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2215A - 线束用的外装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束用的外装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2215A
CN104242215A CN201410245827.9A CN201410245827A CN104242215A CN 104242215 A CN104242215 A CN 104242215A CN 201410245827 A CN201410245827 A CN 201410245827A CN 104242215 A CN104242215 A CN 104242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main body
width
limit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58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宇治田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42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22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一种线束用的外装部件,使线束的组装式的外装部件的结合不会脱落。包括:主体,在带状板上包括:在宽度方向隔开间隔而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根弯折线;在长度方向隔开间隔而在宽度方向设置的切口;和沿着带状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边的端缘在长度方向上连续而左右对称地突出设置的一对曲折卡定部;以及固定部件,形成为一对卡定片从U字框的两侧上端向接近方向突出的形状,并与曲折卡定部卡定,主体沿着弯折线弯折组装成筒形,在两端边的端缘对接时,曲折卡定部背靠背配合地抵接且一对卡定槽在宽度方向上向相反方向开口的结合部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设置,一对卡定片从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连续地插入所述卡定槽,从而使主体结合成筒形。

Description

线束用的外装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用的外装部件,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将设置有弯折线和切口的带状的平板弯折而组装成筒形的具有弯曲性的外装部件。
背景技术
从地板侧向在车辆中搭载的滑动座椅布线的线束、布线于侧门和车身之间的线束根据座椅的前后动作、车门的开闭动作而反复移动,因此在多数情况下,这些线束设置余长,线束在设置于线束的布线路径上的余长容纳部弯曲移动来吸收余长。
与上述滑动座椅或车门联动而反复弯曲动作的线束的外装部件需要具有弯曲性。以往,在日本特开2010-7807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7436号公报(专利文献2)等中,在带状板上预先设置沿长度方向的弯折线和沿宽度方向的切口,并使该带状板弯折来提供组装成自由弯曲的筒体的线束用的外装部件。
上述专利文献1的外装部件是图8(A)、图8(B)所示的结构,在树脂制的平板100上设置有弯折线101和切口102,在宽度方向Y的一端设置有孔103,在另一端设置有插入到孔103中的突起104。使平板100的弯折线101弯折,将突起104插入到孔103中而结合,形成图8(B)所示的方筒状,并利用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的切口102能够实现弯曲。
上述专利文献2的外装部件是图9(A)、图9(B)所示的结构,在弹性树脂材料制的平板200上设置有弯折线201和切口202,在宽度方向Y的两端设置有呈L字形状垂下设置的边203、204,在一端的边203上设置有凹型内周壁部205,在另一端的边204上设置有凸型内周壁部206。如图9(B)所示,在使弯折线201弯折而形成方筒状时,内周面210由宽度方向两端的边203和204对接而形成,凸型内周壁部206沿着长度方向凹凸嵌合于从该内周面210突出的凹型内周壁部205。
专利文献1和2的外装部件均构成为,在外装于线束并布线于弯曲部位时,使宽度方向两端的结合部位于内周侧,外周侧的切口102、202开闭而能够追随线束的弯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78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674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以往,作为线束的外装部件而被广泛使用的波纹管的外周侧和内周侧双方均弯曲而曲折,难以限制弯曲方向。对此,专利文献1、2的外装部件具有仅外周侧弯曲而能够限制弯曲方向且在形成方筒时能够以稳定的姿势插通于余长容纳箱内等优点。
但是,在专利文献1、2中均存在宽度方向两端的结合作业费时费力并且该结合容易脱落的问题。
