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50352B - 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50352B
CN104350352B CN201380027225.XA CN201380027225A CN104350352B CN 104350352 B CN104350352 B CN 104350352B CN 201380027225 A CN201380027225 A CN 201380027225A CN 104350352 B CN104350352 B CN 1043503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ment
top case
vaporizer
cold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72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50352A (zh
Inventor
全永夏
宋埈煐
池容准
吴光宪
李德浩
丘重三
林弘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on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539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3214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on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Hanon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50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50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50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503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8Evaporators having distribu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28F1/02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with multiple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0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 F28F9/020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28F9/0207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the longitudinal or transversal partitions being separate elements attached to header 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4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eader boxes with flow l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vehicles
    • F28D2021/0085Evapo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下的蒸发器:在制冷剂分别流动于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双蒸发器中,独立于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而形成能够实现制冷剂流动的导流部,从而可以改善制冷剂流路构造,因此可以减少以往因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配备有入口部和出口部而共计为4个的配备数量。

Description

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下的蒸发器:在制冷剂分别流动于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双蒸发器中,独立于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而形成能够实现制冷剂流动的导流部,从而可以改善制冷剂流路构造,因此可以减少以往因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配备有入口部和出口部而共计为4个的配备数量。
背景技术
车辆用空调装置作为一种汽车内置品,设置的目的在于在夏季或冬季对汽车室内进行制冷、供暖,或者用于除去雨天或冬季凝结于挡风玻璃的霜等,从而使驾驶员可以确保前后方视野,对于这样的空调装置而言,因其通常同时具备供暖系统和制冷系统,因此将外界空气或室内空气选择性地导入并将其空气加热或冷却之后送入汽车的室内,从而对汽车室内进行制冷、供暖或者换气。
这种空调装置的普通的制冷循环由从周围吸收热量的蒸发器、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向周围释放热量的冷凝器、以及使制冷剂膨胀的膨胀阀所构成。在冷却系统中,从所述蒸发器流入到压缩机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压缩机中被压缩为高温及高压,且在压缩的所述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经过冷凝器并液化的过程中向周围释放液化热,并使液化的所述制冷剂又通过膨胀阀而成为低温及低压的湿饱和蒸汽状态,然后再流入到蒸发器而汽化并从周围吸收汽化热,从而冷却周围空气,并据此对汽车室内进行制冷。
使用于这样的冷却系统的冷凝器、蒸发器等为代表性的热交换器,用于更加有效地在热交换器外部的空气与热交换器内部的热交换介质(即制冷剂)之间引起热交换的大量研究仍在坚持不懈地进行。在室内制冷中表现出最直接的效果的就是蒸发器效率,特别是正在进行用于改善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的多种多样的结构性研发。
作为这样的用于提高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的改善的结构之一,提出过具有双蒸发结构的示例,其中由导管和翅片构成的芯以双重方式分别形成作为制冷剂流动的空间的第一列和第二列。
在现有技术中,日本公开专利第2000-062452号(“车辆用空调装置”,2000.02.29)、日本公开专利第2005-308384号(“排出器(Ejector)循环”,2005.11.04)等中公开有各个第一列和第二列中独立地流通制冷剂的与双蒸发器相似的形态。
另外,图1和图2示出具有所述双蒸发结构的蒸发器的一例(图1为蒸发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蒸发器的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内部流动概略图)。
所述图1和图2所示的蒸发器1包括:第一顶箱11和第二顶箱12,相隔预定距离而并排形成,且为了形成第一列和第二列而被隔板所划分,从而分别沿宽度方向划分出第一隔室10a、20a和第二隔室10b、20b,并包括沿长度方向划分空间的一个以上的挡板13;第一入口部41,与所述第一顶箱11的第一隔室10a的一侧连接而使流动于第一列的制冷剂流入;第一出口部42,与所述第一顶箱11的第一隔室10a的另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排出;第二入口部43,与所述第一顶箱11的第二隔室10b的另一侧连接而使流动于第二列的制冷剂流入;第二出口部,与所述第二顶箱12的第二隔室10b的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排出;多个导管20,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顶箱11和第二顶箱12;翅片30,夹设于所述导管20之间。
参照图2,蒸发器1在第一列中,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入口部41流入到第一顶箱11的第一隔室10a,从而通过导管20而移动到所述第二顶箱12的第一隔室20a,并又通过其余的导管20而移动到所述第一顶箱11的第一隔室10a,然后通过所述第一出口部42而排出。
并且,在第二列中,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入口部43流入到第一顶箱11的第二隔室10b并通过导管20而移动到所述第二顶箱12的第二隔室20b,并又通过其余的导管20而移动到所述第一顶箱11的第二隔室10b,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出口部而排出。
换言之,对于所述图1和图2所示的蒸发器1而言,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制冷剂具有各自的流动,为此,所述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配备有用于使制冷剂流入和排出的两个入口部41、43和两个出口部42、44,即一共具有4个口。
