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1964A - 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41964A CN104241964A CN201410251022.5A CN201410251022A CN104241964A CN 104241964 A CN104241964 A CN 104241964A CN 201410251022 A CN201410251022 A CN 201410251022A CN 104241964 A CN104241964 A CN 1042419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housing
- jut
- detection
- executive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8—Cab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1—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the switch being actuated by an accessory, e.g. cover, locking memb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0—Adaptation for built-in fuses
- H01H2009/108—Building a sliding and/or a removable bridging connector for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8—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replacement of a switch, e.g. cartridge housing
- H01H9/085—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replacement of a switch, e.g. cartridge housing contact separation effected by removing contact carrying el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0—Adaptation for built-in fuses
- H01H9/102—Fuses mounted on or constituting the movable contact parts of the switc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55—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supplementary/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一检测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操作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保持第一电力端子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包括第一检测端子。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由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并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可移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保持第二电力端子和第二检测端子的第二壳体。所述操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当所述操作元件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接器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一电力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力端子。接着,当所述操作元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并且所述第一检测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检测端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电力(由电力系统提供,例如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传输路径中的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JP-A2012-79644(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种类型的连接器装置,其在此通过参考全文并入。
如图45所示,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装置900包括第一连接器910、第二连接器920和操作元件930。操作元件930连接到第一连接器910。操作元件930设有第一检测连接器940,第二连接器920设有第二检测连接器950。
当操作元件930转动时,第一连接器910与第二连接器920相配合。随后,当操作元件930滑动时,第一检测连接器940与第二检测连接器950相配合。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装置900中,第一检测连接器940与第二检测连接器950相配合的时刻和第一连接器910与第二连接器920相配合的时刻明显不同。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装置900的操作者被电击。
对于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装置900,由于第一连接器910与第二连接器920相配合的方向垂直于第一检测连接器940与第二检测连接器950相配合的另一方向,所以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当第二连接器920和第二检测连接器950分别连接到电缆和检测信号线时,电缆和检测信号线彼此沿不同的方向抽出。因此,将电缆和检测信号线拖来拖去很麻烦。而且,第一检测连接器940和第二检测连接器950分别从第一连接器910和第二连接器920向外突出。于是,当连接器装置900连接在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中时,就需要大的容纳空间和大的工作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这样结构的连接器装置:既不需要大的容纳空间,也不需要大的工作空间。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一检测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操作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电力端子。所述第一电力端子由所述第一壳体保持。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包括第一检测端子。