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50253A - 排气系统部件 - Google Patents

排气系统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50253A
CN104350253A CN201380029818.XA CN201380029818A CN104350253A CN 104350253 A CN104350253 A CN 104350253A CN 201380029818 A CN201380029818 A CN 201380029818A CN 104350253 A CN104350253 A CN 104350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portion
exhaust system
system component
case member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98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户市进之介
清水祐太
壶阪宗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50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502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01N13/10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of exhaust manifo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01N13/1805Fixing exhaust manifolds, exhaust pipes or pipe sections to each other, to engine or to vehicle bod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01N13/1872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the assembly using stamp-formed parts or otherwise deformed sheet-metal
    • F01N13/1877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the assembly using stamp-formed parts or otherwise deformed sheet-metal the channels or tubes thereof being made integrally with the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01N13/188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the housing of the assembly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parts, e.g. two half-she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260/00Exhaust treating devices having provis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N2260/10Exhaust treating devices having provis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voiding stress caused by expansions or contractions due to temperature vari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排气系统部件,其具有多个支管部、汇集管部、第一外壳部件、第二外壳部件、以及支撑部。支撑部以形成由多个支管部周缘以及汇集管部周缘和一部分的该支撑部周缘所包围的部分开口的开口部的方式,与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中任一方的外壳部件形成为一体。

Description

排气系统部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国际申请要求2012年6月6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第2012-128945号的优先权,所述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气系统部件,该排气系统部件构成来自内燃机的废气的流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构成排气系统的部件(以下称为“排气系统部件”),该排气系统构成来自汽车内燃机的废气的流路,已知有排气歧管、各种管、催化转化器、消音器等。
在排气歧管中,已知具备凸缘部和主体部的排气歧管(参照专利文献1),该凸缘部具有分别来自内燃机多个排气口的废气所通过的多个通过孔,所述内燃机具有多个汽缸;该主体部为从内燃机的各排气口并经由凸缘部各通过孔的排气所通过的主体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主体部具备多个支管部、和汇集管部,并作为整体形成为多歧管,该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形成为向同一方向弯曲的管状且可与各排气口连接,该汇集管部为使各支管部向一个流路所汇集的形状的管。
特别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主体部为构成该主体部的外壳的板状部件,并具有凹处(凹部)。主体部通过接合该多个外壳部件的周缘来构成支管部和汇集管部,并且主体部的凹部所包围的空间作为废气的流路而发挥作用。
此外,排气歧管可通过使各支管部的端部与凸缘部的通过孔的周缘相接合(例如焊接)而被固定于内燃机。一般来讲,向内燃机的固定是通过将螺栓等紧固部件插通到设置在凸缘部的插通孔并进行紧固来进行的,因此对排气歧管要求操作的简易性。
由于来自内燃机各排气口的废气为高温,所以如果废气通过支管部或汇集管部的话,则构成该主体部的外壳部件的温度会上升。
因此,在排气歧管,特别是主体部的汇集管部中多个支管部所汇合的部位(以下称为“合流部”)会产生热应力,从而需要抑制合流部中由上述热应力所引起的应变的产生。