因此,对于具有双蒸发结构的蒸发器而言需要连接用于形成入口部和出口部的4个管,因此只会导致用于将其制作、固定的生产单价上升,尤其,在如图1所示地利用用于连接并固定4个管的专门的管固定部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只会进一步突出。
而且,具有双蒸发结构的蒸发器由于管本身大量占用发动机舱的内部空间,因此阻碍蒸发器的小型化,并使热交换区域减少相应程度,从而具有可能导致制冷性能降低的问题。
因此,需要开发出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的同时能够提高生产性并可实现小型化的蒸发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第2000-062452号(“车辆用空调装置”,2000.02.29);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第2005-308384号(“排出器循环”,2005.11.0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蒸发器:在制冷剂分别独立地流通于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双蒸发器中,利用导流部而改善制冷剂流路构造,从而解决了入口部和出口部增加而阻碍生产性且妨碍小型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蒸发器1000,其特征在于,蒸发器1000包括: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相隔预定距离而并排形成,且被隔板111所划分而分别沿宽度方向划分出第一隔室100a、200a和第二隔室100b、200b以形成第一列和第二列,并包含沿长度方向划分空间的一个以上的挡板130;多个导管300,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翅片400,夹设于所述导管300之间,其中,在所述第一顶箱100中与所述第一隔室100a和第二隔室100b独立地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有导流部100c。
并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形成有:第一入口部510,与所述第一隔室100a的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流入;出口部520,与所述第一隔室100a的另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排出;第二入口部530,与所述第二隔室100b的另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流入,其中,所述导流部100c形成有:第一连通孔122,沿长度方向相邻于所述第一入口部510形成区域而与所述第二隔室100b连通;第二连通孔123,沿长度方向相邻于所述出口部520和第二入口部530形成区域而与所述第一隔室100a连通。
而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列中,包括:第1-1区域A1-1,使通过所述第一入口部510流入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第1-2区域A1-2,使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在所述第二列中,包括:第2-1区域A2-1,使通过所述第二入口部530流入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0b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第2-2区域,使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0b,而且,完整地流经所述第二列的第2-1区域A2-1和第2-2区域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22移动到导流部100c而沿长度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123而与经过所述第一列的第1-1区域A1-1和第1-2区域A1-2得到排出的制冷剂合流,从而通过所述出口部520而排出。
在此,在所述蒸发器1000中所述第一顶箱100可通过顶部110与箱体120的结合而构成。
并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有凹陷部121,所述凹陷部121是由所述第一顶箱100的所述箱体120中所述隔板111所处的中央区域沿宽度方向凹陷而成,并包括覆盖所述箱体120的凹陷部121的第一形成部件160,且由被所述箱体120的凹陷部121与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所包围的部分形成所述导流部100c。
而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20形成为向所述隔板111侧倾斜,以使所述凹陷部121与所述隔板111一起形成“Y”字形态。
并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20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凸珠124,在所述凹陷部121向导流部100c侧突出而支撑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
而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顶箱100中,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形成有:延伸部161,延伸为与垂直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长度方向的所述第一凸珠124的面中的两个以上的面相接。
并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两端部具有端盖150,所述端盖150包括:板部151;支撑部151a,由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以对应于所述导流部100c空间的形态突出而支撑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
而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配备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两端部的端盖150中的一个端盖150形成有:第一中空孔152,在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100a的预定区域中空;第二中空孔153,在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二隔室100b的预定区域中空,而其余的一个端盖150形成有:第三中空孔154,在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100a的预定区域中空。
并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可通过包含第二形成部件170而形成所述导流部100c,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沿高度方向划分第一隔室100a和第二隔室100b中的一个或两个,所述第一隔室100a和第二隔室100b通过所述顶部110与箱体120的结合而形成。
而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包括:划界板171,沿高度方向划分所述第一隔室100a和第二隔室100b中的一个或两个;支撑面172,从所述划界板171延伸形成而与所述隔板111或箱体120内表面紧贴。
并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在所述顶部110还形成有为支撑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而突出的第二凸珠113。
而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形成有:弯折部173,弯折为使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的支撑面172紧贴于所述箱体120的内表面,并使支撑面172的端部预定区域包覆所述箱体120的端部。
并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从所述箱体120延伸形成。
而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从所述顶部110延伸形成。
并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顶箱100中,从所述顶部110延伸形成的第二形成部件170的划界板171形成有箱体固定槽174,且所述箱体120的两端部插入固定于所述箱体固定槽174。
而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包括:第三形成部件180,结合于所述箱体120外侧面而在内部形成有所述导流部100c。
并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以挤压槽类型构成。
有益效果
