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0260B - 驾驶盘 - Google Patents

驾驶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0260B
CN104340260B CN201410369872.5A CN201410369872A CN104340260B CN 104340260 B CN104340260 B CN 104340260B CN 201410369872 A CN201410369872 A CN 201410369872A CN 104340260 B CN104340260 B CN 104340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heater wire
reflex
length direction
dermatos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698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0260A (zh
Inventor
佐佐木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Pla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Pla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Pla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hon Plas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40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0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0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02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06Rims, e.g. with heating means; Rim covers
    • B62D1/065Steering wheels with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06Rims, e.g. with heating means; Rim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6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the conductor being mounted on an insulating bas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3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02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操作用的把持部的驾驶盘。由固定于带状的表皮体主体的发热部的加热线沿长度方向交替地形成折回部。在折回部中的、轮辋部主体的圆弧的外周侧形成在轮辋部主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的多列中央部折回部。在折回部中的、轮辋部主体的圆弧的内周侧形成轮辋部主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比中央部折回部的折回图案部的尺寸短的侧部折回部。

Description

驾驶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通过通电而进行发热的加热线的驾驶盘。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起动停在冬季的室外等的寒冷地区的车辆亦即汽车并使其运转时,减少由驾驶盘即方向盘较凉所引起的不舒适感。
因此,公知有如下结构,即在方向盘的圆环状的把持部亦即轮辋部组装加热线(电热线),从起动开始不久,即便在各种装置尚未充分地变暖时,也使方向盘变暖,提高舒适性。
作为上述的结构,公知有如下结构,即例如在作为覆盖部的表皮体的背面配置加热线,将该覆盖部卷绕于方向盘的轮辋部的把持部主体亦即支承部件。
为了使轮辋部的整体变暖,该加热线例如沿与轮辋部的长度方向亦即周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参照日本特开昭61-81272号公报),或者沿轮辋部的周向(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7-290685号公报)交替地折回。
在上述的方向盘中,为了实现提高温暖性能,考虑使加热线变粗。在该情况下,如上述的日本特开昭61-81272号公报的结构那样,若沿与轮辋部的周向交叉的方向将加热线交替地折回,则在使表皮体与支承部件强有力地接触时,电热线的形状朝表皮体的表面侧表出,为了不损坏外观设计性以及触感,例如需要增大表皮体的厚度等的应对,从而不容易实现提高温暖性能。
