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8596A - 送电装置、电力传输系统以及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送电装置、电力传输系统以及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8596A
CN110268596A CN201780085872.4A CN201780085872A CN110268596A CN 110268596 A CN110268596 A CN 110268596A CN 201780085872 A CN201780085872 A CN 201780085872A CN 110268596 A CN110268596 A CN 110268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ower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electric powe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58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田昭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68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85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简单的结构的送电装置。送电装置包括:一次侧谐振线圈,通过磁场共振或者电场共振传送电力;高频电源,向一次侧谐振线圈输出高频的送电电力;电力控制部,对从高频电源向一次侧谐振线圈输出的送电电力进行控制;以及充电状态判定部,基于从一次侧谐振线圈的高频电源侧观察的阻抗来判定受电器是否正在充电,上述送电装置进行第一循环处理,第一循环处理是通过电力控制部以规定的送电电力开始送电后进行的处理,并具有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和第一判定处理,其中,上述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是电力控制部使高频电源输出的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的处理,上述第一判定处理是在以降低了规定电力后的送电电力进行送电的状态下,充电状态判定部判定受电器是否是正在充电的处理,当在第一判定处理中判定为受电器正在充电时,进行返回到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

Description

送电装置、电力传输系统以及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电装置、电力传输系统以及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非接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具有能够对多台电子设备进行基于非接触充电方式的集中充电的集中充电部的非接触充电装置,具备对每台上述电子设备获取其设备信息的获取单元;以及基于由该获取单元获取到的设备信息来判别上述电子设备是否能够与集中充电对应的判别单元。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2361号公报
上述那样的非接触充电装置(送电装置)具备从具有无线通信部的电子设备(受电器)通过无线通信获取设备信息的非接触的通信部。
然而,为了以更简单的结构实现送电装置,而考虑不包括通信部的结构,但送电装置难以不与受电器进行无线通信地传送适当的电力。
发明内容
因此,目的在于提供简单的结构的送电装置、电力传输系统以及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送电装置是通过磁场共振或者电场共振向具有二次侧谐振线圈的一个或者多个受电器传送电力的送电装置,包括:一次侧谐振线圈,通过磁场共振或者电场共振传送电力;高频电源,向上述一次侧谐振线圈输出高频的送电电力;电力控制部,对从上述高频电源向上述一次侧谐振线圈输出的送电电力进行控制;以及充电状态判定部,基于从上述一次侧谐振线圈的上述高频电源侧观察的阻抗来判定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受电器是否正在充电,上述送电装置进行第一循环处理,第一循环处理是在通过上述电力控制部以规定的送电电力开始送电后进行的处理,具有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以及第一判定处理,其中,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是上述电力控制部使上述高频电源输出的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的处理,第一判定处理是在以降低了上述规定电力后的送电电力进行送电的状态下,上述充电状态判定部判定上述受电器是否正在充电的处理,当在上述第一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上述受电器正在充电时,返回到上述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
能够提供简单的结构的送电装置、电力传输系统以及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电力传输系统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受电器和送电装置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控制部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送电装置的动作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于送电装置的第二循环处理的动作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送电装置的其它动作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送电装置的其它动作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送电装置的控制部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应用本发明的送电装置、电力传输系统以及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电力传输系统50的图。
如图1所示,电力传输系统50包括交流电源1、一次侧(送电侧)的送电器10以及二次侧(受电侧)的受电器20。电力传输系统50也可以包括多个送电器10以及受电器20。
送电器10具有一次侧线圈11和一次侧谐振线圈12。受电器20具有二次侧谐振线圈21和二次侧线圈22。在二次侧线圈22连接负荷装置30。
如图1所示,送电器10以及受电器20通过一次侧谐振线圈(LC谐振器)12与二次侧谐振线圈(LC谐振器)21之间的磁场共振(磁场谐振)从送电器10向受电器20进行能量(电力)的传输。此处,从一次侧谐振线圈12向二次侧谐振线圈21的电力传输不光是磁场共振还可以是电场共振(电场谐振)等,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以磁场共振为例进行说明。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一个例子,对交流电源1输出的交流电压的频率为6.78MHz,一次侧谐振线圈12和二次侧谐振线圈21的谐振频率为6.78MHz的情况进行说明。交流电源1为高频电源的一个例子。
此外,从一次侧线圈11向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电力传输利用电磁感应来进行,另外,从二次侧谐振线圈21向二次侧线圈22的电力传输也利用电磁感应来进行。
另外,在图1中示出电力传输系统50包括一次侧线圈11的方式,但电力传输系统50可以不包括一次侧线圈11,此时,只要使交流电源1直接与一次侧谐振线圈12连接即可,同样地示出包括二次侧线圈22的方式,但电力传输系统50可以不包括二次侧线圈22,此时,只要使负荷装置30直接与二次侧谐振线圈21连接即可。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受电器60和送电装置100的图。送电装置100包括交流电源1和送电器100A。交流电源1与图1所示的交流电源相同。
送电装置100包括交流电源1和送电器100A。送电器100A具有一次侧线圈11、一次侧谐振线圈12、阻抗检测部13、匹配电路14、高频放大器15、电容器16、控制部110。此外,阻抗检测部13和匹配器14的连接的顺序可以相反。
受电器60包括二次侧谐振线圈61、整流电路62、平滑电容器63、以及输出端子64A、64B。在输出端子64A、64B连接有DC-DC转换器70,在DC-DC转换器70的输出侧连接有蓄电池80。在图2中,负荷电路是蓄电池80。二次侧谐振线圈61相当于图1的二次侧谐振线圈21。在图2中,二次侧谐振线圈61不经由二次侧线圈22而直接与整流电路62连接。
