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83324B - 一种黄腐酸盐复方蚕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黄腐酸盐复方蚕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83324B
CN104383324B CN201410616916.XA CN201410616916A CN104383324B CN 104383324 B CN104383324 B CN 104383324B CN 201410616916 A CN201410616916 A CN 201410616916A CN 104383324 B CN104383324 B CN 104383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kworm
xanthohumate
lignite
medicine
lignite wa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169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83324A (zh
Inventor
李宝才
袁承
李典
张敉
秦谊
张惠芬
任万云
李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6169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833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83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83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83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83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属于桑蚕养殖技术领域;其组成物及重量百分比如下:黄腐酸盐85‑90%、褐煤蜡树脂降解物8‑13%、普洱茶茶多酚0.1‑1%、壳寡糖0.1‑1%、褐藻多糖硫酸酯0.1‑1%、红景天提取物0.004‑0.01%、竹叶黄酮0.003‑0.005%、汉防己提取物0.003‑0.005%;该蚕药同时对桑蚕的病毒病、细菌病和真菌病等几种主要病害均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无药物残留;其满足简捷化养蚕的需求,为桑蚕病害综合防治及高产优质提供一种新的用药选择;其制备工艺简单,相对成本较低,适合于规模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黄腐酸盐复方蚕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属于蚕桑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桑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病原微生物传染、不良物理化学刺激、不当饲育技术处理、害虫侵袭等多重因素引发蚕病,从而威胁了蚕体的存活及生长发育,并降低了蚕茧的产量和品质,给蚕农乃至整个蚕桑业带了极大的风险和损失。因此,有效地防治蚕病是养好蚕、收好茧、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蚕病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两大类,而传染性蚕病是养蚕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病害。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四大类,它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并在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又可以通过病蚕传染给健康蚕。在桑蚕养殖过程中,病毒病为主要病害,其次为细菌病和真菌病,而原虫病相对发生较少。病毒病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毒性软化病和脓核病;细菌病又称软化病,主要分为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中毒病及细菌性肠道病,其中细菌性败血病中的黑胸、灵菌及青头败血病是生产上最常见的;真菌病又称僵病,通常以僵尸的颜色分为白僵、黄僵、绿僵及曲霉病,其中危害较重的是白僵病。诱发桑蚕病毒病的病毒主要包括: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es)、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家蚕传染性软化病毒(Bombyx mori 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家蚕浓核病毒(Bombyx moriDenso Nucleosis Virus);诱发桑蚕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 bombyseptieus)、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Bizio);诱发桑蚕真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包括: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对于防治蚕病的方法除了做好基本的消毒卫生等工作外,还需要相应的药物进行辅助。在现实生产中,对病毒病和原虫病的防治大多采用氯制剂,但其具有一定的致敏性,同时大多的氯制剂对棉制品和金属制品均有腐蚀作用;对细菌病的防治大多采用红霉素等,但其性质不稳定,且目前桑蚕病原细菌已对其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而对真菌病的防治大多采用甲醛制剂,但其对人身体有害,且药效持续时间短,效果不太理想。此外,目前对桑蚕各种病害的防治多以单一施药进行分别防治为主,其成本相对较高,操作比较复杂,不适应简捷化养蚕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蚕药,在满足有效综合防治蚕病的基础上,同时兼具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等特点。