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由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并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可移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电力端子、第二检测端子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电力端子和所述第二检测端子由所述第二壳体保持。所述第二连接器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可配合。所述操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操作元件通过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中的各操作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可移动。所述第一操作是使所述操作元件转动的操作。所述第二操作是使所述操作元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的另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使所述第一连接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二连接器移动,并将所述第一电力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力端子。紧随所述第一操作的所述第二操作使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将所述第一检测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检测端子。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由所述第一壳体保持以相对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合的方向。因此,用于所述第二电力端子的比如电缆等电源线和用于所述第二检测端子的检测线例如可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下侧拉出。而且,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和所述第二检测连接器不向外突出。因此,当安装连接器装置,不需要大的容纳空间。而且,当操作连接器装置时,也不需要大的工作空间。
通过研读以下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参考附图,就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并对其结构有更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第一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第一连接器的又一立体图。
图4是图1的第一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是图1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4的第一连接器沿Ⅵ-Ⅵ线的截面图。
图7是图6的第一连接器的部分切掉的立体图。
图8是图1的第一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9是图8的第一连接器沿Ⅸ-Ⅸ线的截面图。
图10是图3的第一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图4的第一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放大的侧视图。
图12是图6的第一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13是图7的第一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第二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16是图14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连接器装置所包括的图1的第一连接器和图14的第二连接器还未彼此配合。
图18是图17的连接器装置的后视图。
图19是图18的连接器装置沿XIX-XIX线的截面图。
图20是图18的连接器装置沿XX-XX线的截面图。
图21是图17的连接器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连接器装置处于第一操作。
图22是图21的连接器装置沿图18的XIX-XIX线的截面图。
图23是图21的连接器装置沿图18的XX-XX线的截面图。
图24是图17的连接器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第一操作完成。
图25是图24的连接器装置的后视图。
图26是图24的连接器装置沿图18的XIX-XIX线的截面图。
图27是图24的连接器装置沿图18的XX-XX线的截面图。
图28是图25的连接器装置沿XXVIII-XXVIII线的截面图。
图29是图25的连接器装置沿XXIX-XXIX线的截面图。
图30是图17的连接器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连接器装置处于第二操作。
图31是图30的连接器装置沿图18的XIX-XIX线的截面图。
图32是图30的连接器装置沿图25的XXVIII-XXVIII线的截面图。
图33是图30的连接器装置沿图25的XXIX-XXIX线的截面图。
图34是图17的连接器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第二操作完成。
图35是图34的连接器装置沿图18的XIX-XIX线的截面图。
图36是图34的连接器装置沿图25的XXVIII-XXVIII线的截面图。
图37是图34的连接器装置沿图25的XXIX-XXIX线的截面图。
图38是图17的连接器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示出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检测连接器未处于第一位置。
图39是图38的连接器装置的一部分沿XXIX-XXIX线的截面图。
图40是图38的连接器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连接器装置处于第一操作。
图41是图40的连接器装置的一部分沿XLI-XLI线的截面图。
图42是图38的连接器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连接器装置处于第一操作中,并且处于图40所示的状态之后的状态下。
图43是图42的连接器装置的一部分沿XLIII-XLIII线的截面图。
图44是根据变形例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45是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是通过附图中的示例示出,将在这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形和替换形式。然而,应当理解,这里的附图和详细说明并不是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相反,旨在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实质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形、等同物和替换物。
