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80016A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80016A
CN104380016A CN201380017959.XA CN201380017959A CN104380016A CN 104380016 A CN104380016 A CN 104380016A CN 201380017959 A CN201380017959 A CN 201380017959A CN 104380016 A CN104380016 A CN 104380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ezer
rfid label
label tag
door
portab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79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帆足正和
辻井康浩
木村义人
东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845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21362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172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9076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80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800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5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8Alarm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36Visual displays
    • F25D2400/361Interactive visual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08Sensors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冷藏库(100)包括:存储设备信息的RFID标签(21);显示设备信息的产品标识贴(23);和构成冷藏库(100)的多个部件。另外,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配置在多个部件中的相同的部件。由此,能够提供一种统一管理产品标识贴(23)和用于识别家电设备的个体的RFID标签(21),能够预先防止设备信息的不一致的冷藏库(100)。

Description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库,尤其涉及利用因特网等通信网络的服务系统中使用的、装载有RFID标签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提出有经由因特网等通信网络获取家电设备和信息,提高家电设备的便利性的系统。例如,提出有使冷藏库与因特网连接,将故障内容传达给服务提供商,能够进行可靠的故障修理的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种系统,不限于冷藏库,也能够用于其它的家电设备。这种家电设备,被称为所谓的网络家电,近年来随着通信基础设施的配备越来越普及。今后,预测在家庭内的各种家电设备中装备有通信功能。
在这种家电设备的信息化的发展中,通常被称为白色家电的家电设备在日常生活中与男女老少无关地被使用,所以在使用容易性方面非常受重视。
在被称为白色家电的家电设备的信息的发展中,为了提供上述的服务,产生需要在系统上识别家电设备的个体的需要。即,需要将包含家电设备的产品名和制造编号等的设备信息赋予产品,利用通信功能将其取出并在系统上进行识别。
另一方面,在家电设备中,上述设备信息多明示于粘贴于家电设备的产品标识贴(label)。
因此,家电设备今后需要将标注有同样的设备信息的两个部件组合。此时,在两个部件的设备信息之间产生不一致时,难以容易地进行部件管理和部件更换等服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959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统一地管理产品标识贴和用于识别家电设备的个体的RFID标签(tag),能够预先防止设备信息的不一致,容易地进行部件管理和部件更换等服务的冷藏库。
本发明的冷藏库包括:存储设备信息的RFID标签、显示设备信息的产品标识贴、和构成冷藏库的多个部件。另外,产品标识贴和RFID标签配置在多个部件中的相同的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概略截面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操作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操作单元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的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包括冷藏库和便携终端的家电设备服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控制框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包括冷藏库和便携终端的家电设备服务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概略截面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操作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操作单元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包括冷藏库和便携终端的家电设备服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控制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包括冷藏库和便携终端的家电设备服务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本发明不由这些实施方式限定。
(第1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0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该冷藏库100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该冷藏库100的概略截面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该冷藏库100的操作单元18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5是表示该冷藏库100的操作单元18的结构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该冷藏库100的门的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藏库100设置有用于进行近距离通信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21。
而且,使具有近距离通信功能的便携式电话等便携终端22接近冷藏库100,直接在便携终端22与冷藏库100之间进行信息的交互。便携终端22将从冷藏库100得到的信息经由因特网线路传送到主机。由此,能够由便携终端22和冷藏库100构成进行各种服务的家电设备服务系统。
通过使用这种系统,即使存在多个成为选择对象的家电设备,在实施通信时,使用者也必须进行使便携终端22碰触成为对象的家电设备主体等动作来读取设备信息。由此,即使儿童和老年人等也能够不误解地直观地选择成为对象的家电设备。由此,能够提供能够没有疑惑地操作而安心使用、且容易使用的系统。
在被称为白色家电的家电设备的信息的发展中,为了提供服务,产生识别冷藏库100的个体的需要。即,需要将冷藏库100的产品名、产品颜色、产品规格、制造编号、部件编号和制造场所等相关的设备信息赋予产品,通过通信功能将其取出并识别。
另外,另一方面,在冷藏库100上,产品名等设备信息通过所粘贴的产品标识贴23(参照图3、图6)来明示。
因此,冷藏库100需要将标注有同样的信息的两个部件组合(配对)。在此,两个部件例如为产品标识贴23和赋予了设备信息的RFID标签21。产品标识贴23能够在视觉上确认。RFID标签21包含电子信息,但是不能在视觉上确认信息的内容。
设想将这种具有冷藏库100的设备信息的RFID标签21安装到错误的(与本来要安装的冷藏库100不同的)冷藏库100的情况。此时,利用便携终端22等进行信息通信并显示冷藏库100的设备信息时,显示不同种类的冷藏库100的信息,或通过因特网将错误的冷藏库100的信息提供给使用者,有可能产生在服务修理委托时将错误的信息提供给维修人员等问题。如上所述,将RFID标签21安装到正确的个体(冷藏库100),成为不能出错的重要的管理项目。
另一方面,能够在视觉上识别的产品标识贴23可以为任何人都能够确认的程度,比较容易管理。但是,在外观上不因存储的信息而变化的RFID标签21是非常难以管理的部件。
而且,冷藏库100是将较多的部件组装(Subassembly)之后安装构成,这些部件在生产、流通的途中、客户所在地等方面在存在部件不良的情况被更换。