作为实现抑制上述应变的排气歧管,存在如下排气歧管(参照专利文献2),该排气歧管具备多个支管部、一个汇集管部以及连接相互邻接的支管部之间的、并形成为板状的部位(以下称为“裙部”),该排气歧管作为整体形成为多歧管。而且,以确保在将排气歧管固定于内燃机时的操作性为目的,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主体部的裙部上设置有与插通孔同心的轻量化孔。
并且,专利文献2记载的主体部如下而形成,即通过对一张板材进行冲压加工,从而在一张板材上制成两个具有多个支管部、一个汇集管部以及至少裙部的、相当于一个外壳部件的部位(以下称为“对开部”),然后进行弯曲加工以使每个对开部彼此相对而抵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9-2572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第06-2211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主体部中,在弯曲加工后进行焊接等接合处理。
专利文献2记载的对于主体部的接合处理,除需要分别对各支管部彼此的周缘以及汇集管部彼此的周缘进行接合,还需要对裙部的轻量化孔的周缘彼此进行接合,从而存在接合处理的工时多的问题。
即,在以往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具有多个支管部和一个汇集管部、并通过接合至少两个外壳部件来构成至少支管部和汇集管部的排气系统部件中,不能确保通过该排气系统部件的操作的简易性,避免对多个支管部所汇合的部位的应力集中,并且不能降低接合处理的工时。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希望在排气系统部件中,能够确保通过该排气系统部件的操作的简易性,避免对多个支管部所汇合的部位的应力集中,并且能够降低接合处理的工时。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排气系统部件,其通过该排气系统部件整体来构成对来自具有多个汽缸的内燃机的废气进行引导的流路。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排气系统部件具备多个支管部、汇集管部、第一外壳部件、第二外壳部件以及支撑部。
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构成对来自所述内燃机的废气进行引导的多个流路的每一个。汇集管部汇集所述多个支管部,并可将来自所述支管部的废气向大气中或向存在于下游侧的不同于该排气系统部件的其他排气系统部件引导。
第一外壳部件一体地构成在所述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中形成自内燃机向汇集管部的流路的、外壳的一部分和在汇集管部中形成自所述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向下游的流路的、外壳的一部分。
第二外壳部件构成在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中形成自内燃机向汇集管部的流路的、外壳的一部分和在汇集管部中形成自所述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向下游的流路的、外壳的一部分,并与第一外壳部件分别地形成。并且,第二外壳部件具有凹部,该凹部为通过使该第二外壳部件与第一外壳部件接合,来形成多个支管部中的流路和汇集管部中的流路的凹部。
即,排气系统部件通过接合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来构成各支管部和汇集管部,该各支管部形成多个流路的每一个,而该汇集管部形成这些支管部所汇集的流路。
此外,排气系统部件中的支撑部连接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中相互邻接的两个支管部。支撑部以形成由支管部周缘以及汇集管部周缘和一部分的该支撑部周缘所包围的部分开口的开口部的方式,与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中任一方的外壳部件形成为一体。
即,在排气系统部件中形成由相互邻接的两个支管部周缘以及汇集管部周缘和一部分的支撑部周缘所包围的部位开口的开口部。能够容易地将用于对紧固部件进行紧固的工具插入开口部的开口。这里所说的紧固部件是指用于将该排气系统部件固定于其他装置(内燃机)等的部件,例如螺栓或螺丝等。另外,通过开口部的开口,能够对与要安装于其他装置的该排气系统部件不同的部件或紧固部件等进行操作。
如上所述的结果为,根据上述的排气系统部件能够提高操作性。
并且,根据上述的排气系统部件,通过设置连接邻接的支管部的支撑部,能够提高该排气系统部件中多个支管部所汇合的部位的刚性。其结果为,根据这样的排气系统部件,能够抑制由废气通过而引起的外壳部件的温度变化从而在外壳部件产生的热应力,并能够抑制在多个支管部所汇合的部位产生裂纹等。
此外,根据上述排气系统部件,能够通过对第一外壳部件的周缘与第二外壳部件的周缘相抵接的部位进行接合,来实现该排气系统部件的构建。即,根据上述排气系统部件,将不同于以往的排气系统部件,不必为了形成开口部的开口而对支撑部的周缘进行焊接,从而能够减少构建排气系统部件时的接合(焊接)工序。
换言之,根据上述排气系统部件,在具备多个支管部和一个汇集管部,并通过接合至少两个外壳部件来构成支管部和汇集管部的排气系统部件中,能够避免对多个支管部所汇合的部位的应力集中,并且能够确保通过该排气系统部件的操作的简易性,同时能够减少接合处理的工时。
上述排气系统部件能够应用于具备两个以上的外壳部件的排气系统部件。
排气系统部件的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中至少任一方的外壳部件可以具备为多个。
即,作为排气系统部件的构成,有如下构成等,即一个第一外壳部件与多个第二外壳部件相组合的构成、多个第一外壳部件与一个第二外壳部件相组合的构成、多个第一外壳部件与多个第二外壳部件相组合的构成等。
在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中至少任一方的外壳部件具备为多个的、排气系统部件中,如果通过两个外壳部件来构成每个支管部的话,则不构成该支管部的外壳部件可以不具备构成该支管部的部位。根据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中至少任一方的外壳部件具备为多个的、排气系统部件,能够使构建支管部的外壳部件具有多样性,并能够提高排气系统部件设计的自由度。
并且,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向同一方向弯曲的管状。