参照图1和图14,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器100、第一检测连接器200、操作元件300和第二连接器500。如图17~图29所示,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500沿Z向(第一方向或上下方向)相配合。
如图1~图5所示,第一连接器100包括由绝缘体制成的第一壳体110和由电感制成的第一电力端子170。第一检测连接器200安装在第一连接器100中,其中第一检测连接器200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是可移动的。具体地,第一检测连接器200被第一壳体110保持,并且相对于第一壳体110沿Z向可移动。操作元件300是由绝缘体制成的。操作元件300连接到第一连接器100以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可移动。具体地,操作元件300连接到第一壳体110,且通过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中的每个相对于第一壳体110可移动。第一操作是使操作元件300向第一连接器100转动的操作。第二操作是使操作元件300相对第一连接器100沿Y方向(第二方向或前后方向)移动的另一操作。
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110具有主体部120和盖125,盖125覆盖主体部120的正Z侧(上侧)。主体部120形成有两个被导向突起部130、容纳部140、暂时保持部142、调整沟道144、防止脱离的突起部146、两个暂时阻止突起部148和两个阻止突起部150。两个被导向突起部130分别位于主体部120在X方向(第三方向或左右方向)的相对侧(相对侧的表面),并且在X方向向外突出。容纳部140形成于第一壳体110的负Y侧(后侧)。容纳部140是在第一检测连接器200沿Z方向可移动的情况下用于容纳第一检测连接器200的空间。暂时保持部142为沿正Y方向向前突出的突起部。暂时保持部142位于容纳部140的正Z侧端部(上端)附近。调整沟道144是沿Y方向(第二方向或前后方向)延伸的沟道,并且在X方向向内凹。调整沟道144朝向暂时保持部142的正Z侧或者位于暂时保持部142上方。调整沟道144部分地与容纳部140相通。防止脱离的突起部146位于容纳部140的负Z侧端部(下端)附近。防止脱离的突起部146沿正Y方向向前突出。两个暂时阻止突起部148是分别形成于主体部120的相对侧表面处的台阶。两个阻止突起部150分别形成于主体部120的相对侧表面处,在X方向向外突出。暂时阻止突起部148在Y方向处于被导向突起部130和阻止突起部150之间。阻止突起部150在Y方向上处于暂时阻止突起部148和容纳部140之间。
从图5可看出,第一电力端子170从正Z侧(上侧)安装在第一壳体110的主体部120中以由主体部120保持。盖125连接至主体部120以覆盖由主体部120保持的第一电力端子170的正Z侧。图示的第一连接器100不包括熔丝。然而,第一电力端子170也可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通过它们之间的熔丝彼此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检测连接器200包括由绝缘体制成的第一检测壳体210和由导体制成的第一检测端子240。第一检测壳体210容纳于容纳部140中以在Z方向上可移动。第一检测端子240被固定至第一检测壳体210且被其保持。
这里,第一检测连接器200的相对第一壳体110的正Z侧极限位置(上极限位置)称为第一位置,第一检测连接器200的相对第一壳体110的负Z侧极限位置(下极限位置)称为第二位置。第一检测连接器20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沿Z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即使在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500彼此配合时,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一检测连接器200也不与后文所述的第二检测连接器600相配合。
如图5所示,第一检测壳体210形成有第二凸轮突起212、弹性支撑部214、暂时保持突起部216、弹性支撑部218和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220。另外,如图9所示,第一检测壳体210具有支座部222和臂状物224。
如图5所示,第二凸轮突起212位于第一检测壳体210的正Z侧端(上端)。第二凸轮突起212在X方向向外突出。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第二凸轮突起212在正X方向突出。
如图5所示,弹性支撑部214位于第一检测壳体210的负Y侧(后侧)。弹性支撑部214沿正Z方向向上延伸,从而在其上端具有自由端。暂时保持突起部216是沿着负Y方向向后突出的突起部。暂时保持突起部216由弹性支撑部214支撑。暂时保持突起部216通过利用弹性支撑部214的弹性形变在YZ平面内可移动。如图17和图20所示,当第一检测连接器200处于第一位置时,暂时保持突起部216处于暂时保持部142的正Z侧(上侧)。因此,暂时保持部142阻挡暂时保持突起部216以使第一检测连接器200保持在第一位置。于是,在第一连接器100未与第二连接器500相配合的预配合状态下,暂时保持部142暂时将第一检测连接器200保持在第一位置。当向下的力沿负Z方向作用于第一检测连接器200时,弹性支撑部214弯曲以将暂时保持突起部216从暂时保持部142的阻挡中释放。更具体地,因为暂时保持突起部216克服了暂时保持部142,所以第一检测连接器200成为向着第二位置可移动。当第一检测连接器200处于第二位置时,暂时保持突起部216在暂时保持部142的负Z侧(下侧)下。若向上的力沿着正Z方向作用于处于第二位置的第一检测连接器200,则暂时保持突起部216抵着暂时保持部142的负Z侧(下侧)被压迫,于是弹性支撑部214弯曲。因此,由于暂时保持突起部216克服了暂时保持部142,所以第一检测连接器200处于第一位置。
如图5所示,弹性支撑部218在Z方向(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在其相对的端被固定至第一检测壳体210。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220从弹性支撑部218在Z方向的中间部分在正X方向(正交方向)突出。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220通过利用弹性支撑部218的弹性形变在XZ平面上可移动。关于弹性支撑部218和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220的动作和功能在后文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支座部222和臂状物224形成于第一检测壳体210的负Y侧部(后部)。臂状物224沿着负Z方向向下延伸,从而在其下端具有自由端。支座部222设于臂状物224的下端(自由端)处。当第一检测连接器200处于第二位置时,支座部222与防止脱离的突起部146接合。因此,第一检测连接器200在负Z方向(向下)不可超越第二位置移动。换言之,防止脱离的突起部146防止第一检测连接器200穿过第二位置而脱离第一壳体110。本实施例的第一检测连接器200从负Z侧(下侧)插入在第一壳体110的容纳部140中以保持于容纳部140中。第一检测连接器200一插入,支座部222就会因臂状物224的弹性形变而可克服防止脱离的突起部146。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不设置臂状物224。具体地,防止脱离的突起部146可不与第一壳体110整体形成,而是与第一壳体110分开。在此情况下,防止脱离的突起部146可连接至第一壳体110,使得在第一检测连接器200布置在容纳部140内部后,防止脱离的突起部146朝向支座部222的负Z侧定位。在此情况下,可省去臂状物224。
