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7590B -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7590B
CN104267590B CN201410454359.6A CN201410454359A CN104267590B CN 104267590 B CN104267590 B CN 104267590B CN 201410454359 A CN201410454359 A CN 201410454359A CN 104267590 B CN104267590 B CN 104267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master component
delevoping cartridge
pallet
suppor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43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67590A (zh
Inventor
内田亘
新村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67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7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67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7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用于可拆卸地可安装到主组件的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和可作用于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处理装置;用于可拆卸地可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显影盒,包括用于用显影剂显影形成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并且包括显影剂容纳部分;以及盒支撑部件,其在支撑至少一对的处理盒和显影盒的同时可在内部位置和外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内部位置中盒支撑部件位于主组件的内部并且处理盒和显影盒的所述对位于图像形成位置,在外部位置中盒支撑部件位于主组件的外部并且处理盒和显影盒可安装和可拆卸。当盒支撑部件位于外部位置时处理盒和显影盒相对于盒支撑部件向上独立地可拆卸。所述装置还包括当盒支撑部件位于内部位置时用于将处理盒和显影盒定位在主组件中的定位装置。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是2010年4月16日申请的、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0/057202、中国申请号为201080016289.6、发明名称为“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和显影盒”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处理盒和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的状态下在记录材料(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和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盒。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利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通过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过程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例如,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等)、电子照相传真机和电子照相文字处理器。也可以使用作为输出装置,例如具有上述机器的功能的多功能装置或工作站的单色或全色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记录材料通过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经受图像形成并且可以包括片材、OHP片材和类似物。顺便提一句,处理盒和显影盒将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中,因此有助于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过程。在这里,通过将电子照相感光鼓和作为处理装置的充电装置和/或清洁装置一体地组装到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组件中的盒中而制备处理盒。处理盒和显影盒可由图像形成装置的用户自己(他或她)安装到装置主组件和从装置主组件拆卸。为此,可以容易地执行装置主组件的维护。处理装置作用于电子照相感光鼓。此外,显影盒包括显影辊并且容纳用于通过显影辊对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调色剂),并且将可拆卸地安装在主组件中。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低运行成本并且容易维护的盒式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已被知晓。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诸如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显影剂(在下文中被称为调色剂)的耗材的更换能够减小运行成本。用于满足能够进行诸如感光部件或调色剂的耗材的更换以减小运行成本的这种技术已被描述(日本专利第3592522号)。在该技术中,在包括感光鼓的感光部件单元(图像承载部件单元)和容纳调色剂的显影单元安装在保持部件中的状态下,保持部件可以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被拔出。
在日本专利第3592522号中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当从拔出件拆卸图像承载部件单元时,需要拆卸定位支撑轴。此外,当从拔出件拆卸显影装置时,需要从显影装置的中心轴拆卸旋钮。在这里,定位支撑部件被插入设在拔出件的前侧板中的孔、设在单元保持件的侧板中的孔和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的前侧的凸缘部件中的中心孔中。此外,旋钮由拔出件的前侧板通过轴承可旋转地支撑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比前侧板更靠前侧的中心轴端部分上。所以,当从拔出件拆卸图像承载部件单元和显影装置时,需要拆卸上述定位支撑轴和旋钮。因此,认为这要花很长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在用于从盒支撑部件拆卸处理盒和显影盒的拆卸操作性方面得到改进。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用于实现以上主要目的的处理盒和显影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当从盒支撑部件拆卸处理盒和显影盒时可以从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独立地和单独地拆卸处理盒和显影盒中的每一个并且从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拆卸处理盒和显影盒的顺序不受限制。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用于实现以上另一个目的的处理盒和显影盒。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当从盒支撑部件拆卸处理盒和显影盒时可以从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独立地和单独地拆卸处理盒和显影盒中的每一个并且即使当这些盒的任意一个首先被拆卸时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也使得处理盒和显影盒的拆卸能够进行。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用于实现以上再一个目的的处理盒和显影盒。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由用户自己(他或她)从盒支撑部件独立地和单独地拆卸处理盒和显影盒。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用于实现以上又一个目的的处理盒和显影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和可作用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处理装置,所述处理盒用于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
显影盒,包括用于用显影剂显影形成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并且包括显影剂容纳部分,所述显影盒用于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主组件;以及
盒支撑部件,所述盒支撑部件能够在支撑至少一对的所述处理盒和所述显影盒的同时在内部位置和外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内部位置中所述盒支撑部件位于所述主组件的内部并且所述处理盒和所述显影盒的所述对位于图像形成位置,在所述外部位置中所述盒支撑部件位于所述主组件的外部并且所述处理盒和所述显影盒能够被安装和拆卸,
其中当所述盒支撑部件位于所述外部位置时能够相对于所述盒支撑部件向上独立地拆卸所述处理盒和所述显影盒,并且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当所述盒支撑部件位于所述内部位置时用于将所述处理盒和所述显影盒定位在所述主组件中的定位装置。
当考虑结合附图进行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地、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并且图1B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纵向左侧视图。
图2(a)是在打开前门的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并且图2(b)是在打开前门的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纵向左侧视图。
图3(a)是在拔出托盘的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并且图3(b)是在拔出托盘的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纵向左侧视图。
图4A是在显影盒和鼓盒从托盘拆卸的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纵向左侧视图,并且图4B是透视图,显示了用于使前门和托盘保持部件相互关联的相互关联机构。
图5(a)、5(b)和5(c)是示意图,用于示出前门的打开/关闭与托盘保持部件之间的相互关联状态。
图6(a)是用于引导托盘保持部件的运动的引导孔部分的放大图,并且图6(b)是作为防托盘运动装置的销和U形槽的放大图。
图7(a)是鼓盒的外观的透视图,并且图7(b)是显影盒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8(a)是组合布置的鼓盒和显影盒的外观的透视图,并且图8(b)是托盘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9A是安装在托盘中的鼓盒和显影盒的外观的透视图,并且图9B是透视图,显示了在托盘被插入的状态下将定位于盒的邻区中的接口部分(interface)。
图10A是透视图,显示了在拔出托盘的状态下将定位于盒的邻区中的接口部分,并且图10B是透视图,显示了用于定位显影盒和鼓盒的支架(stay)的结构。
图11是透视图,显示了在托盘被插入的状态下显影盒和鼓盒定位在装置主组件中的状态。
图12(a)和12(b)是透视图,用于示出将定位于盒的邻区中、将与托盘保持部件的运动的相互关联地被释放的接口部分。
图13是透视图,显示了用于释放显影盒的推压的机构。
图14(a)和14(b)是透视图,具体地分别显示了显影盒的被推压状态和推压释放状态。
图15(a)和15(b)是侧视透视图,显示了用于在显影盒的被推压状态和推压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的驱动机构。
