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7205B - 供电装置以及供电受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供电装置以及供电受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7205B
CN104247205B CN201280071917.XA CN201280071917A CN104247205B CN 104247205 B CN104247205 B CN 104247205B CN 201280071917 A CN201280071917 A CN 201280071917A CN 104247205 B CN104247205 B CN 104247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electric
current
collecting devic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19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7205A (zh
Inventor
内田昭嘉
加门清
加门清一
田中清隆
为末益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47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7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7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72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3/007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or networks
    • H03H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or network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resonators or networks
    • H03H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or network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resonators or network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 H03H2003/0414Resonance frequ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Fire Alar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供电装置,具有:供电部,其进行无线供电;通信部,其在比上述供电部的可供电范围宽的范围内进行无线通信;以及供电控制电路,其控制上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其中,上述供电控制电路根据在上述供电部以第一电力供电时(S501)上述通信部从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S502)受电装置的数量、和在上述供电部未供电时(S504)或者以比上述第一电力小的第二电力供电时上述通信部从接受上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S505)受电装置的数量,来控制上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S508)。

Description

供电装置以及供电受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装置以及供电受电系统。
背景技术
正在对以电磁感应为代表的非接触供电技术进行研究。非接触供电技术被用于剃须刀、电动牙刷等。近年来,以磁场谐振技术的发表为一个契机,再次对非接触供电进行积极地研究。
另外,在通过无线方式从供电天线向受电天线传输电力的无线供电系统中,公知有具备以下部件的无线供电系统:检测部,其检测受电天线的配置状态的信息;多个驱动部,其分别独立地驱动供电天线的多个供电线圈;以及控制部,其至少基于受电天线的配置状态的信息,来控制经由驱动部流入供电线圈的电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公知有具备N(N是2以上的整数)个供电电路、以及控制该N个供电电路的控制单元,供电电路具有由以串联的方式连接的电容器和供电线圈构成的供电侧LC谐振电路、以及向该供电侧LC谐振电路供给电力的振荡电路,N个供电电路的供电线圈配置成矩阵状,控制单元以从N个供电电路的供电线圈中的至少2个供电线圈到达的磁场的变化的相位在受电电路的受电线圈中一致的方式,控制N个供电电路的各振荡电路所产生的信号的相位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837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999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根据受电装置的数量来控制无线供电的电力的供电装置以及供电受电系统。
供电装置具有:供电部,其进行无线供电;通信部,其在比上述供电部的可供电范围宽的范围内进行无线通信;以及供电控制电路,其控制上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上述供电控制电路根据在上述供电部以第一电力供电时上述通信部从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数量、和在上述供电部未供电时或者以比上述第一电力小的第二电力供电时上述通信部从接受上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来控制上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
能够检测可供电范围内的受电装置的数量,并根据该数量以适当的电力进行无线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受电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供电装置以及受电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具有2个供电装置以及2个受电装置的供电受电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4A是用于说明检测存在于第二供电装置的可供电范围内的受电装置的数量的方法的图。
图4B是用于说明检测存在于第二供电装置的可供电范围内的受电装置的数量的方法的图。
图4C是用于说明检测存在于第二供电装置的可供电范围内的受电装置的数量的方法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二供电装置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受电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图6的供电受电系统的处理例的时序流程图。
图8是表示图6的供电受电系统的处理例的时序流程图。
图9是表示图6的供电受电系统的处理例的时序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图6的供电受电系统的处理例的时序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电装置的供电例的时序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电装置以及第二供电装置的供电例的时序图。
图13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电装置以及第二供电装置的处理例的图。
图13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电装置以及第二供电装置的处理例的图。
图14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电装置以及第二供电装置的处理例的图。
图14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电装置以及第二供电装置的处理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受电系统的结构例的图。供电受电系统例如具有一个供电装置101、和多个受电装置102。供电装置101能够对多个受电装置102进行无线供电。多个受电装置102例如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或者移动电话等,从供电装置101无线受电,来对内置的电池充电。由此,供电装置101能够同时对多个受电装置102充电。此时,供电装置101需要在进行受电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较少时以相对较小的电力进行无线供电,在充电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较多时以相对较大的电力进行无线供电。若在受电装置102的数量较少时,供电装置101以过大的电力进行无线供电,则产生受电装置102过度受电,而产生超过允许值的热的问题。因此,供电装置101需要根据存在于可供电范围内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来控制无线供电的电力。
