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2822B - 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02822B
CN104302822B CN201280034291.5A CN201280034291A CN104302822B CN 104302822 B CN104302822 B CN 104302822B CN 201280034291 A CN201280034291 A CN 201280034291A CN 104302822 B CN104302822 B CN 104302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element
central
outer clamping
weft yarn
central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42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02822A (zh
Inventor
E.弗克利特
W.胡雷尔贝克
R.库伦比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canol NV
Original Assignee
Picanol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canol NV filed Critical Picanol NV
Publication of CN104302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2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02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2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70Devices for cutting weft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12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single picks of weft thread are inserted, i.e. with shedding between each pick
    • D03D47/125Weft hold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 D03D47/38Weft pattern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织机中用于夹持纬纱(6)的装置和方法,装置(1)包括中央夹持元件(10)、第一外夹持元件(15)、第二外夹持元件(16)以及驱动装置(22),驱动装置适于使中央夹持元件(10)从中间位置(P)移位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驱动装置(22)包括气动缸(30),气动缸(30)包括至少一个活塞(23),该活塞(23)直接联接到中央夹持元件(10)用于传递运动。

Description

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织机更具体地在剑杆织机中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当织造时,由夹纱器夹住定位在夹纱器路径中的纬纱并且将纬纱引入到梭口中。在引入侧切断所引入的纬纱以允许引入随后的纬纱。已知使用紧邻梭口布置在织机上的引出装置的引出元件将待引入的纬纱定位在夹纱器的路径中,引出装置例如如在EP 0 598264 A1中所描述的那样。
还已知提供一种布置在纬纱引出装置与纬刀之间的夹持装置。例如,EP 0 644286 A1涉及一种用于在剑杆织机上引出纬纱的设备,其包括:能够运动地安装的纬纱夹持单元,纬纱夹持单元具有至少三个纬纱夹具,纬纱夹具在夹持单元的移动方向上间隔开;和定位装置,用于将纬纱夹具中的每一个移动到参考平面中,该定位装置包括步进马达。
EP 0 421 349 A1描述了一种用于剑杆织机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紧体和第二夹紧体,第一夹紧体和第二夹紧体能够上下移动并且被沿着朝向中部位置的方向推动;以及夹纱器元件,能够在第一夹紧体与第二夹紧体之间上下移动,其中夹纱器元件当定位在第一夹紧体与第二夹紧体之间的中部位置时能与第一夹紧体和第二夹紧体接触,并且当抵靠夹紧体之一定位时能与夹紧体之一接触,以便在夹纱器元件与另一个夹紧体之间限定开口部分。用于上下移动夹纱器元件的驱动器件设计为凸轮和杆、两个螺线管或电驱动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夹持所引入的纬纱的装置和方法,其允许可靠地夹持所引入的纬纱。
该目的由在织机更具体地在剑杆织机中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来解决,该装置包括中央夹持元件、第一外夹持元件和第二外夹持元件,其中中央夹持元件被沿着两个相反的夹持方向推向中间位置,其中当中央夹持元件定位在中间位置时,中央夹持元件夹在第一外夹持元件与第二外夹持元件之间,所述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适于使中央夹持元件从中间位置沿着两个夹持方向移位,沿着第一夹持方向移位到至少一个第一位置以及沿着第二夹持方向移位到至少一个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中央夹持元件距第一外夹持元件一定距离,并且在第二位置中央夹持元件距第二外夹持元件一定距离,并且其中驱动装置包括气动缸,气动缸具有至少一个活塞,该活塞直接联接到中央夹持元件用于传递运动。
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也称为夹持装置。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夹持方向表示夹具的打开或闭合期间的夹持元件移动的移动方向。