据此,本发明的蒸发器作为一种制冷剂分别流动于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双蒸发器,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独立于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而形成能够实现制冷剂流动的导流部,从而可以改善制冷剂流路构造,因此可以减少以往因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配备有入口部和出口部而共计为4个的配备数量。
由此,本发明的蒸发器可以减少部件数量,且组装工艺亦可以简化,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可以使出口部的数量比现有技术更少,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连接管线,因此具有可实现小型化的优点。
尤其,本发明的蒸发器披露了用于形成导流部的具体实施例,通过形成导流部而可以改善制冷剂流路构造并简化制造工艺,从而具有可提高生产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双蒸发结构的蒸发器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所述图1所示的蒸发器的内部制冷剂流动的概略图。
图3至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立体图、第一顶箱的分解立体图、剖面图以及平面图。
图7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第一形成部件和第一凸珠的多种多样的实施例的图。
图8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端盖的详图。
图9和图10为分别表示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制冷剂流动示例的概略图。
图11至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另一立体图以及第一顶箱的剖面图。
图13为表示图11所示蒸发器的制冷剂流动示例的概略图。
图14至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又一立体图、第一顶箱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剖面图。
图17为表示图14所示蒸发器的制冷剂流动示例的概略图。
图18和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又一立体图和第一顶箱的剖面图。
图20为表示图18所示蒸发器的制冷剂流动示例的概略图。
图21至图23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又一立体图、第一顶箱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剖面图。
图24和图25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又一立体图和第一顶箱的剖面图。
图26和图27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又一立体图和第一顶箱的剖面图。
图28和图29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又一立体图和第一顶箱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00:蒸发器 100:第一顶箱
100a:第一隔室 100b:第二隔室
100c:导流部 101:第三连通孔
110:顶部 111:隔板
112:导管插孔 113:第二凸珠
114:第一固定槽
120:箱体 121:凹陷部
122:第一连通孔 123:第二连通孔
124:第一凸珠
125:第二固定槽 126:第三固定槽
130:挡板 131:第一突出部
132:隔板插槽
150:端盖 151:板部
151a:支撑部
152:第一中空孔 153:第二中空孔
154:第三中空孔
160:第一形成部件 161:延伸部
170:第二形成部件 171:划界板
172:支撑面 172-1:对应部
173:弯折部 174:箱体固定槽
175:第二突出部 180:第三形成部件
200:第二顶箱
200a:第一隔室 200b:第二隔室
300:导管 400:翅片
510:第一入口部 520:出口部
530:第二入口部
A1-1:第1-1区域 A1-2:第1-2区域
A2-1:第2-1区域 A2-2:第2-2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具有如上所述的特征的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
对于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而言,在包括第一顶箱100、第二顶箱200、导管300以及翅片400的蒸发器1000中,所述第一顶箱100形成有导流部100c。
首先,所述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相隔预定距离而并排形成,且内部形成供制冷剂流动的空间,并将导管300的两端部固定。
所述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被隔板111所划分以形成第一列和第二列,从而分别沿宽度方向划分出第一隔室100a、200a和第二隔室100b、200b,且包括沿长度方向划分空间的一个以上的挡板130。
所述挡板124为沿着长度方向划分第一隔室100a、200a和第二隔室100b、200b内部空间而调节内部制冷剂的流动的构造。
在本发明中,将所述第一顶箱100内部的第一隔室100a用附图标记100a表示,将所述第一顶箱100内部的第二隔室100b用附图标记100b表示,将所述第二顶箱200内部的第一隔室200a用附图标记200a表示,并将所述第二顶箱200内部的第二隔室200b用附图标记200b表示。
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作为所述第一顶箱100中形成有导流部100c的构造,可多样地实施,对于其示例将在后面再次说明。
所述导管300为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而形成制冷剂流路的构造,所述导管300包括如下的列而形成两列:与所述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100a、200a连通的列;与所述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100b、200b连通的列。
所述翅片400夹设于所述导管300之间。
而且,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优选在所述第一顶箱100形成第一入口部510、出口部520以及第二入口部530。
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一顶箱100中,为了使第一列和第二列中分别有制冷剂流动,在所述第一隔室100a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使制冷剂向所述第一列流入的所述第一入口部510,并在所述第一隔室100a的另一侧形成有用于排出所述第一列内部的制冷剂的所述出口部520,且在所述第二隔室100b的另一侧形成有用于使制冷剂向所述第二列流入的所述第二入口部530。
所述导流部100c用于执行如下作用:为了使经过第二列而移动到所述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0b的制冷剂移动而与经过第一列的制冷剂一起排出,将经过第二列的所述制冷剂移送到所述第一隔室100a,为此,所述导流部100c形成有:第一连通孔122,沿长度方向相邻于所述第一入口部510形成区域而与所述第二隔室100b连通;第二连通孔123,沿长度方向相邻于所述出口部520和第二入口部530形成区域而与所述第一隔室100a连通。
关于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的内部流动,更具体地说,对于所述蒸发器1000而言,在所述第一列中,包括:第1-1区域A1-1,使通过所述第一入口部510而流入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向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移动;第1-2区域A1-2,使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向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移动,而在所述第二列中,包括:第2-1区域A2-1,使通过所述第二入口部530而流入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0b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向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移动;第2-2区域,使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向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0b移动,并且,通过了整个所述第二列的第2-1区域A2-1和第2-2区域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22而向导流部100c移动之后沿长度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123而与经由所述第一列的第1-1区域A1-1和第1-2区域A1-2排出的制冷剂合流,从而通过所述出口部520得到排出。