即,在专利文献1中,将突起104插入并卡定于孔103而将宽度方向的两端结合,但是如果从内侧按压由结合形成的边106,则孔103会扩大,因此存在突起104从孔103脱落的可能性。另外,突起104从边106向外方突出,还会成为与周围发生干扰的主要原因。进而,需要在被切口102分割的各部分的每一部分来将突起104插入并卡定于孔103,卡定部位较多,因此存在作业性非常差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凹凸内周侧壁205、206的嵌合部在长度方向上连续,但凹凸嵌合的该嵌合部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横向方向上嵌合,因此需要进行横向的嵌合作业,无法形成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嵌合,因此存在作业性较差的问题。
并且,如果在与凹凸嵌合的内周面210相邻的两侧面211、212上负荷向外的按压力,则存在凹凸嵌合容易脱落而在长度方向上发生部分开口的可能性。如果针对该问题而提高凹凸嵌合力,则存在弯曲性变差等问题。
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课题为,在将设置有弯折线和切口的带状板弯折而组装成筒形的具有弯曲性的外装部件中,使得宽度方向两端的结合作业容易并且结合部不会简单地脱落。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作为第一发明,提供一种线束用的外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在带状板上包括: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根弯折线;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在宽度方向上设置的切口;以及沿着所述带状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边的端缘在长度方向上连续而左右对称地突出设置的一对曲折卡定部;以及固定部件,形成为一对卡定片从U字框的两侧上端向接近方向突出的形状,并与所述主体的曲折卡定部卡定,所述主体沿着所述弯折线弯折而组装成筒形,在所述两端边的端缘对接时,所述曲折卡定部背靠背配合地抵接且一对卡定槽在宽度方向上向相反方向开口的结合部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设置,所述固定部件的一对卡定片从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连续地插入在所述主体的结合部的两侧开口的所述卡定槽,从而使所述主体结合成筒形。
所述本发明的线束用的外装部件需要由带状板构成的主体和固定部件,部件个数为两个。所述固定部件的一对卡定片插入并卡定于在将所述主体组装成筒形的状态下形成的向相反方向开口的一对卡定槽。所述一对卡定槽在宽度方向上向相反方向开口,所述固定部件的向接近方向突出的一对卡定片插入并卡定于该一对卡定槽,因此即使因通过形成为筒形的主体的中空部的线束而作用从内部侧30向外侧打开的力,由于所述固定部件的卡定片从打开方向侧插入并卡定于主体的卡定槽,因此能够防止向外侧打开。由此,由于结合力较高,因此不会在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产生开口。
进而,相对于组装成筒形的主体,将固定部件的一对卡定片从该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插入并使其向另一端移动,能够利用所谓闭合拉链的方法在长度方向全长上连续地结合,结合作业变得容易。
进而,即使主体的剖面形状变化或者尺寸不同,如果在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的一对曲折卡定部形成为相同形状,则能够共用所述固定部件。
在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两端左右对称地设置的一对曲折卡定部形成为由从该带状板的两端向上突出的纵框、和从该纵框的上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横框构成的L字形状,或者形成为设置有从所述横框的前端向所述卡定槽内突出的曲折部的形状,所述固定部件的左右一对卡定片形成为嵌合到由所述曲折卡定部和宽度方向的端边包围的所述卡定槽的空间中的形状。
在所述主体的结合部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的左右一对卡定槽只要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在长度方向的全长上为相同形状并且左右对称即可,卡定槽的形状不受限制。
在所述主体中,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隔开间隔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四根弯折线,所述主体沿着该四根弯折线弯折而形成为方筒,该方筒的一边形成为使所述两端边对接并使所述结合部从外表面突出的结合边,并且,所述主体形成为,在除了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边之外的中间的三边上沿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宽度方向的切口线、且所述方筒的除了所述结合边之外的三边分离而弯折自如地连接的形状。
作为第二发明,提供一种线束的布线装置,将第一发明的线束用的外装部件的主体形成为方筒并外装于线束,其中,所述结合边形成为内周面,分离的边形成为外周面以及上下面,将外装有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线束容纳于所述线束的布线装置的余长吸收箱,沿着该余长吸收箱的周壁的内表面配置所述分离的外周面,使线束弯曲而插通所述余长吸收箱。