如图1~图7所示,操作元件300形成有两个导引槽310、两个第一凸轮沟槽320、第二凸轮沟槽330、两个锁部340、被调节部350。
如图1~图4所示,两个导引槽310分别容纳被导向突起部130。被导向突起部130在被导向突起部130中是各自可移动的。根据本实施例,被导向突起部130在第一操作(转动操作元件300的操作)和第二操作(使操作元件300水平移动的另一操作)的各操作中由导引槽310引导。换言之,导引槽310是用于引导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的部分。
如图1~图4所示,各第一凸轮槽320是具有开放端的槽。在操作元件300竖立或抬起的状态下,被导向突起部130与第一凸轮槽320在Z方向上的最小距离比被导向突起部130与第一凸轮槽320在Y方向上的最小距离长。被导向突起部130与第一凸轮槽320在Z方向上的最小距离随着操作元件300的倾斜而变短。后文将对第一凸轮槽320的动作和功能进行说明。
正如图2更好地所示,在操作元件300竖立或抬起的状态下,第二凸轮槽330延伸至操作元件300的负Y侧端。如图28所示,在操作元件300转动的另一状态下,第二凸轮槽330延伸至操作元件300的负Z侧端。因此,当操作元件300转动时,第二凸轮突起212从负Z侧(下侧)容纳于第二凸轮槽330中。
正如图4更好地所示,第二凸轮槽330具有倾斜部分,在操作元件300竖立或抬起的状态下,该倾斜部分在倾斜于Y方向和Z方向的方向延伸。具体地,在操作元件300竖立或抬起的状态下,第二凸轮槽330的倾斜部分在负Y方向倾斜,同时在Z方向离开被导向突起部130。如图24、图30、图34所示,在操作元件300转动的状态下,第二凸轮槽330的倾斜部分在负Z方向(向下)倾斜,同时在Y方向离开被导向突起部130。因此,在第二操作中,容纳了第二凸轮突起212的第二凸轮槽330,将操作元件300沿Y方向(第二方向)的移动转换成第二凸轮突起212沿Z方向(第一方向)的另一移动(具体地,沿负Z方向的向下移动)。换言之,在第二操作中,第二凸轮槽330容纳了第二凸轮突起212,并沿Z方向对第二凸轮突起212施加力。
如图3、图4、图10、图11所示,在操作元件300竖立或抬起的状态下,各阻止突起部150靠近操作元件300的负Y侧(后侧)定位。而且,阻止突起部150朝向被导向突起部130的负Y侧和负Z侧。换言之,阻止突起部150处在被导向突起部130的后面并且在被导向突起部130的下面。因此,当本实施例的操作元件300绕着被导向突起部130转动时,操作元件300仅在预定方向(或正常方向)可转动,在该预定方向(或正常方向),操作元件300的正Z侧部分(上部)沿负Y方向和负Z方向(向后和向下)移动。具体地,即使操作元件300被迫在与该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操作元件300也不会转动,这是因为操作元件300紧靠着第一壳体110的阻止突起部150。于是,阻止突起部150能防止操作元件300在与该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而且,在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500未相互配合的预配合状态下,本实施例的操作元件300在该预定方向上是不可转动的。具体地,如图6、图7、图12、图13所示,在预配合状态下,操作元件300竖立或抬起。在该预配合状态下,操作元件300被锁定成不可操作的,这是因为操作元件300的锁部340抵靠着第一壳体110的暂时阻止部148。如后文所述,操作元件300的锁定可通过利用第二连接器500的一部分而被打开。因而,直到第一连接器100开始与第二连接器500相配合为止,暂时阻止部148可暂时防止操作元件300转动。
如图2和图6所示,被调节部350是一种在X方向向内突出的横杆。在操作元件300竖立或抬起的状态下,被调节部350沿Z方向延伸。因此,在操作元件300转动的状态下,被调节部350沿Y方向延伸。如图29、图33、图37所示,在第二操作中,被调节部350沿Y方向插入到调整沟道144中以防止操作元件300抬起。因此,在第二操作期间操作元件300不会抬起或竖立。
参照图14至图16,第二连接器500包括由绝缘体制成的第二壳体510和由电感制成的两个第二电力端子550。而且,第二连接器500包括安装于其中的第二检测连接器600。与第一检测连接器200不同,本实施例的第二检测连接器600被固定至第二壳体510。因此,第二检测连接器600相对于第二壳体510是不可移动的。从图16和图19可看出,第二连接器500包括轴环560,轴环560连接至第二连接器500的底部500L或连接至第二壳体510的底部510L。轴环560用于固定第二连接器500。例如,当第二连接器500连接至面板(未图示)时,螺栓(未图示)等被插入到轴环560中以固定第二连接器500。
如图16所示,第二电力端子550分别连接至电缆(电源线)552。第二电力端子550从第二壳体510的底部510L插入以安装并保持在第二壳体510中。如图19所示,第二检测连接器600包括由绝缘体制成的第二检测壳体610和由导体制成的两个第二检测端子630。第二检测端子630安装在第二壳体510中并被其保持。第二检测端子630分别连接至信号检测线632。因而,第二检测连接器600与信号检测线632相连。如图16所示,第二检测连接器600也从第二壳体510的底部510L插入以安装并保持在第二壳体510中。因此,电缆552和信号检测线632从第二壳体510的底部510L向外延伸。
第二连接器500具有上部500U。上部500U或者第二壳体510的上部510U向上开口。因此,当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500配合时,第二连接器500部分地容纳第一连接器100。具体地,第一连接器100从上部500U朝向底部500L地被插入并容纳在第二连接器500中。
如图14至图16所示,第二壳体510形成有两个第一凸轮突起520和两个解锁部540。第一凸轮突起520在X方向向内突出。各解锁部540呈沿正Z方向延伸的类似棒状。而且,如图39、图41、图43所示,第二壳体510形成有在X方向(垂直方向)向内突出的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530。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530形成于相比第二电力端子550更靠近第二检测连接器600的位置处。
如图20、图23、图27所示,当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500配合时,第一凸轮突起520分别容纳在操作元件300的第一凸轮槽320中。因为先前提到的第一凸轮槽320与被导向突起部130间的位置关系,所以第一凸轮突起520与被导向突起部130之间的距离在第一操作之后变得比在第一操作之前短。因此,第一连接器100通过第一操作可被移动成靠近第二连接器500且与其配合。换言之,第一操作使第一连接器100沿Z方向相对第二连接器500移动,并将第一电力端子170连接至第二电力端子550。
如图14至图16所示,解锁部540的各端部具有倾斜于Z方向的表面。当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500相配合时,解锁部540插入在暂时阻止部148与锁部340之间(参见图12和图13)以移动并使锁部340与暂时阻止部148分离。由于操作元件300未从锁部340锁定,所以使操作元件300在预定方向上转动的第一操作可行。
如图39、图41、图43所示,在第一操作中,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530与形成于第一检测壳体210中的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220共同调整第一检测连接器200的位置。