黄腐酸是腐植酸中分子量最小、溶解度最高、生物活性最好的部分,极易被机体吸收利用。近年来,诸多报道肯定了黄腐酸及其盐在抗菌、消炎、抗病毒、抗溃疡、调节胃肠、调节免疫系统等方面的显著效果,展现其在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云南作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展现出了其生物多样性,而年青褐煤正是由古代动、植物的遗骸在微生物及复杂的地球物理和化学变化下形成的,因此云南地区的褐煤资源内部成分及相关功效上也展示了其多样性。事实上,本发明人通过长期探索做了大量实验,首次发现利用云南地区年青褐煤通过过氧化氢降解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黄腐酸及其盐在缓解桑蚕多种病症上起到了很好的功效。此外,其还能够有效助动桑蚕的消化系统,提高桑蚕对桑叶的食用度,促进桑蚕的生长发育;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桑蚕的机体免疫力,促进桑蚕群体的均衡发育;获得的蚕茧不仅在产量上还是品质上均优越于空白组;因此才形成了本发明内容,但在不限定具体前提条件下,并非所有腐植酸属类均具有同等功效。
基于上述理由,本发明极具针对性地利用云南地区褐煤经过过氧化氢氧化降解的方法获得黄腐酸盐并复合其他辅助因子制备一种新型蚕药,为蚕农防治蚕病、高产优质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对整个蚕桑业的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本发明立足蚕桑业基本现实,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起效快、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其可根据当季桑蚕的不同龄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和需求等多种因素,通过有效试验来确定最佳配比,最终研制出针对性强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复方蚕药。
本发明所述黄腐酸盐复方蚕药组成物及重量百分比如下:黄腐酸盐85-90%、褐煤蜡树脂降解物8-13%、普洱茶茶多酚0.1-1%、壳寡糖0.1-1%、褐藻多糖硫酸酯0.1-1%、红景天提取物0.004-0.01%、竹叶黄酮0.003-0.005%、汉防己提取物0.003-0.005%,所有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其中所述黄腐酸盐均为药用级,具体为黄腐酸钠、黄腐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混合物;
所述黄腐酸盐在pH值为1-9不产生任何沉淀,且其重金属检测含量指标如下:砷(As)未检出,铬(Cr)未检出,铅(Pb)≤5ppm,镉(Cd)≤5ppm,汞(Hg)≤3ppm,铜(Cu)≤10ppm;
所述黄腐酸盐的制备方法如下:
(1)首先参照发明专利200810233669.X“褐煤氧化降解生产腐植酸及其盐的方法”中方法利用云南地区年青褐煤制备出黄腐酸粗品,其中年青褐煤是灰分为5-10%的优质褐煤;
(2)将黄腐酸粗品加入其质量3-5倍的去离子水中常温溶解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置入透析装置进行透析,将所得透析液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15%的碱性物质溶液调节pH值至9-10,并在85-95℃条件下搅拌反应20-30分钟,然后浓缩至体积为原液体积的三分之一后再次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再次进行透析,最后将所得透析液浓缩后干燥得到黄腐酸盐,其中透析装置的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道尔顿,其中碱性物质为食用级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所述褐煤蜡树脂降解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首先参照专利CN201310047688.4“褐煤蜡中树脂物的脱出方法”中方法从云南地区年青褐煤中提取出褐煤蜡后再进一步提取得到褐煤蜡树脂,其中褐煤蜡树脂限定为残留褐煤蜡含量小于3%;
(2)将褐煤蜡树脂置入反应釜,于搅拌条件下加热升温至80-90℃熔化后,再按褐煤蜡树脂:过氧化氢氧化液=1:4-6的质量比,将过氧化氢氧化液分成2-4份分次加入反应釜中并在80-
90℃条件下搅拌反应1-2小时,其间在新加入过氧化氢氧化液前先分离出前一部分氧化降解液,合并全部氧化降解液后,将其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置入透析装置进行透析,将所得透析液浓缩后干燥得到的固形物即为褐煤蜡树脂降解物,其中过氧化氢氧化液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30%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透析装置的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道尔顿。