图16(a)是仰视透视图,显示了用于在显影盒的被推压状态和推压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的驱动机构,并且图16(b)是显影盒的透视图,所述显影盒带有用于在释放了显影盒的推压的状态下使显影辊与鼓分离的机构。
图17(a)是透视图,显示了显影盒的被推压状态,并且图17(b)是透视图,显示了显影盒的推压释放状态。
图18(a)是截面图,显示了通过推压显影盒使显影辊接触鼓的状态,并且图18(b)是截面图,显示了通过释放显影盒的推压使显影辊与鼓分离的状态。
图19(a)和19(b)是示意图,用于示出即使当首先安装鼓盒和显影盒中的任一个时也可以将鼓盒和显影盒在托盘中,并且图19(c)是安装在托盘中的鼓盒和显影盒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100,将通过例子描述全色激光打印机。在以下描述中,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前表面侧)表示设有门(打开/关闭部件)31的一侧。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侧是与前侧相对的侧。前-后方向包括当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侧观察时朝着前方的向前方向、和与向前方向相反的向后方向。左侧和右侧表示当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观察时的左侧和右侧。左-右方向包括当从前侧观察时朝着左边的向左方向、和与向左方向相反的向右方向。装置主组件100A是图像形成装置的除了鼓盒(处理盒)DR和显影盒DV之外的部分。
鼓盒(处理盒)DR包括可旋转电子照相感光鼓1和作用于鼓1上的除显影装置以外的至少一个处理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鼓盒DR包括作为处理装置的充电辊(充电装置)2和清洁刮刀3a(清洁装置3)。此外,显影盒DV包括用于用显影剂对形成于鼓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辊(显影装置)和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显影剂容纳部分)。盒DR和DV由用户自己(他或她)可拆卸地安装在主组件100A中。此外,相对于装置100,右侧是驱动侧并且左侧处于非驱动侧。
图1A是本实施例中的装置100的外观的透视图,并且图1B是装置100的纵向左侧视图。装置100安装在安装台、安装桌、安装地板或类似物的大致水平的安装(布置)表面F上。水平方向是平行于安装表面F的方向。装置100是使用电子照相过程的基于四色的全色激光打印机。也就是说,装置100基于从诸如个人电脑、图像读取器或远程传真机的外部主机设备300输入到控制电路部分(控制装置:CPU(中央处理单元))200中的图像电信号在片材(记录材料)P上实施图像形成。主机设备300和电路部分200通过LAN(局域网)连接。电路部分200在自身与主机设备300或装置100的操作部分(未显示)之间交换各种电信息片段并且也根据预定控制程序或预定参考表实现装置100的图像形成操作的集中控制。所以,下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由电路部分200控制。
在装置主组件100A中,四个鼓盒DR和四个显影盒DV从后侧到前侧地并置。也就是说,第一至第四鼓盒DR(处理盒)(DRY、DRM、DRC和DRK)和第一至第四显影盒DV(DVY、DVM、DVC和DVK)相对于后-前方向按照该顺序大致水平地布置。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中的装置100是直列式的或级联式的。第一鼓盒DRY和第一显影盒DVY的盒对构成黄色图像形成部分。第二鼓盒DRM和第二显影盒DRM的盒对构成品红图像形成部分。第三鼓盒DRC和第三显影盒DVC的盒对构成青色图像形成部分。第四鼓盒DRK和第四显影盒DVK的盒对构成黑色图像形成部分。
各个盒DR具有相同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盒DR包括可旋转(电子照相感光)鼓1。盒DR也包括作为作用于鼓1上的处理装置的充电辊2(充电装置)和清洁刮刀3a(清洁装置3)。鼓1、充电辊2和清洁刮刀3a由鼓盒框架5一体地支撑。充电辊2接触鼓1并且为其充电。刮刀3a去除残留在鼓1上的调色剂。鼓盒DR可以包括充电辊3和清洁刮刀3a的至少任一个。每个盒DV包括用于将粉末状调色剂供应到相关的盒DR的鼓1的显影辊4a并且包括容纳粉末状调色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显影剂容纳部分)4。除了容纳在容器4中的粉末状显影剂(调色剂)的颜色彼此不同以外,各个盒DV具有相同的构造。
第一盒DVY的容器4储存黄色(Y)调色剂。在第一盒DRY的鼓1的表面上形成黄色(Y)的调色剂(显影剂)图像。第二盒DVM的容器4储存品红(M)调色剂。在第二盒DRM的鼓1的表面上形成品红(M)的调色剂图像。第三盒DVC的容器4储存青色(C)调色剂。在第三盒DRC的鼓1的表面上形成青色(C)的调色剂图像。第四盒DVK的容器4储存黑色(K)调色剂。在第四盒DRK的鼓1的表面上形成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
在已安装到装置主组件100A中的第一至第四盒DR和第一至第四盒DV之上的区域中,布置有激光扫描仪单元(图像曝光装置)11。该扫描仪单元11输出与从主机设备300输入电路部分200中的每种颜色的图像(图片)信息相对应地调制的激光束L。通过设在显影盒框架401(图8(a))的上表面处的曝光开口6,在每个盒DR的鼓1的表面上执行扫描曝光。因此,取决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形成于每个鼓上。
在已安装到装置主组件100A中的第一至第四盒DR和第一至第四盒DV之下,设有中间转印带单元12。该带单元12包括由介电材料形成并且具有柔性的环形带(中间转印部件)13。带单元12还包括带13围绕其拉伸并且循环地移动的驱动辊14、转向辊15和张紧辊16。驱动辊14和张紧辊16布置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内部和后侧,而转向辊15布置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内部和前侧。每个鼓1的下表面接触带13的上表面。四个初次转印辊17布置在带13的内侧使得每个转印辊17通过带13与鼓1相对。驱动辊14通过带13与二次转印辊22相对地布置。
在带单元12之下,布置有包括盒(托盘)19、进给辊20、分离辊21和类似物的进给单元18。盒19能够从前侧可拆卸地安装到装置100(正面装载)。如图1A中所示,盒19在它的前表面带有把手19a。
在主组件100A的内部和上部后侧,设有定影装置23和排出辊对24。此外,主组件100A的上表面构成托盘25,所述托盘被构造成在图像形成之后接收片材P。定影装置23包括定影膜组件23a和压辊23b。排出辊对24包括辊24a和排出辊24b。
由装置100形成全色图像的操作如下(图1B)。在箭头所指示的逆时针方向上以预定控制定时旋转地驱动第一至第四盒DR中的每一个的鼓1。此外,在箭头所指示的顺时针方向上(在它们的接触部分处与鼓1相同(正常)旋转方向上)在对应于鼓1的速度的速度下旋转地驱动带13。也驱动扫描仪单元11。与扫描仪单元11的驱动同步,每个盒DR中的充电辊2以预定控制定时将鼓1的表面均匀地充电到预定极性和电势。扫描仪单元11以预定定时用对应于各种颜色的图片(图像)信号的激光束L扫描(曝光)每个盒DR的鼓1的表面。结果,与对应颜色的图像信号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鼓1的表面上。静电潜像由相关盒DV的显影辊4a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因此,对应于全色图像的黄色分量的黄色(Y)调色剂图像形成于盒DRY的鼓1上。该黄色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带13上。类似地,品红(M)调色剂图像形成于盒DRM的鼓1上,青色(C)调色剂图像形成于盒DRC的鼓1上,并且黑色(K)调色剂图像形成于盒DRK的鼓1上。然后,这些调色剂图像相继地被转印到带13上(初次转印)。对应于全色图像的相应颜色分量的调色剂图像(即,Y、M、C和K的调色剂图像)叠加地被初次转印到带13上。顺便提一句,通过将初次转印偏压施加于初次转印辊17中的每一个而执行上述的初次转印。
因此,基于Y、M、C和K的四种颜色的未定影全色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带13上。
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带13上之后,残留在鼓1的表面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由清洁刮刀3a去除。
其间,以预定控制定时驱动辊20。因此,堆叠在盒19上的片材(记录材料)P中的一个通过辊20和分离辊21的协作被进给。然后,片材P被引入二次转印辊22和带13之间的压合部(二次转印压合部)中。在片材P于压合部中传送期间,二次转印偏压被施加于转印辊22。因此,带13上的重叠的四色调色剂图像共同被转印到片材P上。
片材P从带13的表面分离并被引入定影装置23中,并且在定影装置23的定影压合部中受到热和压力。因此,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于片材P上。其后,片材P移动离开定影装置13,并且作为全色图像形成产品由辊对24排出到托盘25上。
(盒更换方法)
当每个盒DV用于图像形成时,储存在相关容器4中的显影剂(调色剂)被消耗。然后,当显影剂被消耗时,相关盒被更换。例如,图像形成装置带有用于检测保留在每个盒DV中的显影剂的量的装置(未显示)。检测到的显影剂的量值由控制电路部分200与用于发出盒DV的寿命的预警或警告而预设的阈值比较。对于其中检测到的残余显影剂的量值小于阈值的盒DV,盒DV的寿命的预警或警告显示在显示部分(未显示)上。因此,图像形成装置提示用户准备更换的盒DV或更换盒DV。此外,随着调色剂用于图像形成,每个盒DR的容纳于被去除调色剂容纳部分3中的被去除调色剂(残余调色剂)的量增加。当容纳在容纳部分3中的调色剂的量超过可容纳量时,盒DR被更换。为此,设有例如用于检测每个盒DR中的被去除调色剂的容纳量的装置(未显示)。检测到的量值在控制电路部分中与用于提供盒DR的寿命的预警或警告而预设的阈值比较。对于其中检测到的量值大于阈值的盒DR,盒DR的寿命的预警或警告显示在显示部分(未显示)上。因此,图像形成装置提示用户准备更换的盒DR或更换盒DR。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盒DV或DR置于拔出托盘(盒支撑部件)35上进行盒DV和DR的每一个的更换。因此,用户可以以正面进出方式更换盒DV和DR。以正面进出方式,可以从装置100的前侧执行盒更换操作。装置100在它的前侧上带有开口30。开口30允许支撑盒DV和盒DR的托盘35通过其中。因此,盒DV和盒DR可以被插入主组件100A中和从其拆卸。此外,设有能够在开口30被覆盖的关闭位置和开口30被暴露的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的门(可打开部件)31。在本实施例中,门31可以围绕设在门31的下部分的铰接轴32相对于主组件100A旋转地移动以用于打开和关闭。也就是说,门31围绕铰接轴32向上旋转地移动,使得开口30被覆盖(图1A和1B)。此外,门31围绕铰接轴32向前旋转地移动,使得开口30被暴露(图2(a)和图2(b))。门31带有保持部分31a。用户保持保持部分31a以打开和关闭门31。在主组件100A的主框架的左和、右框架80L和80R的内部,一对左和、右托盘支撑部件(主组件侧引导或可移动装置)34L和34R分别相对地布置,并且在作为它们的纵向方向的前-后方向上延伸。通过托盘支撑部件34L和34R,作为框架部件的盒托盘(盒支撑部件或可移动部件)35在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可滑动地被支撑。每个盒DR和每个盒DV由托盘35可拆卸地支撑。与门31的打开相互关联地(相互关联装置将随后被描述),托盘支撑部件34L和34R从图1B中所示的位置向前和向上移动预定距离。因此,支撑部件34L和34R的前侧部分被拔出到这样的位置,在所述位置中前侧部分朝着主组件100A的外部突出预定距离,如图2(a)和2(b)中所示。此外,与支撑部件34L和34R的运动相互关联地,实施盒DR和DV的每一个与主组件100A之间的驱动力的传递和消除。该构造将随后被描述。此外,与门31的打开相互关联地,盒DR和盒DV的每一个相对于主组件100A的定位被释放。通过定位的该释放,盒DV的显影辊4a被置于它与盒DR的鼓1分离的状态下。此外,通过支撑部件34L和34R的上述运动,鼓1的下表面与带13分离。此外,托盘35被置于消除由随后描述的防托盘运动装置导致的托盘相对于主组件100A的运动防止的状态下。通过装置100的上述一系列操作,托盘35被置于托盘能够在拔出方向上沿着托盘支撑部件34L和34R移动的状态下。然后,用户保持通过开口30暴露并且被提供给托盘35的前端部分的把手35a。然后,用户沿着支撑部件34L和34R将托盘35充分地拔出到位于主组件100A的外部的预定拔出位置(外部位置)Y(图3(a)和3(b))。箭头a表示托盘35的拔出运动方向。因此,由托盘35支撑的整个盒DR和DV穿过开口30并且暴露于主组件100A的外部。因此所有盒DR和DV的上表面暴露于主组件100A的外部。在这时,每个盒DR的鼓1的下表面与带13分离,使得鼓1的下表面和带13之间的摩擦不发生。当托盘35被充分地拔出到预定外部位置(拔出位置)Y时,挡块部分(未显示)防止进一步拔出和移动托盘35。此外,托盘35由支撑部件34L和34R保持在托盘35被水平地拔出到外部位置Y的状态下。