另外,如上述的日本特开2007-290685号公报的结构那样,即便在沿轮辋部的周向将加热线交替地折回的情况下,加热线的折回图案也为长条,因此特别在轮辋部的内周侧的位置,加热线弯曲挠曲,为了不朝表皮体的表面侧表出,例如需要增大表皮体的厚度等的应对,从而不容易实现提高温暖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温暖性能而不损坏外观设计性以及触感的驾驶盘。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驾驶盘,其具备操作用的把持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持部具备:把持部主体,其设置为沿着圆弧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长度方向的形状;以及覆盖部,其具备覆盖部主体和发热部,上述覆盖部主体设置为沿着该把持部主体的长度方向具有长度方向的带状,并卷绕于上述把持部主体,且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在该把持部主体的内缘侧的位置接合从而覆盖该把持部主体,上述发热部配置于该覆盖部主体的上述把持部主体侧并具有通过通电而进行发热的加热线,通过该加热线的发热而使上述把持部变暖,上述发热部在与上述覆盖部主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具有多个由上述加热线形成并在上述把持部主体的长度方向交替地折回的折回部,上述折回部具备:多个中央部折回部,其位于上述把持部主体的上述圆弧的外周侧,并在与上述把持部主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多个,且在上述把持部主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地配置;以及侧部折回部,其位于上述把持部主体的上述圆弧的内周侧,且上述把持部主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比上述中央部折回部短。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驾驶盘的特征在于,加热线在与覆盖部主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三根以上,中央部折回部配置于位于与上述覆盖部主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中央侧的上述加热线,侧部折回部配置于位于上述覆盖部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上述加热线。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驾驶盘的特征在于,覆盖部主体具有多个在长度方向相互接合的覆盖片部,折回部分别配置于上述覆盖片部,发热部具有连结部,上述连结部在接合上述覆盖片部彼此的位置由加热线形成,沿着该接合的位置延伸并且连结上述覆盖片部的上述折回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驾驶盘,在由固定于带状的覆盖部主体的发热部的加热线形成的折回部中的、把持部主体的圆弧的外周侧以沿把持部主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的方式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多个中央部折回部。
由此,在覆盖部主体,在把持部主体的长度方向的张力最大的圆弧的外周侧,应力很难集中于在把持部主体的长度方向邻接的中央部折回部之间,从而覆盖部主体很难在该位置突出。
另外,在把持部主体的圆弧的内周侧形成把持部主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比中央部折回部短的侧部折回部,从而为了提高温暖性能,即使加粗加热线,也能够抑制在把持部主体的圆弧的外周侧以及内周侧的各自位置接合覆盖部主体的两侧部的状态下的加热线的变形而导致的表出。因此,能够提高温暖性能而不损坏外观设计性以及触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驾驶盘,在与覆盖部主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三根以上的加热线中的、位于与覆盖部主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中央侧的部位配置中央部折回部,在位于覆盖部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部位配置侧部折回部。
由此,将覆盖部主体以两侧的位置成为圆弧的内周侧的方式卷绕于把持部主体,从而能够将中央部折回部容易地配置于把持部主体的圆弧的外周侧,并且能够将侧部折回部容易地配置于把持部主体的圆弧的内周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驾驶盘,由发热部的加热线形成沿着接合覆盖片部彼此的位置连结上述覆盖片部的折回部的连结部。
由此,能够抑制在将覆盖部主体卷绕于把持部主体时,加热线在接合覆盖片部彼此的位置被拉伸,从而能够确保加热线的长度并且更可靠地保护加热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驾驶盘的一实施方式的覆盖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覆盖部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驾驶盘的一部分的立体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驾驶盘的主视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上述驾驶盘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6A以及图6B是表示现有例的图,图6A是表示现有例的覆盖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6B是示意地表示该现有例的驾驶盘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驾驶盘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4中,10例如是作为车辆的汽车的驾驶盘亦即方向盘。该方向盘10具备:作为驾驶盘主体的方向盘主体11;安装于该方向盘主体11的乘客侧的作为缓冲体的中心缓冲体亦即气囊装置(气囊模块)12;以及未图示的开关模块等。