气动缸允许中央夹持元件以高度的可靠性和高速移位。在一实施例中,中央夹持元件与活塞和/或活塞杆一体地形成。在其它实施例中,元件形成为单独的部件,它们被机械地联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机械联接为可释放的连接,例如使用螺钉元件。在其它实施例中,选择永久连接,例如通过将元件焊接或胶合在一起。当使用气动缸时,可以施加期望的力。将中央夹持元件直接联接到活塞允许实现适合与气动缸配合的轻量装置。在该情况下,活塞直接联接到中央夹持元件以沿夹持方向传递移动。
另外,当设置气动缸时,可以获得紧凑的结构。在不存在纬纱的情况下,当中央夹持元件定位在中间位置时,中央夹持元件与第一外夹持元件和第二外夹持元件接触。
根据一实施例,气动缸为双作用气动缸,更特别地为能够保持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中间位置的双作用气动缸。气动缸的活塞能够沿着夹持方向移动。设置双作用气动缸允许活塞采取三个位置,并且因此也允许将中央夹持元件直接联接到活塞以采取三个位置。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活塞竖直地或基本上竖直地布置。利用该布置,活塞可以当仅对气动缸的下腔室加压时采取第一上部活塞位置,当仅对气动缸的上腔室加压时采取第二下部活塞位置,并且当施加在活塞上的载荷平衡时采取第三中间活塞位置。优选地,当对两个腔室都不加压时,施加在活塞上的载荷是平衡的。在该情况下,当不供应加压流体时,中央夹持元件将采取中间位置。但是在其它方案中,当对两个腔室都加压时可以采取中间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气动缸包括加载活塞的至少一个弹簧, 优选地包括两个弹簧。弹簧适于将活塞保持在第三中间活塞位置,其中中央夹持元件也处于其中间位置。当使用两个弹簧时,在第三中间位置,由两个弹簧施加的载荷是平衡的。当仅使用一个弹簧时,在第三中间位置,由该弹簧施加的载荷例如几乎可以忽略。
在优选实施例中,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力元件,朝向中央夹持元件推动第一外夹持元件;第二力元件,朝向中央夹持元件推动第二外夹持元件;以及至少一个抵接元件,用于限制由于中央夹持元件的移位和由第一力元件和第二力元件分别施加在第一外夹持元件和第二外夹持元件上的力造成的第一外夹持元件和第二外夹持元件的移位。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力元件和第二力元件实现为弹簧元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力元件和第二力元件起到气动缸的弹簧的功能,其中可以省略气动缸的弹簧。在其它实施例中,力元件与气动缸的弹簧配合,其中由力元件施加的载荷优选地选择为小于由气动缸的弹簧施加的力。
根据另一实施例,至少一个抵接元件布置在第一外夹持元件与第二外夹持元件之间,其中中央夹持元件的高度大于至少一个抵接元件的总高度。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布置在第一外夹持元件与第二外夹持元件之间的至少一个抵接元件的总高度定义为限制第一外夹持元件和第二外夹持元件朝向彼此移动的两个抵接表面之间的距离。如果仅设置一个抵接元件,则总高度等于该抵接元件的高度。在优选实施例中,当中央夹持元件布置在中间位置时,至少一个抵接元件以中央夹持元件为中心。在其它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抵接元件向两个夹持方向之一略微偏心。在两种情况下,至少一个抵接元件的总高度都小于中央夹持元件的高度或厚度,以允许第一外夹持元件和第二外夹持元件在中间位置抵接于中央夹持元件。由于至少一个抵接元件的高度较小,所以在夹持元件与至少一个抵接元件之间实现游隙,这有利于保持处于中间位置的夹具闭合,换言之抵靠中央夹持元件,这允许总是夹持纬纱,即使夹持元件由于它们突然移动而略微上下移动或振动,更特别地在夹持元件与中央夹持元件接触之后(这表示在夹具闭合后)振动。在该情况下,所有夹持元件能够在该游隙中一起振动,而不会出现其中一个夹具打开而释放纬纱的情况。
根据一实施例,第一外夹持元件和/或第二外夹持元件形成为固定到引导轴上的板。在一实施例中,引导轴的长度选择为限制外夹持元件的移动。因此引导轴可以起到至少一个抵接元件的功能。在其它实施例中,引导轴与设置于外夹持元件之间的抵接元件配合。板提供一种轻量的方案。
根据另一实施例,用于中央夹持元件、第一外夹持元件和第二外夹持元件的引导轴同轴地布置。在优选实施例中,气动缸的活塞杆用作中央夹持元件的引导轴。活塞杆延伸穿过中央夹持元件、第一外夹持元件和第二外夹持元件。中央夹持元件布置在活塞杆上的固定位置或者与活塞杆一体地形成。第一外夹持元件和第二外夹持元件具备用于活塞杆的馈通开口。用于第一外夹持元件和第二外夹持元件的引导轴形成为绕活塞杆同心地布置的管形轴。
在一实施例中,当纬纱由相关联的夹具卷取时,由中央夹持元件和外夹持元件形成的夹具的接纳部分大致垂直于纬纱布置,因为这种布置有利于捕获纬纱。
作为替代或补充,根据另一实施例,指向待夹持的纬纱的中央夹持元件的末端与第一外夹持元件的末端和/或第二外夹持元件的末端形成引入漏斗。这允许由夹持装置更容易地卷取纬纱。夹持装置可以布置在织机上的固定位置。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装置包括限制第一外夹持元件在第二位置的运动的抵接件和/或限制第二外夹持元件在第一位置的运动的抵接件。这限制了在夹持元件到达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后可能出现的振动,由此避免了在到达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后不久,被夹持的纬纱在夹具中自由放置,这表示使之自由。
在优选实施例中,夹持装置布置在模块中。模块允许容易且可靠地定位在织机上。在一有利实施例中,该装置布置在织机上的固定位置,这表示相对于夹纱器路径、织物线和织物边缘的固定位置。在优选实施例中,固定位置是可调整的,并且可以相对于夹持器路径、机织织物的织物线和织物边缘适当地选择,以便夹持所引入的纬纱。