尤其是,成为预定要设置RFID标签21的部位的冷藏库100的门11~15,能够简单地拆下,所以因外观上的伤痕等被更换的频率较高。另外,门11~15在搬送产品时,有时在通过狭窄的通路时被拆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鉴于这些方面,提供一种能够统一管理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预先防止设备信息的不一致导致的混乱,能够容易进行部件管理和部件更换等服务的、装载有RFID标签21的冷藏库100。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冷藏库100包括冷藏库主体1和多个贮藏室。多个贮藏室从上向下依次构成为冷藏室2、制冰室3和位于制冰室3的侧面的切换室4、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此外,该布局根据需要能够适当设置。此外,切换室4的设定温度作为一个例子能够在作为冷冻室5的温度的约-18℃至作为蔬菜室6的温度的约6℃的范围内切换。
冷藏库主体1主要由使用钢板的外箱1a、由ABS等树脂成型的内箱1b、和在外箱1a与内箱1b之间的空间充填发泡的硬质聚氨酯泡沫1c构成。在冷藏库主体1的硬质聚氨酯泡沫1c内,还根据需要为了局部地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埋设有真空隔热件1d。例如,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与制冰室3、切换室4和冷冻室5对应的背面部分的空间内粘贴真空隔热件1d,形成与硬质聚氨酯泡沫1c的复合体。
冷藏库主体1的顶面部,为向冷藏库100的背面方向去台阶状地设置有凹陷的形状。在该台阶状的凹部形成机械室7。在机械室7收纳有压缩机8、进行水分除去的干燥器等制冷循环的高压侧构成部件和冷藏库控制部单元。由此,实现最下部的蔬菜室6的收纳容积的扩大。
另一方面,冷却器9构成制冷循环的低压侧。利用配置在冷冻室5的后方的冷却风扇10强制送出由冷却器9生成的冷气,将多个贮藏室冷却。
冷藏室2、制冰室3、切换室4、冷冻室5和蔬菜室6构成为通过与各个贮藏室对应设置的多个门11~15开闭。多个门11~15各自具有把手部16。另外,多个门11~15各自与冷藏库主体1同样,通过在由金属表面板和由ABS树脂等构成的内箱板密闭的内部充填发泡硬质聚氨酯泡沫1c而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0中,位于最上部的冷藏室2的门11为对开门式的一对门,由配置在左右的、面积不同的二个门11a、11b构成。具有较大面积的右侧的门11b,设置有自动门开闭机构17,门11b成为仅通过轻按其表面即打开的结构。
门11b利用门开闭检测部25(参照图8)检测其开闭。另外,在右侧的门11b的端部在上下方向设置有操作单元18。在右侧的门11b配置有用于进行对操作单元18供电和发送控制信号的直流配线,但是交流配线不配置在右侧的门11b,而配置在左侧的门11a。
如图4所示,操作单元18具有:在门11b的端部外表面在上下方向设置的树脂制的操作面板18a;和位于操作面板(nameplate)18a的内侧的树脂制的基板收纳部18b。另外,操作单元18具有:位于基板收纳部18b的更靠内侧,将后述的显示部和各开关等配置在操作面板18a的内表面部分的第1基板18c;和配置成RFID标签21与操作面板18a的内表面部分相对的第2基板18d。
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树脂材料覆盖RFID标签21,所以能够防止由金属导致的电磁波影响。
此外,门11的外表面不由金属而由玻璃材料构成,在玻璃的内部紧贴配置操作单元18,由此也能够防止金属材料对电磁波的影响。
在RFID标签21中注册有包含能够识别产品的ID编号的设备信息,通过至少发送接收ID编号能够识别产品个体。RFID标签21构成为在冷藏库100的运转中,能够从冷藏库100的控制部200取得冷却设定温度、和门开闭次数或开门累计时间等信息,并且能够经由后述的便携式电话等便携终端22与外部进行信息发送接收。
如图5所示,RFID标签21设置于操作单元18。RFID标签21在温度设定用的静电碰触式的设定开关19的下方,并且配置在配置于设定开关19的上方的设定状态显示部20的下方。如上所述,RFID标签21设置在门11b的外表面。
如图1和图3所示,使用者不打开门11而使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或PDA等便携终端22接近时,存储于RFID标签21的信息与便携终端22之间进行交互,接收到的信息显示于便携终端22的显示部39(参照图8)。能够由便携终端22和冷藏库100构成经由因特网线路向服务提供商的主机发送接收信息的家电设备服务系统。此外,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21使用无源标签方式、通信距离100mm以内的接近类型的标签。
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0中,在设置有RFID标签21的门11b的内表面,如图6所示,粘贴有记载了产品名、制造编号、部件编号、和制冷剂名或制冷剂量等设备信息的产品标识贴23。即,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作为相同的组装部件,安装于作为构成冷藏库100的部件的门11b。
如上所述,RFID标签21设置在门11b的外表面,并且产品标识贴23粘贴在门11b的内表面。RFID标签21设置在门11b的外表面,所以在使便携终端22接近时,不需要打开门11b,能够提高冷藏库100的使用性。
此外,“相同的组装部件”表示构成为对于相同冷藏库100的一个部件组。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成为一组的、对于冷藏库100的部件。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大幅降低对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赋予不同的设备信息的可能性。例如,当将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安装于冷藏库100的各自不同的构成部件时,这些各构成部件组合于各自不同的冷藏库100的可能性较高。换言之,组合于一个冷藏库100的、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各自的设备信息成为不同的可能性变高。
与之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构成为一个部件组(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成为一组的部件),作为相同的组装部件,设置于冷藏库100的相同的构成部件(规定的部件)、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冷藏库100的门11b。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上述问题的产生。
另外,在生产时组装后的冷藏库100的构成部件上粘贴的产品标识贴23的内容与记载于RFID标签21的设备信息不同的情况下,使用者使便携终端22接近而发送接收的设备信息与正品不同,有可能导致部件的更换错误等,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0中,难以发生这样的错误。
另外,对于赋予RFID标签21的设备信息,也通过观看产品标识贴23的标牌,能够容易地确认内容。在RFID标签21中,存在不能在视觉上确认设备信息的技术问题,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确认产品标识贴23能够解决该问题。即,即使不通过专用的设备读出RFID标签21的信息,也能够利用产品标识贴23在视觉上进行判别。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RFID标签21和产品标识贴23的冷藏库100的构成部件为门11b。由此,能够预先防止更换或装卸的频率高的对冷藏库主体1的组装比较容易发生错误的门11b的、更换和组装错误导致的问题,能够提高部件更换服务等的可靠性。
以下,使用图7说明将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作为相同的组装部件安装于门11b的方法的例子。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0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7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S14的冷藏库完成工序和步骤S15的冷藏库设备信息写入工序。
对步骤S14进行说明。首先,与现有技术相同,组装各部件完成冷藏库100。此时,在组装各部件时,也组装RFID标签21来完成冷藏库100(S11)。
接着,接通冷藏库100的电源,进行完成品检查(S12)。
在检查结束后,在判断为正常的冷藏库100粘贴产品标识贴23(S13)。由此,结束完成冷藏库100的步骤S14。
之后,在步骤S15中,对RFID标签21写入包含能够识别冷藏库100的个体的ID编号的设备信息。这通过使专用终端接近RFID标签21,从专用终端对RFID标签21发送设备信息而进行。通过以上的工序,冷藏库100成为完成状态,出货。
如上所述,在冷藏库100的完成检查后粘贴产品标识贴23时,对RFID标签21写入设备信息,由此,能够将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作为相同的组装部件组装,能够消除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各自的设备信息的不一致。