具体地,如图38和图39所示,如果第一检测连接器200不位于第一位置,则当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500通过第一操作配合时,第一检测端子240可能连接至第二检测端子630。然而,如后文所述,第一检测端子240需要在第二操作进行之前与第二检测端子630分离。因此,如果第一检测连接器200在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500配合之前不位于第一位置,则期望第一检测连接器200至少在直到第二操作开始时被移动至第一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第一连接器100未与第二连接器500配合的预配合状态下,第一检测连接器200不处于第一位置,第一操作会使得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220和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530在Z方向上彼此干涉,以防止第一检测端子240和第二检测端子630彼此相连。
更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一连接器100未与第二连接器500配合的预配合状态下,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530朝向负Z侧,或者在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220之下。如果第一检测连接器200在预配合状态下未处于第一位置,则第一操作会使得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530在Z方向上干涉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220,以使第一检测连接器200向第一位置移动。
而且,如先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220由弹性支撑部218支撑。在第二操作中,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220超过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530以朝向负Z侧或在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530之下。因此,由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220和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530构成的位置调整结构不会干扰第一检测连接器200与第二检测连接器600的正常配合。
此后,参照图17至图37,对操作元件300的操作以及与该操作相关的各部分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7至图20所示,预配合状态的第一连接器100被插入第二连接器500中以开始与第二连接器500配合。在此阶段,如图19所示,第一电力端子170未连接至第二电力端子550。如图20所示,第一凸轮突起520容纳在第一凸轮槽320中。而且,从图6、图7、图14、图15可看出,由于操作元件300未从锁部340被锁定,所以操作元件300能转动。
经图21至图23所示的状态,如图24至图29所示,当进行第一操作以转动操作元件300时,连接器装置被转成第一配合状态。如图20、图23、图27所示,在第一操作中,第一凸轮槽320容纳第一凸轮突起520并沿Z方向向第一凸轮突起520施加力。更具体地,在第一操作过程中,第一凸轮突起520沿第一凸轮槽320移动,同时接收来自第一凸轮槽320沿负Z方向向下的力。因为第一连接器100通过该向下的力相对第二连接器500沿负Z方向移动,所以连接器装置被转成第一配合状态。从图22和图26可看出,在第一配合状态下,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500相配合,第一电力端子170连接至第二电力端子550。
经图30至图33所示的状态,如图34至图37所示,当接着第一操作进行第二操作以水平移动操作元件300时,连接器装置被转成第二配合状态。如图33所示,在第二操作期间,被调节部350被插入调整沟道144中。因此。操作元件300不能抬起或竖立。
如图28、图32、图36所示,在第二操作过程中,第二凸轮突起212沿第二凸轮槽330移动,同时接收来自第二凸轮槽330沿负Z方向向下的力。因为第一检测连接器200通过该向下的力相对第二检测连接器600沿负Z方向移动,所以连接器装置被转成第二配合状态。从图31和图35可看出,在第二配合状态下,第一检测连接器200与第二检测连接器600配合,第一检测端子240连接至第二检测端子630。因此,电流流过第一电力端子170和第二电力端子550。
当第一连接器100从第二连接器500离开时,相反地进行上述操作。更具体地,首先,操作元件300在负Y方向移动。该操作使第一检测连接器200离开第二检测连接器600,并且第一检测端子240与第二检测端子630断开连接。因此,供给第一电力端子170和第二电力端子550的电力停止。接着,操作元件300竖立或抬起。该操作使第一连接器100在Z方向相对第二连接器500移动,以使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500分开并且使第一电力端子170与第二电力端子550断开连接。
如前文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如图38和图39所示,即使在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500的预配合状态下,第一检测连接器200不处于第一位置,在第一操作中,也可防止第一检测端子240连接至第二检测端子630。更具体地,如图38和图39所示,第一连接器100一插入第二连接器500,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220就干涉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530,于是第一检测连接器200相对第一壳体110在正Z方向(向上)移动。因此,能够避免第一检测端子240与第二检测端子630的接触。而且,如图40和图42所示,随着操作元件300转动,由于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220干涉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530,只有第一壳体110或者第一连接器100在负Z方向(向下)移动。因此,第一检测连接器200保持相对第一壳体110在正Z方向(向上)移动以回到第一位置。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设计成如下形式:通过使操作元件300转动的第一操作实现第一电力端子170连接至第二电力端子550,而通过使操作元件300水平移动的第二操作实现第一检测端子240连接至第二检测端子630。实现第一检测端子240连接至第二检测端子630的时刻不同于实现第一电力端子170连接至第二电力端子550的时刻。因此,操作者可以安全地操作连接器装置,例如不会被电击。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中,第一检测连接器200保持为相对第一壳体110在Z方向可移动以实现前述操作。因此,能够实现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而在XY平面内不具有超大尺寸。根据本实施例,当连接器装置连接至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时,不需要大的容纳空间。而且,即使在连接之后的操作中,也不需要大的工作空间。而且,所有的电缆552和信号检测线632可以从第二连接器500的底部500L拉出。