在一实施例中,模块还包括在引入方向上布置在根据本发明的夹持装置的上游的至少一个导纱元件。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引入方向表示夹纱器移动的方向。在优选实施例中,导纱元件靠近夹纱器路径布置在由夹纱器卷取纬纱的区域附近。在模块中结合引导元件允许可靠且简单的组装。
根据另一实施例,模块替代地或附加地包括在纬纱方向上布置在中央夹持元件的下游的至少一个切割装置。通过将切割装置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与织物边缘之间的邻近织物边缘的位置,从而可以将所引入的纬纱切割为基本上相同的长度,并且可以将突出超过织物边缘的纬纱端部保持最小。在一实施例中,切割装置包括固定夹钳与可动夹钳,例如在WO 2009/007076 A1中示出的类型。其内容由此通过引用并入。在优选实施例中,包括夹持装置和切割装置的模块紧邻织物边缘布置,其中可以将纬纱端部切割为小于10mm的长度,例如切割为4mm至8mm之间的长度。根据一实施例,切割装置和夹持装置可以布置在特定位置并且还彼此以一定可设定距离地相互布置。该设定可以沿着引入方向或沿着经纱方向。切割装置和夹持装置在本文中可以作为整体或分离地布置在特定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模块布置成能够在近似平行于或平行于机织织物的织物边缘的平面中朝向和远离夹纱器移动。根据一实施例,模块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可旋转轴上,以朝向和远离夹纱器移动。该布置允许使得装置在由夹纱器卷取纬纱的区域附近靠近夹纱器路径,因为这种布置有利于保持突出超过夹纱器中的纱线夹的纬纱端部较短,这允许在梭口的相对侧保持突出超过织物边缘的纱线端部受控,这意味着较短。
所述目的还由一种在织机更具体地在剑杆织机中用于夹持纬纱的方法来解决,其中将所引入的纬纱导入到紧邻机织织物的织物边缘布置的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中,其中该装置包括中央夹持元件、第一外夹持元件和第二外夹持元件,其中中央夹持元件被沿着两个相反的夹持方向推到中间位置,其中当中央夹持元件定位在中间位置时,中央夹持元件夹在第一外夹持元件与第二外夹持元件之间,其中该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适于将中央夹持元件从中间位置沿着两个夹持方向移位,沿着第一夹持方向移位到至少一个第一位置并且沿着第二夹持方向移位到至少一个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中央夹持元件距第一外夹持元件一定距离,并且在第二位置,中央夹持元件距第二外夹持元件一定距离,并且其中将压缩空气供应至驱动装置,用于使中央夹持元件在中间位置、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移位或移动。
通过供应压缩空气来致动允许使中央夹持元件以高可靠性和高速移位。
根据一实施例,驱动装置为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双作用气动缸,其中对第一腔室加压以使活塞在第一位置移动,并且对第二腔室加压以使活塞在第二位置移动。
在切割装置切割纬纱之前,由夹持装置来夹持纬纱。为了随后的引入,而由夹持装置释放纬纱。根据另一实施例,夹纱器卷取纬纱,并且在夹具仍然闭合时,将由夹纱器卷取的纬纱从夹持装置的夹具拉出。夹具仅在之后通过供应压缩空气而打开。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若干示意图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为布置在剑杆织机上的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的立体细节图;
图4为图1的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的中央夹持元件的立体示意局部剖视细节图;
图5为图1的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的外夹持元件的立体细节图;
图6为处于中间位置的图1的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的立体细节图;
图7为处于第一位置的图6的装置的视图;
图8为处于第二位置的图6的装置的视图;
图9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的第二立体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夹持纬纱的另一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布置在剑杆织机上的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1的立体图和俯视图,剑杆织机也称为片梭织机。仅部分地示出了剑杆织机。剑杆织机包括用于纬纱的引出装置2和夹纱器3。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用于纬纱的导纱元件4和切割装置5。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切割装置5附接到用于夹持纬纱6的装置1的框架上并且与用于夹持纬纱6的装置1形成组件。
在图2中示意地示出了纬纱6。根据引入方向N,纬纱6从引出装置2经由夹纱器3、导纱元件4、用于夹持纬纱6的装置1和切割装置5伸展到织物边缘8和具有织物线7的机织织物9。在该情况下,织物9能够支承于未图示的织物支承件上。如图2所示,织物边缘8为沿着经纱方向延伸的织物9的侧缘,而织物线7为沿着纬纱方向延伸的织物9的打纬边缘。
导纱元件4优选地固定地布置在织机上。导纱元件4包括布置在夹纱器3附近的引导板11,该引导板11在引入方向N上被导向。还在夹纱器3与引出装置2之间设置有引导板12,引导板12在引入方向N上被导向,以在夹纱器3处靠近引出装置2支承待引入的纬纱6。
将参考图3至图8来更详细地描述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1,图3至图8详细地示出了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1和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1的部件。