根据本实施方式,还能够起到不使冷藏库100的制造编号产生空编号的效果。将记载有制造编号等设备信息的产品标识贴23粘贴于冷藏库100,对RFID标签21写入设备信息后,进行完成品检查,也能够将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作为相同的组装部件组装。但是,在该情况下,在作为其后面的工序的完成检查中冷藏库100不合格而被排除时,会在制造编号中产生空编号,以后的产品和部件管理中残留有麻烦。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制造编号等设备信息被赋予检查合格后的冷藏库100,所以能够预先防止这种问题的产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生产工序中,可以不进行接通冷藏库100的电源对RFID标签21写入设备信息。由此,能够防止为了写入设备信息而运转冷藏库100所产生的结露和臭气产生等的障碍,不会导致生产性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购入如上所述生产出的冷藏库100,为了开始使用该冷藏库100而接通冷藏库100的电源时,控制部200的设备信息存储部30(参照图8)与RFID标签21开始通信。于是,写入于RFID标签21的设备信息被写入并被存储保持于设备信息存储部30。即,出货时为RFID标签21被写入设备信息、控制部200未被写入设备信息的状态,而在使用者购入冷藏库100并接通电源时,才将设备信息写入到设备信息存储部30,冷藏库100成为完全的完成状态。
使用图8和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利用组装于冷藏库100的RFID标签21的家电设备服务系统的结构。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包括冷藏库100和便携终端22的家电设备服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控制框图,图9是用于说明该家电设备服务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表示便携终端22和冷藏库100的控制部200的功能块。
冷藏库100的控制部200包括门开闭检测部25、次数计数部26、次数存储部27、计时部28、时间存储部29、数据请求检测部31、设备信息存储部30、RFID标签21、和天线部21a。
门开闭检测部25至少检测门11b的开闭。
次数计数部26对由门开闭检测部25检测到的门开闭次数进行计数。
次数存储部27存储由次数计数部26计数的门开闭次数。
计时部28对由门开闭检测部25检测到的门开闭时的开门时间(门开着的时间)进行测量。
时间存储部29累计存储由计时部28测量到的开门时间。
如上所述,包含ID编号的设备信息被写入并被存储保持于RFID标签21。另外,设备信息也被写入并被存储保持于控制部200的设备信息存储部30。
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21还构成来自次数存储部27的门开闭次数信息和来自时间存储部29的开门累计时间信息的输出部。RFID标签21由与天线部21a一体化的IC芯片等构成。
数据请求检测部31在便携终端22接近并请求数据时,检测出该数据请求。RFID标签21自身具备数据请求检测部31。数据请求检测部31在检测出数据请求时对RFID标签21供电,使其动作。
因此,RFID标签21在便携终端22接近并请求数据时,通过数据请求检测部31成为动作状态,通过天线部21a向外部发送ID编号等设备信息、以及次数存储部27和时间存储部29各自存储的最新的门开闭次数和开门累计时间等信息。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便携终端22使用具有通信功能的一般的便携式电话。
便携终端22包括:进行近距离通信的第1通信部32及其天线33、用于通话和因特网通信的第2通信部34及其天线34a、便携控制部38、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39、碰触开关等操作部40、以及存储部41。便携控制部38包括:控制第1通信部32的第1通信控制部35、控制第2通信部34的第2通信控制部36、和显示控制部37。
便携终端22通过使用者操作操作部40,从由第2通信控制部36进行的通信切换为由第1通信控制部35进行的近距离通信时,成为能够将数据请求信号发送到对方,并接收来自对方的数据的状态。然后,便携控制部38通过使第2通信部34动作,将接收到的信息经由因特网线路发送到服务提供商的主机。由此,使用者能够从服务提供商接受需要的服务。此时,便携终端22中,显示控制部37切换显示显示部39,将由第1通信部32接收到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39。
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0中,因部件的故障例如门11b的故障等而需要更换部件时,使用者使便携终端22接近RFID标签21。由此,便携终端22能够接收冷藏库100的产品编号等设备信息,经由因特网线路对服务提供商发送设备信息。由此,即使为老年人或儿童,也能够不弄错产品编号等地准确地传达给服务提供商,所以能够从服务提供商接受可靠的修理服务。
在上述结构的家电设备服务系统中,使用图9对其动作进行说明。在此,以RFID标签21与便携终端22之间的信息的发送接收为中心进行说明。
首先,从在RFID标签21中存储保持有冷藏库100的设备信息的状态开始(S1)。
在该状态下,进行由门开闭检测部25执行的门11b的开闭检测,更新门开闭信息,将门开闭次数存储于次数存储部27,将开门时间存储于时间存储部29(S2)。
然后,数据请求检测部31确认是否有来自便携终端22的数据请求(S3)。步骤S3中,如果有数据请求,则进入步骤S4。
接着,计时部28对从上次门开闭信息更新后是否经过了一天(24小时)进行确认(S4)。步骤S4中,如果判断为未经过一天,则返回步骤S2。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如果判断为经过了一天,则进入步骤S5。
在步骤S5中,将至此为止在步骤S2中存储于时间存储部29和次数存储部27的门开闭信息重置,返回步骤S2。
在此,使用者使便携终端22的天线33部分接近冷藏库100的门11b的RFID标签21,发送数据请求信号(S6)。
于是,数据请求检测部31检测出该信息请求,RFID标签21开始动作。
然后,RFID标签21取得设备信息和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存储于次数存储部27和时间存储部29的、门开闭次数和开门累计时间等门开闭信息(S7)。
接着,RFID标签21经由天线部21a将该信息发送到便携终端22(S8)。
便携终端22接收从冷藏库100发送来的信息(S9)。
然后,便携终端22将接收到的信息经由因特网线路发送到服务提供商的主机、显示于显示部39(S10)。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便携终端22直接接近成为对象设备的冷藏库100自身来取得设备信息。由此,即使使用者为老年人或儿童,也能够接收产品编号等作为固有的设备信息的ID编号等,也能够不弄错地传达给服务提供商等。由此,使用者能够从服务提供商接受可靠的修理服务。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21具有接收功能,所以能够预先防止在由服务提供商进行的部件更换时,不经意地错误地更换部件的问题。
例如在更换门11b时,通过门11b(上设置的RFID标签21)与控制部200进行通信,比较存储于新的RFID标签21的设备信息和存储于设备信息存储部30的设备信息,当门11b存在错误等时,能够通过警告告知该情况。由此,能够可靠地检测因看错粘贴于门11b的产品标识贴23等而容易产生的更换错误,能够预先防止不经意地错误更换部件地更换门11b而产生问题,能够使部件更换服务的可靠性非常高。
另外,使用者使便携终端22接近RFID标签21,由此经由因特网线路预先对便携终端22发送例如冷却的设定温度信息,能够将该信息从便携终端22发送到RFID标签21。由此,RFID标签21接收设定温度信息,并发送到冷藏库100的控制部200,从而也能够使冷却的设定温度变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0中,使用者通过观看便携终端22的显示部39,能够得知门开闭次数和开门累计时间等门开闭信息。由此,在例如当显示的门开闭次数或开门累计时间过多时,使用者会注意到要减少之后的门开闭次数,能够促进节电。
而且,在冷藏库100中,不需要用于使使用者知道门开闭次数和开门累计时间等的显示电力,所以能够进一步相应地节省电力,能够提高冷藏库100的节能性。使用者能够经由便携终端22的显示部39得知门开闭次数和开门累计时间,所以冷藏库100自身完全不消耗用于显示该门开闭次数和开门累计时间的电力。由此,能够相应地促进节能化。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在冷藏库100侧设置有数据请求检测部31,仅在数据请求检测部31检测出有来自便携终端22的数据请求的情况下,对RFID标签21供电来发送信息。由此,在没有来自便携终端22的数据请求时,RFID标签21不消耗电力,所以能够相应地进行一步实现节能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21设置于冷藏库100的位于最上面的冷藏室2的门11b、即多个贮藏室之中的最上部的贮藏库的门11b。由此,能够防止将RFID标签21设置于位于下部的门时会发生的障碍。不会发生例如因打开比设置有RFID标签21的门更靠上的门时泄漏落下的冷气接触RFID标签21而在其表面产生结露,从而导致通信状态的劣化、部件可靠性的下降等故障。本实施方式中,在RFID标签21与便携终端22之间,能够准确且可靠地进行门开闭次数或开门累计时间等的(数据)交互,能够构成品质高的冷藏库100,所以使用者能够安心地使用冷藏库100。
通过使便携终端22碰触冷藏库100的动作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冷藏库100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配置RFID标签21的部位。只要是一般的无线装置,即使配置于冷藏库100的背面或顶面等的、使用者的手不能够到的位置或看不见的位置也没有问题。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在为了防止与其它家电设备弄错,通过以接近距离直观的碰触动作来实现通信的情况下,从易用性的观点出发,需要在使用者的手够得到的范围即冷藏库100的前表面部配置RFID标签21。