此时,排气系统部件可以具备可与内燃机连接的板状的凸缘部。凸缘部可以具有使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分别与内燃机的排气口相连接的连接孔,并且凸缘部中沿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所弯曲的方向且与连接孔相离开的位置上,可以具有使紧固部件可插通的至少一个插通孔。
在排气系统部件中,开口部的开口可以沿与凸缘部连接的支管部所弯曲的方向而形成,并且支撑部可以形成在使开口部的开口包含以轴为中心的领域的位置上,该轴正交于凸缘部的外表面且自插通孔的中心而延伸。
即,排气系统部件可以以如下方式设置支撑部,即以使相对于凸缘部插通孔的、开口部的开口的位置能够确保对紧固部件进行紧固的紧固工具可以通过的路径(工具轨迹)的方式。
根据这样的排气系统部件,当将该排气系统部件固定于内燃机时,能够容易地使紧固工具插通到开口部的开口。其结果为,根据排气系统部件,能够切实地确保将该排气系统部件固定于内燃机时的操作性。
此外,排气系统部件包括排气歧管或包括使多个排气管与一个排气管合并的合流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排气歧管的排气系统一部分的构成的图的一例,该排气歧管为应用了本发明的排气系统部件。
图2A是排气歧管的俯视图,图2B是排气歧管的主视图。
图3A是排气歧管的侧视图,图3B是图2A的IIIB-IIIB剖视图,图3C是图2B的IIIC-IIIC剖视图。
图4是示出构成排气系统部件的下侧外壳部件的图的一例。
图5是示出构成排气系统部件的中间外壳部件的图的一例。
图6是示出构成排气系统部件的上侧外壳部件的图的一例。
图7A是排气歧管的俯视图,图7B是排气歧管的主视图。
图8A是排气歧管的侧视图,图8B是图7A的VIIIB-VIIIB剖视图,图8C是图7B的VIIIC-VIIIC剖视图。
图9是示出具有合流部件的排气系统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0A是图9的合流部件的放大图,图10B是图10A的XB-XB剖视图,图10C是图10A的XC-XC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60…排气系统;10、70…排气歧管;12、72…凸缘部;
16、74…连接孔;18、76…插通孔;20、78…主体部;
22、81…支管部;24…汇集管部;28、88、89…支撑部;
35、40、45、83、90…外壳部件;39、49、85、87、93、95…凹部;
51、101、102…开口部;60…催化转化器;65…排气管;120…内燃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排气系统的构成>
如图1所示,排气系统1为将来自具有多个汽缸的内燃机120的废气向大气中引导的系统。
此外,内燃机120为将第一汽缸#1到第四汽缸#4的4个汽缸直列配置的直列四缸内燃机或为将4个汽缸V字状排列的V型的内燃机。
排气系统1至少具备排气歧管10、催化转化器60、排气管65。排气系统1具备一个以上未图示的众所周知的消音器或端管。
其中,催化转化器60为内置有净化来自排气歧管10的废气的、众所周知的催化剂的装置,并将通过催化剂而被净化的废气向排气管65引导。
排气管65为构成废气流路的众所周知的管,其构成将通过催化转化器60而被净化的废气向大气中引导的流路。
<排气歧管的整体构成>
如图2A、图2B、图3A、图3B、图3C所示,排气歧管10具备凸缘部12和排气歧管主体部(以下称为“主体部”)20。
其中,凸缘部12为可与内燃机120连接的板状部件。凸缘部12上设有可分别与内燃机120的排气口P1~P4连接的连接孔16-n,并且设有使紧固部件可插通的多个孔(以下称为“插通孔”)18-m。而且,这里所说的紧固部件是指将凸缘部12固定于内燃机120的众所周知的部件,例如螺栓或螺丝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标注n表示在内燃机120中直列配置的汽缸数(在实施方式中,n=4),标注m表示插通孔18的个数(在实施方式中,m=5)。
接下来,主体部20具备上侧外壳部件35、中间外壳部件40和下侧外壳部件45。在主体部20中,通过接合部件35、40、45来构成将来自内燃机120的废气向催化转化器60引导的流路。
主体部20具备支管部22-n和汇集管部24。
支管部22形成对来自内燃机120的每一个排气口P1~P4的废气进行引导的每一个流路。各个支管部22形成为弯曲的管状,各支管部22的一方端部连接凸缘部12的连接孔16的周缘。支管部22向凸缘部12的连接以使从凸缘部12突出的各支管部22的弯曲方向为同一方向的方式来进行。
汇集管部24汇集支管部22中不和凸缘部12连接的端部,形成将来自支管部22的废气向至少一个的排气管65引导的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汇集管部24经由催化转化器60与排气管65连接。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凸缘部12的插通孔18沿该凸缘部12的上边(图2B中的上侧)设置2个,沿该凸缘部12的下边(图2B中的下侧)设置3个,共计设置5个。5个插通孔18中的一个插通孔18-3设置在如下位置,即,使通过该插通孔18-3的中心且正交于凸缘部12外表面的轴隔在支管部22-2、支管部22-3之间的位置。
主体部20上设有支撑部28。支撑部28为连接相互邻接的两个支管部22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28设置为连接支管部22-2、支管部22-3的部件。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28以形成由支管部22的周缘以及汇集管部24的周缘和一部分的该支撑部28的周缘所包围的部位开口的开口部51的方式而被设置。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28设置为:使开口部51的开口部包含以轴为中心的规定领域(以下称为“工具轨迹”),该轴正交于凸缘部12的外表面且自插通孔18-3的中心而延伸。而规定领域是指例如对螺栓或螺丝等紧固部件进行紧固的工具能够通过的领域。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51的开口与插通孔18-3呈同心状,规定领域为与开口部51的开口以及插通孔18-3呈同心状的领域。这里所说的同心状是指除了为同心之外,还包括彼此的中心在预先规定的误差范围内产生偏差的状态。
<主体部的详细构成>
接下来对主体部2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
主体部20,即构成支管部22以及汇集管部24的、上侧外壳部件35和中间外壳部件40以及下侧外壳部件45的每一个为具有凹处(凹部)的板状部件。
形成于上侧外壳部件35、中间外壳部件40以及下侧外壳部件45的凹部例如通过对板状部件进行冲压加工来成型。