装置1包括在图4中更详细地示出的中央夹持元件10、在图5中示出的第一外夹持元件15和第二外夹持元件16。如在图6中最佳地看出,中央夹持元件10被能够移动地支承,该元件被沿着两个相反的夹持方向推动到中间位置P,在图6等中示出了中间位置P。中央夹持元件10当定位在中间位置时,夹在第一外夹持元件15与第二外夹持元件16之间并且与第一外夹持元件15和第二外夹持元件16接触。换言之,在中间位置P,由中央夹持元件10和第一外夹持元件15形成的第一夹具20和由中央夹持元件10和第二外夹持元件16形成的第二夹具21是闭合的,以各自夹持纬纱。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设置有设计为弹簧的两个力元件18、19,以便分别将第一外夹持元件15推向中央夹持元件10,并将第二外夹持元件16推向中央夹持元件10。
装置1还包括适于移位的驱动装置22,该装置将中央夹持元件10从如图6所示的中间位置P沿着两个夹持方向K和L移动。这表示沿着夹持方向K移动到至少一个第一位置和沿着夹持方向L移动到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例如在如图6至图8所示的装置1的方位中,沿着一个夹持方向K向下移动并且沿着另一个夹持方向L向上移动,其中如图7所示,例如在打开的第一夹具20的情况下,在第一位置,中央夹持元件10距第一外夹持元件15一定距离,并且如图8所示,例如在打开的第二夹具21的情况下,在第二位置,中央夹持元件10距第二外夹持元件16一定距离。
如在图4中可以最佳地看出,驱动装置22为包括活塞23的气动双作用缸30,该活塞23直接联接到中央夹持元件10,用于经由活塞23的活塞杆24来传递运动。中央夹持元件10、活塞杆24和活塞23机械地联接或者制造为组件,使得中央夹持元件10由活塞23直接移动。此处活塞23由各设置于腔室27或28(也称为压力腔室)中的两个弹簧13、14平衡,只要不供给压缩空气,该弹簧13、14就迫使活塞23处于中央位置。因此,在没有压力供应的情况下,中央夹持元件10保持在中间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通过向两个腔室27、28供给压缩空气来获得中间位置。但是,在该情况下,必须确保不发生由于压力损失或类似效果所造成的不平衡,从而在向两个腔室27、28供应压缩空气时避免夹持元件10被沿着一个方向推动。
外夹持元件15和16能够移动地布置,并且两个力元件18、19确保了在中央夹持元件10移位时第一夹具20和第二夹具21最初保持闭合。装置1还包括在外夹持元件15、16的移动路径中布置在第一外夹持元件15与第二外夹持元件16之间的抵接元件17,其中中央夹持元件10的高度H1大于抵接元件17的高度H2,如在图5和图6中可以看出的那样。H1与H2之间的高度差限定游隙,作为质量弹簧系统的一部分的夹持元件15和16能够在该游隙中移动或振动,而不会与抵接元件17接触,并且不会打开夹具20和21而释放纬纱。在这里考虑到质量弹簧系统的性质和存在于该质量弹簧系统中的阻尼来选择游隙。当中央夹持元件10布置在如图所示的中间位置时,抵接元件17不与外夹持元件15或16中的任一个接触。所描绘的抵接元件17为叉形,其中叉形元件的两个顶端包围中央夹持元件10,而不限制中央夹持元件10沿着两个夹持方向K和L的移动。抵接元件17的两个顶端可以通过抵接于设置在夹持元件15和16处的加宽部而限制夹持元件15和16的移动。
根据未图示的一实施例,设置两个抵接元件,例如每一个抵接元件由叉形元件形成。这两个抵接元件彼此距一定距离布置,并且可以各与相关联的外夹持元件15或16配合,并且这样一起用作整体夹持元件17。
当使中央夹持元件10沿着夹持方向K向下移动时,力元件18加载第一外夹持元件15,以便跟随中央夹持元件10的移动,直到第一外夹持元件15抵接于抵接元件17,使得第一夹具20打开,而第二夹具21保持闭合。当使中央夹持元件10沿着夹持方向L向上移动时,力元件19加载第二外夹持元件16,以便跟随中央夹持元件10的移动,直到第二外夹持元件16抵接于抵接元件17,使得第二夹具21打开,而第一夹具20保持闭合。在一实施例中,抵接元件17和中央夹持元件10在中间位置对准,其中穿过狭缝65设置定位螺钉29,用于在中间位置将抵接元件17相对于中央夹持元件10对准。如在图4中可以看出的那样,六角固定螺钉60布置成能够在外壳22中旋转。通过将六角固定螺钉60或多或少地旋拧到外壳22中,能够相对准确地设定活塞23的中间位置,并且还能够设定由弹簧13和14施加在活塞23上的力。
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驱动装置22为气动作用的双缸30,其包括布置在两个腔室27与28之间的活塞23,其中在每个腔室27、28中设置有弹簧13、14。压缩空气经由相应的管道31、32供应到两个腔室27、28中的每一个,管道31、32具有用于中断空气供应的阀33、34。
通过经由管道31和阀33向弹簧13的腔室27中供应压缩空气,使得中央夹持元件10和两个外夹持元件15、16向下移动,直到第一外夹持元件15抵接于抵接元件17,从而第一夹具20打开并且第二夹具21保持闭合。如果经由管道32和阀34向弹簧14的腔室28中供应压缩空气,则中央夹持元件10和两个外夹持元件15、16向上移动,直到第二外夹持元件16抵接于抵接元件17,使得第二夹具21打开并且第一夹具20保持闭合。如果不供给压缩空气,那么弹簧13、14迫使中央夹持元件10处于其中间位置。弹簧13和14的强度优选地高于力元件18、19的强度。
在替代实施例中,力元件18、19取代弹簧13和14的功能,从而可以省略弹簧13和14。在该情况下要确保力元件18、19的平衡。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外夹持元件15、16形成为固定在引导轴25、26上的板。引导轴25、26具有管状的形状并且与活塞杆24同轴地布置,使得引导轴25、26包围活塞杆24,并且活塞杆24能够在管形引导轴25、26内部移位。管形引导轴25、26允许外夹持元件15和16与引导轴25、26同轴地移动,但独立于活塞杆24。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管形引导轴25、26的长度进一步选择为使得由附加抵接件51、52来限制外夹持元件15、16的移动。抵接件51形成环元件66的一部分并且限制第一夹持元件15在第二位置的运动,而抵接件52形成环元件67的一部分并且限制第二夹持元件16在第一位置的运动。当第一外夹持元件15经由引导轴25抵接于抵接件51时,由于第一外夹持元件15被保持在抵接件51与中央夹持元件10之间,所以第一外夹持元件15几乎不能振动,从而纬纱进一步由夹具20确实地夹持。当第二外夹持元件16经由引导轴26抵接于抵接件52时,由于第二外夹持元件16被保持在抵接件52与中央夹持元件10之间,所以第二外夹持元件16几乎不能振动,从而纬纱进一步由夹具21确实地夹持。在管形引导轴25、26处,外夹持元件15、16分别具有馈通开口61、62,活塞杆24能够通过馈通开口61、62移动。
