线为中心选择;框体,该框体形成有在轴线方向上尺寸长的开口,以旋转体的周面的一部分从上述开口露出的方式保持旋转体;以及盖体,该盖体安装于框体,用于保护旋转体的周面,盖体具备:保护部,该保护部与旋转体的周面相对,并且在轴线方向上尺寸长;以及第一卡定爪和第二卡定爪,该第一卡定爪和第二卡定爪设置在与保护部中的长度方向以及旋转体和保护部相对的相对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两侧,第一卡定爪卡定于与框体一体形成的第一被卡定部,第二卡定爪卡定于与框体一体形成的第二被卡定部。
根据这种结构,设置于盖体的正交方向的两侧的第一卡定爪和第二卡定爪能够卡定于与框体一体形成的第一被卡定部和第二被卡定部。
因此,与相对于框体介有其它部件而将盖体安装于框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消除由于其它部件组装于框体而产生的公差,所以能够高精度地安装盖体。
其结果是,能够将盖体相对于框体高精度地定位,能够切实地保护旋转体。
(2)另外,也可以是,第一卡定爪沿着轴线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所有第一卡定爪相比旋转体承载显影剂的承载区域设置于轴线方向外侧。
根据这种结构,所有的第一卡定爪相比旋转体承载显影剂的承载区域设置于轴线方向外侧,因此能够防止其与旋转体承载显影剂的承载区域干涉。
另外,由于设有多个第一卡定爪,因此能够将盖体切实地卡定于盒。
(3)另外,也可以是,第一卡定爪及第二卡定爪向着正交方向内侧延伸地形成。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在正交方向的两侧向着正交方向内侧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卡定爪及第二卡定爪,盖体卡定于框体,因此能够沿着旋转体和保护部相对的相对方向装卸。
另外,由于能够沿着与盖体的装卸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第一卡定爪和第二卡定爪,因此能够使盖体相对于框体切实地卡定。
其结果是,能够使盖体相对于框体切实地卡定,并且能够沿着相对方向装卸,因此能够提高盖体的操作性。
(4)另外,也可以是,盖体具备把持部,该把持部在正交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卡定爪侧并相对于框体向相反侧延伸。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把持着把持部使盖体脱离。
另外,由于把持部向着框体的相反侧延伸,因此能够提高在相对方向上使盖体相对于框体装卸时的操作性。
(5)另外,也可以是,把持部具有与盖体连接的基端部以及形成于基端部的相反侧的自由端部,自由端部在向上述轴线方向投影时配置在沿着相对方向向着从基端部的框体离开的方向延伸的直线和沿着正交方向向着从基端部的框体离开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划分出的区域。
根据这种结构,用户能够通过把持配置在上述区域的自由端部使盖体从框体脱离。
因此,在使盖体从框体脱离时,把持着把持部的自由端部,首先沿着正交方向解除第一卡定爪和第一被卡定部的卡定,接着沿着相对方向以使盖体从框体离开的方式拉盖体,从而解除第二卡定爪和第二被卡定部的卡定,能够使盖体脱离。
其结果是,能够通过把持配置在上述区域的自由端部,使盖体沿着相对方向更容易地从框体脱离。
(6)另外,也可以是,在把持部的轴线方向两外侧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以在向轴线方向投影时至少一部分与把持部重叠的方式突出。
根据这种结构,形成有以在将安装有盖体的状态的盒向轴线方向投影时至少一部分与把持部重叠的方式突出的突出部,因此在沿着轴线方向装袋时,能够抑制把持部钩挂到袋子上的问题。
因此,能够实现盒的捆扎的简单化。
进而,由于形成有突出部,因此还能够提高盖体的形成有把持部及第一卡定爪的一侧的刚性。
(7)另外,也可以是,随着向着突出方向,突出部的轴线方向内侧面向轴线方向外侧倾斜。
根据这种结构,在把持把持部时,能够减少突出部的干涉。
因此,能够提高对于把持部的操作性。
(8)另外,也可以是,盖体具备向旋转体侧突出并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加强肋。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加强肋,能够进一步提高盖体的刚性。
因此,通过将具有刚性的盖体安装于框体,能够进一步保护旋转体。
(9)另外,也可以是,加强肋配置于在突出部的内侧划分出的空间。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加强肋配置于在突出部的内侧划分出的空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
因此,能够确保盖体的刚性,能够切实地保护旋转体,同时能够实现盖体的小型化。
(10)另外,也可以是,在盖体中,相对于保护部在正交方向的至少任一侧,具备在轴线方向上尺寸长的延设壁,在保护部和延设壁之间形成有台阶。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设置台阶,能够进一步提高盖体的刚性。
(11)另外,也可以是,盖体具备旋转体覆盖部,该旋转体覆盖部形成为,从保护部的轴线方向两端部连续地向正交于轴线方向的方向延伸,在向轴线方向投影时,该旋转体覆盖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旋转体重叠。
根据这种结构,不仅从框体的开口露出的旋转体的周面被覆盖,通过旋转体覆盖部,还可以将在向轴线方向投影时与旋转体覆盖部重叠的旋转体的一部分覆盖。
因此,通过盖体,能够实现旋转体的进一步的保护。
(12)另外,也可以是,具备电极覆盖部,该电极覆盖部形成为,向着保护部的轴线方向一侧连续地延伸,在向相对方向投影时,与配置在框体的轴线方向一侧并从外部输入有电力的电极部件的一部分重叠。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盖体,不仅旋转体得以覆盖,电极部件也得以覆盖。
(13)另外,也可以是,在盖体中,正交方向上的第一卡定爪侧的刚性高于第二卡定爪侧。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提高正交方向上的第一卡定爪侧的刚性,能够通过把持盖体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卡定爪侧,切实地使盖体从框体脱离。
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盖体相对于框体装卸时的操作性。
(14)另外,旋转体也可以是显影辊。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盖体能够保护显影辊。
因此,能够防止框体所具备的显影辊受到来自外部的干涉。