在此,所述第1-1区域A1-1、第1-2区域A1-2、第2-1区域A2-1以及第2-2区域A2-2可根据挡板130的形成位置及个数而分别形成1匝以上。
即,所述第一顶箱100的导流部100c是使经过所述第二列内部的制冷剂移动而流经的空间,移动到所述导流部100c空间的制冷剂将与经过所述第一列内部的制冷剂合流之后被排出。
据此,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在具有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双蒸发结构的情况下,可将出口部520单一化,因此可进一步减少连接管线,由此具有可实现小型化的优点。
所述第一顶箱100可通过多样的方法而形成,首先对通过顶部110与箱体120的结合而形成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3至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的立体图、第一顶箱100的分解立体图、剖面图以及平面图,在所述图3至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的示例中,所述第一顶箱100由顶部110与箱体120的结合所形成,且所述箱体120形成有凹陷部121,并利用覆盖所述凹陷部121的第一形成部件160而形成导流部100c。
首先,所述顶部110形成有用于插入导管300的预定区域的导管插孔112,并与所述箱体120结合而在内部形成第一隔室100a、200a和第二隔室100b、200b。
在图3和图4中图示出所述隔板111一体形成于所述顶部110的示例,然而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并不局限于此。
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一顶箱100中,凹陷部121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凹陷部121是由所述箱体120中所述隔板111所处的中央区域沿宽度方向凹陷而成。
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构成为覆盖所述箱体120的凹陷部121,且在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隔室100a和第二隔室100b独立的可供制冷剂流动的导流部100c。
即,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是一种与所述箱体120结合且在所述凹陷部121所凹陷的位置形成导流部100c空间的构造,其可在形成第一顶箱100的构造试组装之后,最终通过钎焊工序而形成为一体。
在此,所述第一顶箱100的箱体120可在所述凹陷部121形成一个以上的第一凸珠124,所述凸珠124向所述导流部100c侧突出而支撑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
所述第一凸珠124支撑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从而得以沿高度方向确定第一形成部件160的组装深度。
并且,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可形成有延伸为与垂直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长度方向的第一凸珠124面中的两个以上的面相接的延伸部161。
即,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的延伸部161紧贴设置于形成两个以上的第一凸珠124,从而防止沿第一形成部件160的长度方向的移动,并具有可准确维持组装位置的优点。
图6示出所述第一凸珠124沿长度方向形成于两处且分别形成从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的两端部向所述第一凸珠124侧突出的延伸部161的示例。
图7表示更加多样的第一凸珠124和第一形成部件160的实施例,图7的(a)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相似,其表示所述第一凸珠124沿长度方向形成4个的示例。
而且,图7的(b)表示所述第一凸珠124沿长度方向形成于2处且将一个延伸部161形成为让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对应于所述第一凸珠124之间区域的示例,而图7的(c)表示所述第一凸珠124沿长度方向形成于3处且将延伸部161形成为对应于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的两端部以及第一凸珠124之间区域的示例。
对于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而言,除了图中所示的示例以外,所述第一凸珠124的个数和形态还可以更加多样地形成,且延伸部161也可以更加多样地形成。
在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中,通过在所述凹陷部121形成第一凸珠124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耐久性,并可利用形成有延伸部161的第一形成部件160而在钎焊工序之前在准确的位置上稳定地维持第一形成部件160的试组装状态,因此具有可进一步提高组装性的优点。
在此,用于使所述第二隔室100b与导流部100c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22以及用于使第一隔室100a与导流部100c连通的第二连通孔123形成于所述凹陷部121,且为了可以将完整地流经所述第二列的制冷剂移送到导流部100c,所述第一连通孔122沿长度方向形成于所述第一入口部510所形成的一侧,而为了使通过所述导流部100c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制冷剂得以与经过所述第一列的制冷剂一起顺利排出,所述第二连通孔123沿长度方向形成于所述出口部520所形成的一侧。
并且,所述第一顶箱100的箱体120优选形成为向所述隔板111侧倾斜,以使凹陷部121与所述隔板111一起形成“Y”字形态。
据此,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可以使第一顶箱100内部的第一隔室100a、第二隔室100b以及导流部100c内部的制冷剂的流动更加顺畅,并可充分确保用于使第二隔室200b与导流部100c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22以及用于使第一隔室100a与导流部100c连通的第二连通孔123的形成面积。
在此,所述第一顶箱100可在两端部形成端盖150,且第一入口部510、出口部520以及第二入口部530的形态除了图示的示例之外也可以更加多样地形成。
所述端盖150的板部151是由板形态形成以阻断所述第一顶箱100的两端部的构造,其形成有用于与第一顶箱100的内周面或外周面容易地结合的结构。
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可以是所述端盖150形成有板部151和支撑部151a的形态。
在此,所述端盖150可以形成有由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以对应于所述导流部100c空间的形态突出而支撑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的支撑部151a。
即,所述支撑部151a是与形成于所述凹陷部121的第一凸珠124一起支撑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的构造,不仅通过所述端盖150而支撑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的两端部,而且还通过所述支撑部151a而支撑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的内侧面部分,从而防止第一形成部件160的包括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移动,并可扩大焊接区域而进一步提高耐久性。
并且,配备于所述第一顶箱100两端的端盖150中的一个形成有第一中空孔152和第二中空孔153(参照图8,图8表示图4的左侧所示的端盖150)。
在图4中,图示出形成有所述第一中空孔152和第二中空孔153的端盖150位于左侧的示例,并图示出所述第一中空孔152与出口部520连通而所述第二中空孔153与第二入口部530连通的示例。
而且,在图4中,在密封所述第一顶箱100的右侧的端盖150中,对应于第一隔室100a的预定区域中空,从而形成与第一入口部510连通的第三中空孔154。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中空孔152和第二中空孔153形成在配备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两端的一对端盖150中的一个端盖,所述第一中空孔152为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100a的预定区域中空的部分,而所述第二中空孔153为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二隔室100b的预定区域中空的部分。