如图4所示,下侧外壳部件45具备下侧分支部46-1~46-4、下侧汇集部48、以及支撑部位53,该下侧分支部46-1~46-4、下侧汇集部48、以及支撑部位53形成为一体。
下侧分支部46-1~46-4分别为构成下述外壳的一部分的部位,即形成各个支管部22-1~22-4的外壳的一部分。下侧分支部46-1~46-4分别具有为半圆状凹处的凹部47-1~47-4。
下侧汇集部48为构成下述外壳的一部分的部位,即汇集管部24的外壳的一部分。下侧汇集部48具有为半圆状凹处的凹部49。
本实施方式的下侧外壳部件45中的凹部47-1、凹部47-4以及凹部49被形成为:呈从凹部47-1以及凹部47-4的每一个直至凹部49而连续的凹处。
支撑部位53为连接下侧分支部46-2与下侧分支部46-3的部位,且为作为支撑部28而发挥作用的部位。支撑部位53被设置为:形成由下侧分支部46-2的周缘、下侧汇集部48的周缘、下侧分支部46-3的周缘以及该支撑部位53的周缘所包围的部位开口的开口部51。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位53被设置为:使开口部51的开口沿着工具轨迹与凸缘部12的插通孔18-3呈同心状。
以下对下侧外壳部件45的支撑部位53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具体地说,在制造下侧外壳部件45时,如果通过对板状部件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下侧分支部46-1~46-4以及下侧汇集部48,则会留下裙部,该裙部为在下侧分支部46-2与下侧分支部46-3之间形成为板状的部位。以将裙部的一部分留下作为支撑部位53的方式,在该裙部穿设开口部51的开口。
如图5所示,中间外壳部件40具有中间分支部41-1、41-4和中间汇集部44,该中间分支部41-1、41-4和中间汇集部44形成为一体。
中间分支部41-1、41-4分别为构成下述外壳的一部分的部位,即形成支管部22-1、22-4的外壳的一部分。中间分支部41-1、41-4分别具有为半圆状凹处的凹部42-1、42-4。
中间汇集部44为构成在汇集管部24中支管部22-1、支管部22-2所汇集的部位的一部分的、板状的部位。
即,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0中,通过将中间外壳部件40的周缘、与下侧外壳部件45中的下侧分支部46-1的周缘、46-4的周缘以及下侧汇集部48的周缘相接合,来形成由中间分支部41-1与下侧分支部46-1所包围的管状部位,即由凹部42-1和凹部47-1来形成支管部22-1。并且,形成由中间分支部41-4与下侧分支部46-4所包围的管状部位,即由凹部42-4和凹部47-4来形成支管部22-4。
并且,形成由中间汇集部44和下侧汇集部48所包围的部位,即由凹部49和构成中间汇集部44的平面来形成汇集管部24中支管部22-1与支管部22-4所汇集的部位。
如图6所示,上侧外壳部件35具备上侧分支部36-2、36-3和上侧汇集部38。
其中,上侧分支部36-2、上侧分支部36-3分别为构成下述外壳的一部分的部位,即形成支管部22-2、支管部22-3的外壳的一部分。该上侧分支部36-2以及上侧分支部36-3分别具有为半圆状凹处的凹部37-2、37-3。
上侧汇集部38为构成下述外壳的一部分的部位,即形成汇集管部24的外壳的一部分。上侧汇集部38具备为半圆状凹处的凹部39。
并且,这些凹部37-2、凹部37-3以及凹部39被形成为:呈从凹部37-2以及凹部37-3的每一个直至凹部39而连续的凹处。
并且,上侧外壳部件35在上侧分支部36-2、36-3之间具有开放空间。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0中,通过将上侧外壳部件35的上侧分支部36-2的周缘以及上侧分支部36-3的周缘、与下侧外壳部件45的下侧分支部46-2、46-3相接合,来形成由上侧分支部36-2与下侧分支部46-2所包围的管状部位,即由凹部37-2与凹部47-2来形成支管部22-2。并且形成由上侧分支部36-3与下侧分支部46-3所包围的管状部位,即由凹部37-3与凹部47-3来形成支管部22-3。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0中,通过将上侧外壳部件35的上侧汇集部38的周缘与中间外壳部件40的中间汇集部44的周缘相接合,来形成由中间汇集部44与上侧汇集部38所包围的部位,即由凹部39和构成中间汇集部44的平面来形成汇集管部24中支管部22-2与支管部22-3所汇集的部位。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上侧外壳部件35的上侧分支部36-2的周缘以及上侧分支部36-3的周缘与下侧外壳部件45的下侧分支部46-1、46-4相接合,能够使下侧外壳部件45的支撑部位53作为支撑部28而发挥作用。
此外,实施方式中的接合是指将部件彼此连接·固定的众所周知的方法,例如,包括焊接。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述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排气歧管10中,形成由支管部22-2的周缘、支管部22-3的周缘以及汇集管部24的周缘和一部分的支撑部位53(支撑部28)的周缘所包围的部位开口的开口部51。并且,支撑部位53(支撑部28)设置为:相对于在凸缘部12上设置的插通孔18-3,使开口部51的开口位于工具轨迹的延长范围上。
因此,根据排气歧管10,当将该排气歧管10固定于内燃机120时,通过开口部51的开口能够容易地插入对螺栓等紧固部件进行紧固的紧固工具,从而能够提高对该紧固部件进行紧固时的操作性。
此外,根据排气歧管10,通过设置连接相邻接的支管部22-2、22-3的支撑部28,能够提高该排气歧管10中多个支管部22所汇合的部位的刚性。其结果为,根据排气歧管10,能够抑制由废气通过而引起的下侧外壳部件45以及上侧外壳部件35的温度变化从而在下侧外壳部件45以及上侧外壳部件35产生的热应力,并能够抑制在支管部22所汇合的部位产生裂纹等。
并且,根据排气歧管10,能够通过使上侧外壳部件35的周缘、和下侧外壳部件45的下侧分支部46-2、46-3相接合来实现该支撑部28的构建。即,根据排气歧管10,将不同于以往的排气歧管,不必为了形成开口部51的开口而对该开口彼此的周缘进行焊接。因此,根据排气歧管10,能够减少构建排气歧管10中的支撑部28时的接合(焊接)工序。
换言之,根据排气歧管10,在具备多个支管部22-n和一个汇集管部24、并通过接合外壳部件35、40、45来构成支管部22和汇集管部24的排气歧管10中,能够确保通过该排气歧管10的操作的简易性,避免对多个支管部22所汇合的部位的应力集中,并且能够降低接合处理的工时。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主要在应用本发明的排气歧管的构成上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将付与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而以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歧管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