(15)另外,也可以是第一卡定爪卡定于刮板保持部,该刮板保持部在框体上保持对承载于显影辊上的显影剂的层厚进行限制的层厚限制刮板。
根据这种结构,不需要在框体上设置用于卡定第一卡定爪的第一被卡定部,能够利用刮板保持部使第一卡定爪卡定。
因此,通过设置刮板保持部能够使第一卡定爪卡定,因此能够实现作业工时的减少。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盒中,能够将盖体相对于框体高精度地定位,能够切实地保护旋转体。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右上侧观察本发明的显影盒的一个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盖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a)表示盖体安装于显影盒之前的状态,图1(b)表示盖体安装于显影盒之后的状态。
图2是从右下侧观察图1所示的显影盒以及盖体的立体图,图2(a)表示盖体安装于显影盒之前的状态,图2(b)表示盖体安装于显影盒之后的状态。
图3是图1(b)所示的盖体安装于显影盒之后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4(a)是图3所示的显影盒及盖体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4(b)是图3所示的显影盒及盖体的沿B-B线的剖视图,图4(c)是图3所示的显影盒及盖体的沿C-C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a)所示的层厚限制刮板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从图1(a)所示的盖体的右后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从图1(a)所示的盖体的右前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8是从右前侧观察本发明的显影盒以及盖体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显影盒的结构
在图1(a)及图1(b)中,作为本发明的盒的一例的显影盒1能够自由装卸地装配于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未图示)。图像形成装置(未图示)具备形成有静电潜影的感光体鼓等感光体(未图示),显影盒1向形成于感光体(未图示)的静电潜影提供作为显影剂的一例的调色剂来将静电潜影显影。
另外,关于显影盒1,在言及方向的情况下,将配置有显影辊41(后述)的一侧作为显影盒1的后侧,将配置有层厚限制刮板42(后述)的一侧作为上侧。具体来说,以各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基准。
如图1(a)和图1(b)所示,显影盒1具备:作为框体的一例的显影框架2;以及配置于显影框架2的右侧,作为从外部输入电力的电极部件的一例的的供电单元3。
另外,在显影框架2的左侧设有驱动单元(未图示),该驱动单元具有从图像形成装置(未图示)输入驱动力的齿轮组(未图示)。
(1)显影框架
如图1(a)及图4(b)所示,显影框架2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向后侧敞开的大致箱形状。详细来说,具备一对侧壁5、前壁6、下壁7和上壁8。
如图1(a)所示,一对侧壁5形成为向上下前后延伸的侧视大致矩形形状,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相对配置。另外,在侧壁5上形成有刮板固定部12。
刮板固定部12在侧壁5的后侧部分从其上端部向着上方突出地形成。刮板固定部12具备延设部13、圆筒部14以及固定部15。
延设部13形成为从侧壁5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中的上端部向着上方延伸设置的主视图呈大致矩形状的平板形状。
圆筒部14形成从延设部13的后表面向着后方突出的大致圆筒形状。圆筒部14的内周面形成有螺纹牙(未图示)。
固定部15形成为从圆筒部14的后端部向着圆筒部14的周方向外侧突出的主视图呈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固定部15的后表面与圆筒部14的后表面共面。在固定部15的中央部分形成有与圆筒部14的内径的直径相同并且与圆筒部14的内周面的螺纹牙连续的螺纹孔(未图示)。在固定部15的前表面的上侧部分作为卡定有第一卡定爪104(后述)的第一被卡定部16被划分出来。
如图1(a)、图1(b)和图4(b)所示,前壁6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在两侧壁5的前端部之间一体地架设。
下壁7从前壁6的下端部连续,并一体架设于两侧壁5的下端部之间。如图4(b)所示,下壁7在其前侧部分具备滑动壁18和划分壁19,并且在其后侧部分具备供给辊槽壁20、显影辊相对壁21和下膜粘贴壁22。
滑动壁18形成为沿着用于搅拌调色剂的搅拌器37(后述)的旋转轨迹的剖面呈大致圆弧形状。
划分壁19具有与滑动壁18的后端部连续的前端部,以沿着滑动壁18的内周面的切线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方式形成。
供给辊槽壁20形成为沿着供给辊40(后述)的周面的大致半圆形状。
显影辊相对壁21为沿着显影辊41(后述)的周面的大致圆弧形状,以从供给辊槽壁20的后端部连续的方式形成。
下膜粘贴壁22是舌片形状,以从显影辊相对壁21的后端部连续的方式形成。
另外,划分壁19的后端部和供给辊槽壁20的前端部连续。通过划分壁19的后端部和供给辊槽壁20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侧剖视图呈V字形状的顶部23。
另外,如图2(a)所示,在下壁7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卡定壁24和多个(16个)加强肋25。
如图2(a)及图4(b)所示,卡定壁24形成为从显影辊相对壁21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的下表面向着下方突出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主视图呈大致矩形状的平板形状。
加强肋25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以夹着卡定壁24的方式连接供给辊槽壁20的后表面和下膜粘贴壁22的下表面的侧视图呈三角形状的平板形状。加强肋25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另外,左右方向两端部的加强肋25和从左右方向两端部开始的第二个的加强肋25之间的卡定壁24的前表面作为卡定有第二卡定爪119(后述)的第二被卡定部26被划分出来。