并且,所述第三中空孔154形成在配备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两端的一对端盖150中的其余一个端盖,所述第三中空孔154为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100a的预定区域中空的部分。
形成有所述第三中空孔154的端盖150(图4中位于右侧的端盖150)处在封闭对应于所述第二隔室100b的部分的状态。即,所述端盖150封闭所述第二隔室100b的一侧(图4的右侧),且通过所述第二入口部530流入到第二隔室100b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22而移动到导流部100c。关于制冷剂流动的细节将在后面说明。
图9和图10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的制冷剂流动详情的图,首先,图9表示所述第1-1区域A1-1和第1-2区域A1-2分别形成1匝且所述第2-1区域和第2-2区域A2-2分别形成1匝的流动。
具体而言,图9表示如下的流动:在第一列中,通过第一入口部510流入的制冷剂在经过第1-1区域A1-1(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第1-2区域A1-2(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之后排出,而在第二列中,通过所述第二入口部530流入的制冷剂在经过第2-1区域A2-1(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0b—>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第2-2区域A2-2(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之后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22而移动到导流部100c,并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123而与在所述第一列内部排出的制冷剂合流,从而得到排出。
在图3至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的示例中,在第一顶箱100内部形成一个挡板130,并在挡板130形成第一突出部131,且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突出部131的第一固定槽114在顶部110形成于两处,而所述挡板130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顶部110的隔板111的隔板插槽132,然而这只是一个实施例,挡板130的形态、个数以及固定方式等可更加多样地形成。
而且,图10示出所述第1-1区域A1-1和第1-2区域A1-2分别形成2匝且所述第2-1区域和第2-2区域A2-2分别形成2匝的流动。
图10示出如下的结构:在第一列中,通过第一入口部510流入的制冷剂在经过第1-1区域A1-1(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第1-2区域A1-2(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第1-1区域A1-1(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第1-2区域A1-2(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之后排出,而在第二列中,通过所述第二入口部530流入的制冷剂在经过第2-1区域A2-1(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0b—>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第2-2区域A2-2(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第2-1区域A2-1(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0b—>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第2-2区域A2-2(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之后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22而移动到导流部100c,并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123而与在所述第一列内部排出的制冷剂合流,从而得到排出。
据此,在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中,对于制冷剂分别流动于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双蒸发器1000而言,在用于形成第一顶箱100的箱体120中形成有凹陷部121,并利用第一形成部件160而与第一隔室100a和第二隔室100b独立地形成可供制冷剂流动的导流部100c,从而可以改善制冷剂流路构造,因此可以减少以往因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配备有入口部和出口部520而共计为4个的配备数量。
图11至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的另一立体图和第一顶箱100的剖面图,作为一例,图11至图12所示的蒸发器1000通过顶部110与箱体120的结合而形成,且通过包含沿高度方向划分第一隔室100a内部的第二形成部件170而形成导流部100c。
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可包括划界板171和支撑面172而形成,所述划界板171沿高度方向划分所述第一隔室100a内部,且所述支撑面172从所述划界板171延伸形成而与所述隔板111或箱体120内表面紧贴。
在图11和图12中,作为一例,所述划界板171具有曲面形态,并在宽度方向上支撑面172在所述划界板171的两侧延伸,且一侧与隔板111相接而另一侧与箱体120和顶部110相接。
在此,为了确保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的固定力,所述第一顶箱100可在所述顶部110(包括隔板111部分)还形成有第二凸珠113,该第二凸珠113突出以支撑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凸珠113形成为向第一隔室100a(或第二隔室100b)侧突出而支撑所述支撑面172,或者形成于与支撑面172紧贴的面,且可以是还形成有对应部172-1的形态,该对应部172-1形成为使所述支撑面172对应于形成有所述第二凸珠113的面。
在图12中,作为一例,所述第二凸珠113可形成为分别突出于所述第一隔室100a的形成有隔板111的一侧及其相反侧,且在形成有隔板111的部分中,形成有支撑所述支撑面172的下侧的第二凸珠113(图12的形成有隔板111的一侧的第二凸珠113中位于下侧者)、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面172的面部的第二凸珠113(图12的形成有隔板111的一侧的第二凸珠113中位于上侧者)。
并且,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还可以形成有弯折部173,该弯折部173弯折成使所述支撑面172的端部包覆所述箱体120的端部。
图13为表示图11所示蒸发器1000的制冷剂流动示例的概略图,作为一例,在第一列和第二列中,制冷剂流动与所述图9所示情形相同,并简要地应用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所述第一顶箱100的形态。
图14至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的又一立体图、第一顶箱100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剖面图,作为一例,利用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而形成导流部100c,并由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将所述第一隔室100a和第二隔室100b同时沿高度方向划分。
在图14至图16中,作为一例,第一突出部131沿图中的上侧和下侧方向分别形成于所述挡板130,且所述顶部110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一突出部131的第一固定槽114,而所述箱体120形成有用于插入固定所述第一突出部131的第二固定槽125,且第二突出部175形成于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并在所述箱体120形成用于插入所述第二突出部175的第三固定槽126。
而且,作为一例,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的一对支撑面172形成有用于包覆所述箱体120的端部的弯折部173。
在此,对于所述图14至图16所示的蒸发器1000的第一顶箱100而言,由于隔板111沿高度方向形成至所述箱体120所形成的一侧而划分第三导流部100c空间,因此隔板111需要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第一列和第二列区域的第三导流部100c空间相互连通的第三连通孔101。