所述线束的布线装置优选适用作以下的滑动座椅用的线束布线装置,包括:一根直线状的线束轨道,沿着搭载于车辆中的滑动座椅的座椅轨道的侧面而在前后方向上配置;所述余长容纳箱,与所述线束轨道连续,并配置于所述座椅轨道的前方;以及滑块,与滑动座椅连接而移动自如地嵌合于所述线束轨道内,利用所述外装部件进行了外装的线束插通于所述余长容纳箱以及线束轨道内。
利用所述形成为方筒的外装部件对插通于所述余长吸收箱以及线束轨道的线束插通部的线束进行外装,如果使余长吸收箱的高度与所述外装部件的高度相当并且将所述线束轨道的线束插通部的剖面呈方形的插通空间设定成与所述外装部件的剖面呈方形的外表面滑动接触的大小,则通过该外装部件进行了外装的线束能够不晃动地在线束轨道的线束插通部以及余长吸收箱内滑动。
在本发明的线束用的外装部件中,将由带状板构成的主体组装成筒形,为了保持该组装状态而使用固定部件,将固定部件的一对卡定片沿长度方向连续地插入到形成于筒形的主体的向左右相反方向开口的一对卡定槽。作为该结构,使主体的宽度方向两端结合,因此结合作业容易,并且能够通过固定部件切实地将主体保持成筒形,即使插通于主体内的线束的按压力作用于主体,也能够防止结合脱落而产生开口。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外装部件,图1(A)是从内周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B)是从外周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A)是外装部件组装前的分解立体图,图2(B)是将主体组装成筒形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A)和图3(B)是表示图2(B)所示的主要部分的变形例的图。
图4(A)~图4(D)是表示上述外装部件的组装工序的立体图。
图5是适用由本发明的外装部件外装的线束的布线装置的滑动座椅的整体立体图。
图6是在上述布线装置中使用的线束轨道和余长吸收箱的立体图。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上述滑动座椅后退时和前进时线束的动作状态的概要俯视图。
图8(A)和图8(B)是表示现有例的图。
图9(A)和图9(B)是表示其他现有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和图2表示本发明的线束用的外装部件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1由主体2和固定部件3这两个部件构成,弯折主体2的带状部10来形成方筒,将固定部件3安装到形成于该方筒的结合部6,将其保持为方筒。主体2以及固定部件3均是挤压成型的树脂制的部件。
主体2在带状部10的宽度方向Y的两端左右对称地突出设置有曲折卡定部21、22。主体2为在长度方向上以相同形状连续的形状,将挤压成型的连续部件切断成所需要的长度来使用。
如图2所示,带状板10在宽度方向Y的中间部隔开间隔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的四根弯折线11、12、13、14,在宽度方向上将带状部10划分成5条边S1~S5。如图2(B)所示,将弯折线11~14弯折成直角,使宽度方向的两端边S1和S5对接从而组装成方筒形,边S1和S5对接而形成结合边15。在该结合边15的外表面,上述左右对称的曲折卡定部21、22背靠背地接合而突出设置上述结合部6。上述弯折线11、12、13、14由凹陷了1/3左右的厚度而成为薄壁的剖面呈圆弧形状的线构成。
在带状部10上,连接上述四根弯折线11~14的宽度方向Y的切口线18在长度方向X上隔开间隔设置,将边S2、S3、S4分离。在该切口线1的两端、即与弯折线11以及14接触的位置上连续地设置有小径孔18a,防止从前端开始产生龟裂。进而,在位于切口线18的中央部的边S3的部分设置有使直线弯曲的圆弧状的切口19,使其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一方侧呈圆弧状突出,使另一方呈圆弧状凹陷,设置凹凸嵌合部。
如图2所示,沿着带状板10的两端边S1、S5的端缘设置的左右对称的上述曲折卡定部21、22形成为由从带状板10的宽度方向端缘向上突出的纵框21a、22a、和从该纵框21a、22a的上端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突出的横框21b、22b构成的L字形状。如图4(B)所示,如果将带状板10沿着弯折线11~14弯折而组装成方筒并使两端边S1、S5的端缘对接,则曲折卡定部21、22的纵框21a、22a抵接并且横框21b、22b向相反方向突出。由此,形成了由上述纵框21a、横框21b以及端边S1包围且右侧面开口的横向卡定槽21m。并且,形成了由上述纵框22a、横框22b以及端边S5包围且左侧面开口的横向卡定槽22m。即,在组装成方筒的状态下,在使两端边S1、S5对接而形成的结合边15上突出设置有具有左右一对卡定槽21m、22m的结合部6,其中左右一对卡定槽21m、22m具有左右方向相反的插入开口21h、22h。
如图2(A)所示,上述固定部件3形成为使一对卡定片3d、3e从U字框的两侧壁的上端向接近方向突出的形状,其中コ字框由从底壁3a的宽度方向两端突出设置的侧壁3b、3c构成。上述左右一对卡定片3d和3e插入主体2的结合部6的左右一对卡定槽21m、22m,从而将主体1的两端边S1和S5结合。
如图4(B)所示,主体2的结合部6的卡定槽21m、22m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开口,因此,上述主体2和固定部件3的组装通过将固定部件3的卡定片3d、3e插入长度方向的一端开口21f、22f并沿着长度方向将固定部件3插入到另一端为止而能够简单地安装,从而能够使主体2在长度方向的全长上连续且使宽度方向的两端结合而保持为筒形。
