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21610A - 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21610A
CN104321610A CN201280073564.7A CN201280073564A CN104321610A CN 104321610 A CN104321610 A CN 104321610A CN 201280073564 A CN201280073564 A CN 201280073564A CN 104321610 A CN104321610 A CN 104321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in
spacing
air conditioner
described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35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田亮一
村田明生
三宅展明
冈泽宏树
铃木涉
松田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21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16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8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2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air flow channels
    • F28D1/02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air flow channels with an air driving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having a single U-bend
    • F28D1/047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having a single U-bend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15/00Fins
    • F28F2215/04Assemblies of fins having different features, e.g. with different fin densi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15/00Fins
    • F28F2215/12Fins with U-shaped slots for laterally inserting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15/00Fins
    • F28F2215/14Fins in the form of movable or loose f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ome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热交换器(1)包括:多个翅片(12),其隔开规定的翅片间距而层叠;以及多个剖面呈扁平形状的导热管(10),其沿所述层叠方向贯穿翅片(12);翅片(12)在长度方向侧的端部形成呈与导热管(10)的剖面形状对应的形状的多个缺口(13),在缺口(13)的边缘形成翻边(14),向该缺口(13)中插入导热管(10),多个翅片(12)的一部分之间的翅片间距大于其他翅片(12)之间的翅片间距,较大的翅片间距至少大于翻边(14)的高度。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在空调机的热交换器中,大多采用如下平板翅片管式构造:隔开规定的翅片间距层叠多张形成了圆形孔的带板状的铝制翅片,沿这些层叠的翅片(以下,也称为翅片组)的层叠方向插入多根圆形状剖面的铜制或者铝制的导热管,之后使用水压式、机械式的扩管机来扩大导热管的内径,由此确保热交换器的导热性能所需的翅片与导热管之间的密接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为了增加翅片与导热管密接的面积,对翅片的圆形孔的边缘实施了形成圆筒形状的翻边的翻边加工。另外,在圆形孔之间的翅片平板部上,有时为了提高流经翅片之间的空气与翅片之间的热交换性能而设有狭缝。将具有多个工序的级进模载置在压力机上,在供给带板状的铝制环形材的同时,使压力机连续工作,由此依次进行形成于翅片的圆形孔、翻边以及狭缝的加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然后,将通过压力加工加工了圆形孔、翻边以及狭缝的环形材切断成所希望的带板长度,从而完成翅片。
如此形成的翅片使翻边抵接于相邻的翅片,并且依次层叠所使用的张数,之后进行具有被称作发夹的U字成形部的较长的多根导热管的插入、扩管。这样,翅片的层叠与圆管插入以翻边为基准进行,因此,结果翅片以翻边高度的等间隔被层叠、固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多根导热管在端部通过钎焊与弯曲成U字型的配管连接用的圆管、即U型管或分配器等部件连接,由此,在翅片组内形成了多次折返的制冷剂的连续流路。连接端部的配管的导热管内置的翅片组有时也形成为L字形或コ字形。例如在呈コ字形形成热交换器的情况下,通过对翅片组进行两次L字弯曲成形,最终形成翅片组的整体形状以及内部的导热管形状呈コ字形的热交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在弯曲成形后的热交换器中,也成为在コ字形的三个面(直线部)上全部保持成形前的状态地、以翻边高度为等间隔层叠各翅片的状态。
关于空调机,在当今能源问题突出等的背景下,节能、低成本化的竞争变得显著。因此,在上述这种热交换器中,对于导热管、翅片的形状、翅片间距、导热管、翅片材料等,追求进一步的改善的对策,并且,也提出了与空调机的内部构造相应地改变翅片间距等对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6、7)。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8-13249号公报(第3―4页、第1-3图)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58-9358号公报(第2―3页、第1-5图)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平3-80571号公报(第9页、第1-2图)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4417620号公报(第15页、图20)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昭63-233296号公报(第2页)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245531号公报(第3页)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8-8541号公报(第7页、图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述那样,现有的热交换器经由层叠多个在圆形孔的边缘形成翻边的翅片的工序、以及将圆形状剖面的导热管插入这些层叠的翅片的圆形孔并将导热管扩管的工序而完成。因此,现有的热交换器的翅片间的间距以翻边加工的翻边高度而成为恒定。因此,现有的热交换器难以为了改善空调机的性能而与空调机的内部构造等相应地改变一部分范围的翅片间距。因此,具备现有的热交换器的空调机存在针对热交换器性能而成本高的课题。
例如,空调机的室外机在壳体的内部内置有压缩机罩(容纳压缩机的罩)和控制盘等的收纳物。因此,对应于收纳物的配置位置,热交换器的各部分处的通风阻力不同。然而,由于现有的热交换器的翅片间距取决于翻边高度,因此难以与热交换器的各部的处通风阻力相应地在热交换器的一部分范围内改变翅片间距。
此外,还提出有分割热交换器、使用翻边高度不同的翅片等,由此改变热交换器的一部分范围的翅片间距的构造。然而,将热交换器做成这种构造需要与翻边高度相应地准备多种翅片的级进模。或者,需要准备具备能够调整翻边高度的机构的模具。因此,在准备多种模具的情况下,模具费用变得昂贵、模具的更换作业变得复杂,导致翅片制造费变得昂贵。另外,在使用具备能够调整翻边高度的机构的模具的情况下,模具的复杂、大型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压力机的大型化导致模具费以及压力机费用变得昂贵。另外,组装这种构造的热交换器需要将翻边高度不同的翅片层叠在确定的位置,因此组装费用变得昂贵。另外,现实中,由于模具尺寸的限制等,极限是准备2~3种翻边高度不同的翅片。因此,现实中难以将热交换器做成这种构造。