如图1(a)和图1(b)所示,上壁8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架设于两侧壁5及前壁6的上端部。上壁8在其周缘部相对于两侧壁5和前壁6的上端部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
并且,在显影框架2中,如图4(b)所示,通过两侧壁5的后端部(参照图1(a))、下壁7的后端部以及上壁8的后端部划分出作为在左右方向(旋转体的轴线方向)上尺寸长的开口的一例的开口部29。
并且,显影框架2以顶部23为边界,将其前侧部分作为调色剂容纳室32划分出来,将其后侧部分作为显影室33划分出来。
调色剂容纳室32和显影室33通过顶部23的上方的连通口34连通。
在调色剂容纳室32中填充有调色剂,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中央设有搅拌器37。
搅拌器37被两侧壁5能够旋转地支撑,以搅拌调色剂容纳室32内的调色剂。
在显影室33设有供给辊40、作为旋转体的一例的显影辊41、层厚限制刮板42、下膜43。
供给辊40具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金属制的供给辊轴45以及以使供给辊轴45的左右方向两端部露出的方式覆盖供给辊轴45的海绵辊46。
并且,供给辊40在显影室33的前侧部分能够旋转地设置。海绵辊46的下侧部分的周面和供给辊槽壁20隔开间隔相对。供给辊轴45的左右方向两端部被两侧壁5支撑。
显影辊41具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金属制的显影辊轴47以及以使显影辊轴47的左右两端部露出的方式覆盖显影辊轴47的橡胶辊48。
如图3所示,橡胶辊48具有用于承载调色剂的承载区域49。承载区域49是橡胶辊48的除了左右方向两端部以外的区域,具体来说是橡胶辊48的周面中与海绵辊46的周面相对的区域。
并且,如图4(b)所示,显影辊41在显影室33的后侧部分能够以显影辊轴47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地设置。橡胶辊48的下侧部分的周面和显影辊相对壁21隔开间隔相对。显影辊轴47的左右方向两端部被两侧壁5支撑。橡胶辊48的周面的一部分从开口部29露出。
层厚限制刮板42具备与显影辊41接触并对橡胶辊48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进行限制的刮板部件52、支撑刮板部件52的支撑部件53和加强刮板部件52的加强部件54。
刮板部件52由具有弹性的薄的金属板等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主视图呈大致矩形状的平板形状。
支撑部件53由比刮板部件52厚的金属板等形成为侧剖视图呈大致L字状。详细地说,支撑部件53具备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部分和从水平部分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垂直部分。支撑部件53的水平部分具有支撑部件侧螺纹孔56和定位部57,另外,支撑部件53在垂直部分上具备安装部60(参照图1(a))。
支撑部件侧螺纹孔56以沿着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贯穿支撑部件53的水平部分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四个)(参照图1(a))。如图5所示,在支撑部件侧螺纹孔56的周缘设有翻边59。
翻边59形成为从支撑部件侧螺纹孔56的周缘向着上方突出的俯视图呈大致圆环形状。
定位部57在支撑部件53的水平部分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四个),形成为从其上表面向着上方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定位部57的上端部形成为比翻边59的上端部高。
如图1(a)所示,安装部60在其左右方向两端部形成为从支撑部件53的后侧上端缘向上方突出的主视图呈大致矩形状的平板形状。另外,在安装部60上形成有沿着安装部60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贯穿安装部60的安装孔(未图示)。
如图4(b)所示,加强部件54与支撑部件53同样地,具备由比刮板部件52厚的金属板等形成为侧剖视图呈大致L字状并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部分和从水平部分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垂直部分。在加强部件54的水平部分上形成有加强部件侧螺纹孔62和定位孔63(参照图1(a))。
加强部件侧螺纹孔62与支撑部件侧螺纹孔56对应地配置,以沿着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贯穿加强部件54的水平部分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四个)。如图5所示,加强部件侧螺纹孔62的内径形成为比翻边59的外径稍大。
定位孔63与定位部57对应地配置,以沿着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贯穿加强部件54的水平部分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四个)。定位孔63的内径形成为比定位部57的外径稍大。
并且,如图4(b)所示,刮板部件52安装于支撑部件53的垂直部分的后表面,加强部件54以从上方覆盖支撑部件53的方式组合到支撑部件53。详细地说,支撑部件53和加强部件54的水平部分彼此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并且其垂直部分彼此在前后方向上相对。此时,如图5所示,定位部57的上端部相比翻边59的上端部形成得较高,因此,首先定位部57插通于定位孔63,其后支撑部件侧螺纹孔56的翻边插通于加强部件侧螺纹孔62。因此,能够切实地将支撑部件侧螺纹孔56和加强部件侧螺纹孔62定位,将支撑部件53和加强部件54组合。由此,如图4(b)所示,在支撑部件53的垂直部分和加强部件54的垂直部分之间夹持刮板部件52的上端部。
另外,螺钉74螺合于支撑部件侧螺纹孔56以及加强部件侧螺纹孔62。由此,支撑部件53和加强部件54在夹持刮板部件52的状态下相互固定,形成层厚限制刮板42。
并且,如图1(a)所示,层厚限制刮板42在支撑部件53的安装部60中安装于两侧壁5的刮板固定部12。详细地说,以使安装部60的安装孔(未图示)和固定部15的螺纹孔(未图示)相对的方式使安装部60的前表面和刮板固定部12的固定部15的后表面接触,是螺钉75螺合到形成于圆筒部14的内周面的螺纹牙,从而层厚限制刮板42固定于显影框架2的刮板固定部12。
如图4(b)所示,下膜43的后侧部分固定在下膜粘贴壁22,其前端部在显影辊相对壁21的上方与显影辊34的周面接触。