在图示实施例中,中央夹持元件10具备成形为楔形顶端的末端53。第一外夹持元件15的末端54和第二外夹持元件16的末端55各远离中央夹持元件10弯曲,更特别地弯曲成使得末端54、55各与中央夹持元件10的末端53形成引入漏斗56、57。末端53和54形成一个纬纱的接纳部分58,而末端53和55形成另一纬纱的接纳部分59。
如在图3中最佳地看出,装置1布置在模块35中,并且能够使用两个定位元件36、37相对于织机定位。这允许可靠并且容易地定位装置1。模块35例如还包括在引入方向N上布置在装置1的中央夹持元件10的上游的导纱元件4。模块35例如还包括在引入方向N上布置在装置1的中央夹持元件10的下游的切割装置5。根据未图示的一变型,所有前述元件可以彼此以可设定距离单独地布置。
图9和图10示出了替代实施例,其中装置1具备模块35,该模块35布置成能够在平行于或近似平行于机织织物9的织物边缘8的平面中根据箭头P朝向和远离夹纱器3移动。装置1类似于图1至图8的装置,并且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设置有臂38,其能够由布置在框架40上的驱动机构39例如凸轮驱动机构来回移动。装置1附接到臂38上。
臂38布置在可旋转轴41上,该轴41经由棒42、联接棒43和杆44由凸轮48驱动。联接棒43在杆44上的位置可以通过使用布置在狭槽46中的螺栓45来调整,狭槽46设置在杆44上,以设定装置1的移动路线。弹簧47迫使杆44与凸轮48接触。在优选实施例中,使凸轮48的驱动轴线49与织机的移动同步,例如经由机械联接或者经由自身可控驱动马达所产生的驱动器,从而避免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可能接触筘50或者上面能够固定筘的筘座63,如图2所示。在一替代实施例中,替代具有凸轮的驱动系统,可以设置气动系统和/或电磁系统来使得装置1朝向和远离夹纱器3移动。在一实施例中,用于调节压缩空气经由管道31、32的供应的阀33、34固定地布置在框架40上。通过使臂38沿着旋转方向R运动,使得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可以朝向或远离夹纱器3定位。在本文中,装置1在由夹纱器3卷取纬纱期间可以靠近夹纱器3布置,在由装置1卷取纬纱期间可以远离夹纱器3布置并且大致布置在织物线7的延长线中。
根据图11的实施例,在导纱元件4处,例如在导纱元件4的背离织物边缘8的一侧的引导板11处,可以布置抽吸喷嘴64,用来捕获和保持从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1释放的不需要的纬纱。这允许仍然在抽吸喷嘴64中捕获和保持这样的纬纱,使得这些纬纱在下一次引入期间仍然能够被夹纱器3卷取和引入,并且随后被再次夹持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1中。
在引入纬纱期间,使装置1来到使所引入的纬纱能够卷取在打开的夹具20或21中并且随后通过闭合该夹具20、21而被夹持的位置。优选地,装置1布置成使得在卷取期间,纬纱大致垂直于纬纱在夹具20或21中的卷取方向延伸。随后,利用装置1与织物9之间的切割装置5切断所夹持的纬纱。在随后的引入期间,由引出装置2引出的纬纱被夹纱器3卷取并且引入在梭口中,其中该纬纱由夹纱器3从装置1拉出,而相关联的夹具20、21优选地仍然闭合,并且由装置1释放纬纱。优选地,之后打开相关联的夹具20或21,以便卷取所引入的纬纱。
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1适于与两个纬纱配合。但是在未图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若干这样的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优选地各布置在可动框架上,这因此允许利用多于两个纬纱和多于两个用于纬纱的引出装置来织造。在一实施例中,使用彼此镜像对称布置的根据本发明的两个装置。在织物边缘8处,织物9可以由近似平行于经纱并且紧邻经纱布置的所谓纱罗线限界。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和方法并不限于以举例说明的方式示出和描述的实施例,而是也可以包括属于权利要求的这些实施例的变型和组合。

Claims (17)

1.一种在织机中用于夹持纬纱(6)的装置,所述装置(1)包括中央夹持元件(10)、第一外夹持元件(15)和第二外夹持元件(16),其中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被沿着两个相反的夹持方向(K、L)推到中间位置(P),其中当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定位在所述中间位置(P)时,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夹在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与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之间,所述装置(1)还包括驱动装置(22),所述驱动装置(22)适于使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从所述中间位置(P)沿着两个夹持方向(K、L)移位,沿着第一夹持方向(K)移位到至少一个第一位置以及沿着第二夹持方向(L)移位到至少一个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距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一定距离,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距