根据前述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设计成能够流畅地进行第二操作。然而,也可有意将连接器装置设计成不能流畅地进行第二操作。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尽管连接至第二电力端子550的电源线是电缆552,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44所示,第二电力端子550也可连接至母线(电源线)554。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6月6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3-119742的优先权,其在此通过参考全文并入。
尽管已经说明了何种形式被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条件下,可进行其它的或进一步的变型,这里旨在要求保护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的这种实施例。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装置,其包括:
第一连接器,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电力端子,所述第一电力端子由所述第一壳体保持;
第一检测连接器,其包括第一检测端子,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由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并且相对所述第一壳体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能够移动;
第二连接器,其包括第二电力端子、第二检测端子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电力端子和所述第二检测端子由所述第二壳体保持,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沿所述第一方向是能够配合的;以及
操作元件,其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操作元件通过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中的每个操作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能够移动,所述第一操作是使所述操作元件转动的操作,所述第二操作是使所述操作元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的另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使所述第一连接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二连接器移动,并将所述第一电力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力端子,接着所述第一操作的所述第二操作使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将所述第一检测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检测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被导向突起部,该被导向突起部在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又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向外凸出;
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在所述第三方向向内凸出的第一凸轮突起;
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形成有在所述第三方向向外凸出的第二凸轮突起;
所述操作元件形成有导引槽、第一凸轮沟槽、第二凸轮沟槽;
所述导引槽容纳所述被导向突起部;
所述被导向突起部在所述第一操作和所述第二操作中的各操作中由导引槽引导;
在所述第一操作中,所述第一凸轮沟槽容纳所述第一凸轮突起,并对所述第一凸轮突起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力;
在所述第二操作中,所述第二凸轮沟槽容纳所述第二凸轮突起,并对所述第二凸轮突起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形成有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正交方向凸出的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
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在所述正交方向凸出的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
当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未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合的状态下不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操作使所述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和所述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干涉,以防止所述第一检测端子和所述第二检测端子彼此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未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合的状态下不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操作使所述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干涉,以使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操作中,所述第一位置调整突起部在所述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之上或越过所述第二位置调整突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暂时保持部;并且
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未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合的状态下,所述暂时保持部暂时将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防止脱离的突起部;并且
所述防止脱离的突起部防止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器越过所述第二位置而脱离所述第一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暂时阻止部;并且
直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开始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合为止,所述暂时阻止部都暂时防止所述操作元件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元件在预定方向或正常方向上是可转动的;
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阻止部;以及
所述阻止部防止所述操作元件在与所述预定方向或正常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调整沟道;