在托盘35被拔出到外部位置Y的状态下(图3(a)和3(b)),托盘35将盒DV和DR中的每一个支撑成能够从托盘35向上拆卸(在图4A中所示的箭头c的方向上)。此外,托盘35通过从托盘35上方向下移动每个盒DV(在图4A中所示的箭头d的方向上)支撑盒DV和DR中的每一个。此外,当盒DV和DR中的每一个从托盘35被拆卸时,用户相对于托盘35升高并且拔出盒DV和DR中的每一个。在该情况下,如图4A中所示,对于盒DR和盒DV的对,盒DR和盒DV在盒DR和DV中的每一个的更换轨迹中没有相互干涉部分。更换轨迹表示当盒被安装到托盘35中和从其拆卸时盒DR和DV中的每一个的运动轨迹。也就是说,在盒DR由托盘35支撑的状态下,设置盒DR使得在盒DR与盒DV相对的一侧鼓1在相对于其纵向方向的整个长度上被暴露。此外,鼓1在垂直于鼓1的方向上从盒DR朝着盒DV突出(图7(a))。
此外,在盒DR由托盘35支撑的状态下,设置盒DV使得在盒DV与盒DR相对的一侧显影辊4a在相对于其纵向方向的整个长度上被暴露。此外,显影辊4a在垂直于显影辊4a的方向上从盒DV朝着盒DR突出(图7(b))。所以,在鼓1和显影辊4a彼此分离的状态下,盒DR和DV的运动轨迹彼此不干涉。因此,当更换盒DV和DR(安装在托盘35中和从其拆卸)时,可以仅仅更换待更换的盒DV和DR而不受到更换顺序的控制。也就是说,当用户从上方将新的盒DV或DR接合并且放置在托盘35中时,类似于拆卸的情形,盒DR和盒DV可以按照任何安装顺序被置于托盘35中(由托盘35支撑)。在图19(a)至19(c)中,显示了即使当首先安装或拆卸盒DR和DV中的任一个时也可以将盒DR和DV安装在托盘35中或从其拆卸的状态。顺便提一句,当用户执行上述操作时,用户可以仅仅需要保持保持部分G1或G2(图7(a)、7(b)和8(a))或保持部分600或601(图19(a)、19(b)和19(c))。当托盘35位于外部位置Y时,盒DR和DV可以独立地从托盘35向上被拆卸。此外,通过从上方朝着托盘35下落盒DR和DV中的每一个,在盒DR由托盘35支撑的状态下,设置盒DR使得在盒DR与盒DV相对的一侧鼓1在相对于其纵向方向的整个长度上被暴露。此外,鼓1在垂直于鼓1的方向上从盒DR朝着盒DV突出(图7(a))。DR和DV可以独立地安装在托盘35中。在该情况下,可以按照任何顺序执行盒DR和DV的安装。
在外部位置Y,托盘35便于盒DR和DV的所有组(对)的拆卸。如上所述,当相对于拔出的托盘35完成盒的更换时,用户沿着支撑部件34L和34R将托盘35充分地推动到装置主组件100A中直到托盘35由挡块部分(未显示)接收。图3(a)中所示的箭头b表示托盘35的推入方向。然后,用户关闭打开的门31。也就是说,托盘35能够在位于主组件100A内部的内部位置X和位于主组件100A的外部的外部位置Y之间移动。内部位置X是盒DR和DV位于潜像形成位置(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置。外部位置Y是执行盒DR和DV的安装和拆卸的位置。与门31的关闭旋转运动相互关联地,支撑部件34L和34R从图2(a)和2(b)中所示的位置向后和向下移动预定距离。因此,托盘支撑部件34L和34R返回到它们的前侧部分通过开口30进入主组件100A的内部预定距离的位置。通过托盘支撑部件34L和34R的上述运动,托盘34返回到潜像形成位置(图像形成位置或内部位置)X。在这里,潜像形成位置X表示位于主组件100A的内部用于将盒DR和DV定位在图像形成位置的托盘35的位置。然后,托盘35被置于防托盘运动装置(随后所述)防止托盘35相对于主组件100A移动的状态下。此外,与支撑部件34L和34R的上述运动相互关联地,关于盒DR和DV的定位装置(随后所述)操作。因此,盒DR被保持在盒DR固定在主组件100A内部的预定定位部分(随后所述)的状态下。此外,如随后所述,进行主组件100A与盒DR和DV之间的驱动力的传递。
如上所述,托盘35在与盒DR的鼓1的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此外,托盘35穿过开口30并且可以移动到装置主组件100A的外部的外部位置Y,在所述外部位置中盒DR和DV可以安装到托盘35中和从其拆卸。此外,托盘35从主组件100A的外部朝着主组件100A的内部穿过开口30并且可以移动到内部位置(潜像形成位置或图像形成位置)X,在所述内部位置中盒DR和DV可以位于在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位置。在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位置表示上述的图像形成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内部位置X,鼓1接触带13。此外,在托盘35移动到外部位置Y之前,支撑部件34L和34R与门31的打开操作相互关联地使托盘35从内部位置X向上移动。在另一方面,与门31的关闭操作相互关联地,支撑部件34L和34R使托盘35在向下方向上朝着内部位置X移动。也就是说,支撑部件34L和34R在它们支撑托盘35的状态下能够在其中托盘35能够在外部位置(拔出位置)Y和内部位置X之间移动的第一位置和用于允许托盘35定位在内部位置X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此外,与门31的关闭相互关联地(相互关联机构将随后描述),支撑部件34L和34R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内部位置X表示托盘35位于主组件100A和门31之内的位置。换句话说,内部位置X表示托盘35在支撑盒DR和DV的至少一对的同时位于主组件100A内部并且盒DR和DV的所述对位于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置。
(门31和支撑部件34L和34R之间的相互关联装置和防托盘运动装置)
将描述门31和支撑部件34L和34R之间的相互关联装置和防托盘运动装置。图4B是门31和托盘支撑部件34L和34R之间的相互关联装置的透视图。
门31的铰接部分(轴)32(32L和32R)相对于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水平地设置。这些铰接部分32在其两个端部分处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设在主组件100A上的轴支撑部件(未显示)之间。这些轴支撑部件也可以是左、右框架80L和80R(图2(a))。
此外,在门31的两个端部分处,设置有连接臂37L和37R。臂37L和37R的铰接部分120L和120R(其未被显示)相对于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水平地设置。这些铰接部分分别由设在主组件100A上的轴支撑部件(未显示)可旋转地支撑。这些轴支撑部件也可以是左和、右框架80L和80R。臂37L和37R中的每一个带有轴37a和37b。臂37L的轴37a接合在设在支撑部件34L的前底部中的竖向细长孔34A中。此外,臂37L的轴37b接合在设在门31的左侧表面部分中的槽31B中。右连接臂37R的轴37a接合在设在托盘支撑部件34R的前底部中的竖向细长孔34A中。此外,臂37R的轴37b接合在设在门31的右侧表面部分中的槽31B中。因此,门31和支撑部件34L和34R经由臂37L和37R、轴37a和37b、竖向细长孔34A和槽31B彼此连接。因此,当打开和关闭门31时,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力作用于托盘支撑部件34L和34R。
顺便提一句,臂37L和37R的铰接部分120L和120R也可以与门31的铰接部分32L和32R同轴地设置。此外,在不提供臂37L和37R的情况下,门31和支撑部件34L和34R也可以彼此直接连接。
将参考图5(a)、5(b)和5(c)以及图6(a)和6(b)进行描述。支撑部件34L和34R均带有相对于前-后方向有间隙地设置的两个销34c。这些销34c接合在设在主组件100A的主框架80L和80R中的引导孔36中。通过每个销34c接合在相应的引导孔36中,支撑部件34L和34R分别由框架80L和80R支撑。
图5(a)、5(b)和5(c)中的每一个显示了左保持部件34L的两个销34c和左框架80L的引导孔36。尽管从图示省略了用于右支撑部件34R的销和右框架80R的引导孔,但是类似于左侧的情形,销34c和相应的引导孔36关于左侧的那些对称地构造。
所以,支撑部件34L和34R具有这样的活动范围(latitude)使得所述部件能够在引导孔36的引导范围内相对于左、右框架80L和80R移动。
图6(a)是引导孔36中的一个的放大图。每个引导孔36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引导区段36a、36b和36c。第一引导区段36a是平行于前-后方向的水平区段。第二引导区段36b从第一引导区段36a的前端向前延伸,向上倾斜。第三引导区段36c从第二引导区段36b的前端(顶部分)向前水平地延伸并且可以止挡和稳定地保持销34c。
与门31的打开相互关联地,销34c(即,支撑部件34L和34R)在水平方向上沿着第一引导区段36a移动距离a1,并且然后沿着第二引导区段36b向上倾斜地移动(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距离a2并且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距离b)。然后,最后它们沿着第三引导区段36c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距离a3。
图5(a)显示了门31抵靠装置主组件100A的开口30充分关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支撑部件34L和34R已经由铰接轴32、连接臂37L和37R、轴37a和竖向细长孔34b向后移动在装置主组件100A中。此外,每个销34c位于引导孔36的第一引导区段36a的后端。所以,支撑部件34L和34R相对于框架80L和80R被保持在预定下部位置(上述第二位置)。由支撑部件34L和34R保持的托盘34被支撑在预定下部位置(上述内部位置X)。
由托盘35支撑的每个盒DR相对于它的纵向方向在它的驱动侧上表面部分处由推压部件42(主组件侧处理盒推压部件)弹性地推压。因此,相对于每个盒DR,如随后所述,驱动侧轴支撑部分60和非驱动侧轴支撑部分60的下表面部分(待定位的部分或待定位的第一处理盒侧部分)51定位在主组件100A的支持(stay)部件(内侧板)上。也就是说,每个盒DR被定位在设在主组件100A的支持部件(内侧板)上的主组件侧定位部分(第一主组件侧处理盒定位部分41Y2、41M2、41C2或41K2)(图10B)。换句话说,每个处理盒DR被保持(固定)在相对于主组件100A的定位状态下。顺便提一句,下表面部分51设在框架DR1的下表面并且与鼓1的轴向(轴)线同轴地设置(图7(a))。因此,盒DR可以被定位在主组件100A中,以鼓1作为它的定位中心。主组件侧定位部分41Y2、41M2、41C2和41K2是设在主组件100A中用于将盒DR定位在主组件100A中的第一主组件侧处理盒定位部分。此外,推压部件42设在主组件100A中使得在托盘35位于内部位置X的状态下盒DR的下表面部分(待定位的第一处理盒侧部分)51被推压抵靠定位部分41Y2、41M2、41C2和41M2。
在该状态下,每个鼓1的下表面稳定地接触带13的上表面。每个盒DV也由定位装置(下述)保持在定位状态下。也就是说,驱动侧轴支撑部分61和非驱动侧轴支撑部分61的下表面部分(待定位的部分)404被定位在主组件100A中。也就是说,每个盒DR被定位在设在主组件100A的支持部件(内侧板)上的主组件侧定位部分(第一主组件侧显影盒定位部分41Y1、41M1、41C1或41K1)(图10B)处。顺便提一句,下表面部分404设在框架DV1的下表面处并且与显影辊4a的轴向(轴)线同轴地设置(图7(b))。因此,盒DV可以被定位在主组件100A中,以显影辊4a作为它的定位中心。主组件侧定位部分41Y1、41M1、41C1和41K1是设在主组件100A中用于在托盘35位于内部位置X的状态下将盒DV定位在主组件100A中的第一主组件侧显影盒定位部分。
在该状态下,主组件100A的驱动输出部分(鼓驱动联接件39和显影驱动联接件40)分别接合在盒DR和盒DV的驱动输入部分(联接件接合部分)53和54中。在托盘35的右侧,设有向下U形槽110。U形槽110的下端部分(将被防止移动的部分)与待定位的设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框架80R上的销111(防运动部件或固定部件)接合(防止托盘的运动)(图5(a))。
图5(b)显示了门31被部分打开的状态。当置于如图5(a)中所示的关闭状态下的门31被打开时,支撑部件34L和34R与门31的打开相互关联地在主组件100A中被向前牵拉。因此,支撑部件34L和34R首先向前移动距离a1,原因是销34c由引导孔36的第一引导区段36a(图6(a))引导。图5(b)显示了该状态。在支撑部件34L和34R移动距离a1的过程期间,鼓驱动联接件(驱动输出部分)39与联接件接合部分(鼓驱动输入部分)53脱离。此外,显影驱动联接件(显影驱动输出部分)40与联接件接合部分(显影驱动输入部分)54脱离。此外,由推压部件引起的每个盒DR的推压定位被释放。在这时,设在框架80上的销111接合在待定位的U形槽110中使得防止托盘35跟随支撑部件34L和34R的上述运动。也就是说,防止托盘35相对于主组件100A移动。然后,与门31的进一步打开操作相互关联地,支撑部件34L和34R在装置主组件100A中进一步向前被牵拉。因此,随着销34c由引导孔36的第二引导区段36b引导,支撑部件34L和34R在倾斜向上方向上移动。参考图6(b),销111进入U形槽110的距离被看作e。此外,U形槽110通过支撑部件34L和34R在倾斜向上方向上的运动而竖直移位的距离被看作f。在支撑部件34L和34R的该倾斜向上运动期间,只要U形槽(将被防止移动的部分)110与销(防运动部件)111接合(e>f),U形槽110就仅仅跟随支撑部件34L和34R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然后,在支撑部件34L和34R向上移位到一定程度的状态下(e≤f),销111离开U形槽110。通过使用这样的构造,在由托盘35支撑的每个鼓1的下表面与带13接触的状态下,托盘35不水平地移动。所以,可以防止由鼓1和带13之间的摩擦导致的损坏和记忆的发生。