所述普洱茶茶多酚、壳寡糖、褐藻多糖硫酸酯、红景天提取物、竹叶黄酮、汉防己提取物均为市购,且各项指标经检测合格。
该复方蚕药首先分别制得过80-100目筛后的各组分原料,然后按照重量比例置入混料釜,最后机械搅拌均匀后即可包装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蚕药能够有效地抑制或杀灭多种桑蚕致病源,同时对病毒病、细菌病和真菌病等几种主要蚕病均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全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桑蚕的机体免疫力和抗逆性,大幅降低桑蚕的发病率;
(2)本发明的蚕药能够有效地改善桑蚕的消化系统,提高桑蚕对桑叶的食用度,促进桑蚕的均衡生长发育;
(3)本发明的蚕药不涉及有害试剂、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无药物残留,同时能螯合桑蚕食物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农药,从而使蚕体更加健康;
(4)本发明的蚕药的使用对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均效果显著,极大地提高了蚕农的收入,同时对促进整个蚕桑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黄腐酸盐复方蚕药由以下原料制得,各原料及重量百分比为:黄腐酸钠90%、褐煤蜡树脂降解物9.69%、普洱茶茶多酚0.1%、壳寡糖0.1%、褐藻多糖硫酸酯0.1%、红景天提取物0.004%、竹叶黄酮0.003%、汉防己提取物0.003%。
本实施例所述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制备方法为:
首先分别制得过80目筛后的上述各组分原料,然后按照重量比例黄腐酸钠90kg、褐煤蜡树脂降解物9.69 kg、普洱茶茶多酚0.1 kg、壳寡糖0.1 kg、褐藻多糖硫酸酯0.1 kg、红景天提取物0.004 kg、竹叶黄酮0.003 kg、汉防己提取物0.003 kg置入混料釜,最后机械搅拌均匀后即可包装成品。
其中,黄腐酸钠的制备要求如下:
(1)首先参照专利200810233669.X“褐煤氧化降解生产腐植酸及其盐的方法”利用云南地区灰分为10%的年青褐煤制备出黄腐酸粗品;
(2)将黄腐酸粗品加入其质量5倍的去离子水常温溶解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置入截留分子量为1000道尔顿的透析装置进行透析,将所得透析液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9,并在85℃条件下搅拌反应30分钟,然后浓缩至体积为原液的三分之一后再次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用同样的透析装置再次进行透析,最后将所得透析液浓缩后干燥得到黄腐酸钠。
其中,褐煤蜡树脂降解物的备要求如下:
(1)首先参照专利201310047688.4“褐煤蜡中树脂物的脱出方法”中方法从云南地区年青褐煤中提取出褐煤蜡后再进一步提取得到残留褐煤蜡含量小于3%的褐煤蜡树脂;
(2)将褐煤蜡树脂置入反应釜,于搅拌条件下加热升温至90℃熔化后,再按褐煤蜡树脂:过氧化氢氧化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质量比为1:4的比例,将过氧化氢氧化液分成2份分次加入反应釜中并在90℃条件下搅拌反应1小时,其间在新加入过氧化氢氧化液前先分离出前一部分氧化降解液,合并全部氧化降解液后,将其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置入截留分子量为1000道尔顿的透析装置进行透析,将所得透析液浓缩后干燥得到的固形物即为褐煤蜡树脂降解物。
本实施例制备的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功效试验情况如下:
1、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方法:预防区常规饲养的2龄蚕,在整个2龄期内每日分别添食本实施例各种浓度的药物1次进行预防,在3龄起蚕后分别进行皮下针刺接种各浓度的4种病毒(攻毒)。治疗区常规饲养的2龄蚕,在3龄起蚕后分别进行皮下针刺接种各浓度的病毒(攻毒),然后每日分别添食本实施例各种浓度的药物1次;对照区在用药区用药时以清水代替,每小区30头,重复3次。4龄起蚕调查各区的发病率%,平均发病率X%、防治效果P%;添食前用清水将蚕药溶解配制成相应的药物浓度,然后均匀地喷洒到桑叶上,待桑叶晾干后再喂食,添食用量为:0.5g/kg(蚕药干基重量/桑叶重量)。结果见表1.1、1.2。
表1.1 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表1.2 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本实施例药物对桑蚕病毒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4种病毒病的治疗效果达到66%以上,预防效果在58%以上,此外治疗区的效果优于预防区的效果。
2、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细菌病和真菌病的防治效果