图3表示外装部件的变形例。
在该变形例中,设置于主体2的一对曲折卡定部21、22的形状和固定部件3的卡定片3d、3e的形状改变。
即,在主体2上,设置有从在带状板的宽度方向两端左右对称地设置的一对曲折卡定部21、22的横框21b、22b的前端开始向着卡定槽21m、22m突出的曲折部21k、22k。另一方面,从固定部件3的左右一对卡定片3d、3e的前端开始,设置有插入到上述卡定槽21m、22m和纵框21a、22a之间的曲折部3d1、3e1。
在主体2的卡定槽21m、22m和固定部件3的卡定片3d、3e形成为上述形状并相互卡定时,能够更牢固地结合,从而能够将主体2切实地保持为方筒。
基于图4说明将图1和图2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1外装于线束的方法。
首先,如图4(A)所示,在不弯折主体2而使其成为平板的状态下,将点划线所示的线束50放置于宽度方向中央的边S3上。
接着,如图4(B)所示,将弯折线11~14弯折,使宽度方向的两端边S1和S5的端缘对接而作为结合边15,形成包围线束50的方筒。在该状态下,在结合边15的中央形成了上述一对曲折卡定部21和22背靠背配合的结合部6。
最后,如图4(C)所示,从长度方向的一端将固定部件3的卡定片3d、3e插入主体2的结合部6的卡定槽21m、22m中,并移动到另一端为止,利用固定部件3使主体2的结合部6在整个全长上连续地结合。由此,如图4(D)所示,能够利用方筒形的外装部件1将线束50外装。
如上述图4(B)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的线束50的外装部件1中,在将主体2组装成筒形的状态下,形成于结合部6的左右一对卡定槽21m、22m向相反方向开口。如图4(C)、图4(D)所示,固定部件3的卡定片3d、3e插入并卡定于该卡定槽21m、22m的长度方向前端的开口21f、22f。由此,即使两侧边S2、S4被内部的线束50向外按压,通过卡定片3d、3e而作用有按压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卡定力,从而能够防止结合脱落。由此,由于结合力高,因此即使在线束50以小的曲率急剧弯曲的部位,由固定部件3实现的结合也不会脱落,能够防止产生部分的开口。
进而,对于组装成筒形的主体2,仅仅通过将固定部件3从该主体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插入并使其向另一端移动的操作,就能够在长度方向全长上连续地结合,结合作业变得容易。
图5~图7表示将利用上述外装部件1进行了外装的线束50作为搭载于机动车的滑动座椅60的供电用线束来布线的线束布线装置的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为了向在搭载于机动车的副驾驶座侧的滑动座椅60上安装的电气设备(未图示)供电,从底板侧向滑动座椅60对线束50进行布线。
在滑动座椅60的下表面的地板侧设置座椅轨道62,设置于滑动座椅60的脚部的车轮(未图示)移动自如地嵌合于座椅轨道62。如图6、图7所示,沿着一侧的座椅轨道62的侧面设置一根呈前后直线状延伸的线束轨道64,并且与该线束轨道64的前端连续地设置余长容纳箱65。从沿着车身底板布线的地板线束分支的线束50连续地通过余长吸收箱65以及线束轨道64,并通过滑动自如地嵌合于线束轨道64的滑块67(图7所示)。该滑块67与滑动座椅60的脚部连接,并且将线束50配线于滑动座椅60内而与线束进行连接器连接。
插通于上述线束轨道64和余长容纳箱65的线束50利用如图1所示的外装部件1进行外装。线束轨道64具备剖面呈框状的线束插通部64a以及与该线束插通部64a的上表面的一侧开口连通而突出设置的滑块滑动部64b。剖面呈框状的线束插通部64a形成为以稳定的姿势滑动自如地与外装在线束50上的方筒的外装部件1嵌合的形状,在该线束插通部64a内,外装部件1能够不晃动地移动。
上述余长容纳箱65为前端弯曲成圆弧状的大致U形状,由底部比较浅的主体65a和盖65b构成,该盖65b在将由外装部件1进行了外装的线束50容纳于该主体65a之后覆盖该主体65a。
由外装部件1进行了外装的线束50从线束轨道64连续地通过上述余长容纳箱65内,在上述余长容纳箱65的前端侧弯曲后向后方插通,并从后端拉出口向外方拉出,与地板线束进行连接器连接。由此,在余长容纳箱65内需要使线束弯曲,利用弯曲自如的外装部件1进行外装。
在使用上述外装部件1时,也能够不晃动地滑动自如地内嵌于线束轨道64的矩形状的中空的线束插通路64a。进而,外装部件1的上下表面滑动自如地与余长容纳箱65的主体65a的底面和盖65b的上表面滑动接触,能够以稳定的姿势在余长容纳箱65内移动。
具体地说,图7(A)表示滑动座椅60位于后方位置的情况,图7(B)表示滑动座椅60位于前方位置的情况。如图7(A)所示,如果使滑动座椅60从前方向后方滑动,则容纳在余长容纳箱65内的线束50被拉出并被插入到线束轨道64的线束插通部64a,余长容纳箱65内的线束50的前端弯曲部向余长容纳箱65的后方移动。
另一方面,如果滑动座椅60从后方向前方滑动,则余长容纳箱65内的弯曲部向前方移动,并且插通于线束轨道64的线束插通部64a的线束50被拉入余长容纳箱65内而作为余长部被容纳。
由此,通过本发明的外装部件1进行了外装的线束能够适用作滑动座椅用的线束的外装部件。
另外,并不限定于滑动座椅用的线束,也能够适用作侧门用的线束等的外装部件。

Claims (5)

1.一种线束用的外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在带状板上包括: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根弯折线;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在宽度方向上设置的切口;以及沿着所述带状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边的端缘在长度方向上连续而左右对称地突出设置的一对曲折卡定部;以及