图5(c)显示了门31被充分打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支撑部件34L和34R已完成借助于第二引导区段36b实现的它们的倾斜向上运动,使得销34c位于水平的第三引导区段36c中。也就是说,支撑部件34L和34R在倾斜向上运动之后水平地移动。这是由于盒DR和DV和支撑部件34L和34R可以稳定地保持在相对于竖直方向的位置并且可以防止支撑部件34L和34R在通过从支撑部件34L和34R拔出托盘35进行盒DR和DV的更换期间移动和返回到初始位置。
在图5(c)所示的状态下,销111已离开U形槽110,使得托盘35的定位状态被释放(如果是防托盘运动,则该防托盘运动释放)。
所以,托盘35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支撑部件34L和34R水平地可滑动地移动。
在关闭被置于打开状态下的门31的情况下的操作是上述操作的反向操作。在这里,上述槽(将被防止移动的部分)110和销(防运动部件)111构成用于在主组件100A中的内部位置(安装位置)防止托盘在与每个鼓1和带13彼此接触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的防运动装置。在托盘35跟随支撑部件34L和34R在鼓1和带13彼此接触的接触方向上的运动之后,由防运动装置(槽110和销111)引起的托盘35的运动防止被释放。
支撑部件34L和34R沿着第一引导区段36a被引导以在与每个鼓1和带13彼此接触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第一运动)。然后,支撑部件34L和34R沿着区段36b被引导以在包括两个方向分量的倾斜向上方向上移动(第二运动),所述方向分量由鼓1和皮带13彼此接触的方向和与接触方向交叉的方向组成。其后,支撑部件34L和34R在与鼓1和皮带13彼此接触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第三运动)。
支撑部件34L和34R在第一运动期间断开用于每个盒DR的驱动装置并且托盘35跟随支撑部件34L和34R在鼓1和皮带13彼此接触的方向分量上的运动,并且其后上述防运动装置110和111被脱离。在门31被置于打开状态下的情况下的操作是上述操作的反向操作。
(鼓盒DR和显影盒DV)
图7(a)是当从驱动侧(盒的右侧)观察时每个鼓盒DR的透视图。
盒DR是在作为它的纵向方向的鼓1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盒式组件。鼓1在鼓盒框架5中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分别设在侧表面部分5a和5b的内表面处、驱动侧和非驱动侧(盒的左侧)上的轴支撑部分60和60之间(图7(a))。在驱动侧的轴支撑部分60上,设有联接件接合部分(鼓驱动输入部分)53。
充电辊2被可旋转地被支撑在类似地设置的轴支撑部分61之间(图7(b))。清洁刮刀3a固定在框架5上使得它的端部接触鼓1。在侧表面部分5a和5b的外表面处,设有相对于盒DR的纵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平板状檐部(eaves)(待支撑的处理盒侧部分)56。也就是说,檐部56相对于鼓1的纵向方向设在鼓1的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在盒DR由托盘35支撑的状态下檐部56设在侧表面部分5a和5b的上部部分。此外,在盒DR由托盘35支撑的状态下,檐部56在托盘35的拔出方向a上延伸。檐部(待支撑的处理盒侧部分)56设在盒DR上以便允许由托盘35支撑盒DR。
图7(b)是当从驱动侧观察时每个盒DV的透视图。
盒DV是在与作为它的纵向方向的鼓1的轴向方向平行的显影辊4a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盒式组件。显影辊4a在显影盒框架401中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分别设在侧表面部分401a和401b的内表面处、驱动侧和非驱动侧上的轴支撑部分61和61之间(图7(b))。在驱动侧的轴支撑部分61上,设有用于驱动显影辊4a的联接件接合部分(显影装置驱动输入部分)54。
框架401的一部分构成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4。檐部402通过在横向方向上从框架401的顶板部分延伸而设置。横向方向垂直于纵向方向。在侧表面部分401a和401b的外表面处,设有相对于盒DV的纵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平板状檐部(待支撑的显影盒侧部分)403。也就是说,檐部403相对于显影辊4a的纵向方向设在显影辊4a的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在盒DV由托盘35支撑的状态下檐部403设在侧表面部分401a和401b的上部部分。此外,在盒DV由托盘35支撑的状态下檐部403在托盘35的拔出方向a上延伸。檐部(待支撑的显影盒侧部分)403设在盒DV上以便允许由托盘35支撑盒DV。
图8(a)是透视图,显示了盒DR和盒DV的对(组)安装在未显示的托盘35中的状态。盒DR和DV相对于它们被安装在托盘35中和从其拆卸的方向(由图4A中的箭头c和d指示的方向;相对于托盘35的竖直方向)不具有相互干涉部分。因此,即使当盒DR和DV中的任意一个首先被拆卸时也可以分别从托盘35拆卸盒DR和DV。另外,在盒DR和DV的更换期间,不需要拆卸螺钉或零件。所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用户可以简单地更换盒DR和DV。因此,用户可以简单地仅仅更换必须被更换的盒。所以,可以改善盒的更换操作性。也就是说,当托盘35被拔出到外部位置Y时,即使当盒DR和DV中的任意一个首先被拆卸时也可以拆卸盒DR和DV。在盒DR首先被拆卸的情况下,当盒DR被升高时,盒DV围绕下表面部分404在盒DV与鼓1分离的方向上旋转。所以,即使当鼓1和显影辊4a已彼此接触时,在鼓1和显影辊4a两者上也没有损坏。此外,在盒DV首先被拆卸的情况下,当盒DV被升高时,显影辊4a与鼓1分离。所以,显影辊4a和鼓1两者未被损坏。此外,在盒DV由托盘35支撑的状态下将盒DR安装在托盘35中的情况下,当鼓1接触显影辊4a时,盒DV围绕下表面部分404在盒DV与鼓1分离的方向上旋转。当在盒DR由托盘35支撑的状态下将盒DV安装在托盘35中时,导致檐部403由托盘35支撑。在该状态下,鼓1和显影辊4a彼此轻轻地接触或分离。所以,防止鼓1和显影辊4a两者被损坏。
图19(a)、19(b)和19(c)是示意图,显示了即使当盒DR和DV中的任意一个首先被安装或拆卸时也可以将鼓盒DR和显影盒DV安装到托盘35中和从其拆卸。顺便提一句,在本实施例中,显示了用户借以保持盒DR和DV的保持部分600和601从盒的上表面向上突出的例子。然而,保持部分不限于此。例如,保持部分也可以是相对于盒的横向方向设在盒DR和DV中的每一个的上表面的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的凹陷部分(图7(a)和7(b)和图8(a))。在图7(a)中,显示了保持部分G1,并且在图7(b)中,显示了保持部分G2。
(托盘35)
图8(a)是托盘35的外观的透视图。
该托盘35包括由彼此连接的前框架35b、后框架35c、左框架35d和右框架35e构成的矩形框架部分35A。框架部分35A的内部由三个分隔板35f相对于框架部分35A的前-后方向大致相等地分隔为四个区域。第一至第四小框架部分35(1)至35(4)按照该顺序从后框架35c到前框架35b被构成。小框架部分35(1)、35(2)、35(3)和35(4)是用于分别保持到第一至第四组(对)盒DRY和DVT、DRM和DVM、DRC和DVC以及DRK和DVK的支撑部分。盒组DV和DR按照该顺序从拔出方向a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由托盘35支撑。盒DR带有在驱动侧上、在侧表面5a上的防旋转凸起502(图7(a)和图8(a))。凸起(待定位的第二处理盒侧部分)502被布置成在盒DR由托盘35支撑的状态下相对于竖直方向位于低于檐部56的位置。凸起502在盒DR由托盘35支撑的状态下设在檐部56下方,并且被构造成精确地接合在关于托盘35设置的槽35h(第二支撑部件侧防止部分)中。因此,盒DR精确地定位在主组件100A中。
用于小框架部分35(1)至35(4)的右框架35e分别带有用于小框架部分35(1)至35(4)的四个U形槽(第二主组件侧处理盒定位部分)35h,并且盒DR的凸起502被构造成插入槽35h的每一个中。也就是说,对于托盘35的每个小框架部分35,槽35h相对于垂直于拔出方向a的方向设在一个端侧的右框架35e上。当在托盘35位于内部位置X的状态下盒DR从主组件100A接收用于旋转鼓1的旋转力时每个槽35h防止盒DR的凸起(待定位的第二处理盒侧部分)502的运动。因此,每个槽(第二主组件侧处理盒定位部分)35h防止盒DR围绕下表面部分(待定位的第一部分)51旋转。顺便提一句,盒DR通过联接件39和联接件接合部分53从主组件100A接收用于旋转鼓1的旋转力。
四个盒组DR和DV均从上方被插入托盘35的小框架部分35(1)至35(4)中的相关联的一个中。然后,设在每个盒DR的侧表面部分5a和5b上的檐部56的下表面以及每个盒DV的侧表面部分401b和401c上的檐部403的下表面由托盘35的框架35d和35e的上表面止挡。也就是说,设在侧表面部分5a上的檐部56的下表面由框架35e的上表面支撑,并且设在侧表面部分5b中的檐部56的下表面由框架35d的上表面支撑。此外,设在侧表面部分401b上的檐部403的下表面由框架35e的上表面支撑,并且设在侧表面部分401c上的檐部403的下表面由框架35d的上表面支撑。因此,每个盒DR和每个盒DV容纳在托盘35中并且由其支撑。在这时,上述凸起502精确地接合在槽35h(第二支撑部件侧防止部分)中。尽管槽35h的宽度被配置成稍大于凸起(待定位的第二处理盒侧部分)502的直径,但是凸起502和槽35h之间的接合精确地被执行。在图9A中显示了该状态。也就是说,托盘35向上可拆卸地支撑每个盒DR和每个盒DV并且通过使每个盒DR和每个盒DV向下移动来支撑每个盒DR和每个盒DV。也就是说,当盒DR和DV中的每一个安装在托盘35中时,用户从上方向下移动盒DR和DV中的每一个。顺便提一句,当盒DR和DV被向上拆卸时,盒优选地向正上方被拆卸,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当盒DR和DV向下移动时,盒可以优选地在正下方移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该状态下,托盘35大体地支撑盒DR和DV中的每一个。也就是说,盒DR和DV中的每一个由托盘35可移动地支撑。因此,用户可以容易地执行盒DR和DV中的每一个的更换。托盘35的框架35d和35e接合在引导槽34a中(图3(a)、4A、4B和9B),所述引导槽设在支撑部件34L和34R的内部并且沿着托盘35的运动方向。因此,托盘35沿着引导槽34a在由箭头a和b指示的方向上可水平地滑动地移动(图3(a)和3(b)),同时被支撑在托盘支撑部件34L和34R之间。如上所述,托盘35包括并排布置的支撑部分35(1)至35(4)。在盒DR和盒DV的多个组并排布置并且由它们的支撑部分35支撑的状态下托盘35能够在与鼓1的纵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托盘能够在托盘35暴露于主组件100A的外部的拔出位置(外部位置)Y和在主组件100A的内部、静电潜像可以形成于鼓1上的内部位置X之间移动。
(盒定位和联接部分)
如上所述,托盘支撑部件34L和34R与门31的打开运动相互关联地向前和向上移动预定距离。
图9B和10A是用于示出位于盒的邻区中以与上述预定距离的运动相互关联地脱离或释放的接口部分的示意图。图9B是示意图,显示了在盒DR和DV未安装的状态下门31被关闭的状态(图1A和图1B)。图10A是示意图,显示了门31被打开并且然后托盘35从主组件100A被拉出的状态(图3(a)和图3(b))。图10B是透视图,用于示出用于将盒DR和DV定位在主组件100A中的支架(stay)的构造。在主组件100A的内部,定位部分(定位装置)41(41Y、41M、41C和41K)设在位于主组件100A的右侧和左侧的主组件100A的支持部件81R和81L上。也就是说,定位部分41(41Y、41M、41C和41K)相对于盒的纵向方向设在盒DR和DV的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并且设在位于内部位置X的盒DR和DV下方。顺便提一句,定位部分41Y、41M、41C和41K接收盒DR的下表面部分51并且接收盒DV的下表面部分404(图10B)。