2.1(1)供试病原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芽孢杆菌、黏质沙雷氏菌;供试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莱氏野村菌、黄曲霉菌。(2)菌悬液的制备:按常规操作要求配制分别得到浓度均为1×106cfu/mL的上述6种病原菌的菌悬液,备用。(3)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取无菌试管10只,每只试管中分别加入3mL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TPS),再于第1只试管中加入100mg/mL黄腐酸钠复方药液3 mL,混匀后,取3 mL混合液加入第2只试管,直至第8只试管吸出3 mL滴入营养琼脂培养皿上供无菌检查。8只试管中药物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0、50、25、12.5、6.25、3.12、1.56、0.78、0.39mg/mL,然后于第1-8管中加入稀释好的菌悬液300µL,第9只试管只加菌悬液作为培养物对照,第10只试管视为培养基对照。在28℃培养20 h,当对照物混浊,对照培养基不混浊,则以不发生混浊变化的最小浓度为该药剂的最小抑制浓度;将完全清晰无菌生长的试管中的培养物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PSA)上,经过夜培养,菌落数不超过5个的最小药物浓度为最低杀菌浓度,试验重复3 次;结果见表1.3。
表1.3 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6种病原菌的MIC和MBC
2.2不同浓度的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桑蚕部分病原细菌的杀灭效果:将不同浓度的黄腐酸盐复方蚕药2mL,分别作用于0.2mL苏云金芽胞杆菌、黑胸败血芽孢杆菌、黏质沙雷氏菌的菌悬液10min后,用中和剂(0.5%硫代硫酸钠+1%卵磷脂+1%吐温80-PBS)终止消毒,家蚕4龄起蚕皮下穿刺接种处理后的病原菌菌悬液,设清水和空白对照,常规饲养调查家蚕发病情况,每区30头蚕,重复3次;将不同浓度的黄腐酸盐复方蚕药2mL,分别作用于0.2mL球孢白僵菌、莱氏野村菌、黄曲霉菌的菌悬液10min后,用中和剂(0.5%硫代硫酸钠+1%卵磷脂+1%吐温80-PBS)终止消毒,家蚕2龄起蚕体表喷洒处理后的球孢白僵菌、莱氏野村菌菌悬液,蚁蚕体喷黄曲霉菌菌悬液,常规饲养调查家蚕发病情况,设清水和空白对照,每区30头蚕,重复3次;结果见表1.4。
表1.4 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6种病原菌的杀灭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本实施例药物对桑蚕细菌病和真菌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和黄曲霉菌的抑制和杀灭效果最好,整体灭菌药物浓度范围为:6.25-12.5mg/mL。
3、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的生理影响
试验方法:将黄腐酸盐复方蚕药稀释为系列浓度,从家蚕2龄起蚕,每天添食1次喷有黄腐酸盐复方蚕药的桑叶(添食前处理参见上述1中所述方法,添食用量为:2-3龄为0.1g/kg(蚕药干基重量/桑叶重量),4龄为0.15g/kg,5龄为0.2g/kg),饲育至上蔟结茧,设清水对照;调查每龄起蚕体重、龄期经过、全龄经过、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及茧层率;调查地点: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的板桥镇和三岔河镇,通过20户以上蚕农的生产试验获得各指标数值,并求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见表1.5。
表1.5添食不同浓度的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后春蚕(菁松×皓月)的生长发育及茧质成绩
试验结果表明,用药组的死笼率明显低于清水对照组,且用药组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头产茧量四项指标高于清水对照组,而用药组的公斤茧粒数小于清水对照组,这说明本实施例药物能够明显地降低桑蚕发病率,进而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黄腐酸盐复方蚕药组成物及重量百分比为:黄腐酸钾88.98%、褐煤蜡树脂降解物8%、普洱茶茶多酚1%、壳寡糖1%、褐藻多糖硫酸酯1%、红景天提取物0.01%、竹叶黄酮0.005%、汉防己提取物0.005%。
本实施例所述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制备方法为:
首先分别制得过100目筛后的上述各组分原料,然后按照重量比例黄腐酸钾88.98kg、褐煤蜡树脂降解物8 kg、普洱茶茶多酚1kg、壳寡糖1 kg、褐藻多糖硫酸酯1kg、红景天提取物0.01 kg、竹叶黄酮0.005 kg、汉防己提取物0.005 kg置入混料釜,最后机械搅拌均匀后即可包装成品。
其中,黄腐酸钾的制备要求如下:
(1)首先参照专利200810233669.X“褐煤氧化降解生产腐植酸及其盐的方法”中方法利用云南地区灰分为8%的年青褐煤制备出黄腐酸粗品;
(2)将黄腐酸粗品加入其质量4倍的去离子水常温溶解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置入截留分子量为800道尔顿的透析装置进行透析,将所得透析液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的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至10,并在90℃条件下搅拌反应25分钟,然后浓缩至体积为原液的三分之一后再次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用同样的透析装置再次进行透析,最后将所得透析液浓缩后干燥得到黄腐酸钾。
其中,褐煤蜡树脂降解物的备要求如下:
(1)首先参照专利201310047688.4“褐煤蜡中树脂物的脱出方法”中方法从云南地区年青褐煤中提取出褐煤蜡后再进一步提取得到残留褐煤蜡含量小于3%的褐煤蜡树脂;