首先,对送电器100A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一次侧线圈11是环状的线圈,在两端间经由阻抗检测部13、匹配电路14以及高频放大器15与交流电源1连接。一次侧线圈11与一次侧谐振线圈12以非接触的方式接近配置,与一次侧谐振线圈12电磁耦合。优选一次侧线圈11配设为自己的中心轴与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中心轴一致,但不一定要一致。使中心轴一致是为了提高一次侧线圈11和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耦合强度,并且抑制磁通的泄漏,抑制在一次侧线圈11以及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周围产生不必要的电磁场。
一次侧线圈11通过从交流电源1经由阻抗检测部13、匹配电路14以及高频放大器15供给的交流电力产生磁场,并通过电磁感应(相互感应)将电力传送至一次侧谐振线圈12。
如图2所示,一次侧谐振线圈12与一次侧线圈11以非接触的方式接近配置,而与一次侧线圈11电磁耦合。另外,一次侧谐振线圈12被设计为具有规定的谐振频率,并具有高的Q值。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谐振频率被设定为与二次侧谐振线圈61的谐振频率相等。在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两端之间串联连接用于调整谐振频率的电容器16。
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谐振频率被设定为成为与交流电源1输出的交流电力的频率相同的频率。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谐振频率由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电感和电容器16的静电电容决定。因此,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电感和电容器16的静电电容被设定为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谐振频率成为与从交流电源1输出的交流电力的频率相同的频率。
阻抗检测部13通过对从交流电源1供给至一次侧线圈11的送电电力的电流进行检测来检测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
此处,为了检测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的变化,而检测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也包括一次侧线圈11的阻抗。另外,在一次侧谐振线圈12与二次侧谐振线圈61进行基于磁场共振的电力传输时,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也包括包含二次侧谐振线圈61的受电器60的阻抗的影响。因此,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能够理解为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侧的阻抗。
匹配电路14是为了取得一次侧线圈11和交流电源1的阻抗匹配而被插入的,包括电感器L和电容器C。
交流电源1是输出磁场共振所需的频率的交流电力的电源,内置对输出电力进行放大的放大器。交流电源1例如输出数十kHz~数十MHz程度的高频的交流电力。
高频放大器15对从交流电源1输入的电力(送电电力)进行放大,并输出至匹配电路14。高频放大器15的放大由控制部110控制。
电容器16是串联地插入在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两端之间的电容器。电容器16是为了调整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谐振频率而设置的。电容器16可以是可变电容型电容器,该情况下,静电电容由控制部110设定。
控制部110基于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的阻抗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正在充电,根据判定结果进行使送电电力降低或者增大的控制处理。
以上那样的送电装置100将从交流电源1供给至一次侧线圈11的交流电力通过磁感应传送到一次侧谐振线圈12,从一次侧谐振线圈12通过磁场共振将电力传送到受电器60的二次侧谐振线圈61。此外,在图2中示出一个送电装置100向一个受电器60传送电力的方式,但能够从一个送电装置100向多个受电器60传送电力。
接下来,对受电器60所包含的二次侧谐振线圈61进行说明。
二次侧谐振线圈61被设计为具有与一次侧谐振线圈12相同的谐振频率,并具有高的Q值。二次侧谐振线圈61的一对端子与整流电路62连接。
二次侧谐振线圈61将从送电器100A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通过磁场共振传送的交流电力输出至整流电路62。
整流电路62具有四个二极管62A~62D。二极管62A~62D连接成桥状,对从二次侧谐振线圈61输入的电力进行全波整流,并输出。
平滑电容器63与整流电路62的输出侧连接,对被整流电路62全波整流的电力进行平滑化并作为直流电力来输出。在平滑电容器63的输出侧连接输出端子64A、64B。由于被整流电路62全波整流的电力使交流电力的负成分反转成正成分,所以能够大致作为交流电力来处理,但通过使用平滑电容器63,即使在被全波整流的电力包括波动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稳定的直流电力。
DC-DC转换器70是与输出端子64A、64B连接的降压型的DC-DC转换器。DC-DC转换器70将从受电器60输出的直流电力的电压降压到蓄电池80的额定电压,并输出。
蓄电池80只要是能够反复充电的二次电池即可,例如,能够使用锂离子电池。例如,在将受电器60内置于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情况下,蓄电池80是这样的电子设备的主蓄电池。
此外,一次侧线圈11、一次侧谐振线圈12、二次侧谐振线圈61例如通过卷绕铜线而制成。然而,一次侧线圈11、一次侧谐振线圈12、二次侧谐振线圈61的材质也可以是铜以外的金属(例如,金、铝等)。另外,一次侧线圈11、一次侧谐振线圈12、二次侧谐振线圈61的材质也可以不同。
在这样的结构中,一次侧线圈11以及一次侧谐振线圈12是电力的送电侧,二次侧谐振线圈61是电力的受电侧。
由于通过磁场共振方式,利用在一次侧谐振线圈12与二次侧谐振线圈61之间产生的磁场共振从送电侧向受电侧传输电力,所以可以进行比从送电侧向受电侧通过电磁感应传输电力的电磁感应方式长距离的电力的传输。
磁场共振方式具有在谐振线圈彼此之间的距离或者位置偏移方面,与电磁感应方式相比自由度高,而位置自由的优点。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控制部110的结构的图。控制部110具有主控制部111、电力控制部112、充电状态判定部113、所需时间判定部114以及存储器115。控制部110例如通过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运算处理装置)以及存储器的CPU芯片来实现。CPU芯片的存储器只要至少包括非易失性的存储器即可。
主控制部111是统一控制部110的控制的处理部,执行电力控制部112、充电状态判定部113以及所需时间判定部114执行的处理以外的处理。例如,主控制部111统一控制部110为了控制送电电力而执行的第一循环处理以及第二循环处理。此外,对于第一循环处理以及第二循环处理,后述。
电力控制部112执行开始向受电器60的送电的控制处理、以及对从交流电源1向一次侧谐振线圈12输出的送电电力进行控制的控制处理等。
在开始向受电器60的送电的控制处理中,电力控制部112以送电装置100的规定的初始电力值开始送电。这是为了根据充电状态判定部113的判定结果,逐渐降低或逐渐增加以设定为最佳值。
另外,电力控制部112例如执行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第二送电电力控制处理、第三送电电力控制处理以及搜索处理,作为控制送电电力的控制处理。
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是电力控制部112在开始第一循环处理时使交流电源1输出的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的处理。第二送电电力控制处理是当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未充电时,电力控制部112使交流电源1输出的送电电力增大到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送电电力的处理。
另外,第三送电电力控制处理是当在第二判定处理中判定为受电器60未充电时,电力控制部112使交流电源1输出的送电电力增大的处理。
搜索处理是电力控制部112使交流电源1输出信标信号的处理。信标信号是指规定的短期间的高频的电力,并为了搜索受电器60而输出的信号。在搜索处理中,电力控制部112反复输出规定的短期间的脉冲状的谐振频率(6.78MHz)的送电电力,作为信标信号。
此外,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送电电力是指在当前的控制周期以前的控制周期中,最后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送电电力。表示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送电电力的数量据被储存至存储器115。