图2是表示供电装置101以及受电装置102的结构例的图。供电装 置101具有高频电源电路201、供电用线圈202、供电用LC共振器203、供电控制电路204以及通信部205。受电装置102具有受电用LC共振器211、受电用线圈212、受电电路213、电池214、通信部215以及受电控制电路216。LC共振器203以及211是线圈(电感器)以及电容器的串联连接电路,其共振频率为1/{2×π×√(L×C)}。这里,L是电感,C是电容值。供电装置101能够对受电装置102进行无线供电。高频电源电路201具有振荡器、放大器以及匹配电路,将高频率的电压施加给供电用线圈202。然后,供电用线圈202产生磁场,通过电磁感应221,电流流入供电用LC共振器203。通过高频电源电路201施加的电压的频率是1/{2×π×√(L×C)}的共振频率,所以供电用LC共振器203成为共振状态。在供电用LC共振器203产生磁场,并通过1/{2×π×√(L×C)}的共振频率的磁场谐振222,电流流入受电用LC共振器211,而受电用LC共振器211成为共振状态。则,在受电用LC共振器211产生磁场,通过电磁感应223,电流流入受电用线圈212。受电电路213具有整流电路,对受电用线圈212所产生的电压进行整流,并将该整流后的电压供给至电池214。电池214通过该供给的电压进行充电。供电装置101能够通过磁场谐振222对受电装置102无线供电,来对受电装置102的电池214充电。
供电装置101的通信部205以及受电装置102的通信部215是用于通过与线圈202、212以及LC共振器203、211的供电受电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能够相互收发信号。供电控制电路204与通信部205连接,进行高频电源电路201的控制。受电控制电路216与通信部215连接,进行受电电路213的控制。
这里,供电用线圈202通过电磁感应221对供电用LC共振器203无线供电。接下来,供电用LC共振器203通过磁场谐振222,对受电用LC共振器211无线供电。接下来,受电用LC共振器211通过电磁感应223,对受电用线圈212无线供电。由此,供电装置101能够对受电装置102通过磁场谐振222进行无线供电。
此外,供电装置101对受电装置102并不限于利用磁场谐振222,能够进行各种无线供电。无线供电除了上述的磁场谐振222以外,还包含电磁感应、电场感应、电场谐振、微波供电或者激光供电。在是电磁 感应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删除LC共振器203以及211。在该情况下,供电装置101的供电用线圈202能够通过电磁感应对受电装置102的受电用线圈212无线供电。另外,在是电场感应或者电场谐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天线等,从供电装置101向受电装置102无线发送。以下,以供电装置101通过磁场谐振222对受电装置102无线供电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具有2个供电装置101a、101b以及2个受电装置102a、102b的供电受电系统的结构例的图。供电装置101a以及101b具有与图2的供电装置101相同的结构。受电装置102a以及102b具有与图2的受电装置102相同的结构。
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是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部(包含供电用线圈202以及供电用LC共振器203)能够无线供电的范围。第一可发送范围302a是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通信部205能够无线发送信息的范围,比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宽。
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是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部(包含供电用线圈202以及供电用LC共振器203)能够无线供电的范围。第二可发送范围302b是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通信部205能够无线发送信息的范围,比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宽。
例如,在供电装置101a以及101b的供电部是磁场谐振方式的供电部的情况下,可供电范围301a以及301b约为数十cm。另外,在供电装置101a以及101b的通信部205是Bluetooth(注册商标:蓝牙)的通信方式的情况下,可发送范围302a以及302b约为数m。
第一供电装置101a能够对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内的第一受电装置102a供电,不能够对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外的第二受电装置102b供电。第二供电装置101b能够对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内的第二受电装置102b供电,不能够对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外的第一受电装置102a供电。
另外,第一供电装置101a能够向第一可发送范围302a内的第一受电装置102a以及第二受电装置102b发送,不能够向第一可发送范围 302a外的受电装置发送。第二供电装置101b能够向第二可发送范围302b内的第一受电装置102a以及第二受电装置102b发送,不能够向第二可发送范围302b外的受电装置发送。
如以上那样,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对象只是第一受电装置102a,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对象只是第二受电装置102b。
相对于此,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发送对象是第一受电装置102a以及第二受电装置102b,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发送对象是第一受电装置102a以及第二受电装置102b。
第一可发送范围302a比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宽,第二可发送范围302b比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宽。因此,作为供电装置101的供电对象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与作为供电装置101的发送对象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不一致。因此,供电装置101a以及101b仅通过通信部205的无线通信,不容易检测可供电范围301a以及301b内的受电装置的数量。以下,对供电装置101a以及101b检测可供电范围301a以及301b内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并根据该检测出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来进行适当的电力的供电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4A~图4C是用于说明检测存在于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可供电范围内的受电装置的数量的方法的图,图5是表示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处理例的流程图。在图4A~图4C中,对在第一供电装置101a对第一受电装置102a供电时,第二供电装置101b检测存在于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内的受电装置的数量的方法进行说明。此外,第一受电装置102a以及第二受电装置102b存在于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第二可发送范围302b内。
首先,在步骤S501中,如图4A所示,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部(包含供电用线圈202以及供电用LC共振器203)通过供电控制电路204的控制,在进行正式的供电之前以第一电力开始测试供电。
接下来,在步骤S502中,第二供电装置101b在上述的测试供电中,检测受电中的受电装置。具体而言,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通信部205为了检测受电中的受电装置而发送受电装置检测通知。第二受电装置 102b存在于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内,所以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受电。第二受电装置102b的通信部215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所以若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接收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将受电的情况发送至第二供电装置101b。
相对于此,第一受电装置102a位于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外,所以不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受电,但从第一供电装置101a受电。因此,第一受电装置102a的通信部215也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所以若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接收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将受电的情况发送至第二供电装置101b。