固定部件,形成为一对卡定片从U字框的两侧上端向接近方向突出的形状,并与所述主体的曲折卡定部卡定,
所述主体沿着所述弯折线弯折而组装成筒形,在所述两端边的端缘对接时,所述曲折卡定部背靠背配合地抵接且一对卡定槽在宽度方向上向相反方向开口的结合部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设置,
所述固定部件的一对卡定片从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连续地插入在所述主体的结合部的两侧开口的所述卡定槽,从而使所述主体结合成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用的外装部件,其中,
在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两端左右对称地设置的一对曲折卡定部形成为由从该带状板的两端向上突出的纵框、和从该纵框的上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横框构成的L字形状,或者形成为设置有从所述横框的前端向所述卡定槽内突出的曲折部的形状,
所述固定部件的左右一对卡定片形成为嵌合到由所述曲折卡定部和宽度方向的端边包围的所述卡定槽的空间中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用的外装部件,其中,
在所述主体中,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隔开间隔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四根弯折线,所述主体沿着该四根弯折线弯折而形成为方筒,该方筒的一边形成为使所述两端边对接并使所述结合部从外表面突出的结合边,并且,
所述主体形成为,在除了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边之外的中间的三边上沿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宽度方向的切口线、且所述方筒的除了所述结合边之外的三边分离而弯折自如地连接的形状。
4.一种线束的布线装置,将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用的外装部件的主体形成为方筒并外装于线束,其中,
所述结合边形成为内周面,分离的边形成为外周面以及上下面,将外装有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线束容纳于线束的布线装置的余长吸收箱,沿着该余长吸收箱的周壁的内表面配置所述分离的外周面,使线束弯曲而插通所述余长吸收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的布线装置,其中,包括:
一根直线状的线束轨道,沿着搭载于车辆中的滑动座椅的座椅轨道的侧面而在前后方向上配置;
所述余长容纳箱,与所述线束轨道的前端连续,并配置于所述座椅轨道的前方;以及
滑块,与滑动座椅连接而移动自如地嵌合于所述线束轨道内,
利用所述外装部件进行了外装的线束插通于所述余长容纳箱以及线束轨道内。
CN201410245827.9A 2013-06-06 2014-06-04 线束用的外装部件 Pending CN1042422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0245 2013-06-06
JP2013120245A JP2014239589A (ja) 2013-06-06 2013-06-06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外装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2215A true CN104242215A (zh) 2014-12-24

Family

ID=52136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5827.9A Pending CN104242215A (zh) 2013-06-06 2014-06-04 线束用的外装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239589A (zh)
CN (1) CN10424221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2615A (zh) * 2016-03-02 2017-09-12 欧司朗有限公司 半导体灯
CN108141028A (zh) * 2015-10-01 2018-06-0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滑动布线装置
CN113519101A (zh) * 2019-03-07 2021-10-1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外装构件及线束
CN115117802A (zh) * 2021-03-18 2022-09-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保护器以及车辆的布线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2293B2 (ja) * 2015-07-06 2017-09-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収容プロテクタ