此外,方向盘10通常以倾斜的状态安装于车辆所具备的转向轴,但以下,将气囊装置12的乘客侧即正面侧作为上侧,将转向轴侧即背面侧作为下侧,将车辆的前侧即前侧上方的前玻璃侧作为前侧,将车辆的后侧即后侧下方作为后侧或者近前侧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方向盘主体11包括:至少一部分沿着圆周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呈圆环状的作为把持部的轮辋部(环部)15;位于该轮辋部15的内侧的突起部16;以及将上述轮辋部15与突起部16进行连结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根的轮辐部17。
另外,在成为突起部16的车体侧的下部设置有具备与转向轴啮合的锯齿构造的大致圆筒状的轴套18,并且在该轴套18通过对例如镁合金等进行成形而一体地固定有构成也被称为衬套型芯的芯体的轴套板19。
并且,在突起部16安装有也被称为背盖或者主体盖的树脂制造的未图示的下部盖,覆盖突起部16的下侧部。而且,从轴套板19一体地延设或者通过焊接等固定有作为轮辐部17的轮辐芯骨的芯骨17a。并且,在该轮辐部17的芯骨17a通过焊接等固定有轮辋部15的芯骨15a。
轮辋部15也被称为把手部等,并具备:作为轮辋芯骨的芯骨15a、覆盖该芯骨15a的整周的作为把持部主体的轮辋部主体22;以及覆盖该轮辋部主体22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侧等的作为覆盖部的表皮体23。
该轮辋部15(轮辋部主体22)的与周向(如箭头C1所示)交叉(正交)的剖面呈大致圆形状。因此,该轮辋部15(轮辋部主体22)形成为具有箭头C1所示的周向、和与该周向交叉(正交)的方向(如箭头C2所示)的环状。
以下,对于轮辋部15(轮辋部主体22)而言,将箭头C1方向称为周向,将箭头C2方向称为剖面周向。
轮辋部主体22也被称为驾驶盘型芯(方向盘型芯)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使作为弹性体的软质的发泡聚氨酯树脂进行微小发泡的材质。
该轮辋部主体22例如将芯骨15a以及芯骨17a插入规定的成型模具而被成形。此外,该轮辋部主体22也可以形成为多层。
表皮体23具备:形成为带状(片状)的作为覆盖部主体的表皮体主体25;以及一体地固定于该表皮体主体25的一个主面的发热部27。
表皮体23将发热部27作为轮辋部主体22侧(背面侧)覆盖该轮辋部主体22,将表皮体主体25卷绕于轮辋部主体22的表面,通过缝制线29等将该表皮体主体25的两侧部25a、25a相互缝制而使其接合,从而包围轮辋部主体22的至少一部分,并固定于该轮辋部主体22。
表皮体主体25例如由皮革(合成皮革)或者合成树脂(聚氨酯橡胶)等形成,沿着轮辋部主体22的周向具有长度方向,并沿着轮辋部主体22的剖面周向具有作为短边方向的宽度方向(两侧方向)。
表皮体主体25是由接合部32沿长度方向连结多个作为覆盖片部的表皮体片部31而构成为长条状。
此外,所谓表皮体主体25(表皮体23)不是仅意味着皮革,也意味着覆盖轮辋部主体22的薄皮状的任意的部件(包括皮革、合成皮革等)。
表皮体片部31设定有例如四个第一~第四表皮体片部34、35、36、37。上述第一~第四表皮体片部34、35、36、37分别形成为沿表皮体片部31的长度方向,即轮辋部主体22的周向具有长度方向的大致四边形状(长方形状)。
换言之,上述第一~第四表皮体片部34、35、36、37设定为,沿着轮辋部主体22的周向的方向的长度比与轮辋部主体22的周向交叉的方向的长度大。
上述第一~第四表皮体片部34、35、36、37由各接合部32相互沿长度方向接合。
第一表皮体片部34位于表皮体主体25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并构成表皮体23(表皮体主体25)中的、例如与位于下部的轮辐部17对应的部分。
第二表皮体片部35位于第一表皮体片部34以及第三表皮体片部36之间,并构成表皮体23(表皮体主体25)中的、例如与位于一侧部的轮辐部17对应的部分。
第三表皮体片部36位于第二表皮体片部35以及第四表皮体片部37之间,并构成表皮体23(表皮体主体25)中的、例如与位于两侧部的轮辐部17、17之间的上部对应的部分。
第四表皮体片部37位于表皮体主体25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并构成表皮体23(表皮体主体25)中的、例如与位于另一侧部的轮辐部17对应的部分。
在第一表皮体片部34、第二表皮体片部35以及第四表皮体片部37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分别突出地设有覆盖轮辐部17的表面的突出片部41、42。
各突出片部41是覆盖轮辐部17的近前侧的部分,并形成为前端侧的中央部凹陷的大致凹字状。
各突出片部42是覆盖轮辐部17的背面侧的部分,并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状。而且,上述突出片部41、42在轮辐部17的侧部相互接合。
另外,发热部27具备:贴合于表皮体主体25的支承部件44;配置于该支承部件44的一个主面上并通过通电而进行发热的加热线45;以及与该加热线45电连接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热控制器)等,构成面状加热器。
支承部件44例如由无纺布、皮革(合成皮革)、或者聚氨酯橡胶等形成为片状,成为外缘部相对于表皮体主体25的外缘部朝内侧分离的、所谓比表皮体主体25小一圈的形状。
支承部件44是由与接合部32对应的支承部件接合部48沿长度方向连结多个支承部件片部47而构成为长条状。
在该支承部件44的两侧部分别设有多个用于吸收在将表皮体23卷绕于轮辋部主体22的状态下的褶皱的V字状的切入部(切口)49。
在支承部件片部47设定有与第一~第四表皮体片部34、35、36、37对应的例如四个第一~第四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上述第一~第四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分别形成为沿支承部件片部47的长度方向,即轮辋部主体22的周向具有长度方向的大致四边形状(长方形)。
换言之,上述第一~第四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设定为,沿着轮辋部主体22的周向的方向的长度比与轮辋部主体22的周向交叉的方向的长度大。