另外,为了避免这种问题,也考虑了使翻边低于翅片间距(层叠间隔)、不以翻边高度为基准层叠翅片地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然而,在用这种方法制造现有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在将圆形状剖面的导热管插入翅片的圆形孔的现有热交换器中。若欲将导热管插入以规定的翅片间距层叠了各翅片的翅片组,则各翅片将会错开,不能使各翅片之间成为所希望的翅片间距。因此,在用这种方法制造现有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需要在导热管上一张一张地安装翅片。然而,为了在导热管上一张一张地安装翅片而构成现有的热交换器,需要在一张一张的翅片中将导热管插入翅片的圆形孔,使该翅片沿导热管的管轴方向移动长的行程并配置于所希望的位置这一工序。因此,难以实现使翻边低于翅片间距(层叠间隔)且不以翻边高度为基准层叠翅片地制造现有的热交换器。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种课题而完成的,第1目的是获得一种能够改变一部分范围的翅片间距而不增大翅片的模具费、压力机费用以及组装费用的热交换器。另外,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通过具备该热交换器而减少相对于热交换器性能的成本,获得节能、低成本的空调机。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翅片,其隔开规定的翅片间距而层叠;以及多个导热管,其沿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并沿所述层叠方向贯穿所述翅片;多个所述导热管是剖面呈扁平形状的导热管,多个所述翅片在长度方向侧的端部形成呈与所述导热管的剖面形状对应的形状的多个缺口,在多个所述缺口的边缘形成翻边,在这些所述缺口中插入所述导热管,多个所述翅片的一部分之间的翅片间距大于其他所述翅片之间的翅片间距,该较大的所述翅片间距至少大于所述翻边从所述翅片的板面的突出量、即所述翻边的高度。
另外,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壳体,其形成有吸入口以及排出口;设于该壳体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以及风扇,其设于所述壳体。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在翅片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供导热管插入的缺口。因此,能够从导热管的侧面侧安装翅片,因此能够以端行程将翅片安装于所希望的位置。因此,无需向以翻边为基准事先层叠翅片而形成的翅片组插入导热管,就能够制造热交换器。也就是说,无需组装的工时,就能够将不需要高价的模具、压力机的相同形状的翅片安装在导热管的所希望的位置。因此,无需增大翅片的模具费、压力机费用以及组装费用,就能够获得可改变一部分范围的翅片间距的热交换器。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空调机具备上述那种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因此通过与空调机的内部构造等相应地改变热交换器的一部分范围的翅片间距(例如,较大地构成因收纳物导致通过的风量比其他范围减小的范围的翅片间距),能够与以往相比有效地分配翅片,因此从性价比的观点出发能够改善热交换效率,能够获得节能、低成本的空调机。另外,在以往那样的性能且不会出问题的规格的空调机中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与由上述的性能提高引起的过剩的性能对应地减少翅片的张数,因此能够在确保同等的性能的同时实现室外机的小型化、低价格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中的压缩机罩相邻范围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中的“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风量Q”与“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与压缩机罩7的距离D、以及螺旋桨式风扇9的直径D的比例L/D”的相关性的特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中的压缩机罩相邻范围的翅片间距与性能系数的相关性的特性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热交换器的部件形状以及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自螺旋桨式风扇一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中的热交换器以及控制盘8的俯视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9是自螺旋桨式风扇一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室外机中的热交换器的俯视剖视图。
图10是自螺旋桨式风扇一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室外机中的热交换器的俯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温度效率ε与热交换器性能AK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的热交换器的翅片的疏密的位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关于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通过可容易地进行翅片间距的改变的、不同于以往的组装方法,将一部分范围的翅片间距形成为大于其他范围的翅片间距。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具备考虑壳体内的内部构造而进行了最佳的翅片密度配置的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能够在维持与以往同等的性能的同时实现节能、低成本、低价格化。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此外,以下,以安装有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室外机为例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该室外机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此外,为了容易理解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构造,图2仅图示了占据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比例较大的收纳物,省略了制冷剂配管、四通阀以及阀等的收纳物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是大厦、工厂等使用的商业用的空调机的室外机。该室外机101与未图示的室内机一起构成制冷循环,在壳体34内收容有热交换器1、螺旋桨式风扇9、容纳有压缩机的压缩机罩7以及控制盘8等收纳物。
壳体34形成为利用支柱36(柱状构件)连接大致正方形的上表面部35a以及底面部35b的四角而成的形状,即形成四个侧面部开口的大致长方体形状。而且,这四个侧面部的开口中的三个侧面部的开口成为吸入口34a。此外,也可以为了防止热交换器1与手等接触而在吸入口34a设有网格状部的构件等。另外,在壳体34的上表面部形成大致圆筒形状的突出部。该突出部的上表面部以及外周部开口,该开口部成为排出口34b。在排出口34b设有引导从该排出口34b排出的空气的流动的风扇罩38。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壳体34中如上述那样收容有热交换器1、螺旋桨式风扇9、容纳有压缩机的压缩机罩7以及控制盘8等。
热交换器1与在三个侧面部开口的吸入口34a相向设置,并形成为俯视呈コ字的形状。也就是说,室外机101构成为热交换器1在除了支柱36、设于吸入口34a的网格状构件之外的大部分向周围露出的构造。该热交换器1沿上下方向被分成三层热交换器部(以下,在需要区别描述这三层热交换器部的情况下,自上侧起依次称为第一层热交换器2、第二层热交换器3以及第三层热交换器4)。另外,这些第一层热交换器2、第二层热交换器3以及第三层热交换器4分别沿空气通过这些热交换器部的流动方向被进一步分成两列热交换器部。
这里,上述的热交换器1的结构仅仅只是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将第一层热交换器2、第二层热交换器3以及第三层热交换器4一体地形成热交换器1。也可以将热交换器1构成为一列热交换器。另外,在相邻的两个侧面部上形成吸入口34a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热交换器1形成为俯视时呈L字形状。另外,热交换器1并非一定要形成弯曲部,也可以组合俯视时呈直线状的热交换器部而构成热交换器1。此外,之后详细说明热交换器1(翅片以及导热管的详细结构以及热交换器1的制造方法)。