定位部分41接收盒DR的驱动侧轴支撑部分60和非驱动侧轴支撑部分60的下表面部分51并且接收盒DV的驱动侧轴支撑部分61和非驱动侧轴支撑部分61的下表面部分。每个下表面部分51具有与鼓1同轴设置的弧形构造,并且每个下表面部分404具有与显影辊4a同轴设置的弧形构造。此外,每个定位部分41是凹陷部分并且将下表面部分51和404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定位在它们的位置(at three points)。所以,盒DR在它的一个纵向端部和另一个纵向端部处定位在主组件100A中且以鼓1作为定位的中心。此外,盒DV在它的一个纵向端部和另一个纵向端部处定位在主组件100A中且以显影辊4a作为定位的中心。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下表面部分51接合和固定(定位)在定位部分41(41Y2、41M2、41C2和41K2)中,设有用于推压盒DR的驱动侧上表面的第一推压部件(定位装置)42。此外,下表面部分404被接合和固定(定位)在定位部分41(第一主组件侧显影盒定位部分41Y1、41M1、41C1和41K1)中。因此,设有用于推压盒DV的驱动侧上表面(倾斜表面部分401a)的第二推压部件(定位装置主组件侧显影盒推压部件)410。
为了生成推压力(弹性力),每个推压部件42带有推压弹簧(第一推压部件)43并且每个推压部件410带有推压弹簧(第二推压部件或定位装置)411。顺便提一句,推压部件42、推压部件410、推压弹簧43和推压弹簧411设在盒DR和DV的驱动侧的一个纵向端侧,但是也可以设在盒DR和DV的两个纵向端侧。也就是说,也可以使用这样的装置构造使得相应盒DR和相应盒DV的非驱动侧上表面被推压。顺便提一句,通过将以上部件42、410、43和411定位在驱动侧的一个端侧,可以有效地减轻在驱动力的传递期间生成的振动。所以,可以精确地实现盒DR和DV相对于主组件100A的定位。顺便提一句,盒DR的纵向方向等于鼓1的纵向方向。此外,盒DV的纵向方向等于显影辊4a的纵向方向。
图11显示了盒DR和DV安装在托盘35中并且容纳在主组件100A中的状态。为了简化图,对于推压部件42、推压部件410、推压弹簧43和推压弹簧411,仅仅示出了与盒DR和DV相关联的那些。在托盘35容纳在主组件100A中的状态下,支撑部件34R的上表面与盒DR的檐部56的下表面和盒DV的檐部403的下表面分离。盒DRC的上表面部分(待推压的第一部分或待推压的处理盒侧部分)70由推压部件42的推压力(弹性力,箭头e方向)推压。因此,驱动侧轴支撑部分60和非驱动侧轴支撑部分60的下表面部分51被推压抵靠并且接合在设在主组件100A侧的定位部分41C中。也就是说,在托盘35位于内部位置X的状态下,上表面部分(待推压的处理盒侧部分)80从推压部件42接收推压力以用于推压下表面部分51抵靠定位部分41Y2、41M2、41C2和41K2。此外,凸起(将被防止移动的部分)502接合在设在托盘35侧的槽(防止部分)35h中。因此,盒DRC被保持在它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的状态下。也就是说,通过由推压部件42的弹性力推压下表面部分51抵靠定位部分41来防止盒DR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此外,凸起502接合在槽35h中,使得防止盒DR围绕下表面部分51旋转。所以,盒DR相对于主组件100A被定位(固定)。在这时,檐部56稍微从框架35e和35d分离或轻轻地接触框架35e和35d。所以,檐部56不干涉盒DR相对于主组件100A的定位。顺便提一句,轴支撑部分60的下表面部分51具有相对于(同轴于)鼓1和联接件接合部分(联接齿轮装置(gear))53的同心圆形的形状。为此,与槽35h的位置精度无关地,鼓1和联接件接合部分53相对于主组件100A精确地定位。对于其他盒DRY、DRM和DRK,使用相同的构造。当托盘35位于内部位置X时,上述推压部件42、推压弹簧43和定位部分41构成用于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盒DR的定位装置。
盒DVC带有倾斜表面部分(第二推压部分)401a,所述倾斜表面部分是框架401的上表面401b的一部分并且设在设有与盒DRC成对的盒DVC的一侧相对的侧上(图11)。倾斜表面部分401a在向下方向上从上表面401朝着侧表面401c倾斜。在这里,侧表面401c相对于盒DVC的横向方向上设在设有与盒DRC成对的盒DVC的一侧相对的一个端侧上。也就是说,倾斜表面部分(待推压的显影盒侧部分)401a沿着显影辊4a的纵向方向相对于垂直于该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设置并设在与盒DR被支撑的一侧相对的一个端侧上。倾斜表面部分401a从盒DV的上表面朝着所述一个端侧倾斜。在这里,在托盘35位于内部位置X的状态下,倾斜表面部分401a从推压部件(显影盒侧推压部件)42接收推压力。也就是说,倾斜表面部分401a接收推压力以用于推压下表面部分51抵靠定位部分41Y1、41M1、41C1和41K1并且用于对盒DV施加用于允许显影辊4a在显影辊4a推压鼓1的方向上旋转的旋转力矩。推压部件(主组件侧显影盒推压部件)410接触倾斜表面部分401a以将推压力(弹性力,箭头方向)施加到盒DVC。驱动侧轴支撑部分61和非驱动侧轴支撑部分61的下表面部分404通过推压部件410的推压力的竖直分量被推压抵靠相对于主组件100A设置的定位部分41C,使得盒DVC被接合。此外,盒DVC通过所述推压力的水平分量围绕接合部分朝着盒DRC侧旋转。接合部分是下表面部分404接合在定位部分41C中所在的部分。因此,显影辊4a在它的纵向方向上接触鼓1。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所谓的接触显影。
如上所述,在托盘35位于内部位置X的状态下,推压部件(主组件侧显影盒推压部件)410推压定位部分41。也就是说,下表面部分(待定位的第一显影盒侧部分)404被推压抵靠定位部分41Y1、41M1、41C1和41K1(上述竖直分量)。此外,推压部件410通过显影辊4a推压鼓1向盒DV施加旋转力矩(水平分量)。如上所述,当支撑部件34L和34R和托盘35与门31的关闭操作相互关联地向后倾斜地降低时,盒DV的倾斜表面部分401a到达它将由推压部件410推压的位置。因此,推压部件410推压盒DV的倾斜表面部分410a。顺便提一句,根据本实施例,推压部件410位于它总是推压盒DV的倾斜表面部分401a的推压位置。然而,推压部件410的位置不限于此。类似于推压部分42的情形,推压部件410也可以被构造成能够在推压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这样的例子将在图2中被描述。
通过优化推压力的水平分量,显影辊4a用适当的推压力被推压抵靠鼓1。此外,盒DVC的轴支撑部分61的下表面部分具有相对于轴支撑部分61的同心圆形的形状。也就是说,下表面部分404与轴支撑部分61(显影辊4a)同轴。所以,盒DVC围绕显影辊4a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此外,与推压力的水平分量的大小无关地,联接件接合部分54相对于主组件100精确地定位。
接着,将描述盒DV相对于主组件100A的定位。也就是说,盒DV在下表面部分404处通过推压部件410推压倾斜表面部分401a所借助的弹性力的竖直分量被推压抵靠定位部分41。此外,通过所述弹性力的水平分量,旋转力矩在朝着盒DR的一侧(在图17(a)中的箭头g方向上)以下表面部分404作为中心施加于盒DV。顺便提一句,凸起(待定位的第二显影盒侧部分)412宽松地接合在槽(第一支撑部件侧防止部分)35i中。因此,允许盒DV围绕下表面部分404旋转。在盒DV由托盘35支撑的状态下,凸起(待定位的第二显影盒侧部分)412设在檐部403下方。此外,凸起412宽松地接合在相对于托盘35设置的槽(第一支撑部件侧防止部分)35i中并且允许显影辊4a在显影辊4a推压鼓1的方向上旋转。因此,显影辊4a推压鼓1。在该状态下,盒DV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固定)。在这时,檐部403稍微从框架35e和35d分离或轻轻地接触框架35e和35d。所以,檐部403不干涉盒DV相对于主组件100A的定位。
同样在其他盒DVY、DVM和DVK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构造。如上所述,推压部件410、推压弹簧411和定位部分41构成用于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盒DV的定位装置。
图12(a)和12(b)是设在主组件100A侧的鼓驱动联接件(鼓驱动输出部分)39和显影驱动联接件(显影驱动输出部分)40的放大图。为了简化图,未示出盒DR和DV。推压部件42设在主组件100A侧以围绕支撑轴44可旋转。在图12(a)中所示的被推压状态(门31的关闭状态)下,通过推压弹簧(弹性部件)43的弹簧力(弹性力),盒DR的驱动侧上表面(待推压的部分)70由下部分45推压。在图12(b)中所示的推压释放状态(门31的打开状态)下,杆部分45由设在托盘支撑部件34R上的推压部件上推部分46上推。因此,针对盒DR的推压与托盘支撑部件34R的运动相互关联地被释放。也就是说,与托盘支撑部件34R的运动相互关联地,杆部分45的端部分45a由上推部分46上推。因此,由推压部件42引起的盒DR的推压被释放(图12(a)和12(b))。
此外,联接件39与联接件接合部分(鼓驱动输入部分)53脱离,并且联接件40从联接件接合部分(显影驱动输入部分)54脱离。为此,释放杆48(用于断开盒驱动装置的装置)相对于联接件39可旋转地设置。然后,与支撑部件34R的运动相互关联地,设在杆48上的销47从图12(a)的位置移动到图12(b)的位置。通过杆48的该操作,联接件39和40缩回到图12(b)的位置。也就是说,联接件39和40接合在盒DR和DV的联接件接合部分53和54中的接合被释放。
如图12(b)中所示,在联接件39和40和推压部件42与支撑部件34L和34R的运动相互关联地而被释放的状态下,托盘35能够沿着支撑部件34L和34R滑动。所以,托盘35可以在承载盒的同时容纳在主组件100中和从其被拔出。如上所述,与门31相对于推压部件42的关闭操作相互关联地并且在支撑部件34L和34R和托盘35向后倾斜地降低的步骤中,上推部分46与杆部分45的端部分45a分离(图12(a))。因此,推压部件42通过弹簧43的弹性力位于推压位置。因此,推压部件42推压盒DR的上部部分70。顺便提一句,与门31相对于推压部件42的打开操作相互关联地并且在支撑部件34L和34R和托盘35向前倾斜地升高的步骤中,上推部分46接触杆部分45的端部分45a(图12(b))。因此,推压部件42位于缩回位置。
顺便提一句,在本实施例中,当托盘35位于位置X时,没有特别地设有用于释放每个盒DV由定位装置410、411和41定位的状态的定位释放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当托盘35被拔出时,用于每个盒DV的推压部件410由于移动盒DV而被撞击并且在与托盘35的拔出方向(箭头a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围绕支撑轴44旋转地移动,同时压缩推压弹簧411。因此,每个盒DV在推压部件410下方经过。在另一方面,当托盘35在容纳方向上移动时,用于每个盒DV的推压部件410由于移动盒DV而被撞击并且在推入运动方向(箭头b方向)上围绕支撑轴44旋转地移动,同时扩张推压弹簧411。因此,每个盒DV在推压部件410下方经过。然后,在托盘35最终位于内部位置X的状态下,推压部件410被推压抵靠盒DV的倾斜表面部分401a。因此,每个盒DV被保持在盒DV通过相关联的推压部件(弹性部件)410的推压力(弹性力)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的状态下。
如上所述,在使用拔出式构造的本实施例中的装置中,即使当盒DR和DV中的任意一个首先被更换时,盒DR和DV也可以单独地被更换。另外,盒DR和DV可以在不拆卸螺钉或零件(定位支撑部件和旋钮)的情况下被更换。因此,用户可以简单地仅仅更换盒DR和DV中的必须被更换的盒。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当托盘35位于上述实施例1中的装置100中的位置X时,设有用于释放每个盒DV由定位装置410、411和41定位的状态的定位释放装置500。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用于释放将由推压部件410施加到盒DV的推压力的装置。因此,当托盘35被插入主组件100A中时推压力可以事先被释放。所以,用户将托盘35插入主组件100A中所需的操作力可以被减小,使得可以获得良好的可用性。此外,可以防止由于在显影辊4a长时间以相同相位被推压抵靠鼓1的情况下导致的蠕变变形引起的图像缺陷。