<排气歧管的整体构成>
如图7A、图7B、图8A、图8B、图8C所示,排气歧管70具备凸缘部72和主体部78。
凸缘部72为可与内燃机120连接的板状部件。凸缘部72设有连接孔74-n,并且设有插通孔76-m。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孔74-n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孔16-n相同,可分别与内燃机120的排气口P1~P4连接。
接下来,主体部78具备上侧外壳部件83和下侧外壳部件90,并通过接合外壳部件83、90构成将来自内燃机120的废气向催化转化器60引导的歧管内流路。
主体部78具备支管部81-n和汇集管部82。
其中,支管部81形成从内燃机120被引导的废气的每一个流路。各个支管部81形成为弯曲的管状,并且各支管部81的一方端部与凸缘部72的各个连接孔74的周缘连接。支管部81向凸缘部72的连接以使从凸缘部72突出的各支管部81的弯曲方向为同一方向的方式而进行。
汇集管部82汇集各支管部81-n中不与凸缘部72连接一侧的端部,来形成将来自支管部81的废气向至少一个的排气管65引导的流路。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凸缘部72的插通孔76沿该凸缘部72的上边(图7B中的上侧)设置3个,沿该凸缘部72的下边(图7B中的下侧)设置2个,共计设置5个。5个插通孔76中,插通孔76-2、76-4分别设置在如下位置,即:使通过该插通孔76-2的中心、且正交于凸缘部72的外表面的轴隔在支管部81-1、支管部81-2之间的位置,和使通过插通孔76-4的中心且正交于凸缘部72的外表面的轴隔在支管部81-3、支管部81-4之间的位置(参照图8C)。
主体部78设有两个支撑部88、89。
支撑部88连接支管部81-1、支管部81-2。支撑部88设置为:形成由支管部81-1的周缘、汇集管部82的周缘、支管部81-2的周缘以及一部分该支撑部88的周缘所包围的部位开口的开口部101。
支撑部89连接支管部81-3、支管部81-4。支撑部89设置为:形成由支管部81-3的周缘、汇集管部82的周缘、支管部81-4的周缘以及一部分的该支撑部89的周缘所包围的部位开口的开口部102。
并且,支撑部88、89分别设置为:使开口部101的开口包含以正交于凸缘部72的外表面且从插通孔76-1中心而延伸的轴为中心的工具轨迹,使开口部102的开口包含以正交于凸缘部72的外表面且从插通孔76-4的中心而延伸的轴为中心的工具轨迹。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88、89可分别设置为使插通孔76-1与开口部101的开口、使插通孔76-4与开口部102的开口呈同心状。
<主体部的详细构成>
接下来对主体部78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
构成主体部78的上侧外壳部件83以及下侧外壳部件90分别为具有凹处(凹部)的板状部件。形成于上侧外壳部件83以及下侧外壳部件90的凹部例如通过对板状部件进行冲压加工来成型。
下侧外壳部件90具备下侧分支部91-1~下侧分支部91-4、下侧汇集部94、以及支撑部位96、97,该下侧分支部91-1~下侧分支部91-4、下侧汇集部94、以及支撑部位96、97被形成为一体。
下侧分支部91-1~下侧分支部91-4分别为构成下述外壳的一部分的部位,即形成各个支管部81-1~支管部81-4的外壳的一部分。下侧分支部91-1~下侧分支部91-4具有为半圆状凹处的凹部93-1~凹部93-4。
下侧汇集部94为构成下述外壳的一部分的部位,即汇集管部82的外壳的一部分。下侧汇集部94具有为半圆状凹处的凹部95。
本实施方式的凹部93-1~凹部93-4以及凹部95形成为:呈从凹部93-1~凹部93-4的每一个直至凹部95而连续的凹处。
支撑部位96为连接下侧分支部91-1和下侧分支部91-2的部位。支撑部位96形成由下侧分支部91-1的周缘、下侧汇集部94的周缘、下侧分支部91-2的周缘以及该支撑部位96所包围的部位开口的开口部101。
支撑部位97为连接下侧分支部91-3和下侧分支部91-4的部位。支撑部位97形成由下侧分支部91-3的周缘、下侧汇集部94的周缘、下侧分支部91-4的周缘以及该支撑部位97所包围的部位开口的开口部102。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位96、97分别被设置为:使开口部101的开口沿工具轨迹与凸缘部72的插通孔78-2呈同心状、使开口部102的开口沿工具轨迹与凸缘部72的插通孔78-4呈同心状。
上侧外壳部件83具备上侧分支部84-1~上侧分支部84-4和上侧汇集部86。
其中,上侧分支部84-1~上侧分支部84-4分别为在上侧外壳部件83中构成下述外壳的一部分的部位,即形成各个支管部81-1~支管部81-3的外壳的一部分。该上侧分支部84-1~上侧分支部84-4分别具有为半圆状凹处的凹部85-1~凹部85-4。
上侧汇集部86为构成下述外壳的一部分的部位,即形成汇集管部82的外壳的一部分。上侧汇集部86具备为半圆状凹处的凹部87。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凹部85-1~凹部85-4以及凹部87形成为:呈从凹部85-1~凹部85-4的每一个直至凹部87而连续的凹处。
此外,上侧外壳部件83在各上侧分支部84之间具有开放空间。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78中,通过将上侧外壳部件83的周缘与下侧外壳部件90的周缘相接合,来形成由上侧分支部84-n和下侧分支部91-n所包围的管状部位,即,由凹部85-n与凹部93-n来形成支管部81-n。并且形成由上侧汇集部86和下侧汇集部94所包围的管状部位,即,由凹部87与凹部95来形成汇集管部8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78中,通过将上侧外壳部件83的上侧分支部84-1、84-2的周缘与下侧外壳部件90的下侧分支部91-1、91-2相接合,能够使下侧外壳部件90的支持部位96作为支撑部88而发挥作用。通过将上侧外壳部件83的上侧分支部84-3、84-4的周缘与下侧外壳部件90的下侧分支部91-3、91-4相接合,能够使下侧外壳部件90的支持部位97作为支撑部89而发挥作用。