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一定距离,其中,所述驱动装置(22)适于施加力于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上以迫使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朝向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移动,且适于施加力于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上以迫使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朝向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移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2)包括:
- 气动缸(30),所述气动缸(30)包括至少一个活塞(23),所述活塞(23)和/或所述活塞(23)的活塞杆(24)与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一体地形成或机械地联接到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用于沿夹持方向(K、L)传递运动,
- 至少一个抵接元件(17),用于限制由于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的移位和由于施加于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上以迫使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朝向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移动的力造成的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的移位,且用于限制由于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的移位和由于施加于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上以迫使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朝向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移动的力造成的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的移位,
-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抵接元件(17)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与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缸(30)为双作用气动缸,其能够移位到所述中间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缸(30)包括加载所述活塞(23)的至少一个弹簧(13、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缸(30)包括两个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包括朝向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推动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的第一力元件(18),和朝向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推动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的第二力元件(19)。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的高度(H1)大于所述至少一个抵接元件(17)的总高度(H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和/或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形成为板,所述板被固定到引导轴(25、26)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持元件(15、16)包括引导轴(25、26),所述引导轴(25、26)相对于所述活塞(23)的活塞杆(24)被同轴地引导。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包括末端(53),其中面向待夹持的纬纱(6)的所述末端(53)与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的末端(54)和/或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的末端(55)形成引入漏斗(56、57)。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包括限制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在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的抵接件(51)和限制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在所述第一位置的运动的抵接件(52)。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布置在模块(35)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35)还至少包括在引入方向(N)上布置在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的上游的导纱元件(4)。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35)还至少包括在引入方向(N)上布置在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的下游的切割装置(5)。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35)布置成能够在近似平行于或平行于织物(9)的织物边缘(8)的平面中朝向和远离夹纱器(3)移动。