螺旋桨式风扇9以其外周部与排出口34b相向的方式设于上表面部35a的凸部内。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形成为如下结构:通过将该螺旋桨式风扇9旋转驱动而自形成于壳体34的侧面部的吸入口34a吸入外部空气,使该吸入的外部空气与热交换器1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自排出口34b排出热交换后的外部空气。
压缩机罩7以及控制盘8被配置为在俯视时被热交换器1包围。也就是说,压缩机罩7以及控制盘8配置在壳体34内的外部空气的风路上。详细地说,压缩机罩7以在俯视时被热交换器1包围的方式设于壳体34内的下方。控制盘8以在俯视时被热交换器1包围的方式设于壳体34内的上方。另外,控制盘8与壳体34的未成为吸入口34a的侧面部相向地设置,该侧面部被面板37覆盖。
这里,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形成使压缩机罩7与热交换器1的第三层热交换器4的一部分相邻的结构(以下,将该相邻的范围称作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形成第三层热交换器4的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与压缩机罩7之间的距离为规定的距离以内的结构。也就是说,在热交换器1中,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通风阻力大于其他范围(以下,称作压缩机非相邻范围6)的通风阻力,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风量小于压缩机非相邻范围6的风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使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大于压缩机非相邻范围6的翅片间距的方式形成热交换器1。
此时,在与形成于壳体34的侧面部的吸入口34a相向地设有热交换器1、且与形成于壳体34的上表面部的排出口34b相向地设有螺旋桨式风扇9的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中,在第三层热交换器4的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与压缩机罩7之间的距离在后述的距离以下时,以使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大于压缩机非相邻范围6的翅片间距的方式形成热交换器1较为有效。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中的压缩机罩相邻范围的说明图。该图3是自螺旋桨式风扇9一侧表示第三层热交换器4以及压缩机罩7的俯视剖视图。
如图3所示,若将螺旋桨式风扇9的直径设为D,将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与压缩机罩7之间的距离设为L,则第三层热交换器4的各部分的风量如图4所示。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中的“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风量Q”与“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与压缩机罩7的距离L、以及螺旋桨式风扇9的直径D的比例L/D”的相关性的特性图。此外,螺旋桨式风扇9的转速N为恒定。
如图4所示,可知在L/D为0.15以下时,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通风阻力较大,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风量Q较小。因此,在与形成于壳体34的侧面部的吸入口34a相向地设有热交换器1、且与形成于壳体34的上表面部的排出口34b相向地设有螺旋桨式风扇9的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中,在L/D为0.15以下时,以使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大于压缩机非相邻范围6的翅片间距的方式形成热交换器1较为有效。
另外,在以使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大于压缩机非相邻范围6的翅片间距的方式形成热交换器1时,例如如以下那样设定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中的压缩机罩相邻范围的翅片间距与性能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的特性图。该图5用纵轴表示使用了室外机101的空调机的性能系数(COP)。另外,该图5的横轴表示作为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fp2与压缩机非相邻范围6的翅片间距fp1之间的比例的k(=fp2/fp1)。
根据图5可知,在k(=fp2/fp1)=1时,即在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fp2与压缩机非相邻范围6的翅片间距fp1相同时,使用了室外机101的空调机的性能系数(COP)成为接近最大值的状态。另外,k=1附近(翅片间距fp2成为接近翅片间距fp1的值的区域)成为即使改变翅片间距fp2、性能系数(COP)的变化也较小的区域。另外,随着k(=fp2/fp1)变大,即,随着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fp2相对于压缩机非相邻范围6的翅片间距fp1变大,使用了室外机101的空调机的性能系数(COP)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了防止因过度增大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fp2而导致使用了室外机101的空调机的性能系数(COP)过度降低,以使例如使用了室外机101的空调机的性能系数(COP)成为k(=fp2/fp1)=1时的95%以上(图5中1<k≤b)的方式设定使用了室外机101的空调机的性能系数(COP)。
<热交换器1的详细情况>
接着,详细说明热交换器1。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热交换器的部件形状以及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首先,使用图6说明热交换器1的详细结构。
热交换器1是如下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其包括隔开规定的翅片间距而层叠的多个翅片12、以及沿翅片12的长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且沿翅片12的层叠方向贯穿翅片12的多个导热管10。
导热管10供与流经翅片12之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通。导热管10的剖面形成扁平形状(例如长圆形状),其内部被分隔壁分成多个流路(孔)。各导热管10沿剖面形状的长轴方向插入后述的翅片12的缺口13。
翅片12例如是大致长方体的薄板。在该翅片12的长度方向侧的端部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缺口13。这些缺口13是如上述那样供导热管10插入的位置,并形成为与导热管10的剖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1中,缺口13形成为U字槽形状,端部的开口宽度与导热管10的宽度(即、剖面的短轴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另外,出于增加翅片12与导热管10的接触面积的目的、或确保翅片12与导热管10的固定强度的目的等,在这些缺口13的边缘,与翅片12的板面大致垂直地形成翻边14。此外,翻边14的高度(翻边14从翅片12的板面突出的突出量)至少低于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该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形成得比热交换器1的压缩机非相邻范围6的翅片间距大。另外,在各翅片12的表面上形成朝向流经翅片12之间的空气的流通方向(即、翅片12的短边方向)开口的多个翘起狭缝(未图示)。通过形成翘起狭缝,能够截断、更新翅片12的表面的温度交界层,从而能够提高流经翅片12间的空气与翅片12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此外,在多个文献中,与将剖面呈圆形状的导热管与翅片组合而成的现有的热交换器相比,将剖面呈扁平形状且内部被分成多个流路的导热管与翅片组合而成的热交换器可获得同等或以上的容积性能比。