图17为表示图14所示蒸发器1000的制冷剂流动示例的概略图,作为一例,在第一列和第二列中,制冷剂流动与所述图9所示情形相同,并简要地应用如图14至图16所示的所述第一顶箱100的形态。
图18和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的又一立体图和第一顶箱100的剖面图,图示出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从所述箱体120延伸形成的结构,即,图示出第二形成部件170与箱体120形成为一体的示例。
并且,图20为表示图18所示蒸发器1000的制冷剂流动示例的概略图,作为一例,制冷剂流动与所述图9所示情形相同,并简要地应用如图18和图19所示的所述第一顶箱100的形态。
图21至图23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又一立体图、第一顶箱100的分解立体图和剖面图,作为一例,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与所述顶部110一体形成,且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箱体120的端部插入固定于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的划界板171的箱体固定槽174。
所述箱体固定槽174可形成为能够使所述箱体120的预定区域或整体插入,在图21至图23中,作为一例,所述箱体固定槽174相隔预定距离而配备有多个,且所述箱体120的端部形成有多个突出区域以对应于所述箱体固定槽174的形态。
在图21至图23所示的形态中,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的对应于第二列的划界板171区域形成有第一连通孔122,对应于第一列的划界板171区域形成有第二连通孔123,且所述第三导流部100c空间被隔板111所划分,因此在所述隔板111中空形成有第三连通孔101。
图24和图25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的又一立体图和第一顶箱100的剖面图,所述导流部100c可利用结合于所述箱体120外侧面的第三形成部件180而形成。
即,所述第三形成部件180在顶部110箱体120的外侧与所述箱体120的外表面结合,从而在由所述箱体120的外表面与第三形成部件180形成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三导流部100c。
在此,对于图24和图25所示的形态而言,在形成所述第二隔室100b的箱体120的区域中空形成有第一连通孔122,并在形成第一隔室100a的箱体120的区域中空形成有第二连通孔123。
图26和图27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的又一立体图和第一顶箱100的剖面图,图28和图29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的又一立体图和第一顶箱100的剖面图,图26至图29表示所述第一顶箱100以挤压(extruding)槽(tank)类型形成的示例。
具体而言,在所述图26和图27所示的第一顶箱100中,作为一例,与第一导流部100a和第二导流部100b空间独立的第三导流部100c空间被垂直于图中的高度方向的面所划分,且分界面形成有第一连通孔122和第二连通孔123。
而且,由于在所述图26和图27所示的第一顶箱100中通过所述隔板111而划分第三导流部100c空间,因此隔板111形成有用于使2个第三导流部100c空间连通的第三连通孔101。
并且,作为一例,图28和图29所示的第一顶箱100与所述图26和图27所示的形态相似,并划分有与所述第一导流部100a和第二导流部100b空间独立的第三导流部100c空间,其被以隔板111为中心而朝高度方向上侧倾斜形成的面所划分。
图26至图29表示所述第一顶箱100以挤压槽类型形成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并不局限于此,其可以变形实施为具有第一导流部100a、第二导流部100b以及第三导流部100c的多样的形态。
另外,所述第二顶箱200可以如第一顶箱100一样地通过顶部110与箱体120的结合而形成,也可以形成为挤压槽类型。
而且,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被隔板111所划分而在宽度方向上分别形成有第一隔室100a和第二隔室100b以使所述第二顶箱200在内部形成第一列和第二列,并具有沿长度方向划分空间的一个以上的挡板130,只要是这样的形态,所述的蒸发器1000可更加多样地变形实施。
据此,在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中,对于制冷剂分别流动于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双蒸发器1000而言,利用形成部件160、170、180而在第一顶箱100形成独立于第一隔室100a和第二隔室100b而能够实现制冷剂流动的导流部100c,从而可以改善制冷剂流路构造,因此可以减少以往因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配备有入口部和出口部520而共计为4个的配备数量。
据此,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可减少部件数量,且还可以简化组装工艺,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可以使出口部520的数量少于现有技术,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连接管线,因此具有可实现小型化的优点。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其应用范围当然多种多样,并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请求保护的本发明主旨的前提下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

Claims (18)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蒸发器(1000)包括:
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相隔预定距离而并排形成,且被隔板(111)所划分而分别沿宽度方向划分出第一隔室(100a、200a)和第二隔室(100b、200b)以形成第一列和第二列,并包含沿长度方向划分空间的一个以上的挡板(130);
多个导管(300),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
翅片(400),夹设于所述导管(300)之间,
其中,在所述第一顶箱(100)中与所述第一隔室(100a)和第二隔室(100b)独立地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有导流部(100c),
其中,所述第一顶箱(100)形成有:
第一入口部(510),与所述第一隔室(100a)的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流入;
出口部(520),与所述第一隔室(100a)的另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排出;
第二入口部(530),与所述第二隔室(100b)的另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流入,
其中,所述导流部(100c)形成有:
第一连通孔(122),沿长度方向相邻于所述第一入口部(510)形成区域而与所述第二隔室(100b)连通;
第二连通孔(123),沿长度方向相邻于所述出口部(520)和第二入口部(530)形成区域而与所述第一隔室(100a)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器(1000)中,在所述第一列中,包括:
第1-1区域(A1-1),使通过所述第一入口部(510)流入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
第1-2区域(A1-2),使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
在所述第二列中,包括:
第2-1区域(A2-1),使通过所述第二入口部(530)流入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0b)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
第2-2区域,使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0b),
而且,完整地流经所述第二列的第2-1区域(A2-1)和第2-2区域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22)移动到导流部(100c)而沿长度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123)而与经过所述第一列的第1-1区域(A1-1)和第1-2区域(A1-2)得到排出的制冷剂合流,从而通过所述出口部(520)而排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器(1000)中所述第一顶箱(100)通过顶部(110)与箱体(120)的结合而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器(1000)中,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有凹陷部(121),所述凹陷部(121)是由所述第一顶箱(100)的所述箱体(120)中所述隔板(111)所处的中央区域沿宽度方向凹陷而成,