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对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的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的变化进行监视,并基于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的阻抗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正在充电。
更具体而言,充电状态判定部113执行第一判定处理和第二判定处理。第一判定处理是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在第一循环处理开始时通过电力控制部112使交流电源1输出的送电电力降低的状态下,基于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的阻抗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正在充电的处理。
另外,第二判定处理是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在第二循环处理中基于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的阻抗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正在充电的处理。
此处,受电器60正在充电是指接受从送电装置100传送的电力的一个或者多个受电器60能够稳定地对蓄电池80进行充电的状态。受电器60包括降压型的DC-DC转换器70,降低规定的受电电力以对蓄电池80进行充电。
为了对蓄电池80进行充电,需要充电所需的最小限度的电力。在对蓄电池80进行充电时,如果供给到蓄电池80的电力小于充电所需的最小限度的电力则不能够对蓄电池80进行充电,如果供给到蓄电池80的电力为充电所需的最小限度的电力以上则能够对蓄电池80进行充电。
另外,为了使DC-DC转换器70降压以获得蓄电池80的充电所需的电力,而需要受电器60接受与蓄电池80需要的最小限度的电力对应的降压前的最小限度的电力。
在受电器60接受的电力为最小限度的电力以上的情况下,DC-DC转换器70可以稳定且正常地进行降压动作,所以DC-DC转换器70的开关动作稳定,受电器60的阻抗稳定,成为某个规定的范围内的值。在这样的状态下,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的阻抗也成为某个规定的范围内的值。
即,如果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阻抗是某个规定的范围内的值,则受电器60能够稳定地进行充电。
另一方面,在受电器60接受的电力不满足最小限度的电力的情况下,DC-DC转换器70不能够进行降压动作,所以DC-DC转换器70的开关动作变得不稳定,受电器60的阻抗变动较大。另外,若在受电器60接受的电力不满足最小限度的电力的情况下,DC-DC转换器70停止,则DC-DC转换器70在输出端子64A、64B与蓄电池80之间断开,受电器60的阻抗成为高阻抗(HIZ)。
在这些状态下,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阻抗不会落入上述的某个规定的范围内。
即,如果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阻抗不是某个规定的范围内的值,则受电器60不能够稳定地进行充电。
因此,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对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的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的变化进行监视,根据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阻抗是否处于某个规定的范围内判定受电器60是否正在充电。
所需时间判定部114执行判定第二循环处理的第二所需时间是否是比第一循环处理的第一所需时间长的第二所需时间以上的所需时间判定处理。
存储器115是实现控制部110的CPU芯片的存储器。在存储器115中储存执行第一循环处理以及第二循环处理所需的程序、以及阈值等数据。
另外,存储器115储存表示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送电电力的数据。
当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存储器115仅储存表示此时的送电电力的数据。因此,存储器115中储存的表示送电电力的数据仅是表示在过去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送电电力的数据中表示最新的送电电力的数据。存储器115仅储存一个表示送电电力的数据。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控制部11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4所示的处理是在从送电装置100的电源接通到电源被切断为止的期间中,控制部110反复执行的处理。
图4所示的处理包括第一循环处理和第二循环处理这两个循环处理。基于包括步骤S2、S3、S5、S6以及S7并从步骤S7返回到步骤S2的循环的处理是第一循环处理。另外,基于包括步骤S11、S12、S13、S14、以及S15并从步骤S15返回到步骤S11的循环的处理是第二循环处理。
当送电装置100的电源接通时,首先,电力控制部112开始送电(步骤S1)。送电开始时的送电电力设定为送电装置100可输出的最大的送电电力。
接下来,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1中待机(步骤S2)。作为一个例子,待机时间1是100毫秒。
接下来,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步骤S3)。作为一个例子,规定电力是最大的送电电力的10%。
接着,主控制部111判定送电电力是否大于下限值(步骤S4)。作为受电器60,可以考虑将各种受电器利用于充电等。另外,受电器60并不限于一台,有可能多台同时接受。
因此,下限值被设定为一般的一台的受电器的充电所需的最小限度的电力。最小限度的电力例如是一台受电器的DC-DC转换器(相当于受电器60的DC-DC转换器70)可以进行动作,并能够对受电器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最小限度的电力。此外,步骤S4的主控制部111的处理可以理解为作为下限判定部的处理。
主控制部111若判定为送电电力大于下限值(S4:是),则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步骤S5)。作为一个例子,待机时间是50毫秒。设置步骤S5的待机时间2是因为在步骤S3中使送电电力降低后,等待阻抗稳定。
接下来,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对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的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的变化进行监视(步骤S6)。作为一个例子,监视时间是50毫秒。
接着,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基于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阻抗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未充电(步骤S7)。更具体而言,充电状态判定部113通过判定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阻抗是否不在某个规定的范围内,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未充电。
此处,当通过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S7:否)时,主控制部111使流程返回到步骤S2。包括步骤S2、S3、S5、S6、以及S7并从步骤S7返回到步骤S2的第一循环处理的处理时间约为100毫秒。
另一方面,当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未充电(S7:是)时,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增大规定电力(步骤S8)。此处,电力控制部112从存储器115读出表示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在过去的最近的控制周期中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送电电力的数据,并使送电电力增大到读出的数据表示的送电电力。即,送电电力返回到在过去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送电电力中最新(最近)的送电电力。
此外,在送电装置100的电源接通,最初进行步骤S8的处理时,在存储器115中未储存表示送电电力的数据,所以此时只要使送电电力返回到最大值即可。
接下来,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步骤S9)。作为一个例子,待机时间2是50毫秒。设置步骤S9的待机时间2是为了在步骤S8中使送电电力增大后,等待阻抗稳定。
接着,主控制部111使用于判定第二循环处理中的处理时间是否达到第二所需时间的计时器复位(步骤S10)。这样的计时器内置于主控制部111。第二所需时间是1分钟(60秒)。