接下来,对热交换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热交换器1的翅片12通过从呈环状卷绕于卷轴的铝薄板等的薄板(板状构件)切出而被制作。具体而言,首先,在薄板的端部附近沿薄板的输送方向形成多个先导孔15。然后,高速压力机的薄板进给机构使用这些先导孔15(例如,通过向先导孔15插入销等)在高速压力机内间歇进给薄板(参照图6中作为薄板进给动作而示出的箭头16)。另外,在高速压力机中设有级进模,当在高速压力机内间歇进给薄板时,高速压力机依次压力成形成为缺口13的开口孔、翻边14、翘起狭缝等。由此,从高速压力机送出的薄板上形成使翅片12相连的翅片连续体17。
上述翅片连续体17被设于高速压力机的下游侧的切断装置切断分离成一张一张的翅片12(参照图6中作为切断动作而示出的箭头18)。然后,将如此被切断分离的翅片12如下述那样安装于导热管10。
详细地说,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的生产线具有工作台。在该工作台的上表面部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多个导热管10。另外,在该工作台上设有例如由伺服马达、滚珠丝杠以及直线运动导轨等构成的输送机构,沿导热管10的管轴方向(即、翅片12的层叠方向)通过间距进给动作而定位(参照图6中作为间距进给动作而示出的箭头21)。另一方面,在工作台的上方设有例如由凸轮和伺服机构等构成的插入装置。该插入装置包括把持被切断装置切断的翅片12的把持机构、以及使把持的翅片12旋转使得缺口13的开口侧端部朝下旋转的机构。
因此,利用插入装置把持被切断装置切断的翅片12,使把持的翅片12旋转使得缺口13的开口侧端部朝下,使翅片12下降到工作台上,从而开始从翅片12的缺口13的开口部侧将导热管10的上部插入该缺口13,压入翅片12,直至缺口13的里部接触导热管10的上部,将翅片12安装于配置在工作台上的多个导热管10(参照图6中作为翅片12的移动、旋转动作而示出的箭头19)。然后,在插入装置重复该翅片12的安装工序期间,即在从将翅片12安装于导热管10至之后将下一个翅片12安装于导热管10的期间,使工作台沿导热管10的管轴方向仅移动规定间距,由此与已安装于导热管10的翅片的最末尾隔开所希望的翅片间距地将翅片12安装于导热管10。
上述的翅片12的切断动作18、移动、旋转动作19、以及导热管10的间距进给动作21以使插入装置与工作台的输送机构同步且跟随高速压力机的环带进给动作16的方式依次进行。此外,关于高速压力机与插入装置的同步偏差通过如下方式被降低,在高速压力机上游侧的薄板的供给路径中使薄板松弛,并设置材料的缓冲器,在检测松弛量的同时,使压力机冲程增减。
另外,利用输送机构的控制器设定上述间距进给动作21的间距移动量。详细地说,对于构成热交换器1中的风量较小的范围的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组22,设定大的间距移动量。对于构成热交换器1中的风量较大的范围的压缩机非相邻范围6的翅片组23,将间距移动量设定为小的移动量。通过以这样的间距移动量将翅片12层叠所需要的张数,从而完成由增大翅片间距而层叠的翅片组22与减小翅片间距而层叠的翅片组23构成的翅片组组装部24(在图6中是组装中途)。
完成的翅片组组装部24与导热管10通过使用预先涂布于导热管10的焊料来进行在炉中的钎焊而被固定。或者,完成的翅片组组装部24与导热管10通过使用涂布于导热管10与翅片12的翻边14的缝隙的粘接剂来进行粘接而被固定。之后,在重合两列翅片组组装部24的状态下完成配管部件的连接、以及通过两次L字弯曲而进行的コ字成形,完成热交换器1(第一层热交换器2、第二层热交换器3、第三层热交换器4)的组装。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导热管10,在这些导热管10上一张一张地安装翅片12,制造将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形成为比压缩机非相邻范围6的翅片间距大的热交换器1(第一层热交换器2、第二层热交换器3、第三层热交换器4)。因此,不同于现有的向以翻边为基准事先层叠的翅片组的圆形孔插入圆形状剖面的导热管的制造方法,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的制造方法在改变热交换器1的一部分范围的翅片间距时不需要用于改变翻边高度的复杂的模具或大型压力机。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的制造方法在改变热交换器1的一部分范围的翅片间距时,仅通过改变输送机构的间距移动量的控制指令值,就能够立即将该翅片间距改变成各种大小。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的制造方法也不同于现有的使翻边低于翅片间距且不以翻边高度为基准层叠翅片地制造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在每张翅片中,向翅片的圆形孔插入导热管,使该翅片沿导热管的管轴方向移动长的行程并配置于所希望的位置的制造方法),能够从导热管10的侧面侧安装翅片12,因此能够缩短从将导热管10插入翅片12的缺口13到将翅片12配置于所希望的位置为止的行程。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的制造方法能够在可跟随例如几百SPM(每分钟冲程量)的高速压力机的冲压速度的高速动作下,以各种翅片间距将翅片安装于导热管10的所希望的位置。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1那样构成的、室外机101所具备的热交换器1,将成为通风阻力较大且风量较小的范围的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形成为大于压缩机非相邻范围6的翅片间距,压缩机非相邻范围6相比于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风量变大。也就是说,该热交换器1在风量较小且即使增大翅片间距、性能系数(COP)的变化也较少的范围内较大地形成翅片间距。因此,该热交换器1与翅片的合计张数与该热交换器1相同且使全部翅片间的翅片间距一样的热交换器相比,从性价比的观点出发能够改善热交换效率。因此,能够使具备该热交换器1的室外机101相比于以往实现节能、低成本化。另外,在以往那样的性能且无问题的室外机中采用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与由上述的性能提高引起的剩余的性能对应地减少翅片12的张数,因此能够在确保同等的性能的同时实现室外机的小型化、低价格化。另外,通过减少翅片的插入张数,也能够缩短制造时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仅在第三层热交换器4中扩大一部分范围(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但是在压缩机罩7沿高度方向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配置于第三层热交换器4的上方的第二层热交换器3以及第一层热交换器2中扩大一部分范围的翅片间距。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热交换器1分成三层热交换器部(第一层热交换器2、第二层热交换器3、第三层热交换器4),但既可以将热交换器1分成两层热交换器部,也可以分成四层以上的热交换器部。不言自明的是,采用这种结构也可获得上述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增加通风阻力的收纳物(即、配置于热交换器1的附近的收纳物),以压缩机罩7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这仅是一个例子。在热交换器1的附近配置有除压缩机罩7以外的收纳物的情况下,通过将热交换器1中的该收纳物附近的范围的翅片间距形成为大于其他范围的翅片间距,也能够获得上述效果。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改变热交换器1的一部分范围的翅片间距的一个例子,说明了改变靠近压缩机罩7的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的翅片间距的例子。然而,改变翅片间距的范围并不限定于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也可以与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一起、或者有别于压缩机罩相邻范围5地改变热交换器1的如下这种范围的翅片间距。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关于未特别描述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相同的功能、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描述。