上述第一~第四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由各支承部件接合部48相互沿长度方向接合。
第一支承部件片部51位于支承部件44(表皮体主体25)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并重叠于第一表皮体片部34。
第二支承部件片部52位于第一支承部件片部51以及第三支承部件片部53之间,并重叠于第二表皮体片部35。
第三支承部件片部53位于第二支承部件片部52以及第四支承部件片部54之间,并重叠于第三表皮体片部36。
第四支承部件片部54位于支承部件44(表皮体主体25)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并重叠于第四表皮体片部37。
在第一支承部件片部51、第二支承部件片部52以及第四支承部件片部5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分别突出地设有覆盖轮辐部17的表面并重叠于突出片部41、42的舌片状的突出部58、59。
加热线45是在例如在通电时进行发热的芯线的表面设置例如氟化乙烯树脂(PTFE等)的绝缘膜的单线,通过接合、熔敷、或者缝制等固定于支承部件44的一个主面而位于表皮体主体25的一个主面。
该加热线45例如设定有三根第一~第三加热线61、62、63。该加热线45(第一~第三加热线61、62、63)在与表皮体片部31的第一~第四表皮体片部34、35、36、37对应的支承部件44的第一~第四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分别形成有沿轮辋部主体22的周向亦即表皮体主体25的长度方向交替地折回并以多列位于该表皮体主体25的两侧方向的折回部65,并且在各接合部32(各支承部件接合部48)的位置由连结部66相互连结。
因此,加热线45遍布第一~第四表皮体片部34、35、36、37(第一~第四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两端连续。
第一加热线61是从轮辋部主体22(轮辋部15)的内周侧(内缘侧)遍布近前侧存在的(一方的)侧部加热线,并在两侧方向具有多个由沿着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长度方向的大致同一直线上延伸的多个第一延设部71构成的第一延设部列72,各第一延设部71的两端部由呈圆弧状弯曲的第一弯曲部73分别相互连结,将沿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长度方向呈波状折回并形成折回部65的一部分的(一方的)侧部折回部74构成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一方的侧部25a附近。
因此,在该侧部折回部74沿着表皮体主体25(支承部件44)的长度方向呈长条状设定有多个沿着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两侧方向的多列(至少为两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列)(第一)折回图案部75。
此处,所谓折回图案部75是指在第一加热线61中被第一弯曲部73、73之间划分的部分,上述第一弯曲部73连接距离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一方的侧部25a侧为第奇数列的第一列以及第三列(或者为第偶数列的第二列以及第四列)的第一延设部列72的第一延设部71、和相对于该第一延设部71在两侧方向对置的作为第偶数列的第二列以及第四列(或者作为第奇数列的第三列以及第五列)的第一延设部列72的第一延设部71。
上述折回图案部75的长边尺寸L1设定为,越向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两侧方向的中央部侧越长,越向一方的侧部25a侧越短(图1中的L1a≤L1b)。
另外,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两侧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邻接的各侧部折回部74、74(折回图案部75、75)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相互不错开。
因此,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长度方向上邻接的各侧部折回部74、74(折回图案部75、75)之间分别形成有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两侧方向连续且不配置加热线45(第一加热线61)的空间部S1,支承部件44的切入部49位于除了突出片部41(突出部58)的位置之外的空间部S1。
第二加热线62是位于轮辋部主体22(轮辋部15)的外周侧(外缘侧)的中央部加热线,并在两侧方向具有多个由沿着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长度方向的大致同一直线上延伸的多个第二延设部78构成的第二延设部列79。
各第二延设部78的两端部由呈圆弧状弯曲的第二弯曲部80分别相互连结,并将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长度方向呈波状折回而形成折回部65的一部分的中央部折回部81构成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两侧方向的中央部。
因此,在该中央部折回部81沿着表皮体主体25(支承部件44)的长度方向呈长条状设定有多个沿着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两侧方向的多列(至少为两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列)(第二)折回图案部82。