JP7142346B2 (ja) * 2018-07-24 2022-09-27 株式会社オカゾエ製作所 防護管、防護管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防護管の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24718Y1 (zh) * 1969-04-09 1974-07-03
DE7423507U (de) * 1974-07-10 1974-11-14 Siemens Ag Kabelmuffe
JPS54126096U (zh) * 1978-02-24 1979-09-03
JP2002075098A (ja) * 2000-08-28 2002-03-15 Yazaki Corp 耐トラッキング性絶縁電線カバー
JP4391547B2 (ja) * 2007-04-17 2009-12-24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チューブ型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2010007807A (ja) * 2008-06-30 2010-01-14 Yazaki Corp 屈曲性外装部品
JP2013049402A (ja) * 2011-08-02 2013-03-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1028A (zh) * 2015-10-01 2018-06-0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滑动布线装置
CN108141028B (zh) * 2015-10-01 2020-04-2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滑动布线装置
CN107152615A (zh) * 2016-03-02 2017-09-12 欧司朗有限公司 半导体灯
CN113519101A (zh) * 2019-03-07 2021-10-1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外装构件及线束
CN113519101B (zh) * 2019-03-07 2023-01-0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外装构件及线束
CN115117802A (zh) * 2021-03-18 2022-09-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保护器以及车辆的布线结构
CN115117802B (zh) * 2021-03-18 2023-08-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保护器以及车辆的布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39589A (ja) 2014-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2215A (zh) 线束用的外装部件
CN103717455A (zh) 线束布设结构
CN102934305A (zh) 线束和装配该线束的方法
US9331460B2 (en) Exterior protection tube for electric wire
CN103166012A (zh) 电线接头和线束
CN103972718B (zh) 带电子部件的连接器和支架
CN103460535A (zh) 存储盒和电接线盒
CN110462954A (zh) 外装体及线束
US20090011632A1 (en) Connector
CN104520142A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JP5929845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5962495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CN103502054B (zh) 线束配线构造部
JP2009289583A (ja) 排煙チューブ
JP6015506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2007215279A (ja) ハーネス保護チューブとそれを用いた給電構造
WO2016088531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外装材
JP2014180189A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618531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電気配線配索構造
JP6052003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6011415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6015512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6225936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CN104093620B (zh) 铁道车辆
JP2014187813A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