在将RFID标签21配置在冷藏库100的前表面的情况下,使保持便携终端22的手指尖接近冷藏库主体1,所以有可能附着于手指尖的水和污物附着在冷藏库主体1的RFID标签21的天线配置部表面、或在食品取出放入时食品的水分或污物溢出而附着在冷藏库主体1的RFID标签21的天线配置部表面,从而导致通信状态恶化。
另外,即使手指尖没有沾湿或被污染,为了进行通信而使作为精密设备的便携终端22自身或保持便携终端22的手指尖接近冷藏库主体1时,冷藏库主体1的污物或水反而附着于手指尖,也有可能产生给便携终端22的触摸面板的操作等带来障碍、或画面变得难以看清楚等问题。
与之相对地,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0中,通过将成为通信部的RFID标签21设置在最上面的门,不会从通信部的上方的贮藏室进行食品的取出,所以没有水分或污物等在食品的取出时落下附着的问题。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RFID标签21被树脂覆盖,所以能够抑制污物和水分对通信部的附着,所以能够防止上述问题。
另外,冷藏库100在进行门的开闭时,库内的冷气向外部流出,冷气溢出落到位于开放的门的下部的门,温度降低。由此,设置于门的RFID标签21表面的温度因冷气泄漏而成为露点温度以下时,发生结露,有可能电磁波被水分阻碍而产生不良。与之相对地,根据本实施方式,将RFID标签21设置在成为最上面的门11b,所以不会进行RFID标签21的上方的贮藏室的门开闭,因此,RFID标签21的温度不降低,不用担心因结露而导致的通信故障。
这种情况,在库内温度低的冷冻室5配置于上方的布局中,特别是泄漏冷气的温度低,下方的门的温度容易降低,所以效果较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21设置于多个贮藏室中的与冷藏室2对应的门11b。冷藏室2中,库内温度比制冰室3和冷冻室5的温度高,所以能够将库内冷气对的影响抑制得较小。即,RFID标签21的表面与内部的温度差被抑制得较小,所以能够抑制产生结露,所以能够减少通信状态的劣化、部件可靠性的下降等故障。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21安装于在右侧的门11b的端部设置的操作单元18。使用者虽然有可能向门11b粘贴告示物,但该粘贴通常多在门11b的中央部分进行,告示物盖住位于门11b的端部的RFID标签21的表面的情况较少。因此,使用者能够直接使便携终端22相向地接近RFID标签21,能够减少因从告示物之上接近便携终端22而有可能产生的信息发送接收错误。另外,使用者能够不进行揭掉盖住RFID标签21表面的告示物使便携终端22接近等多余的动作,能够兼顾确保可靠的通信性能和提高易用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21设置于对开门式的门11中的冷藏室2的右侧的门11b。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库内冷气导致的对RFID标签21的故障的发生。一般来说,使用者多为比较惯用右手的人,右侧的门11b被惯用右手的使用者开闭的频率较高。但是,在右侧的门11b打开使库内的冷气漏出的情况下,该冷气向与门11b相反侧的左侧的门11a的表面扩散的可能较高,迂回进入到从漏出的冷气看成为背侧的右侧的门11b的表面侧(RFID标签21的设置侧)的可能性非常少。因此,设置于右侧的门11b的表面侧的RFID标签21几乎没有与冷气接触的可能性,能够抑制因在其表面产生结露等而发生的通信状态的劣化、部件可靠性的下降等故障。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以右侧的门11b为具有比左侧的门11a大的面积的形状进行了说明。根据该结构,在打开门11b的情况下泄漏的冷气的量,与相反的情况相比变多。通过在该漏出冷气变多一侧的右侧的门11b的表侧设置RFID标签21,能够减少上述冷气的迂回进入导致的影响,能够有效地减少通信状态的劣化部件可靠性的下降等的担心。
另外,在设置有RFID标签21的门11b,设置有连向操作单元18的配线、和用于从控制部200中的次数存储部27和时间存储部29发送门开闭信息的配线。本实施方式中,这些都是直流配线,在门11b不设置交流配线。由此,没有因从交流配线产生的噪声而对RFID标签21的发送接收带来障碍的问题,能够确保更准确且可靠的通信性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有RFID标签21的冷藏室2的右侧的门11b与其对应地设置有自动门开闭机构17。由此,即使在厨房中操作的使用者的手被水润湿,也能够减少因该水的影响的RFID标签21的故障。即,使用者仅轻轻地碰触门11b就打开门11b,所以能够使门11b开闭时附着于门11b表面的水滴为极其微量或不附着的状态。由此,在使用者使便携终端22接近RFID标签21时,能够防止附着于该门11b表面的水滴附着于RFID标签21自身或与该RFID标签21接近的便携终端22而将它们污染或润湿的问题。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通信状态的劣化、部件可靠性的下降等故障的发生。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21配置于从设置于门11b的把手部16离开、且比把手部16更靠上方的位置(参照图1)。根据该结构,在使用者的手润湿,用该手打开门11b而在该把手部16附着有水滴的情况下,RFID标签21从把手部16离开,且位于把手部16的上方,所以即使附着于把手部16的水滴向左右扩散或垂直落下,也不会到达RFID标签21的配置部分。由此,如上所述使便携终端22接近RFID标签21,也能够防止因附着于该门11b的把手部16表面的水滴而将RFID标签21自身或与该RFID标签21接近的便携终端22污染或润湿的问题,能够进一步减少通信状态的劣化、部件可靠性的下降等故障的发生。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冷藏库100,能够统一管理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能够预先防止设备信息的不一致导致的混乱。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例子是实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只要在本发明的目的达成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关于通信方法,只要是用与产品的碰触动作、举起动作等能够判別操作对象的操作,也能够使用其它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给使用者的信息采用用于节电启示的门开闭次数和开门累计时间的两者,但是其也可以采用任一者,也可以为其它的信息。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RFID标签21设置于冷藏室2的门,但也可以将其设置于其它的门、例如对开式门的左侧的门11a。在左侧的门11a设置有RFID标签21的情况下,在使用者为习惯右手的情况下,右侧的门不成为反手而利用惯用手容易开闭。由此,能够在利用右手进行门的开闭的同时,利用左手使便携终端22接近RFID标签21,能够提高使用性。
而且,也可以与设置于门11b的RFID标签21对应地,也在冷藏库主体1侧设置发送接收部,当门11b打开时,冷藏库主体1侧的发送接收部将其检测出。即,可以为门11b的RFID标签21兼用门开闭检测部的结构。由此,能够简化结构。而且,门开闭检测部也优选与全部的门对应设置,但也可以适当地设置在例如开闭频率高的一个或多个门。
另外,RFID标签21也能够不通过配线而通过近距离通信来接收来自控制部200的门开闭次数信息和开门累计时间信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被赋予了产品的设备信息的多个部件作为一个组装部件进行管理,能够统一管理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另外,能够容易管理不能在视觉上判別的RFID标签21的管理,并且,被赋予了产品标识贴23和RFID标签21的设备信息不会不同,能够防止部件的安装错误和更换错误,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冷藏库100。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00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图11是表示该冷藏库1100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图12是表示该冷藏库1100的概略截面结构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该冷藏库1100的操作单元118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14是表示该冷藏库1100的操作单元118的结构的主视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冷藏库1100包括冷藏库主体101和多个贮藏室。多个贮藏室从上向下依次构成为冷藏室102、制冰室103和位于制冰室103的侧面的切换室104、冷冻室105、以及蔬菜室106。此外,该布局根据需要能够适当设置。此外,切换室104的设定温度作为一个例子能够在作为冷冻室105的温度的约-18℃至作为蔬菜室106的温度的约6℃的范围内切换。
冷藏库主体101主要由使用钢板的外箱101a、由ABS等树脂成型的内箱101b、和在外箱101a与内箱101b之间的空间充填发泡的硬质聚氨酯泡沫101c构成。在冷藏库主体101的硬质聚氨酯泡沫101c内,还根据需要为了局部地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埋设有真空隔热件101d。例如,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与制冰室103、切换室104和冷冻室105对应的背面部分的空间内粘贴真空隔热件101d,形成与硬质聚氨酯泡沫101c的复合体。