此处,所谓折回图案部82是指在第二加热线62中被第二弯曲部80、80之间划分的部分,上述第二弯曲部80连接距离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一方的侧部25a侧(第一加热线61侧)为第奇数列的第一列以及第三列(或者为第偶数列的第二列以及第四列)的第二延设部78、和相对于该第二延设部78在两侧方向对置的为第偶数列的第二列以及第四列(或者为第奇数列的第三列以及第五列)的第二延设部列79的第二延设部78。
上述折回图案部82的长边尺寸L2设定为比折回图案部75的长边尺寸L1大。
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两侧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邻接的各中央部折回部81、81(折回图案部82、8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相互错开。
因此,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长度方向邻接的各中央部折回部81、81之间分别形成有不配置加热线45(第二加热线62)的空间部S2。
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两侧方向邻接的中央部折回部81的各列的空间部S2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长度方向错开而在其两侧方向不连续。
第三加热线63是从轮辋部主体22(轮辋部15)的内周侧(内缘侧)遍布背面侧存在的(另一方的)侧部加热线,并在两侧方向具有多个由沿着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的长度方向的大致同一直线上延伸的多个第三延设部85构成的第三延设部列86。
各第三延设部85的两端部由呈圆弧状弯曲的第三弯曲部87分别相互连结,并将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的长度方向呈波状折回而形成折回部65的一部分的(另一方的)侧部折回部88构成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另一方的侧部25a附近。
因此,在该侧部折回部88沿着表皮体主体25(支承部件44)的长度方向呈长条状设定有多个沿着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两侧方向的多列(至少为两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列)(第三)折回图案部89。
此处,所谓折回图案部89是指在第三加热线63中被第三弯曲部87、87之间划分的部分,上述第三弯曲部87连接距离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另一方的侧部25a侧为第奇数列的第一列以及第三列(或者作为第偶数列的第二列以及第四列)的第三延设部列86的第三延设部85、和相对于该第三延设部85在两侧方向对置的作为第偶数列的第二列以及第四列(或者作为第奇数列的第三列以及第五列)的第三延设部列86的第三延设部85。
上述折回图案部89的长边尺寸L3设定为,越向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两侧方向的中央部一侧越长,越向另一方的侧部25a侧越短(图1中的L3a≤L3b),并且,设定为比折回图案部82的长边尺寸L2短。另外,在折回图案部89、89之间存在支承部件44的切入部49。
另外,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两侧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邻接的各侧部折回部88、88(折回图案部89、89)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相互不错开。
因此,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长度方向邻接的各侧部折回部88、88之间分别形成有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两侧方向连续而不配置加热线45(第三加热线63)的空间部S3,支承部件44的切入部49位于除了突出片部42(突出部59)的位置之外的空间部S3。
折回部65设定为,侧部折回部74、88的折回图案部75、89的长边尺寸L1、L3比中央部折回部81的折回图案部82的长边尺寸L2短。
各连结部66分别连结第一加热线61的最靠近一侧部的第一延设部列72中的、夹持接合部32的第一延设部71、71的端部之间、第二加热线62的最靠近另一侧部的第二延设部列79中的、夹持接合部32的第二延设部78、78的端部之间、以及第三加热线63的最靠近另一侧部的第三延设部列86中的、夹持接合部32的第三延设部85、85的端部之间。
各连结部66沿着接合部32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两侧方向延伸,并且在前端的位置与接合部32交叉且在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5、36、37(各支承部件片部51、52、53、54))的长度方向连续。
因此,各连结部66沿着轮辋部主体22的剖面周向延伸。
在第一~第三加热线61、62、63的端部形成有沿着表皮体主体25(各表皮体片部34、37)的两侧方向延伸的端部延设部91。
第一~第三加热线61、62、63的两端分别在轮辋部主体22(轮辋部15)的内缘侧的位置从表皮体主体2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导出而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控制装置例如具备恒温器等,经由未图示的供电线与加热线45(第一~第三加热线61、62、63)的两端部电连接。该控制装置例如收纳于下部盖与方向盘主体11的轮辐部17的芯骨17a之间。
气囊装置12具备:袋状的气囊、覆盖折叠的气囊的树脂制造的盖体95、以及喷射气体的充气机等。该气囊装置12在汽车碰撞时等,从充气机向气囊的内部迅速地喷射气体,而使折叠收纳的气囊急剧地膨胀,从而使盖体95裂开,使气囊朝乘客的前侧膨胀展开,来保护乘客。