图7是自螺旋桨式风扇一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中的热交换器以及控制盘8的俯视剖视图。
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本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101在壳体34的一侧面部设有控制盘8。该控制盘8由于室外机101运转而发热,因此需要在室外机101的运转的过程中冷却控制盘8。因此,本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101采用了利用由螺旋桨式风扇9的作用所产生的空气的流动冷却控制盘8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为了提高控制盘8的冷却效果,将配置于控制盘8侧的热交换器1的端部的翅片间距形成为大于热交换器1的其他范围的翅片间距。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使用了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形成为コ字形状的热交换器1。因此,将形成为コ字形状的热交换器1的两端部25的翅片间距形成为大于热交换器1的其他范围的翅片间距。
以下,说明通过将热交换器1的两端部25的翅片间距形成为大于热交换器1的其他范围的翅片间距而提高控制盘8的冷却效果的理由。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101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该图8所示的空白的箭头表示室外机101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此外,在图8中,为了使对该空气的流动的理解变得容易,省略了除热交换器1以及螺旋桨式风扇9以外的收纳物的图示。
空气具有沿壁面流动的性质。因此,如图8所示,在与形成于壳体34的侧面部的吸入口34a相向地设有热交换器1且与形成于壳体34的上表面部的排出口34b相向地设有螺旋桨式风扇9的、本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101中,通过了热交换器1的空气聚集于面板37附近的热交换器1的两端部25,沿热交换器1的两端部25向上方流动,通过壳体34上部的螺旋桨式风扇9,然后从排出口34b排气。
此时,通过使热交换器1的两端部25的翅片间距大于热交换器1的其他范围的翅片间距来减小两端部25的通风阻力,能够增大自热交换器1的两端部25流入的风量,能够增大沿热交换器1的两端部25流动的风量。因此,通过使热交换器1的两端部25的翅片间距大于热交换器1的其他范围的翅片间距,能够提高控制盘8的冷却效果。
而且,通过使热交换器1的两端部25的翅片间距大于热交换器1的其他范围的翅片间距来减小通过两端部25的空气与流经热交换器1的内部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量。因此,在制冷运转时,能够降低自热交换器1的两端部25流入的空气的温度,即、能够降低沿热交换器1的两端部25流动的空气的温度。因此,在制冷运转时,通过该空气的温度降低也能够提高控制盘8的冷却效果。
以上,在如本实施方式2那样构成的室外机101中,在壳体34的一侧面部设置控制盘8,将配置于该控制盘8侧的热交换器1的端部的翅片间距形成为比热交换器1的其他范围的翅片间距大。因此,能够增加控制盘8的冷却风量,能够提高控制盘8的冷却效果。
实施方式3.
改变热交换器1的一部分范围的翅片间距的例子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所示,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中的至少一者的结构一起、或者有别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结构地改变热交换器1的如下这种范围的翅片间距。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关于未特别描述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相同,对相同的功能、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描述。
图9是自螺旋桨式风扇一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室外机中的热交换器的俯视剖视图。该图9所示的空白的箭头表示室外机101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
本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1沿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的流动方向被分成两列热交换器部(以下,将配置于该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热交换器部称作外侧热交换器1b,将配置于下游侧的热交换器部称作内侧热交换器1a)。另外,将作为热交换器1的一部分的内侧热交换器1a的翅片间距形成为比外侧热交换器1b的翅片间距大。
如图9所示,通过热交换器1并被螺旋桨式风扇9排出的空气首先通过外侧热交换器1b,接着通过内侧热交换器1a。因此,若将流经热交换器1的内部的制冷剂的温度假定为恒定,则利用外侧热交换器1b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温度变化,并且流出外侧热交换器1b的空气与流经热交换器1内部的制冷剂之间的温度差变小。也就是说,由于通过内侧热交换器1a的空气与流经热交换器1(即、内侧热交换器1a)的制冷剂之间的温度差较小,因此热交换量变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3中,相对于外侧热交换器1b,使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量较少的内侧热交换器1a的翅片间距较大地形成。
以上,在如本实施方式3那样构成的室外机101中,通过减少热交换量较小且对热交换性能的帮助较小的内侧热交换器1a的翅片插入张数,能够在维持与以往同等的性能的同时实现室外机101的小型、低价格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沿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的流动方向将热交换器1分成两列热交换器部,当然也可以沿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的流动方向将热交换器1分成三列以上的热交换器部。此时,只要在这些热交换器部中的至少两个之中,将配置于下游侧的热交换器部的翅片间距形成为大于配置于上游侧的热交换器部的翅片间距,就能够获得本实施方式3中所示的效果。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3中,虽然说明了具备相对于外侧热交换器1b较大地形成内侧热交换器1a的翅片间距的热交换器1的室外机101,但是也可以将相对于内侧热交换器1a较大地形成外侧热交换器1b的翅片间距的热交换器1安装于室外机101。这种结构在容易产生结霜的低温外部空气环境设置室外机101的情况下是特别有效的手段。
在将外侧热交换器与内侧热交换器的翅片间距相同的现有的室外机设置在热交换器产生结霜这样的低温外部空气环境下时,与内侧热交换器相比,外侧热交换器的结霜量变多,成为偏向于外侧热交换器的结霜分布。因此,存在在外侧热交换器中翅片之间的风路在早期被封堵,具备该室外机的空调机的制热性能降低的课题。这是因为,空气首先通过外侧热交换器,接着通过内侧热交换器,因此空气的绝对湿度量较大的外侧热交换器的结霜量变多。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中,使结霜量相对于内侧热交换器1a较多的外侧热交换器1b的翅片间距较大地形成。通过如此构成热交换器1,从而能够使内侧热交换器1a与外侧热交换器1b的结霜分布均匀,延迟翅片间风路的封堵,因此能够提高具备室外机101的空调机的制热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中,沿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的流动方向将热交换器1分成两列热交换器部,但当然也可以沿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的流动方向将热交换器1分成三列以上的热交换器部。此时,只要在这些热交换器部中的至少两个之中,将配置于上游侧的热交换器部的翅片间距形成为大于配置于下游侧的热交换器部的翅片间距即可。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使热交换器1的结霜分布均匀,延迟翅片间风路的封堵,因此能够提高具备室外机101的空调机的制热性能。
实施方式4.
