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8730B - 车辆碰撞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碰撞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8730B
CN104228730B CN201410527782.4A CN201410527782A CN104228730B CN 104228730 B CN104228730 B CN 104228730B CN 201410527782 A CN201410527782 A CN 201410527782A CN 104228730 B CN104228730 B CN 1042287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snubber block
assembly
dampening
liquid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77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8730A (zh
Inventor
于林
吴连社
张永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5277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87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8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8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8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8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车辆碰撞防护装置,它包括对冲组件和两组减震组件,两个减震组件对称布置且通过对冲组件连接固定;减震组件包括底座、减震块和若干减震板,底座包括减压部和第一引导部,减压部的侧壁为斜面,斜面上固定有减震板,底座内开有减震孔,减震孔延伸至斜面,减震块侧壁上有与斜面配合的受压面;对冲组件包括对冲钢丝绳,对冲钢丝绳一端绕过一组减震组件的底座并固定上述减震组件的减震块上,所述对冲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组减震组件的减震块上。本车辆碰撞防护装置设置在车辆内部,车辆发生碰撞时,减震块的受压面逐步推动减震板,使其发生形变,进而吸收车辆在发生碰撞时的冲击力,减少碰撞后对车辆的损坏。

Description

车辆碰撞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装置,特别是一种车辆发生碰撞时减少车体变形的车辆碰撞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广泛应用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车辆行驶中易发生碰撞,碰撞后车辆的车体会受力发生不可逆的形变,目前,车辆对车架的优化,使车辆在发生碰撞时,车架发生形变达到吸收和缓冲碰撞瞬间巨大的势能,避免驾驶室内的人员受到伤害,但是经过上述碰撞后,车辆需要维修,产生形变的部件不能直接重新利用,对车辆本身损害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反复使用的车辆碰撞防护装置,该车辆碰撞防护装置可以吸收车辆在发生碰撞时的冲击力,减轻对车辆本身的损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碰撞防护装置,它包括对冲组件和两组减震组件,两个减震组件对称布置且通过对冲组件连接固定;
减震组件包括底座、减震块和若干减震板,底座至少包括减压部和相连的第一引导部,减压部的至少一个侧壁为斜面,所述斜面上固定叠置有若干减震板,底座内开有减震孔,减震孔分别贯穿底座的内、外端面,并且减震孔延伸至所述的斜面上,减震块为契合减震孔形状,减震块侧壁上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斜面配合的受压面,减震块的内端面面积小于外端面面积,两组减震组件的减震块内端面相对放置;
所述对冲组件至少包括至少一根对冲钢丝绳,所述对冲钢丝绳一端绕过一组减震组件的底座并固定上述减震组件的减震块上,所述对冲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组减震组件的减震块上。
将两个减震组件分别对应安装在车辆的前、后两侧,并且两个减震组件之间通过对冲钢丝绳连接,车辆发生碰撞时,车架发生形变,带动减震组件的减震块向内侧移动,减震块的受压面抵靠在减震板上,并逐步推动减震板,使其发生形变,进而吸收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与此同时,减震块向内侧移动,拉动对冲钢丝绳,因为对冲钢丝绳绕过减震组件的底座,则对冲钢丝绳对应拉动另一组减震组件的减震块向内侧移动,进一步利用减震组件减弱碰撞产生的冲击力。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将本车辆碰撞防护装置设置在车辆内部,不影响美观,而且可以吸收车辆在发生碰撞时的冲击力,减少碰撞后对车辆的损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以下将本车辆碰撞防护装置简称为本防护装置。
本防护装置的减压部上、下侧壁都为斜面,分别为相对分布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上分别固定叠置有若干减震板;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减震块作用在两个斜面上的减震板上,可以提高本防护装置的防护效果。
本防护装置的底座还包括第二引导部,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分别位于减压部的内、外两侧;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方便减震块定位,避免在工作时发生移位。
本防护装置的对冲组件包括两个固定杆和两根对冲钢丝绳,两个固定杆分别固定在两个减震组件上,每个固定杆两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减震组件的底座上,每根对冲钢丝绳一端绕过一组减震组件的固定杆并固定上述减震组件的减震块上,对冲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组减震组件的减震块上;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固定杆可以限制对冲钢丝绳的位置,并且引导其按预定轨迹移动,两个对冲钢丝绳使两个减震组件连接,并在碰撞发生时相互作用,共同吸收车辆在发生碰撞时的冲击力。
本防护装置每个固定杆上安装有滑动轮;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减少对冲钢丝绳与固定杆之间的摩擦。
本防护装置的每个减震组件外侧设置有弧形的拉板,拉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底座外端面上,拉板的中部安装有回位螺栓;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拉板通过回位螺栓固定在车辆的保险杠上,碰撞发生后,拉板拉动减震块回到初始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防护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防护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防护装置实施例第一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防护装置实施例第一减震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防护装置实施例底座的俯视图。
图6是本防护装置实施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防护装置实施例底座的立体图。
图8是本防护装置实施例减震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防护装置实施例减震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9所示
本防护装置包括对冲组件和两组减震组件。
两个减震组件分别为第一减震组件1和第二减震组件2,并且第一减震组件1和第二减震组件2之间对称布置;
第一减震组件1包括底座11、减震块15、拉板16和八块减震板14,底座11包括第一引导部11a、减压部11b、第二引导部11c,第一引导部11a大体呈长方体状,第一引导部11a处于减压部11b的内侧,第二引导部11c也呈长方体状,第二引导部11c处于减压部11b的外侧,减压部11b连接第一引导部11a和第二引导部11c,减压部11b上、下侧壁都为斜面,分别为相对延伸的第一斜面11d和第二斜面11e,第一斜面11d和第二斜面11e相对水平面的角度互为补角;