图13显示了盒DRC和DVC安装在托盘35中并且容纳在主组件100A中的状态。盒DRC处于由推压部件42推压的被推压状态下,并且盒DRV处于由推压部件410推压的被推压状态下。本实施例与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设在主组件100A侧的支撑金属板420带有以在托盘35的运动方向上可滑动的方式被水平支撑的释放杆421(图14(a)和14(b))。图14(a)和14(b)显示了盒DRC和DVC的邻区的放大图。为了简化图,未示出不与盒DRC和DVC相关联的托盘35、支撑部件34R、支撑金属板420、支持部件81L和81R以及推压部件42和推压部件410。类似于图13,图14(a)显示了盒DVC由推压部件410推压的状态。来自驱动源(未显示)的驱动力通过齿轮426(图15(a)和15(b))传递到释放凸轮423,使得凸轮423旋转180度。因此,杆421水平地(向后)移动到到图14(b)中所示的位置。因此,设在杆421上的突起421E抵抗推压弹簧411的弹性力旋转地移动推压杆410。因此,杆410与盒DVC(倾斜表面部分401a)分离,使得施加于盒DVC的推压力被释放。同样在其他盒DVY、DVM和DVK的情况下,使用相同构造。图15(a)和15(b)是当从图14(a)中的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观察时的示意图并且显示了用于通过使凸轮423旋转而在托盘35的运动方向上水平地移动杆421的驱动机构501。图15(a)是对应于图14(a)的示意图并且显示了盒DVC由推压部件410推压的状态。图15(b)是对应于图14(b)的示意图并且显示了由推压部件410施加在盒DVC上的推压力释放的状态。图16(a)是当从图15(a)中的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观察时驱动机构50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杆421的缝隙部分421A和421B与支撑金属板420的切割和直立部分420A和420B接合。因此,杆421以在前-后方向上可滑动的方式被水平地支撑。切割和直立部分420A带有钩状部分420A1。此外,在钩状部分420A1和设在杆421上的钩部分421C之间,连接有螺旋弹簧(弹性部件)425。将描述驱动装置(机构)501的主要构件。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齿轮426,驱动力将从未显示的驱动源传递到所述驱动齿轮;以及具有部分缺齿的齿轮427和428,驱动力将从驱动齿轮426传递到所述齿轮427和428。驱动装置501也包括用于通过从扭转螺旋弹簧(弹性部件)429施加的弹性力推压齿轮427的齿的凸轮部分427A的杆430和用于通过设在齿轮428上的爪部分的接合实现齿轮427的一次旋转控制的电磁螺线管431。驱动装置501还包括被接合成与齿轮427一体地旋转的驱动齿轮432并且包括将由所述驱动齿轮432驱动并且将通过轴424与释放凸轮423(图14(a)和14(b))一体地旋转的凸轮齿轮433。驱动装置501还包括布置在光被杆421的遮光器(flag)部分421C的运动阻挡或未被阻挡的位置的光断路器434。参考图16(a),将描述由电磁螺线管431、齿轮427和齿轮428进行的一次旋转控制的操作。
在接通电源并且牵拉螺线管的拍板(flapper)之后,拍板与齿轮428的爪部分(未显示)的接合被释放。然后,齿轮428和齿轮426通过设在齿轮427和428的内部的螺旋弹簧(未显示)的推压力相啮合。当齿轮428被驱动并且旋转预定角度时,齿轮428与挡块部分(未显示)接合。因此,齿轮427与驱动齿轮432一体地旋转,使得凸轮齿轮433被驱动和旋转。当齿轮428旋转一整圈时,功率输入被切断的螺线管431的拍板与上述爪部分(未显示)接合以停止所述旋转。此外,通过杆430,齿轮428的旋转也以相同的旋转相位被停止。齿轮427和428具有相同数量的齿并且它们的齿的数量是凸轮齿轮433的1/2。所以,凸轮齿轮433根据通向螺线管431的功率输入的开/闭而旋转180度以在被推压状态和推压释放状态之间切换。如图15(a)和15(b)中所示,根据设在释放杆421上的遮光器部分421C的状态,关于光断路器434,在被推压状态下光被阻挡并且在推压释放状态下光不被阻挡。所以,光断路器434可以检测被推压状态和推压释放状态中的任意一个。
由定位释放装置500进行的推压部件410的定位释放状态与推压部件410的定位状态之间的切换的控制由电路部分200根据设定程序自动执行。电路部分200控制定位释放装置500使得推压部件410在正常操作期间(在打印机停止的非图像形成期间)被保持在定位释放状态下并且控制定位释放装置500使得推压部件410在图像形成期间(在打印机操作的打印期间)被保持在定位状态下。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用于释放由推压部件410施加于盒DV的推压力的装置。因此,当托盘35被插入主组件100A中时可以事先释放推压力。所以,用户将托盘35插入主组件100A中所需的操作力可以被减小,使得可以获得良好的可用性。此外,可以防止在显影辊4a长时间以相同相位由鼓1推压的情况下导致的蠕变变形。然而,取决于显影辊4a的材料,即使在显影辊4a长时期由鼓1推压的情况下,在一些情况下也不会发生蠕变变形。所以,释放装置500不是必需的,但是可以通过提供释放装置500实现上述效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采用当由推压部件410施加于盒DV的推压力由实施例2中所述的定位释放装置500释放时用于分离显影辊4a和鼓1的装置。也就是说,将描述当托盘35位于位置X时用于使朝着盒DR的鼓1和盒DV的显影辊4a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加弹性力的弹性力施加部件。根据本实施例,仅仅在显影定时(在图像形成期间),可以导致显影辊4a接触并且推压鼓1。也就是说,在除了显影定时以外的定时,显影辊4a可以与鼓1分离。因此,显影辊4a和鼓1之间的磨耗(磨损)可以被抑制到最小程度。顺便提一句,与在显影期间(在图像形成期间)的情形相比显影辊4a和鼓1也可以轻轻地彼此接触而不彼此分离。图16(b)是盒DVC的驱动侧的放大图。设有可旋转地安装到盒DVC的框架401的分离(间隔)杆450和用于通过分离杆450朝着使盒DVC与盒DRC分离的方向施加力(弹性力)的螺旋弹簧(弹性部件)451。杆450和弹簧451构成弹性力施加部件。如图16(b)中所示,杆450由轴450a可旋转地支撑。弹簧451朝着框架DV1的外部推压杆450。此外,在盒DR和DV由托盘35支撑的状态下,杆450总是在使显影辊4a与鼓1分离的方向上推压框架DV1。因此,鼓1和显影辊4a彼此分离。然而,盒DV在图像形成期间盒DV由推压部件410以更大推压力推压。所以,显影辊4a被推压抵靠鼓1。当由推压部件410引起的推压力被释放时,通过杆450的推压力,显影辊4a与鼓1分离(图17(a)和17(b))。图17(a)和17(b)分别显示了推压力由推压部件410施加到盒DVC的状态和推压力被去除(释放)的状态。图18(a)是截面图,显示了显影辊4a在图17(a)的被推压状态下通过由推压部件410针对推压抵靠显影盒DV推压而使显影辊4a接触鼓1的状态。图18(b)是截面图,显示了显影辊4a在图17(b)中所示的推压释放(分离)状态下通过释放抵靠针对显影盒DVC的推压的释放而使显影辊4a与从鼓1分离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持部件80L和80R上,安装有轴支撑部件452L和452R(图17(a)和17(b))。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定位部分41的形状符合轴支撑部件452L和452R的外部形状。根据本实施例,当执行使显影辊4a与鼓1分离所借助的分离操作时,盒DVC的下表面部分404在相对于主组件100A设置的定位部分41C上滑动。因此,有可能可以防止由于下表面部分404的磨耗引起的不稳定操作。顺便提一句,同样在盒DVY、DVM和DVK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构造。然而,设置轴支撑部件452L和452R并不是必需的。用于下表面部分404和定位部分41的材料可以适当地被进行选择。通过上述构造,在盒DR和DV所安装到的托盘35容纳在主组件100A中的状态下,当盒DV未由推压部件410推压时,显影辊4a和鼓1彼此分离。此外,在被推压状态下,显影辊4a以适当的推压力被推压抵靠感光鼓1。也就是说,可以仅仅在显影定时使显影辊4a接触并且推压抵靠鼓1,并且在其他定时,显影辊4a可以与感光鼓1分离。因此,显影辊4a和鼓1之间的磨耗可以被最小化。顺便提一句,上述弹性力施加部件不是必需的,但是被提供以用于实现上述效果。
(盒DR和DV在内部位置X的定位)
如上所述,盒DR和DV相对于主组件100A的定位以如下方式进行。
用户将盒DR和DV从上方插入位于外部位置Y的托盘35中(图4A)。当将盒DR从上方插入托盘35中时,插入被进行成使得凸起502接合在槽35h中并且使得檐部56由支撑部件34R和34L支撑。因此,盒DR大体上由托盘35支撑(图7(a)和9A)。凸起502设在盒DR的驱动侧的一个端部分处(图8(a)和11)。因此,当盒DR接收用于旋转鼓1的旋转力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盒DR旋转。然而,凸起502也可以相对于盒DR的纵向方向(鼓1的纵向方向)设在盒DR的两个端部处。此外,当将盒DV从上方插入托盘35中时,插入被进行成使得凸起412接合在槽35i中并且使得檐部403由支撑部件34R和34L支撑。因此,盒DV大体上由托盘35支撑(图7(a)和9A)。凸起412设在盒DV的驱动侧的一个端部分处(图8(a)和11)。因此,当盒DV接收由推压部件410引起的推压力时,槽35i与凸起412接合以允许盒DV旋转(图12(a)、12(b)、14(a)、14(b)、17(a)、17(b)、18(a)和18(b))。然而,凸起412也可以相对于盒DV的纵向方向(显影辊4a的纵向方向)设在盒DV的两个端部。在这些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当盒DR和DV中的任意一个首先被安装时,盒DR和DV也可以被安装在托盘35中。此外,即使当盒DR和DV中的任意一个首先被拆卸时,盒DR和DV也可以从托盘35被拆卸。在这方面,图19(a)示出了盒DR首先被安装到托盘35中并且然后盒DV被安装到托盘35中的情形或盒DV在盒DR之前从托盘35被拆卸的情形。图19(b)示出了盒DV首先被安装到托盘35中并且然后盒DR被安装到托盘35中的情形或盒DR在盒DV之前从托盘35被拆卸的情形。顺便提一句,为了将盒DR和DV安装在正确位置,对应于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的颜色标记也可以被设在托盘35上。仅仅在将盒DR和DV安装在与相关颜色标记一致的位置时需要这样。然后,用户将托盘35推动到主组件100A中。其后,用户关闭门31。如上所述,与门31相对于推压部件42的关闭操作相互关联地并且在支撑部件34L和34R和托盘35向后倾斜地降低的步骤中,上推部分46与杆部分45的端部分45a分离。因此,推压部件42通过弹簧43的弹性力而位于推压位置(图12(a))。因此,推压部件42推压盒DR的上部部分70。顺便提一句,与门31相对于推压部件42的打开操作相互关联地并且在支撑部件34L和34R和托盘35向前倾斜地升高的步骤中,上推部分46接触杆部分45的端部分45a。因此,推压部件42位于缩回位置(图12(b))。此外,相对于推压部件410,当支撑部件34L和34R和托盘35与门31的关闭操作相互关联地向后倾斜地降低时,盒DV的倾斜表面部分401a到达它将由推压部件410推压的位置。因此,推压部件410推压盒DV的倾斜表面部分401a。顺便提一句,根据上述的实施例1,推压部件410位于它总是推压盒DV的倾斜表面部分401a的推压位置。然而,推压部件410的定位不限于此。类似于推压部分42的情形,推压部件410也可以被构造成能够在推压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前述的图2中描述了这样的例子。
接着,将描述盒DR相对于主组件100A的定位。对于盒DR,当它们的上表面70由推压部件42推压时,它们的下表面部分51被推压抵靠主组件侧定位部分41Y2、41M2、41C2和41K2(图11、12(a)、14(a)和17(a))。也就是说,在凸起502接合在槽35h中的状态下并且在下表面部分51被推压抵靠定位部分41Y2、41M2、41C2和41K2的状态下相应的盒DR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固定)(图10B和11)。每个盒DR处于凸起502紧密地接合在槽35h中(但是有游隙)的状态下。因此,同样地当盒DR从主组件100A接收鼓1的旋转力时(当实施图像形成时),盒DR被防止围绕它的下表面部分51旋转。所以,在图像形成期间盒DR相对于主组件100A精确地定位。
接着,将描述盒DV相对于主组件100A的定位。对于盒DV,当它们的倾斜表面部分401a由推压部件410推压时,它们的下表面部分404被推压抵靠主组件侧定位部分41Y1、41M1、41C1和41K1(图11、12(a)、14(a)和17(a))。也就是说,在以下状态下相应的盒DV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具体地,在凸起412宽松地接合在槽35i中的状态下、在下表面部分404被推压抵靠定位部分41Y1、41M1、41C1和41K1的状态下并且在显影辊4a推压鼓1的状态下,相应的盒DV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图18(a))。在这时,通过推压部件410推压抵靠倾斜表面部分401a而抵抗弹簧(弹性力施加部件)451的弹性力,盒DV围绕下表面部分404朝着盒DR侧旋转。然后,在显影辊4a推压鼓1的状态下盒DV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图10B和11)。这是由于凸起412宽松地接合在槽35i中以允许盒DV朝着盒DR侧围绕下表面部分404旋转。此外,这也是由于推压部件410推压倾斜表面部分401a以导致包括竖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推压力。关于盒DV,下表面部分404通过推压力的竖直分量被推压抵靠定位部分41Y1、41M1、41C1和41K1并且盒DV通过推压力的水平分量围绕下表面部分404朝着盒DR侧旋转。所以,盒DV相对于主组件100A精确地定位。
顺便提一句,对于待定位的第一处理盒侧部分(下表面部分51)和待定位的第一显影盒侧部分(下表面部分404),描述了它们相对于盒DR和DV的纵向方向设在框架DR1和DV1的一个端部下表面和另一个端部下表面的例子(图7(a)、7(b)、8(a)和8(b))。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待定位的这些部分也可以不设在框架DR1和DV1的下表面。然而,通过将待定位的这些部分设在下表面,可以实现盒DR和DV的紧凑结构。顺便提一句,待定位的第一处理盒侧部分可以优选地与鼓1的轴向(轴)线同轴地设置。因此,盒DR可以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且以鼓1作为定位的中心。此外,待定位的第一显影盒侧部分可以优选地与显影辊4a的轴线同轴地设置。因此,盒DV可以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且以显影辊4a作为定位的中心。此外,待支撑的处理盒侧部分(檐部56)和待支撑的显影盒侧部分(檐部403)具有平板状的形状。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布置多个凸起。然而,通过将待支撑的这些部分(檐部)形成为平板状的形状,可以通过托盘35稳定地支撑盒DR和DV。