另外,改变热交换器1的一部分范围的翅片间距的例子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一起、或者有别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结构地改变热交换器1的如下这种范围的翅片间距。此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关于未特别描述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相同,对相同的功能、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描述。
图10是自螺旋桨式风扇一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室外机中的热交换器的俯视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1形成为俯视时呈コ字形状。也就是说,热交换器1由两处弯曲部29和三处直线部30(在俯视时视为直线状的热交换器部分)构成。而且,关于本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1,使弯曲部29的翅片间距与直线部30的翅片间距不同。
在热交换器1的弯曲工序中,弯曲部29的翅片12有时变形或弯曲。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例如使热交换器1的弯曲部29的翅片间距大于直线部30的翅片间距,即使在当弯曲成形时翅片12的端部变形或翅片12产生了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弯曲部29的通风量。此外,例如通过使热交换器1的弯曲部29的翅片间距小于直线部30的翅片间距,即通过增多弯曲部29的翅片层叠张数,能够减小在弯曲成形时对每张翅片12施加的应力,从而能够抑制翅片12的变形或弯曲,能够确保弯曲部29的通风量。
以上,通过如本实施方式4那样构成热交换器1,能够确保弯曲部29的通风量,因此能够利用弯曲部29有效地进行热交换。因此,能够改善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效率,从而能够获得节能且小型的室外机101。
此外,通过使热交换器1的弯曲部29的翅片间距大于直线部30的翅片间距,也能够获得如下这种效果。
在将热交换器1弯折形成俯视时呈コ字形状的情况下,在配置于弯曲部29的翅片12彼此之间,与外侧的翅片间距相比,弯曲部29的内侧的翅片间距变小。另外,在弯曲部29的外周侧设置支柱36(参照图1)。结果,与直线部30相比,弯曲部29的通风量变少,温度效率在弯曲部29与直线部30产生分布(温度效率在弯曲部29与直线部30处不同)。特别是,在将翅片间距形成为一样的热交换器弯折形成为俯视时呈コ字形状的现有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相比于使热交换器1的弯曲部29的翅片间距大于直线部30的翅片间距的本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1,弯曲部与直线部的温度效率之差变大。
这里,使用图11对温度效率ε与热交换器性能AK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温度效率ε与热交换器性能AK的关系的图。在该图11中,用实心圆圈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1(使热交换器1的弯曲部29的翅片间距大于直线部30的翅片间距的热交换器1)的温度效率ε。另外,用空心圆圈表示现有的热交换器(将翅片间距形成为一致的热交换器弯折成俯视时呈コ字形状而形成的热交换器)的温度效率ε。此外,本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1的翅片的合计张数与现有的热交换器相同。
温度效率ε(=热交换器出口空气温度-热交换器入口空气温度)/(制冷剂饱和温度-热交换器入口空气温度)具有若通风量增加(风速变大)则该温度效率ε降低的特征。因此,本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1以及现有的热交换器的弯曲部的温度效率(ε2、ε2’)均高于直线部的温度效率(ε1、ε1’)。另外,若着眼于直线部的温度效率,在以相同张数的翅片制作了本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1与现有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使弯曲部29的翅片间距大于直线部30的翅片间距而成的本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1的温度效率ε1’大于现有的热交换器的直线部的温度效率ε1。另外,若着眼于弯曲部的温度效率,在以相同张数的翅片制作了本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1与现有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使弯曲部29的翅片间距大于直线部30的翅片间距而成的本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1的温度效率ε2小于现有的热交换器的直线部的温度效率ε2’。
这里,如图11所示,热交换器性能AK(导热性能)与温度效率ε具有随着热交换器性能AK增大而温度效率ε逐渐接近1的这一特征。因此,在通风量较多的直线部中,通过使本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1相比于现有的热交换器减小翅片间距,从而以ε1’-ε1的程度改善了温度效率。另外,在通风量较少的弯曲部中,通过使本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1相比于现有的热交换器增大翅片间距,从而以ε2’-ε2的程度降低了的温度效率。
然而,具有直线部的温度效率(ε1、ε1’)与弯曲部的温度效率(ε2、ε2’)相比变小、温度效率ε随着热交换器性能AK增大而逐渐接近1的这一上述特征。因此,如本实施方式4那样构成热交换器引起的温度效率的改善量(ε1’-ε1)变大,如本实施方式4那样构成热交换器引起的温度效率的降低量(ε2’-ε2)变得非常小。
也就是说,成为(ε1’-ε1)>(ε2’-ε2)。
因此,如本实施方式4那样,通过增大温度效率ε较高的弯曲部29的翅片间距并减小温度效率ε较低的直线部30的翅片间距来使热交换器1的平均的温度效率、即热交换器1整体的热交换效率较大地提高。
实施方式5.