(2)供电单元
如图1(a)及图1(b)所示,供电单元3以覆盖显影框架2的右侧的方式配置。供电单元3具备供给电极64、绝缘部件65和显影电极66。
供给电极64在供电单元3的前上侧端部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右端部封闭的侧视图呈大致矩形的大致方筒形状。
绝缘部件65在供电单元3的上侧部分配置于供给电极64的后侧,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右端部封闭的侧视图呈大致L字状的方筒形状。绝缘部件65以繁殖供给电极64和显影电极66电连接的方式配置。
显影电极66在供电单元3的侧视图中的大致中央配置于绝缘部件65的后下侧,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右端部封闭的侧视图呈大致矩形的方筒形状。
另外,供电单元3具备供给辊轴覆盖部67和显影辊轴覆盖部68。
供给辊轴覆盖部67通过未图示的连接部与供给电极64电连接,配置在显影电极66的下方。供给辊轴覆盖部67形成为从供电单元3的右表面向右方突出,并且右端部封闭的大致圆筒形状。供给辊轴覆盖部67形成为其内径与供给辊轴45的外径大致相同(比其稍大),通过使供给辊轴45的右端部插通于其内周面,与供给辊轴45电连接。
显影辊轴覆盖部68与显影电极66电连接,配置在绝缘部件65的后下侧,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右端部封闭的侧视图呈大致矩形的圆筒形状。显影辊轴覆盖部68形成为其内径与显影辊轴47的外径大致相同(比其稍大),通过使显影辊轴47的右端部插通于其内周面,与显影辊轴47电连接。
2.盖体的构成
显影盒1在出厂及被搬运的情况下,如图1(b)、图2(b)所示,盖体80安装于显影框架2的后端部(开口部29侧),保护从开口部29露出的显影辊41。
如图6及图7所示,盖体80由树脂材料(例如聚丙烯材料)等高分子材料形成,一体地具备一对盖体侧壁81、盖体主体部82、盖体上壁83以及盖体下壁84。
一对盖体侧壁81形成为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侧视图呈大致矩形形状,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相对配置。在盖体侧壁81上形成有辊轴收纳槽86。
辊轴收纳槽86形成为其前侧敞开并向着后方凹陷的侧视图呈大致U字状,以在盖体80安装于显影盒1的安装状态下,能够收纳显影辊轴覆盖部68。
盖体侧壁81中的显影辊轴覆盖部68的周边部分被划分成作为旋转体覆盖部的一例的橡胶辊侧面覆盖部87。
盖体主体部82一体架设于两盖体侧壁81的前端部之间。盖体主体部82具备:作为保护部的一例的盖体部91、一对盖体侧部92、作为延设壁的一例的上侧平板部96及下侧平板部99。
盖体部91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向着后方鼓出,沿着显影辊41的橡胶辊48的周面的剖视图呈圆弧形状。盖体部91的左右方向长度形成为比显影辊41的橡胶辊48的左右方向长度稍长。
盖体侧部92形成为从盖体部91的左右方向两外侧与一对盖体侧壁81连续地向着左右方向两外方延伸,并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而向着前方倾斜的主视图呈大致矩形。
盖体部91的左右方向两外侧端部和盖体侧部92的左右方向内侧两端部分别通过侧视图呈大致半圆板形状的连接部94而连接。
上侧平板部96形成为从盖体部91以及两盖体侧部92的上端部连续地向着上方延伸设置的主视图呈大致矩形状的平板形状。如图4(a)所示,在盖体部91和上侧平板部96的连接部分划分出台阶97。
如图6及图7所示,下侧平板部99形成为从盖体部91以及两盖体侧部92的下端部连续地向着下方延伸设置的主视图呈大致矩形状的平板形状。
盖体上壁83从上侧平板部96的上端部连续,并一体架设于两盖体侧壁81的上端部之间。在盖体上壁83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形成有向着上方鼓出的卡定爪形成部102。
卡定爪形成部102具备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部分和从水平部分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垂直部分。卡定爪形成部102的垂直部分中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形成有贯穿其厚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主视图呈大致矩形状的切孔103。在卡定爪形成部102的水平部分中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向着下方突出的主视图呈大致矩形状的第一卡定爪104。即,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设有一对第一卡定爪104,相比盖体部91设置于左右方向外侧。另外,以使一对第一卡定爪104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与一对刮板固定部12之间的间隔的长度大致相同的方式进行配置。
盖体下壁84从下侧平板部99的下端部连续,并一体架设于两盖体侧壁81的下端部之间。在盖体下壁84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形成有盖体下壁84的后端部敞开并以向着前侧切开的方式延伸的狭缝107。在盖体下壁84上,从狭缝107的前侧部分开始,设置有从其上表面向着上方突出的主视图呈大致矩形状的第二卡定爪108。即,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设有一对第二卡定爪108,以使其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与在下壁7的卡定壁24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划分出来的第二被卡定部26之间的间隔的长度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
这样一来,一对第一卡定爪104以及一对第二卡定爪108以向着盖体80的上下方向内侧延伸的方式形成。
进而,在盖体80上设有把持部111和突出部112。
把持部111形成为从盖体主体部82的上侧平板部96和盖体上壁83的连续部分中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开始向着后上方突出的俯视图呈大致矩形状的平板形状,并形成为从前后方向大致中央开始随着朝向后方其宽度(左右方向长度)变细的锥形。即,把持部111在盖体80的上下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卡定爪104侧。
在把持部111上形成有凸条114。