底座11内开有减震孔12,减震孔12包括内侧的第一阶段孔12a、中部的第二阶段孔12b和外侧的第三阶段孔12c,第一阶段孔12a为处于第一引导部11a内,第一阶段孔12a呈长方体状,第二阶段孔12b处于减压部11b内,第二阶段孔12b向上、下两侧分别延伸至第一斜面11d和第二斜面11e上,第三阶段孔12c处于第二引导部11c内,第二阶段孔12b也呈长方体状;
第一斜面11d上焊接有两个支撑板13,两个支撑板13处于减震孔12的第二阶段孔12b两侧,四块减震板14依次叠置在第一斜面11d上,每块减震板1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支撑板13上,并且每块减震板14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和第一斜面11d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相同;同样,第二斜面11e上焊接有两个支撑板13,两个支撑板13处于减震孔12的第二阶段孔12b两侧,四块减震板14依次叠置在第二斜面11e上,每块减震板1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支撑板13上,并且每块减震板14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和第二斜面11e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相同;
减震块15为大体契合减震孔12形状,减震块15包括内侧的第一引导区15a、中部受压区15b和外侧的第二引导区15c,第二引导区15c截面面积略小于减震孔12的第三阶段孔12c截面面积,第二引导区15c伸出第三阶段孔12c外侧,受压区15b上、下侧壁分别为相对倾斜的第一受压面15d和第二受压面15e,第一受压面15d与水平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和第一斜面11d与水平面之间所成的角度相同,第二受压面15e与水平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和第二斜面11e与水平面之间所成的角度相同,第一受压面15d和第二受压面15e分别抵靠在第一斜面11d和第二斜面11e的减震板14上,第一引导区15a截面面积小于减震孔12的第一阶段孔12a截面面积,第一引导区15a伸出第一阶段孔12a内侧,并且第一引导区15a的上、下端面分别距离第一阶段孔12a的上、下孔壁有间隙15f;
在受压区15b的第一受压面15d和第二受压面15e与减压部11b第一斜面11d和第二斜面11e接触后,使得减震块15还有可以向内侧移动的余量,余量的大小取决于间隙15f的大小;
底座11的外侧连接有弧形的拉板16,拉板16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底座11外端面连接,回位螺栓16a固定减震块15的外端面,并且回位螺栓16a贯穿拉板16。
第一减震组件1和第二减震组件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对第二减震组件2的结构进行赘述。
第一减震组件1和第二减震组件2对称放置,两组减震组件的减震块15内端面相对放置,并且通过对冲组件相连,对冲组件包括两个固定杆和两根对冲钢丝绳,两个固定杆分别是第一固定杆31和第二固定杆32,第一固定杆31两端通过两个连接板33固定在第一减震组件1的第一引导部11a上侧,第一固定杆31上安装有滑动轮36,第二固定杆32两端通过两个连接板33固定在第二减震组件2的第一引导部21a下侧,第二固定杆32上也安装有滑动轮36,两根对冲钢丝绳分别为第一对冲钢丝绳34和第二对冲钢丝绳35,第一对冲钢丝绳34的一端绕过第一减震组件1的第一固定杆31并固定第一减震组件1的第一引导区15a上部,第一对冲钢丝绳34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减震组件2的第一引导区25a上部;第二对冲钢丝绳35的一端绕过第二减震组件2的第二固定杆32并固定第二减震组件2的第一引导区25a下部,第二对冲钢丝绳35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减震组件1的第一引导区15a下部。
使用时,将本装置固定车辆内,第一减震组件1处于车架的前侧,第一减震组件1的减震块15通过回位螺栓16a连接在车辆的前保险杠上,第一减震组件1的底座11固定在车架前部,第二减震组件2处于车架的后侧,第二减震组件2的减震块25通过回位螺栓26a连接在车辆的后保险杠上,第二减震组件2的底座21固定在车架后部,第一减震组件1和第二减震组件2对称布置,并且通过对冲组件连接固定;
当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车辆的前保险杠会向后侧发生形变,则带动第一减震组件1的拉板16和减震块15向后侧运动,减震块15的第一受压面15d和第二受压面15e逐步推动第一斜面11d和第二斜面11e的减震板14,使得第一斜面11d和第二斜面11e的四块减震板14发生形变,释放碰撞时的动能并转化成减震板14的势能,同时,第一减震组件1的减震块15向后侧运动,通过第一对冲钢丝绳34将受力传递给第二减震组件2的减震块25,使其向前侧运动,第二减震组件2的第一受压面和第二受压面逐步推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上的减震板,使得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四块减震板发生形变,进一步分散车辆前部的碰撞力,达到减轻车辆的车架因碰撞产生形变,碰撞后,减震块15在拉板16和减震板14的共同作用下向前回到初始位置;同理,车辆后部发生碰撞也本防护装置同样产生上述减震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车辆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对冲组件和两组减震组件,两个减震组件对称布置且通过对冲组件连接固定;
减震组件包括底座、减震块和若干减震板,底座至少包括减压部和相连的第一引导部,减压部的至少一个侧壁为斜面,所述斜面上固定叠置有若干减震板,底座内开有减震孔,减震孔分别贯穿底座的内、外端面,并且减震孔延伸至所述的斜面上,减震块为契合减震孔形状,减震块侧壁上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斜面配合的受压面,减震块的内端面面积小于外端面面积,两组减震组件的减震块内端面相对放置;
所述对冲组件至少包括至少一根对冲钢丝绳,所述对冲钢丝绳一端绕过一组减震组件的底座并固定上述减震组件的减震块上,所述对冲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组减震组件的减震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减压部上、下侧壁都为斜面,分别为相对分布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上分别固定叠置有若干减震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引导部,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分别位于减压部的内、外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对冲组件包括两个固定杆和两根对冲钢丝绳,两个固定杆分别固定在两个减震组件上,每个固定杆两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减震组件的底座上,每根对冲钢丝绳一端绕过一组减震组件的固定杆并固定上述减震组件的减震块上,对冲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组减震组件的减震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每个固定杆上安装有滑动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每个减震组件外侧设置有弧形的拉板,拉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减震块外端面上,拉板的中部安装有回位螺栓。
CN201410527782.4A 2014-10-06 2014-10-06 车辆碰撞防护装置 Active CN1042287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7782.4A CN104228730B (zh) 2014-10-06 2014-10-06 车辆碰撞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7782.4A CN104228730B (zh) 2014-10-06 2014-10-06 车辆碰撞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8730A CN104228730A (zh) 2014-12-24
CN104228730B true CN104228730B (zh) 2016-10-05