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排气歧管70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歧管10相同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部20、78的支管部22、81的个数为4个,但是支管部22、81的个数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个数。即,支管部22、81的个数只要与内燃机120的汽缸数相对应而进行设定的话,可以为任意个数。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主体部20、78的外壳部件35、40、45、83、90的数量为2个或3个,但是构成主体部的外壳部件的数量不限于此,多少个都可以。即,主体部可以通过2个外壳部件的组合来构成,也可以通过3个以上的外壳部件的组合来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管部22、81的形状为弯曲的形状,但是支管部22、81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直管。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应用对象设定为排气歧管,但是本发明的应用对象不限于排气歧管。
即,本发明的应用对象只要是为具备多个支管部和一个汇集管部、并通过接合至少两个外壳部件来构成支管部和汇集管部的排气系统部件的话,什么都可以。
具体而言,如图9、图10A、图10B、图10C所示,本发明的应用对象也可以是排气系统160中的合流部件150,该排气系统160具备来自内燃机120的废气所通过的、排气管130、131,具备使排气管130、131汇合的合流部件150、以及具备对通过合流部件150的废气进行引导的排气管133、134。
更具体而言,如图10A所示,合流部件150具备:与排气管130、131连接的管连接部151、152,与排气管133、134连接的管连接部153、154,使来自管连接部151、152的废气汇合、并将其向管连接部153、154引导的合流分流部155,以及连接管连接部151和管连接部152之间的支撑部156。
不过,如图10B、图10C所示,合流部件150具备两个外壳部件158、159,该两个外壳部件158、159为具有凹处(凹部)的板材,合流部件150通过接合该外壳部件158、159来构成。
即,管连接部151、152、管连接部153、154、合流分流部155通过接合外壳部件158、159而形成,并且为由外壳部件158、159所构成的部位。
不过,支撑部156被设置在外壳部件158和外壳部件159中任一方的外壳部件上。在图10B、图10C所示的例子中,支撑部156被设置在外壳部件159上。
并且,支撑部156被设置为:形成由设有支撑部156的、外壳部件158和外壳部件159中任一方的外壳部件中的管连接部151、152的周缘、合流分流部155的周缘、以及该支撑部156的周缘所包围的部位开口的开口部157。
根据合流部件150,通过开口部157的开口,能够对不同于要被安装于其他装置的合流部件150的部件或紧固部件等进行操作。其结果为,根据合流部件150,能够提高使用这些其他部件或紧固部件操作时的操作性。
[实施方式与权利要求书的对应关系]
最后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的关系进行说明。
上述实施方式的上侧外壳部件35、83、下侧外壳部件45、90以及中间外壳部件4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一外壳部件以及第二外壳部件的一例,凸缘部12、72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凸缘部的一例。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的支撑部28、88、89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支撑部的一例。

Claims (5)

1.一种排气系统部件,其通过该排气系统部件整体来构成对来自具有多个汽缸的内燃机的废气进行引导的流路,具备:
多个支管部,所述多个支管部构成对来自所述内燃机的废气进行引导的多个流路的每一个;
汇集管部,所述汇集管部汇集所述多个支管部,并可将来自所述多个支管部的废气向大气中,或向存在于下游侧的不同于该排气系统部件的其他排气系统部件引导;
第一外壳部件,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一体地构成在所述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中形成自所述内燃机向所述汇集管部的流路的、外壳的一部分和在所述汇集管部中形成自所述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向大气中或向存在于下游侧的不同于该排气系统部件的其他排气系统部件的流路的、外壳的一部分;
第二外壳部件,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构成在所述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中形成自所述内燃机向所述汇集管部的流路的、外壳的一部分和在所述汇集管部中形成自所述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向大气中或向存在于下游侧的不同于该排气系统部件的其他排气系统部件的流路的、外壳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分别地形成;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为通过使该第二外壳部件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接合,来形成所述多个支管部中的流路和所述汇集管部中的流路的凹部;以及,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中相互邻接的两个支管部;
所述支撑部以形成由所述两个支管部周缘以及所述汇集管部周缘和一部分的该支撑部周缘所包围的部位开口的开口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中任一方的外壳部件形成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中至少任一方的外壳部件具备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气系统部件,其中,
所述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形成为向同一方向弯曲的管状;