凸条114形成为从把持部111的上表面向着下方凹陷,其下表面与上表面的凹陷对应,并向下方突出,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
并且,把持部111具备盖体主体部82的上侧平板部96、与盖体上壁83的连接部分连接的基端部115以及形成于基端部115的相反侧的自由端部116。
如图4(a)所示,自由端部116配置于向左右方向投影时在假想直线L1和假想直线L2之间划分出来的区域。假想直线L1沿着前后方向从基端部115向后方(在上述安装状态下是从显影盒1离开的方向)延伸。假想直线L2沿着上下方向从基端部115向上方(在上述安装状态下是从显影盒1离开的方向)延伸。
如图6及图7所示,突出部112从把持部111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向着左右方向两外侧隔开间隔设置有一对。突出部112形成为跨过盖体部91、上侧平板部96、盖体上壁83向后上侧突出。如图4(a)所示,突出部112的上表面与盖体上壁83的上表面平行地形成,其后表面与下侧平板部99的后表面平行地形成。突出部112在向左右方向投影时,以与把持部111的前侧部分(基端部115)重叠的方式形成。
如图6所示,突出部112的左右方向内侧面形成为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而向着左右方向外侧倾斜。另外,突出部112的左右方向外侧面形成为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而向着左右方向内侧倾斜。
另外,如图4(c)及图7所示,突出部112具备加强肋118。
加强肋118在突出部112的内侧所划分出来的空间内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并形成为从突出部112的内表面向着显影辊41侧突出,架设于左右内侧面。
另外,盖体80的上侧部分(第一卡定爪104侧)从盖体部91到上侧平板部96形成有台阶97或者形成有突出部112,从而具备比盖体80的下侧部分(第二卡定爪108侧)高的刚性。
3.盖体相对于显影盒的装卸
接着,对盖体80相对于显影盒1的安装进行说明。
为了将盖体80安装于显影盒1,如图1(a)及图2(a)所示,首先,把持盖体80的把持部111将盖体80配置于显影盒1的后侧,以使在右侧,显影辊轴覆盖部68和辊轴收纳槽86对应,在左侧,显影辊轴47的左端部与辊轴收纳槽86对应。
接着,使盖体80的下侧接近显影盒1,如图2(b)所示,使盖体下壁84的第二卡定爪108卡定于被下壁7划分出来的第二被卡定部26。
并且,以第二卡定爪108作为摆动中心,使盖体80在右侧视图中逆时针摆动。此时,将把持部111向上方拉扯的同时使其摆动。这样一来,形成于盖体上壁83的第一卡定爪104通过刮板保持部12的固定部15的稍上方之后,配置于固定部15的前侧。由此,如图1(b)所示,使第一卡定爪104卡定于被刮板固定部12划分出来的第一被卡定部16。
由此,盖体80相对于显影盒1的安装完成。
如图4(b)所示,在盖体80安装于显影盒1的状态下,盖体部91在前后方向上与从开口部29露出的橡胶辊48隔开间隔相对配置,覆盖橡胶辊48。
另外,一对第一卡定爪104卡定于被刮板保持部12划分出来的第一被卡定部16,其中刮板保持部12设置于对从橡胶辊48的左右方向两端部露出的显影辊轴47进行支撑的侧壁5的上端部。即,如图3所示,第一卡定爪104在盖体80中设置于被显影辊41的橡胶辊48划分出来的承载区域49的左右方向外侧,其中显影辊41被两侧壁5支撑为能够旋转。
另外,如图4所示,把持部111在盖体80中以向着显影框架2的相反侧延伸的方式配置。
进而,盖体侧壁81的橡胶辊侧面覆盖部87如图1(b)及图2(b)所示,在向左右方向投影时,覆盖显影辊41的橡胶辊48的侧面中的后侧部分。
另外,为了使盖体80从显影盒1脱离,以与上述安装动作相反的顺序操作。具体地说,把持盖体80的把持部111将盖体上壁83向上方提起。这样一来,盖体80的上侧部分(第一卡定爪104侧)具备比盖体80的下侧部分(第二卡定爪108侧)高的刚性,因此提起把持部111并将第一卡定爪104向上方移动,来自第一被卡定部16的卡定得以解除。
并且,向后方拉把持部111时,盖体下壁84以及设置于其上的第二卡定爪108向下方弹性变形,如图1(a)及图2(a)所示,第二卡定爪108向第二被卡定部26的卡定得以解除。
由此,盖体80相对于显影盒1的脱离完成。
4.作用效果
(1)根据该显影盒1,如图1(b)及图2(b)所示,能够使架设于盖体80的上侧的盖体上壁83的第一卡定爪104和架设于盖体80的下侧的盖体下壁84的第二卡定爪108与一体形成于显影框架2的第一被卡定部16和第二被卡定部26卡定。
因此,与相对于显影框架2介有其它部件而将盖体80安装于显影框架2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消除由于其它部件组装于显影框架2而产生的公差,能够高精度地安装盖体80。
其结果是,能够将盖体80相对于显影框架2高精度地定位,能够切实地保护显影辊41。
(2)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如图3所示,所有的第一卡定爪104相比显影辊41承载显影剂的承载区域49设置于左右方向(轴线方向)外侧,因此能够防止其与显影辊41承载显影剂的承载区域49干涉。
另外,由于设有两个第一卡定爪104,因此能够将盖体80切实地卡定于显影盒1。
(3)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如图1(a)及图2(b)所示,通过从盖体上壁83及盖体下壁84向着盖体80的上下方向(垂直方向)内侧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卡定爪104及第二卡定爪108而卡定于显影框架2,因此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相对方向)装卸。
另外,由于能够沿着与盖体80的装卸方向(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形成第一卡定爪104和第二卡定爪108,因此能够使盖体80相对于显影框架2切实地卡定。
其结果是,能够使盖体80相对于显影框架2切实地卡定,并且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装卸,因此能够提高盖体80的操作性。
(4)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如图1(a)所示,盖体80在上下方向上具备设置于第一卡定爪104侧并相对于显影框架2向相反侧延伸的把持部111,因此能够把持着把持部111使盖体80脱离。
另外,把持部111向着显影框架2的相反侧延伸,因此在前后方向上能够提高将盖体80相对于显影框架2装卸时的操作性。
(5)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如图4(a)所示,用户能够通过把持配置于在假想直线L1和假想直线L2之间划分出来的区域的自由端部116,使盖体80从显影框架2脱离。