冷藏库主体101的顶面部,为向冷藏库1100的背面方向去台阶状地设置有凹陷的形状。在该台阶状的凹部形成机械室107。在机械室107收纳有压缩机108、进行水分除去的干燥器等制冷循环的高压侧构成部件和冷藏库控制部单元。由此,实现最下部的蔬菜室106的收纳容积的扩大。
另一方面,冷却器109构成制冷循环的低压侧。利用配置在冷冻室105的后方的冷却风扇110强制送出由冷却器109生成的冷气,将多个贮藏室冷却。
冷藏室102、制冰室103、切换室104、冷冻室105和蔬菜室106构成为通过与各个贮藏室对应设置的多个门111~115开闭。多个门111~115各自具有把手部116。另外,多个门111~115各自与冷藏库主体101同样,通过在由金属表面板和由ABS树脂等构成的内箱板密闭的内部充填发泡硬质聚氨酯泡沫101c而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00中,位于最上部的冷藏室102的门111为对开门式的一对门,由配置在左右的、面积不同的二个门111a、111b构成。具有较大面积的右侧的门111b,设置有自动门开闭机构117,门111b成为仅通过轻按其表面即打开的结构。
门111b利用门开闭检测部125(参照图15)检测其开闭。另外,在右侧的门111b的端部在上下方向设置有操作单元118。在右侧的门111b配置有用于进行对操作单元118供电和发送控制信号的直流配线,但是交流配线不配置在右侧的门111b,而配置在左侧的门111a。
如图13所示,操作单元118具有:在门111b的端部外表面在上下方向设置的树脂制的操作面板118a;和位于操作面板118a的内侧的树脂制的基板收纳部118b。另外,操作单元118具有:位于基板收纳部118b的更靠内侧,将后述的显示部和各开关等配置在操作面板118a的内表面部分的第1基板118c;和配置成RFID标签121与操作面板118a的内表面部分相对的第2基板118d。
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树脂材料覆盖RFID标签121,所以能够防止由金属导致的电磁波影响。
此外,门111的外表面不由金属而由玻璃材料构成,在玻璃的内部紧贴配置操作单元118,由此也能够防止金属材料对电磁波的影响。
在RFID标签121中注册有包含能够识别产品的ID编号的设备信息,通过至少发送接收ID编号能够识别产品个体。RFID标签121构成为在冷藏库1100的使用中,能够从冷藏库1100的控制部1200取得冷却设定温度、和门开闭次数或开门累计时间等信息,并且能够经由后述的便携式电话等便携终端122与外部进行信息发送接收。
如图14所示,RFID标签121设置于操作单元118。RFID标签121在温度设定用的静电碰触式的设定开关119的下方,并且配置在配置于设定开关119的上方的设定状态显示部120的下方。如上所述,RFID标签121设置于门111b的外表面。
如图10和图12所示,使用者不打开门111而使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或PDA等便携终端122接近时,存储于RFID标签121的信息与便携终端122之间进行交互,接收到的信息显示于便携终端122的显示部139(参照图15)。能够由便携终端122和冷藏库1100构成经由因特网线路向服务提供商的主机发送接收信息的家电设备服务系统。此外,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121使用无源标签方式、通信距离100mm以内的接近类型的标签。
使用图15和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利用组装于冷藏库1100的RFID标签121的家电设备服务系统的结构。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包括冷藏库1100和便携终端122的家电设备服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控制框图,图16是用于说明该家电设备服务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表示便携终端122和冷藏库1100的控制部1200的功能框图。
冷藏库1100的控制部1200包括门开闭检测部125、次数计数部126、次数存储部127、计时部128、时间存储部129、数据请求检测部131、ID编号存储部130、RFID标签121、和天线部121a。
门开闭检测部125至少检测门111的开闭。
次数计数部126对由门开闭检测部125检测到的门开闭次数进行计数。
次数存储部127存储由次数计数部126计数的门开闭次数。
计时部128对由门开闭检测部125检测到的门开闭时的开门时间等进行测量。
时间存储部129累计存储由计时部128测量到的开门时间。
如上所述,至少ID编号被写入并被存储保持于RFID标签121。另外,ID编号也被写入并被存储保持于控制部1200的ID编号存储部130。
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121还构成来自次数存储部127的门开闭次数信息和来自时间存储部129的开门累计时间信息的输出部。RFID标签121由与天线部121a一体化的IC芯片等构成。
数据请求检测部131在便携终端122接近并请求数据时,检测出该数据请求。RFID标签121自身具备数据请求检测部131。数据请求检测部131在检测出数据请求时对RFID标签121供电,使其动作。
因此,RFID标签121在便携终端122接近并请求数据时,通过数据请求检测部131成为动作状态,通过天线部121a向外部发送ID编号、以及次数存储部127和时间存储部129各自存储的最新的门开闭次数和开门累计时间等信息。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便携终端122使用具有通信功能的一般的便携式电话。
便携终端122包括:进行近距离通信的第1通信部132及其天线133、用于通话和因特网通信的第2通信部134及其天线134a、便携控制部138、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139、碰触开关等操作部140、以及存储部141。便携控制部138包括:控制第1通信部132的第1通信控制部135、控制第2通信部134的第2通信控制部136、和显示控制部137。
便携终端122通过使用者操作操作部140,从由第2通信控制部136进行的通信切换为由第1通信控制部135进行的近距离通信时,成为能够将数据请求信号发送到对方,并接收来自对方的数据的状态。然后,便携控制部138通过使第2通信部134动作,将接收到的信息经由因特网线路发送到服务提供商的主机。由此,使用者能够从服务提供商接受需要的服务。此时,便携终端122中,显示控制部137切换显示显示部139,将由第1通信部132接收到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39。
以下,使用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装载有RFID标签121的冷藏库1100的制造方法。
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00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17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S114的冷藏库完成工序和步骤S115的冷藏库设备信息写入工序。
对步骤S114进行说明。首先,与现有技术相同,组装各部件完成冷藏库1100。此时,在组装各部件时,也组装RFID标签121来完成冷藏库1100(S111)。
接着,接通冷藏库1100的电源,进行完成品检查(S112)。
在检查结束后,在判断为正常的冷藏库1100粘贴制造显示标识贴(S113)。由此,结束完成冷藏库1100的步骤S114。
之后,在步骤S115中,对RFID标签121进行冷藏库1100的设备信息的写入。这通过使专用终端接近RFID标签121,从专用终端对RFID标签121发送设备信息而进行。通过以上的工序,冷藏库1100成为完成状态,出货。
在中,使用者购入商品,为了开始使用该冷藏库1100而接通冷藏库1100的电源时,控制部1200的ID编号存储部130(参照图15)与RFID标签121开始通信。于是,写入于RFID标签121的ID编号被写入并被存储保持于ID编号存储部130。即,出货时为RFID标签121被写入ID编号、控制部1200未被写入ID编号,而在使用者购入冷藏库1100并接通电源时,才将ID编号写入到ID编号存储部130,冷藏库1100成为完全的完成状态。
由此,在生产工序中,可以不进行接通冷藏库1100的电源对RFID标签121写入ID编号。由此,能够防止为了写入ID编号而运转冷藏库1100所产生的结露和臭气产生等障碍,不会导致生产性的降低。
另外,在冷藏库1100的制造组装中,在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等的产品的生产线(lineup)中,共用的部件大量存在。由此,在产品完成前的部件的状态下对RFID标签121写入ID编号,在该部件与正品的部件不同的情况下有可能成为较大的问题。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ID编号等设备信息如上所述在组装完成后写入、确定,所以能够预先防止发生那样的问题。
另外,在完成冷藏库1100的工序中,首先,在冷藏库1100中组装RFID标签121而完成冷藏库1100,之后,接通冷藏库1100的电源进行检查。然后,在检查合格后的冷藏库1100粘贴制造显示标识贴,并且对RFID标签121写入冷藏库1100的设备信息。由此,制造编号仅被赋予检查合格后的冷藏库1100。例如,设想在粘贴制造显示标识贴并对RFID标签121写入设备信息后进行完成品检查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完成品检查中发现不合格品而将其排除,由此在制造编号中产生空编号,会发生以后的产品和部件管理中残留有麻烦的问题,但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预先防止发生这样的问题。