并包括覆盖所述箱体(120)的凹陷部(121)的第一形成部件(160),由被所述箱体(120)的凹陷部(121)与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所包围的部分形成所述导流部(100c)。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20)形成为向所述隔板(111)侧倾斜,以使所述凹陷部(121)与所述隔板(111)一起形成“Y”字形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20)形成有:
一个以上的第一凸珠(124),在所述凹陷部(121)向导流部(100c)侧突出而支撑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顶箱(100)中,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形成有:
延伸部(161),延伸为与垂直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长度方向的所述第一凸珠(124)的面中的两个以上的面相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两端部具有端盖(150),所述端盖(150)包括:
板部(151);
支撑部(151a),由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以对应于所述导流部(100c)空间的形态突出而支撑所述第一形成部件(16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配备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两端部的端盖(150)中的一个端盖(150)形成有:
第一中空孔(152),在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100a)的预定区域中空;
第二中空孔(153),在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二隔室(100b)的预定区域中空,
而其余的一个端盖(150)形成有:
第三中空孔(154),在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100a)的预定区域中空。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通过包含第二形成部件(170)而形成所述导流部(100c),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沿高度方向划分第一隔室(100a)和第二隔室(100b)中的一个或两个,所述第一隔室(100a)和第二隔室(100b)通过所述顶部(110)与箱体(120)的结合而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包括:
划界板(171),沿高度方向划分所述第一隔室(100a)和第二隔室(100b)中的一个或两个;
支撑面(172),从所述划界板(171)延伸形成而与所述隔板(111)或箱体(120)内表面紧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在所述顶部(110)还形成有为支撑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而突出的第二凸珠(113)。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形成有:
弯折部(173),弯折为使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的支撑面(172)紧贴于所述箱体(120)的内表面,并使支撑面(172)的端部预定区域包覆所述箱体(120)的端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从所述箱体(120)延伸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形成部件(170)从所述顶部(110)延伸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顶箱(100)中,从所述顶部(110)延伸形成的第二形成部件(170)的划界板(171)形成有箱体固定槽(174),且所述箱体(120)的两端部插入固定于所述箱体固定槽(174)。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包括:
第三形成部件(180),结合于所述箱体(120)外侧面而在内部形成有所述导流部(100c)。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器(1000)中所述第一顶箱(100)以挤压槽类型构成。
CN201380027225.XA 2012-05-22 2013-03-29 蒸发器 Active CN104350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53983 2012-05-22
KR1020120054049A KR101409196B1 (ko) 2012-05-22 2012-05-22 증발기
KR1020120053983A KR101932140B1 (ko) 2011-08-30 2012-05-22 증발기
KR10-2012-0054049 2012-05-22
PCT/KR2013/002626 WO2013176391A1 (ko) 2012-05-22 2013-03-29 증발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50352A CN104350352A (zh) 2015-02-11
CN104350352B true CN104350352B (zh) 2017-03-08

Family

ID=49620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7225.XA Active CN104350352B (zh) 2012-05-22 2013-03-29 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00822B2 (zh)
KR (1) KR101409196B1 (zh)
CN (1) CN104350352B (zh)
DE (1) DE112013002660T5 (zh)
WO (1) WO20131763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3484B2 (ja) 2013-05-24 2017-05-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US10197312B2 (en) * 2014-08-26 2019-02-0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Heat exchanger with reduced length distributor tube
DE112015000146T5 (de) * 2014-08-29 2016-07-21 Hanon Systems Verdampfer
JP6341099B2 (ja) * 2015-01-14 2018-06-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KR102202418B1 (ko) * 2015-03-19 2021-01-13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열교환기
TWI565920B (zh) * 2015-06-25 2017-01-11 Multi-cavity evaporator for multiple refrigeration systems
TWI565921B (zh) * 2015-06-25 2017-01-11 Multi - chamber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multi - cavity evaporator
US9845979B2 (en) 2015-12-15 2017-12-19 WinWay Tech. Co., Ltd. Evaporator for a cascade refrigeration system
US9845973B2 (en) 2015-12-15 2017-12-19 WinWay Tech. Co., Ltd. Cascade refrigeration system
KR102622732B1 (ko) * 2016-09-13 2024-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열교환기용 헤더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9219076A1 (zh) * 2018-05-17 2019-11-2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器
US20220316804A1 (en) * 2019-02-04 2022-10-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51195A1 (de) * 1975-11-14 1977-05-26 Schmidt Sche Heissdampf Waermeaustauscher zum kuehlen von spaltgasen