接下来,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对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的变化进行监视(步骤S11)。
接着,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基于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阻抗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未充电(步骤S12)。步骤S12的处理与步骤S7相同。步骤S12的处理是第二判定处理的一个例子。
当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未充电(S12:是)时,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增大规定电力(步骤S13)。在受电器60未充电的情况下,认为是不能够供给受电器60的蓄电池80的充电所需的电力的状态,所以使送电电力增大。
此外,步骤S13中的规定电力是最大的送电电力的10%。该值与步骤S3中的规定电力相同,但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接下来,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步骤S14)。作为一个例子,待机时间2是50毫秒。设置步骤S14的待机时间2是为了在步骤S13中使送电电力增大后,等待阻抗稳定。
接着,主控制部111判定对第二循环处理中的处理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是否达到第二所需时间(步骤S15)。作为一个例子,第二所需时间是1分钟(60秒)。
主控制部111若判定为第二循环处理中的处理时间未达到第二所需时间(S15:否),则使流程返回到步骤S11。第二循环处理是在第一循环处理中判定为受电器60未充电的情况下,为了迅速地使送电电力增大而设置的循环处理。由于在判定为受电器60未充电的情况下送电电力不足,所以为了迅速使送电电力增大来使受电器60成为可充电的状态而设置的。
此外,在步骤S12中,当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S12:否)时,主控制部111使流程进入步骤S14。
这是因为如果受电器60正在充电,则是正在供给受电器60的蓄电池80的充电所需的电力的状态,所以无需在步骤S13中进行使送电电力增大的处理。
另外,当在步骤S15中,由主控制部111判定为第二循环处理中的处理时间达到第二所需时间时(S15:是),主控制部111使流程返回到步骤S3。
此外,当在步骤S4中,主控制部111判定为送电电力不大于下限值(S4:否)时,停止送电(步骤S16)。是因为由于受电器60是未传送对蓄电池80进行充电所需的最小限度的电力的状态,所以暂时停止送电。另外,是因为由于可能有受电器60完成蓄电池80的充电而远离送电装置100的情况,所以暂时停止送电。
接下来,主控制部111使电力控制部112输出信标信号(步骤S17)。信标信号是用于搜索受电器60的信号,是通过呈脉冲状地反复输出送电电力而实现的信号。
接着,主控制部111使电力控制部112输出信标信号,并且对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的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的变化进行监视,判定是否有阻抗的变化(移位)(步骤S18)。
在能够从送电装置100受电的范围中不存在受电器60的状态、和在能够从送电装置100受电的范围中存在受电器60的状态中,在输出信标信号的状态下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不同。因此,通过在输出信标信号的状态下监视阻抗的变化,从而检测受电器60进入到能够从送电装置100受电的范围。
是因为主控制部111若判定为阻抗变化(S18:是),则使流程返回到步骤S1。开始送电。
另一方面,主控制部111若判定为阻抗没有变化(S18:否),则使流程返回到步骤S17。结果继续输出信标信号。
在从送电装置100的电源接通到电源切断为止的期间中,由控制部110反复执行以上那样的处理。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送电装置100的动作例子的图。在图5中,横轴表示时间(时刻),纵轴表示由送电装置100的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电流值。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电流值相当于经由一次侧线圈11从一次侧谐振线圈12输出的送电电力的电流值。因此,纵轴作为表示从一次侧谐振线圈12输出的送电电力的电流值来处理。
在时刻t1,电力控制部112开始送电,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1中待机。这是与步骤S1以及S2的处理对应的动作。
在时刻t2,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这是与步骤S3以及S5的处理对应的动作。此外,在时刻t2,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后,主控制部111在步骤S4的处理中判定为送电电力大于下限值。
在时刻t3,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基于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阻抗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正在充电。这是与步骤S6、S7的处理相当的动作。此处,由于受电器60正在充电,所以送电电力的电流值大致恒定。此外,时刻t3是从时刻t2经过了50毫秒的时刻。
在时刻t4,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该动作是与在步骤S7的处理中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的结果流程通过第一循环处理从步骤S7返回到步骤S3后的步骤S3以及S5的处理对应的动作。
在时刻t5,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基于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阻抗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未充电。这是与步骤S6、S7的处理相当的动作。此处,由于受电器60未充电,所以送电电力的电流值的变动变大。此外,时刻t5是从时刻t4经过了50毫秒的时刻。
在时刻t6,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增大到存储器115中储存的送电电力,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该动作是与在步骤S7的处理中判定为受电器60未充电后的步骤S8、S9的处理对应的动作。
在时刻t7,控制部110进行第二循环处理。此外,使用图6,对第二循环处理的动作例子的详细进行说明。此外,在第二循环处理中,从一次侧谐振线圈12输出的送电电力的电流值会根据第二循环处理的内容以各种模式变动。此处,为了便于说明,以恒定值表示从进行第二循环处理的时刻t7到时刻t8之间的送电电力的电流值。
在时刻t8,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该动作是与从第二循环处理退出,流程从步骤S15返回到步骤S3后的步骤S3以及S5的处理对应的动作。
在从时刻t8经过了待机时间2后,根据此时受电器60是否正在充电,控制部110按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进行处理。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于送电装置100的第二循环处理的动作例子的图。此外,图6所示的动作例子是详细表示图5的时刻t7至时刻t8之间的动作例子。
在时刻t7,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对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的阻抗的变化进行监视,判定受电器60是否未充电。该动作是与步骤S11、S12相当的动作。此处,受电器60未充电,送电电力的电流值的变动变大。
在时刻t71,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增大规定电力,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该动作是与步骤S13、S14相当的动作。
在时刻t72,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对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的阻抗的变化进行监视,判定受电器60是否未充电。该动作是与步骤S13、S14的处理结束后,流程从步骤S15返回到步骤S11的情况下的步骤S11、S12相当的动作。此外,此处,受电器60未充电,送电电力的电流值的变动变大。
在时刻t73,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增大规定电力,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该动作是与步骤S13、S14相当的动作。