所述排气系统部件具备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为板状,可连接所述内燃机,所述凸缘部具有多个连接孔,所述多个连接孔的每一个可将所述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内燃机的多个排气口连接,并且所述凸缘部中沿所述多个支管部的每一个所弯曲的方向且与所述连接孔相离开的位置上,具有使紧固部件可插通的至少一个插通孔;
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开口部的开口沿与所述凸缘部连接的所述多个支管部所弯曲的方向而形成,并且所述支撑部形成在使所述开口部的开口包含以轴为中心的领域的位置上,所述轴正交于所述凸缘部的外表面且自所述插通孔的中心而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系统部件,其中,
所述排气系统部件为排气歧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系统部件,其中,
所述排气系统部件为使多个排气管与一个排气管合并的合流部件。
CN201380029818.XA 2012-06-06 2013-05-31 排气系统部件 Pending CN1043502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8945 2012-06-06
JP2012128945A JP5890257B2 (ja) 2012-06-06 2012-06-06 排気系部品
PCT/JP2013/065239 WO2013183565A1 (ja) 2012-06-06 2013-05-31 排気系部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50253A true CN104350253A (zh) 2015-02-11

Family

ID=49711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9818.XA Pending CN104350253A (zh) 2012-06-06 2013-05-31 排气系统部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52770A1 (zh)
JP (1) JP5890257B2 (zh)
CN (1) CN104350253A (zh)
CA (1) CA2875766C (zh)
WO (1) WO201318356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9358A (zh) * 2015-03-31 2017-12-01 新日铁住金不锈钢株式会社 断续氧化特性优异的排气系统部件用不锈钢板和排气系统部件
CN108026822A (zh) * 2016-06-20 2018-05-11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排气管
CN110892138A (zh) * 2017-07-24 2020-03-1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排气装置
CN112513437A (zh) * 2018-05-15 2021-03-16 康明斯公司 双壁集成凸缘接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4071A (zh) * 2016-09-12 2016-12-1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歧管总成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3611A (ja) * 1983-08-31 1985-03-27 Nissan Motor Co Ltd 排気管の接続構造
JPS637231U (zh) * 1986-07-01 1988-01-18
JP2005036724A (ja) * 2003-07-15 2005-02-10 Yumex Corp 排気マニホールド
US20080110163A1 (en) * 2006-11-13 2008-05-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xhaust manifold
WO2011108723A1 (ja) * 2010-03-05 2011-09-09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エギゾーストマニホル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0217A (ja) * 1983-08-31 1985-03-19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排気マニホ−ルド
JPH0519538Y2 (zh) * 1986-07-04 1993-05-24
JP2819216B2 (ja) * 1993-01-27 1998-10-30 株式会社ユタカ技研 排気マニホル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75343B2 (ja) * 1997-03-11 2007-01-31 株式会社ユタカ技研 内燃機関の排気装置
EP0992659B1 (de) * 1998-10-05 2007-05-02 Scambia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Aktiengesellschaft Abgasleit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Abgasleitelements
JP2002089282A (ja) * 2000-09-18 2002-03-27 Sango Co Ltd 遮熱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JP2002276356A (ja) * 2001-03-19 2002-09-25 Mazda Motor Corp 車載用エンジンの排気構造
DE102004021196B4 (de) * 2004-04-29 2006-10-05 J. Eberspächer GmbH & Co. KG Luftspaltisolierter Abgaskrümmer
JP2007154660A (ja) * 2005-11-30 2007-06-21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エギゾーストマニホルド