CN1820176A (zh) * 2003-07-08 2006-08-16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1131309A (zh) * 2006-08-22 2008-02-27 穆丹韩国有限会社 集水箱和具有该集水箱的热交换器
CN101523150A (zh) * 2006-10-03 2009-09-02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1738128A (zh) * 2009-12-25 2010-06-16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多排扁管的热交换器的集流管及热交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2452A (ja) 1998-08-26 2000-02-2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3276427A (ja) * 2002-03-25 2003-09-30 Denso Corp 空調装置の凝縮器まわりの配管付属品
JP2003302188A (ja) 2002-04-11 2003-10-24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JP4259478B2 (ja) 2004-02-18 2009-04-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蒸発器構造およびエジェクタサイクル
JP4413047B2 (ja) * 2004-03-17 2010-02-10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熱交換器
US20060101850A1 (en) * 2004-11-12 2006-05-18 Carrier Corporation Parallel flow evaporator with shaped manifolds
BRPI0519907A2 (pt) * 2005-02-02 2009-09-08 Carrier Corp trocador de calor de fluxo paralelo
JP4613645B2 (ja) * 2005-03-09 2011-01-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DE102006016341A1 (de) * 2006-04-05 2007-10-11 Behr Gmbh & Co. Kg Wärmeübertrager
DE102006035994A1 (de) * 2006-08-02 2008-02-21 Behr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Heizkörper, für eine derartige 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Wärmeübertragers einer 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WO2008064263A2 (en) * 2006-11-22 2008-05-2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ulti-block circuit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KR101318623B1 (ko) * 2007-02-14 2013-10-16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증발기
KR20080103292A (ko) * 2007-05-23 2008-11-27 한국델파이주식회사 3피스 타입 헤더파이프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제작방법과 그를이용한 열교환기
JP5067731B2 (ja) * 2007-10-12 2012-11-07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熱交換器
EP2212639B1 (en) * 2007-10-12 2016-08-31 Carrier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having baffled manifolds
JP5486782B2 (ja) * 2008-08-05 2014-05-07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エバポレータ
JP5525726B2 (ja) * 2008-12-26 2014-06-1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KR101634399B1 (ko) * 2010-06-08 2016-06-28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증발기의 냉매 유량 분배용 배플의 구조
US9267737B2 (en) * 2010-06-29 2016-02-2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s employing flow distribution manifolds
JP5557157B2 (ja) * 2010-09-27 2014-07-23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複数列熱交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51195A1 (de) * 1975-11-14 1977-05-26 Schmidt Sche Heissdampf Waermeaustauscher zum kuehlen von spaltgasen
CN1820176A (zh) * 2003-07-08 2006-08-16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1131309A (zh) * 2006-08-22 2008-02-27 穆丹韩国有限会社 集水箱和具有该集水箱的热交换器
CN101523150A (zh) * 2006-10-03 2009-09-02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1738128A (zh) * 2009-12-25 2010-06-16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多排扁管的热交换器的集流管及热交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3002660T5 (de) 2015-03-05
CN104350352A (zh) 2015-02-11
KR101409196B1 (ko) 2014-06-19
US9200822B2 (en) 2015-12-01
US20130312453A1 (en) 2013-11-28
WO2013176391A1 (ko) 2013-11-28
KR20130130331A (ko) 2013-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50352B (zh) 蒸发器
CN104334998B (zh) 蒸发器
CN104334999B (zh) 蒸发器
CN103727709B (zh) 用于车辆的冷凝器
CN105518392B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CN103712509B (zh) 热交换器
CN203432005U (zh) 单体热泵式空气调节器以及板型吸热侧热交换组件
CN105518411B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CN202757354U (zh) 冷凝器
CN105247315B (zh) 制冷剂蒸发器
CN106132739B (zh) 车辆用空调系统
JP5200045B2 (ja) 熱交換器
CN105452793A (zh) 用于热交换束的具有相变材料的容器的管道,特别是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的蒸发器
CN105378422A (zh) 制冷剂蒸发器
JP4069804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受液器一体型凝縮器
CN105229394A (zh) 制冷剂蒸发器
KR20110039977A (ko) 판형 열교환기
CN104769383B (zh) 冷媒蒸发器
KR101932140B1 (ko) 증발기
CN203310165U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KR20180112675A (ko) 증발기
JP3735983B2 (ja) 積層型蒸発器
CN205784064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KR20130130297A (ko) 증발기
JP2018189337A (ja) 冷媒蒸発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Applicant after: Hanang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Applicant before: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