此外,在完成品检查时接通电源时,也与生产工序中接通电源同样,冷藏库1100进行冷却运转,所以成为产生结露或尘埃附着于结露而发臭的原因,因此,需要进行将其除去的作业。但是,这种作业为在装载RFID标签121之前进行的作业,不是因使用RFID标签121而新产生的工序,所以不降低生产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00,使用者接通电源由此从RFID标签121对冷藏库主体101的控制部1200写入并存储设备信息。在因部件故障等而需要更换部件时,使用者使便携终端122接近RFID标签121。由此,便携终端122能够接收冷藏库1100的产品编号等作为固有信息的ID编号,经由因特网线路对服务提供商发送ID编号。
在上述结构的家电设备服务系统中,使用图16对其动作进行说明。在此,以RFID标签121与便携终端122之间的信息的发送接收为中心进行说明。
首先,从在RFID标签121中存储保持有冷藏库1100的ID编号的状态开始(S101)。
在该状态下,进行由门开闭检测部125执行的门111b的开闭检测,更新门开闭信息,将门开闭次数存储于次数存储部127,将开门时间存储于时间存储部129(S102)。
然后,数据请求检测部31对是否有来自便携终端122的数据请求进行确认(S103)。
步骤S103中,如果有数据请求,则进入步骤S104。
接着,计时部128对从上次门开闭信息更新后是否经过了一天(24小时)进行确认(S104)。步骤S104中,如果判断为未经过一天,则返回步骤102。另一方面,在步骤S104中,如果判断为经过了一天,则进入步骤S105。
在步骤S105中,将至此为止在步骤S102中存储于时间存储部129和次数存储部127的门开闭信息重置,返回步骤S102。
在此,使用者使便携终端122的天线133部分接近冷藏库1100的门111b的RFID标签121,发送数据请求信号(S106)。
于是,数据请求检测部131检测出该数据请求,RFID标签121开始动作。
然后,RFID标签121取得ID编号和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存储于次数存储部127和时间存储部129的、门开闭次数和开门累计时间等门开闭信息(S107)。
接着,RFID标签121经由天线部121a将该信息发送到便携终端122(S108)。
便携终端122接收从冷藏库100发送来的信息(S109)。
然后,便携终端122将接收到的信息经由因特网线路发送到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主机)、显示于显示部139(S110)。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便携终端122直接接近成为对象设备的冷藏库1100自身来取得信息。由此,即使使用者为老年人或儿童,也能够接收产品编号等作为固有的设备信息的ID编号等,也能够不弄错地传达给服务提供商等。由此,使用者能够从服务提供商接受可靠的修理服务。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121具有接收功能,所以能够预先防止在由服务提供商进行的部件更换时,不经意地错误地更换部件的问题。
例如如果在部件设置写入有设备信息的RFID标签121,则在更换部件时,在该部件与控制部1200的ID编号存储部130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当存在部件错误等时,能够告知该情况。由此,能够可靠地得到因粘贴于部件的显示标示的看错等而容易产生的部件的错误,能够预先防止不注意部件的区别地进行更换而产生问题。
另外,在服务时,不产生因更换设置有RFID标签121的部件而使作为设备信息的ID编号等数据丢失或弄错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00中,在接通冷藏库1100的电源时将作为设备信息ID编号等从RFID标签121写入到控制部1200的ID编号存储部130进行存储,所以即使设备信息与部件一起丢失,也能够进行恢复。
另外,使用者使便携终端122接近RFID标签121,由此经由因特网线路预先对便携终端122发送例如冷却的设定温度信息,能够将该信息从便携终端122发送到RFID标签121。由此,RFID标签121接收设定温度信息,并发送到冷藏库1100的控制部1200,从而也能够使冷却的设定温度变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经由便携终端122将产品个体的设备信息发送到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由此也能够扩展服务的内容。例如,基于从便携终端122发送的冷藏库运转信息,将产品个体的运转状况及其历史记录存储于服务器,能够提供将这些运转状况和历史记录经由便携端末122告知使用者等服务。而且,能够识别产品个体,管理每个产品个体的运转状况数据,能够提供告知使用者能够浏览的、例如与其它的家庭中的产品个体的使用方法的比较、节电排名或与过去的使用状态的比较等服务。
为了在服务时确保产品的可追踪性,需要识别产品个体,但根据本实施方式,使设备信息存储于控制部1200的ID编号存储部130,所以通过与便携终端122的通信对照设备信息,能够不弄错地确定产品个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00中,使用者通过观看便携终端122的显示部139,能够得知门开闭次数和开门累计时间等门开闭信息。由此,在例如当显示的门开闭次数或开门累计时间过多时,使用者会注意到要减少之后的门开闭次数,能够促进节电。
而且,在冷藏库1100中,不需要用于使使用者知道门开闭次数和开门累计时间等的显示电力,所以能够进一步相应地节省电力,能够提高冷藏库1100的节能性。使用者能够经由便携终端122的显示部139得知门开闭次数和开门累计时间,所以冷藏库1100自身完全不消耗用于显示该门开闭次数和开门累计时间的电力。由此,能够相应地促进节能化。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在冷藏库1100侧设置有数据请求检测部131,仅在数据请求检测部131检测出有来自便携终端122的数据请求的情况下,对RFID标签121供电来发送信息。由此,在没有来自便携终端122的数据请求时,RFID标签121不消耗电力,所以能够相应地进行一步实现节能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121设置于冷藏库1100的位于最上面的冷藏室102的门111b、即多个贮藏室之中的最上部的贮藏库的门111b。由此,能够防止将RFID标签121设置于位于下部的门时会发生的障碍。不会发生例如因打开比设置有RFID标签121的门更靠上的门时泄漏落下的冷气接触RFID标签121而在其表面产生结露,从而导致通信状态的劣化部件可靠性的下降等故障。本实施方式中,在RFID标签121与便携终端122之间,能够准确且可靠地进行门开闭次数或开门累计时间等的(数据)交互,能够构成品质高的冷藏库1100,所以使用者能够安心地使用冷藏库1100。
通过使便携终端122碰触冷藏库1100的动作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冷藏库1100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配置RFID标签121的部位。只要是一般的无线装置,即使配置于冷藏库1100的背面或顶面等的、使用者的手不能够到的位置或看不见的位置也没有问题。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在为了防止与其它家电设备弄错,通过以接近距离直观的碰触动作来实现通信的情况下,从易性的观点出发,需要在使用的手够得到的范围即冷藏库1100的前表面部配置RFID标签121。
在将RFID标签121配置在冷藏库1100的前表面的情况下,使保持便携终端122的手指尖接近冷藏库主体101,所以有可能附着于手指尖的水和污物附着在冷藏库主体101的RFID标签121的天线配置部表面、或在食品取出放入时食品的水分或污物溢出而附着在冷藏库主体1的RFID标签121的天线配置部表面,从而导致通信状态恶化。
另外,即使手指尖没有沾湿或被污染,为了进行通信而使作为精密设备的便携终端122自身或保持便携终端122的手指尖接近冷藏库主体101时,冷藏库主体101的污物或水反而附着于手指尖,也有可能产生给便携终端122的触摸面板的操作等带来障碍、或画面变得难以看清楚等问题。
与之相对地,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00中,通过将成为通信部的RFID标签121设置在最上面的门,不会从通信部的上方的贮藏室进行食品的取出,所以没有水分或污物等在的取出时落下附着的问题。
另外,冷藏库1100在进行门的开闭时,库内的冷气向外部流出,冷气溢出落到位于开放的门的下部的门,温度降低。由此,设置于门的RFID标签121表面的温度因冷气泄漏而成为露点温度以下时,发生结露,有可能电磁波被水分阻碍而产生不良。与之相对地,根据本实施方式,将RFID标签121设置在成为最上面的门111b,所以不会进行RFID标签121的上方的贮藏室的门开闭,因此,RFID标签121的温度不降低,不用担心因结露而导致的通信故障。
这种情况,在库内温度低的冷冻室105配置于上方的布局中,特别是泄漏冷气的温度低,下方的门的温度容易降低,所以效果较大。
另外,在近距离通信中,为了对便携终端122进行通信操作,需要接近家电设备。此时,在便携终端122自身或在保持的手指尖附着有冷藏库1100的污物和水分,有可能导致便携终端122的触控面板的操作的不良、难以看见画面的问题、对便携终端122的品质带来不良影响。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RFID标签121被树脂覆盖,所以能够抑制污物和水分对通信部的附着,所以能够防止上述问题。