所述操作元件形成有被调节部;并且
在所述第二操作中,所述被调节部被插入所述调整沟道中以防止所述操作元件抬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上部朝向底部地被插入并容纳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中;
所述第二电力端子与电源线相连;
所述第二检测连接器与信号检测线相连;以及
所述电源线和所述信号检测线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向外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19742A JP2014238929A (ja) | 2013-06-06 | 2013-06-06 | コネクタ装置 |
JP2013-119742 | 2013-06-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41964A true CN104241964A (zh) | 2014-12-24 |
Family
ID=50729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51022.5A Pending CN104241964A (zh) | 2013-06-06 | 2014-06-06 | 连接器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364010A1 (zh) |
EP (1) | EP2811586A1 (zh) |
JP (1) | JP2014238929A (zh) |
KR (1) | KR20140143322A (zh) |
CN (1) | CN104241964A (zh) |
TW (1) | TW201517402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69978A (zh) * | 2016-05-12 | 2017-11-21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7768891A (zh) * | 2016-08-16 | 2018-03-06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8075301A (zh) * | 2016-11-18 | 2018-05-25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8075308A (zh) * | 2016-11-18 | 2018-05-25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9411936A (zh) * | 2017-08-18 | 2019-03-01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10649428A (zh) * | 2018-06-26 | 2020-01-03 |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14696160A (zh) * | 2020-12-25 | 2022-07-01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05341B2 (ja) | 2016-01-28 | 2019-11-1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20027783A (ja) * | 2018-08-17 | 2020-02-2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2020080270A (ja) * | 2018-11-14 | 2020-05-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20080271A (ja) * | 2018-11-14 | 2020-05-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525309B2 (ja) * | 2020-06-03 | 2024-07-30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CN112310691B (zh) * | 2020-09-24 | 2023-11-10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位置保证装置、连接器组件、电池和用电装置 |
CN112810486B (zh) * | 2020-12-23 | 2024-09-03 | 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驱动装置及充电机构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73186A1 (en) * | 2001-05-18 | 2002-11-21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Lever-type connector |
US20090117764A1 (en) * | 2007-11-05 | 2009-05-07 | Shigeo Mori | Lever-Type Connector |
CN101964483A (zh) * | 2009-07-22 | 2011-02-02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组装体 |
US20110117761A1 (en) * | 2009-11-19 | 2011-05-19 | Yazaki Europe Ltd. | Connector with a secondary connector |
CN102652383A (zh) * | 2010-09-09 | 2012-08-29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杆嵌合式连接器 |
CN102763185A (zh) * | 2010-10-06 | 2012-10-3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25648B1 (en) * | 2001-02-07 | 2001-12-04 |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mplementary lever assist and terminal delay |
JP3820354B2 (ja) * | 2001-05-16 | 2006-09-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JP5578927B2 (ja) * | 2010-01-12 | 2014-08-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低挿入力コネクタ |
JP5846858B2 (ja) * | 2011-10-31 | 2016-01-2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
-
2013
- 2013-06-06 JP JP2013119742A patent/JP2014238929A/ja active Pending
-
2014
- 2014-05-02 TW TW103115766A patent/TW201517402A/zh unknown