因此,在使盖体80从显影框架2脱离时,把持着把持部111的自由端部116,首先沿着上下方向解除第一卡定爪104和第一被卡定部16的卡定,接着沿着前后方向以使盖体80从显影框架2离开的方式拉盖体,从而解除第二卡定爪108和第二被卡定部26的卡定,能够使盖体80脱离。
其结果是,能够通过把持配置在上述区域的自由端部116,使盖体80沿着前后方向更容易地从显影框架2脱离。
(6)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如图4(a)所示,形成有以在将安装有盖体80的状态的显影盒1向左右方向投影时与把持部111的前侧部分(基端部115)重叠的方式突出的突出部112,因此在沿着左右方向装袋时,能够抑制把持部111钩挂到袋子上的问题。
因此,能够实现显影盒1的捆扎的简单化。
进而,由于形成有突出部112,因此还能够提高盖体80的形成有把持部111及第一卡定爪104的一侧的刚性。
(7)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如图6所示,突出部112的左右方向内侧面形成为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而向着左右方向外侧倾斜,因此在把持把持部111时,能够减少突出部112的干涉。
因此,能够提高对于把持部111的操作性。
(8)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如图7所示,通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加强肋118,能够进一步提高盖体80的刚性。
因此,通过将具有刚性的盖体80安装于显影框架2,能够进一步保护显影辊41。
(9)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如图7所示,能够将加强肋118配置于在突出部112的内侧划分出的空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
因此,能够确保盖体80的刚性,能够切实地保护显影辊41,同时能够实现盖体80的小型化。
(10)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如图6所示,在盖体主体部82的上侧部分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尺寸长的上侧平板部96,在盖体部91和上侧平板部96之间形成有台阶97,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盖体80的刚性。
(11)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如图1(b)所示,盖体80不仅覆盖从显影框架2的开口部29露出的显影辊41的橡胶辊48的周面,还覆盖橡胶辊48的侧面的后侧部分。具体地说,通过橡胶辊侧面覆盖部87,在向左右方向投影时,与橡胶辊侧面覆盖部87重叠的橡胶辊48的侧面的后侧部分也得以覆盖。
因此,通过盖体80,能够实现显影辊41的进一步的保护。
(12)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如图7所示,通过提高上下方向上的第一卡定爪104侧的刚性,能够通过把持盖体80在上下方向上的第一卡定爪104侧,切实地使盖体80从显影框架2脱离。
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盖体80相对于显影框架2装卸时的操作性。
(13)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如图4(b)所示,在显影框架2上具备显影辊41,作为旋转体的一例,因此能够通过盖体80保护显影辊41。
因此,能够防止显影框架2所具备的显影辊41受到来自外部的干涉。
(14)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如图1(b)所示,不需要在显影框架2上另外设置用于卡定第一卡定爪104的卡定部,能够利用刮板保持部12的固定部15使第一卡定爪104卡定。
因此,通过设置刮板保持部12能够使第一卡定爪104卡定,因此能够实现作业工时的减少。
5.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8对盖体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将盖体80安装于显影盒1的状态下,向前后方向投影时,显影辊轴覆盖部68以从盖体80的左右方向两端部突出的方式露出。
对此,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盖体80中,设有作为电极覆盖部的一例的第一电极覆盖部122。第一电极覆盖部122形成为从卡定爪形成部102、上侧平板部96、盖体侧部92、下侧平板部99以及盖体下壁84的右端部跨过右侧的盖体侧壁81而沿着左右方向连续的侧视图呈大致曲柄形状。在将盖体80安装于显影盒1的状态下,向前后方向投影时,第一电极覆盖部122以与供电单元3重叠的方式形成。
另外,盖体80的右侧的盖体侧壁81以在将盖体80安装于显影盒1的状态下向左右方向投影时与供电单元3的前侧部分(绝缘部件65及显影电极66的前侧部分)重叠的方式形成。在盖体侧壁81中,与供电单元3的前侧部分重叠的部分被划分成作为电极覆盖部的一例的第二电极覆盖部123。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于盖体80的第一电极覆盖部122以及第二电极覆盖部123,不仅能够覆盖显影辊41,还能够覆盖供电单元3。
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盖体80相对于显影盒1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是安装于显影盒1,而是能够相对于例如处理盒(未图示)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
在该情况下,盖体80的盖体部91覆盖设置于处理盒(未图示)的感光体(未图示)。
6.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显影盒1是本发明的盒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盒也可以作为处理盒、滚筒盒构成。
进而,处理盒除了是滚筒盒与显影盒1分离的分离型处理盒之外,也可以构成为一体地具备滚筒盒和显影盒1的一体型。在一体型处理盒的情况下,盖体80也可以构成为保护感光体鼓来替代显影辊41。
另外,也可以替代上述显影辊41而适用例如显影套筒、显影带、刷状的辊子等旋转体。
另外,也可以替代上述供给辊40而适用例如供给套筒、供给带、刷状的辊子等供给部件。
另外,也可以替代上述搅拌器37而使用例如螺旋螺杆或传送带等传送部件。
另外,上述把持部111与盖体80一体形成,但也可以作为分体部件而组装。
另外,上述突出部112与盖体80一体形成,但也可以作为分体部件而组装。