此外,在托盘35被拔出到外部位置Y之后,即使当盒中的任意一个首先被拆卸时,盒DR和DV也可以被拆卸。当盒DR首先被拆卸时,盒DR被升高,使得盒DV围绕下表面404在使显影辊4a与鼓1分离的方向上旋转。所以,即使当鼓1和显影辊4a彼此接触时,在鼓1和显影辊4a两者上也没有损坏。此外,当盒DV首先被拆卸时,盒DV被升高,使得显影辊4a与鼓1分离。所以,在显影辊4a和鼓1两者上也没有损坏。同样地当盒DR和DV被安装时,执行类似的操作并且获得类似的效果。
[其他实施例]
(1)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将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安装表面F线性地移动的托盘35。然而,本发明的托盘(盒支撑部件)35不限于此。例如,托盘35也可以在与鼓1的纵向方向交叉并且相对于主组件100A的安装表面F是水平方向、倾斜向上方向或倾斜向下方向的方向上是线性地可移动的。
(2)鼓盒DR和显影盒DV的组(对)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四个,而是也可以变为两个、三个或五个或以上。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包括多对的盒DR和盒DV的彩色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包括一对的盒DR和盒DV的单颜色(单色)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3)鼓1和带13之间的接触和分离也可以由其中中间转印带单元12相对于支撑盒DR和盒DV的托盘35移动的方法或其中带单元12和托盘35两者被移动的方法执行。
(4)在上述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单元12也可以是覆盖用于保持和传送片材记录材料P的转印带的记录材料(介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托盘35在其中每个盒DR的鼓1的纵向方向和每个盒DV的显影辊4a的纵向方向垂直于拔出方向a的方向上支撑并排的多组盒DR和DV。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托盘35在其中每个盒DR的鼓1的纵向方向和每个盒DV的显影辊4a的纵向方向平行于拔出方向a的方向上支撑并排的多组盒DR和盒DV。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即使在盒DR和盒DV中的每一个相对于盒的纵向方向由托盘35支撑并且沿着(平行于)托盘35的拔出方向a延伸的情况下本发明也适用。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当相对于拔出方向a位于最下游的DVK的DRK的盒对被安装到托盘35中和从其拆卸时,不需要整个托盘35位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外部。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托盘35也朝着外部方向被拔出,而不是盒DV和盒DR位于内部位置X的情形。所以,不同于盒DV和盒DR位于内部位置X的情形,托盘35朝着装置主组件100A的前侧被拔出,使得用户容易更换盒DV和盒DR。
此外,本发明不仅包括托盘35线性地移动的情形,而且包括托盘35旋转地移动的情形。这是由于盒相对于托盘35的安装和拆卸操作性被改善。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显影辊4a和鼓1通过推压部件410的推压力彼此接触的构造,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显影辊4a也可以通过设在显影辊4a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处的间隔件(未显示)而被推压抵靠鼓1。在该情况下,在显影辊4a与鼓1间隔的状态下朝着鼓1推压显影辊4a。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改善用于从托盘35拆卸盒DV和盒DR的拆卸操作性。此外,当盒DV和盒DR从托盘35被拆卸时,盒可以彼此分离地被拆卸并且拆卸顺序不受限制。此外,当盒DV和盒DR从托盘35被拆卸时,盒可以彼此分离地被拆卸并且即使当盒中的任意一个首先被拆卸时,盒也可以被拆卸。此外,装置100的用户自己(他或她)可以彼此分离地拆卸盒DV和盒DR。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当将盒DV和盒DR安装在托盘35中时也可以实现类似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提供实现上述效果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提供实现上述效果的盒DR和盒DV。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改善用于从盒支撑部件拆卸处理盒和显影盒的拆卸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当处理盒和显影盒从盒支撑部件被拆卸时,盒可以彼此分离地被拆卸并且拆卸顺序不受限制。
根据本发明,当处理盒和显影盒从盒支撑部件被拆卸时,盒可以彼此分离地被拆卸并且即使当盒中的任意一个首先被拆卸时也可以被拆卸。
根据本发明,可以由用户自己(他或她)彼此分离地拆卸处理盒和显影盒。
尽管参考本文中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被限制到所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旨在涵盖在改进目的或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样的修改或变化。

Claims (5)

1.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和能够作用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处理装置,所述处理盒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
显影盒,包括用显影剂对形成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辊并且包括显影剂容纳部分,所述显影盒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所述主组件;以及
盒支撑部件,所述盒支撑部件能够在支撑所述处理盒和所述显影盒构成的至少一对的同时在内部位置和外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内部位置中,所述盒支撑部件位于所述主组件的内部并且所述处理盒和所述显影盒构成的所述至少一对位于图像形成位置,在所述外部位置中,所述盒支撑部件位于所述主组件的外部并且所述处理盒和所述显影盒能够被安装和拆卸,
其中当所述盒支撑部件位于所述外部位置时,能够相对于所述盒支撑部件向上独立地拆卸所述处理盒和所述显影盒,
其中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当所述盒支撑部件位于所述内部位置时用于将所述处理盒和所述显影盒定位在所述主组件中的定位装置,
其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设在所述主组件中的主组件侧处理盒定位部分,用于将所述处理盒定位在所述主组件中;
设在所述主组件中的主组件侧处理盒推压部件,用于在所述盒支撑部件位于所述内部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处理盒的待定位的处理盒侧部分推压抵靠所述主组件侧处理盒定位部分,用于将所述处理盒定位在所述主组件中;
设在所述主组件中的显影盒侧定位部分,用于在所述盒支撑部件位于所述内部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显影盒定位在所述主组件中;以及设在所述主组件中的主组件侧显影盒推压部件,用于将所述显影盒的待定位的显影盒侧部分推压抵靠所述主组件侧显影盒定位部分以及用于向所述显影盒施加用于使所述显影盒在所述显影辊推压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方向上旋转的旋转量,以及
其中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带有突起的释放杆,该释放杆沿着所述盒支撑部件的移动方向可水平滑动地设在所述主组件中,并且能够经由凸轮的旋转而被驱动装置水平地移动,从而所述突起抵抗推压力,使主组件侧显影盒推压部件沿无推压方向旋转地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当所述盒支撑部件位于所述内部位置时在非图像形成期间用于相对于使所述显影盒的显影辊移动远离所述处理盒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方向施加弹性力的弹性力施加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盒支撑部件能够在所述处理盒和所述显影盒构成的多对由并列设置的多个支撑部分支撑的状态下在与所述处理盒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并且还能够移动到所述外部位置和所述内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盒支撑部件能够在与所述处理盒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方向交叉并且相对于所述主组件的设置表面水平、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的方向上线性地移动,并且还能够移动到所述外部位置和所述内部位置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装置是用于为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的充电装置和/或用于去除残留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显影剂的清洁装置。
CN201410454359.6A 2009-04-17 2010-04-16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2675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0773 2009-04-17
JP2009-100773 2009-04-17
JP2010-085888 2010-04-02
JP2010085888A JP4683670B2 (ja) 2009-04-17 2010-04-02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201080016289.6A CN102405444B (zh) 2009-04-17 2010-04-16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和显影盒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6289.6A Division CN102405444B (zh) 2009-04-17 2010-04-16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和显影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7590A CN104267590A (zh) 2015-01-07
CN104267590B true CN104267590B (zh) 2019-04-09

Family

ID=423573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4359.6A Active CN104267590B (zh) 2009-04-17 2010-04-16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CN20108001628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5444B (zh) 2009-04-17 2010-04-16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和显影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628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5444B (zh) 2009-04-17 2010-04-16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和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9389584B2 (zh)