而且,能够将冷藏库侧的信息、例如门开闭次数等显示于该便携终端的显示部,能够削减在冷藏库主体侧设置有显示部的情况下那样的显示用电力的使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RFID标签121设置在自冷藏库主体101的下端起900mm以上、1500mm以下的高度范围中。由此,一般的主妇,不必采取弯腰探进身子等勉强的姿势就能够使便携终端122接近RFID标签121。而且,此时,能够目视确认便携终端122的显示部139并且使便携终端122接近RFID标签121。因此,能够提高使用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121设置于多个贮藏室中的与冷藏室102对应的门111b。冷藏室102中,库内温度比制冰室103和冷冻室105的温度高,所以能够将库内冷气对的影响抑制得较小。即,RFID标签121的表面与内部的温度差被抑制得较小,所以能够抑制产生结露,所以能够减少通信状态的劣化、部件可靠性的下降等故障。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121安装于在右侧的门111b的端部设置的操作单元118。使用者虽然有可能向门111b粘贴告示物,但该粘贴通常多在门111b的中央部分进行,告示物盖住位于门111b的端部的RFID标签121的表面的情况较少。因此,使用者能够直接使便携终端122相向地接近RFID标签121,能够减少因从告示物之上接近便携终端122而有可能的信息发送接收错误。另外,使用者能够不进行揭掉盖住RFID标签121表面的告示物使便携终端122接近等多余的动作,能够兼顾确保可靠的通信性能和提高易用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121设置于对开门式的门111中的冷藏室102的右侧的门111b。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库内冷气导致的对RFID标签121的故障的发生。一般来说,使用者多为比较惯用右手的人,右侧的门111b被惯用右手的使用者开闭的频率较高。但是,在右侧的门111b打开使库内的冷气漏出的情况下,该冷气向与门111b相反侧的左侧的门111a的表面扩散的可能较高,迂回进入到从漏出的冷气看成为背侧的右侧的门111b的表面侧(RFID标签121的设置侧)的可能性非常少。
因此,设置于右侧的门111b的表面侧的RFID标签121几乎没有与冷气接触的可能性,能够抑制因在其表面产生结露等而发生的通信状态的劣化、部件可靠性的下降等故障。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以右侧的门111b为具有比左侧的门111a大的面积的形状进行了说明。右侧的门111b和左侧的门111a为不对称形状。根据该结构,较大面积的门111b的开闭频率变高,并且在打开门111b的情况下泄漏的冷气的量,与相反的情况相比变多。通过在该漏出冷气变多一侧的右侧的门111b的背侧设置RFID标签121,能够减少上述冷气的迂回进入导致的影响,能够有效地减少通信状态的劣化部件可靠性的下降等的担心。
另外,在设置有RFID标签121的门111b,设置有连向操作单元118的配线、和用于从控制部1200中的次数存储部127和时间存储部129发送门开闭信息的配线。本实施方式中,这些都是直流配线,在门111b不设置交流配线。由此,没有因从交流配线产生的噪声而对RFID标签121的发送接收带来障碍的问题,能够确保更准确且可靠的通信性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有RFID标签121的冷藏室102的右侧的门111b与其对应地设置有自动门开闭机构117。由此,即使在厨房中操作的使用者的手被水润湿,也能够减少因该水的影响的RFID标签121的故障。即,使用者仅轻轻地碰触门111b就打开门111b,所以能够使门111b开闭时附着于门111b表面的水滴为极其微量或不附着的状态。由此,在使用者使便携终端122接近RFID标签121时,能够防止附着于该门111b表面的水滴附着于RFID标签121自身或与该RFID标签121接近的便携终端122而将它们污染或润湿的问题。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通信状态的劣化、部件可靠性的下降等故障的发生。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121配置于从设置于门111b的把手部116离开、且比把手部116更靠上方的位置(参照图10)。根据该结构,在使用者的手润湿,用该手打开门111b而在该把手部116附着有水滴的情况下,RFID标签121从把手部116离开,且位于把手部116的上方,所以即使附着于把手部116的水滴向左右扩散或垂直落下,也不会到达RFID标签121的配置部分。由此,如上所述使便携终端122接近RFID标签121,也能够防止因附着于该门111b的把手部116表面的水滴而将RFID标签121自身或与该RFID标签121接近的便携终端122污染或润湿的问题,能够进一步减少通信状态的劣化、部件可靠性的下降等故障的发生。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导致生产性的降低地提供装载有RFID标签121的冷藏库1100。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例子是实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只要在本发明的目的达成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给使用者的信息采用用于节电启示的门开闭次数和开门累计时间的两者,但是其也可以采用任一者,也可以为其它的信息。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RFID标签121设置于冷藏室102的门,但也可以将其设置于其它的门、例如对开式门的左侧的门111a。在左侧的门111a设置有RFID标签121的情况下,在使用者为习惯右手的情况下,右侧的门不成为反手而利用惯用手容易开闭。由此,能够在利用右手进行门的开闭的同时,利用左手使便携终端122接近RFID标签121,能够提高使用性。
而且,也可以与设置于门111b的RFID标签121对应地,也在冷藏库主体101侧设置发送接收部,当门111b打开时,冷藏库主体101侧的发送接收部将其检测出。即,可以为门111b的RFID标签121兼用门开闭检测部的结构。由此,能够简化结构。而且,门开闭检测部也优选与全部的门对应设置,但也可以适当地设置在例如开闭频率高的一个或多个门。
另外,RFID标签121,也能够不通过配线而通过近距离通信来接收来自控制部1200的门开闭次数信息和开门累计时间信息。
此外,关于通信方法,只要是用与产品的碰触动作、举起动作等能够判別操作对象的动作,也能够使用其它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发挥能够统一管理产品标识贴和用于识别家电设备的个体的RFID标签,预先防止设备信息的不一致,容易进行部件管理和部件更换等服务的特别的效果。由此,本发明能够广泛用于家庭用和业务用的冷藏库,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101 冷藏库主体
1a、101a 外箱
1b、101b 内箱
1c、101c 硬质聚氨酯泡沫
1d、101d 真空隔热件
2、102 冷藏室
3、103 制冰室
4、104 切换室
5、105 冷冻室
6、106 蔬菜室
7、107 机械室
8、108 压缩机
9、109 冷却器
10、110 冷却风扇
11~15、11a、11b、111~115、111a、111b 门
16、116 把手部
17、117 自动门开闭机构
18、118 操作单元
18a、118a 操作面板
18b、118b 基板收纳部
18c、118c 第1基板
18d、118d 第2基板
19、119 设定开关
20、120 设定状态显示部
21、121 RFID标签
21a、121a 天线部
22、122 便携终端
23 产品标识贴
25、125 门开闭检测部
26、126 次数计数部
27、127 次数存储部
28、128 计时部
29、129 时间存储部
30 设备信息存储部
31、131 数据请求检测部
33、34a、133、134a 天线
32、132 第1通信部
34、134 第2通信部
35、135 第1通信控制部
36、136 第2通信控制部
37、137 显示控制部
38、138 便携控制部
39、139 显示部
40、140 操作部
41、141 存储部
100、1100 冷藏库
130 ID编号存储部
200、1200 控制部

Claims (5)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设备信息的RFID标签;
显示所述设备信息的产品标识贴;和
构成冷藏库的多个部件,
所述产品标识贴和所述RFID标签配置在所述多个部件中的相同的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同的部件为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与存储于所述RFID标签的所述设备信息相同的设备信息的设备信息存储部;和
在存储于所述RFID标签的所述设备信息与存储于所述设备信息存储部的所述设备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发出警告的控制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RFID标签设置于所述门的外表面,并且,所述产品标识贴安装于所述门的内表面。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门,
所述RFID标签设置于多个所述门中的最上部的门。
CN201380017959.XA 2012-04-03 2013-03-14 冷藏库 Pending CN1043800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4551A JP2013213629A (ja) 2012-04-03 2012-04-03 Rfidタグ搭載冷蔵庫
JP2012-084551 2012-04-03
JP2012-117297 2012-05-23