在时刻t74,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对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的阻抗的变化进行监视,判定受电器60是否未充电。该动作是与在时刻t73以下的步骤S13、S14的处理结束后,流程从步骤S15返回到步骤S11的情况下的步骤S11、S12相当的动作。此外,此处,受电器60正在充电,送电电力的电流值大致恒定。
在时刻t75,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该动作是与在步骤S12中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后的步骤S14相当的动作。由于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所以维持送电电力的电流值而不变更。维持送电电力的电流值是指维持送电电力。
在时刻t76,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对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的阻抗的变化进行监视,判定受电器60是否未充电。该动作是与在时刻t75以下的步骤S14的处理结束后,流程从步骤S15返回到步骤S11的情况下的步骤S11、S12相当的动作。此外,此处,受电器60正在充电,送电电力的电流值大致恒定。
在时刻t77,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省略图示)。该动作是与在步骤S12中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后的步骤S14相当的动作。由于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所以维持送电电力的电流值而不变更。
以后,执行第二循环处理,直到在步骤S15中判定为第二循环处理中的处理时间达到第二所需时间为止,若从第二循环处理退出,则流程返回到步骤S3,使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这相当于图5的时刻t8。
如以上那样,通过图5以及图6所示的第一循环处理以及第二循环处理,送电装置100根据受电器60的阻抗的变化来调整送电电力。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送电装置100的其它动作例子的图。在图7中,横轴表示时间(时刻),纵轴表示由送电装置100的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电流值(从一次侧谐振线圈12输出的送电电力的电流值)。
在时刻t11,从送电装置100受电的受电器60的数量减少一台,控制部110进行第二循环处理。此外,在第二循环处理中从一次侧谐振线圈12输出的送电电力的电流值会根据第二循环处理的内容以各种模式变动。此处为了便于说明,以恒定值表示从进行第二循环处理的时刻t11到时刻t12之间的送电电力的电流值。时刻t11至时刻t12之间为第二处理时间(1分钟)。
在时刻t12,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这是与步骤S3以及S5的处理对应的动作。此外,在时刻t12,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后,主控制部111在步骤S4的处理中判定为送电电力大于下限值。
在时刻t13,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基于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阻抗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正在充电。这是与步骤S6、S7的处理相当的动作。此处,由于受电器60正在充电,所以送电电力的电流值大致恒定。此外,时刻t13是从时刻t12经过了50毫秒的时刻。
在时刻t14,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该动作是与在步骤S7的处理中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的结果流程通过第一循环处理从步骤S7返回到步骤S3后的步骤S3以及S5的处理对应的动作。
在时刻t15,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基于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阻抗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未充电。这是相当于步骤S6、S7的处理的动作。此处,由于受电器60未充电,所以送电电力的电流值的变动变大。此外,时刻t15是从时刻t14经过了50毫秒的时刻。
在时刻t16,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增大到存储器115中储存的送电电力,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该动作是与在步骤S7的处理中判定为受电器60未充电后的步骤S8、S9的处理对应的动作。
在时刻t17,控制部110进行第二循环处理。此外,第二循环处理的详细例如如图6所示那样。此外,在第二循环处理中从一次侧谐振线圈12输出的送电电力的电流值会根据第二循环处理的内容以各种模式变动。此处,为了便于说明,以恒定值表示从进行第二循环处理的时刻t17至时刻t18之间的送电电力的电流值。
在时刻t18,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该动作是与从第二循环处理退出,流程从步骤S15返回到步骤S3后的步骤S3以及S5的处理对应的动作。
在从时刻t18经过待机时间2后,根据此时受电器60是否正在充电,控制部110按照图7所示的流程图进行处理。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送电装置100的其它动作例子的图。在图8中,横轴表示时间(时刻),纵轴表示由送电装置100的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电流值(从一次侧谐振线圈12输出的送电电力的电流值)。
在时刻t21,从送电装置100受电的受电器60的数量减少一台,控制部110进行第二循环处理。此外,在第二循环处理中从一次侧谐振线圈12输出的送电电力的电流值会根据第二循环处理的内容以各种模式变动。此处,为了便于说明,以恒定值表示从进行第二循环处理的时刻t21至时刻t22之间的送电电力的电流值。从时刻t21至时刻t22之间是第二处理时间(1分钟)。
在时刻t22,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这是与步骤S3以及S5的处理对应的动作。此外,在时刻t22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后,主控制部111在步骤S4的处理中判定为送电电力大于下限值。
在时刻t23中,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基于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阻抗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正在充电。这是与步骤S6、S7的处理相当的动作。此处,由于受电器60正在充电,所以送电电力的电流值大致恒定。此外,时刻t23是从时刻t22经过了50毫秒的时刻。
在时刻t24,电力控制部112使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该动作是与在步骤S7的处理中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的结果流程通过第一循环处理从步骤S7返回到步骤S3后的步骤S3以及S5的处理对应的动作。
在时刻t25,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基于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阻抗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未充电。这是与步骤S6、S7的处理相当的动作。此处,由于受电器60正在充电,所以送电电力的电流值稳定。此外,时刻t25是从时刻t24经过了50毫秒的时刻。
在时刻t26,使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主控制部111在待机时间2中待机。该动作是与从第二循环处理退出,流程从步骤S15返回到步骤S3后的步骤S3以及S5的处理对应的动作。
在时刻t27,主控制部111判定为送电电力不大于下限值,停止送电。这是流程从步骤S4进行到S16的情况。
在时刻t28,主控制部111使电力控制部112输出信标信号,并且对由阻抗检测部13检测到的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的变化进行监视,判定是否有阻抗的变化(移位)。这相当于步骤S17、S18的处理。
以后,当阻抗变化时,开始送电。这相当于步骤S18、S1的处理。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提供一种送电装置100,该送电装置100不必从受电器60获得受电器60的蓄电池80的容量、蓄电池80的充电所需的额定输出、表示受电器60是否在对蓄电池80进行充电的信息等,而根据受电器60的阻抗的变化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正在充电,并能够根据判定结果来调整送电电力。