因此,第二供电装置101b从第一受电装置102a以及第二受电装置102b接收受电的情况,检测出受电中的受电装置是受电装置102a以及102b这两个。
接下来,在步骤S503中,在第二供电装置101b从受电装置接收到一个以上是受电中的情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04,在从受电装置就连一个是受电中的情况也未接收到的情况下,不存在受电中的受电装置,所以进入步骤S511。
接下来,在步骤S504中,如图4B所示,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部(包含供电用线圈202以及供电用LC共振器203)通过供电控制电路204的控制,停止上述的测试供电,成为不进行供电的状态。
接下来,在步骤S505中,第二供电装置101b在上述的测试供电停止之后,检测受电中的受电装置。具体而言,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通信部205为了检测受电中的受电装置而发送受电装置检测通知。第二受电装置102b成为不受电的状态,不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所以即使发送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第二受电装置102b也不发送受电的情况。
相对于此,第一受电装置102a从第一供电装置101a受电,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所以若接收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将受电的情况发送至第二供电装置101b。
因此,第二供电装置101b仅从第一受电装置102a接收受电的情况,检测出受电中的受电装置是受电装置102a这一个。
接下来,在步骤S506中,第二供电装置101b检查在步骤S502中检测出的受电装置的数量与在步骤S505中检测出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是否相同。在不相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07,在相同的情况下,意味着在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内不存在受电装置,所以进入步骤S511。
接下来,在步骤S507中,如图4C所示,第二供电装置101b通过从在步骤S502中有响应的受电装置的数量中,减去在步骤S505中有响应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来检测变化为无响应的受电装置的数量。即,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控制电路204通过从在步骤S502中检测出的受电装置102a以及102b的数量即2个中,减去在步骤S505中检测出的受电装置102a的数量即一个,能够检测出存在于自身的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内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是第二受电装置102b这一个。
接下来,在步骤S508以及S509中,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部(包含供电用线圈202以及供电用LC共振器203)通过供电控制电路204控制高频电源电路201内的放大器的增益,来以适于在步骤S507中检测出的受电装置102b的数量即一个的电力进行供电。由此,能够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对第二受电装置102b发送适当的电力,防止第二受电装置102b的过度受电,防止异常发热。
接下来,在步骤S510中,若完成充电,则第二受电装置102b的通信部215将受电完成通知发送至第二供电装置101b。若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通信部205从第二受电装置102b接收受电完成通知,则进入步骤S511。
在步骤S511中,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部(包含供电用线圈202以及供电用LC共振器203)通过供电控制电路204的控制,停止供电。
在上述以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处理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其他的包含供电装置101a的所有的供电装置101的处理与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处理相同。
如以上那样,首先,在步骤S502中,供电装置101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检测在供电部以第一电力供电时通信部205从接受阈值以上的电 力的受电装置102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之后,在步骤S505中,供电装置101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检测在供电部未供电时通信部205从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102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之后,在步骤S507中,供电装置101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根据在步骤S502中检测出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和在步骤S505中检测出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检测存在于供电部的可供电范围内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之后,在步骤S508中,供电装置101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根据在步骤S507中检测出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来控制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
此外,也可以使步骤S501以及S502的处理、和步骤S504以及S505的处理的顺序反转。即,也可以首先进行步骤S504的处理,接着进行步骤S505的处理,接着进行步骤S501的处理,接着进行步骤S502的处理,之后,进行步骤S507及其以下的处理。
即,首先,如步骤S505那样,供电装置101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检测在供电部未供电时通信部205从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102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之后,如步骤S502那样,供电装置101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检测在供电部以第一电力供电时通信部205从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102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之后,在步骤S507中,供电装置101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根据在步骤S502中检测出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和在步骤S505中检测出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检测存在于供电部的可供电范围内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之后,在步骤S508中,供电装置101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根据在步骤S507中检测出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来控制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
另外,在步骤S504中,示出了停止供电的例子,但也可以以比步骤S501的测试供电的第一电力小的第二电力(包括极小电力)供电。
即,在步骤S502中,供电装置101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检测在供电部以第一电力供电时通信部205从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102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数量。另外,与步骤S504以及S505相同,供电装置101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检测在供电部以比第一电力小的第二电力供电时通信部205从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 装置102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之后,在步骤S508中,供电装置101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根据在步骤S507中检测出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来控制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在该情况下,如上述那样,也可以使步骤S502与S505的处理的顺序反转。