此外,该气囊装置12也可以一体地组装作为开关装置的喇叭开关机构。
在制造方向盘10时,在规定的金属模具内设置与轴套板19等一体化的芯骨15a、17a,向该芯骨15a的周围填充树脂原料而在形成轮辋部主体22后脱型,在该轮辋部主体22的周围覆盖表皮体23。
此时,以将发热部27(加热线45)作为轮辋部主体22侧,使表皮体主体25的两侧部25a、25a位于轮辋部主体22的内周侧(内径侧)的方式在轮辋部主体22的周围卷绕表皮体23,例如用缝制线29在轮辋部主体22的内周侧(内径侧)缝制表皮体主体25的两侧部25a、25a而将表皮体23固定于轮辋部主体22的表面。
在该状态下,对于加热线45而言,侧部折回部74、88位于轮辋部15(轮辋部主体22)的内周侧(内径侧),中央部折回部81位于轮辋部15(轮辋部主体22)的外周侧(外径侧)。
侧部折回部74、88的各折回图案部75、89的长边尺寸L1、L3比中央部折回部81的折回图案部82的长边尺寸L2小,从而折回图案部82容易追随轮辋部主体22的外周侧而沿着轮辋部主体22的外周侧存在,并且各折回图案部75、89容易追随径向尺寸比外周侧小且曲率较大的轮辋部主体22的内周侧,并沿着轮辋部主体22的内周侧存在。
从表皮体23的两端部导出的加热线45在下侧的轮辐部17的位置收纳于凹部,并且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并且,将另外组装的气囊装置12以及下部盖等安装于突起部16,实施各种布线等,从而完成方向盘10。
方向盘10在汽车起动等时,通过来自从电源侧供电的控制装置的通电,而使加热线45(发热部27)发热,从而经由表皮体主体25使轮辋部15的整体的表面升温。
如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固定于带状的表皮体主体25的发热部27的加热线45并在长度方向(轮辋部主体22的周向)交替地折回而形成的折回部65中的、轮辋部主体22的圆弧的外周侧以沿轮辋部主体22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的方式形成沿着两侧方向的多列中央部折回部81。
因此,在轮辋部主体22的外周侧的位置,在长度方向邻接的中央部折回部81、81之间的空间部S2、S2在轮辋部主体22的剖面周向(表皮体23的两侧方向)不以带状连续。因此,在卷绕于轮辋部主体22的表皮体23中曲率相对较小且向周向的张力(拉力)最大的轮辋部主体22的外周侧,应力集中于上述空间部S2的位置,从而表皮体主体25很难局部地突出。
另外,在折回部65中的、轮辋部主体22的圆弧的内周侧形成轮辋部主体2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比中央部折回部81(折回图案部82)短的侧部折回部74、88(折回图案部75、89)。
因此,为了提高温暖性能,即使加粗加热线45,也能够抑制在将表皮体主体25卷绕于轮辋部主体22而在该轮辋部主体22的内缘侧的位置接合表皮体主体25的两侧部25a、25a的状态下的伴随着加热线45的变形的表出。
并且,在折回部65中的、轮辋部主体22的圆弧的内周侧,将在两侧方向的多列的侧部折回部74、88以在轮辋部主体22的长度方向相互不错开的方式形成。
因此,在轮辋部主体22的内周侧的位置,沿长度方向邻接的侧部折回部74、74之间的空间部S1、S1、以及侧部折回部88、88之间的空间部S3、S3分别在轮辋部主体22的剖面周向(表皮体23的两侧方向)呈带状连续。
由此,在卷绕于轮辋部主体22的表皮体23中,在曲率相对较大且向周向的压缩力最大的轮辋部主体22的内周侧,利用不配置上述加热线45(加热线61、63)的空间部S1、S3的位置能够吸收周向的尺寸差,从而表皮体主体25很难局部地突出。因此,不损坏外观设计性以及触感便能够提高温暖性能。
例如,如图6A所示,当折回图案部75a、82a、89a的长度在表皮体主体25整体中为较长的情况下,在将表皮体23a卷绕于轮辋部主体22a时,特别在内周侧的位置,加热线45a无法追随轮辋部主体22a而产生局所的折弯,特别在加粗加热线45a时,作为凸部97朝表皮体23a的外部表出(图6B),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侧部折回部74、88的折回图案部75、89的长度比折回部65的中央部折回部81的折回图案部82短。因此,加热线45不折弯而可靠地追随轮辋部主体22,即使加粗加热线45,加热线45也很难朝表皮体23表出(图5)。
折回图案部75、89设定为,越靠近位于轮辋部主体22的最内周的表皮体主体25的两侧部25a长边尺寸L1、L3越短。因此,上述折回图案部75、89更加可靠地追随轮辋部主体22的形状而不产生局所的折弯,从而即使加粗加热线45,加热线45也很难朝表皮体23的外部进一步表出。
在沿与表皮体主体25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三根以上的加热线45中的、位于与表皮体主体25的长度方向交叉的两侧方向的中央侧的第二加热线62配置中央部折回部81,在位于表皮体主体25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加热线61以及第三加热线63配置侧部折回部74、88。
由此,将表皮体主体25以两侧的位置成为轮辋部主体22的圆弧的内周侧的方式卷绕于该轮辋部主体22,从而能够将中央部折回部81容易并且可靠地配置于轮辋部主体22的圆弧的外周侧,并且能够将侧部折回部74、88容易并且可靠地配置于轮辋部主体22的圆弧的内周侧。
由发热部27的加热线45形成沿着接合表皮体片部31彼此的各接合部32的位置连结上述表皮体片部31的折回部65的连结部66。
由此,能够抑制在将表皮体主体25卷绕于轮辋部主体22时,加热线45在接合表皮体片部31彼此的接合部32的位置沿长度方向(轮辋部15的周向)拉伸,从而能够确保加热线45的长度并且更加可靠地保护加热线45。
此外,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加热线45例如可以为一根、或者两根,也可以为四根以上的多根。
并且,对于该加热线45而言,若使在两侧方向邻接的中央部折回部81在长度方向相互错开,并且使侧部折回部74、88的折回图案部75、89的长度比折回部65的中央部折回部81的折回图案部82的长度短,则其他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的一实施方式的形状而能够任意地设定。
