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2147A - 发动机排气歧管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排气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2147A
CN111322147A CN202010171839.7A CN202010171839A CN111322147A CN 111322147 A CN111322147 A CN 111322147A CN 202010171839 A CN202010171839 A CN 202010171839A CN 111322147 A CN111322147 A CN 111322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branch pipe
air
engine exhaust
exhaust mani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18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aery Aviation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aery Aviation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aery Aviation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aery Aviation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183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221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2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21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01N13/10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of exhaust manifo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二支管包括第一进气部、第二进气部、与第一进气部和第二进气部连接的出气部以及与出气部和第一进气部连接的第一加强筋,第二进气部与第一支管的出气口连接,第一加强筋设置多个。本发明的发动机排气歧管,能够有效支撑增压器,第二支管具备加强筋,能够有效抑制各方向振形,提升排气系统模态,避免产生共振点导致歧管开裂或歧管、增压器螺栓断裂。

Description

发动机排气歧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
背景技术
目前,分体式铸造排气歧管在农用柴油增压发动机中已有广泛应用。此连接方式有着很高的装配冗余度,但是与整体式排气歧管相比,原本由歧管整体支撑增压器变为单独由中间歧管支撑重量,又因空间布置受限或关联系统影响,无法选取额外的支架部件进行支撑,这就需要该支管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目的是提高结构强度,适于应用在无其他支撑结构或部件情况下的排气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发动机排气歧管,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二支管包括第一进气部、第二进气部、与第一进气部和第二进气部连接的出气部以及与出气部和第一进气部连接的第一加强筋,第二进气部与第一支管的出气口连接,第一加强筋设置多个。
所述第二支管还包括第二加强筋。
所述第一加强筋共设置三个。
所述第一进气部具有两个进气口,所述第一支管也具有两个进气口。
所述第一支管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支管位于两个第一支管之间,所述第二进气部设置两个,各个第二进气部的进气口分别与一个第一支管的出气口连接。
本发明的发动机排气歧管,能够有效支撑增压器,第二支管具备加强筋,能够有效抑制各方向振形,提升排气系统模态,避免产生共振点导致歧管开裂或歧管、增压器螺栓断裂。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发动机排气歧管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第二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支管;2、第二支管;201、第一进气部;202、第二进气部;203、出气部;204、第一加强筋;3、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包括第一支管1和第二支管2,第二支管2包括第一进气部201、第二进气部202、与第一进气部201和第二进气部202连接的出气部203以及与出气部203和第一进气部201连接的第一加强筋204,第二进气部202与第一支管1的出气口连接,第一加强筋204设置多个。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进气部201具有两个进气口,第一支管1也具有两个进气口,第一支管1与发动机缸盖固定连接,第一支管1的两个进气口与发动机缸盖内部的排气道连通。第一进气部201与发动机缸盖固定连接,第一进气部201的两个进气口与发动机缸盖内部的排气道连通,第一进气部201的内部具有用于将从进气口进入的废气引导至出气部203的两个气道。出气部203具有两个出气口,出气部203为竖直设置,该出气口位于出气部203的顶面上,出气部203的下端与第一进气部201和第二进气部202固定连接。出气部203的上端与增压器固定连接,出气部203位于增压器的下方,出气部203用于将来自第一进气部201和第二进气部202的废气引导至增压器。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加强筋204为竖直设置,所有第一加强筋204为沿第一进气部20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所有第一加强筋204和第一进气部201位于出气部203的同一侧,第一加强筋204的下端与第一进气部201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204与出气部203固定连接。第二支管2还包括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将支管2的两个进气法兰连接,第二加强筋并与第一加强筋相连,可以极大地加强支管的结构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204共设置三个。第二支管2具备三道竖向加强筋及一道横向加强筋,能够有效抑制各方向振形,提升排气系统模态,避免产生共振点导致歧管开裂或歧管、增压器螺栓断裂。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管1设置两个,第二支管2位于两个第一支管1之间,第二进气部202设置两个,各个第二进气部202的进气口分别与一个第一支管1的出气口连接,第一支管1用于将废气引导至第二进气部202中。第二进气部202具有一定的长度,第二进气部20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出气部203固定连接,第二进气部202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一支管1固定连接,两个第二进气部202分别朝向出气部203的相对两侧伸出。作为优选的,第一支管1与第二进气部202之间设置密封环3,通过密封环3来实现密封要求。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发动机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二支管包括第一进气部、第二进气部、与第一进气部和第二进气部连接的出气部以及与出气部和第一进气部连接的第一加强筋,第二进气部与第一支管的出气口连接,第一加强筋设置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管还包括第二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共设置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发动机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部具有两个进气口,所述第一支管也具有两个进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发动机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支管位于两个第一支管之间,所述第二进气部设置两个,各个第二进气部的进气口分别与一个第一支管的出气口连接。
CN202010171839.7A 2020-03-12 2020-03-12 发动机排气歧管 Pending CN1113221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1839.7A CN111322147A (zh) 2020-03-12 2020-03-12 发动机排气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1839.7A CN111322147A (zh) 2020-03-12 2020-03-12 发动机排气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2147A true CN111322147A (zh) 2020-06-23