JP2012117297A JP5990769B2 (ja) 2012-05-23 2012-05-23 Rfidタグ搭載冷蔵庫と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13/001686 WO2013150727A1 (ja) 2012-04-03 2013-03-14 冷蔵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80016A true CN104380016A (zh) 2015-02-25

Family

ID=49300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7959.XA Pending CN104380016A (zh) 2012-04-03 2013-03-14 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75191A1 (zh)
EP (1) EP2835604A4 (zh)
CN (1) CN104380016A (zh)
WO (1) WO20131507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0998A (zh) * 2019-10-25 2022-06-14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发送/接收单元的家用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13773B2 (en) 2017-03-06 2022-01-04 Cummins Filtration Ip, Inc. Genuine filter recognition with filter monitoring system
EP3662217A1 (en) * 2017-08-04 2020-06-10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ooling apparatus, an assembling line implementing the same, and a compartment of said cooling apparatus
AU2019268405A1 (en) * 2018-05-14 2020-12-03 Quatius Technology (China) Limited RFID RF freez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8400A (ja) * 2002-11-28 2004-06-24 Denso Wave Inc Rfタグの個人情報書き込み方法および手持ち式rfタグ読み書き装置
JP2005284747A (ja) * 2004-03-30 2005-10-13 Sato Corp 印字発行装置および印字発行方法
CN2786707Y (zh) * 2005-04-18 2006-06-07 罗霄楠 可读食物信息的冰箱
WO2009025497A1 (en) * 2007-08-23 2009-02-26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and service system of parts for the same
CN201837198U (zh) * 2010-09-17 2011-05-18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智能型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5939A (ja) 2001-03-29 2002-10-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2003097884A (ja) * 2001-09-26 2003-04-03 Nec Infrontia Corp 冷蔵庫、その在庫管理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及び在庫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在庫管理方法
JP2003308363A (ja) * 2002-04-18 2003-10-31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製品及び関連情報管理方法
JP4398661B2 (ja) * 2003-03-28 2010-01-13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JP2005148188A (ja) * 2003-11-12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食材タグと食材タグ保管装置および食材管理装置
JP4284534B2 (ja) * 2004-09-01 2009-06-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Rfid(icタグ)搭載冷凍冷蔵庫
KR100761019B1 (ko) * 2005-12-30 2007-09-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에 있어서 냉장고의 무선통신망을 이용한 식재료 물품관리방법
US8140190B2 (en) * 2006-01-09 2012-03-20 Whirlpool Corporation Universal controller for a domestic appliance
US8063735B2 (en) * 2006-03-29 2011-11-22 SIS X-Ray Products, Inc. Remotely actuated refrigerator lock with thermal spoilage protection
US20110202170A1 (en) * 2010-02-09 2011-08-18 Dawes Dennis K Access and inventory control for climate controlled storag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8400A (ja) * 2002-11-28 2004-06-24 Denso Wave Inc Rfタグの個人情報書き込み方法および手持ち式rfタグ読み書き装置
JP2005284747A (ja) * 2004-03-30 2005-10-13 Sato Corp 印字発行装置および印字発行方法
CN2786707Y (zh) * 2005-04-18 2006-06-07 罗霄楠 可读食物信息的冰箱
WO2009025497A1 (en) * 2007-08-23 2009-02-26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and service system of parts for the same
CN201837198U (zh) * 2010-09-17 2011-05-18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智能型冰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0998A (zh) * 2019-10-25 2022-06-14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发送/接收单元的家用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75191A1 (en) 2014-12-25
EP2835604A4 (en) 2015-06-03
EP2835604A1 (en) 2015-02-11
WO2013150727A1 (ja) 201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0016A (zh) 冷藏库
CN104730932B (zh) 基于移动互联的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KR101779728B1 (ko) 가전기기 및 네트워크 시스템
JP3748369B2 (ja) 食品管理保存庫
CN104110935B (zh) 低温储存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5492844B (zh) 耗电输出装置
US8397524B2 (en) Refrigerator and service system of parts for the same
EP4148359A1 (en) Refrigerator
CN106052242B (zh) 智能冰箱的食品管理方法及食品管理系统
JP6019388B2 (ja) 冷蔵庫
WO2013136665A1 (ja) 冷蔵庫および情報システム
CN104160231A (zh) 冷藏库和使用其的家电设备服务系统
JP2008275267A (ja) 冷蔵庫
CN106936669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家电的定位系统及方法
JP2017146039A (ja) 冷蔵庫
US20060272341A1 (en) Living information supply apparatus of refrigerator
CN206560330U (zh) 自动检测水箱位置的饮水器
JP6298983B2 (ja) 在庫管理システム
JP5990769B2 (ja) Rfidタグ搭載冷蔵庫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30575A (ja) Rfidタグ搭載洗濯機
JP2013238345A (ja) 冷蔵庫
KR20160006832A (ko) 가전기기 관리 시스템 및 관리 방법
JP2013238343A (ja) 冷蔵庫
JP6019389B2 (ja) 冷蔵庫及び冷蔵庫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
JP2013213629A (ja) Rfidタグ搭載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