15.一种在织机中用于夹持纬纱(6)的方法,其中将所引入的纬纱导入到紧邻织物(9)的织物边缘(8)布置的用于夹持纬纱(6)的装置(1)中,其中所述装置(1)包括中央夹持元件(10)、第一外夹持元件(15)和第二外夹持元件(16),其中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被沿着两个相反的夹持方向(K、L)推到中间位置(P),其中当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定位在所述中间位置(P)时,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夹在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与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之间,其中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能够借助于驱动装置(22)从中间位置(P)沿着两个夹持方向(K、L)移位,沿着第一夹持方向(K)移位到至少一个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距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一定距离,并且沿着第二夹持方向(L)移位到至少一个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距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一定距离,其中,所述驱动装置(22)适于施加力于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上以迫使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朝向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移动,且适于施加力于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上以迫使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朝向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移动,且其中,所述驱动装置(22)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与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之间的至少一个抵接元件(17),所述方法包括:
- 将压缩空气供应至所述驱动装置(22),用于使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在所述中间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移位,
- 其中,当沿着第一夹持方向(K)移动中央夹持元件(10)时,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被迫使朝向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移动以便跟随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的移动,直到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抵接所述至少一个抵接元件(17),
- 其中,当沿着第二夹持方向(L)移动中央夹持元件(10)时,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被迫使朝向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移动以便跟随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的移动,直到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抵接所述至少一个抵接元件(17)。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2)包括气动缸(30),所述气动缸(30)为具有第一腔室(27)和第二腔室(28)的双作用气动缸,其中对所述第一腔室(27)加压以使所述双作用气动缸在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并且对所述第二腔室(28)加压以使所述双作用气动缸在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和所述第一外夹持元件(15)形成第一夹具(20),所述中央夹持元件(10)和所述第二外夹持元件(16)形成第二夹具(21),其中,由夹纱器(3)卷取所述纬纱(6),并且在所述第一夹具(20)和所述第二夹具(21)中的相关联的夹具仍然闭合时,将由所述夹纱器(3)卷取的纬纱(6)从所述相关联夹具拉出。
CN201280034291.5A 2011-07-12 2012-07-02 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4302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E2011/0444A BE1019807A3 (nl) 2011-07-12 2011-07-12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klemmen van een inslagdraad.