Family

ID=71167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1839.7A Pending CN111322147A (zh) 2020-03-12 2020-03-12 发动机排气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2214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14401A2 (de) * 2006-10-17 2008-04-23 Friedrich Boysen GmbH & Co. KG Abgaskrümmer
CN202391532U (zh) * 2011-11-28 2012-08-2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
CN202745980U (zh) * 2012-07-03 2013-02-20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双通道组合排气歧管
CN204200328U (zh) * 2014-09-19 2015-03-11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
CN206035620U (zh) * 2016-08-29 2017-03-22 扬州扬子江宝云缸套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排气歧管
CN207212463U (zh) * 2017-08-25 2018-04-10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大马力柴油发动机轻量化排气歧管
CN207715219U (zh) * 2017-12-18 2018-08-10 江西腾勒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排气歧管加强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14401A2 (de) * 2006-10-17 2008-04-23 Friedrich Boysen GmbH & Co. KG Abgaskrümmer
CN202391532U (zh) * 2011-11-28 2012-08-2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
CN202745980U (zh) * 2012-07-03 2013-02-20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双通道组合排气歧管
CN204200328U (zh) * 2014-09-19 2015-03-11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
CN206035620U (zh) * 2016-08-29 2017-03-22 扬州扬子江宝云缸套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排气歧管
CN207212463U (zh) * 2017-08-25 2018-04-10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大马力柴油发动机轻量化排气歧管
CN207715219U (zh) * 2017-12-18 2018-08-10 江西腾勒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排气歧管加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9814B (zh) 排气涡轮增压器
KR20130037981A (ko) 실린더헤드의 배기포트 구조
WO2006095789A1 (ja) Egr装置付き過給エンジン
JP3772483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系の支持構造
CN114135380A (zh) 一种排气歧管
CN116529467A (zh) 具有带涡轮机支脚的涡轮机连接器的排气歧管
CN111322147A (zh) 发动机排气歧管
CN209855894U (zh) 一种电控egr柴油机排气歧管
CN202250332U (zh) 一种四缸gdi发动机排气歧管
CN215860427U (zh) 一种取气口分置的双流道排气管
CN203335189U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三元催化器总成
FI124964B (fi) Pakokaasumoduuli ja mäntämoottori
US20110214831A1 (en) Cylinder head
CN210599179U (zh) 一种汽车涡轮增压用快插式消音器
CN215633444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连通管、进气管路组件及发动机
KR101196305B1 (ko) 배기 매니폴드
CN202325786U (zh) V型发动机排气管
CN209959329U (zh) 一种大马力分体式排气管
CN217002028U (zh) 一种带egr管结构的斜置后驱排气歧管总成
CN217682029U (zh) 一种用于航空气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20869508U (zh) 排气歧管、发动机以及车辆
CN216477620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自适应性进气歧管
CN215719160U (zh)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CN220248237U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V-Band接口的直列六缸不锈钢排气歧管
CN216950630U (zh) 一种取消分气管的进气歧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