US20070180820A1 (en) * 2006-01-03 2007-08-09 Kenyon Paul W Dual wall exhaust manifold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KR20100066430A (ko) * 2007-06-13 2010-06-17 메탈딘 컴퍼니 엘엘씨 개선된 엔브이에이치 특성을 갖는 배기 매니폴드
DE102007062660A1 (de) * 2007-12-24 2009-06-25 J. Eberspächer GmbH & Co. KG Abgaskrümmer
US8656709B2 (en) * 2008-01-14 2014-02-25 Flexible Metal, Inc. Dual-layer to flange welded joint
JP2009257247A (ja) * 2008-04-18 2009-11-05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エギゾーストマニホルド
DE102009011379B4 (de) * 2009-03-05 2012-07-05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Abgasbaugruppe
US8887496B2 (en) * 2012-01-25 2014-11-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eat recovery system for a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3611A (ja) * 1983-08-31 1985-03-27 Nissan Motor Co Ltd 排気管の接続構造
JPS637231U (zh) * 1986-07-01 1988-01-18
JP2005036724A (ja) * 2003-07-15 2005-02-10 Yumex Corp 排気マニホールド
US20080110163A1 (en) * 2006-11-13 2008-05-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xhaust manifold
WO2011108723A1 (ja) * 2010-03-05 2011-09-09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エギゾーストマニホルド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9358A (zh) * 2015-03-31 2017-12-01 新日铁住金不锈钢株式会社 断续氧化特性优异的排气系统部件用不锈钢板和排气系统部件
CN107429358B (zh) * 2015-03-31 2019-12-13 新日铁住金不锈钢株式会社 断续氧化特性优异的排气系统部件用不锈钢板和排气系统部件
CN108026822A (zh) * 2016-06-20 2018-05-11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排气管
CN108026822B (zh) * 2016-06-20 2020-05-08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排气管
CN110892138A (zh) * 2017-07-24 2020-03-1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排气装置
US11149620B2 (en) 2017-07-24 2021-10-1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Exhaust device for engine
CN112513437A (zh) * 2018-05-15 2021-03-16 康明斯公司 双壁集成凸缘接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75766A1 (en) 2013-12-12
WO2013183565A1 (ja) 2013-12-12
JP2013253534A (ja) 2013-12-19
CA2875766C (en) 2017-02-07
JP5890257B2 (ja) 2016-03-22
US20150152770A1 (en) 2015-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50253A (zh) 排气系统部件
EP1803909B2 (en) Exhaust manifold for internal combusion engine
KR20130010468A (ko) 배기가스 정화장치
WO2008010390A1 (fr) Structure de la partie collectrice d&#39;un collecteur d&#39;échappement
JPH0543227Y2 (zh)
JP2005163623A (ja) エキゾーストマニホールド
JP4094423B2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装置
US7866709B2 (en) Crosstalk device for an exhaust system
CN102782277B (zh) 排气歧管
EP1291500B1 (de) Abgasanlage für mehrzylindrige Verbrennungsmotoren
JP3509796B2 (ja) エキゾーストマニホールド
JP5751797B2 (ja) 排気集合管の溶接構造
KR100946494B1 (ko) 엔진의 배기파이프 구조
US20100011755A1 (en) Collecting part structure of exhaust manifold
JP3341585B2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マニホルド取付構造
JP2000179418A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US11149620B2 (en) Exhaust device for engine
JP2008115711A (ja) エンジンの排気装置
CN111322147A (zh) 发动机排气歧管
JPH09287445A (ja) エンジン用マニホールド
JP2010248960A (ja) 内燃機関
JP5187226B2 (ja) 排気マニホールド及び排気装置
JPH0754651A (ja) エンジンの排気装置
JP2009293539A (ja) デュアル排気系用接続ブラケット構造
KR20200001757U (ko) 간편 조립구조를 갖는 촉매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