另外,改变热交换器1的一部分范围的翅片间距的例子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一起、或者有别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的结构地改变热交换器1的如下这种范围的翅片间距。此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关于未特别描述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相同,对相同的功能、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描述。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室外机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此外,在图12中,省略了除热交换器1以及螺旋桨式风扇9以外的收纳物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器1沿上下方向分成三层热交换器部(第一层热交换器2、第二层热交换器3、第三层热交换器4)。而且,将第三层热交换器4的翅片间距33形成为大于第二层热交换器3的翅片间距32,将第二层热交换器3的翅片间距32形成为第一层热交换器2的翅片间距31以上。
在与形成于壳体34的侧面部的吸入口34a相向地设有热交换器1、且与形成于壳体34的上表面部的排出口34b相向地设有螺旋桨式风扇9的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中,通过热交换器1的各部分的风量根据距螺旋桨式风扇9的距离的不同而不同。详细地说,通过第三层热交换器4的风量相比于通过第一层热交换器2的风量变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5中,相对于第一层热交换器2,使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量较少的第三层热交换器4的翅片间距较大地形成。
如以上那样,通过减少风量较小且对热交换性能的帮助较小的第三层热交换器4的翅片插入张数,能够在维持与以往同等的性能的同时实现空调机的小型、低价格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沿上下方向将热交换器1分成三层热交换器部,但当然既可以将热交换器1分成两层热交换器部,也可以将热交换器1分成四层以上的热交换器部。此时,只要在这些热交换器部中的至少两个之中,将配置于下方的热交换器部的翅片间距形成为小于配置于上方的热交换器部的翅片间距,就能够获得本实施方式5中所示的效果。
然而,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以在壳体34的上表面部形成排出口34b的室外机101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即使对在壳体的侧面部形成排出口的室外机实施本发明,也能够获得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所示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以俯视时呈コ字形状的热交换器1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热交换器的形状是任意的,无论热交换器的形状如何都能够获得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所示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以具备一个热交换器1(由多个热交换器部构成的热交换器)的室外机101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在具备多个热交换器1的室外机中也能够获得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所示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以具备螺旋桨式风扇9的室外机101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在具备除螺旋桨式风扇9以外的风扇的室外机中,也能够获得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所示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以室外机101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当然也能够对室内机实施本发明。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热交换器,1a内侧热交换器,1b外侧热交换器,2第一层热交换器,3第二层热交换器,4第三层热交换器,5压缩机罩相邻范围,6压缩机非相邻范围,7压缩机罩,8控制盘,9螺旋桨式风扇,10导热管,12翅片,13缺口,14翻边,15先导孔,16薄板进给动作,17翅片连续体,18切断动作,19移动、旋转动作,21间距进给动作,22翅片组,23翅片组,24翅片组组装部,25端部,29弯曲部,30直线部,31第一层热交换器2的翅片间距,32第二层热交换器3的翅片间距,33第三层热交换器4的翅片间距,34壳体,34a吸入口,34b排出口,35a上表面部,35b底面部,36支柱,37面板,38风扇罩,101室外机。

Claims (12)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包括:
多个翅片,其隔开规定的翅片间距而层叠;以及
多个导热管,其沿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并沿所述层叠方向贯穿所述翅片;
多个所述导热管是剖面呈扁平形状的导热管,
多个所述翅片在长度方向侧的端部形成呈与所述导热管的剖面形状对应的形状的多个缺口,
在多个所述缺口的边缘形成翻边,
在这些所述缺口中插入所述导热管,
多个所述翅片的一部分之间的翅片间距大于其他的所述翅片之间的翅片间距,
该较大的翅片间距至少大于所述翻边从所述翅片的板面的突出量、即所述翻边的高度。
2.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该空调机包括:
壳体,其形成有吸入口以及排出口;
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设于该壳体;以及
风扇,其设于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中,在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风扇之间风路中收容有收纳物,
所述热交换器的与所述收容部之间的距离成为规定的距离以内的范围的翅片间距成为所述较大的翅片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至少一个侧面部形成所述所述吸入口,在上表面部形成排出口,
所述热交换器与该吸入口相向设置,
所述风扇是螺旋桨式风扇,且与所述排出口相向设置,
在将该螺旋桨式风扇的直径设为D,将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收容物之间的距离设为L的情况下,
所述热交换器的满足L/D≤0.15的关系的范围的翅片间距成为所述较大的翅片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较大的翅片间距设为fp2,将其他所述翅片之间的翅片间距设为fp1的情况下,
以如下方式设置fp2,所述热交换器相对于将该热交换器中的翅片间距成为fp2的范围的所述翅片的翅片间距形成为fp1的热交换器,性能系数在95%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物是控制盘,该控制盘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部,
所述吸入口至少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侧面部,该侧面部与配置有所述控制盘的侧面部相邻,
所述热交换器与该吸入口相向设置,
所述热交换器中的所述控制盘侧的端部的翅片间距成为所述较大的翅片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沿空气通过该热交换器的流动方向被分成多个热交换器部,
在这些被分割的多个所述热交换器部中的至少一个中,配置于下游侧的所述热交换器部的翅片间距大于配置于上游侧的所述热交换器部的翅片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沿空气通过该热交换器的流动方向被分成多个热交换器部,
在这些被分割的多个所述热交换器部中的至少一个中,配置于上游侧的所述热交换器部的翅片间距大于配置于下游侧的所述热交换器部的翅片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形成有弯曲部,
配置于所述弯曲部的所述翅片之间的翅片间距大于配置于直线部的所述翅片之间的翅片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形成有弯曲部,
配置于直线部的所述翅片之间的翅片间距大于配置于所述弯曲部的所述翅片之间的翅片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至少一个侧面部形成所述所述吸入口,在上表面部形成排出口,
所述风扇是螺旋桨式风扇,且与所述排出口相向设置,
所述热交换器与该吸入口相向设置,并沿上下方向被分成多个热交换器部,
在这些被分割的多个所述热交换器部中的至少一个中,配置于下方的所述热交换器部的翅片间距大于配置于上方的所述热交换器部的翅片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与所述导热管通过钎焊或者粘接而固定。
CN201280073564.7A 2012-08-08 2012-08-08 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Pending CN1043216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05041 WO2014024221A1 (ja) 2012-08-08 2012-08-08 熱交換器及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2790.5A Division CN105783139A (zh) 2012-08-08 2012-08-08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和空调机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1610A true CN104321610A (zh) 2015-01-28

Family

ID=50067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3564.7A Pending CN104321610A (zh) 2012-08-08 2012-08-08 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07803A1 (zh)
EP (1) EP2884211A4 (zh)
JP (1) JPWO2014024221A1 (zh)
CN (1) CN104321610A (zh)
WO (1) WO20140242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9088A (zh) * 2015-10-23 2018-06-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0583B2 (ja) * 2014-03-14 2018-06-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6311427B2 (ja) * 2014-04-18 2018-04-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095036B2 (ja) * 2014-05-09 2017-03-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ユニット
WO2016121115A1 (ja) * 2015-01-30 2016-08-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469245B2 (ja) * 2015-10-19 2019-0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熱交換器及び室外機