BE2011/0444 2011-07-12
PCT/EP2012/062833 WO2013007551A2 (en) 2011-07-12 2012-07-02 Device and method for clamping a weft threa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2822A CN104302822A (zh) 2015-01-21
CN104302822B true CN104302822B (zh) 2017-06-13

Family

ID=46456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4291.5A Active CN104302822B (zh) 2011-07-12 2012-07-02 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32086B1 (zh)
CN (1) CN104302822B (zh)
BE (1) BE1019807A3 (zh)
WO (1) WO201300755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22146B1 (nl) 2014-06-13 2016-02-19 Picanol Zelfkantvormingsinrichting voor een inslagdraad
DE102015217356B3 (de) * 2015-09-10 2016-10-20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Webmaschine mit einer 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Halten, Zubringen und Eintragen von Schussfäden in ein Webfach
BE1024401B1 (nl) * 2016-07-04 2018-02-13 Picanol N.V. Naamloze Vennootschap Inrichting voor het klemmen van inslagdraden
CN114575020B (zh) * 2022-03-21 2023-05-23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自动推进引纬装置的织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7414A (zh) * 1985-10-08 1987-04-15 普罗菲尔意大利有限公司 用于缝纫机的气动辅助夹持器
EP0421349A1 (en) * 1989-10-04 1991-04-10 TSUDAKOMA Corp. Picking apparatus in rapier loom
CN1453200A (zh) * 2002-04-26 2003-11-05 沃尔克曼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纺织机械的筒子架和调整这样的筒子架的操控阀
CN1521408A (zh) * 2002-11-28 2004-08-18 ÷ 特别是用于纺织机械的拉伸机构的压力气缸
CN101387038A (zh) * 2007-09-10 2009-03-18 苏尔特克斯股份公司 用于织机的切割设备和用于操作该切割设备的方法
DE102008027131A1 (de) * 2008-05-30 2009-12-03 Picanol N.V. Vorrichtung zum Trennen eines Schussfade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06347A3 (nl) 1992-11-16 1994-07-26 Picanol Nv Inrichting voor het presenteren van inslagdraden bij weefmachines.
DE59306205D1 (de) 1993-09-20 1997-05-22 Rueti Ag Maschf Anordnung zum Vorlegen von Schussfäden
BE1017684A3 (nl) 2007-07-12 2009-03-03 Picanol Nv Werkwijze voor het inleggen van een einde van een inslagdraad in een kant van een weefsel en pneumatische kanteninlegg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7414A (zh) * 1985-10-08 1987-04-15 普罗菲尔意大利有限公司 用于缝纫机的气动辅助夹持器
EP0421349A1 (en) * 1989-10-04 1991-04-10 TSUDAKOMA Corp. Picking apparatus in rapier loom
CN1453200A (zh) * 2002-04-26 2003-11-05 沃尔克曼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纺织机械的筒子架和调整这样的筒子架的操控阀
CN1521408A (zh) * 2002-11-28 2004-08-18 ÷ 特别是用于纺织机械的拉伸机构的压力气缸
CN101387038A (zh) * 2007-09-10 2009-03-18 苏尔特克斯股份公司 用于织机的切割设备和用于操作该切割设备的方法
DE102008027131A1 (de) * 2008-05-30 2009-12-03 Picanol N.V. Vorrichtung zum Trennen eines Schussfade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2822A (zh) 2015-01-21
EP2732086A2 (en) 2014-05-21
WO2013007551A3 (en) 2014-03-13
EP2732086B1 (en) 2019-09-11
BE1019807A3 (nl) 2012-12-04
WO2013007551A2 (en) 201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2822B (zh) 用于夹持纬纱的装置和方法
EP2176455B1 (en) Method for tucking an end of a weft thread into a selvedge of a fabric, and pneumatic tuck-in device
CN108350626B (zh) 织造机及将纬线保持、进给和插入其织机梭口中的方法
CN101418494B (zh) 纺织机械中有选择地移动导纱器的提花装置
CN106381601B (zh) 一种新型三维织物织机多剑杆引纬设备及其织造方法
US7073537B2 (en) Loom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gauze material
JP2009068157A (ja) 織機用の切断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CN101253287B (zh) 在织机上形成纱罗织物的方法和装置
JP5694554B2 (ja) グリッパ製織機への緯糸の挿入のためのグリッパヘッド
CN105803645A (zh) 一种气动剪刀及折入边装置
CN109208158A (zh) 在片梭织机中不使用假边的纬纱操作装置
WO2013042158A2 (en) Device for forming a fabric recessed selvedge on shuttleless looms
CN101353844A (zh) 导纬针织带机
CN100402724C (zh) 塑料编织布喷水织机
CN109554808B (zh) 一种引纬机构及编织机
CN101454491A (zh) 用于在剑杆织机上形成织物边的方法和装置
GB1352332A (en) Production of woven structures
CN109415849B (zh) 用于夹紧纬线的装置
US7740030B2 (en) Selvedge forming apparatus, weaving machine with a selved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selvedge
KR100658187B1 (ko) 재봉기계
EP0442024A1 (en) New system of entry and inclusion of the weft thread in a weaving machine and its interlacing by the formation of sheds of variable plane
JP2016520729A (ja) 追加の緯糸エフェクトを有する織機で緯糸端部を挿入する方法
JPH0617351A (ja) 給糸装置
HK1153789A1 (en) Machine for making fabrics comprising yarns decorated with pear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