如以上那样,在受电装置102是笔记本电脑或者移动终端等的情况下,受电装置102能够移动。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供电装置101的可供电范围内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自身的可供电范围内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并根据该数量来以适当的电力进行无线供电。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受电系统的结构例的图。供电受电系统具有两个供电装置101a、101b以及四个受电装置102a、102b、102c、102d。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是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部能够供电的范围,存在第一受电装置102a以及第二受电装置102b。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是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部能够供电的范围,存在第三受电装置102c以及第四受电装置102d。
第一可发送范围302a是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通信部205能够发送的范围,比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宽,存在第一受电装置102a、第二受电装置102b、第三受电装置102c以及第四受电装置102d。第二可发送范围302b是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通信部205能够发送的范围,比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宽,存在第一受电装置102a、第二受电装置102b、第三受电装置102c以及第四受电装置102d。
图7~图10是表示图6的供电受电系统的处理例的时序流程图。首先,在图7中,在步骤701中,第一供电装置101a对充电处理的开始进行指示。
接下来,在步骤702中,与图5的步骤S501对应,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部以第一电力开始测试供电。第一受电装置102a以及第二受电装置102b位于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内,所以在步骤703以及704,开始来自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受电,通过该受 电而接入电源。
相对于此,第三受电装置102c以及第四受电装置102d位于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外,所以不受电,不接入电源。
接下来,在步骤705中,与图5的步骤S502对应,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通信部205为了检测受电中的受电装置而发送受电装置检测通知。
然后,在步骤706中,第一受电装置102a是受电中,所以若从第一供电装置101a接收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将是受电中的情况响应发送至第一供电装置101a。在步骤707中,第二受电装置102b也是受电中,所以若从第一供电装置101a接收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将是受电中的情况响应发送至第一供电装置101a。
相对于此,在步骤708中,第三受电装置102c不是受电中,所以即使发送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也不响应。在步骤709中,第四受电装置102d也不是受电中,所以即使发送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也不响应。
接下来,在步骤710中,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控制电路204将在步骤706以及707中有响应的第一受电装置102a以及第二受电装置102b的信息存储至存储部711。
接下来,在步骤712中,与图5的步骤S504对应,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部停止测试供电。然后,在步骤713中,第一受电装置102a停止受电,电源被切断。在步骤714中,第二受电装置102b也停止受电,电源被切断。
接下来,在步骤715中,与图5的步骤S505对应,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通信部205为了检测受电中的受电装置而发送受电装置检测通知。
然后,如图8所示,在步骤801中,第一受电装置102a不是受电中,所以即使发送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也不响应。在步骤802中,第二受电装置102b也不是受电中,所以即使发送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 通知,也不响应。在步骤803中,第三受电装置102c也不是受电中,所以即使发送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也不响应。在步骤804中,第四受电装置102d也不是受电中,所以即使发送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也不响应。
接下来,在步骤805中,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控制电路204进行从存储部711删除有响应的受电装置的信息的处理。但是,在步骤805中,不存在有响应的受电装置,所以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控制电路204不进行存储部711的信息的删除。
接下来,在步骤806中,与图5的步骤S507对应,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检测存储在存储部711的第一受电装置102a以及第二受电装置102b这2个受电装置存在于自身的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内。
接下来,在步骤807中,与图5的步骤S508对应,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控制电路204设定高频电源电路201内的放大器的增益,以使成为适于在步骤806中检测出的受电装置的数量的电力。
接下来,在步骤808中,与图5的步骤S509对应,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部开始以上述的设定的适当的电力的供电。然后,在步骤809中,第一受电装置102a以适当的电力受电,接入电源。在步骤810中,第二受电装置102b也以适当的电力受电,接入电源。
相对于此,第三受电装置102c以及第四受电装置102d位于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外,所以不受电。
接下来,如图9所示,在步骤901中,第二供电装置101b对充电处理的开始进行指示。
接下来,在步骤902中,与图5的步骤S501对应,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部以第一电力开始测试供电。第三受电装置102c以及第四受电装置102d位于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内,所以在步骤903以及904中,开始来自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受电,通过该受电而接入电源。
接下来,在步骤905中,与图5的步骤S502对应,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通信部205为了检测受电中的受电装置而发送受电装置检测通知。
然后,在步骤906中,第一受电装置102a是从第一供电装置101a受电中,所以若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接收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将是受电中的情况响应发送至第二供电装置101b。在步骤907中,第二受电装置102b也是从第一供电装置101a受电中,所以若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接收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将是受电中的情况响应发送至第二供电装置101b。
相对于此,在步骤908中,第三受电装置102c是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受电中,所以若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接收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将是受电中的情况响应发送至第二供电装置101b。在步骤909中,第四受电装置102d也是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受电中,所以若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接收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将是受电中的情况响应发送至第二供电装置101b。