由于送电装置100能够单独调整送电电力而不必进行无线通信,所以能够提供简单的结构的送电装置100。
另外,退出第二循环处理是在步骤S15中经过了第二所需时间(1分钟)的情况,1分钟不会使送电电力降低。另外,在未经过第二所需时间而进行第二循环处理的情况下,约以100毫秒使送电电力增大。
即,在送电电力不足的情况下,以100毫秒的间隔迅速使送电电力增大,由于使送电电力降低是在步骤S15中经过了第二所需时间(1分钟)后,所以以与使送电电力增大的情况相比慢节奏进行。
这是为了在任何的情况下都迅速地提供能够充电的状态。由于即使送电电力过剩也能够对受电器60进行充电,所以优选成为能够充电的状态。因此,优选使直到退出第二循环处理为止的第二所需时间(1分钟)比进行一轮第二循环处理所需的时间(约100毫秒)足够长。
此外,以上,对DC-DC转换器70为降压型的DC-DC转换器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DC-DC转换器70也可以是升压型的DC-DC转换器。
另外,以上,对阻抗检测部13通过检测从交流电源1供给至一次侧线圈11的送电电力的电流来检测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的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阻抗检测部13也可以通过检测从交流电源1供给至一次侧线圈11的送电电力的电压来检测从交流电源1侧观察的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阻抗。送电电力的电压是一次侧线圈11的两个端子间的电压。
另外,以上,对送电器10具有一次侧线圈11和一次侧谐振线圈12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送电器10可以不具有一次侧线圈11。一次侧谐振线圈12可以直接与阻抗检测部13连接。
<实施方式2>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送电装置的控制部210的图。实施方式2的送电装置包括控制部210,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送电装置100的控制部110。
控制部210具有主控制部111、电力控制部112、充电状态判定部113、所需时间判定部114、差值判定部215以及存储器216。
差值判定部215若在第二判定处理(步骤S12)中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则判定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阻抗和存储器216中保持的阻抗的差值是否是规定值以下。
存储器216对表示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送电电力的数据、表示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用于判定的阻抗的数据、以及表示用于与阻抗的差值有关的判定处理的规定值的数据进行储存。
此外,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用于判定的阻抗在后述的步骤S21的处理中被使用,并且在步骤S23的处理中被覆盖改写于存储器216。
存储器216能够仅储存一个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用于判定的阻抗的值。每当重复步骤S23的处理时,覆盖改写阻抗的值。此外,由于最初进行步骤S21的处理时,在存储器216中未储存阻抗的值,所以在存储器216中储存阻抗的初始值,以用于最初进行步骤S21的处理。在步骤S23的处理中,覆盖改写该阻抗的初始值。
存储器216针对表示送电电力的数据,当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仅储存表示此时的送电电力的数据。因此,存储器216中储存的表示送电电力的数据仅是表示在过去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送电电力的数据中表示最新的送电电力的数据。存储器216仅储存一个表示送电电力的数据。
存储器216针对表示阻抗的值的数据,当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仅储存表示此时的阻抗的值的数据。因此,存储器216中储存的表示阻抗的值的数据仅是表示在过去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阻抗的值的数据中表示最新的阻抗的值的数据。存储器216仅储存一个表示阻抗的值的数据。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21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0所示的流程图中步骤S1~S18与表示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控制部21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的步骤S1~S18相同。因此,此处,对作为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的步骤S21~S23进行说明。步骤S21~S23包含在实施方式2的第二循环处理中。
在步骤S12中,当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S12:否),差值判定部215对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阻抗、和由存储器216保持的阻抗的差值的绝对值进行运算(步骤S21)。
差值判定部215判定差值的绝对值是否是规定值以下(步骤S22)。由于表示规定值的数据被储存至存储器216,在步骤S22的判定处理时,由差值判定部215读出。
差值判定部215若判定为差值是规定值以下(S22:是),则将表示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时的阻抗的数据覆盖改写于存储器216(步骤S23)。步骤S23的处理是差值判定部215使存储器216保持阻抗的保持处理。
若步骤S23的处理结束,则主控制部111使流程进入步骤S14。
另外,当由差值判定部215判定为差值不是规定值以下(S22:否)时,主控制部111使流程返回到步骤S2。在阻抗的差值大于规定值时,受电器60的数量变化的可能性较高,所以在步骤S2中使送电电力降低。
此处,作为受电器60的数量变化的情况,特别假设多个受电器60正在充电,多个受电器60中的至少任意一台在可受电的范围外的情况。即,假设受电器60的数量减少的情况。
例如,在三台受电器60正在被充电的状态下,一台受电器60在可受电的范围外,剩下两台受电器60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对两台受电器60进行充电,则在步骤S12中,由充电状态判定部113判定为受电器60正在充电。
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在步骤S22的处理中判定阻抗的差值是否是规定值以下,来判定受电器60的数量是否减少。在步骤S22中所使用的规定值只要设定为能够判别受电器60的数量减少的程度的值即可。
而且,在受电器60的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使送电电力缩减减少的量,而使流程返回到步骤S2。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提供一种送电装置,该送电装置不必从受电器60获得受电器60的蓄电池80的容量、蓄电池80的充电所需的额定输出、表示受电器60是否正对蓄电池80进行充电的信息等,而根据受电器60的阻抗的变化来判定受电器60是否正在充电,并能够根据判定结果来调整送电电力。
由于实施方式2的送电装置能够单独调整送电电力而不必进行无线通信,所以能够提供简单的结构的送电装置。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在步骤S22的处理中能够判别出受电器60的数量减少,所以在受电器60的数量减少的情况下,能够在步骤S2中减少送电电力,并能够与受电器60的数量相配合地进行高效的送电。
另外,由于在步骤S23中,将最新的阻抗的值储存至存储器216,所以在下一个控制周期中,能够使用最新(最近)的阻抗的值来进行步骤S22的判定处理。
以上,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电装置、电力传输系统以及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具体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不脱离权利要求地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交流电源
11 一次侧线圈
12 一次侧谐振线圈
13 阻抗检测部
14 匹配电路
15 高频放大器
16 电容器
60 受电器
61 二次侧谐振线圈
62 整流电路
63 平滑电容器
64A、64B 输出端子
100 送电装置
100A 送电器
110 控制部
111 主控制部
112 电力控制部
113 充电状态判定部
114 所需时间判定部
115、216 存储器
215 差值判定部

Claims (13)

1.一种送电装置,是通过磁场共振或者电场共振向具有二次侧谐振线圈的一个或者多个受电器传送电力的送电装置,包括:
一次侧谐振线圈,通过磁场共振或者电场共振传送电力;
高频电源,向上述一次侧谐振线圈输出高频的送电电力;
电力控制部,对从上述高频电源向上述一次侧谐振线圈输出的送电电力进行控制;以及
充电状态判定部,基于从上述一次侧谐振线圈的上述高频电源侧观察的阻抗来判定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受电器是否正在充电,
上述送电装置进行第一循环处理,
上述第一循环处理是在通过上述电力控制部以规定的送电电力开始送电后进行的处理,具有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以及第一判定处理,
其中,上述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是上述电力控制部使上述高频电源输出的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的处理,
上述第一判定处理是在以降低了上述规定电力后的送电电力进行送电的状态下,上述充电状态判定部判定上述受电器是否正在充电的处理,
当在上述第一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上述受电器正在充电时,返回到上述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进行第二送电电力控制处理,上述第二送电电力控制处理是当由上述充电状态判定部判定为上述受电器未充电时,上述电力控制部使上述高频电源输出的送电电力增大到由上述充电状态判定部判定为上述受电器正在充电时的送电电力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还包括所需时间判定部,上述所需时间判定部判定在进行上述第二送电电力控制处理后进行的第二循环处理的所需时间是否是比上述第一循环处理的第一所需时间长的第二所需时间以上,
上述送电装置进行第二循环处理,
上述第二循环处理具有:
第二判定处理,上述充电状态判定部判定上述受电器是否正在充电;
第三送电电力控制处理,当在上述第二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上述受电器未充电时,上述电力控制部使上述高频电源输出的送电电力增大;以及
所需时间判定处理,在通过上述第三送电电力控制处理使上述送电电力增大后,上述所需时间判定部判定上述第二循环处理的所需时间是否是上述第二所需时间以上,
当由上述所需时间判定处理判定为上述第二循环处理的所需时间不是上述第二所需时间以上时,返回到上述第二判定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二循环处理中,当在上述第二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上述受电器正在充电时,上述电力控制部不进行上述第三送电电力控制处理,而由上述所需时间判定部进行上述所需时间判定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还包括:
保持部,对在上述第二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上述受电器正在充电时的用于该判定的上述阻抗的值进行保持;以及
差值判定部,当在上述第二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上述受电器正在充电时,对判定为上述受电器正在充电时的用于该判定的阻抗、和在1周期以上之前的上述第二循环处理中由上述保持部保持的阻抗的差值是否是规定值以下进行判定,
在上述第二循环处理中,当在上述第二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上述受电器正在充电、并由上述差值判定部判定为上述差值为规定值以下时,进行使保持部保持判定为上述受电器正在充电时的用于该判定的阻抗的保持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当在上述第二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上述受电器正在充电,并由上述差值判定部判定为上述差值不是规定值以下时,结束上述第二循环处理,并通过上述第一循环处理进行上述电力控制部降低规定电力的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循环处理还具有下限判定处理,
上述下限判定处理是在进行上述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后且进行上述第一判定处理前,判定通过上述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而被降低的送电电力是否是规定的下限值以下的处理,
当在上述下限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上述送电电力不是上述规定的下限值以下时,进行上述第一判定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当在上述下限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上述送电电力是上述规定的下限值以下时,上述电力控制部从上述第一循环处理退出,进行搜索处理,上述搜索处理是使上述高频电源输出脉冲状的高频的电力作为搜索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受电器的信标信号的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上述充电状态判定部基于作为从上述一次侧谐振线圈的上述高频电源侧观察的阻抗的、根据从上述高频电源输出至上述一次侧谐振线圈的高频的送电电力的电流值或者电压值获得的阻抗来判定上述受电器是否正在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上述电力控制部开始送电时的上述规定的送电电力是上述送电装置的最大送电电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上述电力控制部开始送电时的上述规定的送电电力是高于上述送电装置的最小送电电力的送电电力。
12.一种电力传输系统,是包括具有二次侧谐振线圈的一个或者多个受电器、通过磁场共振或者电场共振向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受电器传送电力的送电装置的电力传输系统,其中,
上述送电装置包括:
一次侧谐振线圈,通过磁场共振或者电场共振传送电力;
高频电源,向上述一次侧谐振线圈输出高频的送电电力;
电力控制部,对从上述高频电源向上述一次侧谐振线圈输出的送电电力进行控制;以及
充电状态判定部,基于从上述一次侧谐振线圈的上述高频电源侧观察的阻抗来判定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受电器是否正在充电,
上述电力传输系统进行第一循环处理,
上述第一循环处理是在通过上述电力控制部以规定的送电电力开始送电后进行的处理,具有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以及第一判定处理,
其中,上述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是上述电力控制部使上述高频电源输出的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的处理,
上述第一判定处理是在以降低了上述规定电力后的送电电力进行送电的状态下,上述充电状态判定部判定上述受电器是否正在充电的处理,
当在上述第一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上述受电器正在充电时,返回到上述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
13.一种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是通过磁场共振或者电场共振向具有二次侧谐振线圈的一个或者多个受电器传送电力的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送电装置包括:
一次侧谐振线圈,通过磁场共振或者电场共振传送电力;
高频电源,向上述一次侧谐振线圈输出高频的送电电力;
电力控制部,对从上述高频电源向上述一次侧谐振线圈输出的送电电力进行控制;以及
充电状态判定部,基于从上述一次侧谐振线圈的上述高频电源侧观察的阻抗来判定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受电器是否正在充电,
上述送电装置进行第一循环处理,
上述第一循环处理是在通过上述电力控制部以规定的送电电力开始送电后进行的处理,具有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以及第一判定处理,
其中,上述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是上述电力控制部使上述高频电源输出的送电电力降低规定电力的处理,
上述第一判定处理是在以降低了上述规定电力后的送电电力进行送电的状态下,上述充电状态判定部判定上述受电器是否正在充电的处理,
当在上述第一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上述受电器正在充电时,返回到上述第一送电电力控制处理。
CN201780085872.4A 2017-02-10 2017-02-10 送电装置、电力传输系统以及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02685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04869 WO2018146786A1 (ja) 2017-02-10 2017-02-10 送電装置、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送電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8596A true CN110268596A (zh) 2019-09-20