- 2014-05-07 KR KR1020140053946A patent/KR20140143322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4-05-15 US US14/278,950 patent/US2014036401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5-19 EP EP14168894.5A patent/EP2811586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6-06 CN CN201410251022.5A patent/CN10424196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73186A1 (en) * | 2001-05-18 | 2002-11-21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Lever-type connector |
US20090117764A1 (en) * | 2007-11-05 | 2009-05-07 | Shigeo Mori | Lever-Type Connector |
CN101964483A (zh) * | 2009-07-22 | 2011-02-02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组装体 |
US20110117761A1 (en) * | 2009-11-19 | 2011-05-19 | Yazaki Europe Ltd. | Connector with a secondary connector |
CN102652383A (zh) * | 2010-09-09 | 2012-08-29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杆嵌合式连接器 |
CN102763185A (zh) * | 2010-10-06 | 2012-10-3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69978B (zh) * | 2016-05-12 | 2020-04-17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7369978A (zh) * | 2016-05-12 | 2017-11-21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7768891B (zh) * | 2016-08-16 | 2019-10-18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7768891A (zh) * | 2016-08-16 | 2018-03-06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8075308A (zh) * | 2016-11-18 | 2018-05-25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8075308B (zh) * | 2016-11-18 | 2019-03-26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8075301B (zh) * | 2016-11-18 | 2019-07-05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8075301A (zh) * | 2016-11-18 | 2018-05-25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9411936A (zh) * | 2017-08-18 | 2019-03-01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10649428A (zh) * | 2018-06-26 | 2020-01-03 |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10649428B (zh) * | 2018-06-26 | 2023-02-28 |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14696160A (zh) * | 2020-12-25 | 2022-07-01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14696160B (zh) * | 2020-12-25 | 2024-03-12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238929A (ja) | 2014-12-18 |
TW201517402A (zh) | 2015-05-01 |
US20140364010A1 (en) | 2014-12-11 |
KR20140143322A (ko) | 2014-12-16 |
EP2811586A1 (en) | 2014-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41964A (zh) | 连接器装置 | |
EP2686919B1 (en) | High voltage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2237649B (zh) | 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插头互锁装置 | |
CN104425977A (zh) | 连接器装置 | |
CN102754290B (zh) | 用于联锁电路的连接器组件 | |
US9004935B2 (en) | Safety plug device for high-voltage battery | |
US1023662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tractable terminal-stabilizer | |
CN107069299B (zh) | 连接器 | |
US10971851B2 (en) | Miniaturized connector with a terminal holding member | |
EP2892114A2 (en) | Motor terminal, motor terminal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motor using the same | |
CN109713621A (zh) | 电气分配箱 | |
CN111845383A (zh) | 车辆用电池装置 | |
CN100431225C (zh) | 连接器的固定件 | |
US11146020B2 (en) | Wire harness including a connector holder | |
EP3934028B1 (en) | Lever actuated electrical center assembly | |
US9871328B2 (en) | Cove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6948953B2 (en) | Connect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 and a connector connecting method | |
KR200489519Y1 (ko) | 진공차단기의 플러그 인터록 장치 | |
JP2020036412A (ja) | 車両用充電システム | |
EP2442629B1 (en) | Device with optimized placement of connectors | |
KR20100064595A (ko) | 차량용 도어 커넥터 | |
JP6632402B2 (ja) | スイッチギヤ | |
KR100952794B1 (ko) | 차량용 도어커넥터 | |
KR20210069947A (ko) | 커넥터 결합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