接下来,在步骤910中,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控制电路204将在步骤906~909中有响应的第一受电装置102a至第四受电装置102d的信息存储至存储部911。
接下来,在步骤912中,与图5的步骤S504对应,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部停止测试供电。然后,在步骤913中,第三受电装置102c停止受电,电源被切断。在步骤914中,第四受电装置102d也停止受电,电源被切断。
接下来,在步骤915中,与图5的步骤S505对应,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通信部205为了检测受电中的受电装置而发送受电装置检测通知。
然后,如图10所示,在步骤1001中,第一受电装置102a是从第一供电装置101a受电中,所以若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接收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将是受电中的情况响应发送至第二供电装置101b。在步骤1002中,第二受电装置102b也是从第一供电装置101a受电中, 所以若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接收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将是受电中的情况响应发送至第二供电装置101b。
相对于此,在步骤1003中,第三受电装置102c不是受电中,所以即使发送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也不响应。在步骤1004中,第四受电装置102d也不是受电中,所以即使发送上述的受电装置检测通知,也不响应。
接下来,在步骤1005中,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控制电路204从存储部911删除在步骤1001以及1002中有响应的第一受电装置102a以及第二受电装置102b的信息。由此,在存储部911剩下第三受电装置102c以及第四受电装置102d的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1006中,与图5的步骤S507对应,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检测存储在存储部911的第三受电装置102c以及第四受电装置102d这2个受电装置存在于自身的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内。
接下来,在步骤1007中,与图5的步骤S508对应,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控制电路204设定高频电源电路201内的放大器的增益,以使成为适于在步骤1006中检测出的受电装置的数量的电力。
接下来,在步骤1008中,与图5的步骤S509对应,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部开始以上述的设定的适当的电力的供电。然后,在步骤1009中,第三受电装置102c以适当的电力受电,接入电源。在步骤1010中,第四受电装置102d也以适当的电力受电,接入电源。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供电装置101a能够以适于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内的2个受电装置102a以及102b的电力供电。第二供电装置101b能够以适于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内的2个受电装置102c以及102d的电力供电。
(第三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例的时序图。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第一供电装置101a以一定的周期定期地进行图5的步骤S501~S509的处理。由此,如图11所示,第一供电装置101a定期地进行步骤S504的供电停止。
即,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根据在步骤S501中供电部以第一电力供电时在步骤S502中通信部205所接收到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和在步骤S504中供电部未供电时在步骤S505中通信部205所接收到的受电装置102的个数,来定期地进行在步骤S508中控制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的处理。
假定受电装置102在充电中移动,或增加。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供电装置101a定期地检测存在于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内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来控制供电电力,所以即使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内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变化,也能够以适当的电力供电。
此外,在偶然靠近的第一供电装置101a以及第二供电装置101b同时开始充电处理的情况下,若第一供电装置101a以及第二供电装置101b以相同的周期定期地进行上述的电力控制处理,则第一供电装置101a错误地检测为在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内存在第一受电装置102a至第四受电装置102d,第二供电装置101b也错误地检测为在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内存在第一受电装置102a至第四受电装置102d。因此,在后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即使在那样的偶然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电装置101a以及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例的时序图。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第二供电装置101b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电装置101a相同,以一定的周期定期地进行图5的步骤S501~S509的处理。由此,如图12所示,第二供电装置101b以一定的周期定期地进行步骤S504的供电停止。
相对于此,第一供电装置101a以随机的周期进行多次图5的步骤S501~S509的处理。由此,如图12所示,第一供电装置101a以随机 的周期进行多次步骤S504的供电停止。
即,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控制电路204根据在步骤S501中供电部以第一电力供电时在步骤S502中通信部205所接收到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和在步骤S504中供电部未供电时在步骤S505中通信部205所接收到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来以随机的周期进行多次在步骤S508中控制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的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偶然靠近的第一供电装置101a以及第二供电装置101b同时开始充电处理的情况下,第一供电装置101a以及第二供电装置101b也在不同的时刻进行第二次以及第二次以后的电力控制处理,所以能够进行正确的电力控制。即,第一供电装置101a进行在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内存在第一受电装置102a以及第二受电装置102b的正确的检测,第二供电装置101b也进行在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内存在第三受电装置102c以及第四受电装置102d的正确的检测,能够以适当的电力发送。
(第五实施方式)
图13A、图13B、图14A以及图14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电装置101a以及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处理例的图。
在图13A中,第一供电装置101a位于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第二可发送范围302b外,第二供电装置101b位于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第一可发送范围302a外。