(2)将褐煤蜡树脂置入反应釜,于搅拌条件下加热升温至85℃熔化后,再按褐煤蜡树脂:过氧化氢氧化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质量比为1:5的比例,将过氧化氢氧化液分成3份分次加入反应釜中并在85℃条件下搅拌反应1.5小时,其间在新加入过氧化氢氧化液前先分离出前一部分氧化降解液,合并全部氧化降解液后,将其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置入截留分子量为800道尔顿的透析装置进行透析,将所得透析液浓缩后干燥得到的固形物即为褐煤蜡树脂降解物。
本实施例制备的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功效试验情况如下:
1、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方法:参照实施例1,结果见2.1、2.2。
表2.1 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表2.2 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本实施例药物对桑蚕病毒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4种病毒病的治疗效果达到73%以上,预防效果在61%以上,此外治疗区的效果优于预防区的效果。
2、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细菌病和真菌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方法:参照实施例1,结果见表2.3、表2.4。
表2.3 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6种病原菌的MIC和MBC
表2.4 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6种病原菌的杀灭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本实施例药物对桑蚕细菌病和真菌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黄曲霉菌的抑制和杀灭效果最好,整体灭菌药物浓度范围为:6.25-12.5 mg/mL。
3、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的生理影响
试验方法:参照实施例1,结果见表2.5。
表2.5添食不同浓度的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后夏蚕(云7×云8)的生长发育及茧质成绩
试验结果表明,用药组的死笼率明显低于清水对照组,且用药组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头产茧量四项指标高于清水对照组,而用药组的公斤茧粒数小于清水对照组,这说明本实施例药物能够明显地降低桑蚕发病率,进而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黄腐酸盐复方蚕药组成物及重量百分比为:黄腐酸钠45%、黄腐酸钾40%、褐煤蜡树脂降解物13%、普洱茶茶多酚0.7%、壳寡糖0.7%、褐藻多糖硫酸酯0.585%、红景天提取物0.007%、竹叶黄酮0.004%、汉防己提取物0.004%。
本实施例所述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制备方法为:
首先分别制得过90目筛后的上述各组分原料,然后按照重量比例黄腐酸钠45kg、黄腐酸钾40kg、褐煤蜡树脂降解物13kg、普洱茶茶多酚0.7kg、壳寡糖0.7 kg、褐藻多糖硫酸酯0.585kg、红景天提取物0.007 kg、竹叶黄酮0.004 kg、汉防己提取物0.004 kg置入混料釜,最后机械搅拌均匀后即可包装成品。
其中,黄腐酸钠/钾的制备方法如下:
(1)首先参照专利200810233669.X“褐煤氧化降解生产腐植酸及其盐的方法”中方法利用云南地区灰分为5%的年青褐煤制备出黄腐酸粗品;
(2)将黄腐酸粗品加入其质量3倍的去离子水常温溶解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置入截留分子量为500道尔顿的透析装置进行透析,将所得透析液分别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至9.5,并在95℃条件下搅拌反应20分钟,然后浓缩至体积为原液的三分之一后再次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用同样的透析装置再次进行透析,最后将所得透析液浓缩后干燥得到黄腐酸钠或黄腐酸钾。
其中,褐煤蜡树脂降解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首先参照专利201310047688.4“褐煤蜡中树脂物的脱出方法”中方法从云南地区年青褐煤中提取出褐煤蜡后再进一步提取得到残留褐煤蜡含量小于3%的褐煤蜡树脂;
(2)将褐煤蜡树脂置入反应釜,于搅拌条件下加热升温至80℃熔化后,再按褐煤蜡树脂:过氧化氢氧化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质量比为1:6的比例,将过氧化氢氧化液分成4份分次加入反应釜中并在80℃条件下搅拌反应2小时,其间在新加入过氧化氢氧化液前先分离出前一部分氧化降解液,合并全部氧化降解液后,将其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置入截留分子量为500道尔顿的透析装置进行透析,将所得透析液浓缩后干燥得到的固形物即为褐煤蜡树脂降解物。
本实施例制备的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功效试验情况如下:
1、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方法:参照实施例1,结果见3.1、3.2。