CN106678970B (zh) * 2017-01-03 2022-11-1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DE102020207457A1 (de) * 2020-06-17 2021-12-23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Wärmeübertragereinhei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33296A (ja) * 1987-03-20 1988-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イン付熱交換器
CN1149117A (zh) * 1995-04-03 1997-05-07 株式会社东芝 空调机的室外单元
JP2006153332A (ja) * 2004-11-26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6336935A (ja) * 2005-06-01 2006-12-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01087978A (zh) * 2004-12-24 2007-12-12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JP2008261611A (ja) * 2007-04-16 2008-10-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フィンアンドチューブ型の熱交換器の曲げ加工装置、及び曲げ加工方法
CN101769689A (zh) * 2009-01-05 2010-07-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358B2 (ja) 1975-10-22 1983-02-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ネツコウカンキノセイゾウホウホウ
JPS5813249B2 (ja) 1978-05-04 1983-03-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クロスフイン形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S60238051A (ja) 1984-05-11 1985-11-26 Hitachi Ltd 熱交換器用フィン製造方法
JP3224669B2 (ja) * 1994-01-07 2001-11-0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H09145097A (ja) * 1995-11-24 1997-06-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3343878A (ja) * 2002-05-24 2003-12-03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空気調和機
JP4417620B2 (ja) 2002-10-25 2010-02-17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用熱交換器
FR2849173B1 (fr) * 2002-12-19 2006-01-27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Module d'echangeur de chaleur,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e pluralite d'echangeurs de chaleur
US7726141B2 (en) * 2002-12-24 2010-06-01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the same
JP2004245531A (ja) 2003-02-14 2004-09-02 Toshiba Kyaria Kk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KR20030036366A (ko) * 2003-03-15 2003-05-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면 흡토출 방식의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JP4515346B2 (ja) * 2005-07-19 2010-07-28 柿沼金属精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2008008541A (ja) 2006-06-28 2008-01-17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2008138939A (ja) * 2006-12-01 2008-06-19 Daikin Ind Ltd 空調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WO2008146709A1 (ja) * 2007-05-25 2008-1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140051B2 (ja) * 2009-09-17 2013-0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用フィン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44998A (ja) * 2010-01-14 2011-07-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器、及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1806550B (zh) * 2010-03-24 2014-02-19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
CN103890494A (zh) * 2011-12-26 2014-06-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33296A (ja) * 1987-03-20 1988-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イン付熱交換器
CN1149117A (zh) * 1995-04-03 1997-05-07 株式会社东芝 空调机的室外单元
JP2006153332A (ja) * 2004-11-26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1087978A (zh) * 2004-12-24 2007-12-12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JP2006336935A (ja) * 2005-06-01 2006-12-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08261611A (ja) * 2007-04-16 2008-10-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フィンアンドチューブ型の熱交換器の曲げ加工装置、及び曲げ加工方法
CN101769689A (zh) * 2009-01-05 2010-07-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9088A (zh) * 2015-10-23 2018-06-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US10718534B2 (en) 2015-10-23 2020-07-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an improved outdoor unit
CN108139088B (zh) * 2015-10-23 2021-02-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024221A1 (ja) 2016-07-21
EP2884211A4 (en) 2016-04-06
WO2014024221A1 (ja) 2014-02-13
US20150107803A1 (en) 2015-04-23
EP2884211A1 (en)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1610A (zh) 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CN103890494A (zh)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US7055585B2 (en) Layered evaporator for use in moto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s or the like, layered heat exchanger for providing the evaporat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comprising the evaporator
CN105473973B (zh) 换热器、空调机、冷冻循环装置和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CN104334996B (zh)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换热器及空气调节机
CN102272547A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翅片和包括该翅片的热交换器
US9901966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flattened tube finned heat exchanger
JP2008533415A (ja) クリンプされた流路入口を有する並流熱交換器
JP2016048162A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の製造方法
US20160054075A1 (en) Folded tube multiple bank heat exchange unit
CN106796088B (zh) 多端口挤出式热交换器
CN104121800A (zh) 流通管接头及具有该流通管接头的换热器
EP2650078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frigerant guide tube of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guide tube manufactured using the method and heat exchanger with the refrigerant guide tube
US5201367A (en) Stack of plates for a plate-and-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diverging-converging passages
CN105783139A (zh)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和空调机的制造方法
JPH11147149A (ja) 熱交換器用コルゲート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JP2006317080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200626661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6133247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AU2002314555B2 (en) Layered evaporator for use in moto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s or the like, layered heat exchanger for providing the evaporat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comprising the evaporator
EP3372940A1 (en) A heat exchanger and a method to produce an offset strip fin for the heat exchanger
EP2009382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ure thereof
JPWO2013098872A1 (ja) 室外機、空気調和機、及び、室外機の製造方法
JP5034063B2 (ja) 熱交換器
KR20210001185A (ko) 열교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