标号说明
1   显影盒
2   显影框架
3  供电单元
12  框架保持部
16  第一被卡定部
26  第二被卡定部
29  开口部
41  显影辊
42  层厚限制刮板
49  承载区域
80  盖体
87  橡胶辊侧面覆盖部
91  盖体部
96  上侧平板部
97  台阶
99  下侧平板部
104 第一卡定爪
108 第二卡定爪
111 把持部
112 突出部
115  基端部
116  自由端部
118  加强肋
122  第一电极覆盖部
123  第二电极覆盖部
L1   假想直线
L2   假想直线

Claims (15)

1.一种盒(1),具备:
旋转体(41),该旋转体构成为能够承载显影剂,并且构成为以轴线为中心旋转;
框体(2),该框体形成有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尺寸长的开口(29),以上述旋转体(41)的周面的一部分从上述开口(29)露出的方式保持上述旋转体;以及
盖体(80),该盖体安装于上述框体(2),用于保护上述旋转体(41)的周面,
所述盒的特征在于,
上述盖体(80)具备:
保护部(91),该保护部与上述旋转体(41)的周面相对,并且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尺寸长;以及
第一卡定爪(104)和第二卡定爪(108),该第一卡定爪和第二卡定爪设置在与上述保护部(82)中的长度方向以及上述旋转体(41)和上述保护部(91)相对的相对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两侧,
上述第一卡定爪(104)卡定于与上述框体(2)一体形成的第一被卡定部(16),上述第二卡定爪(108)卡定于与上述框体(2)一体形成的第二被卡定部(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卡定爪(104)沿着上述轴线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所有上述第一卡定爪(104)相比上述旋转体(41)承载上述显影剂的承载区域(49)设置于上述轴线方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卡定爪(104)以及上述第二卡定爪(108)以向着上述正交方向内侧延伸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1),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体(80)具备把持部(111),该把持部在上述正交方向上设置于上述第一卡定爪(104)侧并相对于上述框体(2)向着相反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1),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持部(111)具有与上述盖体(80)连接的基端部(115)以及形成于上述基端部(115)的相反侧的自由端部(116),
上述自由端部(116)在向上述轴线方向投影时配置在如下区域:沿着上述相对方向向着从上述基端部(115)的上述框体(2)离开的方向延伸的直线(L1)和沿着上述正交方向向着从上述基端部(115)的上述框体(2)离开的方向延伸的直线(L2)之间划分出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1),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把持部(111)的上述轴线方向两外侧形成有突出部(112),该突出部以在向上述轴线方向投影时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把持部(111)重叠的方式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盒(1),其特征在于,
随着向着上述突出方向,上述突出部(112)的上述轴线方向内侧面向上述轴线方向外侧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盒(1),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体(80)具备向上述旋转体(41)侧突出并沿着上述轴线方向延伸的加强肋(11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盒(1),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肋(118)配置于在上述突出部(112)的内侧划分出的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1),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盖体(80)中,
相对于上述保护部(91)在上述正交方向的至少任一侧,具备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尺寸长的延设壁(96),
在上述保护部(91)和上述延设壁(96)之间形成有台阶(97)。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1),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体(80)具备旋转体覆盖部(87),该旋转体覆盖部形成为,从上述保护部(91)的上述轴线方向两端部连续地向正交于上述轴线方向的方向延伸,在向上述轴线方向投影时,该旋转体覆盖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旋转体(41)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1),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体(80)具备电极覆盖部(122),该电极覆盖部形成为,向着上述保护部(91)的上述轴线方向一侧连续地延伸,在向上述相对方向投影时,与配置在上述框体(2)的上述轴线方向一侧并从外部输入有电力的电极部件(3)的一部分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1),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盖体(80)中,上述正交方向中的上述第一卡定爪(104)侧具有比上述第二卡定爪(108)侧高的刚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1),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体(41)是显影辊(4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卡定爪(104)卡定于刮板保持部(12),该刮板保持部在上述框体(2)上保持对承载于上述显影辊(41)上的上述显影剂的层厚进行限制的层厚限制刮板(42)。