表3.1 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表3.2 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本实施例药物对桑蚕病毒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四种病毒病的治疗效果达到73%以上,预防效果在58%以上,此外治疗区的效果优于预防区的效果。
2、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细菌病和真菌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方法:参照实施例1,结果见表3.3、表3.4。
表3.3 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6种病原菌的MIC和MBC
表3.4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6种病原菌的杀灭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本实施例药物对桑蚕细菌病和真菌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仅对黑胸败血芽孢杆菌的抑制和杀灭效果相对较弱,整体灭菌药物浓度范围为:6.25-12.5 mg/mL。
3、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对蚕的生理影响
试验方法:参照实施例1,结果见表3.5。
表3.5添食不同浓度的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后秋蚕(781×7532)的生长发育及茧质成绩
试验结果表明,用药组的死笼率明显低于清水对照组,且用药组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头产茧量四项指标高于清水对照组,而用药组的公斤茧粒数小于清水对照组,这说明本实施例药物能够明显地降低桑蚕发病率,进而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Claims (1)

1.一种黄腐酸盐复方蚕药,其特征在于组成物及重量百分比如下:黄腐酸盐85-90%、褐煤蜡树脂降解物8-13%、普洱茶茶多酚0.1-1%、壳寡糖0.1-1%、褐藻多糖硫酸酯0.1-1%、红景天提取物0.004-0.01%、竹叶黄酮0.003-0.005%、汉防己提取物0.003-0.005%,所有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上述黄腐酸盐均为药用级,具体为黄腐酸钠、黄腐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混合物;
所述黄腐酸盐的制备方法如下:
(1)首先参照发明专利200810233669.X“褐煤氧化降解生产腐植酸及其盐的方法”中方法利用云南地区年青褐煤制备出黄腐酸粗品,其中年青褐煤是灰分为5-10%的褐煤;
(2)将黄腐酸粗品加入其质量3-5倍的去离子水中常温溶解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置入透析装置进行透析,将所得透析液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15%的碱性物质溶液调节pH值至9-10,并在85-95℃条件下搅拌反应20-30分钟,然后浓缩至体积为原液体积的三分之一后再次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再次进行透析,最后将所得透析液浓缩后干燥得到黄腐酸盐,其中透析装置的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道尔顿,其中碱性物质为食用级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上述褐煤蜡树脂降解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首先参照发明专利201310047688.4“褐煤蜡中树脂物的脱出方法”中方法从云南地区年青褐煤中提取出褐煤蜡后再进一步提取得到褐煤蜡树脂,其中褐煤蜡树脂中残留褐煤蜡含量小于3%;
(2)将褐煤蜡树脂置入反应釜,于搅拌条件下加热升温至80-90℃熔化后,再按褐煤蜡树脂:过氧化氢氧化液的质量比为1:4-6的比例,将过氧化氢氧化液分成2-4份分次加入反应釜中并在80-90℃条件下搅拌反应1-2小时,其间在新加入过氧化氢氧化液前先分离出前一部分氧化降解液,合并全部氧化降解液后,将其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置入透析装置进行透析,将所得透析液浓缩后干燥得到的固形物即为褐煤蜡树脂降解物,其中过氧化氢氧化液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30%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透析装置的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道尔顿。
CN201410616916.XA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黄腐酸盐复方蚕药 Active CN1043833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6916.XA CN104383324B (zh)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黄腐酸盐复方蚕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6916.XA CN104383324B (zh)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黄腐酸盐复方蚕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83324A CN104383324A (zh) 2015-03-04
CN104383324B true CN104383324B (zh) 2017-07-28