JP (1) JP4683670B2 (zh)
CN (2) CN104267590B (zh)
MY (1) MY156142A (zh)
WO (1) WO201011999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8530B2 (ja) 2011-06-27 2015-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4231B2 (ja) * 2011-07-29 2016-03-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5328B2 (ja) 2011-11-01 2016-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JP6320021B2 (ja) * 2013-12-17 2018-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13672B2 (ja) * 2014-11-12 2018-10-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018959B2 (en) * 2016-03-11 2018-07-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241438B2 (en) * 2016-03-22 2019-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a developing unit that is pivotally supported about the axis of a shaf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386782B2 (en) * 2016-10-07 2019-08-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180051940A (ko) * 2016-11-09 2018-05-17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7102194B2 (ja) 2018-04-03 2022-07-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47150B2 (ja) 2019-11-18 2023-09-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1856906A (zh) * 2020-08-25 2020-10-30 广州欣彩电脑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送粉辊扭矩的硒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258A (zh) * 2003-02-24 2004-09-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感光器盒
EP1643315A2 (en) * 2004-09-29 2006-04-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rocess cartridges detachable to removable image forming unit
CN101000487A (zh) * 2006-01-11 2007-07-18 佳能株式会社 电摄影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2522B2 (ja) 1998-04-09 2004-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6922534B2 (en) * 2001-12-28 2005-07-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for memory
JP3989384B2 (ja) 2003-02-07 2007-10-1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04279937A (ja) * 2003-03-18 2004-10-07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1610188B1 (en) * 2004-06-22 2012-03-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JP4626370B2 (ja) * 2005-04-11 2011-02-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45018B2 (ja) * 2005-09-30 2009-10-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タンデム型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4586726B2 (ja) * 2005-12-27 2010-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819B2 (ja) * 2006-01-11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80770B2 (ja) * 2006-01-1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80772B2 (ja) * 2006-12-28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095649B1 (ja) 2006-12-28 2008-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移動部材
JP4458377B2 (ja) *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378B2 (ja) *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730413B2 (ja) * 2008-08-28 2011-07-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315537B2 (en) * 2008-09-25 2012-11-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having cleaning unit for removing developer
JP4565667B2 (ja) * 2008-09-29 2010-10-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69976B2 (ja) 2008-09-29 2010-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268689B2 (ja) * 2009-02-09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65666B2 (ja) * 2009-03-19 2010-10-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31790B2 (ja) * 2009-07-31 2011-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056819B2 (ja) * 2009-09-11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968352B2 (ja) * 2010-02-26 2012-07-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27309B2 (ja) * 2010-06-21 2014-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095349B2 (ja) * 2012-12-10 2017-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支持部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258A (zh) * 2003-02-24 2004-09-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感光器盒
EP1643315A2 (en) * 2004-09-29 2006-04-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rocess cartridges detachable to removable image forming unit
CN101000487A (zh) * 2006-01-11 2007-07-18 佳能株式会社 电摄影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444A (zh) 2012-04-04
JP4683670B2 (ja) 2011-05-18
US9766588B2 (en) 2017-09-19
WO2010119993A2 (en) 2010-10-21
MY156142A (en) 2016-01-15
US20120039624A1 (en) 2012-02-16
US9389584B2 (en) 2016-07-12
CN104267590A (zh) 2015-01-07
JP2010266854A (ja) 2010-11-25
US20160357141A1 (en) 2016-12-08
US20170343957A1 (en) 2017-11-30
US10108141B2 (en) 2018-10-23
CN102405444B (zh) 2015-10-21
WO2010119993A3 (en) 2010-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7590B (zh)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CN105068394B (zh) 成像装置和盒
JP54141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1977288B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18461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819B2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220084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095649B1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移動部材
JP60216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2307A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76117A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5461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02283A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5824222A (zh) 成像装置
JP2008292804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3012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24117A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86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639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23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5430784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36294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811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46570B1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007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