若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通信部205发送供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因第二供电装置101b未存在于第一可发送范围302a内,所以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通信部205未从第一供电装置101a接受供电装置检测通知,不进行其响应。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控制电路204因通信部205未接收上述的响应,所以能够检测出第二供电装置101b未存在于第一可发送范围302a内。
同样,若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通信部205发送供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因第一供电装置101a未存在于第二可发送范围302b内,所以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通信部205未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接收供电装置检测通 知,不进行其响应。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控制电路204因通信部205未接收上述的响应,所以能够检测出第一供电装置101a未存在于第二可发送范围302b内。
图13B是表示图13A的状态下的第一供电装置101a以及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例的时序图。在图13A的情况下,第一供电装置101a未存在于第二可发送范围302b内,所以当然也不存在于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内。同样,第二供电装置101b未存在于第一可发送范围302a内,所以当然也不存在于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内。
在该情况下,第一供电装置101a以及第二供电装置101b与图11相同,定期地进行电力控制处理,所以进行定期的供电1301。第一供电装置101a以及第二供电装置101b彼此位置分离,所以即使在相同的时刻进行电力控制处理,也能够进行正确的电力控制处理。
在图14A中,第一供电装置101a位于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第二可发送范围302b内,第二供电装置101b位于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第一可发送范围302a内。
若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通信部205发送供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因第二供电装置101b存在于第一可发送范围302a内,所以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通信部205从第一供电装置101a接收供电装置检测通知,并发送其响应。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供电控制电路204因通信部205接收上述的响应,所以能够检测出第二供电装置101b存在于第一可发送范围302a内。
同样,若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通信部205发送供电装置检测通知,则因第一供电装置101a存在于第二可发送范围302b内,所以第一供电装置101a的通信部205从第二供电装置101b接收供电装置检测通知,并发送其响应。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控制电路204因通信部205接收上述的响应,所以能够检测出第一供电装置101a存在于第二可发送范围302b内。
图14B是表示图14A的状态下的第一供电装置101a以及第二供电装置101b的供电例的时序图。在图14A的情况下,第一供电装置101a 因存在于第二可发送范围302b内,所以有可能也存在于第二可供电范围301b内。同样,第二供电装置101b因存在于第一可发送范围302a内,所以有可能也存在于第一可供电范围301a内。
在该情况下,第一供电装置101a与图11相同,以第一周期定期地进行电力控制处理,所以进行第一周期的定期的供电1301。第二供电装置101b与图11相同,以与上述的第一周期不同的第二周期定期地进行电力控制处理,所以进行第二周期的定期的供电1302。
即,供电装置101的供电控制电路204在通信部205接收到在通信部205的可发送范围内存在其他的供电装置101的情况时,使定期地进行的电力控制处理的周期与上述的其他的供电装置101定期地进行的电力控制处理的周期不同。
第一供电装置101a以及第二供电装置101b彼此位置接近,所以通过使定期地进行的周期不同,能够使至少第二次以及第二次以后的电力控制处理的时刻偏离,而进行正确的电力控制处理。
根据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供电装置101能够检测存在于可供电范围内的受电装置102的数量,并根据该数量以适当的电力进行无线供电。由此,能够防止供电装置101发送过度的电力,而受电装置102发生异常过热的问题,能够防止不必要的供电损失。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都仅仅表示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例子,不能够通过它们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即,本发明能够以不脱离其技术思想、或者其主要的特征的各种方式实施。
能够检测可供电范围内的受电装置的数量,并根据该数量以适当的电力进行无线供电。

Claims (10)

1.一种供电装置,具有:
供电部,其进行无线供电;
通信部,其在比所述供电部的可供电范围宽的范围内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供电控制电路,其控制所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检测在所述供电部以第一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供电装置或其他供电装置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一数量、和在所述供电部未供电或者在以比所述第一电力小的第二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二数量,
通过从所述第一数量减去所述第二数量,取得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到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
根据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到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来控制所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检测在所述供电部以所述第一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供电装置或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一数量、和在所述供电部未供电时或者在以所述第二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二数量,通过从所述第一数量减去所述第二数量,取得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到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根据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到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来检测存在于所述供电部的可供电范围内的受电装置的数量,并根据所述检测出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来控制所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检测在所述供电部以所述第一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供电装置或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一数量、和在所述供电部未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二数量,通过从所述第一数量减去所述第二数量,取得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
根据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来控制所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检测在所述供电部以所述第一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供电装置或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一数量、和在所述供电部以所述第二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二数量,
通过从所述第一数量减去所述第二数量,取得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