Family

ID=52601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16916.XA Active CN104383324B (zh)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黄腐酸盐复方蚕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833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6497A (zh) * 2016-05-04 2016-08-0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防治减压病的口服液
CN105832860A (zh) * 2016-05-04 2016-08-10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抗高原反应的黄腐酸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8588A (zh) * 2016-08-10 2017-01-04 云南尚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无机水溶肥的制备方法
CN106819775A (zh) * 2017-01-21 2017-06-13 潍坊中创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脱霉菌毒素的添加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3536A (zh) * 2008-12-02 2009-05-06 昆明理工大学 褐煤氧化降解生产腐植酸及其盐的方法
CN101755713A (zh) * 2009-11-26 2010-06-30 浙江大学 改进饲养方法生产含功能性物质的家禽活饲料蚕的方法
CN103074109A (zh) * 2013-02-06 2013-05-01 云南天恒通泰腐植酸有限公司 褐煤蜡中树脂物的脱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3536A (zh) * 2008-12-02 2009-05-06 昆明理工大学 褐煤氧化降解生产腐植酸及其盐的方法
CN101755713A (zh) * 2009-11-26 2010-06-30 浙江大学 改进饲养方法生产含功能性物质的家禽活饲料蚕的方法
CN103074109A (zh) * 2013-02-06 2013-05-01 云南天恒通泰腐植酸有限公司 褐煤蜡中树脂物的脱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腐酸盐对桑蚕的影响;林水中等;《江苏蚕业》;19991231(第4期);49-5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83324A (zh) 2015-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3324B (zh) 一种黄腐酸盐复方蚕药
CN104382940B (zh) 一种蚕用复配剂及用途
CN104130958B (zh)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牡丹根结线虫病上的应用
CN106399159A (zh) 一种坚强芽孢杆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845624A (zh) 一种灭线虫天然植物生物复合营养液及制备方法
CN108834792A (zh) 一种富硒大米的生产方法
CN100347289C (zh) 枯草芽孢杆菌株及其应用方法
CN102907458B (zh) 生物灭蚊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00017A (zh) 一种防治根结线虫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37100A (zh) 一种防治水果采后腐烂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803611A (zh) 柠檬酸碘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2156A (zh) 魔芋软腐病病原菌拮抗菌快速分离方法
CN101402918A (zh) 一种用于植物内生菌的分离方法
CN101708187B (zh) 一种用于防治水产动物水霉病的干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1665B (zh) 一种防治褐飞虱的混合配方制剂
CN1439270A (zh) 对线虫卵高致病率的淡紫拟青霉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4982459B (zh) 一株短小芽孢杆菌n103‑1及其应用
CN107347752A (zh) 一种红螯螯虾孵卵繁育方法
CN104620817B (zh) 一种青稞生物防治抗病促生方法
CN103027997A (zh) 一种用于防治鲟因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发病的中草药复方
CN114158508A (zh) 一种有效预防小龙虾受寄生虫感染的方法
CN103975957B (zh) 一种防治褐飞虱的混合配方制剂制备方法
CN107821440A (zh) 一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球孢白僵菌粉复配的杀虫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47684B (zh) 一种混合配方制剂在褐飞虱防治中的应用
CN108059554A (zh) 一种生物驱虫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