轮辋部15若形成沿着圆弧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长度方向的形状,则可以不一定为圆环状,也可以为圆弧状等。
方向盘10不限定于具备三根轮辐部17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例如具备四根轮辐部17的结构等。
代替气囊装置12,也能够使用例如收纳冲击吸收体的缓冲体。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例如能够适用为汽车的方向盘。

Claims (3)

1.一种驾驶盘,其具备操作用的把持部,上述驾驶盘的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具备:
把持部主体,其具有圆弧形状,并以上述圆弧的周向为长度方向;以及
覆盖部,其具备覆盖部主体和发热部,所述覆盖部主体为带状,并沿着所述把持部主体的长度方向覆盖所述把持部主体,所述发热部配置于所述覆盖部主体的所述把持部主体侧并具有通过通电而进行发热的加热线,
所述覆盖部主体以所述带状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把持部主体的长度方向的方式卷绕于所述把持部主体,且沿着所述带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在所述把持部主体的内周侧接合,
所述加热线配置为,在与所述覆盖部主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短边方向包含多个以沿着所述覆盖部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不同的规定长度折回的折回部,
多个所述折回部具备:
中央部折回部,其在所述覆盖部卷绕于所述把持部主体时位于所述圆弧的外周侧;以及
侧部折回部,其在所述覆盖部卷绕于所述把持部主体时位于所述圆弧的内周侧,且所述规定长度比所述中央部折回部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线配置为,在所述覆盖部主体的短边方向至少包含三根所述加热线,
所述中央部折回部是所述覆盖部主体的短边方向的中央区域的所述加热线所包含的折回部,
所述侧部折回部是所述覆盖部主体的短边方向的端部区域的所述加热线所包含的折回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部主体具有多个在所述长度方向相互接合的覆盖片部,
各所述覆盖片部具有包含所述折回部的所述加热线,
所述覆盖片部的接合部具有所述发热部,所述接合部的所述发热部具有连结部,所述连结部连结包含于所述覆盖片部的所述折回部。
CN201410369872.5A 2013-07-30 2014-07-30 驾驶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402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57973 2013-07-30
JP2013157973A JP6117046B2 (ja) 2013-07-30 2013-07-30 ハンド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0260A CN104340260A (zh) 2015-02-11
CN104340260B true CN104340260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342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6987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40260B (zh) 2013-07-30 2014-07-30 驾驶盘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34622A1 (zh)
JP (1) JP6117046B2 (zh)
CN (1) CN104340260B (zh)
DE (1) DE1020141107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6509B2 (ja) * 2014-07-09 2018-07-11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
US11220284B2 (en) * 2019-01-25 2022-01-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teering wheel heater
US11938995B2 (en) * 2019-12-19 2024-03-2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teering wheel
JP2021154850A (ja) * 2020-03-26 2021-10-0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7461602B2 (ja) 2021-05-17 2024-04-0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7392685B2 (ja) 2021-05-17 2023-12-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1252A (ja) * 1982-11-02 1984-05-10 Nissan Motor Co Ltd リム部に発熱体を有する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ル
CA1261236A (en) * 1984-09-27 1989-09-2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teering wheel