根据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来控制所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首先检测在所述供电部以所述第一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供电装置或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一数量,之后,检测在所述供电部未供电时或者在以所述第二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二数量,
通过从所述第一数量减去所述第二数量,取得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
根据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来控制所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首先检测在所述供电部未供电时或者在以所述第二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二数量,之后,检测在所述供电部以所述第一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供电装置或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一数量,
通过从所述第一数量减去所述第二数量,取得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
根据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来控制所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检测在所述供电部以第一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供电装置或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一数量、和在所述供电部未供电时或者在以所述第二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二数量,
通过从所述第一数量减去所述第二数量,取得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
根据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来定期地进行控制所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检测在所述供电部以第一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供电装置或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一数量、和在所述供电部未供电时或者在以所述第二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二数量,
通过从所述第一数量减去所述第二数量,取得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
根据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来以随机的周期进行多次控制所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的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在所述通信部接收到在所述通信部的可发送范围内存在所述其他供电装置的情况时使所述定期地进行的处理的周期与所述其他供电装置定期地进行的处理的周期不同。
10.一种供电受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供电装置;以及
受电装置,
所述供电装置具有:
供电部,其进行无线供电;
通信部,其在比所述供电部的可供电范围宽的范围内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供电控制电路,其控制所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根据在所述供电部以第一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供电装置或其他供电装置接受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一数量、和在所述供电部未供电时或者以比所述第一电力小的第二电力供电时所述通信部从自所述其他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接收到受电的情况的响应的受电装置的第二数量,
通过从所述第一数量减去所述第二数量,取得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
根据从所述供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的受电装置的数量来控制所述供电部的无线供电的电力,
所述受电装置具有通信部,该通信部在所述受电装置接受所述阈值以上的电力时将受电的情况发送至所述供电装置。
CN201280071917.XA 2012-03-30 2012-03-30 供电装置以及供电受电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47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58649 WO2013145279A1 (ja) 2012-03-30 2012-03-30 送電装置及び送受電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7205A CN104247205A (zh) 2014-12-24
CN104247205B true CN104247205B (zh) 2017-03-22

Family

ID=49258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191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47205B (zh) 2012-03-30 2012-03-30 供电装置以及供电受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729206B2 (zh)
EP (1) EP2833507B1 (zh)
JP (1) JP5892234B2 (zh)
KR (1) KR101720400B1 (zh)
CN (1) CN104247205B (zh)
AU (1) AU2012374867B2 (zh)
CA (1) CA2868591C (zh)
MX (1) MX336205B (zh)
SG (1) SG11201406082RA (zh)
WO (1) WO20131452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8829B2 (ja) * 2013-04-17 2017-07-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給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66598B2 (ja) 2013-06-26 2017-07-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12632A (ja) * 2013-06-26 2015-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180177A (ja) * 2014-02-25 2015-10-0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および給電方法
JP6366334B2 (ja) * 2014-04-18 2018-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送電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4701955B (zh) * 2015-03-03 2017-03-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WO2016164790A1 (en) * 2015-04-10 2016-10-13 Ossia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ceivers for supplementing wireless power delivery and extending range
FR3038171B1 (fr) * 2015-06-26 2018-06-01 Ingenico Group Module radio, dispositif et programme correspondant
JP2017022861A (ja) * 2015-07-09 2017-01-2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
JP6566039B2 (ja) * 2015-10-09 2019-08-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送電器
JP6788364B2 (ja) * 2016-03-17 2020-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938890B2 (ja) * 2016-10-18 2021-09-22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及び給電方法