CN201280074321.5A 2012-07-09 2012-11-29 Active CN1043958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4147 2012-07-09
JP2012154147A JP5953997B2 (ja) 2012-07-09 2012-07-09 カートリッジ
PCT/JP2012/080838 WO2014010126A1 (ja) 2012-07-09 2012-11-29 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5837A true CN104395837A (zh) 2015-03-04
CN104395837B CN104395837B (zh) 2019-02-12

Family

ID=49915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4321.5A Active CN104395837B (zh) 2012-07-09 2012-11-29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53997B2 (zh)
CN (1) CN104395837B (zh)
WO (1) WO20140101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2232B2 (ja) * 2012-12-10 2017-03-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9040A (ja) * 1995-05-25 1996-12-03 Canon Inc シート積載装置および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95730A (ja) * 2001-12-28 2003-07-09 Canon Inc カバー部材、画像形成装置のユニット、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シャッター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38108A (zh) * 2008-09-01 2011-07-27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盒、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2200723A (zh) * 2010-03-24 2011-09-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辊盖和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5402B2 (ja) * 2008-09-01 201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9040A (ja) * 1995-05-25 1996-12-03 Canon Inc シート積載装置および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95730A (ja) * 2001-12-28 2003-07-09 Canon Inc カバー部材、画像形成装置のユニット、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シャッター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38108A (zh) * 2008-09-01 2011-07-27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盒、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2200723A (zh) * 2010-03-24 2011-09-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辊盖和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5837B (zh) 2019-02-12
WO2014010126A1 (ja) 2014-01-16
JP5953997B2 (ja) 2016-07-20
JP2014016495A (ja) 201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16991B2 (en) Developer cartridge
US9454101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109799A (zh) 显影装置
CN103676560A (zh) 显影盒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85422A (zh) 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200723B (zh) 辊盖和盒
CN205067966U (zh) 盒和盖
CN104685420A (zh) 盒及盒的制造方法
JP5510416B2 (ja) 現像装置
CN104395837A (zh)
US8903267B2 (en) Developing device
JP6056420B2 (ja)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
CN204044503U (zh) 显影装置
JP5909931B2 (ja) 現像装置
CN104252122A (zh) 显影装置
JP5903805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35356B2 (ja) 現像装置
CN104520772A (zh) 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102232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US896524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developer bearing member and layer thickness regulating member
JP5909930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71939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204925625U (zh) 图像形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