JPS6181272A (ja) 1984-09-27 1986-04-24 Toyoda Gosei Co Ltd ヒ−タ−付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ル
JP4150477B2 (ja) * 1999-10-06 2008-09-17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DE60136147D1 (de) * 2000-09-21 2008-11-27 Nihon Plast Co Ltd Heizung, Lenkrad mit integrierter Heizun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olchem Lenkrad
US6727467B1 (en) * 2003-01-31 2004-04-27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Heated handle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JP4876832B2 (ja) * 2006-03-24 2012-02-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用面状発熱体
JP5125111B2 (ja) * 2006-03-30 2013-01-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用面状発熱体
CN101274637A (zh) * 2007-03-27 2008-10-0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加热方向盘以及具有该方向盘的汽车
JP5526519B2 (ja) * 2008-09-25 2014-06-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20100258548A1 (en) * 2009-04-13 2010-10-14 Shih Hsiung Wu Heatable handle device for vehicle
JP5441655B2 (ja) * 2009-12-10 2014-03-12 株式会社クラベ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用ヒータ装置
KR101031630B1 (ko) * 2010-10-20 2011-04-27 주식회사 화진 가열요소를 가지는 스티어링휠
JP2013052775A (ja) * 2011-09-05 2013-03-21 Nippon Plast Co Ltd 部材、特に把持部材、内装部材、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5601301B2 (ja) * 2011-09-14 2014-10-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57973A (ja) 2012-02-01 2013-08-15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110712A1 (de) 2015-02-05
US20150034622A1 (en) 2015-02-05
CN104340260A (zh) 2015-02-11
JP6117046B2 (ja) 2017-04-19
JP2015027840A (ja) 2015-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0260B (zh) 驾驶盘
US6414270B1 (en) Heater, heater-equipped steering whe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steering wheel
US10081383B2 (en) Steering device
JP6998782B2 (ja) ハンドル用被覆部材、ハンドル、及びハンドルの製造方法
CN103476663B (zh) 方向盘
US20130056240A1 (en) Wire protection member
JP2015012734A (ja) プロテクタおよびプロテクタ付き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4501191A5 (zh)
JP5852407B2 (ja) ベントホールが形成されたエアバック
JP2014162330A (ja) ハンドル
CN105835824A (zh) 用于封装可充气气囊的方法、经封装的可充气气囊以及封装、气囊模块以及车辆安全系统
US20170259840A1 (en) Steering wheel
JP6262367B2 (ja) サンバイザー
JP509897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7013328B2 (ja) シート
CN110001747B (zh) 方向盘
JPH027101Y2 (zh)
JP2022154783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装置
JP4629402B2 (ja) 自動車シートに用いる表皮
JP684064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21099B1 (ja) 帽子
JP2023045066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2011234968A (ja) シートカバ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ート
JP6149257B2 (ja) シートヒー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シートカバー
JP5603735B2 (ja) インナーバッグ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