CN110268596A (zh) * 2017-02-10 2019-09-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电装置、电力传输系统以及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EP3677099A4 (en) * 2017-08-28 2021-05-12 Indoorsights Limited LUMINAIRE COMMUNICATION, DETECTION AND / OR LO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7685A (zh) * 2008-05-13 2011-04-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电力环境中的信令充电
US8633615B2 (en) * 2009-10-07 2014-01-21 Samsung Electro-Mcha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4374B2 (ja) 2007-05-10 2013-04-0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無線給電システム
JP4661900B2 (ja) 2008-04-17 2011-03-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電力供給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557045B2 (ja) 2008-05-12 2010-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送電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20100201201A1 (en) * 2009-02-10 2010-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in public places
JP5456380B2 (ja) * 2009-06-09 2014-03-2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無線端末給電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端末給電方法
JP5567354B2 (ja) 2010-01-25 2014-08-06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伝送システム、ホストおよびデバイス
JP2011199975A (ja) 2010-03-18 2011-10-06 Nec Corp 非接触送電装置、非接触送電システムおよび非接触送電方法
KR101648751B1 (ko) * 2010-04-02 2016-08-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8803370B2 (en) * 2010-06-17 2014-08-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Wireless power feeding system and wireless power feeding method
US8853890B2 (en) * 2010-07-09 2014-10-07 Sony Corporation Power supply 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KR101358280B1 (ko) * 2010-08-26 2014-0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 전송 효율을 고려한 공진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JP2012055144A (ja) 2010-09-03 2012-03-15 Advantest Corp 給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
KR101532497B1 (ko) * 2011-01-20 2015-06-29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반도체 장치, 전력 송신 장치, 전력 수신 장치, 충전 시스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충전 방법
KR101951358B1 (ko) * 2011-12-15 2019-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7685A (zh) * 2008-05-13 2011-04-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电力环境中的信令充电
US8633615B2 (en) * 2009-10-07 2014-01-21 Samsung Electro-Mcha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68591C (en) 2017-10-10
WO2013145279A1 (ja) 2013-10-03
CA2868591A1 (en) 2013-10-03
JP5892234B2 (ja) 2016-03-23
AU2012374867B2 (en) 2015-08-13
SG11201406082RA (en) 2014-10-30
EP2833507A4 (en) 2015-04-22
CN104247205A (zh) 2014-12-24
EP2833507A1 (en) 2015-02-04
MX336205B (es) 2016-01-11
MX2014011564A (es) 2014-11-25
KR101720400B1 (ko) 2017-03-27
EP2833507B1 (en) 2018-05-09
US9729206B2 (en) 2017-08-08
AU2012374867A1 (en) 2014-10-16
JPWO2013145279A1 (ja) 2015-08-03
KR20140134688A (ko) 2014-11-24
US20150028673A1 (en) 2015-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7205B (zh) 供电装置以及供电受电系统
US9997951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low and medium power
JP5177187B2 (ja)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EP3396807B1 (en) Energy receiver, detection metho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detection device, and energy transmitter
JP6471971B2 (ja) 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の送電装置
JP6138424B2 (ja) 無線電力送受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無線電力を用いたデータ送受信装置
JP6001355B2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5690251B2 (ja) 共鳴型ワイヤレス充電装置
JP6079026B2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ワイヤレス給電装置
EP2885880A2 (en) Wireless power system with capacitive proximity sensing
KR20140050516A (ko)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및 무선 전력 송신기의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허가 방법
CN102998711A (zh) 检出装置、电力接收装置和电力发送装置
KR101933461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과, 무선 전력 송신기의 부하 값에 대한 온도 보상 방법
KR101931256B1 (ko)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20140129917A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TW201044424A (en) Electromagnetic apparatus using shared flux in a multi-load parallel magnetic circuit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5027264B2 (ja) 非接触設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523627B1 (ko) 가변인덕터를 갖는 무선전력 전송모듈
KR20210034474A (ko) 효율적인 무선 전력 충전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14042428A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TW200906024A (en) Power apparatu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ception unit
JP2017135789A (ja) 磁気共鳴式給電システム
KR20140129916A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