Family

ID=63107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5872.4A Pending CN110268596A (zh) 2017-02-10 2017-02-10 送电装置、电力传输系统以及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48855A1 (zh)
JP (1) JPWO2018146786A1 (zh)
CN (1) CN110268596A (zh)
WO (1) WO20181467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3223B2 (ja) * 2018-10-17 2023-04-06 学校法人立命館 無線給電システム、送電装置、及びコントローラ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75885A (ja) * 2012-10-03 2014-04-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送電機器、受電機器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JP2014171278A (ja) * 2013-03-01 2014-09-18 Nec Tokin Corp 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20150028673A1 (en) * 2012-03-30 2015-01-29 Fujitsu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CN104685761A (zh) * 2013-07-29 2015-06-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及其供给电力控制方法
CN105359376A (zh) * 2013-07-09 2016-02-2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和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的供给电力控制方法
JP2016105670A (ja) * 2014-12-01 2016-06-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接触受電装置
WO2016136566A1 (ja) * 2015-02-26 2016-09-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送電装置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4056B2 (ja) * 2011-09-12 2015-10-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および給電システム
JP2015202030A (ja) * 2014-04-02 2015-11-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非接触給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28673A1 (en) * 2012-03-30 2015-01-29 Fujitsu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JP2014075885A (ja) * 2012-10-03 2014-04-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送電機器、受電機器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JP2014171278A (ja) * 2013-03-01 2014-09-18 Nec Tokin Corp 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05359376A (zh) * 2013-07-09 2016-02-2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和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的供给电力控制方法
CN104685761A (zh) * 2013-07-29 2015-06-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及其供给电力控制方法
JP2016105670A (ja) * 2014-12-01 2016-06-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接触受電装置
WO2016136566A1 (ja) * 2015-02-26 2016-09-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送電装置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46786A1 (ja) 2018-08-16
US20190348855A1 (en) 2019-11-14
JPWO2018146786A1 (ja) 2019-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57939A1 (en) Detecting foreign objects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CN105794083B (zh) 受电装置、送电装置以及无线供电系统
EP2587613B1 (en)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for adjusting magnitude of wireless power
EP3396807B1 (en) Energy receiver, detection metho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detection device, and energy transmitter
EP3640836B1 (en) Inductive power supply with device identification
CN103108768B (zh) 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
CN107534316A (zh) 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无触点电力传输系统
EP3664254B1 (en) Detecting foreign objects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WO2013012061A1 (ja) 給電側設備及び共鳴型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US20040150934A1 (en) Adapter
CN107534317A (zh) 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无触点电力传输系统
KR101970132B1 (ko) 급전장치
CN106451815A (zh) 送电装置以及无线功率传输系统
US20140103711A1 (en) Contactless power receiving device,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DE112015004788T5 (de) Tragbare Funkvorrichtung, geeignet zum Arbeiten als ein drahtloses Ladegerät
CN102823102A (zh) 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充电系统
US10630097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N106471709B (zh)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EP2985868A1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JP6536364B2 (ja) 受電器
CN107086671A (zh) 控制装置、受电装置、电子设备、电力传输系统以及电力供给方法
CN107332320A (zh) 具有充电电流自适应调节功能的经皮无线充电系统和方法
CN110268596A (zh) 送电装置、电力传输系统以及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4017894A (ja) 送電機器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JP2012210116A (ja)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