Family

ID=52217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7782.4A Active CN104228730B (zh) 2014-10-06 2014-10-06 车辆碰撞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873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2714Y (zh) * 1993-03-22 1994-01-12 雷发君 汽车撞击吸震装置
BRPI0409466A (pt) * 2003-04-17 2006-04-18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 montagem para atenuador montado em caminhão
CN101574948A (zh) * 2008-05-06 2009-11-11 湖南大学 分段可伸缩式保险杠吸能结构
DE102008039315A1 (de) * 2008-08-22 2010-02-25 Volkswagen Ag Crashoptimiertes Frontendmodul
CN204222794U (zh) * 2014-10-06 2015-03-25 于林 车辆碰撞防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8730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47471A (zh) 车辆用冲击能量吸收结构
US9266564B1 (en) Rear rail adapted to induce spare tire rotation in a rear-end collision
CN107380106A (zh) 一种外延缓冲式载重汽车后保险杠
CN205574062U (zh) 一种汽车的门槛结构
CN204845821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CN205524489U (zh)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CN202879407U (zh) 一种具有x型支架的汽车保险杠
CN104249695A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
CN206254949U (zh) 一种降低事故伤害程度的货车后防撞护栏
CN203996061U (zh) 汽车保险杠及汽车
CN207157151U (zh)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104228730B (zh) 车辆碰撞防护装置
CN204222794U (zh) 车辆碰撞防护装置
CN107226053A (zh) 一种车辆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3876692U (zh) 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
CN201390287Y (zh) 汽车后地板防撞横梁结构
CN207328624U (zh) 地板以及车辆
CN201932100U (zh)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
CN105691461B (zh) 一种四轮车车架防撞结构
CN104340278A (zh) 汽车前围上板总成以及汽车
CN106314548B (zh) 一种前车体双横梁通道结构
CN204567536U (zh) 汽车前防撞梁
CN106740603A (zh) 一种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车前保险杠
CN103085741B (zh) 一种吸能块及具有吸能块的保险杠装置
CN103522968B (zh) 前防撞梁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3010, Bengbu Donghai Road, Jinjiang business office building, Anhui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Limited by Share Ltd,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Yu Lin

Address before: 233000 Anhui province Bengbu bengshan Lanling Road No. 1059 Building 1 unit 7 No. 4

Applicant before: Yu L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u Lin

Inventor after: Wu Lianshe

Inventor after: Zhang Yonglan

Inventor before: Yu Li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